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表血管瘤如何自我鉴别诊断

体表血管瘤如何自我鉴别诊断
体表血管瘤如何自我鉴别诊断

体表血管瘤如何自我鉴别诊断

体表的血管瘤可以通过按压与胎记加以区别,血管瘤通过按压可以褪色,褪色后皮肤颜色跟附近的正常颜色相似,放开后迅速复原,或者按压时面积缩小,放松后则恢复原状。

假如局部膨隆,颜色潮红,皮下可见搏动的血管及扩张会萃而形成回旋的团块为蔓状血管瘤。这种血管瘤通过按压可以褪色,放开后迅速复原为原来肤色。既然血管瘤发病初期与普通胎记甚至蚊虫叮咬的症状相似,那么应该怎样加以区分呢。

一旦发现类似的红痣或小疙瘩,应从按压后的颜色变化及是否向外凸出、有无毛发等情况来判定。口腔内呈暗紫色的凸起肿物,头颈、颌面、四肢等局部凸起变形,压缩时犹如挤压海绵的肿物,被称为海绵状血管瘤。

另外,血管瘤因其类型不同也表现出不同的形态:面积大小不等,颗粒状,圆形或卵形,红色或暗红色犹如葡萄酒颜色的稍凸起的被称作葡萄酒色斑。较小而凸起的结节状肿物,鲜红或暗红,形同草莓,称草莓状毛细血管瘤。上述情况均为毛细血管瘤。好比有些孩子皮肤上溘然长出类似蚊虫叮咬的小红疙瘩,这种疙瘩常常会被忽视,实在这种特征很有可能是血管瘤。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血管瘤如何快速进行鉴别诊断,希望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注意,所以,家长在孩子出生后,应检查小儿体表有无异常,尤其留意那些阿较为隐蔽的部位,如会阴、腋窝、背部等。

血管瘤是一种先天良性的肿瘤或者血管畸形,这样的疾病多发生在刚出生的婴儿身上,很多的患者患上这样的疾病时容貌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因为这个疾病主要发生在容貌上,但是还是有很多患者会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等到病情恶化的时候才到医院就医,主要是他们不知道这个疾病有什么样的症状,针对这样的情况,接下来就跟大家说一下。

一、毛细血管型血管瘤,由发育异常的扩张的毛细血管构成。

1.多发于颜面部及口腔粘膜。

2.不高出皮肤者为鲜红或紫红色,周界清,外形不规则,呈葡萄酒斑状;高出皮肤者表面高低不平,似杨梅状。

3.压迫瘤体时由于血液流出瘤体,表面颜色退去,解除压力后,血液立即充满瘤体,恢复原有的大小及色泽。

二、海绵状血管瘤,由发育畸形的无数血窦组成。

1.蓝紫色、柔软的包块。

2.可压缩。

3.体位元移动试验阳性,即瘤体低于心脏平面时瘤内血液回流受阻,瘤体增大,瘤体高于心脏平面时血液回流通畅,瘤体缩小。

4.在柔软的瘤体内有时可扪及静脉石。

5.穿刺抽出可凝固全血。

三、蔓状血管瘤,由血管壁显著扩张的动脉与静脉直接吻合而成。

1.肿瘤高起呈串珠状,表面温度较高。

2.扪诊有搏动感,听诊有吹风样杂音。

3.压闭供血动脉则搏动及杂音消失。

血管瘤患者会出现葡萄酒斑状、杨梅状的瘤体外观,挤压的话颜色会褪去或者形状会变小,而且这样的肿瘤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肿瘤的颜色会变深,肿瘤会变大,对患者的容貌会造成很大的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患者朋友们应该及早到正规的医院治疗。

原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ba649608.html,/ztinfo/18190.html

小儿皮肤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

写在课前的话 皮肤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是婴幼儿的常见疾病。国际血管性疾病研究协会最新的分类方法将脉管病变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不同类型的脉管病变应给予恰当的干预措施。通过本课程学习,您将能掌握小儿皮肤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 2005年,在北京儿童医院首次就诊的小儿皮肤病患者中,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占到 2% ,是儿童皮肤病中第六位常见的疾病。到 2008 年,初诊病人中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已经由原来的第六位上升成为第五位的常见疾病。 3010 例小儿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病例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可见,婴儿血管瘤和先天血管瘤占到了 2/3 以上。 一、概述 皮肤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好发于头面、四肢等体表部位,明显影响美观;同时不少病变位于黏膜、肌肉、骨骼和颅内等特殊部位,造成一定的生理功能障碍;部分病变因感染、出血、溃疡形成、高流量性心衰或特殊部位可危及生命。

二、分类方法 脉管性疾病的新旧分类对照表: 国际血管性疾病研究协会 (ISSVA) 最新的生物学分类方法: 根据国际血管性疾病研究协会最新的生物学分类方法,脉管性疾病可分为哪两类?它们各有哪些常见类型? 在这一分类系统中,脉管性病变被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

(一)血管瘤 血管瘤常见的类型有:①婴幼儿血管瘤:旧称草莓状血管瘤,为最常见的婴幼儿良性肿瘤,具有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迅速增生和一岁左右开始自发消退的特征性自然病史,典型表现为鲜红色突起的包块;②先天性血 管瘤:分快速消退型和不消退型两种,表现为出生时即有明显病灶,在一岁左右几乎完全消退或不消退,其外观、病理和影像学表现与婴幼儿血管瘤有明显差异;③化脓性肉芽肿;④丛状血管瘤;⑤ Kaposi 样血管内皮瘤;⑥梭形细胞血管瘤;⑦血管外皮细胞瘤;⑧上皮样血管瘤。 (二)血管畸形 常见的类型有:①微静脉畸形:有中线型微静脉畸形和微静脉畸形两种类型;②静脉畸形;③动静脉畸形; ④淋巴管畸形:旧称淋巴管瘤,由异常扩张的淋巴管道构成,依囊腔大小,可分为巨囊型和微囊型,与治疗效 果密切相关;⑤混合畸形:包括静脉 - 淋巴管畸形、静脉 - 微静脉畸形等。 三、治疗 生命、功能和美容的平衡是治疗追求的目标,部位永远是首先考虑的因素。 十几年前,中国大部分地区对血管性疾病还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常会用到激光、 注射及同位素治疗。放射性同位素治疗需要严格掌握剂量、治疗间隔和次数,临床 常见治疗后遗留的后遗放射性皮炎,目前尚缺乏使其缓解的方法。右图为放射性同 位素治疗后遗留的皮炎。 目前小儿皮肤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可采取的干预措施有:随诊观察、瘤体约束疗法、口服激素治疗、口服心得安治疗、激光治疗、局部注射、局限性硬化疗法、介入疗法、手术治疗和电化学治疗等。 婴儿血管瘤具有明确的增生、稳定到消退的自然病程。找到治疗的 平衡点是非常重要的。婴儿血管瘤的自然消退过程很漫长,尤其位于面颈 部的皮损会对患儿及其家长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如能在增生早期就控制

体表巨大血管瘤的手术切除与整复治疗

·血管瘤治疗· 本课题受福建省科委科研基金资助 作者单位:350005 福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 体表巨大血管瘤的手术切除与整复治疗 庄福连 王彪 黄循镭 王美水 【摘要】 目的 通过45例巨型血管瘤的手术治疗,阐明血管瘤选用手术切除是一种带有根治性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①术前放射数字减影(DSA )检查,可明确诊断,了解病变范围,有利于手术设计等。②术中具体操作宜采用“假包膜剥离法”。③应用整复手术进行创面修复。结果 45例手术,一期治愈27例,二期治愈13例,治愈率达89%。术后随访时间最长已达8年,无复发,疗效好。结论 术前DSA 检查结果是制定手术方案的重要依据。手术效果主要取决于术中能否沿着瘤体周围的“假包膜”完整剥离,实践证实,只有以“假包膜”为界完全剥离才能做到彻底切除瘤体,减少复发,达到根治目的,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血管瘤 切除 整复治疗 Surgical resection of giant hemangioma ZHU ANG Fulian ,WANG Biao ,HU AN G Xunlei ,et al .  Depart ment of plastic surgery ,First A f filiated Hospital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z hou 350005,PR 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 hrough the operative ex periences in 45cases of giant hemangioma ,it is elucidated that the operative procedure fo r hemangio ma is an effective ,radical method of treatment Meth -ods ①Preoperative DSA can establish the diagnosis ,delineate the range of lesion and facilitate the de -sign of operation .②“Dissection ov er the false capsule ”is applied in the opera tio n .③T he operative w ound is repaired w ith a plastic procedure .Results Of the 45pa tients primary cure was obtained in 27,and secondary cure in 13w ith effective rate of 89percent .T he followed -up w as as long as 8years with ex cellent results .Conclusions T he establishment of opera tiv e scheme is chiefly based on preoperative DSA ,and the success is fundamentally determined by complete dissectio n o ver the so -called “false capsule ”around the tumour during operation .This procedure can totally remove the tumour ,eliminate recurrence and fulfil the purpo se of radical resection ,w hich is wo rthy o f w ide application . 【Key words 】 Hemang ioma ; Operative resection 巨型血管瘤常造成严重畸形及影响功能,不慎损伤则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手术切除相当困难和危险,而整复治疗更难,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都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我科自1988年~1996年4月采用手术治疗面颈、肩背部、臂部及上下肢等部位巨大血管瘤45例(占同期血管瘤手术病例的22%),现将手术切除及各种整复治疗效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45例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最小43d ,最大72岁,其中出生后43d ~12个月6例,1~5岁5例,6~10岁4例,11~20岁19例,21~50岁9例,50岁以上2例。病程:最长72年,最短43d 。发病部位:面颈、腮区及口唇等处19例,右颈部特大型血 管瘤2例,上肢8例,肩背部3例,臀部3例,大腿及膝部5例,小腿及足部5例。类型:海绵状血管瘤22例,混合型血管瘤10例,广泛毛细血管瘤4例,蔓状血管瘤5例,右颈—胸—腋窝—肩背部淋巴血 管瘤1例,大腿—小腿动—静脉瘘1例,大腿—膝部巨大肌间海绵状血管瘤并发血友病1例(术后须配合血友病治疗),右颈部特大血管肉瘤1例。主要特征:病区呈紫红色包块隆起,囊性感,能压缩,低位时体积增大等特点22例,大面积鲜红色皮肤毛细血管14例,具搏动性,血管明显迂曲伴听诊杂音者5例,病变累及多个部位或体积特大者4例。术前经注射硬化剂治疗7例,冷冻治疗11例,同位素治疗4例,均无明显效果。术前病变部位C T 血管造影10例。放射数字减影(DSA )血管造影19例。这两项检查,特别是后者对了解病人的病变范围,与邻近器官关系等有独到之处,有利于设计手术进路,病变的切除范围及深度,尤其是判断手术难度等都具有非常重

肝血管瘤如何进行鉴别诊断

肝血管瘤如何进行鉴别诊断 由于肝血管瘤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定期检查身体可以及早发现肿瘤的状态,对于身体的康复会有所帮助,肝血管瘤是肝胆外科疾病,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中医治疗等治疗手段均可治疗肝血管瘤。肝血管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是目前诊断肝血管瘤的主要方法。肝血管瘤B超确诊率为57.0%-90.5%,超声造影为94%,CT为73.0%-92.2%,MRI为84.0-92.7%,肝动脉造影为62.5%。 B超 超声检查价格便宜,简便易行,普遍率高,无创伤痛苦,安全可靠,可短期反复动态观察病灶变化,获得更多的信息,它是CT、MRI所不及的。肝血管瘤的B超表现多为高回声,呈低回声者多有网状结构,密度均匀,形态规则,界限清晰。较大的血管瘤切面可呈分叶状,内部回声仍以增强为主,可呈管网状,或出现不规则的结节状或条块状的低回声区,有时还可出现钙化高回声及后方声影,系血管腔内血栓形成、机化或钙化所致。 造影超声 近年来,造影超声在肝脏占位的鉴别诊断中的作用逐渐被广大医生所认识。对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肝血管瘤病例,可考虑选择性采用肝脏造影超声检查。典型的血管瘤超声造影表现为动脉期于周边出现结节状或环状强化,随时间延长增范围逐渐向中心扩展,此扩展过程缓慢,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仍处于增强状态,回声等于或高于周围肝组织,这种“慢进慢出”的增强特点与螺旋增强CT类似。有报道造影超声对小肝血管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达100%、87%、94%。 螺旋增强CT CT平扫检查表现为肝实质内境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病灶,少数可为不规则形,CT值约30HU左右。动态CT或螺旋CT多期对比增强扫描多数具体典型表现:在快速注射对比剂后20-30s内,动脉早期病灶边缘出现结节状强化,增强密度高于正常肝脏的增强密度;随着时间的延长,在注射对比剂后50-60s,即进入门静脉期增强,对比增强灶相互融合,逐渐向病灶中心推进,强度逐渐降低;数分钟后延迟扫描,整个肿瘤均匀增强,增强密度也继续下降,可高于或等于周围正常肝实质的增强密度,整个对比增强过程出现“早出晚归”的特征。部分海绵状血管瘤,延迟扫描时肿瘤中心可有无强化的不规则低密度区,然而肿瘤周围部仍显示这种“早出晚归”的特征。 MRI

浅表血管瘤介绍

浅表血管瘤介绍 一提起血管瘤,大家心里会有些发憷,但其实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可具体它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样的影响,相信大家的认识还是不多的,浅表血管瘤表现在我们的皮肤上,是比较明显的,一般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人们都会发现,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什么是浅表血管瘤。 血管瘤是指发生于血管组织的一种肿瘤,是由于血管组织的错构、畸形、瘤样增生而形成。绝大多数为良性肿瘤。极少数中如:血管内皮瘤、血管肉瘤、血管母细胞瘤等为恶性肿瘤,约占5%左右。血管瘤还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占75%,即先天胎生性,是由于人体胚胎期血管网异常增生而形成,出生时有;继多发生数在婴儿期出现,病因尚不清楚。血管瘤可发生人体各部位,如颜面、四肢、胸腹等体表及脑、肝、胸、腹腔等部位。血管瘤危害:出血、感染、溃疡及压迫、破坏组织器官功能形态,可影响容貌及人体生长发育。 1.手术治疗: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将病损组织切除,以达到治疗目的。对于独立且较小病灶效果良好。一般情况下,病损区血

管丰富,血量大,手术时出血量极大,常常引起严重的失血性休克,术中需要大量输入全血,手术难度大,危险程度高。同时,由于出血后血往往不能全部切除即被迫终止手术,故术后复发率很高。手术切除部分瘤体后遗瘤局部畸形、缺失及功能障碍。手术费用昂贵,患者难以承受的负担,面部皮肤毛细血管瘤可结合整容皮肤移植术修复病损区。故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权衡手术价值,然后方可确定是否选择手术治疗。 2.冷冻治疗:此种方法用于血管瘤治疗源于60年代(小范围表浅病损可酌情采用),操作者利用液氮的挥发造成的强低温(-96℃),通常状态下低于-20℃,将病损区皮肤、血管瘤及血管瘤周围组织冷凝,使其细胞内形成冰晶,并导致细胞破裂、解体、死亡,再经过机体修复过程使血管瘤消失。但此法会留下局部疤痕,在眼、口角、鼻尖、耳部治疗后常留下严重缺损性畸形及功能障碍。由于冷冻操作难控制强度和深度,同时组织对低温的抵御能力不同,出现治疗不彻底。复发较高,而直接影响疗效评价。另外留下的局部疤痕缺损性畸形功能障碍也不是受术者所期待的结果,但如果不出现此类状况,往往治疗无效。 上面的这些内容就是对浅表血管瘤的一些详细介绍,这种疾病对我们的伤害并不是很大,但是在治疗的时候如果选择手术的

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进展-综述

文献综述 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进展 伍玲玲张士发 一、概述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最常见的婴儿期良性肿瘤,其起源于皮肤血管,由血管瘤干细胞(HemSC)产生[1],在儿童中发病率高达10%,男女比约1:3[2]。传统分类法依据形态学将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统称为血管瘤,并分为鲜红斑痣、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1982年,Mulliken等按血管内皮生物学特性分类法将传统血管瘤分为血管瘤和脉管畸形两大类。1996年国际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研究学会(ISSVA)制订了更详细的分类系统,并于2015年及2018年再次进行了修订,其将婴幼儿血管瘤依据形态分为单发型、多发型、节段型、中间型等,依据侵袭深度分为浅表型、深在型、混合型等。 IH以头面颈及躯干部好发,约占43.8%和31.0%[3],肌、粘膜、深部组织器官中也有少数发生。IH多于出生后1周内出现,在2个月后迅速变大,3个月大概达到峰值,4~6个月时,肿瘤表现出萎缩趋势[4],具有明确增生、稳定、消退的自然病程。迅速增长的病变不仅影响生理功能,还可能因其产生的损伤、出血、溃疡、毁容甚至呼吸道阻塞等并发症给患者及家属带来负担。目前多认为在血管瘤增殖期前进行干预治疗是最佳时机[5]。本文通过总结归纳国内外近年关于IH治疗方法的研究,将其治疗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IH的发病机制报道不统一,其临床表现复杂程度不一,有显著个体差异,目前国内外也无统一的治疗方法。部分皮肤IH简单,不需要特殊治疗。对于危害较大的病变则应采取更积极的干预措施,应优先紧急治疗可能会危及身体功能或生命的并发症[6]。有治疗决定的家庭和临床医生应考虑诸如病灶位置、大小、数量、类型以及患者和家庭偏好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7],目前主要接受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联合治疗等。 二、治疗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方便简单、疗效肯定,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用药、局部瘤体内注射药、口服药、肌注或皮下注射药、静脉注射药。

第十四章常见体表肿瘤一、概念肿瘤:细胞异常增生与分化所形成的新

第十四章常见体表肿瘤 一、概念 肿瘤:细胞异常增生与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不受机体控制和理调节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不扩散恶性肿瘤:生长迅速、可浸润和破坏邻近组织,可转移 癌(cancer):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Carcinoma):有时泛指恶性肿瘤 其它常见的恶性肿瘤有肉瘤、淋巴肉瘤、白血病、骨髓瘤等 二、常见致癌因素 1、遗传因素 2、家族史 染色体异常 3、环境因素 4、吸烟 5、其它化学物质: 6、过度暴露:电离辐射阳光的紫外线 7、膳食:低膳食纤维、高脂、熏腌食品、饮酒 8地理因素 9、病毒、寄生虫等 10、免疫异常 二、肿瘤生长方式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膨胀性生长,有完整包膜 恶性肿瘤:生长快,浸润性生长,肿瘤沿组织间隙、神经纤维间隙或毛细淋巴管扩展,境界不清 四、肿瘤的扩散 直接曼延 转移:经血管、淋巴管或体腔,被带到它处生长 淋巴道转移:瀑布式转移、跳跃式转移 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 五、肿瘤分期 TNM^ 期 T :原发肿瘤 N :区域淋巴结 M远处转移配合数字0~4 0代表无,1代表小,4代表大

宫颈癌:巴氏(Pap)阴道细胞学检查直肠结肠癌:0B直肠检查、结肠镜乳腺癌:乳腺自检、乳腺体检、乳腺X线前列腺癌:直肠检查和前列腺特异抗原宫颈、子宫、卵巢癌:盆腔检查 九、预防 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 病因学预防早发现、早诊断、 早治疗 提高生活质量、 生存期 去除环境中致癌剂、改善不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普查、咼危人群监测, 提高早期诊断能力 合理综合治 疗、康复治 疗、止痛 十、治疗 综合治疗::合理地有计划地综合运用现有治疗手段,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一)手术 根治手术:包括原发癌所在器官的部分或全部,连同周围正常组织和区域淋巴结整块切除 姑息或减症手术: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二)化疗 1化疗可治愈的肿瘤(治愈率〉30% 淋巴瘤、精原细胞瘤、绒毛膜上皮癌、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配合手术/放疗可提高治愈率的肿瘤 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骨肉瘤、乳腺癌、大肠癌

肝血管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最新资料推荐------------------------------------------------------ 肝血管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肝血管瘤的 CT 诊断和鉴别诊断【摘要】目的: 分析肝血管瘤的 CT 表现,总结其具有诊断意义的影像学特征。 方法: 对 83 例肝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和 CT 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83 例血管瘤中, 72 例为单发,其中右叶 52 例,左叶 20 例;多发 11 例,其中 4 例均位于右肝。 83 例共发现病灶 116 个,其中直径大于 5CM 者 12 例。 结论: 对于有典型的 CT 增强表现的肝血管瘤患者, CT 可做出明确诊断。 【关键词】肝血管瘤; CT 表现;鉴别诊断【中图分类号】 R7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7484(2019)11-0788-01 肝血管瘤十分常见,尸体解剖时发现率达 4%~7%。 50%~70%的肝血管瘤无临床症状,仅在查体或其它原因行 B 超或 CT 时发现,无症状的肝血管瘤临床上不需要进行治疗,因此与肝脏其它占位性病变的鉴别是十分有意义的[1]。 本文对 83 例肝血管瘤的 CT 表现进行分析、归纳。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肝血管瘤患者 83 例,其中女 39 例,男 44 例;年龄 21~85岁,平均 52. 1 / 5

3 岁。 其中,因右上腹部不适、隐痛就诊发现 15 例,住院期间发现 23 例,余者为体检发现。 检查前 30 分钟患者空腹口服水 1000ml,扫描前 10 分钟再次口服水 300ml,以充盈胃肠道。 使用西门子 64 排螺旋 CT 扫描机,先扫描定位相,在定扫描范围,采用容积扫描,先平扫,设靶血管,进行动脉期/、门静脉区和平衡期扫描,部分病例增加延迟扫描。 造影剂为非离子型造影剂,注射速度为 4. 0~5. 0ml/s. 图像重建轴位均为7mm 和 1mm。 2 结果 2. 1 大小和部位: 83 例血管瘤中, 72 例为单发,其中右叶 52 例,左叶 20 例;多发 11 例,其中 4 例均位于右肝。 83 例共发现病灶 116 个,其中直径大于 5CM 者 12 例。 2. 2 CT 平扫: 在 116 病灶中,呈等密度者 15 个,呈高密度 1 例为脂肪肝,密度不均 15 个,余者均呈低密度。 2. 2 CT 增强: 17 个病灶为动脉期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等密度; 3 个病灶动脉期无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可见边缘点状强化并逐渐向中心填充; 86 个病灶表现为动脉期边缘强化,呈结节状、片状或环状,强化程度与腹主动脉相仿,门脉期强化向病灶中心扩展,延

血管瘤症状大全

血管瘤的种类 一、毛细血管瘤综合论 毛细血管瘤(Capillary hemangioma),是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破裂,如此反复循环破坏,蚕食患处的皮肤和皮下肌肉组织,凡是有毛细血管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百分之九十以上属先天性,一般后天都是出生不久或局部受到外伤后所至。全身血管丰富的地方属多发部位,如:面部各器官等部位。 (1)草莓状血管瘤 发生率约占新生儿的1%,多在出生时即存在,呈较小的红色斑点,以后逐渐增大,常高出皮肤,颜色鲜红,呈分叶状,形如草莓或杨梅。生长部位多见于头面部、躯干。 (2)毛细血管瘤 初生时患处有点状或成片大量毛细管凸出皮肤外,表皮高低不平,发展特快,如不及时治疗和控制,在短暂的时间(半岁)内,将会使已患血管瘤的器官或周围的器官遭到破坏,少部分可快速发展为混合型血管瘤。 (3)鲜红斑痣 鲜红斑痣又称葡萄酒样痣或毛细血管扩张痣,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好发于面、颈和头皮,大多为单侧性,偶为双侧性,有时累及粘膜。损害初起为大小不一或数个淡红、暗红或紫红色斑片,呈不规则形,边界清楚,不高出皮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压之部分或完全退色,表面平滑。随着年龄增长,颜色加深变红,变紫,65%的患者的病灶将逐渐扩张,在40岁前可增厚和出现结节,于创伤后易于出血。鲜红斑痣是无数扩张的毛细血管所组成的较扁平而很少隆起的斑块,属于先天性毛细血管畸形。病灶面积随身体生长而相应增大,终生不消退。 二、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可发于身体的任何部分,既可位于体表,也可发生于各种内脏器官,尤其以四肢,躯干和腮腺多见。瘤体皮肤可正常或呈暗蓝色,触之柔软似海绵,按压肿块可被压缩,患者自诉患肢沉重、酸痛,活动后明显。部分海绵状血管瘤表面皮肤可合并毛细血管瘤,称之为混合性血管瘤。有部分腮腺血管瘤合并腮腺表面皮肤或其它部位毛细血管瘤,故对小儿腮腺肿块不能明确原因时,若发现表面皮肤毛细血管瘤存在,应考虑腮腺血管瘤的诊断。 三、混合型血管瘤 初起时大多为皮肤表面大小不等的小红斑,与单纯的草莓状血管瘤并无异样,但随着表面血管瘤的发展,同时侵入真皮和皮下组织,皮下侵犯的范围可超

血管瘤会不会自然消退

一、血管瘤会不会自然消退 血管瘤是胚胎性血管发育畸形,一般情况已经形成的畸形血管是不会消退的,但血管瘤的输入、输出血管其血流虽与人体循环血液相通,但其流速往往低于正常循环,因而易形成血栓,导致某些婴幼儿部分畸形血管网闭塞而纤维化,临床上即可见红色血管瘤,表面皮肤逐渐出现一些凹入的白色斑点,随着时间延长,栓塞血管增多,纤维化组织也增多,白色斑点连成线,红色血管瘤组织逐渐被分割,一部分会缩小和消失,即所谓血管瘤退化和自愈,但这种情况不是所有的血管瘤组织都会这样发生和发展,而且消退要多长时间,能不能完全消退都不一定,具体情况我们分述如下: 1.皮内毛细血管瘤(鲜红癍痣)又叫微静脉畸形,它是不能自然消退的。皮肤的毛细血管特别是真皮层的毛细血管,呈网状集团,血液充血后使皮肤呈边界清楚的局限性的红斑,因受皮肤结构较紧的限制,皮内血管瘤一般与皮肤齐平或稍高些,我们通常称为“鲜红癍痣”,这种血管瘤既无血窦也不互相压迫,与皮下输入输出血管有正常的微循环联系,很少自然栓塞,不能自然消退,也不会突然增大,病损面积只是与人体表皮生长等比例扩大。 2.皮下毛细血管瘤(又称草莓状血管瘤)其病变主要在浅筋膜以外的脂肪层,婴幼儿皮肤被拉薄而透明,因此血管瘤呈鲜红色,因皮下为疏松结缔组织,婴幼儿皮肤弹性好,使血管充盈扩张不受限制,常使血管瘤凸出皮肤呈丘状,但皮肤结构正常,有弹性,因此能保护血管瘤不破,但由于血管网过度充盈,血流速度减慢,因而易栓塞、

机化而出现部分消退。 但有许多婴幼儿毛细血管瘤,虽有部分比较表浅病变在皮肤内,也有部分较深,位于浅筋膜下,临床常表现为中心部分最红,而且隆起,外周散在为红青交错,最外侧皮肤则为高于正常的凸起,这种微静脉、静脉深浅混合型的血管瘤也是不可能自愈消退的。 3.深层皮下血管瘤(通常称为海绵状血管瘤)其病变位于浅筋膜以下及深层肌膜之间,甚至在肌内组织内,它胚胎病理也是毛细血管网集团,但受深筋膜的限制,使部分血管网被压迫互相联通,汇合成多数血窦。它位置深、质软、高出皮肤,皮肤本身颜色正常、纹理正常,由于筋膜比皮肤弹性差,因而限制了血管网的扩张,保证了一定的血流速度,所以减少了血栓形成的机会,此种血管瘤也不会栓塞和自行消退。 另外如:增生性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即动静脉混合性血管瘤)、血管球瘤等,根据其血管瘤生成的特殊性,则更不可能自然消退和自愈了。 因此我们主张血管瘤一旦发现还是要早发现早治疗,消极等待自愈是不可取的,而各类脉管畸形则是根本不可能自愈的,必须尽早治疗。以上是成都长峰血管瘤医院何瑞明总结的知识。希望能帮到你。

小儿体表血管瘤采用平阳霉素治疗的临床分析

小儿体表血管瘤采用平阳霉素治疗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6-05-26T11:12:31.66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3期作者:熊宁艳 [导读] 湖南省长沙泰和医院皮肤科分析研究小儿体表血管瘤通过平阳霉素进行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湖南省长沙泰和医院皮肤科湖南长沙 410013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小儿体表血管瘤通过平阳霉素进行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1月小儿体表血管瘤患者资料10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的年龄以及病变位置不同选取不同浓度和剂量的平阳霉素实施治疗,针对1次未愈患者,2周重复注射一次,治疗2次到5次作为一个疗程。结果:100例患者共有150个瘤体,通过半年的随访,患者治愈率为48.0%,显效率为30.0%,治疗有效率为90.0%。结论:针对小儿体表血管瘤通过平阳霉素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少,比较适用于混合型血管瘤以及小儿体表草莓状血管瘤,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儿体表血管瘤;平阳霉素;治疗效果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body surface hemangioma by Pingyang,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Methods:a total of 2013 January to 2015 years 11 months infants of superficial vascular tumor patient data of 100 cases of implementa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age and lesion location different selection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and dosage of Pingyangmycin hormone treatment,for once healed,2 weeks repeat injections treatment 2 times to 5 times as a course of treatment.Results: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 total of 150 tumor bodies,through six months of follow-up,the cure rate was 48%,the effective rate was 30%,the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was 90%.Conclusion:for hemangiomas in children by Pingyangmycin were remarkable curative effect,patients with less adverse reaction,suitable to mixed hemangioma and children's body surface strawberry hemangioma,should be popularized in clinical use. [Key words]:Infantile body surface hemangioma;Pingyang;Therapeutic effect 血管瘤属于一类由新生的血管畸形所组成的良性肿瘤,多发于婴儿或是儿童,其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约2倍,在患者头颈部比较常见,会导致压迫重要器官、溃疡、出血以及继发感染,严重者甚至发生毁容以及失明等严重并发症。现在临床治疗血管瘤的方式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为注射平阳霉素,但是需要循证医学进一步证实其治疗效果[1]。本文选取小儿体表血管瘤患者资料10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的年龄以及病变位置不同选取不同浓度和剂量的平阳霉素实施治疗,现将具体报告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1月小儿体表血管瘤患者资料10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1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70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1个月到13岁之间;100例患者中混合型血管瘤30例,草莓状血管瘤55例,鲜红斑痣5例,海绵状血管瘤10例;100例患者中共存在血管瘤150处,其中头面部95处,躯干以及四肢50处,会阴部5处。 1.2 方法 选取100例无平阳霉素禁忌者,患者全部接受常规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检查;将注射用平阳霉素8mg置入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2ml混合0.9%氯化钠注射液5ml进行稀释备用;依照患者的实际年龄、病变位置以及血管瘤大小和类型选取最恰当的使用浓度和剂量,通常针对年龄比较小,病变位置表浅,出现在患者眼睑以及会阴部患者选取低浓度以及小剂量注射;针对血管瘤面积相对比较大的患者进行分次治疗,1次没有治愈患者,每间隔2周进行注射1次,一共注射2次到5次作为一个疗程,患者每次注射药物剂量不大于8mg,注射总量不大于40mg;注射方法:对患者病变位置进行常规消毒,使用5号针头距离血管瘤边缘2mm位置进针,顺着不同方向进行放射状进针和注射,将药物均匀注射于瘤体内,在注射过程中血管瘤饱满或是表面呈现苍白最佳,注射结束之后进行局部压迫止血[2]。 1.3 疗效判定 100例患者治疗之后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患者瘤体全部消失,局部皮肤颜色恢复正常,变软,没有出现复发,则为治愈;患者瘤体基本消失,局部皮肤接近正常,则为显效;患者瘤体显著缩小,但是没有消失,需要通过其它方式继续治疗,则为有效;患者通过2次到5次治疗之后,血管瘤没有显著改变或是继续出现扩大,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5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其中将P<0.05归纳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00例患者共有150个瘤体,通过半年的随访,患者治愈率为48.0%,显效率为30.0%,治疗有效率为90.0%;不同类型血管瘤治疗效果比较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值见表1。100例患者中出现4例发热,通过对症处理之后体温恢复正常,出现食欲不振患者5例;注射药物之后30分钟出现皮肤风团以及红斑患者1例,通过抗过敏治疗之后消失;3例患者注射部位发生坏死、感染以及溃疡,通过换药和抗感染治疗之后痊愈,患者中没有出现过敏性休克以及肺纤维化等严重并发症。

体表血管瘤如何自我鉴别诊断

体表血管瘤如何自我鉴别诊断 体表的血管瘤可以通过按压与胎记加以区别,血管瘤通过按压可以褪色,褪色后皮肤颜色跟附近的正常颜色相似,放开后迅速复原,或者按压时面积缩小,放松后则恢复原状。 假如局部膨隆,颜色潮红,皮下可见搏动的血管及扩张会萃而形成回旋的团块为蔓状血管瘤。这种血管瘤通过按压可以褪色,放开后迅速复原为原来肤色。既然血管瘤发病初期与普通胎记甚至蚊虫叮咬的症状相似,那么应该怎样加以区分呢。 一旦发现类似的红痣或小疙瘩,应从按压后的颜色变化及是否向外凸出、有无毛发等情况来判定。口腔内呈暗紫色的凸起肿物,头颈、颌面、四肢等局部凸起变形,压缩时犹如挤压海绵的肿物,被称为海绵状血管瘤。 另外,血管瘤因其类型不同也表现出不同的形态:面积大小不等,颗粒状,圆形或卵形,红色或暗红色犹如葡萄酒颜色的稍凸起的被称作葡萄酒色斑。较小而凸起的结节状肿物,鲜红或暗红,形同草莓,称草莓状毛细血管瘤。上述情况均为毛细血管瘤。好比有些孩子皮肤上溘然长出类似蚊虫叮咬的小红疙瘩,这种疙瘩常常会被忽视,实在这种特征很有可能是血管瘤。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血管瘤如何快速进行鉴别诊断,希望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注意,所以,家长在孩子出生后,应检查小儿体表有无异常,尤其留意那些阿较为隐蔽的部位,如会阴、腋窝、背部等。 血管瘤是一种先天良性的肿瘤或者血管畸形,这样的疾病多发生在刚出生的婴儿身上,很多的患者患上这样的疾病时容貌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因为这个疾病主要发生在容貌上,但是还是有很多患者会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等到病情恶化的时候才到医院就医,主要是他们不知道这个疾病有什么样的症状,针对这样的情况,接下来就跟大家说一下。 一、毛细血管型血管瘤,由发育异常的扩张的毛细血管构成。 1.多发于颜面部及口腔粘膜。 2.不高出皮肤者为鲜红或紫红色,周界清,外形不规则,呈葡萄酒斑状;高出皮肤者表面高低不平,似杨梅状。 3.压迫瘤体时由于血液流出瘤体,表面颜色退去,解除压力后,血液立即充满瘤体,恢复原有的大小及色泽。 二、海绵状血管瘤,由发育畸形的无数血窦组成。 1.蓝紫色、柔软的包块。

体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诊断与治疗进展

体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诊断与治疗进展 发表时间:2010-12-08T13:45:16.3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10月30期1供稿作者:付时章王斌黄和平黄玲琳 [导读] 血管瘤及血管畸形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血管瘤的形成主要与血管生成调节异常有关 付时章王斌黄和平黄玲琳(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美容科江西南昌 330006) 【中图分类号】R7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0-0385-03血管瘤及血管畸形是一组常见的血管性疾病,以往统称血管瘤,并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其中毛细血管瘤又分为草莓状血管瘤和葡萄酒色斑。1982年Mulliken 根据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特征将传统意义上血管瘤划分为血管瘤与血管畸形两大类,随后Jackson等将血管畸形进一步分为低流量血管畸形和高流量血管畸形,1995年Waner等在前者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概念、分类,并将血管畸形具体分为微静脉畸形、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动脉畸形及混合型血管畸形,传统分类中葡萄酒色斑、海绵状血管瘤及蔓状血管瘤分别归入微静脉畸形、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惟有草莓状血管瘤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血管瘤,这种生物学分类方法对血管病变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更实际指导意义,1996年被国际脉管性疾病研究协会正式采用[1]。 血管瘤及血管畸形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血管瘤的形成主要与血管生成调节异常有关[2],有明显的增生、稳定到消退的自然病程,多于生后一周出现,通常经历3-6个月增生期,然后缓慢消退,历时3-7年[3],大多数血管瘤可完全消退,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在血管瘤退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4]。血管畸形可能是胚胎血管在发生和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而致的结构异常,不会自行消退,随患者的生长成比例增长[5]。 1 血管瘤及血管畸形诊断 多数浅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可根据病史和体征作出诊断,对皮下特别是病变弥漫者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对明确病变性质、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都具有决定性意义。 1.1 超声超声检查方便、快速、价廉、无创、无辐射,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谱勒血流声像图能明确判断软组织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可作为诊断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6];但超声检查不能准确反映血管病变范围、畸形血管的来源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当周围组织与肿瘤回声接近时,难以分辨,对位置较深有骨组织阻挡病变则无法显示[6]。 1.2 顺行静脉造影外周静脉造影适用肢体特别是四肢海绵状静脉畸形,通过病变远端外周血管注入造影剂,并在肢体近段绑扎止血带以减少造影剂流失,使瘤体显影充分,有时直接行瘤体穿刺造影亦能清楚显示病变部位和形态,由于顺行静脉造影对瘤体显影不满意,也不能清楚显示病变供血动脉、输出静脉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因而使用受到限制[7]。 1.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DSA能准确反映动静脉畸形(AVM)异常血管团的范围、供血动脉、回流静脉等信息,清晰显示各级血管及动、静脉变异情况,并能动态显示病灶血流动力学特点,分辨率高同时可进行血管内治疗,至今仍是诊断AVM金标准,在头面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诊断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8] ,但DSA检查具有创伤及辐射大、费用高、并发症多、不能清晰显示与周围组织关系等诸多缺点正逐渐被其它血管造影替代[9]。 1.4 CT血管造影(CTA) CTA三维重建图像(3D-CTA)可立体显示畸形血管的位置、形态、范围,并能清晰显示畸形血管团的走行、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对体表血管病变的诊断、分型及治疗有重要价值[10],在海绵状血管畸形检查方面优于DSA,清晰度超过MRA和DSA。但CTA对小血管显影明显低于DSA,不能反映血流动力学情况,也不能进行小血管的腔内介入治疗,且需大量造影剂[10,11]。 1.5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MRA对周围软组织血管病变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价值,可清晰显示病灶范围及与周围软组织关系并能区分不同类型血管畸形,可分别或同时显示动、静脉,不受造影剂剂量影响,不存在造影剂滞留问题,是一种无创、无辐射,无需造影剂、操作简便,经济快捷的血管造影技术[9,12],对供血动脉大、引流静脉粗的AVM显示不逊于DSA[9]。但MRA空问分辨率及立体显像均不如3D-CTA,对小血管显示不如DSA[9,12]。 2 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的鉴别 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的鉴别主要靠临床表现,尚缺乏统一客观指标,对绝大多数病例,生后早期快速增生的病史可以区分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病理特点、血清VEGF、尿bFGF等相关因子水平分析、基因芯片等均可作为鉴别手段[2,5]。 3 血管瘤及血管畸形治疗 3.1 放射治疗包括X射线、镭表面照射、镭针植入、同位素32P、90Sr贴敷等。一般采用32P局部敷贴或瘤体内注射,其作用机理为32P衰变过程中释放纯 β射线,对瘤体局部进行照射,产生电离辐射效应,抑制或破坏增生的血管内皮,使局部形成血栓、坏死,瘤体纤维化达到治疗目的。对增生期且厚度<5 mm的浅表血管瘤进行短期、小剂量的同位素敷贴,起效和消退迅速,是较好的适应症,目通常不留瘢痕[13];对较厚、突出皮面5 mm以上及深部血管瘤,可采用32P胶体注射结合32P敷贴综合治疗。 3.2 激光治疗目前治疗血管性疾病激光主要有532nm倍频Nd:YAG激光、585nm Q开关激光和595nm脉冲染料激光等。它利用激光的选择性光热解原理,通过毛细血管内血红蛋白在580nm波长附近吸收高峰而周围组织吸收热量较少及脉冲间期散热,实现对血红蛋白选择性热凝固作用,最终导致血管闭塞[14]。主要适用于表浅、面积小且生长缓慢或已停止的血管瘤及消退后残留毛细血管扩张,治疗效果与患者年龄、瘤体性质和部位有关,对较深的血管瘤及葡萄酒色斑效果差[15],后者采用光动力学(PDT)治疗能达到更自然的消退结果,其原理和激光不同,但光敏剂的发展是PDT治疗瓶颈。 3.3 激素治疗口服或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是治疗浅表血管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对一岁以下婴儿效果显著,必要时可作为首选方法[16]。皮质类固醇激素可抑制血管瘤中潜能干细胞形成血管的能力,并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表达从而抑制瘤体血管的生成和增殖[17],是当前治疗血管瘤一线药物[3],对难治性、多发及危重增生期血管瘤首选口服激素,局限小面积增生期血管瘤可行瘤体内注射。 3.4 干扰素治疗干扰素是近几年治疗复杂、危及生命而激素治疗无效的重症血管瘤的一种新尝试[18],其治疗机理可能为阻抑内皮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的其他步骤,也可能与诱导瘤体内皮细胞凋亡有关,往往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血管瘤有效。 3.5 心得安治疗 2008年Léauté-Labrèze [19]首次报道口服心得安治疗婴儿血管瘤取得显著效果。心得安通用名为普萘洛尔,是一种

全国最好的血管瘤医院

全国最好的血管瘤医院 *导读:全国最好的血管瘤医院,想要快速安全的治疗血管瘤疾病,我们就应该选择专业的三甲医院。治疗血管瘤,有两个因素必须考虑充分,一是就诊医院,二是治疗方法,只有高效的治疗方法,才能一次性根治,也只有正规医院,才能提供规范的治疗方案,开展规范的治疗工作。…… 全国最好的血管瘤医院,血管瘤这个病种现在已慢慢的走进人们的视线中,这个病种,一旦发生,就有可能在各个身体部位出现。出现血管瘤后,非常影响美观的病种,会给患病人群带来极大的心理创伤,所以,一旦放生患有这个病症后,就应该马上检查、治疗,以免带来更大的后果。为此,专家强调:治疗血管瘤,有两个因素必须考虑充分,一是就诊医院,二是治疗方法,只有高效的治疗方法,才能一次性根治,也只有正规医院,才能提供规范的治疗方案,开展规范的治疗工作。 想要快速安全的治疗血管瘤疾病,我们就应该选择专业的三甲医院,那么治血管瘤哪个医院最好?大家不要盲目相信一些网络上的宣传,因为现在网络太发达,难免有些虚假宣传,我们要以正确的眼光,选择专业的三甲医院进行就诊。下边就简单为大家介绍几点小知识,帮助大家更容易分辨一些好坏的医院。 ==◆需要具备成熟的治疗方案◆== 目前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血管瘤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常见的

有三种: 一、治疗血管瘤应用最广泛的技术――美国新一代多波长血管再生技术 适用范围:鲜红斑痣、混合型血管瘤、毛细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结合药物及介入等用于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淋巴管瘤等。 治疗特色:不打针、不吃药、治疗无痛、无创伤、不复发、无疤痕。 美国新一代多波长血管再生技术治疗原理是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使表面增厚瘤体脱落,深层病变细胞壁凝固、坏死,从而被吞噬系统吸收,随淋巴循环排出体外,使皮肤颜色恢复至正常肤色。 二、呵护宝宝皮肤的血管瘤领先技术――纳米微介入免疫修复术 适用范围:婴儿血管瘤、毛细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鲜红斑痣,淋巴管瘤,动静脉畸等,尤其适合眼球、眼眶、面部、口腔、躯干、四肢等部位血管瘤。 治疗特色:快速彻底、疗程短、见效快,安全可靠。 纳米微介入免疫修复术治疗原理:利用微创介入抑制内皮细胞分泌和间质增生使病变组织逐渐的机化、萎缩,直至消失,增强正常组织细胞自我修复功能,促使免疫细胞恢复活力,进一步巩固修复治疗。 三、开创婴幼儿血管瘤治疗新时代――超导介入消融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