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康复

养生康复
养生康复

中医养生康复学

1, 养生,是指合理选用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保健方法,通过长期的锻炼和修习,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目的的技术和方法。 2. 康复,是指采用精神调节、合理饮食、体育锻炼、针灸推拿、服用药物以及沐浴、娱乐等各种措施,对先天或后天各种因素造成的机体功能衰退或障碍进行恢复,达到提高或改善病残者生命质量的目的。 3.精,是指构成人体及促进人体发育的基本物质,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气,是推动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也是推动各种生命物质在人体川流不息的动力,是生命活动的根本保证。 血,是滋养人体脏腑、组织、器官,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物质需求,化生精、气、神、乳汁、经血、精液、体液等生命物质的物质源泉。 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运动、知觉等。 4.天人相应:(一)适应季节(二)把握时间(三)顺从地理(四)适应社会 5.食物的滋养调整作用:滋养作用:水谷精微滋养脏腑、经脉,乃至筋骨、肌肤、皮毛等,并与人体的真气结合,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和抗御邪气。调整作用:保持人体阴阳的协调平衡就是养生最重要的法则。利用饮食的性味对机体阴阳失调进行调整。阳虚者补阳,阴虚者当清补,偏热体质或热性疾病,可选用性质属寒的食物,偏寒体质或寒性疾病,可选用性质属热的食物。 6起居养生:起居养生的方法是:(一)起居有常(二)劳逸适度(三)合理睡眠 7.饮食康复原则:平衡阴阳调整体的原则,协调脏腑重脾肾的原则,辩证辨病相结合的原则,注重三因制宜的原则。 8解表类:生姜、大葱、大蒜、豆豉等,用于风寒感冒。外感初起,可用生姜红糖饮、葱姜醋粥、薄荷叶健脑益智类:常以核桃仁、芝麻、龙眼、猪脑、猪心、莲子、木耳、大枣、百合等健脑养心的食品为主,或与益智仁、枸杞子、茯神、柏子仁、何首乌等健脑药相配。9.减肥类:常以冬瓜、黄瓜、赤小豆、薏苡仁、萝卜、山楂、海带等利水消脂的食品为主,或与泽泻、荷叶、茯苓等利水药相配,具有降脂减肥的作用。 10.针灸的种类:毫针,灸法,拔罐,三棱针,皮肤针,耳针,头针,火针,电针,水针 11.中药养生保健的应用原则 1).预防为先治未病2).补虚泻实重扶正:虚者补之,实者泻之.3).调整阴阳期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4).兼顾三因制宜1)春季:不宜过用补药、注意抑肝气。2)夏季:加用清心火之药、冬病夏治、除暑祛湿。3)秋季:易伤津。忌用耗气伤津、尽量不攻邪伤正。4)冬季:助阳、填精。因地制宜:我国西北天冷少雨,用药需温补;东南地区,温热,需清补;北方人体强,用药宜峻重,南方人体弱,用药宜轻巧。5).药补最重脾胃6).药补忌偏忌滥。 12.虚症包括气虚、阴虚,阳虚、血虚! 13.气虚的病理反映可涉及全身各个方面:易疲倦、怠惰无力、便秘(肠道蠕动无力)、大便溏次数多(脾虚运化不利)、易长色斑、慢性盆腔炎,可分为肺气虚、脾气虚。 14.阴虚证的临床表现,以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潮热颧红,五心灼热,盗汗,小便短黄,

养生康复重点

养生康复重点 一.名词 1.中医康复学: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康复医学一本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2.天年:古人把人类自然寿命称之为天年,意指先天赋予的“寿限”或“寿数”。 3.形:是指人体的有形实体,它包括组织结构、脏腑形体官窍记忆人体生命活性物质等。 4.精神调摄法:又称情志调摄、心理调摄,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主动清静养生、怡情畅神、适时调神、修性治神等方法和手段,一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或促进心身康复的一种养生方法。 5.导引调摄法:是指通过形体的运动,来导引气机、畅通经络、调节脏腑机能,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促进身心康复的方法。 6.药物调摄法:是在中医药理论的知道下,针对患者体质特征和证候类型,通过中药内服或外用,以增进将抗,减轻和消除患者的形神功能障碍,从而促使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 7.刮痧调摄法: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刮痧器具施术于体表的一定部位,形成痧痕,从而防止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8.推拿调摄法:是以经络理论为依据,将推拿手法作用于体表经络和腧穴,以疏通经络,调畅气血,调整脏腑,达到防病治病、促进病体康复目的的一种方法。 9.胎教:广义的胎教实际就是胎儿养护,涵盖了养胎的内容,是指依据胎儿身心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从精神、饮食、起居等方面,有计划地营造母体内外环境,以促进胎儿智力和体格发育。狭义的胎教,仅指孕妇精神品德的修养和教育,以期“外感而内应”,促进胎儿的智力发育。 10.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火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 11.偏瘫:为中风常见的后遗症,是指一侧肢体瘫痪不用,又称半身不遂、偏枯、偏废。 12.原发性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一种体循环动脉压持续升高为主的综合征,是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 13.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有遗传倾向的代谢性内分泌疾病,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导致高血糖及糖尿。 二.填空及选择 1.中医养生康复学的特点: ①突出整体观及辩证观②重视计提的平衡和谐③强调未病先防与既病康复 ④方法手段丰富多彩⑤适应面广泛 2.影响人类寿命的因素主要是疾病和衰老 3.从人体生命的构成而言,人是由形、气、神三个要素构成的,形是生命的房舍,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神是生命的主宰。 4.床的高度以略高于就寝者膝盖为好,铺垫10公分左右的棉褥为佳;睡姿以右侧屈膝而卧,孕妇早期右卧、仰卧,中期和晚期宜左侧卧。 5.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五味入胃,各有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 6.谷类及薯类,成人每人每天推荐摄入量为250~400g;动物性食物,成人每人每天推荐摄入量为125 ~225g;水果性偏凉者多,偏热者少,寒凉的有西瓜、柑、香蕉、杨桃、柚、

中医养生康复学

中医养生康复学 1.康复:即恢复、复原或健康重建之意。是指采用各种措施,对先天或后天各种因素造成 的机体功能衰退或障碍进行恢复,达到提高或改善病残者生命质量的目的活动。 2.情志是指“七情五志”。喜怒忧思悲恐惊为七情,喜怒忧思恐为五志。 3.康复预防观:一、未病先防;二、既病防变;三、瘥后防复。 4.中医心理康复法,传统称之为情志疗法,是康复工作者运用中医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语言或非语言因素,影响或改善伤残病给患者带来的不良认知和异常情志、行为反应,使形神调和,以减轻功能障碍,促进患者全面康复的一类康复方法。 5.情志相胜法是根据阴阳五行的制约关系,用一种情志纠正其所制约的另一种情志的异常 活动,从而改善或消除这种异常情志所导致的身心障碍,又称以情制情疗法,这是中医心理治疗中最系统、最具有特色的心理康复法。 6.顺情疗法是指顺从患者的某些意愿,满足其一定的身心需求,以释却患者心理病因,改 善其不良情感状态的一类心理疗法,又称顺情从欲法,相当于现代心理学的支持疗法。 7.移情疗法即转移注意力疗法,是通过语言、行为,或改变所处的环境因素等方法,转移 患者对病痛的注意力,改变患者思想焦点的指向性,排遣负性情绪、借以调整气机,使精神内守、疾病痊愈的一种心理疗法。 8.暗示引导法是指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施加影响信息,诱导患者不 经过充分的理性思考和判断,无抵抗地接受医生(包括本人)的治疗性意见和信念,并做出相应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心理康复疗法。本疗法课采用言语,也可通过手势、表情、动作和环境进行。 9.中医行为疗法是指采用中医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消除或建立某些适应性行为,从而达到治 疗目的的一种康复方法。 10.色彩疗法是根据中医五色配五脏理论,让患者目睹各种相应颜色,从而发挥治愈疾病、 康复身心作用的疗法,简称为色疗。 11.熏蒸疗法是利用中药煎煮后所产生的温热药气熏蒸患者身体,以达到康复目的的一种方 法。 12.烫洗疗法是指选配某些中草药制成煎剂,乘热进行局部或全身渍洗,以促进患者康复的 方法,又称药浴疗法,古称浸渍法。 13.熏蒸烫洗疗法注意事项:一、水温不可过高;二、不能选择对皮肤有刺激和腐蚀性的药 物;三、老有病重者药浴需专人护理;四、皮肤破损、饥饱过度、月经期、妊娠期禁用。 14.针灸康复机制:一、行气活血,通经活络,调节经络功能;二、补虚泻实,调畅气血, 调节脏腑功能;三、疏筋通络,滑利关节,恢复肢体功能;四、醒脑开窍,宁心安神,调节神志。 15.推拿康复法根据施术对象的不同分为成人推拿手法和小儿推拿手法。推拿适用于神经、 消化、呼吸、心血管、精神、泌尿和运动系统功能障碍的康复。适用于颈椎病、肩关节病和腰椎病。 16.导引:“导”,指宣导气血;“引”,本是开弓,引申为伸展,伸展肢体之意。主要是以主 动的肢体运动,配合呼吸运动或自我按摩而进行锻炼,相当于现今的气功和体育疗法。 17.根据中医的脏腑学说,五禽配五脏,虎戏主肝,能疏肝理气,舒筋活络;鹿戏主肾,能 益气补肾,壮腰健骨;熊戏主脾,能调理脾胃,充实两肢;猿戏主心,能养心补脑,开窍益智;鸟戏主肺,能补肺宽胸,调畅气机。饮食康复法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根据食物的性味、归经、功效,选择具有康复治疗意义的食物或食物与药物配合的药膳,按照饮食调理的原则,以促进身心康复的一种康复方法。 18.谨和五味:五味,指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

康复医学与养生保健

康复医学与养身保健 1. 什么是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是一个以治疗各类痛症、慢性劳损、神经系统病症和创伤肢体康复为主的临床学科。康复医学主要运用各种理疗项目来诊疗疾病,常用有:针灸、推拿、拔罐、牵引、红外线、中低频电疗、穴位注射、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关节松动训练等。 2.康复医学的诊疗范围 ①各类骨关节痛症:颈椎病、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肌腱炎、关节炎、肌肉劳损、踝关节扭伤、痛风等。 ②神经科病症:中风偏瘫、面瘫、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肢体神经麻痹等。 ③各科常见病:头痛、眩晕、鼻炎、呃逆、失眠、高血压、肥胖症等。 3.康复医疗常用诊疗项目简介 ①针灸:作为我国古老的诊疗技术,已有两千多年运用经验,它是根据中医经络腧穴理论,采用毫针对人体的俞穴进行刺激,以达到疏经通络、消炎镇痛的作用。电针疗法增强了对穴位的刺激,对于肥胖症的病人能促进脂肪的消耗从而产生减肥作用。 ②推拿:是一种中医自然疗法、物理疗法。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特定的俞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目的。 ③拔罐:是一种以杯罐作为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

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它能够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引导营卫之气运行输布,鼓动经脉气血濡养脏腑组织器官,温煦皮毛,同时使虚衰的脏腑机能得以振奋,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增加免疫功能,从而达到健身祛病疗疾的目的。 ④艾灸:是运用艾绒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它能活跃脏腑功能,旺盛新陈代谢,产生抗体及免疫力。常灸大椎、关元、气海、足三里等腧穴,可鼓舞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起防病保健的作用。 ⑤牵引:是一种现代物理疗法,是通过外力作用于颈椎、腰椎,使肌肉关节和周围组织受到牵伸,松解肌肉紧张和椎间盘的压力,从而达到缓解疼痛、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牵引可以产生椎间盘的负压,使膨出的颈椎、腰椎间盘发生回缩,可以松解突出的椎间盘对神经的压迫,缓解颈椎病压迫神经引起的手臂麻痛以及坐骨神经痛。 ⑥穴位注射:又称“水针”,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结合了穴位刺激和药物作用两种治疗方法,能够对病症发挥双重作用。它与封闭疗法的主要区别在于不含激素药物,毒副作用小;与普通肌肉注射相比其优势在于注射部位属于经络腧穴,能够发挥穴位刺激作用。常用注射药物有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甲钴胺注射液、维生素类注射液、神经营养剂类注射液等,适用范围广。 ⑦其他康复治疗项目:中低频电疗、红外线、关节松动训练等。

养生康复学(2)

养生:即保养、养护生命之义。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养,即保养、摄养、养育、养护、赡养、调养、补养之意。古人把所有的保健延年活动统称为“养生”。 养生学:中医理论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人体生长发育、寿舀衰老的成因、规律以及如何保养身心健康、却病延年的一门学科 养生的目的:保持健康、延年益寿 养生的学术观点:生命观、寿夭观、整体观、权衡观 生命观:(1)生命的物质观:精(生命物质的基础);气(生命活动的动力);神(生命的主宰) (2)生命的运动变化观:生命是天地之气运动的产物;生命是运动变化的过程 寿夭观:①先天因素:是人体寿夭衰老的决定性因素(体质说、命门元气说) ②后天因素:是决定人体寿夭的重要方面(生活方式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疾病损伤) 整体观: (1)人与自然一体:天人合一(精气论、阴阳五行论)、天人相应(气候、地理、自然生物) (2)人体自身一体:五脏协调统一;形、气、神协调统一;机体常、变状态统一 (3)人与社会一体 权衡观: (1)自然、生命的权衡自稳 ①自然气候的权衡自稳(春温、夏暑、秋凉、冬寒旦、昼、暮、夜) ②自然生态的权衡自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生物链) ③人体的权衡平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五脏协调统一) (2)养生的权衡自稳:权衡情志、权衡劳逸、权衡膳食 养生的基本法则: (1)内因为主整齐为本:护肾保精,扶正固本;调理脾肺,益气扶正;清静养神真气从之; 慎避邪气正气安和 (2)天人相应内外统一:积极主动顺应自然;协调内外调内为主;因时之序顺应天时;异 法方宜适应地理 (3)动静结合形神合一:动静适宜;动以炼形;静以养神;保形全神;调神安形 (4)三因制宜审因施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5)知行并重持之以恒:养生贯穿一生;练功贵在精专;养生中在生活化 精神养生法: (1)修德怡神:仁德常驻爱心永存;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乐善好施豁达开朗 (2)调志摄神: ①以情制情:喜伤心以恐胜之,思伤脾以怒胜之,悲伤肺以喜胜之,恐伤肾以思胜之, 怒伤肝以悲胜之 ②移情法: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变人的情绪情志,常用:琴棋书画或运动移情 ③升华超脱法:调整心理矛盾,振作精神,面对现实 ④暗示法作用:不仅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而且能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 ⑤开导法:解释、鼓励、安慰、保证 ⑥节制法:调和情感,防止七情过激,从而达到心理平衡的方法 ⑦疏泄法:将苦恼、痛苦、忧伤等不良情绪通过一定的方式释放出来 (3)节欲安神:纯正思想大公无私;知足常乐淡泊名利;节性欲断嗜欲 (4)静心养神:安静能益寿延年预防保健 (5)积精全神:节欲保精、摄情保精、节劳保精、膳食养精、方药补精 (6)四气调神:春季(戒怒疏神)夏季(宁心静神)秋季(调神避忧)冬季(藏神于内)

养生康复学

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人体生长发育,寿夭衰老的成因规律以及图和包养身心健康、祛病延年的一门学科。养生:又称摄身。养生之养,含有保养、培养、调养、护养等意;生,就是指人的生命。概言之,养生就是包养人体生命,是人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保养生命的一种客观行为,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根据有机体生命过程的活动规律进行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这种行为与人相伴终生,贯穿于出生前后、病前病后的全部过程。升华:就是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不良情绪的干扰,用理智将其化作行动的动力,投身于事业中去。如,司马迁,虽惨受宫刑,但他以不屈的精神全力投入《史记》。超脱:即超然,是在思想上把事情看得淡一些,行动上脱离导致不良情绪的环境。如,高考落榜之后,有的考生灰心丧气,感到前途无望,个别甚至轻生。开导法:就是争取运用“语言”对别人启发诱导,解除其思想顾虑,形成对待事物的正确心态,从而避免不利的情志、错误的行为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开导法包括解释、鼓励、安慰、保证。积精全神:全神是指神态健全,人体的精神活动正常,但其前提必须要“积精”,所谓积精,就是积累固护人体之精气,只有人体精气充足,才会“神旺”。四气调神:是《黄帝内经素问》第二篇的篇名,指顺应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调摄精神活动以适应自然界生、长、化、收、藏的规律,从而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环境养生:是在养生理论指导下,尽可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创造有利于人类生活工作学习的外部条件,避开或避免不利于健康的环境因素,保持人与环境的协调,使人体身心健康。起居养生:指顺应自然变化规律,合理安排日常生活、作息制度和锻炼方法等系列养生措施。居室进深:指外墙外表至对侧内墙内表的距离,与采光通风有关。睡眠养生:根据自然界与人体阴阳变化的规律,所采用的合理睡眠方法和措施,以保证睡眠质量,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和体力,从而达到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的目的。体质:指人体禀赋于先天,受后天多种因素影响;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形态上和心理、生理功能上相对稳定的特征,这种特征往往决定着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患性和病变过程的倾向性。 春季养生:a起居:晚睡早起。早晨起床,披散长发,舒缓形体,多沐浴阳光,顺应春季生发之气。春季需注意御寒,做到随气温变化而增减衣服,使身体适应春天气候变化的规律。b饮食:宜食心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c运动:顺应季节,选择适宜自己的运动。d养神:保持精神愉快(培养开朗的性格,协调好周围的人际关系,培养“知足常乐”的思想、培养幽默风趣感)冬季养生:a起居:宜早睡晚起,最好等日出以后活动,以免扰动阳气;注意防寒保暖,护阳固精,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的积蓄,适时增添衣物,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b饮食: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适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c运动:要等日出半小时后进行晨练,坚持冬天锻炼,锻炼时要预防感冒,防止冻伤。d养神:精神安静,神要内藏,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孙思邈的养生思想:《千金方.养性》汲取了《内经》、老子、列子、扁鹊、华佗、葛洪等的养生思想与成就,是此时期的最具代表性的养生专著,主要有以下五点:a陶冶性情,主张保持情绪稳定,凡影响情绪稳定的因素都不介入,要多想积极的少想消极的,以增强生命的活力。b生活有常,做到劳逸节制,起居有规律,寒冷适度,顺应自然避免任性和不良习惯。c饮食有节,主张少食大荤厚味,宜清淡食品,不饥不饱,认为享受太丰是许多疾病和夭寿的重要原因。d动静结合,主张经常锻炼,并实行一定的保养手法。e药养,主张常食一些与身体有益的食物和药物,总结里许多食疗养生的方法。认识到长寿的方法,并不是什么玄妙的东西,

中医养生康复学 重点整理(1)

养生:根据人类生命发展的规律,在整个生命过程,综合协调多种能够保养身体、防御疾病、延缓衰老的手段或方法,以达到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目的的一种自觉的保健活动。 康复:是指对于伤病、残疾者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尽最大可能以减轻病残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恢复其身心功能及生活与工作能力,使其重返社会。 中医康复:是指采用精神调节、合理饮食、体育锻炼、针灸推拿、服用药物以及沐浴、娱乐等各种措施,对先天或后天各种因素造成的机体功能衰退或障碍进行恢复,以提高或改善病残者的生命质量。 1、康复的要素(选择+简答) (1)康复的对象(2)康复的领域(3)康复的措施(4)康复的目的(5)康复的提供(1)康复的对象:主要是残疾病人、慢性病人和老年病人。 (2)康复的领域:包括“医学康复”或称“医疗康复”(利用医疗手段促进康复),“教育康复”(通过特殊教育和培训以促进康复),“职业康复”(恢复就业能力,取得就业机会),“社会康复”(在社会的层次上采取与社会生活有关的措施,促使残疾人重返社会)。实现以上四个领域的康复也就是“全面康复”。 (3)康复的措施:一切有用的措施。包括所有能消降或减轻身心功能障碍的措施,以及其他有利于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的措施,不但使用医学科学的技术,而且也使用社会学、心理学、工程学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 (4)康复的目的:全面康复、重返社会。实现全面康复,着重在提高生活素质,恢复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能在家庭和社会上过有意义的生活,重返社会。 (5)康复的提供:提供康复医疗、训练和服务的不仅有专业的康复工作者,而且也包括社区的力量、残疾人及其家属也参与康复工作的计划和实施。康复不仅是训练残疾、残障患者,提高其功能,以适应环境;还需要环境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参与,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要求残疾、患者本人,其家庭及所在社会均参与康复服务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2、康复的对象(选择) (1)部分急性伤病患者(2)各类残疾者(3)部分慢性病患者(4)年老体弱者 康复是主要对象:残疾病人 3、康复的基本观点(填空) 整体康复观——“天人相应”、“形神合一” 功能康复观——加强或恢复脏腑功能组织功能,加强或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功能补偿。康复预防观——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 4、五个作者的著作: 葛洪、陶弘景、孙思邈、陈直、龚天贤、程钟龄(上课老师直说了这些,应该还有可能没记全) 先秦时期: 管子:《形势篇》老子:《道德经》庄子:《天道篇》孔子:《论语》 孟子:提出“不动心——寡欲——收心”的养生观,以其达到“养浩然之气”的目的。 荀子:《修身篇》韩非子:《解老篇》 《内经》奠定了养生学理论基础 汉唐时期: 华佗:重视体育锻炼“五禽戏” 晋朝葛洪《抱朴子》《神仙传》南朝陶弘景《养性延命论》唐朝孙思邈:《养性》 宋元时期:

中医养生康复复习大纲.doc

养生就是保养人体生命,是人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对人体生命进行跳湖、保养的行为活动。 中医养生学,实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人类生命活动规律,研究养生理论和养生技术,以实现人类强健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为目的的实用科学。 中医康复学实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康复医学基本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中医康复学和现代康复医学:在研究对象及康复原则和手段上有共同之处。 现代康复学以现代科学为基础,在矫形、人工装置补偿患者形体与功能残缺方面显示出相当的优势。 中医康复学以其独特的康复理论和丰富多彩、简便廉验的康复手段,尤其是辨证康复和整体康复的观念,在康复领域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中医养生学和中医康复学:两者在研究对象、适应范围极其学科名称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学术渊源、理论基础、基本原则、方法技能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尤其是在方法和手段上有诸多的共通互用之处。 食物养生的萌芽:夏商之前。 先秦时代《黄帝内经》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顺养原则。 洋溢养生康复血的特点:1突出整体观及辩证观 2重视机体的平衡和谐 3强调未病先防与即病康复 4方法手段丰富多彩 5适应面广泛 人体生命形成后,生长壮老已是有机体生命过程的自然规律。 天年:人类自然寿命。 健康人的生命状态体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建康的生理特征 1形体壮实,比例恰当 2面色红润,须发润泽 3牙齿坚固,要退灵便 4双耳聪敏,眼睛有神 5呼吸从容,声音洪亮 6食欲正常,二便通利 7舌态正常,脉象匀缓 健康的心理特征 1精神愉悦,情绪稳定 2思维清晰,记忆良好 3人际和谐,适应社会 先天禀赋缺陷,一方面表现为遗传性疾病,另一方面,因胎育时受外界药物、辐射等不良影响导致的先天残缺。 反禀赋不纯之病,皆有父母而来,即于交合之时,遗于子体。 从人体生命的构成而言,人是由形、气、神三个要素构成的。 “形”作为人体生命构成的一个要素,是指人体的有形实体,它包括组织结构,脏腑形体官窍以及人体生命活性物质等。 “气”是指充斥在人体生命之重的无形非实体物质。 “神”是指住在人体生命的意识活动。

中医养生康复学试卷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2分) 1.中医康复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实现、和的一门学科。(ABD) A.增强体质B预防疾病C治疗疾病D延长寿命 2.中医康复学的适用对象有:、、、。(ABCD) A急性伤病后及手术后的患者B各类残疾患者C各类慢性病患者D年老体弱者 3、时,脑血流量曾多,脑耗氧量增大,使脑力的到恢复,故称之为“脑的睡眠”A入睡期B深度睡眠期C慢波睡眠D快波睡眠(D) 4、失眠者睡前可适当服食一些有益的食物,不包括下面哪些食物 A蜂蜜B牛奶C桂圆D葡萄酒(D) 5、黄芪炖鲤鱼,黄芪益气,可以增强鲤鱼丽水消肿之功,属于配伍形式中的 A相须B相使C想恶D相反(B) 6、选择凄切苍凉的乐曲如《走西口》,来制约大怒而至的肝气上逆诸证,属于以情制情作用中的 A 土克水B水克火C金克木D木克土(C) 7饮食养生的作用治疗与辅助治疗作用(ABCD) A滋养作用 B 调整作用 C 预防作用D延缓衰老作用 8保持大便通畅的方法、、运动和按摩(如提肛运动)和综合养护(饮食、情绪等) A定时排便B顺气自然C强忍和强挣D肛门卫生和便后调理( ABD) 9“望梅止渴”的典故运用了心理疗法中的疗法;在临床上,医生遇到一些昏蒙多疑问,不明事理的患者,或专认死理的偏执病人,不放用患者的“歪理”来实施医生的“正治”,是运用了心理疗法中的疗法。(D) A遏止疗法移情疗法 B顺情疗法移情疗法 C暗示疗法移情疗法 D暗示疗法顺情疗法 10、肺属于中医“”的范畴,病位在(A) A肺胀肺脾肾B咳嗽肺肝脾C肺痨肺脾肾D哮病肺脾肝 11.骨折康复的原则 A复位B固定C功能锻炼D康复评定

名词解释(每词3分,共18分) 1.健康: 2.退行性骨关节病: 3.疏导疗法: 4.体质: 5.共同运动: 6.代谢当量 简答题(第1题5分,第2题7分,第3题8分,第4小题10分,共30分) 1.中医养生康复观念有哪些? 2.中国传统运动健身运动有哪些?八段锦有哪八段? 3.简述肌力的分级 4.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过程?试诉偏瘫患者早期的体位疗法? 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连日来广东出现高温天气,有学生因难耐酷热,晚上只得抱着冬瓜来消暑。据当事人称,效果上佳:“抱冬瓜睡觉,一小时体温降3℃,用了两天,效果还不错”。 广工大二建筑学的小洪告诉记者,冬瓜是他从附近超市买来的,“10斤左右,总共15元。用了两天了,效果还不错”。此外,住在广外大学城南苑宿舍楼的广外大二学生小张,也尝试了抱着冬瓜睡觉,并在自己的微博上分享了相关经验。小张告诉记者,“抱着冬瓜睡觉挺凉快的,一觉睡到天亮。” 请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辩证的分析“抱冬瓜睡觉降温”的行为。 2、请分析自己是属于什么类型的体质及形成这种体质的原因,并且从饮食、生活起居、常用中药、四季保养的角度谈谈这种体质养生保健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