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考点78糖类、油脂、蛋白质必刷题

2019年高考化学考点78糖类、油脂、蛋白质必刷题
2019年高考化学考点78糖类、油脂、蛋白质必刷题

考点七十八糖类、油脂、蛋白质

1.灾后重建需要大量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后很多地方发生了火灾,棉、麻、丝、毛的燃烧产物都只有CO2和H2O

B.灾区紧急供电需要用到汽油、柴油,石油经过常压蒸馏可得到汽油、柴油等燃料

C.灾区缺少食品,食品中的淀粉和纤维素的组成都可用(C6H10O5)n表示,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D.灾民生活中需要的蛋白质、食用油、蔗糖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B

2.下列关于糖类水解产物或水解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糖类都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单糖

B.蔗糖与麦芽糖的水解产物相同

C.淀粉在人体内直接水解成葡萄糖

D.在酸的催化作用下,淀粉和纤维素都可以水解成葡萄糖

【答案】D

【解析】A.糖类物质中的单糖,如葡萄糖等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A错误;B.麦芽糖和蔗糖互为同分异构体,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水解生成葡萄糖,故B错误;C.部分淀粉在口腔中被唾液淀粉酶水解为麦芽糖,然后进入体内水解为葡萄糖,故C错误;D.在酸的催化作用下,淀粉和纤维素都可以水解成葡萄糖,故D正确,答案选D。

3.科学家发现了利用泪液来检测糖尿病的方法,其原理是用氯金酸钠(NaAuCl4)溶液与溶液中的葡萄糖发生反应生成纳米金单质颗粒(直径为20﹣60nm),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氯金酸钠中金元素的化合价为+3

B.葡萄糖具有还原性

C.检测时,NaAuCl4发生氧化反应

D.纳米金单质颗粒分散在水中所得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C

4.“胃动力不够,请吗丁啉帮忙”是一句广告词,吗丁啉是一种常见的胃药,其有效成分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物质属于芳香烃

B.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该物质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和取代反应

D.该物质是一种蛋白质

【答案】C

【解析】A项,该物质中含C、H、O、N、Cl元素,不属于烃,错误;B项,该物质属于小分

子化合物,错误;C项,结构中含“”和氯原子,能发生水解反应和取代反应,正确;D项,该物质是小分子化合物,不属于蛋白质,错误;答案选C。

5.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B.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

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

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

【答案】B

【解析】A.棉和麻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与淀粉分子中的n值不同,不属于同分异构体,选项A错误;B.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其主要合金元素是铬,选项B正确;C.花生油是不饱和酯类,

牛油是饱和酯类,选项C错误;D.蛋白质要在催化剂作用下才能水解为氨基酸,豆浆煮沸是蛋白质发生了变性,选项D错误。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油脂皂化反应可用硫酸作催化剂

B.油脂和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淀粉溶液中加入硫酸,加热4~5min,再加入少量银氨溶液,加热,有光亮银镜生成D.花生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B

7.下列实验现象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 SO2分别通入 Ba(OH)2和 Ba(NO3)2溶液中,均产生白色沉淀

B.溴水分别滴入植物油和己烯中,溴水均褪色

C.鸡蛋白溶液中分别加入 NaCl 溶液和 HgCl2溶液,均有固体析出

D.分别加热盛有 NH4Cl 和单质碘的试管,管口均有固体凝结

【答案】B

【解析】A项,SO2+ Ba(OH)2=BaSO3↓+H2O,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把SO2氧化为硫酸根离子,Ba2+和SO42-生成BaSO4沉淀,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者反应原理不一样,故A项错误。B项,植物油和己烯中均含有不饱和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故B 项正确;C项,鸡蛋白溶液加入NaCl 发生盐析从而有固体析出,而加入HgCl2是由于重金属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有固体析出,原理不同,故C项错误;D项,加热NH4Cl,试管口的固体是NH4Cl 分解产生的HCl、MH3重新化合生成的NH4Cl;加热单质碘,试管口的固体是升华的I2气体重新凝华的固体I2,一个是化学变化,一个是物理变化,原理不同,故D项错误。

8.生活中常用烧碱来清洗抽油烟机上的油渍(主要成分是油脂),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烧碱具有强腐蚀性,故清洗时必须戴防护手套

B.热的烧碱溶液去油渍效果更好

C.清洗时,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

D.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D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混有苯酚的苯中加入浓溴水,过滤,可除去其中的苯酚

B.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维生素C溶液, KMnO4溶液褪色,说明维生素C有还原性

C.向淀粉溶液中加稀硫酸,加热,加新制Cu(OH)2浊液,加热未见红色沉淀,说明淀粉未水解

D.向NaOH溶液中加入溴乙烷,加热,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沉淀,说明溴乙烷水解

【答案】B

【解析】A. 向混有苯酚的苯中加入浓溴水,生成的三溴苯酚仍可溶于苯中,A错误; B.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维生素C溶液,KMnO4溶液褪色,说明维生素C有还原性,B正确;C. 向淀粉溶液中加稀硫酸,加热,加新制Cu(OH)2浊液,由于没有先加碱把硫酸中和,所以不可能产生红色沉淀,C不正确;D. 向NaOH溶液中加入溴乙烷,加热,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沉淀,由于没有先加稀硝酸将溶液酸化,过量的碱也可以与AgNO3溶液反应产生沉淀,所以D不正确。

10.下列有关实验检验方法和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将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生成的气体先通过足量的水,再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最后通过少量溴水,观察到溴水褪色,证明反应生成了乙烯。

B.将某卤代烃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若生成淡黄色沉淀,说明含有溴原子。

C.向甲酸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未看到砖红色沉淀,说明甲酸分子结构中没有醛基。

D.淀粉溶液中加热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加热后再滴加碘水,观察溶液变蓝色,说明淀粉没有水解。

【答案】A

【解析】A、将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生成的气体先通过足量的水除去乙醇蒸气,再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最后通过少量溴水,观察到溴水褪色,证明反应生成了乙烯使溴水褪色,选项A正确;B、卤代烃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溶液呈碱性,含有NaOH,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而干扰实验现象,应在水解后加入硝酸酸化,选项B错误;C、醛和甲酸、甲酸根离子中都含有醛基,都能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选项C错误;D.碘能使淀粉试液变蓝色,向滴有稀硫酸的热淀粉液中滴加碘水,溶液呈蓝色,说明淀粉没有完全水解,但不能说明淀粉没有水解,选项D错误。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麦芽糖和蔗糖水解产物均含有葡萄糖,所以不能用银镜反应鉴别

B.纤维素分子中葡萄糖单元含有羟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

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2的CC14溶液退色

D.两种不同的氨基酸可以形成不同的二肽

【答案】A

12.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答案】A

【解析】A. 向NaI溶液中滴入少量新制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上层呈紫色,说明发生反应:2I-+Cl2=I2+2Cl-,从而可得I-还原性强于Cl-,故A正确;B.原溶液中可能本来就含有Fe3+,故B错误;C.亚硫酸并不是硫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则等浓度的Na2CO3的pH大于Na2SO3溶液,并不能说明S的非金属性比C强,故C错误;D.由于实验中没有中和作催化作用的硫酸,从而没有出现砖红色沉淀,不一定是蔗糖未水解,故D错误。

13.下表中鉴别物质的试剂选择或现象描述有错误的是()

【答案】D

14.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答案】C

15.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药皂中含有苯酚,能杀菌消毒,故苯酚具有强氧化性

B.氢氧化镁分解时吸收大量的热量,添加到合成树脂中可作阻燃剂

C.氯化钠溶液显中性,可用铝制容器贮存氯化钠溶液

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用于制硬化油

【答案】B

【解析】A、苯酚的水溶液可使菌体蛋白变性杀菌消毒,但苯酚无强氧化性,故A错误;B、阻燃物质原理有三个: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者具其一即可,氢氧化镁在380℃时分解,方程式为:Mg(OH)2MgO+H2O↑.氢氧化镁分解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能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反应生成的水蒸气能稀释可燃物表面的氧气,生成氧化镁固体能隔绝氧气或空气,故B正确;C、氯离子可以破坏氧化膜,加快铝腐蚀,故C错误;D、油脂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加成,得到熔点更高的物质,可用于制硬化油,故D错误。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烯在空气中燃烧时有黑烟,因此可以用燃烧法区别甲烷和乙烯

B.苯与浓硝酸在浓硫酸存在条件下加热发生取代反应

C.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蛋白质发生变性

D.氨基酸能够以不同数目和顺序相结合形成结构复杂的多肽

【答案】C

【解析】A. 甲烷和乙烯的含碳量不同,燃烧的现象不同,所以可用燃烧法区别甲烷和乙烯,故A正确;B. 苯在浓硫酸作用下可发生硝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B正确;C. 蛋白质在硫酸铵溶液中发生盐析,没有发生变性,故C错误;D. 氨基酸发生缩聚反应,可形成多肽化合物,故D正确,答案选C。

17.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纤维素、酚醛树脂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花生油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可用于制肥皂

C.石油的分馏所得的馏分一定都是纯净物

D.利用渗析原理,用半透膜和蒸馏水可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

【答案】C

18.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应用不正确的是

A.石英坩埚耐高温,可用来加热熔化NaOH固体

B.盐析可提纯蛋白质并保持其生理活性

C. FeCl3溶液能与Cu反应,可用于蚀刻印刷电路

D.医用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来消毒杀菌

【答案】A

【解析】A、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反应,石英坩埚耐高温,不可用来加热熔化NaOH固体,故A错误;B、盐析是一个可逆的过程,不改变蛋白质的性质,盐析可提纯蛋白质并保持其生理活性,故B正确;C、氯化铁与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氯化亚铁,所以FeCl3溶液可用于蚀刻印刷电路,故C正确;D、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医用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来消毒杀菌,故D正确。

19.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乙酸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有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C. C5H9BrO2的同分异构体中,能与NaHCO3反应产生CO2的有10种

D.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都主要是以石油、煤、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

【答案】D

【解析】A.乙醇不具有酸性,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乙酸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A错误;B.蛋白质中除了含有C、H、O元素外,还含有N、S、P等元素,糖类和油脂均由C、H、O 三种元素组成,故B错误;C.分子式为C5H9BrO2的有机物能与NaHCO3反应产生CO2,说明含有羧基,同时含有溴原子,所以可看成丁烷的二元取代产物,主链有4个碳原子时,二元取代产物有:HOOCCHBrCH2CH2CH3、HOOCCH2CHBrCH2CH3、HOOCCH2CH2CHBrCH3、HOOCCH2CH2CH2CH2Br、CH2BrCH(COOH)CH2CH3、CH3CBr(COOH)CH2CH3、CH3CH(COOH)CHBrCH3、CH3CH(COOH)CH2CH2Br,共8种,主链有3个碳原子时,二元取代产物有:HOOCCHBrCH(CH3)2、HOOCCH2CBr(CH3)2、HOOCCH2CH(CH2Br)CH3、CH2BrC(COOH)(CH3)2,共4种,所以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为12种,故C错误;D. 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这三大合成材料都主要是以石油、煤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故D正确,答案选D。

20.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纤维素、蔗糖水解的最终产物相同

B.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3-二溴丙烷

C.中至少有16个原子共平面

D.的苯环上一氯代物有3种

【答案】C

21.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烯可作水果的催熟剂 B.蔗糖、淀粉、油脂及其水解产物均为非电解质C.“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 D.“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答案】B

【解析】A. 乙烯一种植物激素,具有催熟作用,可作水果的催熟剂, A 正确;B.油脂水解产生羧酸,羧酸属于电解质,蔗糖、淀粉水解生成单糖,糖类属于非电解质,故B错误;C.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可得“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 C正确;D. “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性质,D正确。

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漂白粉、水玻璃、冰醋酸、聚乙烯都是混合物

B.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C.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

【答案】D

23.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猪油、麻和蚕丝,纸张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检验淀粉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是否完全可以冷却后取样直接滴入碘水

C.糖类一定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

D.蛋白质溶液遇硫酸铜后产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

【答案】B

【解析】A. 猪油是脂肪,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 B.碘单质与稀硫酸不反应,淀粉遇碘变蓝,因此检验淀粉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是否完全可以冷却后取样直接滴入碘水,B正确;

C. 蔗糖结构中没有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葡萄糖结构中含有醛基,能够发生银镜反应,但是属于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结论错误,C错误;

D.蛋白质溶液遇硫酸铜后发生变性,变性是不可逆过程,不能重新溶解,故D错误。

24.下列有关生命活动中的营养物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氨基酸既能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

B.植物油、脂肪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均有醇生成

C.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和油脂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丝绸与棉布可以通过燃烧闻气味的方法进行鉴别

【答案】C

【解析】A项,氨基酸既含氨基又含羧基,所以既能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故A正确;B项,植物油、脂肪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都有丙三醇(甘油)生成,故B正确;C项,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而油脂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D项,丝绸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棉布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燃烧时没有烧焦羽毛气味,故D正确。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Cl4不能燃烧,常用作灭火剂

B. 1mol 葡萄糖能水解生成2molCH3CH2OH和2molCO2

C.石油是复杂的混合物,通过分馏可以获得汽油、煤油等,通过催化重整可以获得乙烯、丙烯等

D.用玻璃棒蘸取牛油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液体,滴入沸水中,若没有油状液体浮在水面,则说明皂化反应已经完全

【答案】D

26.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利用植物油的加成反应可以制得人造黄油

B.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成葡萄糖,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要

C. 75%的酒精可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起到消毒作用

D.可用和HCHO为原料合成

【答案】B

【解析】A项,人造黄油的主要原料是植物油,利用植物油的加成反应可以制造黄油,故A项正确;B项,人体内没有能够水解纤维素相应的酶,纤维素在人体内只能加快胃肠的蠕动,不能在人体内水解,故B项错误;C项,75%酒精是有机溶剂,会使蛋白质的结构被破坏而变性

从而达到消毒目的,故C项正确;D项,和HCHO为原料发生缩聚反应生成

,故D项正确。

27.下列物质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NaOH溶液反应的是( )

①SiO2②Al ③Al2O3④Al (OH)3⑤Na2CO3溶液⑥Ca(HCO3)2溶液⑦NH4HCO3溶液⑧KHSO4溶液

A.②③④⑥⑦ B.①②③④⑦ C.④⑥⑦⑧ D.②③④⑤⑧

【答案】A

28.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苯与甲苯互为同系物,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苯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一定都处于同一个平面

C.淀粉和纤维素不是同分异构体

D.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

【答案】C

【解析】A.苯和甲苯互为同系物,甲苯能被酸性KMnO4氧化成苯甲酸,溶液褪色,但苯与酸性KMnO4不反应,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故A错误;B.苯环、双键为平面结构,且直接相连,则苯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个平面,但不一定在同一平面,故B错误;C.淀粉和纤维素都为高分子化合物,聚合度在较大的一个范围之间,没有具体值,二者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D.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苯和溴水因萃取而褪色,故D错误。

2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蔗糖和麦芽糖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B.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C.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D.棉、麻、羊毛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A

30.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煮熟的鸡蛋不能孵化成小鸡原因是蛋白质变性

B.棉、麻、丝、毛完全燃烧后都只生成CO2和H2O

C.氨基酸在人体中生成新的蛋白质属于加聚反应

D.为加快漂白精的漂白速率,使用时可加少量的食盐水

【答案】A

【解析】A、蛋白质在高温时发生变性,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所以煮熟的鸡蛋不能孵化成小鸡,故A正确;B、棉、麻燃烧后主要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为这类纤维主要含C、H、O元素,丝毛燃烧后除了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外,还有二氧化硫、氮气(还可能有氮氧化物),因为

这类纤维中除了C、H、O元素外还含有氮和硫元素,故B错误;C、氨基酸在人体中通过脱水缩合生成新的蛋白质属于缩聚反应,故C错误;D、漂白精种含有次氯酸钙,在漂白精中滴加食盐水,不能增大HClO的浓度,故D错误。

3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B.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

【答案】C

【解析】A.植物油氢化过程为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过程,由不饱和烃基变为饱和烃基,选项A正确;B.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选项B正确;C.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四中元素,故仅由碳、氢、氧元素不正确,选项C错误;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皂化反应,选项D正确。

32.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答案】A

33.美林(主要成分为布洛芬)和百服宁(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是生活中两种常用的退烧药,其主要成分的结构简式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布洛芬的分子式为C13H1802

B.二者均可与NaHC03溶液反应,产生C02气体

C.布洛芬的核磁共振氢谱共有8组峰

D.己知肽键在碱性条件下可以水解,则Imol对乙酰氨基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消耗2molNaOH

【答案】B

【解析】由结构简式可知布洛芬的分子式为C13H9NO2,A正确;对乙酰氨基酚的官能团为(酚)羟基和肽键,不能与NaHC03溶液反应,B错误;由结构简式可知布洛芬的结构对称,磁共振氢谱共有8组峰,C正确;对乙酰氨基酚在碱性条件下可以水解,肽键和(酚)羟基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Imol对乙酰氨基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消耗2molNaOH,D正确。

3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与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答案】D

3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

B.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C.可以用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的方法区分地沟油与矿物油(汽油、煤油、柴油等)

D.将 (NH4)2SO4、CuSO4溶液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都出现沉淀可知二者均可使人中毒

【答案】BC

【解析】A项,煤的干馏是指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的过程,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是利用石油中各组分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的过程,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A项错误;B项,灼烧蚕丝时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灼烧人造纤维时没有此气味,现象不同,可用灼烧的方法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项正确;

C项,地沟油属于油脂,加热时地沟油在足量NaOH溶液中完全水解,分层现象消失,矿物油与NaOH溶液不反应,仍存在分层现象,现象不同,可用足量NaOH溶液加热的方法区分地沟油和矿物油,C项正确;

D项,(NH4)2SO4溶液使蛋白质发生盐析,不能使人中毒,CuSO4溶液使蛋白质发生变性,能使人中毒,D项错误。

36.有机物A为绿色荧光蛋白在一定条件下水解的最终产物之一,结构简式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A的性质推断错误的是______;

a.A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 b.A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c.A可以发生氧化反应 d.A不能通过缩聚反应得到高分子化合物(2)A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符合下列4个条件A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写出任意一种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1,3,5-三取代苯;②遇氢氧化铁溶液显紫色;③氨基与苯环直接相连;④属于酯类.

【答案】

bd+2NaOH→+2H2O

、、、

、 (任选一种)

糖类油脂蛋白质性质(家教版)

糖类、油脂、蛋白质性质 9. 油脂: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所生成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称为油脂。 ⑴生成: ⑵水解 ⑶分类:油(液态):植物油一般呈液态,高级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 脂肪(固态):动物油一般呈固态,高级饱和脂肪酸甘油酯酯和油脂的比较 酯 油脂 油脂 组成有机酸或无机酸与醇 类反应的生成物 高级不饱和脂肪酸甘油 酯 高级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 状态常温下呈液态或固态常温下呈液态常温下呈固态 存在花草或动植物体内油料作物的籽粒中动物脂肪中 实例CH3COOC2H5 (C17H33C00)2C3H5 (C17H35COO)3C3H5 联系油和脂统称油脂,均属于酯类,含相同的酯基 10. 糖类 ㈠葡萄糖(果糖) ⑴分子结构 分子式:C6H12O6(180)结构简式:CH2OH(CHOH)4CHO 结构式:略 从葡萄糖的结构式可以看出,其分子中除-OH外还含有一个特殊的原子团,这个原子团称为醛基,醛基能被弱氧化剂氧化成羧基。

⑵ 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有甜味,易溶于水 ⑶ 化学性质 ① 还原性: 与银氨溶液反应:银镜反应 CH 2OH(CHOH)4CHO +2〔Ag(NH 3)2〕OH ??→?水浴 CH 2OH(CHOH)4COONH 4+2Ag↓+3NH 3+H 2O 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砖红色沉淀 CH 2OH(CHOH)4CHO +2Cu(OH)2?→??CH 2OH(CHOH)4COOH +Cu 2O↓+2H 2O ② 具有与乙醇相似的性质 ⑷ 葡萄糖的制法:淀粉水解 ⑸ 用途:医疗,制糖,制镜 ㈡ 蔗糖(麦芽糖) 低聚糖: 糖类水解后生成几个分子单糖的糖.双糖、三糖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双糖(蔗糖和麦芽糖)。蔗糖与麦芽糖的比较: 蔗糖 麦芽糖 分子式 C 12H 22011 结构差异 不含醛基 含醛基 来源 在植物体内由葡萄糖、果糖缩合生成。 C 6H 1206+ C 6H 1206 酶 H 20+ C 12H 22011 (果糖) (葡萄糖) 淀粉水解糖化而成。 2(C 6H 10O 5)+nH 20 酶 nC 12H 22011 淀粉 (麦芽糖) 性质差异 ①不显还原性,不发生银镜反应 ①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可水解,生成一分子果糖和一分子葡萄糖 ②可水解,生成二分子葡萄糖 ③有甜味 ③有甜味,但不如蔗糖甜 ㈢ 淀粉和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定义:多糖是由很多个单糖分子按照一定方式,通过在分子间脱去水分子而成的多聚体。因此多糖也称为多聚糖。一般不溶于水,没有甜味,没有还原性。 淀粉与纤维素的比较:

高中化学糖类、油脂、蛋白质性质

糖类、油脂、蛋白质性质 教学课时: 2.5课时 知识体系 4 9. 油脂: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所生成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称为油脂。 ⑴ 生成: ⑵ 水解 ⑶ 分类: 油(液态):植物油一般呈液态,高级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 脂肪(固态):动物油一般呈固态,高级饱和脂肪酸甘油酯 10. 糖类 ㈠ 葡萄糖(果糖) ⑴ 分子结构 分子式:C 6H 12O 6 (180) 结构简式:CH 2OH(CHOH)4CHO 结构式:略 从葡萄糖的结构式可以看出,其分子中除-OH 外还含有一个特殊的原子团 ,这个原子团称为醛基,醛基能被弱氧化剂氧化成羧基。 ⑵ 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有甜味,易溶于水 ⑶ 化学性质 ① 还原性: 与银氨溶液反应:银镜反应 CH 2OH(CHOH)4CHO +2〔Ag(NH 3)2〕OH ??→?水浴 CH 2OH(CHOH)4COONH 4+2Ag↓+3NH 3+H 2O 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砖红色沉淀

CH 2OH(CHOH)4CHO +2Cu(OH)2?→? ?CH 2OH(CHOH)4COOH +Cu 2O↓+2H 2O ② 具有与乙醇相似的性质 ⑷ 葡萄糖的制法:淀粉水解 ⑸ 用途:医疗,制糖,制镜 ㈡ 蔗糖(麦芽糖) 低聚糖: 糖类水解后生成几个分子单糖的糖.双糖、三糖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双糖(蔗糖 ㈢ 淀粉和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定义:多糖是由很多个单糖分子按照一定方式,通过在分子间脱去水分子而成的多聚体。因此多糖也称为多聚糖。一般不溶于水,没有甜味,没有还原性。

12. 蛋白质 ⑴ 蛋白质的组成 定义:蛋白质是由不同的氨基酸(天然蛋白质所含的都是α一氨基酸)经缩聚后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① 含有C 、H 、O 、N 、S 等元素,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从几万到几千万,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② 1965年我国科技工作者成功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 ⑵ 性 质 ① 水解反应: ② 盐析 — 可逆过程 — 可分离提纯蛋白质 铵盐、钠盐等 蛋白质溶液是胶体。 ③ 变性 — 不可逆过程 紫外线照射、加热或加入有机化合物、酸、碱、重金属盐(如铜盐、铅盐、汞盐等) ④ 颜色反应—可鉴别蛋白质 带有苯环的蛋白质跟浓硝酸作用会产生黄色 ⑤ 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鉴别蛋白质

高中化学知识点—糖类油脂蛋白质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 ——糖类油脂蛋白质 1.糖类 [糖类的结构和组成] (1)糖类的结构:分子中含有多个羟基、醛基的多羟基醛,以及水解后能生成多羟基醛的由C、H、O组成的有机物.糖类根据其能否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多少,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 (2)糖类的组成:糖类的通式为Cn(H2O)m,对此通式,要注意掌握以下两点:①该通式只能说明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并不能反映糖类的结构;②少数属于糖类的物质不一定符合此通式,如鼠李糖的分子式为C6H12O5;反之,符合这一通式的有机物不一定属于糖类,如甲醛CH2O、乙酸C2H4O2等. [单糖——葡萄糖] (1)自然界中的存在:葡萄和其他带甜味的水果中,以及蜂蜜和人的血液里. (2)结构:分子式为C6H12O6(与甲醛、乙酸、乙酸乙酯等的最简式相同,均为CH2O),其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是一种多羟基醛. (3)化学性质:兼有醇和醛的化学性质.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与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共热生成红色沉淀. ③能被H2还原: CH2OH-(CHOH)4-CHO + H 2CH2OH-(CHOH)4-CH2OH(己六醇) ④酯化反应: CH2OH-(CHOH)4-CHO+5CH3COOH CH2-(CH):--CHO(五乙酸葡萄糖酯) OOCCH3 (4)用途:①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在人体组织中进行氧化反应,放出热量,以供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②用于制镜业、糖果制造业;③用于医药工业.体弱多病和血糖过低的患者可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的方式来迅速补充营养. [二糖——蔗糖和麦芽糖] 蔗糖(C12H22O11) 麦芽糖(C12H22O11) 分子结构特征分子中不含-CHO 分子中含有-CHO 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溶于水,比葡萄糖甜白色晶体,易溶于水,不如蔗糖甜 化学性质①没有还原性,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也不能与新 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 ②能水解: C12H22011+H20→C6H1206 (蔗糖) (葡萄糖) ~C6H1206 (果糖) ①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能与新制的 Cu(OH)2悬浊液反应 ②能水解: C12H22011+H20→ (麦芽糖) 2C6H1206 (葡萄糖) 存在或制法存在于甘蔗、甜菜中2(C6H l005)。+nH2O→ (淀粉) nC l2H22011 (麦芽糖) 相互联系 ①都属于二糖,分子式都是C12H22O11,互为同分异构体 ②蔗糖为非还原糖,而麦芽糖为还原糖 ③水解产物都能发生银镜反应,都能还原新制的Cu(OH)2悬浊液 [食品添加剂] 功能品种 食用色素调节食品色泽,改善食品外观胡萝卜素(橙红色)、番茄红素(红色)、胭脂红酸(红色)、苋菜红(紫红色)、靛蓝(蓝色)、姜黄色素(黄色)、叶绿素(绿色)、柠檬黄(黄色) 食用香料赋予食品香味,引人愉悦花椒、茴香、桂皮、丁香油、柠檬油、水果香精 甜味剂赋予食品甜味,改善口感糖精(其甜味是蔗糖的300倍~500 倍)、木糖醇(可供糖尿病患者食用) 鲜味剂使食品呈现鲜味,引起食欲味精(谷氨酸钠) 防腐剂阻抑细菌繁殖,防止食物腐败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盐、丙酸钙 抗氧化剂抗氧化,阻止空气中的氧气使食物氧化变质抗坏血酸(维生素C)、维生素E、丁基羟基茴香醚

糖类油脂蛋白质知识总结

糖类油脂蛋白质知识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糖类油脂蛋白质单元知识总结1.糖类 2、油脂 3、蛋白质

【部分方程式】 1.612661262112212O H C O H C O H O H C +??→?+催化剂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2.612625106)(O H nC O nH O H C n ???→?+?稀硫酸 (淀粉) (葡萄糖) 3.↑+??→?252612622CO OH H C O H C 催化剂 (葡萄糖) 4、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 5、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皂化 【规律总结】 一、实验室检验糖类水解产物应注意的问题 实验室中蔗糖、淀粉、纤维素等常在无机酸(如稀硫酸)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有葡萄糖生成,欲检验水解产物葡萄糖的生成,必须先加入NaOH 溶液中和作催化剂的硫酸,再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进行检验,因为这两个反应都是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发生的。 二、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 淀粉在酸的作用下能够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反应物淀粉遇碘能变蓝色,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产物葡萄糖遇碘不能变蓝色,能发生银镜反应。依据这一性质可以判断淀粉在水溶液中是否已发生了水解和水解是否已进行完全。如果淀粉还没有水解,其溶液中没有葡萄糖,则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如果淀粉已完全水解,其溶液中没有淀粉,遇碘则不能变蓝色;如果淀粉仅部分水解,其溶液中有淀粉,还有葡萄糖,则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遇碘变成蓝色。 三、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银镜反应是检验有机物分子中是否存在醛基的反应。在中学化学中含有醛基的有机物有: (1)醛:如 、 、 等。 (2)甲酸和甲酸的酯:如 、 等。 (3)部分糖:如葡萄糖、麦芽糖等。 四、有机物的检验与鉴别常用的方法 (1)根据有机物的溶解性:通常是加入水振荡,观察其是否能溶于水。例如,用此法可鉴别乙酸(乙醇)与乙酸乙酯、乙醇与氯乙烷、甘油与油脂、硝基苯与混酸(浓42SO H 和 3 HNO 的混合物)等。 (2)依据不溶于水的有机物的密度:观察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在水中的分层情况,水在上层还是在下层。例如,用此法可鉴别硝基苯与苯、四氯化碳与汽油、乙酸乙酯与溴苯等。 (3)依据有机物的燃烧情况:观察是否可燃(大部分有机物可燃,四氯化碳等与多数无机物不可燃);燃烧时黑烟的多少和火焰的明亮程度(可区分乙烷、乙烯和乙炔,己烷和苯,聚乙烯和聚苯乙烯等);燃烧时的气味(可鉴别聚乙烯、聚氯乙烯、蛋白质等)。 (4)依据有机物官能团的特性。思维方式为:官能团→性质→方法的选择。常见的试剂与方法见下表。

油脂、糖类、蛋白质和高分子化合物的方程式

油脂、糖类、蛋白质和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 一、油脂 1、油酸甘油酯的氢化反应: 2、硬脂酸甘油酯在稀硫酸条件下的水解反应: 3、硬脂酸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 二、葡萄糖与果糖 1、葡萄糖的燃烧反应:C 6H 12O 6+6O 26CO 2+6H 2O 2、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反应: CH 2OH(CHOH)4CHO +2[Ag(NH 3)2]OH CH 2OH(CHOH)4COONH 4 +H 2O +2Ag +3NH 3↑ 3、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 CH 2OH(CHOH)4CHO +2Cu(OH)2 CH 2OH(CHOH)4COOH +Cu 2O ↓+2H 2O 4、葡萄糖的催化氧化:2CH 2OH(CHOH)4CHO +O 22CH 2OH(CHOH)4COOH 5、葡萄糖与钠反应: 2CH 2 OH(CHOH)4CHO +10Na 2CH 2ONa(CHONa)4CHO +5H 2↑ 6、葡萄糖与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的酯化反应 CH 2OH(CHOH)4 CHO +5CH 3COOH CH 2OOCCH 3(CH 2OOCCH 3)4CHO +5H 2O 7、葡萄糖在浓硫酸的作用下脱水:C 6H 12 O 66C +6H 2O 、 8、葡萄糖制备乙醇:C 6H 12O 62CH 3 CH 2OH +2CO 2↑ 9、葡萄糖制备乳酸:C 6H 12O 62CH 3CH(OH)COOH 10、葡萄糖与氢气的反应: CH 2OH(CHOH)4CHO +H 2CH 2OH(CHOH)4CH 2OH 11、果糖与氢气的反应: 加热 催化剂 乳酸菌 酒化酶 浓硫酸 加热 浓硫酸 加热 催化剂 加热 加热 点燃

油脂、糖类和蛋白质(习题及答案)讲解学习

油脂、糖类和蛋白质(习题及答案)

精品文档 油脂、糖类和蛋白质(习题) 1.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 B.各种油脂水解后的产物中都有甘油C .沾有油脂的试管应该用NaOH 溶液洗涤D .植物油脂通常呈液态,能使溴水退色 2.油脂的下列性质和用途中,与其含有的碳碳双键有关的是() A.油脂是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物质 B.植物油通过氢化(加氢)可以变为脂肪C .脂肪是有机体组织里储存能量的重要物质 D.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可生产甘油和肥皂 3.关于糖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糖类是有甜味的物质 B.由C、H、O 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属于糖类 C.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其分子式都可以用C n(H2O)m 表示 D.糖类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能生成它们的物质4.关于淀粉和纤维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者都能水解,但水解的最终产物不相同 B.二者均可用(C6H10O5)n 表示,且互为同分异构体 C.二者均属于糖类,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D.二者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5.把NaOH 溶液和CuSO4 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时 如果观察到红色沉淀,说明该病人尿液中含有() A.食醋B.葡萄糖C.食盐D.白酒 6.下列营养物质在人体内发生的变化及其对人的生命活动所 起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油甘油和高级脂肪CO2 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B.淀葡萄CO2 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C.纤维葡萄CO2 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蛋白氨基人体所需的蛋白质(人体生长发育)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糖类油脂蛋白质知识总结

糖类油脂蛋白质单元知识总结1.糖类 2、油脂 3、蛋白质

【部分方程式】 1.612661262112212O H C O H C O H O H C +??→?+催化剂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2.612625106)(O H nC O nH O H C n ???→?+?稀硫酸 (淀粉) (葡萄糖) 3.↑+??→?252612622CO OH H C O H C 催化剂 (葡萄糖) 4、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 5、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皂化 【规律总结】 一、实验室检验糖类水解产物应注意的问题 实验室中蔗糖、淀粉、纤维素等常在无机酸(如稀硫酸)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有葡萄糖生成,欲检验水解产物葡萄糖的生成,必须先加入NaOH 溶液中和作催化剂的硫酸,再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进行检验,因为这两个反应都是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发生的。 二、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 淀粉在酸的作用下能够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反应物淀粉遇碘能变蓝色,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产物葡萄糖遇碘不能变蓝色,能发生银镜反应。依据这一性质可以判断淀粉在水溶液中是否已发生了水解和水解是否已进行完全。如果淀粉还没有水解,其溶液中没有葡萄糖,则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如果淀粉已完全水解,其溶液中没有淀粉,遇碘则不能变蓝色;如果淀粉仅部分水解,其溶液中有淀粉,还有葡萄糖,则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遇碘变成蓝色。 三、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银镜反应是检验有机物分子中是否存在醛基的反应。在中学化学中含有醛基的有机物有: (1)醛:如 、 、 等。 (2)甲酸和甲酸的酯:如 、 等。 (3)部分糖:如葡萄糖、麦芽糖等。 四、有机物的检验与鉴别常用的方法 (1)根据有机物的溶解性:通常是加入水振荡,观察其是否能溶于水。例如,用此法可鉴别乙酸(乙醇)与乙酸乙酯、乙醇与氯乙烷、甘油与油脂、硝基苯与混酸(浓42SO H 和3HNO 的混合物)等。 (2)依据不溶于水的有机物的密度:观察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在水中的分层情况,水在上层还是在下层。例如,用此法可鉴别硝基苯与苯、四氯化碳与汽油、乙酸乙酯与溴苯等。 (3)依据有机物的燃烧情况:观察是否可燃(大部分有机物可燃,四氯化碳等与多数无机物不可燃);燃烧时黑烟的多少和火焰的明亮程度(可区分乙烷、乙烯和乙炔,己烷和苯,聚乙烯和聚苯乙烯等);燃烧时的气味(可鉴别聚乙烯、聚氯乙烯、蛋白质等)。 (4)依据有机物官能团的特性。思维方式为:官能团→性质→方法的选择。常见的试剂与方法见下表。

油脂、糖类和蛋白质(讲义)

油脂、糖类和蛋白质(讲义) 一、知识点睛 1. 油脂 油脂是一种特殊的____。植物油脂(不饱和)通常呈___态,叫做______;动物油脂(饱和)通常呈___态,叫做______。 (1)分子结构 油脂可以看做是高级脂肪酸与_____经酯化反应生成的酯,结构简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 (2)物理性质 油脂的密度比水____,不溶于水,____溶于有机溶剂。 (3)化学性质 油脂具有酯的通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①酸性条件 ②碱性条件(该反应又称为_______反应) 2. 糖类 糖类由____、____、____三种元素组成,其组成大多可以用C n (H 2O)m 表示,因此过去曾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糖类按能否水解以及水解生成的单糖数的多少可以分为___糖、___糖和___糖。 (1)葡萄糖(单糖) ①分子结构 分子式为_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 官能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物理性质 白色晶体,______溶于水。 ③主要化学性质 a.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的Cu 2O 沉淀,该反应可 用于尿糖的检测。 b.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a 、 b 均说明葡萄糖中含有—CHO ,具有还原性。 c.在人体组织中缓慢氧化。 C 6H 12O 6 + 6O 2 6CO 2 + 6H 2O C 17H 35COO CH 2 CH CH 2 C 17H 35COO C 17H 35COO +3H 2O OH CH 2 CH CH 2 H 2SO 4 Δ 3C 17H 35COOH + OH OH C 17H 35COO CH 2 CH CH 2 C 17H 35COO C 17H 35COO +3NaOH OH CH 2 CH CH 2 3C 17H 35COONa + OH OH

检测油脂糖类和蛋白质

活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10—11页) 学案主人 班级 小组 组内编号 【自主学习】 一、活动原理 苏丹Ⅲ﹢油脂(细胞内)→油脂成 色 苏丹Ⅳ﹢油脂(细胞内)→油脂成红色 二、方法步骤 1-2mm 厚的薄片 将切好的薄片置于培养皿水中,挑选 切片,用毛笔将薄片放到 中央 2-3min ,使切片染色 滴 的乙醇,洗去多余的燃料 用吸水纸洗去 溶液,再在切片上滴加1-2滴水 盖上盖玻片,制成 倍物镜下找到已染色的材料,移动装片,将切片最薄部分移到视野的 转动镜头 ,使 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整 准焦螺旋,观察被染成 色的脂肪颗粒 三.讨论 1.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答:细胞内有 色的颗粒。 2.你是否观察到位于两个细胞之间的脂肪滴?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答:可以看到两个细胞之间的橘黄色脂肪滴,因为部分细胞被 ,脂肪流出细胞。 3.当把显微镜的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视野为什么会变暗? 答:高倍物镜镜头直径较 ,进光量 ,所以视野变暗。 活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14—15页) 一.活动原理 1.蛋白质+ 试剂(蓝色,Cu2+)→紫色溶液 2.淀粉+ 溶液(淡棕色)→ 色 3.还原糖+ 试剂(蓝色,Cu (OH )2注意: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3种 二.方法步骤 1.观察教师用指示剂分别检测标准蛋白质、淀粉、葡萄糖溶液的显色结果。 为什么? 2.下列各种食物是否含有蛋白质、淀粉、葡萄糖。请将你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填入下表:

思考:稀释蛋清液淀粉为什么为0? 根据上表,检测蛋白质、淀粉、葡萄糖分别选什么材料? 3.检测。 (1)检测淀粉:取2ml马铃薯匀浆,加入5滴,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于表中(2)检测蛋白质:取2ml 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即NaOH夜),振荡试管,再加入5滴(即CuSO4液),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于表中(3)检测还原糖:取2ml 加入2ml ,振荡试管,将试管置 【当堂检测】 1.青苹果遇碘液显蓝色,熟苹果汁能与本尼迪特试剂反应,产生红黄色沉淀,这说明:A.青苹果中含淀粉不含糖类B.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 C.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还原糖 D.苹果转熟时,单聚糖合成淀粉 2(1)苏丹红作为生物组织染色剂,用它对大豆子叶染色、镜检,可被染色的成分或结构是 A.多糖 B.蛋白质 C.油滴 D.核酸 (2)利用苏丹Ⅲ、苏丹Ⅳ对(1)中的答案选项进行染色时的颜色反应分别是__ 、 _ 3、在实验鉴定蛋白质时,需事先留出一些样液的目的是() A、与反应混合液的颜色作对比 B、失败后重做一遍 C、鉴定还原糖 D、留作下一次试验用 4.鉴定蛋白质样品时加双缩脲试剂的正确做法是() A.先加A液,混合后再加B液摇匀观察 B.先加B液,混合后再加A液摇匀观察 C.A、B液混合后加入,摇匀后观察 D.A、B液同时加入样液,摇匀后观察 【网络构建】

糖类油脂蛋白质营养物质带答案解析

人类的营养物质 解读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对人类的营养物质的要求是: 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提示知识要点 1.糖类的性质:主要是醛基的性质,即加成(还原)和氧化;多糖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单糖。 2.油脂的性质:酸性或者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 3.蛋白质的性质:两性,能与酸或碱反应;酸性或者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氨基酸。天然蛋白质水解产物是α—氨基酸。 (本卷分A、B卷,每卷各50分) A卷:基础在线 1.下列物质一定不是天然高分子的是 A.橡胶 B.蛋白质 C.尼龙 D.纤维素 2.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 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法。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A.无机物 B.有机物 C.盐类 D.非金属单质 3.生命起源的研究是世界性科技领城的一大课题。科学家认为生命起源的第一层次是产生了与硝基化合物可能是同分异构体的物质,这类物质是 A.醇 B.羟酸 C.氨基酸 D.糖 4.面粉的生产车间必须严禁吸烟,主要的目的是() A.避免烟尘杂入面粉 B.保护工人健康 C.防止污染环境 D.防止发生爆炸 5.用石灰水保存鲜蛋是一种化学保鲜法。石灰水能保存鲜蛋的原理是() ①石灰水具有强碱性,杀菌能力强② Ca(OH)2能与鲜蛋呼出的C02反应,生成CaCO3薄膜,起保护作用③石灰水是电解质溶液,能使蛋白质凝聚④石灰水能渗入蛋内中和酸性物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6.“喷水溶液法”是最近日本科学家研制出的一种使沙漠变绿洲的新技术,它是先在沙漠中喷洒一定量的聚丙烯酸酯水溶液,水溶液中的高分子与沙土粒子结合,在地表下30~50cm处形成一个厚0.5cm的隔水层,即能阻止地下的盐分上升,又有拦截、蓄积雨水的作用.下列对聚丙烯酸酯不正确的说法是 A.单体的结构式为CH2=CH—COOR B.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反应C.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 D.没有固定的溶沸点 7.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糯米中的淀粉可以酿酒 B.将米饭在嘴中咀嚼时有甜味,是因为全部水解成了葡萄糖 C.棉花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均为纤维素 D.未成熟的苹果遇碘水会变蓝 8、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四种物质,只用一种试剂即可鉴别的是: A.淀粉溶液乙醇苯四氯化碳 B.乙烯乙烷乙炔丙烯 C.甲酸乙酸甲酸钠乙醛 D.苯酚溴苯苯乙烯甲苯 9.下列物质经过彻底水解后,其产物是两种糖的是

高三化学糖类油脂蛋白质知识总结

糖类油脂蛋白质单元知识总结 【知识体系】 1.糖类 油脂 蛋白质

【规律总结】 一、实验室检验糖类水解产物应注意的问题 实验室中蔗糖、淀粉、纤维素等常在无机酸(如稀硫酸)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有葡萄糖生成,欲检验水解产物葡萄糖的生成,必须先加入NaOH 溶液中和作催化剂的硫酸,再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进行检验,因为这两个反应都是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发生的。 二、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 淀粉在酸的作用下能够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反应物淀粉遇碘能变蓝色,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产物葡萄糖遇碘不能变蓝色,能发生银镜反应。依据这一性质可以判断淀粉在水溶液中是否已发生了水解和水解是否已进行完全。如果淀粉还没有水解,其溶液中没有葡萄糖,则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如果淀粉已完全水解,其溶液中没有淀粉,遇碘则不能变蓝色;如果淀粉仅部分水解,其溶液中有淀粉,还有葡萄糖,则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遇碘变成蓝色。 三、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银镜反应是检验有机物分子中是否存在醛基的反应。在中学化学中含有醛基的有机物有: (1)醛:如 、 、 等。 (2)甲酸和甲酸的酯:如 、 等。 (3)部分糖:如葡萄糖、麦芽糖等。 四、有机物的检验与鉴别常用的方法 (1)根据有机物的溶解性:通常是加入水振荡,观察其是否能溶于水。例如,用此法可鉴别乙酸(乙醇)与乙酸乙酯、乙醇与氯乙烷、甘油与油脂、硝基苯与混酸(浓42SO H 和3HNO 的混合物)等。 (2)依据不溶于水的有机物的密度:观察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在水中的分层情况,水在上层还是在下层。例如,用此法可鉴别硝基苯与苯、四氯化碳与汽油、乙酸乙酯与溴苯等。 (3)依据有机物的燃烧情况:观察是否可燃(大部分有机物可燃,四氯化碳等与多数无机

油脂、糖类和蛋白质(必修2)(含答案)

油脂、糖类和蛋白质(必修2) 一、单选题(共13道,每道7分) 1.油脂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关于“油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油和动物脂肪的主要成分都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B.植物油通过氢化(加氢)可以变为脂肪 C.能用植物油萃取溴水中的溴 D.“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可以用来制肥皂 答案:C 解题思路:A.植物油和动物脂肪统称为油脂,其主要成分都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A正确;B.植物油的主要成分为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即脂肪,B正确; C.植物油的主要成分为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含有碳碳双键,能够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故不能用植物油萃取溴水中的溴,C错误; D.“地沟油”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碱性条件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盐,即为肥皂的主要成分,D正确。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油脂 2.油脂水解后的一种共同产物是( ) A.油酸 B.甘油 C.硬脂酸 D.软脂酸 答案:B 解题思路: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成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成高级脂肪酸盐与甘油。故酸性、碱性条件下水解均有甘油。 故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油脂的水解 3.下列不属于糖类的是( ) A.酶 B.纤维素 C.果糖 D.麦芽糖 答案:A 解题思路:糖类按能否水解以及水解生成的单糖数的多少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果糖是一种单糖,麦芽糖是一种二糖,纤维素是一种多糖,酶是一种蛋白质,故不属于糖类的是酶。

故选A。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糖类 4.下列有关葡萄糖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能加氢生成六元醇 B.能发生银镜反应 C.葡萄糖能水解生成乙醇 D.能被氧化为CO2和H2O 答案:C 解题思路: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 A.葡萄糖中含有醛基,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六元醇,A正确; B.葡萄糖中含有醛基,具有还原性,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B正确; C.葡萄糖为单糖,不能发生水解,能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醇,C错误; D.葡萄糖中含有C、H、O三种元素,能被氧化为CO2和H2O,D正确。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5.医院里检测糖尿病的方法是将病人尿液加入到CuSO4和NaOH的混合液中,加热后产生红色沉淀,此现象说明病人的尿液中含有( ) A.脂肪 B.乙酸 C.蛋白质 D.葡萄糖 答案:D 解题思路:糖尿病病人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葡萄糖中含有醛基,通过检验醛基即可检验葡萄糖。CuSO4和NaOH溶液混合可生成Cu(OH)2,Cu(OH)2与醛基加热反应可生成砖红色的Cu2O 沉淀,故此现象说明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故选D。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6.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的是( ) A.麦芽糖 B.果糖 C.蔗糖 D.淀粉 答案:B 解题思路:A.麦芽糖为二糖,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A错误; B.果糖为单糖,不能发生水解,B正确; C.蔗糖为二糖,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果糖,C错误; D.淀粉为多糖,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D错误。 故选B。

糖类蛋白质油脂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基础练习8 一、选择题 1.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油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麦芽糖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D.蛋白质溶液遇硫酸铜后产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 2.约翰·芬恩(John fenun)等三位科学家因在蛋白质等大分子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了200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失去生理活性 B.蛋白质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溶液中加入CuSO4可产生盐析现象 D.蚕丝、羊毛、棉花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3.经测定,某有机物的实验式为CH2O,它可能是() ①葡萄糖②乙醇③乙酸④丙醛⑤石炭酸⑥甲酸甲酯 A.①②③④B.②③⑥C.①③⑥D.③④⑤ 4.用石灰水保存鲜蛋是一种化学保鲜方法,这种保存鲜蛋方法的原理是() ①石灰水具有强碱性,杀菌能力强 ②Ca(OH)2能与鲜蛋呼出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钙薄膜,起保护作用 ③石灰水是电解质溶液,能使蛋白质凝聚 ④石灰水能渗入蛋内中和酸性物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5.分子式与苯丙氨酸相同,且同时符合下列两个条件:①有带两个取代基的苯环;②有一个硝基直接连接在苯环上。那么,这种物质的异构体的数目是() A.3种B.5种C.6种D.10种 6.对下列各有机物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取淀粉与稀硫酸共热后的溶液,加入新制银氨溶液中共热,没有银镜产生,说明淀粉尚未水解成葡萄糖 B.结构式为的有机物,可以在稀酸催化下发生水解反应,但水解生成产物只有一种 C.油脂在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均可发生水解反应,且水解产物相同 D.在苯环上有一个羟基和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为43的烃基,属于酚类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7.某广告称某种品牌的八宝粥(含桂圆、红豆、糯米等)不加糖,比加糖还甜,最适合糖尿病人食用。你认为下列关于糖尿病人能否食用此八宝粥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这个广告有误导喜爱甜食消费者的嫌疑,不加糖不等于不含糖 B.不加糖不等于没有糖,糖尿病人食用需慎重 C.不能盲目地听从厂商或广告商的宣传,应咨询医生

高中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第四糖类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知识点难点重点考点汇总高考复习必备

第4章 糖类 油脂 氨基酸和蛋白质 有机合成及其应用 考 纲 要 求 1.了解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开发上的应用。 2.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了解氨基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4.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5.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的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6.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知识梳理】 一、糖类 1.糖类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可定义为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 (2)组成:主要包含碳、氢、氧三种元素。大多数糖类化合物的通式为Cn(H2O)m ,所以糖类也叫碳水化合物。 (3)分类。 2.单糖——葡萄糖与果糖: (1)组成和分子结构。 分子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类别 葡萄糖 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 多羟基醛 果糖 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 多羟基酮 (2)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 a.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人体内催化氧化的化式为C 6H 12O 6(s)+6O 2(g)→6CO 2(g)+6H 2O (l) 很多摩尔单糖 2~10摩尔单糖

糖类油脂蛋白质

糖类油脂蛋白质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谷城县第二中学韩志涛 糖类、油脂、蛋白质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因此,本章的知识与生产和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提高科学素质,丰富生活常识,有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有关饮食营养、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 从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看:本章是烃的衍生物有关知识的延续和发展,即从单官能团的物质延续和发展到多官能团的物质,从小分子延续和发展到高分子。同时本章又是第八章的前期知识准备,通过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天然高分子的学习,为学习合成高分子作好铺垫。 第一节葡萄糖蔗糖 教学目标 1、了解糖类的组成与结构特征;2、掌握葡萄糖的结构、性质及用途;3、掌握蔗糖与麦芽糖的性质及用途;4、了解食品添加剂与人体健康;5、密切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葡萄糖、蔗糖的性质及用途 教学难点葡萄糖的性质 教学过程: [回忆]人类的食物可分为几类?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一类?(糖类、脂类、蛋白质) [阅读课文]了解什么是糖类,碳水化合物的名称的由来,为什么人们开始将这类物质称为碳水化合物。 糖类 首先学习糖类,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说到糖就认为是甜的,其实不然,如粮食、纸张、棉花等均属于糖类。而甜的物质也不一定是糖,如:糖精,其甜度是蔗糖的400倍左右,不属于糖类。 糖类的定义 具有多烃基醛结构、多烃基酮结构或者能够水解生成多烃基醛结构或多烃基酮结构的物质叫糖类。由于糖类物质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且分子中H、O原子个数比大多数为2:1,可用通式Cn(H2O)m表示,因此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 说明:通式中的n、m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通式只反应出大多数糖的组成,不反应它们的结构特点,学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糖分子中的氢、氧原子并不是结合成水的形式存在。 (2)有些碳水化合物中氢、氧原子个数比并不是2:1。如鼠李糖(C6H12O5)。 (3)有些符合Cn(H2O)m通式的物质并不是糖类。如:甲醛(HCHO)、乙酸(CH3COOH)、甲酸甲酯(CHOOCH3)。碳水化合物这个名称只是习惯叫法,早已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讨论]1、糖中是否含有碳单质与水?2、是不是所有的糖都符合通式Cm(H2O)n?3、是不是符合上述通式都是糖?举例说明? 糖的分类: ? ? ? ? ? ? ? ? ? ? ? ? ? ? ? ? ? ? ? ? n n O H C O H C O H C O H C O H C O H C ) ( ) ( 5 10 6 5 10 6 11 22 12 11 22 12 6 12 6 6 12 6 纤维素 淀粉 多糖 麦芽糖 蔗糖 低聚糖中重点掌握二糖 果糖 葡萄糖 单糖 糖 注:低聚糖:2—10个单糖;高聚糖:10个单糖以上。 单糖 定义:不能水解生成更简单的糖为单糖,单糖中最简单的是葡萄糖。 一、葡萄糖 1、葡萄糖的组成和结构 组成:C6H12O6 结构: 葡萄糖为多羟基醛 2、葡萄糖的物理性质:葡萄糖是无色(或白色)晶体,溶于水,有甜味.。[讨论1]根据葡萄糖的结构,葡萄糖属于哪类物质? CH2CH OH CH OH CH OH CH OH CHO

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教案

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存在及来源。 2. 探究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典型化学性质,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 共同性质与特征反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分子结构的解析、比较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 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2.从实验现象到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典型性质的推理,使学生体会科学研 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典型性质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严 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结合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领悟到化学现 象与化学本质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以致用的辩证认识。 教学重点: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主要性质。 教学难点:1.葡萄糖与弱氧化剂氢氧化铜的反应。 2.油脂的水解反应。 一、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它们的分子结构都比较复杂,然而结构决定性质,那它们有什么样的性质,我们又该如何去鉴别它们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探究。 1.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实验3—5】

(1)葡萄糖的特征反应:在碱性、加热的条件下: ①葡萄糖△ 新制??????→?2Cu(OH)砖红色沉淀 ②葡萄糖△银氨溶液 ????→?光亮的银镜 应用:上述两反应,常用于鉴别葡萄糖。 (2)淀粉的特征反应:在常温下,淀粉遇碘变蓝色。(淀粉遇到I 2单质才变蓝 色,而遇到化合态的碘如I -、IO -3等不变色。 ) 应用:用碘水检验淀粉的存在,也可用淀粉检验碘(I 2)的存在。 (3)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①颜色(显色)反应:(含有本环结构的蛋白质) 蛋白质????→?3HNO 浓变黄色 ②灼烧反应:灼烧蛋白质,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应用:上述练反应常用于鉴别蛋白质 2.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1)糖类的水解反应: 【实验3—6】 ①水解反应: C 12H 22O 11+H 2O ????→? 催化剂C 6H 12O 6 + C 6H 12O 6

【化学】高中知识点规律大全(13)——《糖类-油脂-蛋白质》

【化学】高中知识点规律大全(13)——《糖类-油脂-蛋白质》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 ——糖类油脂蛋白质 1.糖类 [糖类的结构和组成] (1)糖类的结构:分子中含有多个羟基、醛基的多羟基醛,以及水解后能生成多羟基醛的由C、H、O组成的有机物.糖类根据其能否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多少,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2)糖类的组成:糖类的通式为Cn(H 2 O)m,对此通式,要注意掌握以下两点:①该通式只能说明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并不能反映糖类的结构;②少数属于糖类的物质不一定符合 此通式,如鼠李糖的分子式为C 6H 12 O 5 ;反之,符 合这一通式的有机物不一定属于糖类,如甲醛 CH 2O、乙酸C 2 H 4 O 2 等. [单糖——葡萄糖] (1)自然界中的存在:葡萄和其他带甜味的水果中,以及蜂蜜和人的血液里. (2)结构:分子式为C 6H 12 O 6 (与甲醛、乙酸、乙酸 乙酯等的最简式相同,均为CH 2 O),其结构简式 为:CH 2OH-(CHOH) 4 -CHO,是一种多羟基醛.

(3)化学性质:兼有醇和醛的化学性质.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与新制的Cu(OH) 2 碱性悬浊液共热生成红色沉淀. ③能被H 2 还原: CH 2OH-(CHOH) 4 -CHO + H 2 CH 2 OH-(CHOH) 4 - CH 2 OH(己六醇) ④酯化反应: CH 2OH-(CHOH) 4 -CHO+5CH 3 COOH CH2- (CH):--CHO(五乙酸葡萄糖酯) OOCCH 3 (4)用途:①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在人体组织中进行氧化反应,放出热量,以供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②用于制镜业、糖果制造业;③用于医药工业.体弱多病和血糖过低的患者可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的方式来迅速补充营养. [二糖——蔗糖和麦芽糖] 蔗糖(C 12H 22 O 11 ) 麦芽糖(C 12 H 22 O 11 ) 分子 结构 分子中不含-CHO 分子中含有-CHO

乙酸 (油脂、糖类和蛋白质)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2次课)乙酸(油脂、糖类和蛋白质) 教学目的: 1.掌握乙酸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2.了解羧基特性,理解和掌握“官能团”概念 3.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代表物的化学组成 4.掌握糖类、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重点: 1.乙酸的化学性质 难点: 1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2.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一、乙酸的物理性质 乙酸为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沸点117.9℃,熔点16.6℃,低于16.6℃就凝结成冰状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乙酸易溶于水和酒精。 二、乙醇的结构和组成 乙酸俗称醋酸。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普通食醋中含有3%~ 5%的乙酸。乙酸是烃的重要衍生物。分子式:C2H4O2 ,结构式: (如左图) 三、乙酸的化学性质 1.乙酸的酸性 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能与碳酸盐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2.乙酸的酯化反应 .注意试剂的添加顺序: (1)大试管中加两片碎瓷片 (2)导管不能插到液面以下 (3)浓硫酸有腐蚀性,操作时注意安全 各试剂加入试管的次序能否颠倒?(不能) 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催化剂,吸水剂) 得到乙酸乙酯是否纯净,可能含哪些杂质?(乙酸乙醇) 饱和Na2CO3溶液有什么作用?(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酯在水中的溶解度) 为什么导管末端不插入饱和Na2CO3溶液中?(防止倒吸)

可以看到液面上有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以闻到香味。这种有香味的液体叫乙酸乙酯。反应方程式如下: 乙酸乙酯是酯类物质中的一种,这种醇和酸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 四、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代表物的化学组成 元素组成 代表物 代表物分子 糖类 单糖 C 、H 、O 葡萄糖、果糖 C 6H 12 O 6 双糖 C 、H 、O 蔗糖、麦芽糖 C 12H 22O 11 多糖 C 、H 、O 淀粉、纤维素 (C 6H 10O 5)n 油脂 油 C 、H 、O 植物油 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脂 C 、H 、O 动物脂肪 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蛋白质 C 、H 、O 、N 、S 、P 等 酶、肌肉、毛发等 20种基本氨基酸形成的高分 子 五、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 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1)葡萄糖在碱性、热水浴加热条件下,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应用此反应可以检验葡萄糖,也可用此反应在玻璃和热水瓶胆上镀银。 (2)在加热条件下,葡萄糖也可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也可以检验葡萄糖,以前医疗上曾根据此原理测定患者尿中葡萄糖含量,现在已改用仪器检测;在家中则可以用特制的试纸来检测。 (3)淀粉的特征反应:在常温下,淀粉遇碘变蓝色。 (4)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硝酸可以使蛋白质变黄,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常用来鉴别部分蛋白质。蛋白质也可以通过其烧焦时特殊气味进行鉴别。 2.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1)双糖、多糖可以在稀硫酸的催化下,最终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