龙鱼各种常见疾病与治疗

龙鱼各种常见疾病与治疗
龙鱼各种常见疾病与治疗

龙鱼各种常见疾病与治疗

一趴缸趴缸的成因:(1)、水质的大幅度波动:多见于大量换水,大量更换清洗滤材,从而引发的水质大幅度动荡。老水缸换水过后更容易出现。老水缸的PH值越低,换水后PH值波动超过0.4时很容易出现。新龙入缸出现的趴缸现象等。这都是水质不适的直接反应。

(2) 、鱼缸内外环境的大幅度改变:龙鱼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包括水族箱内部环境的变化。比如增加或者减少了混养鱼,设备的变动,水流,光线强弱的变化,以及水族箱外部环境的改变都会造成龙鱼的紧张,从而有趴缸现象的发生。

(3)、疾病:因为疾病龙鱼往往也会有趴缸的现象,这种趴缸的现象有别于以上两种。应该仔细观察龙鱼的体表有无明显的变化,食欲的好坏往往最能说明问题,另外白天经常趴缸而晚上比较正常的龙多是由于精神问题造成的。

(4)精神紧张:龙鱼的精神紧张和环境的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有一定区别。因为在自然界中,任何生物都存在天敌,使它们的精神时刻处于戒备状态。这是精神紧张产生的缘由,周围有些异常声光信号的突然出现,使龙鱼受到惊吓,从而会伴随趴缸。

处理方法:

本着刨除诱因的原则。

(1)、保持水质的稳定,避免大量换水,老化的滤材要用原缸水少量分批清洗或者更换。避免硝化系统的破坏造成的水质不稳定。换水速度不宜过快,保持规律性换水。

(2)、保持环境的相对稳定。一旦龙鱼入缸一定要克制自己试图改变的欲望,环境的稳定对于稳定龙鱼情绪,促进龙鱼食欲都非常有利。

(3)、仔细观察对症治疗,龙鱼恢复了健康也就摆脱了趴缸的困惑。(4)、尽量避免水族箱周围异常声音和景物的突然变化。二掉尾龙鱼掉尾的原因:

1.缸内底部没有冲浪泵,龙鱼运动少,达不到自然运动状态。

2.远程运输过程中,空间太小,龙鱼强行运动,造成掉尾。

3.鱼缸太小,龙鱼平时活动受限,造成掉尾。

4.投食沉底的食物或钻底的活食(如泥鳅),龙鱼经常头朝下,弯身找食物,久而久之,自然掉眼掉尾。

5.缸内有朝下流动的水流,如过滤的回水管,如果在水面上部,龙鱼经过该处,尾部容易受到向下的力,造成掉尾。纠正龙鱼掉尾的方法

1.缸内底部加一冲浪泵,使水流动起来。强迫龙鱼运动,且有上推龙尾的冲力。

2。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增大运输空间,时间越短,空间越大,龙鱼受屈越小。。。。

3.换个大一点,宽一点的龙缸。养得起龙鱼,别舍不得买缸啊。。。。、

4.投食浮于水面的食物,沉底活食,用弹力较小的小夹子夹住,用强度大的塑料线,吊于水面上,可以预防掉尾和掉眼。。。。

5.把过滤的回水管,尽量改在鱼缸底部,形成向上的水流冲力,龙尾自然上扬三蒙眼蒙眼和眼混浊

病因:1龙的眼受份.受到结核菌.弧菌的侵入变成白朦.

2水质不良或氢进入鱼体也会变成白朦和混浊的

症状:初期眼有白雾软象.见到一层白色的膜.中间眼球混浊.未期眼肿胀并有白色棉絮锥形物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做成失明。

治疗龙鱼蒙眼的方法:初期换水.每次换3分1.换水时注意温差.加盐浓渡100升水放300克盐.升温到32度.每3天换1次水,换水后适当补小量盐。

晚期.必须放药.用水溶性的金霉索加青霉索每升放1万个单位.升温到33度.泡2天换水补药.也可以用市面买的SERA 治细菌药.AZOO治细菌药和海宝专治眼病的艾斯拉奇.注意接照说明书的用。四撞伤(外伤)病因:龙的外伤有.眼球擦伤,鳞片掉落,鳍受伤等,原因有鱼缸的岩石,沉木水泵碰撞导至受伤.还有的是捞鱼时.跳出摔到.撞到鱼缸的框.打斗等原因引起外伤

病状:身体和眼擦伤.鳞片掉落.各鳍受伤.还有鱼鳍扭曲还有额前端长出肉瘤等治疗龙鱼方法:外伤不十分可怕很易治疗一般放盐温度保持31度.最可怕就是发生感染,尤其是霉菌和其它细菌的二次感染.所以一定要保持鱼缸的良好水质.

龙鱼对狠多药都很敏感.如放土霉素和黄料要减小药量。五烂鳍:病因:病菌感染.混养的其它鱼.鱼打斗做成的伤症状:

鳍破损.有充血点或鳍基部充血.也有可能背部充血.脱磷.松

磷等.此时龙的吃量减小或者不吃东西.体色暗谈无光.游动慢治疗方法:药物治疗:1土霉索100升水放6到8颗加盐100升水放300克盐泡3天换水补药.每次换水4分1.2可以到时面买专治龙鱼烂鳍的药.2天放一次.

手术治疗:把大黑袋放进鱼缸把鱼赶进黑袋里用麻药麻醉.麻药一定要注意用量.太多会令鱼长睡不起的.鱼昏迷后.把鱼捞出来.放在湿毛巾上..快途把不齐的鳍剪接或全部剪掉.手

术后擦些黄粉放回缸中把温度保持31度.在缸里放黄粉100升放3克.把PH值调到7到8 ,手术后3天换水补1次药,可以在滤槽中多放些珊瑚砬增加硬度。六胡须长瘤:起因:最常发生在具有「磨缸」习惯的龙鱼身上,由于长期的磨损造成胡须表皮组织受伤,又基于水质不良、病原的影响引爆出发炎肿胀的现象。征状:须部长出一小颗、一小颗的肉瘤,远看好似刷子一般,常被误以为是霉菌感染!治疗方法:

长期性的水质改善多半会不药而愈。若玩家觉得碍眼,最快

的方法是先将龙鱼麻醉,然后用手把肉瘤刮除,最后在伤口上抹一些黄药,水里也下些黄药预防伤口细菌感染。七鳞片缺损:症状:该病最明显的症状为鳞片大面积缺损,较多的集中在5排>4排>6排>3排(按容易发生位置排),最明显的特征是有的鳞片具有半月型整齐的缺损,有时并发头皮腐蚀发白,类似皮肤病。

鱼种:金龙>红龙多见,幼龙>成龙多见,过背金、红尾幼鱼最多见

病因:细菌感染

治疗:无有效抗生素治疗,一般正常换水可以预防,发生后采用升温加盐加UV的方式可以一定程度抑制,或者采用阳光照射八鳞片充血:症状:鳞片边缘充血,有粘液包裹,刮掉粘液,可以看到鳞片腐蚀

鱼种:不限,不多见、

病因:细菌感染

治疗:无有效治疗方式,一般采用手术拔除九溶鳞:症状:鳞片边缘出现腐蚀,呈现锯齿状,严重时完全将第一鳞框溶解掉

鱼种:金龙>红龙多见,成龙>幼龙多见,过背金龙成鱼最多见

原因:水质过老、细菌感染、维生素缺乏

治疗:换水,抗生素药物,添加维生素。十鳞片发黑:症

状:鳞片表面发黑,为不规则形状,一般较多集中在背部及背鳍下(注:不是立鳞后的症状),可引发二次细菌感染,

造成鳞片腐蚀。

鱼种:不限

病因:PH振荡,KH振荡

治疗:维持PH、KH稳定,不要轻易大量添加碱性滤材,使稳定水质突变十一龙鱼翻腮:病因:

(1) ,--由于喂食不当、残余饵食腐败以及龙鱼排泄物污染等,都造成水质恶化,水中氨(NH3)、亚硝酸(NO2)、硝酸盐(NO3)浓度过高,而使水中氧量降低。

(2)活动空间狭小--龙鱼在成长阶段,除了须注重营养,并且要有良好的活动空间。基本上水族箱长度要鱼只长度的3倍,若低于此基本条件,龙鱼在有限空间必须不时回转才能游动,而影响到鳃部正常运作,长久之下,即会造成翻鳃。

(3)温度变化--未能保持衡温,过冷或过热,鳃部敏感而造成。

(4)马达所造--不正当使用扬水器也会做成翻鳃。初期可观察出龙鱼鳃缘软质部位合动不顺畅,呼吸频率不正常,并且软质部位会略增长,第二鳃盖会略微凹陷,最后软质部位翻卷,而使得鱼的鳃瓣曝露于水中。严重时会有呼吸急促、浮头、不进食,呈现虚脱状态。最后鳃瓣受细菌感染,而影响到鳃丝正常功能,窒息而亡。

治疗方法:(1)初期:当发现龙鱼呼吸不顺畅,立即以渐进式

方法改善水质。即每2到3天换水百分之20水量,并加强气泵打气,利用气泡石、增加水中溶氧量。

(2)中期即鳃软质部位略微翻卷,而且尚未硬化时期。在此阶段除了勤换水,加强打气,并且需要以物理治疗,即增设扬浪器,加强水流。因为龙鱼类有逆游习性,龙鱼藉此水流冲激,约有百分之五十治愈机率。

(3)末期即鳃软质翻卷部位已经完全硬化,在此时期唯有动手术,将翻卷部位剪除一途。十二龙鱼地包天:龙鱼地包天可分为「先天型」与「后天型」两种。先天型戽斗,顾名思义是天生的,从稚鱼时便可以看出上颚短、下唇(下巴)长的戽斗,因此争议性较小,通常爱龙族不会选购这样体形的龙鱼。

(一)饲育环境过于狭小

后天型戽斗形成的原因,首推饲育环境过于狭小。因为生活环境过于狭小,使龙鱼必须不断巡回游动,甚至是急转倒退游动,或顶着玻璃摆动,这样会造成呼吸急促、下巴闭合较开,且较快的情形,如此下唇的功能性增大,使得龙鱼下巴向前,且朝上生长,最后形成戽斗。

(二)长期处于饥饿状态

龙鱼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成长缓慢也会造成戽斗。由于饥饿,欲乞求主人投喂,因而在正面快速游动,甚至顶着玻璃,而造成下巴徒长,这种情形较常发生于水族馆饲养的龙鱼,爱

龙族较少发生。

(三)较常喂食浮上性活饵

喂食浮上性活饵,例如:蟋蟀、青蛙、面包虫等活饵。由于浮上性活饵会在水面上漂动,牠们同时也是龙鱼的最爱,因此龙鱼经常上浮快速抢食,再加上动作大,下巴经常离水,也会形成戽斗。

(四)雄鱼的生理机制变化最后一种戽斗的原因是:

雄性龙鱼的生理机制变化。由于龙鱼是由雄性来负责口孵,为了增加喉袋容积容纳更多仔龙,加长下巴是自然的生理机制十三掉眼病因:在人工饲养后才出现的.龙鱼由幼龙到

成龙的过程中掉眼的比例增大.要在90%以上的掉眼比例中,尽量预防防治的方法:1铺底砂.减小缸底反射.降底鱼往向下的机会

2喂鱼时.最好一次性喂饱,让龙的视力集中上层.眼睛就不容易下垂.不要把鱼虾等活吃放在缸中,最好有个专养活吃的鱼缸.用盐水泡2天.照龙鱼大小定量喂

3尽量降低龙鱼的视野面积.不定地方喂鱼.不定期将过滤器出水口方向改变,或改装场水器.使龙鱼在缸中游动时不会习惯望去一个方向.来防止下垂

4在灯照方面.采用不定期改变灯光方向.和角度.来防止下垂.如有时在缸顶照.有时在鱼缸正前面中间面直照.有时在缸底往石呈90度角照或斜角45度,灯照对龙的发色有帮助.也可

以刺激鱼眼感光

5不定期地利用水位高低来控制龙的视野。十四白霉病:起因:疏于换水的工作、水质变差,氨的积累、以活性炭作为滤材。征状:其病菌附身在鱼的伤口处,为灰白色。肉眼可看出在鱼的伤口,有如棉絮纤维覆盖般,鱼只游动不稳健并会磨擦底材或缸壁止痒,身体慢慢虚弱、食欲减退,逐渐衰竭而死。治疗方法:可以盐浴法并配合高温治疗,或选用抑万菌、专治霉菌感染的药剂亦可。十五侧线孔变大症状:侧线孔变大。

鱼种:金龙>红龙多见,成龙>幼龙多见,过背金龙成鱼最多见

病因:水质过老、维生素缺乏

治疗:换水,补充维生素十六立鳞:病因:酸碱跟温度的突变、剧降的水温、氨的积累、细菌感染。最常袭击十—二·十公分的幼鱼。不过,偶尔也会有成鱼得此病。此乃十分危险的病症,为幼龙鱼的首号杀手、

症状:龙鱼在转弯时可清楚看到几片鱼鳞突出来,受影响的鱼或许会停止进食。与此同时,鱼的颜色也会转暗、很快地,更多的鳞片会突出来,鱼亦显得格外的肿胀跟肥胖。这在你由上往下看时尤其明显。当肩部亡即头部后面)的鳞片突出寸,这表示鱼已经进人此病症的末期了。有些鱼可能还会失去保持平衡的功能呢。如果不及寸治疗,鱼会于四—五天

内死亡,死去的鱼会因为鳞片再次变平而恢复正常的外形。治疗方法:把病鱼隔绝开来,另置于一复原缸里。这是因为水族箱两成的鱼有时候可能会在同一时间里得到此病。接连五天,每天定时进行90%的换水工作[只用旧水而已]。每一天除了给一百公升的水加入两—三克的特土拉塞科淋

[1elracycline、抗菌黄色药粉)、0.3%盐正即在每一百公升的水里面加人三百克的盐)跟些许黑色素水[特土拉塞科淋在软水里更能发挥其功效),还得把水温增高到三十三摄氏度。在这五天的疗程进行当中,停止给龙鱼喂食,并增加氧气设备。这是因为分解在水中的氧气会随着温度的增高而下降。如果及早予以治疗,鱼儿复原的机率是颇高的、除了鳞片会扁平下去外,复原中的鱼也会开始进食+要不然的话,亢让鱼休息两天才再开始另一轮五天的疗程。每天换水的一个小时前,切切记得先把加热器关掉以避免鱼因为水温的变化而休克。

再者,特土拉塞科淋会影响水族箱的生化过滤这一事实也是不容忽视的、有鉴于此,寸寸保持水质的优良,以不含或者只含微量氨的水为宜。要注意的是,治疗时的用水应该保持在pH值六·五左右以便加强鱼对氨的抵抗力。十七鳞片变薄症状:以鳞片中心点(一般为侧线鳞片)以圆孔方式向四周扩散,扩散呈圆型,该部分鳞片表面金质与红色消失,鳞片变薄,可以看到白色的鳞片基质。

鱼种:不限,不多见

病因:细菌感染

治疗:无有效治疗方式,一般采用换水方式控制后手术拔除。十八鱼体失衡症:起因:如果毛病不是由其他疾病引起,

那么问题可能是鱼鳔的机能失常,也可能是是运动不足和过量投饵,导致胃肠障害(粪和脂肪阻塞着鱼鳔里面的空气不能调节而太多空气在里面才使鱼腹向上,还可能是因为先天性平衡失调,也可能是是水中的氨氮过多,使鱼中毒。

征状:

鱼不能控制它们在水里的位置,有时只有尽最大的努力才能从水底升起来;有时不能离开水面,甚至在水面上倒置。

治疗方法:对于这种状况,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把水温提高是希望帮助肠胃活动好一点和鱼也会比较活发从而

回复调节机能),用肠胃药(人类用的也可以)混合饵来喂! 由于此病是冷水诱发的,把温度略微升高加上中度(1%)的盐水浴常常能缓解病症。投喂水蚤或虫子改善消化有助于治疗。加强换水,保持水质稳定,试投喂各种抗生素。十九断鳍/尾现象:起因:由龙鱼自一个水箱被转移到另一个水箱时因为受惊而作出的挣扎反应引起、其他也有可能是在选购、鱼输出的途中或者换水的时候引起的,此外,用来装鱼的袋子如果太小也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一般发生于二十公分的幼鱼身上,其中又以过背金龙最有可能出现这种根本不足

以致命的状况

征状:龙鱼的尾鳍、背鳍或腹鳍就象壁虎的尾巴一样,很多时候会一整片或者是有些时候的一部分掉落出来。结果留下一条没有尾巴/鳍,模样怪异的鱼。奇怪的是,尾巴/鳍断裂的地方竟然不会流血。

治疗方法:可千万别误以为这是—种病态来的,其实不然。十五—二十公分的幼鱼会比四十—五十公分的成鱼复原得

快-想要鱼的尾巴/鳍长回以前的长度可能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不过却难再回复当年美。尽管尾巴/鳍的形状可能不再象从前那般漂亮,但你还是要接受这个事实。除非你想通过修剪参差不齐的部分来使鱼的尾鳍再一次漂亮起来。加入盐跟复原素[Acfinavine]可加速伤口处的愈合。

二十细菌性烂鳃病:[病因] 一是原生动物、单殖吸虫、甲壳动物等引起;二是水生藻状菌,如鳃霉引起;三是由细菌引起。

[病原体] 鱼害粘球菌。

[症状] 病鱼鳃部常充满粘液,鳃丝和鳃盖骨内表皮均有出血现象,鳃丝由红变白,逐渐腐烂并带有污泥,最后发展到全鳃,使之失去呼吸功能而死亡。

[治疗方法] 可将病鱼放入百万分之二(2ppm)的呋喃西林,或百万分之十二点五(12.5ppm)的金霉素,或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土霉素、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痢特灵

等溶液中浸泡30分钟;或用11.5%浓度的氯胺丁0.02克溶于10千克水中,将鱼浸洗15~2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一(1ppm)的呋喃西林,或百万分之一(1ppm)的漂白粉,或百万分之二至四(2~4ppm)的五倍子遍洒消毒治疗;养鱼的容器

及所有的用具,用百万分之八(8ppm)的漂白粉溶液消毒灭菌。二十一体外寄生虫:龙鱼的寄生虫大多于喂食活饵时遭转

寄引起,常见的有鱼虱、箭虫。

“鱼虱” 属甲壳类,约3~5㎜,肉眼可见,多寄生于鱼体外,有扁平背甲及吸盘吸附体表。口部为针状用来吸取鱼的体液,使龙鱼体色失去光泽,并造成鱼只不安而磨擦缸壁或底材。“箭虫”又称苗虫,大多寄生于鳍部或鱼体皮肤内,其头部为

多叉形,直接崁入鱼体吸收鱼体的营养。长度约1㎝左右,被寄生的体表会有红肿淤血而后溃烂的现象,并会造成鱼儿急躁不安、磨擦缸壁、食欲不振的情形。

上述两种寄生虫可用人工麻醉拔除。如果数量太多可用龙鱼专用除虫药杀除,但除虫药功效类似农用杀虫剂,龙鱼对药物又极为敏感,所以务必依规定量再减半使用!因曾听闻剂量使用不当,龙鱼中毒而死的案例。另外要告知各位,鱼虱成长有45~60天的周期性,成虫生卵后不久即死亡,其卵又不怕药,此时下药主要是针对刚孵化的幼生。而高浓度的盐浴法是无法彻底根绝牠们的,除非将比重提高到接近海水的浓度,但恐怕鱼会比寄生虫先死!据说混养喜食小型甲壳类

生物的金、银鲳可减缓缸内增殖的情形。二十二脊柱弯曲:征状:

症状是鱼的脊柱弯曲成S形。

起因:

可能是由于稚鱼期使用药物不当、水质不良加上运定量不足或营养不良造成。

治疗方法:

治疗几乎不可能,关键在于预防、保持水质清洁、注意营养均衡而充分、尽量预防其它的鱼病并尽量不要使用药物、放入扬水马达增加鱼的运动量、水族箱要尽量的大。二十三头洞证起因:

(情況一、營養缺乏)這是長期飼食同一種飼料或餌料所造成的營養性疾病。

(情況二、體內原生虫)由原生虫之寄生所引起(頭槽絛蟲、毛細線蟲、六鞭毛蟲)

征状:

感染魚隻會有抖動身體、不安、食慾減退的狀況產生。

治疗方法:

(情況一、營養缺乏)可先以「維他命」補充其營養並觀察是否有明顯改善。

(情況二、體內原生虫)可用「七彩專用除體內原生虫藥」進行治療,藥劑須依指示再減半使用。二十四水泡:水泡

有两种:一种是在鱼的头部金线部位鼓起(过背金龙易患此病),初期看似浮雕一般一条条金线凸起。继而扩散到全脸大面积水泡,进展很快。一般这种水泡不会造成十分致命的危险,鱼的状态也大致没有很大影响。

成因:持续的高温、水质老旧。细菌性感染,比较顽固。换季时容易发生症状。

另一种水泡是全身性出现,伴随严重的感染与溃烂,多发生在长期饲养换水频率低或滤材很久不曾清洗的鱼缸。

成因:水质老旧,有机物累积过多,细菌爆发性繁殖造成感染。

对策:对于第一种水泡,注意鱼缸的通风降温,频换新水,必要时清洗滤棉。此外投以适量的抗菌性药物即可,症状消失后须保持药量一周避免复发。但此病一旦有感染记录,很容易反复,虽然治疗及时对鱼也不会造成什么更大危害,但反复感染确实令人头痛。这一点有点像须瘤病。

对于第二种水泡,需要彻底清洗滤材,频繁循序换水,对于感染的情形当然也需要加入抗生素或日本黄粉。发现及时可以较好治疗,如进展到晚期则有相当危险性。二十五脱肛:成因:长期投喂虾干等干燥不易消化的食物,消化不完全的食物在排泄过程中强烈摩擦肠道壁,导致炎症的发生

解决办法:将肛门突出部分剪除掉,涂抹磺胺类药如黄粉或呋喃脞酮(痢特灵)。二十六烧尾:成因:水质过老,杂菌含量过

高导致,其表现为龙鱼尾部边缘发白(青龙尾部边缘发白属于

此品种正常的自然表现,不属于此范畴)

解决办法:如果过滤系统中滤绵过久没清洗,先清洗过滤棉,

消除此污染源后,一星期后,每天换1/3水,连续换3天。二十七白点病:由一种ICH的纤毛虫所引起,在低温时繁殖速

度惊人,但在高温下便会停止分裂或死亡。症状多的时候有如洒上白粉般,多分布于各鳍与皮肤上。鱼只感染此病时,会不时摩擦缸内物品或缸璧,且食欲降低。严重时会导致患部腐烂,如蔓延至鳃部时,则会导致鱼只窒息死亡。

治疗:

加温2~3度、下1/100的粗盐,并加强打气。

至水族馆购买治白点病之药品二十八鳔囊的疾病☆病因

只有十—十五公分的幼龙鱼才会出现这个问题、如此幼小的龙鱼,鲳囊因为不知何故积存了过多的空气而功能失常。不会致命的毛病。

☆症状

鳔囊出了毛病的鱼头部会一直对着水族箱的底部;尾部则对着天花板、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情景的人看了或许会觉得怪,甚至是可怕,鱼的腹部会肿胀,不过可千万别把此腹部肿胀跟上面提到由腹液积累所引起的腹部肿胀给混淆了,鱼在其他的时候会表现得很正常,特别在进食时有些龙鱼或许会在几个月后自然痊愈。☆疗法

可能不需要治疗,除非鱼因为感到不舒服而拼命地挣扎着想要恢复正常的泳姿。比较安全的作法是将有问题的鱼置人一个水深只有五—八公分相等于鱼体宽度的水箱里、加入0.3%盐,并把水温增高至三十三摄氏度,另一作法是用一个只装了浅浅的水的塑胶袋将鱼包起来,在注入氧气之后[如同给输出的鱼做好准备一般)加入少许的盐。第二天[不得超过二十

四小时)即可将鱼放出来、这个办法或许会有效,因为鱼的渗透调节作用能够使其恢复正常的泳姿。这个疗法一两天后可能需要再重复一遍。

若是一切的方法均不见效,最后的办法便唯有使用一支细幼的手术用注射器将鱼体肿胀部位内过多的空气抽出来。幼鱼无需麻醉,只需将之置放于一干净的湿布上即可。以快而准的手法完成之后马上把鱼放回水族箱里。它应该很快便可以正常地在水里游了、这或许有重复的必要。

二十九腐鳍病:病因:细菌感染、差劣的水质,特别是当氨的含量偏高的时候、疏于换水的工作、拥挤的水族箱、刚被引进的龙鱼。此病不难治疗,所以不会致命。症状:龙鱼的鳍,尤其是尾鳍,裂开或者因为周围出现了白色的边缘而看似被撕破的感觉。此病不可跟咬尾与打架混淆。鱼的食欲和行为一切正常。疗法:通过增加换水的次数来改善水质。加入0.3%盐跟一种可以用来对抗腐鳍病的商业药剂。鱼儿

可能需要两~三个星期才能完全复原。跟白点病一样,此病

是淡水鱼中最为普遍的疾病。三十凸眼凸眼症:成因/病症:凸眼只是一种外观上的病征,除了眼睛凸出,还会有白蒙现象产生,严重时眼睛还会脱落。但凸眼的病鱼不会马上死亡, 甚至在眼睛掉出之后,还可继续存活。一般而言,眼症常与腹水病等合并发生,如何让凸眼现象痊愈,目前没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常使用的药剂是抗生素,口服药浴皆可,其治疗方法与腹水症疗程相同。腹水症和凸眼症大多与水质变差和水中有机物过多有关,既然在药物的投用治疗有所困难,还是将水生环境管理良好来得重要。尤其是种了水草的水族箱, 更应加强过滤器的效率,减少水中的死角为要。疗法:换二分之一的水并将滤材换新;在20公升的水中加入250毫克的氯霉素,直到症状消失为止。或品牌SERA治细菌治生虫药. 如果觉得本站推荐内容不错,请不要吝啬转发,和关注本帐号哦。fishabc111 公众号:北京热带鱼之家!

常见容易引起观赏鱼疾病的5大原因,观赏鱼

常见容易引起观赏鱼疾病的5大原因,观赏 鱼 鱼得病的非病原性原因分析 红肚凤凰 鱼生病原因很多,并非都是传染疾病,仔细观察,找出真正的缘由才能对症下药。笔者和大家分享下关于鱼得病的非病原性原因。 一、混养同种鱼之间混养,或是不同种鱼之间的混养有很大的学问,我们应先弄清楚这些鱼个体的脾气和体形,有时在两个相同设备、大小、种类、数量的混养缸,鱼相处的情形就会绝对不一样。是否合适混养除了遵循生物规律之外,还要注意观察,才能下结论。否则就从小训练他们,让他们接受团体生活的规律,习惯彼此合群。 如果混养的鱼脾气不对眼,肯定会发生打架,追咬,如果鱼平时养的好,身体强壮,隔离治疗之后应无大碍,至多是鳍条断类、鳞片脱落等。可经常发生的是,抵抗力差的鱼伤口发炎、红肿,这时细菌和寄生虫就会借这些物理性的伤害入侵鱼体,白毛、烂鳍、烂尾、淋巴囊肿等就会发生。 二、造景有时鱼缸的造景会非常漂亮,但有些时候也会成为鱼的负担,尤其是大型鱼,就那七彩来说,缸里的活动空间一定

要够,假设摆放太多造景,或是材料太尖锐,会使鱼在活动过程中碰触造成物理性伤害,接下来的感染机会就很多了。个人意见珊瑚类的东西最好不用。再就是沉木一定要经杀菌处理过再用。 还有要注意在换水,捕捞时也要注意不要造成鱼的物理性伤害,如有可添加一些鱼病预防药(可向鱼店咨询,买那些大品牌的),以减少病原感染的机会。 三、活动空间不够大如果没有大型缸,最好不要饲养大型鱼,即使是幼鱼,随着他们成长也会造成体质下降,因为运动不足,造成脊柱弯曲,或表皮擦伤,非常容易得病,加之小缸维持水质平衡相对较难,几乎所有因素都不可控了! 再有就是新手一定要注意鱼的密度,混养要注意上、中、下鱼群分布的平衡。鱼和水关系是互动的,一旦鱼超过水的承载能力,整个循环关系就会崩溃! 四、水质有一句大家常说的话“养鱼先养水”,这句话除了说新缸里的水外,同时也说明了鱼缸里的水是养好鱼的关键! 决定水好坏的因素,主要是过滤系统、控温系统、和水的来源。马达、过滤器是生态缸必不可少的维持系统恒定的设备,可如果我们选错了设备,有时会造成过滤系统无法充分发挥作用,造成水质恶化,反之,如果造成缸内水流过大,冲击力过强,也会有害。有时红绿灯(或其他小型鱼)莫名其妙的死亡,龙鱼翻鳃就是水流过强造成的。 良好的过滤系统可以培育微生物过滤床,使他们自己代谢含氮废物,水里的含氮废物少了,水质自然就稳定了,病就少了。含氮废物在水里积累过多,会使鱼氨中毒。还有就是含氮废物积

观赏鱼的出血病治疗方法

出血病: 鱼体出现出血点,各鳍由鲜红充血变成苍白而烂掉,腮丝也由红变白,部分烂掉。解剖内脏有出血点。常并发肠炎。发病急,蔓延快(2~3天),易造成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①停食4~5天,全缸投青霉素(90×45×60cm鱼缸)80万单位,上、下午各1支,连续3天为一个疗程,一般4~5天可治愈。②在病鱼缸内投放呋喃西林粉剂(1~5ppm),一般3天可得到控制,6天左右治愈。③把病鱼放入10~20毫克/升的呋喃西林或痢特灵的药液或2%~3%的盐水中浸泡10~15分钟后,隔天1次。④严重者,在10千克水中,加入100万单位的卡那霉素或8~16万单位的庆大霉素,病鱼水浴静养2~3小时。每天1次,一般2~3次即愈。 痘疮病: 发病初期,体表或尾鳍上出现乳白色小斑点,覆盖着很薄的一层白色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部分的表皮增厚而形成大块石蜡状的“增生物”,这些“增生物”长到一定大小和厚度,会自动脱落,在原处又重新长出新的“增生物”。病鱼消瘦,游动迟缓,食欲较差,常沉在水底,陆续死亡。 防治方法:①用红霉素10ppm浓度浸洗病鱼50~60分钟,对预防和早期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②用红霉素0.4~1.0ppm浓度全缸遍洒,10天后再施用药一次,有一定的疗效。③用红霉素10ppm浓度浸洗病鱼后,再用呋喃西林0.5~1.0ppm浓度全缸遍洒,10天后再用同样浓度全池遍洒,有一定的疗效。 烂鳃病: 病鱼鳃丝腐烂处带有污泥。鳃盖骨内表皮充血,有时被腐蚀成圆形的透明区,俗称“开天窗”。有时鳃丝尖端组织腐烂,造成鳃丝残缺不全。因鳃丝破坏造成病鱼呼吸困难,在水面呈浮头状。病鱼食欲减退,反应迟钝,体质消瘦。 防治方法:①用5~10毫克/升的呋喃唑酮浸洗鱼体15分钟。②在水体中泼洒利凡诺,使水体中药物终浓度达到1.0~1.5毫克/升。③用2毫克/升的红霉素浸泡鱼体15 分钟。④养鱼的容器及所有的用具,用8ppm 的漂白粉溶液消毒灭菌。 肠炎病: 主要是吃了不清洁的食物或摄食过饱、肠道胀饱、排泄受阻,最后由细菌感染肠道引发肠炎。病鱼常常腹部膨大,呈现红斑,肛门突出,鱼体呈呆滞,停在鱼缸角落不动,体肌作短时间的抽搐,不进食,粪便白色。剖开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轻者仅部分肠道出现红色,严重时全肠呈紫红色,肠内无食物,有淡黄色的粘液和血脓。 防治方法:①忌喂腐败变质的饲料,注意保持水质清洁。②在5千克水中放呋喃西林或痢特灵0.1~0.2克,然后将病鱼浸浴20~30分钟,每天1次。③用呋喃西林或痢特灵药液泼洒全缸,药量每50千克水放0.1克。 ④按每1千克鱼体重用0.1克的痢特灵拌在饲料中(粒状或片状均可)投喂病鱼,每天1次,连喂3~4天。 白皮病(白尾病): 由于水质不洁,特别是鱼缸中的粪便没有及时清除,或因捕捞运输、放养、

关于金龙鱼

龙鱼概述 一、名字的由来:因其体型硕大扁长,躯干覆盖着硕大的排列整齐的、闪耀着光芒的鳞片,叩打,口唇角有两条触须,游动时神态悠然,活像神话中的“龙”,故此得名龙鱼。 二、龙鱼的分类及分布:龙鱼是一种大型的淡水鱼,远古石炭纪时出现在地球上,大约于侏罗纪时开始畅游在地球上的淡水水域,并逐步从一个共同的祖先分化为两种,即澳大利亚龙鱼和亚洲龙鱼。其中,亚洲龙鱼又分为红、金、青三大品系,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 三、常见品种:★红龙:一号红龙,原产地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最长体长80厘米,生存水温24—30摄氏度,生存pH 5-7。 ★班加红龙:一号半红龙,二号红龙。原产地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最长体长80厘米,生存水温24—30摄氏度,生存pH 6-7. ★过背金龙:过背金龙,马来金龙 .原产地马来西亚霹雳州美极美拉河及其周边, 最长体长80厘米,生存水温24—30摄氏度,生存pH 6-7。 ★红尾金龙:红尾金龙,印尼金龙,原产地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最长体长80厘米,生存水温24—30摄氏度,生存pH 6-7。 ★青龙:青龙,黄尾金龙。原产地马来西亚、柬埔寨等,最长体长80厘米,生存水温24—30摄氏度,生存pH 6-7。 ★星点珍珠龙:星点珍珠龙,原产地澳大利亚北部,巴布亚新几内亚,最长体长70厘米,生存水温24—30摄氏度,生存pH 6-7。 ★珍珠龙:珍珠龙鱼,原产地澳大利亚东部,最长体长80厘米,生存水温24—30摄氏度,生存pH 6-7。 ★银龙:银龙,银带,原产地巴西亚马孙河流域,最长体长80厘米,生存水温24—30摄氏度,生存pH 6-7。 ★黑龙:黑龙,最长体长60厘米,生存水温24—30摄氏度,生存pH 6-7。

观赏鱼病种类概述

观赏鱼病种类概述 通常将鱼病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由有生命的动物或植物引起。由病毒、真菌、细菌以及单细胞藻类等微生物的侵入而引起的疾病,又称微生物鱼病。由于微生物鱼病大多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有较强的传染性,且不易防治,故称之为传染性鱼病。由动物性寄生虫引起的鱼病称寄生虫鱼病,其特点一般是发病和传播较慢,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防治也较容易。另一类主要是由水体环境的机械、物理、化学等非生物因素或鱼体生理机能失调所引起机体的代谢障碍或机能紊乱而导致的鱼病称为非生物性鱼病。此类鱼病的种类很多,危害较大,涉及面也较广。只要加强管理,做好预防工作,此类鱼病可避免发生。 二、病毒引起的疾病 1.出血病 [病原体] 为疱疹病毒。 [症状] 病鱼的体表发黑无光泽,口腔、肌肉、各种鳍条基部都充血;有时鳃盖、头部、腹壁也有充血现象;鳃丝呈鲜红的点状或斑块状充血;严重的病鱼,因其他器官组织大量充血,使鳃失血而呈苍白,表现出“白鳃”。此外,眼球突出,肠道和各内脏器官表现充血。病鱼食欲不振,行动迟缓,常离群独游或回旋慢游,体质消瘦,肌肉萎缩,以致死亡。发病季节多在6,9月,水温在25,30?最为流行,死亡率颇高。 [治疗方法] (1)充分照射阳光,并降低水温至25?以下,持续10天左右可见疗效。 (2)用1,食盐水洗浴,持续1周。 (3)用大黄和枫香树叶0.25,0.5千克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热开水浸泡后,配以饵料制成药物饵料喂饲病鱼,连续5天,同时在水族箱中连续2天旅用敌菌灵百

万分之零点六(0.6ppm)。 (4)用敌菌灵百万分之三至五(3,5ppm),或醋酸铜、氯化铜、硫酸铜溶液百万分之零点七(0.7ppm),或大黄浸取液进行水浴治疗,有较好效果。 2.痘疮病——又名淋巴囊肿病毒症。 [病原体] 由疱疹病毒的病毒粒子感染所引起。 [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的皮肤表面出现许多白色小斑点,覆盖着二层白色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白色斑点的数目逐渐增多,区域扩大,患病部位的表皮逐渐增厚,有时厚度可达1,5毫米,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表面组织由柔软变成软骨状的结缔纽织。这些“增生物”增长到一定程度后,会自动脱落,接着又在原位置重新出现新的“增生物”。这些“增生物”如果占了鱼体表面积的大部分,就会严重地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体消瘦,游动迟缓,甚至死亡。若“增生物”不多,对鱼影响不大;一般在春季,水温15?左右时出现病例。由于此病流行不广,甚少发生,危害不大,故未引起重视。 [防治方法] 此病可用左旋体氯霉素治疗;小鱼可用浓度为百万分之零点二二五(0.225ppm)的药液浸洗,个体大的鱼可以注射此药,均能获得一定的疗效。 其它方法: 1、强化秋季培育工作,使金鱼、红鲤、锦鲤在越冬前有一定肥满度,增强抗低温和抗病力。 2、经常投喂水蚤、水蚯蚓、摇蚊幼虫(血虫)等动物性鲜活食料,加强营养,增强对痘疮病的抗病力。 3、用红霉素10ppm浓度浸洗50-60分钟,对预防和早期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and special tools for emergency response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Emergency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plan 1) emergency response (1) If a major accident occurs, the project should set up emergency response teams, chaired by the project manager, head of production and safety

孔雀鱼常见病病的防治

孔雀鱼白点病的防 欧阳学文 病原体为小瓜虫,热带鱼在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症状和病变 患病初期,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病鱼虽照常觅食,但常聚集在鱼缸的角上互相挤擦。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病鱼常呆滞状浮在水面,严重的全身似洒满白粉,多在春、秋和梅雨季节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活饵的尾部下容易流行。此病传染速度很快,如不及时治疗会二次感染合并水霉病及细菌感染,严重时,药物无效,会大批死亡。要及早治疗。 治疗方法 A、提高水温至28摄氏度,数天后小瓜虫破裂脱落。这时更换新水,保持水温,病鱼基本上会痊愈。

B、选用0.05%~0.07%浓度的红汞溶液,水鱼病鱼5~15分钟,持续2~3天,效果良好。 C、“尿砖”,将新砖在尿液中浸泡24小时,晾干后放入病鱼的水族相中,数日后就能见效。 G、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或泼洒在水族箱中,也有一定效果。 孔雀鱼的疾病与治疗:口腐病 口腐病 症状:口部周边或颊部附近呈白棉花状而不能再进食,不久,将会衰弱而致死。 原因:与烂尾病一样,卡拉姆那里斯细菌感染为原因,输入孔雀鱼带来的新感染 症状:鳃部肿胀而在水面痛苦中勉强呼吸,并且合闭尾鳍而不时在摇头,做不自然的游水动作,不久,鱼体呈白浊状而衰弱致死。

原因:由输入孔雀鱼带进来的细菌为感染因素。 而一旦发现感染的鱼只时,必须随即隔离于其他鱼缸。初期者,只有换水或加入盐水也可改善。 治疗 可使用一些市售的杀菌剂来进行药浴,大部份的情况都会有所改善。若仍然无法痊愈,原因可能在于一些导致细菌性的感染的因素,并未消除,如水温过低,死鱼未捞出等。患水霉病症者,可能要注意水质,应捞除死鱼或残饵,并赶快换水,而松球病可能要优先改善水质,药浴除去水中的病原,待鱼较有食欲后,用细菌治疗的药饵喂食。至于烂鳍、烂尾等外表症状的鱼只,换水并佐以药浴,情况也能改善。 孔雀鱼针尾病的治疗方法 孔雀鱼针尾病又叫鱼类暴发性传染病。本病主要病症最初见鱼儿烦躁不安各鳍条紧夹不展游泳时呈蛇行或只甩尾巴不怎么前进似在挣扎进而眼眶下颌体表胸鳍基出现小块或

草鱼常见疾病症状及防治(1)

草鱼常见疾病症状及防治 一、出血症 由出血病病毒(GCRV)引起的鱼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主要症状为病鱼肌肉、肠道、鳍及鳃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 流行特点 主要危害草鱼鱼种,流行季节在6~9月,8月为流行高峰。一般发病水温在20~33℃,最适流行水温为27~30℃。潜伏期一般为3~10天。传染源主要是带毒的草鱼、青鱼及麦穗鱼等。 .症状及病理变化 根据病鱼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及病变,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1)“红肌肉”型:以肌肉出血为主,与此同时鳃瓣因严重失血,呈“白鳃”,而外表无明显的病变。 (2)“红鳍红鳃盖”型:以体表出血为主,口腔、下颌、鳃盖、眼眶四周以及鳍条基部明显充血和出血。 (3)“肠炎”型:以肠道充血、出血为主,肠道全部或局部呈鲜红色。 这三种类型在临床上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相互混杂出现。 出血性肠炎与细菌性肠炎的区别:草鱼出血病的肠炎型:肠壁弹性较好,肠腔内粘液较少;细菌性肠炎:肠壁弹性较差,肠腔内粘液较多,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渗出液和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红细胞较少。 患病草鱼鳃盖、胸鳍出血患病草鱼肠道明显出血

患病草鱼臀鳍、尾鳍出血患病草鱼肌肉严重出血 防治方法 预防:腹腔注射草鱼出血病灭火疫苗,或定期泼洒出血腐皮灵25ml/亩·米 治疗:(1)内服:鱼血停拌饲料投喂 (2)泼洒:出血腐皮灵50ml/亩·米或二硫氰基甲烷50ml/亩·米或参福康5g 亩·米 二、肠炎 1.肠炎病又名烂肠瘟,是一种流行很广的细菌性疾病。能危害各种观赏鱼类及常规养殖鱼类,也是对鱼类危害最为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之一。此病常和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并发。 2.流行特点:此病在水温18℃以上开始流行,流行高峰在水温25—30℃,发病严重时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 3.症状:病鱼食欲降低,行动缓慢,常离群独游,鱼体发黑或体色减退,腹部膨大,肛门外突红肿,挤压腹壁有黄红色腹水流出。拨开肠管,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肠内无食物,粘液较多。发病后期,全肠呈红色,肠壁弹性差,充满淡黄色黏液。

内科常见疾病治疗原则

慢性呼衰治疗原则 治疗原发病,保持气道通畅,恰当的氧疗。1氧疗:低浓度 2机械通气3抗感染 4呼吸兴奋剂 5纠正酸碱失衡 重症哮喘治疗原则尽快解决气道阻塞,纠正低氧血症,恢复肺功能,预防恶化和再次发作,防止并发症 CAP诊断标准 1新近出现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脓性痰,伴或不伴胸 痛 2发热 3肺实变征,湿罗音 4 WBC〉10x10*9/L,或小于4,核左移 5 X线: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胸腔积液 1-4任一,除外其他诊断 支气管哮喘本质?最有效药物,舒张药的种类和机制 气道炎症,β-2受体激动剂 1β-2受体激动剂:激动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cAMP增多—游离钙离子减少--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沙丁胺醇 2抗胆碱药:M2受体拮抗剂—降低迷走兴奋性—舒张支气管—减少痰液分泌 3茶碱类:⑴抑制磷酸二酯酶,cAMP增多⑵拮抗腺苷受体⑶刺激分泌肾上腺素⑷增强纤毛清除及抗炎作用 PPD临床意义 阳性性:感染过,有部分处于结核活动期 阴性:儿童—未受感染;成人—营养不良,HIV,麻疹,水痘,肿瘤等免疫力下降疾病 吸入性肺脓肿,抗生素治疗疗程及停药指征

8-12周,直至X线脓腔和炎症消失或仅存少量残留纤维化 慢性肺心病正性肌力药物用药指征,原则 1感染已控制,呼吸功能已改善,用利尿药后有反复水肿的心衰患 2以右心衰为主要表现而无明显感染 3合并急性左心衰 冠心病二级预防 A抗血小板聚集,抗心绞痛治疗 B预防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荷,控制好血压 C控制血脂,戒烟 D控制饮食,治疗糖尿病 E普及教育,适当运动锻炼 Af体征与ECGT特点 心率大于150/分,心绞痛,心衰或无症状,听诊:P1变化不定,心律极不规则 ECG⑴P波消失,变为f波,心律极不规则⑵心室率极不规则⑶QRS波群形态正常,差异性传导时变宽 心衰诱因 1感染 2心律失常 3血容量增加 4过度劳累,情绪波动 5治疗不当 6原有心脏病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 AMI的ECG动态变化 1数小时内无异常或高大,两肢不对称T波 2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的T波连接—单相曲线 3早期如不干预,ST段抬高持续数日至2周后,渐回到基线,T波变平坦

观赏鱼33种常见病与治疗

观赏鱼33种常见病及治疗 、锚头虫(锚头鳋) (一)、感染的迹象。 雌锚头虫,它们是寄生虫,当它们粘在鱼体上时,根据它们蠕虫关的 外观很容易被辨认出来。 春季在身体自由端有两个大约 3毫米的卵囊形成时,它们最大长度 达到大约20毫米。 (二)、感染详述。 尽管锚头虫的名字很普通, 但是它们根本不是虫子而是微小的叫做桡足 类的甲壳动物。和大多数甲壳动物一样, 它们的成熟要经过几个幼虫期。 的第一幼虫自由游动, 直到它们发现一个合适的寄主并使自己贴在鳃上。 进入不游动期。一次卵化出的幼虫里的雄性使雌性受精并停止寄生状态。 又使自己贴在寄主鱼身上并发育成蠕虫状态的寄生虫。 雌性在春季排卵,之后它们可能死亡 或继续产几次卵。 寄生虫死亡时,留在鱼皮肤和肌肉上的洞可能造成第二次感染, 由此鱼类 不能痊愈。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 锚头虫深深地刺穿到鱼身体组织里之后, 使自己牢牢地贴在鱼身 上。人们可以逐个地把成年的虫子摘下来, 但是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对鱼有潜在的危 害。使用3%的盐溶液短期浸泡也可以把虫子从一条条鱼身上除掉。现在有水族箱处理剂能 杀死成虫。也池塘里,重复使用抗原生动物处理剂能杀死幼虫。 使用敌百虫也可以杀死成虫。 二、黑斑病(皮居新穴吸虫,也被认为是皮居茎双穴吸虫和其他品种) (一) 、感染的迹象。 黑色或褐色的小斑点,达 2毫米宽,出现在身上和鳍上,有 时也出现 在眼睛上和嘴上。 (二) 、感染详述。 斑点是含有幼虫期的肠吸虫的胞囊, 如皮居新穴吸虫,胞囊里有很重的 色素。幼虫期也被称为皮居船形吸虫。成年期的虫子生活在水鸟的肠, 水鸟是吃了藏匿着幼 虫的鱼而受到侵扰的。 在水鸟的脏里,包裹着每一个幼虫的膜散开, 虫子在几周之后发育成 熟。成虫产的卵在鸟的排泄物中排出, 落入水中的卵发育成片自由游动的幼虫, 幼虫寄生于 水螺身上。几周之后,寄生虫离开水螺并开始了寄一开合适的鱼类寄主的又一个周期。 当寄 生虫达到大约1毫米宽时,每个虫子身体上生出一层黑膜, 在皮肤下形成独特的斑点。 轻微 的黑斑病传染对鱼没有什么伤害, 因为生活周期,环境条件复杂,是不会使黑斑病从一条鱼 上传染到另一条鱼身上的。 (三) 、推荐的治疗方法。 新型抗寄生虫处理剂能杀死寄生虫, 但是黑斑点一旦形成,就会 留下痕迹。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打破寄生虫的生长周期,通过确保水鸟不 *近池塘或水族 箱,并且没有被寄生虫寄生的螺出现的方法。 三、血鞭毛虫一昏睡病 (隐鞭虫,现在也包括锥桨虫和锥体虫) (一) 、感染的迹象。 传染上隐鞭虫的鱼无精打彩并且游动不正常, 鱼变得消瘦,眼睛凹陷, 鱼鳃发白(说明缺少红血球)。受到严重侵害的鱼死亡。锥体虫看来是相对不致病的,并且 不会产生 如此严重的症状。 春季从卵孵化出来 一旦贴上,它们就 然后交配过的雄性

浅谈龙鱼的起步及饲养 适合刚新手龙鱼玩家

浅谈龙鱼的起步及饲养适合刚新手龙鱼玩家 一开缸 新缸胶干味净消毒后上水过滤我习惯在这个时候加水稳去除水中的氯气和重金属但水稳重金属分解会有残留所以在下水质稳定剂12小时后加入活性炭稀释这个时候升温24-48小时后取出活性炭并观察缸壁是否有气泡如果缸壁汽包消失就可以加入硝化细菌了建议如果有老缸存在的话用老缸的过滤棉加入新缸过滤中培菌如果没有的话可以去鱼友家要些但如果用购买的硝化细菌开缸的话建议在72小时后在过滤中加入少许小死鱼以助于硝化菌的繁殖到这里我们一般用时4-5天可以下闯缸鱼了上海新城水族https://www.360docs.net/doc/ba4261157.html, 这个时候如果不用药PH一定会高滤材释放的碱性不是短期可以下去的不用心急PH高些也无所谓稳定才是王道在这里我建议各位鱼友使用质量好的滤材有很多鱼友买缸买鱼不心疼结果到滤材上就心疼了其实滤材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硝化系统的工作效率这个至关重要过滤泵看您的过滤方式下滤理想循环是总水体的4-8倍/小时流量大未必好 二龙鱼的疾病 我饲养过的龙鱼不少遇到的问题也不少首先龙鱼的体格还算很结实的会给大家治疗的机会其次就是抗药性强除了暴毙一般都能治过来上海新城水族https://www.360docs.net/doc/ba4261157.html,下面说说我自己治愈过的龙鱼疾病 1.立鳞主要是水质动荡温度差异大引起的鳞囊肿胀不是啥大毛病但小龙危险这里说说老三样我感觉不是所有的症状都适用老三样的要因症而定因水质而来的疾病老三样可以但有些疾病例如肠炎温度波动引起的立鳞就不适合串水鱼本来就不适应您在串水让他在适应新水无疑是雪上加霜扯远了上海新城水族https://www.360docs.net/doc/ba4261157.html,回来说立鳞吧简单的治疗方法就升温32 关灯龙 5 第二天补药二分之一第三天换水量不要超过三分之一继续下药一周差不多了便宜的方法就是土霉素+大盐每20公斤一粒第二天也是半量药操作与龙5一样立鳞后容易引起融鳞这个不要紧过段时间就会好了不好的在拔掉 2.肠炎龙鱼拒食未必是肠炎肠炎最主要的是看粪便漂白便就不要犹豫了直接下药吧大白片23公斤1片1天1次有说明上海新城水族https://www.360docs.net/doc/ba4261157.html,痢特灵我比较喜欢但毒性较大25公斤1 片以上用药都和立鳞一样操作 3.拒食这个就比较麻烦了粪便没问题各鳍舒展精神头不减游动自然不用理他其原因很多惊吓季节鱼龄食物单一都有可能控制好水质一切照旧就可以如果拒食超过一周最好升温下水族维生素 4.失衡症这个一般是由于空运和撞缸引起的上海新城水族https://www.360docs.net/doc/ba4261157.html, 我发鱼碰到过几次这种情况肚涨沉头漂尾方法简单降低水位三个鱼身的水位即可冲浪让鱼游动排气下盐让鱼排气若是反转型的一米龙有个帖子很到位了 龙鱼自愈能力也很强一般小毛病老三样就可以了大毛病别等切记用药期间一定要关灯一是让鱼好好休息二是灯光会影响药效 这些年我一共死过四条鱼一条5年的过背(死鱼跳缸)一条4年的红龙(死于溢流槽)这个和鱼缸的设计有很大的关系,建议大家去上海新城水族看看,他们的鱼缸设计的很合理,https://www.360docs.net/doc/ba4261157.html,一条金头过背(混养暴毙可能是内伤)一条小高背(立鳞下药后第二天哥们把水串了)总体来说都是死于意外龙鱼还是很好养鱼适应强体格壮保持好水质仔细观察相信大家的龙鱼一定会健康美丽 三饲养 喂食

常见疾病自我治疗

常见疾病自我治疗 【眼、耳、鼻、喉科疾病】 【黑眼圈】 1.冰敷可收缩血管帮助消肿,也减少引起黑眼圈的内出血 2.避免阿司匹林,因其为抗凝血剂,使血液不易凝结,会使造成黑眼圈的出血不易停止 3.勿擤鼻涕,以免因压迫与眼眶相邻的鼻窦,而使空气注入眼皮下,不但造成肿大,也会增加感染机会 【眼睛疲劳】 1.注意光线,太暗的灯光使眼睛容易疲劳,使用能提供明暗对比的柔和灯光较佳 2.每二至三个小时连续使用计算机,应将眼睛移开计算机十至十五分钟,让眼睛休息 3.减弱屏幕的光线,让屏幕的亮度降低,可避免疲劳 4.将计算机套上全黑的厚纸板,使屏幕光线可以降到很低 5.闭眼休息,是消除眼睛疲劳的好方法 6.将毛巾浸入茶里,用来敷眼十至十五分钟,可消除眼睛疲劳 7.将双手摩擦生热,再盖住眼睛,勿压迫双眼,深缓地呼吸,有助于消除眼睛疲劳 8.眨眼三百下,有助于清洁眼睛同时达到按摩效果 【眼布血丝】 1.睡眠充足有助于滋润眼睛,减少眼睛的血丝 2.清洁眼睑,以免因残屑、油脂、细菌、化妆品等尘屑导致眼睛发炎,布满血丝 3.使用人工泪液,减少干涩 4.以冷毛巾敷眼部,可收缩血管,滋润眼睛 【夜盲症】 1.如果坐在黑暗中五分钟还看不到的话,可能就是患了夜盲症 2.维他命A影响人的夜间视觉能力,若有夜盲的症状,服用大量维他命A可在数小时获得改善,但服用大量维他命A须经医师同意 3.增加夜间开车的可见度,保持前灯干净,在光线不足时,避免戴太阳眼镜,有助于增加可见度 4.夜盲者应避免夜间开车 5.事先计划路线,选择交通流量较小的道路,可减少夜间开车的麻烦,若天况不佳,最好不要开车 【结膜炎】 1.以温毛巾敷眼 2.保持干净,以棉球沾清水擦拭分泌物,可加速复原 3.可以将婴儿洗发精与温水以一比十制成溶液,用棉球沾湿擦拭眉毛,可软化清洁眼睑与睫毛 4.勿与任何人共享毛巾、手帕,以免互相传染 5.游泳时请戴泳镜 6.如果你的眼睛痒得像是被蚊子咬,眼内也有成丝的脓,那可能是过敏性结膜炎,最好以抗组织胺的成药,并加以冷敷

观赏鱼三十三种常见疾病和治疗

观赏鱼三十三种常见疾病及治疗 一、锚头虫。(锚头鳋) (一)、感染的迹象。雌锚头虫,它们是寄生虫,当它们粘在鱼体上时,根据它们蠕虫关的外观很容易被辨认出来。春季在身体自由端有两个大约3毫米的卵囊形成时,它们最大长度达到大约20毫米。(二)、感染详述。尽管锚头虫的名字很普通,但是它们根本不是虫子而是微小的叫做桡足类的甲壳动物。和大多数甲壳动物一样,它们的成熟要经过几个幼虫期。春季从卵孵化出来的第一幼虫自由游动,直到它们发现一个合适的寄主并使自己贴在鳃上。一旦贴上,它们就进入不游动期。一次卵化出的幼虫里的雄性使雌性受精并停止寄生状态。然后交配过的雄性又使自己贴在寄主鱼身上并发育成蠕虫状态的寄生虫。雌性在春季排卵,之后它们可能死亡或继续产几次卵。寄生虫死亡时,留在鱼皮肤和肌肉上的洞可能造成第二次感染,由此鱼类不能痊愈。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锚头虫深深地刺穿到鱼身体组织里之后,使自己牢牢地贴在鱼身上。人们可以逐个地把成年的虫子摘下来,但是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对鱼有潜在的危害。使用3%的盐溶液短期浸泡也可以把虫子从一条条鱼身上除掉。现在有水族箱处理剂能杀死成虫。也池塘里,重复使用抗原生动物处理剂能杀死幼虫。使用敌百虫也可以杀死成虫。 二、黑斑病。(皮居新穴吸虫,也被认为是皮居茎双穴吸虫和其他品种) (一)、感染的迹象。黑色或褐色的小斑点,达2毫米宽,出现在身上和鳍上,有时也出现在眼睛上和嘴上。 (二)、感染详述。斑点是含有幼虫期的肠吸虫的胞囊,如皮居新穴吸虫,胞囊里有很重的色素。幼虫期也被称为皮居船形吸虫。成年期的虫子生活在水鸟的肠内,水鸟是吃了藏匿着幼虫的鱼而受到侵扰的。在水鸟的内脏里,包裹着每一个幼虫的膜散开,虫子在几周之后发育成熟。成虫产的卵在鸟的排泄物中排出,落入水中的卵发育成片自由游动的幼虫,幼虫寄生于水螺身上。几周之后,寄生虫离开水螺并开始了寄一开合适的鱼类寄主的又一个周期。当寄生虫达到大约1毫米宽时,每个虫子身体上生出一层黑膜,在皮肤下形成独特的斑点。轻微的黑斑病传染对鱼没有什么伤害,因为生活周期,环境条件复杂,是不会使黑斑病从一条鱼上传染到另一条鱼身上的。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新型抗寄生虫处理剂能杀死寄生虫,但是黑斑点一旦形成,就会留下痕迹。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打破寄生虫的生长周期,通过确保水鸟不*近池塘或水族箱,并且没有被寄生虫寄生的螺出现的方法。

龙鱼产卵过程详解

龙鱼产卵过程详解 产卵前,两尾龙鱼就开始停食,雌鱼腹部也开始增大许多,这时的龙鱼有时尾巴和尾巴紧紧粘在一起,要不就躺在对方 的背上亲密地靠在一起。此时千万不要惊动它们,人太靠近去看它会惊动它,影响受精,雄鱼不肯释放精子。所以在这一段 时间之中,特别要给龙鱼绝对的安静,有时环境变化,龙鱼受惊,龙鱼甚至会把所有的卵吃掉。龙鱼在水族箱中产卵 与大自然河流中产卵肯定是不同。在水族箱中为保持安静环境,用纸遮了一部分阳光,要用照明,大约在8:00~21:00照明。产卵时间,我所经过的有早上10时左右,下午3~4时,总之, 是白天产卵,不像金鱼多在清晨产卵。龙鱼产下的卵为桔色, 直径12~15毫米,像一颗弹珠闪烁着耀眼的金色光芒从鱼身上一粒粒落下,充满生命的喜悦。产卵量不多,孵化出来的更少。龙鱼是口孵鱼,雌鱼产完卵,雄鱼立即将一颗颗鱼卵含人 口中,1尾雄鱼1次能日含卵40~50粒左右。好不容易配成一对龙鱼,雌鱼产卵,雄鱼含不了那么多,雌鱼立刻会感觉到并且开始将这些卵吞人口中,这就是龙鱼孵化出的幼鱼 为什么那么少的原因。目前我国仍靠进口,在南美天然水域, 性成熟的大批龙鱼在河底筑巢产卵口孵龙鱼,量很大。 雌鱼感觉到雄鱼含不了那么多卵,就会将卵吞入口中大约可 保护鱼卵几小时,然后就会将这些卵吃到肚子里去。为什么会

感觉到产生这种举动?只能估计它是一种本能,为了防止其他鱼的侵扰。雄鱼将鱼卵含在口中后,嘴常常会蠕动,或者摇摇龙头,以便身体平衡。此时雌鱼担任守卫,它会将胸鳍水平张开形成一种独特的防卫姿势。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尚待研究。自然界生物的繁衍真是奥妙,龙鱼是雌鱼产卵,雄鱼孵化,雌鱼保卫......生生息息,代代相传,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感动。孵化时水温维持在26~28℃,经过60天左右,幼鱼苗就会开始在雄鱼的口中跑进跑出,约5~6厘米。雄鱼在放小龙鱼出来时,是慢慢将小龙鱼放出来,爱护备至。这种进进出出的动作会从产后60天前后一直持续到90天左右。当发现幼鱼苗从口中来回的次数逐渐减少后,就可以悄悄地用鱼网将幼鱼苗慢慢捞了,只是你在捞时,其他鱼会躲进口中久久不出来,你再耐心等,逐步捞完小鱼。雄鱼含40~50粒,最后才捞到十几尾小鱼(其它人会比我多些)。原因是有一部分是死卵(任何鱼都会有死卵),另外有一部分可能被雄鱼吞入腹中了。可见一对龙鱼经过60~90天才繁殖出那么少量的鱼,真是太不容易了。这种繁殖,龙鱼停食时间太长,消耗体力太大,对龙鱼的伤害很大,个别的龙鱼则无法恢复有夭折现象。笔者仅繁殖成功一次,后因雄鱼不幸死亡,未进行过第二次。繁殖时水族箱里放些小鱼,尽管龙鱼停食,但你可以通过这些小鱼的状况,监控水质。- The End - 试试聊天窗回复这些关键词:鱼缸| 水族箱| ADA比赛| ADA赏析| ADA造景| 水草欣赏|

观赏鱼33种常见病及治疗

观赏鱼33种常见病及治疗 一、锚头虫(锚头鳋)(一)、感染的迹象。雌锚头虫,它们是寄生虫,当它们粘在鱼体上时,根据它们蠕虫关的外观很容易被辨认出来。春季在身体自由端有两个大约3毫米的卵囊形成时,它们最大长度达到大约20毫米。(二)、感染详述。尽管锚头虫的名字很普通,但是它们根本不是虫子而是微小的叫做桡足类的甲壳动物。和大多数甲壳动物一样,它们的成熟要经过几个幼虫期。春季从卵孵化出来的第一幼虫自由游动,直到它们发现一个合适的寄主并使自己贴在鳃上。一旦贴上,它们就进入不游动期。一次卵化出的幼虫里的雄性使雌性受精并停止寄生状态。然后交配过的雄性又使自己贴在寄主鱼身上并发育成蠕虫状态的寄生虫。雌性在春季排卵,之后它们可能死亡或继续产几次卵。寄生虫死亡时,留在鱼皮肤和肌肉上的洞可能造成第二次感染,由此鱼类不能痊愈。(三)、推荐的治疗方法。锚头虫深深地刺穿到鱼身体组织里之后,使自己牢牢地贴在鱼身上。人们可以逐个地把成年的虫子摘下来,但是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对鱼有潜在的危害。使用3%的盐溶液短期浸泡也可以把虫子从一条条鱼身上除掉。现在有水族箱处理剂能杀死成虫。也池塘里,重复使用抗原生动物处理剂能杀死幼虫。使用敌百虫也可以杀死成虫。二、黑斑病(皮居新穴吸虫,也被认为是皮居茎双穴吸虫和其他品种)(一)、感染的迹象。黑色或褐色的小斑点,达2毫米宽,出现在身上和鳍上,有时也出现在眼睛上和嘴上。(二)、感染详述。斑点是含有幼虫期的肠吸虫的胞囊,如皮居新穴吸虫,胞囊里有很重的色素。幼虫期也被称为皮居船形吸虫。成年期的虫子生活在水鸟的肠内,水鸟是吃了藏匿着幼虫的鱼而受到侵扰的。在水鸟的内脏里,包裹着每一个幼虫的膜散开,虫子在几周之后发育成熟。成虫产的卵在鸟的排泄物中排出,落入水中的卵发育成片自由游动的幼虫,幼虫寄生于水螺身上。几周之后,寄生虫离开水螺并开始了寄一开合适的鱼类寄主的又一个周期。当寄生虫达到大约1毫米宽时,每个虫子身体上生出一层黑膜,在皮肤下形成独特的斑点。轻微的黑斑病传染对鱼没有什么伤害,因为生活周期,环境条件复杂,是不会使黑斑病从一条鱼上传染到另一条鱼身上的。(三)、推荐的治疗方法。新型抗寄生虫处理剂能杀死寄生虫,但是黑斑点一旦形成,就会留下痕迹。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打破寄生虫的生长周期,通过确保水鸟不*近池塘或水族箱,并且没有被寄生虫寄生的螺出现的方法。三、血鞭毛虫—昏睡病(隐鞭虫,现在也包括锥桨虫和锥体虫)(一)、感染的迹象。传染上隐鞭虫的鱼无精打彩并且游动不正常,鱼变得消瘦,眼睛凹陷,鱼鳃发白(说明缺少红血球)。受到严重侵害的鱼死亡。锥体虫看来是相对不致病的,并且不会产生如此严重的症状。(二)、感染详述。隐鞭虫和锥体虫都是具有茸毛状鞭毛的单细胞生物体(原生动物),因此得学名“鞭毛虫”,它们作为寄生虫生活在血液里。有危害的隐鞭毛虫有两根鞭毛,而完全没有危害的锥体虫只有一根鞭毛。要在血液涂片上看到这种寄生虫,需要用到少300倍的显微镜。两种寄生虫都是经第二寄主—水蛭传播的。鞭毛虫无害地生活在水蛭的肠内,水蛭叮咬时将其传到鱼身上。(三)推荐的治疗方法。还没有发现能有效防治观赏鱼身上血鞭毛虫的化学处理剂。由于只有受水蛭侵袭的鱼受传染,因此只需要取出受传染的鱼并且除掉水蛭。但是在水族箱里这样做相当容易,而在受到传染的池塘里解决这个问题要困难的多。四、斜管虫(斜管虫)(一)、感染的迹象。受侵害的鱼在硬物体上摩擦,合拢鳍。皮肤上覆盖着发白的蓝色不透明体,尤其是在关部和背鳍之间。如果鳃部受到侵害,呼吸的频率显著加快。在感染的晚期,皮肤表面肿胀然后脱落。(二)、感染详述。斜管虫是纤毛虫,一种单细胞的、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生物体,不均匀地覆盖着茸毛,茸毛推动虫体在水中前进。使用中等倍数显微镜能看到斜管虫,但是必须迅速采到标本,因为斜管虫在鱼死后两小时之内就离开了鱼体。这种寄生虫首先侵袭受了伤的鱼,但是在拥挤的环境条件里传染到健康的鱼。斜管虫病使鱼变得非常弱,严重的病例能对鳃造成长久的损伤。斜管虫*

龙鱼品种分类

龙鱼品种分类 1、亚洲骨舌鱼科鱼类 严格来说,亚洲龙鱼属骨舌鱼科下硬骨舌鱼属,统称为美丽硬仆骨舌鱼(Scleropagesformosus),又称金龙鱼、亚洲龙鱼。原产于东南亚,此外金龙鱼有几个不同颜色的变种:“红龙鱼”、“绿龙鱼”、“黄尾龙鱼”等。金龙鱼系列已接近灭绝,是受保护品种。 过背金龙(学名:Scleropagesformosus,英文名:MalyanBonytongue)原产自马来西亚半岛几条河流,分别是彭亨州的勒葩尔河(LeparRiver)以及丁加奴州的彤河(RiverTong)和默尔苍河(RiverMercang)。此外,吡呖州的博加克河(RiverBogak)、戈东河(RiverGedong)、布奇美拉湖(BukitMerahLake)和亚罗尔邦肃(Alorpongsu)地区也都生产此鱼。 红尾金龙(学名:Scleropagesformosus,英文名:GoldenArowana)原产自印尼苏门答腊岛的红尾金龙,于当地的北干巴鲁河(pekanbaruRiver)和坎葩尔河(KamparRiver)生长。 红龙(学名:Scleropagesformosus,英文名:RedArowana)原产自印尼的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一带的河流。根据成鱼体色深浅及鳞框粗细又可细分为三个品种,即:辣椒红龙(粗框鳞片)、血红龙(细框鳞片)和橙红龙(此红龙成鱼鳞片为橙红色,色彩远不及血红或辣椒红的亮丽)。 青龙(学名:Scleropagesformosus,英文名:GreenArowana)

分布于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缅甸等水域,产地遍布东南亚多个国家。 黄尾龙,此龙鱼常常被称为黄龙鱼,多生长在加里曼丹北部城市,班扎尔马新(Banjarmasin)附近的河流和支流。 2、南美洲骨舌鱼科鱼类 南美骨舌鱼主要有三种,它们分别是骨舌鱼属的双须骨舌鱼和费氏骨舌鱼以及巴西骨舌鱼属的巨巴西骨舌鱼。 双唇骨舌鱼(学名:Osteglossumbicirhosum,俗称:银龙,英文名:SilverArowana)主产于亚马逊河流域,分布广泛,在圭亚那、秘鲁、伊给多等地的水域都可看到。[3] 费氏骨舌鱼(学名:Osteoglossumferrerirai,俗称:黑龙,英文名:BlackArowana)分布于南美洲亚马逊河内的尼格罗河内,其体形与银龙相似,目前在巴西当地受到保护。[3] 巨巴西骨舌鱼(学名:Arapaimagigas,俗称:象鱼,英文名Arapaimapirarucu)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含概南美、巴西、哥伦比亚等地,成鱼体长可达3米以上,最长者为15米,重达400公斤,为目前已知的最大淡水鱼种,近年由于数量锐减已经被当地政府禁止捕捞和贩卖,更加不让出口。 3、澳洲骨舌鱼科鱼类 可分为澳洲北部的星点斑纹龙及澳洲东部的星点龙两种。体型与亚洲龙鱼较为相似。 乔氏硬骨舌鱼(学名:Scleropagesjardini,俗称:珍珠龙,英文名:NorthernBarramundi)又名星点斑纹龙,产于澳洲北部水域。

鹦鹉鱼的饲养法及常见病的处理法

鹦鹉鱼的饲养及常见病的处理办法 饲养鹦鹉鱼应注意以下几点: 1、温度:鹦鹉鱼对水温度的要求相对没那么高,鱼体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也较强。人们往往认为鹦鹉可以耐低温,就把水温搞得较低,其实血鹦鹉对温度相当“敏感”,在热带鱼中属于比较容易养的鱼,但容易养是相对的,保持健康,不死亡容易做到,但养好就有一定的难度。 在低水温和水温变动剧烈的情况下,鹦鹉鱼容易因为生理的反应而失去鲜艳的体色甚至退色,更甚者会出现黑色的条纹或是斑纹。水温维持在28度左右,可使鱼儿呈现亮丽的体色和充满活力。而在低水温中生活久的鹦鹉会出现退色问题,且容易生病、死亡。 2、换水的频率:就我的经验来说,鹦鹉在刚换水的头2-3小时内,颜色会变浅,但很快就会恢复红色。同样,如果4天以上不加入新水的话,鹦鹉就会掉色。所以,一般三天换一次水,一次换四分之一。保持水新可以保证鹦鹉不退色。 3、饲料: A/ 此鱼绝不能喂小河鱼,也许小河鱼的颜色激发了他们返祖的基因,只要一喂小河鱼,鹦鹉颜色肯定会变浅。血红鹦鹉喂小鱼,还会撑到,因为此鱼贪吃,不知饥饱。小河鱼对腮也不好,鹦鹉的鳃非常脆弱,小河鱼容易带进病菌。我曾经将鹦鹉和大型鱼混养,它们也挣抢小鱼吃,但每次它们吃了小鱼都会出点问题。更不能喂泥鳅,所有的鱼都会受不了的,不好消化,而且污染的可能性更大,我做过几次实验,连狗仔那样的鱼都受不了泥鳅。 B/ 饲料要用增红饲料。“虾红素”可促进血鹦鹉显扬体色,若能充分地摄取虾红素,血鹦鹉的体色鲜红欲滴是指日可待的。血鹦鹉专用饲料中,添加了虾红素和“β一类胡萝卜素”的饲料,可让血鹦鹉的体色维持艳红。饲料上逐渐添加颗粒(能增色的),会使血鹦鹉颜色变好。 C/ 吃惯了活饵的鱼,会不太喜欢吃颗粒的。有的鱼友可能自从鹦鹉买来之后就喂活虫,因此改喂颗粒饲料时鹦鹉会不吃。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喂活虫之前,先给一点颗粒(能增色的),要少,让鱼适应,吃完再喂原来一直喂的活虫,等鱼儿适应后,逐渐加大颗粒的量,减少活虫的量,最终调整到颗粒饲料。另外,要经常更换饲料的品牌,不能只喂一种。 D/ 有人喂活虾、丰年虾当然很好啦,可以增色,就是成本高些,但也要注意消毒,剪除活虾头上的硬剌,以免伤害鹦鹉。 4、注意光线:鹦鹉对光线较敏感。需要定时、定量给与强光照射。每天保持1-2小时的强光照射,之后要让其在较暗的环境里度过一天中的其他时间。房间里比较明亮,没有灯光,光线是足够的。但光线长期保持一样,也会使鹦鹉颜色变淡。即:给予定时、定量灯光照射而不是仅仅靠自然光。切记:灯光照射时间不宜太长,关灯后要使鱼缸的环境一直保持比较昏暗。这样,一旦再有灯光的时候,你会发现鹦鹉比以前红了很多。如果鱼缸在不向阳的房间,就每天增加两小时的光照,然后关灯。如果房间光线较充足,就要在灯光照射后,适当遮挡房间里的光线,使鱼缸处在昏暗的状态。此方法我屡试不爽,请各位不妨试试。 5、光色:有的鱼缸的灯是白色灯,可以换成发红光的灯管。换成发红光的灯管,可一充分显现鱼的红色,普通荧光灯会使鱼的颜色看上去发青。 6、环境:你也可能曾经发现,鱼刚到你的缸里的头几天会有一些褪色,那是因为不适应。随着它们适应能力的增强,会逐渐好起来。所以,不要让他们受惊吓,是解决退色问题的又一经验之谈。 另外,鹦鹉如果颜色变浅超过三个月,就基本上不会恢复到原来颜色的程度。 鹦鹉的另一问题就是老聚在缸的一角,人一过来就乱窜,是由于它们还没适应新环境。鹦鹉天生胆小、爱扎堆,有时还会脱鳞,一是鱼有病了,但很大的可能性是因为这种鱼胆子比较小,爱乱撞造成的。所以饲养中应注意5点: 1/可以喂之前先开灯,开灯五分钟后,等所有鱼都适应了,慢慢胆子大了,再喂食。时间长了,形成条件反射,一开灯鹦鹉就会自己过来。

常见病的中药治疗

常见病的中药治疗 内科病症 一、感冒: (一)含义:感受触冒风邪为主的六淫之邪和时行病毒,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内科常见疾病。(二)病因病机 1.病因:以风邪为主因 (1)六淫风邪常兼夹它邪致病:寒、热、暑湿、湿、燥; (2)时行病毒; (3)生活起居失当; (4)正气虚馁,卫外不固。 2.病机 (1)发病:卫气之强弱及感邪的轻重 (2)病位:主要在肺卫。 (3)病性:一般以实证居多,若素体正虚,又感外邪,为本虚表实证。 (4)病势:邪袭肺卫,多以表证为主,很少发生传变。 (5)病机转化:初起多见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外邪束表犯肺,肺卫功能失调。在病程中且可见寒与热的转化或错杂。 (三)分类及用药 1.风寒感冒:包括风寒表实证和风寒表虚证。 (1)风寒表实证 证候特点:轻者仅见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流涕清稀,咽痒,咳嗽,痰白,舌苔薄白,脉浮。重者可伴恶寒发热,无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脉浮而紧。 证机概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内闭,肺气不宣。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代表方剂:荆防败毒散。 常用中成药:荆防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伤风停胶囊、表实感冒颗粒、风寒感冒颗粒、感冒软胶囊、感冒疏风丸、都梁丸、小儿清感灵片等。 正柴胡饮颗粒 【药物组成】柴胡、陈皮、防风、甘草、赤芍、生姜。 【功能主治】发散风寒,解热止痛。用于外感风寒初起,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等症。适用于流行性感冒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0g或3g (无糖型),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2)风寒表虚证 证候特点:恶风发热,汗出,头痛,或有项强,咳喘,咳痰稀白,舌苔薄白,脉浮缓。证机概要:风寒袭表,营卫失和,肺气不利。 治法:辛温解表,调和营卫。 代表方剂:桂枝汤。 常用中成药:桂枝合剂、表虚感冒颗粒,等等。 桂枝合剂 【药物组成】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大枣。 【功能主治】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用于外感风邪,头痛发热,鼻塞干呕,汗出恶风。【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15ml,一日3次。 2.风热感冒:包括风热犯表证及暑湿伤表证。 (1)风热犯表证 证候特点:身热较著,微恶风,无汗或有汗不畅,咳嗽,痰粘或黄,咽燥,或咽喉红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