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说明书--速能

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说明书--速能
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说明书--速能

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英文或拉丁名:Imipenem and cilastatin Sodium for Injection

汉语拼音:Zhusheyong Yaanpeinan Xisitadingna

商品名:速能

【成份】

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分为:

亚胺培南与西司他丁钠(分别以亚胺培南和西司他丁计,比例为1:1)

【性状】本品为白色至微黄色粉末

【适应症】

治疗

本品为广谱的抗生素,适用于多种病原体所致和需氧/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以及在病原菌未确定前的早期治疗。本品适用于由敏感细菌所引起的下列感染:

●腹腔内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

●妇科感染

●败血症

●泌尿生殖道感染

●骨关节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

●心内膜炎

本品适用于治疗由敏感的需氧菌/厌氧菌株所引起的混合感染。这些混合感染主要与粪便、阴道、皮肤及口腔的菌株污染有关。脆弱拟杆菌是这些混合感染中最常见的厌氧菌,它们通常对氨基糖甙类、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而对本品敏感。

已经证明本品对许多耐头孢菌素类的细菌,包括需氧和厌氧的革兰氏阳性及革兰氏阴性细菌所引起的感染仍具有强效的抗菌活性,这些细菌耐药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包括头孢唑啉、头孢哌酮、头孢噻吩、头孢西丁、头孢噻肟、羟羧氧酰胺菌素、头孢孟多、头孢他啶和头孢曲松。同样,许多由耐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或青霉素类(氨苄西林、羧苄西林、青霉素、替卡西林、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的细菌引起的感染,使用本品仍有效。

本品不适用于脑膜炎的治疗。

预防

对那些已经污染或具有潜在污染性外科手术的病人或术后感染一旦发生将会特别严重的操作,本品适用于预防这样的术后感染。

【规格】1.0g(C12H17N3O4S0.5g与C16H25N2O5S0.5g)

【用法用量】

本品以静脉滴注剂型供应。

本品的推荐剂量是以亚胺培南的使用量表示,也表示同等剂量的西司他丁。

本品的每天总剂量根据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定;并按照病原菌的敏感性、患者的肾功能和体重,考虑将一天的总剂量等量分次给予患者。

治疗:肾功能正常的成年病人的剂量安排

表(一)列出的剂量是根据病人的肾功能正常(肌酐清除率>70ml/min(分)/1.73㎡)和体重≥70千克而定的。肌酐清除率≤70ml/min(分)/1.73㎡(见表(二)和/或体重<70千克的病人必须

减少剂量。对体重很轻和/或中度至严重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来说,减低本品剂量尤为重要。对大多数感染的推荐治疗剂量为每天1~2克,分3~4次滴注。对中度感染也可用每次1克,每天2次的方案。对不敏感病原菌引起的感染,本品静脉滴注的剂量最多可以增至每天4克,或50毫克/千克体重/天,两者中择较低剂量使用。

当每次本品静脉滴注的剂量低于或等于500毫克时,静脉滴注时间应不少于20~30分钟,如剂量大于500毫克时,静脉滴注时间应不少于40~60分钟。如病人在滴注时出现恶心症状,可减慢滴注速度。

*

*对体重<70kg的病人,给药剂量须进一步按比例降低。

┼常用于免疫力低下的移植病人、肿瘤化疗病人以及年老体衰病人的轻度感染。

由于本品有高度的抗菌作用,推荐的每天最高总剂量不超过50毫克/千克体重/天或4克/天,并择较低剂量使用。然而,在治疗肾功能正常的囊性纤维化病人情况下,本品的剂量可用至90毫克/千克体重/天,分次给药,但每天不超过4克。

本品作为单一用药,已成功治疗了免疫力低下的已确定或可疑的感染如脓毒症的癌症病人。治疗:肾功能损害的成年病人的剂量安排

对治疗肾功能损害的成年病人,可用下列步骤来决定本品的减少剂量。

1、根据感染的特征,从表(一)中选定每日总剂量。

2、根据表(一)的每日总剂量和病人肌酐清除率范围,再从表(二)中选择合适的剂量。(滴注时间可参阅上述的“治疗:肾功能正常的成年病人的剂量安排”)

表(二)肾功能损害和体重≥70kg*成年病人使用本品静脉滴注的剂量降低安排

当病人的肌酐清除率为6~20ml/min/1.73m2时,使用500毫克剂量,引起癫痫的危险性可能增加。

若病人的肌酐消除率≤5ml/min/1.73m2时,除非病人在48小时内进行血液透析,否则不应给予本品静脉滴注。

血液透析

对治疗肌酐清除率≤5ml/min/1.73m2且正在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人,可使用对肌酐清除率为6~20ml/min/l.73m2病人的推荐剂量。(参阅“治疗:肾功能损害成年病人的剂量安排”)

亚胺培南和西司他丁在血液透析时从循环中清除。病人在血液透析后应予以本品静脉滴注,

并于血液透析后以每12小时间隔使用一次。尤其是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透析病人,应注意监护;对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人,只有在使用本品静脉滴注治疗的益处大于诱发癫痫发作的危险性时,才推荐使用。(参阅“注意事项”)

目前尚无足够资料推荐本品静脉滴注用于腹膜透析的病人。

由于老年病人的肾功能情况不能单靠血清尿素氮或肌酐浓度来精确判断,因此可通过测定肌酐清除率来作为这些病人给药剂量的指导。

预防:成人剂量安排

为预防成人的手术后感染,可在诱导麻醉时给予本品静脉滴注1000毫克,3小时后再给予l000毫克。对预防高危性(如结肠直肠)外科手术的感染,可在诱导后8小时和16小时分别再给予500毫克静脉滴注。

对肌酐清除率≤70ml/min/1.73m2的病人的推荐预防剂量尚无足够的资料。

治疗:儿科剂量的安排(3个月或较大者)

儿童和婴儿推荐的剂量安排如下:

(1)儿童体重≥40千克,可按成人剂量给予。

(2)儿童和婴儿体重<40千克者,可按15毫克/千克,每6小时一次给药。每天总剂量不超过2克。

对3个月以内的婴儿或肾功能损害的儿科病人(血清肌酐>2毫克/dl),尚无足够的临床资料作为推荐依据。

本品不推荐用于治疗脑膜炎。若怀疑患有脑膜炎者,应选用其它合适的抗生素。

对患脓毒症的儿童,只要能排除脑膜炎的可能,仍然可以使用本品。

静脉滴注溶液的配制

静脉滴注用的本品是以碳酸氢钠作缓冲剂,使其溶液的pH值在6.5~8.5之间。若按说明来配制和使用,则PH值并无明显变化。静脉滴注用的本品250毫克内含钠18.8毫克(0.8mEq);而静脉滴注用的本品500毫克则含钠37.5毫克(1.6mEq)。

静脉滴注用的本品灭菌粉末应按表(三)所示方法进行配制;并振摇至溶液澄清。从无色至黄色的颜色改变并不影响本品的药效。

本品输注液的稳定性

干粉剂需在室温下(E.P=15~25℃)贮存。

表(四)为选用不同滴注溶液配制成本品静脉滴注液,分别在室温或冷藏条件下的稳定期限。注意:静脉滴注用的本品化学特性与乳酸盐不相容,因此使用的稀释液不能含有乳酸盐;但可经正在进行乳酸盐滴注的静脉输液系统中给药。

本品静脉滴注不能与其它抗生素混合或直接加入其它抗生素中使用。

一般来说,本品的耐受性良好,临床对照研究显示,本品的耐受性与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和头孢噻肟一样良好。不良反应大多轻微而短暂,很少需要停药,极少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一些局部反应。

局部反应

红斑,局部疼痛和硬结,血栓性静脉炎。

过敏反应/皮肤

皮疹、搔痒、荨麻疹、多形性红斑、约翰逊综合征、血管性水肿、中毒性表皮坏死(罕见)、表皮脱落性皮炎(罕见)、念珠菌病、包括药物热及过敏反应。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腹泻、牙齿和/或舌色斑。已报道使用其它所有广谱抗生素均可引起伪膜性结肠炎。

血液

嗜酸细胞增多症、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白细胞减少症、包括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和血红蛋白降低,以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均有报导。部分病人可能出现直接Coombs试验阳性反应。

肝功能

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和/或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肝炎(罕见)。

肾功能

少尿/无尿、多尿、急性肾功能衰竭(罕见)。由于这些病人通常已有导致肾前性氮质血症或肾功能损害的因素。因此难以评估本品对肾功能改变的作用。

已观察到本品可引起血清肌酐和血尿毒氮升高的现象;尿液变色的情况是无害的,不应与血尿混淆。

神经系统/精神疾病

与其它β-内酰胺抗生素一样,已有报道静脉滴注本品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如肌阵挛、精神障碍,包括幻觉、错乱状态或癫痫发作,感觉异常亦有报导。

特殊感觉

听觉丧失、味觉异常。

粒细胞减少的病人

与无粒细胞减少症的病人相比,在粒细胞减少的病人中使用本品静脉滴注更常出现药物相关性的恶心和/或呕吐症状。

【禁忌症】

本品禁用于对本品任何成份过敏的病人

【注意事项】

一般使用

一些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表明,本品与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索有部分交叉过敏反应。己报道,大多数β-内酰胺抗生素可引起严重的反应(包括过敏性反应)。因此,在使用本品前,应详细询问病人过去有无对β-内酰胺抗菌素的过敏史。若

在使用本品时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作相应处理。

事实上,已有报告几乎所有抗生素都可引起伪膜性结肠炎,其严重程度由轻度至危及生命不等。因此,对曾患过胃肠道疾病尤其是结肠炎的病人,均需小心使用抗生素。对在使用抗菌素过程中出现腹泻的病人,应考虑诊断伪膜性结肠炎的可能。有研究显示,梭状芽孢杆菌所产生的毒素是在使用抗菌素期间引起结肠炎的主要原因,但也应予以考虑其它的原因。

中枢神经系统

本品与其它β-内酰胺抗生素一样,静脉滴注制剂可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如肌肉阵挛,精神错乱或癫痫发作,尤其当使用剂量超过了根据体重和肾功能状态所推荐的剂量时。但这些不良反应大多发生于已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的病人(如脑损害或有癫痫病史)和/或肾功能损害者,因为这些病人会发生药物蓄积。因此,需严格按照推荐剂量安排使用,尤其上述病人(见“用法用量”)。已有癫痫发作的病人,应继续使用抗惊厥药来治疗。

如发生病灶性震颤、肌阵挛或癫痫时,应作神经病学检查评价;如原来未进行抗惊厥治疗,应给予治疗。如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持续存在,应减少本品的剂量或停药。

肌酐清除率≤5ml/min/1.73㎡的病人不应使用本品,除非在48小时内进行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病人亦仅在使用本品的益处大于癫痫发作的危险性时才可考虑。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在怀孕妇女使用本品方面,尚未有足够及良好对照的研究资料,只有考虑在对胎儿益处大于潜在危险的情况下,才能在妊娠期间给药。

哺乳期妇女

在人乳中可测出亚胺培南,如确定有必要对哺乳期妇女使用本品时,病人需停止授乳。【儿童用药】

目前尚无足够的临床资料可推荐本品用于3个月以下的婴儿或肾功能损害(血清肌酐>2mg/dl)的儿科病人(请参阅“儿科剂量安排”)。

【药物相互作用】

已有使用更昔洛韦和本品静脉滴注于病人引起癫痫发作的报道。对于这种情况除非其益处大于危险,否则不应伴随使用。

【药物过量】

尚无有关处理本品治疗过量的特殊资料。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可通过血液透析清除。但在剂量过大时这种措施对处理本品药物过量是否有用尚不得而知。

【药理毒理】

本品(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是一种广谱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以静脉滴注剂型供应。本品含有两种成份:(1)亚胺培南,为一种最新型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亚胺硫霉素,其显著特点是杀菌谱较其它任何已研究过的抗生素更为广泛;(2)西司他丁钠,为一种特异性酶抑制剂,它能阻断亚胺培南在肾脏内的代谢,从而提高泌尿道中亚胺培南原形药物的浓度,在本品中亚胺培南与西司他丁钠的重量比为1:1。

亚胺培南属于亚胺硫霉素类抗生素,其显著特点是杀菌谱较其它任何已研究过的抗生素更为广泛。

微生物学

本品的广谱杀菌作用是由于其具有强大的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能力,可杀灭绝大部分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的需氧和厌氧病原菌。

本品除与新一代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一样具有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广谱的抗菌活性外,对革兰氏阳性细菌也有强效杀灭能力,而此种特性只有在较早期窄谱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才具有。本品的抗菌谱包括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脆弱拟杆菌在内的不同种类的病原体,而这些病原体通常易对其它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本品有对抗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的降解能力,使其能对大部分病原体,如绿脓杆菌、沙雷氏杆菌属和肠杆菌属等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而这些病原体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天然耐药性。

本品的抗菌谱比其它任何已研究过的抗生素更广泛,实际上包括了所有在临床上有意义的病原菌,本品在体外的抗菌范围包括:

革兰阴性需氧菌

无色杆菌属

不动杆菌属(以前称小小赫尔菌属)

嗜水气单胞菌

产碱杆菌属

支气管博代氏杆菌

支气管败血症博代氏杆菌

博代百日咳杆菌

马耳他布鲁氏杆菌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以前称类鼻疽假单胞菌)

施氏伯克霍尔德菌(以前称施氏假单细胞菌)

弯曲杆菌属

嗜二氧化碳噬细胞菌属

柠檬酸细菌属

弗氏柠檬酸菌

克氏柠檬酸菌(以前称多样性柠檬酸菌)

分外埃肯杆菌族

肠杆菌属

产气杆菌

聚团肠杆菌

阴沟肠杆菌

大肠杆菌

阴道加德诺菌属

杜克嗜血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菌株)

副流感嗜血杆菌

蜂房哈夫尼菌

克雷白氏杆菌属

奥克西托克雷白氏杆菌

臭鼻克雷白杆菌

肺炎杆菌

莫拉菌属

摩氏摩根菌(以前称摩氏变形菌)

淋病奈瑟球菌(包括产生青霉素酶菌株)

脑膜炎奈瑟氏球菌

巴斯德菌属

多杀巴氏杆菌

类志贺邻单胞菌

变形杆菌属

普通变形杆菌

普罗威登斯菌属

产碱普罗威登斯菌属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以前称雷氏变形菌)

斯氏普罗威登斯菌

假单孢菌属**

绿脓杆菌

萤光假单胞菌

恶臭假单胞菌

沙门氏菌属

伤寒沙门氏菌

沙雷氏菌属

变斑沙雷氏菌(以前称液化沙雷氏菌)

粘质沙雷氏菌

志贺氏菌属

涅尔森氏菌属(以前称巴斯德杆菌)

小肠结肠炎涅尔森氏菌

假结核涅尔森氏菌。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以前称嗜麦牙窄食单胞菌、嗜麦牙假单胞菌)和一些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以前称洋葱假单胞菌)一般对本品不敏感。

革兰阳性需氧菌

芽胞杆菌属

粪肠球菌

猪丹毒丹毒丝菌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德菌

奴卡氏菌属

小球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产生青霉素酶菌株)

表皮葡萄球菌(包括产生青霉素酶菌株)

腐生性葡萄球菌

无乳链球菌

链球菌C族

链球菌G族

肺炎链球菌

酿脓链球菌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包括A群溶血性链球菌及B群溶血性链球菌)

屎肠球菌及对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对本品不敏感。

革兰阴性厌氧菌

拟杆菌属

吉氏拟杆菌

脆弱拟杆菌

卵形拟杆菌

多形拟杆菌

普通拟杆菌

Bilophila wadsworthia

梭形杆菌属

坏疽梭形杆菌

核梭形杆菌

非解糖红棕单胞菌(以前称非解糖拟杆菌)

二路普雷沃氏菌(以前称双道拟杆菌)

解糖胨普雷沃氏菌(以前称狄氏拟杆菌)

中间普雷沃氏菌(以前称中间拟杆菌)

产黑色素普雷沃氏菌(以前称产黑素拟杆菌)

韦荣球菌属

革兰阳性厌氧菌

放线菌属

双歧杆菌属

梭状芽胞杆菌属

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

真杆菌属

乳杆菌属

动弯杆菌属

微需氧链球菌

消化球菌属

消化链球菌属

丙酸杆菌属(包括痤疮丙酸杆菌)

其他分枝杆菌

包皮垢分枝杆菌

体外试验表明,亚胺培南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对抗某些分离的绿脓杆菌有协同作用。【药代动力学】尚不明确。

【贮藏】密闭,在凉暗干燥处保存(避光并不超过20℃)。

【包装】抗生素玻璃瓶+药用丁基胶塞,1瓶/盒。

【有效期】24个月

奥美拉唑、法莫替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比较

奥美拉唑、法莫替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比较 发表时间:2009-12-21T11:41:06.1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9期供稿作者:李建功[导读] 奥美拉唑是一种新型质子泵抑制剂,通过细胞内机制直接作用于胃酸分泌的最初步骤起作用李建功 (哈尔滨市阿城区阿继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中图分类号】R9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29-0067-02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的一个常见疾病,我院内科自2007年6月~2009年4月共收集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26例,应用奥美拉唑及法莫替丁进行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我们收集的这26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均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糜烂出血性胃炎和应激性溃疡所致(肝硬化,肿瘤引起的消化道出血除外),表现为呕吐咖啡样液体12ml及柏油样便150ml,化验呕吐物及粪便潜血试验阳性,经胃镜证实和临床确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15例采用奥美拉唑40mg,每日一次,静脉滴注,11例采用法莫替丁20mg, 每日两次,静脉滴注疗程均为一周,两组资料见表1。治疗期间不用其它止血药物若疗程结束出血仍然不止,则改用或加用其它止血药物治疗,4天内止血为显效,5~7天止血为有效,7天内止血为总有效,大于一周则视为无效。 2 结果 奥美拉唑,法莫替丁止血效果,奥美拉唑止血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法莫替丁。 3 讨论 奥美拉唑是一种新型质子泵抑制剂,通过细胞内机制直接作用于胃酸分泌的最初步骤起作用,在酸性环境中它在壁细胞内被激活,能够特异性抑制胃黏膜细胞内质子泵即H+,K+-ATP酶活性,从而强力抑制胃酸分泌,使血小板易于聚集,血凝块不被胃蛋白酶所溶解,同时它还有保护胃黏膜抗损伤作用。 法莫替丁是继西米替丁之后的第三代组织胺H2受体拮抗剂,是一种咪塞唑的衍生物,其化学结构不同于含咪唑环的西米替丁。其作用机制为抑制胃酸分泌,促进黏膜糜烂和溃疡的修复。 本文比较结果表明,虽然我们统计的病历数量有限,但也可以说明:奥美拉唑总有效率为93%,法莫替丁总有效率为81,8%,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糜烂出血性胃炎和应激性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明显优于法莫替丁。并且未见明显副反应,故可作为临床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用药参考。

乌司他丁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乌司他丁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5-07-07T13:53:57.14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作者:张利宏 [导读] 并抑制易诱发感染的炎性物质,降低炎性物质与组织细胞之间的作用性能,在全身炎症改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张利宏(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017000) 【摘要】目的讨论乌司他丁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 年1 月-2014 年1 月间收治的130 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65 例,接受乌司他丁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65 例,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7%(59/6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62%(42/65),两组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患者体温、白细胞恢复时间等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乌司他丁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疗效显著,能积极改善患者预后,应该在临床治疗中做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乌司他丁;重症肺炎;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448-01 重症肺炎是临床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肺部感染是诱发重症肺炎的重要危险因素。患者发病时,主要表现为胸闷、呼吸障碍、氧合能力下降等[1],同时,受到患者原发疾病、年龄等因素影响,重症肺炎治疗难度高,容易导致患者死亡。我院在重症肺炎治疗中应用乌司他丁,收到良好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总结乌司他丁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 年1 月-2014 年1月间收治的130 例重症肺炎患者为观察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3 年1 月-2014 年1 月间收治的130 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65 例,男40 例,女25 例,年龄32-65 岁,平均年龄(53.6±1.2)岁;对照组患者65 例,男38 例,女27 例,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55.1±1.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 > 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主要包括:合理使用抗生素、祛痰、机械通气等,根据患者个体情况使用抗生素治疗,并制定相应护理方案。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乌司他丁静脉滴注治疗,120万单位+200ml,0.9% 生理盐水,3 次/d,连续治疗7d。 1.3 治疗标准在本次研究中,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发热、咳嗽胸痛整症状基本消失,肺部湿罗音消失,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气正常;有效:患者发热、咳嗽胸痛整症状明显改善,肺部湿罗音减弱,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气改善;无效:患者发热、咳嗽等临床表现无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结果无变化,患者出现死亡。总有效率=(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 2.0 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以t 值、X2 值检验数据间的差异,当P < 0.05 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7%(59/6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62%(42/65),两组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统计相关资料,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2.2 基本资料两组患者体温、白细胞恢复时间等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统计相关资料,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 3. 讨论重症肺炎是指肺炎患者除常见的呼吸系统症状外,尚有呼吸衰竭及其他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是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多发的危重病症之一[2]。患者发病后病情发展迅速,引起重度呼吸衰竭,最终导致患者死亡。现阶段在重症肺炎治疗中,器官移植被广泛的应用,虽然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但出现感染的几率上升,抗生素难以有效控制炎性物质,增加了临床救治难度。 在常规治疗中,主要通过控制感染、防止气管痉挛、祛痰等方式,保证患者气管畅通,并通过机械通气,使患者能有效摄入氧气,来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乌司他丁配合治疗,取得良好治疗效果[3]。乌司他丁属于胰蛋白酶抑制剂,含有多种脂肪、蛋白酶等物质,可以在治疗中给予患者良好的营养支持,并抑制易诱发感染的炎性物质,降低炎性物质与组织细胞之间的作用性能,在全身炎症改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乌司他丁能明显降低致炎症因子水平,使炎症因子释放能力得到抑制,阻断细胞炎症因子与白细胞之间的渠道,可有效阻止急性肺损伤进展[4]。另一方面,乌司他丁可直接作用于血液中,杀死病毒细菌,恢复氧与血红蛋白之间的结合能力,消灭自由基,加强对细胞的营养供给,保证受损伤部位能快速恢复,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5]。 我院在重症肺炎患者治疗中应用乌司他丁,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由表1 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乌司他丁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从治疗有效患者资料来看,观察组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水平恢复时间等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乌司他丁在重症肺炎治疗中具有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乌司他丁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疗效显著,应该在临床治疗中做进一步推广,在治疗中要重视患者营养供给,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1] 孙忠民,姚艳,杨岚,等. 乌司他丁在重症肺炎集束化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4):40-41.[2] 赵赜. 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58 例疗效观察[J]. 中国卫生产业(药物研究),2012(03):57.[3] 张小芳. 乌司他丁对重症肺炎患者血乳酸%

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英文名称:Imipenem and Cilastatin Sodium for Injection 【成份】 亚胺培南和西司他丁钠。 【适应症】 适用于治疗敏感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严重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下呼吸道感染、腹腔感染、盆腔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骨和关节感染、尿路感染以及多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 1 用量以亚胺培南计,根据病情,一次0.25~1g,一日2~4次。对中度感染一般可按一次1g、一日2次给予。静脉滴注可选用等渗氯化钠注射液、5%~10%葡萄糖液作溶剂。每0.5g药物用100ml溶剂,制成5mg/ml液体,缓缓滴入。肌内注射用1%利多卡因注射液为溶剂,以减轻疼痛。 2 对肾功能不全者应按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肌酐清除率为31~70ml/min的患者,每6~8小时用0.5g,每日最高剂量1.5~2g;肌酐清除率为21~30ml/min者,每8~12小时用0.5g,每日最高剂量 【不良反应】 1本品静脉使用时速度太快可引起血栓静脉炎,肌内注射时可引起局部疼痛、红斑、硬结等,宜注意改换注射部位。2肝脏:可有氨基转移酶、血胆红素或碱性磷酸酶升高。3肾脏:可

有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升高。但儿童用本药时常可发现红色尿,这是由于药物引起变色,并非血尿。4可有神经系统方面的症状,如肌痉挛、精神障碍等。5本品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偶可引起假膜性肠炎。6可有嗜酸粒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或增多、血红蛋白减少等,并可致抗人球蛋白(Coombs)试验阳性。7本品也可致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皮疹、荨麻疹、药热等。 【禁忌】 该品禁用于对该品任何成分过敏的病人 【注意事项】 1过敏体质者慎用。2本品不可与含乳酸钠的输液或其它碱性药液相配伍。3本品应在使用前溶解,用盐水溶解的药液只能在室温存放10小时,含葡萄糖的药液只能存放4小时。【特殊人群用药】 儿童注意事项: 目前尚无足够的临床资料可推荐本品用于3个月以下的婴儿或肾功能损害(血清肌酐>2mg/dl)的儿科病人(请参阅用法用量中的“儿科剂量安排”)。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在怀孕妇女使用本品方面,尚未有足够及良好对照的研究资料,只有考虑在对胎儿益处大于潜在危险的情况下,才能在妊娠期间给药。哺乳期妇女:在人乳中可测出亚胺培南,如确定有必要对哺乳期妇女使用本品时,病人需停止授乳。 老人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 1 丙磺舒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合用,可使亚胺培南血浆半衰期延长,可相应增加其血浆

法莫替丁注射液说明书

法莫替丁注射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法莫替丁注射液 商品名:信法丁 英文名:Famotidine Injection 汉语拼音:Famotiding Zhusheye 【成份】 1. 本品主要成分为:法莫替丁。其化学名称为:3[[[2-[(二氨基亚甲基)氨基[-4-噻唑基]甲基]硫代]-N-氨磺酰基丙脒。 其结构式为: 分子式:C8H15N7O2S2 分子量:337.45 CAS No.:76824-35-6 2. 辅料:门冬氨酸、依地酸二钠、注射用水。 【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微黄色的澄明液体。 【适应症】 消化性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除肿瘤及食道、胃底静脉曲张以外的各种原因所致的胃及十二指肠粘膜糜烂出血者。 【规格】2ml:20mg。 【用法用量】 在消化道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或胃及十二指肠粘膜糜烂出血者必须减少胃酸分泌而不又不宜经口服给药时,使用本品。20mg本品用5%葡萄糖250ml稀释静脉滴注,时间维持30以上,或加生理盐水20ml静脉缓慢推注(不少于3分钟)。一日2次(间隔十二小时),疗程五天,一时病情许可,应迅速将静脉用药改为口服给药。 【不良反应】 少数患者可有口干、头晕、失眠、便秘、腹泻、皮疹、面部潮红、白细胞减少。偶有轻度一过性转氨酶增高等。 【禁忌症】对本品过敏者、严重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注意事项】应排除胃癌后才能使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禁用。 【儿童用药】婴幼儿慎用。 【老年患者用药】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药物相互作用】 本品不与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作用,故不影响茶碱、苯妥英、华法林及地西泮等药物的代谢,也不影响普鲁卡因胺等的体内分泌。但丙磺舒会抑制法莫替丁从肾小管的排泄。【药物过量】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药理毒理】 本品为组胺H2受体阻滞药。对胃酸分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也可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对动物实验性溃疡有一定保护作用。服药后约1小时起效,作用可维持12小时以上。

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说明书

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以下内容仅供参考,请以药品包装盒中的说明书为准。妊娠:权衡利弊后使用 哺乳:用药后停止哺乳 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说明书 【说明书修订日期】 核准日期:2007年02月20日 修改日期:2007年08月02日 修改日期:2008年05月23日 修改日期:2008年07月07日 修改日期:2009年01月21日 修改日期:2009年10月30日 修改日期:2012年04月01日 修改日期:2013年10月11日 【药品名称】 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英文名称】 Imipenem andCilastatin Sodium for Injection

【汉语拼音】 ZhusheyongYaanpeinan Xisitadingna 【成份】 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亚胺培南500mg和西司他丁钠(以C16H26N2O5S计)500mg。辅料为碳酸氢钠。 【性状】 本品为白色至类白色粉末。 【适应症】 治疗 本品(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为一非常广谱的抗生素,特别适用于多种病原体所致和需氧/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以及在病原菌未确定前的早期治疗。本品适用于由敏感细菌所引起的下列感染: ●腹腔内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 ●妇科感染 ●败血症 ●泌尿生殖道感染 ●骨关节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

●心内膜炎 本品适用于治疗由敏感的需氧菌/厌氧菌株所引起的混合感染。这些混合感染主要与粪便、阴道、皮肤及口腔的菌株污染有关。脆弱拟杆菌是这些混合感染中最常见的厌氧菌,它们通常对氨基糖甙类、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而对本品敏感。 已经证明本品对许多耐头孢菌素类的细菌,包括需氧和厌氧的革兰氏阳性及革兰氏阴性细菌所引起的感染仍具有强效的抗菌活性;这些细菌耐药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包括头孢唑啉、头孢哌酮、头孢噻吩、头孢西丁、头孢噻肟、羟羧氧酰胺菌素、头孢孟多、头孢他啶和头孢曲松。同样,许多由耐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或青霉素类(氨苄西林、羧苄西林、青霉素、替卡西林、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的细菌引起的感染,使用本品仍有效。 本品不适用于脑膜炎的治疗。 预防 对那些已经污染或具有潜在污染性外科手术的病人或术后感染一旦发生将会特别严重的操作,本品适用于预防这样的术后感染。 【规格】

乌司他丁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乌司他丁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摘要:本文对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以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药理及临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乌司他丁蛋白酶抑制剂急性肺损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乌司他丁又称尿抑制素,最早于1909年被Beuer等首次报道以来,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80年代初,日本科学家对其进行了生化、药理、提纯、临床应用等多领域的研究,并于1985年正式上市应用于临床。乌司他丁是一种广谱的蛋白酶抑制剂(UTI),其分解形成的低分子成分也具有很强的抑制水解酶的作用[1];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以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笔者就乌司他丁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1、治疗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发病的特点是胰腺多种酶被激活,导致胰腺组织的自身消化和破坏。乌司他丁可广泛抑制胰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等多种蛋白水解酶,从而减轻自身消化降低内毒素的吸收,而且可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的释放,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改善微循环及减轻组织的损伤。2001年上海乌司他丁临床试验协作组[2]报道治疗急性胰腺炎总有效率:轻症100%,重症78.6%。有很多报道乌司他丁与其他药物对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进行比较,其中有报道[3]乌司他丁在对急

性胰腺炎血淀粉酶的改善及缩短临床治愈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加贝酯,并认为这可能和UIT有相对更为广谱的蛋白酶、水解酶抑制作用,溶酶体稳定作用,清除自由基及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有关。最近有文献报道[4]乌司他丁能在短期内缓解和消除急性胰腺炎的主要临床症状,纠正异常的血液化验指标,缩短住院时间,治疗的综合有效率为90%。同时有报道[5]探讨了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理,认为除与抑制各种消化酶有关外,还可能具有纠正机体细胞代谢障碍和血液动力学紊乱的作用从而达到阻止各种胰酶启动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2、治疗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Abe等[6]均在研究中证实,乌司他丁可以从多个方面减轻体外循环中各种因素对肺的损害,包括减少炎症细胞的迁移与聚集;抑制TNF-α合成,从而减少由内毒素刺激巨噬细胞释放的TNF-a;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和血小板聚集、稳定溶酶体膜的作用;上调抗炎因子IL-10,起免疫调理的作用以及清除氧自由基等因素,从而有效地保护肺功能。2004年湖南湘雅医院、上海新华医院的基础研究表明,UTI 对ALI/ARDS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目前文献报道[7]乌司他丁和地塞米松对急性肺损伤具有相近疗效,可替代地塞米松用于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从而避免激素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 3、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乌司他丁除对多种蛋白酶、糖和脂水解酶有抑制作用外,还能稳定溶酶体膜,防止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外溢,并能抑制心肌抑制因子的

法莫替丁说明书

通用名法莫替丁片 曾用名 英文名FAMOTIDINE TABLETS 拼音名FAMOTIDING PIAN 药品类别抗酸药及抗溃疡病药性状本品为白色片。 药理毒理本品为组胺H2受体阻滞药。对胃酸分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也可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对动物实验性溃疡有一定保护作用。服药后约1小时起效,作用可维持12小时以上。 药代动力学国内健康志愿者口服后吸收迅速,约2小时血浓度达高峰,半衰期约3小时,文献报道,大鼠口服或静注14C-法莫替丁后,放射性在消化道、肝、肾、颚下腺及胰腺中较高。80%原形物从尿中排出,对肝药酶的抑制作用较轻微。 适应症适用于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反流性食管炎以及胃泌素瘤。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mg(一次1片),一日2次,早、晚餐后或睡前服。4~6周为一疗程。溃疡愈合后的维持量减半。 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可有口干、头晕、失眠、便秘、腹泻、皮疹、面部潮红、白细胞减少。偶有轻度一过性转氨酶增高等。 禁忌症对本品过敏者、严重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注意事项应排除胃癌后才能使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孕妇及哺乳期妇 女用药 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儿童用药婴幼儿慎用。 老年患者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本品不与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作用,故不影响茶碱、苯妥英、华法林及地西泮等药物的代谢,也不影响普鲁卡因胺等的体内分布。但丙磺舒会抑制法莫替丁从肾小管的排泄。 药物过量 贮藏遮光、密闭保存。 包装1g:20mg 有效期 主要成分 通用名法莫替丁 化学名3-[[[2-[(二氨基亚甲基)-4-噻唑基]甲基]硫代]-N-氨磺酰丙脒拼音名FAMOTIDING 英文名FAMOTIDINE CAS No. 76824-35-6 结构式 分子式C 8H 15 N 7 O 2 S 3 分子量337.45 规格1g:20mg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说明书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通用名称: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英文名称:Imipenem and Cilastatin Sodium for Injection 商品名称:泰能 成份: 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亚胺培南500mg和西司他丁钠(以 C16H26N2O5S计)500mg。 辅料为碳酸氢钠。 适应症: 本品(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为一非常广谱的抗生素,特别适用于多种病原体所致和需氧/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以及在病原菌未确 定前的早期治疗。 本品适用于由敏感细菌所引起的下列感染: ?腹腔内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 ?妇科感染 ?败血症、 ?泌尿生殖道感染 ?骨关节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 ?心内膜炎 本品适用于治疗由敏感的需氧菌/厌氧菌株所引起的混合感染。这些混 合感染主要与粪便、阴道、皮肤及口腔的菌株污染有关。脆弱拟杆菌是

这些混合感染中最常见的厌氧菌,它们通常对氨基糖甙类、头孢菌素类 和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而对本品敏感。 已经证明本品对许多耐头孢菌素类的细菌,包括需氧和厌氧的革兰氏阳 性及革兰氏阴性细菌所引起的感染仍具有强效的抗菌活性;这些细菌 耐药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包括头孢唑啉、头孢哌酮、头孢噻吩、头孢西 丁、头孢噻肟、羟羧氧酰胺菌素、头孢孟多、头孢他啶和头孢曲松。同 样,许多由耐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或青霉素类(氨苄西林、羧苄西林、青霉素、替卡西林、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的细菌引起的感染,使用本品仍有效。 本品不适用于脑膜炎的治疗。 预防:对那些已经污染或具有潜在污染性外科手术的病人或术后感染一 旦发生将会特别严重的操作,本品适用于预防这样的术后感染。 规格: 亚胺培南500mg和西司他丁500mg。 本品以静脉滴注剂型供应。 本品的推荐剂量是以亚胺培南的使用量表示,也表示同等剂量的西司他 丁。 本品的每天总剂量根据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定;并按照病原菌的敏 感性、患者的肾功能和体重,考虑将一天的总剂量等量分次给予患者。 治疗:肾功能正常的成年病人的剂量安排 表(一)列出的剂量是根据病人的肾功能正常(肌酐清除率>70ml/min (分)/1.73m2)和体重≥70千克而定的。肌酐清除率≤70ml/min (分)/1.73m2(见表(二)和/或体重<70千克的病人必须减 少剂量。对体重很轻和/或中度至严重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来说,减低本 品剂量尤为重要。 对大多数感染的推荐治疗剂量为每天1-2克,分3-4次滴注。对中度感 染也可用每次1克,每天2次的方案。对不敏感病原菌引起的感染, 本品静脉滴注的剂量最多可以增至每天4克,或每天50毫克/千克体重,两者中择较低剂量使用。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丙戊酸钠相互作用分析

摘要:男患,70岁,因“间断发热、咳嗽、伴黄痰半个月”入院,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后结合患者基础疾病及高危因素,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抗感染治疗。入院后补充诊断为继发性癫痫,给予丙戊酸钠(VPA)治疗。临床药师重点关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VPA的药物相互作用,密切监测VPA血药浓度,发现两种药物联用时,患者VPA 血药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值,导致癫痫再发作,停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后,VPA血药浓度显著上升,癫痫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临床药师分析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VPA联用会产生相互作用,前者可明显降低VPA的血药浓度,建议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VPA血药浓度,避免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VPA联用。 关键词: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丙戊酸钠;相互作用;血药浓度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属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临床多用于重症感染患者。该药物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如肌阵挛、精神障碍,包括幻觉、错乱状态或癫痫发作等;其说明书中还指出,“合并碳青霉烯类用药,包括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患者接受VPA治疗时,会导致VPA血药浓度降于治疗范围,致使癫痫发作的风险增加。”本文针对1例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VPA联用患者的药学监护进行介绍,并分析碳青霉烯类药物与VPA相互作用的机制等,为临床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70岁,因“间断发热、咳嗽、伴黄痰半个月”于2014年3月24日收入院。既往病史:高血压病病史30余年,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糖尿病病史20余年,目前未应用降糖药物;1990年因“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1995年曾患“脑出血”,2001年至今多次患“脑梗塞”,遗留有言语不能、四肢活动不灵,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患者于2014年3月9日无诱因开始出现发热,发热前无寒战,体温最高39.2℃,有少量痰、不易咳出,无呼吸困难,院外曾应用头孢曲松、布洛芬治疗,发热症状无改善,现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入院查体:T 37.4℃,P 110次/分,R 21次/分,BP 201/106mmHg,身高约170cm,平车推入病室。一般状态欠佳,双肺呼吸音减弱,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心率110次/分,节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右下肢轻度浮肿。血常规示:WBC13.3×109/L,中性粒细胞87.6%,血红蛋白70g/L。肾功示:CREA 590umol/L。PCT为3.2ng/ml。BNP示:NT-PROBNP 4060pg/ml。肺CT示:肺炎。头颅CT示: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脑白质疏松,脑萎缩。入院诊断:①肺炎;②多发性脑梗塞;③脑器质性精神障碍;④脑血管病后遗症;⑤Ⅱ型糖尿病;⑥慢性肾功能不全;⑦高血压病。 2治疗经过及药学监护 该患发热、咳嗽、伴黄痰,查体双肺呼吸音减弱,双肺可闻及湿啰音,WBC、中性粒细胞、PCT均高于正常值,肺CT示双肺炎,符合CAP诊断标准。考虑患者高龄,且合并糖尿病、脑梗塞等基础疾病,长期卧床、营养不良,存在铜绿 1

法莫替丁钙镁咀嚼片(仕卫)的说明书

法莫替丁钙镁咀嚼片(仕卫)的说明书 胃不好,总难受,肠子不行,总便秘,这是生活中长能听到的话语,胃肠对于人们的贡献比较大,它属于消化系统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肠胃疾病的危害很大,因此,我们一定要及时治疗肠胃疾病,药物治疗是一种很不错的方法。今天我们为您推荐一种叫做法莫替丁钙镁咀嚼片(仕卫)的药物,该药物对于肠胃疾病的治疗很有效果。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法莫替丁钙镁咀嚼片 商品名称:法莫替丁钙镁咀嚼片(仕卫) 拼音全码:FuFangFaMoTiDingJuJiaoPian(ShiWei) 【主要成份】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分为:每片含碳酸钙800mg、氢氧化镁165mg、法莫替丁10mg。 【性状】本品为粉红色片,味香。

【适应症/功能主治】用于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缓解由于酸性消化不良和胃酸引起的反酸、胃疼、胃灼热(烧心)等症状。 【规格型号】6s 【用法用量】咀嚼服用,一次1片,一日1~2次。24小时内不超过2片。 【不良反应】少数患者不良反应有头痛、腹泻、口干、便秘等,偶见轻度转氨酶升高。 【禁忌】1.对本品过敏者禁用。2.有吞咽障碍者禁用。3.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注意事项】1.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法莫替丁的消除半衰期与肌苷消除率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2.除非经医生同意,在最大日用剂量(一日2片)下持续使用本品不得超过2周。本品如连续使用7天症状未缓解,请做进一步检查。 3.使用本品的同时不得服用导致胃酸增加的药物或食物。 4.本品不要与其他制酸剂或抗酸剂合用。 5.放置本品在幼儿不能接触处。

【儿童用药】12岁以下小儿安全性尚未确立,禁止使用。 【老年患者用药】除肝肾功能不全以外的老年患者服用本品一般不需要剂量调整。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前咨询医生。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过量】尚不明确。 【药理毒理】尚不明确。 【药代动力学】尚不明确。 【贮藏】避光、防潮、密封。 【包装】铝塑包装,每盒6片。 【有效期】24 月

法莫替丁联合硫糖铝治疗急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法莫替丁联合硫糖铝治疗急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1-10T16:58:22.9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3期供稿作者:钟科林[导读] 在此次临床研究中,我院对收治的100例急性胃炎进行分组研究。 钟科林(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马安街道马集社区服务中心放射科 212525) 【摘要】目的对沙莫替丁联合硫糖铝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1年1月份到2013年1月份收治的100例急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沙莫替丁单独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沙莫替丁联合硫糖铝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沙莫替丁联合硫 糖铝对急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关键词】沙莫替丁硫糖铝急性胃炎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3-0147-02 在临床上,急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腹部炎症,主要包括腐蚀性急性胃炎、化脓性急性胃炎、糜烂性急性胃炎以及单纯性急性胃炎。其中主要以单纯性胃炎为多发疾病。结合疾病病因,疾病还分为内因性以及外因性两种。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腹隐痛、纳差、恶心、嗳气以及腹胀等,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呕血。在此次临床研究中,我院对收治的100例急性胃炎进行分组研究,实验组患者采用沙莫替丁联合硫糖铝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详细临床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1年1月份到2013年1月份收治的100例急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54例,女性患者有46例。年龄范围为13岁到77岁,平均年龄为51岁。患者在临床上均表现为上腹饱胀、纳差、隐痛、恶心呕吐、嗳气等。诱发因素中,食用不卫生食物有20例,酗酒有61例,非甾体类消炎药有19例。患者均不存在慢性胃炎以及胃溃疡病史,不存在消化道、心脏以及胸肺等器质性疾病,不存在糖尿病、冠心病以及肾病等合并症。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个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采用沙莫替丁进行治疗,剂量为40毫克,静脉输注,每天1次。以5天作为一个疗程。 1.2.2 实验组治疗方法 实验组患者采用沙莫替丁联合硫糖铝进行治疗,沙莫替丁剂量与对照组相同,硫糖铝剂量为每次1克,每天4次,空腹口服,时间点为餐前以及睡前。以5天作为一个疗程。 1.3 临床效果评价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以下标准对患者临床效果进行评价: (1)显效:患者经过1天到3天的治疗,临床症状如腹胀、纳差、嗳气、恶心呕吐、隐痛等均基本消失。(2)有效:患者经过4天到5天的治疗,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3)无效:患者经过5天的治疗,临床症状没有改善迹象,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临床疗效比较如下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由上述表格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显效例数为31,有效例数为17,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显效例数为18,有效例数为20,总有效率为76%;实验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临床上,急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由于诱因不同,疾病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同。急性胃炎的诱因主要是胃粘膜受到食物、细菌毒素或者非甾体类消炎药的刺激,导致保护屏障受损,引发急性胃炎。临床上合并有发热以及腹泻等症状。在治疗方法上主要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改善,并实施抗感染、胃粘膜保护以及酸碱度纠正等措施。硫糖铝作为胃肠粘膜保护剂,其能够附着在胃粘膜表面从而增加粘膜厚度,防止粘膜受到胃酸以及酶的作用。另外,硫糖铝还能够结合十二指肠粘膜溃疡底部清蛋白,从而强化保护效果,加快溃疡创面的恢复[1]。 沙莫替丁是一种H2受体拮抗剂,其通过与H2受体的结合,对胃酸进行抑制,其作用效果是西咪替丁抑酸以及蛋白酶的20倍,且临床疗效持久,在抑酸以及蛋白酶的同时,还具有止血效果[2]。 在此次临床研究中,我院对收治的100例急性胃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实验组采用沙莫替丁联合硫糖铝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见,采用沙莫替丁联合硫糖铝对急性胃炎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保护胃部粘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 李建泽.硫糖铝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急性胃炎疗效观察[J].药物与临床,2012,19(17):61-62. [2] 苏美玉.急性胃炎的临床60例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2):43-44.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及防治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及防治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原名:伊米配能/西司他丁钠 imipenem/cilastatin sodium, 商品名:泰能TIENAM)是由美国默沙东药厂生产的一种广谱、高效的新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本文对其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报道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以供临床用药时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查阅国内近年有关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13种医药期刊的13篇21例报道[1~13],并结合国外有关文献进行分析。 2 调查结果 2.1 年龄与性别分布 21例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60~94a12例,42~57a5例,22~28a2例,4~6.4a2例。 2.2 原发病与日剂量、发病时间 原发病例数日剂量(发病时间) 呼吸系统疾病 12 4g 2例(当日,1例死亡);3g 4例(第5、3、2d、当日) (急性上感、支气管炎、肺炎等) 2g 4例 (当日及第6d各1例,第3d 2例);1.5g1例 (第2d);1g1例(滴后) 消化系统疾病 3 3g(第6d);1.5g(第2d);0.7g(第3d,患者4a) (阑尾炎、肠炎、原发性肝癌各1例) 泌尿系统疾病 3 3g(第4d) ;2g(滴后、第4d) (膀胱癌1例、肾炎肾病2例) 急性白血病 2 1~2g(第12d);0.25g(滴后、患者6.4a) 系统性红斑狼疮 1 1.5g(第2d) 2.3 临床表现 21例中12例发生精神症状主要表现有谵忘、兴奋躁动、神志恍惚、乱言乱语、手舞足蹈、幻视幻觉、失眠、定向力差等;8例主要表现为肌阵挛、四肢抽搐、神志不清等癫痫样发作;1例出现听力下降、视物不清及黄绿视。上述病例在停药、减量或对症处理后一般能在1~3d内恢复正常,1例71a男性用药4g/d出现间隔呃逆、双手抽动,减量至3g/d未改善后因循环、呼吸衰竭死亡[1]。 3 讨论 3.1 作用机制 亚胺培南是新型β-内酰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为硫霉素的脒基衍生物,与等量肾去氢酞酶抑制剂西司他丁合用可阻断本品肾脏的代谢和增加泌尿道中原形药物浓度,并可消除单用可能产生的肾毒性,能为人体很好耐受。静滴用药与其他β-内酰胺类一样可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在一项多中心国际研究中,3470例患者静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4g/d后,出现神经系统紊乱包括眩晕0.2%、头痛0.3%和精神错乱0.2%,但大多数的头痛和精神错乱与用药无关,7例中大多数具肾功能不全和/或中枢神经损害病史,发病很可能或肯定与用药有关。对病例肾功能的影响少于0.2%。致肝功能改变多见,常为一过性且无临床症状,但有3例发展为黄疸[14]。

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药物详细说明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英文名称:Tienam (Imipenem and Cilastatin Sodium for Injection) 商品名称:泰能 成份: 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亚胺培南500mg和西司他丁钠(以C16H26N2OS5计)500mg 辅料为碳酸氢钠。 适应症: 治疗 本品(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为一非常广谱的抗生素,特别适用于多种病原体所致和需氧/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以及在病原菌未确定前的早期治疗。本品适用于由敏感细菌所引起的下列感染·腹腔内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 ·妇科感染 ·败血症 ·泌尿生殖道感染 ·骨关节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 ·心内膜炎 本品适用于治疗由敏感的需氧菌/厌氧菌株所引起的混合感染。这些混合感染主要与粪便、阴道、皮肤及口腔的菌株污染有关。脆弱拟杆菌是这些混合感染中最常见的厌氧菌,它们通常对氯基糖甙类、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而对本品敏感。 已经证明本品对许多耐头孢菌素类的细菌,包括需氧和厌氧的革兰氏阳性及革兰氏阴性细菌所引起的感染仍具有强效的抗菌活性;这些细菌耐药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包括头孢唑啉,头孢哌酮、头孢噻吩、头孢西丁、头孢噻肟,羟羧氧酰胺菌素头孢孟多、头孢他啶和头孢曲松。同样,许多由耐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或青霉素类(氨苄西林,羧苄西林,青霉素,替卡西林,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的细菌引起的感染,使用本品仍有效。 本品不适用于脑膜炎的治疗。 预防 对那些已经污染或具有潜在污染性外科手术的病人或术后感染一旦发生将会特别严重的操作,本品适用于预防这样的术后感染。 规格: 亚胺培南500mg和西司他丁500mg。 用法用量:

法莫替丁和多潘立酮治疗慢性胃炎疗效对比分析

法莫替丁和多潘立酮治疗慢性胃炎疗效对比分析 发表时间:2016-11-28T15:56:37.92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作者:曹全德马威 [导读] 慢性胃炎发病率高,患病人群广泛,已经给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法莫替丁和多潘立酮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8名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口服法莫替丁片的 44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将口服多潘立酮的44名患者分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胃粘膜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胃粘膜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能够改善胃粘膜症状,住院时间短,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法莫替丁;多潘立酮;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发病率高,患病人群广泛,已经给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慢性胃炎临床症状多样,具体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嗳气等,该疾病病程长,部分患者不能坚持治疗,服药依从性差,从而影响疾病预后[1]。我国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品种较多,包括促进胃动力药、抑制胃酸分泌药、质子泵抑制剂等,本文笔者讨论法莫替丁和多潘立酮两种药物用于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和分析 1.1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88名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予口服法莫替丁片,观察组予口服多潘立酮。观察组男性22名,女性22名,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33±0.6)岁,病程5-10年,平均病程为(6±0.3)年;对照组男性23名,女性21名,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36±0.5)岁,病程4-12年,平均病程为(5±0.5)年,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口服法莫替丁片治疗,一次20mg(一次1片),一日2次,早、晚餐后或睡前服;观察组予口服多潘立酮药物治疗,一次10mg(一次1片),每日3-4次,饭前15-30分钟服用,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4天。 1.3观察指标 胃粘膜症状消失时间越早、住院时间越短、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越低,说明患者病情恢复越好,反之胃粘膜症状消失时间越迟、住院时间越长、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越低高,说明患者病恢复不好。 1.4统计学方法: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2检验,检验标准以P<0.05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患者胃粘膜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2.2观察组患者服药后出现恶心2人、头晕1人、乏力1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对照组患者服药后出现恶心3人、头晕3人、乏力4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我国慢性胃炎的治疗原则是促进胃粘膜恢复,缓解临床症状,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88名慢性胃炎患者分别予以多潘立酮和法莫替丁片药物治疗。 法莫替丁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本文对照组患者剂型均为片剂,临床上该药物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上消化道出血等症,本文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该药物主要成分为法莫替丁,法莫替丁为组织胺H2受体拮抗剂,对胃酸分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H2受体拮抗剂最初药物代表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但随着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法莫替丁被研发出来,而且有关文献证明,法咪替丁药物疗效比西咪替丁强30多倍,比雷尼替丁强6-10倍,由此可见法莫替丁疗效较为显著,但是近年来发现该药物容易引起不良反应[3]。本文对照组44名患者中服药后出现恶心3人、头晕3人、乏力4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由此可见该药物安全性较差。 多潘立酮为胃肠促动力药,该药化学名称为5_-氯-1-[1-[3-(2,3- 二氢-2-氧代-1H -苯并咪唑-1 -基)丙基]哌啶-4 -基]-1,3 - 二氢-2H -苯并咪唑-2-酮,化学分子量为425.91 。患者口服该药后,该药直接作用于患者胃肠壁,加强食道下部括约肌张力,防止胃-食道内内容物反流;加强胃蠕动,加快食物排空,协调胃与十二指肠运动,防止胆汁反流,让胃液能够正常分泌,从而起到保护胃黏膜作用。该药物疗效显著,药物副反应也较少,安全性高,本文表一数据显示该组患者胃黏膜恢复时间为(8.44±1.01)天,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证实上述观点。住院时间方面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多潘立酮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能够改善胃粘膜症状,住院时间短,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罗金燕,王学勤,朱有玲等.多潘立酮治疗慢性胃炎疗效临床研究[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5,17(2):78-81. [2] 夏春红.慢性胃炎患者应用多潘立酮、四君子汤加减联合治疗的有效性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78):137-1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