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探究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不但需要掌握好牢固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强化实践技能的前提与基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目,因此,这里的知识不仅是指化学基础知识、化学概念、理论等,更是指化学实验,化学实验的开展不仅可以降低化学知识的难度,将化学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本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问题情境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在化学教学活动开展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主动获取知识和相关技能,在体验知识和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信息,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提及到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进行化学研究性實验教学,即以化学实验为基础,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化学实验中所蕴含的知识,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实验能力,在“做”中有效掌握化学知识,培养起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开展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探究平台

探究性试验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以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利用实验来引导思考的。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实验中进行动手操作,但是在实验操作的构成中,学生并不是在一味地进行机械演练,而是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实验中的某些现象或实验步骤进行深入地思考,在思考中获取化学知识。由此看出,在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时候,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学生适时地提供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践行实验,探究结果。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创设问题情境需要注意对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化学是一门极具抽象性的科目,其抽象性不仅是指化学理论知识的抽象,还是指化学实验现象纷繁复杂。在实验操作中,学生能够进行认真、有条理地观察有助于其发现实验规律,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组织化学实验的时候,需要抓住机会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能够加深理解他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要认真组织好每次的学生分组实验。对每章、每节的实验都要做到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要使学生学会、掌握操作技术。例如,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要求他们能够正确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取试管,装药品,固定试管,加热试管,反应后洗刷试管,并且加热时注意试管的倾斜方向等。要使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培养动手能力。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必须及时防止和纠正在实验操作上的错误,训练学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例如,学生做粗盐提纯实验时,常因仪器不干净,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得不出理想的实验效果;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出操作上的错误后,重新操作,保证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事实证明,通过组织分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三、人人动手,提供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机会

提供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机会,营造动手、动脑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还可以提出思路、要求,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办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的兴趣。例如,给学生讲铁的性质,做铁钉生锈这个演示实验时,可先让学生自己找材料,每人在实验前10天准备三支干净的医用针剂小药瓶。按装满水、少量水、干燥三个不同条件各放入铁钉一枚。让学生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等到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带来自己研究的“成果”,让学生展示

自己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互动交流,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直到得出正确结论,效果就比较好。这种教学设置,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促使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重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他们不但理解得既快又深刻。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亲自体验,可增加实验仪器的数量。实验条件较差、仪器较少的学校,可发动学生寻找替代品,或自制仪器。例如:用截去上半截的盐水瓶、塑料瓶代替烧杯、用输液管代替导气管、医用注射器或塑料眼药水瓶代替滴管等等。通过发动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替代品或自制仪器,既变废为宝,保护了环境,又解决了仪器不足的问题;既使学生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提高了动手能力,又使其从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四、重视实验分析,培养思维能力

在化学实验中,强化学生思维培养,是掌握化学知识的需要,也是学习活动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和化学入门的向导,学生以实验操作为基础,初步了解化学原理,归纳化学知识的规律,从而形成完整的化学知识网络,构建化学知识框架。切实加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根据实验的三个关键步骤,指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化学实验的三个关键步骤为:①反应原理;②仪器组装;

③实验操作过程。任课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对三个关键步骤进行理解、探索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是反应原理的思维培养。反应原理,是一个化学实验的理论原理,即用什么反应物,通过什么条件,得到所需要的物质。其次是仪器组装的思维培养。“仪器组装”是指为了完成某个具体的实验,应选择什么设备、仪器,进行什么样的连接,达到反应的最佳效果。

总之,坚持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记录实验及分析处理数据。首先要让学生自己设计出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选用的实验仪器、药品(规格和数量)、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和注意事项。实验结束后要让学生把实验所得的现象或数据进行概括、分析、归纳、综合判断、去伪存真,要注意让学生揭示有关物质的变化与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规律,并让学生用简洁准确的化学语言表达出实验结论。

参考文献:

[1]刘欢.基于科学探究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

[2]全日制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上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