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分析——认识图形(二)

第一单元分析——认识图形(二)
第一单元分析——认识图形(二)

第一单元分析认识图形(二)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

2、初步了解图形间的内在联系。

1.关注学生认知基础,注重知识间的联系。

2.设计丰富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深化学生对于图形特征的直观认识。

3.关注知识的关联,注重对后续学习的支撑,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分类、观察、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在拼、剪的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平面图形的直观体验,并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显著特征。

3.在对图形的分类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初步培养空间观念,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1.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

2.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

能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准确认识图形。

例1:

任务:

1.直观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

2.了解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3.积累观察、比较、操作的活动经验,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具体建议:

1.关注从体到面的认识过程,帮学生建立联系。--猜一猜、画一画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比较的时间,引导学生碰撞思维形成认识。--分一分、辨一辨(大小学具的准备)

3.采取多种形式和活动巩固内化,稳固认识。--找家;我画你说,我找你说、设计图案等活动。

例2:

任务:

1.强化平面图形的显著特征。

2.初步了解图形间的内在联系。

3.积累转化图形的初步活动经验。

4.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具体建议:

1.调动兴趣,让学生成为拼摆的主体。---学具准备要充分

2.关注学生的争论,适当给予方法的指导。---对于长、正方形的判断

3.适当把握,点到即可。---三角形的价值、六边形、图形联系

4.分与合可以并进。

例3:

任务:

1.巩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巩固平面图形的显著特征。

4.积累活动经验。(倾听、表达、交流等)

5.保护、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意识。

具体建议:

1.七巧板人手一份。

2.可以开展合作竞争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可以适当变换题目的要求。

----平面图形,或其他图形。

1.切忌把数学课上成手工课”和拼图课”通过动手操作要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本质加以认

识,活动前要有活动问题,活动后要注意对知识的总结和提炼。2?确保学具的充分准备---是学习任务能否达成的关键。

3.正确把握教学要求不拔高。

①不要求用严格的数学化语言进行描述。

②长方形、正方形角的特征、长方体、正方体

面、棱、顶点的特征不要求掌握。

第一课时:例题1练习一第1、2、3题;

第二课时:例题2练习一第 4 (1)、5、6、7、8 题;

第三课时:例题3练习一第4 (2)、思考题;

关于练习

1.要关注做题时方法的交流。

2.要关注空间观念的培养。

3.理性分析,正确把握。

4.抓住本质,适当补充。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一一例1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让学生感悟到体与面的关系。

2?初步体会到这几个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转化的思想。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密切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并能区别长、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怎样在学生不认识边及角的情况下,正确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学具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知。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新朋友?大家看。

你们认识他们吗?他们叫什么名字?

2、那它们长什么样子呀?

要求: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的特征,不要求完整,能说出意思就行。

3、面和体的关系。

问:这些图形怎么得到的?(是以前立体图形的一个面。)

分别用哪个图形得到的呢?

(1)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做完游戏你们就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搭积木游戏:要求先要用手摸一下这些物体的每一个面,然后再搭。

(2)小组活动。

(3)欣赏各小组作品。

(4)我们在哪可以找到这几个新朋友呢?一起来找找。

(5)各小组讨论:老师到小组中倾听、指点、鼓励。老师: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就是平

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面图形。

二、新授课(在分类比较中认识图形。)

1、同学们,我们来给这些新朋友拍张照好不好?有没有办法?用什么办法?(1)讨论得出方法:把积木放在纸上,用铅笔描下来。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提示有印泥、橡皮泥)

(2)小组活动。(用自己的积木踏一个平面图形。)(3)说说你用什么形状的积木画了一个什么图形?(课件出示)评析:通过给新朋友拍照片的活动师生共同得出:长方体画出的是长方形,正方体画出的是正方形,三棱柱画出的是三角形,圆柱画出的是圆,四棱体画出平行四边形。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并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同时在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5、归类:请小朋友把描画下来的图形整理一下,分分类。

小组讨论:

(1)你们能把这些图形分分类吗?(3 类或4类)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比较,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类的,你为什么这样分?问:说说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长边缩短和短边一样长就是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游戏把长方形一拉边斜了就是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三条边围成。圆: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二、加深认识

1、找一找

其实,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家,我们的教室里就有很多,让学生给这些图形分别找到家。

2、在操作中体会特征

问:你们愿意用小棒把这些图形摆下来吗?

指名前面演示:用什么样的小棒摆了什么样的图形?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小棒? 为什么没有人摆圆呢?

3、拓展中提高能力

(1)折一折

出示一张正方形纸,让孩子折出长方形,三角形,对出平行四边形。

(2)看一看

出示两幅用图形组成的画,欣赏图形美。

4、练习:书一一第5页1、2、3、6、7 (自己做然后订正答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 下,把它

记录下来,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交流一下。

五、板书设计

六、作业布置

1、《黄冈作业本》一一第1页

2、自己用平面图形拼一拼。

请同学们留心观察一

长方形

(对边相等)(四条边都相等)(斜对边相等)(三条边)(曲线)

三角形圆

第一单元平面图形(二)

第二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一一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并初

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培养用数学、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3?通过图形的拼组,获得美的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

教学难点:并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课前准备:课件,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出示各种平面图形

师:这些图形你们都认识吗?想玩拼图吗?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深入学习图形的拼组吧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 ?探索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1)认识对边

(板书课题)

小学一年级平面图形的认识

小学一年级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分析: 《平面图形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内容。本单元第一课时是初步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材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从立体图形中分离中平面图形,从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面从体上来”,并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 教学目标: 1.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面在体上”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发展形象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建立空间观念。 4.通过设计拼组图形的动手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对图形产生好奇心,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学生用:四种立体图形、四种平面图形、剪刀、纸。 教师用:四种平面图形、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感知“面在体上” 1.导入新课。 (出示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小汽车。) 师:小朋友,你知道这辆漂亮的小汽车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吗?请你来认一认、指一指。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教师将学生回答后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师:今天我们就是要来认识这四个图形。 据了解,虽然没有正式的学习过平面图形,但是学生们在生活中都已经认识了这四个平面图形。因此在设计时,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并考虑到他们现有的起点,出示了一辆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汽车,让学生找出自己认识的图形。引入新课。 2.感知“面在体上”。 A、分给每组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现在这四个图形就藏在你们桌上的那些物体里,请你把它们都找出来好不好?并说给你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你从哪里找到了这些图形? 各组合作操作。 小组汇报。 从长方体上找到上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课件演示──面从体上分离的过程。 教师小结。 课件演示。 师:从长方体上找到上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这一过程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平面图形”这一抽象的概念,对他们而言在理解上有很大的难度。因此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充分感知到今天学习的图形原来是从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中来的,是立体图形中的一个面。 B、师:老师想把这四个图形从这些立体中搬下来放在纸上,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生:沿着表面的边缘描出图形。) 师:那就请你们画一画,四人小组中,一人画一个图形。画完后,请你把它剪下来。 学生动手操作。

《认识图形(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拼一拼、摆一摆,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课件出示:几个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平面图形拼组成的,让学生说出这个组合图形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二)点明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二、操作感知: (一)折一折: 1.长方形的边的特征; (1)将手中准备好的长方形对折,你是怎么对折的? (2)学生交流汇报。有左右对折与上下对折的。你有什么新发现? (3)引导学生发现:通过对折,上下两条边能完全重合,左右两条边也能完全重合。同时教师指出:上下两条边是一组对边,左右两条边也是一组对边。

(4)板书归纳:长方形对边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长方形的边的特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1)猜测:观察一下手中的正方形,猜测一下正方形的边会有什么特征?可能会有学生说:对边相等,也可能会有学生说:所有的边长都相等。 (2)讨论:我们怎么去证明你的猜测呢?学生可能会说:用尺子量,也可能会说:通过对折来证明。 (3)验证:让学生通过对折的方法来证明正方形各边的关系。 (4)汇报;通过上下对折,左右对折证明对边相等;通过对角线对折证明邻边也相等。 (5)板书归纳: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猜测、讨论、验证、汇报等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同时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正方形边的特征的掌握。】 (二)拼一拼: 1.引导探究长方形拼组; (1)想一想: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能拼成什么平面图形? (2)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拼组; (3)展示学生的拼法:一种是将长边对接,一种是将短边对接。 (4)为什么有的同学能拼出正方形,而有的同学却不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说明。 (5)小结: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也可能可以会拼成正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后面学生的自主探究做必要的的方法铺垫。】 2.自主探究正方形的拼组: (1)想一想:你准备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一拼?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平面图形的认识》的认识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 全笑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一年级上册认识四种简单几何体的基础上,来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是建立在初步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及其特征的基础。同时,借助自主练习中寻找生活中的几何图形,进一步使学生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与理解。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认识并了解了立体图形,并且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幼儿园时期,他们已经玩过积木,画过平面图形,所以学生对于这五种平面图形,一点也不陌生。但学生对这五种平面图形的具体特征、本质所在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明确。为此,我认为:创设有趣味的情境活动,让学生动起来,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会区别和辨认这几种图形。 过程与方法:结合动手操作和观察,体验平面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意识和创新意识。(四)、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难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辨别。 (五)、教具学具:课件、立体图形实物、平面图形若干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们,我们在上学期认识了图形王国中哪几个新朋友? 生: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 课件出示立体图形让学生辨别。 2、师:这些图形都来自图形王国,可是,图形王国里发生了一件抢劫案,警察叔叔马上去寻找线索,结果他们找到了一串脚印,你们知道他们分别是谁的脚印吗?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能帮警察叔叔破案? 教师示范验证进行破案。 设计意图:学生知道了立体图形,但对它与平面图形的联系难以理解。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知道了通过立体图形可以画出平面图形,从而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印象也更加深刻,帮助学生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平面图形 1、师:认识这些脚印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师:这么多脚印,我们给他们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他们。你发现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师:老师这里还有几个平面图形,让我们一起来把他们送回家。 (1)学生把图片娃娃送回到黑板上。 (2)说一说,根据什么送的?同一家的图形分别有什么特征?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二)教案43086

一、认识图形(二)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 3、学做风车。 (1)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认识图形(二)》第二课时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

《认识图形(二)》第二课时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 破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用同样的平面图形进行拼组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直观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拼、摆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活动经验。 例2是一个拼组图形的活动。通过用学过的、同样的平面图形拼成学过的或没有学过的其他平面图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并为以后的学习积累一些感性经验。教材呈现了用等边三角形、一般三角形、宽为长的一半的长方形拼组的例子。 “做一做”用两种颜色、形状大小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组图形,使学生进一步图形的特征,培养学习兴趣,增强想象力。 本节课的教学,要精心设计各种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活动经验。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进一步直观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让学

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活动经验。 二、重难点突破 1.进一步直观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突破建议 ⑴教材提供的是一个让学生体会平面图形特征和初步感受平面图形之间关系的思路,具体活动时,不应该完全要求学生按书上的拼、摆。教师可以创造性的设计操作活动: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能不能用几个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让学生动手拼、摆,既可以用几个相同的图形拼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拼出没学过的图形。拼完之后交流一下拼的情况。 ⑵教学中可以分为以下4步:提问:能不能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新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分组拼:自选平面图形,并用所选的同样的图形拼出其他平面图形。交流:说一说用了几个什么样的平面图形拼成了一个新的什么图形,怎么拼的。自由拼:利用平面图形的特征自主拼图。 2.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活动经验。 突破建议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34-35 教学准备: 学具:每个四人小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各一个;白纸一叠;印泥一个。每位学生准备剪刀一把。 教具:课件 教学目标: 1、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方法,让学生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与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2、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中心问题,并激活旧知。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到图形王国去做客了是吗?可是就在昨天晚上,图形王国发生了一起重大案件,警察叔叔正在紧张的破案,通过初步调查确定它们几个有重大嫌疑(课件点击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它们几个中到底谁是罪犯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现场留下的脚印。(课件点击出示:模糊的脚印)你认为谁是罪犯?(我认为***是罪犯,因为它有可能会留下这样的脚印)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问题序列一:动手印印,画一画,体会“面在体上” 1、启发思考。 师:它们四个的脚印到底是怎样的呢?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了这几个图形, 怎样才能得到它们的脚印呢? 生:画下来、印下来、折出来……

2、动手操作。 ①提要求。 师:你们想不想动手印一印或画一画? 要求:小组合作完成;A、每组至少用两种方法来制作。B、四人小组中,一人负责一个图形的脚印,并把它剪下来。C、请组长先分工,再动手做。比一比,看哪一组在最短的时间里合作得最好。 ②小组合作。 ③全班交流: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把各种图形的脚印贴到对应的图形下面。例如:长方体下面贴对应的三个长方形。 3、形成概念。 师:同学们,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得到了这几个图形的脚印。仔细看看,这些脚印和原来的立体图形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生:立体图形有六个面,这些脚印只有一个面;立体图形能站起来,这些脚印不能站起来。 师:同学们,像这样只是一个薄薄的面的图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平面图形。(板书课题:平面图形) 问题序列二:你觉得谁的脚印最特殊?探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觉得谁的脚印最特殊?为什么?和同桌轻轻地说一说。 1、认识长方形。 生:我觉得长方体的脚印最特殊,它有三种不同的脚印。 师:仔细观察,长方体的三种脚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小组合作:看一看、数一数、折一折,组内讨论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有四条边,四个角,对边相等,其中两条边较长,两条边较短。学生的说明可能不完整,老师进行引导。像这样的图形叫做长方形(板书) 课件演示长方形的这些特征,老师进行小结。 教师改变长方形的位置,让学生认还是不是长方形。 请学生用6根小棒搭一个长方形。 学生展示

认识图形 教案 人教版

第4单元认识图形(一) 第1课时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教材P34、P35第一个做一做及练习八第1、2题【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并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类的?为什么这样分类?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2. 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教材第35页做一做第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第二课时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第二课时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第二课时练习 (共5题;共29分) 1. (5分)用第一行的物体可以画出第二行的哪个图形?连一连。 2. (2分)正方形对折一次可以折成长方形,也可以折成三角形。 3. (5分) (2020一下·东海开学考) 用下面的物体各能画出哪个图形?用线连一连。 4. (7分)分类与整理。 (1)按照形状分类整理一下,把结果填在下面的表里。 图 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形 个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数 (2)拼成图①和图②各用了多少个图形? 图①图② 个数________________ 5. (10分)计算。

(1)如果△=5,○=2,□=3,那么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七巧板中由________种图形组成,拼成一个正方形最少需要________图形,拼成一个三角形最少需要________个图形。 (3)三角形有________条边,________个角。 (4)最少用________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

参考答案 一、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第二课时练习 (共5题;共29分) 答案:1-1、 考点: 答案:2-1、 考点: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答案:4-2、 考点: 答案:5-1、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

认识图形二教案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

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梳理回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就来搭积木。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 学生小组内商量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边搭边注意观察这

些积木的形状,有哪些是自己认识的? (2)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名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并介绍它们的形状,相机也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二、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导认识长方形。 ①看一看、摸一摸。 讲述介绍:(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 布置操作: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②画一画。动一动脑筋,把自己选择的面的形状在纸上画下来。想一想,该怎么画呢?让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③比一比。请小朋友把自己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进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家画的长方体的一个面,有的是这样的,有的是这样的……, ④揭示名称。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把刚才看见的图形再想一想。 指出:像这样的图形虽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横着,有的竖着,但我们都把它们叫作长方形。 ⑤找一找。你们手中的长方体还有哪些面的形状也是长方形的?找到后看一看、摸一摸。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4认识图形(一)第二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我会拼图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并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过程与方法:培养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 各种平面图形的实物、ppt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 活动一:摸物体,说形状。 (将各种大小不一的平面图形放在一个袋子里) 摸一摸,说说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自由回答。 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 全班交流。 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二、活动二:感知“面”是从“体”得到的。 出示长方体,讣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找出长力形、师问:“你还能找到其他的图形吗? 请大家4人一组,找找看。“让学生自主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其他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结合学生汇报小组活动结果进行课件演示: a)方体上分离出正方形,揭示名称。 b)柱上分离出圆,揭示名称。 c)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揭示名称。 一起出示四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板书。 三、活动三:用“体”描“形”。 小熊猫说:“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能从不同的物体找到不同的图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用桌上 观察与交流中初步认识。 从实物图中直观地抽象出各种平面图, 用实物体描画出各种平面图形,加深认识。

深圳市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测试卷(答案解析)

深圳市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测试卷(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图中有个三角形,个正方形,个平行四边形,个长方形。横线上分别填()。 A. 1 1 2 3 B. 3 1 0 3 C. 1 3 2 2 2.下列图形中不能通过平面图形的旋转得到的是() A. B. C. D . 3.下面图形中与其他图形不是同类的是()。 A. B. C. 4.下列图片中,没有图形() A. 三角形 B. 圆 C. 正方形 5.当一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相等时,这个四边形是()。 A. 棱形 B. 平行四边形 C. 正方形 6.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2厘米,它的边长一定是6厘米。() A. 对 B. 错 7.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 ) A. 对 B. 错

8.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三角形?() A. 4 B. 6 C. 7 9.像这样先折后再沿着虚线剪下一个()图形。 A. 正方形 B. 长方形 C. 平行四边形 D. 圆10.三角形是()。 A. B. C. 11.下面的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A. 正方形 B. 长方形 C. 等边三角形 12.圆有()条对称轴。 A. 1 B. 4 C. 无数 二、填空题 13.分一分,填一填。(填序号) 长方形:________ 正方形:________ 三角形:________ 圆:________ 14.数一数。

________个 ________个 ________个 ________个 ________个 15.把各种图形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6.图中有________个,有________个,有________个,________个。 17.数一数。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教案(最新整理)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名称认识图形(二)单元序号1 单元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安排的一个新内容,它也为二年级研究图形的边,进而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认识直角等知识的教学做了铺垫。本单元的学习,主要通过操作、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历平面图形的产生和变换。学生学习本单元适合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课时1-1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一、复习,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 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二、巩固发展 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 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涂色、拼图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体、正

一年级数学下册1认识图形二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教案新人教版2021012029

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例2及“做一做”,教材第4页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用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体会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景导入】 1.出示汽车图。 师:这是什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生1:是汽车。 生2:它是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组成的。 师:你们想玩拼图吗? 生:想。 师:好!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拼组吧。(出示课题:拼一拼) 【新课讲授】 1.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图。 (1)出示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师: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一拼,你能拼出什么图形?请先试一试,拼一拼,再在小组交流。 (2)学生动手操作、交流。

(3)汇报展示。 师:谁先说说你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出了什么图形? 生1: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了一个大的长方形。 生2: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也拼出了一个大的长方形。 板书: 生3: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了一个“T”形。 生4: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了一个“L”形。 生5: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 师:两个长方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吗? 提供同样的两个长方形,学生实践得出:只有特殊的两个长方形才可以拼成正方形。 2.用三角形拼图。 (1)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图。 出示两个同样的三角形。 师: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一拼,你能拼出什么图形呢?先在小组内试一试。学生分组操作、交流。展示、汇报。 生1: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能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平面图形的认识 (2)

《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浙江省湖州市东风小学王艳蓉 《认识图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内容。本单元第一课时是初步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材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从立体图形中分离中平面图形,从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面从体上来”,并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 教学目标: 1.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面在体上”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发展形象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建立空间观念。 4.通过设计拼组图形的动手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对图形产生好奇心,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学生用:四种立体图形、四种平面图形、剪刀、纸。 教师用:四种平面图形、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感知“面在体上” 1.导入新课。 (出示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小汽车。) 师:小朋友,你知道这辆漂亮的小汽车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吗?请你来认一认、指一指。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教师将学生回答后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师:今天我们就是要来认识这四个图形。

据了解,虽然没有正式的学习过平面图形,但是学生们在生活中都已经认识了这四个平面图形。因此在设计时,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并考虑到他们现有的起点,出示了一辆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汽车,让学生找出自己认识的图形。引入新课。 2.感知“面在体上”。 A、分给每组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现在这四个图形就藏在你们桌上的那些物体里,请你把它们都找出来好不好?并说给你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你从哪里找到了这些图形? 各组合作操作。 小组汇报。 从长方体上找到上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课件演示──面从体上分离的过程。 教师小结。 课件演示。 师:从长方体上找到上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这一过程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平面图形”这一抽象的概念,对他们而言在理解上有很大的难度。因此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充分感知到今天学习的图形原来是从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中来的,是立体图形中的一个面。 B、师:老师想把这四个图形从这些立体中搬下来放在纸上,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生:沿着表面的边缘描出图形。) 师:那就请你们画一画,四人小组中,一人画一个图形。画完后,请你把它剪下来。 学生动手操作。 师:那你说这四个你刚剪下的图形和我们以前学习的立体图形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生:立体图形不只一个面,这些图形只是一个面;立体图形能站立,平面图形不能站立。) 这一过程的设计是在前一环节“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面从体上来”并且在想办法搬的思考过程中,在画的过程中,让学生具体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之处。

认识图形一 第二课时教案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一) 【第二课时】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一、教学目标 1.经历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目的、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 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 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具准备 积木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立体图形。瞧,今天他们又来和同学们学习了。谁能叫出他们的名字? 教师分别出示各种形状的积木 同学们说出名字。 积木真高兴,决定和大家做一个游戏。 (二)探究新知: 1. 读懂信息,明确问题 老师把积木摆放在桌面上,呈现图片1 师:你都知道了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给与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悄悄的告诉你的同桌。(同桌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又稳又高,全部用上。 2.操作探究,分享交流 (1)独立思考——初步拟定策略 师:怎样搭呢?(给与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 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初步的想法。 (2)小组分享——在尝试中,发现问题 师:把你的方法告诉小组的同学,大家确定一种准备尝试的方法。 分小组试一试 教师巡视。 师:我发现有的同学遇到了困难。引导学生说:球放稳很困难。 师:哪个小组有好办法呢? 引导学生总结:把球放在3个长方体上面,可以放稳。 (3)全班分享——再次操作,解决问题 3.好经验分享 比一比 师:请两个组的同学上来比赛,看谁搭的又稳又高。 请赢家介绍成功经验。 (1)怎样搭的高? (2)怎样搭的稳? 总结归纳:借助长方体的长保证高度,要把球放在有3个指点的面上确保整体的问题,必须用上所有积木。 (三)拓展延伸 1.书37页第2题呈现图片2 2.书37页第5、6题分别呈现图片3、4 3.书38页第8题呈现图片5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认识图形二-拼一拼》教案

认识图形二 拼一拼 看一看教材第3页的“拼一拼”内容,做一做练习一第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向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歌中唱的到底是什么呢?(播放少儿节目《大风车》的主题歌,播放完时适时提问:你们喜欢风车吗?)其实,风车是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折成的。不仅这样,生活中还有很多由平面图形组成的干变

万化的图案呢。你们想当那个把图形变得很神奇的魔术师吗?好,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下课之后,大家就都会成为魔术师了。(板书课题) 二、折一折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首先,我们来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请看幻灯)同学们按照要求把你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折完后,你发现长方形的对边怎么样?(对了,对边重合,即对边相等)那么,邻边是否也相等呢?(对角折一折,试一下)我们一起来看屏幕演示。再来看看,正方形的边怎么样呢?(幻灯出示)大家把正方形沿着虚线向对角折,再对边折,你们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怎么样?(都相等)好,我们再来看屏幕。 归纳:同学们有的用观察法,有的用比较的方法,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对边相等;长方形邻边不相等,正方形邻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问:你能把长方形的纸变成正方形的纸吗?这样折一折、剪一剪就变成正方形了,能说明理由吗? (2)小组合作制作纸风车。 我们在课前说过,纸风车是由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完成的。你们会做风车吗?(幻灯出示风车图案)接下来,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习。请注意看(播放视频)。 问:风车的制作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图形?怎样让一张纸变成

【优质】认识图形二教案

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在一年级上册中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这部分教材以此为起点,首先安排学生认一认这些积木,然后通过描一描、印一印、摁一摁等多种方法引出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从物体上“分离”出面以后,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面的形状,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点,形成有关图形的正确表象,教材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丰富的学习活动,如画一画、找一找、围一围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不仅在知识层面上得到巩固和深化,而且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了数学思考,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这部分教学内容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重要基础。 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平面图形,并具有一定的认知经验,这些经验重要包括两个方面:意识在上学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时,所形成的一些对常见几何形体表面的感性认识;二是学生在日常生活(特别是平时做的手工和游戏)中所积累的对一些物体表面形状的感性认识。尽管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学生对于这些图形是模糊的,而且是“体”“面”部分的。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图形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发现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6-~48页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棱柱和圆柱的底面,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感受几何形体的面的特征,体会“形”与“体”的联系。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圆钟、笔筒、课件、积木(长方体、正方体、棱柱、圆柱)、水彩笔、方格纸、印泥、白纸(长方形、正方形、圆)、皮筋(3根)、水彩笔(红、绿、蓝)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来的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认识图形二-整理和复习》教案

图形的认识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练习一(教科书6—7页5—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观察图形,想象不能看到的面: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知识点是长方体的前面和后面一样,左边和右边一样,上面和下面一样。左边不知道,可以看右边。 教学难点: 补砖块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完成练习一第五题 出示完整的一面墙(图片) 1学生观察。 2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每块完整砖块的长度是一样的;每行的砖块数是一样的;单数行和单数行摆的一样,双数行和双数行摆的一样。 3出示不完整的一面墙,“补砖块” (1)这儿缺了几块?你能用刚才的发现来猜一猜吗? (2)验证猜想。

方法一:学生可能会用画一画,补一补的方法。 师可以提问:你想怎么补?来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画的时候,引导学生用行之间的关系来画砖缝。 方法二:学生直接用数砖块的方法,那就不用补了。 师:一行有几块砖块?第一行缺了几块? 师总结方法:数出每一行缺的砖块数,再加一加。 老师对于这两种或更多的方法予以肯定及表扬。 (3)练一练。 完成P6补砖块练习。1、提问: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2、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3、小结:如果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是什么形,那么它就可以画出什么形状来。 三、独立完成练习一第6题。 四、完成教科书练习一P7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五、完成教科书P7第8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直观演示。用后面书上提供的卡片。 (1)学生想象。这个卡片要做成正方体。数字4对着自己,1要往左边折,2要往右边折,3要往哪边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