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合并躯体疾病60例临床护理_张雅珍

精神疾病合并躯体疾病60例临床护理_张雅珍
精神疾病合并躯体疾病60例临床护理_张雅珍

精神科常见急性全躯体病症

精神科常见急性全躯体病症 医务科 2016年12月14日

第一章:急性发热 一、急性发热 发热分度:低热:37-38℃,中热:38.1-39℃,高热: 39.1-41℃,超高热:41℃以上 二、发热的病因和病理机制 精神科对急性发热根据病因分类如下: 1、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真菌等导致感染,不论是局部或全身性的感染均可引起急性发热。 2、非感染性发热 (1)药源性发热: ①5-羟色胺综合征(serotonin syndrome,SS)指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引起S在体内蓄积导致危及生命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详,引起S升高的药物如:SSRIs、TCAs、MAOIs、SNRIs等。 临床特点:①精神症状:意识模糊、情感改变、昏迷、激越、失眠;②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发热、多汗、心动过速、呼吸困难、血压不稳、腹泻;③神经系统症状:肌阵挛、震颤、寒战、肌强直、反射亢进、共济失调、瞳孔散大、静坐不能。严重时可出现肾衰、癫痫大发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治疗:停用致病药物;对症治疗,如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控制肌张力增高,抗癫痫药控制癫痫大发作;必要时给予

5-HT2A受体拮抗剂(赛庚啶)。 ②氯氮平所致的发热:一般发生在早期阶段,如数天内出现,抗炎对症治疗往往不能消除发热症状,而减药、停药后症状可消失,再次用药可重新引起发热。发生机制不详,推测是一种变态反应,较符合III型变态反应。氯氮平作为变态原入人体,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这种抗体与氯氮平接触形成可溶性复合物,沉积于某些组织(如关节,咽部等),激活补休系统,引起炎性反应。其发热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①个体差异,对药物过度敏感;②给药速度过快或剂量较大。 ③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NMS)指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一种少见的、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临床特点为:肌张力障碍(肌肉强直、肌紧张)、高热(可达41-42℃)、意识障碍、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大汗、心动过速、血压不稳等)等四大典型症状。实验室检查发现白细胞升高、尿蛋白阳性、肌红蛋白尿、磷酸激酶活性升高、肝氨基转移酶升高,血铁、镁、钙降低。发生NMS的危险因素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剂量骤增骤减、多种抗精神病药物合用、紧张症者、合并躯体疾病或脑病、注射用药等。病程持续数小时-7天。严重者死于肾、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率为20%-30%。需与脑炎、致死性紧张症鉴别。 治疗原则:立即停用抗精神病药,补液、纠正脱水、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给予物理降温等对症支持处理。可用多巴

精神病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_2

精神病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 1、患者,男性,65岁,1月前以”脑梗死”收入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住院一周后,患者拒绝治疗,认为医生和护士都是来害他的。看到妻子和同病房的男性患者或家属说话,就生气,大骂妻子不忠。既往无类似发作。该患者主要的精神症状是() A.违拗症状 B.被害妄想 C.关系妄想 D.疑病妄想 E.嫉妒妄想 F.钟情妄想 2、患者,男性,65岁,1月前以”脑梗死”收入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住院一周后,患者拒绝治疗,认为医生和护士都是来害他的。看到妻子和同病房的男性患者或家属说话,就生气,大骂妻子不忠。既往无类似发作。该患者所患疾病与阿尔茨海默病痴呆的鉴别诊断应考虑() A.起病缓急 B.病程特点 C.早期症状 D.心电图 E.X线片

F.智能下降程度 3、患者,男性,65岁,1月前以”脑梗死”收入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住院一周后,患者拒绝治疗,认为医生和护士都是来害他的。看到妻子和同病房的男性患者或家属说话,就生气,大骂妻子不忠。既往无类似发作。该疾病潜伏期较长,早期一般不易发现,其中可能的症状为脑衰弱综合征,该综合征的典型症状是() A.认知障碍 B.情感障碍 C.思维障碍 D.意识障碍 E.智能障碍 F.行为异常 4、患者,男性,65岁,1月前以”脑梗死”收入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住院一周后,患者拒绝治疗,认为医生和护士都是来害他的。看到妻子和同病房的男性患者或家属说话,就生气,大骂妻子不忠。既往无类似发作。随着病情进展,该患者出现了智力下降,对患者的治疗原则为() A.改善脑血流 B.促进大脑代谢 C.加强功能训练

D.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长期维持 E.治疗合并的躯体疾病 F.预防脑梗死进一步恶化 5、二十岁男性患者,因少语、少动、少食10天入院。患者10天前有感冒发热史,当时最高体温为38.8℃,在当地医院予积极治疗3天后体温恢复正常,回家后无明显诱因出现讲话少,活动减少,食欲减退,同时伴随出汗多,面部油脂增多,家人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体温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暂无阳性发现。精神状况检查:患者问话不答,表情茫然,出汗很多,面部油光发亮,有两次将小便解在床上,晚上不睡觉,为明确诊断,入院后需要立即完善下列哪些检查() A.血常规 B.尿常规 C.头部MRI D.脑电图 E.心电图 F.经颅多普勒 G.脑脊液检查 H.MMPI I.I.HAMD J.J.电解质

最新临床常见疾病“一病一品”专科护理

临床常见疾病“一病一品”专科护理 内容简介 丁炎明、王兰主编的《临床常见疾病一病一品专科护理》每个“一病一品”护理均包括护理框架、护理方案和专科护理品牌三部分。针对常见的46种疾病,按照”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并以”热心接、耐心讲、细心观、诚心帮、温馨送、爱心访”这一贯穿患者入院、住院、出院和随访全过程的”优质护理服务链”为疾病护理实践过程的主线,突出患者角度对护理服务的愿望与体验,同时依据循证护理的步骤,通过**的资料来源收集实证资料,制定疾病*佳的护理服务流程、护理方案和专科护理品牌。本书可用于临床护理人员巩固并*新疾病护理知识的参考,新护士专科疾病护理的培训资料,以及护理管理者管理的依据。 作者简介 丁炎明,女,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医院护理部主任。从事护理工作30余年,其专业领域为普外科、手术室、泌尿外科和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及管理。曾分别于2011年、2013年、2014年短期在美国德克萨斯医学中心、德国柏林T业大学、英国皇家护理学院及美国霍普金斯医学中心学习医院管理。2014—2015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护理管理EMBA高级研修班”学习并毕业。组织并参与省部级研究课题多项,承担并负责院级课题数十项。负责组织本院护理科研团队申报课题并荣获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一等奖。以**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并获得2008年度《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生物类学科高被引作者前10名;主编40余部护理书籍。现任中华护理学会副秘书长;中华护理学会第24届、25届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护理学会第24届、25届造口伤口失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及中华护理杂志副总编辑;教育部高等学校护

精神病中医辨证诊治

狂病 狂病多因五志过极,或先天遗传所致,以痰火瘀血,闭塞心窍,神机错乱为基本病机,临床以精神亢奋,狂躁不安,骂詈毁物,动而多怒,甚至持刀杀人为特征的一种常见多发的精神病。 西医学的精神分裂症与情感障碍中的躁狂症等,出现与本病类似的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洽。 分证论治 ·痰火扰神 治法:清泄肝火,涤痰醒神。 方药:程氏生铁落饮。 ·痰结血瘀 治法:豁痰化瘀开窍。 方药:癫狂梦醒汤。 ·瘀血阻窍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开窍。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味。 ·火盛伤阴 治法:滋阴降火,安神定志。 方药:二阴煎。 ·心肾失调, 治法:育阴潜阳,交通心肾。 方药:黄连阿胶汤合琥珀养心丹。

【预防与调摄】 狂病预防、调摄的关键在调情志,加强妇幼保健工作,以及积极治疗情志为患之疾。护理着重在于配合治疗,防止意外,早日康复。 癫病 癫病是由于情志所伤,或先天遗传,导致痰气郁结,蒙蔽心窍,或阴阳失调,精神失常,临床表现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喃喃自语,出言无序,静而多喜少动为特征的一种常见多发的精神病。西医学精神分裂症及情感障碍中的抑郁症,其临床表现与本病类似者,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分证论治 ·肝郁气滞 症状:精神抑郁,情绪不宁,沉默不语,善怒易哭,时时太息,胸胁胀闷,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导滞。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味。 ·痰气郁结 症状: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出言无序,或喃喃自语,喜怒无常,秽洁不分,不思饮食。舌红苔腻而白,脉弦滑。 治法:理气解郁,化痰醒神。 方药:加味导痰汤。 ·心脾两虚 症状:神思恍惚,魂梦颠倒,心悸易惊,善悲欲哭,肢体困乏,饮食

小儿内科常见疾病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与临床应用以及科学性、实用

小儿内科常见疾病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与临床应用以及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性评价 发表时间:2018-07-04T15:54:03.20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上第7期作者:石金玉樊晓君[导读] 建立临床护理路径于小儿内科常见疾病之中,有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降低住院费用,具有实施科学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咸安区中医医院湖北咸宁 437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小儿内科常见疾病中建立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并评价建立临床护理路径的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性。方法:选择小儿内科患者500例,选择时间:2015年1月~2017年1月,行不同的护理模式: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常规护理,不同护理模式的组别名称:研究组、对照组。经数据软件分析组间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儿家长护理总满意率数据指标。结果:研究组小儿内科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后的住院时间(5.01±1.32d)、住院费用(1233.62±300.26元)经数据软件分析发现比对照组(住院时间:8.01±1.35d、住院费用:2001.33±300.65元)均更低,且研究组的患儿家长护理总满意率(98.00%)高于对照组(89.60%),P<0.05,差异显著。结论:建立临床护理路径于小儿内科常见疾病之中,有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降低住院费用,具有实施科学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关键词:小儿内科;常见疾病;临床护理路径;临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是以患者的住院时间作为横轴,以各种护理措施作为纵轴而制定出来的护理日程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时间相对较早,最早应用的国家是美国,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医院开始陆续应用,已经取得了较为肯定的应用效果。 1. 资料、方法 1.1资料 选择小儿内科患者500例,选择时间:2015年1月~2017年1月,行不同的护理模式: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常规护理,不同护理模式的组别名称:研究组、对照组。 研究组:组内患者250例,年龄2个月~12岁,平均(5.01±2.03)岁;支气管肺炎患者65例、急性支气管患者6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61例、小儿腹泻患者60例。 对照组:组内患者250例,年龄1个月~13岁,平均(5.15±2.16)岁;支气管肺炎患者66例、急性支气管患者65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60例、小儿腹泻患者59例。 经数据软件分析组间资料指标差异,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依据医院常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措施干预;向患者家长发放健康宣教小册子,张贴治疗中值得注意的事项于医院醒目位置[1]。 研究组:(1)组间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小组成员均由科室中的骨干成员担任,对小儿内科常见的病症类型进行护理路径设计,确保护理流程可以得到落实。(2)对小儿内科的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主要的培训内容包括临床护理路径实施的目的、意义等相关内容。(3)对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设计,对护理流程进行评估,对已经收集到的资料结合科室病症特点制定出最适宜的护理路径,将治疗、护理目标详细列在护理路径告知单中,以此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工作配合。(4)按照护理计划争取患者家属同意,与主治医生共同确定,以此落实护理路径中的各项护理措施,并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不断完善护理过程。(5)选定责任护理人员评估护理路径表中的内容,对各种变量因素进行记录和及时反馈,向患者家属进行口头形式的疾病宣教。(6)在实施过中分析患者家属对护理路径中项目的满意度,并分析产生该种结果的原因,不断给予改进意见[2-3]。 1.3观察项目 经数据软件分析组间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儿家长护理总满意率数据指标。 1.4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软件版本用SPSS21.0系统分析,文中观察项目: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儿家长护理总满意率数据指标涉及计量、计数资料, P<0.05有差异意义。 2.结果 研究组小儿内科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后的住院时间(5.01±1.32d)、住院费用(1233.62±300.26元)经数据软件分析发现比对照组(住院时间:8.01±1.35d、住院费用:2001.33±300.65元)均更低,且研究组的患儿家长护理总满意率(98.00%)高于对照组(89.60%),P<0.05,差异显著。

-中医治疗精神病最有效的方法(精)

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精神病患者的症状 1、性格改变: 如原来热情合群的人变得对人冷淡,与人疏远、孤僻不合群,寡言少语,好独处,躲避亲友并怀敌意,生活懒散,不守纪律。或原来很有教养的人变得出言不逊,好发脾气,对人无礼貌。 2、神经症症状: 精神病患者经常出现一些神经症状,如头痛、失眠、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工作学习能力下降以及癔症样表现等。用脑时精神容易兴奋,有时对声音和光很敏感;入睡困难,睡后梦多,且醒后感到不解乏,终至睡眠感丧失,睡眠觉醒节律紊乱。 3、情感改变: 精神病患者早期的情绪变化常表现为情绪高涨,洋洋自得,趾高气扬,管闲事,说大话,夸夸其谈,做事有始无终,发脾气;或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愁眉不展,唉声叹气,对通常能享受乐趣的活动丧失兴趣和愉快感;对通常令人愉快的环境缺乏情感反应;感到自己一无是处,大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食欲明显下降,体重降低,易疲劳,稍做事情即觉明显的倦怠。神经紧张、忧虑不安、坐卧不宁、唉声叹气、无法放松,而且常常伴有头重脚轻、出汗、心慌或呼吸急促、胃部不适、头晕、口干等症状。 4、行为改变: 有的精神病患者的表现奇怪动作和行为,动作增多,呆板重复,无目的性;有的举止迟缓,生活懒散,不能工作和料理家务;有的人收集一些无意义的物品,甚至随身携带一些果皮、废纸等不必要的东西;有的人反复洗涤或表现刻板仪式样动作等。

5、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持续和令人苦恼的脑力易疲劳(如感到没有精神、自感脑子迟钝、注意不集中或不持久、记忆差、好遗忘,丢三拉四,思考及工作效率下降和体力易疲劳,经过休息或娱乐不能恢复。 6、敏感多疑: 如有人怀疑别人讲自己的坏话,别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含沙射影的针对他,甚至认为电视上、广播里、报纸上的内容也是与他有关;有人感觉自己 的同事、邻居、甚至父母兄弟害他,恐惧不安;有人觉得周围一切事变得对他不利,有某种特殊的含义等。这种人对自己的观念常坚信不疑,别人的劝说、解释都不能改变他的观点。怀疑自己患有某种疾病。 精神病的表现 (1思维障碍: 包括思维奔逸、迟缓、贫乏、松驰、病理性赘述,思维不连贯,精神病症状还有中断,云集,象征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诡辩性思维,持续重复模仿,刻板性等言语,以及思维妄想,释意妄想,形象性妄想。这是常见的精神病的症状。 (2感觉障碍: 包括为感觉过敏、减退、倒错、内感性不足等。 (3记忆障碍: 这种精神病的症状包括记忆增强、减退、遗忘、错构、虚构,潜隐记忆和似曾相识症。 (4知觉障碍:

六种重性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完整版

六种重性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一、精神分裂症 【临床表现】 1 联想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表现为思维联想散漫,缺乏目的性、连贯性,具体性和现实性;严重者甚至表现句与句,词与词之间无任何逻辑关系,显破裂性思维,或表现为中心思想无法捉摸,缺乏实效的空洞议论(诡辩症);或病理象征思维和语词新作。2、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起特点是内容离奇荒谬,缺乏系统性,具有泛化趋势,或呈原发性妄想。常见的妄想有关系、被害、夸大、嫉妒和钟情妄想等。 3、幻觉:较常见,以言语性幻听多见,如经常出现评论性或争论性 幻听,命令性幻听和思维化声,则更具有特征性和诊断价值。 4、情感障碍多为情感淡漠,也常出现与客观刺激和内心体验不相称或截然相反的情绪反应,即情感不协调或情感倒错。 5、行为障碍可表现为行为愚蠢、幼稚、怪异,或出现紧张症状群(如缄默、刻板动作、模仿动作、违拗、作态、或木僵),无目的冲动行为。 6、被动体验如内心被揭露感,被控制体验,思维被播散,思维被插入,思维被夺和思维中断,常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 7、意志减退较发病前明显孤僻、懒散、退缩、被动,对社交、工作和学习缺乏要求,对基本的日常活动缺乏主动性。有的还可出现意向倒错或矛盾意向。 【诊断要点】 临床上患者首先要符合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学诊断标准,且症状持续至少1个月;单纯型起病缓慢,病程至少2年。若精神病症状学标准符合,而病程不符合上述病程标准时,则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严重程度标准要求患者的自知力丧失或不全,或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或现实检验能力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因此应详细了解患者的家族史、个人史和现病史,并进行全面的精神检查。诊断时应排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以及由精神活性物质、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并排除心境障碍。

精神病中医治疗

精神病中医治疗之前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精神病的高发季节是什么,为什么是说高发的季节,那是因为精神病医生发现,在不少的患者中有不少是复发的患者也有不少是平时不注意这个而引发精神病发生的,而同时也发现精神病在春季发生的发病率是最高的,真应了那句话一年之计在于春,很多人给自己预设了一年的工作目标,目标过高会造成心理负担过重,到了一定程度会出现狂躁症状。 病人体内褪黑素的相对缺乏,引起睡眠质量不高,也容易引发一些心理疾病。这也是引发精神病病因之一。 以往有精神病史的患者,没有遵医嘱维持治疗,擅自减量、停药或换药。 问题家庭也是促使精神病病因产生的主要因素。 家人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不足,认为心理疾病不是病,在病人犯病的初期没有及时就诊。 社会的偏见也是精神病病因的因素之一,曾经得过精神疾病的人,社会舆论的环境并不宽松,舆论的贬低会促使其旧病复发。 精神因素是导致精神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我们的统计30%~50%的患者在经历重大生活事件后发病,70%~80%的患者因精神紧张而复发使精神分裂症加重。这主要是由于肝主疏泄,肝气被郁,出现气郁痰结,病根在肝;而忧郁不解,心气耗伤,气血亏损,不能奉养心神,病根在心;而因暴怒伤肝,肝胆气逆,郁火乘胃,结为痰火,痰火上饶,蒙蔽心窍,造成神志逆乱而发病,病根在脾、肾,这也是引发精神病的原因之一。 精神病中医治疗医生也说到引起精神病这种疾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种,所以,在这里还建议患者家属把患者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正规的检查,这样对患者来说也是有好处的,不过还是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及好的生活习惯,对待事情能够顺其自然,避免疾病的出现给大家带来的伤害(https://www.360docs.net/doc/bb15978325.html,)

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合并躯体疾病及临床用药情况

·临床研究·中国当代医药2019年2月第26卷第5期CHINA MODERN MEDICINE Vol.26No.5January 2019现阶段,医学模式不断转变,以往单纯控制症状 已经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目标,在控制患者临 床症状的同时,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了最终 目的。精神分裂症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至残率 的特点,终生患病率为1.0%,1年复发率为40.8%,2年 复发率为51.7%,5年复发率高达80.0%,病程越长, 患者的复发风险就越高[1]。很多患者因症状明显、社会 功能严重受损、药物依从性差家属无法管理等原因,长期住院治疗。抗精神病药物虽然能够有效缓解精神病性症状,但药物副作用对患者的躯体情况有潜在风险。我院是一所民政系统三级精神专科医院,收治的患者以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为主,为进一步了解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诊疗情况,本研究对我院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抗精神病药物、合并躯体疾病以及临床用药的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合并躯体疾病 及临床用药情况 叶芬郭月平吴莉谢穗峰喻俊秦萍林丽华 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精神科,广东广州510430 [摘要]目的了解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精神科药物种类、躯体疾病发病率及临床用药情况。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2014年1月~2018年7月我院长期住院的30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合并的躯体疾病及用药情况。结果共144例(47.1%)患者单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最常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分别是利培酮(19.6%)、奥氮平(8.5%)、氯氮平(6.9%)。共有151例(49.3%)患者合并两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83例(27.1%)患者合并使用情感稳定剂治疗,40例(13.1%)患者合并使用抗抑郁药治疗,35例(11.4%)合并使用镇静催眠药治疗。躯体疾病常见的为高血压(20.2%)、糖尿病(15.4%)、高脂血症(17.4%)、 锥体外系反应(17.3%)及窦性心动过速(15.4%)。结论我院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为主,联合其他精神科药物使用率在合理范围内,合并躯体疾病患病率低,有相应的药物处理。[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物;糖脂代谢;骨质疏松[中图分类号]R74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9)2(b)-0050-04Analysis of somatic diseases and clinical medication of chronic schizophren?ics patients in long-term hospitalization YE Fen GUO Yue-ping WU Li XIE Sui-feng YU Jun QIN Ping LIN Li-hua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Psychiatric Hospital of Guangzhou Civil Affairs Bureau,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 51043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ypes of psychiatric drugs,the incidence of somatic diseases and the clinical use of drugs in chronic schizophrenics who have been hospitalized for a long time.Methods From January 2014to July 2018,306patients were selected by cluster sampling,and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the pa?tients′combined physical diseases and drug use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s A total of 144cases (47.1%)used single antipsychotic drug,the frequency of the second-generation drug use in the top three were Risperidone (19.6%),Olanzapine (8.5%),Clozapine (6.9%).151cases (49.3%)used antipsychotic drugs combination.83cases (27.1%)pa?tients were combined with mood stabilizer,40cases (13.1%)were combined with antidepressants,and 35cases (11.4%)were combined with sedative-hypnotic drugs.The frequency of physical diseases were hypertension (20.2%),cases diabetes (15.4%),hyperlipidemia (17.4%),extrapyramidal reaction (17.3%),and sinus tachycardia (15.4%). Conclusion Our long-term chronic schizophrenia patients in hospital are mainly treated with second-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 drugs,the combined other psychiatric drugs are reasonable,and the combined physical diseases prevalence rate is low,which have corresponding drug treatment.[Key words]Schizophrenia;Antipsychotic;Glucolipid metabolism;Osteoporosis 50

-中医治疗精神病最有效的方法(精)

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精神病患者的症状 1、性格改变: 如原来热情合群的人变得对人冷淡,与人疏远、孤僻不合群,寡言少语,好独处,躲避亲友并怀敌意,生活懒散,不守纪律。或原来很有教养的人变得出言不逊,好发脾气, 对人无礼貌。 2、神经症症状: 精神病患者经常出现一些神经症状,如头痛、失眠、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 情绪不稳、工作学习能力下降以及癔症样表现等。用脑时精神容易兴奋,有时对声 音和光很敏感;入睡困难,睡后梦多,且醒后感到不解乏,终至睡眠感丧失,睡眠觉醒节律紊乱。 3、情感改变: 精神病患者早期的情绪变化常表现为情绪高涨,洋洋自得,趾高气扬,管闲事,说大话,夸夸其谈,做事有始无终,发脾气;或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愁眉不展,唉声叹气,对通常能享受乐趣的活动丧失兴趣和愉快感;对通常令人愉快的环境缺乏情感反应;感到自己一无是处,大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食欲明显下降,体重降低,易疲劳,稍做事情即觉明显的倦怠。神经紧张、忧虑不安、坐卧不宁、唉声叹气、无法放松而且常常伴有头重脚轻、出汗、心慌或呼吸急促、胃部不适、头晕、口干等症状。 4、行为改变: 有的精神病患者的表现奇怪动作和行为,动作增多,呆板重复,无目的性;有的举 止迟缓,生活懒散,不能工作和料理家务;有的人收集一些无意义的物品,甚至随身携 带一些果皮、废纸等不必要的东西;有的人反复洗涤或表现刻板仪式样动作等。 5、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持续和令人苦恼的脑力易疲劳(如感到没有精神、自感脑子迟钝、注意不集中 或不持久、记忆差、好遗忘,丢三拉四,思考及工作效率下降和体力易疲劳,经过休息

中医治疗精神疾病

中医治疗精神疾病 精神分裂症:中药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具有缓慢发病、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等临床特点,且社会危害大,致残率高。因此,提高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回归社会,一直是精神分裂症防治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多以西药为主,对减轻和消除精神病性症状有显著成效,但大多数西药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随着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研究的深入,已显示出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优势及前景.现将中药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概况综述如下. 一中医理论 精神分裂症在中医理论中多属“癫狂”的范畴。其病因不外内外界的“邪气”压倒了机体的“正气”,即六淫的侵袭,七情过伤及劳倦、外伤、遗传等,以致机体阴阳二气虚实不调,脏腑功能紊乱,气血痰火搏结,蒙蔽心窍,而产生或虚或实的癫狂病证。主要病变在肝、胆、心、脾.《难经》详述了癫与狂的不同临床表现,如《难经·五十九难》说:“狂癫之病,何以别之?然,狂疾之始发,少卧而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倨贵也,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是也.癫疾始发,意不乐,僵仆直视。”《丹溪心法·癫狂症》说:“癫属阴,狂属阳,癫多喜而狂多怒……大率多因痰结于心胸间。”癫病多属痰气郁结,狂症多属痰火为患。癫狂虽互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转换,故又有虚、实杂症. 二中药治疗 1、气滞痰结,痰蒙清窍 此类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精神抑郁,情绪失常,悲喜交加,食欲减少。治疗以理气解郁,化痰开窍为主。一般我院主要采取中药汤剂,如丹参,郁金,川穹,当归,香橼,赤芍,柴胡,远志,牡蛎,莱菔子,茯苓,桃仁,酸枣仁等中药汤剂,水煎服,日一剂.以静心凝神,涤痰醒志,养心健脑。稳定患者情绪,改善患者进食。 2、肝火挟痰,上扰心神 症状表现为情绪烦躁、失眠头痛、面红目赤、叫骂不休、甚至毁坏器物、无食欲。大便秘结.治疗以镇心涤痰、泻肝清火为原则。一般我院主要采取中药汤剂,如瓜蒌,浙贝母,甘草,枳壳,淡竹叶,牡蛎,砂仁,甘草,陈皮,莱菔子等中药汤剂,水煎服,日一剂。以改善睡眠,理气通便,改善食欲。稳定患者情绪。 3、气滞血於,心神不安

中医治未病理念

中医"治未病" 治疗理念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的高度概括,在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将“治未病”的思想贯穿于临床,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提前干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治未病的渊源与涵义 “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一书,它提出了中医治未病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框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是对治未病的最为经典的论断,明确提出了治未病养生“未病先防”的思想内核。《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提出了治未病的养生保健基本原则。《素问·八正神明论》“上工救其萌芽”补充了未病先防的另一方面含义,疾病出现某些先兆,或处于萌芽状态时,应采取措施,防微杜渐,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即“欲病救萌”。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中“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论述进一步明确提出既病防变的重要思想。因为内脏疾病有可能按照五行相乘或相侮的规律传变,在治疗时就应当首先辨明有可能被传的脏器,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传变。 此外,东汉华佗创立五禽戏健身法,晋代葛洪强调气功摄生,都对治未病的实践应用进行了深化。 唐代孙思邈是一位在治未病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医家。他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提出“上医医未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己病之病”,认为医生和患者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无事之前”。他对治未病主要从养生保健和欲病早治的角度着眼,“喜养性者,治未病之病”,所著《千金要方》记载了大量养生延年的方法和措施,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中医治未病理论成熟于明清时代,这个时期的医学家们在临床实践中灵活应用了治未病理论,大大丰富了治未病的方法和手段。明末清初的喻嘉言也是治未病思想的大力倡导者,并专门撰写了《医门法律》,如中风门中的人参补气汤便是御外入之风的绸缪之计;又如血痹虚劳篇中对于男子平人谆谆致戒,是望其有病早治,不要等虚劳

【临床精神病学】临床精神病学试题整合完整版

绪论 1.下列对于精神症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症状出现不受病人意识控制 B.症状出现后可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C.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 D.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2.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包括了诊断名称不同的一组障碍。其共同特点不包括(C) A在2周内急性起病; B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 C起病没有征兆; D在2~3个月内痊愈。 3.医生如询问病人“工作环境如何,是否舒适安全,单位领导和同事是否好相处,同学和邻居对他态度怎么样,是否有人对他有些意见,以前得罪过什么人,这些人现在对他怎么样,是否有故意刁难、非议他的人,领导是否有不点名的批评过他,群众、报纸、广播、电视有无含沙射影的讲他,是否他的一举一动受到某些人的特别注意……等问题”。其主要目的是想了解病人有无以下何种症状:(B) A.幻觉 B.关系妄想与被害妄想 C.思维破裂 D.情绪异常 4.关于幻觉的定义为:(B) A.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受 B.缺乏相应客观刺激时的感知体验 C.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感知体验 D.缺乏客观刺激时的思维过程 5.听幻觉最常见于:(C) A.躁狂症 B.抑郁症 C.精神分裂症 D.癔症 6.某女,62岁,慢性精神病患者,认为一著名节目主持人播放当地新闻时劝说她去做坏事,并且只有她自己能够明白。请问这是什么精神症状?(C) A.幻视 B.幻想 C.关系妄想 D.思维松散 7.谵妄属于下列哪种障碍:(C) A.情感障碍

B.行为障碍 C.意识障碍 D.记忆障碍 8.早晨患者进食馒头和粥,医生查房问病人时,病人回答:“早晨进食鸡肉和鱼汤”,而此为昨晚食谱,这是什么症状?(D) A.妄想 B.幻觉 C.虚构 D.错构 二、精神病学与法律问题 1.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在判定精神病人是否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应(A) A由有关医疗部门鉴定 B由有关医疗部门和法院共同鉴定 C由公安机关和有关的医疗部门共同鉴定 D 由法院和公安机关共同调查认定 2.一个原本正常的人,醉酒后意识障碍时出现犯罪行为,应评定为(D) A部分责任能力 B 无责任能力 C 视具体情况判定为无责任能力或部分责任能力D完全责任能力 下述哪种精神疾病占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总数的第一位(C) A.神经症 B.性变态 C.精神分裂症 D.人格障碍 4.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者出现犯罪行为时应如何评定责任能力(D) A.其辨认能力削弱,应为部分责任能力 B.尽管其辨认能力削弱,但由于这类人格障碍治疗效果差,且危害大,应评为完全责任能力 C.其辨认能力存在,但从人道主义出发,应评为部分责任能力 D.其辨认能力充分,应评为完全责任能力 5. .按照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精神病患者(C) A.只要双方同意均可以结婚 B.不能结婚 C.在疾病未愈的情况下不能结婚 D.不能离婚 精神障碍症状学 以下哪项不是精神症状的特点?(B) 症状出现不受病人意识控制 症状出现后可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 感觉障碍包括哪些?(C)

皮肤科常见病临床路径

皮肤科常见病临床路径 带状疱疹临床路径 一、带状疱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皮疹为单侧性。 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 3.可伴有神经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抗病毒剂。 2.止痛:药物治疗。 3.物理治疗。 4.神经营养药。 5.糖皮质激素。 6.免疫增强剂。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0 2.9带状疱疹(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 (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MRI检查,消化道钡餐或内窥镜检查; (2)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 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 2.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颈椎病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①风寒痹阻证 ②血瘀气滞证 ③痰湿阻络证 ④肝肾不足证 ⑤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

中医治疗精神病的方法

中医治疗精神病的方法 随着我们生活节奏不断的加快,往往让很多人都觉得有特别大的压力,往往在这样的环境当中精神病的发病率也是逐渐的提高,精神病可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障碍,会严重的影响着我们的正常生活,随着医疗事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精神病也不在像以前是一种不治之症,而且有了很多的治疗方法,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中医治疗精神病的方法。 中医治疗精神病的方法: 中医药的治疗关键有三:其一是以疏通气机为根本大法。气行则血流通畅,脏腑功能运行正常,病证能得以解除。其二是潜阳、安神法的密切配合运用。亢越清窍内的邪浊得以降逆,清静之气得以上升,阴阳交合则安卧如常。其三是注重脏腑经络的络属、毗邻、传变关系的治疗。例如:脾胃功能失调则会出现痰迷心窍、心血不足、气血失调等证。脾与胃通过经脉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人体所需的营养(气、血、津液)是依靠胃受纳腐

熟水谷以及脾的运化功能,来共同完成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对气、血、津液的疏布,从而滋养全身。故亦称脾胃为“后天之本”。若脾失健运胃失降和,则气血生化无源,津液不归正化而形成湿、痰、饮等病理产物,且“脾胃虚寒证”生也。以“脾胃虚寒”为“癫、狂、郁”证的辨证论治之核心,是我院治疗精神疾患,同其它医家以“镇静安神”辨证论治的根本不同之处。具体法则如下: 辛开苦降:辛开苦降法是利用本草的性、味特性来调整病证的气机病变。辛味本草具有发散、行气的作用,苦味本草具有降泄、通下的功效。辛浮药多具辛、甘味以及温热之性,沉降药多具苦、酸、涩味以及寒凉之性。辛味属阳,苦味属阴。辛苦药味的组合,共同完成气机疏通、宣发及排泄、降浊的全过程,共同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保证气体在人体内的良性循环。辛开苦降本草的组成临床分为二种情况,其一是某些本草本身就具有辛苦两味,有调理气机的作用;其二是由辛、苦两种不同味的本草组成方剂来调理气机。此法广泛适应于精神疾患中的实证各种类型。 疏肝理气:疏肝理气是横向调理气机的一种方法。本草选择多为人肝、胆、脾、胃经的本草组成。主要用于肝胆脾胃及其 它脏腑的气滞郁结之证。临床适应证为胸胁、乳房、少腹、睾丸胀痛、痛经、月经紊乱等证,亦适应巅顶及两侧头痛。疏肝理气

精神病学试题及答案

精神病学选择题 1. 精神疾病的概念是: A. 受精神创伤后的情绪悲观 B. 未达到个人目的的内心矛盾 C. 以精神活动失调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D. 精神疾病实际上是思想病 E. 以上都不对 2. 意识模糊综合征最主要特征是: A 意识清晰度降低 B. 动作紊乱 C. 兴奋激动 D. 呓语 E. 思维不连贯 3. 精神分裂症具有特征性的表现为: A. 情感障碍 B. 感知障碍 C. 思维障碍 D. 意志活动障碍 E. 缺乏自知力 4. 精神发育迟滞的主要诊断依据是: A. 意志薄弱、富于依赖性 B. 情感变幻莫测 C. 学习能力差 D. 智力水平较同龄的人低 E. 整日忙碌不停、伤人毁物 5. 电休克治疗最适宜的疾病是: A. 燥狂症 B. 精神分裂症 C. 抑郁症 D. 癔症 E. 强迫症 6. 每次上街不能控制地数电线杆,自感痛苦,要求治疗,应属: A. 恐怖症 B. 强迫症 C. 精神衰弱 D. 抑郁症 E. 癔症 7. 症状性精神病治疗的根本方法是: A. 病因治疗 B. 中药治疗 C. 小剂量镇静剂 D. 促脑细胞代谢药物 E. 支持疗法 8. 抑郁症具有严重自伤倾向时,最好慎重应用: A. 静脉注射氯丙嗪 B. 肌肉注射氟啶醇 C. 电抽搐 D. 强刺人中,足三里 E. 胰岛素昏迷 9. 慢性器质性精神病早期记忆障碍主要为: A. 错构或虚构 B. 顺行性遗忘 C. 逆行性遗忘 D. 近事遗忘 E. 远事遗忘 10. 精神活动主要指: A. 饮食、起居、待人接物 B. 工作、生活、娱乐 C. 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 D. 思维、理想、情操 E. 以上都不是 11. 患者感到地球上各种客体都比原来小,是属于: A. 幻觉 B. 幻想 C. 妄想 D. 错觉 E. 知觉综合障碍 12. 反应性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主要鉴别在于前者: A. 精神因素明显 B. 有焦虑症状 C. 情绪抑郁 D. 妄想不泛化 E. 常急性起病 13. 精神治疗为首选的疾病是; A. 精神分裂症 B. 药瘾 C. 神经官能病 D. 精神发育迟滞 E. 更年期精神病 14. 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有特殊意义的妄想为: A. 疑病妄想 B. 被害妄想 C. 原发性妄想 D. 罪恶妄想 E. 嫉妒妄想 15. 自觉心慌心悸,多次内科检查均无异常发现,患者仍认为自己患心脏病,应属: A. 焦虑症 B. 抑郁症 C. 疑病症 D. 恐怖症 E. 强迫症 16. 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病,临床主要为: A. 木僵 B. 思维迟钝 C. 思维破裂 D. 意识障碍 E. 情感淡漠 17. 治疗抑郁症时首要注意的问题是; A. 拒食导致营养不良 B. 少活动而引起合并感染 C. 自责有自伤观念 D. 症状波动昼重夜轻 E. 因身体不适而产生疑病 18. 老年前期痴呆有代表性的疾病为: A.Wilson 氏病 B.Alzheimer 氏病 C.Parkinson 氏综合症 D. 肺脑综合症 E. 动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