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消费支出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关系

最终消费支出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关系
最终消费支出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关系

消费与消费统计

本期嘉宾: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副巡视员蔺涛

消费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无论是对人民生活还是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到底什么是消费?消费又是如何进行度量的?下面我们就请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副巡视员蔺涛和我们一起谈谈消费与消费统计。

主持人: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消费”一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那么究竟什么叫消费?消费的概念到底是指什么?请您给我们谈谈吧。

蔺涛:“消费”一词不是在消费社会才出现的,现代意义上的“消费”概念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崛起和市场社会的确立才最终形成的。

对于消费,《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卷4给出的定义是“物品和劳务的最终耗费”;《说文解字》解释“消”与“费”为:“消,尽也,从水肖声”,“费,散财用也,从贝费声”,可见这两个字都有“用尽、耗尽”之义;在现代汉语中,消费一词是指“为了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

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消费就是把钱拿来买东西,就是通过消费各种商品和服务来满足自己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比如消费食物可以解除饥饿,消费衣物可以防御寒冷,外出旅游可以愉悦心情……

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社会产品生产出来后,经过分配和交换等一系列

的过程就进入消费领域,这些产品只有通过消费才能真正成为商品,才能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需求。

消费可以分为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人们花钱购买食物、衣着和享受教育、文化、娱乐等服务是一种消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活消费;生产过程中原料燃料的消耗、机器厂房的使用和劳动力的投入也是一种消费,这就是生产消费。我们通常讲的消费是指前者——生活消费,即最终消费,不包括中间消费。

消费又可以分为有形的消费和无形的消费,购买商品是一种消费,享受服务比如再教育、美容美发也是一种消费。所以消费又分为有形的商品消费和无形的服务消费。

人们实际消费支出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吃、穿、住、用、行、烧等不同形式。这种划分比较具体,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这种分类,便于计算和统计,也便于进行比较。

主持人:如此看来,消费包含了种类繁多的各项活动,那么如果要了解消费情况的话,该如何进行度量呢?

蔺涛:这就要说到消费统计。消费统计工作是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消费统计信息既是国家实现宏观管理、进行重大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城乡居民了解生活水平变化和企业安排生产的重要信息来源。所以,消费统计的职能和作用不仅表现在高层次决策方面,而且表现在反映人们生活消费情况这一基础层次方面。

主持人:也就是说消费统计既关系到国家宏观政策,也关系到每个老百姓的生活,是这样吗?

蔺涛:是这样的。具体来说,消费统计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其一,消费统计可以用来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我们通常把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或三大需求。在三大需求中,消费需求占据了主体地位。一般来说,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新创造的财富中,大部分都是用于消费的,在一些欧美国家,消费占GDP的比重一般在70%-80%,有的甚至在80%以上。相对于其它需求来说,消费是投资和生产的最终目的,是真正的最终需求,所以它是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根本动力。通过对消费统计数据的分析,就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

其二,消费统计信息可以反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指标就是恩格尔系数。1857年,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在研究家庭消费变化时发现一条规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其三,消费统计信息还可以用来反映消费品市场的供求变化,指导生产和流通企业开展营销活动。消费支出结构的变化就是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一个重要立足点。从我国的情况看,消费结构还不尽合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在住房、医疗、交通等方面实行福利政策,从而引起了消费结构的畸形发展,这决定了我国居民的支出模式以食物、衣物等生活必需品为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在住房、医疗等制度方面改革的深入,人们的消费模式和消费

结构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企业要重视这些变化,尤其应掌握企业将进入的目标市场中支出模式和消费结构的情况,输送适销对路的产品和劳务,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主持人:那么消费统计具体是怎么开展的呢?它包含哪些统计指标呢?

蔺涛:目前在政府统计中反映消费的统计指标主要有三类,即最终消费支出、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三类指标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一)最终消费支出

最终消费支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常住单位(包括居民或政府等)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购买的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总支出,不管这些商品和服务是从国内购买的还是从国外购买的,只要它是本国常住单位购买的用于消费的就算是最终消费支出。(国民法则)

我们一般把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称作最终消费率,它反映了一定时期社会创造的总财富有多大比例是用于消费的。在GDP 一定而且净出口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投资和消费是此消彼长的。一个国家的GDP如果用于投资的部分多了,投资率就会提升,那么可用于消费的部分就减少了,消费率就相对降低了。例如,2007年我国GDP为26.2万亿元,其中最终消费支出12.8万亿元,最终消费率为49%,这意味着在2007年每创造100元的财富,就有大约一半用于购买食物、服务、电器、休闲娱乐或社会公共消费等。

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两部分。其中居民消费支出除了居民直接以货币形式购买货物和服务的消费之外,还包括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比如单位以实物的形式提供给劳动者的货物和服务等;政府消费支出包括政府部门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比如保障国家安全的国防支出、文教科卫事业费等,还包括像政府部门通过低价或免费的方式提供给居民的公共服务。2007年最终消费支出12.8万亿元,其中居民消费支出9.2万亿元,占71.8%,政府消费支出3.6万亿,占到28.2%,也就是说2007年总消费中,70%以上是老百姓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还有不足30%是通过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消费。

(二)城乡居民消费支出

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是指城乡居民家庭用于日常生活的全部支出,反映城乡居民实际消费水平的变化。它既包括城乡居民购买商品支出,也包括用于文化生活、服务等非商品性支出,还包括用于赠送的商品或服务。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一指标是一个“人均”概念,即居民家庭成员平均每人的消费支出,而没有考虑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结构的变化。比如,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9997元,也就是说2007年城镇居民一年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全国平均水平为9997元,比2006年提高15%,比1978年翻了五番。但这个数只是一个全国平均水平,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消费支出水平是不同的。比如,对于20%的低收入户,其消费支出只有4840元;而对20%的高收入户,其消费支出高达19300元,两者相差近3倍之多。

居民消费支出按用途可以分为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其它商品和服务八大类等。比如,在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9997元中,食品消费比重最大,占到36.3%;其次是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所占比重13%以上;衣着和居住支出所占比重都在10%左右。而且这一构成随着收入提高不断发生变化,食品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越来越低,居住、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医疗保健消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

需要注意的是居民消费支出并不是居民家庭的全部支出,居民除了用于家庭日常生活的消费支出外,还有像购买或出售住房时交纳的各种税费、房屋维修基金等财产性支出,交纳的税款、捐赠和赡养支出等转移性支出,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等,所以消费支出只是家庭总支出的一部分,而不是家庭总支出的全部。比如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由上世纪90年代的90%下降到目前的74%,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一直维持在60%以上。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各行业企业(单位)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总额,反映了通过各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生活消费品的总量。社会消费品零售部总额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售给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二是售给社会集团用于公共消费的商品,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包括服务性消费,只包括商品性消费。具体来说,包括:

1.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单位)售予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和社会集团用于公共消费的商品。

2.餐饮业出售的主食、菜肴、烟酒饮料和其他商品。

3.新闻出版业、邮政业售予城乡居民、企事业单位、军队和武警等机构的书报杂志、音像制品、邮品等。

4.其他服务业出售的食品、烟酒饮料、服装鞋帽、日常生活用品、医药保健用品、艺术品、工艺美术品、玩具、殡葬用品以及其他消费品。

200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万亿元,也就是说2007年全国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从商品流通环节购买的各种消费性商品为8.9万亿元。扣除社会集团消费,城乡居民人均商品性消费大约是4700元,这是1990年的9.3倍,是1978年的41.7倍。

主持人:这三个统计指标都是通过统计调查来获得的吗?

蔺涛:这个问题很好。最终消费支出、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三个消费统计指标有着各自不同的数据来源,并不都是通过统计调查获得的。

(一)最终消费支出是核算指标,它是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推算、加工而成的。

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两部分,这两部分是根据不同统计资料分别推算得到的。其中,居民消费支出是根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住户调查资料推算的,因为居民消费支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之间存在比较紧密和稳

定的关系,所以利用它们之间的这种比例关系进行推算。

(二)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是调查指标,来源于抽中的城镇居民住户和农村居民住户的记账资料。

城镇居民住户调查对象是城镇居民住户,调查采取多阶段、分层、等距抽样的方法,分为省抽市、市抽居委会、居委会抽户等几个阶段进行抽取。抽中的样本户进行连续记账,样本户每3年轮换一遍,每年轮换1/3。

农村居民住户调查对象是农村常住户,调查采取多阶段、随机起点、等距的抽样调查,抽样时一般分为省抽县、县抽村、村抽户等几个阶段,全国共抽中857个县,占全国总县数的35%,调查户6.5万多户。对于这些抽中的样本户采用连续日记账的方法。

这些住户调查资料逐级报到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直接根据这些调查户的基础资料汇总得到全国分城镇和农村的居民消费支出数据。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通过统计调查直接得到的,它是根据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相关统计报表搜集和加工整理而成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调查对象是商品流通的最终环节,即所有有零售业务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不仅包括从事零售活动的商业企业,也包括其他行业附营的从事商品零售的单位(如工业企业的商品销售部门),还包括个体户。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调查采用全面统计报表和抽样调查相结

合的方法。对于大企业逐一进行调查,通过统计报表方式上报,这类企业有9万多家;而对规模小企业和个体户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这类调查对象有2000多万家,从中抽取10万多家进行调查,根据这10万多家的调查结果推算出小企业和个体户的消费品零售额。

主持人:在消费统计中,要怎么使用这三个统计指标呢?它们会对外公布吗?

蔺涛:我们的统计指标都是会及时对外公布的。由于这三个消费统计指标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它们的使用和公布也各不相同:(一)最终消费支出

最终消费支出作为核算指标,更接近理论意义上的“消费”的概念,可以更准确地描述消费需求情况。所以进行深入分析时,一般使用最终消费支出这一指标,但这一指标的缺点是时效性差一些。

最终消费支出数据目前每年公布一次,每年5月出版的《中国统计摘要》和9月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上会公布上年度的数据。

(二)城乡居民消费支出

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作为一个直接来自于城乡居民住户的调查资料,能够反映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更接近于老百姓的真实感受。

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每季度公布一次,国家统计局网站在季后25日左右公布,在季后30日左右出版的《中国经济景气月报》上也可以查到;年度数据在每年5月出版的《中国统计摘要》和9月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上可以查到。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介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之间的一个概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使用更为普遍。这是因为它能够及时、大体地反映全社会总的消费状况,更重要的是,这个指标按月发布,时效性强,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可以更及时地观察到消费需求的变动情况。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数据一般在月后12日左右发布,季度数据一般在季后18日发布,月度和季度数据都可以在国家统计局网站和下个月30日出版的《中国经济景气月报》上查到;年度数据在次年1月24日左右国家统计局《全年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上首次发布,还可以在次年2月底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月出版的《中国统计摘要》和9月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上查到。

主持人:您一直在强调这三个指标具有不同的特点,您能具体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么?

蔺涛:好的。总的来说,最终消费支出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但在统计口径上也有一些区别。

一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最终消费支出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

最终消费支出既包括实物性的商品消费,也包括服务消费,如教育服务、交通和通信服务、医疗保健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娱乐服

务等,另外最终消费支出还包括以实物形态获得的货物和服务消费、农民自产自销的农产品、自有住房的消费、自我服务的最终消费等,也就是所谓的虚拟消费;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包括商品消费,不包括服务消费和虚拟消费。另外,两者在商品消费范围上也不完全一致。具体区别如下:最终消费支出包括服务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包括这部分;最终消费支出包括虚拟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包括这部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售给临时来华的外国人、华侨、台湾同胞和外国住华使领馆人员的消费品,最终消费支出不包括这些消费品,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它们包括在货物和服务的出口中;最终消费支出包括我国临时离境人员和我国住外使领馆人员在国外购买的消费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包括这部分消费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售给居民的建造房屋用的建筑材料,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这类建筑材料属于建筑活动的中间消耗,不属于最终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对企业、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等非政府单位的商品零售额,最终消费支出中不包括这部分商品的价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售给政府单位的小轿车、面包车、工具车、卡车等交通工具和电信设备、电影器材等机器设备,在国民经济核算中,这些交通工具和机器设备的购买属于固定资本形成,不属于最终消费支出;最终消费支出包括政府单位提供的公共服务的全部价值,即不仅包括政府单位在从事公共服务活动时所购买的货物(固定资产除外)价值,而且包括政府单位从事上述活动时所购买的服务、支付的劳动报酬和固定资产的虚拟折旧价值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只包括其

中的货物价值。

最终消费更接近理论上所讲的消费概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完全是消费的概念,在使用中需要加以注意。从实际数据看,最终消费支出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存在一定差距,而且这种差距越来越大,商品消费在整个消费的比重在减少,而服务消费比重在增加。但是,二者之间的变化趋势比较接近。

由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最终消费的变动趋势比较接近,而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月都有统计,能够很方便地对消费变动进行及时观测。所以,一般都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作反映消费需求变动的最重要指标。最终消费指标因为更加全面准确,对于更深入、更确切的分析作用比较大。

二是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具有自己的特点。

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与最终消费支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大区别的就是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一个“人均”概念,即平均每个人一年用于消费的支出是多少,而最终消费支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一个总量概念,不仅考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而且考虑人口总量和结构的变化。比如我国最近几年每年新生人口在700万左右,这些新生人口要吃、要穿、要用,就要增加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另外,每年向城镇地区转移的农村人口大约有1000万人,这部分人口要比在农村一年多消费几百亿元的商品和服务。

从统计范围上看,最终消费包括政府消费和虚拟消费,而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不包括这部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社会集团消

费,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不包括这部分。

主持人:您之前提到,最终消费支出、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我国消费统计中反映消费的三个主要指标,那么除了上述三个统计指标外,还有哪些指标与消费密切相关呢?

蔺涛:事实上影响消费的因素还有很多,其中居民收入、物价水平、利率高低、分配状况等与消费密不可分,消费也直接受经济、收入、政策影响。

(一)居民收入

一般人的生活消费都是量入为出。收入增加了,消费也会相应有所增加;收入减少了,消费也会相应地有所减少。就是说,决定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的高低。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程度由消费倾向来决定的。消费倾向越高,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就越大。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在总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它反映我们每年的收人中有多大比例是用于消费的。虽然每个人的消费倾向是不同的,但从一个国家来看,所有人的消费倾向合起来,其总体消费倾向变动相对比较平稳。如果把GDP看作一个国家的收人,可以用消费率近似反映一个国家的总体平均消费倾向。我国在近些年平均消费倾向都在60%左右。

边际消费倾向是在收入的增量中消费的增量所占比例,它反映我们的收入每增加100元钱,会从这增加的收人中拿出多少钱用于增加消费。相对平均消费倾向来说,边际消费倾向的波动要大很多。比如1999年最高达到90%,而2002年在40%左右。

居民收入的变化,不仅影响消费总量,也影响消费结构。收入提高时,对一些商品的需求会增加得较快,对另一些商品的需求可能增加得较慢甚至减少。

(二)物价水平

由于人们在一定时间内的收入变化不大,同时可供人们消费的商品又总是以一定的价格形式表现出来的。人们为了满足消费需求,必须根据自己的收入状况和不同商品的价格水平,在各种商品之间进行选择。一般来说,消费支出与物价水平成负相关关系,即物价上升,人们花费同样数量的钱,只能买到更少的东西,这样实际消费就减少了。

但是对于不同的商品来说,需要量随着价格变动的幅度是不同的。有的商品价格稍有变动就会引起需求量很大的变化,有的商品价格变化较大也不会引起需求量多大的变化,也就是说它们的需求弹性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如粮食、食盐等;非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大,如一些高档耐用消费品。

(三)利率高低

利率的变化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一是替代效果,就是说,利率的提高会使储蓄更加划算,人们可能会因此适当减少当前的消费,增加储蓄,以便将来消费得更多;二是收入效果,就是说利率提高了,储蓄收入等也会相应地增加,人们可以利用增加的收入来适当增加现在的消费。

一般而言,对于低收入者来说,替代效果大于收入效果;对于

高收入者来说,收入效果大于替代效果。对全社会来说,虽然不是非常绝对,但多数情况下,利率降低有利于增加消费,提高利率则会抑制消费。

(四)分配状况

一般低收入者平均消费倾向较高,高收入者平均消费倾向较低,也就是说对于低收入者来说其收入用于消费的比重较高,而高收入者其收入用于消费的比重相对较低。比如,2007年城镇居民按照收入5等份分组,其中20%的低收入户每收入100元钱,其中90元用于消费性支出;而20%的高收入户每收入100元钱,只有不足2/3用于消费性支出。

所以,分配均匀有助于提高消费倾向,在收人总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会增加总的消费支出;而贫富差距的拉大,则不利于增加消费。

(五)居民预期支出

居民消费支出的变化还受居民预期支出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居民消费增长速度比较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居民预期未来的养老、医疗、教育等支出会明显增多,从而增加了储蓄,相应压缩了当前消费。

主持人:看来消费统计是个很复杂的过程,那么您觉得我们在认识消费时应该如何使用这些指标呢?

蔺涛: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那样,消费统计很重要的,但也很难统计。需要强调的是,不同指标反映内容的不同,有不同的用途,也有各自的局限性。从不同角度观察,感受也不同。例如对于近年来

消费水平的变化,高收入居民感受可能就明显些,中低收入居民感受就不那么强烈。这对于正确理解消费、正确使用消费指标、正确观察和认识消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分析

2005年~2011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 据分析 定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的总和。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向消费者出售消费品和向农村出售农业生产资料以及农民对非农业居民直接零售的总额。反映一定时期内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情况,反映社会商品购买力的实现程度,以及零售,市场的规模状况。 主要发现: 1、 2005年以来,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是保持着持续快速的增长,平均5年翻一番,平均增速超过13%。 其中,名义增速超过实际增速的年份有6年,2009年实际增速超过了名义增速。表明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物价变动息息相关,我国要保持社会零售总额的健康发展,必须要稳定物价,使物价处于低而平稳的增长速度。这样就能充分挖掘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潜在作用使我国经济的发展由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变成靠投资、出口和外贸协调拉动。 08年金融危机以后,随着国家进行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推行,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在08、09、10年有了明显上升,但是,受困于2011年全球经济的低迷,2011年增长速度显著下滑。告诉我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未来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努力,才能实现继续稳定发展。 2、 分地区来看总额,我国城市和县及县以下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从数据来看,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概是县及县以下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倍左右,随后的7年时间里,我国的城市和县及县以下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差距没有实际性的缩小。 从二者的增速来看,城市的增速始终都快于县及县以下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但是二者的差距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另一方面,从城市和县及县以下所服务的总人口来看,县及县以下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总量以及增速的潜力远远都没有被激发出来。未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最大的空间还是来源于县及县以下,特别是乡村地区。 3、 分行业或者消费形态来看,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批发零售业为主导,占比70%左右;我国目前的住宿及餐饮业的占比为25%左右;其余的比重为5%。据此可以看出,我国当前批发零售业所占比重过高,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现状不太相符。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继续保持批发零售业的较快发展,并进一步促进餐饮及住宿业的发展,提高其所占比重。另外,还应该大力发展其余业态的零售业,使我国零售业的格局进一步优化升级。 从不同行业的增速来看,08年以前,我国的餐饮和住宿业与批发零售业的发展速度差距相对较大,但自2009年以来,二者的差距进一步被缩小,两者实现了几乎同步的发展。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影响因素分析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旨在对1989-2005年我国人口总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职工工资对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变动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首先针对这种经济现象建立了理论模型。然后,收集了相关的数据,进而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

以修正。最后,对所得的分析结果作了经济意义的分析,得出结论,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多因素分析模型计量经济学检验 一.引言 2006 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总体看,消费品市场发展面临较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一是2006 年继续实施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国民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仍然较强,为消费品市场的稳定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国家进一步重视扩大消费的作用。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经济工作的重点将突出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消费;三是居民收入水平将随着经济增长而稳步提高,特别是中央确定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收入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提高最低生活保障、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制度、失业人员补贴、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公务员工资、全面取消农业税、增加农业直接补贴、增加义务教育投入等政策措施,将促进城乡居民增加收入,改善消费预期,提高消费能力;四是国家进一步重视流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促进流通业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积极作用将逐步显现,为完善消费设施、改善消费环境、拓宽消费领域、开拓农村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五是随着国家对市场秩序整顿和监管力度的加大,商品质量特别是食品安全状况有所好转,有利于居民消费信心的提升;六是世界经济发展仍处于平稳增长周期,国际市场需求旺盛,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6 年世界经济将保持4.3%的快速增长,世界贸易也将增长7.3%;跨国投资开始回升;原油等原材料价格将呈稳中下降趋势,有利于国内市场的平衡。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的总和。这个指标反映通过各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生活消费品来满足他们生活需要的情况,是研究人民生活、社会消费品购买力、货币流通等问题的重要指标。包括售给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不包括住房)和售给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和城市街道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用公款购买的用作非生产、非经营使用的消费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一项重要、敏感的政府统计。定期发布的消费品零售统计资料,常常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关注,间或还会引发一些疑义和争议。为了有利于把问题搞清楚,需要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多方面逐一进行剖析,找出影响其增长变化的各种因素,然后再加以判断。 二.变量的选取及分析 1.人口数量。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八十年代末期以来,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虽然逐年递减,但平均每年仍有1000多万人出生。这些新生人口要吃、要穿、要用,这就必然要与零售市场发生关系。人口越多,消费支出也越多,预计应该为正相关的关系。 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借此来说明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价格水平越高,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作汇报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作汇报 一、一季度商务经济形势 从总体看,社消零总额任务完成好,增幅低。一季度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8亿元(上报数为10.88亿元,增速达17.7%),占目标任务39.6亿元的25.7%,高于全市3.5个百分点,超时序进度 0.7%,完成进度居全市第一;累比增长10.2%,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1.9个百分点,低于全省 2.5个百分点。 从区域看,城镇好于农村。1-3月,城镇实现8.01亿元,占比78.7%,累比增长7.6%,乡村实现2.17亿元,仅占21.3%。 从行业看,零售增幅放缓。1-3月,全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分别实现0.73亿元、8.51亿元、0.0053亿元、0.89亿元,与去年同期比较,分别增长10%、9.5%、60.1%、15.2%。零售总量大,增速放缓仅为9.5%,直接影响了社消零整体增速。 从企业看,限上好于限下。本月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12亿元,占比45.2%,累比增长61.9%,其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分别增长127.5%、59.5%、18.9%、86.8%;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1.36亿元,累比增长0.4%。,其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分别增长10.0%、-22.6%、20.0%、14.4%。 二、一季度商务经济运行特点

(一)限上部分增速实现重大突破。一季度,限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77亿元,去年同期1.87亿元(由于4家企业退出,自然减少5902.4万元)增长48.1%,增速迅速飙升。 (二)乡村限上销售额增幅明显。4家乡村企业新加入统计联网直报(净增578万元),使得乡村销售总额大幅增加,增速明显提升(达192.6%)。 (三)、限上餐饮业转型见成效。今年,酒店、酒店、下调经营策略,面向大众消费,扩大餐饮经营规模,取得了明显效果,加之,两家餐饮企业新加入联网直报,大力提高了餐饮销售额,助推了餐饮增长速度(达53%),扭转了限上餐饮业负增长的局面。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是企业规模小,支撑乏力。全县共41家限额以上企业,销售额上亿元的企业只有3家,大部分企业经营规模小,缺少增长点,对社消零总额的贡献低。同时,部分企业实力弱,经营效益参差不齐,其中XX年3月以后新增限上非批发企业19家(占34家的56%),营业额超过限额标准幅度不大,今年1-3月销售收入仅8567.9万元(占限上总额的30%),对社消零贡献不足,形成了社消零总额偏低的局面。限额以上企业销售总额仅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7.2%。 二是受政策影响大,转型困难。部分限上企业因不同原因导致经营规模萎缩,甚至歇业、关闭(已在3月退出了限上企业序列),导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定量分析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与一个国家居民生活水平联系紧密,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大小显示着生活质量的高低,我们得到1978年到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数据,来分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影响程度。 一、首先来检验序列社会消费品零售额y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的平稳性,对序列作单位根ADF检验: X序列: t-Statistic Prob.*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statistic -4.002313 0.0052 Test critical values: 1% level -3.724070 5% level -2.986225 10% level -2.632604 Y序列: t-Statistic Prob.*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statistic -3.161880 0.0347 Test critical values: 1% level -3.724070 5% level -2.986225 10% level -2.632604 结果显示,非平稳序列X、Y都在二阶差分后作单位根ADF检验,检验的P值小于0.05,拒绝原假设,即二阶差分后为平稳序列。 二、对二阶差分后的平稳序列做自相关图,结果如下:

X序列 Y序列 二阶差分后的平稳序列都是白噪声序列,不能对此序列单独进行建模拟合。因为X与Y都在二阶差分后平稳,所以X与Y是二阶单整序列,可以认为X与Y是协整的。 (1)对二者建立回归模型:

得到回归模型: t y =-376.6917+0.491227t x +t 模型系数检验通过(P<0.05),再对模型进行残差检验: 结果显示,残差是白噪声序列,所以该模型无效。 (2)考虑到Y 可能还与X 的前一期和Y 的前一期有关,再做回归模型:

对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的研究(DOC)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统计与数据挖掘实验作业老师:杨朝君 学生姓名:雷双群 学号:1506122283

对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摘要: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考虑,生产总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本文将研究的是GDP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关系,研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GDP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关系,到底何种关系。本文将先假设二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然后进行检验,在这个过程中将采用回归、单位根检验、时间序列模型等计量研究方法来对这两个变量进行研究。 关键词:单位根检验时间序列模型平稳性检验多元回归 一、引言 虽然从宏观经济学角度来看,GDP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经济学家也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但是根据不同的经济体进行研究所得到的二者的关系是不一样的,而且,不同学者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模型、数据以及数据处理方法各不相同,也会导致结论不一样。所以有必要对我国的GDP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研究。 目前国内有很多学者对二者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鲁培宏、徐明冉、马彦亭基于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内蒙古社会费品零售总额与生产总值的关系,采用误差修正模型和弹性分析,认为内蒙古的生产总值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在长期具有稳定性,存在稳定的关系,因此,经济的快速增长,即是对社会零售商品消费的巨大支持条件。云松通过对国内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认为这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协整关系,表明国内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 本文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先假设二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然后对他们这种关系进行检验,之后对二者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并建立相应的时间序列模型,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按照国家统计年鉴的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常住人口最终生产的产品或者服务按照市场价格计算的总值。它是一个国家或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记作GDP。社会消费品零食总额,指国民经济各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总额。它是反映各行业通过多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生活消费品总量,是研究国内零售市场变动情况、反映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记作RE。

2017年1-12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情况分析

2017年1-12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情况分析2017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73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7409亿元,增长6.7%。 2017年1-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262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60613亿元,增长8.1%。 2017年1-12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及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商品零售中,12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6417亿元,同比增长6.8%。 1-12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50861亿元,同比增长8.2%。 2017年1-12月中国商品零售额及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7年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71751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4806亿元,增长28.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5.0%; 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28.6%、20.3%和30.8%。 1-12月份,在中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市场中,汽车的零售总额达到42222亿元,占比达32.09%。紧随其后的是石油及制品和粮油食品类,零售总额分别占全国商品零售市场的12.34%和10.76%。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零售行业分析和市场预测咨询报告》指出,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零售业的发展势头较为良好,其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而我国零售业的发展模式正处于转型升级的过渡阶段,未来线上线下将实现更深层次的良性联动并逐步转变为全行业发展的共识和方向。同时,根据国家的产业规划,我国在“十三五”期间将会基本形成城乡协调、区域协同、国内外有效衔接的商贸物流网络,商贸物流成本明显下降,批发零售企业物流费用率降低到7%左右,批发零售业迎来利好。 中商产业研究院简介 中商产业研究院是深圳中商情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下辖的研究机构,研究范围涵盖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金融、新消费、大健康、“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公司致力于为国内外企业、上市公司、投融资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提供各类数据服务、研究报告及高价值的咨询服务。 中商行业研究服务内容 行业研究是中商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我们通过对特定行业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盈利能力、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进出口情况和市场需求特征等,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各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分析与预测。中商行业研究报告是企业了解各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资料。 中商行业研究方法 中商拥有10多年的行业研究经验,利用中商Askci数据库立了多种数据分析模型,在产业研究咨询领域利用行业生命周期理论、SCP分析模型、PEST分析模型、波特五力竞争分析模型、SWOT分析模型、波士顿矩阵、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等、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和产业评估体系。在市场预测分析方面,模型涵盖对新产品需求预测、快速消费品销售预测、市场份额预测等多种指标,实现针对性的进行市场预测分析。 中商研究报告数据及资料来源 中商利用多种一手及二手资料来源核实所收集的数据或资料。一手资料来源于中商对行业内重点企业访谈获取的一手信息数据;中商通过行业访谈、电话访问等调研获取一手数据时,调研人员会将多名受访者的资料及意见、多种来源的数据或资料进行比对核查,公司内部也会预先探讨该数据源的合法性,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及合法合规。二手资料主要包括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农业部、中国海关、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社会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运行情况分析

二〇一一年一季度XXX区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运行情况分析 一、总体运行情况 2011年我区社会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稳步增长,一季度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XX亿元,同比增长XXX%。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完成XXX亿元,同比增长XXX%;餐饮业实现零售总额XXX亿元,同比增长XXX%。从全市范围看,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XXX个百分点,增幅并列五城区第一位,但总量仍与其他中心城区差距较大,排名中心城区末位。 二、一季度全区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的特点 (一)限额以上企业销售额增长迅速,比重大幅提升。2011年一季度,我区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积极部署服务业清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止4月20日,共新清理服务业新增单位510家,其中:法人企业新增120家、个体户新增390家;510家新增单位中,达到限额以上标准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单位有418家。新增限上企业一季度累计实现销售额23.15亿元,零售额达19.63亿元,占XXX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50%,XXX区限上单位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由原来的31.2%提高到了78.4%。由于新增单位的拉动作用,XXX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

幅达到18.0%,超出全市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与锦江区,青羊区并列五城区第一位。 (二)批发零售业继续占据我区社会零售消费品总额的主导地位, 住宿餐饮业消费增速迅猛。从行业划分角度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XXX亿元,同比增长14.9%,占全区社会零售额比重达86.8%,各大餐饮企业顺应形势发展,创新经营品牌,转变经营方式,在喜庆婚宴、谢师宴、休闲餐饮、春节年夜饭等方面大做文章,极大地丰富了餐饮市场,一季度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XXX亿元,同比增长43.3%,成为我区消费持续增长的新生动力,增幅处于行业之首。 (三)全区消费市场热点明显。据统计数据分析,一季度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XXXX亿元,其中汽车类商品零售额达XXX亿元,同比增长17.0%,仍占据我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消费品市场主导地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实现零售额XXX亿元,同比增长17.6%,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实现零售额XXX亿元,同比增长2.4%,比重逐步加大。与去年同期相比,金银珠宝类实现零售额XXX 亿元,增幅达213.9%,化妆品类实现零售额XXX亿元,增幅达96.9%,成为我区一季度商品消费热点。 (四)假日、节会消费拉动作用明显。“元旦”、“春节”、“元宵节”等节前集中消费明显,这些节假日为消费者提供了充足的购物时间和消费气氛,节假日休闲娱乐消费逐渐成为居民新的消费时尚。春节期间我区商贸企业销售火爆,销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的范围及基本方法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 的范围及基本方法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总和。 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 1、售给城乡居民作为生活用的商品及修建房屋用的建筑材料; 2、售给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学生)食堂(不论是否对外营业)的各种食品、燃料、餐具、炊具和清洁卫生工具。包括企业、单位直接售给本单位职工和职工食堂的自己所生产的产品; 3、售给部队干部、战士生活用的粮食、副食品、衣着品、日用品、燃料; 4、售给来华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的消费品; 5、售给社会集团的办公用品、文化用品、奖品、礼品、公共非生产经营用品、非专用的劳动保护用品,售给学校的教学用品和文体用品。 6、售给居民和社会集团自费购买或从公费(或社会统筹)医疗经费中开支购买的中西药品、中药材及医疗用品(在

医药经营和生产企业向居民、社会集团和各类各级医院、诊所售出时统计,医疗单位向病人售出不统计)。 7、报社、出版社直接售给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报纸、图书、杂志,集邮公司(包括邮局集邮专柜)出售的新、旧(盖销的)纪念邮票、特种邮票、首日封、集邮册、集邮工具等 8、旧货寄售商店(信托商店)自购、自销部分的消费品零售额; 9、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站售给居民和社会集团的煤气灶具和灌装液化石油气; 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包括: 1、城市建设、房地产企业和各企业单位售给城乡居民生活用的商品房和“房改房”; 2、不属于商品流转活动的营业收入。如:公共事业、服务业和文化事业的营业收入;邮电局出售的用于邮政通讯的邮票(包括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汇款单、包裹单、电报稿纸的收入; 3、未纳入社会商品流转统计范围的商品买卖。如:农民之间相互买卖的商品;农民在商品交易市场外向城市居民出售的商品;城市居民之间相互转让出售的生活用品;制造业的企业(单位)未通过门市部、商品交易市场内的直销点(不包括制药厂、牛奶场)向居民出售的商品;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作汇报

---------------------------------------------------------------范文最新推荐------------------------------------------------------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作汇报 今年一季度,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局的精心指导下,全县商务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社消零总额实现了阶段性目标,现汇报如下:一、一季度商务经济形势从总体看,社消零总额任务完成好,增幅低。一季度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8亿元(上报数为10.88亿元,增速达17.7%),占目标任务39.6亿元的25.7%,高于全市3.5个百分点,超时序进度0.7%,完成进度居全市第一;累比增长10.2%,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低于全省2.5个百分点。从区域看,城镇好于农村。1-3月,城镇实现8.01亿元,占比78.7%,累比增长7.6%,乡村实现2.17亿元,仅占21.3%。从行业看,零售增幅放缓。1-3月,全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分别实现0.73亿元、8.51亿元、0.0053亿元、0.89亿元,与去年同期比较,分别增长10%、9.5%、60.1%、15.2%。零售总量大,增速放缓仅为9.5%,直接影响了社消零整体增速。从企业看,限上好于限下。本月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12亿元,占比45.2%,累比增长61.9%,其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分别增长127.5%、59.5%、18.9%、86.8%;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1.36亿元,累比增长0.4%。,其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分别增长10.0%、-22.6%、20.0%、14.4%。二、一季度商务经济运行特点(一)限上部分增速实现重大突破。一季度,限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77亿元,去年同期1.87亿元(由于4家企业退出,自然减少5902.4万元)增长48.1%,增速迅 1 / 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作汇报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作汇报 今年一季度,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局的精心指导下,全县商务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社消零总额实现了阶段性目标,现汇报如下: (一)、一季度商务经济形势 从总体看,社消零总额任务完成好,增幅低。一季度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8亿元(上报数为10.88亿元,增速达17.7%),占目标任务39.6亿元的2 5.7%,高于全市 3.5个百分点,超时序进度0.7%,完成进度居全市第一;累比增长10.2%,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1.9个百分点,低于全省 2.5个百分点。 从区域看,城镇好于农村。1-3月,城镇实现8.01亿元,占比78.7%,累比增长7.6%,乡村实现 2.17亿元,仅占2 1.3%。 从行业看,零售增幅放缓。1-3月,全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分别实现0.73亿元、8.51亿元、0.0053亿元、0.89亿元,与去年同期比较,分别增长10%、9.5%、60.1%、1 5.2%。零售总量大,增速放缓仅为9.5%,直接影响了社消零整体增

速。 从企业看,限上好于限下。本月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 1.12亿元,占比4 5.2%,累比增长6 1.9%,其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分别增长127.5%、59.5%、18.9%、8 6.8%;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 1.36亿元,累比增长0.4%。,其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分别增长10.0%、-2 2.6%、20.0%、1 4.4%。 (二)、一季度商务经济运行特点 (一)限上部分增速实现重大突破。一季度,限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77亿元,去年同期 1.87亿元(由于4家企业退出,自然减少590 2.4万元)增长48.1%,增速迅速飙升。 (二)乡村限上销售额增幅明显。4家乡村企业新加入统计联网直报(净增578万元),使得乡村销售总额大幅增加,增速明显提升(达19 2.6%)。

2014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9%

2014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9% 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5-01-20 10:00 2014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0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5%,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4274亿元,增长9.4%。2014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39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0%,实际增长10.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33179亿元,增长9.3%。 2014年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27898亿元,同比增长49.7%。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4400亿元,增长56.2%。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12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2166亿元,同比增长11.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635亿元,增长12.4%。2014年全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26368亿元,同比增长11.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6027亿元,增长12. 9%。 按消费形态分,12月份,餐饮收入2728亿元,同比增长10.1%;商品零售23074亿元,增长12.1%。2014年全年,餐饮收入27860亿元,同比增长9. 7%;商品零售234534亿元,增长12.2%。

在商品零售中,12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3429亿元,增长9.7%。2014年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24971亿元,增长9.8%。 2014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数据 指标 12月1-12月 绝对量 (亿元) 同比增长 (%) 绝对量 (亿元) 同比增长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01 11.9 262394 12.0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 额 14274 9.4 133179 9.3 按经营地分 城镇22166 11.8 226368 11.8 乡村3635 12.4 36027 12.9 按消费形态分 餐饮收入2728 10.1 27860 9.7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845 3.8 8208 2.2 商品零售23074 12.1 234534 12.2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3429 9.7 124971 9.8 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1810 13.0 17111 11.1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1467 10.6 12563 10.9 化妆品182 7.2 1825 10.0 金银珠宝284 7.3 2973 0.0 日用品445 12.2 4390 11.6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808 12.6 7603 9.1 中西药品719 15.2 6960 15.0 文化办公用品299 15.0 2577 11.6 家具256 13.2 2273 13.9 通讯器材338 58.1 2685 32.7 石油及制品1759 1.0 19975 6.6 汽车3746 6.1 33397 7.7 建筑及装潢材料345 15.7 2815 13.9 注:1.此表速度均为未扣除价格因素的名义增速; 2.此表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附注

最终消费支出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关系

消费与消费统计 本期嘉宾: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副巡视员蔺涛 消费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无论是对人民生活还是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到底什么是消费?消费又是如何进行度量的?下面我们就请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副巡视员蔺涛和我们一起谈谈消费与消费统计。 主持人: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消费”一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那么究竟什么叫消费?消费的概念到底是指什么?请您给我们谈谈吧。 蔺涛:“消费”一词不是在消费社会才出现的,现代意义上的“消费”概念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崛起和市场社会的确立才最终形成的。 对于消费,《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卷4给出的定义是“物品和劳务的最终耗费”;《说文解字》解释“消”与“费”为:“消,尽也,从水肖声”,“费,散财用也,从贝费声”,可见这两个字都有“用尽、耗尽”之义;在现代汉语中,消费一词是指“为了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 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消费就是把钱拿来买东西,就是通过消费各种商品和服务来满足自己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比如消费食物可以解除饥饿,消费衣物可以防御寒冷,外出旅游可以愉悦心情…… 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社会产品生产出来后,经过分配和交换等一系列

的过程就进入消费领域,这些产品只有通过消费才能真正成为商品,才能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需求。 消费可以分为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人们花钱购买食物、衣着和享受教育、文化、娱乐等服务是一种消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活消费;生产过程中原料燃料的消耗、机器厂房的使用和劳动力的投入也是一种消费,这就是生产消费。我们通常讲的消费是指前者——生活消费,即最终消费,不包括中间消费。 消费又可以分为有形的消费和无形的消费,购买商品是一种消费,享受服务比如再教育、美容美发也是一种消费。所以消费又分为有形的商品消费和无形的服务消费。 人们实际消费支出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吃、穿、住、用、行、烧等不同形式。这种划分比较具体,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这种分类,便于计算和统计,也便于进行比较。 主持人:如此看来,消费包含了种类繁多的各项活动,那么如果要了解消费情况的话,该如何进行度量呢? 蔺涛:这就要说到消费统计。消费统计工作是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消费统计信息既是国家实现宏观管理、进行重大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城乡居民了解生活水平变化和企业安排生产的重要信息来源。所以,消费统计的职能和作用不仅表现在高层次决策方面,而且表现在反映人们生活消费情况这一基础层次方面。 主持人:也就是说消费统计既关系到国家宏观政策,也关系到每个老百姓的生活,是这样吗?

2016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分析

2016年中国全社会消费大清单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据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54286亿元,增长8.1%。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5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6945亿元,增长9.8%。 饮料 注:统计口径均为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6年,全国饮料零售额为2175亿元,同比增长10.5%。随着我国消费升级和饮食理念的变化,饮料市场消费健康、营养等功能特征更受关注,其热度同样呈持续升温状态。大健康概念是近年来的主流健康趋势,饮料消费者对于高含糖量、高热量饮料的偏好度持续走低,健康化、个性化、功能化是未来饮料市场的主流需求。 烟酒 注:统计口径均为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6年,全国烟酒零售额为4300亿元,同比增长9.3%。“三公”经费的缩减和“八项禁令”的下达令中国高档烟酒身价骤跌,更一度被打入“冷宫”,烟酒市场进入“寒冬”阶段。在名烟名酒市场受到巨大冲击的背景下,不少烟酒零售商通过加大低端商品的供应量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受政策的影响,预计未来中国高档烟酒的市场将保持低位态势。 化妆品 注:统计口径均为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6年,全国化妆品零售额为2222亿元,同比增长8.3%。被称为“美丽经济”的化妆品市场尽管近五年来的零售额增速放缓,但中国化妆品行业依旧火爆。中国的化妆品市场是全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几十余年,中国化妆品行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简单粗放到科技领先、集团化经营,全行业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极富生机活力的产业大军。化妆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名目繁多的化妆品品牌层出不穷,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金银珠宝 注:统计口径均为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262亿元 同比名义增长10

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26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2% 2017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73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7409亿元,增长6.7%。 2017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60613亿元,增长8.1%。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12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9754亿元,同比增长9.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981亿元,增长10.1%。2017年全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1429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1972亿元,增长11.8%。 按消费类型分,12月份,餐饮收入3689亿元,同比增长10.1%;商品零售31045亿元,增长9.3%。2017年全年,餐饮收入39644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商品零售326618亿元,增长10.2%。 在商品零售中,12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6417亿元,同比增长6.8%。2017年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50861亿元,比上年增长8.2%。 2017年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71751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4806亿元,增长28.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5.0%;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28.6%、20.3%和30.8%。 2017年全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百货店、专业店和专卖店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7.3%、6.7%、9.1%和8.0%。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测分析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测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和发展,消费是关系整个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消费的增长是产生新的社会需求、开拓广阔市场、促进生产更大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消费品是消费的对象,所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动与社会经济的增长与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大环境下,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动规律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本文就以以我国1952年至201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研究对象,做时间序列分析。首先,对全国60多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发展变化规律,运用SAS软件进行分析其发展趋势。再则,通过检验说明模型拟合效果的好坏,再利用模型对下一年进行预测。最后,从国家经济、政策和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发展等方面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化规律及未来走势进行分析。 关键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SAS软件时间序列分析预测 引言 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但是,与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相比,消费需求又是最基础、最不可替代的。一国经济发展快慢,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消费需求的大小,当经济度过最初发展阶段,进入中级或更高发展阶段后,这一特征体现的尤为突出。因此可以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应该越来越大,消费需求稳步、持续增长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最终动力。 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业的发展将进入参与国际化竞争的新阶段,可靠准确的数据体系有利于政府的宏观决策,而零售总额的数据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预测是有积极意义的。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分析和预测。时间序列分析是根据以往的动态数据揭示了系统动态结构的规律的统计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系统的有限长度的运行记录,建立能够比较准确的反映时间序列中所包含的动态依存的关系的模型,并且以此对系统的未来行为进行预测。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作汇报.pdf

今年一季度,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局的精心指导下,全县商务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社消零总额实现了阶段性目标,现汇报如下: 一、一季度商务经济形势 从总体看,社消零总额任务完成好,增幅低。一季度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8亿元(上报数为10.88亿元,增速达17.7%),占目标任务39.6亿元的25.7%,高于全市3.5个百分点,超时序进度0.7%,完成进度居全市第一;累比增长10.2%,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低于全省2.5个百分点。 从区域看,城镇好于农村。1-3月,城镇实现8.01亿元,占比78.7%,累比增长7.6%,乡村实现2.17亿元,仅占 21.3%。 从行业看,零售增幅放缓。1-3月,全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分别实现0.73亿元、8.51亿元、 0.0053亿元、0.89亿元,与去年同期比较,分别增长10%、9.5%、60.1%、15.2%。零售总量大,增速放缓仅为9.5%,直接影响了社消零整体增速。 从企业看,限上好于限下。本月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12亿元,占比45.2%,累比增长61.9%,其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分别增长127.5%、59.5%、18.9%、86.8%;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1.36亿元,累比增长0.4%。,其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分别增长10.0%、-22.6%、20.0%、14.4%。 二、一季度商务经济运行特点 (一)限上部分增速实现重大突破。一季度,限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77亿元,去年同期1.87亿元(由于4家企业退出,自然减少5902.4万元)增长48.1%,增速迅速飙升。 (二)乡村限上销售额增幅明显。4家乡村企业新加入统计联网直报(净增578万元),使得乡村销售总额大幅增加,增速明显提升(达192.6%)。 (三)、限上餐饮业转型见成效。今年,酒店、酒店、下调经营策略,面向大众消费,扩大餐饮经营规模,取得了明显效果,加之,两家餐饮企业新加入联网直报,大力提高了餐饮销售额,助推了餐饮增长速度(达53%),扭转了限上餐饮业负增长的局面。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是企业规模小,支撑乏力。全县共41家限额以上企业,销售额上亿元的企业只有3家,大部分企业经营规模小 ,缺少增长点,对社消零总额的贡献低。同时,部分企业实力弱,经营效益参差不齐,其中2013年3月以后新增限上非批发企业19家(占34家的56%),营业额超过限额标准幅度不大,今年1-3月销售收入仅8567.9万元(占限上总额的30%),对社消零贡献不足,形成了社消零总额偏低的局面。限额以上企业销售总额仅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7.2%。 二是受政策影响大,转型困难。部分限上企业因不同原因导致经营规模萎缩,甚至歇业、关闭(已在3月退出了限上企业序列),导致总额直接减少6497.4万元。同时,受政策影响,大部分零售、住餐企业经营不景气,营业收入不同程度地下降。 三是缺乏扶持,企业认识不足。由于缺乏专项资金的扶持,很多企业业主不愿纳入限上企业,对社消零统计工作认识不足,主人翁意识缺乏,统计报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同时企业顾虑多,大部分企业业主不愿被纳入规模企业管理,担心与税务挂钩、怕“秋后算账”,导致报表质量不高。 四是目标任务高,完成难度大。今年目标任务同比增长15%,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尽管上报数据能够完成,但是省、市统计部门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修正。本季度我县上报数据调减9500万元,导致增速下降。 四、促进消费保增长措施 1、加大限上企业培育力度。一是积极培育限上企业,力争数量达到50家(4月份拟将百兴商贸、世纪华联纳入限额以上企业培育)。二是切实摸清家底。按限上企业标准分类,挖掘出能培育成规模企业的个数。三是抓好统计业务培训。协调配合县统计局,按照市上要求,对已纳入限上企业的统计员开展一次集中培训。 2、大力发展会展引导消费。通过县域内展会促销活动,刺激消费、活跃市场、拉动经济增长。主要动员和协调超市、家电企业和餐饮企业举办促销活动;鼓励其他零售企业参加县域外的展会、博览会等大型活动,以提升企业形象、树立品牌效益、扩大销售收入。 3、进一步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以万村千乡为载体,扩大农村销售,切实解决老百姓的买难和卖难问题,发挥工业产品和农产品的双向流通功能;加快重点流通设施建设,增加再就业渠道,努力扩大销售,提高企业效益,促进经济增长。 4、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当今企业发展的趋势,将企业带来无限商机和活力。大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电商业务,完善物流设施,多渠道、全方位扩大企业销售,不断做大做强企业,提高企业经济社会效益。 5、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通过商务执法,开展治乱、打假,稳定市场物价,提高监管水平,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优化消费品市场,确保市场健康有序运行。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那些内容,它是如何消除物价因素的

商品销售总额:指对本企业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出售(包括对国(境)外直接出口)的商品(包括售给本单位消费用的商品)。本指标由对生产经营单位销售额、对批发零售贸易业批发额、出口额、对居民和社会集团消费品零售额项目组成。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包括对居民的商品零售额和对社会集团的商品零售额):指各种经济类型、各种行业售给城乡居民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和售给市内外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乡、村镇政府用公款购买的非生产、经营用的公用消费品。 按照国家统计局方法制度的要求,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大中小型商业企业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2、大中小型餐饮企业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3、商业、餐饮业、工业以及其他行业的个体工商户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4、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包括农副产品市场、家具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汽车市场、建材市场等)。 5、各类服务业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6、各类商业、餐饮业、服务业及商品交易市场以外的各种行业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如制造业、科技开发区、邮电、通信等部门)。按照国家统计局方法制度的要求,目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包括以下几部分: 1、各单位和居民个人购买的商品房。 2、居民家庭使用的管道煤气(居民购买的液化石油气罐记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 3、售给国民经济各单位直接用于生产和业务经营上的商品,如:售给各单位用于生产和经营的汽车;售给服务业生产经营用的设备、工具、用品。 4、售给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等单位用于转卖的商品。 受购买力水平和商品供求变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时期,城乡居民购买商品的数量会有增减变化,价格也有涨有落,每个家庭各月的支出就有多有少。由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按各种商品的实际零售价统计的,其中既包含商品数量变化的因素,也包含价格变动的影响。因此,为了准确描述消费品市场运行的质量,就必须消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物价变动因素,以反映实物量的增减情况。 在日常工作中,通常是将某月或某个时期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上年或某个时期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比,通过增减幅度的变化来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