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中的财务决策问题研究及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决策问题研究及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决策问题研究及案例分析

高级财务会计

课程论文

学院:数学与财经学院

年级:11级

专业:财务管理

班级:财务(1)班

学号:201102344018

姓名:李显耀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决策问题研究及案例分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企业利用并购的方式筹集资本,扩大生产的事例频频出现。对于我国而言,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过去了,企业的兼并、重组非常普遍,已经成为拓展经营领域的重要举措,但是其中的财务风险却是始终存在的,成为企业并购的一个关注点。本文立足于这一现状展开讨论,并结合相关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完善并购当中财务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引言

企业并购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中涉及到的要素和环节有很多,要想取得效益最大化,管理者就必须要统筹多方面要素,进行综合决策。而从本质上来看,企业并购属于资金运作的范畴,因此关于

财务决策的地位是不容小视的,其能够有效地实现资本的集中

和规模的扩大。

二、财务决策在企业并购中的作用

1.减少企业活动的盲目性和风险性。在财务决策当中,着重强调的就是关于科学的决策方法的使用,如此一来,就能够切实有效地完善整个并购过程,以此为基础,对于并购之后企业的状况给出较为科学合理的预测。任何一种形式的并购都必然离不开有效的依据,而财务决策所提供的信息就能够充当好强有力的依据。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有效的财务控制和管理行为,终将会有效地降低财务方面的风险。

2.评价和选择企业并购的决策。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其正常经营发展的过程当中,必然涉及到两方面的决策,一方面是经营决策,而另一方面则是财务决策,二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为了能够有效地处理好企业内部的问题,使得经营效率能够提升到个崭新的层面上来,管理者不得不将二者的契合点提出来,用财务决策来得出经营决策的优劣,由此看来,财务决策在并购过程当中起到了把关的作用。

3.是企并购中财务活动的重要依据。在企业并购的过程当中,必然会牵扯到财务方面的问题其中不仅涉及

到关于并购对象的财务标准,还会包括与之相对应的自身的财务管理状况。在这样一个前提之下,所产生的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唯一有效的措施就是财务决策。

三、案例分析

本文以华欣集团股份公司和海发公司之间的并购事件作为案例。首先,从前者来看,其主要经营项目是化妆品和护理用品,并且这些产品的档次为中档以上,这就决定了其销售区域定位在大城市或者中型城市。通过有关的数据,可以知道华欣集团具有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和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其次,后者主要的经营项目是日用化学品,这就决定了其销售区域是小型城镇。尽管现阶段该公司在运营上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企业的未来发展面临着资金供应不足的情况,股东认为依靠自己的力量很难将其维持下去。华欣集团收集了关于海发公司的财务资料,进行相应的分析,主要目的在于得出海发公司财务报表当中作假的可能性有多大。

并购前华欣集团的财务状况:⑴资产负债类:流动资产20,500万元,其他资产20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2,100万元,资产合计32,800万元,负债5,600万元,所有者权益27,200万元;⑵财务指标类:资产

负债率17%,权益乘数1.2,总资产周转率1.34,销售净利率 6.92%,净资产收益率11.16%,每股收益3.04,流通在外的普通股1000万股。

并购前海发公司的财务状况,⑴资产负债类:流动资产850万元,其他资产16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200万元,资产合计2,210万元,负债510万元,所有者权益1,700万元;⑵财务指标类:资产负债率24%,权益乘数1.32,总资产周转率1.91,销售净利率7.1%,净资产收益率16.76%,每股收益2.57,流通在外的普通股111万股。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关于华欣集团和海发公司之间所存在的资产负债率和权益相差并不是很大,这也在侧面上证明了两家公司存在着较为相似的资本结构。但是具体来看,在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净利率两个方面,海发公司要比华欣集团高出一部分。而海发公司的主要问题体现在资金周转率这一方面,从表中数据能够看到,海发公司的资产周转率大致为华欣集团的1.42倍。从这些数据当中,也能够得出,海发公司的财务状况证明了其是一个比较好的并购目标公司。

四、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分析

1.如何核实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在华欣集团

并购海发公司这一案例当中,所涉及到的财务数据以及后来得出的资产价值,主要的依据就是两个公司近几年的会计报表。在进行具体分析的过程当中,华欣集团主要是站在较为乐观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因此报表当中难以避免地会出现虚假信息。针对这一现状,华欣集团希望核实海发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其主要采用的方法就是实地调查,将所得到的数据和海发公司提供的数据进行比较,并结合当时该行业的市场状况做好深入分析,得出最终结果。

2.目标企业出售的动机。在前文的分析当中,能够看到海发公司进行出售,其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客观状况束缚了企业的速度,在当前形势之下,不得不进行管理提升和资金的扩充。除此之外,海发公司的管理人员都比较年轻,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是极为注重的,所以他们希望能够在华欣集团的并购以后,为企业的未来谋取一个良好的前景。通过这些因素看来,海发公司进行公司出售的目的是极为单纯的,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公司实现突破和发展,所以,在这种动机之下,该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表造假的可能性较小。

3.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为了避免在并购的过程当中带来财务风险,华欣集团聘请了相关的专家参与到并购过程当中,对于其中涉及到的产品定位、

产业结构、财务协同等多个方面做出了分析和研究,继而提出新的发展规划。尤其是对于企业并购当中可能出现的现

金流量问题,华欣集团更是对其加以重视,聘请了专业的财务顾问进行模拟测算,有效地做出了风险控制方面的规划和设计。

五、结语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企业并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任何一个参与企业并购的企业来说,一定要多方面收集有效的数据来进行价值的测算,避免出现财务上的风险或者损失,同时我们也需要政府通过政策的颁布来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并购的环境。

2020年(并购重组)第二章 企业并购财务管理概述

(并购重组)第二章企业并购财务管理概述

第二章企业并购财务管理概述 一、企业并购的形式 1、吸收合并:一家或多家企业被另一家企业吸收,兼并企业继续保留其合法地位,目标企业则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经营实体而存在。TCL集团吸收合并TCL通讯 2、新设合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组成一个新的实体,原来的企业都不再以独立的经营实体而存在。皇家荷兰壳牌集团案例 3、控股合并:一家企业在证券市场上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资产,以取得对该企业的控制权,被收购企业的法人地位不消失。(也就是收购) 盈科收购香港电讯 二、并购的类型 1、按双方所处的行业划分:纵向并购、横向并购、混合并购 2、按并购程序划分:善意并购、敌意并购 3、按并购的支付方式划分: 三、企业并购的动因和效应 (一)、并购的动因 1、谋求管理协同效应

2、谋求经营协同效应 3、谋求财务协同效应 4、实现战略重组,开展多元化经营 5、获得特殊资产 (二)并购的效应分析 1、并购的正效应分析 (1)效率理论 (2)经营协同效应理论 (3)多元化理论 (4)财务协同效应理论 (5)战略调整理论 (6)价值低估理论 (7)信息理论 2、并购的零效应分析 3、并购的负效应分析 (1)管理主义 (2)自由现金流量假说 四、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 1、企业估值 2、选择支付方式和筹资方案 3、并购绩效评价 第三章企业并购估价

一、并购目标公司的选择 (一)、发现目标公司 1、利用公司自身的力量 2、借助公司外部力量 (二)、审查目标公司 1、审查出售动机 2、审查法律文件 3、审查公司业务 4、审查公司财务 5、审查并购风险 并购风险:市场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 (三)、评价目标公司 1、估价概述 2、估价的难题 (1)对企业整体的估价并不是个别要素估价相加 (2)对不产生正现金流量的企业如何估价 (3)企业并购的动因影响估价 二、贴现现金流量估价法 (一)、简介 1、基本原理:假设任何资产的价值等于其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公式: 2、需满足的条件:CFt、r、n

企业并购的财务分析

企业并购的财务分析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企业并购的财务分析 一、并购成本效益分析 企业并购是兼并和收购的简称,泛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主并公司为获得其他公司的经营决策控制权的经济行为。企业并购是一种典型的产权交易行为,即以产权转让为内容,以获取资本控制权为目的的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是一种产权大改组。 是否进行并购决策首先决定于并购的成本与效益。关于并购的成本有广义和侠义的两种解释。本文下面的论述主要采用狭义的并购成本概念。 并购收益是指并购后新公司的价值超过并购前各公司价值之和的差额。例 如,A公司并购B公司,并购前A公司的价值为V a ,B公司的价值为V b ,并购形成的 新公司的价值为V ab ,则并购收益(S)为: S=V ab -(V a +V b ) 如果S>0,表示并购在财务方面具有协同效应。 在一般情况下,并购方将以高于被并购方价值的价格P b 作为交易价,以促 使被并购方股东出售其股票,P=P b -V b 称为并购溢价。并购溢价反映了获得对目 标公司控制权的价值,并取决于被并购企业前景、股市走势和并购双方讨价还价的情况。 对于并购方来说,并购净收益(NS)等于并购收益减去并购完成成本、实施并购前并购方公司价值的差额。 设F表示并购费用,则: NS=S-P-F=V ab -P b -F-V a 例如,A公司的市场价值为5亿元,拟收购B公司,B公司的市场价值为1亿元。A公司估计合并后新公司价值达到7亿元。B公司股东要求以亿元价格成交。并购交易费用为亿元。由此得到: 并购收益S=7-(5+1)=1(亿元) 并购完成成本=+=(亿元) 并购溢价P==(亿元) 并购净收益NS=S-P-F=亿元) =V ab -V a -P b -F=7-5-1. =(亿元) 上述并购使A公司股东获得净收益亿元。可以说这一并购活动对A、B两个公司都有利。这是并购活动能够进行的基本条件。 二、并购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 所谓价值评估,指买卖双方对标的(股权或资产)作出的价值判断。 对目标企业估价一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开题报告doc

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开题报告 篇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书 姓名朱斯健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投资方向) 学号 B04311135 指导教师宫姝琳 XX年03月 1 2 3 4 篇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开题报告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企业纷纷掀起了一股并购的浪潮,或是强强联合;或是被并购方引进外资,背靠大树好乘凉;或是跨国并购本土企业以进军该国市场等。并购是企业通过市场获得对自己发展有利的各种资源,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的重要形式,它是企业主动和有选择的有偿合并,可以使企业走上多元化发展之路。近几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我国

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开始思索如何快速扩大生产规模,如何走(转自:小草范文网: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开题报告)出国门向世界发展,其中首选的方式是企业并购。然而,企业并购的效果究竟如何?这中间成功的又有多少呢?导致并购活动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财务风险是尤为重要的一个因素。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并购融资或因兼并背负债务,而使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对“联想并购IBM”期间财务风险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对我国企业并购有所帮助,使企业并购成为资本增长和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方式,发挥并购在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改制中不可磨灭的作用。 二、文献综述 企业并购是一种投资行为,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各种风险,其中,财务风险贯穿于并购行为的始终,是影响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因素。由于并购在商业实务界的流行,理论界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一)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的一般观点认为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并购定价、融资、支付等各项财务决策锁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并购价值与价值实现严重负偏离二导致的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

企业并购与财务管理Word版

企业并购与财务管理 摘要:企业并购在现实生活中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并已成为近年经济领域中的热点,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采用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首先分析是企业并购的概述,其次就企业并购前、并购中和并购后的财务管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管理;风险;整合 一.企业并购的概述 1.企业并购的概念 企业并购就是企业兼并或购买的统称。并购企业实现自身扩张和增长的一种方式,一般以企业产权作为交易对象,并以取得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作为目的,以现金、有价证券或者其他形式购买被并购企业的全部或者部分产权或者资产作为实现方式。企业并购实施后,被并购企业有可能会丧失法人资格,或者被并购企业法人资格保留,但是其控制权转移给并购方。 2.企业并购的动因和目的 所有的兼并和收购,最直接的动因和目的,无非是谋求竞争优势,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一是为了扩大资产,抢占市场份额;二是取得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进行低成本竞争;三是通过收购转产,跨入新的行业。然而,并购有时也与以上目的无关。如某些企业管理者力主兼并,可能仅仅为当龙头老大,圆他的企业帝国梦;有些是企业管理者报酬、权利都与企业规模有关系,所以会盲目追求企业扩张;或通过并够活动充分展现其运作天才和技能,以满足他们自负的动机;或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防止被其他企业收购而先发制人,率先收购其他企业。 在当今中国资本市场上,最常见的并购事例是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所谓“壳”就是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与一般企业相比,上市公司的最大的优势是拥有在证券市场大规模筹资的权利。因此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是一种“稀缺资源”。买壳上市说白了就是买蛋孵鸡。如一家非上市公司,收购某家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后,剥离原来的劣质资产,注入自己的优质资产,最后使优质资产上市。而借壳上市,则是借船出海。如母公司没有上市,而子公司已经上市,于是木公司可以借助子公司的壳,注入资产达到上市的目的。无论借壳还是买壳,在手法上大同小异,都是先控股一家上市公司,然后牵着衣袖过河,通过上市公司,把自己领进市场。 众所周知,并购能产生协同效应,协同效应能产生价值增值。并购的协同效应主要体现

企业并购的财务分析

企业并购的财务分析

————————————————————————————————作者:————————————————————————————————日期:

企业并购的财务分析 一、并购成本效益分析 企业并购是兼并和收购的简称,泛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主并公司为获得其他公司的经营决策控制权的经济行为。企业并购是一种典型的产权交易行为,即以产权转让为内容,以获取资本控制权为目的的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是一种产权大改组。 是否进行并购决策首先决定于并购的成本与效益。关于并购的成本有广义和侠义的两种解释。本文下面的论述主要采用狭义的并购成本概念。 并购收益是指并购后新公司的价值超过并购前各公司价值之和的差额。例如,A公司并购B公司,并购前A公司的价值为V a,B公司的价值为V b,并购形成的新公司的价值为V ab,则并购收益(S)为: S=V ab-(V a+V b) 如果S>0,表示并购在财务方面具有协同效应。 在一般情况下,并购方将以高于被并购方价值的价格P b作为交易价,以促使被并购方股东出售其股票,P=P b-V b称为并购溢价。并购溢价反映了获得对目标公司控制权的价值,并取决于被并购企业前景、股市走势和并购双方讨价还价的情况。 对于并购方来说,并购净收益(NS)等于并购收益减去并购完成成本、实施并购前并购方公司价值的差额。 设F表示并购费用,则: NS=S-P-F=V ab-P b-F-V a 例如,A公司的市场价值为5亿元,拟收购B公司,B公司的市场价值为1亿元。A公司估计合并后新公司价值达到7亿元。B公司股东要求以1.5亿元价格成交。并购交易费用为0.2亿元。由此得到: 并购收益S=7-(5+1)=1(亿元) 并购完成成本=1.5+0.2=1.7(亿元) 并购溢价P=1.5-1=0.5(亿元) 并购净收益NS=S-P-F=1-0.5-0.2=0.3(亿元) =V ab-V a-P b-F=7-5-1.5-0.2 =0.3(亿元) 上述并购使A公司股东获得净收益0.3亿元。可以说这一并购活动对A、B两个公司都有利。这是并购活动能够进行的基本条件。 二、并购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 所谓价值评估,指买卖双方对标的(股权或资产)作出的价值判断。 对目标企业估价一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1.资产价值基础法 资产价值基础法指通过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进行评估来评估其价值的方法。确定目标企业资产的价值,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资产评估价值标准。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资产评估价值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种:

并购基金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并购基金行业分析报告【最新资料,WOR文档,可编辑修改】

并购基金的内涵 并购基金,是专注于对目标企业进行并购的基金,通过收购目标企业股权,获得 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然后对其进行一定的重组改造,持有一定时期实现企业增值后, 再出售获益。 主要特点为: 1)基金的资金来源于向少数投资机构或者个人的非公开方式募集,基金的赎回 也是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协商进行; (2)基金多采取权益型投资方式,较少涉及债权投资,基金管理人对。被投资企 业的决策管理享有一定的表决权; (3)基金一般投资于私有公司即非上市企业,绝少投资已公开发行公司,不会涉 及到要约收购义务; (4)基金主要投资于具有规模和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形企业 ,这一点与VC 有明 显区别; 并购基金属于主题投资范畴,投资策略以事件驱动策略为主; 基金投资期限一般可达 3至 5年或更长,属于中长期投资; 基金投资退出渠道多样化,有IPO 、售出、兼并收购、标的公司管理层回购 等等。 并购基金的基本运作模式 从并购基金的投资策略来看,并购基金主要分为控股型并购基金模式和参股型并 购基金模式。 1. 控股型并购基金 控股型并购基金的运作模式强调获得并购标的控制权,并以此主导目标企业的整 合、重组及运营。控股型并购基金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并购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具有 三个重要特征: 1) 以获得并购标的企业控制权为投资前提 投资者对标的企业的控制权的市场化意识非常强,如果标的企业控制权的流动性 空间较大,当企业发展出现困难或遇有好的市场机会,股东出售意愿较强,投资者将 较易获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从而拥有实施并购后整合的决策力。 2) 以杠杆收购为并购投资的核心运作手段 控股型并购基金主要融资工具为次级债券、银行贷款等多样化的并购金融工具, 收购杠杆率得以数倍甚至数十倍地释放,投资规模和收益率随之获得提升。 3) 以打造优秀整合能力的管理团队为安全保障 控股型并购意味着需要对标的企业可能进行全方位经营整合,因此需要具有资深 经营经验和优秀整合能力的决策管理团队主导标的企业的一系列整合重组,提升企业 经营效率和价值。因此控股型并购基金的管理团队通常包括资深职业经理人和管理经 验丰富的企业创 6) 7)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分析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分析 【摘要】并购时企业成长和扩张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并购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但同时,并购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而所有风险最终都表现在财务风险方面。企业并购的计划决策、交易执行和运营整合三大阶段中都存在财务分析。主要包括目标企业定价风险、融资和支付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偿债风险,并购企业需针对不同阶段的风险做好防范。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是当前深化改革的重点内容。经济结构调整必然带动和促进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而企业并购又是当前经济环境下的一种有效的、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的资本营运方式。同时,成功的企业并购可产生扩大经济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占有率以及向新经济领域渗透等协同效应,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当然,企业并购带来的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而且并购业务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造成冲击。从事后分析看,只有35%的兼并与收购能达到预期目标,一旦并购决策失误,不仅会造成并购失败,甚至会是企业破产。企业并购风险就是指企业并购投资净收益的不确定性。企业并购风险主要源于并购过程中成本的膨胀一集未能取得和发挥目标企业的核心能力,其深层次原因在于经济周期的变化、市场环境的动态变化、政策和体制的变化、企业自身变化、对企业并购认识的相对有限等因素。因而必须高度重视并购风险,做到防范于未然。 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概述 企业并购风险广义上是指由于企业并购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造成的未来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偏差;但现实中我们主要研究是狭义的并购风险,是指企业在实施并购行为时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一般来说,企业财务风险指南于负债和融资变化而给企业财务状况带来不确定性。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各种并购风险在价值量上的综合反映,是一个由定价、融资和支付等财务决策行为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现的严重负偏离而导致的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 二、并购各阶段的财务风险及原因分析 (一)并购前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分析

企业并购案例财务分析

企业并购是一个企业以某种条件取得另一个企业部分或全部产权,以取得其控制权的行为。 并购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目标企业选择错误,支付过多及整合不利,其中并购目标选择错误是最主要的原因。 为了确保并购交易的成功,并购方必须对潜在的多个目标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尤其是财务状况的审查。通过对其会计资料真实性调查,了解其真实的财务状况,发现其财务方面的缺陷以及可能存在的财务陷阱,进一步确认各个潜在的目标企业出售的动机,这不仅便于并购方依据事先确定的财务标准和要求进行动态的取舍,筛选出与之相匹配的目标企业,而且可降低并购风险和成本。 一、潜在目标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价 对潜在的目标企业财务状况的揭示主要是通过分析其财务报告进行的。财务报告分析的原始信息来自各个潜在目标企业公布的年度报告、中期业绩报告等。并购方通过对潜在的目标企业财务报告的审查,确认潜在的目标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表和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及可靠性,以便正确估算潜在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出于保护其自身利益的角度,着重分析各潜在的目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重大问题,通过运用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对潜在的目标企业在资本结构合理性、盈利能力、未来发展潜力、偿债能力、资金利用的有效性等进行评价。 通过对潜在目标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与评价,确认目标企业的经营范围、主营业务、经营风险程度;从行业相关性分析是否与并购方匹配,即能否实现经营协同效应;通过对其资产负债表右边的分析,确认其股权结构、负债权益比率、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之间比率,计算其资本成本的高低和财务风险程度的大小,倘若

并购发生,能否使资金成本降低或通过风险冲抵实现财务协同效应;通过对潜在目标企业的资产结构分析,其是否存在独特的资源,如商誉、专有技术等,而这项独特的资源正好是并购方所缺少的;通过现金流量表的分析,计算以前年度的自由现金流量,与其自身的投资机会所需的现金需求量相比较,看目标企业是否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若目标企业是上市公司的话,分析其股价是高估了还是被低估。 二、潜在目标企业让售的动机分析 1. 潜在的目标企业出于生存和发展的目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潜在的目标企业可能势单力薄,因财务实力不强或较弱的市场竞争力,销售和盈利增长缓慢,甚至是负增长。为此,潜在的目标企业选择与一家公司联合,以联合的财务和资源优势,加速企业盈利增长,使企业在生存中求得发展。 2.潜在的目标企业大股东以出售股权换取现金,用于更好的外部投资机会。这种情况下,可能并非潜在的目标企业经营不善,而是股东从投资战略目标出发,优化投资组合,通过减持潜在的目标企业股权所换取的现金,进行其他方面的投资,以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率。并购方抓住潜在的目标企业股东急于出手的心理,可以压低并购价格。 3.潜在的目标企业旨在控制经营风险,实施多角化经营战略。当企业通过混合并购将经营领域扩展到原经营领域相关性较小的行业,意味着整个企业在若干不同的领域内经营。这样当其中某个领域或行业经营失败时,可通过其他领域内成功经营而得到补偿,从而使整个企业的收益率得到保证。 4.潜在的目标企业获利能力低下,财务状况不佳,发展后劲不足。研究表明,恶意并购中目标公司具有如下的财务特征:在并购发生前的年份内,股东报酬率低

2016年医药行业并购分析报告

2016年医药行业并购 分析报告 2016年1月

目录 一、医药行业市场并购2015 年综述 (3) 1、医药行业市场并购热火朝天 (3) 2、医药行业并购特色 (4) (1)制药企业并购独占鳌头 (4) (2)海外并购增加,国内企业冲出国门 (4) (3)并购方式现金收购为主,并购目的主要是横向整合 (6) 二、并购逻辑:宏观政策导向+行业格局分散+门槛提升促使医药行业并购重组盛况空前 (7) 1、经济转型下政策鼓励产业整合 (7) 2、医药行业竞争格局分散,并购重组是必经之路 (10) 3、新版GMP认证到期,中小医药企业面临淘汰出局 (11) 4、多重因素促使医药行业并购风起云涌,2016并购重组依然是主题 (12) 三、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多元化战略各有所长 (12) 1、横向并购,资源整合,追求协同效应 (12) 2、纵向收购,垂直整合,打通产业上下游 (14) 3、医药生物是永远的朝阳行业,传统行业跨界并购,实施多元化战略 (15) 四、并购双方共同助力成功并购 (17) 1、主动并购方清晰的战略定位和强有力的执行能力至关重要 (17) 2、被并购标的质地优良,研发或营销优势突出 (17) 3、新三板典型并购案例解析 (17) (1)新三板首例换股合并案:君实生物换股吸收合并众合医药 (17) (2)天松医疗收购爱普医疗布局医疗器械行业 (19) 五、主要风险 (21)

一、医药行业市场并购2015 年综述 1、医药行业市场并购热火朝天 医药行业近年并购事件频发,自从2013 年开始,到2015 年,并购案例数年年攀升。2012 年医药生物行业共发生并购案例100 件,而到了2015 年,一共发生320 件并购案例,并购案例发生是2012年的3.2 倍。2012 年并购涉及总金额只有595.81 亿元,2015 年并购涉及金额达到1411.01 亿元,并购涉及金额总数是2012 年的2.4 倍。在发生的并购案例中,细分领域里面,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行业占比最高,在2011-2015 年这五年中,比例均超过60%。

企业并购案例财务分析【最新版】

企业并购案例财务分析 企业并购是一个企业以某种条件取得另一个企业部分或全部产权,以取得其控制权的行为。 并购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目标企业选择错误,支付过多及整合不利,其中并购目标选择错误是最主要的原因。 为了确保并购交易的成功,并购方必须对潜在的多个目标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尤其是财务状况的审查。通过对其会计资料真实性调查,了解其真实的财务状况,发现其财务方面的缺陷以及可能存在的财务陷阱,进一步确认各个潜在的目标企业出售的动机,这不仅便于并购方依据事先确定的财务标准和要求进行动态的取舍,筛选出与之相匹配的目标企业,而且可降低并购风险和成本。 一、潜在目标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价 对潜在的目标企业财务状况的揭示主要是通过分析其财务报告进行的。财务报告分析的原始信息来自各个潜在目标企业公布的年度报告、中期业绩报告等。并购方通过对潜在的目标企业财务报告的审查,确认潜在的目标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表和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及可

靠性,以便正确估算潜在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 出于保护其自身利益的角度,着重分析各潜在的目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重大问题,通过运用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对潜在的目标企业在资本结构合理性、盈利能力、未来发展潜力、偿债能力、资金利用的有效性等进行评价。 通过对潜在目标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与评价,确认目标企业的经营范围、主营业务、经营风险程度; 从行业相关性分析是否与并购方匹配,即能否实现经营协同效应; 通过对其资产负债表右边的分析,确认其股权结构、负债权益比率、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之间比率,计算其资本成本的高低和财务风险程度的大小,倘若并购发生,能否使资金成本降低或通过风险冲抵实现财务协同效应; 通过对潜在目标企业的资产结构分析,其是否存在独特的资源,如商誉、专有技术等,而这项独特的资源正好是并购方所缺少的; 通过现金流量表的分析,计算以前年度的自由现金流量,与其自

企业并购分析报告

企业并购分析报告 按照参与并购的企业的大小强弱来划分,企业并购包括强强并购、以强吃弱、以弱吃强、弱弱并购四种模式。从我国企业并购的短暂历史来看,以强吃弱的形式最为常见,弱弱并购、以弱吃强的数量也有不少,但两个势均力敌的企业之间以战略合作的姿态进行强强并购的形式还为数不多,仅有极少量的案例能够称得上强强并购,如发生在2000年的联想并购赢时通案。 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并购主要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并购模式,目前国内尚未达成统一认识,争论的主要焦点在于到底应该采取强弱并购为主,还是应该采取强强并购为主。一种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我国企业应该以强弱并购为主,强强并购为辅。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一、西方企业的历次并购都需要经过强弱并购这个主流过程,我国对于这个过程难以跨越;二、我国企业的发展状况参差不齐,强弱并购更适合于我国的具体国情;三、强强并购容易使企业朝垄断化的方向发展,而强弱并购则一般没有这种担心。而另外则有一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面对全球化的国际竞争,我国企业应该完全以强强并购为主,首先有选择地做大做强一部分企业,尽快形成一些大型跨国公司,成为产业的龙头,其他的并购模式则由市场自然发展。 实际上,过分拘泥于我国企业应该以哪种模式作为并购的主要模式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企业采取什么样的并购模式是由其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所决定的,市场环境和具体经济结构不同,所采取的并购模式自然也会不同。西方各国在已经经历的前四次兼并浪潮中,之所以以强弱并购为主、强强并购为辅,表面上看是各国政府为维护市场公平而进行管制的结果,而实质上却是因为当时各国间市场相对封闭,国际贸易壁垒森严造成的。从90年代开始,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体化加速的趋势,西方各国政府在本国企业已经十分强大的基础上,均致力于打破国际间的贸易壁垒,世界市场逐步向统一体迈进,企业面对的不再只是国内同行的竞争,更要面对来自国际上的强大竞争,因此需要快速扩大自身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竞争力,在这种背景下,以强强并购为重要特征的第五次并购浪潮才汹涌澎湃。 在现阶段的我国企业,强弱并购已经经历了较长的一段时间,而这种并购模式实际上只是企业针对国内相对封闭的市场作出的选择;而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企业将更加深入地融入到全球一体化的经济浪潮中,随之而来的就是企业需要直面跨国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巨大优势。由于我国巨大的潜在市场的吸引,跨国企业对我国早已虎视眈眈,如今贸易大门越开越大,而同时政府以计划手段对企业的保护作用也越来越弱,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目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正进入我国,并且呈现出全方位进攻的态势。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企业应该有紧迫感,应该在战略、策略和制度上加以重视,企业采取以强吃弱、以弱吃强、弱弱并购的模式都无法在短期内尽快做大做强,唯一的出路就是进行强强并购,尽快整合。 因此,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我们要大力推动企业间的强强并购,而股市作为企业并购的主战场,更是要创造条件、建立制度促进上市公司积极进行强强并购。 强强并购出现的背景因素 以前的一般性的企业并购,往往发生企业因为经营不善甚至濒临破产,企业的所有者想把企业低价出售,或者国有企业因为长期亏损而负债累累,政府因为财政压力而采取行政性的“拉郎配”方式促使企业兼并重组。对于上市公司,除了这两方面的原因外,更大的动机则来源于二级市场诱人的融资诱惑、巨大的炒作获利空间以及对上市公司的不断诈取掏空,于是乎报表重组、财务重组甚至概念重组大行其道,而企业重组的方式也主要局限于简单的资产置换。当然,企业为了适应长远的竞争需要,主动采取前瞻性的战略并购也是有的,如1998年清华同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高级财务管理

联想收购摩托罗拉 一、收购简介 2014年初,联想集团宣布以29.1亿美元的价格从谷歌手中买下摩托罗拉移动业务,收购资产包括3500名员工、2000项专利、品牌和注册商标。联想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将此次交易视为复制十年前成功的机会——彼时联想收购了陷入亏损的IBM PC业务,随后将合并后的公司打造为全球最大的PC制造商。然而,收购摩托罗拉已成为联想的败笔。在收购摩托罗拉两年后,联想在美国裁员数已超过2000人,在全球智能机市场的排名也从第三跌到最低时候的第八位。2016年5月,联想遭遇了自2009年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这与收购摩托罗拉有直接的关系。 据统计,联想移动(含摩托罗拉)在2017年中仅售出179万台手机,排名中国市场第10,不及第一名华为手机销量的零头。和过去中国前三、世界前四的成绩相比,今天的联想手机(包括摩托罗拉)在国内毫无存在感。 二、收购背景及动因 (一)联想方面——PC市场不景气,寻找新的增长点 联想的PC业务下滑与全球PC市场有关。近年全球PC市场受智能手机的冲击很大,联想在商用电脑及消费个人电脑销量均出现了下滑;PC市场已经饱和,竞争极度激烈。整个PC市场在萎缩,联想也随之萎缩。

PC市场不景气,联想寻求新的增长点,摩托罗拉在2014年是美国第三大安卓手机厂商,而联想手机目前还没有开辟美国市场。联想希望通过这次收购加速自己在智能手机领域的进展,通过这项交易,联想希望在北美和拉丁美洲的市场会更加强劲。 (二)谷歌方面——战略调整 对于谷歌来说,这是一次战略的变化,谷歌当年收购Moto可以更接近智能手机制造商实现软硬结合;但其CEO拉里佩奇表示,与联想达成这项收购协议后,谷歌将更专注安卓生态系统的优化和创新。 摩托移动现任CEO Dennis Woodside则表示,联想硬件的专业经验相信会加速业务的发展。 三、支付方式 此次收购采用的支付方式是现金支付方式和股权支付,期权支付,这种把各种支付方式组合在一起,既能集中各种支付方式的长处,又能避免它们的不足,对于并购方而言,采用混合支付方式可以避免由于大量现金流出造成的状况恶化,还可以防止原有股东的股权被大量稀释。联想集团宣布将以29亿美元的价格购买摩托罗拉移动控股公司100%的股份。其中14.1亿美元已支付,包括6.6亿美元现金和7.5亿美元联想普通股,其余15亿美元将通过三年期票支付。作为回报,联想拥有摩托罗拉移动的3500名员工、2000项专利、品牌和商标,以及与全球50多家运营商的合作伙伴关系。作为与谷歌长期合作的一部分,联想还将获得专利组合和其他知识产权的许可。采用这种全面的证券支付方式的优势

企业并购中最新的财务分析

企业并购的财务分析 企业并购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其目标是寻求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所以企业的一项并购活动不仅要考虑操作上的可行性,更要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因此,在进行企业并购时,除首先要对被并购企业的价值按适当的方法进行评估外,应按并购的方式进行财务分析。本文即就企业并购中以现金和股票两种方式收购作一分析。 一、现金收购的财务分析 假定企业甲拟收购企业乙。设V甲为甲企业的市场价值,V乙为乙企业的市场价值,V甲乙为并购后联合企业的市场价值。成功的并购前提条件是: V甲乙>V甲十V乙 这就是说,并购后联合企业的现金流量现值应大于并购前两个企业现金流量现值之和,并购才应进行。就甲企业而言,并购后带来的收益应该高于并购所支付的成本,否则,并购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 现金收购是一种由收购者以支付现金取得目标企业所有权的收购行为。收购是否经济合理的判定条件为: (V甲乙-V甲)-P乙>0 式中:P乙为企业甲为收购企业己所支付的成本,由于收购行为常会引起企业乙股票价格上升,所以P乙主要包括企业乙的原市场价值v乙和溢价部分△V乙。 如果企业乙被收购后,不组成新的联合企业,而是在企业甲的控制下独立经营,那么收购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是:

V''乙>V乙十△V乙=V乙×(1+V) 式中:V''乙为企业已在企业甲控制下的市场价值;V乙为企业乙在被收购前的市场价值;△V乙为企业乙因被收购而引起的溢价;V为因收购而引起的企业乙的溢价率。 显然,对企业甲而言,也存在收购后的市场价值大于其收购前的市场价值V''甲。 企业甲收购企业己的最低和最高的价格标准应是: (1)最低收购价——指在既定的投资报酬率i的条件下,目标企业(企业乙)可包含溢价的市场价值,即: 式中:Ft为目标企业第t年的现金净流量;n为目标企业的预测期限;i为既定的投资报酬率;g为目标企业预测期限后每年现金净流量的固定增长率;L为目标企业目前的负债。 在预测期后,假定目标企业每年现金净流量的增长率固定为g,上式才成立。 (2)最高收购价——指目标企业(企业乙)在收购企业(企业甲)的控制下,产生协同效应后所能形成的新的市场价值,即: 式中:F''t表示目标企业在收购企业控制下第t年的现金净流量。 成功的收购应有 〔例〕假定目标企业乙目前的年销售额50亿,以后第一、二年的销售额增长率为10%,第三、四、五年的销售额增长率为12%,预测期限为五年,其销售利润率为8%,所得税率30%,销售额每增长1元所需追加的固定资本投资扣除折旧后为0.12元,销售额每增长至元所需追加的流动资本投资为0.08元。预测期后的每年税后利润与第五年相等,且每年需

并购分析报告

2010年中国并购市场统计分析报告 关键发现 2010年并购市场趋于活跃,宣布并购交易案例数量及披露金额大幅增加。2010年中国并购市场趋于活跃,中国企业宣布并购交易案例2771起,环比上升13.80%;披露交易额1772.1亿美元,环比上升35.87%。 2010年中国并购市场完成交易金额大幅上升。完成案例数量为1798起,环比上升6.14%;披露金额82.02亿美元,环比上升62.57%。 2010年中国并购市场完成交易能源行业案例数量居首。本年度完成并购交易案例涉及20个行业,其中制造业、能源、房地产行业的并购案例数量分列前三位,分别为382、258和229起,分别占并购案例总数量的24%,17%和15%。 2010年中国并购市场出境并购交易案例数量和交易完成金额增加。中国并购市场出境并购共涉及15个行业,完成并购交易案例数量55起,环比增长7.8%;披露金额294.19亿美元,环比上升2.91%。 2010年中国并购市场入境并购交易案例数量和交易完成金额大幅增加。中国并购市场入境并购共涉及13个行业,完成并购交易案例数量30起,环比增长57.89%;披露金额23.91亿美元,环比上升109.37%。 2010年中国并购市场境内完成并购交易案例数量和交易完成金额取得显著增长。中国并购市场境内并购共涉及20个行业,境内并购完成案例数量达1713起,环比增长31.16%;披露金额达502.12亿美元,环比增长23.87%。 2010年VC/PE背景完成并购交易案例数量和披露金额大幅上升,并达到近10年来最高值。2010年共VC/PE背景并购案例披露17起,同比上升70%;披露金额60.91亿美元,同比上升392.3%。 1. 2010年中国企业并购市场综述 2010年中国并购市场趋于活跃,中国企业宣布并购交易案例2771起,环比上升13.80%;披露交易额1772.1亿美元,环比上升35.87%。无论是案例数量还是披露交易金额,2010年宣布的并购交易规模都呈明显上升趋势。 2010年中国企业完成并购交易案例数量为1798起,环比上升6.14%;披露金额82.02亿美元,环比上升62.57%。从2007年以来,中国企业完成并购交易案例数量及披露交易

企业并购的财务分析(DOC 7页)

企业并购的财务分析 一、并购成本效益分析 企业并购是兼并和收购的简称,泛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主并公司为获得其他公司的经营决策控制权的经济行为。企业并购是一种典型的产权交易行为,即以产权转让为内容,以获取资本控制权为目的的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是一种产权大改组。 是否进行并购决策首先决定于并购的成本与效益。关于并购的成本有广义和侠义的两种解释。本文下面的论述主要采用狭义的并购成本概念。 并购收益是指并购后新公司的价值超过并购前各公司价值之和的差额。例如,A公 司并购B公司,并购前A公司的价值为V a ,B公司的价值为V b ,并购形成的新公司的价值为 V ab ,则并购收益(S)为: S=V ab -(V a +V b ) 如果S>0,表示并购在财务方面具有协同效应。 在一般情况下,并购方将以高于被并购方价值的价格P b 作为交易价,以促使被并购 方股东出售其股票,P=P b -V b 称为并购溢价。并购溢价反映了获得对目标公司控制权的价 值,并取决于被并购企业前景、股市走势和并购双方讨价还价的情况。 对于并购方来说,并购净收益(NS)等于并购收益减去并购完成成本、实施并购前并购方公司价值的差额。 设F表示并购费用,则: NS=S-P-F=V ab -P b -F-V a 例如,A公司的市场价值为5亿元,拟收购B公司,B公司的市场价值为1亿元。A公司估计合并后新公司价值达到7亿元。B公司股东要求以1.5亿元价格成交。并购交易费用为0.2亿元。由此得到: 并购收益S=7-(5+1)=1(亿元) 并购完成成本=1.5+0.2=1.7(亿元) 并购溢价P=1.5-1=0.5(亿元) 并购净收益NS=S-P-F=1-0.5-0.2=0.3(亿元) =V ab -V a -P b -F=7-5-1.5-0.2 =0.3(亿元) 上述并购使A公司股东获得净收益0.3亿元。可以说这一并购活动对A、B两个公司都有利。这是并购活动能够进行的基本条件。 二、并购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 所谓价值评估,指买卖双方对标的(股权或资产)作出的价值判断。 对目标企业估价一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1.资产价值基础法 资产价值基础法指通过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进行评估来评估其价值的方法。确定目标企业资产的价值,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资产评估价值标准。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资产评估价值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种: 1) 帐面价值。帐面价值是指会计核算中帐面记载的资产价值。例如,对于股票来

外文翻译----企业并购财务分析

M & Financial Analysis Corporat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have become a major form of capital operation. Enterprise use of this mode of operation to achieve the capital cost of the external expansion of production and capital concentration to obtain synergies, enhancing competitiveness, spread busines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M & A process involves a lot of financial problems and solve financial problems is the key to successfu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herefore, it appears in merger analysis of the financial problem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M & Finance ha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 financial effect resulting from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1. Saving transaction costs. M & A market is essentially an alternative organization to realize the internalization of external transactions, as appropriate under the terms of trade, business organizations, the cost may be lower than in the market for the same transaction costs, thereby reducing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the transaction costs. 2. To reduce agency costs. When the business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management, because the interests of corporate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owners which resulted in inconsistencies in agency costs, including all contract costs with the agent, the agent monitoring and control costs. Through acquisitions or agency competition, the incumbent managers of target companies will be replaced,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gency costs. 3. Lower financing costs. Through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can expand the size of the business, resulting in a common security role. In general, large companies easier access to capital markets, large quantities they can issue shares or bonds. As the issue of quantity, relatively speaking, stocks or bonds cost will be reduced to enable enterprises to lower capital cost, refinancing. 4. To obtain tax benefits. M & A business process can make use of deferred

2017年奢侈品行业LVMH并购整合分析报告

2017年奢侈品行业LVMH 并购整合分析报告 2017年9月

目录 一、LVMH: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 (10) 1、行业地位:奢侈品龙头地位稳固 (10) 2、业务构成:5大板块72品牌覆盖时尚生活方方面面 (12) 3、业务模式:主品牌LV全球生产、全部直营 (15) (1)生产:主品牌LV在全球各地生产,其他品牌主要在发源地生产 (15) (2)销售/营销:主品牌LV全部直营;CRM系统把握客户需求、联名合作增加卖点 (17) ①建立跨国CRM系统把握客户需求 (17) ②联名合作持续注入增长活力 (17) 4、地域分布:欧洲、亚洲和美国是最大的市场 (18) 5、股权结构与资本回报:股权集中,股价回报超同业 (20) 二、起源与发展:并购催生行业翘楚 (23) 1、起源:帝国的起步带有与生俱来的并购基因 (23) 2、发展阶段:并购带来3个收入增长高峰期 (25) 3、业绩表现:收入/净利/店铺数/店效增长,盈利性强 (27) (1)业绩长期稳定增长 (27) (2)店铺数量扩张、店效增长 (28) (3)盈利能力较强且稳定、酒水和时装皮具部门表现突出 (29) 三、业务版块剖析:以服饰业务为核心、进行并购、优化业务结构 (30) 1、时装皮革业务:明星品牌+顶级设计师打造龙头 (30) (1)行业地位:奢侈时装皮具领域龙头 (30) (2)品牌矩阵:层次明显重点突出 (32) (3)服饰并购:对内增强协同效应,对外提升集团竞争地位 (34) (4)业务优势:行业最强大设计师阵容引领时尚潮流更迭 (36) (5)业绩贡献:贡献集团过半利润 (38)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管理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众多企业采用并购方式来实现企业经营的裂变。的确,企业并购在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开拓统一市场,优化资源全球配置,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从现实角度看,真正实现并购成功的企业并不多。一些企业因为并购,加重了原有企业的负担,反而使企业在后期的经营中节节败退,这样的案例举不胜举。如何减少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也成为财务人员新的课题。本文拟从实践角度,对企业并购中的财务管理作简要分析。 一、并购前期调研过程中的财务管理 企业并购中,前期调研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常参与的部门包括人事、法务、财务。因前期调研的结果将作为企业决策机构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因此若调研不充分,未对关键问题做出揭示,可能会对并购决策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作为财务部门,应当更多关注企业的资产结构及组成情况,存在的财务风险、或者事项等,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1.系统了解并购企业的资产状况。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不同会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状况的变化,作为财务人员在前期调研过程中应当充分了解并购企业的财务核算情况,避免资产负债表虚胖。重点应该关注总资产情况、净资产情况、注册资本构成、主要的负债、企业表外负担等。通过调研,对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个大体的评价。

2.了解并购企业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包括内部风险、外部风险,在前期调研阶段,应当对财务风险予以充分关注。内部风险包括: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完善与否、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财务机构的设置、财务决策能力以及资本结构等,外部风险包括税务风险、担保风险、诉讼风险等。了解并购企业的财务风险可以通过外部相关机构了解、内部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取得。 二、资产评估中的财务管理从目前并购的通行做法看,在前期内部履行完调研程序后,企业会对并购事宜做出初步意向性方案。资产评估作为后期的谈判基础与依据,往往会聘请中介机构对拟并购企业的资产进行评估,因此资产评估极其重要,故资产评估过程中的财务管理也显得举足轻重。从目前来看,资产评估过程主要包括几个要点:一是聘请中介机构,应当聘请具体良好资信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通行的做法是选择几家意向性合作伙伴,然后结合报价、资信以及前期合作情况等相关情况进行选择;二是选定评估基准日,基准日的选择对评估结果以及报告后期的有效期造成影响;三是确定评估范围,应当将所有的子公司、孙公司纳入评估范围。四是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估。从目前来看,评估的方法有成本法、收益法等,不同的评估方法结果可能会相差很远,财务部门应当关注中介机构评估方法的适当性。 由于拟并购企业生产经营的动态性,以及获取信息的不对等性,在评估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潜在风险。一是担保风险,很多企业因融资的需要,会与别的企业形成互保关系。评估过程中,应当对该事项进行充分了解,识别互保风险。二是或者事项风险,通过现有资料的进一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