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电化学自测题(不可逆电极过程部分)

第7章 电化学自测题(不可逆电极过程部分)
第7章 电化学自测题(不可逆电极过程部分)

第七章 电化学自测题(不可逆电极过程)

一、选择题

1.当发生极化作用时,两电极的电极电势的变化为( )。 (a )?阳变大,?阴变小 (b )?阳变小,?阴变大 (c )两者都变大 (d )两者都变小

2.用铜电极电解CuCl 2的水溶液,不考虑超电势,在阳极上将会发生的反应为(已知

V Cu

Cu

337.02=+

θ?,V O

H O

23.122

?,V Cl Cl

360.12

=-

θ

?)

( )。 (a )析出氧气 (b )析出氢气

(c )析出铜 (d )铜电极氧化 3.已知V Fe

Fe 440.02-=+

θ

?,V Cd

Cd 402.02-=+

θ

?,将Fe(s)和Cd(s)的粉末投入含Fe 2+(0.10 mol ?kg -1)和含Cd 2+(0.001 mol ?kg -1)的溶液中,Fe(s)和Cd(s)粉将( )。 (a )都溶解 (b )Fe(s)不溶,Cd(s)溶解 (c )都不溶解 (d )Fe(s)溶解,Cd(s) 不溶

4.298K 时,在0.10 mol ?kg -1的HCl 溶液中,氢电极的可逆电势约为-0.06V ,当用铜电极电解此溶液,氢在Cu 电极上的析出电势应( )。 (a )大于-0.06V (b )等于-0.06V (c )小于-0.06V (d )无法判定 5.极谱分析仪所用的测量阴极为( )。

(a )电化学极化电极 (b )浓差极化电极 (c )理想可逆电极 (d )难极化电极

6.以石墨为阴极,电解0.01 mol ?kg -1NaCl 溶液,已知V Cl Cl

36.12

=-

θ

?,02=Cl η,

V O

H H O

229.122

,=+θ?,V O 8.02=η,则在阳极上首先析出的是( )。

(a )Cl 2(g) (b )O 2(g)

(c )Cl 2与O 2混合气 (d )无气体析出

7.298K 时,以1A 电流电解CuSO 4溶液时,析出0.1molCu(s)所需时间约为( )。 (a )20.2h (b )5.4h (c )2.7h (d )1.5h

8.电解时,在电极上首先发生氧化反应的是( )。 (a )标准还原电极电势最大者 (b )标准还原电极电势最小者

(c )考虑极化后实际析出电极电势最大者 (d )考虑极化后实际析出电极电势最小者

9.通电于含有相同浓度的Fe 2+, Ca 2+, Zn 2+ 和Cu 2+的电解质溶液, 已知

V Fe

Fe

440.02-=+

θ?,V Ca Ca 866.22-=+θ?,V Zn Zn 763.02-=+θ?,V Cu

Cu 337.02=+

θ

?,设H 2因有超电势而不析出,则这些金属在阴极析出的次序为( )。

(a) Ca → Zn → Fe → Cu (b) Ca → Fe → Zn → Cu (c) Cu → Fe → Zn → Ca

(d) Ca → Cu → Zn → Fe

10.下列对铁表面防腐方法中属于“电化学保护”的是( )。 (a )表面喷漆 (b )电镀 (c )Fe 件上嵌Zn 块 (d )加缓蚀剂 11.可充电电池在充电和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刚好相反,则充电与放电时电极的极性——正极、负极、阴极和阳极——的关系为( )。 (a )正极、负极相同,阴极和阳极也相同 (b )正极、负极相同,阴极和阳极刚好相反 (c )正极、负极改变,阴极和阳极相同

(d )正极、负极改变,阴极和阳极刚好相反

12.298K 时,H 2(g)在Zn(s)上的超电势为0.70V ,已知V Zn

Zn 763.02-=+

θ

?。现在电解一含

有Zn 2+(01.02=+Zn a )的溶液,为了使H 2(g)不与Zn(s)同时析出,溶液的pH 应至少控制在( )。

(a )pH>2.06 (b )pH>2.72 (c )pH>7.10 (d )pH>8.02

二、计算题

1.将Ag 电极插入稀NaOH 溶液电解,阴、阳极上分别有H 2(g)和O 2(g)析出,当电流密度为0.1A ?cm -2时,H 2(g)和O 2(g)在Ag(s)上的超电势分别为0.3和0.98V 。试求在该电流密度下使电解池正常工作,至少需加多大外电压?忽略由于内阻引起的电势降,已知H 2(g)和O 2(g)燃料电池的标准电动势为θE =1.229V 。

2.298K 时,用铂电极电解1.0 mol ?kg -1的H 2S04溶液(设活度因子均为1): (1)计算理论分解电压。

(2)若两电极面积均为1cm 2 ,电解液电阻为100Ω,H 2和O 2的超电势与电流密度j 的关系为

])/[lg(118.0472.02

j j H +=η,])/[lg(118.0062.12

j j O +=η

问当通过的电流为1.0mA 时外加电压为多少?已知V O

H H O 229.122

,=+θ

?。

答 案:

1.a

2.d

3.b

4.c

5.b

6.a

7.b

8.d

9.c 10.c 11.b 12.a

第七章电化学答案(最新整理)

第七章 电化学 第七章 电化学 7.1 用铂电极电解CuCl 2溶液。通过的电流为20A ,经过15min 后,问:⑴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质量的Cu ?⑵在阳极上能析出多少体积的27℃、100kPa 下的Cl 2(g) ? 解:⑴ 阴极反应:Cu 2++2e -=Cu 阳极反应:2Cl -=Cl 2+2e - 电解反应:Cu 2++2Cl -= Cu + Cl 2 溶液中通过的电量为: Q=I·t = 20A×15×60s=18000C 由法拉第定律和反应进度知: (Cu)(Cu)/(Cu)(Cu)(Cu) Q n m M zF ξνν?===(Cu)(Cu)1800064g/mol (Cu) 5.969g 296485.309C/mol Q M C m zF ν???∴===? ⑵ 22(Cl )(Cl ) n ξν?= 222(Cl )(Cl )0(Cl )0.0933mol n n νξ?=-=?=

2 30.09338.314300.15dm 100 nRT V p ??∴== = 2.328dm 3 7.3用银电极电解AgNO 3水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阴极上有0.078g 的Ag(s)析出,阳极区溶液质量23.376g ,其中含AgNO 3 0.236g 。已知通电前溶液浓度为1kg 水中溶有7.39g 的AgNO 3。求t(Ag +)和t(NO 3-)。 解:方法一: t +=阳离子迁出阳极区的物质的量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 电解后阳极区溶液质量23.376g ,其中含AgNO 3 0.236g ,设电解前后水量不变,则电解前阳极区 AgNO 3的量为:=0.1710g 37.39(23.3760.236)(AgNO )1000 m g ?-=电解过程阳极反应为:Ag = Ag ++e -产生的Ag +溶入阳极区。因此迁出阳极区的Ag +的物质的量为:n n n n =-迁出电电应 +解前解后反

判断KFe(CN)电极过程的可逆性

实验判断K3Fe(CN)6电极过程的可逆性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用循环伏安法判断电极过程的可逆性。 二、实验原理 循环伏安法在电极上施加线性扫描电压,当到达设定的某终止电压后,再反方向回扫至设定的某起始电压。 若溶液中存在氧化态O,电极上将发生还原反应: O+ne=R 反向回扫时,电极上生成的还原态R将发生氧化反应: R=O+ne 在一定扫描速率下,从起始电位负向扫描,溶液中[Fe(CN)6]3-被还原生成[Fe(CN)6]4-,产生氧化电流;当正向扫描变到原起始电位在工作电极表面生成的[Fe(CN)6]3-被氧化生成[Fe(CN)6]3-,产生还原电流。 从循环伏安图可确定氧化峰峰电流i pa 和还原峰峰电流i pc,氧化峰峰电位φpa 和还原峰峰电位φpc 值。 对于可逆体系,氧化峰与还原峰的峰电流之比为: 氧化峰与还原峰的峰电位之差为: (mV) 由此可判断电极过程的可逆性。 三、仪器及试剂 仪器:电化学工作站(CHI600D);铂柱电极1支;铂丝电极1支;饱和甘汞电极1支。试剂:1mol·L-1 KNO3溶液,0.01 mol·L-1K4 [Fe(CN)6]溶液 四、实验内容 1.配制不同浓度的K4 [Fe(CN)6]溶液:依次取1ml、 2.5ml、5ml的0.01 mol·L-1K4 [Fe(CN)6]溶液于25ml的容量瓶中,每个均加入2.5ml的1mol·L-1 KNO3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充氮气除氧5分钟,备用。 2.铂片电极的处理 铂电极用Al2O3粉末(粒径0.05 μm)将电极表面抛光,然后用蒸馏水清洗。

3.溶液的循环伏安图 在电解池中插入电极,以新处理的铂电极为指示电极,铂丝电极为辅助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进行循环伏安仪设定,扫描速率为100 mV/s;起始电位为0.3V;终止电位为-0.1V。开始循环伏安扫描,记录循环伏安图。 五、结果与讨论 1.计算并列出i pa / i pc 值、Δφ值。 2.从实验结果说明在KNO3 溶液中极谱电极过程的可逆性。 六、注意事项 1.指示电极表面必须仔细处理,否则严重影响伏安曲线的形状。 2.每次扫描之间,为使电极表面恢复初始条件,应将电极提起后再放入溶液中或用搅拌子搅拌溶液,等溶液静止 1 ~ 2 min 再扫描。 3.以上作图均应使用作图软件并打印。 七、思考题 1.解释溶液的循环伏安图。 2.如何用循环伏安法来判断极谱电极过程的可逆性。

第7章 电化学自测题

第7章 电化学自测题 1.298K 时,当H 2SO 4溶液的浓度从0.01mol ?kg -1增加到0.1mol ?kg -1时,其电导率κ和摩尔电导率Λm 将( ) A 、κ减小,Λm 增加 B 、κ增加,Λm 增加 C 、κ减小,Λm 减小 D 、κ增加, Λm 减小 2.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浓度m 1=0.01 mol ?kg -1 的两种电解质溶液,其电阻分别为 R 1=1000Ω,R 2=500Ω, 则它们的摩尔电导率之比)2(:)1(m m ΛΛ为( ) A 、1:5 B 、5:1 C 、10:5 D 、5:10 3.在298K 的含下列离子的无限稀释的溶液中,离子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 ) A 、Al 3+ B 、Mg 2+ C 、H + D 、K + 4.CaCl 2的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 ) A 、 )Cl ()Ca ()CaCl (- m 2m 2 m ∞+ ∞∞+ = Λλλ B 、 ) Cl ()Ca (2 1)CaCl (- m 2m 2 m ∞+ ∞∞ += Λλλ C 、)Cl (2)Ca ()CaCl (- m 2m 2m ∞ + ∞ ∞+=Λλλ D 、)] Cl ()Ca ([2)CaCl (- m 2m 2m ∞ + ∞ ∞+=Λλλ 5.298K 时,m Λ(LiI), m λ(H)和m Λ(LiCl)的值分别为 1.17×10-2 ,3.50×10-2 和 1.15×10-2 S ?m 2?mol -1,已知LiCl 中的t +=0.34,则HI 中的H +的迁移数为(设电解质全部电离)( ) A 、0.82 B 、0.18 C 、0.34 D 、0.66 6.298K 时,有浓度均为0.001 mol ?kg -1 的下列电解质溶液,其离子平均活度系数±γ最大的 是( ) A 、CuSO 4 B 、CaCl 2 C 、LaCl 3 D 、NaCl 7.1.0 mol ?kg -1 的K 4Fe(CN)6溶液的离子强度为( ) A 、15 mol ?kg -1 B 、10 mol ?kg -1 C 、7 mol ?kg -1 D 、4 mol ?kg -1 8.质量摩尔浓度为m 的FeCl 3溶液(设其能完全电离),平均活度系数为±γ,则FeCl 3的活 度a 为( ) A 、??? ??O ± m m 4γ B 、4 44?? ? ??O ± m m γ C 、??? ??O ±m m γ4 D 、 4 427??? ??O ± m m γ 9.298K 时有相同浓度的NaOH(1)和NaCl(2)溶液,两个Na +的迁移数t 1与t 2之间的关系为( ) A 、t 1=t 2 B 、t 1>t 2 C 、t 1

电化学思考课后答案第七章#试题

思考题 1. 研究氢电极过程和氧电极过程有什么实际意义? 答:在电化学研究和电化学测试中,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位是公认的电极电位基准;氯碱工业,燃料电池,电镀,电解,金属腐蚀等过程都与氢电极和氧电极的反应过程有密切关系,有些会带来危害,有些会带来好处。因此,为了合理地应用氢电极和氧电极过程为人类服务,有必要对氢电极过程和氧电极过程进入深入的研究。 2. 为什么氢电极和氧电极的反应历程在不同条件下会有较大差别? 答:氢电极和氧电极的反应历程非常复杂,在电极过程中,存在各种中间步骤和中间产物,一旦反应条件发生改变,反应就会发生变化,控制步骤也可能发生变化,产物也因此不同。 所以氢电极和氧电极的反应历程在不同条件下,会有较大差别。 3. 析氢过程的反应机理有哪几种理论?试推导出它们的动力学公 式,并说明它们各自适用范围。 答:迟缓放电机理、迟缓复合机理、电化学脱附机理 迟缓放电机理动力学公式推导: 迟缓放电机理认为电化学步骤是整个电极过程的控制步骤,于是可以认为电化学极化方程式适用于氢离子的放电还原过程。当0c j j ?时,可直接得到 0ln ln H c RT RT j j aF aF h =-+

或 02.32.3l g l g H c RT RT j j aF aF h =-+ 一般情况下a =0.5,将a 的树脂代入上式,则有 02.32 2.32lg lg H c RT RT j j F F h 创=-+ 若令 02.32lg 2.32RT j a F RT b F ′-=′= 则原式变为 lg H c a b j h =+ 迟缓复合机理: 假定复合脱附步骤是控制步骤,吸附氢的表面覆盖度按照下式比较缓慢地随过电位而变化: 0=exp MA MA H F RT b q q h 骣÷?÷?÷ ?桫 则有 2.3lg 2H c RT C j F h b =+ 同理,假定氢原子的表面覆盖度很大,以至于可以认为 1MA q ?,若将其代入电化学脱附的反应速度式,经过取对数整理得:(电化学脱附机理) 2.3lg H c RT C j aF h =+ 迟缓放电机理是在汞电极上进行的,所得结论对汞电极上的 析氢反应完全适用。对于吸附氢原子表面覆盖度小的高过电位金属也适用。迟缓复合机理和电化学脱附机理只适用于对氢原子有较强吸附能力的低过电位金属和中过电位金属。

物理化学第七章 电化学习题及解答

第七章 电化学习题及解答 1. 用铂电极电解CuCl 2溶液。通过的电流为20 A ,经过15 min 后,问:(1)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质量的Cu ; (2) 在27℃,100 kPa 下,阳极析出多少Cl 2? 解:电极反应为 阴极:Cu 2+ + 2e - = Cu 阳极: 2Cl - - 2e - = Cl 2 电极反应的反应进度为ξ = Q /(ZF) =It / (ZF) 因此: m Cu = M Cu ξ = M Cu It /( ZF ) = 63.546×20×15×60/(2×96485.309)=5.928g V Cl 2 = ξ RT / p =2.328 dm 3 2. 用银电极电解AgNO 3溶液。通电一定时间后,测知在阴极上析出1.15g 的Ag ,并知阴极区溶液中Ag +的总量减少了0.605g 。求AgNO 3溶液中的t (Ag +)和t (NO 3-)。 解: 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显然阴极区溶液中Ag +的总量的改变D m Ag 等于阴极析出银的量m Ag 与从阳极迁移来的银的量m’Ag 之差: D m Ag = m Ag - m’Ag m’Ag = m Ag - D m Ag t (Ag +) = Q +/Q = m’Ag / m Ag = (m Ag - D m Ag )/ m Ag = (1.15-0.605)/1.15 = 0.474 t (NO 3-) = 1- t (Ag +) = 1- 0.474 = 0.526 3. 已知25 ℃时0.02 mol/L KCl 溶液的电导率为0.2768 S/m 。一电导池中充以此溶液,在25 ℃时测得其电阻为453Ω。在同一电导池中装入同样体积的质量浓度为0.555g/L 的CaCl 2溶液,测得电阻为1050Ω。计算(1)电导池系数;(2)CaCl 2溶液的电导率;(3)CaCl 2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解:(1)电导池系数K Cell 为 K Cell = k R = 0.2768×453 =125.4 m -1 (2)CaCl 2溶液的电导率 k = K Cell /R = 125.4/1050 = 0.1194 S/m (3)CaCl 2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Λm = k/C = 110.983×0.1194/(0.555×1000)= 0.02388 S·m 2 ·mol - 4. 25 ℃时将电导率为0.141 S/m 的KCl 溶液装入一电导池中,测得其电阻为525Ω。在同一电导池中装入0.1mol/L 的NH 4OH 溶液,测得电阻为2030Ω。利用表7.1.4中的数据计算NH 4OH 的解离度α及解离常数K 。 解:查表知NH 4OH 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为 ∞Λm (NH 4OH)=∞Λm (NH 4+)+∞ Λm (OH -) =73.4×10-4+198.0×10-4 =271.4 ×10-4S·m 2 ·mol - 因此, α = ∞ΛΛm m O H)(NH O H)(NH 44= O H) (NH O H)l)/cR(NH k(KCl)R(KC 4m 4Λ∞

第7章电化学练习题练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电化学练习题 一、是非题,下列各题的叙述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设ZnCl 2水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为b ,离子平均活度因子为 ± γ,则离子平均活度θγαb b B ±=34。( ) 2、298K 时,相同浓度(均为0.01mol.kg -1)的KCl 、CaCl 2和LaCl 3三种电解质水溶液,离子平均活度因子最大的是LaCl 3。( ) 3、0.05mol.kg -1 BaCl 2水溶液,其离子强度I=0.03mol.kg -1。( ) 4、实际电解时,在阴极上首先发生还原作用的是按能斯特方程计算的还原电势最大者。( ) 5、对于一切强电解质溶液—I Z AZ -+-=±γln 均适用。( ) 6、电解质溶液与非电解质溶液的重要区别是电解质溶液含有由电解质离解成的正负离子。( ) 7、电解质溶液可以不偏离理想稀溶液的强电解质溶液。( ) 8、离子迁移数 t ++t -<1。( ) 9、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只适用于无限稀的强电解质溶液。( ) 10、无限稀薄时,KCl 、HCl 和NaCl 三种溶液在相同温度、相 同浓度、相同单位电场强度下,三种溶液中的Cl -迁移数 相同。( ) 11、在一定的温度和较小的浓度情况下,增大弱电解质溶液的

浓度,则该弱电解质的电导率增加,摩尔电导率减少。( ) 12、用Λm 对C 作图外推的方法,可以求得HAC 的无限稀释之摩尔电导。( ) 13、恒电位法采用三电极体系。( ) 14、对于电池()() ()() s Ag b AgNO b NO Ag s Ag 2313,b 较小的一端为 负极。( ) 15、一个化学反应进行时,10220--=?mol KJ G m r ..,如将该化学反应安排在电池中进行,则需要环境对系统做功。( ) 16、原电池在恒温、恒压可逆的条件下放电时,0=?G 。( ) 17、有能斯特公式算得电池的E 为负值,表示此电池反应的方向是朝正向进行的。( ) 18、电池()()()()s Ag s AgCl kg mol Cl Zn s Zn 01002012.,..,=±-γ其反应为 ()()()()010*******.,..,=+→+±-γkg mol ZnCl s Ag s Zn s AgCl , 所以其电动势的计算公式为 ()010020222..ln ln ?-=-=F RT E F RT E E ZnCl θθα。( ) 19、标准电极电势的数据就是每个电极双电层的电势差。( ) 20、电池反应的E 与指定电池反应计量方程式的书写无关,而 电池反应的热力学函数m r G ?等则与指定电池反应计量方 程式的书写有关。( ) 21、锌、银两金属片同时插入HCl 水溶液中,所构成的电池是可逆电池。( )

可逆电极过程

可逆电池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1) 电池反应必须可逆 (2) 可逆电池在放电或充电时,电池通过的电流必须为无限小 可逆过程在热力学上本有严格的意义,即控制过程的各种因素均处在平衡态,正向的微小改变所产生的各种效应,在塑向改变时将全部消失,体系恢复原状。有些电极反应能够满足这样的条件,如可逆氢电极、甘汞电极等。这种可逆电极用于试验室测试,如电势滴定、参比电极和测定有机酸的电离常数、络合物的稳定常数等热力学数据,效果都很好。但在电化学中,也常把电极反应由扩散过程主导的称作可逆电极和准可逆电极;在工业界则常把蓄电池的电极称为可逆的。这些都是习惯用法,并非原来意义上的可逆。 可逆电极电势对解决许多电化学及热力学问题是十分有用的。由前一章讨论可知,可逆电池的条件之一是外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但是,许多电化学过程并不是在电流为零的条件下完成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原电池的放电还是电解池的充电,都是不可逆的过程。因此,当有限电流通过电极而发生不可逆电极反应的电极过程与可逆电极过程有何区别?不可逆电极电势与可逆电极电势有何不同?这一类问题是电极过程的研究内容。 电化学反应的速率不仅与温度、活度和催化剂材料等因素有关,而且还与电极电位有关,因而电极极化作用构成了不可逆电极过程的动力学特征。本章将从化学动力学的观点讨论电极反应的不可逆行为和规律。 准可逆电极指电荷迁越电极界面发生电子得失这一步骤较易进行的电极反应,即迁越步骤或称活化步骤【迁越系数或称传递系数。反映电极电势对于电极反应的正、逆向反应速率(即电流)影响的一种参数。与化学反应类似,电极反应的各个步骤的正、逆向过程都有势垒,即需要活化能。但作为其核心步骤的电荷迁越相界过程(即活化步骤),其正、逆向过程的活化能将受电极电势的影响】速率与扩散步骤速率相差并不太大的情况,称准可逆电极反应。准可逆,类似可逆之意。 电极反应为可逆的一类电极。可逆有下述三方面的含义。(1)热力学上,指电极界面通过正向微电流所产生的效应在逆向微.电流通过时能完

第七章电化学

第七章电化学 一、重要概念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是阳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是阴极),正极(与外电源正极相接的是正极)、负极(与外电源负极相接的是负极),原电池,电解池,电导L,电导率κ,(无限稀释时)摩尔电导率Λ,迁移数t(把离子B所运载的电流与总电流之比称为离子B的迁移数(transference number)用符号t B表示。),可逆电池,电池的电动势E,电池反应的写法,分解电压,标准电极电位、电极的类型、析出电位,电极极化,过电位,电极反应的次序 二、重要定律与公式 1.电解质部分 (1) 法拉第定律:对反应氧化态+ z e-→还原态 n M = Q/zF = It / zF 法拉第定律的意义:⒈是电化学上最早的定量的基本定律,揭示了通入的电量与析出物质之间的定量关系。⒉该定律在任何温度、任何压力下均可以使用。 ⒊该定律的使用没有什么限制条件。 (2) 电导G=1/R = A/l 电导率: ?G (l/A),(l/A)-称为电导池常数 摩尔电导率:?m= ? c 摩尔电导率与浓度关系:稀的强电解质?m= ?m∞-A c (3)离子独立定律:在无限稀释的溶液中,每种离子独立移动,不受其他离子的干扰,电解质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可认为是两种离子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之和。 (4) 电导应用: i. 计算弱电解质的解离度α和解离常数K θ

ii. 计算难溶盐的溶解度 (5) 平均活度及活度系数:电解质-+- + -++→z z v v v v A C A C -+- +±==v v v a a a a ,- +-+± =v v v b b b ,v = v + + v -, a ±=γ± b ±/ b θ 离子氛:若中心离子取正离子,周围有较多的负离子,部分电荷相互抵消,但余下的电荷在 距中心离子 处形成一个球形的负离子氛;反之亦然。一个离子既可为中心离子,又是另一离子氛中的一员。 (6) 德拜-休克尔公式: I z Az ||lg -+±-=γ,其中A =0.509(mol -1·kg)1/2,I = (1/2) ∑b B Z B 2 2. 原电池 (1) 热力学 ?G = -zFE ?S = -(?G /?T )p = zF (?E /? T)p ?H =?G + T ? S = -zFE +zFT (?E /?T )p

循环伏安法判断电极过程

循环伏安法判断电极过程 实验人:王壮 同组实验:余晓波 实验时间:2016.2.22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循环伏安法判断电极过程的可逆性 (2)学习使用电化学工作站 (3)测量峰电流和峰电位 二、实验原理 循环伏安法与单扫描极谱法类似。在电极上施加线性扫描电压,当到达某设定的终止电压后,再反向回扫至某设定的起始电压。若溶液中存在氧化态O ,电极上将发生还原反应: O ze R + 反向回扫时,电极上生成的还原态R 将发生氧化反应: R O ze + 峰电流可表示为 2221133322 p i Kz D m t v c = 峰电流与被测物质浓度c 、扫描速率v 等因素有关。 从循环伏安图可确定氧化峰峰电流pa i 和还原峰峰电流pc i 、氧化峰峰电位pa ?和还 原峰峰电位pc ?。 对于可逆体系,氧化峰峰电流与还原峰峰电流比为 1pa pc i i = 氧化峰峰电位与还原峰峰电位差为0.058 =pa pc z ????-≈ 条件电位'?为 '= 2 pa pc ???- 由此可以判断电极过程的可逆性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电化学工作站;金圆盘电极:铂圆盘电极或玻璃碳电极,铂丝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 试剂:-21.0010/mol L ? ;1.0/mol L 四、实验步骤 1、电极的预处理 将电极表面进行抛光处理

2、 溶液的循环伏安图 在电解池中放入31.0010/mol L -? +0.50/mol L 溶液,插入铂圆盘(或金属盘)指示电极、铂丝辅助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通N 2除去O 2. 扫描速率20/mV s ,从0.800.20V +-扫描,记录循环伏安图 以不同扫描速率:10/,40/,60/,80/,100/mV s mV s mV s mV s mV s 和200/mV s , 分别记录从0.800.20V +-扫描的循环伏安图。 3、不同浓度 溶液的循环伏安图 以20/mV s 扫描速率,从0.80 0.20V +-扫描,分别记录5 1.0010 /mol L -?、41.0010/mol L -?、31.0010/mol L -? +0.50/mol L 溶液的循环伏安图 四、实验数据 1、31.0010/mol L -? +0.50/mol L 溶液在不同扫描速度下的循环伏安图 图1.40mV/s 扫描速度 图2.60mV/s 扫描速度

物理化学第七章电化学

第七章电化学 7.1电极过程、电解质溶液及法拉第定律 原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当与外部导体接通时,电极上的反应会自发进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又称化学电源) 电解池: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外电势大于分解电压,非自发反应强制进行) 共同特点: (1)溶液内部:离子定向移动导电 (2)电极与电解质界面进行的得失电子的反应----电极反应(两个电极反应之和为总的化学反应,原电池称为电池反应,电解池称为电解反应) 不同点: (1)原电池中电子在外电路中流动的方向是从阳极到阴极,而电流的方向则是从阴极到阳极,所以阴极的电势高,阳极的电势低,阴极是正极,阳极是负极;(2)在电解池中,电子从外电源的负极流向电解池的阴极,而电流则从外电源的正极流向电解池的阳极,再通过溶液流到阴极,所以电解池中,阳极的电势高,阴极的电势低,故阳极为正极,阴极为负极。不过在溶液内部阳离子总是向阴极移动,而阴离子则向阳极移动。

两种导体:第一类导体(又称金属导体,如金属,石墨); 第二类导体(又称离子导体,如电解质溶液,熔融电解质) 法拉第定律: 描述通过电极的电量与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F = n z Qξ F 电 F -- 法拉第常数; F = Le =96485.309 C/mol = 96500C/mol Q --通过电极的电量; z -- 电极反应的电荷数(即转移电子数),取正值; ξ--电极反应的反应进度; 结论:通过电极的电量,正比于电极反应的反应进度与电极反应电荷数的乘积,比例系数为法拉第常数。 依据法拉第定律,人们可以通过测定电极反应的反应物或产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来计算电路中通过的电量。相应的测量装置称为电量计或库仑计coulometer,通常有银库仑计和铜库仑计。 7.2 离子的迁移数 1. 离子迁移数:电解质溶液中每一种离子所传输的电量在通过的总电量中所占的百分数,用tB表示

不可逆电极反应

*第七章不可逆电极过程 7.1 本章学习要求 本章为打“*”号的内容。实际发生的电化学现象中,往往有一定的电流通过电极,发生不可逆反应,是不可逆过程。 1.要求学生了解不可逆电极过程的特点及与可逆电极变化的关系; 2.了解分解电压、极化现象和超电势; 3.了解极谱分析的原理; 4.了解金属腐蚀及防护; 5.了解化学电源。 7.2 内容概要 7.2.1 不可逆电极过程 使电解反应能持续稳定进行所必须施加的最小外加电压称为分解电压(decomposition voltage)。分解电压的数值是电解反应的电流——电压(I-V)曲线转折点对应的数值,实测分解电压Vd没有确切的理论意义,其数值大小受电极材料、电解液、温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在实际应用中Vd有很大的意义。 电极上有电流通过时,发生不可逆电极过程(irreversible processes at electrodes),电极电势偏离其平衡电极电势的现象称为电极的极化(polarization)。电极极化时电极电势相对于可逆电势的偏离值称为过电势或超电势(overpotetial)。通过电极的电流密度越大,超电势越大。 电极的反应发生在电极与溶液的界面上,反应的结果改变了电极表面附近溶液中离子的浓度,而离子扩散的迟滞性导致电极表面附近的溶液与溶液本体之间产生浓度差,这样引起的极化作用称为浓差极化(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 由于电极反应的迟缓性引起的极化称为电化学极化(electrochemical polarization)或活化极化(activation polarization)。 由于极化作用,使阳极的极化电势高于可逆电势,阴极的极化电势低于可逆电势。所以原电池放电时两极间的实际电势差小于可逆电动势,在电解池中只有外加端电压高于可逆电动势时,电解反应才能得以进行。

1 电化学小测 带答案

姓名 学号 第七章 电化学小测题 一、选择题 1、科尔劳乌施定律)1(c ΛΛm m β-=∞ 适用于(D ) A 、弱电解质 B 、强电解质 C 、无限稀释溶液 D 、强电解质稀溶液 2、在质量摩尔浓度为b 的MgSO 4中,MgSO 4的活度a 为(A ) A 、22θ)/(±γb b B 、22θ)/(2±γb b C 、33θ)/(4±γb b D 、4 4θ)/(8±γb b 3、某电池的电池反应可写成: ⑴H 2 (g)+ 2 1 O 2 (g)→ H 2O(l) ⑵2H 2 (g)+ O 2 (g)→ 2H 2O(l) 相应的电动势和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分别用E 1,E 2和K 1,K 2表示,则 (C) A 、E 1=E 2 K 1=K 2 B 、E 1≠E 2 K 1=K 2 C 、E 1=E 2 K 1≠K 2 D 、E 1≠E 2 K 1≠K 2 4、下列电池中,电动势E 与Cl -的浓度无关的是(A 、D ) A 、Ag|AgCl(s)|KCl(aq)| Cl 2 (g,100kPa)| Pt B 、Ag|Ag +(aq)|| Cl - (aq)| Cl 2 (g,100kPa)| Pt C 、Ag|Ag +(aq)|| Cl - (aq)| AgCl(s) |Ag D 、Ag|AgCl(s) |KCl(aq)|Hg 2Cl 2 (s)|Hg 5、电池在恒温恒压及可逆条件下放电,则系统与环境间的热交换 Q r 值是(B ) A 、Δr H m B 、T Δr S m C 、Δr H m T Δr S m D 、0 6、在电池Pt| H 2 (g, p θ)| HCl (1mol·kg -1)||CuSO 4( mol·kg -1)|Cu 的阴极中加入下面四种溶液,使电池电动势增大的是(A ) A 、 mol·kg -1CuSO 4 B 、 mol·kg -1Na 2SO 4 C 、 mol·kg -1Na 2S D 、 mol·k g -1氨水 7、298K 时,下列两电极反应的标准电极电势为: Fe 3+ + 3e -→ Fe E θ(Fe 3+/Fe)=

物理化学第七章课后答案完整版

第七章电化学 7.1用铂电极电解溶液。通过的电流为20 A,经过15 min后,问:(1)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质量的?(2) 在的27 ?C,100 kPa下的? 解:电极反应为 电极反应的反应进度为 因此: 7.2在电路中串联着两个电量计,一为氢电量计,另一为银电量计。当电路中通电1 h后,在氢电量计中收集到19 ?C、99.19 kPa的;在银电量计中沉积。用两个电量计的数据计算电路中通过的电流为多少。 解:两个电量计的阴极反应分别为 电量计中电极反应的反应进度为 对银电量计

对氢电量计 7.3用银电极电解溶液。通电一定时间后,测知在阴极上析出的,并知阴极区溶液中的总量减少了。求溶液中的和。 解: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显然阴极区溶液中的总量的改变等于阴极析出银的量与从阳极迁移来的银的量之差: 7.4用银电极电解水溶液。电解前每溶液中含。阳极溶解下来的银与溶液中的反应生成,其反应可表示 为 总反应为 通电一定时间后,测得银电量计中沉积了,并测知阳极区溶液重,其中含。试计算溶液中的和。

解:先计算是方便的。注意到电解前后阳极区中水的量不变,量的改变为

该量由两部分组成(1)与阳极溶解的生成,(2)从阴极迁移到阳极 7.5用铜电极电解水溶液。电解前每溶液中含。通电一定时间后,测得银电量计中析出,并测知阳极区溶液重,其中含。试计算溶液中的和。 解:同7.4。电解前后量的改变 从铜电极溶解的的量为 从阳极区迁移出去的的量为 因此,

7.6在一个细管中,于的溶液的上面放入的 溶液,使它们之间有一个明显的界面。令的电流直上而下通过该管,界面不断向下移动,并且一直是很清晰的。以后,界面在管内向下移动的距离相当于 的溶液在管中所占的长度。计算在实验温度25 ?C下,溶液中的和。 解:此为用界面移动法测量离子迁移数 7.7已知25 ?C时溶液的电导率为。一电导池中充以此溶液,在25 ?C时测得其电阻为。在同一电导池中装入同样体积的质量浓度为的溶液,测得电阻为。计算(1)电导池系数;(2)溶液的电导率;(3)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解:(1)电导池系数为 (2)溶液的电导率

第五章电极过程和电极过程动力学讲解学习

第五章电极过程和电极过程动力学

5.电极过程和电极过程动力学 5.1电化学装置的可逆性:化学反应可逆性;热力学上可逆性 5.2电极的极化 5.3电极过程的控制步骤:电极反应的特点;电极反应的控制步骤5.4电荷转移动力学方程 5.5交换电流密度与电极反应速度常数 5.6稳态极化时的电极动力学方程 5.7浓差极化及其电机动力学方程 5.8化学极化 分解电压E分:在可逆情况下使电解质有效组元分解的最低电压,称为理论分解电压(V e)。理论分解电压是阳极平衡电极电位(εe(A))与阴极平衡电极电位(εe(K))之差。 Ve=εe(A)- εe(K)(10 - 5) 当电流通过电解槽,电极反应以明显的速度进行时,电极反应将会明显偏离平衡状态,而成为一种不可逆状态,这时的电极电位就是不平衡电位,阳极电位偏正,阴极电位偏负。这时,能使电解质熔体连续不断地发生电解反应所必需的最小电压叫作电解质的实际分解电压。显然,实际分解电压比理论分解电压大,有时甚至大很多。

实际分解电压简称分解电压(V),是阳极实际析出电位(ε(A))和阴极析出电位(ε(K))之差。 V=ε(A)- ε(K)(10 - 6) 当得知阴、阳极在实际电解时的偏离值(称为超电位)就可以算出某一电解质的实际分解电压。 分解电压符合能斯特方程,可以表示为如下形式: 式中 E i,E0分别表示实际和标准状态下组元i的分解电压; a i__组元的活度; n i __组元在熔盐中的化合价; F __ 法拉弟常数; 可以看出,温度和电解质组成均会影响分解电压 电极极化

电解时的实际分解电压比理论分解电压要大很多,这是由于电流通过电解槽时,电极反应偏离了平衡状态。通常将这种偏离平衡电极电位的现象称为极化现象。电解过程实际分解电压和理论分解电压之差称为超电压。 ?电解电极反应一般包含1: ?(1)反应离子由熔体向双电层移动并继续经双电层向 电极表面靠近。这一阶段在很大程度上靠扩散实现,扩 散则是由于导电离子在熔体和双电层外界的浓度差别引 起的。 ?(2)反应离子在电极表面进行电极反应前的转化过 程,如表面吸附等; ?(3)在电极上的电子传递 - - 电化学氧化或电化学还 原反应; ?(4)反应产物在电极表面进行反应后的转化过程,例 如自电极表面的脱附,反应产物的复合、分解和其它化 学反应; ?(5)反应产物形成新相,或反应产物自电极表面向电 解质熔体的传递。

电化学习题答案

第七章电化学习题答案 7.1用铂电极电解溶液。通过的电流为20 A,经过15 min后,问:(1)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质量的?(2) 在的27 ?C,100 kPa下的? 解:电极反应为 电极反应的反应进度为 因此: 7.2在电路中串联着两个电量计,一为氢电量计,另一为银电量计。当电路中 通电1 h后,在氢电量计中收集到19 ?C、99.19 kPa的;在银电 量计中沉积。用两个电量计的数据计算电路中通过的电流为多少。 解:两个电量计的阴极反应分别为

电量计中电极反应的反应进度为 对银电量计 对氢电量计 7.3用银电极电解溶液。通电一定时间后,测知在阴极上析出的 ,并知阴极区溶液中的总量减少了。求溶液中的和。 解: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显然阴极区溶液中的总量的改变等于阴极析出银的量与从阳极迁移来的银的量 之差:

7.4用银电极电解水溶液。电解前每溶液中含。阳极溶解下来的银与溶液中的反应生成,其反应可表示 为 总反应为 通电一定时间后,测得银电量计中沉积了,并测知阳极区溶液重 ,其中含。试计算溶液中的和。 解:先计算是方便的。注意到电解前后阳极区中水的量不变,量的改变为 该量由两部分组成(1)与阳极溶解的生成,(2)从阴极迁移到阳极 7.5用铜电极电解水溶液。电解前每溶液中含 。通电一定时间后,测得银电量计中析出,并测知阳极区溶

液重,其中含。试计算溶液中的和 。 解:同7.4。电解前后量的改变 从铜电极溶解的的量为 从阳极区迁移出去的的量为 因此, 7.6在一个细管中,于的溶液的上面放入 的溶液,使它们之间有一个明显的界面。令的电流直上而下通过该管,界面不断向下移动,并且一直是很清晰的。以后,界面在管内向下移动的距离相当于的溶液在管中所占的长度。计算在实验温度25 ?C下,溶液中的和。

物理化学第七章电化学

物理化学第七章电化学

————————————————————————————————作者:————————————————————————————————日期:

第七章电化学 7.1电极过程、电解质溶液及法拉第定律 原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当与外部导体接通时,电极上的反应会自发进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又称化学电源) 电解池: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外电势大于分解电压,非自发反应强制进行) 共同特点: (1)溶液内部:离子定向移动导电 (2)电极与电解质界面进行的得失电子的反应----电极反应(两个电极反应之和 为总的化学反应,原电池称为电池反应,电解池称为电解反应) 不同点: (1)原电池中电子在外电路中流动的方向是从阳极到阴极,而电流的方向则是从阴极到阳极,所以阴极的电势高,阳极的电势低,阴极是正极,阳极是负极; (2)在电解池中,电子从外电源的负极流向电解池的阴极,而电流则从外电源的正极流向电解池的阳极,再通过溶液流到阴极,所以电解池中,阳极的电势高,阴极的电势低,故阳极为正极,阴极为负极。不过在溶液内部阳离子总是向阴极移动,而阴离子则向阳极移动。 两种导体:第一类导体(又称金属导体,如金属,石墨); 第二类导体(又称离子导体,如电解质溶液,熔融电解质) 法拉第定律: 描述通过电极的电量与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F n = z F Qξ 电 F -- 法拉第常数; F = Le =96485.309 C/mol = 96500C/mol Q --通过电极的电量; z -- 电极反应的电荷数(即转移电子数),取正值;

ξ--电极反应的反应进度; 结论: 通过电极的电量,正比于电极反应的反应进度与电极反应电荷数的乘积, 比例系数为法拉第常数。 依据法拉第定律,人们可以通过测定电极反应的反应物或产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来计算电路中通过的电量。相应的测量装置称为电量计或库仑计coulometer,通常有银库仑计和铜库仑计 。 7.2 离子的迁移数 1. 离子迁移数:电解质溶液中每一种离子所传输的电量在通过的总电量中所占 的百分数,用 tB 表示 1 =∑±=-++t 或显然有1:t t 离子的迁移数主要取决于溶液中离子的运动速度,与离子的价数无关,但离子的 运动速度会受到温度、浓度等因素影响。 影响离子电迁移速度的因素:①离子的本性 ②溶剂性质 ③温度 ④溶液浓度 ⑤电场强度等 2. 离子淌度:为了便于比较,将离子在电场强度 E = 1 V ·m-1 时的运动速度 称为离子的电迁移率(历史上称为离子淌度),用 u 表示。某一离子 B 在电场强度 E 下的运动速度 vB 与电迁移率的关系为; E v u B B = 电迁移率单位是:m2·V-1·s-1,在无限稀溶液中,H+ 与 OH- 的电迁移率比 较大。 由离子迁移数的定义,有: - ++++= u u u t - +--+= u u u t 电场强度虽然影响离子运动速度,但不影响电迁移数,因为电场强度变化时,阴、 阳离子运动速度按相同比例改变。

(完整word版)天津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物理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电化学 7.1 用铂电极电解溶液。通过的电流为20 A,经过15 min后,问:(1)在阴极上能析出多少质 量的?(2) 在的27 ?C,100 kPa下的? 解:电极反应为 电极反应的反应进度为 因此: 7.2 在电路中串联着两个电量计,一为氢电量计,另一为银电量计。当电路中通电1 h后,在氢电量计 中收集到19 ?C、99.19 kPa的;在银电量计中沉积。用两个电量计的数据计算电路中通过的电流为多少。 解:两个电量计的阴极反应分别为 电量计中电极反应的反应进度为 对银电量计 对氢电量计 7.3 用银电极电解溶液。通电一定时间后,测知在阴极上析出的,并知阴极区溶液中的总量减少了。求溶液中的和。 解:解该类问题主要依据电极区的物料守恒(溶液是电中性的)。显然阴极区溶液中的总量的改变

等于阴极析出银的量与从阳极迁移来的银的量之差: 7.4 用银电极电解水溶液。电解前每溶液中含。阳极溶解下来的银与溶液中 的反应生成,其反应可表示为 总反应为 通电一定时间后,测得银电量计中沉积了,并测知阳极区溶液重,其中含 。试计算溶液中的和。 解:先计算是方便的。注意到电解前后阳极区中水的量不变,量的改变为 该量由两部分组成(1)与阳极溶解的生成,(2)从阴极迁移到阳极 7.5 用铜电极电解水溶液。电解前每溶液中含。通电一定时间后, 测得银电量计中析出,并测知阳极区溶液重,其中含。试计算 溶液中的和。 解:同7.4。电解前后量的改变 从铜电极溶解的的量为

从阳极区迁移出去的的量为 因此, 7.6 在一个细管中,于的溶液的上面放入的溶液,使它们之间有一个明显的界面。令的电流直上而下通过该管,界面不断向下移动,并且一直是很清晰的。以后,界面在管内向下移动的距离相当于的溶液在管中所占的长度。计算 在实验温度25 ?C下,溶液中的和。 解:此为用界面移动法测量离子迁移数 7.7 已知25 ?C时溶液的电导率为。一电导池中充以此溶液,在25 ?C时测得其电阻为。在同一电导池中装入同样体积的质量浓度为的溶液, 测得电阻为。计算(1)电导池系数;(2)溶液的电导率;(3)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解:(1)电导池系数为 (2)溶液的电导率 (3)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第七章 不可逆电极过程

第七章不可逆电极过程 7.1 本章学习要求 本章为打“*”号的内容。实际发生的电化学现象中,往往有一定的电流通过电极,发生不可逆反应,是不可逆过程。 1.要求学生了解不可逆电极过程的特点及与可逆电极变化的关系; 2.了解分解电压、极化现象和超电势; 3.了解极谱分析的原理; 4.了解金属腐蚀及防护; 5.了解化学电源。 7.2 内容概要 7.2.1 不可逆电极过程 使电解反应能持续稳定进行所必须施加的最小外加电压称为分解电压(decomposition voltage)。分解电压的数值是电解反应的电流——电压(I-V)曲线转折点对应的数值,实测分解电压Vd没有确切的理论意义,其数值大小受电极材料、电解液、温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在实际应用中Vd有很大的意义。 电极上有电流通过时,发生不可逆电极过程(irreversible processes at electrodes),电极电势偏离其平衡电极电势的现象称为电极的极化(polarization)。电极极化时电极电势相对于可逆电势的偏离值称为过电势或超电势(overpotetial)。通过电极的电流密度越大,超电势越大。 电极的反应发生在电极与溶液的界面上,反应的结果改变了电极表面附近溶液中离子的浓度,而离子扩散的迟滞性导致电极表面附近的溶液与溶液本体之间产生浓度差,这样引起的极化作用称为浓差极化(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 由于电极反应的迟缓性引起的极化称为电化学极化(electrochemical polarization)或活化极化(activation polariz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