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五课堂作业:第2专题《长亭送别》【1】(含答案)

(苏教版)必修五课堂作业:第2专题《长亭送别》【1】(含答案)
(苏教版)必修五课堂作业:第2专题《长亭送别》【1】(含答案)

《长亭送别》课堂作业(一) 、基础验收

1.给下列带点字注音。

筵( )席 蹙(

)愁眉 玉骢( ) 泠泠 玉醅(

) 谂( )知 挣揣( ) 金钏(

搵( ) 迍迍( )

2 .选择使用最恰当的一组词语填空(

) (1 )虽然眼底人千里,且 __ 生前酒一杯。

(2) ______________ 恨不倩疏林 住斜晖。

(3) 遥望见十里长亭,—了玉肌。

(4) __________ 晓来谁 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A. 干留瘦染 B ?尽挂减染 C ?饮留消点 D

3 ?选择句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 A.

莺莺在长亭送别张生,真是黯然销魂 。 B. 白马将军杜确救下莺莺,使崔相国一家终于破镜重圆...。

C. 莺莺有心与张生举案齐眉 ,怎奈老夫人从中作梗。

D. 莺莺对感情是执着的,她害怕这一别从此劳燕分飞...。

4 .选出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合理的一项(

) (1 )晓来谁染霜林醉?

( 2)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 (3)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4 )泪流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A. (1)反问(2)夸张(3)借代(4)对偶

B. (1)比拟(2)借代(3)借喻(4)对偶

C. (1)比拟(2)对偶(3)借喻(4)夸张

D. (1)比喻(2)对偶(3)借代(4)夸张

5. 下面一组句子中,属于化用或改造古人诗词名句的两项是(

) (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2 )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

(3)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4)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 (5)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A.

⑵(3)(5) B . (1)(2)(3) C . (1)(3)(4)

D . (1)(2)(4) 二、课文阅读

(—)阅读[端正好],完成6—8题。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6. 这支曲子中作者选择了哪些景物?

8 .对这支曲子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7.在“晓来谁染霜林醉”一句中,

“染”和 “醉”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两个词妙在何处

.尽挂消点

A.这支曲子主要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B.整支曲子是通过主人公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其无可排遣的离愁别恨。

C.所选择的几种带有季节性特征的景物融为一体,构成了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

D.“晓来”两句是自然景物的客观再现,其中“总是离人泪”是对前一问句的回答。

(二)阅读[滚绣球完成9—10

恨相见縛迟,怨归去得疾3魁长王朝难系,恨不AH克林挂住斜晖。2丿114的t亍,车儿

,破题丿収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3松了金钏;逞姿见十

快快旅,缶皓了相思

里长亭,麻了玉肌。此恨谁知?

9?“马丿13违的行,车儿快快般”中“违”与“快快”自相矛馬吗?

10.选出对这段文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A.像躍正好]一样,这支曲子也是女王人公的内心独白。

B.SS希竺能用權丝把张生的马和她的车系在一起,还希奧时光不再过去,意在衰达不再分离的依依之情。

C.隊绣球】是从正面刻画養資与张生难分难舍的复杂內b世界。

D.这段心理独白生动地衰现出女主人公既充满怨恨又无可奈何的愁苦心情。

《长亭送别》课堂练习(一)

1?滋?

2. B 4. C cu cong ling pei shen chuai chuan wen zhun

3.珂旨夫妻之1 昭离乱或变故又团圆。这里对象误。)5. A、B

6.云天,黄花備花).西风(秋风)、大ffiL霜林

7?“染”不仅把夕HE的懸受化为具有动态的^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游涟别泪,宛然如见。“醉”跃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麻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杰。

8?D

9.没有。这里说的是女主人公希望张生的2能走得更慢些,自己的车子跟得更紧一些,使两情依依的双方能更亲近一点,呆的时间更长一点。

10.B(改为“菇希望能用欖^把张生的2绊住』)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二第3课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5)

所用教材版本人民版所属模块必修2 单元\专题第2单元第三课设计主题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思想及依据的说明 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相对比较枯燥,但条理清晰,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求生存和在斗争中求发展。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两方面的内容,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整体设计思路是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通过对材料和图片等资料的展示让学生去感悟那个时代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历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中完成三维目标。 2. 学情分析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初中有所涉及,但对“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涉及较少,学生的理解也不够深刻。高一学生通过对前两节内容的学习,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联系前面所学内容使学生深化对本节内容的认识,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3. 教材分析(学习内容分析?) (包括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教学定位分析;教学内容与结构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是对前两节课学习内容的一个提升和总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中国近代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节内容既要讲清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下,它饱受三重大山的压迫艰难发展的历史;还要看到它的出现和发展不仅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促使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它还推动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学习本课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辛,也会让学生感受到资产阶级逆境中奋进的精神,使学生坚定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信念。 教学重点:1.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摧残与破坏 2.民族资产阶级斗争的目的 教学难点:1.为什么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2020语文版语文必修二第4课李白诗三首练习题

第二单元 诗的唐朝 第4课 李白诗三首 学案1 文本研读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瀛.洲( ) ②天姥. ( ) ③剡.溪( ) ④渌. 水( ) ⑤谢公屐.( ) ⑥水澹澹. ( ) ⑦洞天石扉.( ) ⑧訇. 然中开( ) ⑨霓.为衣( ) ⑩鸾. 回车( ) ○11魂悸.( ) ○12噫吁嚱.. ( ) ○13鱼凫.( ) ○14秦塞. ( ) ○15石栈.( ) ○16猿猱. ( ) ○17萦.岩峦( ) ○18扪参.. 历井( ) ○19酣. 高楼(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 ①????? 屐( )屦( ) ②????? 倚( )依( ) ③????? 侍( )峙( ) ④????? 膺( )鹰( )赝( ) ⑤????? 暝( )瞑( ) 冥( )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烟涛微茫信难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势拔.五岳掩. 赤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栗.深林兮惊. 层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霓为.衣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鸾回.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难于.上青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开国何.茫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但.见悲鸟号古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梳理文本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谈谈你对《梦游天姥吟留别》主旨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届 高考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课后达标知能提升 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一些地方让孩子们诵读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编的传统家训家规,在这个过程中,文明的种子潜入了孩子们的骨髓,融入了孩子们的血液。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一定的文化活动 ②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选C。人们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并非都是消极被动的,往往存在积极感悟的过程,②排除;④与题意不符。通过诵读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编的传统家训家规,无形中对孩子进行了价值观教育,说明在一定的文化活动中,孩子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故选①③。 2.国际联盟曾以“大象”为议题悬赏征文,英国人拟定了《英国统治下非洲的猎象事业》的题目;法国人作了一篇《象的恋爱论》;意大利人哼着《象呵象呵》的诗句;而波兰人则写了一篇政见,题目叫《波兰的主权与象的关系》。这说明() 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 B.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C.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 D.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解析:选D。面对同一征文议题,英、法、意、波四国人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思考,体现了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故选D。 3.漫画《效仿》说明() A.文化现象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素质在于模仿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解析:选B。从漫画中可以看出言传身教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说明教育环境、文化氛围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故选B项。A、D两项与题意无关;C项说法错误。 4.“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②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③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A.①④B.①② C.②④D.③④

高中必修1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稿

高中必修1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稿 大家好!我叫孙慧玲,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课书在本教材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因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所以本节课承接本单元的第2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第3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脉络清晰地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同时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使中国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一个原因,从而为学生以后学生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奠定了基础。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教学目标:我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及影响。我主要通过开展讨论,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提高学生表达、总结问题的能力。 (2)、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我主要通过资料引入、开展辩论的方法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3)、从多角度分析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二、说学情与学法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五第4课走向整体的世界同步试题

专题五第 4 课走向整体的世界同步试题 一、单选题 1.有史学家指出:“它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世界性的城市化进程也开始了。”这里所论述的是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B.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 C.工业革命的世界影响 D.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2.下图反映了1913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占整个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据图可知 A.美国重视并采用了最新的科学技术 B.英国已经完全丧失了殖民霸主地位 C.英德争夺世界市场的矛盾日渐加剧 D.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 3.有史学家指出:“它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世界性的城市化进程也开始了。”这里所论述的是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B.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 C.工业革命的世界影响 D.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4.下表是某一时期英国棉纱售价简表。其中数据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 经济危机的发生 B.国内市场的饱和 C. 工业革命的开展 D.政府的宏观调控5.继1876 年爱迪生建立工业实验室后,美国数十家大企业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工业实验室,每年提供上百万美元供自己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从事研究。这种做法 A.提高了基础科学的教育水平 B. 推动了美国垄断组织的产生 C. 加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D. 有利于美国经济学理论的创新6.下表格摘编自陈衡 哲《西洋史》,对该表解读最准确的是 A.文艺复兴对西欧各国产生的影响 B.理性主义在西欧各国的传播 C.资本主义推动西欧各国的反封建斗争 D.启蒙运动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7.18 世纪以前的大学里,自然科学只是有钱的爱好者的副业。19 世纪,自然科学开始逐渐被大学接受,但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在大学中一直没有地位。1889 年,德国将一些水平较高的技术学校升级为大学,将技术教育纳入大学体制。在美国,大学和产业界的交流普遍而顺畅,1870 年代以后有了迅速的发展。19 世纪后期大学体系变化的主要背景是 A.生产发展提出新的时代要求 B.自然科学地位变得日益重要 C.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发展完善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 第七课知识点总结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现状: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2)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改革是强国之路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国有制的地位: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集体经济: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的经济。 地位: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6、非公有制经济 (1)个体经济(2)私营经济(3)外资经济 7、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意义 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是根本原因) 实践证明: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1、按劳分配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1)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 (2)按生产要素分配 5、效率: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因:由我国的根本任务的国情决定的。 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国情: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6、兼顾公平 (1)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7、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即对立统一) (1)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8、效率和公平相统一 (1)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又要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3)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最新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四专题第3课《荷塘月色》课堂测试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

《荷塘月色》课测2019-10 班级座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30分,每题3分)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脉脉(mo)颤(zhan)动 乘(cheng)凉独处(chu)的妙处(chu)) B.酣(han)睡参差(cen) 袅娜(na)蓊蓊郁郁(yu)) C.点缀(zhui)倩(qian)影 皱缬(xie)揪(jiu)着草 D.一绺(luo)羞涩(se) 踱(duo)着步明眸善睐(lai) 2.选出加粗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A.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大致的轮廓) B.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指美好的姿态) C.树色一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突然看去) D.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形容水波荡漾时那种忽离忽合的神奇的光)3.“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句中“颜色”的含义是() A.显示给人看的脸色B.色彩C.颜料或染料的色D.情态、样子 4.指出下列句子修辞运用不同类的一项() A.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B.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C.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D.一个强烈的闪电像利剑般劈开树干。 E.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5.下面一段话应依次填入一项标点最合适()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①当时旧中国正处于一片黑暗之中②作者③心里是一团乱麻④也可以说是一团火⑤见⑥朱自清给S君的⑦一封信⑧ A.①,②。③“④;⑤。”⑥《⑦无⑧》 B.①。②,③“④,⑤”(⑥无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无⑦《⑧》) 6.对《荷塘月色》所描写的景物特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荷花的色、香、形的特点B.月色的和谐、柔和的美 C.荷塘月色的素淡朦胧的美D.荷塘四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意境美 7.“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一句中前后两个“什么”是指() A.任何事情B.白天愿想的事;白天不愿想的事 C.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D.高兴的事;令人烦恼的事 8.上句中“自由的人”指的是() A.不受任何世事纠缠的人 B.摆脱了沉重的精神压迫的人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4课走向整体的世界课后习题(有答案)

一、单选题(共20题) 1.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 B.科学与技术结合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D.蒸汽机的广泛普及 2.下列关于交通运输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最早的汽车诞生于美国B.工业革命时期的汽船发明于英国 C.美国莱特兄弟在19世纪末发明了飞机D.中国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是上海轮船招商局3.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科技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和发明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列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①蒸汽机②汽车③水力织布机④电话机 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③ D.②④ 4.“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来临都( ) 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②是英国人对世界发展作出的贡献 ③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④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②③5.1874年1月1日,经营了2 74年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1898年,刚组建8年的洛克菲勒石油托拉斯产量已经占美国精炼石油总量的84%,并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两大公司命运发生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垄断组织的推动 D.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型 6.美国学者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史》说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瘸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这表明 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B.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C.“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 7.下表为1890—1933城市人口(以百万计)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统计表,依据此表分析最准确的是 A.1890—1933年英国工业生产能力逐渐落后于美国和德国 B.1910---1933年城市人口数量对比证明美国国力领先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导致1890—1917年俄国城市人口减少的因素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美国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呈持续上升趋势 8.《全球通史》一书写道:“非洲人不再用奴隶、砂金、羽毛和象牙同欧洲人交换盐、料器、布匹、朗姆洒和杜松子酒(均为欧洲名酒)等。到19世纪末时,英国银币、奥地利元和美元已在这里(即非洲)普遍使用”这段材料反映 A.非洲开始融入经济全球化 B.非洲经济近代化与思想近代化不同步 C.非洲的商业文明有一定的进步 D.非洲的经济完全是列强的附庸 9.美国在1893年之后出现了长达l0年的大规模企业兼并浪潮。仅1898年就有1208家公司被吞并,股票交易所市场的形成,使的工业股票可以上市交易为企业兼并创造了条件。1900年美国制造业中雇佣人数在500—1000人之间的工厂有1063家,6000—8000人的工厂ll家。“企业兼并浪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股票交易市场的建立 D.跨国公司的建立 10.下图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 变化图(%),对该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完全丧失了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 B.英国能略占优势的重要原因是殖民地广阔 C.美国已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经济和殖民霸主D.两次工业革命中美法的发展速度都比较缓慢 11.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曾对来访的记者说:“……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推动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下列技术革新和成就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无关的是 A.机器制造业的诞生 B.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C.内燃机发明与应用 D.重工业成为主导产业 12.“1870年以后的三十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据此,下面关于这一时期“国际分工”表现的表述最贴切的是 A.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工 B.世界工业生产结构布局的分工 C.工业化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 D.资本、技术在世界范围的扩张 13.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 ①垄断组织的出现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②电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③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2020人教版政治必修二 第4课 第1框

第二单元第四课第1框 基础演练 一、选择题 1.2019年5月11日,中央第三生态环保督察组向安徽省委、省政府反馈,点名芜湖、亳州一些地方弄虚作假、隐瞒问题,应对督察。这告诫各地政府应(A) A.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敢于担当 B.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方法 C.切实履行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 D.加快职能转变,推进“放管服” [解析]一些地方弄虚作假、隐瞒问题,这告诫各地政府应坚持依法行政,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敢于担当,A正确。政府应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B说法错误。材料强调政府应切实履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不是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C与题意不符。材料并不涉及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纵观人类政治文明史,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 ①要通过必要的法律和程序来约束权力②政府要包办一切,正确行使权力③各级政府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审慎用权④政府管理部门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这启示我们要通过必要的法律和程序来约束权力,各级政府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审慎用权,①③正确,④与题意不符。②选项“包办一切”的表述错误。故选A。 3.2019年1月1日施行的《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七条强调,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林业草原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由此可知 (C) ①中央政府依法行使决定权②政府的权力是法律授予的③政府要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④政府要坚决纠正不作为和乱作为行为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政府的权力是法律授予的,政府要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职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②③正确。决定权是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不是政府的权力,①说法错误。

政治人教版必修三优化练习:第一单元 第二课 第二框 文化塑造人生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 1.2016年7月1日||,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某校举行歌咏活动||。全校师生登台演唱了《黄河大合唱》《歌唱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经典老歌||。群情激扬||,干劲大增||。这表明() A.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B.文化作品是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C.文化作品对人的影响是积极的 D.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务必要注意是优秀文化才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B、C、D三项说法均不准确||,故选A项||。 答案:A 南昌市在创建文化社区活动中||,各街道居委会通过加强社会文化建设||,为市民提供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组织市民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据此回答2~3题||。 2.为市民提供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有利于() 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为实现中国梦奠定物质基础 ③培养人们健全的人格④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养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为市民提供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的人格||,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①③④符合题意;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②说法错误||,故选D项||。 答案:D 3.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

A.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B.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 C.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的重要举措 D.国家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职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的认识||,A项符合题意||。B、C 两项夸大了其作用;积极参加文化活动是指个人||,不是指国家进行文化建设的活动||,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 4.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对文化活动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文化消费在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表明() ①社会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②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实现了社会发展③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④人越全面发展||,就越能创造出更多的物质文化财富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②表述错误||,不能入选;④表述过于绝对||。 答案:C 5.“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地流过我的小村旁||。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男儿不怕千般苦||,女儿能绣万种花||,人有那志气永不老……”这首《人说山西好风光》||,是20世纪经典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插曲||,不仅歌词蕴含了丰富的地理、文学、哲学等人文知识||,而且唱起它||,会催人奋进||,让人精神倍增||。这反映了() ①文化对人有塑造作用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精神力量就是一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1-第2课《汉代儒学》示范教案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人民版必修1)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汉代儒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罢黜百家的基本史实;知道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思想;理解罢黜百家的目的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问题探究,文言史料解读,历史视频观看,对罢黜百家感性认识,理性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路的认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影响。 2、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特点及实质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史料分析法;教师讲授法;情景体验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趣味百家》 孔子说:我仁; 荀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墨子说:别打了! 过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成为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儒家学说德治、仁政的观点,由于不适应诸侯争霸的需要而未能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设计意图:用通俗、简练、幽默的语言概括各家学说,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回顾了旧的知识。 秦灭六国后,秦帝国开创法家挂帅的時代,法家成为当时的国家意识形态。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进而“焚书坑儒”,儒家学说在劫难逃。 播放视频:“焚书坑儒” 学生活动:在观看视频的同时,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找出“焚书坑儒”的背景、焚烧的书籍实质及如何评价。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一方面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视频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这样能使学生更深刻形象的感知历史。同时自主学习,符合新课程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点拨: 一、焚书坑儒(秦朝)——儒学受打击 背景:1、秦朝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确立,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2、儒生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威胁秦朝统治 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评价:有利于国家统一,巩固秦朝统治 极大地摧残了文化,儒学发展因此走入低潮

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2课习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必修3第1单元第2课习题: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选择题: 1. (2009高考广东)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仁” B. “心外无物” C.“理” D. “格物致知” 【解析】A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都是儒学家,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2.(2009高考江苏单科)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解析】D此题考查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王阳明主张“良知”是心之本体,是人人生而俱来的、先验的、普遍的“知”,这种“知”是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的本然,故判断为王阳明 3. (2009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D 名言要与书博会的主题相一致,所以选②④。 4. (2009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B 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解析】D A项是墨家。B项是儒家。C项是法家。 D项是道家老子的话。 5.(2009福建文综高考)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在这里,柯林伍德强调的是 A.思想史构成了全部历史的主干 B.一切历史都可以被置换为思想史 C.思想史决定了整个历史的发展 D.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 【解析】D 材料强调人的主观性对历史的影响。 6.(2009安徽文综高考)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解析】C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演变,各时期代表人物的主张,属于较难题。解题关键是西汉汉武帝时期,董仲舒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发展了儒家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A是孔子的言论,B是荀子的言论,D是黄宗羲的言论,皆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教案

2、《祝福》教案 【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4、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教学重点】 1、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2、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掌握生字词,了解文学常识 2、了解故事情节。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知识链接】作家作品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和《彷徨》。《呐喊》收入鲁迅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故乡》《社戏》《孔乙己》以及今后我们将要学到的《药》《阿Q正传》等都选自《呐喊》。

《彷徨》收入鲁迅1924——1925年所写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思想的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求出路的可贵精神。《祝福》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所学的鲁迅小说中唯一一篇选自《彷徨》的小说。文中“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典著作。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文学常识: 1、字音积累 钝(dùn)响寒暄(xuān)朱拓(tà)间(jiàn)或悚(sǒng)然踌蹰(chóu chú)不更(gēng)事谬(miù)种淡(dàn)然俨(yǎn)然雪褥(rù)瑟(sè)瑟有声尘芥(jiè)堆形骸(hái)脸颊(jiá)沸反盈(yíng)天贺家墺(ào)荸荠(bíqí)絮絮(xù)呜咽(yè)驯(xún)熟桌帏(wéi)讪讪(shàn)咀嚼(jǔjúe)渣滓(zhāzǐ) 拗(niù)不过蹙(cù)缩门槛(kǎn)窈(yǎo)陷惴惴(zhuì)歆享(xīn xiǎng)牲醴(shēnglǐ)蹒跚(pán shān) 2、字形积累 寒暄(喧哗)烟霭(和蔼)走投无路(回头)形骸(惊骇弹劾) 惴惴(揣摩湍急) 3、词义积累 俨然∶形容庄重严肃。 讪讪:不好意思的样子 怔怔:呆愣的样子。 怨府:大家怨恨所集中的对象。 沸反盈天: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是经济常识部分,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内容比较散和杂,需要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点进行总结,这样同学们学习和复习时才比较方便。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知识点总结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知识点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动力)。①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各环节间的关系 ①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②各环节间的关系:A.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B.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

要的影响;C.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A.解决主要矛盾的要求(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B.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C.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D.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E.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②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④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 (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地位、范围 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1单元第2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练习题

第一单元第2课《文化对人的影响》课时训练(人教实验版必修3)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 ①我们祖先创造的精美文化产品 ②特立的文化环境 ③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④我们对于文化的领悟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①④不符合题意?故选②③。 答案:B 2?英国人认为人应该随时保持绅士作风,所以与人讲话时总会刻意保留一段距离,而阿拉伯人认为朋友之间应亲密无间,所以与朋友在一起时总不由自主地靠近朋友。这说明了 () A.文化影响人们的社会活动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Do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解析:本题以不同国家人的具体行为表现?考查文化影响人的表现?材料明显体现的是文 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答案:B 3。漫画《招聘》主要反映了() Ao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B.文化影响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行为选择 C.人们的精神活动藹不开物质载体

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加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解析慢画反映的是落后文化对人们行为的影响?故B符合题意.A、C、D不合题意。 答案:B 4。公益广告是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随处可见的广告悄然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随处可见的广告悄然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表明() A.文化能够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圧的文化环境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A说法错误。“随处可见的广告”是一种坏境,它影响到了人们的精神状态。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强制的,C错误。材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选B。 答案:B 5。漫步华盛顿唐人街,在华人开的餐馆里,经常会见到“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对联。这说明() A.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是为了吸引华人做生意 D.是一种经济现象 解析:华人开的餐馆里看见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对联,说明中国的文化习俗对华人的影 响是深远持久的。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6?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的村民走进文化广场,无形中精神上得到了愉悦,修养水平得到了提髙。人们不禁称赞,文化广场真是好去处。这说明()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Bo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Co文化影响人们的生产方式 D.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解析:文化活动无形中影响到了人.故D入选.ABC不符合题意。 答案:D 7。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英中的许多思想和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第四课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第四课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第四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B、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D、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A、消费的实现是生产行为的完成标志 B、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D、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的积极性。 E、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现状: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2)意义: ①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③才能摆脱经济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④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3、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1)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3)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4)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4、改革是强国之路 ①内容:A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B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②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人教版必修3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课时卷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课时卷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董家塅南方中学(412000)李天德 用户李天德 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株洲) 帐号2942 0699 8011 0228 527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D.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7.C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奉为官方教义,形成了思想专制局面,这与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如出一辙。 2.《汉书·元帝纪》记载,西汉宣帝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这反映出西汉自汉武帝以来的统治特点主要是 A.实行仁政 B.严刑苛法 C.清静无为 D.外儒内法 2.D “霸王道”就是加强王权统治,是法家思想的运用,而当时的统治思想是儒家思想,因此答案选D。 3.西汉初年,奉行黄老之道,无为而治,后来汉朝“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这种统治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削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3.B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无论是汉初的“无为而治”,还是汉武帝“外儒内法”都是为了维护统治,加强皇权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4.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是因为董仲舒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4.D 选项A、B不是董仲舒的思想内容,选项C属于董仲舒的观点,但没有体现“仁政”的内涵。故正确选项是D。 5.“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这段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