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局部战争与冲突集中于五个地区

全球局部战争与冲突集中于五个地区
全球局部战争与冲突集中于五个地区

全球局部战争与冲突集中于五个地区

中东地区。2010年,中东和平进程举步维艰,几大热点均无实质性突破,中东依旧是全球安全形势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2010年共发生各类武装冲突十数起,以色列成为各类冲突的主角。伊拉克战争正式结束,但安全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仍然冲突不断,双方在加沙地带共爆发8次武装冲突,造成巴方11人死亡,多人受伤,以方2人死亡。与此同时,巴勒斯坦法塔赫与哈马斯之间的矛盾激化。

黎巴嫩和以色列的矛盾仍未能得到根本缓解。8月3日,黎巴嫩军队在黎南部边界的阿达伊萨地区与以军激烈交火,造成3名士兵死亡和部分平民伤亡。

伊拉克战争终于结束,但安全形势并未根本好转。2010年,美国正式从伊撤出战斗部队,但伊仍持续遭受各类暴力活动和自杀袭击的困扰。8月31日,奥巴马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美军在伊拉克历时7年多的作战任务正式结束。9月1日,美国副总统拜登在巴格达驻伊美军基地主持了美军任务转换仪式,宣布“新黎明行动”正式取代自2003年以来的“自由伊拉克行动”。拜登表示,美国政府已兑现了向美国和伊拉克人民做出的承诺,并表示余留美军将于2001年底全部撤出。美军如期从伊撤军,一方面体现了美战略重心东移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显示其急于摆脱伊战的无奈。尽管伊总理马利基表示,美战斗部队撤离后伊拉克部队“完全有能力和实力承担保卫国家安全的重任”,但伊国内形势并未出现根本好转,依旧面临严峻挑战。

非洲地区。2010年,非洲一些国家依旧遭受内战困扰,武装冲突时有发生。刚果(金)国内冲突没有停息的迹象。刚果(金)部族武装共向政府军营地发动3次袭击,造成政府军9人死亡,数十人受伤。政府军与部族武装暴动分子发生数次激战,共剿灭150余名恩耶雷族武装暴动分子,其作战力量被其基本歼灭。另一方面,驻刚果(金)联合国维和部队频遭武装分子袭击,造成一定伤亡。

尼日利亚发生教派冲突,造成严重伤亡。索马里再次暴发武装冲突。索马里政府自1991年被推翻后,长期处于无政府状态。反政府势力与政府军频频交战,仅过去3年就有2.1万人因各类冲突而丧生,150万平民被迫逃离家园。由于长期战乱和极端贫困,索马里如今已经成为恐怖袭击的天堂和地区形势动荡的源头。

独联体地区。2010年,独联体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缓和,俄罗斯国内发生数起冲突和恐怖袭击事件,一些独联体成员国之间爆发武装冲突,个别国家发生了骚乱。

阿富汗和南亚地区。阿富汗战争久拖不决,联军对塔利班发动大规模攻势但并未得到实质性进展,塔利班武装凭据山区同以美为首的联军展开游击战,虽遭受恐怖主义之害,印、巴国内还爆发了武装冲突和严重骚乱。

阿富汗是2010年全球局部战争的焦点。2010年是美实施“阿富汗”战略的关键一年,以美国为首的驻阿联军多次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力图清剿塔利班残余势力。自奥巴马宣布增兵以来,驻阿美军目前已达10万,联军总数逾15万。联军优势明显,连续发起大规模军

事行动,共击毙塔利班武装分子600余人。2月,1.5万名美军和阿政府军在南部赫尔曼德省重镇马尔贾地区展开代号“共同行动”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但作战效果并不理想。9月,联军再次对塔利班大本营坎大哈发起攻击,力图从根本上瓦解塔利班势力,但仍未达到预期目的。继美国提出2011年7月撤军计划后,北约其他国家纷纷效仿。8月荷兰将逐步撤出驻阿部队,加拿大和英国计划于2011年撤军,德国决定自2012年开始逐渐减少驻阿部队,波兰也表示将于2012年年底前完成撤军。面对这种情势,美国一面加强打击力度。一面谋求尽快脱身。

随着美军在阿富汗增兵,塔利班和“基地”组织部分力量开始向巴基斯坦渗透和转移,巴安全形势十分严峻。2010年3月下旬开始,巴安全部队对盘踞在奥勒格宰地区的塔利班武装展开清剿行动,共击毙700多名塔利班分并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夺回大片被非法武装控制的地区。美军也加大了对这一地区的空中打击力度,炸死多名塔利班和基地组织重要成员,其中包括“基地”组织三号人物穆斯塔法·阿布·耶齐德。另一方面,驻阿美军频频展开越界打击行动,在巴境内一些部落地区造成大量无辜伤亡。2010年,驻阿美军无人机对巴西北部靠近阿富汗边境的北瓦济里斯坦部落地区发动40多次空袭,造成300多人死亡。自2008年以来,美军无人机在阿境内共发动220多次空袭,超过1000多人被告炸死。针对巴政府清剿行动,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展开疯狂报复,接连发动恐怖袭击,造成大量人员伤亡。2010年全年,巴国内发生多起重大恐怖袭击事件,造成600余人死亡,逾千人受伤。

对印度来说,2010年也是不平静的一年。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爆发武装冲突,印安全部队频遭反政府武装袭击,导致重大伤亡。

东地南亚、东北亚和其他地区。除了上述地区外,世界其他地区也不安宁,东南亚和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依旧不容乐观,地区武装冲突时有发生。

在东南亚,泰国和菲律宾政局动荡,冲突时有发生。2月16日以来,泰国南部也拉府、那拉提瓦府和北大年府共发生31起炸弹袭击事件,造成56人伤亡,其中包括27名军人。另外,红衫军与政府军的冲突共导致21人死亡,875人受伤。2010年,菲律宾军警和政府人员多次遭反政府武装分子袭击,共造成20众死亡,23人受伤。菲政府军共击毙9名武装分子,4名军警人员遭武装分子劫持。

在东北亚,朝鲜与韩国在争议海域发生交火,半岛局势骤然升级。11月23日,韩国和朝鲜在两国有争议的西部海域相互炮击。事情的起因是,韩国不顾朝鲜一再反对和严厉警告,执意在两国争议海域举行军事演习:朝鲜首先炮击韩国延坪岛,造成韩方4人死亡,10人受伤。韩军发炮反击,朝方伤亡不明。韩国誓言将对朝鲜挑衅行为进行强硬回击,朝鲜则声称对韩进行二次炮击。12月20日,韩国海军在延坪岛海域举行实弹射击训练,朝鲜则严阵以待,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出乎意料的是,朝鲜此次未作出反应,称“不值得反击”。23日,韩国又在朝鲜边境地区举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陆、空联合演习。27日,韩国又在全国23处海域举行为期5天的实弹演习。舆论分析,韩国近期的密集演习,意在挑战朝鲜底线,朝鲜暂时“隐忍”的背后可能预示着更大的反击行动,不排除进行第三次核实验的可能。对于日益升级的半岛局势,中国进行一连串的外交斡旋并呼吁六方会谈各方举行紧急磋商,但未得到美、韩的积极回应。迄今为止,半岛紧张局势仍未得到缓解。

二战后世界局部战争

1) 越南人民的抗法战争 (1946.12.29-1954.7.21)〖2〗 2) 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 1948.5.15-1949.7)〖3〗 3) 美国侵朝战争(1950.6.25-1953.7.27); 〖4〗 4) 美国雇佣军自洪都拉斯入侵危地马拉, 推翻阿本斯合法政府(1954.6.18)〖5〗 5) 英法以色列侵略埃及的苏彝士运河战争(1956.10.29-11.6); 6) 联合国军进驻刚果(1960.7-1964.6.30) 由比出兵刚果引起 7) 美国侵越战争(1961.5.11-1963; 1964-1968; 1969-1973.1.27); 〖6〗 8) 美国海军陆战队武装干涉多米尼加内政(1965.4.28-9.3)〖7〗 9) “六五”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 (1967.6.5-6.10) 10) 柬埔寨人民抗美救国战争(1970.4.30-1975-4.19) 11) 安哥拉战争(1975-1976 苏古巴支持安人运, 1992- ) 〖8〗 12) 苏古武装干涉安哥拉(1975.7-1988.8.22)〖9〗 13) 苏古支持的雇佣军入侵扎伊尔的沙巴战争(1977.3.8-5.26) 14) 越南侵略柬埔寨战争(1979.12.25-1989.9); 15) 苏联侵略阿富汗战争(1979.12.27-1989.2.15); 16) 南非入侵安哥拉(1981.8-1988.8.22); 17) 马岛战争(1982.4.2-6.14)〖10〗 18) 以色列入侵黎巴嫩(1982.6.4-1985.6) 19) 美国侵略格林那达的战争(1983.10.25-12.12); 20) 美国入侵巴拿马(1989.12.20) (捉拿诺列加) 21) 伊拉克吞并科威特的战争(1990.8.2-8.3) 2. 帝国主义殖民统治遗留问题引起的战争, 多数由于民族的或宗教的领土的纷争引起的 1) 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10.25-1949.1.1); 2) 巴基斯坦阿富汗武装冲突(1955) 3) 尼加拉瓜与哥斯达黎加战争(1955) 4) 尼加拉瓜与洪都拉斯边境冲突(1957) 5) 中印边界战争(1962.10.20-11.21)〖11〗 6) 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领土边境武装冲突(1963.9-10沙漠战争; 1976.3-1983.2)〖12〗 7) 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武装冲突(1963-1965) 8) 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边境武装冲突(1964) 9) 索马里与肯尼亚边境武装冲突(1964-1967) 10) 第二次印巴战争(1965.8.25-9.23); 11) 萨尔瓦多与洪都拉斯“足球战争”(1969) 12) 约巴武装冲突(1970.9-1971.7)〖13〗 13) 叙利亚约旦边境冲突(1971-1980) 14) 第三次印巴战争(1971.11.21-12.17); 15) 坦桑尼亚与乌干达战争(1972、197810.30-1979.11.中) 16) 伊拉克科威特边境武装冲突(1973) 17) 第四次中东战争(十月战争、斋月战争) (1973.10.6-10.24) 18) 土尔其武装干涉塞埔路斯(1974) 19) 叙利亚干涉黎巴嫩内战(1975-1976)〖14〗

第10课 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导学案

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历史选修三导学案 编号:2008LS008 使用时间:2010年5月10日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第10课 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导学案 【使用说明】 1、依据知识结构,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梳理基础知识,并掌握记忆重点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红笔勾画,作出记录,便于上课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法西斯国家结盟、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大战的爆发、大战初期阶段战况 英法美的绥靖政策;世界各种政治力量对法西斯侵略的态度一、绥靖政策的含义 一战后,西方大国为了确保既得利益,竭力避免战争,对法西斯国家侵略采取的一种妥协、纵容的政策。 二、英法美为什么执行绥靖政策?有哪些主要表现?从中应吸取什么教训? 原因:①英法“一战”后经济军事地位削弱,政治也动荡不安,在法西斯面前难以执行持续的政策 ②一战的残酷性使英法国内盛行“和平主义”思潮,美国国内也盛行“孤立主义”,使大国竭力想避免战争③ 英国国内政治成分复杂,部分人对德国有负罪感④ 资本主义大国对社会主义和弱小国家固有的仇视和篾视⑤ 希特勒“反共”假象的迷惑⑥ 英法美是“凡——华体系”的受益者,为维护自身利益,大国极力维护此秩序 表现:①日本侵略中国东北,英法控制的国联未做任何制裁,而是宣布东北“国际共管”②意大利侵略埃塞,英法迫于压力,制裁意大利,但未把重要的战略物资石油列入制裁之列,实际上是一种纵容③西班牙内战,德意支持叛军一方,英法宣布“不干涉”实际上是纵容德意④德国侵略捷克,英法德意签定“募尼黑协定”,绥靖政策达到顶峰⑤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宣而不战”,是绥靖政策的继续。 教训:大国为自身利益,不惜牺牲他国利益,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在法西斯威胁人类时,世界人民应团结一致,共同对敌,将法西斯消灭在萌芽状态。 【当堂检测】 1、20世纪30年代世界的主要矛盾是( ) A 、 法西斯主义和反法西斯的矛盾 B 、 英法德帝国主义的矛盾 C 、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D 、 殖民地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2、20世纪30年代民族解放运动最大的特点是( ) A 、 反殖民主义 B 、 反帝国主义 C 、 反霸权主义 D 、 反法西斯侵略 3、1936年,德日签定《反共产国际协定》的根本意图是 A 、 反对共产主义 B 、 镇压无产阶级革命 C 、欺骗英法等国,准备发动战争 D 、 号召资本主义国家对抗苏联 4、法西斯国家勾结扩张的有利外部环境是( ) A 、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 B 、苏联中立自保 C 、 局部反法西斯失败 D 、 共产国际的策略影响 5、确切地说,西班牙内战是一场( ) A 、西班牙人民反对国内法西斯势力的革命斗争 B 、有外部力量参加的反法西斯民族革命战争 C 、西班牙人民反对外国法西斯势力的斗争 D 、法西斯和反法西斯国家的公开较量 6、1940、12 罗斯福发表“炉边讲话”时说“过去两年的经验已不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彻底投降才能与纳粹和平”。下面哪一国家的史实证明了这一论断?(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波兰 D 、 苏联 7、西方大国执行绥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 、竭力避免战争,维护既得利益 B 、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满足法西斯的欲望 C 、打击进步势力,维护资本主义 D 、赢得备战时机,准备与法西斯斗争 【学后反思】

军事理论答案(1~6课)

第一课:国际战略环境与格局 ★.1.、什么是国际战略环境? ........... 国际战略环境,是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在矛盾斗争和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它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式的综合体现,影响一个国家外交、经济、军事斗争的对象、任务和目标,是各个国家在国际环境中生存必须首先考察和关注的外部环境条件。 ★.2.、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 (一)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发展趋势 (二)主要大国之间没有形成敌对关系 (三)发展经济和科技是各国国家战略的核心 (四)南北矛盾的核心仍然是经济发展问题 ★.3.、什么是世界战略格局? ........... 世界格局也可以叫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各大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力量结构。 ★.4.、当前世界安全形势的总体状况及原因是什么? ..................... 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原因:(一)恐怖主义对国际社会的威胁严重 (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引发世界局部动荡的主要根源 ★.5.、中国倡导的新安全观的表述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 “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党的十六大报告互信:通过对话协商,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国与国之间要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异同,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心态,互不猜疑,互不敌视。这是各国和平相处和安全保证的前提,也是新安全观的基础。 互利:在维护本国安全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别国的安全利益,为对方的安全创造条件。互利强调的是共同安全,反对以牺牲他国的安全利益为条件来谋求自身的绝对安全。互利是新安全观的目的。 平等: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中平等的一员,应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积极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平等是新安全观的保证。 协作: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并就共同关心的安全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协作,防止战争和冲突的发生。协作是新安全观的方式。 第二课: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1.、我国领土总面积是多少? ............ 960 (1040)万平方公里 ★.2.、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 ...........缓和与稳定是我国当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 ★.3.、我国相对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中,目前还存在哪些不安全因素? ............................. (一)美国成为影响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外部因素 1、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影响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全方位性。 2、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构成的威胁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 (二)日本对我国安全存在着潜在和现实的威胁 第一,日本与我战略利益矛盾日趋突出,将我列为主要潜在对手

2019年精选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岳麓版习题精选四

2019年精选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岳麓版习题精选四 第1题【单选题】 下列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诺曼底登陆②德国突袭波兰 ③慕尼黑阴谋④日本偷袭珍珠港 A、②①③④ B、③④②① C、②③④① D、③②④①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人们刚从一个炮火连天的战场走出来,就跨入了另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昨天还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今天就形同陌路,成了对抗的冤家。”“一个炮火连天的战场”和“没有硝烟的战场”分别指的是什么战争的战场(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科索沃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战争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这个国家曾被称为“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文艺复兴从这里起源。但是,它也曾走上法西斯的道路。这个国家是( ) A、意大利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今天,我们祈祷和平永在。历史上的战争都是有原因,我们要能够找到原因,避免战争再度发生。下列事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A、《战争与和平》──拿破仑对外战争 B、《凡尔赛合约》──凡尔登战役 C、慕尼黑会议──德国闪击波兰 D、杜鲁门主义出台──科索沃战争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以强凌弱”“强权即真理”的强盗思想,至今依然被某些集团和个人有意或无意地推崇、实践着,这无疑是人类的悲哀。下列史实中,体现“悲哀”的有( ) ①《九国公约》的签署②《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③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④科索沃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图是一幅世界名画,其内容反映的是( ) A、意大利法西斯军队在埃塞俄比亚灭绝人性地释放毒气 B、德意法西斯轰炸西班牙的格尔尼卡

浅谈第三世界何以成为当地局部战争的主要战场

浅谈第三世界国家何以成为当代局部战争的主战场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世界大战虽然没有爆发,但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却连绵不断。值得注意的是战后绝大多部分局部战争都发生在第三世界,即亚、非、拉地区,据统计,战后全世界共爆发170多次局部战争,其中亚洲86次,非洲54次,拉美26次,三者合计约占局部战争总数的96%以上。战后在北美地区没有发生战争,在欧洲可以称得上真正战争的只有战后初期的希腊战争,而希腊在经济上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国家无疑成了当代局部战争的主战场。 关键词:第三世界局部战争当代主要战场 1987年,全世界约发生50次不同规模为战争和武装冲突,波及全球四分之一的国家,其中亚洲21个国家,非洲16个国家,拉美6个国家,欧洲北美却无战事。自冷战结束,美国参加的局部战争有1991年的海湾战争,1992年武力干涉索马里,1994年大兵入侵太子港,1998年打击苏丹和阿富汗,1999年轰炸南联盟,2001年,反恐首选阿富汗,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尽管如此之多,但却无一是在美国本土之上,欧洲北美仍无战事。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也是值得人们去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什么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国家的范围又如何界定呢?“第三世界”是法国著名人学家、法兰西公学名誉教授阿尔弗雷德·索维在1952 年首创的用语。当时索维正担任巴《观察家》周刊的记者,他于该年8 月14 日在周刊上发表了题为《三个世界、一个地球》的文章,首次使用了“第三世界”一词。作者创造这个新词,显然受到了法国大革命时代关于“第三等级”概念的启示,借以形象地描绘发展中国家被压迫、被剥削的处境。他写道:“这个第三世界被忽略,遭剥削,受蔑视,如同从前的第三等级一样。” ①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历史上著名的“万隆会议”上,部分国家表示不靠拢北约或苏联任何一方,用“第三世界”一词界定自己。“第三世界”这一称谓获得正式确认,由此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接受并使用。“万隆会议”以及发端于1960年的不结盟运动和1964年在日内瓦发表的《77国联合宣言》是“第三世界”集团意识成形的三大里程碑:亚非会议着重于去殖民化,不结盟运动标榜政治中立,77国集团旨在实现亚非拉国家政治独立后的

现代军事物流经典案例赏析

案例1 现代军事物流经典案例赏析 ——海湾战争美军物流特点回顾与总结 有人做过统计,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平均不到五年世界范围内就会爆发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在现代局部战争中具有十分鲜明的代表性。这次战争中,美军充分运用自己掌握的先进技术,在短短42天内迅速达成战争目的,而且地面战争只持续了不到100小时。 从现代军事物流的角度来看,海湾战争中美军共调集了55.4万军队,为了保障部队的衣、食、住、行、战,美军在五个月左右的时间里从本土和欧洲各军事基地向海湾地区运送了各类物资770余万吨,相当于把一个中等城市从美国中西部搬到了中东沙漠。 海湾战区距离美国本土十分遥远,海上距离1.7万公里,空中距离1.1万公里,需要动用大量的运输力量才能及时完成大规模的物流任务。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平均日运送物资4200吨,物流时效之高前所未有。 此外,由于海湾战争使用了大量高技术武器装备,复杂的武器系统使各类配套物资的品种大量增加。据统计,仅美军国防后勤局提供的物资就达226万项。大量的物资品种给物流过程增加了难度,使物流环节更加复杂。 纵观海湾战争,美军不仅打赢了一场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而且成功地导演了一场高难度的跨国军事物流。海湾战争的美军物流堪称现代军事物流经典案例,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概括海湾战争美军物流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雄厚的军事海空运力量 美军为了维护其全球战略利益,历来十分重视军事海空运力量的发展。比如:在军事海运船只的建设方面,美军明确要求海运船只单艘航速快、单船吨位大、有综合补给能力、自卫能力强、有直升机平台;在军用运输机的建设方面,要求载重量大、可靠性强,能够在建议跑道起降等等。截止海湾战争爆发前,美军共有军事海运船只1900余艘,总吨位达到4600万吨;共有13个运输机飞行联队,包括110架C-5“银河”式运输机,234架C-141“星”式运输机和460架C-130“大力神”式运输机,运载总量可达37700多吨。 美军不仅海空运力量雄厚,而且战备水平很高。军事海运船只和空运飞机的完好率均保持在90%以上,在航率和出动率达到80%以上。同时,美军还建有与军事海空运力量相配套的设施、设备,如码头和机场,吊装和搬运工具等,能够做到一声令下立即行动。 二、多层次配置的军事物流网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就在海外占据了大量的军事基地,用于储存军用物资。战后这些军事基地经过大幅度扩建、增加和调整,逐步形成了一个与美军战略方向相一致,以本土基地为核心,以海外中间基地为桥梁,以战区基地为前沿,点线结合、多层次配置的军事物流网。在这次战争中,美国东西海岸的本土基地是美军作战物资的主要供应源;在关岛、菲律宾、迪戈加西亚、德国的拉姆施泰因等地的海外军事基地基本上担负这次战争的物流中转任务;在沙特、阿联酋、巴林、土耳其、塞浦路斯等海湾邻近国家的前进基地则构成了直接支援战区作战行动的前沿物资补给点。 这个点线结合的军事物流网对美军取得海湾战争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正是由于具备了完善的军事物流网,美军才能够储存大量的军用物资,并将这些物资由美国本土或欧洲各地源源不断地运往遥远的海湾前线,及时满足了美军的作战需求。 三、先进的军事物流装备和信息平台 美军在海湾战争中几乎投入了除核、生、化武器之外的所有高技术武器装备,为了保证

第10课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教学案

第10课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课程标准]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一、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扩张(局部战争) 1.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5年,意大利不宣而战,入侵埃塞俄比亚。________年,吞并了埃塞俄比亚。 2.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后来,德、意直接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转变为抗击法西斯侵略的______________。1939年,西班牙共和国被颠覆。 3.日本对中国的侵略。1937年,日本又挑起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________。 4.德国在欧洲的侵略扩张。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吞并了____________。 5.德、意、日结成同盟。德、意、日三国于1936~1937年签订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轴心,以反共产主义的名义结成同盟,增强了法西斯的力量,使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愈加迫近。 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1.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人民在世界上最早进行了反法西斯战争。 2.共产国际七大:1935年,共产国际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提出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就是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具体实践。 3.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战:顽强抗击入侵的意军,沦陷后继续坚持____________。 4.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____________”奔赴西班牙作战。 三、英、法的绥靖政策和美国的“中立法案” 1.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1)含义:对法西斯侵略行为采取姑息纵容政策。 (2)表现 ①纵容日本侵略中国。 ②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国联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不包括禁运________等战略物资。 ③纵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英、法发起27个国家缔结《______________》,以不干涉西班牙内战的名义,纵容法西斯扩张。 ④绥靖政策的顶峰——______________: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导致了西方大国与苏联的互不信任,不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2.美国推行“中立法案” (1)原因:处于孤立主义思潮中的美国,竭力避免卷入欧洲战事。 (2)制定和修改:1935年制定“____________”,禁止把武器卖给交战国家。在西班牙内战期间,修改“中立法案”,把禁运的范围扩大到发生内战的国家的交战双方。 四、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 1.苏德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冷战时期世界局部战争的特点

冷战时期世界局部战争的特点 冷战时期世界局部战争的特点 所谓“冷战”,就是指二战后1947—1991年间苏美两大阵营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方面进行紧张激烈的对抗而又没有爆发直接的武装冲突,简单地讲就是不用枪炮的战争。 冷战的产生是复杂的,但也是必然的。战后美苏冷战局面来源于战争结束时的形式,触发点是战后西方对东欧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欧国家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西方(特别是美国)对此事不能容忍的,它们妄图在这个地区重建亲西方的政权,恢复资本主义制度,遭到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人民的反对,于是东西方形成对峙之势,终于爆发了冷战,它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政策的产物。 冷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开始,随着八十年代苏联的经济危机,和戈尔巴乔夫(戈巴卓夫)的民主改革,促成共产国家倒台,到1990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正式结束。中国国共内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1979年)是几个东西方国家发生区域冲突的例子,但是大多数时候只是双方代理人之间的冲突,在这些冲突中,主要强国只是通过资金和武器援助各自支持的国家或组织。这么做就减少了两大阵营冲突的紧张性。 美国与苏联竞争的一个主要领域就是科学技术,此外还包括了十分隐蔽的间谍战,和双方的政治宣传战。虽然双方的谍报系统经常采取秘密的暗杀行动,但是由于核武器的威慑,两阵营一直没有发生全面冲突。当然在当时,人们并不清楚,一个地区性的小规模冲突是否有可能引发核战争,有鉴于此,每一次的冲突都会引发人们极高的关注。这种紧张态势几乎像真正的战争那样改变了全世界所有人的生活。

二战结束后,美国无论是经济实力、军事力量还是政治影响都是举世无双的。美国还控制着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泛美同盟等国际组织。雄厚的实力使美国领导人的政治野心大大膨胀,认为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的美国世纪已经到来,声称决心担当起领导世界的责任。二战后苏联作为政治、军事强国在欧洲的崛起使欧洲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不同于战前的重大变化。这对于妄想称霸世界的美国来说无疑是一个严重障碍。对此,美国自然不会善罢甘休。杜鲁门上台后,加紧推行称霸全球的计划,他摈弃了罗斯福大国合作的和平缓进战略,利用其战争中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实力和对核武器的垄断地位,企图把介于美苏之间的广大中间地带控制在自己手里,于是杜鲁门政府制定了遏制苏联的冷战政策。为了遏制苏联,美国统治集团有意识地制造了苏联利用共产主义进行扩张的舆论。,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去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对战后苏联的“理论、意图、政策和做法”以及美国应采取的对策,提出了全面的分析和建议。凯南断言,苏联无视“理智的逻辑”,却对“武力的逻辑”十分敏感,如果美国拥有足够的实力,并且表明准备随时动用的话,那么用不着真的动武便可遏制住苏联,甚至迫使苏联退却。不久,凯南在长电报的基础上又写了一篇分析苏联主权以及美国应采取的政策的文章,并以《苏联行为的根源》为题发表。这篇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凯南8000字电报中的观点,指出美国必须“把苏联看作是对手,而不是伙伴”,必须“灵活而警惕地运用对抗力量加以遏制”,最终导致“苏维埃政权的瓦解或逐步趋于软化”。这样,凯南为杜鲁门政府提供了一整套所谓“遏制”苏联的战略,这套战略很快就成为美国对苏政策的指导方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攻击苏联奉行扩张政策,威胁欧洲和世界和平。他危言耸听地指出:“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他呼吁英美结成联盟,是双方的军事力量、道义力量和其他物质力量联合起来,有效地遏制铁幕后面苏联的扩张。丘

现代局部战争中的后勤保障

现代局部战争中的后勤保障 -----海湾战争分析 古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里的粮草亦指现代战争中的后勤保障,在冷兵器时代战争中,由于生产力 水平低下和科学技术的落后,军队参战的只有将士和战马,武器也仅限于刀枪棍棒,后勤保障十分简单,主要是粮食和 马草的供给。即便是简单的后勤保障,也对每一次军事行动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武器装备的变化,近现代战争后勤保障不再仅仅局限于“粮草”,而包括部队生活保障、武器弹药保障、维修保障、医疗保障等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一古训是前人对历次战争的经验总结,它反映了后勤保障在军事行动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早在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就断言“军无瑙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阐明了后勤补给与军队存亡的关系。虽然现在“兵马”与“粮草”的含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其原理对现代战役仍然具有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它反映了军事行动对后勤的依赖关系,现代战役后勤保障的地位更加重要,如古代军事家孙武在《作战》篇提出: “凡用兵之法,驰马千驯,革车 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时间短,但军需物资需求巨大,消耗种类繁多,物资运数量剧增,是保障呈现超强化特征。同时,现代作战的后勤保障难度不断加大,技术保障难度加深,后勤生存和防卫问题突出。因此,在作战思想上,必须强化作战的后勤保障观念,充分认识战场后勤保障已成为保证部队持续作战的生命线,对决定战争胜负具有比以往更重要的意义。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技术战争其极大消耗量对后勤保障提出了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供应补给量与消耗量要成正比,要以极大的供应量来保障高技术战争的极大消耗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战争的持续进行,如果供应量小于消耗量,那就要影响战争的进行,甚至发生粮尽弹绝的危险情况,因此提高现代战争下联合保障、高强度保障、可持续保障能力。另外如果供应量过大也会造成大量浪费,比如朝鲜战争,海湾战争都有大量的后勤物资遗留在战场,所以后勤保障在一场战争的作用很重要,但其后勤保障高精确性列加重要。 一、现代局部战争后勤保障 什么是后勤保障?《现代汉语词典》对后勤保障的诠释是:后勤保障是军队组织实施物资经费供应、医疗救护、装备维修、交通运输等各项专业勤务保障的总称。科学技术进步,现代工业发展,使武器装备的科研和生产能力也随之提高,各种先进技术兵器不断出现,给战争带来规模扩大、战场广阔、物资消耗巨大、装备损坏与人员伤亡率提高,指挥复杂等特点所以后勤保障是军队组织实施物资经费供应、医疗救护、装备维修、交通运输等各项专业勤务保障的总称。科学技术进步,现代工业发展,使武器装备的科研和生产能力也随之提高,各种先进技术兵器不断出现,给战争带来规模扩大、战场广阔、物资消耗巨大、装备损坏与人员伤亡率提高的特点。因此,战争对后勤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后勤保障越来越成为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后勤保障作为军事后勤的中心工作,作用在于运用物质力量和技术手段,及时、准确地保障武装力量作战、建设的需要,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保证各项军事任务的完成。后勤保障的一般原则是,立足实际,适应需要;力争主动,避免被动;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厉行节约,讲求效益。后勤保障的方式,主要是按部队建制保障,或按区域保障,它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又是什么呢,后面将作进一步的分析。 1、海湾战争的特点 海湾战争是现代化战争的一个转折点,其大规格使用高科技武器,作战方式也发生根本改变,比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当时仍然是以大规模地面部队为主,空军为辅担任空中支援任务。到海湾战争时发生改变,美军先是以大规格空中打击和远程火力打击为主,夺取制空权后对敌方军事设施进行空中打击致其瘫痪,然后地面部队为辅快速穿机动插进行地面占领,并且同时空中进行不间断支援,下面我们看一下现代战争的特点有哪些体现在海湾战争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和平 胡德坤韩永利 2012-8-1 16:59:56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04期第511~516页【专题名称】世界史 【作者简介】胡德坤,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永利,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湖北武汉430072) 【内容提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整体和平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二战后保持了半个多世纪的无世界大战的局面,是因为二战变更了时代主题;改变了战后世界和平与战争力量的对比;规定了战后局部战争的走向。 【关键词】二战/战后/世界和平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今天半个多世纪,世界总体上保持了无世界大战的和平局面。比较20世纪前半期发生两次世界大战的状况,人类文明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有了划时代的长足进步。追溯其历史渊源,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世界历史从20世纪前半期的战争与动荡时代向战后和平与发展时代转换的重大转折点。是二战变更了时代主题,改变了世界战争与和平力量的对比,规定了战后局部战争的历史走向。 第二次世界大战变更了时代主题 20世纪前半期,世界历史在对殖民地势力范围的瓜分与再瓜分的恶性循环中前进,同时也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统治走到了尽头。后起的殖民帝国主义要

求重新分配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从而与老牌殖民帝国主义进行激烈尖锐的霸权争夺。殖民地人民的觉醒,又使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空前尖锐,世界已进入了非通过世界性的激烈战争、世界性的民族解放战争而不能解决世界问题的时代。这种时代的主要特征就是战争与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历史表明,腐朽没落的世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只有通过残酷的战争、激烈的革命来进行彻底的改造。毛泽东指出:“凡属正义的革命战争,其力量是很大的,它能改造很多事物,或为改造事物开辟道路。”[1](第457页)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担负了这一历史使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世界经济构架的革命性改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根源来看,导致世界战争的根本因素就是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势力范围的分割及其所形成的国际构架。表面的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体性和实际的殖民势力范围分割状况,极大地阻隔了世界范围内商贸、金融自由流动的空间,极大地限制了世界市场的扩大,限制了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仍然得以维持,世界整体发展进程受到严重的阻碍,其结果终于酿成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在大危机中,法西斯军国主义势力恶性膨胀,蓄意挑动世界战争,以建立更加野蛮落后的殖民大帝国,世界大战不可避免。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则促使了社会主义新型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促使了资本主义完成从国家垄断到跨国垄断的历程,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崩溃和发展中国家的兴起,改变了原有帝国主义列强殖民势力范围的分割局面,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进程,这是一个推动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性进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依据对产生世界大战社会经济根源的反思,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进行了社会经济政治的重大改造,强化了抑制世界性战争的因素。

高中历史第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课时作业岳麓版选修-课件

【师说】2015-2016高中历史第3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10 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课时作业岳麓版选修3 一、选择题 1.西班牙内战时,英国与法国实行的“不干涉”政策实际上是纵容侵略政策,这主要是因为它们( ) A.客观上限制了苏联对西班牙共和国政府进行援助 B.直接支持佛朗哥叛军 C.直接支持德意公开干涉西班牙 D.客观上限制了西班牙共和国取得武器援助 【解析】本题考查“不干涉”的含义。该政策是指不向交战双方提供武器援助。而当时力量对比上西班牙法西斯力量占上风,且法西斯力量可以从德意获得武器援助,故实际上起到了纵容侵略的作用,客观上限制了西班牙共和国从英法美获得武器援助。 【答案】 D 2.共产国际“七大”最主要的影响是( ) A.在全世界受到法西斯侵略的威胁时召开 B.指导了各国共产党的活动 C.提出建立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号召 D.推动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把握和理解能力。1935年,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提出建立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来阻止新的战争的爆发。 【答案】 C 3.希特勒说:“从德国方面看,佛朗哥的百分之百的胜利并非令人称心如意。我们对继续战争和保持地中海的紧张局势更感兴趣。”这说明德国干涉西班牙内战的主要目的是( ) A.帮助佛朗哥建立法西斯专政 B.为发动世界大战做准备 C.用战争威吓英法 D.保持德国在地中海的战略优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材料中“我们对继续战争和保持地中海的紧张局势更感兴趣”说明德国干涉西班牙内战的主要目的是为发动世界大战做准备。 【答案】 B 4.右面为名为“希特勒、墨索里尼和狗”的漫画。漫画中希特勒对墨索里尼说:“你知道有些狗是只会吠而不会咬人的吗?”这幅漫画讽刺了( ) A.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B.西班牙内战 C.英法的绥靖政策 D.苏联的中立政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关系的理解,意在考查学生判断历史本质的能力。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西班牙内战是反对德、意、日法西斯的局部战争,排除A、B;面对德意法西斯势力的侵略,英法采取了绥靖政策,这使得德意的侵略气焰日渐嚣张。故C符合题意。德国利用苏联与英法的互不信任,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排除D。故答案为C。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2)(附答案)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课后练习(2) 1.大量科技进步成果应用于军事带来的后果是( ) ①提高了武器的性能,大大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 ②战争突破了以往以陆地为主的限制,扩展到海底和空中 ③战争突破地域条件的限制,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指挥战争 ④战争更加残酷,充满更大的危险性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2.促进共同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证,其理由包括() ①发展可以加强各国经济联系并为彼此之间的和平相处提供了物质保障 ②发展可以缩小发达国家和发殿中国家差距并促进新世界秩序的形成 ③发展有利于消除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社会动荡 ④发展可以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增强世界和平力量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③④D.②③④ 3.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有( ) ①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②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③是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积极倡导者④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两次世界大战仅相隔25年时间,尽管一战后战胜国为了避免战争采取了一些举措,但新的大战还是再次重演,从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是( ) ①战后建立的维和机制应全面、有效,防止流于形式②各国人民对于法西斯的欺骗宣传要保持冷静的头脑③大国面对战争的威胁应行动起来,履行自己的义务④战后对于战败国要给予严惩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六方会谈是指由朝鲜、韩国、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六国共同参与的旨在解决朝核问题的一系列会谈。此事件说明了() ①和平与发展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 ②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不懈努力 ③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④朝鲜半岛已经完全实现了和平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6.2010年3月29日上午,莫斯科市中心的卢比扬卡和文化公园地铁站,接连发生自杀式

岳麓版历史选修3《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word教案

第10课从局部战争到全面战争 导言: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对英国首相丘吉尔谈起,应该给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一个名字,丘吉尔脱口而出:“The unnecessary War!”他认为如果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决策者们处理不当,致使德、意、日侵略势力迅速膨胀,第二次世界大战本来是可以避免的。那么英法美的领导人在20世纪30年代到底是怎么做的?战争为什么不能避免,而从局部的战争走向了全面战争的深渊? 一、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扩张——局部战争 思考: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是如何对外扩张的?其结果如何? 由于当时世界战略格局和力量对比等因素,德意日不可能一下就挑起世界大战,而是分别在亚洲、非洲和欧洲发动一系列的局部战争,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5年意大利挑起侵占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地处战略位置,而且自然资源丰富,从而早已成为了意大利的侵略对象。),1936年德意法西斯国家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1936年德国吞并奥地利,1939年3月,德国侵吞捷克斯洛伐克。 1.1935年意大利挑起侵占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地处战略位置,而且自然资源丰富,从而早已成为了意大利的侵略对象。 2.1936年德意法西斯国家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从西班牙的地理位置,想想德意法西斯为什么要侵占西班牙?导致了什么影响? (1)原因: 1.夺取西班牙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战略资源 2.切断英法与其海外殖民地的联系 3.支持佛朗哥法西斯势力,把西班牙变成检验自己军事实力的实验场。 (2)影响: 1.西班牙内战(民主革命)演变成为反法西斯侵略的民族战争 2.导致了西班牙人民阵线共和国的颠覆 西班牙人民阵线是什么性质的组织?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组织 《格尔尼卡》:1937年,德国空军对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进行野蛮轰炸,大量平民伤亡。画家毕加索义愤填膺,以此为题材创作了名画《格尔尼卡》,用超现实主义的风格揭露了法西斯的罪行。一个德国法西斯分子看过后问毕加索:“这是你的杰作吗?”画家回答:“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3、德意日法西斯结盟 1.原因:与英美法矛盾日益加深,为了维护共同利益 2.旗号:打着反共产国际旗号 3.过程:1936年形成“柏林—罗马轴心”;1937年三国签定《反共产国际协定》 如何体会《反共产国际协定》的实质? 4.性质:法西斯军事侵略同盟 5.影响:增强了法西斯的力量,世界局势更加紧张,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越加迫近。 问题探究: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扩张给当时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 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纷纷得逞,一方面壮大了法西斯的实力,另外一方面助长了其侵略的气焰,从而使世界大战的危险越加迫近。另外,广大的被侵略地区的人民早于二战爆发就已遭受法西斯的蹂躏,灾难深重。 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思考提纲]面对法西斯的侵略,各国人民是如何抗击的?有何结果?共产国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哪些杰出贡献? (一)共产国际七大的召开 共产国际“七大”在什么情况下召开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以中国为例,谈谈它的意义。 1.背景:全世界受到法西斯侵略的威胁 2.目的:更好地领导世界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斗争 3.核心内容:号召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当今世界局部战争

当今世界局部战争 1.阿塞拜疆-----------亚美尼亚 这两个国家,原来都属于苏联,苏联解体的同时纷纷独立,两国边境纳卡在苏联时期,它是阿塞拜疆西南部的一个自治州,多数居民为亚美尼亚族人。由于对当地经济和生活条件不满意,纳卡地区的亚美尼亚人一直谋求将纳卡并入亚美尼亚。由亚美尼亚人组成的纳卡州苏维埃要求把这一地区划归亚美尼亚共和国管辖。亚美尼亚表示同意接管纳卡州,但阿塞拜疆方面坚决拒绝变更领土的任何要求。由此两国为领土争端战事不断! 2.巴勒斯坦--------以色列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冲突是中东地区冲突的热点之一,冲突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既有宗教的、文化的、民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大国干预等外部因素,各种因素互相影响、激化,使得巴以冲突的复杂性非同一般。其中,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了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根本原因。犹太移民定居点问题和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则是巴以和平之路上的严重障碍。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巴以冲突就不会停止,中东也难以实现真正的和平。 3.俄罗斯--------乌克兰(克里米亚冲突) 在苏联解体以前,俄乌之间关于克里米亚问题虽然也有不少争议。随着苏联的解体,俄乌分别变成了两个主权国家,在各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进而使双方关于克里米亚归属之争变得日益复杂,并出现了多次反复与较量。 4.阿富汗:存在塔利班和政府军之间的战争; 塔利班是发源于阿富汗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组织。被美国支持的现政权赶下了台,塔利班又转到地下武装斗争的时代,所以,经常在阿富汗搞暴炸动恐怖活动。 5.伊拉克:存在政府军和反叛武装的斗争 6.叙利亚:与极端组织(ISIS)的对抗 。。。。。

现代军事与局部战争

浅谈军事高科技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邓小平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已进入了高技术时代,高技术的发展不但对整个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导致军事高技术领域的开拓和发展,因而促使军事技术日益走向高技术化。在20世纪60年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一场波澜壮阔的科技革命在全球持续发展,在军事领域也引发了新的军事革命。21世纪武器装备进入到信息化时代,走向信息化、网络化、精确化、隐身化、立体化、无人化等。信息战武器、电子战武器、隐身武器、精确制导武器将成为军事大国21世纪占优势的主导武器装备。自60年代以来,一大批高技术武器装备相继问世并用于战争,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战争的面貌。因此,无论是谁,不了解当代高技术的发展情况,不熟悉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不理解高技术武器装备对现代或未来战争所带来的具大影响,就不可能在高技术战争中掌握主动权,进而立于不败之地。可见,在现代军事战争中,科学技术已成为主导力量。 军事高科技对现代战争的影响是通过提高武器装备的战斗技术性能而产生的。军事技术的组成决定武器装备的构成,军事技术的性质决定武器装备的作用形式,军事技术的飞跃决定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因此,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导致一系列战术技术性能优越的高科技武器装备问世并用于作战,使现代战建立在新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对现代作战产生巨大的影响。 其主要表现有(一)信息技术装备广泛地渗透到战场的各个领域上,信息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日俱增,逐渐由从属地位上升到主导地位,以至于高科技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可称为“信息战”。由于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到各种武器装备,各种作战手段和战场指挥中去,信息使用权和控制权的斗争愈来愈激烈。通过软杀伤和硬摧毁等手段,干扰、压制和破坏对方侦察、通信、指挥和控制系统以及先进的武器系统,使之降低或丧失作战效能。这就使信息战成为渗透到各个作战领域的重要作战手段,并且自始至终贯穿于战场的全过程。信息战

论冷战时期世界局部战争的特点

1、世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两极格局终结后,世界并未出现单极格局或美日欧联合主宰世界的局面,现实是孕育于两极格局之中的多极化趋势。虽然冷战后,美国作为仅存的超级大国,利用其雄厚的综合国力追求对世界的主导地位,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出愈来愈强的单边主义色彩,造成某种“单极世界”的表象,但从发展上看,从实质上看,多极化才是世界格局的变化方向。 美国仍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它力求维护和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欧洲仍是世界最为关注的战略重点。欧盟的成立与发展大大加强了欧洲的一体化,成为影响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重大因素。日本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俄罗斯处于转轨之中,它继承了苏联的工业基础和军事实力,大国潜力犹在,从中长期看仍是一个世界大国。它不甘心在国际政治中无所作为的局面,转而采取日趋强硬和独立的外交政策。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也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力量。 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逐步增强,它既是多极化趋势的主要表现,也是推动多极化趋势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是,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美国的霸权主义和构建单极世界的图谋是多极化趋势的最大障碍;冷战思维继续存在、南北差距的扩大、民族矛盾与宗教纠纷等也严重冲击多极化趋势;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的重新组合与利益重新分配,因此世界多极化过程将充满矛盾与斗争。 2、国际形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主要热点地区的和平努力 近年来一些长年战乱的热点地区,出现了缓和的迹象,人们从心底厌恶战争,努力于寻求和平的事业。例如在中东,巴、以冲突是中东地区多年矛盾的焦点。虽然,以巴、以冲突为核心的中东和平进程,前面还有很多困难和障碍,但现在总算有了一个良好的新起点。在朝鲜半岛由于韩国推行“阳光政策”和周边国家的积极斡旋,促使朝美、朝韩由紧张对抗走向和平对话的道路,目前朝核六方会谈正在复杂而艰难的进行着。在南亚,印巴两国关系紧张,曾经陈兵百万、剑拔弩张,如今在反恐和发展的前提下寻求和平相处。总之,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与潮流时,局部的热点地区与国家受其影响也在努力摆脱战乱之累,寻求自身的稳定、发展,从而走向地区的缓和与和平。 3、大国关系 中美、中俄、中法、中欧关系有了大的发展。日俄之间领导人互访,打破了长期冷淡僵持局面,为改善两国关系创造了条件。俄、法、德三国首脑建立定期会晤制度。这一系列高层对话和多种伙伴关系的纷纷建立,表明各大国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都在探索处理彼此关系的新规则,为建立一种面向21世纪的新型关系而努力。这些新型伙伴关系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一不结盟,二不对抗,三不针对第三国。这种关系将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和发展,有利于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4、冷战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加强,同时遭遇挑战 联合国积极推进非殖民化运动,支持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自决和独立;缓解国际冲突,防止紧张局势恶化;推动世界裁军运动的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在解决人类面临的众多问题,例如环境、人口、生态、资源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联合国的作用尚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也存在不少问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挑战的需要。因此,联合国必须进行新的改革,尤其以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受到广泛的注意与讨论。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主要有两大问题,一是扩大,一是否决权,各国分歧很大。 其他国际组织的作用。一般说来,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朝着规范化、民主化方向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它的基本功能与最高目标,就是协调有关力量之间的各种利益,处理好独立与联合,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促进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