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

论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
论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

C H A N G S H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论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

年级二零一零级

姓名

专业交通规划原理

指导老师况爱武

【摘要】城市交通与城市用地之间存在着互动的轮转关系,因此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也是密不可分的文章从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相互关系的正反两个思维逻辑即城市过规划决策交通规划和交通规划引导城市规划两个反面来阐述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首先,在城市规划决策交通规划上,本文从单个城市的城市规划对交通规划的决策和城市群之间的规划对区域内交通规划的决策两个反面谈起,分析了在单个城市规划中出现的一些具体的情况对交通的影响,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群交通规划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其次,在对交通规划引导城市规划上,从几种常见的国家级或区域级的交通出现方式和网络上对交通引导城市做了总的的说明和概况,再从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重要的交通设施和枢纽、交通的分担率和城市的内部及延伸的交通网络等对城市的布局及规划的引导进行探讨,最后对城市之间的交通走廊对沿线的城市规划的引导给出阐述。

Abstract:There is an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otation between city traffic and city land, so the traffic planning and city planning is also inseparable from the city planning and traffic planning between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two logical thinking that city planning decision of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guide city planning two tails to elabo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city planning.

First of all, in the planning and decision-making of traffic city planning, this paper begins from a single city planning decision o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city planning decision between groups of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two tails,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some specific situation appears in a single city planning of the traffic, and in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city for example has carried on deep research to the city group of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Secondly, in the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guide city planning, way and network of city traffic guide gives an overall description and survey from several national or regional traffic, then from the sharing rate in city traffic planning an important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transportation hub, and the city internal and extension the traffic network of city layout and planning guidance is discussed, finally the city transport corridor between the city planning guidance is given on along the paper.

观键词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关系

Keyword:City planning; traffic planning; relationship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相互关系的正向思维逻辑——城市规划决策交通规划

1 单个城市中城市规划决策交通规划的研究

城市功能区划对交通系统的影响

功能区划布局对交通结构的影响

功能区划内部用地强度对交通结构的影响

城市功能区的交通集散

城市规划发展的定位(如区域中心城市、旅游城市等)对交通规划上的决策影响城市规划发展的方式(如倡导绿色交通等)对交通规划上的决策影响--以石家庄市交通规划为例

城市规划年限内出现大型活动对交通规划的新的部署

城市规划中应对自然灾害对交通规划的启示和要求

2 城市群之间的规划对城市群交通规划的要求

推进城市群内部交通网络建设健全城市群发展机制

城市群交通规划的特点

城市群形态对其交通规划方案的影响

城市群交通需求的确定及影响

共享交通该规划成果(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第三章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相互关系的反向思维逻辑—交通规划引导城市规划

1 古往今来,交通规划与布局一直引导着城市的规划与发展

交通变革引导着城市规划

国家战略性交通规划布局引导城市规划

2 城市交通规划引导城市规划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设施引导城市规划布局

城市交通工具的分担率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城市交通网在空间上对城市的扩张和延伸的影响

3 城市之间交通走廊对沿线城市的影响

第四章小结

第一章绪论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居民日均出行次数和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导致城市交通需求急剧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但是传统的城市规划,特别是城市总体规划往往通过综合研究来确定城市发展形态与规模,并以此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而实际情况是城市交通的空间组织与结构也能影响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存在互动关系。

因此,在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中,能动地处理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的矛盾,协调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开创本轮城市规划工作的新思路。

第二章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相互关系的正向思维逻辑——城市规划决策交通规划

1 单个城市中城市规划决策交通规划的研究

城市功能区划对交通系统的影响

城市功能区划的布局及结构是交通需求的根源,决定了城市的交通源、交通供需总量与空间分布特征,因此城市功能区划变化将客观影响交通系统的空间布局,城市功能区划布局的变化将引起交通产生和交通吸引特征的变化,改变交通需求的总量水平和空间分布特征,从而影响到交通设施的供给和交通线网的布局,引起新一轮的交通系统发展,改变城市交通系统的特征。

功能区划布局对交通结构的影响

城市功能区划布局,造成社会经济活动的分散,居民为完成这些活动必须在不同功能区划间转移,这就产生了交通需求。由此可知,功能区划的布局决定了出行距离和方向,最终对交通结构产生影响。

功能区划内部用地强度对交通结构的影响

城市功能区划内部土地利用强度,较大的影响了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城市功能区划内部土地利用强度越大,出行需求吸引多,为了满足交通需求,必须增加交通供给,但是由于区域内土地资源的限制,使得靠建设交通设施来增加供给,显得不可持续。既然从布局上已无法解决,只有从结构上来调整,即提高资源利用率高的交通方式的分担比率,通过这种结构性调整,也能增加交通供给,而且持续性强,成本更低。而且由于土地资源的限制,高土地利用强度的城市功能区划,停车设施有限并且出行距离较短,所以选择公共交通能获得更高的出行效用。

功能区划布局、城市功能区划的土地利用强度综合作用下产生不同的交通需求,因为各交通方式都有不同的技术经济属性。不同交通方式能带给出行者不同的效益值,所以,居民倾向于选择最大出行效用的交通方式,体现了城市功能区划对城市交通结构的影响。

城市功能区的交通集散

城市的交通集散主要发生在客运站、货运站、工业区及商业区。交通集散可以使人群、货物的交流、流通更加地快捷便利。以城市的商业中心区为例,商业中心区是城市的文化, 商业和金融中心, 也是交通系统的核心。人们在出行时,会根据自身的需要、经济承受力选择自己的出行方式,通常是根据交通方式的特性(快捷性、舒适性、方便性、安全性、经济性)来选择出行方式。因此城市商业中心区必须具备停车场地,用以停放私家车公共汽车及非机动车,还要有足够的公共汽车的站点,以供人们出行、换乘。在美国, 加拿大两国各类城市的商业中心区有如下交通集散特征:

①绝大多数商业中心区位于城市区人口中心地带, 除了受地形限制的地区外, 一般拥有面积、平方英里, 中心区约一半的土地是用作街道和停车场地。

②在大多数城市, 到达城市中心区的出行量增长率低于整个都市出行量的增长率,这通

常导致建成区与城市中心区之间出行量的衰减, 导致来自郊区出行量的增加。结果使平时出行里程增加, 使公共交通利用率降低。

③在就业强度高的城市, 公共交通乘客率急剧下降会严重地加剧交通拥挤程度并增加城市交通投资。

城市规划发展的定位(如区域中心城市、旅游城市等)对交通规划上的决策影响基于城市所处的位置、环境资源基础和原有城市发展的基础等,不同的城市在城市规划时提出了不同的发展定位,准确的定位能促进城市在各个方面都能快速和持续的发展。不同的发展定位也引导着城市交通的总体规划,使得交通体系能够支撑和促进城市向定位的方向发展,在我们印象中经常有城市将自己定位为旅游城市、物流中转型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等,我们以旅游城市张家界市为例来阐述发展定位对城市交通规划的决策。

张家界因旅游建市。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旅客是供给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些便要求该城市必然有便利的旅游交通,因此张家界因旅游定位而形成以下旅游交通:航线

目前,机场累计开通国内航线53条,国际2条,地区2条。国内直航城市达到49个,己实现与口本名古屋、韩国首尔、釜山等国外城市的旅游包机,并与澳门和香港直航。

铁路

截止2008年,张家界新火车站候车面积达18783 m2,拥有5条旅客列车到发线、14个售票窗口,站房建设己达到全国铁路一流水平。2008年,张家界火车站接发旅客列车对(其中直达车6对),列车直达大中城市100余个。

公路

市域旅游景区(点)的联系依托旅游公路网。目前,张家界市域基本形成了“两纵三横”的旅游干线公路网络。其中,“两纵”为S228,S304,“三横”为常张高速,S305, S306。

市内旅游交通

游客到达张家界市区后,在张家界的交通方式主要有旅游大巴、自驾车、线路车以及出租车和旅行社提供的小汽车,游客大多希望选择步行或是观光车作为旅游出行的交通方式。永定老城区目前街道的空间尺度适合步行游憩,观光车作为慢速机动化交通工具较适合老城旅游和滨水旅游。永定城区的旅游景点可通过旅游观光车组织游览路线,带动城区旅游的开发。自行车交通也受到游客的欢迎。

城市规划发展的方式(如倡导绿色交通等)对交通规划上的决策影响--以石家庄市交通规划为例

在国内外大环境背景下,石家庄的整个城市规划都以绿色交通发展,进而影响决定了了其特有的城市交通规划,因而形成了以下的城市交通现状:

现状石家庄步行交通出行比例为%,在规划城市以集中布局为主的土地利用模式下,

步行交通的出行比例仍将维持在21%以上。

目前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结构中,自行车出行比例最高,为%。从交通方式结构来看自行车占据主体地位,是居民上班上学的主要出行工具,尤其是学生上学的主要交通方式,在规划中需要考虑这方面因素。石家庄市目前的经济水平适合自行车交通的发展,虽然到规划期末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将有较大的提高,部分居民具备购买小汽车的经济实力,但综合各种费用开支、停车设施、道路环境等因素,自行车仍将是居民出行使用的主要交通工具。

石家庄市现有公交线路近140条,公交站点近1100个,公共汽车运营车辆2400多辆,营运线路的总长度为公里,公交线网的密度为km2,公交线网300m服务半径覆盖率62%。石家庄市现有5个公交枢纽站和8个公交停车场,27个首末站。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数为9辆左右,还低于建设部规定的关于大中城市万人拥有公交车10到12辆的标准。公交线路现状分布是以石家庄火车站为核心,主要是向东西向道路“四横”以及南北向道路“六纵”分布,并且以东西向线路为主(占% ),呈放射型、条格式线网。

近几年来,石家庄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低碳生活”,坚持节能减排,寻求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交通形式,实施了一系列发展新能源的措施。采购清洁环保天然气公交车,对一批公交车、出租车进行油改气,建设20多座加气站、充电站。

城市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交通系统的支持,而良好的交通系统又可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这是个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过程。低碳绿色交通是相对于传统机动车导向完全不同的交通模式,石家庄市在交通规划中进行了积极探索,为未来交通实现可持续发展探索了一条新的道路

城市规划年限内出现大型活动对交通规划的新的部署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各城市举办大型活动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这些活动吸引的交通量会造成周边地区拥挤,并对城市的日常交通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在城市规划年限内举办大型活动时必须考虑到这一影响,对交通规划作出特殊规划,同时对交通提出特别的要求,总的来说必须从城市交通需求与大型活动交通需求出发,兼顾城市长远发展与大型活动临时需求的双重特性,制定长远发展战略及临时措施,保障了大型活动交通与城市交通和谐运转。以北京奥运会为例:

奥运会申办成功以来,在长达7 年的筹备期中,先后编制了十余项交通专项规划,形成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专项奥运交通规划系统,主要内容包括交通战略规划、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整体运行规划、交通需求管理规划。其中,城市交

通基础设施规划又包括对外交通枢纽规划、道路网络系统规划、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公交网络规划、城市公共交通枢纽规划、奥运场馆周边交通设施规划等;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整体运行规划包括道路运行管理规划、轨道交通运行规划、城市公交运行规划、出租汽车运行规划、城市货运运行规划以及与奥运赛事服务相关的规划,如奥运专用车道规划、奥运公交专线规划、奥运班车系统规划、奥运出租汽车服务规划、场馆交通组织规划等。

城市规划中应对自然灾害对交通规划的启示和要求

1995 年1 月的日本阪神淡路大地震使大阪、神户地区的交通运输系统遭到巨大破坏,新干线、地方铁路和高速道路发生坍塌,城市间的大容量快速交通陷于瘫痪。倒塌的建筑堵塞道路,道路网络被分割成片,无路可走的车辆拥上残存的道路,导致严重的交通堵塞,对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造成了很大阻碍。正是阪神淡路大地震的教训,促使日本加强了对交通运输系统可靠性及减灾问题的深入研究与探讨。我国从1976 年的唐山地震、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直至今年的雅安地震的30 余年间,在震灾、洪灾、城市火灾等灾害期间,由于交通运输系统的减灾能力不足,给灾时救援和灾后重建带来困难的案例更是不胜枚举。

在应对自然灾害时防灾救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这也是城市规划中应积极考虑的因素,然而城市规划中仅将防灾措施局限于提高城市设施(楼房、桥梁、隧道和高架路)的抗灾强度是远远不够的。防灾与救灾的结合将是城市减灾的方向性措施,特别是快捷的救灾系统更具有特殊的意义。而交通是应对自然灾害的生命线,城市的正常运转、遭遇灾害、灾后重建等均依赖于人和物的运转与输送,与城市交通系统直接关联。为保证城市交通系统在灾害时发挥有效作用,必须要维持灾害发生后城市交通与运输的基本功能,特别是人流的疏散、救灾物资的运输、抢险车辆的移动等,必须确保城市必要的运输通道。事实证明,无论在灾害的紧急救援阶段还是灾后恢复重建阶段,保持较好效能的交通运输系统,能给救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对减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迅速恢复城市功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考虑到交通在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作用,在规划时。应该平灾结合,从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管理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并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以减灾思想为指导,统筹考虑城市生命线及交通生命线工程。

应对自然灾害对交通规划的具体要求如下:

①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灾害的破坏特征及其交通特性,对交通设施的功能应增加抗灾、减灾的考虑,特别在重要功能(主干路、轨道、桥隧等)交通设施设计时,应确保其抗灾

害破坏的能力以及与交通生命线的充分结合;

②在交通空间设计方面,应考虑有足够的空间,以避免地震或其他灾害时房屋等的倒塌可能导致的交通阻塞;

③在交通附属设施布局设计方面,应充分考虑各种设施,如控制器、隔离装置等,要能满足灾时的紧急救援和临时交通组织的需要。

2 城市群之间的规划对城市群交通规划的要求

城市群发展中如何确定合理的主导交通方式,整合城市群发展与交通一体化的关系,形成城市空间与交通发展的互动,促进土地利用集约化,促进城市空间形态的重构等,推进城市群内部交通网络建设健全城市群发展机制

城市群交通规划的特点

城市群交通规划在城市群内,由于交通运输方式的不断更新,出行者日常活动的区域不断加大,对于中、长途运输而言,逐步由 P-P 运输方式(点对点)转化为 Z-Z 运输方式(域对域),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交通规划方法已不能满足其要求。城市群交通规划更加强调城市群内城市之间的交通整合,包括城际交通方式整合和交通网络规划,使其符合区域经济与交通网络发展的要求。

城市群形态对其交通规划方案的影响

在城市群交通规划中,城市群的形态对其有非常大的影响。城市群可分为单核心城市群和多核心城市群,其中多核心城市群又可以分为中心城市集中型和中心城市分散型,三者在交通规划方案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单核心城市群,应采用圈层式规划,其规划方案是以中心城市为依托,进行“放射+环状”形式的交通规划,形成若干放射状的交通线网,与周边城镇相连接。有2个及2个以上核心城市的多核心城市群,中心城市之间可形成明显的交通廊道,一般采取“组团+圈层’的规划模式为宜。

城市群交通需求的确定及影响

目前交通规划中广泛采用 4 阶段预测模型,即交通需求分析(交通产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模型。该预测模型为城市交通规划的开展提供了一种系统、科学的定量交通预测方法,其中城市交通需求预测是进行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城市群交通规划中仍可采用该方法。城市群未来发生交通量和吸引交通量预测可根据回归预测所得来的未来各个时期分车型的交通量增长速度,得出未来各特征年的发生和吸引数量。具体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共享交通该规划成果(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①长株潭将在交通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2007年,长株潭一体化公交试点线路开通,这些实打实的改革举措惠及三市上千万居民。由省发改委、省住建厅制定的《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及体制机制改革专项方案》已经省政府批复同意,长株潭将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一步共建共享。

②推行价费机制改革

力争消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共建共享体制机制是长株潭城市群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基本条件,要进一步突破行政区划约束,大胆创新体制机制。根据专项方案,长株潭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将以推进“交通同网”为重点,推进规划体制、管理体制、共建共享机制、融资机制和价费机制等五大改革。长株潭将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推进共建共享。

③区际公交运营实现一体化管理

长株潭将着力打造三市立体交通体系,届时将形成以高速环线、长株潭“3+5”城际铁路、湘江防洪景观道路、三市过江通道等为重点的交通体系,按照城市道路标准修建长株潭城际间道路,与三市城市道路无缝连接。方案明确,要积极探索有利于共建共享的跨市管理机制,突破现行条块管理体制的制约,成立新的区际公共交通监管协调机构,推进城市群智能交通和公交一卡通工程,实现三市区际公共交通运营一体化管理;统一三市区际、市内交通价费,对三市往返公交车辆,一律享受城市公交价费优惠减免政策,统一实行公交票价。

第三章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相互关系的反向思维逻辑—交通规划引导城市规划

1 古往今来,交通规划与布局一直引导着城市的规划与发展

交通变革引导着城市规划

自古至今,交通规划与布局一直影响着甚至是引导着城市的规划与发展,不论是古代的水运航道、重要驿道,还是近现代的铁路(高铁)、港口和机场,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所在城市或区域的综合规划。以高铁与机场为例。

高铁

高铁建设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国外高铁沿线城市的经验表明,高速铁路带来的交通模式的变化,也会给城市结构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日本学者川上秀光等根据本国

铁路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实践,提出了“铁路结节点”论,该理论认为实现城市多中心结构发展的前提是在各个铁路枢纽周边建立城市发展节点,从而引导城市结构趋向网络型发展。而我国高铁的建设中同样用这样的案例。如京广高速铁路的沿线城市许昌市。

许昌位于郑州以南,相隔80公里,为中原城市群“九市”中的“一市”,在高铁建设未提出之前,总规中确定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为“一心四区”,即只有旧城片区一个城市中心区,而在高铁规划出台后,将会对城市的发展态势产生影响。许昌市高速铁路客运站的发展机遇,为周边地区提供了高可达性和集聚性的优势,对高新技术产业、商务办公和物流业、总部经济等产生较强的吸引和带动作用,与此同时,由于产业链的影响,其与原材料地、加工区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将会沿着就交通干线向更广的地域扩散,至此,高铁周边地区成为许昌市新的经济增长极,与旧城区的中心区一起构成了城市的服务中心,许昌市将会向“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变。

机场

当今,大型机场的作用和影响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机场再不仅仅是简单的旅客交通和货物运输设施,而成长为多元化发展、具有复合型功能的企业。机场商业功能的迅速发展成为拉动城市发展的引擎,,引导着机场所在区域的综合规划。以首都国际机场为例,首都国际机场位于北京市顺义区,顺义区处于北京市“两轴两带多中心”结构中的东部发展带的中部,是北京市三个重点建设新城之一,承载着北京现代制造基地、空港物流枢纽、国际交往中心与休闲度假区四大功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 年—2020年)对顺义新城的功能定位为北京重点发展的四大新城之一,是面向国际的首都枢纽空港,是带动区域发展的临空产业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引导发展现代制造业,以及空港物流、会展、国际交往、体育休闲等功能。建设目标与形象定位:现代国际空港、区城产业引擎、绿色宜居新城。

国家战略性交通规划布局引导城市规划

2005年,我国颁布高速公路发展规划,新路网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简称“7918网”。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和高速公路网络的日趋完善都对沿线城市的布局与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速公路一经规划和修建,将极大地影响国家的城市布局,国土的整治和利用及区域经济带的形成。高速公路的建设,将明显缓和市级交通拥挤状况,提高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连通性。同时高速公路使沿线地区出现一批路口区域(互通式立交附近区域),围绕高速公路互通口及周边地区的开发,形成新的郊区增长中心,郊区城市化加速,导致高

速公路穿越大都市。这些区域有着宝贵的区域优势,成为区域产业布局的新增长中心,有的与城市区域连成一片,有的独立成为卫星城。换一个角度看,就整个新高速公路的区位来看,它对城市的经济活动的重新配置影响也很大。如美国华盛顿在市中心修建了几条新公路,包括办公和商业在内的其他一些经济活动都分布在紧靠公路的城郊的有力区位上。当沿交通线分布的经济活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农村就逐渐演变成城市。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将带动新的城市群的出现,在发达城市周围出现许多以高速公路为纽带的卫星城。如沈大高速公路的建成,把沈阳为中心的辽宁城市群和以大连为中心的南部城市群连成一片,既促进了原有大城市建设,也促进了卫星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又如沪宁高速公路通车以后,苏南地区经济与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加快,特别是经济发达区域如:苏锡地区,城镇密度增加,城镇规模扩大,城镇数量在增加。

2 城市交通规划引导城市规划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设施引导城市规划布局

西直门交通枢纽位于西直门立交桥西北角,系西北二环结点位置,西直门综合交通枢纽及配套服务用房中、东区工程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立交桥西北角,场外东面和南面为西直门立交桥辅路,西侧紧邻已投入使用的城铁13号线西直门站,北侧为国铁北京北站,南侧与地铁2号线西北出口、地铁4号线西直门站接壤。总占地公顷,总建筑面积平方米,是一座集地铁、城铁、公交及北京北站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工程。

西直门交通枢纽对北京城区规划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西直门交通枢纽以及服务配套建筑对城区土地利用的影响

西直门交通枢纽是以轨道交通衔接换乘为主,地面公交衔接换乘为辅的集火车、地铁、城铁、公交、社会机动车多种交通体系和综合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客运交通枢纽。其中包括未来的国铁北京北站,城市轻轨铁路西直门站,公交车站(14条线路),一座地铁车站(环线地铁、地铁4号线西直门站)。车站建筑楼属于交通枢纽功能楼,为了保证功能性,其地理位置必须独立。所以在城规中做土地资源分配时,须为各个枢纽建筑楼留出足够充足的土地资源。

其次,西直门交通枢纽是在原有西直门城区街道的基础上进行改建,很多匝道与交叉口在改建过程中都被做过重新规划,多数改建成了三维立体式的立交高架桥。而这种改建由于将要占用更多的土地资源,所以对原有的路边商铺以及居民住宅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有很多原有的路旁零散商铺由于改道拆迁,进行了整合从而产生了枢纽内

大型的商业中心,比如后建成的西直门外百货商场;有很多原有的居民住宅由于枢纽的规划而拆迁,产生了枢纽周边新兴的高层小区,比如长河湾小区、海鹰小区等等。

②西直门交通枢纽的新功能对附属交通设施的需求所产生的影响

西直门交通枢纽的建成直接导致西直门城区的交通量直线上升,地铁的功能与三维立体公交的功能带来的是更高标准的要求与更苛刻的需求。西直门原有小区万年花城小区停车场的扩建与西直门交通枢纽的改建几乎是同步进行的。小区原有地下停车场仅一层,200个停车位,而建成后的地下停车场有三层,停车位增长至近750;枢纽内北京锦江之星宾馆的户外停车场也进行了扩建,此外交通亭、交通岗,栅栏与绿化带的重新规划也都将纳入城市规划的范畴内。

城市交通工具的分担率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城市客运交通方式包括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根据各自的特点,又可分为自由类、条件类和竞争类三种,它们在城市客运交通中发挥不同的功能,又各有其优势。合理分配各交通方式的分担率,可以提高全社会的出行效率。交通方式的分担比率也严重影响着交通系统对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造成的压力的大小,不同的分担比率,导致了不同的机动车构成比例,也造成了不同的交通流影响以及土地利用结构方案。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交通需求与供给的不断增加,必然会出现城市交通与城规中土地利用的更为严重的格局,如何协调好交通工具的不同分担率与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的关系,实现城市的合理整体规划,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特别是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而其中的重要议题则是城市客运交通方式分担率的预测研究。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规模日益扩大,人们在出行方式的选择上追求方便、快捷、自由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未来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空间与弹性都相对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城市的客运交通方式分担率究竟怎样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划建设期内所采取的交通发展政策和一定政策条件下交通供给系统的特性。政府可以通过政策与规划控制,对各种交通设施与交通工具的发展规模进行调节,从而引导微观个体对出行方式进行合理的选择。因此,在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既定条件下,对规划期城市客运交通方式分担率的分析确定,是一种预测,也是一种决策,而作为规划师的决策,必须在宏观总体的控制目标与微观个体的出行方式期望之间取得某种平衡。即首先以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作为宏观的控制目标,对城市客运交通方式分担率进行宏观的总体分析,然后基于微观的个体出行方式进一步确定各种交通方式的分担比例。

城市交通网在空间上对城市的扩张和延伸的影响

交通对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每一种交通工具、运输方式的变革,都在城市空间形态上留下其印记,而随着城市形态的改变,城市内外的交通出行模式也大大改变。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相互决定,相互影响。

本文将以贵阳市为例,说明城市交通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产生的机理。

图交通工具变革对城市空间形态的作用机制

城市交通如何改变城市空间形态:

从贵阳市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交通一直是影响城市空间格局和形态演变的因素。城市空间的拓展需要交通来引导,交通的发展又促进了城市空间的进一步拓展。

可见,交通工具的变革将对城市的空间形态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变土地的价值上。由于交通技术的进步,一些原本不可达的区域具有可开发的价值,或者是导致一些原本价值不高的区域价值提升,城市相应地会向这些具有价值的区域发展。同时,交通方式的改变也可能使得原本一些处于重要位置的区域重要性下降,使城市的重心离开该区域。可以说,城市交通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是通过影响土地价值而间接产生的。

城市发展轴是指某一个时期城市空间拓展最右的方向。通常来说,交通干线的走向是影响城市发展轴形态的主要因素。交通沿线有着良好的可达性,与城市中心区可以保持高度的联系,同时与之配套的水、电等基础设施也相对齐全,城市沿交通干线发展可以获得更好的经济建设利益。城市发展轴是城市空间变化最快、最不稳定的地带,是影响城市空间形态构成的基础。

城市交通、城市发展轴与城市空间形态间的关系

贵阳市在修建好绕城高速之后,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转移至小河区。由于小河区已经具有和城市中心区良好的联系能力,房地产开发商着力对这一区域进行开发,使小河区很快成为集合高新技术企业与居住区的卫星城。一些重工业转移至白云区和乌当区,使城市中心区的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

可见,城市交通通过城市发展轴的方式引导城市空间形态的改变,作为规划者,我们必须了解一个行为对城市发展轴将起到怎样的作用,通过合理的布置城市交通,使城市发展轴一直处于最优的状态,才能引导城市进行良性的发展。

3 城市之间交通走廊对沿线城市的影响

交通走廊有多种多样的称谓,如运输通道、交通经济带(Traffic EconomicBelt)、开发走廊等。Rodrigue(1994)、Rimmer & Comtois(1997)和姚士谋(2003)、阎小培(2003)等学者从不同侧面对交通走廊的概念进行了阐述。总体来看,所谓交通走廊,就是由若干不同交通方式和现代、高效的综合交通枢纽共同组成的,连接中心城市并承担所有空间相互作用的大流量、高效率的综合运输通道,如美国的波士顿—华盛顿(Boston-Washington)走廊、加拿大的温萨—魁北克(Windsor-Quebec)走廊、英国的利物浦—曼彻斯特—利兹(Liverpool-Manchester-Leeds)走廊、日本的大阪—东京(Osaka-Tokyo)走廊等。

交通运输走廊在地区发展中的极轴作用突出的表现为沿交通干线两侧形成了快速发展的带状经济区与城镇密集带。重要交通干线的建成以及以干线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带的建设和完善,促使沿线地区的空间可达性得到全面提高,投资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地区竞争潜力得到明显提升,为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城镇功能水平的提高以及向沿线集聚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交通走廊的沿线地区成为区域发展的主轴带。

交通走廊的建设和完善往往还能够促成或触发沿线城市带的形成,其运输能力的大小和线路的走向规定了城市走廊在空间范围上的分布,使沿线经济部门的生产要素能够根据市场规律自由流动,并在一些发展环境优势的地区逐渐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中心。这些中心不断集聚并日益扩大,达到一定规模后对周围地区产生辐射和扩散作用,尤其是向交通走廊沿线地区进行扩散,逐渐产生一批不同等级并具有不同功能的城镇群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规模集聚效益的产生,交通走廊附近的各级生长点聚连成片,逐渐形成沿交通走廊沿线展开的城市走廊。

第四章小结

为使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更紧密地结合一起良性发展,我们需要从规划层面上改变观念,在编制思路及过程上进行革新,促进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良性互动,实现二者的和谐发展。本文一些具体的方面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但仍有诸多欠缺,希望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对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评价指标等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参考文献:

廖伊.城市出行特点[J].城市规划研究.2010-04-02

黄启焕.城市功能区划与交通系统的互动机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赵娜. 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石家庄交通体系研究[D]. 河北省:河北农业大学,

2011-06-03.

闫晓燕. 旅游城市交通模式发展研究[D].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理工大学, 2012-03.

彭继延.关于北京建设航空港开发区的若干思考[J].北京规划建设,1997(5):46-4

临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临空经济理论与实践探索[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张楠楠,徐逸伦. 高速铁路对沿线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

张国华,李凌岚. 综合高速交通枢纽对城镇空间结构的影响[J]. 城市规划,2009.

孙婷. 高速铁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J].现代城市研究,2008.

《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官莹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年

《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格局互动影响研究——以广州为例》毛蒋兴闫小培

《贵阳市志·交通志》贵阳市志编撰委员会

《贵阳老地图背后的城市变迁》黔中早报 2012年8月24日

王成新、王书国、姚士谋.区域交通走廊规划实证研究[B]—以芜湖市为例,2005

黄馨.哈大城市走廊演变机理与功能优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Code for transport planning on urban road GB 50220-95 主编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5年9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808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先批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同济大学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5年1月14日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道路管理,保障城市道路完好,充分发挥城市道路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城市道路,是指城市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道路、桥梁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养护、维修和路政管理。 第四条城市道路管理实行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协调发展和建设、养护、管理并重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城市道路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城市道路管理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六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城市道路管理工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道路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道路管理工作。 1 总则 1.0.1 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 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 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 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完整word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整理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上册) 1、交通的定义: 一般:人与动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广义:人、物、信息的流动,以一定目标方式通过一定空间。 2、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公路可分为干线和支线,其中干线公路可分为几类:(1)国道(2)省道(3)县道(4)乡道。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3、按照道路在交通功能、对沿线建筑物服务功能的地位,可分为(1)快速路(2)主干路(3)次干路(4)支路。 4、行人静态空间:主要是指行人身体在静止状态下所占用的空间范围。 满足行人通行的道路最小净空高度为2.5m。 5、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R min):是指汽车前外轮中心的转弯半径。 车辆的转弯半径可作为停车场、回车场、公交车站通道设计的依据。 6、交通量(Q):在某一时间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 7、通行能力: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能力。 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 8、道路横断面: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称为道路 横断面。 9、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道路附属设施等用地组成。 10、路幅宽度:城市道路横断面的总宽度。(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线常用红线绘 制,是道路交通用地、道路绿化用地与其他城市用地的分界 线)。 11、路侧带:在道路车行道两边到道路红线之间的用地为路测带。 12、路肩:在城市郊区的道路上采用边沟排水时,在车行道路面外侧至路基边 缘所保留的带状用地称路肩。路肩分为硬路肩(包括路缘带)和保 护性路肩。 设计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km/h时,应设硬路肩。其铺装应具有承受车辆荷载的能力。硬路肩中路缘带的路面结构与机动车车行道相同,其余部分可适当减

浅析新时期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观念和思路

浅析新时期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观念和思路 曹国华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210024) 【摘要】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受到高度重视,其地位和作用发生转变,倡导“交通引导发展”,重点研究综合交通发展策略、战略,统筹规划区域重大交通设施和城市道路网络、公共交通、停车设施,成为新时期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观念和思路。 【关键词】综合交通规划;观念;思路 1 背景 我国已经进入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具体表现为农村人口城市迅速转移,城镇建设用地迅速增长。从发达国家走过的城市化历程来看,快速城市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在机动化同时快速发展的背景跳下,我国城市交通在需求、供给和运行方面呈现不同以往的特征,城市交通问题更加综合化、复杂化和多元化,交通运行状况令人担忧,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制约城市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我国城市交通拥堵呈现由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向欠发达地区城市蔓延、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蔓延、由城市中心区向城市出入口道路蔓延、由高峰时段向平峰时段蔓延的态势。进入新世纪以来,部分城市交通运行已经处于全面紧张状态,部分城市仅在高峰时段出现拥堵状况,部分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现象较为突出,部分城市关键路段和节点交通拥堵严重。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必须从规划编制入手,我国城市各地对通过规划来引导和指导城市交通问题得以缓解和解决寄予厚望。为此,我国各地加强了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如江苏省建设厅在2005年颁布了193号文,对全省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提出专门规定和要求。 2 规划定位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规划重要的专项规划之一。目前,我国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大多在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完成后展开编制,由于对城市发展态势的解读和理解不够深入到位,对交通如何引导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缺乏深入研究,城市规划与综合交通规划相互脱节、“两张皮”现象相当严重。在当前城市化和机动化同时快速发展的背景条件下,如果继续放任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相互脱节,必然带来更为严重的交通问题,并对城市的科学发展带来更多不利的影响。 为更好地指导城市交通发展,一些大城市还加强交通规划编制体系的研究,明确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内容和要求。如深圳市建立了包括整体交通规划、分系统交通规划、分区交通规划、片区交通(改善)规划、重要交通设施建设详细规划及交通影响分析、专项交通调查研究等六个层级的交通规划编制体系[1]。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应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注重系统性和综合性,研究建立交通模型,统筹规划各项设施,加强对交通发展的依据和指导作用。在城市化和机动化同时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被赋予新的内涵和要求,传统的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办法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因此,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应按照服务事权的要求,强化科学性、可操作性、权威性,梳理本规划以其他层级交通规划研究以及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进一步更新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观念和思路,使综合交通规划建设真正成为落实国家发展政策和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交通对经济社会、城乡统筹、城市规划发展的促进作用。 3 规划观念 我国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观念经过三次转变。在 16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规划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1标准货车 以载重量4-5T的汽车为标准车,其他型号的载重汽车,按其车型的大小分别乘以相应的换算系数,折算成标准货车,其换算系数宜按本规范附录A.0.1的规定取值。 2.2乘客平均换算系数 衡量乘客直达程度的指标,其值为乘车出行人次与换算人次之和除以乘车出行人次。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期末重点

一、城市道路与交通基本知识 1、城市综合交通的含义 “大交通”是指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它涵盖了道路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和管道交通五大方式。 “小交通”只是指道路交通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的最基本组成部分;道路交通系统依附于道路网络,是反映城市格局、面貌和活力的窗口。 2、城市交通系统的要素 (1)人和物的流动(交通需求) 人流、物流,包括无形的流动,是城市活动的体现。 (2)交通设施(交通) 运载工具(包含汽车、火车、船舶等),运路(道路或轨道等),站场(terminal、车站、停车场等)。 (3)经营管理系统(联系需求与供给) 组织交通供给服务、经营管理交通设施和运营系统的系统。 (4)交通空间 是发生交通服务行为的空间,包含交通设施周围的空间、道路空间、交通站场空间。 3、城市交通的基本因素——用地、人、车、路 (1)城市用地: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源”和“泽” 确定不同性质的城市用地产生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称为交通生成指标,不同性质的用地应该有相应的交通生成指标。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业岗位密度)等。 (2)人:出行目的:包括上下班出行(含上学放行)、生活出行(购物、游憩、社交)、公务出行三大类。 出行方式:出行方式的选择:时间、线路、价格、目的等——成本 平均出行距离:居民平均每次出行的距离。也可用平均出行时间和最大出行时间来表示。 与城市规模、城市形态、用地布局、人口分布、出行方式有关。 日平均出行次数:与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有关。 (3)车:机动车和自行车是构成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内容。无论是对机动车或自行车都需研究以下因素:车辆(可折算成标准车)的保有量、出行率、空驶率、平均出行距离(平均运距);车流速度、密度、流量。 机动车可以归纳为几种“设计车辆”,以便根据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载重量、运行特性等特征作为道路设计的依据。 a 小型汽车:包括小汽车、三轮摩托车、轻型越野车和2.5吨以下的客货运汽车。 b 普通汽车:包括单节式公共汽车、无轨电车与载重汽车。

论城市规划及交通规划的关系

论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 年级二零一零级 XX 专业交通规划原理 指导老师况爱武

【摘要】城市交通与城市用地之间存在着互动的轮转关系,因此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也是密不可分的文章从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相互关系的正反两个思维逻辑即城市过规划决策交通规划和交通规划引导城市规划两个反面来阐述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首先,在城市规划决策交通规划上,本文从单个城市的城市规划对交通规划的决策和城市群之间的规划对区域交通规划的决策两个反面谈起,分析了在单个城市规划中出现的一些具体的情况对交通的影响,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群交通规划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其次,在对交通规划引导城市规划上,从几种常见的国家级或区域级的交通出现方式和网络上对交通引导城市做了总的的说明和概况,再从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重要的交通设施和枢纽、交通的分担率和城市的部及延伸的交通网络等对城市的布局及规划的引导进行探讨,最后对城市之间的交通走廊对沿线的城市规划的引导给出阐述。

Abstract:There is an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otation between city traffic and city land, so the traffic planning and city planning is also inseparable from the city planning and traffic planning between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two logical thinking that city planning decision of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guide city planning two tails to elabo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city planning. First of all, in the planning and decision-making of traffic city planning, this paper begins from a single city planning decision o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city planning decision between groups of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two tails,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some specific situation appears in a single city planning of the traffic, and in

《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送审稿)

基本符号 一、交通 ADT:年平均日交通量 DHV:设计小时交通量 K:DHV与ADT之比值 D:交通量方向分配 N基本:一条机动车道理论通过能力 N可能:一条机动车道考虑各种修正系数后通过能力 N设计:多车道考虑影响和道路分类后,设计建议通过能力取值 r1:通行能力车道宽度修正系数 r2:通行能力平交口间距修正系数 r3:通行能力平曲线修正系数 r4:通行能力道路纵坡修正系数 r5:通行能力沿途条件修正系数 l1:交叉口间距 λ1:交叉口有效通行时间 v/c:理想条件下,最大服务交通量与基本通行能力之比值 二、建筑限界 Wc:机动车车行道宽度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车行道宽度(m)Wmc:机动车路缘带宽度(m) Wa:路侧带宽度(m) Wb: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m) Wbm:非机动车路缘带宽度(m) Wp——人行道宽度(m) Wg——绿化带宽度(m) Wf——设施带宽度(m) Wl——侧向净宽(m) Wsc——机动车行安全带宽度(m) Wdm——中间分隔带宽度(m) Wsm——中间分车带宽度(m) e——建筑限界顶角宽度e=w1 j——隧道内检修道宽度(m)最小值0.75m r——隧道内人行道宽度(m)最小值1.0m hc:机动车车行道最小净高(m) hb:非机动车车行道最小净高(m) hp:行人最小净高(m) Wr:道路红线宽度(m) Ws:路肩宽度(m)

Wsh:硬路肩宽度(m) Wsp:保护性路肩宽度 i(%):路拱设计坡度 三、平面与纵断面设计 V:设计车速 i:道路中心线纵坡度(%) r:道路中心线转角(O) S:停车视距、会车视距或道路侧向视距 R:机动车道中线圆曲线半径 Lc:超高缓和段长度(m) b:超高施转轴至路面边缘的宽度 ε——超高渐变率 △i——超高横坡度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 μ——横向力系数 △W:车道曲线加宽值 Wc:平曲线段车道宽 Wn:直线段车道宽 N:车道数 Uc:弯道上车体几何宽 Cc:弯道车侧净距 ic:弯道富裕量 iH:合成纵坡 ih:横向超高坡度或路面横坡 iz:纵向坡度 四、平、立交设计 S1、S2、S3:导游岛端部偏移距 Q1、Q2:导流岛内移距 R0、R1、R2:导流岛端部半径 Wa、Wb、Wc:导流岛宽度 La、Lb、Lc:导流岛长度 Vd:转向弯道设计车速 Lw:交织长度 re:进口道缘石半径 reg:出口道缘石半径 A:回旋线参数 Ls:回旋线长度 NC:分流前或合流后主线车道数 NF:分流后或合流前主线车道数 NE:匝道车道数

浅谈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

浅析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 交通运输学院1003班肖昊玮10251081 老师您好,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简要分析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分别是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定义、二者的对比与联系以及目前我国在这两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定义 想要弄清楚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二者的关系,首先要详细了解二者所涉及的内容是什么,而最能体现内容的就是定义了,所以我们先由定义入手: 城市规划是一门自古就有的学问,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组成。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而所谓交通规划(狭义)通常是指根据对历史和现状的交通供需状况和地区的人口、经济和土地利用之间的相互管理的分析研究,对地区未来不同人口、土地利用和 经济发展的情形下,交通运输发展需求的分析和预测,确定未来交通运输设施发展建设的规模、结构、布局等方案,并对不同方案进行评价比选,确定推荐方案,同时突 出建设实施方案(包括建设项目时序、投资估算、配套措施等)的一个完整过程。二、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对比与联系 由定义的对比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规划”二字决定了两者均是着眼于未来的学科,城市规划所涉及的领域是“城市”两字所包含的一切,是针对城市未来建设、管理、运行的一门综合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学科;而交通规划则更侧重于对某一地区(不一定是城市)交通运输行业未来发展建设的规划。总体来讲,城市规划中包涵着交通规划的一部分知识,而城市的交通规划又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目的上来看,交通规划是建立完善综合运输系统的重要保障,是解决目前道路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获得最佳交通运输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城市交通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充分利用现有道路交通设施的重要环节。而城市规划所涵盖的范围会更多,其目的也更加丰富,城市规划具有调控城市宏观经济、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协调 城市发展维护公平、改善人居环境等作用。 通过二者的定义对比分析和目的对比分析,我们大概对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的区别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来谈谈二者的联系。 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城市里的道路是城市的骨架,城市建筑物的排布受到道路的影响和制约,而城市交通规划又受到土地利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概括来讲,交 通规划应当以城市规划为纲,交通规划为城市规划中的一个专项规划。 三、目前我国在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 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应当是相辅相成的,而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合理的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更应该是十分必要的。可是在中国,不论是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还是其他中小型城市,面临的交通问题都是十分严重的,归其原因,其实就是规划存在着问题,深究一步,便是各个城市在建设发展的时候,忽略了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之间的关系。现在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脱节应该说还是比较严重的,总是在盖了房子之后,才讨论道路的设计应该如何如何,以至于现在城市里“拉链路”的存在十分普遍,给人们出行造成很大的不便。与其说这是咱们的规划师的技术问题,其实更应该说是政策问题,咱们一味图快的发展模式,很容易便忽视了合理规划的重要意义,作为运输人,我们任重而道远。

城市交通规划试卷及答案

籍 : 请 号 予 授 不 将 分 处 上 以 及 过 记 到 受 弊 作 因 和 学 名 除 签 开 生 被 学 将 者 试 考 人 他 代 或 考 代 人 他 道 学 知 还 , 性 重 严 的 弊 作 、 纪 违 。 试 果 级 考 后 班 道 切 知 一 , 的 律 起 纪 引 场 此 考 由 守 担 遵 承 格 愿 严 , 将 书 我 证 : 及 业 诺 位 专 承 学 继续教育学院考试试卷 试卷编号: 卷 课程名称: 城市交通规划 考试类型:开卷(只限教材) 考试日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累分人 题分 15 20 10 20 20 15 签名 得分 考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页,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 一、填空题(共 8 小题,每空 0.5 分,共 15 分) 1、城市交通系统是由 城市运输系统 、 城市道路系统 和 城市交通管理系统 组成的。 2、城市交通规划的过程分为 总体设计 、 交通调查 、 交通需求预测 、 方案制订 、 方案评价 和 系统分析 等方面。 3、城市客运枢纽服务城市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的 衔接转换 、 公共换乘 、 主城外围区域 与主城 之间交通转换。 4、目前常用的城市道路系统网络布局结构有: 方格形道路网 、 环形放射式道路 、 自由式道路系统 和 混合式道路网 。 5、城市道路按骨架分类,可分为 快速路 、 主干路 、次干路 和 支路 四类。 6、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特点具有: 综合性 、 预见性、 政策性 、 宏观性 、 弹性 。 7、引道延误为引道 实际行驶时间(耗时) 与引道 自由行驶(畅行) 时间只差。 8、城市公共交通可分为 一般公共汽车 、 轨道交通 和 出租汽车 三类。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城市总体规划中近期规划的期限一般为( B )。 A 、2 年 B 、5 年 C 、10 年 D 、20 年 2、下列那种现象产生的需求不属于交通的范畴( B )。 A 、业务 B 、泥石流 C 、工作 D 、旅行 3、下面哪一个不是影响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 D )。 A 、出行者特性 B 、出行特性 C 、交通设施特性 D 、交通调查特性 4、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 )。 A 、交通线路拥堵 B 、交通工具发展滞后 C 、交通设施比较陈旧 D 、城市交通空间不够 5、城市道路多为高级路面,根据路面自然排水的要求,希望纵坡控制在( A )以上。 A 、0.2%~0.3% B 、0.4% C 、0.5% D 、2.5% 6、城市铁路客运站的位置在大城市必须深入城市,宜布置在( C )位置。 A 、距城市边缘 2~3 公里处 B 、城市边缘 C 、城市中心边缘 D 、城市中心内 7、在交通分配中,最简单的分配方法是( B )。 A 、用户最优分配方法 B 、全有全无分配方法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doc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808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五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同济大学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五年一月十四日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2004-5-9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808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五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同济大学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五年一月十四日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1.0.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总则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oc 104页)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 (doc 104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1 总则 1.0.1 为了更好地反映重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设计特点,适应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山地城市交通效率,并使山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重庆市行政辖区内的新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道路设计。新建道路应按本规范进行设计。在既有城市道路改建设计中,参照执行。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设计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需求,体现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4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5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汽车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6城市道路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类别、级别、红线宽度等进行道路设计。 2、应按交通量、交通特性进行道路设计,并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3、在道路设计中应处理好近期与远期、新建与改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4、在道路设计中应妥善处理管线问题,避免反复开挖。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应相互协调。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1.1 道路几何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1.0.3 在道路设计中应考虑残疾人的使用要求。 2.1.2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I、II、III。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I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II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III级标准。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2.2.1计算行车速度的规定见表2.2.1。当旧路改建有特殊困难,如商业街、文化街等。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适当降低计算行车速度,但应考虑夜间行车安全。 2.4.1城市道路建筑限界见图2.4.1。顶角抹角宽度应与机动车道侧向净宽一致。最小净高见表2.4.1。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入。

2.5.1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快速路、主干路为20a,次干路为15a;支路为10~15a。(代表年) 2.5.2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碎石路面与沥青贯入式碎(砾)石路面为15a。支路修筑沥青混凝土等高级路面时,可采用10a。 三、沥青表面处治路面为8a。 四、粒料路面为5a。 2.8.1地震区的道路工程及重要的附属构筑物应按国家规定工程所在地区的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防。 4.3.2快速路应设中间分车带,不得采用双黄线。 4.5.2路侧带各组成部分的宽度确定如下: 一、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通行的安全和顺畅。 5.1.3道路的圆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或等于表5.1.3规定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值。 5.1.6圆曲线半径小于表5.1.3中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在圆曲线范围内应设超高。 5.1.9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在圆曲线内侧按表5.1.9的规定加宽。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Code for transport planning on urban road GB 50220-95 3.1.4 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规划拥有量,大城市应每800-1000人一辆标准车,中、小城市应每1200-1500人一辆标准车。 3.1.5 城市出租汽车规划拥有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大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2辆;小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辆;中等城市可在其间取值。 3.1.7 选择公共交通方式时,应使其客运能力与线路上的客流量相适应。常用的公共交通方式单向客运能力宜符合表的规定。 公共交通方式单向客运能力表 3.2.1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网应综合规划。市区线、近郊线和远郊线应紧密衔接。各线的客运能力应与客流量相协调。线路的走向应与客流的主流向一致;主要客流的集散点应设置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枢纽,方便乘客停车与换乘。 3.2.2 在市中心区规划的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密度,应达到3-4km/km2;在城市边缘地区应达到km2。 3.2.3 大城市乘客平均换乘系数不应大于;中、小城市不应大于。 3.2.4 公共交通线路非直线系数不应大于。 3.2.5 市区公共汽车与电车主要线路的长度宜为8-12km;快速轨道交通的线路长度不宜大于40min的行程。

3.3.1 公共交通的站距应符合表的规定。 公共交通站距表 3.3.2 公共交通车站服务面积,以300m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50%;以500m 半径计算,不得小于90%。 3.3.4 公共交通车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路段上,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m,异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100m;对置设站,应在车辆前进方向迎面错开30m; 在道路平面交叉口和立体交叉口上设置的车站,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m,并不得大于200m; 长途客运汽车站、火车站、客运码头主要出入口50m范围内应设公共交通车站; 公共交通车站应与快速轨道交通车站换乘。 3.3.6 快速路和主干路及郊区的双车道公路,公共交通停靠站不应占用车行道。停靠站应采用港湾式布置,市区的港湾式停靠站长度。应至少有两个停车位。 3.3.7 公共汽车和电车的首末站应设置在城市道路以外的用地上,每处用地面积可按1000~1400m2计算。有自行车存车换乘的,应另外附加面积。 4.1.3 在城市居民出行总量中,使用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比值,应控制在表规定的范围内。 不同规模城市的居民使用自行车与公共交通出行量的比值表 4.3.1 自行车道路路面宽度应按车道数的倍数计算,车道数应按自行车高峰小时交通量确定。自行车道路每条车道宽度宜为1m,靠路边的和靠分隔带的一条车道侧向净空宽度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点总结 交通:广义:交通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通常含义:交通是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的。城市道路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行为而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城市交通规划的任务1、根据城市性质、用地功能分区与布局、工作与居住地点的分布,分析在规划年限内的城市客运量与货运量,车辆出行次数和流向;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行在用地分区之间的分配。2、根据国民经济水平、城市规模、用地布局,分析城市交通特点、研究和选择城市运输和交通方式,及所占比例3、配合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初步方案或旧城道路系统改造规划方案,提出城市货运与客运交通的流量、流向分布图,为修正道路系统提供依据 城市道路的特点:1功能多样,组成复杂2行人非机动车交通量大3道路交叉口多4沿路两侧建筑物密集5景观艺术要求高6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7政策性强

城市道路的运输特点:1机动灵活性大2普及面广适应性强3速度快,造假低4运量大 缓解我国城市交通拥挤堵塞的基本途径:1必须认识交通的社会地位2必须要有适当的城市交通投资3解决城市交通的堵塞,必须要有科学理论4城市总量消减5交通流量均分6交通连续7交通分离 人行道设计:a:适用于人行道宽度不足反种植单行行道树,尤其适用于两边商店多,公共文化机构多的主干道上,是目前最常见的形式。b:适用于过街行人量大,行车密度高的路段,行人与车行道之间设绿化带在人行横道处设断口,这种形式有利于行人安全,有利于交通组织,车轮溅起的污泥和扬起的尘土对行人影响较小。C:适用于支路或住宅区道路上,布置有两条绿带,一条是花卉丛绿带,布置在建筑物前,另一条是行道树,沿路缘石布置须沿屋檐墙角散水地带,筑砌护坡,以免积水影响房基的稳定。d:在人行道上布置两条绿化带靠近建筑的一条供就近行人或进出商店的人使用;另一条供过路行人使用,避免相互干扰,适用于城市中心地区商业文化设施比较集中的街道上。 城市道路的分类分级的目的在于充分实现道路的功能价值,并使道路交通运输更加有序 城市道路的分类分级:国标的分类:1.快速路 2.主干路 3.次干 路 4.支路按道路功能的分类:1交通性道路(交通性主干路,交通

浅谈城市交通规划对城市规划的促进(一)

浅谈城市交通规划对城市规划的促进(一) 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任何土地利用规划方案都要在交通规划的前提下进行;而交通规划也不能仅仅根据交通系统本身来制定,土地利用也深深地影响交通规划的决策。 1引言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市交通规划就是对城市范围内各种交通做出长期的全面合理安排的计划。 交通枢纽是几种运输方式或几条运输干线交会并能办理客货运输作业的各种技术设备的综合体。一般由车站、港口、机场和各类运输线路设施组成,是综合运输网的重要环节。 交通枢纽的出现,一方面受到了政治、经济、人口、用地等因素发展的影响;一方面又对地区间的联系、地块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如何利用交通枢纽的出现来改善城市交通,从而带动城市规划的发展,就现实的摆在了我们面前。 2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的梳理 城市的土地利用是城市交通需求的根源,它不仅决定了城市交通源、交通量及交通方式,且从宏观上约束了城市交通的结构和基础,不同城市的土地利用状况要求相适应的城市交通模式;另一方面,城市交通系统的实际运行水平会对城市空间结构及城市发展规模构成影响,从而改变了城市土地利用的状况。 交通枢纽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路与道路等其他各种交通设施的交汇。这一特性造成了交通枢纽往往是交通阻塞主要发生的地点,造成交通流中断、事故增加。针对这一城市交通中的“瓶颈”,如何科学与合理组织交通枢纽的各相交通流,实现交通安全与畅通,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就如何根据不同的交通枢纽的地理位置、具体的特性及交通流向采取不同的用地规划布局作出具体的分析。 3对交通枢纽的具体分析 3.1重庆鱼洞换乘枢纽 该项目地处重庆主城南部,是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增长极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优越的交通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潜在的对内对外交通需求巨大。 1)功能分区 根据换乘枢纽的外部功能要求,将场地划分为换乘枢纽主体建筑区、配套建筑区、长途客运停车区、常规公交停车区、长途车下客区、长途车发车区、公交下客区、加油加气区以及站前广场区、河岸绿化区10大功能区。 2)平面布局 项目平面空间结构从使用功能出发,布置在靠近轨道交通鱼胡路站一侧;结合地形高差情况,换乘大厅及客运站前广场布置在不同的标高;出租车及社会车辆上下客区,始发公交候车区布置于客运站前广场内;长途车候车区则布置在一层,长途客运的进出站口布置在地块北侧,把常规公交的进出站口布置在地块南侧。 3)交通组织 a.对外交通组织 规划项目对外客运主要提高辐射长沙、贵阳方向的长途客运服务,内环高速、渝黔高速、界水高速接长沙方向。 b.内部交通组织 i).长途客车交通流线组织 长途客车流线经由用地北侧26米城市次干道车行入口进入,向东进入停车区检修停放。发车车行流线由停车区出发,经地块停车场通道到达长途车发车区,与长途车停车场、公交车

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设计

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课程设计 专业:土木道桥 班级: 学号: 姓名: 时间:2013.12.30 对交叉口拥堵的优化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很多一线、二线城市的交通规划管理工作面临着交通拥堵、秩序混乱等问题,而城市道路中出现的大部分问题存在于道路交叉口。本文通过回顾巴黎,北京,上海,杭州等国内外城市交通布局的原则与策略,并结合合肥实际交通道路建设,来分析和阐述交通道路在城市设计建设中得问题,辩证地予以比较,总结其各自的优缺点,从而得出一套因地制宜、安全合理的城市道路规划方法。 关键词:交叉口、城市道路、安全、设计方法 0引言 对于城市而言,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道路是城市赖以生存和运行的基础。截止2011年底,中国公路总里程突破400万公里,向500万里的目标跃进,比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万公里增长了45倍,但道路的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城市的发展速度。目前,我国很多大中城市面临着由于道路建设滞后于城市人口和车辆增长带来的交通拥挤问题,交通供需矛盾制约着城市的发展进程。 平面交叉口为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的重要枢纽,其中的交通组成、特性十分复杂,亦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地点。据交通机构的数据统计,美国平面交叉口事故数占总交通事故的36%;欧洲国家德国交通事故的60%~80%发生在道理交叉口;亚洲国家日本发生在交叉口及附近的事故数占总事故数的43%;在我国城市中,政府机构的统计资料表明,大约30%事故发生在道路的交叉口。 综上所述,平面交叉路口对于整个城市的道路发展有着十分重要

的影响。因此,建立和完善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规划设计方法,对于合理分配交通资源,提高道路的整体安全性和快速通行能力,保证城市的交通通畅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问题 传统道路交叉口的概念是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道路相交处,是车辆与行人汇集、转向、疏散的必经之地,是交通的咽喉。城市道路交通平面交叉路口汇集了来自多个方向的车流和人流,是道路使用人群转换行驶路线的枢纽,在城中道路网中处于核心的位置。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的枢纽,城市的其他路段相比,更容易收到来自车流、人流、交通环境的影响。据国家交通主管部门统计,大中城市中,机动车行驶的1/3时间用在平面交叉路面上,64%的交通事故发生在交叉路口上,在与非交叉路口对比,汽车的通行人流在交叉口处下降46%,我过城市在几何构造、导流、交通控制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1 几何构造 由于我国历史上对于道路规划的重视程度较低,在许多城市的建设中,尤其是在一些城市的老城区中,道路交叉口存在许多弊端,如多岔路交叉口、不规则交叉口大量存在。在新道路的建设中,在建设时期,建设者对建成后城市交通量的预测不准确、不充分,设计过程中对交叉口的几何设计不合理,如进出口车道设计不合理、交叉口面积过大、驾驶视距不足等,使得交叉口的交通通行能力大大下降,造成了城市的道路拥堵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