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及详细解析

最新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及详细解析
最新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及详细解析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怍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1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校订(jiào)戛然(jiá)佝偻病(gōu)自怨自艾(yì)

B.降服(xiáng)惊诧(chà)超负荷(hè)流水淙淙(zōng)

C.奇葩(pā)胴体(tóng)拗口令(ào)三缄其口(jiān)

D.称职(chèn)谄媚(chǎn)一刹那(shà)良莠不齐(yǒu)

1. 【答案】A

B流水淙淙(cóng)C胴体(dòng)D一刹那(chà)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部,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胜地,上山有许多寺院,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B.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故有领土,这在历史和法理上都是清楚的。

C.作为一位大山深处的乡村教师,他不单给孩子们上课、辅导,还细心照料他们的生活。

D.对峙的双方情绪激动,箭拔弩张,幸亏民警及时赶到,才避免了-起暴力事件的发生。

2. 【答案】C

A“佛教胜地”应为“佛教圣地”;B“故有领土”应为“固有领土”; D“箭拔弩张”应为“剑拔弩张”。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阳春三月,一位老人在杭州西湖岸边展示他高超的拳脚功夫,引来许多行人侧目观赏。

B.大学毕业已经十年了,其间,他换过几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但始终没有放弃专业学习。

C.老王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总让他如坐春风,夜不成寐。

D.此前中国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鼎足而立,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无几。

3. 【答案】B

A“侧目”形容对对方敬畏或者愤恨,此处用来形容人们欣赏的状态是不对的。

B此题学生易误认为“其间”一词应为“期间”,“其间”与“期间”都表示在某段时间里面或某个时期中间,其中“其间”也可以理解为“那段时间里、那个时期中”,但“其间”一词可以单独充当表示时间的状语,而“期间”不能单独充当时间状语,使用时它的前面必须添加修饰语。

C“如坐春风”指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这里用错对

象。

D“鼎足而立”指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最近两天,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的日平均气温达到了入夏以来的最高值。

B.《新民丛报》虽然名为"报",其实却实期刊,是梁启超等人于1902年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C.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他不得不认真思考公司的业绩为什么会下滑,怎样才能打开产品的销路?

D.新鲜大米,手感滑爽,米粒光洁,透明度好,腹白很小(米粒上呈乳白色的部分),做出的米饭清香可口。

4. 【答案】B

A并列不当,“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应该改为“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

C不是疑问语气而是陈述语气,故最后的问号改为句号。

D把“(米粒上呈乳白色的部分)”放到“腹白”后面,解释成份要紧贴在被解释的词后面。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B.跟随广播学习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电台英语广播的语速较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

C.这种新研制的牙膏香气浓郁,清新爽口,去污洁齿力强,而且不损伤牙釉质,能保持牙齿洁白光亮,深受消费者喜爱。

D.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5. 【答案】C

A有歧义,“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有歧义。

B成分残缺,应改为“对于初学英语的人来说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

D偷换主语,“世界”不是“时代”。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当家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察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

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小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

6.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

B.它体现这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

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D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

二、(9分,每小题3分)

6.【答案】D

A原文中说的是“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而并没有说化解了这种冲突

B 原文是说“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而并未说这种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

C原文中并未提到“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无中生有。

7.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B.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

C.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

D.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趣。

7.【答案】D

D对应原文“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缥缈,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可知是将“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全然荡去,而不是用它反衬生机。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

B.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

C.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

D.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

8.【答案】A

B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为了论证“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

C题干中两者并未构成因果关系,且原文中并未提及中国画是听觉艺术。

D原文中说“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而并未说“静之寒就是空之寒”,且中国艺

术保持“自然的纯粹性”与“静之寒”“空之寒”没有关系。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看松庵记

宋濂

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萝份份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

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于其中,云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辄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顷亭。庵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荠,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洁,东西北诸峰,皆竞秀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奕,可挈尊罍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

君诗书之暇,被鹤氅衣,支九节筇①,历游三亭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君唶②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庐云。

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伸,根而蕴者,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

(选自《宋濂全集》,有删改)

[注] ①九节筇(qióng):一种竹杖。②唶(j iè):赞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之可茹茹:吃

B.皆竞秀献状秀:开花

C.被鹤氅衣被:通"披",穿着

D. 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狎:接近

9. 【答案】B

B选项中的“秀”为“秀美”的意思。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人因号之为"匡山"

B.蛟龙潜于其中

不如因善遇之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可挈尊罍而饮D.今乃以'看松'名庵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0.【答案】D

A“因”:因此;趁机。

B“于”:在;比。

C“而”:表修饰;表转折。

D“乃”:竟然。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描写匡山松树一组是

①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②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

③嘉树贴贴地上如荠④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

⑤日歌吟万松间⑥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

A.①③④

B.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②⑤⑥

11.【答案】C

②是说薜萝,3只说是嘉树,5说的是章三益。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匡山位于龙泉的西南面,因为四面高耸,中间低洼,形状如"箕筐"而得名。它景色美,引人入胜。

B.章三益在匡山上盖了草舍后,又根据草舍周围环境的特点建造了三个亭子,在亭中弹琴、下棋、喝酒。

C.章三益读书之余,常在松间歌吟,与松树心意相通,精神想合,深得看松之趣,因此把草舍命名为"看宋庵"。

D.宋濂不同意龙泉人士对章三益的看法,他认为章三益无论隐居还是出来做官,都能像松树一样坚持操守。

12.【答案】B

原文中只说“兼之可琴可奕、可挈尊罍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前面两亭并未提及。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5分)

(1)(5分)

【答案】张先生具有济助世人的雄才伟略,当年闽寇大举入侵时,曾经树立旗帜擂鼓作战,磨砺戈矛兵器,统帅大众捣击并攻退他们,大概有建立功业来自我表现的想法。

(2)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5分)

(2)(5分)

【答案】难道能压倒一年中寒冷的时节而不改变行为的不是松树吗?因此从前品德高尚的人常常托付它来自我勉励,求得君子的志向,大概也像这样罢。

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1)(4分)

【答案】文中的“烟”具有洁白、轻盈、流动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烟的颜色比喻成

云,不仅体现了烟的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烟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同时用“流”一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烟的被风吹动时千变万化的姿态。

【解析】三四两句抓住“烟色如云白”使用比喻,以及“流”字的妙处展开回答。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2)(4分)

【答案】霜天月升,溪流潺潺,溪烟袅袅如云般洁白,自由流淌到野外的山寺前,诗人被这月夜美景吸引,起身欣赏,但举头望天,将一切美景收入眼中后却因想起自己背井离乡、羁旅漂泊的遭遇,不免产生思乡怀亲之愁,所以“不眠”。

【解析】作者“不眠”的原因明显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因此比较好找,但题干要求“结合全诗”,故答题时要对文章的整体做以分析说明。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o 劝学》)

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

(2),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王羲之《兰亭集序》)

(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李清照《声声慢》)

子曰:"道不同,。"(《论语o卫灵公》)

(4)闾阎扑地,;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高山仰止,。(《诗经o车辖》)

15.(任选3个小题)(6分)

【答案】(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不尽长江滚滚来(2)寄蜉蝣于天地齐彭殇为妄作

(3)如今有谁堪摘不相为谋(4)钟鸣鼎食之家景行行止

五、(12分)

16.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要求:语意连贯,合乎逻辑。(4分)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①我们只注重经济数量的增长,而忽视质量的改善,对自然资源盲目开发,②竭泽而渔,势必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从而断送可持续发展的前景。③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是确保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将难以实现。

16.(4分)

【答案】1倘若(如果) 2甚至3因此4否则

【解析】该段文字由两句话构成,前一句讲错误的做法及可能带来的后果,后一句是从前一句的错误做法中的总结。由“只注重”“而”“势必”“从而”这些关键词可以看出1处表示假设关系,故应该填写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倘若”“如果”等;而2处,前后两分句是递进的关系,所以填“甚至”;3处后面就是对上文错误做法的总结和以及不这样做的反思,所以填“因此”和“否则”。

17.以下是某中学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一段主持词。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4分)

学生甲:老师,您坚守一方净土,用粉笔书写忠诚,默默无闻;

学生乙:老师,您耕耘三尺讲台,;

学生甲: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辛劳;

学生乙:②。

17.(4分)

【答案】1示例:用黑板谱就奉献,任劳任怨

2示例:诗词歌赋,颂不完您播撒的爱心

【解析】仿写要注意“神似”和“形似”。“神似”要求其主旨、情感、语意一致,合乎逻辑,“形似”则注意句式、修辞、字数等相同或相似。

18.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创造"下定义,不超过30字。(4分)

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创造一定要获得成果。形形色色的创造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物质性的,即新的事物。这些创造成果不管以任何形式表现出来,都必须具备"首次获得"这个必要条件。

18.(4分)

【答案】创造是人通过思维或行动首次获得成果的一种活动。

【解析】首先确定创造是人们的一种活动,其次确定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两方面,并且在概括时重点突出“首次获得”。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的(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活着

余华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是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树叶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孙子死后第二年,我买牛的钱凑够了,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是个很大的牛市场。路过邻近一个村庄时,看到晒场上转着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吧哒吧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刀,围着的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想想做牛真是可怜。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

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这头牛,它知道自己要死了,脑袋底下都有一滩眼泪了。

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后来一想,干脆把它买下来。

我赶紧往回走,走到晒场那里,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我挤上去对那个磨刀的男人说:"行行好,把这头牛卖给我吧。"

赤膊男人手指试着刀锋,看了我好一会才问:"你说什么?"我说:"我要买这牛。"

他咧开嘴嘻嘻笑了,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我知道他们都在笑我,我从怀里抽出钱放到他手里,说:"你数一数。"赤膊男人马上傻了,他把我看了又看,还搔搔脖子,问我:"你当真要买。"

我什么话也不去说,蹲下(禁止)子把牛脚上的绳子解了,站起来后拍拍牛的脑袋,这牛还真聪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来,也不掉眼泪了。我拉住缰绳对那个男人说:"你数数钱。"

那人把钱举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看完他说:"不数了,你拉走吧。"

我便拉着牛走去,他们在后面乱哄哄地笑,我听到那个男人说:"今天合算,今天合算。"

牛是通人性的,我拉着它往回走时,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身体老往我身上靠,亲热得很,我对它说:"你呀,先别这么高兴,我拉你回去是要你干活,不是把你当爹来养着的。"

我拉着牛回到村里,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他们都说我老糊涂了,买了这么一头老牛回来,

有个人说:"福贵,我看它年纪比你爹还大。"

会看牛的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两三年足够了,我自己恐怕还活不到这么久。谁知道我们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是前两天,还有人说我们是"两个老不死"。

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开始说像,我嘿嘿笑。

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不要说是牛了。我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就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来精神了,那它也该干活了。

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走到老人身旁低下了头,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节选自余华《活着》,有删改)

19.小说中老人与牛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4分)

六、(18分)

(一)

19.(4分)

【提示】年老体衰,孤苦无依,待人亲切,性情质朴,不被重视,生命力顽强。

【解析】通读全文,按顺序分析提炼,由表及里,同时注意结合文本。

20.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

(1)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2分)

(2)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2分)

20.(4分)

(1)

【提示】比喻,生动形象地体现福贵对老牛的疼爱,以及有老牛作伴找到亲人般的喜悦。

(2)

【提示】细节,“脚上都沾满了泥”、“微微晃动着身体”细腻传神的写出,老人与牛的艰辛和衰弱。

【解析】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可从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着手,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21.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21.(4分)

【提示】与开头环境描写相呼应,渲染宁静伤感的氛围,升华主旨,打动读者。

【解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衬托形象、推动情节、升华主旨等,本文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可从以上几个角度和结构角度进行思考。

22.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6分)

22.(6分)

【提示】虽然生活充满艰辛,但只要活着就好,体现生命力在孤单中依然顽强。

【解析】分析文章题目可从内容、结构、情感、主旨等角度进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定和[注]是个音乐迷

沈从文

①"定和是个音乐迷",这句话从亲友口中说出时,包含了一种温暖的爱,而且说明定和为人与他一群姐妹兄弟性情癖好的稍稍游离。

②我初次见定和还是民国二十年以前。他正在美专学习图案画,对于照相特别发生兴趣。可是图案画在中国,提倡者既不知从中国的铜玉木石和丝毛织物艺术品参考取法,又缺少用欧美精美图案作底子,且当时作用仅限于供应上海商业市场商品标志的需要,无前途可想而知。照相又只是从光影分配布置中见巧的艺术,其艺虽巧,学成亦不甚困难。蕴藏于定和生命中的特长,当然只有用无固定性音符捕捉热烈而缥缈观念、重新组织加以表现的音乐,方可见功。定和因此就改学了音乐。这过程实由着迷开始,音乐迷的称呼即由此而来。

③二十六年春天,有位常走江湖的西洋朋友从上海过北平旅行时,他告诉我认识了一个朋友,这人名张定和。认识以后从名姓上才想起一定是我的亲戚,这位西洋朋友说,定和身上的可爱处就是那点超越功利世故的单纯气质,他觉得这是当时中国青年少有的气质。他们那时一同住在法租界霞飞路附近一条马路上,各据一小房,比邻对窗,原本不相识。西洋朋友虽热爱人生,可不惯在已够骚乱的上海弄堂房子中从耳朵浸入西洋古典音乐。定和却刚好买来一个廉价收音机,又借来个留声机,把两种刺激耳膜的玩意儿,终日轮流开放,闹得个神经质的朋友简直要神经衰弱。最不能使洋先生原谅的,也许还是定和午夜以后还在窗边手舞足蹈的狂态:一脑子古怪欲迸而未迸的狂态。这个有修养的老洋人真上了火,皱了个八字眉摇头说:"嗐,艺术家,你难道当真已经和地球那边有些人一样,为音乐着了迷吗?"过不久,他们在法租界的小饭馆同吃饭时,偶然有了说话的机会,一谈天,才知道定和原来当真是个音乐迷。肖邦、巴赫、莫所特,或这位或那位,总之,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他的可爱处就是那点狂与痴混合作成的无可比拟的忠诚,简直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这位久住中国的洋先生说:"这性格太可爱了。我就想不到十五岁就玩政治、二十岁就吃政治饭的早熟的中国青年中,还有你这么一个天真烂漫的人!"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

④九年前的八月二十一,上海战事正十分激烈。定和担心他的乐谱会丧失,抱了一堆不值钱的物事,由上海回到苏州家中。看看家中那一房子旧书,那几大箱旧画,以及那些老式大皮箱中的世传的珍贵古玩、貂褂狐裘,觉得不拘是什么,都在战争中无意义,存在或遗失,对于他都无多关系。临走时,只是抱了那一捆沉甸甸的旧乐谱,上路向后方跑。苏州,合肥,武汉,一直跑到重庆,知道音乐迷的资格还存在,方才停住放了心。身边除了一堆使个人发迷的乐谱外一无所有,好,那就啃乐谱吧,于是在国立戏剧学校教音乐了。这就是他后来作曲和近十年话剧发生重要关联的原因,过不久,他又离开了剧校,转入重庆中央广播电台,任作曲专员,定期将新作的抒情歌曲,或与战争时事有关的新歌曲,由电台广播。

⑤在困难的局面下,对伟大文学能产生如何作用,我不免感到困惑--可是却保留一点希望,即文学或其他艺术,尤其是最容易与年青生命结合的音乐,此一时或彼一时,将依然能激发一些人做人的勇气和信心,使之对一切不良现实所形成的信仰敢于怀疑,承认以后还知否定,于明日将来接受更大挫败时,始终不至于随便倒下或退逃躲避,这点希望使我想起"音乐迷"三个字的庄严意义。定和的年龄刚过青年而转入壮年时代,过去的"迷" 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

(选自《沈从文全集》,有删改)

[注] 定和,即张定和,著名作曲家,沈从文夫人张兆和的三弟。

19.本文第②段介绍"我"与定和初见时的情形,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19.(4分)

【提示】通读第二段后分析提炼段落内容可知,定和转为学习音乐的原因,突出了他对艺术的虔敬及其艺术情怀,并且点题。

20.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兔子的含意。(4分)

(1)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2分)

(2)过去的"迷" 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

20.(4分)

(1)

【提示】前半句体现了音乐艺术在国外盛行已久深入人心,后半句体现定和对音乐家的崇拜、对音乐的熟悉、对音乐的痴迷。

(2)

【提示】定和不仅迷音乐,更是迷艺术迷生活,这份痴迷还会让他取得更大的成就,收获更多的人生意义。

21.本文③④段通过哪些方面的内容表现定和对音乐的痴迷?请作简要概括。(4分)

21.(4分)

【提示】耳朵倾听音乐,身体表演音乐,内心热爱音乐,战争中不弃乐谱,教授音乐,创作音乐。

22.定和追求音乐的经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分)

22.(6分)

【提示】结合文章第5段进行提炼概括,可从年轻人应该热爱艺术热爱音乐,做人需要勇气和信心,对不良现象敢于怀疑,直面困难勇于经受挫折等角度结合文本谈体会。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闻线索。

作文解析

[提要]今年以材料作文为基本形式,之前不止一次的给学生讲过,作文以材料作文为难度顶峰,材料作文尤其以热点类和寓言类为最大难度,而今年的作文审题本身不难,符合山东卷出题“不藏考点,不考偏点”...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2013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材料大意:铁凝、莫言小说中的文史常识差错被《咬文嚼字》杂志挑出,近日引发网友关注并热烈讨论。作家纷纷表示,只有敢于认错,感谢纠错人,才能免得谬误流传。

今年以材料作文为基本形式,之前不止一次的给学生讲过,作文以材料作文为难度顶峰,材料作文尤其以热点类和寓言类为最大难度,而今年的作文审题本身不难,符合山东卷出题“不藏考点,不考偏点”基本特征。今年的材料作文,考生们抽出稳定的审题时间完成审题,还算比较顺畅,所以,只要围绕题目书写难度都不太大。

其次今年的“咬文嚼字”,还是有值得思索的部分,在命题主旨上,继承了“不平凡的真善美”和“历史的哲学的思辨”这两大不变的主题,“向内探究人性的魅力”与“向外取得外物的倚助”的哲学矛盾,体现哲学的内蕴。山东卷语文作文出题思路在探寻考生对于社会、人生、自我的价值实现、人生定位等方面的思索与评价层面继续加深,逐步走向更广义的发展方向,更加注重成功的“内外兼修”。

从审题点上来说,材料提出主干来对考生来说并非困难,文章沿着“权威人物”——“被发现错

误”——“诚恳接受错误”——“影响他人”的思维流程,这样我们就容易抽取在题目中的相应信息,在整个的思维流中,作家是一个维度而纠错人又是一个维度,也就是说,从作家角度来看强调了“改变自我寻求人生价值高度”“虚心接受错误实现自我”这两个大层次,而在纠错人的角度来说“寻求真理”与“不迷信权威”也是可以突破的内容,在内容中包含这些的属于完美审题。

关照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这三观是山东卷的常态,在去年的山东高考中,孙中山的名言体现着从关注个体到关注个人融合关注社会,“外力”也会与“自省”一样,成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而在今年山东终于走上了“内外兼修”的道路,总得来说,今年的山东高考语文作文相对平稳,高分不易,分差不大将会是今年作文的典型状态。

2013山东高考语文作文真题新东方名师方鹏第一时间点评

——新东方名师第一时间评2013山东高考语文写作及同题范文

在六月淡淡的花香里,有一年高考拉开帷幕,越来越多的家庭感受着高考所带来的改变,这个词语牵动着考生、家长、教师、学校乃至全社会的心,而相信对于所有考生来说,这一年拼搏,其实才真正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前一天晚上给一部分学生发了鼓励短信,也向家长传达了信心和安心。而在山东高考语文刚一结束首先接到了家长的感谢电话,继而又收到了一大批孩子的短信,对语文考试比较满意,“现代文果然是小说加传记”,“作文准备的不错”,“选择题真的比二卷要难些”是大部分短信的共性。确实单从写作上来看,今年高考山东卷语文作文略有创新性,难度也在大多数学生的预料中,其中选择题难度比往年高,二卷难度普遍低于往年,所以从大分数上来说,考取理想成绩并非难事。

纵观几年的山东高考,我们不难发现,藏在作文题背后的主题,无非就是三个大方向。

世界所需要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价值观

世界所需要的正确的人生定位——人生观

青少年特有的精神风貌(理想、奋斗、挑战困难、质疑、公民意识)——世界观

今年亦是如此。首先我们先来看看2013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材料大意:铁凝、莫言小说中的文史常识差错被《咬文嚼字》杂志挑出,近日引发网友关注并热烈讨论。作家纷纷表示,只有敢于认错,感谢纠错人,才能免得谬误流传。

今年以材料作文为基本形式,之前不止一次的给学生讲过,作文以材料作文为难度顶峰,材料作文尤其以热点类和寓言类为最大难度,而今年的作文审题本身不难,符合山东卷出题“不藏考点,不考偏点”基本特征。今年的材料作文,考生们抽出稳定的审题时间完成审题,还算比较顺畅,所以,只要围绕题目书写难度都不太大。

其次今年的“咬文嚼字”,还是有值得思索的部分,在命题主旨上,继承了“不平凡的真善美”和“历史的哲学的思辨”这两大不变的主题,“向内探究人性的魅力”与“向外取得外物的倚助”的哲学矛盾,体现哲学的内蕴。山东卷语文作文出题思路在探寻考生对于社会、人生、自我的价值实现、人生定位等方面的思索与评价层面继续加深,逐步走向更广义的发展方向,更加注重成功的“内外兼修”。

从审题点上来说,材料提出主干来对考生来说并非困难,文章沿着“权威人物”——“被发现错误”——“诚恳接受错误”——“影响他人”的思维流程,这样我们就容易抽取在题目中的相应信息,在整个的思维流中,作家是一个维度而纠错人又是一个维度,也就是说,从作家角度来看强调了“改变自我寻求人生价值高度”“虚心接受错误实现自我”这两个大层次,而在纠错人的角度来说“寻求真理”与“不迷信权威”也是可以突破的内容,在内容中包含这些的属于完美审题。

关照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这三观是山东卷的常态,在去年的山东高考中,孙中山的名言体现着从关注个体到关注个人融合关注社会,“外力”也会与“自省”一样,成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而在今年山东终于走上了“内外兼修”的道路,总得来说,今年的山东高考语文作文相对平稳,高分不易,分差不大将会是今年作文的典型状态。

新东方优能中学部语文组方鹏

附:范文

接受改变不负青云之志

也许莫言、铁凝们自己都没有发现,他们承担错误、接受改变的特质为他们的成功提供了强大地保障。“人生最大的幸运,莫过在他的人生旅途之中发现了自己生活的使命。”茨威格这样定义人生,在生活中,面对人生的困境,有的人选择了固执己见,而有的人却选择了接受改变,战胜困难与荆棘,探索生活的真正使命。承担错误彰显大师风范,人们理应接受改变实现精彩自我。

面对征程中的困境,人们总是接受改变,赢得人生。“仁”“礼”是你毕生的追求。乱世群雄容不下你的“为政以德”“礼乐治国”,政治理想终生未遂,但这并不影响因为接纳错误,改变生命的轨迹而成为后世的模范。从政治到教育,风尘仆仆的奔波,言传身教的讲授,九尺七寸的身形渐渐佝偻,美髯青丝也挂上了霜雪;迂回漫长的逐梦路上五经、《论语》、七十二贤都是是你一路走来的见证者!孔子虽生不逢时,政治理想终生未遂,但他诚恳接受改变,实现人生抱负。纵使心中有对事业的理想坚定,若无接受改变的能力,一切终为幻影。话语擎不起理想,豪情撑不住壮志,理想的玉宇需扫除人生路上的种种错误来建造。

当人们在矛盾中迎难而上继续前行的时候,殊不知,承担错误、接受改变其实不仅仅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大师境界。你爱山林,那里有山下兰芽,短浸明溪;那里有松间沙路,净无尘泥。那里有时时可见的翻空白鸟……可是投身官场,屡遭贬谪让你伤痕累累。面对人生的起伏,你勇敢的承受着人生的变化。接受改变,远离仕途的你依旧潇洒人生。独登山顶,感受“料峭春风吹酒醒”“山头斜照却相迎”的惬意。独涉山间,你有着“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意。苏轼,一个于孤独中笑傲人生的勇者,纵使蛹蚕中只有黑暗相伴,但坚强的蝴蝶总能接受变化守住美丽,而后刺破阴霾,实现人生价值,绽放魅力。

因为承担错误接受改变,孔子走向了人生新的高度;而因为将接受改变早已变为生活的境界,苏轼也向历史诠释了人生的真正意义。而面对事业中的艰难险阻,晚年的爱迪生却拒绝接受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固执己见,最终电气公司走向破产,而给后人留下了无限唏嘘。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炽热的情感。青春是生命的源泉在不息地涌动。”厄尔曼这样定义青春。身处于青春的我们不乏理想与信念,但面对人生的困境,唯有扫除人生的种种障碍,接受并勇于改变,才能真正走向成功的境界,实现自己的精彩人生,将自我融入“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

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高一语文试题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dòu)读.书(dú)不.能(bù)或不.焉(fǒu) B.经传.(zhuàn)传.道(chuán)从.师(cóng)从.兄(zóng) C.老聃.(dān )冉冉.(rǎn)李蟠.(pán)吐蕃.(fán) D.苌弘.(cháng)长者.(zhǎng)近谀.(yù)须臾.(yú)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岂,表示反问的语气。 B.彼与彼年相若 ..也,道相似 ..也相若、相似:相象,差不多的意思。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与之同列,表示鄙视。 D.生乎吾前,其闻道 ..也固先乎吾闻:听见,引伸为懂得。道:道德学问。3下列各句中“师”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从而师之②吾师道也③师道 之不复,可知矣④或师焉,或不焉 ⑤不耻相师 ⑥孔子师郯子 A.①⑥/②⑤/③④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⑥/③④⑤ D.①③④/②⑤⑥ 4.“道”字的意义不同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5.下列加点的“其”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余嘉其.能行古道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D.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6.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圣.益圣.(前一个“圣”是名词,指圣人;后一个“圣”是形容词,指圣明)吾师.道也(从师、学习) B.六艺 ..经传皆通习之(书、数、礼、乐、射、御)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这些;才干) C.惑之不解.(解决)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教育) D.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形容词用作名词) 是故 ..弟子不必不如师(因此)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 B . C . D . 8.选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所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A.圣人之所以 ..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2015山东高考语文试题精校版

2015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精校版)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小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浙江云和梯田,虽然不及云南元阳梯田、广西龙胜梯田那般规模(洪大/宏大),气势雄伟,但却玲珑纤巧,别有特色。群山逶迤,阳光扑面而来,俯瞰山中梯田,好似面对着一座宽大的露天体育馆。无论冬夏,太阳每天都(沿/攀)着湿淋淋(银闪闪/亮堂堂)、绿油油或金灿灿的梯子,从山间的水田里爬出来,正是清明时节,梯田已开始灌水,咕嘟咕嘟的流水声犹如______。每块田池的边缘都留有缺口,一畦注满,便自动流入下一层里。_____,一畦畦平展展,好似神灵于半夜在山上放臵的无数面镜子。天亮之后,整个山谷成了镜子创意博览会------弧形椭圆形拱形牛角形簸箕形………无数面镜子顺着山坡层层叠叠地铺展开去。 1.中文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玲珑群山逶迤 B.俯瞰金灿灿 C.边缘层层叠叠 D.椭圆博览会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宏大沿亮堂堂 B.宏大攀银闪闪 C.洪大沿银闪闪 D.洪大攀亮堂堂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节奏均匀的弹拨乐在梯田里蓄满水 B.弹拨乐的均匀节奏蓄满水的在梯田 C.弹拨乐的均匀节奏在梯田里蓄满水 D.节奏均匀的弹拨乐蓄满水的在梯田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仅用了八分钟,简介明了,新闻性、针对性强,没有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 B.联合国大会曾经两次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应该废除死刑的问题,但因各方立场南辕北辙,讨论无果而终。 C.本届展销会邀请到了安徽、浙江、上海等地知名企业,湖笔、宜笔、徽墨、宜纸、歙砚等文房四宝济济一堂。 D.写一篇小说并不太难,但要想让自己的作品在擢发难数的小说中引起读者广泛关注,就不那么容易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技术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B.帮助家境不好的孩子上大学,是我们应该做的,况且这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我们一定要帮助她圆大学梦。

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高一年级学科调研语文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积累和应用。(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5分) 不同国家对突发疫情共同的迟钝、忽视、盲目和掉以轻心,各种手忙脚乱、应对无策,凸显的其实是一种文明的困境。只能说人类是健忘的,我们太习惯了理性的、线性的、严格规划的、()的日常生活,沉浸在“岁月静好”的秩序感 中,。许多人在预言全球化进程的()。当世界陷入隔离、分裂、()的混乱之时,只有无国籍无护照的病毒在继续全球化进程。在巨大的不确定性面前,许多主观的、刚性的、静态的、曾经有效的管理失效了,陈旧的治理框架在动摇,有人发推文说“听到了梁柱噼啪作响的断裂声”。 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 )(3分) A.循规蹈矩终结各行其是 B.安之若素终结莫衷一是 C.循规蹈矩赓续莫衷一是 D.安之若素赓续各行其是 2.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C )(2分) A.缺乏与病毒长期共生并存的生存技巧和智慧,也对潜伏在身边的随机、突发的风险缺乏准备和敏感 B.缺乏与病毒长期共生并存的生存智慧和技巧,也对潜伏在身边的随机、突发的风险缺乏敏感和准备 C.对潜伏在身边的随机、突发的风险缺乏敏感和准备,也缺乏与病毒长期共生并存的生存智慧和技巧 D.对潜伏在身边的随机、突发的风险缺乏准备和敏感,也缺乏与病毒长期共生并存的生存技巧和智慧 3.下列谦词,不表示“谦下”意思的是(D)(3分) A.家慈(自己的母亲)不毂(不谷:古代时候王侯对自己的谦称=寡人) B.愚见(我的意见)贱息(对自己的儿子子女的谦称) (息:子女) C.窃念(自己想) 伏惟(以下对上的敬意) D.椿萱(椿:一种长寿植物; 萱:萱草; 椿萱:代表父母)俳优(古代以乐、舞、谐戏的艺人) 4.下列语境中,有关诗词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2分) A.当人生得意时,我们要提醒自己,“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 B.当高考推迟至7月,我们要鼓励自己,“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六出(雪花)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出自高骈《对雪》——状物写景 C.面临非议与诋毁时,我们在心底告诉自己,“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D.当异国留学感到孤苦时,我们念出,“试问人间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2015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

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统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到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都经理了从普通煮熟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2页上部分)引用符号,让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你把它放回产生他的时代里面,重新被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意思,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到时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传话”。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民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以逆转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他不负传统望而视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他象征着传统而视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在和口耳相传里面,他总有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重申,旧经典才能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急需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名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1,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将其转换成“儒家经典”的观念在作者看来则有些

广东高考语文试卷及详细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语文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 A.驰骋./聘.请饶恕./夙.愿塞.翁失马/敷衍塞.责 B.瑕.疵/遐.想遏.止/摇曳.是否./臧否. C.诽谤./磅.礴洗涤./嫡.亲累.积/劳累. D.渗.透/掺.杂俯.仰/辅.导屡见不鲜./鲜.为人知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与连篇累牍的电视剧本身相比,剧中翻书的动作、人物的坐姿等,只是一些细节。然而,令专家如鲠在喉、遭观众调侃的,正是其中与历史常识相冲突的文化“倒刺”。梳理这些细节,无论是将死后谥号、庙号当作生前名号,还是“早产”的线装书、字画、历史事件等,其中的知识性错误都不难发现。只要多一些检查环节,多一些细节上的较真,在文化产品正式推向受众之前做好知识核查,诸多类似笑话或许是可以避免的。 A.连篇累牍B.如鲠在喉C.梳理D.受众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A.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B.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C.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D.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大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然而,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感知却不是这样。 ②所以要有交响乐,也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趣味。 ③例如管弦乐的合奏,音波虽然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 ④物理学家们长期热衷于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声音就是这样的。 ⑤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这一事实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曾 经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 ⑥虽然管乐声和弦乐声独立地进入我们的耳朵,但是这两种声音的“和声”对我们的情 感所产生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两种乐器的单独作用。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古诗词名句填写:(18分) 1、,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知汝远来应有意,。(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望岳》中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 4、最爱湖东行不足,。(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6、,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7、予独爱莲之,。(周敦颐《爱莲说》) 8、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 9、岁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则》) 10、,锦鳞游泳;,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浮光跃金,,渔歌互答。(范仲淹《岳阳楼记》) 11、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12、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二、语文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2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猝然(cù)绽放(zhàn)炫耀(xuàn)妄自菲薄(fēi) B.粘贴(zhān)附和(hè)翘首(qiào)茅塞顿开(sè)

C.剔除(tì)脸颊(jiá)游弋(yì)不屑置辩(xiè) D.联袂(mèi)贮藏(zhù)静谧(mì)断壁残垣(yuá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赔偿蔓延气冲霄汉谈笑风声 B.感概潮讯两全奇美无缘无故 C.翱游摆度高屋建领功亏一溃 D.逃窜追溯坚定不疑渊远流长 3.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3分) A、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B、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C、李白的诗多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我读过你写的每一本书。”母亲拉开书橱说:“你看,你写的书,一本也不少,都在这里。” 4.下面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政府专门制定了有关的规章制度。 B、在韩国学生赵承熙制造了校园枪击惨案后,立即受到世界各大媒体的关注。 C、随着奥运脚步的到来,长虹“PDP”等离子屏生产线正投入轰轰烈烈的生产。 D、读了这首诗,他的思想倍受启发。 5.下面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山东高考语文试题_(真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怍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1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B.C.D. A.校.订(jiào)戛.然(jiá)佝.偻病(gōu)自怨自艾.(yì) B.降.服(xiáng)惊诧.(chà)超负荷.(hè)流水淙淙.(zōng) C.奇葩.(pā)胴.体(tóng)拗.口令(ào)三缄.其口(jiān) D.称.职(chèn)谄.媚(chǎn)一刹.那(shà)良莠.不齐(yǒu)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部,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胜地,上山有许多寺院,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B.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故有领土,这在历史和法理上都是清楚的。 C.作为一位大山深处的乡村教师,他不单给孩子们上课、辅导,还细心照料他们的生活。 D.对峙的双方情绪激动,箭拔弩张,幸亏民警及时赶到,才避免了—起暴力事件的发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阳春三月,一位老人在杭州西湖岸边展示他高超的拳脚功夫,引来许多行人侧目观 ...赏.。 B.大学毕业已经十年了,其间 ..,他换过几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但始终没有放弃专业学习。 C.老王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总让他如坐春风 ....,夜不成寐。 D.此前中国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鼎足而立 ....,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无几。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2 、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 、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有的艺术创作,开拓的都是一个艺术的空间;而艺术的空间说到底是一个想象的空间。想象空间不同于现实空间,但又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艺术家若没有对现实空间的感受,就不可能产生艺术的想象,就不可能开拓出想象空间来。一个自幼目盲的人,是不可能创作出游戏的绘画作品的;一个自幼耳聋的人,也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二是说,想象空间之所以是想象空间,归根到底是以现实空间为依据的。我们说一个艺术家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是说他主观想象的世界与直感到的现实空间,有着极大的差别。没有现实空间的参照,是无所谓想象力丰富还是不丰富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自然就有了彼此的关系问题。 在这里,想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世界在表现形态上更加类似于现实空间,让读者像进入一个特定的现实空间一样,进入到作家所构筑的艺术世界之中去。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一个想象的世界,但并不让人感到奇异或怪诞。二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是明显不同于现实空间的另一类空间。对于这样一个想象空间,人们是陌生的,如梦如幻。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才让人领略到一种奇幻或怪诞的美感。实际上,这两种空间都是想象空间。但因为前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所以我们常常将其作为现实空间本身来分析和理解,不认为它是虚幻不实的。而后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就根本不同于现实世界,带有明显的梦幻感觉,所以我们常常直接称之为梦幻空间。一部《红楼梦》就同时具有这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太虚幻境构筑的是一个梦幻空间;而对贾府人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描写,则是有关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 想象空间虽然是在现实空间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却有着根本的差别。 具体而言,现实空间不是一个人按照个人的意愿随意创造出来的,而是外在于任何一个个体人先行存在的。它给任何一个个体人,都提供了一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但这种空间,又是极其有限的,是不能满足任何一个个体人的全部要求的。总体而言,对于任何一个个体的人,现实空间都是不完全自由、不完全舒适的。想象空间则不同了。想象空间不是外在于它的创造者的,而是它的创造者自由想象的产物。尽管他所创造的这个想象空间本身,也不是完全自由的,但想象空间对于它的创造者而言,则是自由的。假若《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的一部"自传",曹雪芹就是贾宝玉。贾宝玉在贾府那个现实空间中是不自由的;而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的过程中,体验的却是创造的自由。《红楼梦》的读者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获得的也是自由的体验;他们已经不受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束缚,他们是在超越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视点上,来俯视这个空间的。所以想象空间是对现实空间的超越——现实空间是不自由的,想象空间则能满足人对自由的要求。(选自王福仁《现代中国异城小说研究·序》,有删改)

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总结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总结 时间:2010-8-7 17:48:03 伴随着2010年高考在一场夏雨中的结束,新课改后的第一年高考也揭开了他神秘的面纱,看到真题的那一刻,曾经一度迷茫的我们内心踏实了很多,因为今年的语文高考试题紧扣大纲,突出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始终贯穿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主线。 但从整体看,学生要脱颖而出,还是有些难度,这主要是因为个别题型的变化,提问方式的变化。因此,今年语文高考试题整体特点是试题平稳平和,考查方式不断创新,简言之就是老题型、新形式。 一、试题分析 开卷第一篇现代文阅读为论述类阅读,主要摘自启功先生《金石书画漫谈》,比较浅显,讲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发展,选文字数控制在1000字,在问题设置上考查学生筛选信息以及对文意的理解分析能力,与平常的备考题没有太大区别。题目不仅使学生积累了传统文化知识,而且培养其审美情趣。 第二读文言文阅读节选自《明史?花云传》,内容上和课改前的高考文言文选文内容一致,仍然是人物传记,试题也是传统的实词考查、人物评价、文意的把握、翻译,试题较平易,注重基础性,没有出现考纲中新增的考点——文言断句,在这种情况下想得高分还是在于平时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素养的养成。 诗词鉴赏考察的是南朝陈文学家江总的乐府诗《雨雪曲》,诗歌内容不难,一看就是一首反映士卒边塞生活的诗篇,但要注重细节的把握、情感的理解以及题目变异问法的破解上,尤其是诗歌鉴赏第二题第一问,好多学生容易忽视题干要求,不能将意象与环境、情感联系起来,甚至不知道要答哪方面的内容,其实这个题就是问“旗彩坏”“鼓声低”的作用、原因以及对士卒的影响。针对今年诗词鉴赏中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我认为诗词鉴赏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提问方式和答案步骤的关系,尤其是研究近些年来多样性、变异性的提问方式,使学生明确答题的方向。

高二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试卷类型:A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l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1卷第三、四题为 选考题,考生任选其中一题作答;其它试题为必考题。满分l5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机读卡上规定位置;将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纸规定位置。 3.第一大题的l—3小题、第二大题的4—6小题和第五大题的l3一l5小题答案用 28铅笔填涂在机读答题卡题号的对应位置;其它试题答案用O.5毫米黑色签字笔完成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文化交融与文明对话中包容的智慧 刘长乐 有人说,世界的动荡不安源于“文明的冲突”,而且这种冲突将越来越深刻地出现在我们的身边。怎样通过对话消弭人类的隔阂?这时,一种浸透着宗教精神的东方价值观一一 包容进入了人们的视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思维方式。 中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重新走向开放,在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时,社会形态也不可逆转地走向了开放、开明。究其历史文化根源,开放应是中国文化必然呈现的一种状态。从唐僧西天取经到郑和下西洋,从接受佛教到接纳遣唐使,传统中国曾有着对外开放 包容的恢弘气度,而中国近代的洋务运动、一百多年来中国学生大规模的出国留学潮和最 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大潮,更显示了中国知识阶层在工业化、现代化方面的前赴后继,用 鲜血和生命寻求真理与复兴的不懈努力,显示了中国学习世界,融合世界的强烈愿望。 在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中,中国文化被认为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体系,其中最重要的 原因之一,就是中国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正是这种包容性,维系了中国文化脉络绵延不绝,它所哺育出来的民族精神维系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为主体的文化。儒家的“君子和而不同”,《周易》的“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都是主张思想文化的多元开放。这种多元开放的文化理念,一方面使儒学不断吸收和融合其他各家各派的思想,成为,一种绵延不绝的思想体系;另一方面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化,使之形成了兼收并蓄的传统,并生生不息。“沧海不遗点滴,始能成其大,泰岱不弃拳石,始能成其高”。中国文化绵延不绝,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包容、兼收并蓄的结果。 儒家创始人孔子作为鲁文化的代表,与齐文化的代表晏婴是有矛盾的,在齐鲁“夹谷 之会”还曾发生过公开的争执,但孔子并不因此而排斥齐文化,他在整理《五经》时,并不因为《诗经》中的齐文化内容而删掉齐诗,这正是他胸怀宽广的体现。他对儒学以外的 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吸收确实有大家的风范。孔子被后世誉为“集大成,,者,其主张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包容思想。 中国古代研究者“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从仁出发,亦可肯定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圆满和谐。“和而不同”的模式对各种不同文化有相当宽厚的容忍性。中国文化在观念和价值上对21世纪人类所能提供的有意义的东西,也许就是“以仁为体,以和为用”。在全球化背景下,开放、开明的中国更加渴望与世界对话,中国在传统文化精粹中找

2013山东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校.订(jiào)戛.然(jiá)佝.偻病(gōu)自怨自艾.(yì) B.降.服(xiáng)惊诧.(chà)超负荷.(ha)流水淙淙.(zōng) C.奇葩.(pā)胴.体(tóng)拗.口令(ào)三缄.其口(jiān) D.称.职(chan)谄.媚(chǎn)一刹.那(shà)良莠.不齐(yǒu)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部,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胜地,山上有许多寺院,善男信女络绎不绝。B.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故有领土,这在历史和法理上都是清楚的。C.作为一位大山深处的乡村教师,他不单给孩子们上课、辅导,还细心照料他们的生活。D.对峙的双方情绪激动,箭拔弩张,幸亏民警及时赶到,才避免了—起暴力事件的发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阳春三月,一位老人在杭州西湖岸边展示他高超的拳脚功夫,引来许多行人侧目 ..观赏。 B.大学毕业已经十年了,其间 ..,他换过几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但始终没有放弃专业学习。 C.老王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总让他如坐春风 ....,夜不成寐。 D.此前中国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鼎足而立 ....,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无几。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最近两天,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的日平均气温达到了入夏以来的最高值。 B.《新民丛报》虽然名为“报”,其实却实期刊,是梁启超等人于1902年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C.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他不得不认真思考公司的业绩为什么会下滑,怎样才能打开产品的销路? D.新鲜大米,手感滑爽,米粒光洁,透明度好,腹白很小(米粒上呈乳白色的部分),做出的米饭清香可口。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B.跟随广播学习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电台英语广播的语速较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 C.这种新研制的牙膏香气浓郁,清新爽口,去污洁齿力强,而且不损伤牙釉质,能保持牙齿洁白光亮,深受消费者喜爱。 D.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I卷1 ~ 6题,第II卷15 ~ 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第I卷7 ~ 14题,第II卷18 ~ 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科学所研究的是那些被认为是独立于研究者个人而存在的关系。这也适用于把人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科学陈述的对象还可以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概念,像在数学中就是那样。我们不一定要假设这种概念是同外在世界显的任何客体相对应的。但是,一切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都有一个共用的特征:它们是“真的或者假的”(适当的或者不适当的)。粗略地说来,我们对它们的反应是“是”或者是“否”。 ②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另一个特征。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所用到的概念用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对于科学家,只有“存在”,而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善,没有恶;也没什么目标。只要我们逗留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我们就绝不会碰到想“你不可以说谎”这样的事。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③由此看来,好像逻辑思维同伦理毫不相干。关于事实和关系的科学称述,固然不能产生伦理的准则,但是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却能够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并且联惯一致。如果我们能对某些基本的伦理命题取得一致,那么,只要最初的前提叙述得足够严谨,别的伦理命题就都能由他们推导出来。这样的伦理前提在伦理学中的作用,正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一样。 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根本不会觉得提出“为什么我们不该说谎?”这类问题是无意义的。我们所以觉得这类问题是有意义的,是因为在所有这类问题的讨论中,某些伦理前提被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于是,只要我们成功地把这条伦理准则追溯到这些基本前提,我们就感到满意。在关于说谎这个例子中,这种追溯的过程也许是这样的;说谎破坏了对别人的讲话的信任。而没有这种信任,社会合作就不可能,成者至少很困难。但是要使人类生活成为可能,并且

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丹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2018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真题版

2018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真题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维考证可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原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威,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长、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奏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古、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又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 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实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 (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14安徽高考语文试卷(真题)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6页,第II卷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得前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然而,有多少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头天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的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日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全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在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譬如众多文 ……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晚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的技术业已游离了艺术的初衷,众多的娱乐节目——而不是艺求'——充当了技术的受惠者。 ⑤技术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对于技术的盲目崇拜无异于对于工具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的实质,是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掉技术背后真正关键的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前一段诸多社会事件引起舆论大哗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将这些社会事件与技术联系起来。从瘦肉精饲料、三聚氰胺奶粉、毒肢囊的制作到利用电话、互联网精心设计的钱财欺诈,舆论同声谴责的是无良企业、利欲熏心的商家、心狠手辣的骗子以及失职的监管机构,而技术研发者的责任似乎被轻轻放过,人们没有看到参与这些社会事件的技术人员出面道歉,这个环节成为盲点因而遭到遗忘——文化领域的事情也似乎常常如此。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需要让技术与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如此我们方可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陷阱与误区。

2017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24分. 1.(24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徵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

2017华师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7华师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人文信仰”,它的启发来自现代学者提出的“人文宗教”。新儒家认为,儒家传统是一种不出世的却具有超越性的东方宗教,它不像其他的宗教,需要有神,有耶稣、安拉等外在权威。它不需要外在的权威,它有一种具有内在超越性的信仰。内在超越性,也就是道德心,如孟子所谓“仁义礼智”。儒家传统的这一特质,若称为中华“人文信仰”更准确。 “人文信仰”在儒释道中都有,儒家比较典型,儒家是“以出世的心态行入世的功德”,在世俗社会中要完成人之为人的使命。一是个体生命的健全,即诚意、正心、修身;另外就是建功立业,即把“立德、立功、立言”当作人生追求。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具有经济的、政治的、道德文化的属性。但道德文化属性应是人的最高属性,是人之为人的最高本质。 信仰体系当中,儒家肯定人首先要解决肉体的存在问题,这并非一般人理解的儒家是重义轻利的。儒家主张在道义的引领下对物质生活的安顿,认为这也是治国理政者须关注的重中之重。如孔子所说“富之”“足食”“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所说“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荀子也说“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在这个基础上,儒家重视和强调人的精神生活,特别是人的道德、文化。这是儒家生命大智慧的主要内涵。 儒学是仁学,但一般只讲“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关于“爱他人”,孟子曾发挥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将“爱他”或“他爱”推展为亲亲、仁民、爱物这样三个由近及远的层次。实际上,孔子讲“古之学者为己”,就彰明了儒学仁学的首要内涵就是“为己之学”。“为己”并不是自私自利,他是先成就自己。这和现代人生存理念是一致的。一个人要把自己最好的东西开发出来,成长为一个士,再成长为君子,成长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然后你才能去齐家治国平天下。荀子说过:“知者自知,仁者爱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义”在孟子这里发挥得比较到位。义利并重,以义驭利,这是孟子对儒家核心价值的阐发。儒学不是不讲功利,而是认为在功利之上有一个更高的价值,更高的原则,并借此来引领、驾驭功利。这也是对道义上的担当精神的高扬。 荀子则进一步发挥了“礼法”范畴。他把“仁”“义”这个基本的人文信仰转化成内规矩和外规矩。内规矩即德的柔性约束,外规矩即法的刚性约束。德与法统一起来就是礼或礼法。德与法一起,共同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形成普遍的秩序与和谐。因此,荀子是儒家“治统”的系统阐释者,是儒学由纯学术向汉初政治儒学转化、转型的重要中介。 (本文选自2017年4月1日新华网发展论坛,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儒家认为,儒家传统是一种东方宗教,它不需要外在权威。内在超越性,亦即道德心,是儒家传统的一个特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