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经典论著解读

设计艺术经典论著解读
设计艺术经典论著解读

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

一、今译、解读

1、古者民泽处复穴1,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夏日则不胜暑蛰蚊虻。圣人乃作为之2,筑土构木3以为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以避寒暑,而百姓安之。伯余4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后世为之机杼胜复,以便其用,而民得以掩形御寒。古者剡耜而耕,摩蜃而耨5,木钩6而樵,抱甀7而汲,民劳而利薄;后世为之耒耜耰8鉏,斧柯而樵,桔槔9而汲,民逸而利多焉。古者大川名谷10冲绝道路,不通往来也,乃为窬木方版,以为舟航11。故地势有无得相委输12,乃为靻蹻13而超千里,肩荷负儋之勤也,而作为之楺轮建舆14,驾马服牛,民以致远而不劳;为鸷禽猛兽之害伤人,而无以禁御也,而作为之铸金锻铁,以为兵刃,猛兽不能为害。故民迫其难则求其便,困其患则造其备,人各以其所知,去其所害,就其所利。(《淮南子·汜论》)

【今译】

古时先民就泽处穴居栖身,冬天则不胜霜雪雾露,夏天则不胜暑蛰蚊虻。圣贤之始筑土构木搭建宫室,上栋下宇,以蔽寒暑风雨,百姓们从此安居下来。自伯余之初制作衣裳。緂麻索缕,手经指挂,织成网罗状的衣服;后世人们又采用织布机进行纺织,以便利其功用,从而使人们得以掩形御寒。古人剡耜来耕作,磨蜃除田秽,用木镰砍柴,抱甀汲水,劳民而利薄;后人制造耒耜耰鉏,斫斧砍樵,制作桔槔汲水,逸民而利多。古时大川名谷冲绝道路,往来不通便,于是先人窬木方版建造航舟。先民远地运转货物,徒步千里,肩荷背挑十分辛苦,而楺轮建车驯牛驾驭,人们从此致远而不疲劳;为了防止没有禁御的鸷禽猛兽伤害人类,人们铸金锻铁打造兵器,从此不再被猛兽侵害了。故而人类往往是因为面临困难而求其便利,被困难束缚而制造设备,人尽其能,去其所害,为其所利。

【解读】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宗室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在他主持下编写的。本篇选自《卷十三汜论训》。

1、设计造物是人类战胜自然、不断创造的结果;

由“泽处复穴”到“筑土构木以为宫室”,由“摩蜃而耨”到“耒耜耰鉏”等等,说明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是一个不断认识自然、战胜自然的实践过程。比如篇中“大川名谷冲绝道路,不通往来也”,古人“乃为窬木方版,以为舟航”……这一结论在篇中“故民迫其难则求其便,困其患则造其备,人各以其所知,去其所害,就其所利。”作了很好的回答。

2、直接体现设计造物的实用性、功能性特征;

篇中描绘了建筑、丝织、服装、工具、车船、兵器等设计形态的发生及其循序渐进的进化过程。由于古人生存境遇的现实性,人们为了适应自然环境,改善生活就必须体现造物“有用性”即功能性特点。比如“筑土构木”是为了“以蔽风雨,以避寒暑”,“驾马服牛”是为了“致远而不劳”。达到“去其所害,就其所利”的目的。

3、体现了朴素的、唯物的设计造物思想。

篇中关于古典设计形态之发生意义的阐述和界定一开始就与设计的功能机制和效用原理相互渗透,人的需求本质和设计的功用之合理关系清晰可辨,人类设计造物思想直接体现在社会生产实践中。

2、圜者中规1,方者中矩2,立者中县3,衡者中水4。(《周礼·冬官考工记·愚

人》)

【今译】

圆的合乎圆规,方的合乎曲尺,直立的合乎悬绳,横臵的与水面平行。

【解读】

《考工记》是我国一部手工艺技术汇编,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和设计制造的

经典性文献。此句说明了“百工”应遵循的职业规范,对手工业生产有直接的指导意义。造物必然讲究技艺,在设计制造过程中,“百工”技艺体现在对“物”的准确把握之中。另外一方面,就“物”而言也要符合造物的尺度和标准,更好地符合人的需要。本句对于规范行业和准确度量提出了客观的职业标准。

3、百工从事者皆有法1,百工为方以矩2,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县3,平以水,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墨子·法仪》)

【今译】

从事“百工”职业均有规则可循,他以尺为方,以规画圆,以绳量直,以悬绳端正,以衡水视为水平,无所谓巧工不巧工,均以此五项为规律。

【解读】

《墨子》在认识论、逻辑学、经济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就有一定成就。其中包括我国最早关于几何学、力学和光学方面的一些知识。此段论述体现了《墨子》思想的一贯主张,强调“法仪”思想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脉络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而完备的规则系统。在设计文化的范畴中尤其体现出这种深刻的必然性,也反映出传统文化中一脉相承的礼制观念和经验定律。

4、王公以下屋舍不得重拱1藻井,三品以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2,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五间五架;五品以上堂舍不得过三间五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三间五架,仍通作乌头大门3……又庶人所造堂舍,不得过三间五架,门屋一间两架,仍不得辄施装饰。(《唐六典》)

【今译】

王公以下营造堂屋不得使用斗拱与藻井,三品以上官员营造堂屋不得超过五

间九架,厅厦两边的门屋不得超过五间五架;五品以上官员堂屋建造不得超过三间五架,厅厦两头门屋建造不得超过三间五架,而且只可以建乌头大门……另外平民所建造的堂屋不得过三间五架,门屋一间两架,仍然不可以进行施彩装饰。

【解读】

此段通过房屋建制的差别论述了尊卑有序的观念与礼制对社会等级制度的维护要求相结合,将王公庶人的建筑纳入到规范文化的要求中,且随着统治者强化等级制、维护皇权至尊的需求日趋强烈而渐趋明确。所以对屋舍营建进行严格限定也即是规范文化,使建筑成为与社会关系同构又自身有序,实际上是社会人际关系的建筑化。

5、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主;材有八等1,度屋之大小,因而用之。第一等,广2九寸,厚六寸。右(上)殿身3九间至十一间则用之。第二等,广八寸二分五厘,厚五寸五分。右(上)殿身五间至七间则用之。第三等,广七寸五分,厚五寸。右(上)殿三间至五间或堂七间则用之。第四等,广七寸二分,厚四寸八分。右(上)殿三间,厅堂大五间则用之。第五等,广六寸六分,厚四寸四分。右(上)殿小三间,厅堂大三间则用之。第六等,广六寸,厚四寸。右(上)亭榭或小厅堂则用之。第七等,广五寸二分五厘,厚三寸五分。右(上)小殿或亭榭等用之。第八等,广四寸五分,厚三寸。右(上)小殿藻井或小亭榭施铺作多则用之。各以其材之广,分为十五份,以十份为其厚。凡屋宇之高深,名物之短长,曲直举折4之势,规矩绳墨之宜,皆以所用材之份,以为制度焉。(《营造法式》)

【今译】

凡是建造房屋均以材为主制;材分为八等,视房屋大小适材运用。一等材,高9寸,厚6寸。用于9间或11间大殿。二等材,高8.25寸,厚5.5寸。用于5间或7间大殿。三等材,高7.5寸,厚5寸。用于3间或5间殿,7间厅堂。四等材,高7.2寸,厚4.8寸。用于3间殿,5间厅堂。五等材,高6.6寸,厚4.4寸。

用于3间殿,3间厅堂。六等材,高6寸,厚4寸。用于亭榭或小厅堂。七等材,高5.25寸,厚3.5寸。用于小殿或亭榭。八等材,高4.5寸,厚3寸。大多用于小殿藻井或小亭榭。以上均以材为高度,分为十五份,以十份为厚度。凡是屋宇之高深,名物之短长,曲直举折之势,规矩绳墨之宜,都是以所用材之份,并以此定为制度了。

【解读】

此段详述了古代营造房屋的建制,比如大木作结构的一切大小、比例等“皆以所用材之份,以为制度焉。”除了用“分”为衡量标准外,又用“材”的本身之广(即高15分)和栔广(即高6分)作为衡量单位。于古人而言,房屋本身是有系统的和极其合理的,即使是最大体的分类,最久远的惯例也表现出了它们的形成和发展的原则,并藉此证明了古代人文思想本质的有理性和内在统一性。

6“临水红霞”即桃花庵,在长春桥西。野树成林,溪毛碍桨,茅屋三四间在松楸中,其旁厝1屋鳞次,植桃树数百株,半藏2于丹楼翠阁,倏隐倏见。前有屿,上结茅亭,额曰“螺亭”。亭南有板桥接入穆如亭,亭北砌石为阶,坊表插天,额曰“临水红霞”。折南为桃花庵,大门三楹,门内大殿三楹,殿后飞霞楼三楹,楼左为见悟堂,堂后小楼又三楹,为僧舍,庵之檀越柴宾臣延江宁僧道存居之。楼右小廊开圆门,门外穿太湖入厅事,复三楹,额曰“千树红霞”,庵中呼之为红霞厅。迤东曲廊数折,两亭浮水,小桥通之。再东曰桐轩,右为舫屋。又过桥入东为枕流亭。穿曲廊,得小室,曰“临流映壑”。室外无限烟水,而平冈又云起矣。平冈为谷“平冈秋望”之遗阜3,北郊土厚,任其自然增累成冈,间载磅礴大石。石隙小路横出,冈硗(qiāo)4中断,盘行萦曲,继以木栈,倚石排空,周环而上。溪河绕其下,愈绕愈曲。岸上多梅树,花时如雪,故庵后名“平冈艳雪”。(《扬州画舫录》卷二·草河录下)

【今译】

“临水红霞”即桃花庵,在长春桥西。这里野树成林,溪毛碍桨,松楸中有三四间茅屋,其旁厝屋鳞次,植有数百株桃树,桃花庵就半藏在丹楼翠阁之中,倏隐倏现。庵前有一岛屿,上面建有一茅亭,额上写着“螺亭”。亭南边有一板桥,连接穆如亭,亭北面砌石为阶,坊表插天,额名“临水红霞”。折南边就是桃花庵,大门、门内大殿、殿后飞霞楼均有三对楹联,飞霞楼左边为见悟堂,堂后小楼又有三对楹联,是一僧舍,庵的檀越是僧道柴宾臣延江宁曾经居住的地方。楼右面小廊开有一圆门,门外映穿太湖至厅内,又有三对楹联,额名为“千树红霞”,庵中称为红霞厅。东面曲廊逶迤数折,两亭浮水之上有小桥通连。再往东叫桐轩,右边为舫屋。又过桥进入东边即为枕流亭。穿过曲廊,可见一小屋,名曰“临流映壑”。室外无限烟水,而平冈又云雾弥漫。平冈是古时“平冈秋望”遗留下来的小山阜,北郊土厚,任其自然增累成山冈,其间载有磅礴大石。石隙里有小路横出,冈硗中断,盘行萦曲,并继以木栈,倚石排空,周环而上。溪河环绕其下,愈绕愈曲。岸上多种植有梅树,花时如雪,庵后“平冈艳雪”因此得名。

【解读】

《扬州画舫录》是李斗所著的清代笔记集,共十八卷。本段选自卷二〃草河录下。本段通过“白描”手法基本上把桃花庵的地理位臵与周边环境描绘出来了。段落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造园手法常常是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的价值取向。首先体现在园林建筑的命名上,如“临水红霞”、“千树红霞”、“临流映壑”等充满了诗情画意,将现实美景与诗话体验相互印证。

不仅如此,为了营造良好的庭园文化,园内又大量使用楹联匾额,可见,中国古代园林一开始就十分注重文化品味。其次,造园也尊崇“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原则。巧妙地运用自然地形、植物、流水等,通过借景、移景和四季景色变化等手法营造自然天成的造园观。

7、贱有实,敬无用1,则人可刑也2。故贱粟米而敬珠玉,好礼乐而贱事

业3,本之始也4。珠者,阴之阳也,故胜火;玉者,阳之阴也,故胜水5。

其化如神6。故天子臧珠玉,诸侯臧金石,大夫蓄狗马,百姓臧布帛7。不然,

则强者能守之,智者能牧之,贱所贵而贵所贱8。不然,鳏寡独老不与得焉。

《管子·侈靡篇》

【今译】

轻贱粟米,珍视珠玉,那么就可以使人们服从管教了。所以轻贱粟米而珍视珠玉,重视礼乐制度而轻视生产事业,是发展农业的开始。珠生于水属水,水能克火。玉生于山属土,土能克水。(此两者都是借用阴阳五行的生克之说,强调的珠玉的作用)。这些珠玉都是变化如神。故天子储藏珠玉,诸侯储藏金石,大夫蓄养狗马,百姓储藏布帛。不然的话,则强者能占有这些(物资),智者能操纵这些(物资),使贱的价格上涨,贵的价格降低。不然,鳏寡独老不得生计了。

【解读】

《管子》和儒家、道家不同,主张国家要积极参加干预和调节人民的经济生活,对于分配的思想,则主张平衡财富,抑制垄断、鼓励奢侈,促进就业,积累储蓄。这段即反映了管子上述思想。但是管子所主张的“奢靡”并不是孤立进行的,他并没有离开以农业为主的“务本”,也不是主张君主过分奢侈。这种鼓励消费增加就业的思想对今天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另外,本段又强调了官与民对待储物的态度,指出人们消费的现实原则,反对智者利用市场操控人民的生活,体现了管子关注民生的人文情怀。

8、简主谓左右:“车席泰美1。夫冠虽贱,头必戴之;屨虽贵,足必履之。今车席如此太美,吾将何屨以履之?夫美下而耗上,妨义之本2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篇)

【今译】

赵简子对身边左右的人说:“车上垫的席子太美了。帽子虽然低廉,但必

定戴在头上;鞋子虽然很贵,也被踩在脚下。现在车席那么美,我将怎样穿着什么鞋子才能踩踏呢?上面的席子太美而又被鞋子踩踏,有害事物产生的根源啊。”

【解读】

韩非子的文艺观是强调“实用”,要服务于“法治”的主张。此段“夫美下而耗上,妨义之本也”表达了韩非子“文以害用”的思想主张,用正反两面对比指出有些物品虽然低廉但功能完善,有些物品虽然华贵但没有用处。所以韩非子就此提出“以功用为之的彀”的标准是有现实依据的。

9、(《天工开物》)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1之义。 (2)

业3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天工开物》卷序)

【今译】

《天工开物》分为前后卷,取“贵五谷而贱金玉”(意即重视对生活有用的东西和必需的东西,而看轻那些表面取悦于人却是奢侈无用的东西。)之义。……恳请那些所谓只想取功名的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

【解读】

《天工开物》写作的目的在这一段中已有明显的交代。我们知道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崇尚“坐而论道”,鄙薄劳动生产和科学技术,致使我国明清后期的科学技术呈现落后趋势。《天工开物》首先就明确告知此书对于功名进取没有任何关系,同时也反映了宋应星重视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实用主义思想。

10、人无贵贱,家无贫富,饮食器皿,皆所必需。“一人之身,百工之所为备。”子舆氏1尝言之矣。至于玩好之物,惟富贵者需之,贫贱之家,其制可以不

问。然而粗用之物,制度果精,入于王侯之家,亦可同乎玩好;宝玉之器,磨砻2不善,传于子孙之手,货之3不值一钱。知精细一理,即知富贵贫贱同一致也。予生也贱,又罹(lí)奇穷,珍物宝玩虽云未尝入手,然经寓目者颇多。每登荣膴之堂,见其辉煌错落者星罗棋列,此心未尝不动,亦未尝随见随动,因其材美而取材以制用者未尽善也。至入寒俭之家,睹彼以柴为扉,以瓮作牖,大有黄虞三代4之风,而又怪其纯用自然,不加区画。如瓮可为牖也,取瓮之碎裂者联之,使大小相错,则同一瓮也,而有哥窑冰裂之纹矣。柴可为扉也,取柴之入画者为之,使疏密中窾5,则同一扉也,而农户儒门之别矣。人谓变俗为雅,犹之点铁成金,惟具山林经济者能此,乌可责之一切?予曰:垒雪成狮,伐竹为马,三尺童子皆优为之,岂童子亦抱经济乎?有耳目即有聪明;有心思即有智巧,但苦自画为愚,未尝竭思穷虑以试之耳。(《闲情偶寄》器玩部·制度第一)

【今译】

人不分贵贱,家不论贫富,饮食器皿,皆所必需。“一人之身,百工之所为备。”曾参曾经这样说过。至于玩好之物,只有富贵人家需要,贫贱的家庭,物的形制可以不论。然而粗用之物,形制如果精致,到了王侯之家,也如同玩好;宝玉此类器物,(倘若)磨砻不善,传承给子孙手里,卖掉也不值一分钱。明白了精细的道理,便可以知道富贵贫贱是一致的。我出生也很低贱,又罹难奇穷,珍物宝玩虽然说未尝经过我手,然而我看过的也挺多。每当登荣膴之堂,见到辉煌错落星罗棋列的物品,我未尝不动心,也未尝随见随动,因为材美而取材来制造用的物品也不尽完善。进入寒俭的家里,看见那以木柴为门扉,以瓮作牖,大有黄虞三代之风,可是又觉得纯用自然,不加以区画。假如瓮可以为牖,拿瓮的碎裂片联接起来,使大小相错,那么就如同一瓮了,而且还有哥窑冰裂之纹呢。木柴可以为扉,取柴入画使疏密中空,则同一门扉了,然而农户与儒门是有分别的。人们所谓变俗为雅,犹如点铁成金,只有山林的设计与经营者具备这样的能力,没有一切都可以批评的吧?我认为:堆雪成狮,伐竹为马,三尺孩童都很擅长,难道孩童也是出于经营吗?有耳目即能听见;有心思即有智巧,但苦于作画为愚,未尝竭思穷虑以试之罢了。

【解读】

此段反映了李渔对设计中功用和纹饰之间如何协调的观点。不同的物品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存在不同态度。在平民看来,物品的功用满足是第一位的,而在王侯将相看来,则有可能变成了玩好之物。但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简单地分级消费观念上,而是主张设计实践的作用。从末句“有耳目即有聪明;有心思即有智巧,但苦自画为愚,未尝竭思穷虑以试之耳”可以知道,设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读书笔记

中西设计艺术学比较的困境

这三次专题讲座正好给了我一个基本构思:中西设计艺术学比较的初步框架应该如何建构?以下是三次专题讲座的基本情况:

1、熊嫕老师从“器以藏礼”[1] 这个主题来探讨中国古代设计制度,分析了中国

设计历史、理论的逻辑安排,在方法上告诉我们如何利用古代文献寻找研究路径,逐步形成研究逻辑和价值判断。

2、黄厚石老师从阿道夫·卢斯个案研究出发,分析了“装饰即罪恶”的理论来源,

并对西方现代设计的思想历程做了简单回溯。

3、袁熙旸老师梳理了现当代西方设计史著述与学科发展状况,让我们对现当代设

计史著述和学科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我们比较一下三次专题研究,可以明晰地看出,中西方设计艺术学研究的差别,尽管袁老师对西方现当代设计史著述和学科发展做了综述,但是如何看待中西艺术设计学研究的差别,仍然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国内外有关中西方美术史、美术理论比较已经有很多论著,比如孔新苗著作《中西方美术比较》(山东画报出版社)、苏利文的《东西方美术交流》(江苏美术出版社)等,相比较而言,在设计艺术方面目前能看到的好像只有倪建林著作《中西设计艺术比较》(重庆大学出版社),倪先生的著作主要从设计史的角度分析了中西方设计流变和风格演化。对于艺术设计史学的比较,研究领域还显得不够充实。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中西方现代设计史的起点不同。国外现代设计史的开端大都从设计史家尼

古拉斯·佩夫斯纳所确定的范围开始,基本上是从1851年“水晶宫”博览会为起点,这种划分的确能明显地看到一条比较清晰的现代设计史历史脉络,我想跟当时西方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发展有着直接关联。中国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几千年封建制度下来的经济基础没有达到西方当时的物质水平,也就是说现代设计赖以生存的物质土壤还发育不够。所以我国的现代设计基本上是从国外输入的,并且具有很强的殖民文化特点。在时间上,我们基本上找不到中西方现代设计的对话平台。不同时代的设计无法做并置式比较。

2、西方现代设计问题主要是围绕“装饰”这一关键词展开的。佩夫斯纳的力

作《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从威廉·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一开篇就引用了拉斯金的话说:“装饰是建筑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在他看来,‘哥特式建筑的极大原则就是把建筑装饰起来’”。[2]为什么西方现代设计史会针对装饰这一千百年来就存在的东西进行批判呢?而在我国装饰问题一直都不是设计的主要问题,虽然先秦百家就“文”

“质”之间也进行过争辩,但并没有影响整个大的历史进程。也就是说,设计学所关注的论点不是同一个问题。

3、除了物质基础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西方现代设计的哲学或思想基础也有

很大的不同。西方现代设计思想基础最尖锐的问题就是“形式”与“功能”

之间的关系问题,而在中国古代,“技”与“道”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也即是熊嫕老师提到的“器以藏礼”问题。两者的思维差别必然在设计学的理论上会有很大差异。

综上所述,既然我国现代设计的起源主要是一种殖民主义植入式的设计,在构建设计学时就存在理论上的贫乏,难免会产生生搬硬套的研究方法。另外一点非常明显,因为我国现代经历过类似西方的工业革命,现代设计缺乏一个坚实的哲学基础,无法对现代设计的起点做一个明确的切分,也就是说,我们能称之为“艺术设计”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回到开始,熊嫕老师讨论的“中国古代设计制度”命题是否成立?因为在国内,我们很难界定“工艺美术”和“设计艺术”之间的差别。而比较起来,黄厚石老师、袁熙旸老师在论述西方现代设计史、设计学理论时就要轻松许多,至少在对待“现代设计艺术”这一

名词时毫不含糊。

那么,中西设计艺术学比较的初步框架应该如何建构?倪建林先生在《中西设计艺术比较》中采用追溯的方式,在时间上全部将自人类诞生以来的造物设计纳入视野,这难免有囫囵吞枣之嫌疑,因为“工艺美术”的概念和“艺术设计”的概念还是有差别的。我想这也是困扰倪先生的一个首要问题。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王荔老师的著作《中国设计思想发展简史》(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中,该书按照我国历史年代编写,实际上是一部工艺美术思想(甚至包括绘画)编年史。因此要对中西设计艺术学进行比较,就必须先廓清“工艺美术”和“艺术设计”这两个概念。而这两个概念是目前国内设计界一直争论的焦点。

结语:建构中西设计艺术学比较的框架我个人觉得存在着诸多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讨论:

一、研究方法:中西方艺术设计研究方法各自有一套自足的思路,不能以西方设

计观念代替中国设计思想,它们之间存在着共性也有各自特点。

二、价值标准:判断中西艺术设计的标准也有差异,中国古代是“器以藏礼”“技

以载道”的价值观,而西方是“功能与形式”的价值观。不应该存在简单地把价值判断中西艺术设计归在优劣上。

三、比较范围:如果从“艺术设计”角度比较,就应该在同一范围内展开讨论,

否则,会落入“工艺美术”的范围中而使讨论失去意义。

四、比较结论:比较结论是要理清中西艺术设计发展的内在逻辑之不同,以及两

者的思维观念之差异。比较结论为两者各自提供价值参考。

既然这是中西方艺术设计存在着不同,比较的意义就显得极为重要;既然两者之间的存在着概念上的分歧,遗留的比较空间就很空余。但是,问题和困难都将同时并存。这三次讲座为我们分析中西艺术设计构建了一条明晰的道路。

【注释】

[1]“器以藏礼”是熊嫕老师博士论文里探讨中国古代设计制度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见熊嫕课件《中国设计的逻辑》。

[2]《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从威廉〃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M](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纳著.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0 P1

【参考书目】

[1]《中西设计艺术比较》[M]倪建林著.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4

[2]《设计艺术学十讲》[M] 诸葛铠著.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9

[3]《中国设计思想发展简史》[M] 王荔著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9

[4]《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从威廉〃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M](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纳著.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0

[5]《设计史研究》[M]设计与中国设计史研究年会专辑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12

三、论述题

性者与伪者之合

——文质彬彬的装饰境界

《荀子·礼论》中说:“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所谓“性”与“伪”合,在今天可以理解为材质或造型与装饰的融合。程颐在《周易·程氏传》中说:“物有饰而后能亨,故曰‘无本不立,无文不行’,有实而加饰,则可以亨矣。”这也表明适度的装饰是需要的。孔子的观点则更为简洁明了,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与质的和谐体现为“文质彬彬”。以上论据表明先秦思想家都十分关注“文”和“质”的关系问题,实则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道”与“器”不同看法,具体到装饰上当是外在的单纯与内在的丰富的和谐统一。

1、“技以载道”的道器观

为了更好地阐释“文质彬彬”的意义,我们需要先明白中国古代的道器观,因为这是理解“文质彬彬”的哲学基础。道和器的关系,《易·系辞上》说“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这里面所言的“道”有别于道家的“道”,作为“道”的对应,“器”的本质却是一致的,所以“在《易》里面所表现出来的是道器平等辩证的关系,反映了人类早期的生存状况,它是一种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水准下保持着的朴素和平衡。”[1] 随着奴隶制时代的到来,这种平衡关系逐步被打破了,先秦诸子百家意识到了“器”的不加约束的发展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多弊病。比如墨子在《节用》中篇就呼吁,“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道家对道器关系问题上持得是重道抑器的态度,

表明道器关系开始出现了转向。他们认为器的发展能给道带来损害,“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可以看出,巧和利同生产盗贼、使国家滋昏联系在一起,因巧生利,促使众人见利忘义,扰乱人心,使人们在追逐利益中损害了自身。所以,技和道在我国古代造物思想中是一对不可分离的重要命题。

2、“文质彬彬”对道器观的规约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知道,如果对“器”不进行适当规约,必然会滋生“器”的损害,“中国思想的传统恰恰在这种道与器的‘两分’中,拒绝采取‘截分两橛’的态度,一种‘民胞物与’的态度使得中国的思维方式接近与德国哲学家阿多诺所谓的‘辩证哲学’。这样在中国古典文化的视野内,美学自身的矛盾便可能迎刃而解。”[2]我们姑且不讨论中西美学的差异比较,但反映出在道器之间中国的思维方式是一种“辩证哲学”,是有规约的。“儒家以人与人的关系的‘仁’作为出发点,来衡量一切‘器’。墨家以‘义’与‘利’做尺度,规定‘器’的范围,摒弃‘无用’的技巧。而道家则强调‘器’的发展会腐蚀人的内心。”[3] 这些观点都告诉人们了人与人造物的对立问题,任其“器”的发展结果导致人被物所奴役。孔子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于是提倡一种在社会理性上去追求造物思想,要求“文”与“质”统一,达到一种“彬彬”的完美状态。

“文质彬彬”的思想实际上与孔子晚年的中庸之道思想是一致的。“中庸”作为孔子的哲学思想,实际上也受到诸子百家思想的启发,意思是指在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所表现出来的“恰到好处”,从而保持同一体的和谐与统一。反观在道器关系上则是“文”与“质”的和谐统一。

3、“文质彬彬”的内涵与装饰境界

“在先秦时代,‘文’作为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至少包含了三种义项,其中每一种义项对后世的设计观念都发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1)‘文者质之饰’。这种将‘文’、‘质’并举的观念在现象层面上导致了重内容、轻形式的美学倾向。(2)‘文者道之显’。这种将‘文’、‘道’并举的观念在本体层面上导致了文以载道、文以明道的美学倾向。(3)‘文者礼之盛’。这种将‘文’、‘礼’并举的观念在功用层面上导致了重政治教化、重社会效果的美学倾向。”[4]这三

种义项体现了“文”与“质”、“文”与“道”、“文”与“礼”的辩证关系,无论哪一对关系偏颇都会产生不协调的结果。因此,孔子一开始就非常注意到如何看待这一矛盾。在《论语·雍也》中,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一论点表明孔子既强调本质内容,也重视外在的美的形式。简单地说,只有本质内容和外在的美的形式取得协调一致时,体现在设计中的观念就是“文质彬彬”。

但是,历史上装饰设计观念并不都是儒家工艺美学内核一以贯之的思想。先秦思想家们认为,文是一种外加的美饰。因此它对于对象(质)来说其必要性是可疑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文饰之美既不能带给对象以任何实用价值,同时与对象本身的内涵与意义也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这样就使得文至少在表面上看来具有了一种奢侈的性质。明清工艺美术的共同特点是繁缛精巧,装饰求满,“千工”“万工”,甚至华丽到极致,这实则仅为“技”的炫耀。从装饰本质的角度而言,装饰走向极端就是矫饰,妄饰,直接后果就是“灭质”。质之不存,其纹饰也将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如此看来,装饰的境界就是外在的单纯与内在丰富的和谐统一。所谓外在的单纯是指整体纯粹无杂质,没有累赘多余的装饰;内在丰富是指材质自然特色的充分显现。

1、结语

如前文所述,“文质彬彬”是儒家工艺美术的内核,也是基于儒家中庸之道的哲学基础。由于赋予人造物“技以载道”的人文内涵,“技”与“道”似乎就形成了一对天然关系,先秦诸子正是居于这样一种认识,对“技”与“道”提出了许多规约原则,比如“好质而恶饰”、“以文害用”“先质而后文”等等这样的观点。而中国古代历史上“独尊儒术”局面一度盛行,使“文质彬彬”有了现实的政治依据。以儒家“文质彬彬”思想为指导,古代工艺美术强调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强调“文”与“质”相配合的装饰境界。

【注释】

[1]《设计艺术学十讲》[M] 诸葛铠著.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9 P40

[2]《生活美学与艺术经验》[M] 刘悦笛著. 南京:南京出版社,2007.9 P36

[3]《设计艺术学十讲》[M] 诸葛铠著.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9 P40

[4]《先秦论“文”三重要义》[J]彭亚非著. 载《文史哲》1996.05 P41

【参考书目】

[1]《论语译注》[M]杨伯峻译注. 北京:中华书局,2004.7

[2]《生活美学与艺术经验》[M] 刘悦笛著. 南京:南京出版社,2007.9

[3]《设计艺术学十讲》[M] 诸葛铠著.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9

[4]《先秦论“文”三重要义》[J]彭亚非著. 载《文史哲》1996.05

[5]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M](英)李约瑟著.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9

[6]《中国工艺美学史》[M]杭间著.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5

[7]《中国设计思想发展简史》王荔著.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9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论文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趋势;现代 一、我国现代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趋势 二、我国当前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 1.城市环境管理模式不合理,使环境艺术设计产生局限性 城市环境管理对环境艺术设计有着直接的影响。以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城市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大家各司其职,例如 市政管理只管理道路交通,环卫部门只对环境场所进行日常维护。 这是一种纵向的管理方式,但就是这种纵向的管理模式的不合理, 使日常管理与公共环境设计之间很难协调统一,这就在很大程度上 造成了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局限性,造成了城市环境设计的水平低,没有系统性。 2.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与设计中的自然因素不够协调 3.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方法过于单一,没有体现时代性,没有展现地方性风格 我国近几年的时间里,广泛的使用简单化的大草坪设计方法,以及帽子工程等方法,这导致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没有现代艺术 的特色,人们频繁的模仿陈旧的设计观念,使城市中的公共环境艺 术设计,没有地方性,不能体现时代感。 4.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缺乏公众的参与 三、我国公共环境艺术设计问题的对策和相关建议 我国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在不断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设计界对以上所述的各种问题已经开始关注和重视。一些专家学者指出, 进行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要对各种有关公共环境的学科进行融合,同

时应该加强建筑设计师与艺术家之间的互动。在此基础上,使公共 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能够达到美化社会环境,净化人们视野的作用。 1.通过各方面协调,充分的引导公众参与到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 2.建立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咨询机构 城市艺术设计咨询机构是时代的产物,这是从现代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方面考虑,以及提高公众居住质量方面考虑 的最终结果,将城市环境艺术的管理与设计进行协调统一,才能够 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环境艺术作品,使所设计的作品成为这 个城市的形象和标志,有效的改善公众的生活环境质量。 3.在设计中充分结合高新科学技术 4.重视地方性文化,采取地方特色的文化设计 每个地方的发展历程不同,所拥有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背景都不同,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想要在设计作品中充分的表现出这个地方独有的 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就必须再进行设计前,充分地了解这个地方 的历史,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够在设计的作品中充分的、有效的 融合当地的特色,进一步实现自然、文化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四、结论 参考文献 [1]张伟.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4). [2]郑炜,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艺术研究: 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2(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目前该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 效果,与以往的环境艺术设计相比,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将网络虚拟 技术与现实环境有效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逼真的场景。如何将虚 拟现实技术更好的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是所有设计者需要长期 研究的课题。

优秀艺术设计专业论文参考文献(3篇)

优秀艺术设计专业论文参考文献(3篇) 优秀艺术设计专业论文参考文献(一) [1] Krumhansl, C. L. 2002. Music: A Link between Cognition and Emotion [A]. In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Vol. 11 [C]: 45-50. Oxford: BlackwellPublishers. [2] Mitnick, K. D., and W. L. Simon. 2002. The Art of Deception: Controlling theHuman Element of Security [M]. Indianapolis: Wiley. [3] Ekman, P. 2003. Emotions Revealed: Recognizing Faces and Feelings to ImproveCommunication and Emotional Life [M]. New York: Henry Holt & Co./Times Books. [5] Quentin Newark. 2007. What Is Graphic Design? Essential Design Handbooks [M].RotoVision. [6] Berryman, Gregg. 1990. Notes on graphic design and visual communication [M].Crisp Publications. [7] Bojko, Szymon. 1972. New graphic design in revolutionary Russia [M]. LundHumphries. [8] Thompson, Bradbury. 1988. The art of graphic design: Bradbury Thompson [M]. YaleUniversity Press. [9] Ades, Dawn, Brown, Robert K.,Friedman, Mildred S.1984. The 20th-century poster:Design of the avant-garde [M]. Abbeville Press. [10] White, Jan V. 1988. Graphic design for the electronic age [M]. Watson-GuptillPublications. [11]吴国欣.标志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12]朱锷.现代平面设计巨匠田中一光的设计世界[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 [13](日)Works 社编辑部编著.日本平面创意设计年鉴 2005[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14]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15]何家讯.现代广告案例理论与评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17]威廉阿伦斯著,丁俊杰,程坪,苑菲,张溪. 当代广告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18] [日]直条则夫著,俞纯鳞. 广告文稿策略-策划、创意与表现[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19]汤义勇. 招贴设计[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21]王红卫. 商业海报设计创意解析范例导航(附光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2](美)斯科勒司,(美)伟德尔. 创意海报版式设计[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45~48. [23]周进. 世博会视觉传播设计[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22~30. [24]朱维理. 大型活动标志设计实战案释[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5]梁明珠. 城市旅游开发与品牌建设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26](日本)秋山孝. 秋山孝海报作品集[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62~67. [27]朱锷. 日本海报设计的形态[M].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01.51~60. [28](英)赫利. 什么是品牌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读经典名著心得体会

十月诵读经典名著心得体会 二年级七班XXX 十月份是学校读书月的活动,学校号召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经典名著,从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为响应学校的号召,我工作之余,也和孩子一起捧起经典名著,一起认认真真的看起书来。通过这次的亲子读书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们自身的素质有所提高,还让我和孩子贴得更近,彼此间没有隔阂,我们象朋友那样亲密无间,无话不谈,可以零距离感受到孩子心理和思想的变化,以便于及时调整方式方法,更好的为孩子创造学习环境,家庭环境。作为一位母亲,此时的我更多的是惭愧和内疚,一直以来,我总觉得我们家邓琬淳喜爱阅读,感觉孩子平时爱看书就满足于现状,再加上自己平时工作和家里琐事烦多,很少和孩子一起阅读。但通过这次亲子阅读活动我才知道,原来陪孩子看书、阅读、讲故事是这般生动、有趣。 我们一起看《昆虫记》不仅让我们熟悉了昆虫的生活环境、昆虫的家、昆虫的食物;还让我了解了昆虫们的生活习性、本能、计谋手段等。法布尔用浅显易懂的故事形式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平凡、奇特、有趣的昆虫世界,从这本书中我们知道了蜣螂是怎样滚粪球,是草原上的“清洁工”;被管虫用极微小的圆球为宝宝制作美丽的衣服,是昆虫界“聪明的裁缝”;蝉是大自然的歌唱家,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勤奋者,蚂蚁竟然是凶悍的劫掠者将蝉辛苦寻得的食物一抢而光。自从读了《昆虫记》这本书后,女儿就对昆虫,小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会了仔细观察,有了探索的精神。我们还阅读了《海底两万里》,整部小说动用大量篇幅,介绍诸如海流、鱼类、贝类、珊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循环系统、珍珠生产等科学知识,此书不但为对海底知识了解不详尽的读者解读了他们的旅程,更让后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文明。,记得以前带孩子到海南旅行,让她了解大海,投入大海的怀抱,我以为就够了,通过读这本书我才感觉我们还差得远呢。我们还诵读了《惜时》、《长歌行》、《劝学》、《咏兰花》、《师恩》、《忆父》《忆母》等经典诗词,让孩子理解了时间的珍贵,懂得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道理,该怎样尊敬师长,孝敬父母。让我们再次经历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洗礼。 所以我们要多抽时间来陪孩子阅读,每天都坚持陪孩子读书,读经典名著更好! 因为在经典名著的世界里,它打破时空限制,克服个人生命的有限范围,把孩子们引入民族与世界、古代与现代文化的宝库与文中人物进行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经典名著犹如浩瀚大海,将带你在浩瀚的大海里自由的翱翔!你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变了,孩子也变了——孩子的思考力,想像力,审美力,创造力一一被开发出来了。 书是我们人类的高级营养品,书是我们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让我们学到各种不同的知识,也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净化。让孩子多读书,多读好书,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让孩子体会读书的乐趣,和孩子一同读书,一同学习,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一种乐趣。

美术系设计毕业论文

美术系设计毕业论文 学习美术系设计的毕业生,应该如何写好相关的毕业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美术系设计毕业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少儿科幻绘画,是少年儿童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想象,应用绘画语言创造性表达出对宇宙万物、未来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遐想而产出的绘画作品。科幻画是引导学生接触科学、探索科学、热爱科学的好方法,也是培养少年儿童想象、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对培养少年儿童的科学想象力、创新意识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国青少年科幻绘画大赛”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科技教育比赛活动之一,历届比赛中涌现出一大批极富科学创意与艺术审美的好作品,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1、许多作品混淆了科幻画与科普画、神话故事、童话甚至漫画的概念。 2、作品选题单一空乏:漫游太空、漫游海底、未来的世界等题材数见不鲜。 3、部分作品题材无新意,缺乏科学想象或幻想意义:如坐宇宙飞船旅行。 4、.内容违背科学理念或科学逻辑:如发明“黄金再造机”。 5、绘画技巧粗糙、缺乏美感。这一系列问题和我们开展科幻画比

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那么,如何才能指导学生创作出好的少年儿童科幻画作品?笔者经过数年实践,对此有一些浅显的心得。 1、科学性与前瞻性:科幻画的主题必须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有正确的科学原理,通过技术与科学的发展将来可能实现。 2、创新精神:可以对未来以及未知事物展开想象,也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解决生活中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些都需要丰富的想象力。 3、艺术性:科幻画的本质还是绘画,所以必须注重艺术性,例如构图、色彩、技巧等必须体现出绘画本身所具有的美感。 (一)从题材范围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对未知的宇宙万物、自然世界的想象与描述。 2、对人与环境以及相互关系的想象与描述。 3、对未来世界科学技术的想象与描述。 4、对未来人类社会以社会生活的想象与描述。 5、对未来创新产品的想象与描述。 (二)从题材内容来说,以下几方面值得关注:

设计艺术经典论著解读

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 一、今译、解读 1、古者民泽处复穴1,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夏日则不胜暑蛰蚊虻。圣人乃作为之2,筑土构木3以为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以避寒暑,而百姓安之。伯余4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后世为之机杼胜复,以便其用,而民得以掩形御寒。古者剡耜而耕,摩蜃而耨5,木钩6而樵,抱甀7而汲,民劳而利薄;后世为之耒耜耰8鉏,斧柯而樵,桔槔9而汲,民逸而利多焉。古者大川名谷10冲绝道路,不通往来也,乃为窬木方版,以为舟航11。故地势有无得相委输12,乃为靻蹻13而超千里,肩荷负儋之勤也,而作为之楺轮建舆14,驾马服牛,民以致远而不劳;为鸷禽猛兽之害伤人,而无以禁御也,而作为之铸金锻铁,以为兵刃,猛兽不能为害。故民迫其难则求其便,困其患则造其备,人各以其所知,去其所害,就其所利。(《淮南子·汜论》) 【今译】 古时先民就泽处穴居栖身,冬天则不胜霜雪雾露,夏天则不胜暑蛰蚊虻。圣贤之始筑土构木搭建宫室,上栋下宇,以蔽寒暑风雨,百姓们从此安居下来。自伯余之初制作衣裳。緂麻索缕,手经指挂,织成网罗状的衣服;后世人们又采用织布机进行纺织,以便利其功用,从而使人们得以掩形御寒。古人剡耜来耕作,磨蜃除田秽,用木镰砍柴,抱甀汲水,劳民而利薄;后人制造耒耜耰鉏,斫斧砍樵,制作桔槔汲水,逸民而利多。古时大川名谷冲绝道路,往来不通便,于是先人窬木方版建造航舟。先民远地运转货物,徒步千里,肩荷背挑十分辛苦,而楺轮建车驯牛驾驭,人们从此致远而不疲劳;为了防止没有禁御的鸷禽猛兽伤害人类,人们铸金锻铁打造兵器,从此不再被猛兽侵害了。故而人类往往是因为面临困难而求其便利,被困难束缚而制造设备,人尽其能,去其所害,为其所利。 【解读】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专业论文

河南工程学院《设计概论》考查课 专业论文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学生姓名:范元泽 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班级:环境设计1243班 专业课程:设计概论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和审美情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传统园林对于满足人们的需求已经力不从心,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建设一流的园林城市已经成为提高环境的第一要素。阐述了园林绿化建设的内涵精神,并针对如何建设一流的园林城市,提高环境质量进行了研究探讨。 作为城市景观重要组成部分的园林景观,有助于突出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展现城市景观。当前我国一些城市在城市建设及景观发展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园林设计创新。本文首先分析了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中的地位,分析了我国城市景观建设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园林设计理念创新。关键词:城市景观园林设计路径选择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我国城市化进一步加快。城市化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城市园林建设,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园林规划设计百花齐放,城市园林发展在速度和数量上都是空前的。园林设计为人们营造一个个优美的环境空间,供人们观赏、游憩、娱乐,在现代城市钢筋混凝土森林中,重寻回归大自然的乐趣。 关键字:园林绿化发展 目录 摘要 (1) 引言 (2) 1园林绿化设计的核心 (2) 2园林绿化设计内涵精神 (2) 2.1理想与想象性 (3) 2.1.1点的运用 (3) 2.1.2线的运用 (3) 2.1.3面的运用 (3)

2.2节奏与韵律 (3) 2.3形式美 (4) 2.4抽象手法的运用 (4) 2.4.1简洁化抽象 (4) 2.4.2几何形抽象 (4) 3园林绿化设计的措施 (4) 3.1坚持“文化建园”的宗旨——构造美的世界 (4) 3.2搞好绿地系统规划——扭转园林绿地安排的随意性 (4) 4.结语 (5) 5.参考文献 (6) 6.评语 (7) 关于园林绿化设计理论的探讨 引言:随着环境建设的备受重视,各地园林绿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很多好的园林建设已能将人与大自然很好地协调,将历史文化内涵再现出来,对园林设计的各项要求把握得恰到好处,体现出设计者的聪明才智及社会责任感。绿化装饰就是艺术想象力的创造活动,这种创造活动赋予了绿化新的语言,沟通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 2 1园林绿化设计的核心 城市园林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论城市的总体还是一个社区,都是由大小的“生态经济文化系统”组成的。生态意识应该是这个系统工程的中心。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必须首先确立生态的主体地位,其次才是文化和经济。因为生态本身不仅具有效益,如制氧、吸尘、降温、防噪音等,而且它又具有一种生态美。园林绿化要强调回归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强调动物、植物的和谐共存。让乔、灌、花、草的形体自然结合,达到生态优化效果。植物造型与园林小品的结合,会创造出优美的艺术氛围。许多植物可以配置出各种特色的园林植物小品,但这种植物造型的园林小品也不能喧宾夺主,它在园林设计中一般只能充当配角。而建设生态园林,可以招来许多鸟儿和其他小动物,显得更有生气。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与厂矿和居民区建筑设计要逐步进行,特别是现在各开发商都在争建绿色生态住宅,其绿化系统的设计要统一进行,不得各行其是。西部地区城市社区建设可采取“农林复合生态工程建设模式”,把城市林业和乡村林业结合起来,加大道路绿化带、网的建设,逐步走向城市园林与大地园林的有机结合。古典园林的继承和国外园林绿化经验的借鉴也不能生搬硬套,而应根据地形特点,就地发挥,以植物造型为主,协调搭配。2园林绿化设计内涵精神 2.1理想与想象性 艺术形象不是自然形象的翻版,而是将自然形象理想化,这就需要设计师具有艺术想象力。绿化装饰就是艺术想象力的创造活动,这种创造活动赋予了绿化新的语言,沟通了

西方艺术赏析论文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思潮及代表性的艺术流派和艺术家 (学号:09290010211 姓名:马武林班级:城建土木二班)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始于十三世纪末期的意大利,粗略指涉欧洲从中世纪到近代之间所经历的这四百多年时间。文艺复兴一词意指重生或复活,它是一个朦胧的概念,没有清楚的开始或结束日期,但通常可以涵括欧洲由野蛮的黑暗时代演进到一个在各个领域都有新发展的时代,而这些领域的成就均超越了伟大的古文明。 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它的核心是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其本质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一)佛罗伦萨画派 佛罗伦萨画派形成于13世纪末,鼎盛于15世纪至16世纪30年代,以乔托为奠基人,初期以乔托·迪·邦多纳(1267-1337)、马萨乔(Masaccio,1401-1428)、桑德罗·波提切利(1445-1510)等画家为代表,盛期以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画家为代表,是当时意大利成就最大的艺术流派。最终,生硬模仿前人技法的样式主义的流行宣布了佛罗伦萨画派的结束。 佛罗伦萨画派主要以宗教神话故事为题材。画家们遵循人文主义原则,用世俗化手法描绘至高无上的抽象的神,将神画成生活中的人的形象,并加以理想化,开一代人物画新风。作品表现的是神话故事和宗教人物,实际上反映的是人的思想、感情和力量。佛罗伦萨画派以油画和湿壁画成就较大,后者主要服务于教会、宫廷和资产阶级上层人物,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别于欧洲中世纪绘画。 从技法上来看,该派用科学方法探索人体的造型规律,吸取古代希腊、罗马的雕刻手法应用在绘画上,把中世纪的平面装饰风格改变为用集中透视,有明暗效果,表现三度空间的画法。它也影响了温布里亚画派和帕多瓦画派。他们的画法细腻,画面明暗对比不甚强烈,

世界文学名著读后感_心得体会

世界文学名著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世界文学名著读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篇一:呼啸山庄读后感 《呼啸山庄》是一部完全不同于当时流行的作品,他没有经过城市的熏陶和浸染,是完全用山乡荒原的自然协调绘成的。故事的背景是一片狂风呼啸的山原,故事的人物保留着大自然的风貌和原始的本性:质朴,粗纩,刚强,感情奔放不羁,举止疯狂无度,不过一切地爱,又不计后果的恨,这在温文尔雅的慊慊君子看来,自然显得野蛮而奇特。 在维多利亚时代,贵族富豪踌躇满志,身份第一,金钱至上,人们的精神受到压制,人性被残酷的扭曲,于是具有强烈的反派意识,和自由思想的艾米莉,便通过作品,对罪恶现象给予揭露,把自己的正义,激情,愤怒溶入作品。最终,希思克利夫的爱毕竟还是战胜了自己的恨,当他的复仇计划一一实现时,他并没有胜利的喜悦,还是在茫茫草原上漫游,最终安然死去,这样一个饱受苦难与屈辱的人物,对爱情至死不渝的渴求和命运不屈不挠的抗争,让人读来一阵苍凉与悲壮。 篇二:匆匆读后感 古人曾说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长歌行一诗中也提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每当我听到这珍惜时间的句子时,我就想起了朱子清的散文《匆匆》。 这篇文章讲的是时间一去不复返,不要虚度光阴。从中我体会到时间就是金钱,联想到了自己已度过了四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而这四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我却干了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四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笑话:一个公司人员向老板请假,公司老板对他说,一年365天,52个双休日,减去这104天,还剩261天,你每天还有16个小时不在工作岗位上,减去这170天,还剩91天,你每天用30分钟喝咖啡,用掉23天,还剩68天,你每天吃饭用1小时,用去46天,还剩22天,你通常每年向公司请2天病假,只剩20天,每年有5个节假日,公司不上班,减去这5天,还剩下15天,公司每年慷慨地向你放14天假,这样算下来,你工作时间只剩1

艺术设计-论文范例

广东工业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笔答辩记录表专业艺术设计姓名(必填)准考证号(必填) 论文题目(必填) 问题一: 问题二:

问题三: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论文 高职院校名称: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论文题目:(必填) 专业名称:艺术设计 准考证号:(必填) 学生姓名:(必填) 指导教师:

现在的广告文化已经为人们所熟知,广告人在制作广告的同时,把商品所要表达的思想,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文化内涵都体现出来。这就使得广告本身已经不仅仅是作为商品促销的方式,也间接的折射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其中创新性是其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面对着充满着巨大挑战和竞争的市场经济,如何制作出独树一帜的广告来吸引观众的眼球成为广告人积极探寻的方法。现代传播学和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无疑为广告业注入全新的活力,进而使得广告的丰富内涵性得以提高。本文主要是研究广告创意策略:品牌形象策略、广告定位策略等,从而吸取一定的经验和教训使得广告创意趋于完美,促进广告市场的蓬勃发展。关键词;广告创意表现方法措施

一、前言 (1) 二、广告创意的概念与其表现原则 (1) (一)广告创意的概念 (1) (二)广告创意表现的基本原则 (1) 三、广告创意表现的具体形式 (3) (一)设置悬念 (3) (二)创造意境 (4) (三)体现价值 (4) (四)制造矛盾 (5) 四、完善广告创意表现的具体思路 (6) (一)寻求生活创意灵感 (6) (二)采用拟人手法 (6) (三)以帮助解决问题为着眼点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一、前言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广告人和商家之间的竞争也就随之而激烈。随处可见的广告,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商品的有效代言人。或是新颖独特引人深思,或是平淡无味传达不出所要展现的文化内涵,或是趋于低俗化等等各种质量的都存在着。广告制作的程序还是颇为复杂的,首先要经历策划阶段,然后进入创意阶段。一旦达到这个步骤,广告人就要挖空心思的考虑如何才能做出新颖的广告,艺术性地表达阐释广告主题。创意是评判一个广告是否成功的标志性因素,创意是抓住消费者的眼球,使得他们产生购买的欲望。 二、广告创意的概念与其表现原则 (一)广告创意的概念 创意是广告的核心因素,成功的广告战略首先来自于不同凡响的广告创意。广告创意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谈论焦点。李奥·贝纳曾经说:“我常常感到,模糊不清的所谓‘创造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如何运用可信的、品调高的方式,使得原本没有联系的事物之间建立起一定程度的关系,这种关系也会折射出商品的具体价值所在。”在我国的广告行业中,广告创意是用一种独树一帜的表达方式来诠释单个意念的技巧和才能,由实际真实的事物展现进行表达。面对着我国广告业发展的局面,很多的问题还是亟待解决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在促进其他行业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负面的影响因素,竞争的激烈也是企事业单位寻求更加开阔市场的不竭动力。运用艺术手段,把所掌握的材料进行创造性的组合,以塑造一个意象的过程。简单地表达就是广告主题意念的意象化。 (二)广告创意表现的基本原则 1. 言简意赅 现在社会信息过度地泛滥,来源广泛的信息资源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广告创意必须有着鲜明活跃的主题思想,表达的信息比较简单明了,创意

四书指四部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指四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五部儒家经典著作:《诗》《书》《礼》《易》《春秋》。《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代,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有15国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桧风》《曹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豳风》,共160篇;《雅》有《大雅》《小雅》,共105篇;《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诗经》共收诗305首。 《楚辞》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以诗歌的形式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习俗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主要言论)的著作,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多年的史事。《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孟子》记载孟子的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主张以及他的政事活动、个人修养,是研究孟子思想的重要资料。《孟子》中的文章富于论辩性。 《庄子》道家经典著作之一,是优秀的先秦散文集。内篇为庄周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其文往往用寓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荀子》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著作,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汉刘向编定。书中贯穿了荀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表述了荀子在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伦理、文艺等方面的主张。 《韩非子》又称《韩子》,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的著作。书中阐述了韩非以法治国的政治理想。文章阐明观点时尖锐深刻,语言犀利,风格严峻,具有法家文章的特点。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列御寇作。原书失传,今存《列子》大约为魏晋人杂采先秦两汉有关典籍附会拼凑而成,大多反映了魏晋时的思想。寓言和神话传说很有文学价值。如“杞

艺术鉴赏论文

中国古代艺术鉴赏 学校:重庆科技学院 作者: 院系:法政与经贸学院国贸4班 日期:2012、05、08

摘要: 中国古代艺术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特点。它有绘画、雕刻、工艺、建筑等多种艺术类型。例如,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玉雕,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秦汉的墓葬俑群,魏晋南北朝的佛教雕塑以及唐宋以来的墓室壁画等等。 这些古代艺术作品,在艺术表现方面,有涉及到文与气、文与理、文与质、文与性、情与景、情与理、情与性、形与神、形与意,风骨与辞采,法度与自然等一系列的概念和范畴。在此,我选取各个时代的典型作品进行赏析。 关键词: 中国古代艺术彩陶青铜器佛教雕塑壁画 清明上河图美与形 正文: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悠悠长河中,我们华夏祖先们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化。在学习美术鉴赏中国部分的时候,很是自豪,自豪于我们的艺术文明,钦佩着我们祖先的智慧,游弋在艺术的海洋,感觉是一种熏陶。下面根据我在艺术鉴赏课上学到的相关知识,来分别鉴赏一下古代各个阶段的那些我们自豪的艺术。 彩陶 我们都知道在旧石器时期,就已经有制作较为精细的石器了,还有那些用动物骨头制作的项链等装饰品。这个时期的文明向前提升一

大截的是彩陶文化。 我翻阅相关的资料,《美源》里一段对彩陶的描述“史前彩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还是仰韶文化的彩陶。它们主要是日常使用的实用器皿,包括盛放物品的盆、罐、壶和饮食用的钵、碗等,制工精致,使用的泥土经过淘洗,故此胎质细腻,入窑焙烧后成品一般呈橙红色。”由此可见,彩陶这种艺术品是很实用的。 对于彩陶,最具代表性的是人面鱼纹彩陶,对于这个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彩陶,我们能够看到当时的文化和一些风俗习惯。仔细研究这个彩陶,眼睛细而平直,鼻梁挺直,神态安详,嘴旁分置两个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加上两耳旁相对的两条小鱼,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表现出丰富的想像力,人头顶的尖状角形物,可能是发髻,加上鱼鳍形的装饰,显得威武华丽。 青铜器 经过了石器时代,摆脱了奴隶时代,我们正式进入封建社会,开端是夏商周时期。 在这个时期,最为体现当时的文化文明的是青铜器。当时的青铜器主要是用于战争,祭祀,所以都是国家管理生产。夏商周的君王设置了相关的部门来生产青铜器。 我们都知道,当时的主要以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家的农地中出土的司母戊鼎,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又称司母戊

有关经典名著的读书心得体会3篇_心得体会

有关经典名著的读书心得体会3篇经典名著阅读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无论专家学者还是一线教师都充分肯定了它的重要性。下面是带来的有关经典名著的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有关经典名著的读书心得 告诉你们,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虽然看上去年纪一大吧,其实火力旺盛的很。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天天挂在我口中。那就是许多人行走,他们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师。这句让我收益非浅的诗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这句之所以能让我受益非浅,是因为它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是否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收他人的点滴长处呢?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啊! 1 / 9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拿我们班来说吧!在这个57人的集体里,就有我许多的良师益友:作文天才徐嘉远;唱歌能手周知奕;小书法家沈楠杰;管理专家王亲云……他们的才华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学习。这样我不就可以在这万顷绿田中增添自己更多知识的养分吗?这正是《论语》孔子传与我的做人学问的道理呀! 真的,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就是经典诗文,因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而且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读诵经典,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读诵经典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我们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更能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就是那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吮吸去领悟去诵咏,那我们的理想之花一定会开得更艳持得更久。 那我们就继续诵读吧!好好地拥有它,记住它。让它来净化我们的心灵,让它来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提升我们的品位,弘扬中华民族之精髓,更让它引领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向成功迈进吧! 告诉你们,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 2 / 9

艺术设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广告创意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优秀的富有创意的招贴设 计在视觉传达的领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阐述招贴设计的特征,并结合对自己作品的 评析,着重探讨了创意在招贴创作中的重要性。招贴是广告设计中的重要表现形 式之一,在公共 广告媒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招贴,又称海报、宣传画,是一种张贴在公共场合,传递信 息,以达到宣传目的的印刷广告形式。招贴设计以它独特的方式出现在各种公共场合,远距 离就能吸引社会公。众的注意力,具有时效性强、信息传递快等特点。创意是招贴设计的灵 魂,彰显个性的构思,出奇制胜的表现,能够使招贴作品具有生命力。创意,是指通过创造性 思维、联想、构思,创造出能够表现主题的具有实际意义的艺术化心理过程,是主题概念化、 视觉化的思维过程和实际操作过程。创意依附与主题,主题通过创意来表现。 论文题目 ______ 广告创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签名)年 月曰 教研室主任: (签名)年 月曰 学院院长: (签名)年 月曰 学生姓名: 专业: 指导教师: (设计)开题报告 00年 月说明 1、 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为规范毕业设计的开题报 告,特印发此表。 系 ( 师 院业级名号 畅 学 专 班 姓 学 指

2、学生应在开题报告前,通过调研和资料搜集,主动与指导教师讨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 3、此表一式二份,交学院装入毕业设计(论文)档案袋。 4、开题报告需经指导教师、院(系)领导审查合格后,方可正式进入下一步毕业设计(论文)阶段。 5、理工类不得少于10篇,其他专业类不少于15篇相矢文章的阅读量。 6、开题报告撰写不少于1000字。 研究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市场竞争日益扩张、竞争不断升级、商战已开始进入“智”战时期,广告也从以前的所谓“媒体大战”、“投入大战”上升到广告创意的竞争,“创意” 一词成为我国广告界最流行的常用词。“创意”的核心是其思维过程的创新,所以创意思维的革新将是广告得以发展的矢键所在o广告是由创意与媒体两部分组成,其中创新意识是广告的灵魂,也是解决广告成功与否的最根本元素。有效的广告创意,在作品表现上可以增强广告的表现美感、艺术性、真实性;在效果上可增强广告的说服力。所以广告创意决定了广告的品质和效果,也是广告成败的矢键。广告创意虽然在广告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在学术界研究上没有得到重视,在业界运用上也有其盲点。 研究目的和意义:目的:现今艺术设计教育中,电脑在绘图和影像处理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缩短了设计的时间,学生在校学习时,许多学生往往在追求电脑特效时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却不知怎样利用电脑特效帮助完成创意设计,不能将电脑表现与设计理论相结合,在设计理论运用时显得较为浅显。因为设计的许多的问题是设计的本身, 并不在电脑的软件操作技能。个人想法是藉多元式的教学方法帮助设计理论的理解,将实验性引入设计教育。 意义:就广告设计之目的而言,是为了更好的推广产品。然而创意的最终结果则是表现在具体的产品上,它不仅会影响消费者购买的欲望,也影响着产品及品牌生命周期的长短,可见广告的创意是不可或缺的。 目前学生进行设计时,并未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在实作上,多是个人意识的呈现,而知识、经验的不足也致使其创意无法表现出来。其实,每个人都有创造的能力,都有好的创意想法,只是未能将

视觉传达推荐书单

视觉传达推荐书单 设计艺术理论类: 《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奚传绩编,东南大学出版社 《设计真言——西方现代设计思想经典文选》,许平、周博主编,江苏美术出版社 《艺术概论》孙美兰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建筑理论》刘先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设计原理》黄厚石、孙海燕著,东南大学出版社; 《设计艺术教育大事典》朱铭、奚传绩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 《建筑批评学郑时龄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美术鉴赏——造型艺术美学分析》樊林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情感化设计》[美] Donald A.Norman;译者: 付秋芳 / 程进三电子工业出版社 《艺术与视知觉》(美)阿恩海姆/ 滕守尧、朱疆源/ 四川人民出版社 《艺术感觉与美育》[美] 史密斯著;滕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 《图像理论》Picture Theory(美)W.J.T.米歇尔:陈永国、胡文征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设计延伸类: 《包豪斯道路:历史、遗泽、历史、世界和中国》杭间靳埭强编山东美术出版社《设计之美》作者: (英) 克雷译者: 尹弢山东画报出版社 《认知与设计理解UI设计准则》Jeff Johnson 译者: 张一宁,人民邮电出版社 《设计的精神》香港设计中心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设计几何学——关于比例与构成的研究》(美)金伯利·伊拉姆著李乐山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视觉传达设计视觉形态》庞蕾江苏美术出版社 《视觉传达设计视觉图式》曹方,乔爽江苏美术出版社 《建筑形式的视觉动力》鲁道夫·阿恩海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为隐喻的建筑》(日〕柄谷行人译者应杰中央编译出版社 泛读类: 《美学散步》宗白华上海人民出版社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 The Non-Designer's Design Boo 作者: [美] Robin Williams 译者: 苏金国 / 刘亮人民邮电出版社 《Visual Thinking for Design (Morgan Kaufmann Series in Interactive Technologies》作者: Colin Ware出版社: Morgan Kaufmann 《十九札——一个北大教授写给学生的信》朱青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谈现代的室内设计 环境艺术是人与周围的人类居住环境相互作用的艺术。从刚学设计的时候就对环境艺术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这项艺术积极程度极高,可以说就像手里的东西爱不释手。不明思意,自然风格就是类似与大自然颜色的风格。 自然风格倡导“回归自然”,美学上推崇自然、结合自然,才能在当今高科技、高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使人们能取得生理和心理的平衡,因此室内多用木料、织物、石材等天然材料,显示材料的纹理,清新淡雅。此外,由于其宗旨和手法的类同,也可把田园风格归入自然风格一类。田园风格在室内环境中力求表现悠闲、舒畅、自然的田园生活情趣,也常运用天然木、石、藤、竹等材质质朴的纹理。巧于设置室内绿化,创造自然、简朴、高雅的氛围。 此外,也有把70年代反对千篇一律的国际风格的如砖墙瓦顶的英国希灵顿市政中心以及耶鲁大学教员俱乐部,室内采用木板和清水砖砌墙壁、传统地方门窗造型及坡屋顶等称为“乡土风格”或“地方风格”,也称“灰色派”。 当前社会是从工业社会逐渐向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过渡的时候,人们对自身周围环境的需要除了能满足使用要求、物质功能之外,更注重对环境氛围、文化内涵、艺术质量等精神功能的需求。室内设计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的产生、发展和变换,既是建筑艺术历史文脉的延续和发展,具有深刻的社会发展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必将极大地丰富人们与之朝夕相处活动于中。 树叶的静脉、溪水的波纹、随风摇曳的鲜花……这些在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景象,人们眼中司空见惯的物件,在善于发现美的设计师眼中却可以变幻出无穷的状态和组合。把自然元素运用到设计作品中,不是简单的在室内放置花草,也不是自然纹理材料的堆砌,如何将大自然丰富多彩的元素抽象,并且与室内设计完美的融合,设计师们各有各的技巧,的精神生活。 著名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说:“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重实效的艺术,早已被大众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人影响其周围环境功能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次序的能力,以及提高人类居住环境质量和装饰水平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记得刚画第一次画室内效果图的时候感觉特别复杂,无从下手。后来画多了感觉特别容易,就是感觉设计室内的东西特别费劲。 环境艺术设计是设计师对环境的设想与规划,如何把设计师对于环境的设想与规划呈现出来,作为客观的具体方案展现在受众面前,这就涉及到了环境艺术设计思维的表达方式。 环境设计的表达是通过效果图这样一种载体呈现的,效果图是借助设计师的设计思维,

艺术影片赏析论文——浅析《海上钢琴师》

用生命谱乐的孤独 ——浅析《海上钢琴师》人类从生下来开始,就一直在找寻着心灵的归宿。人生最大的幸福,无非就是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自我。音乐,总能升华人类的灵魂,而用生命谱乐的人,给人带来的不仅是天籁般的音乐,还有灵魂的震撼。《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便是这么一个用生命谱乐的人。若说伤感出诗人,那么就是孤独造就了1900。我想,接触的人、事、物越少,他的灵魂就应该越纯洁吧,只有用纯洁的灵魂才能弹奏出那样美妙的歌曲。音乐便是1900的自我,便是他心灵的归宿。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导演吉赛贝·托纳多雷指导的一部艺术性极强的影片,同系列的还有《天堂电影院》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吉赛贝·托纳多雷的作品直白、清晰,注重平实稳健,总是在不经意间为我们娓娓道来的是一个平凡的近乎没有故事的故事。1998年,42岁时编导的史诗巨作《海上钢琴师》(即《声光伴我飞》),更使他获得大利大卫奖最佳导演奖的殊荣。 《海上钢琴师》讲述的是一个有极高音乐天份的无名琴师的故事。男主角1900(人名)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好人不得好报,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8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迷失自我。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就算到了最后,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殉船于海底。190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了。 导演采取极端的浪漫主义,构建了这部充满传奇色彩的诗意“史诗”影片。导演想要表达的初衷只有一个,观众对于电影本身的理解却千差万别。用一句永不过时的话来说就是“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要在与你自己是站在什么角度来看这部影片,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切优秀的人都应该利用自己的天赋赢得声誉和功名。站在这样的角度对待这部影片,那么它肯定是过于理想太过虚假或者是难以接受。但是,这么一个用自己的灵魂、生命去谱写乐章的人,不更是值得我们敬佩吗?他内心孤独,也正是这份孤独成就了他,让他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1900看似终年囚禁在一艘船上,但在精神上绝对自由,相比于那些整日在陆地上奔波的大众,身体和精神被命运双重束缚,1900又是幸福的。即使是在本应十分阴暗的邮轮底层,导演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