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制度,名词解释

专利制度,名词解释
专利制度,名词解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专利制度,名词解释

篇一:知识产权名词解释

知识产权法期末名词解释重点

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创造成果和经营标记、信誉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著作权:是指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对文学、艺术或科学作品所享有的各项专有权利的总称。

作品:是指文学、文艺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造成果。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指在一国国土上,由该国的民族或者种族集体创作,经世代相传、不断发展而构成的作品。

著作权主体:也称著作权人,是指依法对文学、艺术、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职务作品:是指员工在受雇期间和受雇范围内所创作的作品。

委托作品:是指委托人向作者支付约定的创作报酬,由作者按照他人的意志和具体要求而创作的特定作品。

合作作品:是指两个人以上共同创作的作品。

演绎作品:是指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

汇编作品:是指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体现独创性的作品。

匿名作品:是指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

著作人身权:指的是作者基于作品创作所享有的各种与人身相联系而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

发表权:指作者决定是否公之于众,何时、何地以及以何种方式公之于众的权利。署名权: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修改权:修改或者授权他们修改作品的权利。

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内容完整,使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著作财产权:是指著作权人自己使用或者授权他人以一定方式使用作品而获取物质利益的权利。

复制权:指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译等方式将作品制成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它是著作财产权中最基本的权能。

表演权:是指著作权人公开表演自己创作的作品或者许可他人表演其创作的作品的权利。广播权:是指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向公众

传播广播的作品。

展览权:是指公开陈列展出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发行权:以出售或者赠与的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改编权:指在原作品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作品的表现形式,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

翻译权:是指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

汇编权:是指将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进行选择或者编排,汇集成新作品的权利。摄制权:指以摄制电影或者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将作品固定在一定载体上的权利。出租权:是指著作权人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

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

信息网络传播权:是指以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

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放映权:通过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权利。

著作权一次用尽原则:著作权人对于某一特定复印件,合法有效行使一次发行权后,不可再次使用发行权。

表演者权:对作品进行演说、演唱、朗诵、说唱、舞蹈、演奏以及以其他方式进行表演的个人或者单位所享有的权

利。

著作权的自动取得制度:指当作品创作完成时,作者因进行了创作而自动取得作品的著作权,不再需要履行其他任何手续。

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指著作权受法律保护的时间界限。

邻接权:是指与著作权相关的权利,即作品传播者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广播组织者权:指广播组织者依法对其所制作的广播节目享有的专有权利。

合理使用: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法律允许他人自由使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而不必征得权利人的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的合法行为。

法定许可:是指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以特定的方式使用已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但应向著作权人支付使用费,并尊重著作权人的其他权利的制度。

著作权侵权行为:是指未经著作权人的同意,又无法律上的根据,擅自对著作权进行使用以及其他以非法手段行使著作权的行为。

专利权:是指法律赋予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其获得专利的发明创造在一定期间内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组合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外观设计:指关于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用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新颖性:是指申请专利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

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

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单一性原则:指意见专利申请的内容只能包含一项发明创造,不能将两项或两项以上的发明创造作为一件申请提出。

国际优先权:是指申请人就其发明创造第一次在某国提出专利申请后,在优先权期间,就相同主题的发明创造向另一国提出专利申请的,依照有关国家的法律规定而享有的优先权。权利要求书:是专利申请人向专利局提交的,用以确定专利保护范围的书面文件。

先用权:即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做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的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不视为侵权。

商标:是指能够将不同的经营者所提供的的商品或者服务区别开来,并可为视觉所感知的显著标记。

商标权的注册取得:是指商标权的取得必须经过登记注

册,注册商标受法律的保护,未经注册的商标,一般不受法律保护。

商标专用权:是商标权人对其注册商标享有独占性使用的权利。

商标权的续展:是指通过法定程序延续注册商标的有效期限。

驰名商标:是指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

注册商标:是指经国家商标主管部门核准注册使用的商标。

集体商标:是指为某一集体组织所有,其成员共同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其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的商标。

篇二:知识产权法名词解释

知识产权法名词解释

1、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因创造、使用智力成果而产生的,以及在确认、保护和行使智力成果所有人的知识产权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知识产权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各个国家普遍采用的确认、保护和利用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

3、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经验、知识而依法享有的权利。

4、知识产权法的渊源,指的是知识产权法律规范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

5、智力成果,是人类智力劳动完成的创造性劳动成果。

6、服务商标,是指提供服务的经营者在其服务项目上所使用的,用于区别于其他服务者所提供的服务项目的显著性标志。

7,商标注册,是指商标的使用人为了取得商标专用权,将其使用或准备使用的商标,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向商标主管机关提出注册申,经商标主管机关审核,予以注册的制度。

8、商品商标,是指使用于商品之上的商标。

9、商标,是指在商品或者服务项目上所使用的,用以识别不同经营者所生产、制造、加工、拣选、经销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的显著的可视性标志。

10、商标专用权:也称商标权,是指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权利。

11、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

12、集体商标,是指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名义注册,供该组织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的标志。

13、证明商标,是指由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具有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该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于其商品或者服务,用以证明该商品或者服务的原产地、原料、

制造方法、质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标志。

14、商标权的取得,是指根据什么原则和采取什么方法来获得商标权。

15、商标权的原始取得,也称为商标权的直接取得,是指商标权由创设而来,其产生并非基于他人既存之商标权,也不以他人的意志为根据。

16、商标权的继受取得,也称为商标权的传来取得,是指以他人既存的商标权及他人意志为基础而取得商标权。

17、商品装潢指在商品或其包装、容器以及其他附着物上所进行的装饰。

18、商标异议,是指在法定期限内对某一经过初步审定并予以公告的商标,依据《商标法》提出反对意见,要求商标局撤销该商标的初步审定,不予核准注册的制度。

19、逐一国家注册,是指申请人通过代理人、经销商或其他方式,到国外一一个国家、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地区地逐一办理商标注册。

20、商标国际注册,是指我国经营者可以通过商标局,根据《协定》和《协定书》的规定申请商标国际注册,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一国、多国或全部成员国内申请保护。

21、注册商标争议,是指在先申请注册的商标注册人认为他人在后申请注册的商标与其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

的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而引发的商标专用权的争执。

知识产权法名词解释

注册商标的转让 是指商标注册人依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将其注册商标转让给他人所有的行为。 . 驰名商标 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 注册商标的使用许可 是指商标注册人通过签订使用许可合同,将其注册商标许可他人使用的行为。 标识侵权 是指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行为注册商标争议 是指在先申请注册的商标注册人认为他人在后申请注册的商标与其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的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而引发的商标专用权的争执。 专利权的保护 专利权的保护是国家通过行政与司法程序,制止和制裁专利侵权行为,保障专利权人实际享有其依法获得的权利。 新颖性 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以及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抵触申请 是指在申请日前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的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 改进发明 是指对已有的方法或发明提出的创造性变革 . 实用新型 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作品 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有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著作权的转让 著作权转让是指著作权人将著作权中的全部或部分财产权有偿或无偿地移交给他人所有的法律行为。这种转让通常可以通过买卖、互易、赠与或遗赠等方式完著作权人的权利成。 指著作权法律规范所确认和保护的著作人所享有的专有权利。这些专有权利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 作品的许可使用 著作权人通过签订使用许可合同,将其作品许可他人使用的行为 著作权法 指调整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领域内因创作和使用。传播作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的总称

专利文献翻译规范

一、专利文献翻译要求 1.公司对翻译质量要求很严格,请尽量忠实原文进行翻译,勿丢失内容;PCT 申请中存在的错误也不必改正,稍作标记即可; 2.同一篇专利文件中的词语、术语翻译必须前后一致,可在word文档中以全文 取代方式确保之; 3.同一篇专利文件中意思相近的词语尽量以不同的中文翻出,例如:element/ 元件、component/部件、member/构件、part/零件; 4.… 二、专利说明书的几大部分 Title of invention 发明名称 Background of the invention 发明背景 Field of the invention 发明领域 Related background art 相关的背景技术 Summary of the invention 发明概述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drawings 附图简述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invention 发明详述 Claims 权利要求书 注:不同公司专利的命名不尽相同,依原文翻译即可。 三、专利相关用语之翻译 application number 申请号 application serial No. 申请序号 assignee 受让人 assigner 转让人 characterized in that 其特征在于,/其特征为, claimed 要求保护的 continuation application 继续申请 continuation-in-part application 部分继续申请 disclose 公开 division 分案 embodiment 实施例 examined 已审查 example 示例 best mode 最佳方式 docket number 档案号 file 申请,提出申请,递交 German Auslegeschrift 德国展出说明书 incorporate in 加入 International Paten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No. 国际质量申请,公开号 is incorporated herein by reference thereto 通过引用结合到本

知识产权名词解释

知识产权名词解释 1.知识产权:人们对于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悟的智力创造成果,经营管理活动中工商业标记和工商业成果享有的法定权利。 2.知识产权法:对人类智力投入成果以及工商业投资成果的确认,利用,保护进行规范的法的总称。 3.知识产权性质:私权无形财产权 本质特征:客体的非物质性 4.知识产品:人们在科学,技术,文化等精神领悟所创造的产品,具有发明创造,文学艺术创作等各种表现形式。 5.著作权: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对文学,艺术或科学作品所享有的各项专有权利的总称。老师定义:是指民事主体依法对作品及相关客体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6.作品: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造成果。 7.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在一国国土上,由该国的民族或种族集体创作,经世代相传,不断发展而构成的作品。 8.著作权主体:依法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自然人,法人或者 其他组织。 9.原始主体:作品创作完成后,直接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 10.继受主体:通过受让,继承,受赠或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取得全部或一部分著作权的人。 11.作者:创作作品的公民。创作不论是否发表,作者均享有著作权。 12.在实际生活中,报刊上社论,秘书代表单位领导意见所做的发言稿,一般都是算作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作品。 13.雇佣作品:员工在受雇期间和受雇范围内所创作的作品。 14.委托作品:委托人向作者支付约定的创作报酬,由作者按照他人的意志和具体要求而创作的特定作品。根据委托合同而履行其义务。履行法律或劳动合同所规定的义务。 15.合作作品:两个人以上共同创作的作品。必须有共同创作意愿,两人都参加了共同创作劳动。 16.取得方式两种:注册取得和自动取得。 注册取得:以登记注册作为取得住云盘的条件,只有登记注册后方能产生著作权。 自动取得:当作品创作完成后,作者因进行创作自动取得作品著作权,不再需任何手续。我国采取自动取得制度。 17.2到4是保护期不受限制。 公民作品,其发表权及著作财产权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截止于第50年12月31号。 18.职务作品,其发表权及著作财产权保护期50年。 19.电影作品及以类似摄制电影方法创作的作品摄影作品,其发表权及著作财产权为50年。 20.玲接权: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作品传播者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包括表演者权,录音录像制作者权,广播组织权。以他人创作为基础而产生。 21.表演者:演员,演出单位,或者其他表演文学,艺术作品的人。 22.音像制作者:将声音,形象或两者的结合首次固定于物质载体上的人。

专利信息检索(专利文献信息基础(2012版)试卷一)——64分

专利文献信息基础(2012版)试卷一 64分 (共16道题,共100分,限时:180分钟,还剩86分钟14秒) 多选题 1. 要检索“通用电气公司”在中国申请的有关“医用核磁共振成像”的技术主题,该技术主题对应的IPC类号为A61B5/055,应该()。 (5分) A. 在“分类号”中输入:A61B5/055,同时在“申请(专利权)人”中输入:通用电气 B. 在“优先权”中输入:医用and 核磁and共振成像,同时在“申请(专利权)人”中输入:通用电气 C. 在“主分类号”中输入:A61B5/055,同时在“申请(专利权)人”中输入:通用电气 D. 在“摘要”或“名称”中输入:医用and 核磁and共振成像,同时在“申请(专利权)人”中输入:通用电气 2. 要检索有关稀土荧光材料的国外专利信息,可通过以下哪些途径进行? (5分) A. 查找“稀土荧光材料”对应的英文主题词,用英文词在“espacenet”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B. 用“稀土荧光材料”的中文主题词查出一些中国专利文献,然后照出所对应的IPC分类号;用分类号在“espacenet”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C. 查找国外有关公司的名称,用公司的名称在“espacenet”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D. 查找“稀土荧光材料”对应的英文主题词,通过查阅科技文献。 3. 某公司的主要产品是稀土荧光材料,为了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该公司准备开发新型稀土荧光材料。在开发之前,公司欲进行专利信息的全面检索,以便为开发提供一些参考。此时该公司了解到国外某

公司甲有类似产品。请问该公司可通过以下哪些途径进行专利信息检索()。 (5分) A. 主题词——稀土荧光材料; B. 稀土荧光材料所对应的IPC分类号; C. 国外某公司甲的公司名称; D. 通过查阅科技文献。 4. 一种纤维素酶制备魔芋甘露寡糖的生产方法,该方法为:酶解、过滤、脱色、浓缩、干燥,其特征在于:按魔芋精粉1g∶80-120u酶活单位投入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混合物,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混合物中酶活比例为2.5-3.5∶1;酶解终止后依次采用离心过滤、膜过滤,得到甘露寡糖混合液和滤渣;离心过滤除掉粗渣,超滤膜过滤得到甘露寡糖混合液,去掉大分子;所用的过滤膜的孔径为2-10微米。该技术主题对应的IPC类号为C12P19/00,其类名为:含有糖残基的化合物的制备。请问检索与该技术主题“纤维素酶制备魔芋甘露寡糖”有关的专利信息,应该通过以下哪些检索策略进行最全面检索? (5分) A. 纤维素酶and 魔芋and 甘露寡糖; B. C12P19/00 and (甘露寡糖or魔芋or纤维素酶); C. 纤维素酶and 魔芋甘露寡糖; D. C12P19/00 and纤维素酶and 魔芋甘露寡糖。 5. GE公司在中国申请的专利CN95190062.5,它是()途径申请中国专利的。 (5分)

美国专利文献的类型

一、美国专利法中与专利文献有关的几个问题 1、对在美国本土内完成的发明,实行先发明制,美国本土外完成的发明,实行“先申请制”; 2、无申请人概念。美国专利法规定,只有发明人可以申请专利,因此美国专利法中没有出现申请人概念,并且只有自然人可以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出专利申请。须注意,美国专利公报中出现了受让人(assignors to ),该受让人即专利权人,可能是发明人,也可能是发明人所在单位,也可能是其他受让人; 3、采用完全审查制,即从专利审批角度考虑,美国专利说明书都是授权后出版的。但是在这里要特别指出,从2001年3月15日起,美国专利商标局开始出版专利申请说明书,并将这种说明书上网提供服务,不过这种行为并不是依据专利法,而是依据1999年通过的《美国发明者保护法》(AIPA)。因此从授权角度,美国专利说明书的类型也可以分为专利说明书和专利申请说明书,其中专利申请说明书应该包括发明、外观设计、植物三种; 4、在授权后设置了再审查程序、再公告程序,美国专利说明书的类型还包括再公告专利、再审查专利说明书等; 5、美国还设置了发明注册制度,因此在美国专利公报中有相应的防卫性公告栏目出现(后改名为“依法注册的发明”)出现。 须注意,第一,栏目原名为《防卫性公告》(Defensive Publication),从1968年11月5日起开始设置,以文摘形式进行报道。其号码为单独编排,组成为“T+美国专利公报的卷号+该卷上防卫性公告的流水号”,例如T1020001。其中T为Technical Disclosure(技术公开),1021001表示美国专利公报第1021卷第001号防卫性公告;第二,从1985年3月12日起,该栏目改名为《依法注册的发明》(Statutory Invention Registration),简称为SIR,其编号改为H+流水号,例如H2201。 6、对专利文献的分类采用美国专利分类法。当然在专利公报和专利(申请)说明书中也都给出了国际专利分类号。 二、美国专利文献的类型 美国专利文献的类型主要包括专利公报和专利(申请)说明书二种。其中专利(申请)说明书又包括专利说明书和专利申请说明书二种,授权后的专利说明书部分为主体部分,包括发明、外观设计、植物、再审查、再公告5种。其中后二种是经过再审查、再公告程序后出版的说明书。详细情况请见下图。

法学《知识产权法》课后习题汇总

《知识产权法》课后习题汇总 一. 知识产权法概论 一. 名词解释 1.知识产权 2.知识产权的客体 3.知识产权法 4.知识产权法律关系 5.知识产权法律关系客体 二.简答题 1.简述知识产权的概念。 2.简述知识产权的特征。 3.简述知识产权的分类。 4.简述《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保护 的识产权的类型。 5.如何理解“知识产权是无形财产权”? 6.简述知识产权与物权利的区别。 7.简述我国《民法通则》保护的知识产权的 类型。 8.简述知识产权专有性的含义及其表现。 9.简述知识产权地域性的含义及其表现。 10.简述三种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之间的联系与 区别。 11.简述知识产权法的调整对象。 12.简述知识产权的主体制度的特征。 13.简述知识产权的客体的特征。 14.简述知识产权法的内容体系。 15.简述我国知识产权法的体系。 16.列举我国主要知识产权法规名称。 三.论述题 1.论述我国知识产权法体系的完善。 二. 著作权法 一.名词解释 1.著作权 2.邻接权 3.著作权法 4.著作权主体 5.著作权的继受主体 6.作者 7.作品 8.委托作品 9.合作作品10.职务作品11.汇编作品12.演绎作品13.保护作品完整权 14.署名权15.发表权16.表演者权17.出版者权18.表演权19.展览权20.出租权21.信息网络传播权 22.著作权合理使用23.著作权法定许可使用 24.著作权集体管理25.法人作品 二. 简答题 1.简述著作权的概念与特征。 2.简述著作权与著作物所有权的区别。 3.简述著作权与专利权的联系与区别。 4.简述著作权与商标权的联系与区别。 5.简述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 6.简述著作权的自动保护原则。 7.简述我国著作权法的体系。 8.简述2001年《著作权法》修改内容。 9.简述外国人作品获得保护的条件。 10.简述作者的构成要件与认定。 11.简述法人视为作者的条件。 12.简述职务作品的概念及其权利归属。 13.简述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 14.简述合作作品的特征、权利归属以及著作 权行使规定。 15.简述演绎作品著作权的取得的条件及其权 利归属。 16.简述影视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17.简述合作作品与汇编作品之间的区别。 18.简述作品获得保护的条件。 19.简述我国著作权法中作品的分类。 20.简述不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 21.简述著作人身权的内容和特征。 22.简述著作财产权的内容与特征。 23.简述享出租权的著作权人情形。 24.简述著作权合理使用的条件。 25.简述著作权合理使用的情形。 26.简述属于著作权法合理使用情况中的“对 他人作品适当引用”的具体含义。 27.简述著作权法定许可使用的条件。 28.简述著作权法定许可使用的情形。 29.比较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的异 同。 30.简述邻接权与著作权的联系与区别。 31.简述表演者权的取得的条件 32.简述表演者的权利和义务。 33.简述表演权与表演者权的联系与区别。

专利文献翻译技巧总结

如何做好英文专利翻译 Ⅰ.总则 1. 专利说明书的中译,应特别注重"信"与"达"两大要求,即译文必须与原文内容完全相符,不得有任何出入或节略。但中文必须通顺易读,使任何人不必参阅原文,即能了解中文内容。 2. 一件专利申请会包含「说明书摘要」、「摘要附图」、「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说明书附图」,除摘要附图不需编页码外,其它个部分均需独立编页,亦即每一部份均需从「1」开始编页码(见附件一)。 3. PCT案件之摘要附图为首页之附图,CN案件本所则会另有指示,「摘要附图」不需加上页码,同时必须将「图X」之字样去除。 4. 在「说明书附图」中,请勿以「1/4」之页码编排而应在下方加阿拉伯数字自然排序,就如同「说明书」页码一样,但是附图中之「图1」,「图2」...则仍须保留。 5. 专利申请中的说明书应依以下各部分编译并写明各部分的标题(发明名称除外),每一部份之标题均需完全与下列标题完全相同: 3.1 发明名称(Title) 3.2 技术领域(Technical Field):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所属的技术领域; 3.3 背景技术(Background Art):对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背景技术; 3.4 发明内容(Contents of the invention):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该技术问题所用的技术方案,及对照现有技术所得的有益效果; 3.5 附图说明(Description of figures):各幅附图的简略说明; 3.6 具体实施方式(Mode of Carrying out the Invention):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优选方式得详细说明,其中可能包含实施例或对照附图的说明。 6. 书写规则: 4.1 规格:用纸规格为297毫米×210毫米(A4); 4.2 页边:译文的顶部(有标题的,从标题上沿至页边)应当留有25毫米空白;左侧应当留有25毫米空白;右侧应当留有15毫米空白,底部从页码下沿至页边应当留有15毫米空白; 4.3 字体:应当使用宋体、仿宋体或者楷体,不应当使用草体及其它字体; 4.4 字高:应当在3.5毫米至4.5毫米之间;行距应当在2.5毫米至3.5毫米之间。 4.5 书写方式:自左至右横向书写。一页纸上不应包含二种以上文件(例如,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 4.6 一种文件在两页以上时,应当各自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编号应当置于每页下部页边的上沿,

中国专利文献编号

中国专利说明书的编号体系由于1989年和1993年的两次调整而分为三个阶段:1985年~1988年为第一阶段,1989年~1992年为第二阶段,1993年以后为第三阶段。列表举例说明如下。 第一阶段:1985年~1988年的编号体系 此阶段的编号特点: (1)三种专利申请号由8位数字组成,按年编排。如88100001,前两位数字表示受理专利申请的年号,第三位数字表示专利申请的种类,1—发明、2—实用新型、3—外观设计,后五位数字表示当年申请顺序号。 (2)一号多用,所有文献号沿用申请号。专利号前的ZL 为汉语“专利”的声母组合, 一 般用在专利公报或检索工具中。 共用一套号码的编号方式,突出的优点是方便查阅, 易于检索。不足之处是:由于专利审查过程中的撤回、驳回、修改或补正,使申请文件不可能全部公开或按申请号的顺序依次公开,从而造成文献的缺号和跳号(号码不连贯)现象,给文献的收藏与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因此, 1989年中国专利文献编号体系作了调整。 第二阶段:1989年~1992年的编号体系 此阶段的编号特点: (1)自1989年开始出版的专利文献中,三种专利申请号由9位数字组成,按年编排。如 89103229.2,增加小数点后面的计算机校验码,其它含义不变。 (2)自 1989年开始出版的所有专利说明书文献号均由7位数字组成,按各自流水号序列 顺排,逐年累计。起始号分别为: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自CN1030001A 开始,发明专利申请审定号自CN1003001B 开始,实用新型申请公告号自CN2030001U 开始,外观设计申请公告号自CN3003001S 开始。首位数字表示专利权种类:1—发明,2—实用新型,3—外观设计。 1993年1月1日起实施修改后的专利法,伴随1994年中国加入专利合作条约(PCT ),1995年4月开始公布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国际申请,为此中国专利文献编号体系又有新变化。

商标注册方面的常见名词解释(知识产权)

1、商标权的保护是指国家运用法律手段来防止和制裁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以保护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享有的专用权。 2.注册商标的转让是指商标注册人依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将其注册商标转让给他人所有的行为。 3.商标权的终止是指由于法定事由的发生而致使原来有效的商标权丧失其法律效力,不再受法律保护。 4.商标管理商标管理是指商标主管机关依法对商标使用、印制等行为所进行的指导、协调、检查、监督等活动的总称。 5.商标权也可称为商标专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专用权利。 6、商标注册是指商标的使用人为了取得商标专用权,将其使用或准备使用的商标,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向商标主管机关提出注册申请,经商标主管机关审核,予以注册的制度。 7、注册不当商标撤销制度也称为注册商标无效审定制度,是指对那些不具备注册条件而取得注册的商标,通过法定程序撤销其注册的制度。 8、商标是指在商品或者服务项目上所使用的,用以识别不同经营者所生产、制造、加工、拣选、经销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的显著的可视性标志。 9、商标异议是指在法定期限内对某一经过初步审定并予以公告的商标,依据《商标法》提出反对意见,要求商标局撤销该商标的初

步审定,不予核准注册的制度。 10、注册商标争议是指在先申请注册的商标注册人认为他人在后申请注册的商标与其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的注册商标相同或近 似而引发的商标专用权的争执。 11、集体商标是指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名义注册,供该组织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的标志。 12、标识侵权是指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行为。 13、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 14、注册商标的使用许可是指商标注册人通过签订使用许可合同,将其注册商标许可他人使用的行为。 15、商标管理是指商标主管机关依法对商标使用、印制等行为所进行的指导、协调、检查、监督等活动的总称。 16、服务商标是指提供服务的经营者在其服务项目上所使用的,用于区别于其他服务者所提供的服务项目的显著性标志。 17、注册商标的续展是指注册商标有效期的延续。即商标注册人在其注册商标期满前后的一定时间内,依法办理一定的手续,从而延长其注册商标有效期限。 18、商标国际注册是指我国经营者可以通过商标局,根据《协定》和《协定书》的规定申请商标国际注册,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一国、

《知识产权法》作业参考答案

《知识产权法》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专利权。是指经专利主管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授予申请人某项发明创造的专有性权利。 2.职务发明创造。是指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3.联合商标:是指同一商标所有人在相同或类似的商品上使用的若干个近似商标。其中最先注册并使用的为正商标,其余的为联合商标。 4.国外优先权:是指如果某个成员国的国民就一项发明创造首先在任何成员国中提出专利申请,自申请提出之日起的一定时间内(对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是12年月,对于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是6个月),他如果在别的成员国也提出了同样的申请,则别的成员国都必须承认该申请在第一个国家中递交的日期,并把它看作是在本国递交申请的日期。 5.防御商标:指驰名商标的所有人在不同类别的商品上注册了同一个商标。最先使用的商品上为正商标,在其他商品上使用的同一商标为防御商标。 6.放映权:指通过放映机.幻灯权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等的权利。 7.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8.专利标记权:指专利权人有权在其专利产品或者该产品的包装上标明专利标记和专利号的权利。 9.集体商标:指由工商业团体.协会等集体组织所有,由其成员共同使用的商标。 10.邻接权:又称作品传播者权,指作品的传播者对其在传播作品过程中所创造的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权利。 11.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12.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13.职务发明创造。是指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二.填空 1.《垄断法规》 2.创造性贡献的自然人 3.最先申请的人 4.普通商标和驰名商标作品原件的合法持有人 5.核准注册 6.三年 7.被视为作者 8.30天 9.三个月内 10.六个月 11.《巴黎公约》 12.最先申请的人 13.三个月内14.原件所有权 15.三个月内 16.权利要求书 17.视为作者 18.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 19.三个月内 20.核准注册21.核准注册;22.三个月内; 23.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划; 25.合法持有人;26.著作人身权。 三.辨析题 1.错,由国务院专利行政机关负责专利的受理和审批。 2.错,都可以转让。 3.错,不能转让。 4.错,也可以适用于外国人。 5.错,允许。 6.错,应进行变更登记。 7.错,只有需要变更注册商标图形.文字或其组合的应当重新提出注册申请。 8.错,应视为侵权。 9.错,图书出版者对作品进行的文字性修改.删节,也要经作者许可。 10.错,在我国,计算机硬件受《专利法》的保护。 11.对,联合商标和防御商标在中国《商标法》中还未有规定。 四.单项选择 1C 2A 3D 4C 5A 6D 7B 10C 11B 12B 13D 14B 15C 16B 17A 18D 19D 20D 21D 22A 23D 24B 25D 26D 27B 28C 29B 30C 31A 32C 33A 34B 五、简答题 1、简述知识产权的特征。

中国专利文献

中国专利文献 §2.1.1 中国专利说明书 中国各类专利说明书自1985年9月10日开始出版以来,随专利审批程序的变化不断推陈出新。 1.1985-1992年出版的专利说明书: 1985年,专利法规定对发明专利申请实行“早期公开、延迟审查”制,专利申请自实质审查开始、到授予专利权期间内设异议程序;对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实行初步审查制,专利申请从初审公告开始到授予专利权期间内设异议程序。 ①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A):这是一种未经实质性审查、尚 未授予专利权的说明书。发明专利申请提出后,经初步(形式)审查合格后,自申 请日(或优先权日)起满18个月予以公布,并出版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1985 年出版至今)。 ②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B):这是一种经过实质性审查、尚 未授予专利权的说明书。1985年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申请自申请日起3年内,专 利局可根据申请人随时提出的请求,对其申请进行实质性审查。经实审合格的,做 出审定予以公告,并出版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自公告日起3个月为异议期,期满无异议或异议理由不成立的,对专利申请授予发明专利权。(1985-1992年间出 版)。 ③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U):实用新型专利提出申请后,初 步审查合格即行公告,并出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自公告日起3个月内异议 期,期满无异议或异议理由不成立的,对专利申请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1985-1992 年间出版)。 ④外观设计专利公告(专利公报)(文献类型识别代码S):专利提出申请后,初步审 查合格即行公告。由于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公告仅由简要说明、图片或照片组成,因 而不出版说明书单行本,只在专利公报上进行公告。自公告日起3个月为异议期,期满无异议或异议理由不成立的,对专利申请授予外观设计专利权。(1985-1992年 间出版)。

知识产权法名词解释 (2)

知识产权法导论部分: 1、知识产权:是基于创造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总称。 2、知识产权的客体:是指在对象上所施加、能够产生一定利益关系的行为。 3、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因知识产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之总称。即调整因知识产权确权、知识产权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管理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之总称。 着作权法部分: 1、着作权:是指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的作品依法产生的权利。 狭义的着作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两个方面的内容; 广义的着作权:除了狭义的着作权外,还包括传播者的权利,学理上称为着作邻接权。 2、着作权法:是指调整因着作权的产生、控制、变动等而产生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作品:是指文学、有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治理成果。 4、计算机软件:是指计算机程序及有关文档。 5、演绎作品:是指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或者其他材料二产生的新作品,又叫做派生作品。

6、合作作品,又称共同作品或合着作品,是指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 7、职务作品:是指自然人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 8、委托作品:是指受委托人根据委托人的委托而创作的作品。 9、着作人身权:是指作者基于作品依法享有的以人身利益为内容权利。 10、发表权:是指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11、署名权:是指作者在其创作的作品集复制件上如何标记作品来源的权利。 12、修改权:是指作者依其意愿修改作品并不受干涉的权利。 13、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14、着作财产权:是指着作权人基于对作品的利用而取得的财产收益权。 15、复制:是指以印刷复印、临摹、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货多份的行为。 16、发行权: 广义的发行权是指以任何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原件或复印件的权利; 狭义的发行权限于以转移载体所有权的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原件或复制件的权利。 17、出租权:是指有偿地向公众出租作品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18、展览权:是指将作品原件或复制件向公众展示的权利。 19、表演权:是指公开地表演作品或借助机械、设备公开再现作品的权利。

美国专利文献

美国专利文献 2001年美国专利说明书类型识别代码全面调整,下面括号中为调整后的代码。目前已经出版的专利说明书类型有以下几种: 发明专利说明书(United States Utility Patent),文献类型识别代码A(B1,B2) 这是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授予专利权时出版的专利说明书,占美国专利文献总量的95%以上。自1790年开始出版。这种专利说明书扉页中一些INID代码的使用体现了美国专利法的诸多特点: [75]发明人美国实行先发明制。当同一发明多人申请的情况发生时,按照美国专利法的规定,专利权将授予最先完成发明的人,而不是最先提出申请的人。这样可以使发明人安心从事研究和试验工作,不必担心别人在先申请。但这一原则只适用于美国人在美国完成的发明,来自外国的申请只能以其申请日为准,在美国以外的发明日的证据是无效的。1994年美国专利法的修改中,对于美国之外提出的发明证据已开始予以承认。 [22]申请日期 1994年修改的美国专利法中新增一项内容--临时专利申请。临时专利申请中可以不提出正式的权利要求、誓词及声明、相关资料及在先的技术公开。临时专利申请可以在产品(或方法)第一次销售、第一次为销售而提供、第一次公知公用等情况发生后的一年内提出,一年后自动作废。为申请人评估该发明潜在的商业价值提供了条件;临时专利申请可确定专利申请日及巴黎公约的优先权日,允许先提出多个申请,最后在正式的申请中合为一体。 [63]继续申请/部分继续申请数据继续申请(Continuation Application)和部分继续申请(Continuation-in-part Application)都是对同样的发明提出的二次申请,其原始申请首先必须是一个正式的专利申请,并且原始申请处于等待批准的阶段。继续申请中所揭示的内容必须与原始申请中相同;而部分继续申请增加了原始申请中没有揭示的内容,使原始申请内容只为部分继续申请的一个部分。 继续申请和部分继续申请一般是由于发明人对原始申请的内容有了新的改进而提出的。只有在原始申请中已经得到叙述的内容,才可以享受原始申请的申请日。(参见图3-3) 美国专利说明书撰写颇具特点,每部分均以小标题引导,一目了然。一般包括: ●发明背景(Background the Invention):指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现有技 术状况和存在的不足;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达到的目的。 ●发明大意(Summary of the Invention):概述本发明内容。 ●附图简介(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Drawings):简要说明附图的参看方 法 ●最佳方案详述(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Preferred Embodiment):详 细、完整、清晰地对发明内容给以叙述,使任何熟悉该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一般工程技术人员阅后,能制作及使用该发明。发明如有附图,应结合加以说明。这是专利说明书主要部分,提供了解决技术问题最佳方案。 ●权利要求(Claim):在说明书的最后,一般以“What is claimed is:”开始 陈述。 专利申请公开(Paten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文献类型识别代码A1 这是根据《1999年美国发明人保护法案》规定,自正式专利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公开的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自2001年3月15日起,每周四仅以电子载体形式出版,可从以下美国专利与商标局网站获得: https://www.360docs.net/doc/bb3559812.html,/。 植物专利说明书(United States Plant Patent),文献类型识别代码P(P2、P3) 这是自1930年起开始出版的植物专利说明书。植物专利的附图揭示该植物所有鉴别性

中国专利文献介绍

中国专利文献 中国各类专利说明书自1985年9月开始出版以来,随专利审批程序的变化不断推陈出新。现将不同审批阶段出版的专利说明书汇总如下: 1985-1992年: 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A 这是一种未经实质性审查、尚未授予专利权的说明书。发明专利申请提出后,经初步(形式)审查合格,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满18个月即行公布,出版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1985年出版至今。 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B 这是一种经过实质性审查、也尚未授予专利权的说明书。1985年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申请自申请日起3年内,专利局可根据申请人随时提出的请求,对其申请进行实质性审查。经实审合格的,作出审定予以公告,出版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自公告日起3个月内为异议期,期满无异议或异议理由不成立,对专利申请授予发明专利权。1985年至1992年期间出版。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U 我国专利法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实行初步审查制,专利提出申请后,初步审查合格即行公告,出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自公告日起3个月内为异议期,期满无异议或异议理由不成立,对专利申请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1985年至1992年期间出版。 外观设计申请公告,文献类型识别代码S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同样实行初步审查制。专利提出申请后,初步审查合格即行公告。由于外观设计说明书仅由简要说明、图片或照片组成,因而不出版说明书单行本,只在专利公报上进行公告。自公告日起3个月内为异议期,期满无异议或异议理由不成立,对专利申请授予外观设计专利权。1985年至1992年期间出版。 为减少重复出版,对上述授权的三种专利一般不再出版专利说明书。如果经异议或无效程序,对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做出较大修改,才出版相应的经修改后的发明专利说明书或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这两种专利说明书只出过若干件。 1993年后: 1993年实施第一次修改后的专利法,由于取消了三种专利申请授权前的异议程序,专利说明书出现新的类型: 发明专利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C 发明专利申请经实审合格即可授予专利权,自1993年1月1日起开始出版发明专利说明书,从而取代了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的出版。 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Y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经初审合格即可授予专利权,自1993年1月1日起开始出版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从而取代了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的出版。 外观设计授权公告,文献类型识别代码D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审合格即可授予专利权,自1993年1月1日起开始在外观设计公报中公告,外观设计申请公告也随之取消。 下列示意图可对以上7种类型说明书的产生和取缔进行归纳、总结。

知识产权填空题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经验、知识而依法享有的权利。?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因创造、使用智力成果而产生的,以及在确认、保护和行使智力成果所有人的知识产权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知识产权法的渊源:指的是知识产权法律规范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 知识产权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各个国家普遍采用的确认、保护和利用知识产权和管理制度。知识产权的专有性:是指知识产权所有人对其知识产权具有独?占性。? 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是指知识产权只在授予人权利的国家或者?或者确认其权利的国家产生,并且只能在该国范围内发生效力受法律保护,而其他国家则对其没有必须给予法律保护的义务。? 知识产权的时间性:是指知识产权只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受到?法律保护,一旦超过了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这一权利就自行消灭,或者说该知识产权就依法丧失。? 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是指为了竞争或个人目的,通过不正当??方法获取、披露或使用权利人商业秘密的行为。? 作品合理使用:是指使用有依照法律规定,不经着作权人同意而无偿使用其作品的行为。? 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专利申请的复审:是指专利申请人不服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驳?回其专利申请的决定依法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请求,由专利复审委员会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

的法律程序。? 专利权的地域性:是指依照一国的专利法所取得的专利,只能?在该国地域范围内有效,超出该国地域范围则不发生法律效力。? 专利署名权:是指发明人或设计人有在专利文件中写明自己是发明人或设计人的权利。? 商标的销售侵权:是指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行为。?? 作品的法定许可使用:是指使用人依照法律规定,可以不工着???作权人同意,但须向其支付报酬而使用着作权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地理标志:也称原产地名称: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因素所决定的标志。?反不正当竞争:是指竞争者为维护其竞争利益所享有的禁止他??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权利,主要体现为停止侵害请求权和赔偿损失请求权。? 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原则:优先权是指申请人就其发明创造自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后,在法定的时间内就同一发明创造再次提出申请的,以其第一次申请的日期作为申请日。已在先申请日作为在后申请的时间,将申请日提前,给予申请人时间上优先。?组合商标:是指由文字、图形、颜色等要素相结合所构成的商??标。? 着作权的集体管理:是指通过着作权人的集体组织授权使用者?使用作品而获得报酬的管理行为。? 邻接权:又称作品传播者权,是指与着作权有关的权利,即作?品传播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是指与着作权相关、相近似的权利,?是指作品传播者的权利。?

美国专利检索

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的检索及介绍 大中小 概述 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是美国专利商标局建立的政府性官方网站,该网站向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专利信息服务。美国专利商标局已将1790年以来的美国各种专利的数据在其政府网站上免费提供给世界上的公众查询。该网站针对不同信息用户设置了:专利授权数据库、专利申请公布数据库、法律状态检索、专利权转移检索、专利基因序列表检索、撤回专利检索、延长专利保护期检索、专利公报检索及专利分类等。 数据内容每周更新一次。 专利数据库简介 1.专利授权数据库 收录内容:目前,美国专利授权数据库收录了1790年至最近一周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布的全部授权专利文献。该检索系统中包含的专利文献种类有:发明专利、设计专利、植物专利、再公告专利、防卫性公告和依法注册的发明。 其中,1790年至1975年的数据只有图像型全文(full-image),可检索的字段只有3个:专利号、美国专利分类号和授权日期;1976年1月1日以后的数据除了图像型全文外,还包括可检索的授权专利基本著录项目、文摘和文本型的专利全文(full-text)数据,可通过31个字段进行检索。 每种专利文献的收集范围为: 专利文献种类1790年-1975年1976年-现在 发明专利X1-X11,280 1-3,930,270 3,930,271-当前 设计专利D1-D242,880D242,583-植物专利PP1-PP4,000PP3,987-当前 再公告专利 RX1-RX125 RE1-RE29,094 RE28,671-当前 防卫性公告T885,019-T941,025T942,001-T999,003 T100,001-T109201 依法注册的发明H1-当前2.专利申请公布数据库

电大知识产权法考试题库

名词解释 产品发明是指通过人的智力劳动、经过人工执照的各种新制品。例如对仪器、装置、用具或组合物等作出的发明。 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标识侵权是指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行为。 表演权,即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 表演者,是指演员、演出单位或者其他表演文学、艺术作品的人。 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 从属发明创造是指发明人或设计人完成的发明创造得到了工作单位的帮助,或者主要是利用了单位的物质条件。 抵触申请是指在申请日前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的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 独占实施权是指专利权人排他的利用和最终处分其专利权的权利。 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法定许可使用,是指使用人依照法律规定,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但须向其支付报酬而使用著作权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反向假冒侵权是指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行为。 方法发明是指制造某种产品或生成某种物 质所使用的特殊手段或特殊步骤。 服务商标是指提供服务的经营者在其服务 项目上所使用的,用于区别于其他服务者所提 供的服务项目的显著性标志。 改进发明是指对已有的方法或发明提出的 创造性变革。 集体商标是指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 名义注册,供该组织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 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的标志。 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 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 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假冒专利罪假冒专利罪,是指违反专利法 的规定,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假冒他人专利, 情节严重的行为。 邻接权,又称作品传播者权,是指与著作 权有关的权利,即作品传播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邻接权:是指与著作权相关、相近似的权 利,是指作品传播者的权利。 侵权著作权行为,是指侵害他人依法享有 的著作权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的行为。 商标管理商标管理是指商标主管机关依法 对商标使用、印制等行为所进行的指导、协调、 检查、监督等活动的总称。 商标国际注册是指我国经营者可以通过商 标局,根据《协定》和《协定书》的规定申请 商标国际注册,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一国、多 国或全部成员国内申请保护。 商标侵权行为是指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 权的行为。 商标权的保护是指国家运用法律手段来防 止和制裁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以 保护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享有的专用权。 商标权的终止是指由于法定事由的发生而 致使原来有效的商标权丧失其法律效力,不再 受法律保护。 商标权也可称为商标专用权,是指商标注 册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专用权利。 商标是指在商品或者服务项目上所使用 的,用以识别不同经营者所生产、制造、加工、 拣选、经销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的显著的可 视性标志。 商标异议是指在法定期限内对某一经过初 步审定并予以公告的商标,依据《商标法》提 出反对意见,要求商标局撤销该商标的初步审 定,不予核准注册的制度。 商标注册是指商标的使用人为了取得商标 专用权,将其使用或准备使用的商标,依照法 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向商标主管机关提出注 册申请,经商标主管机关审核,予以注册的制 度。 商品商标是指使用于商品之上的商标。 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 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 的权利。 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 或者其结合作出的富有美感的并适于工业上应 用的新设计。 新颖性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 或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 国内公开使用过以及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 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国务院 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 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 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 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 权利。 许诺销售权许诺销售权,是通过在商店内 陈列或在展销会上演示、列入销售征订单或拍 卖清单、列入推销广告或者以任何口头、书面 或者其他特定方式向特定或不特定的人明确表 示对其出售某种产品的一种意愿。 证明商标是指由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具有 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该组织以外的单 位或者个人使用于其商品或者服务,用以证明 该商品或者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 质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标志。 职务发明创造是指发明人或设计人在完成 发明创造的过程中,是在履行其本职工作,或 者是在完成工作单位特别委任的任务。 注册不当商标撤销制度也称为注册商标无 效审定制度,是指对那些不具备注册条件而取 得注册的商标,通过法定程序撤销其注册的制 度。 注册商标的使用许可是指商标注册人通过 签订使用许可合同,将其注册商标许可他人使 用的行为。 注册商标的续展是指注册商标有效期的延 续。即商标注册人在其注册商标期满前后的一 定时间内,依法办理一定的手续,从而延长其 注册商标有效期限。 注册商标的转让是指商标注册人依法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