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评课稿

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评课稿

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评课稿

《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复习》评课稿

?潘老师这节课以《目标预设与达成度的课例研究》为主题,课题是初三上学期的《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复习》的一节复习课,从本节课的目标预设来看科学合理,从达程度来说,较好的达到预设目标。设计的环节紧凑、合理的,潘老师整节课流畅、思路清晰,从浅到深的层次比较分明,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课堂气氛活跃。

?亮点:1、提问追问促进师生交流。如提问“加上定点坐标会怎样?”、“加上点c的坐标会怎样?”、“三角形面积你是怎幺求的?”潘老师在与学生的相互交流中始终保持其自然亲切的教态,语速中等,富有磁性。2、充分给予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正是充分给予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所以课堂上学生的生成的内容也比较丰富,使得这堂课上起来很饱满,学生人人都有收获和发展的空间。3、重视思维训练,提升思维品质。例题第2问的开放性,在二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中,任取其中三个点,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怎幺计算的问题,学生给出了很多种三角形的形状,也都在课堂上一一给出了解答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顶点、与Y轴的交点、与X轴其中一个交点,这三个点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比较困难求的,方法也是多样的,也正是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的思维得以锻炼和体现。并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这节课是一节比较成功的公开课。

?从学生在课堂学习单上面的情况反馈来看,对于基础型的问题,学生回答的较好,正确率在85%以上,但是用到性质的运用的题目,学生的作答情况明显较差(比如第10题)应该说这节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值得探讨的地方:1、这节课的时间分配上还是有点遗憾的。时间分配应该

二次函数应用评课稿

二次函数的应用评课稿 本节课王琪琼老师进行了精心的备课,教学过程有条理。其教学设计以画一个周长为20cm的矩形,如何设计面积最大引入,由易到难,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一、评教学目标 王琪琼老师能充分把握教材,制定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目标符合教学内容,也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二、评教学重点和难点 王琪琼老师在本节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的逐步落实本节重点,符合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重点是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实际问题中最大值的求法。 三、评教学过程 王老师以学生画一个20cm的矩形引入,学生画出很多种情况,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接着循循渐进的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大家探究,学生在探究和思索中学习。 整节课从引入到结束时间分配合理,留给学生思考和动笔的时间较充分;师生配合默契,成功对学生的引导;教师提出的问题由易到难层层推进,并实时提出问题促进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提高,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让学生直接猜结果,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促进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提高。同时留下一般情况让学生回家思考解答,促进学校较好的学生的进一步提高;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当中,王老师给予及时的鼓励,让大家踊跃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并给出正确的示范。对于出现问题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肯定,给予他们信心。

在最近几天的听课中,很多时候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够,也许是因为听课教师太多,即使他们能答上来也不敢去举手发言。我觉得问题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消除心里障碍,树立自信。很多学生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是因为存在心里障碍,缺乏自信,怕回答错了挨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因此我们要想办法帮学生消除心里障碍,树立信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心里障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调动大脑积极思维,认真思考问题。我们要把微笑留给学生,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二鼓励学生“错”,树立自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要鼓励学生“错”,不要怕学生说错,在我们班有句响亮的口号“错也要错得响亮”。我经常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声音要洪亮,对回答错了 的学生我从来不批评,这样学生慢慢地就消除了心里障碍,发言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王老师的这节课我学到了很多,对我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在我看来本节课是一节很成功的课。

初中数学评课稿62149

人形容高尔夫的18洞就好像人生,障碍重重,坎坷不断。然而一旦踏上了球场,你就必须集中注意力,独立面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并且承担一切后果。也许,常常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刚刚还在为抓到一个小鸟球而欢呼雀跃,下一刻大风就把小白球吹跑了;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评〈〈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4)〉〉一课 老师所讲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4)〉〉一课,是二次函数这一章中教学的一个难点,而老师通过深度挖掘教材,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巧妙地运用一中的教学模式,突破了重点,突出了难点,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了新知,给人以水到渠成的感觉。 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闪光点: 一、教学设计合理。1、重视问题的设计。本节课老师立足于学生基础,充 分挖掘教材,设计的问题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比如:在学生回顾y=ax2、y=ax2+k这两条抛物线的基础上引出了新知,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2、重视了知识间的纵向与横向联系的设计。通过探索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弄清y=a(x-h)2这条抛物线与抛物线y=ax2、y=ax2+k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注重探究过程的设计。本节课xx老师精心设计了画图、猜想、验证的过程,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探究。 二、教学方法以一中模式为载体,变教为探,环环相扣。本课中通过鼓励学 生动手、动笔,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在画函数图象、归纳二次函数y=a(x-h)2图象的性质、平移规律,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小组讨论、同桌合作,引领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获取知识,改变以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我们看到的是“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三、突出数形结合思想。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画图,多次观察图象,分析列表, 发现规律,从数到形,从形到数,在反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板书合理,灵活使用多媒体。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本节课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1、个别问题提的不明确。 2、在研究抛物线平移时,由于电脑原因,平移没有呈现出来。 3、课堂时间分配不太合理,致使学生练的少,缺乏巩固。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在种种历练之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独立处理问题;如何调节情绪与心境,直面挫折,抵御压力;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应对每一次挑战。往往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自信,独立性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强。

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 3.4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 掌握一元二次函数图象的画法及图象的特征 2. 掌握一元二次函数的性质,能利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会求二次函数在指定区间上的最大(小)值 4. 掌握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1.函数)0(2 ≠++=a c bx ax y 叫做一元二次函数。 2. 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3.任何一个二次函数)0(2 ≠++=a c bx ax y 都可把它的解析式配方为顶点 式:a b a c a b x a y 44)2(2 2-++=, 性质如下: (1)图象的顶点坐标为)44,2(2a b ac a b --,对称轴是直线a b x 2-=。 (2)最大(小)值 ① 当0>a ,函数图象开口向上,y 有最小值,a b ac y 442 min -=,无最大值。 ② 当0>a ,函数图象开口向下,y 有最大值,a b a c y 442max -=,无最小值。 (3)当0>a ,函数在区间)2,(a b - -∞上是减函数,在),2(+∞-a b 上是增函数。 当0

《二次函数》说课稿

《二次函数》说课稿 课题:22.1二次函数(第一节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 二次函数是沪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八年级已经学过了函数及一次函数的内容,对于函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从一次函数的学习来看,学习一种函数大致包括以下内容: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这种函数;探索这种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利用这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探索这种函数与相应方程不等式的关系。本章“二次函数”的学习也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于使学生认识并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的关系,为二次函数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目的要求: (1)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让学生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后,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3)知道实际问题中存在的二次函数关系中,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要求。 (4)把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相联系,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二次函数的概念

(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难点: 具体的分析、确定实际问题中函数关系式 二.教法、学法分析: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1、教法研究 教学中教师应当暴露概念的再创造过程,鼓励学生不但要动口、动脑,而且要动手,学生经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活动,形成自己的经验、猜想,产生对结论的感知,这不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以提高,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本节课的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 2、学法研究 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往往还是比较具象的,要让他们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充分体验问题的发现、解决及最终表述的方式方法,遇到困难可以和同伴、老师进行交流甚至争论,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体验获得学习的快乐。 3、教学方式 (1)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的加深,所以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在问题一、二中放手让学生先去探究探究两个问题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得到具体的关系式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关系式都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可以和多项式中的二次三项式或一元二次方程比较认识,并最终得出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及二次项系数的取值为什么不为零的道理。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道二次函数的意义; 2、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3、掌握二次函数的两种表达形式:一般式和顶点式. 会用配方法将一般式转化为顶点式; 4、能利用图象或通过配方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及对称轴、顶点的位置和最值; 5、会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知识讲解 1、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ax2+bx+c (a、b、c是常数,a≠0)其特点是:解析式是自变量的整式表达式,自变量最高次数是二次,二次项系数必须不为零。当b=c=0时,就是一个特殊的二次函数y=ax2(a≠0),我们首先学习的就是这类最简单的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是一条顶点在原点,对称轴为y轴的抛物线.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函数有最小值当x=0时,最小值是0;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函数有最大值当x=0时,最大值是0。 2、二次函数的顶点式为y=a(x-h)2+k (a≠0),顶点的坐标为(h,k),对称轴为x=h,当 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此时,当x=h时y有最小值为k;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此时当x=h时y有最大值k.。 例题讲解

例3、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⑴顶点为(2,3),图象经过点(0,1) ⑵当x=4时,函数有最小值-3,且图象经过点(1,0) ⑶对称轴为x=2,图象经过(1,4),(5,0) ⑷形状与y=3x2相同,当x=-1时,y有最大值2

巩固练习: 1.二次函数y=2x 2-4x+3通过配方化为顶点式为y=______. 2.将函数y=-2x 2 +8x -7,写成y=a (x -h )2 +k 的形式为_______,其顶点坐标是______,对称轴是_______. 3.已知抛物线y=x 2-6x+5的部分图象如图1,则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_______.?满足y<0的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将抛物线y=x 2-6x+5向________平移______?个单位,可得到抛物线y=x 2 -6x+9. 4.老师给出一个二次函数,甲,乙,丙三位同学各指出这个函数的一个性质: 甲:函数的图像经过第一、二、四象限;乙:当x <2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丙:函数的图像与坐标轴... 只有两个交点. 已知这三位同学叙述都正确,请构造出满足上述所有性质的一个函数___________________. 5.不论x 为何值,函数y=ax 2+bx+c(a≠0)的值恒大于0的条件是 . 6.如图,如果抛物线y=ax 2+bx+c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 与y 轴交于C 点,且OB=OC= 12 OA ,那么b= _______________. 7.以下画抛物线y=ax 2 +bx+c (a ≠0)的步骤,顺序正确的是( ) ①利用函数的对称性列表;②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③描点画图;?④将y=ax 2+bx+c 配方成y=a (x -h )2+k 的形式 A .③②①④ B .④②①③ C .②④①③ D .③②④① 8.把抛物线y=x 2+bx+c 的图象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图象的解析式是y=x 2-3x+5,则有( ) A .b=3,c=7 B .b=-9,c=-15 C .b=3,c=3 D .b=-9,c=21 9.抛物线y=ax 2 +bx+c 的图象如图2,则下列结论:①abc>0;②a+b+c=2;③a> 12 ;④b<1.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0.满足a<0,b>0,c=0的函数y=ax 2 +bx+c 的图象是图中的( )

22.1.1 二次函数说课稿(说课稿)

22.1.1 二次函数说课稿(一)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 二次函数是沪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八年级已经学过了函数及一次函数的内容,对于函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从一次函数的学习来看,学习一种函数大致包括以下内容: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这种函数;探索这种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利用这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探索这种函数与相应方程不等式的关系。本章“二次函数”的学习也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于使学生认识并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的关系,为二次函数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目的要求: (1)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让学生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后,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3)知道实际问题中存在的二次函数关系中,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要求。 (4)把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相联系,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二次函数的概念 (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难点: 具体的分析、确定实际问题中函数关系式二.教法、学法分析: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1、教法研究 教学中教师应当暴露概念的再创造过程,鼓励学生不但要动口、动脑,而且要动手,学生经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活动,形成自己的经验、猜想,产生对结论的感知,这不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以提高,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本节课的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 2、学法研究 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往往还是比较具象的,要让他们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充分体验问题的发现、解决及最终表述的方式方法,遇到困难可以和同伴、老师进行交流甚至争论,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体验获得学习的快乐。 3、教学方式 (1)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

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第二章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所描述的关系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函数等概念,对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如:各种变量、函数的一般形式、图像、增减性等知识有一定基础,相关应用也较常见,学生在学二次函数前具备了一定函数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解决实际问题活动,感受到了函数反映的是变化过程,并可通过列表、解析式、图像了解变化过程,对各种函数的表达方法的特点有所了解,获得了探究学习新函数知识的基础;同时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二次函数所描述的关系,重点是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以及用关系式表示这一关系的过程,引出二次函数的概念,获得用二次函数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然后根据这种体验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能利用尝试求值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 分析实际问题(探究橙子的数量与橙子树之间的关系),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并广泛联系多学科问题,使学生好奇而愉快地感受二次函数的意义,感受数学的广泛联系和应用价值.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概念,并从中体会函数的建模思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归纳二次函数的定义. 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让学生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后,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3. 能够利用尝试求值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把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相联系,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3.通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合作,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培养大家的合作意识.

函数概念评课稿

《函数的概念》第1课时评课稿 主持人黄新友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正确理解形成函数的概念,难点是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抽象出函数概念。 本课时是概念课,重在概念的理解和形成,但教师应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联系旧知、突破难点、生长新知。为此,张浩礼老师通过教学目标和难重点的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及精髓,带着目标去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函数的概念的教学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把集合作为一种语言;(2)对函数本质的理解不能一步到位,要注重螺旋上升;(3)重视信息技术的使用。为此,教师要在课堂上搭建一个平台,通过展示实例、学生举例、典例分析、小结归纳等环节穿插若干问题,引起思考,达成教学目标。 由于本课题是从集合与对应的角度揭示函数的本质,无论难度还是跨度都有质的飞跃。张老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通过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采用一系列的设问、引导、启发、发现,让学生归纳、概括出函数概念的本质。 我们知道越是基础性的概念,其统摄性就越强,学生从中领悟到的数学就越本质;但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往往难度大、时间长,需要更多的经验积累.因此,本节课在学法上张老师重视列举大量实际问题,通过对几个生活中函数模型实例的观察,类比,归纳,分析,探究,合作,提炼,来感悟函数概念的“本来面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经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解决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基础上层层深入的理解函数概念。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归纳概括环节,张老师通过再次引导学生对函数概念的分析,得出函数的三要素,并引进了函数符号y=f(x).然后对一次函数,反比函数,二次函数的对应法则、定义域和值域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比初高中的两种定义法的区别。 最后从函数概念出发,设计了2道练习题,致力达到熟练理解函数概念的目

二次函数图象性质及应用(讲义及答案)

二次函数图象性质及应用(讲义) ?课前预习 回顾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 问题: 1.对二次函数y =ax2 +bx +c 来说,a,b,c 符号与图象的关系: a 的符号决定了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时,开口向; 当时,开口向. c 是抛物线与交点的. b 的符号:与a ,根据可推 导.判断下面函数图象的a,b,c 符号: (1)已知抛物线y =ax2 +bx +c 经过原点和第一、二、三象限,那么() A.a > 0,b > 0,c > 0 C.a < 0,b < 0,c > 0 B.a < 0,b < 0,c = 0 D.a > 0,b > 0,c = 0 (2)二次函数y=ax2+bx+c 的图象如图所示,其对称轴为直线x=-1,给出下列结论:①abc>0;②2a-b=0.其中正确的是. 2.函数y 值比大小,主要利用函数的增减性和数形结合.如点 A(x1,y1),B(x2,y2)在直线y=kx+b 上,当k>0,x1<x2时,y1y2.

1

?知识点睛 1.二次函数对称性:两点对称,则相等;纵坐标相等, 则两点;由(x1,y1),(x2,y1)知,对称轴为直线.2.二次函数增减性:y 值比大小、取最值,常利用, 借助求解. 3.观察图象判断a,b,c 符号及组合: ①确定符号及信息; ②找特殊点的,获取等式或不等式; ③代入不等式,组合判断残缺式符号. ?精讲精练 1.若二次函数y=ax2+bx+c 的x 与y 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x -7 -6 -5 -4 -3 -2 y -27 -13 -3 3 5 3 A.5 B.-3 C.-13 D.-27 2.抛物线y=ax2+bx+c 上部分点的横坐标x,纵坐标y 的对应值 如下表: x …-2 -1 0 1 2 … y …0 4 6 6 4 … 从上表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写序号) ①抛物线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3,0); ②二次函数y =ax2 +bx +c 的最大值为6; ③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 =1 ; 2 ④在对称轴左侧,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3.已知二次函数y =x2 - 2mx + 4m - 8 .若x ≥2 时,函数值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则m 的取值范围是;若x≤1 时,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m 的取值范围是. 4.在二次函数y=-x2+2x+1 的图象中,若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2 二次函数草图的画法: 1. 一般草图 1找准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画二次函数; 2根据各点与对称轴的距离描点(或结合函数间关系画图).2. 坐标系下画草图时,往往要根 据四点一线来确定大致图 象.四点:二次函数顶点,二 次函数与y 轴的一个交点,二 次函数与x 轴的两个交点. 一线:二次函数对称轴.

高中数学《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象》教案

§2.2.2 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研究二次函数的一般方法——配方法 (2)进一步掌握二次函数2(0) =++≠的性质及图象的画法。 y ax bx c a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研究问题; (2)培养学生由特殊事例发现一般规律的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新旧知识的认识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思想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配方法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引导——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引导和激发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探索,从而完成新知识的建构,用学案提高课堂效益,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增强直观性。 四、教学过程 1、问题引入 问题1:二次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2、研究函数2(0) y ax a =≠的性质 请同学们拿出预习时所做的8个二次函数图象,对照图象填写下表。 函数2 y ax =的性质

目的:由特殊到一般,同时为配方法打下基础。 3、配方法的引入 问题2:(1)函数2(1)(0)y a x a =-≠的图象可看作是函数2y ax =的图象怎样变换得到?平移后哪些性质将会发生改变?哪些性质没变? (2)函数2(1)2(0)y a x a =-+≠的图象可看作是函数2y ax =的图象怎样变换得到? 将2(1)2y a x =-+展开得2222y ax ax a =-++即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了。 因此要研究一般形式的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象及性质,我们可想法化为 2(1)y a x k =-+形式,那采用方法是: 配方法 4、实例演练 例1:(1)研究二次函数21()462 f x x x =++的性质和图象; (2)研究二次函数2()43f x x x =--+的性质和图象 先研究第一题 (1)配方:21()462 f x x x =++2211(8)6[(4)16]62 2 x x x =++=+-+ 21 (4)22 x =+- 图象开口方向向上,顶点(-4,-2)

数学课评课要素及名师评课范文

数学课评课要点及建议 观课、评课是教师提升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样本研修的主要形式之一。观课、评课的目的,是通过集体、个体的评课活动,找寻数学课堂教学中值得发扬的亮点,自我反思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进而改进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可持续的提高和发展。为有效地开展评课,特提出以下几方面评课的要点和建议: 一、评教学目标 关注要点: 1.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三维目标的整体联系?目标的陈述是否具体描述学生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能力,以及数学思维等方面应获得的发展要求?是否呈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在过程中实现方法掌握、思想提高、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养成等方面的要求? 2.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征?是否具有数学的特点和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二、评教学内容 关注的要点: 1.本节课是否反映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本质、地位?与相关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是否清晰? 2.对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概念原理、法则、公式等结构性分析是否置于核心地位?对选择、运用与数学知识紧密相关的典型材料是否恰当?对教学的重点是否突出?对难点是否考虑如何突破和实现了突破? 3.是否采取重新组织教材内容,使之更符合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实际? 4.是否围绕数学知识的本质及逻辑关系,有计划地设置问题系列,使学生得到解决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评教学实施 关注的要点:

1.是否正确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重点突出,把主要精力放在关键性问题的解决上?是否注重层次、结构,张弛有度,循序渐进? 2.是否注重建立数学新知识与已有的相关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保持数学知识的连贯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 3.易错、易混淆的数学概念或问题是否有计划地复现和纠正,使知识得到螺旋式的巩固和提高? 4.是否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提出问题系列,使学生能面对适度的学习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全体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参与度,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数学本质,建立相关数学知识的联系? 5.是否有计划、有层次地设计练习,使练习具有合适的梯度,并且有意义和实效?6.运用反馈调节机制是否恰当,能否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适时调整教学进程,提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的机会? 7.能否引导学生对照学习目标检查学习效果,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 四、评教学资源 关注的要点: 1.能否根据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需要恰当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提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2.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否遵循必要性、有效性、平衡性、合理性等? 3.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即时发生的“意外”情况,能否及时关注并生成新的数学课堂教学资源? 五、评教学效果 关注的要点: 1.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是否充分地体现?2.是否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已有的基础上,在落实“双基”,以及发展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等方面得到一定的体现,并在学习的准确性、速度和质量三方面完成教学目标所设定的要求? 六、评专业素养

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师: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一起研究了二次函数的表达式,那么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表达式是什么? 学生齐答:y=ax2+bx+c(a,b,c是常数,a不为0) 教师:好,那么请同学们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常数较简单的二次函数表达式. (学生表现很踊跃,一下写出了十多个) 教师:黑板上这些二次函数大致有几个类型? 学生:(讨论了3分钟)四大类!有y=ax2+bx+c;y=ax2+bx;y=ax2+c;y=ax2! 教师:太棒了!同学们归纳的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较简单的一种y=ax2的图像及性质! 教师在学生板书的函数中选了四个,并把复杂的系数换成简单的常数,找到如下函数:y=x2;y=-x2;y=2x2;y=-2x2.(教师在这里让学生自己准备素材!) 教师启发学生利用函数中的“列表,描点,连线”的方法,把画上述四个函数的任务分配给A,B,C,D小组,一组一个在已画好的坐标系的小黑板上动手操作.生在自己提供的素材上进行再“加工”,兴趣很大,合作交流充分,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到每组巡视、指导,在确认画图全部正确的情况下,提出了要求,开始了探究之旅. 教师:请同学们小组之间比较一下,你们画的图象位置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教师:有什么不一样?(开始聚焦矛盾) 学生:开口不一样. 学生A:走向不一样. 学生B:经过的象限不一样. 学生C:我们的图象在原点的上方,他们的图象在原点的下方. 教师:看来是有些不一样,那么它们位置的不一样是由什么要素决定的?(教师指明了探究方向,但未指明具体的探究之路,这是明智的) 学生:是由二次项系数的取值确定的. 教师:好了,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能得到图象或函数的那些结论?(顺水推舟,放手让学生一搏) 热烈讨论后,学生D回答并板书,当a>0时,图象在原点的上方,当a<0时,图象在原点的下方。 学生E:当a>0时,图象开口向上;当a<0时,图象开口向下. 学生A站起来补充:还有顶点,顶点坐标(0,0),对称轴为y轴! (这个过程约用了十多分时间,学生体会非常充分,从学生的神情看,绝大多数学生已接受了这几个学生的板书,但教师未对结论进行优化。怎么没有一个学生说出二次函数的性质呢?短暂停顿后,教师确定了思路) 教师:刚才你们是研究图象的性质,你们能否由图象性质得出相应的函数的性质? 看着学生茫然的目光,我在思考是不是我的问题---- 教师:请看同学们的板书,能揣摩图象“走向”的意思吗? 学生:(七嘴八舌)当a>0时,图象从左上向下走到原点后在向右上爬;当a<0时,图象从左下向上爬到原点后在向右下走(未出现教师所预期的结论) 教师:好,你们从图象的直观形象来理解的图象性质,很贴切,你们能从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的变化角度来说明“向上爬”和“向下走”吗?

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总结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一、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 1.二次函数基本形式:2 =的性质: y ax 2.2 =+的性质: y ax c 上加下减。 =-的性质: y a x h 左加右减。

4.()2 y a x h k =-+的性质: 1.平移步骤: 方法一:⑴将抛物线解析式转化成顶点式()2 y a x h k =-+,确定其顶点坐标 ()h k ,; ⑵保持抛物线2y ax =的形状不变,将其顶点平移到()h k ,处,具体平移方法如下: 【或左(h <0)】向右(h >0)【或左(h 平移|k|个单位 2.平移规律 在原有函数的基础上“h 值正右移,负左移;k 值正上移,负下移”.

概括成八个字“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方法二: ⑴c bx ax y ++=2沿y 轴平移:向上(下)平移m 个单位,c bx ax y ++=2变成 m c bx ax y +++=2(或m c bx ax y -++=2) ⑵c bx ax y ++=2沿轴平移:向左(右)平移m 个单位,c bx ax y ++=2变成 c m x b m x a y ++++=)()(2(或c m x b m x a y +-+-=)()(2) 三、二次函数()2 y a x h k =-+与2y ax bx c =++的比较 从解析式上看,()2 y a x h k =-+与2y ax bx c =++是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后者 通过配方可以得到前者,即2 2424b ac b y a x a a -? ?=++ ?? ?,其中2424b ac b h k a a -=-= ,. 四、二次函数2y ax bx c =++图象的画法 五点绘图法: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2y ax bx c =++化为顶点式2()y a x h k =-+,确 定其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然后在对称轴两侧,左右对称地描点画图.一般我 们选取的五点为:顶点、与y 轴的交点()0c , 、以及()0c ,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2h c ,、与x 轴的交点()10x ,,()20x ,(若与x 轴没有交点,则取两组关于对称轴对 称的点). 画草图时应抓住以下几点: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与x 轴的交点,与y 轴的交点. 五、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性质 1.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2b x a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 ,. 当2b x a <-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 x a =-时,y 有最小值244ac b a -. 2.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2b x a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 ,.当2b x a <-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2b x a =-时,y 有最大值2 44ac b a -. 六、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表示方法 1.一般式:2y ax bx c =++(a ,b ,c 为常数,0a ≠); 2.顶点式:2()y a x h k =-+(a ,h ,k 为常数,0a ≠);

初中数学评课稿45709

==老师所讲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4)〉〉一课,是二次函数这一章中教学的一个难点,而老师通过深度挖掘教材,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巧妙地运用一中的教学模式,突破了重点,突出了难点,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了新知,给人以水到渠成的感觉。 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闪光点: 一、教学设计合理。1、重视问题的设计。2、重视了知识间的纵向与横向 联系的设计。3、注重探究过程的设计。本节课xx老师精心设计了画图、猜想、验证的过程,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探究。 二、教学方法以一中模式为载体,变教为探,环环相扣。本课中通过鼓励学 生动手、动笔,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在画函数图象、归纳二次函数y=a(x-h)2图象的性质、平移规律,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小组讨论、同桌合作,引领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获取知识,改变以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我们看到的是“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三、突出数形结合思想。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画图,多次观察图象,分析列表, 发现规律,从数到形,从形到数,在反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板书合理,灵活使用多媒体。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本节课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1、个别问题提的不明确。 2、在研究抛物线平移时,由于电脑原因,平移没有呈现出来。 3、课堂时间分配不太合理,致使学生练的少,缺乏巩固。 ====大家好!今天我评课的主题是吴晓燕的生活中的大数。纵观整节课的教学,可以从三方面来评述:(一)教学素养. (二)教师特色(三)教学建议 一、教师素养 吴老师教学基本功比较扎实,语言清晰,表达准确。教学态度真诚,师生关系融洽。 在教学内容方面,也比较丰富,尝试以学生为主体,寓学于乐。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让学生或老师们记忆深刻。 二、教学特色 1、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从本堂课看,吴老师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师能够从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创新四维目标教学,目标比较全面。 2、教学创情景,激励促参与 良好的开头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就用生活中的长江、珠穆朗玛峰、东方明珠塔来引出生活中的大数这个主题,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老师接着让学生上台来数数,教导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百,找不同的同学来学着数,并强化概念。又用此方法依次推出概念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认识上的需要。 3、灵活教学、多样呈现。 本节课课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老师在引入数学概念个、十、百、千、万时,呈现形式多样,新颖自然,具有生活化,注意利用生活实物、图片、卡片、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师生互动巧妙,能够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

初三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龙文教育学科导学 教师:学生:年级:日期: 星期: 时段: 学情分析二次函数部分内容中考难度不大,所以本套教案注重于基础知识的准确掌握。 课题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学习目标与考点分析学习目标:1、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会识别最基本的二次函数并利用二次函数的概念求解析式中的未知数; 2、熟练的画出各种抛物线的图像,根据解析式的变化判断图像的平移方法; 3、熟练的选用合适的解析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学习重点图像的平移;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师生讨论、启发引导 学习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知识回顾 1.一般地,形如y=ax2 +bx+c(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 a,b,c分别是函数解析式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其对称轴 (1)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一般式(通式):,它的顶点坐标为(,),对称轴为;(2)二次函数解析式的顶点式(通式):,顶点坐标为(,)对称轴是;(3)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交 点式:。此时抛物线的对称轴为。其中,(x 1,0)(x 2 ,0)是抛 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显然,与X轴没有交点的抛物线不能用此解析式表示的 3.二次函数y=a(x-h) 2+k的图像和性质 4.二次函数的平移问题 5. 二次函数y=ax2 +bx+c中a,b,c的符号与图像性质的关系: 6.抛物线y=ax2+bx+c与X轴的交点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符号之间的的关系

二次函数的常规解法: 一、若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三个点的坐标或是x、y的对应数值时,可选用y=ax2+bx+c(a≠0)求解。我们称y=ax2+bx+c(a≠0)为一般式(三点式)。 例:二次函数图象经过A(1,3)、B(-1,5)、C(2,-1)三点,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说明:因为坐标满足函数解析式的点一定在函数的图象上,反之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一定满足函数解析式。所以将已知三点的坐标分别代入y=ax2+bx+c (a≠0)构成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得a、b、c的值,即可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二、若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或最值时,可选用y=a(x+m)2+k (a≠0)求解。我们称y =a(x+m)2+k (a≠0)为顶点式(配方式)。 例:若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坐标为(-2,3),且过点(-3,5),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说明:由于顶点式中要确定a、m、k的值,而已知顶点坐标即已知了-m、k的值。用顶点式只要确定a的值就可以求二次函数解析式。若已知这两点的坐标用一般式来解是不能确定a、b、c的值的,不妨让学生尝试一下加深印象。 三、若已知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A(x1,0) 、B(x2,0)时, 可选用y=a(x-x1)(x- x2 ) (a≠0)求解。我们称y=a(x-x1)(x- x2 ) (a≠0)为双根式(交点式)。 例: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1,0)、B(3,0)和C(0,-3)三点,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说明:很多同学看到此例会想到使用一般式来解,将已知三点的坐标分别代入去求a、b、c的值来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往往忽略A、B两点的坐标就是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而用双根式来求解就相对比较简单容易。 四、若已知二次函数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d时,可选用 或 例:抛物线y=2x2-mx-6在X轴截锝线段长为4,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说明:对于此例主要让学生明白这两种二次函数解析式中线段长d的推导过程,记住公式套进去就行了。注意相互之间不要混淆。 总之,要求一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使计算过程简单化,达到迅速解题的目的。当然,也只有在平时的练习中对基本解法的适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具体的问题中结合图形及二次函数的相关性质择优选取适当的解法,提高解题能力。 二次函数的概念 如果y=ax2+bx+c(a≠0,a,b,c为常数),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 注意:二次函数的表达形式为整式,且二次项系数不为0,b ,c可分别为0,也可同时为0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练习: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评课稿

我们很高兴能聆听了两位数学老师精彩的课,《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初中阶段的重点知识之一,两位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各有特色,给我们的日后教学带来很好的借鉴,以下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吧! 市二中的生源是一间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学习,缺乏学习积极性。 赖老师的数学课:赖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功底深厚,个性开朗,教学重点难点突出,教学设计很好,很流畅,老师点拨到位,很符合市二中的学生学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尤其表现在利用动画呈现抛物线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得到抛物线 ,接着反过来,问学生由抛物线向下平移一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是什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等过程,体现了赖老师重视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创设平台让学生“跳一跳,摘一摘”,再结合学生的讨论、归纳总结和学以致用,不断给力学生,层层深入,因此,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是有目共睹的。赖老师还很注重学生自我展示和传授学生的解题方法,夯实了学生的学习基础。建议:稍微增加后面练习题的难度,迎合班上的优生的需要。总的来说,这节课,赖老师上得很精彩! 黄老师的数学课: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功底深厚,个性开朗,教学重点难点突出,教学设计很好,很清晰,很系统。教师魅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黄教师的表现力很现代,很吸引学生听课、回答问题、讨论等,这是值得肯定的!黄老师的教学流程很干脆利落,抓住教学内容的主线而开展,学生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教师点拨精当,让学生经历讨论、观察、归纳小结等过程,黄老师还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程,适时表扬学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设计的巩固练习很有梯度性,迎合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在此,可以施行分层教学。建议:降低后面练习题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可做性。总的来说,黄老师的课上得也很精彩! 听了赖老师和黄老师的精彩公开课后,我生发一种感想,只要贯彻落实教学内容和目标,课是没有对错之分,课是围绕教学目标而开展,最佳的执教方法是因材施教!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一只好猫!讲得不好的地方,敬请批评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