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国医学史题库

(完整版)中国医学史题库
(完整版)中国医学史题库

医学史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人类发现并使用矿物质药的时间大约是(A)。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母系社会 E奴隶社会前期

2.在原始舞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医疗保健方法是( D)。

A按摩 B武术 C体操 D导引 E气功

3.“穴而处,下润湿伤民”出自( C)。

A《老子》 B《左传》 C《墨子》 D《周易》 E《周礼》

4.远古时期治疗方法(E )的出现与火的使用有关。

A止血法 B按摩 C导引 D针刺 E热熨法

二、填空题

1.《皇帝内经》一书中记载,上古之时,人们从实际经验中总结出用“导引按跷”的方法,可见当时的舞蹈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医疗保健方法了。

2.中国最古老的医疗用具是砭石。

3.早期的外治法有止血法、按摩法、热熨法。

4.矿物药的发现大约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5.针法是有意识地用一些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用来减轻疼痛;灸法是对身体的某些部位进行固定的温热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6. 火的使用为一些原始的治疗方法,如热熨法、灸治法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7.先秦著作《山海经》记载“河罗之鱼……食之已痈”。

三、名词解释

导引:导引是一种医疗保健形式,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是由原始舞蹈演化而来的。砭石:砭石是一种锐利的楔形石块,最早的医疗工具,可以用来刺病和排脓放血。

针法:针法是借助一定的工具对人体的某些部位进行针刺治疗疾病的方法。

灸法:灸法是通过对身体的某一部位进行固定的温热刺激,以达到减轻疼痛、治疗疾病的目的。

四、简答题和论述题

1.简述火的使用对人类卫生保健的意义

答:①火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②使人类的饮食结构由“生食向熟食”转化;

③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和居住环境;

④为某些原始治疗方法,如热熨法和灸治法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第二章

一、选择题

1.(D)载“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

A《老子》 B《庄子》 C《礼记》 D《周易》 E《周礼》

2. “掌合王之六食、六膳、百馐”职责的是(B)。

A疾医 B食医 C疡医 D兽医 E医师

3.记载“土薄水浅,其恶易媾”的文献是(B )。

A《老子》 B《左传》 C《礼记》 D《周易》 E《周礼》

4.甲骨文中形容“疾疫流行之年”的词汇是(C)。

A疾首 B疾目 C疾年 D疾病 E子疾

5.记载“国人逐瘈狗”以防狂犬病的文献是(B)。

A《诗经》 B《左传》 C《周礼》 D《礼记》 E《山海经》

6.(C)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精气学说。

A《诗经》 B《左传》 C《管子》 D《礼记》 E《山海经》

7.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A)。

A《周易》 B《左传》 C《周礼》 D《礼记》 E《山海经》

8.最早出现五行相关记载的文献是(D)。

A《诗经》 B《左传》 C《周礼》 D《尚书》 E《山海经》

9.最早记载医生分科的文献是(C)。

A《诗经》 B《左传》 C《周礼》 D《礼记》 E《山海经》

10.现存最早的记载龋齿的文献资料是(E)。

A《诗经》 B《左传》 C《周礼》 D《礼记》 E甲骨文

11.记载“病入膏肓”典故的文献(B)。

A《诗经》 B《左传》 C《周礼》 D《礼记》 E《山海经》

12.最早记载”攻、达、药”治法规范的文献是(B )。

A《诗经》 B《左传》 C《周礼》 D《礼记》 E《山海经》

13.提出“六气致病学说”的医家是( B )。

A 伊尹

B 医和

C 医缓 D文挚 E扁鹊

14.被誉为“百药之长”的是( D )。

A汤液 B丸药 C颗粒剂 D 酒 E桂枝汤

15.《山海经》记载有( B )种预防药物。

A 50余

B 60余

C 70余

D 126

E 365

二、填空题

1.《诗经》是我国早期的诗歌总集,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旁涉药物的书籍,其对药物的记载以植物药为主。

2.《汉书·食货志》尊酒为“百药之长”。

3.汤液,即汤剂、水药,是中医临证用药的主要剂型之一,一般认为商朝的伊尹创制了汤液。

4.针砭治病在远古时代已经开始萌芽。

5.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有多种不同的观点,对中医学产生重要影响的是人顺应天地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它倡导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发展。6.古代将饮酒治病作为外感风寒、劳伤筋骨等病的治疗方法。

7.据《周礼·天官》记载,周代的宫廷医生分为食医、兽医、疡医、疾医四种。

8.气精神、阴阳、五行、八卦学说构成了中医自然哲学理论的核心,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9.医和提出的“六气”是指阴、阳、风、雨、晦、明。

10. 《诗经》、《山海经》是现存最早的记载药物的非医药典籍。

11.预防行为是一种是用目的明确的活动,此时期的藏冰、变火、驱逐狂犬、药物预防都体现了重实用的精神。

12.针砭治病自远古时代开始萌芽,《灵枢》记载的九针是指形状多样的针具。

13.《左传》记载,公元前541年,秦国名医医和在为晋侯诊疾时提出了著名的病因学说六气致病说。

14.“藏冰”、“变火”的记载反映了早期先民对预防的重视。

15.甲骨文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最早记载了疾病的病名。

16.“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出自文献《周易》。

17.成语病入膏肓出自先秦文献《左传》,提出了系统的攻、达、药治法规范。

18.先秦文献《左传》“国人逐瘈狗”的记载。

19.在影响中医学理论的几种哲学思想方面,“阴阳”最早出现于《周易》,“五行”最早见于《尚书》。

20.现存的先秦文献中记载药物较多的主要有《诗经》、《山海经》、《周礼》等。21.《山海经》是以记载中国早期名山大川及地理物产为主的文化典籍,也是最早记载药物功效的书籍。

22.周朝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医政组织和对医生的考核制度,促进了医生技术水平的提升,为医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3.《周礼·天官》记载,“掌和王之六食、六膳、百馐”职责的是食医;“掌养万民之疾”

的是疾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沙之齐”的是疡医“掌疗兽病,疗兽疡”的是兽医。

24. 《周礼》记载:“男三十娶,女二十嫁。”婚配制度对适婚年龄的规定是构成中国早期医药经验中预防思想的重要环节。

三、名词解释

六气:公元前541年,医和提出,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

六疾: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藏冰:用储藏冰块的办法,调节四时气候变化给人带来的影响,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变火:在不同的季节燃烧不同的燃料,以预防疫病的发生。

食医:周代宫廷医师种类之一,相当于现在的营养医生。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时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文字。

汤液:汤液就是汤剂,由中药加水煎煮而成,是中医临证用药的主要剂型之一。

四、简答题和论述题

1. 试简述酒的药用价值。

答:提振精神、麻醉镇痛、消毒杀菌、通经活络、驱寒散瘀;治疗“外感风寒”、“劳伤筋骨”等疾病;其他:溶剂——加工炮制药物。

2.试分析汤液的创制及意义。

答:汤液的出现,使人们由习惯用生药转变为用熟药,由使用重剂量单味药转变为适量混用多种药物,这就有利于药效的发挥,并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促进了中医复方的发展。

3.简答对六气致病说的认识。

答:公元前541年,秦国名医医和提出“六气致病说”。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六淫: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4. 概述早期医药经验中的预防思想。

答:①思想的转变,《周易》及《老子》提出“防患于未然”;“无为自化,清净自正”。

②《左传》《周礼》提出藏冰与变火:

藏冰:用储藏冰块的办法,调节四时气候变化给人带来的影响,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变火:在不同的季节燃烧不同的燃料,以预防疫病的发生。

③婚配制度对适婚年龄规定、驱逐狂犬及药物预防。

第三章

一、选择题

1.被后世誉为“医圣”的汉末医家是(C)。

A孙思邈 B扁鹊 C张仲景 D李时珍 E华佗

2.《神农本草经》载药(B)种。

A125 B365 C730 D844 E120

3.首载“独取寸口”脉诊法的医籍是(A)。

A《黄帝八十一难经》 B《黄帝内经》 C《金匮要略》 D《脉诀》 E《伤寒论》

4.标志着中医学由经验积累上升为理论总结,完成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构建的医籍是(B)。

A《黄帝八十一难经》 B《黄帝内经》 C《金匮要略》 D《脉诀》 E《伤寒论》

5.最早将病因分为三类的著作是(C)。

A《黄帝八十一难经》 B《黄帝内经》 C《金匮要略》 D《脉诀》 E《伤寒论》

6.现存最早的中医学方书是(D)。

A《黄帝八十一难经》 B《黄帝内经》 C《金匮要略》 D《五十二病方》 E《治百病方》

7.首次系统阐述中医整体观念的医籍是(B)。

A《黄帝八十一难经》 B《黄帝内经》 C《金匮要略》 D《五十二病方》 E《治百病方》

8.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是(C)。

A《却谷食气》 B《引书》 C《导引图》 D《五十二病方》 E《治百病方》9.最早论述药物四气五味的药物学著作是(D)。

A《本草经集注》 B《名医别录》 C《金匮要略》 D《神农本草经》 E《新修本草》10.现存最早的妇产科著作是(D)。

A《妇人大全良方》 B《经效产宝》 C《金匮要略》 D《胎产书》 E《十月养胎法》11.提出“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名门”的医籍是(E)。

A《黄帝内经》 B《经效产宝》 C《金匮要略》 D《胎产书》 E《黄帝八十一难经》12.现存最早论述经络学说的文献是(A )。

A《阴阳十一脉灸经》 B《脉经》 C《伤寒论》 D《黄帝内经》 E《五十二病方》

13.被誉为“外科鼻祖”的医家是(C)。

A 医和 B张仲景 C 华佗 D淳于意 E扁鹊

14.《伤寒杂病论》共计收方(D)首。

A214 B365 C113 D 269 E162

15.留给后世“诊籍”的医家是(E)。

A 医和 B张仲景 C 华佗 D扁鹊 E淳于意

二、填空题

1.中国现存最早的论述经络学说的文献是《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2.现存最早的妇产科著作是《胎产书》,书中所载胎教内容为医学史上最早的论述。

3.《导引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

4.我国现存最早的气功导引著作是《却谷食气》。

5.我国现存最早的导引术专著是《引书》。

5. 《脉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疾病证候学专论。

6.《黄帝内经》分为《素问》、《灵枢》两部分,共计18卷162篇。

7.《难经》相传为秦越人所撰,论述了81个医学问题,在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方面丰富了中医学的内容。

8.《难经》首开后世命门学说之先河,指出其功能为“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

9.《神农本草经》提出药物三品分类法,共记载药物365种。

10.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为东汉末期人,其著作为《伤寒杂病论》。

11《伤寒论》以“六经辨证”论治伤寒;《金匮要略》以“脏腑辨证”论治内科杂病。

12.《伤寒论》10卷22篇,载方113首;《金匮要略》6卷25篇,载方262首。

13. 张仲景首次将病因分为三类,为后世三因致病说之肇始。

14.《伤寒杂病论》共计收方269首,收药214种,在中国医学史上被誉为“方书之祖”。15.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

16.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的医书有《脉书》、《引书》。

17.《五十二病方》分为52题,每题都是治疗一类疾病的医方。

18.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气动导引类著作有《导引图》和《却谷食气》。

19. 《阴阳脉死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诊断学专书。

20. 汉墓出土记载导引术式的著作有《导引图》和《引书》。

21. 中医四大经典的出现,标志着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

22.《难经》最大的贡献是首创独取寸口诊脉法。

23.《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的四气是寒、热、温、凉,五味包括酸、咸、甘、苦、辛。

24.《神农本草经》记载方剂组方原则包括君、臣、佐、使。

25.《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的七情和合理论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反、相恶。

26. 《黄帝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进入系统的理论总结阶段。

27.《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的辨证论治原则,开中医学脏腑辨证之先河。

28. 《神农本草经》对药物的配伍宜忌进行了说明,并阐述了药物的性味及采集加工炮制方法。

29.我国药物学专著中最早出现的药物分类法是三品分类法。

30.《黄帝内经》的整体观念包括人与自然、人体自身、人的心身、人与社会4个方面。

三、名词解释

《五十二病方》: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为现存最早的医方书,代表了西汉以前的临证医学水平。

《导引图》: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为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体现了古代仿生学在医疗体育中的运用。

四气五味:《神农本草经》最早记载,药物有寒热温凉四气之分,又有酸咸甘苦辛五味之分。

三品分类法:见于《神农本草经》,见于药物学专著的最早分类法,按照有毒无毒将365种药物划分为三大类。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撰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在方剂学上有突出贡献,后世尊称其为“医圣”。

四、简答题和论述题

1.试论述《黄帝内经》的内容成就及影响。

答:(1)《黄帝内经》是中国医学史上早期影响最大的医学理论典籍,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的基础。

(2)主要成就包括:注重整体观念;运用阴阳五行学说阐述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重视脏腑经络学说。

(3)影响:中医学的发展由经验积累上升为理论总结阶段,完成了中医学术体系的初步建立;影响了历代医家及学术流派的形成;至今对中医学的理论发展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阐述你对中医学术理论体系建立的认识?

答:(1)中医学术体系在秦汉之际建立起来。

(2)中医学术体系形成的标志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的出现。

(3)《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构建起了中医学理法方药。

3.你如何理解后世称张仲景为“医圣”?

答:(1)张仲景撰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

(2)《伤寒杂病论》因在方剂学上的重要贡献被誉为“方书之祖”。

(3)《伤寒杂病论》在中国医学史上不同的发展阶段受到医家的重视,在临床上发挥其辨证论治与治疗的指导意义。在宋代之后研究仲景之学的学派林立,称仲景为“医圣”。4.简述中医学术体系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答:《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四部经典的出现,标志着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

5.简要评述《黄帝内经》的整体观念

答:人与天地自然是统一的、人体自身是统一的、人的心身是统一的、人与社会是统一的。

6.如何认识《神农本草经》在中药学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答:它是一部集东汉以前药物学之大成的著作,系统地总结了汉以前医家和民间的用药经验,为后世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第四章

一、选择题

1.《诸病源候论》“瘟病候”记载其病因为(C )。

A六淫 B体质禀赋 C乖戾之气 D热毒 E异气

2.《诸病源候论》记载“漆疮”其发病与( B )有关。

A六淫 B体质禀赋 C乖戾之气 D热毒 E异气

3.《脉经》首次整理归纳脉象(C )种。

A28 B33 C24 D30 E21

4.被誉为中国第一部国家药典的著作是(C)。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新修本草》 D《雷公炮炙论》 E《食疗本草》5.首次记载“以毒攻毒”防治狂犬病的医家是(A )。

A葛洪 B孙思邈 C陶弘景 D李珣 E王焘

6.被誉为中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的著作是(B)。

A《肘后救卒方》 B《千金方》 C《外台秘要》 D《小品方》 E《四海类聚方》7.最早记载“消渴者……每发小便即至甜”的著作是(C)。

A《肘后救卒方》 B《千金方》 C《外台秘要》 D《小品方》 E《四海类聚方》8.最早的药物炮制专著是( D )。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新修本草》 D《雷公炮炙论》 E《食疗本草》9.第一本以原本形式传世的针灸学专著是(E )。

A《黄帝内经明堂》 B《明堂图》 C《抱朴子》 D《灵枢经》 E《针灸甲乙经》10.最早记载小儿为“纯阳之体”的著作是(A)。

A《脉经》 B《脉诀》 C《引书》 D《脉书》 E《颅囟经》

11.《本草经集注》载药(D)种。

A365 B844 C850 D730 E269

12.在日本被誉为“过海大师”的是(B)。

A杨上善 B鉴真 C王冰 D孙思邈 E义净

13.第一部食疗专著是(E)。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新修本草》 D《雷公炮炙论》 E《食疗本草》14.《海药本草》的著者是(D)。

A葛洪 B孙思邈 C陶弘景 D李珣 E王焘

15.被誉为“中医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的著作是( A )。

A《肘后救卒方》 B《千金方》 C《外台秘要》 D《小品方》 E《四海类聚方》16.《黄帝内经明堂》的著者是(D)。

A王冰 B皇甫谧 C巢元方 D杨上善 E杨继洲

17. (D )被誉为文献整理大师。

A王叔和 B孙思邈 C杨上善 D王焘 E林亿

18.首次整理《伤寒杂病论》的医家是(A )。

A王叔和 B孙思邈 C杨上善 D王焘 E林亿

19.高道大医(B)整理《伤寒论》开创了“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研究方法。

A王叔和 B孙思邈 C杨上善 D掌禹锡 E林亿

20.《本草经集注》将药物按自然属性划分为(B)。

A3类 B7类 C18类 D16类 E9类

二、填空题

1.《素问训解》是我国最早注释《内经·素问》的著作,作者为齐、梁间人全元起。

2.我国现存最早的《黄帝内经》注本是隋唐时人杨上善整理的《黄帝内经太素》。

3.首次整理《伤寒杂病论》的是西晋医家王叔和,他早年曾做过游方医,后因医术精湛被选任太医令。

4.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是《脉经》,第一部病源证候学专著是《诸病源候论》。

5.隋朝医籍《诸病源候论》指出温病的病因是乖戾之气,并曾对多种疾病的证候均做了详细而准确的描述,如麻风病、消渴病等。

6.中医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是《肘后方》,作者是葛洪。

7.世界医学史上关于天花最早的认识出自于《肘后方》。

8.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收方6500余首,堪称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

9. 孙思邈主张针药并用,提出“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究非良医”。

10.《外台秘要》最早记述了“消渴者……每发即小便至甜”。

11.唐人王焘重视灸法而否定针法,曰:“针能杀生人,不能起死人”。

12.我国第一部国家药典是《新修本草》。

13.南朝陶弘景所撰《本草经集注》,可谓继《神农本草经》之后我国药物学的又一次总结,书中收载药物730种。

14.南朝雷斅所撰《雷公炮炙论》,是我国第一部炮制学专著。

15.魏伯阳所撰《周易参同契》,是现存最早涉及炼丹的文献。

16.我国现存最早,并以原本形式传世的针灸学专著是皇甫谧所著《针灸甲乙经》。

17.《针灸甲乙经》提出了分部划线布穴的排列穴位的方法。

18.隋唐医家杨上善所著《黄帝内经明堂》,是今日仅存的古代明堂书。

19.葛洪之妻鲍姑,是中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家。

20.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学专著是晋刘涓子所著,北齐龚庆宣整理的《刘涓子鬼遗方》。

21.《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骨伤科专著,作者蔺道人。

22.唐代医家昝殷所著《经效产宝》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妇产科著作。

23.《颅囟经》出现于隋唐之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学著作。

24.公元624年,唐承隋制在长安设立太医署,由行政、教学、医疗、药工组成,具有医学教育和医疗等多重职能。

25.太医署的医学教育分为四科,分别为医科、针科、按摩科、禁咒科,其中医科又细分为五科,分别为体疗、少小、疮肿、耳目口齿和角法。

26.《本草经集注》创制了按药品自然属性分类药物的方法,将药物按自然属性分为7类,并设诸病通用药。

27.唐人李珣的《海药本草》,记载了国外传入的药品;唐人孟诜的《食疗本草》使食疗药物发展成为一门专门学问。

28.炼丹术起源于中国,并被视为近代化学的先驱,晋唐时期我国著名的炼丹家有葛洪、陶弘景和孙思邈等。

29.孙思邈研究《伤寒论》开创以方类证研究方法。

30.葛洪的炼丹专著为《抱朴子》。

31.晋唐之际道医的代表人物有葛洪、陶弘景、孙思邈。

32.《千金方》共收方6500首,《外台秘要》收方近7000首。

33.被《新唐书》誉为“世宝”的著作是《外台秘要》,共引用古代医学文献69种。

34.世界上最早记载天花的医学文献是《肘后方》。

三、名词解释

1. 王叔和

答:西晋著名的临证大医,在医学上的贡献有整理了《伤寒论》,使之流传后世,撰著《脉经》,为中医学第一部脉诊专著。

2.《脉经》

答:西晋名医家王叔和所著,为中医学第一部脉诊专著。

3.《诸病源候论》

答:于公元610年,巢元方主持编纂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源证候学专著。

4. 葛洪

答: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东晋著名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著《肘后方》3卷,是中医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

5. 王焘

答:唐代郿人,出身官宦世家,后长期任职于弘文馆。著《外台秘要方》40卷,被《新唐书》赞为“世宝”,王焘因此被誉为“文献整理大师”。

6. 针灸明堂图

答:公元3世纪已经出现,将腧穴部位和经络循行路线以图表示(即经络腧穴图),对针灸的学习和推广普及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7.《抱朴子》

答:晋著名医药学家葛洪所著,是我国医学史上最早的炼丹专著。

8. 鲍姑

答:西晋著名医家葛洪之妻,是中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家。

9.《颅囟经》

答:不著撰人,隋唐时期儿科学著作,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学专著。

10.体疗

答:唐代医学教育分科的一种,似于现代医学分科中的内科。

11.太医署

答:公元624年,唐承隋制在长安设立,具有医学教育和医疗多重职能,这是我国历史上成熟的官办医学教育的范例。

四、简答题和论述题

1.简要回答《肘后备急方》的作者及内容成就(认识)。

答:①作者是两晋之际道医葛洪,晋唐之际备急方书的代表之作。

②内容成就有一下四个方面:

第一,对急性传染病有较高认识,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记载天花的医学文献;

第二,记载了以毒攻毒防治狂犬病疾病的方法,体现了免疫思想;

第三,书中所载治法和方药简便廉验;

第四,书中急症救治内容丰富,体现了本书救急的编写初衷。

③被誉为中医学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

2.概括孙思邈在药物方面的贡献

答:①《千金翼方》1~4卷,专论药物;

②补充药物种类,载药800余种;

③重视药物的采集时间、加工炮制,对药物性味、功用、主治等论述详细;

④注重药物产地,记载道地药材519种;

⑤孙思邈因其对药物学的贡献,被后世尊为“药王”。

3.论述晋唐之际针灸学发展的成就。

答:晋唐之际针灸学的发展在临证各科的成就中较为突出,在专著的出现、临证和医学教育中都积累起较为丰富的经验。

(1)《针灸甲乙经》。西晋皇甫谧撰著完成《针灸甲乙经》,是现存最早的以原本形式传世的针灸学专著,增加了近200个腧穴,提出了分布划线记忆腧穴的方法,阐明针灸操作禁忌,开创按病论穴的编写体例。此书理论经验具备,在文献保存方面也有较高的价值。(2)针灸明堂图。从公元3世纪开始出现了以平面图的形式标识经络的巡行走向和腧穴

的排列位置的经腧穴图,促进了针灸学的学习。

(3)出现了很多在针灸学方面颇有贡献的临证大医。以孙思邈为例,发展和丰富了针灸学的理论与临床实践。

(4)晋唐之际灸法盛行,出现了一批在灸法方面卓有贡献的医家和著作。例如葛洪,鲍姑,王焘,《周后就卒方》《外台秘要》等。

(5)唐朝的医学教育机构较为成熟和完善,针灸作为独立的教学科目出现,体现了针灸学在当时的社会需求和被重视程度。

4.王叔和在医学史上有何贡献?

答:著《脉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推进了寸口脉诊在临床上的应用;整理归纳了24种脉象;强调脉证治的统一;首开整理编次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之先河。5.简要回答对《诸病源候论》的认识。

答:公元610年,巢元方主持编纂,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源证候学专著。

其成就为:(1)广泛记载临床各种疾病、(2)提出病因理论的新见解、(3)详细准确描述疾病证候。

6.简述孙思邈的医德思想。

答:《备急千金要方》首卷载《大医习业》《大医精诚》,体现了对医生医德的重视;确立了中国医学史上的医德规范;阐述自己对“大医精诚”的认识。

7.简要回答对《外台秘要方》的认识。

答:唐代郿人王焘所著,《新唐书》赞为“世宝”。

其成就为:(1)整理和保存了大量古代医学文献(《小品方》等)

(2)搜集、整理了大量民间单验方(苍悟道人陈元膏)

(3)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有新的发展(消渴、黄疸等)

(4)记述了某些中药特异疗效(动物肝脏治夜盲症等)

(5)书中汇集了唐以前的多种疗法(吹、熏、蒸等)

8.简述孙思邈对针灸学的贡献。

答:(1)介绍同身寸测穴法、(2)明确提出“奇穴”和“阿是穴”、(3)首创彩色经络穴位图、(4)强调针灸并用、针药并用。

9.简述晋唐时期药物学的发展特点

答:(1)本草著作数量的增加、(2)药物品种的增多、(3)药物理论的丰富、(4)分类方法的进步、(5)药物炮制规范的建立、(6)炼丹术与制药化学。

10.唐宋医事管理制度的异同

答:唐宋医事管理都是由政府参与的;唐政府设立了太医署,具有医学教育与医疗行政双重职能;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官院专职医药行政,同时设立太医局主管医学教育,将医学教育与医疗行政分立开来。

11.论述晋唐之际药物学发展概况

答:①药物学著作大量出现,综合性本草、专题性本草都有代表著作出现,反应了此时期药物学发展的繁盛;

②南朝陶弘景撰著《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对《神农本草经》进行了整理;开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方法;创立了诸病通用药;

③唐政府659年颁布国家药典《新修本草》;载药844种,图文并茂;学术价值高,对后世影响较大,有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之称;

④此时间的其他4部本草学著作,并简要概述其特点:

《本草拾遗》补充了《新修本草》的内容;《食性本草》或《食疗本草》对营养学和食疗进行全面论述的专论;《海药本草》最早论述外来药物的专题本草;《雷公炮炙论》,药物炮制学专著,对后世影响较大;炼丹著作大量出现,如《抱朴子》等。

12.概述孙思邈在医学史上的贡献

答:(1)著有堪称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2)重视医德修养,论述医德规范;

(3)整理张仲景的《伤寒论》,首创“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研究方法及导源后世“三纲鼎立”说之先河;

(3)在药物学上的突出贡献被誉为“药王”,重视药物的产地、采集时间、功效等;(4)重视妇女、儿童疾病;

(5)倡导综合治疗,针药并用;

(6)对针灸学的突出贡献:介绍同身寸测穴法,明确提出奇穴和阿是穴,首创彩色经络穴位图;

(7)倡导积极养生。

13.论述晋唐之际针灸学发展概况。

答:⑴皇甫谧著有我国现存最早、以原本形式传世的针灸学著作《针灸甲乙经》;

⑵创制针灸明堂图;

⑶孙思邈对针灸学的贡献:①介绍同身寸测穴法;②明确提出“奇穴”和“阿是穴”;

③首创彩色经络穴位图;④强调针灸并用、针药并用。

⑷灸法的运用与发展:①葛洪所著《肘后救卒方》记载有诸病灸治法。②鲍姑,是中医学史上的第一位女灸家。③王焘所著《外台秘要》论有明堂灸法,收集了许多名家的经验灸法。

14.论述晋唐之际临证各科发展概况。

答:①针灸: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以原本形式传世的针灸学著作。

②外科:刘涓子的《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

③伤科:蔺道人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伤科专著。

④妇产科:昝殷的《经效产宝》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妇产科专著。

⑤儿科:《颅囟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学专著。

第五章

一、选择题

1.“寒凉派”的创始人是(B)。

A张从正 B刘完素 C张元素 D李杲 E朱丹溪

2.《脾胃论》的作者是(D)。

A张从正 B刘完素 C张元素 D李杲 E朱丹溪

3.《局方发挥》的作者是( E )。

A张从正 B刘完素 C张元素 D李杲 E朱丹溪

4.首次将任脉、督脉和十二经并称“十四经”的医家是(C)。

A王执中 B王惟一 C滑寿 D闻人耆年 E何若愚

5.记载了“秋石”的著作是(C)。

A《海药本草》 B《食疗本草》 C《苏沈良方》 D《普济本事方》 E《局方》6.《永类钤方》的作者是(B)。

A危亦林 B李仲南 C朱肱 D成无己 E陈自明

7.主张“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医家是(E)。

A张元素 B刘完素 C 张从正 D 李杲 E朱震亨

8.子午流注针法最早见于(A)。

A《灵枢》 B《针灸甲乙经》 C《流注指微赋》 D《子午流注针经》 E《针灸资生经》9.宋代设立的用以收养遗弃幼婴的机构是(A)。

A慈幼局 B安济坊 C福田院 D保寿粹和馆 E养济院

10.宋代医家陈自明的妇产科著作是(A)。

A《妇人大全良方》 B《女科证治准绳》 C《傅青主女科》 D《达生篇》 E《十产论》11.“以经解经”注释《伤寒论》的医著是(E)。

A《伤寒微旨论》 B《伤寒类证活人书》 C《伤寒总病论》 D《伤寒发微论》 E《注解伤寒论》

12.宋以前所未见的以因证配穴、内容丰富为特点的临证针灸专著是(E)。

A《针灸甲乙经》 B《十四经发挥》 C《标幽赋》 D《针灸图经》 E《针灸资生经》13.六味地黄丸的创制者是(A)。

A钱乙 B李杲 C严用和 D张仲景 E朱震亨

14.《圣济总录》共收载方剂(B)首。

A1万 B2万 C3万 D5万 E6万

15.医学史上最早记载异常胎位转胎术的著作是(E)。

A《经效产宝》 B《胎产书》 C《妇人大全良方》 D《备产济用方》 E《十产论》

16.著述《普济本事方》的医家是( D)。

A韩祗和 B朱肱 C庞安时 D许叔微 E成无己

17.“草乌散”的记载见于(C)。

A《刘涓子鬼遗方》 B《永类钤方》 C《世医得效方》 D《外科精要》 E《外科精义》18.宋用以收养老疾孤寡的机构是(E)。

A安济坊 B养济院 C漏泽园 D保寿粹和馆 E福田院

19.研究《伤寒论》开方论先河的医家是(D)。

A喻昌 B吴崑 C朱肱 D成无己 E庞安时

20.南宋名医严用和的著作是(D)。

A《圣济总录》 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C《普济本事方》 D《济生方》 E《太平圣惠方》21.《饮膳正要》的作者是(B)。

A许叔微 B忽思慧 C成无己 D严用和 E朱肱

22.《伤寒明理论》的著者是(C)。

A许叔微 B胡思慧 C成无己 D严用和 E朱肱

23.《卫济宝书》最早记载了“癌”字,是指(A)。

A深部脓肿 B恶性肿物 C疮 D疽 E痈

24.1076年宋廷于东京开设第一所官办药局称(A)。

A太医局熟药所 B修和药所 C尚药局 D医药和剂局 E医药惠民局

25.文献记载,最早在骨伤治疗实施全身麻醉的医家是(B)。

A扁鹊 B危亦林 C刘涓子 D蔺道人 E李仲南

二、填空题

1.宋代三部官修的方书《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合剂局方》,《圣济总录》;三部官修本草为《开宝本草》,《嘉佑本草》,《本草图经》。

2.代表宋代本草学最高成就的著作是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3.宋元时期脉诊学知识发展由博返约的代表作是南宋医家崔嘉彦的《崔氏脉诀》,南宋施发所著《察病指南》的特点是以图示脉。

4.《鸡峰普济方》,为张锐所撰,是一部水肿病专著。

5.《永类钤方》的作者是元代医家李仲南,书中记载了最早的手术缝合针是曲针,手术缝合线是丝线或桑皮白线,还有用于骨折的竹箍箍住法和四夹板固定法。

6.《世医得效方》的作者是元代医家危亦林,书中记载了牵引复位法是悬吊复位法,及全身麻醉剂草乌散。

7.宋代最著名的妇产科著作是《妇人大全良方》,其作者为陈自明,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妇产科专著。

8.天圣针灸铜人的铸造者为北宋翰林医官王惟一。

9.《针灸资生经》的主要成就有提倡同身寸、记载灸法丰富、临床对症配穴、增加诸多穴位。

10.宋元之际子午流注针法最早出现于《灵枢》,其代表人物与著作是何若愚及其所著《子午流注针经》。

11.宋政府组织编写的方书《圣济总录》收方近2万首。

12.元代杜本所著《敖氏伤寒金镜录》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图文并茂的验舌专书,书中绘制了36幅伤寒舌象的彩色图谱。

13.宋代宋慈所著《洗冤集录》标志着法医学的最高成就。

14.宋代陈自明所著《外科精要》标志外科与伤科的分离。

15.宋元时期妇产科专著《十产论》中记载的转胎手法是医学史上异常胎位转位术的最早记载。

16.宋代出现了两部解剖学专著为《欧希范五脏图》、《存真图》。

17.《济生方》的作者为南宋医家严用和;《普济本事方》的作者是南宋医家许叔微。

18.宋代医学教育出现了风科,区分了真风(外风)与类风(内风)。

19.成无己首次全面注释《伤寒论》的著作为《注解伤寒论》,提倡“以经解经”研究方法,著《伤寒明理论》,开后世方论先河。

20.自宋代起,便有儒医之称,宋代名医朱肱、许叔微均为进士出身;元代著名医家朱震亨初为理学家。

21.理学的发展,促进了医学界对五运六气理论的探索,使运气学说在宋代得以盛行。

22.宋初设立的翰林医官院专职医药行政,从而把医药行政与医学教学分立开来。

23.宋代设立了多种类型的医疗、慈善机构。其中福田院用以收养老疾孤寡者,慈幼局主要收养遗弃幼婴,病囚院为犯人提供医疗待遇。

24.宋政府设立的药局,推广了成药,流行了局方。

25.宋代医家苏颂撰著《本草图经》,重在图谱,订伪求实,与《嘉佑本草》互为姊妹之作。

26.北宋寇宗奭《本草衍义》为药物鉴别方面的代表作,也重视药理研究,提出了气味新说,指出寒热温凉是药性,酸苦甘辛咸是药味,香臭腥臊是药气。

27.金元医家张元素的本草名著《珍珠囊》,对药物归经学说和脏腑标本用药式的讨论为后世所遵循。后李杲撰《用药法象》、王好古撰《汤液本草》在其基础上又有所增益。

28.《证类本草》与《苏沈良方》二书均载有秋石,为世界上提炼“性激素”的最早记载。

29.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一部论述食物营养、饮食卫生和食物疗法的专书。

30.南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在张仲景基础上确立了三因致病说。

31.宋元之际,脉学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由博返约,重在掌握脉学的纲要。

32.刘昉主编的《幼幼新书》,记载了儿科望诊虎口三关指纹观察法。

33.五代时期和凝、和?父子编写的《疑狱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著作。

34.宋代外科学著作《外科精要》,初步树立了“治外必本诸内”的指导原则。

35.宋代时期,中国与东南亚诸国的海上贸易十分发达,其中以香料药物为多。

36.1076年太医局成为一个独立的医学教育机构,著名的太学升级制度三舍法也被推广到医学教育中。

37.提出“滋其化源,其经自通”的医家是陈自明,其代表著作有《妇人大全良方》、《外科精要》。

38.宋代医家董汲编著的《脚气治法总要》是一部较全面研究脚气病的专著。

39.宋慈的著作《洗冤集录》是宋代法医学著作的代表。

40.宋代最有名的本草学著作是《证类本草》,著者为唐慎微。

41.《本草衍义》提出了药物气味新说,其著者为寇宗奭。

三、名词解释

1.儒医

答:宋以后,出现的文人出身的医家。

2.校正医书局

答:宋政府于公元1057年设立,集中了一批著名的学者和医家,有计划地对历代重要医籍进行了搜集、考证、校勘和整理并陆续刊行,对古医籍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3.太医局熟药所

答:1076年,宋政府开设中国医学史上第一所以制作和出售成药为主的官办药局“太医局熟药所”,又名卖药所。它的出现推广了局方,流行了成药,在医学史上的进步作用和意义值得肯定。

4. 翰林医官院

答:宋初设立,旨在专职医药行政,包括对军旅、官衙、学校派出医官管理医药事务,从而将医药行政与医学教育分开的机构。

5.三舍法

答:宋政府对学生的一种管理制度,按照学生的考核成绩分为“上舍”、“内舍”和“外舍”3个等级,且三舍之间可升可降。

6.大方脉

答:是宋代医学院的教育科目之一,相当于现在的内科。

7. 小方脉

答:是宋代医学院的教育科目之一,相当于现在的儿科。

8.漏泽园

答:是宋代的社会福利、慈善机构之一,是埋葬无名尸体和家贫无葬地者的公共墓地。

9. 福田院

答:是宋代的社会福利、慈善机构之一,是收养老疾孤寡者的机构。

10.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答:作者南宋医官许洪等,成书于宋绍兴21年,为和剂局制剂规范,是世界最早的国家药局方之一。

11.针灸铜人

答:1027年宋翰林医官王惟一,奉命主持铸造两具针灸铜人,用于针灸的教学和考试,堪称为形象实物教学法的创举。

12.悬吊复位法

答:出自《世医得药方》,是一种治疗屈曲性骨折的方法。

四、简答题和论述题

1. 简述钱乙的儿科学贡献

答:①阐释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以及治疗原则:(1)小儿生理特点: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2)小儿病理特点:易虚易实,易寒易热;(3)小儿治疗原则:以“柔润”为原则,反对“痛击”、“大下”和蛮补,强调补泻兼施.

②提出儿科五脏辨证纲领。归纳了五脏主证的特点。

③体现儿科用药制方特色。善于化裁古方为儿科所用。

2.简述《针灸资生经》的学术成就

答:其成就为(1)增补诸多穴位、(2)提倡“同身寸”法、(3)临床对证配穴、(4)记载灸法丰富。

3.简要回答宋代医学教育较前代有哪些进步

答:(1)医药行政管理方面的进步。与唐代太医署相比较,宋代在医药管理机构与制度等方面有了较大改革与进步,例如设立翰林医官院,目的是加强医药行政管理。为了推动社会公共卫生的发展,建立了具有医疗、保健、慈善性质的机构。

(2)1076年宋政府开设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所以制作和出售成药为主的官办药局“太医局熟药所”,又名卖药所。它的出现推广了局方,流行了成药,在医学史上的进步作用和意义值得肯定。并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如轮值制度、施药制度、检验制度等。

(3)医学教育的改革。宋代医学教育与唐代医学教育相比,在教学管理、考核方法、分科设置、学习年限等方面都在进一步完善。如“三舍法”引入到对医学生的管理,医学教育质量也有显著提升,官方医生与民间医生在宋元之际医学发展的进程中皆成就显著。4. 简答成无己注释整理《伤寒论》特点

答:①以《内经》《难经》与《伤寒论》本身的条文对原书进行“以经解经”地阐释;②另著《伤寒明理论》首次运用君臣佐使的析方原则对《伤寒论》20首方剂进行解析,开后世方论之先河。

5.简述张元素的医学成就

答:(1)发挥脏腑辨证理论:创“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

(2)探讨药物理论:阐发“气味升降”之理、倡导“药物归经”之论、提出“引经报使”之说;

(3)重视脾胃—枳术丸.

6.评价《证类本草》的学术成就。

答:其成就为:(1)收载药物剧增:载药1746种,新增药物628种;

(2)编写体例严谨:对前代本草著作“原文照录”,并采取药下随文附图并附炮制方法;(3)方剂贡献突出:附方3000余首,方论1000余条;

(4)引用文献丰富:该书卷首“所出经史方书”项统计结果显示,书中引用各类书籍多达247种。

7.宋代官修方书有哪些?各有何特色?

系统解剖学题库完整版三千题

试题答案列表系统解剖学题库(一) 题号:1/1033 答题指南: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有关骨的构造的正确的说法是 A.骨干由松质构成 B.骨骺由密质构成 C.骨膜有血管无神经 D.骨髓有神经无血管 E.以上全不对 答案:E 题号:2/1033 有关红骨髓正确的是 A.成人存在于髓腔内 B.不存在于板障内 C.胎儿期造血,成年期不造血 D.髂骨、胸骨、椎骨内终生保存红骨髓 E.以上全不对 答案:D 题号:3/1033 有关骨髓腔正确的是 A.位于骨骺内 B.位于长骨的骨干内 C.成人骨髓腔内含红骨髓 D.小儿骨髓腔内含黄骨髓 E.以上全不对 答案:B 题号:4/1033 黄骨髓存在于

A.所有骨的内部 B.幼儿长骨骨干内部 C.成人长骨骨干内部 D.幼儿长骨骨骺内部 E.成人扁骨内部 答案:C 题号:5/1033 颈椎正确的是 A.均有椎体及椎弓 B.1~2颈椎无横突孔 C.棘突末端都分叉 D.第6颈椎棘突末端膨大成颈动脉结节 E.第7颈椎又名隆椎 答案:E 题号:6/1033 椎骨正确的是 A.是短骨 B.椎体之间有椎间关节相连 C.相邻椎弓之间构成椎间孔 D.椎体与椎弓共同围成椎孔 E.无以上情况 答案:D 题号:7/1033 椎骨正确的是 A.所有颈椎棘突分叉 B.第6颈椎称隆椎 C.腰椎关节呈冠状位 D.腰椎棘突宽而短呈板状

E.胸椎椎体都有一完整肋凹 答案:D 题号:8/1033 关于椎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呈短圆柱状 B.位于椎骨前部 C.主要由松质构成 D.表面有一层密质 E.椎体中央有椎孔 答案:E 题号:9/1033 关于椎弓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位于椎体的后方 B.呈半环状 C.与椎体共同围成椎孔 D.由一对椎弓板构成 E.相邻椎弓间有黄韧带 答案:D 题号:10/1033 关于胸椎的特点是 A.横突上有横突孔 B.棘突分叉 C.上、下关节突不明显 D.棘突水平伸向后方 E.椎体侧面后部有肋凹 答案:E

《中国医学史》试题

《中国医学史》试题 学号:姓名:座号:系别:年级:专业: 总分合计人:复核人:一、试题类型:单项选择题 (类型说明: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涂黑。多涂、少涂、错误均无分,每小题1 分,共 40 分) 1.下列哪项不属于“火”在医学卫生保健中的意义 A.御寒 B.防兽C.熟食D.冶炼 2.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早期医学中的专职人员 A.史 B.府C.医士 D.医师3.《周礼·天官》中记载的“十全为上”是指 A.最高的俸禄 B.完整的病例 C.最好的医生D.最好的成绩 4.关于“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生育卫生记载,见于 A.《山海经》 B.《内经》 C.《礼记》D.《左传》 5.《黄帝内经》共有 A.18卷 B.28卷C.9卷 D.10卷 6.中医学基础理论初步确立的标志,是哪部著作的问世 A.《五十二病方》B.《治百病方》C.《黄帝内经》D.《诸病源侯论》 7.将中医学称为“仁术”的观点,来自于 A.阴阳学说B.儒家学说C.道教学说D.墨家学说 8.“方书之祖”是指A.《伤寒杂病论》B.《五十二病方》C.《治百病方》D.《神农本草经》9.《金匮要略》对证候的分类,是按照 A.所属脏腑B.所属经络C.所属系统D.所属病因 10.我国历史上所记载的最早的妇科医生是 A.张仲景 B.秦越人 C.华佗D.淳于意 11.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是 A.《颅囟经》B.《幼幼集》 C.《育婴秘诀》D.《保婴撮要》 12.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炼丹术著作是 A.《周易参同契》 B.《合丹法式》 C.《太清诸丹集要》 D.《抱朴子》 13.唐代医学教育机构

中国医学史 参考试题三 及答案

中国医学史参考试题三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翰林医官院 2、六气致病说 3、导引 4、《治百病方》 5、广惠司 6、鬼注、尸注 7、医案 8、郭守敬 9、翰林医官院10、医师 二、填空 1、宋代设置的保健慈善机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甲骨文中记载的“鬯其酒” 是目前所知关于____的最早记载。 3、“三品分类法”中上品为____药、中品能____、下品专属____药。 4、“五运六气”中五运指____、____、____、____、____,六气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献记载及考古研究表明,针灸术起源于____时代。 6、____所著的《本草蒙筌》是便于诵记的____性本草。 三、单项选择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临证医方专书是() A.《黄帝内经》B.《肘后救卒方》C.《五十二病方》D.《伤寒杂病论》 E.《治百病方》 2、世界上最早开办管理药事的药局是在我国的( ) A. 隋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E. 清代 3、系统提出四气五味、君臣佐使、七情和合等中药学理论的本草著作是() A.《治百医方》B.《五十二病方》C.《药论》D.《神农本草经》E.以上都不是 4、《素问》最早的注释本是() A.《素问悬解》B.《注黄帝素问》C.《素问训解》D.《黄帝内经太素》 5、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是() A.《小儿要证直诀》B.《颅囟经》C.《仁斋直指小儿方》D.《幼幼新书》 E.《活幼心书》 6、“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一语见于() A.《尚书》B.《论语》C.《礼记》D.《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E.《汉书?艺文志》 7、我国现存最早医案“诊籍”的作者是() A.华佗B.涪翁C.郭玉D.淳于意E.程高 8、“六气致病说”载于( ) A.《周礼》 B.《礼记》 C.《左传》 D.《周易》 E.《诗经》 9、“掌养万民之疾病”职责的是( ) A. 食医 B. 疾医 C. 疡医 D. 兽医 E. 医师 10、明代地方本草的代表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食疗本草》 C.《食物本草》 D.《本草备要》 E.《滇南本草》 四、多项选择 1、《内经》运用五行学说的最大特点是() A. 说明疾病发生 B. 说明疾病传变 C. 说明疾病预后 D. 说明诊断原则 E. 说明脏腑联系 2、西周时期对疾病的认识有了较大进步,有相关记载的早期文化典籍有( ) A.《周礼》 B.《诗经》 C.《山海经》 D.《左传》 E.《尚书》 3、《外台秘要》的文献学价值有()

《系统解剖学》问答题及参考答案

《系统解剖学》问答题及参考答案 1、列表说明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开口部位。 2、列表说明口腔的三对大唾液腺的名称、位置和开口部位。 3、胃由哪些动脉供血?这些动脉来源于何处? 4、肝细胞分泌的胆汁依次经哪些途径最后排入十二指肠腔? 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入毛细胆管经肝内的各级胆管流入肝左、右管,出肝门后流入肝总管,未进食时则经胆囊管流入胆囊储存浓缩,当进食时,Oddi's括约肌舒张,胆囊平滑肌收缩,胆汁从胆囊经胆囊管流入胆总管,经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流入十二指肠腔。 5、试述各心腔的出入口名称、心内瓣膜的名称及附着部位。 右心房的入口为上、下腔静脉口和冠状窦口;出口为右房室口。右心室的入口为右房室口;出口为肺动脉口。左心房的入口为左肺上、下静脉口,右肺上、下静脉口;出口为左房室口。左心室的入口为左房室口;出口为主动脉口。三尖瓣附于右房室口;二尖瓣附于左房室口;肺动脉瓣附于肺动脉口;主动脉瓣附于主动脉口。(下腔静脉瓣附于下腔静脉口;冠状窦瓣附于冠状窦口) 6、在哪些部位可摸到动脉的博动?摸到的分别是哪些动脉?外耳门前方可摸到颞浅动脉;下颌底、咬肌前缘可摸到面动脉;环状软骨弓后外侧、胸锁乳突肌前缘或摸到颈总动脉;锁骨上大窝可摸到锁骨下动脉;股二头肌内侧沟或摸到肱动脉;肘窝内、股二头肌腱内侧可摸到肱动脉;肱桡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可摸到桡动脉;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方可摸到股动脉;内、外踝经足背连线的中点处可摸到足背动脉。 7、试说明胸导管的起止、主要走行、收纳的淋巴干和收纳淋巴液的范围。 通常起于第一腰椎前主的乳糜池经主动脉裂孔入胸腔,在食管后方沿脊柱右前方上行,至第5胸椎附近向左侧偏斜,向上出胸廓上口达颈根部注入左静脉角,它收纳左右腰干、肠干、左支气管纵隔干、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它收纳下半身和上半身左侧部的淋巴。 8、房水由何处产生?依次经哪些途径回流至静脉? 由睫状体产生,从后房经瞳孔至前房,由虹膜角膜角入巩膜静脉窦,经睫前静脉回流至眼静脉。 9、试述躯干、上、下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三级神经元的胞体位置、三级纤维的名称和大致的走行、交叉的名称和位置、投射的部位) 第1级神经元胞体在脊神经节内,第1级纤维经脊神经后根入脊髓后索内上行称薄、楔束;第2级神经元胞体在薄、楔束核内,第2级纤维在延髓的中央管腹侧

中国医学史试题

中国医学史试题 2017年中国医学史汇编试题 第一·二章 选择题 1、下列为人类最初的疾病的是(D) A口腔疾病B创伤性疾病C孕产和小儿疾病D以上都是 2、传说针灸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相传(B)发明了针灸 A、黄帝 B、伏羲 C、神农 D、炎帝 3、古代导引疗法是在哪种最早的卫生保健活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D) A、用火 B、居处 C、衣着 D、舞蹈 4、人类最早发现的药物是(A) A、植物药 B、动物药 C、矿物药 D、以上都是 5、据现代对甲骨文的研究得知,殷商时期对人体部位已有基本认识、定位、命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象形字“心”表明当时已经观察到心的形状 B、骨、胫、肘等字说明对骨髓腔和关节的一定认识 C、对人体内脏器官的命名很多 D、发、髯等字是对人体生理现象和功能观察的结果 6、下列不是以主要症状命名的疾病是(C) A、耳鸣 B、下痢 C、疾言 D、蛊

7、某本历史文化典籍突出反映了预防为主的思想,如:“服之不狂”、“食之不疽”出自(B) A、《诗经》 B、《山海经》 C、《礼记》 D、《周礼》 8、在婚姻嫁娶方面古人认识到“同姓”近亲结婚对繁衍后代不利,(D)载“礼不娶同姓” A、《周礼》 B、《山海经》 C、《诗经》 D、《礼记》 9、环境与疾病密切相关,下列哪项体现了这一点(C) A、轻水多疽与痤人 B、甘水多尪与伛人 C、重水多尰与躄人 D、苦水多秃与瘿人 10、下列哪项与酒无关(A) A、使单味药向多味药转变成为可能 B、大量饮服可产生麻醉 C、秦代以前用来处理尸体 D、“通血脉”、“行药势” 11、中医药起源于(A)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早期 D.封建社会中期期 12、在先秦文献中,最早记载药物功效的是(C) A.《周易》 B.《诗经》 C.《山海经》 D.《周礼》 20、为百药之长的是(C) A.汤 B.药草C酒D米 21、相传创制汤药的是(C) A.扁鹊 B.岐伯 C.伊尹 D.华佗 22、以下哪部医药类书籍不属于夏到春秋时期的医学著作(D) A诗经B山海经C礼记D本草经集著 23、以下不属于夏到春秋时期的治疗疾病的方法是(D) A腹部按摩B火灸C沐浴D跑步

《中国医学史》试题 (6)

《中国医学史》试题 学号: 姓名: 座号: 系别: 年级: 专业: 总分合计人: 复核人: 一、试题类型:单项选择题 (类型说明: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涂黑。多涂、少涂、错误均无分,每小题1 分,共 40 分 ) 1.下列哪项不属于“火”在医学卫生保健中的意义 A .御寒 B .防兽C .熟食D .冶炼 2.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早期医学中的专职人员 A .史 B .府C .医士 D .医师 3.《周礼·天官》中记载的“十全为上”是指 A .最高的俸禄 B .完整的病例 C .最好的医生 D .最好的成绩 4.关于“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生育卫生记载,见于 A .《山海经》 B .《内经》 C .《礼记》 D .《左传》 5.《黄帝内经》共有 A .18卷 B .28卷 C .9卷 D .10卷 6.中医学基础理论初步确立的标志,是哪部著作的问世 A .《五十二病方》B .《治百病方》C .《黄帝内经》D .《诸病源侯论》 7.将中医学称为“仁术”的观点,来自于 A .阴阳学说 B .儒家学说 C .道教学说 D .墨家学说 8.“方书之祖”是指 A .《伤寒杂病论》B .《五十二病方》C .《治百病方》D .《神农本草经》 9.《金匮要略》对证候的分类,是按照 A .所属脏腑 B .所属经络 C .所属系统 D .所属病因 10.我国历史上所记载的最早的妇科医生是 A .张仲景 B .秦越人 C .华佗D .淳于意 11.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是 A .《颅囟经》B .《幼幼集》 C .《育婴秘诀》D .《保婴撮要》 12.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炼丹术著作是 A .《周易参同契》 B .《合丹法式》 C .《太清诸丹集要》 D .《抱朴子》 13.唐代医学教育机构 A .太医院 B .御药院 C .提举司 D .太医署 14.针灸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A .晋唐 B .隋唐 C .金元 D .明清 15.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是 A .《刘涓子鬼遗方》 B .《肘后救卒方》C .《备急千金要方》D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16.《刘涓子鬼遗方》有内治、外治处方 A .130余个 B .135余个 C .140余个 D .145余个 17.《小儿药证直诀》的作者是 A .陈藏器 B .钱乙 C .陈自明 D .陈修园 18.宋代儿科学家钱乙总结的辨证方法是 A .小儿五脏辨证方法 B .小儿六腑辨证方法 C .颅囟辨证方法 D .指纹辨证方法 19.《内外伤辩惑论》一书是哪位医家的代表著作 A .李杲 B .朱震亨 C .钱乙D .张元素 20.“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出自于 A .苏东坡 B .范仲淹 C .沈括 D .陈修园 21.《金匮要略方论》是由谁编辑整理的 A .翰林学士王诛 B .王叔和 C .朱肱 D .成无己 22.宋金元时期对《伤寒论》进行全面注解的医家是 A .庞安时B .王叔和C .纪天锡D .成无己 23.正骨金镞科在哪个时代独立成科 A .元代B .宋代C .清代D .唐代 24.骨科“六出臼,四折骨”的归类,出自于医家 A .窦默 B .王执中C .危亦林D .何若愚 25.我国医学教育史上,形象实物教学法的重要发明是 A .针灸铜人的创制 B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刻于石上 C .绘制明堂图 D .绘制腧穴图 26.具有完备的解剖全图、系统分图、部位分图的著作是 A .《洗冤集录》 B .《存真图》 C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D .《欧希范五脏图》 27.《普济方》收方 A .61739首 B .72328首 C .58396首 D .67139首 28.余霖倡用 A .三消表里分消 B .清营育阴 C .石膏重剂治温病 D .清热去湿 29.《傅青主女科》的作者是 A .傅山 B .王肯堂 C .陈自明 D .吴之望 30.《外科症治全生集》的作者是

系统解剖学期末试题大全

系统解剖学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5分) A型题(每题备有5个答案,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在答题卡的相应部位涂黑。(每题1分,共36分) l、精索内不含有 A、睾丸动脉 B、蔓状静脉丛 C、射精管 D、神经 E、淋巴管 2、不参与脊柱构成的是() A、椎间盘 B、前纵韧带 C、后纵韧带 D、黄韧带 E 、齿状韧带 3、何者不是出入肝门的结构( ) A、肝静脉 B、门静脉 C、肝管 D、肝固有动脉 E、淋巴管 4.屈髋关节伸膝关节的肌是 A.缝匠肌 B.股直肌 C.股中间肌 D.股薄肌 E.股二头肌 5、掌深弓 A. 桡、尺两动脉终支构成 B.位于指浅、深屈肌腱之间 C. 弓顶位于掌浅弓近侧1~2cm处 D.发出三条指掌侧总动脉与掌浅弓吻合 E.以上都不对 6、腋淋巴结群中,直接引流乳房大部分淋巴液的是 A.外侧群 B.中央群 C.腋尖群 D.肩胛下群(后群) E.胸肌群(前群) 7、关于肘关节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由肱骨下端和尺骨上端构成 B.由肱骨下端和桡骨上端构成 C.由桡骨上端和尺骨上端构成 D.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构成

E.其下界为十二指肠球部 8、肝门静脉 A.是出肝的静脉 B.从肝脏面的横沟处出肝 C.经过肝十二指肠韧带内 D.借胃右静脉与下腔静脉汇合 E.以上都不是 9、关于阑尾,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阑尾的远端是盲端 B.其近端开口于回盲瓣下方2~3cm C.阑尾的位置可随盲肠位置的变异而变异 D.阑尾动脉为富有侧支吻合的动脉 E.阑尾根部是三条结肠带会聚处 10、下列哪项不是腹主动脉成对的脏支 A.肾动脉 B.腰动脉 C.睾丸动脉 D.肾上腺中动脉 E.卵巢动脉 11、下列骨中哪块属于脑颅骨 A.犁骨 B.下颌骨 C.腭骨 D.蝶骨 E.颧骨 12、股四头肌不包括 A.股二头肌 B.股直肌 C.股中间肌 D.股外侧肌 E.股内侧肌 13、肩胛骨下角平对 A.第2肋 B.第4肋 C.第5肋 D.第6肋 E.第 7肋 14、关于胆囊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有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 B.胆囊结石多停留于底部 C.胆囊底稍突出于肝下缘 D.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的交点为底的体表投影点 E.其毗邻左为幽门,右为结肠右曲 15、肱三头肌 A.伸前臂 B.屈前臂 C.伸小腿 D.屈小腿 E.伸腕

2014年中国医学史考试试题(一)

中国医学史考试试题(一) 一、填空题(本大题10小题.每题1.0分,共10.0分。) 第1题唐代编撰颁布了《______》,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 【正确答案】:答案:《新修本草》 第2题危亦林《______》中论述对颈椎骨折脱位的悬吊复位法,比英国医生达维斯提出的同一治疗方法早______年。 【正确答案】:答案:《世医得效方》590 第3题 ______发明的______,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全身麻醉药。 【正确答案】:答案:华佗麻沸散 第4题秦简中记载的______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麻风隔离病院。 【正确答案】:答案:疠迁所 第5题唐代设立______,即是医学教育机构,也是医疗单位。 【正确答案】:答案:太医署 第6题秦国名医医和为晋候诊疾提出了______病因学说。 【正确答案】:答案:六气致病说 第7题《周礼》和《左传》中记载探讨了“______”和“______”的预防疾病的方法。 【正确答案】:答案:藏冰变火 第8题《周礼·天官》记载了当时的宫廷医生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答案: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第9题《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所载的医家______所著《______》是我国现存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医案。 【正确答案】:答案:淳于意诊籍 第10题《______》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气功导引著。 【正确答案】:答案:却谷食气 二、B型题(子母单选)(共6小题,共6.0分) 第1题 A.王怀隐B.裴宗元 C.韩祗D.成无己 E.曹宗 《注解伤寒论》的作者为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伤寒微旨论》的作者为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

中国医学史试题

《中国医学史》试题“方书之祖”是指8.《神..《治百病方》D.《伤寒杂病论》B.《五十二病方》C A 农本草经》 姓名:座号:学号: 《金匮要略》对证候的分类,是按照 9.专业:系别:年级:.所属系统D.所属病因 A.所属脏腑B.所属经络C 是 D A.《颅囟经》B.复核人:总分合计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炼丹术着作是12

一、试题类型:单项选择题得分评卷人抱《..《太 清诸丹集要》 D.《周易参同契》 B.《合丹法式》 C A(类型说明:在每小 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朴子》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 项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唐代医学教育机构13.)共 40 分上涂黑。 多涂、少涂、错误均无分,每小题1 分,.太医署.御药院.太医院 C.提举 司 D AB 下列哪项不属于“火”在医学卫生保健中的意义1.针灸学理 论体系形成于14..冶炼C.熟食D A.御寒 B.防兽.明清C.金元D A.晋 唐 B.隋唐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早期医学中的专职人员2. 15.现存第一 部骨伤科专着是.医士 D.医师 A.史 B.府C《备急千金要方》《肘后救卒方》C. A.《刘涓子鬼遗方》 B. 3.《周礼·天官》中记载的“十全为上” 是指 D.《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最好的成.最好的医生D.最高的俸禄 A B.完 整的病例 C .《刘涓子鬼遗方》有内治、外治处方16 绩 145余个140余个 D.余 个 A.130 B.135余个 C..关于“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生育卫生记载,见于4 《小儿药证直诀》的作者是17.《左传》.《礼记》 D. A.《山 海经》 B.《内经》 C .陈修园C.陈自明D A.陈藏器B.钱乙《黄帝内经》共有5. 18.宋代儿科学家钱乙总结的辨证方法是 10卷 DC.9卷. B A.18卷.28卷.颅囟辨证方.小儿六腑辨证方法C A.小儿五脏辨证方法B , 是哪部着作的问世6.中医学基础理论初步确立的标志.指纹辨证方法法D《诸病..《黄帝内经》DB A.《五十二病方》.《治百病方》C 19.《内外伤辩惑论》 一书是哪位医家的代表着作源侯论》 D.张元素.李杲 A B.朱震亨 C.钱 乙来自于7.将中医学称为“仁术”的观点, ,当为良医”,出自于“不为良 相20..墨家学说.儒家学说BC.道教学说D.阴阳学说 A .陈修园D.沈 括 C.范仲淹 B.苏东坡 A. 21.《金匮要略方论》是由谁编辑整理的 34.明清时期骨伤科诊断方面的重大 进步 A.触摸辨别诊断法 B.局部血肿诊断法C.肢体功能诊断法C A.翰林学 士王诛B.王叔和.朱肱D.成无己D22.宋金元时期对《伤寒论》进行全面注 解的医家是.创立功能检查法 35.“无论外感内伤……所伤者无非气血”是谁提出的C.纪天锡D.成无己 A.庞安时B.王叔和 A.王清任 B.陈复正23.正骨金镞科在哪个时代独立 成科 C.薛铠D.张景岳 36.“医史研究会”是何人创办 A.元代B.宋代C.清代D.唐代 A.王 吉民B.丁甘仁C.陈邦贤D.张锡纯 24.骨科“六出臼,四折骨”的归类,出 自于医家 37.近代中医院校毕业生任病房住院医师查房制度最早实施于 C.危亦林D.何 若愚 A.窦默 B.王执中 A.北京中医院 B.华隆中医院25.我国医学教 育史上,形象实物教学法的重要发明是 C.上海中医院D.广州中医院 C.绘《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刻于石上A.针灸铜人的创制 B.38.制明堂图 D.绘 制腧穴图《中西汇通医书五种》的作者是 A.张伯龙 B.张锡纯 C.唐宗海.26具有完备的解剖全图、系统分图、

中国医学史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医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及与疾病斗争的实践 2.传说中中国医药最早创始者不是下列哪一位:雷公 3.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意义:D. 避免近亲婚配,利于优生 4.“六气致病说”载于:《左传》 5.阴阳的记载始于:《周易》 6.中医外伤科始于何时代独立设科:周代 7.五行的记载始于:《尚书》 8.对疾病认识的最早记载见于:甲骨文 9.“掌养万民之疾病”职责的是:疾医 10.相传创制汤液的是:伊尹 11.下面的中药理论哪项不是在《神农本草经》上首先提出:引经报使 12.现存最早记载经脉的文献是:《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13.最早的医史专篇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14.《内经》运用五行学说的最大特点是:说明脏腑联系 15.我国最早、最原始的药物分类是:汉代的上、中、下“三品”分类 16.医学上创制“五禽之戏”,开创我国保健体操先河的医生是:华佗 17.“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一语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18.最早记载水银治疗皮肤病的文献是:《五十二病方》 19.《内经》最突出地反映了中医学的什么特点:整体观念 20.最早的麻风隔离病院建在:秦代 21.后世医家形成不同的学术流派和发挥各家学说的基础是:《黄帝内经》 22.我国现存最早医案“诊籍”的作者是:淳于意 23.古代中药著作皆称“本草”的原因是:因古代以植物药为主 24.《难经》候脉之三部是指:寸部、关部、尺部 25.属于《神农本草经》在药物学上的重大发现是:海藻疗瘿 26.我国现存最早的临证医方专书是:《五十二病方》 27.最早提出了三因致病说的著作是:《金匮要略》 28.药物炮制方法最早见于:《伤寒杂病论》 29.医学上首先使用麻沸散进行手术的医生是:华佗 30.《神农本草经》的作者是:不是一时一人之手笔,而是经历秦汉时期,最后加工而成。 31.系统提出四气五味、君臣佐使、七情和合等中药学理论的本草著作是:《神农本草经》 32.我国第一部药典是唐代的:《新修本草》 33.我国现存第一部系统论述饮食卫生与食物疗法的专书是:《饮膳正要》 34.药物炮制方法最早见于:《伤寒杂病论》 35.《雷公炮炙论》的成书时间是:南北朝 36.我国医学教育最早兴起于:南北朝 37.中医临证医学在什么时代出现了专科化发展特点:由晋至唐 38.“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的论点出自:孙思邈 39.下列哪部著作记载了肠吻合手术:《诸病源候论》 40.对《伤寒杂病论》的整理、流传做出重要贡献者是:王叔和 41.《素问》最早的注释本是:《素问训解》 42.现存最早的以原本形成传世的第一部针灸学专著是:《针灸甲乙经》 43.中国医药输入朝鲜大约在:南北朝 44.针灸史上第一位女灸家是:鲍姑 45.下列哪些不属于《脉经》中所描述的24脉:长脉 46.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是:《颅囟经》 47.下列哪部本草著作最早采用了按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本草经集注》 48.《脉经》的作者是:王叔和 49.《千金方》的作者是:孙思邈 50.中医史上在什么时代记载了最早的免疫实践:晋代 51系统提出四气五味、君臣佐使、七情和合等中药学理论的本草著作是:《神农本草经》

系统解剖学试题

系统解剖学试题 选择题 1.关于角膜的错误说法是: A.无色透明 B.有折光作用 C.无毛细血管及感觉神经末梢 D.外层为复层扁平上皮 E.表层损伤后,能很快再生恢复 2.位于视神经盘的正确描述是: A.位于眼球的后极 B.为感光的敏感区 C.含有视网膜中央动脉 D.位于黄斑的外侧 E.含视杆细胞 3.关于视神经盘: A.是视细胞的轴突集中处 B.此处感觉敏锐 C.中央略凹陷叫中央凹 D.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穿过其中心 E.以上都不对 4.关于晶状体的错误说法是: A.为双凸透镜状 B.无色透明 C.有弹性 D.不含血管,仅有神经 E.外包一层透明而有弹性的薄膜 5.可以主动调节晶状体曲度的是: A.睫状体 B.睫状肌 C.睫状突 D.睫状小带 E.瞳孔括约肌 6.无折光作用的是: A.房水 B.玻璃体 C.虹膜 D.角膜 E.晶状体 7.下列何肌收缩使瞳孔转向外上: A.外直肌 B.内直肌 C.上斜肌 D.下斜肌

E.上睑提肌 8.下列不属于骨骼肌的是: A.瞳孔括约肌 B.上睑提肌 C.内直肌 D.外直肌 E.上斜肌 9.上斜肌使瞳孔转向: A.下外方 B.上外方 C.上内方 D.下内方 E.以上都不是 10.关于眼动脉正确的描述是: A.起自颈总动脉 B.与眼神经伴行进入眶内 C.最重要的分支为视网膜中央动脉 D.眶下动脉是它的分支 E.以上都不是 11.关于外耳道正确的描述是: A.外1/3为骨部,内2/3为软骨部 B.外2/3为骨部,内1/3为软骨部 C.由外向内其方向是先向前上,次稍向后,再折向前下 D.由外向内其方向是先向后上,次稍向内,再折向前下 E.以上都不是 12.关于外耳道的正确描述是: A.为一弯曲的骨性管道 B.其骨性部分为颞骨所成 C.皮肤较厚且富有弹性 D.皮下组织丰富,腺体较多 E.与中耳相交通 13.关于鼓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外耳道和中耳之间 B.是圆形的透明膜 C.呈深红色 D.大部分为松弛部 E.后下方有光锥 14.关于鼓膜的描述错误的是: A.位于鼓室和外耳道之间 B.在活体呈淡红色 C.其上方有鼓室上隐窝 D.下3/4为紧张部,薄而松弛

《系统解剖学》题库试题2

温州医学院_________学年第_________学期 年级_________专业《统解剖学》试卷() (卷面100分,占总成绩______%) 考试日期: 年 月 日 考试时间: 考试方式:闭卷 余试题的答案写在试卷上。 2.请在答题卡上填涂好姓名、班级、课程、考试日期、试卷类型和考 号。试卷类型划A ;考号为学号,请填涂在“考号”的后九个空格 并划线。 3.答题卡填涂不符合规范者,一切后果自负。 4.所有试卷不得带出考场之外,否则以作弊论处。 5.考试进行到70分钟时,监考老师先收答题卡;考试结束时,再收试卷,并以班级为单位,按学号顺序整理好。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五题,每题2分,共10分) 1. 椎管(构成1分,内容1分) 2. 胆囊三角(部位,境界) 3. 局部淋巴结

4. 内侧丘系 5. 神经核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格,每个空格0.5分,共10分) 1. 低头时,项部突出最明显的是第颈椎棘突;胸骨角两侧的肋切迹与肋软骨连接;肩胛骨下角约平对肋或肋间隙。 2. 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增厚,张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称为;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的三角形裂口为。 3. 膈肌上的主动脉裂孔约在 椎水平、腔静脉裂孔约在、椎水平、 食管裂孔约在椎水平。 4. 咽峡由、、和共同围成。 5.输精管较长,根据其行程可分为:_____ 部,______ 部,______ 部和_______ 部。 6. 膝跳反射的感受器位于,传入神经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是。 。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四题,共20分) 1. 简述子宫的位置、形态(3分)和分部(3分)。

系统解剖学试题(A)

系统解剖学试题(A) 一单选题40分(每题0.5分)1.通过卵圆孔的结构是: A.三叉神经B.下颌神经C.眼神经D.下颌动脉E.上颌动脉 2.开口于中鼻道的鼻旁窦有:A.上颌窦和蝶窦 B.额窦和蝶窦 C.筛窦和蝶窦 D.筛窦前群、中群、额窦、上 颌窦 E.筛窦后群、中群、额窦、上 颌窦 3.卵圆孔位于: A.额骨B.颞骨C.蝶骨D.筛骨E.上颌骨 4.关节腔内有关节盘的关节是:A.肩关节B.胸锁关节C.肘关节D.髋关节E.踝关节 5.不属于肱骨的结构: A.肱骨大结节B.外科颈C.肱骨滑车D.冠突E.内上髁 6.不属于自由上肢骨的是:A.肱骨B.尺骨C.桡骨D.锁骨 E.掌骨 7.滑膜关节的辅助结构是:A.囊内韧带、囊外韧带、关节盘、关节唇 B.关节囊、关节软骨、关节盘C.关节囊、囊内韧带、囊外韧带 D.关节软骨、关节盘、关节唇E.无上述情况 8.关于前纵韧带正确的描述是:A.为连接相邻两椎弓间的韧带B.可防止椎间盘向后脱出C.可防止脊柱过伸 D.细长,上起自枢椎 E.下达第2腰椎水平 9.关于椎间盘正确的描述是:A.位于脊柱所有椎体之间B.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C.属间接连接 D.髓核最易向后方脱出 E.在中胸部最厚 10.位于各椎体的后面,几乎纵贯脊柱全长的韧带是: A.黄韧带B.前纵韧带C.后纵韧带D.项韧带E.棘上韧带 11.关于胸锁乳突肌正确的描述是:A.起自胸骨锁骨端,止于乳突B.为颈部深层肌 C.由颈神经支配 D.双侧收缩时可使头后仰E.无上述情况 12.通过肩关节囊内的肌腱是:A.冈上肌腱 B.冈下肌腱 C.肱三头肌长头腱 D.肱二头肌长头腱 E.肱二头肌短头腱 13.构成膝关节的骨有: A.股骨和胫骨 B.股骨、胫骨、腓骨 C.腓骨、胫骨、股骨、髌骨

医学史一练

中国医学史题解 一、名词解释 1、沈括 2、五禽戏 3、校正医书局 4.砭石 5、中西医汇通派 6、痘衣法 7、陈藏器 8、涪翁 9、简帛医书 10、雨疾 1、沈括:是宋代著名科学家,发现了地磁偏角,所著《梦溪笔谈》一书,全面反映了自然科学于社会科学的多方面科学成就。 2、五禽戏:是东汉医家华佗发展古代导引的知识与经验,选择模仿虎、鹿、熊、猴、鸟等五种动物的动作特点,使头、身、腰、腹、四肢达到全面的运动锻炼,是现在已知我国较早具有完整套数的医疗保健体操。 3、校正医书局:于1057年设立,集中了一批当时著名的医学家和学者,有计划地对历代重要医籍进行搜集、整理、考证、校勘,对医学的发展和医籍传播有重要贡献。 4、砭石:是一种锐利的楔型石块,也是我国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用来切开脓肿和排脓放血。 5、中西医汇通派:中西医汇通思想的出现,主要是近代西方医学知识在中国广泛传播以后,在医学领域受到“经世致用”思想和洋务运动中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的影响。代表人物有唐容川、朱沛文、恽铁樵和张锡纯等。 6、痘衣法:将天花患者穿的内衣,拿给未出天花的人穿,想让其产生抵抗力。 7、陈藏器:唐代医家,著有《本草拾遗》10卷,他所创的“十剂”分类,丰富了方剂学的基本法则。 8、涪翁:是东汉时期活动于四川涪水附近的民间医学家,在针灸学和诊断学方面很有造诣,著有《针经》、《诊脉法》传于世,早佚,其再传弟子郭玉是东汉和帝时太医丞。 9、简帛医书:简为竹简、木简,帛为丝织品。简帛医书即古人刻写在竹木简或丝织品上的医学书籍。 10、雨疾: 甲骨文中的记载。表示一次有许多人染病,就象降雨一样。是我国最早关于传染病、流行病的记载。 二、填空 1、宋代____掌管医之政令和医疗事务。 2、世界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国家是____。 3、王安石变法后,太医局逐渐改观,著名的____也推广到医学教育中。 4.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如伏羲、神农、黄帝、尧、舜大约就生活在____氏族社会。 5、刘完素创立了“火热论”的病机学说,把《内经》中病机十九条中有关火热病机的38种发挥为____种,以说明火热致病的广泛性。 6、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大约在____世纪先后由海舶传入我国。 7、____年开始对进出口船只实施检疫,这是我国海港检疫的开端。 8、____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 9.《帝王世纪》中记载“____ ……乃尝味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夭枉焉。” 10、《神农本草经》共收载药物中植物药多达____种,并且所载主治病症约____种。 1、翰林医官院(医官局) 2、中国 3、三舍 4、?系 5、57 6、12~16 7、1873 8、1981 9、伏羲氏 10、252 170 三、单项选择 1、最早记述消渴病人尿甜、黄疸的尿检验法、金针拨障治疗白内障的著作是( E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诸病源候论》 D.《肘后备急方》 E.《外台秘要》 2、最早提出了三因致病说的著作是( C ) A.《内经》 B.《伤寒论》 C.《金匮要略》D.《三因极—病证方论》E.《诸病源候论》 3、后世医家形成不同的学术流派和发挥各家学说的基础是( A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易经》 E.《中藏经》 4、最早注释《内经》的医家是( D ) A.皇甫谧 B.杨玄操 C.王冰 D.全元起 E.杨上善 5、我国医学教育最早兴起于( C ) A.隋 B.唐 C.南北朝 D.宋 E.明清 6、《温热论》的作者是( C ) A.吴塘 B.薛雪 C.叶桂 D.吴又可 E.巢元方 7、《本草从新》的作者是( A ) A.吴仪洛 B.李时珍 C.吴其浚 D.赵学敏 E.孟诜 8、我国现存第一部图文并茂的验舌专书是( D ) A.《脉经》 B.《崔氏脉诀》 C.《察病指南》 D.《敖氏伤寒金镜录》 E.《诊家枢要》 9、河间学派是 ( A) A.是以阐发火热病机为中心内容的一个医学流派 B.是以阐发内伤病之火热病机为中心内容的一个医学流派 C.是以阐发外感病之火热病机为中心内容的—个医学流派 D.是以阐发阴虚火旺病机为中心内容的一个医学流派 E.是以阐发《素问》病机为中心内容的一个医学流派 10、唐代太医署医学分科,其中医科为() A.医、针、按摩、咒禁 B.食、疾、疡、兽C.方脉、针、疡 D.体疗、少小、疮肿、耳目口齿、角法 E.大方脉、小方脉、风、疮肿兼折伤、产、眼、口齿兼咽喉、针、金疮兼书禁 1、 E 2、C 3、A 4、D 5、C 6、C 7、A 8、D 9、A 10、D

解剖学试题及答案

解剖学试题及答案--绪论 绪论 一、选择题 ( 一 ) 单选题 1. 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是 B A. 水平面 B. 矢状面 C. 冠状面 D. 横切面 2. 判断内、外侧方位,以何为准C A. 体表 B. 四肢的附着部 C. 正中矢状切面 D. 腹、背 3. 以四肢附着为准的方位术语是C A. 内、外 B. 内侧、外侧 C. 近侧、远侧 D. 深、浅 4. 前后方向经人体的水平线称 D A. 垂直轴 B. 水平轴 C. 冠状轴 D. 矢状轴 5. 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面为D A. 正中矢状面 B. 矢状面 C. 水平面 D. 冠状面 6. 解剖学姿势中,不正确的描述是C A. 上肢下垂 B. 下肢并拢 C. 手掌相对 D. 足尖向前 7. 以体表为准的方位术语是D A. 前后 B. 内外 C. 上下 D. 浅深 8. 上和下的方位术语也可分别称B A. 近侧和远侧 B. 头侧和尾侧 C. 内侧和外侧 D. 内和外 ( 二 ) 多选题 . 1. 解剖学姿势中不同于“立正”姿势的是DE A. 身体直立 B. 上肢下垂 C. 两眼平视 D. 手掌向前 E. 两脚尖并拢向前 2. 人体的冠状面ABCE A. 与矢状轴垂直 B. 与水平面垂直 C. 有冠状轴通过 D. 与人体长轴垂直 E. 将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 二、填空题 1. 基本组织是(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2. 人体九大系统是(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3. 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4. 按解剖学方位,人体有三种互相垂直的轴,即(矢状轴)、(冠状轴)、(垂直轴)。常用的面有三种即(水平面)、(矢状面)、(冠状面),器官的切面有(纵切面)、(横切面)。

系统解剖学测试题

第 1 章细胞 自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在电镜下,细胞膜分为、、、三层结构,内、外 两层、;中层为、。这三层结构 是一切生物膜所具有的共同特性,称之为。 2、在细胞分裂间期,分子的螺旋化程度不同,螺旋紧密的部分 呈颗粒或团块状,光镜下可着色称,而松散伸长的部分则在 光镜下不着色,称。 3、在细胞期,染色质的DNA分子的双股螺旋全部旋紧、变粗、 变短,成为粗棒状的。 4、人体细胞最主要的分裂方式是,通常分为四个期, 即、、和。 5、细胞是一切生物体和的。 6、“液态镶嵌模型学说”认为细胞膜是由分子和其中镶嵌有 分子构成。 7、散在分布于细胞质中、并且具有特定的形态与功能的结构称。 它们主要包括、、、、、、、、和等。 8、内质网可分为和。前者的功能主要是合成。 后者主要参与、、等功能。 9、为细胞提供能量的细胞器为;参与溶酶体形成的细胞器主要是。 二、选择题 (一)A 型题

1.“液态镶嵌模型学说”认为细胞膜的分子结构为 A.内、外各一层脂类分子,中间为一层 蛋白质和表面的多糖分子 B.内、外各一层蛋白质,中间为一层脂 类分子 C.双层脂类分子、镶嵌其中的蛋白质分 子 D.外侧两层为蛋白质、内层脂类分子和 表面的多糖分子 E .外侧两层为脂类分子、内层为蛋白质 分子和表面的多糖分子 2.下列哪一种结构不属于细胞器: A.线粒体 B.核糖体 C.溶酶体 D.内质网 E.分泌颗粒 3.在合成分泌蛋白质旺盛的细胞中,下列 哪些细胞器发达: A丰富的溶酶体 B.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丰富的粗面内 质网 C.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丰富的滑面内 质网 D大量的核糖体和丰富的线粒体 E.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和溶酶体 4.在细胞分裂间期,光镜下可见细胞核 内的主要嗜碱性物质是: A.常染色质 B.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 C.异染色质 D.异染色体 E.性染色质: 5.人体正常染色体数目为 A..44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 B.22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 C.22对常染色体,一对Y染色体 D.23对常染色体,一对X 染色体 E..23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 6.酶原颗粒的形成与哪一种细胞器有关: A.溶酶体 B.线粒体 C.高尔基复合体 D.细胞骨架 E.滑面内质网 7.遗传物质存在于下列哪种结构中: A.核仁及染色质 B.核仁及核液 C.核膜及核液 D.核染色质或染色体 E.核膜及核仁 8.下列哪一种结构与维持细胞的形态无. 关. A.微体 B.微丝 C.中间丝 D.微管 E.以上都有关 9.以下哪一种物质或结构不属于 ...细胞内包含物 A.糖元颗粒 B.分泌颗粒 C.脂滴 D.色素颗粒 E.溶酶体

中国医学史重点考题复习进程

中国医学史重点考题

1.火的发明和使用在人类保健史上的意义是什么? (P2)火的使用推动了人类由生食转向熟食,熟食使肉类中的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从而使人的身体和大脑得到的营养增加,提高了人类的智力水平和身体素质;火还可以取暖御寒,改善人类的生活居住环境,减少因久居寒冷潮湿的洞穴引发的疾病;火的使用还是一些原始治疗方法。 2药物是如何被发现并用于疾病治疗的? (P6)原始人类在采集各种野果、种子或挖取植物根茎来获取更多食物中,往往会误食某些植物而中毒,出现呕吐、腹泻甚至死亡等意外情况,有时也会因食用了某些植物使身体原有的痛楚不适减轻甚至消失;或同食一种植物,因摄入量的多少而出现不同效果,从而逐渐认识了各种植物对人体的不同作用,趋利避害。 3.婚姻制度的演变对人类的繁衍的影响如何? (P4)由野合到血缘群婚再到对偶婚,这种婚姻形态的演变和进步,减少了因近亲婚配导致的遗传疾病,非常有利于人类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健康繁衍。 4.应该怎样看待医药起源问题上的不同观点? (P10)各种观点都从不同的层面揭示出医学起源的内涵,但似乎远未洞悉事物的全貌,医学起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并非单一因素所为。 第二章医药卫生经验积累与医学理论萌芽 1.“六气致病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成就?

(P16)“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菑,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①以四时、五节、六气等季节、气候变化为主要病因的观念已经形成②从阳淫热疾、阴淫寒疾的记载来分析,“阳盛则热,阴虚则寒”的病理学说已基本确立,并且“风淫末疾,雨淫腹疾”之说与中医学说风病四肢痛、湿病有腹泻的理论有密切关系③五味、五色、五声的概念,对后世中医诊断学及药理学具有启发作用④实物病因开始出现,鬼神致病之说开始动摇。它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病因学说,是基于对自然界气候环境的变化与人体发病关系的认识而形成的。 3.简述周代医政制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P27)医师为众医之长,负责王室与卿大夫的治疗并掌管国家医药政令,同时还要负责对应各地出现的疫情,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预防和治疗。医师之下设有士、府、史、徒,各有专任。“士”协助医师管理医政;“府”管理药物;“史”掌管宫廷文书和病案;“徒”供职役使,看护病人。在宫廷医生的管理措施中还建立有严格的考核制度,由医师负责对医生的年终考核,并据诊疗病人疗效的优劣,来评价并制定其俸禄等级。 促进了医生技术水平的提升,为医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如何理解《黄帝内经》为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P35-40)《内经》历经魏晋隋唐医家的补充发挥,宋金医家的整理校正,也经历了两千年历史的反复验证,证明它确实能够反映人体本身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