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受到惊吓有什么科学方法压惊

小孩受到惊吓有什么科学方法压惊

小孩受到惊吓有什么科学方法压惊

我们知道小孩的承受能力是比较弱的,他们如果发生一些意外事件,比如遇到车祸等,其受到的惊吓往往会比大人大许多,受到惊吓的孩子精神心理上都可能会受到影响,家长应该通过科学方法帮助孩子压惊,那么,小孩受到惊吓有什么科学方法压惊?

小孩受到惊吓有什么科学方法压惊?

一、用中药

古方药:保婴单..专治婴儿百病.没病的,可作保健有途.有病可以强身。

二、自然疗法

常用安抚受惊宝宝的方法:

1、语言和抚触安慰

宝宝一受到惊吓,妈妈立刻用轻柔的声音安慰宝宝,同时进行肌肤的触摸,如用手顺着宝宝头发轻抚或者轻拍背部。亲人的声音和肢体接触能很快让宝宝得到安全感,最大程度地起到安抚作用。

2、转移注意力

(1)换一个奇怪的姿势抱宝宝。如让宝宝脸朝下趴在你的手臂上,用你的手掌托起他的脸;也可以左手轻轻地晃荡,右手轻轻抚摸宝宝的背。

(2)温柔地朝宝宝的额头连续吹气,他会立刻眨眼、深呼吸,重复几次他就忘了自己为什么哭。不过,你得肯定你没有传染病。

(3)来一点小噪音。吸尘器开小档、收音机调到两个电台之间、录音机放空带,信不信,宝宝会听得昏昏欲睡。

3、理疗恢复

用婴儿润肤乳涂抹在宝宝的食指和中指尖的中心位置上,并加以轻揉,大约30—50下,宝宝会很快安静下来;如果宝宝因受惊不能入睡,你就用自己的指端按在宝宝十指的指头穴,每个手指按5下,对帮助宝宝入睡很有效。

怎样防止小孩受到惊吓?

1.白天尽可能多安抚、多抱抱宝宝。父母的怀抱越温暖、亲密,宝宝的情绪就越稳定;2.给宝宝一个好的睡眠环境。宝宝如果早睡,尽量不要在房间里看电视,不要太大声说话;3.清楚地知道宝宝喜欢或者厌恶什么,不要勉强宝宝接受他不愿意的事物,或者用比较温柔的方式进行。如给不喜欢洗澡的宝宝裹一块大毛巾入浴,那样会消除宝宝的紧张;4.带宝宝外出,时间不宜过长,而且一定要避免去拥挤、嘈杂的公共场所。如果宝宝表现出哭闹、困倦等现象时,最好能马上回家。

小孩受到惊吓有什么科学方法压惊?现在家长应该学到几招了,如果小孩受惊吓的话,可以先自己进行安抚,或者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如果这些方法起不到什么明显的效果,也可以考虑去医院进行治疗,可以选择中医药治疗,一般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学生认知能力训练内容组织与实施的研究

随班就读学生认知能力训练内容组织与实施的研究 历史版本:5编辑时间:2009-4-29 11:03 作者:王开 妍标签: 随班就读学生认知能力训练内容组织与实施的研究认知能力训练内容组织 摘要:本文以认知康复教研组教研行动的顺序,呈现教研组在随班就读学生认知能力训练过程中的实践探索。首先基于已有实践和文献研究提出问题,指出随班就读学生认知能力训练的资源需要进一步丰富,外延需要进一步拓展。接着进行学生认知能力评估,借鉴医学诊断,再结合调查问卷、行为观察等非实验室评估方法,进行多维度评估,由专业人员、教师、家长组成团队来全面评估随班就读学生的认知能力状况。然后在评估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认知能力训练的目标系统,从而便于制定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化训练计划。最后确定训练内容与方法,训练方案本身就是训练内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因此训练方案设计是认知能力训练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实践中探索出聚焦式和循环式 两种设计思路。 关键词:随班就读认知能力评估训练 1.提出问题

1.1 基于实践拓展外延 我校的认知能力训练实践与研究已经有一定基础,前一阶段认知能力训练较多集中于思维训练。当时除了借鉴国内外众多学者开发的一系列的思维训练课程(针对一般人群,如斯腾伯格(R. J . Sternberg) 的“思维教学课”等),主要利用华师大特教系针对轻度智力障碍儿童设计的可逆性思维训练教程,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认知能力训练,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是,目前参加认知能力训练的随班就读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年龄跨度大,个体、亚群体之间差异显著,认知能力训练的资源需要进一步丰富,训练内容的外延需要进一步拓展。 1.2 基于文献转变视角 认知能力(cognitive ability)是在许多活动中都共同需要的认识方面的能力,着重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它隶属于智力的范畴,是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它是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从文献中可以看出,目前随班就读相关研究多集中在政策理论、现状调查、工作总结、教育教学个案等方面,但针对随班就读学生认知能力训练研究较少,仅见华师大谭和平的调查研究1[1]和实验

认知能力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 一、 意义及作用 认知活动主要是指以人的思维为核心的认识活动,它是构成人的智力的重要因素。 儿童的智力发展一方面与人的遗传素质、个体发育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又与社会文化环境和现实生活条件有密切关系, 因此,康复训练是开发特殊儿童智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康复训练不能脱离特殊儿童的实际,超越特殊儿童的发展水平,认知 能力训练必须依照科学的规律来进行。 有关研究和康复训练实践表明,特殊儿童普遍存在着抽象思维方面的障碍和缺乏应变能力。改善他们的智力和社会适应 能力,认知能力训练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特殊儿童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不仅表现为个体音的差异,而且表现为个体内的差异。因此,对特殊儿童进行认 知的康复训练,不仅需要遵循正常儿童的发展规律,而且还要特别注意他们的个体差异,对其实施个别化的康复训练。 二、 训练内容 在《系统康复训练测评表》中领域三,提岀了认知能力训练的长期目标。我们为本领域的长期目标提供了必要的短期目 标,作为开展康复训练的活动建议。因此在制定个别训练计划时,提岀特殊儿童在本阶段的长期目标以后,就可以在本章节 中找岀适合特殊儿童的短期目标。 此外,各地还应根据特殊儿童的实际需求和当地的社会生活和特点自行拟订一些短期目标, 以充实康复训练活动。 认知能力训练的短期目标如下 (编码的第一级数表示领域,第二级数表示类别 (长期目标),第三级数表示短期目标。三位 数码表示岀一个短期目标的确切代码: 3 . 认知能力 3 . 1 物体的存在 3 . 1 . 1 能指向物体失落的位置 3 .1 .2 能寻找从眼前消失的东西 (如给儿童看苹果后藏在背后,他会找 ) 3 . 1 . 3 能从部分推知该物整体 (如只给儿童看到狗尾巴,他知道是一只狗 ) 3 . 2 从背景中选择知觉对象 3 . 2 . 1 能从两个物品(如苹果和梨)中按指示选择任一件 3 . 2 . 2 能从3个物品中按指示正确选择一件 3 . 2 . 3 能从多个物品中按指示正确选择一件

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生基础认知能力训练》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生基础认知能力训练》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生基础认知能力训练》心得体会 为加强小学生基础认知能力的训练,更好地提高小学生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服务质量,xx年4月13日至14日在深圳市罗湖区淘金山小学举办“小学生基础认知能力训练课程”专题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主要以专家讲座、名师示范课、互动评课、经验分享等形式开展,从不同角度全面解析课程。在王洋校长、孟允献主任的带领下,我校十名数学教师有幸参与“全国小学基础认知能力训练课程研讨会”。在研讨会上,老师们了解到该门课程的理论背景以及感受到了该门课程的教学艺术,因此大家的疑问也渐渐解开了,对这门《让大脑更聪明》的课程也倍感兴趣,这对我校未来的课程整合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以下是参会心得分享: 一、该门课程的介绍与解读这门课程与往常的课程教学目标不同,它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基础认知能力,这些能力主要分为六大板块,即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问题解决、创造与想象力。既然是能力,任教老师就不能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教师(传授知识),而应把自己定位为教练(提升学生的能力)。 能力训练对学生而言,自然是好的,那么知识的传授还要不要呢?这样的做法会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会不会加大学生的学

习负担?针对这一问题,深圳大学心理学系李晓东教授认为,基础认知能力与流体智力密切相关,是学习各学科知识都需要的一般能力。基础认知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与训练,将会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流体智力能有效地预测学生的学业成绩、工作表现。根据相关心理学研究,数学重视形象思维和抽象概念,6岁儿童并不适合学习数学。当前通用的数学课教学,孩子学习起来是有困难的,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等毛病,反而不利于孩子今后的数学学习。 据了解,这门课程以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为依据,注重科学性和趣味性,把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进行有机整合,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闯关欲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乐中学、学中乐。 二、参会的体会与疑问观摩完该门课程的教学案例,我们不得不喜欢上这门课程。该门课程教学环节很清晰明了,教学设计新颖多样,教学难度层层递进,教学目标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基本上体现出了基础认知课程三大核心:梯度化、仪式化、游戏性,对我们学校未来的课程整合具有参考价值与意义。 基于此,我们一致认为小学生基础认知能力训练课程有必要推广,并在今后推广到我校一年级学生的教学中。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2-7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该阶段的学生还没掌握逻辑思维的运算模式,而入学的一年级儿童大部分是6岁,可见一年级的学生仍处于前运算阶段,通用的数学教材对他们而言是有难度的,因此我们可以把该部分内容延后教学,这样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

认知能力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 一、意义及作用 认知活动主要是指以人的思维为核心的认识活动,它是构成人的智力的重要因素。 儿童的智力发展一方面与人的遗传素质、个体发育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又与社会文化环境和现实生活条件有密切关系,因此,康复训练是开发特殊儿童智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康复训练不能脱离特殊儿童的实际,超越特殊儿童的发展水平,认知能力训练必须依照科学的规律来进行。 有关研究和康复训练实践表明,特殊儿童普遍存在着抽象思维方面的障碍和缺乏应变能力。改善他们的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认知能力训练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特殊儿童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不仅表现为个体音的差异,而且表现为个体内的差异。因此,对特殊儿童进行认知的康复训练,不仅需要遵循正常儿童的发展规律,而且还要特别注意他们的个体差异,对其实施个别化的康复训练。 二、训练内容 在《系统康复训练测评表》中领域三,提出了认知能力训练的长期目标。我们为本领域的长期目标提供了必要的短期目标,作为开展康复训练的活动建议。因此在制定个别训练计划时,提出特殊儿童在本阶段的长期目标以后,就可以在本章节中找出适合特殊儿童的短期目标。此外,各地还应根据特殊儿童的实际需求和当地的社会生活和特点自行拟订一些短期目标,以充实康复训练活动。 认知能力训练的短期目标如下(编码的第一级数表示领域,第二级数表示类别(长期目标),第三级数表示短期目标。三位数码表示出一个短期目标的确切代码: 3.认知能力 3.1 物体的存在 3.1.1 能指向物体失落的位置 3.1.2 能寻找从眼前消失的东西(如给儿童看苹果后藏在背后,他会找) 3.1.3 能从部分推知该物整体(如只给儿童看到狗尾巴,他知道是一只狗) 3.2 从背景中选择知觉对象 3.2.1 能从两个物品(如苹果和梨)中按指示选择任一件 3.2.2 能从3个物品中按指示正确选择一件 3.2.3 能从多个物品中按指示正确选择一件

认知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家庭指导 1-6月认知训练: 注视:鼓励患儿用眼睛注视人、物体,物体选择由大到小。 追视:视线随人、物体按弧形转动180度。 两点注视:先看一个物体,后看另一个物体转换自然。 找声源:家长在患儿侧面站立,用各种频率的声响玩具耳后摇响,还可唤其名字鼓励其找声源。 触觉刺激:采用各种不同的材质对患儿手进行触觉刺激,每天2次,3-5分钟/次 手眼协调训练:先用颜色鲜艳的玩具触碰患儿的手,鼓励其伸手抓物,抓到后鼓励把玩。 寻找失落物体:先用带响、再用绒毛玩具从患儿眼前落地,训练其用眼睛追随,如果追寻就将玩具捡来给他,以示鼓励。 照镜训练:鼓励患儿同镜中人笑、说话,用手抚摩。 7-12月认知训练: 认识亲人:家长多与患儿做一些捉迷藏的互动游戏,多亲近患儿,训练患儿认识亲人。 毛巾盖物:将患儿喜欢的物体先让他玩,再用毛巾盖起来鼓励其拿开毛巾找玩具。换手:将各种形状的物体从一只手换到另只手。 对敲:两只手同时分别拿起两件物体,并相向地敲打。 对捏:用拇指及食指旁边相向地捏起各种小物体。 食指分离训练:训练用食指头指认物体,用食指按琴键、电话键等。 固定投掷:患手将物品放入容器内(各个方向)。 1岁-3岁认知训练: 放置图形: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五角形的规律放置。 匹配:训练患儿将同样的东西放一起,先用实物再用卡片。 找不同;在5-6个物体中挑出不同的物体。 生活记忆:训练其记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认识颜色:从一种颜色开始训练。 4岁—6岁认知训练: 事物特征训练:比如长短、大小、高矮、粗细、左右、男女等 分类训练:分清水果、蔬菜、家具、家用电器、交通工具等。 数词理解:认识1-10的数字、训练点数、区别数字的多少、同样多。

认知能力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 一、意义及作用 认知活动主要是指以人的思维为核心的认识活动,它是构成人的智力的重要因素。 儿童的智力发展一方面与人的遗传素质、个体发育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又与社会文化环境和现实生活条件有密切关系,因此,康复训练是开发特殊儿童智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康复训练不能脱离特殊儿童的实际,超越特殊儿童的发展水平,认知能力训练必须依照科学的规律来进行。 有关研究和康复训练实践表明,特殊儿童普遍存在着抽象思维方面的障碍和缺乏应变能力。改善他们的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认知能力训练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特殊儿童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不仅表现为个体音的差异,而且表现为个体内的差异。因此,对特殊儿童进行认知的康复训练,不仅需要遵循正常儿童的发展规律,而且还要特别注意他们的个体差异,对其实施个别化的康复训练。 二、训练内容 在《系统康复训练测评表》中领域三,提出了认知能力训练的长期目标。我们为本领域的长期目标提供了必要的短期目标,作为开展康复训练的活动建议。因此在制定个别训练计划时,提出特殊儿童在本阶段的长期目标以后,就可以在本章节中找出适合特殊儿童的短期目标。此外,各地还应根据特殊儿童的实际需求和当地的社会生活和特点自行拟订一些短期目标,以充实康复训练活动。 认知能力训练的短期目标如下(编码的第一级数表示领域,第二级数表示类别(长期目标),第三级数表示短期目标。三位数码表示出一个短期目标的确切代码: 3.认知能力 3.1 物体的存在 3.1.1 能指向物体失落的位置 3.1.2 能寻找从眼前消失的东西(如给儿童看苹果后藏在背后,他会找) 3.1.3 能从部分推知该物整体(如只给儿童看到狗尾巴,他知道是一只狗) 3.2 从背景中选择知觉对象 3.2.1 能从两个物品(如苹果和梨)中按指示选择任一件 3.2.2 能从3个物品中按指示正确选择一件

2-3岁儿童的认知能力训练

2-3岁儿童的认知能力训练 ●分清性别--在日常说话中,经常向宝宝灌输“你是男的,爸爸 也是男的”;讲画册时,指着梳小辫子的说“小红是女的,妈妈也是 女的”,然后让小儿说出自己的性别、爸爸妈妈的性别,再延伸至其 他人。 ● 在游戏中按如下顺序使小儿建立数的概念,理解数的含义,锻 炼和发展幼儿的抽象思维水平,培养数学逻辑水平。 ●数1-10--2岁前小儿已会数1-5,2岁以后能从1数到10,教小儿按顺序熟记,背熟后再背11-20。此时小儿虽然不理解数的含义,但能协助他初步了解并熟记数的顺序,为按数拿取做准备。 ·手、口一致--小儿开始指着实物点数时会出现很多手口不一致 的现象,如口快手慢、漏数、重复数、倒数等。初教孩子点数时要先 做示范,让小儿学着用食指指着一块积木说1,指着2块积木说2,做 到手、口一致,逐步理解1、2的含义。手、口一致是计数水平发展的 关键一步,需反复练习。生活中随时都有机会练习数数,穿衣服时数 纽扣,上街时数汽车,饭桌上数碗筷,充分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 感觉器官,建立数的概念。 ·按数拿取--在手口一致的基础上,训练小儿按数拿取。对小儿 说“给我一个苹果”,“给我两个苹果”,反复练习,一直练到4。 ·比较数的大小--在孩子成功的按数取物之后,让他看着实物提 问他:“1和2相比哪个大?”提示孩子说出2大,继而启发他2比1大。 ● 长短--从婴儿期开始孩子已经初步接触了长短的概念,如大象 的鼻子长,兔子尾巴短。2岁以后用实物作比较,让他理解长短。例如 2把尺子,一长一短,让孩子指出哪把长、哪把短,持续强化长短概念。

● 上下--和小儿讲话经常应用上下方位语言。如“把娃娃放在下面,手绢放在上面;把报纸放在桌上,把拖鞋放在桌下”等。通过生 活用语理解上下。 ● 前后--告诉小儿把娃娃放在前面,把手背到后面,边说边作动作。外出活动时对宝宝说“爸爸在前面走,妈妈和宝宝走在后面。” ● 左右--当小儿学会用筷子以后,让他知道拿筷子的手是右手, 对他说举起右手,他会毫不迟疑的举起右手。当右手的概念巩固之后,再辨认右腿、右脚。左侧肢体就是与之相对应的一侧也就好分辨记忆了。 ● 认字的形象化--教小儿学认1、2、3数字,认简单的汉字。孩 子主要是形象记忆,适当的将字形象化能够协助记忆,如“2”像小鸭子。尽可能把学习认字趣味化,提升孩子学习的兴趣。 ● 理解职业--2岁半以后小儿能准确的叙述爸爸妈妈在哪里上班,做什么工作,也知道家中其他人的职业。看画册时,也会指着书中的 人物说"这是警察叔叔,那是护士阿姨"。 ● 理解住址--3岁左右的小儿能记住并会说出家庭住址,开始时 学记楼号和门牌号,然后再具体到区、街道,使小儿能完整叙述家庭 住址。 ● 识别不同颜色和几何图形--通过动作继续巩固对颜色的学习, 例如外出时让小儿自己去拿黄外套,拿对了应表扬。“穿上兰色的鞋”,自己跑到鞋柜前拿出鞋穿上。3岁的孩子能识别5-6种常见的颜色。能辨认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几何图形。 【反抗期】 2岁以后,原来乖巧的孩子一下子变得不听话了,凡事都说“不”,让他睡觉,他会说“不睡觉”;叫他吃饭,他说“不吃饭”。好象有 意与父母对抗。这些表现说明孩子进入了成长过程中“反抗期”。反 抗期是2岁以后孩子心理逐渐成熟,独立意识开始萌芽阶段。随着体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进展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进展 【关键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综述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目前认为MCI 是介于正常老化和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缺损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个体存在超出其年龄所允许的记忆障碍, 而记忆以外的大脑高级神经功能被保留,且日常生活不受影响的状态, 达不到痴呆的诊断标准。如何对疾病进行干预,延缓甚至逆转病情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研究。本文就MCI的康复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1 认知训练 1.1 认知功能训练朱宏霞[1]对40例MCI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包括心理护理、记忆障碍训练、定向力训练、逻辑思维障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干预前后进行MMSE和ADL评定。结果认知训练后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明显提高(P<0.05),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认知训练可明显提高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王海丽、杨华清[2,3]等发现认知训练结合康复训练不仅能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而且还能促进患者平衡、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Kinsella GJ[4]应用认知训练治疗遗忘型MCI。方法:52 mCI患者和52正常人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主要评价为2周和随访4月后的前瞻性记忆和记忆策略。结果:每天的记忆(前瞻性记忆工作)经过干预后明显改善,尽管自我评价没有表现出相类似的结果。结论:在轻度认知障碍的早期,运用认知恢复的补偿策略进行干预,可以帮助提高日常记忆能力(前瞻性记忆任务和知识的记忆策略)。Vidovich MR[5]设计了认知活动促进健康老龄化的研究(PACE)来检测MCI老年人通过认知活动干预是否能减少认知能力下降的几率。方法:将160个MCI患者随机分配到两个治疗组:非特异性的教育组和认知活动组。干预措施包括90分钟的认知训练,共10个疗程,主要评分标准为剑桥认知评分。其他疗效如改变记忆、注意力、执行功能、情绪和生活质量也进行检测。这个项目产生的最好的证据是认知活动可作为防止老年人的认知衰退与MCI的策略。 1.2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Cipriani G[6]研究了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认知训练对AD、轻度认知障碍(MCI)、多系统萎缩(MSA)的影响。10个AD患者(MMSE 评分23.9± 2.4)、10个MCI患者[MMSE评分(28.0±1.4)分]和3个MSA患者[MMSE评分(26.7±2.3)分]参加了此项研究。每个人参加两项训练计划,并在两疗程后评价认知和非认知功能。结果AD组MMSE分数显著提高(P=0.010)。相反, 另外两组MMSE随访基线分数仍相当稳定的。AD患者在语言生成方面(P=0.036)和执行功能(P=0.050) 也有明显的改善。MCI患者在行为记忆方面能够显著地改善(P=0.017)。多系统萎缩组无显著改善。其数据表明根据患者的不同诊断给予个性化的康复干预可能有不同的效果。MCI和AD患者在整体和/(或)在特定的认知领域有显著的改善。相反,MSA患者没有任何收益。Eckroth-Bucher M[7]将传统的认知刺激与计算机相结合,每天训练45分钟,一周2次,共6周。32个轻中度认知损害和正常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结果:轻度和中度

认知能力的培养

认知能力的培养 有助于师范生掌握学习方法,加深学习过程的认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师范生在生物学的学习过程中,对许多知识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问题能解决,就很少再去挖掘,也搞不清教师的教学机理,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只能停留在较肤浅的层次上。在师范院校的生物学教学中,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进行教学,将改变学习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它能让师范生全面认识自己的元认知结构,并在原有思维水平和理论层次上有较大的提高和发展。它在学法上强调调节、监控、评价和反思,加深了师范生对学习过程的认识,改变了学习中不懂提问题的弊病,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2 有助于师范生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训练生物学思维的能力元认知知识、体验、监控始终贯穿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元认知理论,提高元认知水平,利用它对思维进行监控、调节、评价、反馈,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解题的体验,引导师范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懂得为何要这样思考,而不去那样考虑,让他们知道提高生物学能力的途径和办法,促进生物学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完善,并逐步转化非智力因素为智力因素,不断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 1.3 有助于学生树立以创新精神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学生初具现代教育理论的构架,必然会促使教育思想的转变,从而自觉地提高素质。生物学学习中若能自觉地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培养与完善元认知能力,就会逐步地转变以继承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打破书本权威论的老观念,不断质疑,不断提出新问题,逐步树立起创新精神的意识,明确培养创新精神正是素质教育的一大重点。也只有这样,才能挑起教育改革的重任,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新要求。 2 如何提高学生的元认知监控能力 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是个体以一定的方式引起并维持其行为以满足需要的内部心理倾向。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倾向于选择较高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更能集中注意力,并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面对学习困难时更能表现出坚持性与坚韧性,对学习结果持较乐观的态度,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效果。研究表明[4]:元认知与动机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元认知受动机变量的调节和制约;学习动机对元认知具有“供能”的作用,它们能够激活自我调节技能和执行技能。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有效地进行计划、监控、调整等元认知活动,必须以个体的自发性、自主性为前提。因此,要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

认知训练系统

专业、实用、可信赖 京师博仁认知训练系统 ——您信赖的认知训练专家 涵盖16项认知因子,全面考查大脑认知能力 完善的认知提升模式,涵盖评估、训练两大系统 趣味性、阶梯化的训练方案,轻松提升训练效果

目录 一、市场现状 (3) 二、产品概述 (3) 三、功能优势 (4) 1. 涵盖16项认知因子,全面考查大脑认知能力 (4) 2.涵盖评估、训练两大系统,科学考查能力变化 (5) 3. 趣味性、阶梯化的训练方案,轻松提升训练效果 (5) 4. 个性化的课程推荐训练更具针对性 (6) 5. 内容详实专业的报告,全方位了解认知能力 (7) 6. 配套辅助方案双效保障训练效果 (7) 四、专家指导 (8) 五、售后服务与支持 (9) 六、关于博仁 (9) 七、部分其他心理产品 (11) 八、部分客户 (11)

一、市场现状 您是否也有这样的困惑?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分神,一个知识点往往要强调很多遍;个别学生的记忆力水平偏低,其他学生背完一篇文章,他却连一段都记不住………记忆力、注意的稳定性、思维能力都属于认知能力的范畴。一直以来,学生的认知能力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这类课程常常因为偏理论化,缺乏实操性,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很难对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做出客观的评判指标,也看不到实际改善效果。中小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一旦认知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就会影响学生的认知水平,影响学生的学业乃至一生。 二、产品概述 京师博仁认知训练系统,为促进个体注意力、记忆力、思维等基础认知能力的提升而开发。系统依据神经可塑性理论,采用标准现代心理实验范式加以研发设计,由16个训练项目,43项训练方案组成,旨在提升大脑6大核心认知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感知觉、思维能力、认知灵活性及反应时。 系统可对每项认知能力进行专业的评估和科学的训练,所有设计建立在认知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基础上,由专业的认知神经科学专家设计,在保证专业性的基础上,将训练方案游戏化、趣味化,快速提升个体认知能力,是一款高效便捷、系统全面的认知能力训练系统。

认知能力训练

认知能力训练(3个月) ○视线转移 在原视听训练的基础上,继续在小儿 觉醒时多看周围的人和物,并用两个人(或物)训练,让小儿的视线从一个人(或物)转移到另一个人(或物)上, 或者在他注视一个物体或人脸时,让其迅速移开,办 法是用声音或动作吸引宝宝视线转移。例如,母亲在床右侧同宝宝讲话,父亲突然出现在床左侧并且鼓掌, 宝宝会马上将视线转移去看父亲。也可用滚动的球从 桌子一侧滚到另一侧抱着孩子观看,这时宝宝可以追视达180°。宝宝最喜欢观看快跑的汽车、会飞的鸟儿、 会跑的猫。经常让宝宝到户外观察活动的物体,能扩 大其认知能力。 ○亲近母亲 母亲走来时,宝宝显出快乐和急于亲 近的表情,有时还会呼叫,手舞足蹈。只有经常和宝 宝逗乐的父亲才能引起宝宝这种亲切的激情。亲近母亲是宝宝到3个月时出现的情感,到6~7个月时就越 来越明显,以致拒绝生人到“怯生”的程度。 ○该动哪一个肢体 用松紧带在床栏上吊响铃,另一头拴在宝宝的任意一个手腕上。父母先动松紧带使 响铃发出声音,开始宝宝会全身使劲摇动松紧带使铃 作响,以后他学会只动一个手腕就将铃摇响。过1~2天,松紧带可拴在宝宝任意一只脚踝上,宝宝经过多 次尝试也能让一个脚踝动就能使铃发出声响,可见宝 宝已能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但要注意,当父母离开宝宝床铺时,一定要解开拴住的松紧带,以免宝宝在活 动时将绳子缠住肢体而防碍血液循环。 ○触摸 继续训练触摸,除以前的方法外,可抱小儿至坐位,面前放上玩具(宝宝手一伸即可触到),让小 孩可以自己伸手触、碰玩具。玩具有木线轴、小硬纸 盒、塑料环、毛红球等,采用不同质地的玩具来扩大宝宝手触摸的感觉。 认知能力训练(4个月) ○寻找目标 母亲抱宝宝站在台灯前,用手拧开灯说:“灯。”初时宝宝盯住妈妈的脸,不去注意台灯。 多次开关之后,宝宝发现一亮一灭,目光向台灯转移, 同时又听到“灯”的声音,渐渐形成了条件反射。以后再听到大人说“灯”时,宝宝眼睛看着灯,就找到了目 标。认识了第一种物品,以后宝宝可以逐渐认识家中 的花、门、窗、猫、汽车等物,以后渐渐学会用手去指,认识自己的玩具,听到声音会用手去拿。 ○头转向声源 母亲抱宝宝去玩,父亲推门进来, 宝宝会转头向门方向观看。父亲站在宝宝一侧,摇动带响的玩具,宝宝会转头找到声源。 ○感知 继续让小儿多看、多听、多摸、多嗅、多 尝。如玩具物品应当轻软、有声、有色,让他能摸的都摸一摸,能摇动的都摇一摇;能发声的都听一听, 如钟表声、动物叫声、风声、流水声等;结合生活起 居自然地让他听音乐;让他闻闻醋,尝尝酸,锻炼他完整的感知事物的能力。 ○喜欢照镜 同镜中人笑、说话,用手抚摩,并伸 头到镜子背后寻找镜中人。 认知能力训练(5个月) ○寻找失落玩具 将带响的玩具从孩子眼前落地, 发出声音,看看他是否用眼睛追随,伸头转身寻找。如果能随声追寻,可继续用不发声的绒毛玩具落地, 看看能否追寻,如果追寻就将玩具捡来给他,以示鼓 励。 ○认识物名,从看到指 自从上个月学会认灯、花、 鸡、猫等物名后,鼓励宝宝在听到物名后不但用眼睛 看,而且要用手去指。指认物名是第5个月的训练重点。开始时扶着宝宝的手去指,去触摸,以促进手- 眼-脑的协调发展。语言能力的发育过程是先听懂后才 会说的。指认物名是练习听声音与物品的联系,记住学过的东西。要经过逐件物品反复温习才能记牢。 ○找铃铛 大人轻轻摇着小铃铛,先引起宝宝的注 意,然后走到孩子视线以外的地方,在身体一侧摇响铃铛,同时问他“铃在哪儿呢”,逗他去寻找。当孩子 头转向响声,大人再把铃摇响,给他听和看,让他高 兴。然后当着他把铃铛塞入被窝内,露出部分铃铛,再问“铃在哪儿呢”,大人用眼示意,如果宝宝找到, 就抱起宝宝亲亲,以示表扬。 认知能力训练(6个月) ○认生 对陌生人开始躲避,将脸扑向母亲怀中, 害怕或者哭闹。怕医生、护士和保育人员,也怕新来 的保姆。但是能记得不在一起的熟人,如爷爷、奶奶及有来往的亲朋。所以母亲如在6个月后要上班就应 及早安排,早请保姆来或早些接触亲属,慢慢与宝宝 接触,待熟悉之后才能在母亲上班后照料婴儿。婴儿也害怕去陌生的地方,接触陌生事物要由父母陪同, 逐渐熟悉新的环境和新的事物。有些婴儿害怕大的形 象玩具,母亲陪他一起玩,熟悉之后才渐渐消除恐惧。 ○以哭表示反抗 4个月之前婴儿从不能觉察消失 了什么,5个月后,能听到或追随失落之物转头寻找, 6个月才能真正觉察别人拿走自己正在玩的东西,而且反抗强烈,这是认知上的飞跃 认知能力训练(7个月) ○认识第一个身体部位 大人与婴儿对坐,先指住自己的鼻子说“鼻子”,然后把住婴儿的小手指他的鼻子说“鼻子”。每天重复1~2次,然后抱宝宝对着镜子,把住他的小手指他的鼻子,又指自己的鼻子,重复说“鼻子”。经过7~10天的训练,当大人再说“鼻子”时,宝宝会用小手指自己的鼻子,这时大人应亲亲他表示赞许。 ○寻找小物 将药丸子的蜡壳,或漂亮颜色的糖 豆,投入透明的瓶内,盖上,宝宝会拿着瓶子摇,看 着蜡壳或糖豆;如果将此瓶放入大纸盒内,宝宝会将瓶取出,继续观看蜡壳或糖豆,寻找蜡壳或豆是否仍在瓶内。在寻找小物的游戏中,物质永久性的概念就在无意识探索之中建立进来。 认知能力训练(8个月) ○继续认身体部位 让小孩看着娃娃或他人,家长 可用游戏的方法教认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如让小孩 用手指着娃娃的眼睛,大人说:“这是眼睛,宝宝的眼 睛呢?”帮他指自己的眼睛,逐渐小儿会独立指眼睛。 ○感知继续给小儿抚摸、亲吻,如配合儿歌或音 乐的拍子,握着小儿的手,教他拍手,按音乐节奏模 仿小鸟飞,蹦砕身体;还可以让他闻闻香皂、牙膏, 尝尝糖和盐,培养嗅觉感知能力。 ○寻找盖着的玩具 用手绢盖住宝宝正在玩的积 木,看他能否揭开手绢将积木取出。也可用塑料杯、 盒子或一张纸趁他玩得高兴时将玩具盖住,看他能否 将玩具找出。如果不会或者要哭,就将玩具露一点出 来,让他自己取出。 认知能力训练(9个月) ○识图认物 给小儿看各种物品及识图片卡、识字 卡,卡片最好是单一的图,图像要清晰,色彩要鲜艳, 主要教小儿指认动物、人物、物品等。第一次可用一 个水果名配上同样一张水果图,使孩子理解图是代表 物。认识几张图之后,可用一张图配上一个识字卡, 使孩子进一步理解字可以代表图和物。由于汉字是一 幅幅图像,所以多数孩子能先认汉字,后认数字。初 教时每次只认一图或一物,继续复习3~4天,待孩子 在会说图名时能从几张图中找出相应的图,记住了再 开始教第二幅。学习的速度因人而异,不要和别的同 龄孩子攀比。认汉字先从孩子最喜欢的图入手,不必 考虑笔画多少。认字与写字不同,认字是图形印象, 只要孩子高兴,笔画再多也能认。 ○接近生人 母亲抱起宝宝,让他接近生人。过一 会儿,生人可给宝宝一个小玩具,同他玩一会儿让宝 宝渐渐放松,同他笑笑,当宝宝报以微笑时才向他伸 手。生人接抱时母亲仍在近旁,使宝宝有安全感。宝 宝可以随时再向母亲伸手,这才放心接近生人。那怕 一次生人只接抱1秒钟,有过几次这种体验,孩子就 敢于接近生人和接近新事物了。 认知能力训练(10个月) ○用食指表示1岁 当大人问宝宝“你几岁了”时, 母亲教他竖起食指表示自己1岁。几次之后,宝宝会 竖起食指表示1,如“你要几块饼干”,他会竖起食指, 表示要1块。母亲只给他一块,让他巩固对“1”的认 识。 ○模仿动作 和小儿一起玩,训练小儿有意识模仿 一些动作,如自己拿着碗喝水,拿勺在水中搅一搅等, 每次可教一个动作,反复教至学会。 ○识图、识物、识字 继续认识图片卡及各种物品。 待宝宝认识4~5张图片后,让他从一大堆图片中找出 他熟悉的那几张。一旦找出来,你就要大加赞赏和鼓 励。在图卡中加入1~2张字卡,宝宝也能找出。指认 身体部位3~5处,通过镜子做游戏,与大人面对面地 学习,宝宝可以认识脸上器官、手、脚、肚子等部位。 认知能力训练(11个月) ○大和小 将宝宝喜欢的大的和小的饼干各一块 放在桌上,告诉孩子,“这是大的”,“这是小档”。用 口令让他拿的大的和小的,拿对了就让他吃,拿错了 就不让他吃,孩子很快就能学会分辨大和小,再用玩 具和日常用品让孩子复习,以巩固大和小的概念。玩 大小积木是更好的游戏,如玩“大的在下,小的在 上”“小的在前,大的在后”等。 ○会指图中特点部分 将宝宝带至动物园或用动 物画书,说出各种动物的特点,如小白兔的长耳朵, 大象的长鼻子,娃娃的大眼睛等。父母除了告知图中 的物名外,还要让孩子注意事物的特点。复习几次后, 可以问“兔子有什么?”孩子会指耳朵作答。内容每次不 宜过多,从一个开始练习,时间1~2分钟,不宜太长, 必须是宝宝感兴趣的东西,不能强迫指认。 认知能力训练(12个月) ○学认红颜色 先认红色,如皮球,告诉他这是红的,下次再问“红 色”,他毫不犹豫地指住皮球。再告诉他西红柿也是红 的,孩子会睁大眼睛表示怀疑,这时可再取2~3个红 色玩具放在一起,肯定地说“红色”。颜色是较抽象的 概念,要给时间让孩子慢慢理解,学会第一种颜色常 需3~4个月。颜色要慢慢认,千万别着急,千万勿同 时介绍两种颜色,否则更易混淆。 认知能力训练(13个月) 大人示范将圆形、方形、三角形板放入相应的洞 穴内,孩子开始模仿。先让孩子拿一个圆形板,宝宝 开始可能放不准,往这里放一下,往哪里放一下,最 后总算放进去了,高兴极啦,你鼓励他,他也十分高 兴地连拍手带笑,兴趣促使他继续放方形、三角形, 最后总会放进去。如果买不到形板,可用硬纸盒(如点 心盒)自己制做。 ○认红色 大人有计划地和宝宝开展认色游戏,先 认红色(或黄色)。可以把日常接触的常用的物品分类, 创造认颜色的环境,比如,红帽子、红毛衣、红袜子、 红汽车、红气球、红旗等,把这些相同色物品放在一 起,问宝宝“哪个是红的”,待宝宝认识后,可以让宝宝 从不同色物品中挑出红的,重复多次后,才能记住, 不要急于变换不同的色。 ○分清大小和多少 先选两个大小差异明显的西 红柿或其他实物放在一起,告诉宝宝哪个大,哪个小, 并要让他摸一摸,比一比,然后,让他把大的拿给妈 妈,看他会不会。你还可以念个儿歌,以增强记忆, 发展思维能力,如:排排坐,分苹果,大的给奶奶,小 的留给我。把实物(如水果)分成多少差异较大的两堆, 让宝宝认哪堆多,哪堆少,同时用手指数一数多多少。 ○指认图 经常给宝宝看幼儿图书,如《婴儿画 册》、《幼儿画报》、《儿童童话》、《小木偶奇遇记》、《三 毛流浪记》、《格林童话》等,并读给宝宝听,使他能 正确认识和听懂各种名称,大人提问时能用手指出。 认知能力训练(14个月) ○指认红色 将不同颜色的塑料玩具摆在桌上,让 孩子从中找出哪一个是红色的。如果不会,家长可以 示范,多次练习,让孩子学会挑出红色的。如果连续 几次都确实能挑出红色,就可以再教第二种。有些孩 子特别喜欢认黑色,因为对比度大,颜色明确。另一 些孩子则喜欢先学黄色。选择第二种颜色可因人而异。 ○认识自己的东西 孩子的用品要放在固定位置, 让孩子找自己的毛巾、水杯、帽子等,也可进一步让孩 子指认妈妈的一二种物品。 ○认识物品 与小儿一起看图片,让他熟练说出各 种物体的名称的同时,告诉他每种物品的简单用途及 关系等,并经常带小儿出去玩,让他认识外界的更多 的东西。 ○认识圆形 在孩子学放形板同时,让孩子找出哪 一个是圆的。孩子最先会认圆形,但很快就能确认方 形和三角形。 认知能力训练(15个月) ○模仿游戏 继续和小儿玩各种模仿游戏。如擦桌 子时给他一块小布模仿。能和大人边干边玩,家长边 干边讲。并提供条件让孩子做生活模仿游戏,如给布 娃娃喂饭,替娃娃盖被子等,从而培养小儿的社会适 应能力。 ○说出动物名称 搜集动物图片若干张,一张一张 地教给孩子认识,注意把动物外形的主要特征教给孩 子认识。开始训练先教给他认识一种,然后再教他认 识第二种,第三种,看看他对哪一种最感兴趣,边认 边模仿它的动作和叫声,使学习非常有趣。 ○看书,翻书 多给小儿看图画书,用小儿能理解 的语言,讲一些简单的事物关系。孩子懂得什么是好, 什么是不好,记住故事情节。同孩子一起看书时边看 边问,你会发现孩子有心领神会的能力,能用声音和 表情回答。看书时让小孩自己翻书。 认知能力训练(16个月) ○模仿操作 每日有一定的时间与小儿一起动手 玩玩具,如搭积木,插板等,给小儿做些示范,让小 儿模仿。还可以不同大小、形状的瓶子配瓶盖,将每 套玩具放回相应的盒子内。 ○翻书找画 购买一套适合婴幼儿的读物。每次翻 开婴幼儿读物中的一页,把书中的主要事和物讲给孩 子听,然后把书合起来,再让孩子找到那一页。开始 要帮助他回忆要找的东西,并教他从前往后逐页查书 的习惯,再训练他独立查找。 ○画画 继续让小儿学画,教小儿正确的握笔姿 势,并让小儿模仿画出清楚的笔道。 ○配对 将两个相同的玩具放在一起,再将完全相 同的小图卡在一起,让孩子学习配对。在熟练的基础 上,将两个相同的汉字卡混入图卡中,让孩子学习认 字和配对;也可写阿拉伯数字1和0,然后混放在图卡 中,让孩子通过配对认识1和0;配对的卡片中可画 上圆形、方形和三角形,让孩子作图形配对,以复习 已学过的图形;用相同颜色配对以复习颜色。 《东方圣童》的学员,通过玩积木屋,于1.5岁就 认识了圆、椭圆、长方、正方、五角等形状,并能对 号捅进积木屋,还能辩认相应颜色。 认知能力训练(17个月) ○插入与拔出 多和小同伴儿玩插拔游戏,如在盛 有沙子的盒子里,让孩子将4支红、黄彩笔一支一支 依次序插入沙中,笔与笔之间有一定距离(间隔2~3 厘米),先练习横排插入,然后拔出。 ○教认颜色 继续教小儿认识颜色,搜集红、黄2 种颜色的多种物品,如用红色的丝带捆红色的书、红 上衣、红鞋;再拿出红扣子、红盒子、红粉笔等物品, 一一让孩子识记,使孩子能从各种物品中认识红色和 黄色的共同特性,并温习黑色。 ○感知学习 握住小孩的手触摸热粥碗,然后问 他:“烫吗?”多次练习后能形成条件反射,再遇到热 粥、热水时他知道烫而缩手,还能说出“烫”这个词。 再让孩子尝冰棍说“真凉”,用对比强化感觉。猜用布 盖着的东西,如碗、勺子及玩具,让孩子通过手的触 觉去认出东西。 ○排位置 用大纸画一个脸,再用小的片块画上脸 部器官(眉,眼,鼻,口,耳),让孩子摆在正确的位置 上。然后再帮助孩子将画好的身躯、四肢、手足、衣 服等摆正。 认知能力训练(18个月) ○认识1和2 孩子开始学习用两个手指表示2, 竖起拇指和食指表示要两块饼干及两块糠果。会摆两 块积木表示2。可趁势让孩子认数1和2。口念手点 数1~5。 ○认识图形 和小儿一起看图片,边指画面边说: “这是一个方盒子,那是一个圆皮球。”反复教认后,找 实物辨认,如圆气球、方面包。 ○认识颜色 小儿能准确地认识红色后,逐渐把 黑、白、黄、绿等比较鲜明分辨的颜色反复练习。重 点要分清近似的颜色,如区分黄色和白色。 ○绘画 边教画边复习图形,把着孩子的手教他画 直线、竖线。 ○认识自然现象 继续注意培养小儿的观察力和 记忆力,并启发小儿提出问题及回答问题。如观察早 上天很亮,有太阳出来。晚上天很黑,有星星和月 亮。有时没有太阳,是阴天,或者下雨和下雪,有时 刮大风。在下大雨时会出现闪电和雷声。通过家长讲 述,使孩子认识大自然的各种现象。 认知能力训练(19个月) ○认识性别 结合家庭成员教孩子认识性别,如 “妈妈是女的,你也是女的”,逐渐让小孩能回答“ 我 是女孩”。也可以用故事书中图上的人物问“谁是哥 哥?”“谁是姐姐?”以认识性别。

让1岁半宝宝更聪明的认知能力训练方法

让1岁半宝宝更聪明的认知能力训练方法能力特点 1岁半的时候,大多数宝宝已经能够下蹲,能够自己弯腰捡东西了,并且运动、行走自如了。有的宝宝可能还会眼睛盯着地面,动作不是很协调地往前“冲”着跑几步。 有的宝宝早在1岁时,就开始尝试着向后退着走了,但大多数宝宝要到1岁半的时候,才能掌握向后退着走的技巧。 训练要点 在玩耍时,要有意识地让宝宝练习跑和停,渐渐地,宝宝会在停之前放慢速度,使自己站稳,最后,宝宝能放心地向前跑,不至于因速度快\头重脚轻而向前摔倒。 宝宝如行走比较自如,爸爸妈妈可有意识地让宝宝练习自己上台阶或楼梯,从较矮的台阶开始,让宝宝不扶人只扶物自己上,逐渐再训练宝宝自己下楼梯。 精细动作能力训练 能力特点 有的宝宝到1岁半,就能自己解纽扣和系纽扣了。这个年龄段,让宝宝配合穿脱衣服已经没有问题,可以让宝宝自己试着脱衣服或穿衣服。 训练特点 这时,要培养宝宝自己穿脱衣服的兴趣,一旦宝宝产生了兴趣,就会很想去做。尽管宝宝可能会把后面穿到前面、里面穿到外面,但

是,还是要先夸奖宝宝自己会穿衣服了,然后再说穿反了来提醒宝宝注意。 妈妈可以准备一些珠子和一些绳子,和宝宝比赛穿珠子。妈妈应先做一下示范,告诉宝宝必须在孔的另一侧将绳子提起。这个动作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渐渐可加快速度,并可通过将珠子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穿起来,来提高准确性。这个游戏是训练手、眼、脑协调的好办法。 数学能力训练能力特点 这个阶段的宝宝知道“上”和“下”的意思,开始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空间感;能够区分物品的一些显著特征,爸爸妈妈应多引导宝宝观察事物,教宝宝识别物体的各种形状和特性。 训练要点 准备一些图形物体,像气球、钟表、小球、圆形镜子等。妈妈指着这些图形物品说:“宝宝快来看,这些物品都是圆形的。圆圆的气球,圆圆的钟表......”然后,问宝宝物品的形状,引导宝宝说出“圆形的”。接着,让宝宝说出家中常见的圆形物体。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教宝宝认识颜色。 知觉能力训练能力特点 宝宝想象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很大关系。假设给宝宝一个空盒子,1岁左右的宝宝首先想到的是用嘴咬,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探究空盒子的奥秘,1岁半时,宝宝明白了盒子的用途,他可能会把一些小东西塞进盒子,把它当成自己藏匿各种宝贝的仓库。

0-3岁宝宝早教-认知能力训练

0-3岁早教 —认知能力训练内容安排 1个月 大人将铃铛或其他色彩鲜艳的玩具拿到离宝宝眼睛20-30公分处,待引起宝贝注视后微快移动物体,吸引宝贝的眼睛跟着物体移动,提高他的注意力。 2个月 视觉训练 1、训练两个月的宝宝视力集中:继续按照1个月的方法训练,当宝宝视力集中时,可将人 (或物)距离变远;也可以把宝宝抱起,让他观察眼前出现的人(或物),待视力集中后,缓慢移动人(或物),让其追视。 2、在天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要带宝宝到户外活动,有利于宝宝对钙的吸收。另外, 家长要把宝宝看到的各种物品名称告诉两个月的宝宝,刺激宝宝的视觉发展。 听觉训练 1、视听定向:家长可以把各种发声体(如:橡胶制作的可以捏响的玩具、小的琴等)在宝 宝的视线范围内弄响给他听。家长动作要缓慢,声音要清晰,还要反复地告诉两个月的宝宝名称,等宝宝注意以后再慢慢移开,让他追着声音寻找声音的来源。 2、还要给宝宝多听优美的古典音乐及外界的各种声音,如风声、雨声、车声等。 嗅觉训练 可以继续做上个月的训练,还可以在家长进餐时让宝宝闻闻饭菜的香味。这个月龄的宝宝对香味、酸味非常敏感,当妈妈用醋瓶盖给他闻的时候,宝宝会作出不喜欢的表示。 味觉训练 宝宝在5个月的时候。其舌面的味蕾对酸、甜、苦、辣、咸就有了感知觉辨别能力。可以用筷子沾点菜汁,让宝宝尝尝各种菜汁的味道。刺激孩子的味觉发展。 触觉训练 从2个月起开始给宝宝做“婴儿被动体操”。被动体操是家长握着两个月的宝宝的四肢及躯干并带动他来一起做。共八节,包括:胸部运动;上肢肩部和胸部运动;上肢伸屈运动;肩部运动;下肢运动;两腿轮流伸、屈;两腿伸直上举和髋关节运动。它可以提高宝宝肌肉收缩能力,改善宝宝血液循环和促进动作的发展。 3个月 视觉训练

2-3岁儿童认知能力训练

2-3岁儿童认知能力训练 ●分清性别--在日常说话中,经常向宝宝灌输“你是男的,爸爸也是男的”;讲画册时,指着梳小辫子的说“小红是女的,妈妈也是女的”,然后让小儿说出自己的性别、爸爸妈妈的性别,再延伸至其他人。 ●在游戏中按如下顺序使小儿建立数的概念,理解数的含义,锻炼和发展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数学逻辑能力。 ●数1-10--2岁前小儿已会数1-5,2岁以后能从1数到10,教小儿按顺序熟记,背熟后再背11-20。此时小儿虽然不理解数的含义,但能帮助他初步了解并熟记数的顺序,为按数拿取做准备。 ·手、口一致--小儿开始指着实物点数时会出现许多手口不一致的现象,如口快手慢、漏数、重复数、倒数等。初教孩子点数时要先做示范,让小儿学着用食指指着一块积木说1,指着2块积木说2,做到手、口一致,逐步理解1、2的含义。手、口一致是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一步,需反复练习。生活中随时都有机会练习数数,穿衣服时数纽扣,上街时数汽车,饭桌上数碗筷,充分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

觉器官,建立数的概念。 ·按数拿取--在手口一致的基础上,训练小儿按数拿取。对小儿说“给我一个苹果”,“给我两个苹果”,反复练习,一直练到4。 ·比较数的大小--在孩子成功的按数取物之后,让他看着实物提问他:“1和2相比哪个大?”提示孩子说出2大,继而启发他2比1大。 ●长短--从婴儿期开始孩子已经初步接触了长短的概念,如大象的鼻子长,兔子尾巴短。2岁以后用实物作比较,让他理解长短。例如2把尺子,一长一短,让孩子指出哪把长、哪把短,不断强化长短概念。 ●上下--和小儿讲话经常应用上下方位语言。如“把娃娃放在下面,手绢放在上面;把报纸放在桌上,把拖鞋放在桌下”等。通过生活用语理解上下。 ●前后--告诉小儿把娃娃放在前面,把手背到后面,边说边作动作。外出活动时对宝宝说“爸爸在前面走,妈妈和宝宝走在后面。” ●左右--当小儿学会用筷子以后,让他知道拿筷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