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教育观念

我心中的教育观念
我心中的教育观念

我心中的教育观念

1、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3、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4、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5、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6、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

7、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学生。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8、衡量教学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9、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炫耀。

10、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11、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12、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身的价值。

13、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

14、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

15、“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

16、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所做的一切要向他们负责。

17、爱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创新是教育的希望。

18、和学生共同成长,是新世纪赋予教育和教育者的新的要求。

19、“蹲下”一词是多么贴切的词语,只有“蹲下”才能和孩子的视线保持同一水平,才能看到孩子看到的一切,才能从孩子的位置出发去理解世界。

20、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积极地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程中“自我”的意义,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使新课程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21、和学生交朋友,才能听到他们的心里话。

22、给学生一片蓝天,他们会让它繁星点点;给学生一片绿地,他们会让它春色满园。

23、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对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

2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我们应用“问题”来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

25、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影响孩子终身的大事。

26、赏识就在我们身边,赏识就在我们一言一行中,所以我们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去评价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自信中快乐成长。

27、相信人人都有才,才会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相信人人能成才,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好方法、好途径。

28、创新是人的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的机能。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教育既有可能为创新提供发展的契机,成为发展的动力,也有可能阻碍,甚至扼杀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摧残天资优异而具创造力的年轻人,比鼓励他们开花结果要容易得多。

29、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是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益无穷的财富。

30、正确判断每个学生智力才能的不同特征及其发展潜质,这是教育智慧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31、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惟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

32、人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潜能,绝不是课堂上讲解出来的。教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围绕某类主题调查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回答或解决现实问题,这样的教育和训练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33、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

34、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这是教师从教的基本功。去当一天学生,体验一下学习生活,再来反思:教与学是否和谐。

35、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36、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爱的滋润,知识的浇灌,让每一个孩子在知识的碧海中和谐、自主、幸福地成长。

37、创造性是对常规性的突破,教师的教学也应当不断突破旧的教学范式,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师都应该拥有选择、探索、和创新的权利。不要让教师对教学的独特理解和独特追求成为规范化的牺牲品。

38、教师应当具有的人才观是: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生生能成才的人才观;终身学习的人才观。

39、教师应当具有的教育观是:素质教育的教育观;系统工程的教育观;正确方向与科学方法的教育观。

40、教师应当具有的学生观是: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学生是各有个性的学生观;学生都是处在发展中的学生观。

41、要时刻牢记:每个学生天生都是世间的奇迹,坚信每个人都是可造就的。

42、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

43、工作的计划性使你一天生活过得充实,而且会使你一生有所作为。

44、你希望学生认认真真地学习,首先你自己就要认认真真地研究、扎扎实实地工作。

45、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远离,被惰性所消磨。

46、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多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47、要尽量多地要求每一个学生,也要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个学生,完善教育评价,可能使学生身体的、智力的、思想的力量得到广泛地发挥。

48、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的长处,揣测他们的能力,了解他们的程度,考验他们的天资,巩固和鼓励其优点的一切趋向,并帮助他们发展,同时使他们自己相信其长处。

49、用我们的爱心和诚心去赞美每一个孩子吧!我坚信:忧郁、自卑将不复存在,每个孩子的眼中都是一片晴空。

50、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51、宽容不是姑息、放纵,而是在严格要求下对犯错误的学生的理解、尊重,给予充分反思的时间,改过自新的机会,使他们最终改正错误。

52、健全的人格是二十一世纪的护照,充分发展的个性是民族的宝贵财富。

53、不要一味地赞美雄鹰,因为这样就会伤害更多的小鸟。

54、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长大了成为普通的人居多,因此,教师要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是小草,就让他装饰大地,是参天大树,就让他成为栋梁之才。

55、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师应当体会儿童生命的最大丰富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56、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57、成长需要激励。面对失败或成功的结果,孩子最需要成人的安慰或鼓励,学生最期待教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教师拿起表扬的武器,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加学生成功后的信心。

58、每一个少年儿童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

59、成绩主要说明学习起点的新状况,而不是提供终结性的结论。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学校。

60、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

教师教育理念的革新

教师教育理念的革新 一、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与具体目标 1.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新世纪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蕴含着三层含义: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要求教师尊重、关爱、赏识每一名学生。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段愉悦的情绪生活经历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帮助学生建立爱心、同情心、责任感。 二、新课程改革落实的关键在于教师教育观念的革新新课程改革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教师是推动课改走向深入的中坚力量,因而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广大一线的教师。课程改革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教育理念决定教育行为,教师首先实现教学观念的改变,其次才能实现教学行为、教学技能的转变。教师的个人教学理念、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主观因素在课改中的有很大作用。教师教育观念的革新,这是课程能否

深入改革、有效实施的关键。教师需要用新课程的理念,积极投身改革,探索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有效实施途径,不断把教学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 三、新时期教师应当树立的教育理念在我国新课程改革已经到深入发展的现阶段,教师应当树立怎样的教育理念呢?邓小平同志的教育三个面向“教育面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对于教师来说,教育理念决定教育行为,三个面向也为新时期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指明航标。 1. 教育面向现代化――要求教师树立以信息技术为教学载体的教育理念 1 )教育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以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有无穷大的潜力,现代教育媒体可以使学生充分地利用视觉和听觉去获取知识,可以使学生综合利用多种分析器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习效果最优化。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教育理论与具体的课程相整合,融为一体, 创造出了信息时代全新的学习与教学模式。 2 )教师要全面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名教师仅具有教育理论素养和学科教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手

教育哲学对小学教师的意义

『教师』[教育新闻]石中英呼吁让教育哲学成为教师精神资源(转载) 访问数:810 回复数:6 楼主作者:yulinyuxu发表日期:2007-4-23 11:03:38 石中英呼吁让教育哲学成为教师精神资源 近日,教育哲学领域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石中英教授呼吁,要让教育哲学成为教师成长和实施教育行为的一个重要精神资源! 什么东西是好的?教育哲学为教育提供了价值判断 记者: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教育是由无数琐碎的小事构成的一种具体行动,而哲学则是形而上的抽象理论,它们之间似乎没有太多的联系。教育真的需要哲学吗? 石中英: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告诉我们,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这个原理说明在具体事物的中间有着一般性的知识假设、价值追求和伦理信念,比如说这里面什么东西是好的、什么东西是真的、什么东西是有意义的。这些问题的追问和反思,是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包括存在于这种日常的教育生活中。在实际的工作里面,一些具体教育问题的解决或者具体教育问题的思考,最后都要追溯到一些这种比较一般性的,我们用哲学的话说就是比较抽象的一些问题上来。比如说一个老师打学生了,这是个具体问题吧?以前我们说老师打学生是天经地义的,学生学不好,老师就是要打,这就涉及很复杂的一些问题。老师打学生的目的,如果排除了泄私愤的情况而言,一般都有一种教训的味道,教训的目的是让他变好,那么从这个动机来讲并不坏。从经验层面上来看,有的学生可能真的打好了。今天我们一贯地反对体罚,这个问题怎么看呢?可以从很多角度分析,一个从动机来讲,一个从目的来讲,一个从效果来讲,甚至可以从手段本身的道德不道德这个方面来分析。这些问题的分析就涉及怎么看待学生、怎么看待老师、怎么看待师生关系的本质。这些问题,就很容易和伦理学啊,和哲学啊,和人性论啊结合到一块儿。比如说有这种说法,叫“孩子不打不成才”,甚至还有个比喻,说你看看小树苗,你要不修枝剪枝它就长不大,它就乱长一气。这种比喻实际上就是一种哲学假设,把孩子看成是自然的树木。树木生长本身是有内在秩序的,我们要让它结出好的果实,确实是要修枝剪枝。可是问题就在于,人是不是树木?你有没有把握修掉剪掉的就是没有价值的?陶行知讲:棍棒之下出孝子,但你的棍棒可能打掉一个爱迪生,可能打掉一个瓦特,打掉一个牛顿。我们怎么判断这个小孩子哪些倾向是值得鼓励的,哪些倾向是不值得鼓励的,哪些是需要禁止的,哪些是不需要禁止的?它涉及一个价值判断的问题,涉及一个判断的工具问题。所以,最藐视哲学的人都在实践一种哲学。教育的问题就和人生的问题一样,有一个态度问题,他认为这样好,你认为那样好,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进行辩护,这个辩护的过程就是哲学。所以,教育没有哲学是不行的。 教育哲学无法用一般哲学代替 记者:在日常的学习和阅读中,教师多多少少会接触到一些哲学,比如福柯、尼采等人的哲学。那么,您能不能介绍一下这些一般的哲学与教育哲学有什么区别? 石中英:所谓一般哲学,也叫普通哲学,英文里叫General Philosophy。一般哲学是探究哲学的一般问题的,不是局限于哪一个领域的,它是就一些一般的认识论、伦理学、美学的问题,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一般哲学很重视学术性的工作,不重视对实践性的回答。还有一种哲学叫应用哲学(Applied Philosophy),我们说的教育哲学属于应用哲学。一般哲学家可能不关心应用问题,比如说当代很多哲学家哈贝马斯啊,福柯啊,他们很少关心教育问题,很少关心学校里边发生了什么,他们的哲学都是建构自己的一个体系。教育哲学就像法哲学、社会哲学、政治哲学一样,把哲学的这些资源、理论、方法运用到某一个具体社会问题领域里面来。所以教育哲学实际上应该说是哲学和教育实践的一个中介。教育哲学主要是针对教育问题的,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很完整、很系统、很集中,教师可以直接从教育哲学里边获得从事教育工作的思想养料、观点的启迪、思维的力量。有的一般哲学不好读,(教师)可能读不懂。教育哲学的工作是把一些哲学资源进行筛选、再组织,使之应用于教育问题,我们读起来,就会觉得很直接。 记者:那么目前我们国家的教育哲学所研究的内容有哪些?这些研究有什么现实意义?或者说这些研究能够为我们的教育工作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石中英:中国教育哲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很多领域,比如说涉及教育目的、教育价值、学生观、教师观、课程问题、教学问题、高等教育问题……它回答的问题很多,仅举个例子,比如说如何看待学生?心理学怎么看待学生呢?学生就是一个心理的实体,不管是个体的也好群体的也好,他是一个心理的单位,他有他的心理活动,他有独特的心理个性,什么认知啊,情感啊,意识啊。社会学看学生呢,就是个角色,角色是由一系列义务、权利、职责所构成的,学生要尊重老师,学生要按时上课,这就是社会学问题,这是角色所承担的啊。经济学怎么看待学生呢?学生就是一个教育消费者,他是一个掏钱来上学的人,他是一个教育服务的享用者。那法学怎么看待学生呢?学生是一个权利主体,学生有学习权啊、有受教育权啊、有人身权利啊、有《未成年人保护法》赋予的权利啊。

关于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实践

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实践 对教师来说,转变教育思想的核心任务是解决正确的教育价值与传统的教育实践的矛盾,园长的任务是帮助教师有效地将这对矛盾进行转化,使正确的教育思想真正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在这一转化过程中,我们的做法是: 1、管理保证。所谓管理保证,指的是“在课程设置、计划安排、组织形式”等方面,为教师创设实施新观念的机会与条件。如课程安排上我们提供给幼儿更多的自主活动和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形式上将个别化教育、小组教育与集体教育有机结合,以保证新观念在组织形式这一方面的落实。在计划制定上,我们变5大领域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3大块面,使教育在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能向《新纲要》靠拢。 2、点拨指导。园长每周保证一至二个半天深入课堂,了解教师新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指。采用的指导方法有: (1)分析引导法。即当我们看了教师的半日活动后,与其共同探讨分析,请教师思考:你的教育活动中有哪些正确教育思想作为支撑点,在教育行为中如何体现?有哪些行为还没有体现正确的教育思想,如何体现?在此基础上引导教师在情感交流、兴趣激发、方法指导、非智力因素培养等方面,认真研究教育内容、研究孩子,帮助教师将正

确的教育思想落实在教育行为中。 (2)概括提升法。即把教师教育实践中一些好的做法、好的行为进行总结提炼,使之形成可操作的带有规律性的经验,如:看了一位教师成功的教育活动后,帮助她总结提炼出以下成功的因素: 教育目标突出发展性,表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具体可操作性,落脚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这是“促进幼儿发展这一观念的行为上的体现”; 教育过程的开放性,包括材料开放、环境氛围开放、提问的开放,而这种教育过程的开放性,强调尊重幼儿、重视幼儿的自主精神,让幼儿通过自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经验,这是幼儿主体性发展观念的体现。我们将这些概括提升的经验与教育观念紧密联系,帮助教育在实践中将教育观念与行为有机结合并不断强化。 (3)宣传发扬法。当我们发现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体现出新的正确的教育观念时,就大力宣传,加以发扬。我园每月有一次活动名曰“隆重推出”,即将正确的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育行为,并促进幼儿发展的教师隆重推出后,教研级组织观摩其活动,并将其活动拍摄成录像供教师本人和教研组研讨、分析、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宣传发扬使良好的教育行为由点及面、扩大延伸。

教师教育理念20条

教师教育理念20条 1、教师最大的享受和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学生。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2、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衡量教学是否失败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3、不要一味地赞美雄鹰,因为这样就会伤害更多的小鸟。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长大了成为普通的人居多,因此,教师要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是小草,就让他装饰大地,是参天大树,就让他成为栋梁之才。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师应当体会儿童生命的最大丰富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4、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5、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自己。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自己,就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已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身的价值。 6、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创造性是对常规性的突破,教师的教学也应当不断突破旧的教学范式,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师都应该拥有选择、探索和创新的权利。不要让教师对教学的独特理解和独特追求成为规范化的牺牲品。 7、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炫耀。和学生共同成长,是对教育和教育者的新要求。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8、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9、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不许动、不能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惟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 10、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所做的一切要向他们负责。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付出的才是真爱。爱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创新是教育的希望。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爱的滋润,知识的浇灌,让每一个孩子在知识的海洋中和谐、自主、幸福地成长。 11、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赏识就在我们身边,赏识就在我们一言一行中,所以我们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去评价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自信中快乐成长。相信人人都有才,才会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相信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好方法、好途径。

幼儿教师民间音乐教育观念分析

幼儿教师民间音乐教育观念分析 民间音乐的传承和保护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研究利用问卷旨在探讨幼儿教师关于民间音乐教育的观念,期翼能为深入有效地开展幼儿园民间音乐教育提供有益的思路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璀璨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宝库中,民间音乐占有很大比重。民间音乐对于儿童身体、审美、智慧、人格方面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拟通过问卷对教师的关于民间音乐教育的观念进行分析,描述教育活动背后的价值观、教学观,最后为深入有效地开展幼儿园民间音乐教育提供有益的思路。 二、研究对象与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幼儿教师关于民间音乐教育的观念调查》,从态度动机、运用现状、教学方式三个维度进行调查,每个维度各包括9道题目。问卷编制完成后进行初测,信度为0.73,问卷信度较高。正式调查在上海、黄山、芜湖、合肥随机选取了100名幼儿教师作为研究样本。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2份,回收率92%,剔除无效问卷8份,运用SPSS17.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态度动机分析 1.态度分析 调查表明,近96.74的幼儿教师喜欢民族民间音乐,近95.65%的参与者表示粗略了解本地的民间音乐,非常了解的仅占3.26%,近63.04%的参与者认为有必要或较有必要在幼儿园开展民间音乐教育。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开展民间音乐教育能够增强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培育幼儿初步的民族意识;大多数教师认为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还有家园合作。这说明教师对民间音乐的民族文化价值有较高认识,有继承弘扬民族文化的民族意识,同时也期盼能够建立其良好的外部保障体制,能够保证教师进行有效的民间音乐教育。 2.动机分析 超过60.3%的调查参与者开展民间音乐教育的动机来自于一些外在因素,比如:幼儿园部要求、专家倡导、文化保护意识等,只有不到39.71%的调查者是因

论教育哲学对教师的重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b2277211.html, 论教育哲学对教师的重要性 作者:陈影 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年第06期 [摘要] 如今的教育界普遍认为教育哲学是理论学科,只是适合指导实践,可有可无,并 没有认识到教育哲学的实践性。本文通过论述教育哲学的概念以及特点,以明确教育哲学的性质,从而明确教育哲学对教师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提高教育部门、学校以及教师对教育哲学的重视,从而更好服务教育事业。 [关键词] 教育哲学;教师;重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6-0032-02 一概念界定 (一)教育哲学 1 教育哲学的概念 教育哲学的概念有很多也存在着歧义,但是如黄济先生所说的“大家公认的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教育中的根本理论问题”,王坤庆在其书中将教育哲学定义为:“教育哲学是运用一般哲学原理去探讨教育道德基本问题,或者将教育的基本问题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进行分析的一门理论学科”,在本文中笔者运用的是王坤庆对哲学的定义。 2 教育哲学的特点 第一,教育哲学具有实践性。所谓教育哲学的实践性就是指教育哲学为教育实践服务,也要为社会实践和个人生活实践服务。因为教育是一种生活,是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要受到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制约,所以也要为社会生活和个体生活服务。这样才可以真正理解教育生活。 第二,教育哲学具有反思性。教育哲学具有反思性,主要是因为教育哲学是一种“反思性的知识”,它既不能指导人们的实践也不会增加人们的认识,它的作用在于唤醒人们的意识,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已有的认识框架和行为模式,从而改变自己原有的生活,提升自己生活的质量。 (二)教师 1 教师的含义

浅谈转变教育观念心得体会

教师转变观念心得体会 厦铺小学程胜男 通过阅读和学习张力载写的《转变教师领域综合改革的基本方向和策略要点》,再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感悟,本人深深体会到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要转变 以往的教育观念,新的时代要求我们的教学工作需要用有全新的思想来指导。因为观念是行动的灵魂,人的观念决定人的行为,所以教育观念对任何学段的教学 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指导和统率作用。在那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中走过 来的教师,若不更新的教育观念、转变新思想和教学方法是很难适应新课程并达 到新课标要求的。所以,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 不改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只有教育观念和思想的彻底转变才会真正焕发出教 育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自古以来,教师讲、学生听的这种模式几乎已经成为教育定式。但是社会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就需要教育的不断更新,所以这种固有的模式也应该要逐步改进。因为传统的教学课堂注重的是传授知识,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机械,呆板的,只能靠死记硬背,套题型完成作业。使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很难培养 培养出个性的张扬,人格的健全,高素养的学生。因此,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提高 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迫在眉睫的要求。 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 体。教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 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 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本特 征是:自主性学习,也就是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动学习,不让老师 牵着鼻子走,能自己阅读的教材一定自己去读,能自己动手做的实验就要亲手去做,能自己说的一定想法自己说,,;合作性学习,即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 教师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探 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组织、指导和引导下,学生从自身发现问题出发,从好奇 心及兴趣出发,通过实验、实践,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验证原理或尝试相 关知识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家长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是教育孩子成功的一半

家长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是教育孩子成功的一半 2007-09-24 14:54:07|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斌海(原创) 时代在变,孩子在变,家长教育孩子的观念也应该变,否则就会“出力不讨好”,甚至事与愿违。我这里有沉痛的教训和深切的体会。 我的孩子上高中以前,我从没给过孩子过多的压力,可以说我的孩子是在自由快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下成长的。在高中以前,孩子学习上的事我们基本没怎么管,我们关心的只是如何让孩子有认真做事的态度,如何能快乐成长。孩子的学习、生活、交往都不错,中考又以520分的成绩考上了我们学校重点班。如果继续这样发展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可当看到别的孩子考上了“火箭班”,我的心态发生了逆转,我觉得我的孩子也应该考上“火箭班”。从此我对孩子的要求拔高了,我要求她要好好努力,争取考进火箭班,我给孩子安排作息时间,限制孩子自由,给孩子选择朋友,更甚者还给孩子找了一个学习比她好的同学(并不是她自己愿意的),和她同吃、同住、同学习、同锻炼。我所做的一切孩子没有反对,可一切却在这无声无息中发生着变化。我给孩子越来越大的压力,已经超出了她的承受能力,她和我们的距离在不断拉大。渐渐的我们之间的话语少了,家庭的欢乐少了,我们之间的沉默多了。可我一心只想着让孩子出人头地,全然没有觉察到这一切。高一期末考试后发生的一件事,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和错误观念导致问题的严重性。 那是高一期末考试的最后一天,孩子对我说,爸爸,我想去红红(和她同吃、同住、同学习的哪个我给她找的同学)家,我说可以。于是下午5点多,我用摩托车把两个孩子送上了去红红家的汽车。8点多,红红打电话说,叔叔,晨晨没回来,我问,她没回去干什么去了,他说叔叔您不要生气,她说她同学过生日请她上夜机。闻听此言,我的头脑嗡的一下,一片空白,犹如五雷轰顶。我异常激动,于是非常气愤地和妻子、孩子她舅舅一个网吧挨一个网吧的找,就在我们大海捞针式找孩子的过程中,我冷静了许多。我问自己:“怎么会这样呢?我们家不是有电脑吗?孩子为什么不在家里上呢?为什么要跑到网吧里来上呢?难道全是孩子的错?我们呢?------”。就在我越来越冷静的时候,我在“超越网吧”突然看见了一个非常熟悉的面孔聚精会神地在电脑上做着什么。我仔细一看,哦,那是我的孩子,一个平时很听话的孩子。看着她专注和快乐的样子,我流泪了,默默地离开了。当我出来的时候,妻子问我,有没有,我回答,没有。我说,我们回家吧,我们去找娜娜(比她大一点的她表姐),让娜娜上线找她。娜娜一上线马上就看到了她,说大舅,晨晨在线上,我说你问她在什么地方,你告诉她,你也想去上网。孩子很警觉,不好好说她在什么地方,经过娜娜长时间的真诚表示,女儿最终说出了她的具体位置,我把娜娜悄悄送进了超越网吧。送娜娜进去后,我背上包,装了4瓶水,拿了两包烟,坐在超越网吧下面抽烟喝水。我当时的想法是:我坐到天亮,等孩子出来的时候,我把孩子安全带回家就可以了。就在等待的过程中,我想了很多,孩子一年高一的学习、生活的一幕幕在我的脑海里象过电影般的不断重复闪现,我开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和错误观念导致问题的严重性。我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了,我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了,我找的哪个同学实际上是一个陪读的角色,极大的限制了孩子的自由,使孩子在很压抑的环境下学习、生活,孩子全然没有了自主独立性,也就谈不上什么主动性,创造性。我很后悔,在不断的自责和忏悔中坐到了凌晨3点多。妻子打电话说,你回来吧,你为她那样不值。我说,不!不全是孩子的错,我们也有错啊!妻子说,那我上线和她谈。妻子一上线请求孩子加她为好友,孩子马上把她的QQ关了,这时她也明白了她表姐是我们派去的“奸细”,就开始怪罪她表姐,生气!这时妻子给我外甥女打字说,你告诉晨晨,你大舅一直在“超越网吧”下面。孩子看到后,用我外甥女的QQ回话说:妈妈我是晨晨,我马上去见爸爸,这时妻子打电话给我说:孩子马上下去见你。我等了很长时间,孩子才很胆怯地和她表姐下来了。我见到孩子微笑着说:晨晨,玩够了没有,如果玩够了,就和爸爸回家;如果觉得没玩够,你再上去玩吧,看见你很安全,爸就放心了。孩子想了一下很小声地说,我再玩一会儿。我说,行。这时妻子打电话问我,孩子下来没有,我说,下来了,孩

浅谈教师的教育观念

浅谈教师的教育观念 【摘要】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是是素质教育的必要前提,也是深入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教师作为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必须要不断转变与更新旧的教育观念,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本文通过对教育观念内涵与特征的分析,结合教师的教育观念的作用,最后提出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 【关键词】教育观念教师更新 社会飞速发展带来了教育的深化改革,教育的深化改革必然会引发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转变更新。教育观念作为教师修养当中较深层次的东西,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而教师作为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必须要不断转变与更新旧的教育观念,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新需求。 一、教育观念的内涵与特征 教师的教育观念具体是指教师在教学理论学习以及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对教学现象、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的个体性认识。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其涉及到诸多因素,而具体从教育观念的内容结构上看,教育理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核心性与价值性教育观念,主要包括教育目的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功能观等;另一部分则是操作性教育观念,例如教育方法观、教育质量观、教育内容观等,这

些观念主要基于教育实践而产生。 作为教师具有的心理现象以及认识现象,教师的教育观念通常体现出了以下几点特征:教师教育观念是主体性与个性化的认识,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加深对教育的认识与理解,构建起自身的教育观念。其次,教育观念有着明显的评价性与情感性,不易被他人的劝说而改变,教师对教育有着强烈的情感与兴趣的投入,有坚定的信心与勇气。此外,教师的教育观念也体现出了开放性,教师的教育观念系统中的内容是高度开放的,教育实践中的各个方面都能够纳入到教师的教育观念当中。 二、教师的教育观念的作用 教师的教育观念在教学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是是素质教育的必要前提,没有全新的教育观念,缺乏对于新时期素质教育理念内涵的深刻理解,就不可能实现素质教育。其次,教师的教育观念对教师认知与影响教师的教育行为两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教师的教育观念对教师的理解、记忆等认知过程都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态度,并进一步影响着教师的行为,其是提升教师素质,指导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的必要因素。此外,教师的教育观念也是深入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教育观念引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活动,只有正

《教育哲学》 教学大纲

《教育哲学》(小学教育四年级本科)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Course Overview) 课程名称:教育哲学 Course: The Philosophy of Primary Education 适用学生:本科三年级(小学教育专业) Designed for: The third year students Majored in Primary Education 学分:2, Credit: 2 学时:32, Class hour: 32 二、课程简介 《教育哲学》(小学教育本科四年制)是运用哲学的观念、思维方法分析、阐释小学教育问题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从教育实践出发以培养教师的教育人格与教育智慧为宗旨。课程引导小学教育师范生思考儿童,思考教育的目的与价值,思考教师的教育身份与人格,思考教育行动的伦理特点,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儿童观、知识观、教育观和教师观,形成以卓越的教育美德和教育智慧为基础的教师人格品质。课程以哲学理论与现实教育问题的结合为出发点,通过哲学的反思、对话、辩理、讨论、叙事分析,引导师范生学会反思、审视、判断和评价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观念,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教育信念或教育哲学思想。其探讨的主要议题有:教育目的是什么;儿童是谁;儿童的精神世界;儿童的经验与教学;儿童与课程;小学教师是谁;小学教师的伦理与情感;小学教师的个人教育哲学;做热爱智慧的教育者,等等。 The course “The Philosophy of Primary Education” applies philosophical concepts and thoughts to understand and analysis issues and problems within primary education. It aims to foster the ethical character of the teachers and the practical wisdom to complete the duty of education. It will help the student-teacher to think about the childhood and to deliberate the ideals and values of education, and to think over about the teacher identity and the educational life. The course will facilitat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education and help them to form their conceptions of children and childhood, creeds of education and what the good teacher should be. It will use some specific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seminar discussion, team dialogues, narrative writing, cases valuing, interviews with the outstanding exemplary teachers and help the student teachers to form their ow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三、教学目的: 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哲学》课程旨在培育小学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品格,通过引导

教育观念转变与更新学习总结

《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学习总结 学校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教师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合格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教学观念中转变,培养学生的能力,挖掘个性潜能,教会学生学习,塑造良好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通过本书学习,使我成长了不少。现将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重视不够,实行“填鸭式”教学,以应试为指挥棒,注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但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身潜能得不到发挥,个性特长得不到发展。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积极探索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学之路。 过去考试成绩只反映以记忆力为主的考试能力,这种能力是机械式重复记忆的结果。根本不反映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才是出成果的源动力,对于我国的教育现状,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多一点危机感的好,更应该多一些启发式教

育,注意学生的个性、思维、想象力的发挥,目的是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存贮知识。因此,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除具备优秀的品格、过硬的业务水平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外,教师更要端正教育观念,转化教育思想,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创新教育需要创新型教师 创新教育从形式方面来说,创新教育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格局,对传统教育要取其精华,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挖掘人的内在潜能为宗旨,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说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从教育内容方面来说,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而形成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教育观念,其次教师必须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再次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的素质。创造型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往往喜欢使用灵活,更有实践性和创造性的方法,倾向于采取“建设性的行为”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在各学科尤其是实验教学中,教师采取“建设性的行为”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第一章现代教育观念是教师立教之本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 1.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先导2.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3.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 二、认识教育观念的特征,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1.教育观念的时代发展性2.教育观念的文化多样性 3.教育观念的个体差异性4.教育观念的相对稳定性 三、教育观念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形成 1.教育观念产生于教育实践2.教育观念在教育实践中发展 3.教育观念的获得也来自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 4.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力地促进现代教育观念的形成 第二章现代教育功能观-为促进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教一、为什么要办教育-教育功能观 1.教育功能观的历史演进2.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与现代教育功能观 二、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教育的内部功能 1.制造失败者一应试教育对教育功能的扭曲 2.现代教育理念-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 三、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教-教育的外部功能 1.教化与兴邦-教育的政治功能2.生利与富民-教育的经济功能 3.遗传与擅变-教育的文化功能4.创造与应用-教育的科技功能 5.和谐与发展-教育的生态功能 四、融会与整合一教育诸功能间的关系 1.重视教育内部功能与外部功能的和谐统一性2.重视教育外部功能的融会与整合第三章现代教师观-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操作者 一、教师-素质教育的实施者 二、教师的职业责任-现代化教育的开拓者 1.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2.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 3.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4.教育信息的开发与应用者 5.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者 三、教师职业特点-特殊的劳动、特殊的产品 1.超前性2.科学性3.复杂性4.创造性5.长效性6.示范性四、现代教师素质-塑造教师“角色”的要素 1.正确的教育理念2.良好的职业形象3.多元的知识结构 4.多向的教育交往5.完善的能力结构6.健康的心理素质

个人教育观念(单元2)

说明不同的观念带来不同的教育实践 两人一组 35 分钟 A4纸 ——两人一张;剪刀和胶水 资源1:“如果……就”表格(在A4 纸上) ? 学员两人一组自由组合。 ? 小组长给两人组分发给一张“如果……就”表格。 ? 学员把表中的每条陈述句裁开。 ? 学员将“如果我相信……”的陈述句与“学校里将会发生……”的陈述句进行配对。 ? 请学员将纸条按如下的形式粘贴在A4纸上。 督导员让两人小组回到10人小组中,和学员们一起检查表格。 练习的答案如下: 如果我相信…两人一组 学校里将会发生…… 1 M 2 F 3 C 4 J 5 D 6 R 7 A 8 L 9 O 10 S 11 B 12 E 13 K 14 H 15 G 16 N 17 T 18 Q 19 I 20 P

教育的目的是…… 教师的角色是…… 当……时,学生学得最好 现在,到了培训的结尾,又一次要求学员考虑和他们工作有关的一些问题并要求他们完善他们的个人教育观念。当你现在看看几个月前你所写的东西时,可能你仍然觉得满意。但是在经过了一段更长的时间对教育问题的思考之后,你现在也许想要改变或拓展你过去所写的东西。

复制在 撰写个人教育观念可采用的一种框架 介绍 介绍你的观点。也许可以这样简单地写:这是一份个人的陈述。 教育的目的 论述政府实行义务教育的目的。 论述你个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我对我的每一位学生的希望 列出你希望你教的学生在学校里的几年中会得到些什么。 描述你希望你教的学生在学校和生活中应该获得些什么。 描述你希望看到孩子以怎样的方式成长 ——智力的,身体的,社会的,文化知识的,精神的,道德的,情感的…… 学习 论述你认为学习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描述为了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学习,你想要创建怎样的课堂环境。 知识与技能 描述你希望学生获得哪些类型的知识。 描述你希望通过你的工作让学生发展哪些方面的技能。 价值观 讨论学校的哪些方面存在价值观(道德的,精神的)。 描述你所提倡的价值观(如果有的话),以及为此你在学校里会如何去做。 教师的角色 论述你认为社会应如何看待和评价教师。 叙述你自己的工作情况,并谈谈你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你做了什么。 家长的角色 论述你认为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描述你希望和家长建立什么样的关系。 课堂管理 论述你认为教师应如何使用反馈、表扬和奖励。 论述课堂管理的问题以及如何保持。 评估 论述评估的目的。 描述老师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收集有关学生的信息。 总结 总结你的教育观念。解释你为什么要当老师。

新教师培训之教育理念一

新教师培训之教师教育理念一 查国内极具权威性的由董纯才主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1985年版),李冀主编的《教育管理辞典》(1989年版),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1990年版),英文版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1993年版),均不见“教育理念”之辞条。尽管我们还处在对“教育理念”尚无明晰定义的阶段,但这并未妨碍人们对“教育理念”一辞的频繁使用,由此说明“教育理念”已被教育界内外广泛认同。考察那些公开使用“教育理念”概念甚至连论题都冠以“教育理念”的文论(这类著作、论文不是少数),我们有这样的发现:多数作者在“教育理念”的使用中,回避了对这个概念本身作必要的说明和界定。这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有相当多的作者视“教育理念”如同“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一样,当作成熟概念使用,自然不必解释;其二,“教育理念”确实是个与不少教育基本概念含义相近、性质相似但又不完全相近和相似的复杂概念,其内涵边界的不确定性,导致其似乎是个无所不包的概念。因此,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然而正是我们缺乏对“教育理念”基本内涵的讨论并且没有准确地理解其涵义,故也就很难避免“教育理念”的泛用甚而滥用。如有些著述把一些反映或揭示教育或教学活动特征、教育主客体属性特征的概念也视为教育理念之种种,有些人甚至把教育发展出现的一些趋势特征,如国际化、法制化、产业化、大众化等等也都纳入教育理念范畴,仿佛教育理念是个无所不装的百宝箱。澄清对“教育理念”的模糊认识,只有老老实实讨论这个概念。 (一)教育理念之一般介绍 先介绍几种笔者从有限资料获取的“教育理念”界说。王冀生教授在《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一文分析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教育规律的联系和区别中,给教育理念下了这样的定义:“教育理念则是人们追求的教育理想,它是建立在教育规律的基础之上的。”他又补充说明:“科学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地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前进方向”,当然,“教育理念并不就是教育现实,实现教育理念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注:王冀生:《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可见,王冀生教授是把教育理念与教育理想、教育的远见卓识联系起来加以把握的。李萍教授等人在《教育的迷茫在哪里——教育理念的反省》一文中认为:“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范型。教育理念反映教育的本质特点,从根本上回答为什么要办教育。”(注:李萍、钟明华:《教育的迷茫在哪里——教育理念的反省》,《上海高教研究》1998年第5期。)所谓教育的本质特点即教育作为一种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实践活动的根本特征,因此,李萍教授是从教育的本体论、认识论角度提出教育理念的,也即从教育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认识教育理念的。陈桂生教授关于教育理念的理解十分别致,(注:参见陈桂生著:《“教育学视界”辨析》,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第4—12页。)他在《“教育学视界”辨析》一书中指出,在教育学陈述中出现了教育诸概念“泛化”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教育“理念”与教育“概念”的混淆,尤其是以教育理念代替了教育“概念”的混淆,他特别举了“课程”与“教学”概念的例子加以说明。在他看来,教育“概念”是按逻辑规则下的定义,是科学概念,作为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其内涵只能是根据它所指称的对象的“实然状态”的规定,即对既成事实的概括,而教育理念则是关于“教育的应然状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新课改背景下,运用新理念,采用新方法,进行创新性教学已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教育观念的创新是实施新课改的前提。教师是新课改的实施者,在学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否有创新的观念和创新的素质,是推动学科教学创新,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新课改正好为教师观念转变提供了契机和条件,使教师摆脱旧课程体制下的束缚。因此,新课改的实施首先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 一、改变教师权威形象,建立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改实施的前提和条件,新课改要求教师应努力构建体现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交往中讲求平等的目的就是为了形成民主的教学气氛,大面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自觉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平等的地位,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或武断地下结论,不因平时学生学习成绩和表现的差异,在交往中表现出或轻视或重视的倾向,而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不公正。教师应该从神坛上走下来,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

在平等的交流中给学生以适时的点拨。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教师要成为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教师要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分享快乐,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益友。师生在人格上、地位上的平等,才使师生的交往充满了亲和力和人情味。教师以情动情,以情育情,学生们则“亲其师,信其道”使教育“真正走进孩子的灵魂”。 二、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的实施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还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而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改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

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经过二十几年的教书生涯,我觉得教师的职业与其他的职业有很大不同。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角色是个人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中履行的一定社会职责的行为模式。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同时扮演许多角色,但职业角色是相对单一的。而教师这一职业却具有多种角色特点。 1.传道者角色。正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充分说明,教师具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正统价值观念的使命。进入现代社会以后,虽然道德观、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学校、教师的道德观、价值观总是代表着居社会主导地位的道德观、价值观,并且用这种观念引导年轻一代。 2.授业解惑者角色。唐代韩愈早在《师说》中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有言说“学高为师”。这就是传统意义上大家对教师的普遍和最为代表性的认识,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教师”职业的代名词,或者说是大家对“教师”职业的解释。作为教师本身,对自身职业的认识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这种程度上,而应该适应时代发展,不断提升对自我的认识和了解,理性、全面地看待教师职业。 3.管理者角色。学校教育是一个规范化的教育教学过程,它是对学生集体的教育,而对于集体而言,要实现共同的目标或目的,就必须要有规范的管理。因为教育和教学过程是水乳交融的,教学要有一定的形式和原则,而教育又是通

过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来进行渗透和教化的,所以教师就必然地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担当起了管理者的角色。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4.示范者角色。与“学高为师”相辅的就是“身正为范”。学生在成长过程,即个体在由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的过程中,他们对社会的认识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而缺失了样板,就无法对行为的正确恰当与否做出合理的判断。于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教师作为德高望重的人,他的言行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学生的这种向师性特点,使得教师的言论、行动、为人处事的态度,就对学生产生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那么教师如何根据教师职业的特点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我认为:教师作为这一特殊的职业,直接负担着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因此,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 一、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石 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