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内角和(流程)

三角形的内角和(流程)
三角形的内角和(流程)

一、故事导入

认识他吗?这可是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帕斯卡。他从小就痴迷于数学,他爸爸也是位数学家。同学们,你的爸爸支持你们学数学么?

帕斯卡他爸爸可不支持他学习数学。因为帕斯卡从小就体弱多病,但这样并不影响他学习数学的热爱。在几岁那年,他发现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数学问题。他父亲知道后激动得热泪盈眶,不但没有阻止他还而且还全力帮助他。在他爸爸的帮助下,帕斯卡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那到底是什么发现让父亲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呢?想知道么?那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板书:三角形的内角二、新课探究

1.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谁知道?

(师在黑板贴上一个锐角三角形,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并标角1、角2、角3,再出一个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让学生再指一指。)

2.那内角和是什么意思呢?(三个内角之和)

3.那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象帕斯卡一样去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呢?用什么方法去研究

呢?

生1:用量角器去量三个内角,再求和

师:没有不同的方法?(如果没有学生想出,就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研究)其实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方法还有很多,等会研究完之后呢再组内交流你是怎样研究的,发现了什么?(5‘45“)

师:那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利用你喜欢的方法去研究吧。

师:完成的小组交流一下你是怎么研究的?(12‘30“)

4.好了孩子们,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研究成果。那个组先来?(先选择一个用测量法的小组)你是怎么研究的,发现了什么?

(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你加起来是多少?板书)

同意不?那老师来量一量,可以吗?(师可以修正学生的结果,并强调存在着测量误差)

5.只研究一个三角形就得出结论,行吗?

你说的真好,我们尽可能的多研究几个三角形。如果能将各类型的三角形都考虑到,就更全面了。刚才他们研究的是什么三角形?有没有跟他一样也是用测量的方法去研究的?

有没有测量直角三角形的?(选取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汇报)生说师板书,再次强调测量误差。如果我们在测量时更细心,还是能得出精确的结果的。

6.除了测量的方法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生展示拼的方法)对于他们组的方法,你觉得怎样?会欣赏别人的优点,你真棒!

师:用其它三角形拼可以吗?(你真有数学家的素养,研究真深入)

7.师再演示拼的方法,三角形拼在一起是一个平角,还有没有不同的拼法?

8.演示折的方法。

小结:那你,们发现了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同学们看书上是怎么研究的?和你的一样么?课本上的练习会做么? (30’)

三、巩固练习

1.课本上的练习。(真佩服你们)

2.把一个三角形剪开,这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①剩下这个是什么图形(四边形),你知道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吗? 你能用今天的

知识解释一下吗?有和他想法一样的吗?

②出示一个五边形(课件),它的内角和,同学们知道么?利用这种方法知

道四边形、五边形,我们还能知道。。。。。?

数学学习呀就应该这样举一反三,把一个多边形分成多个三角形我们就能求出它的内角和,对不对?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数学家叫什么名字?历史上也有很多数学家研究过三角形的内角和。最早是谁知道吗?

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下课去查一查好吗?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x。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也已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和技能,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并不陌生,也有提前预习的习惯,几乎都能回答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对于如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方法可能缺乏多样性。 仔细分析教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经历自主探究与合作,猜想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通过讨论、操作、推理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3. 在活动中体验自主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和收获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完成我的教学目标,我将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经历自主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过程 为了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接下来我将说说教学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课授课对象为四年级的学生。此时的学生正处于抽象逻辑思维发展阶段,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存在困难。因此,我设计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在具体活动中,我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通过测量、拼折、验证等方式让学生确定三角形的内角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三角形的内角和(陈琴)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与说明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例一,“试一试”和“练一练”。 【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先通过介绍数学家帕斯卡并讲述帕斯卡和三角形内角和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引发“三角形内角和是180o”的猜想,再通过组织操作活动验证猜想,得出结论。最后让学生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并通过量角的度数的操作,进一步证实结论的正确性。因此本课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度量、计算和实验,在活动中感知三角形内的三个角的度数之和是定数为180度,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的意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设计理念】: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教材通过多种方法的操作实验如:亲自动手测量、折叠、拼凑等,让学生确信这一个性质的正确性,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教材的内容特点,本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过程”的教学理念,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设计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归纳总结等数学活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节课中引入了帕斯卡和三角形内角和的故事为本节课注入了数学文化,数学思想,丰富了本节课的内容,这也是我这节课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归纳结论,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o”这一知识求三角形中一个未知角的度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的意识,锻炼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向学生传递数学文化,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学生用撕拼法,折叠法自主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是180o。 【教学准备】:多媒体,三角板,量角器、自制的三种三角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猜想: 多媒体出示帕斯卡的图片,介绍帕斯卡,并讲帕斯卡和三角形内角和的故事。 揭示课题:三角形内角和。 让学生大胆猜想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 【设计说明:通过帕斯卡和三角形内角和的故事引入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的数学思想。】 二、验证猜想: 我们既然提出了猜想,那下面我们该去研究验证了这个猜想是否正确了。 你们想用什么方法去验证呢? 下面我们就进行小组合作,用你们刚才想到的方法去研究,互相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 1、画、量: 在点子图上,分别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画好后分别量出各个角的度数,再把三个角的度数相加。 老师注意巡视和指导。交流各自加得的结果,说说你的发现。 2、折、拼: 学生用自己事先剪好的图形,折一折。 指名介绍折的方法:比如折的是一个锐角三角形,可以先把它上面的一个角折下,顶点和下面的边重合,再分别把左边、右边的角往里折,三个角的顶点要重合。发现:三个角会正好在一直线上,说明它们合起来是一个平角,也就是180度。 继续用该方法折钝角三角形,得到同样的结果。 直角三角形的折法有不同吗?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除了用刚才的方法之外,直角三角形还可以用更简便的方法折;可以直角不动,而把两个锐角折下,正好能拼成一个直角;两个直角的度数和也是180度。 3、撕、拼: 可能有个别学生对折的方法感到有困难。那么还可以用撕的方法。 在撕之前要分别在三个角上标好角1、角2和角3。然后撕下三个角,把三个角的一条边、顶点重合,也能清楚地看到三个角合起来就是一个平角——180度。 三.归纳总结 刚才我们小组通过研究得出了什么结论呢? 学生齐说: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12岁的帕斯卡是用什么方法去验证的呢?多媒体出示帕斯卡的论证方法,教师讲解。 如果你们感兴趣的话可以到网络上去搜索有关帕斯卡的信息,再详细的了解他的这个论证方法! 你们觉得帕斯卡的这种方法怎么样?

《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教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三节。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本课是安排在学习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之后进行的,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及解决其它实际问题的基础。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比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能力方面: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习惯。因此,教材很重视知识的探索与发现,安排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教材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为教师灵活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量、算、拼等活动,让学生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目标】 本节课把“关注学生的发展”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技能目标: 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0,并能应用这一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猜想、动手操作、直观感知、探索、归纳、应用与

创新”等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及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主动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体验学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唤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同时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全过程,并归纳概括。 教学难点: 掌握探究方法(猜想-验证-归纳总结),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探究三角形内角和,并会应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刀、各种三角形、三角板、量角器。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数学活动的过程”,说明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因此本节课以“学生发展为目的,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设计教学,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给予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索图形

三角形的内角和

八年级数学上册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共两个课时,它分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外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七年级又通过活动再次验证了这一结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则要严格地证明这一结论,进行简单的问题解决,并为下一课时利用这一结论推导有关三角形外角的定理做好铺垫. 2.教材编写特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学生已经探究过,教材先引导学生回顾原来的探究与验证过程,力图从探究与验证活动中获取证明的思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思路都是将角“凑”到一起,而在七年级验证过程中,学生已经有了将三个角“凑”到一起的经验.因此,这样的回顾是十分有必要的. 3.我的思考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已经非常熟悉的,而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利用添加辅助线的方式对定理进行严格的证明,这就要求学生有严谨的思维、清晰的表达能力以及灵活的思维.而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启发能力,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体会“条条大路通罗马”,从而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学生在小学、七年级已经学习并探索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本节课由回顾原来探索方式的基础上展开,是一个很自然的过渡,应该不会有很大障碍. 2.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1)一些学生可能在如何添加有效辅助线上产生困难. (2) 一些学生可能在写证明过程时思路不太清晰. (3) 一些学生可能在应用过程中产生困难,找不到问题之间的联系. 3.我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要到位、有效,教学生如何进行严谨证明,规范书写格式,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困难及时发现、解决,所学知识及时强化.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证明过程; (2)能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

《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85页的《三角形的内角和》。 2、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探索型的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长方形等基本图形,以及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征、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将为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仔细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它是分成3个部分来呈现的。第一部分是让学生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第二部分是通过拼角的实验来探究并归纳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第三部分是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教材这样编排由发现问题,到验证问题,再到运用规律,充分体现了知识结构的有序性和强烈的数学建模思想,既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突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 3、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对四年级学生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将本节课的目标制定为以下几点: 认知技能:学生动手操作,在猜想后通过量、剪、拼、折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规律。 数学思考:在操作实验中,让学生感受图形的转化过程及数学建模思想,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观念。 解决问题: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通过各种实验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学习成功感,并在教学中,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4、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对编者意图的理解。将运用各种实验方法探究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过程并掌握规律,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同时学生难以理解不易掌握的探究规律的全过程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5、教学具准备 每个4人小组准备4个不同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纸片至少各一个,且要求大小不一)、实验报告单一份; 学生每人准备量角器、小剪刀、白纸各一张。 二、说教法学法我要说的第二块是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因此,我运用"猜一猜--量一量--拼-拼--折一折--看一看……"的教学法,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再通过测量、拼折、验证等方式让学生确定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在整个教学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定为"谈话激趣设疑导入-- 猜想--验证{自主探究}--巩固新知--全面提升",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当然,一堂课的效果如何,还要看课堂结构是否合理。接下来,我就来说说我的教学程序设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三角形》9.2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问题素材(新版)冀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三角形》素材: 三角形的内角和问题 利用欧几里得的平行公理及其等价定理即可证明『三角形三内角之和为180o定理及其证明记载于欧氏《几何原本》第一卷的命题32,证明如下: 第一卷命题32 在任意三角形中,如果延长一边。则外角等于二内对角的和,而且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二直角。 设ABC是一个三角形,延长其一边BC至D。则可证外角ACD等于两个内对角CAB,ABC的和且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ABC.BCA.CAB的和等于二直角。 事实上,过点C作平行于直线AB的直线CE。﹝I. 31﹞ 这样,由于AB平行于CD,且AC和它们同时相交,其错角BAC,ACE彼此相等﹝I. 29﹞ 又因为,AB平行于CE,且直线BD同时和它们相交,同位角ECD 与角ABC相等。﹝I. 29﹞ 但是已经证明了角ACE也等于角BAC; 故整体角ACD等于两内对角BAC.ABC的和。 给以上各角加上ACB。 于是角ACD.ACB的和等于三个角ABC.BCA.CAB的和。 但角ACD.ACB的和等于二直角。﹝I. 13﹞ 所以,角ABC.BCA.CAB的和也等于二直角。

证完 ﹝取材自蓝纪正,朱恩宽﹝1992﹞。《欧几里得?几何原本》,页27。台北:九章出版社﹞ 但若不用这条公理,又何以证明呢? 法国著名数学家勒让德﹝1752─1833﹞为此作出研究,并于1794年出版了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为初等几何教材的《几何原理》。书中他重新排列欧几里得的几何命题,把定理与一般命题分列,简化证明之余,仍保持逻辑上的严密性。书中亦提及『三角形三内角和不大于180°』这著名的命题,其证明步骤如下:于直线上取 AC=CC1=...=Cn-2Cn-1,作全等三角形△ABC≌△CB1C1≌...≌△ Cn-2Bn-1Cn-1,连BB1,B1B2,...,Bn-2Bn-1,得全等三角形△BCB1≌△B1C1B2≌... ≌△Bn-1Bn-2Cn-1 。拼作△B0AB≌△BCB1﹝此时认为B0,B,B1,...,Bn-1在一条直线上并无根据的﹞。 若△ABC的三内角和大于180°,必使角α大于角β,故AC>BB1,但AB0 + B0B +...+ Bn-1Cn-1>AC + CC1 +...+ Cn-2Cn-1,故2AB0 + nBB1>nAC,即n(AC-BB1)<2AB0=2BC,并一切自然数n都合符上式,这与阿基米德公理﹝对于任意二个正实数a与b,必存在正整数n,使na ≧ b成立﹞矛盾,故此,三角形三内角和不大于180°。

三角形的内角和 说课稿

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征”和“三角形的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这些知识已熟练掌握,但动手操作水平和思维创新的意识还有待培养。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自身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明确三角形的内角的概念,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2、过程和方法:①通过学生猜、量、拼、折、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发现水平、观察水平和动手操作水平。②能使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个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与态度:①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②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并能实行简单的使用。 教学难点:采用多种途径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来拓宽学生思路。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形教具。 2、学生准备: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量角器、剪刀。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些小朋友和大家一同学习,你们瞧,他们来了。你们理解吗?“(出示三角形动画课件),让学生依次说出各是什么三角形,通过这样的复习方式,让学生回顾了前面所理解的几种三角形,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在此基础上,我马上询问学生:“你们发现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点吗?”通过这样的引导,很多学生发现它们都有三个角,我即时给予了肯定,并向学生介绍:“这三个角就叫做三角形的内角,把三个角的度数加起来,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不过有一次,这些三角形为它们各自内角和的大小发生了争吵,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接着我出示情境课件,【大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内角和最大。”直角三角形,不服气:“哼,我才不信呢?”钝角三角形说:“我有一个角最大,应该是我的内角和最大。”“我的大!”、“我的大!”……】就在他们争论不休时,我关闭课件,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看,他们为内角和的大小,争得不可开交,究竟谁说得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三角形的内角和。”就这样,在情境中揭示了课题,让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来展开探究活动。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操作感知。 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请学生先大胆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然后组织学生画出一个任意三角形,测量各角的度数,并计算出它的内角和,因为测量存有误差,学生汇报的结果有179°、180°、178°、181°等等,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3 三角形的内角和|冀教版 (1)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 设计思路: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学生掌握良好学习方法,锻炼思维能力、感受数学思想的过程。因此,本次课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进行探究活动是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特点之一。先让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的另外两个角是什么角,再设疑让学生判断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是直角,引出课题。接着让学生猜想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学生通过用量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约是180°(存在误差),再引导学生通过剪拼、折拼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再利用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由此获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这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转化”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科学试验的态度,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的概念;知道直角或平角的度数、会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了三角形根据角分类,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并且知道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在量角时,已经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进行了渗透。不少学生都已经知道了结论,但是很可能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从教材的安排来看,是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特性及分类之后,同时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在呈现教学内容时,我们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学具,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通过量和拼的活动,在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中,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目标: 1.让同学亲自动手,通过量和拼的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同学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同学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3.使同学体验胜利的喜悦,激发同学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形、量角尺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一)认识三角形内角 师:老师今天带了几个三角形来,请看屏幕,如果把它按照角来分类的话,有哪几种三角形?生1: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师:无论是哪种三角形都有几个角? 生:三个角。 师:我们把它的三个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师:请看屏幕(课件演示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的过程)。 师: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课件分别闪烁三个角和的弧线),我们把三角形里面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内角。(这里,有必要向同学直观介绍“内角”。)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三个内角的和(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二)研究一般三角形内角和 1.猜一猜。 师:猜一猜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同桌互相说说自身的看法。 生1:180°。

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说课稿

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9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三边关系及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这个数学结论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对三角形认识的深化,也是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其它实际问题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测量、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操作、推理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使学生初步掌握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思维方法和先猜想后验证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 三、说教材:(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因为在上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分类及度量问题。在本课之前,学生又研究了三角形的特性,三边关系及分类的知识,这些都是为进一步研究三角形内角和作了知识储蓄和心理准备,为本课内容的教学作了铺垫。我将采用的教法是: 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观察、归纳),教师利用直观教具(卡片)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主动探索、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 2、巧设疑问,体现“四基”教师通过设疑,指明学习方向,营造探索新知的氛围,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的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探究等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将探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

7.2.1三角形的内角 教学目标 1 经历实验活动的过程,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能用平行线的性质推出这一定理 2 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的过程 课前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好二个由硬纸片剪出的三角形,在所准备的三角形硬纸片上标出三个内角的编码 一、创设情境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边,研究了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学习三角形的内角,研究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板书:7.2.1三角形的内角) 2、出示课件: 有一△ABC(如图),由于老师一不小心将墨水洒落到∠A处,现测得∠B=50°、∠C=60°,你能帮助老师计算出∠A的度数吗? 问:(1)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说明你的理由。(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得到的)(2)你们同意他的结论吗? 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吗?你是什么时候知道这个结论的?又是怎样验证这个结论的呢?(小学时学习的,是通过测量的方法验证的) 问:(1)你当时测量了多少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180°的呢? (2)你当时对这一结论的正确性产生过怀凝吗?为什么? 课件出示 通过测量的方法可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但是由于形状不同的三角形有无数多个,我们不可能通过测量的办法一一验证。测量总有特殊性,不可能说明全部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0。为了能够准确的论证“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这一命题的正确性。我们需要寻找一种能证明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方法。(你们同意这种看法吗?)出示课件 什么叫证明呢?就是由题设(已知)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结论。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一命题的证明方法。 出示课件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二、探究过程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优秀说课稿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说课稿 陈小敏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是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七章第五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设计六个方面与大家分享我的说课: 首先,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与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计算角的度数的重要依据,本课时的内容不仅是对平行线、平角、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应用和深化,也是后续学习多边形内角和外角和的基础。 其次,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并且经历本章平行线性质与判定定理的学习,他们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证明意识,但他们还不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如何得来的,因此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证明,并加以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学情的分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与思路,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

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添加辅助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经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与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精神。 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与应用。 教学难点: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辅助图形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新课标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法,倡导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同时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的落实课堂教学,课前应准备好:多媒体课件,直尺 围绕着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按照“问题导入-探究新知-巩固新知-总结提高-作业布置”的模式进行教学。 活动一、问题导入 我们在小学就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但是这个结论是通过实验得来的,还需要加以证明,那么应该如何证明它呢?从而引导出本节课要探讨的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它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 二、说学情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也已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和技能,这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知道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能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亲自动手实践、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体会运用“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进行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和归纳中,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全过程”并归纳概括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与验证,对不同探究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对规律的灵活应用。 四、说教法、学法 整个教学我采用以人为本,先放后扶的教学策略。放,不是漫无目的的放,而是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究规律的材料和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扶,则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探究方法和出现的错误,给予恰当指导,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规律。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四年级学生经过第一学段以及本单元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比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能力,他们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本节课,我将重点引导学生从“猜测――验证”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这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式。在教学中,学生通过测量、拼折、验证等方式确定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和。这样,既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基于我对“三六三”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尝试,我以猜测、验证为主要手段,以结论和应用为最终目的展开教学活动,围绕“课前准备,课内探究,课后提升”三步骤,紧扣“课前3分钟——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展示交流——巩固提升”六个环节,积极落实三评价,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展示交流,参与数学活动,参与数学思考,积累数学经验。 1、课前三分钟 第1题和第2题复习角的概念、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等知识,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3题算一算,为后面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做好铺垫。课前三分钟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又为新课、新知识打好了基础。 课前三分钟由学生来主持使学生人人有锻炼的机会,个个有成功的体验

三角形的内角和案例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案例分析 德清县乾元镇清溪小学沈琦琦 【案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小组合作,运用直观操作的方法,探究并发现三角形内 角和等于180度。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亲自动手实践、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体会运用“量 一量”“拼一拼”“折一折”“推算”进行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孩子们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和归纳中,感受理性的美。 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究发现并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纸片、正方形和长方形纸片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认识内角,引出课题 (把三种三角形贴在黑板上)你们认识它们吗一起来叫叫他们的名字。 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呢(它们都有三条边和三个角) 这三个角称为三角形的内角,我们为了更好的区分这三个内角,可以为每个内角标上序号。(给角标上序号)那你们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吗也就是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总和,对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 2.情境引入 猜想: 你们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和会是多少度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啊 师:同学们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 那三角形的内角和真的是180度吗(在“180度”后面打上“”)想不想自己来验证一下呢

二、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验证: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展示材料时教师逐一举一举),请大家选择其中的一些材料想方法来验证。比一比哪个小组同学想到的方法又多又好。 1.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预设: 生1:量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度数,加起来是否是180度。 生2: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拼一拼是否能拼成一个平角。 生3:折一折 生4: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内角和度数推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度数。 ` …… 2.学生汇报 (1)量一量,算一算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用了什么方法(板书:量一量)那你量的是什么三角形另两种三角形你量了吗(请学生自己汇报自己的测量结果)看了这些测量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些是180度,有些不是) 师:你们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些等于180度,有些接近180度,所以认为通过测量我们只能说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约是180度,是吗(板书:大约,并把问号改成句号) 师反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师:你们的意思是在量的过程中会产生误差。所以得到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只能大约是180度。 师:那除了量一量的方法,还有用其他的方法来验证的吗 (2)剪一剪,拼一拼 , 生:我们组是用剪拼的方法(板书:剪一剪) 师:你们验证的是什么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师:请上来给大家展示下好吗 生:先把三个内角剪下来,然后拼起来了就是一个平角了,就是180度了。

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早上好: 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内角和》。下面,我将从以下几点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是安排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的概念和分类之后进行的。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同时它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以及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认识,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猜、量、算、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并会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动手操作把三角形的内角转化为平角进行探索实验,从而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了角“内角”的概念,如何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我利用复习旧知作为铺垫并引入新知,用带有疑问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通过猜一猜、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等几种教学方法从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 学法: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动手操作和自动探索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我将重点引导学生从“猜测—验证”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这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通过:复习铺垫→探究新知→练习提升三块内容进行教学。 复习铺垫: 1、三角形的分类(可以按角分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这

三类)。它为证实无论什么样的三角形都无非是这三类作下铺垫。 2、平角:让学生感受平角的构成,以及它的度数是180°。它为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化为平角的度数是1800作下铺垫。 3、三角形的概念: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组成的三个角是三角形的内角,内角度数相加就是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并板书。 接着我就带领学生探究新知: 首先我出示一个具有争议的小故事,从而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心理。带着这样的心理我首先引导学生从 2、研究特殊三角形的内角和 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么钝角、锐角三角形的度数也是180°吗?带着问题,我和学生一起 3、研究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 猜一猜:钝角、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又会是多少度,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量一量:用测量计算的直观方法探索结果汇报发现有180°、175°、182°……没有统一结果(测量误差)。 拼一拼:教师直接示范剪拼钝角三角形,出示它的度数和是180° 学生动手操作剪拼锐角三角形,获得它的度数和是180° 最终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板书) 也解决了课堂中的疑问 4、解决疑问 无论什么样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没有大小之分。 量角器的测量存在误差。 学生通过以上探究和验证,带着获得新知的心愉快心情,我立即进行了练习巩固。 练习提升 练习中共安排了五个题, 第1题:是已知两个角的度数,求第三个角。它是学习新知后的简单应用。 第2题:出示等边、等腰、直角三个特殊的三角形,根据条件,利用新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 二、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本课是安排在学习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之后进行的,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及解决其它实际问题的基础。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比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能力方面: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习惯。因此,教材很重视知识的探索与发现,安排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教材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为教师灵活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量、算、拼等活动,让学生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3. 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五、说教法和学法 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进行探究活动是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特点之一。学生对三角尺上每个角的度数比较熟悉,就从这里入手。先让学生算出每块三角尺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引发学生的猜想: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吗?接着,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任意画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用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或接近180°(测量误差),再引导学生通过剪拼、折拼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再利用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由此获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这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转化”数学思想,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最后让学生运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练习的安排上,注意练习层次,逐步加深。练习形式具有趣味性,激发了学生主动解题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本着“学贵在思,思源于疑”的思想,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实验、去发现新知识的奥妙,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说教学流程 “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它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在整个教学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定为“谈话激趣设疑导入——猜想——验证(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2)

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的 《三角形的内角和》 2、教材分析三角形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也是最简单的平面图形,是认识其他图形的基础。而且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 经通过测量的方法了解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3. 教学目标根据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对七年级学生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 点 及学生年龄特征,将本节课的目标制定为以下几点:第一点、知识技能目标:首先应该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然后学会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结论解决问题; 第二点、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测量、猜想、推理等数学活动探索 三角形的内角和。感受数学思考过程中的条 理性,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理解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验证,其本质 就是想法把三个内角集中在一起,转化成 为一个平角。其方法可以用拼合 法,也可用引平行线法 第三点、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操作和推理等探索过程中发 展同学们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

成、获得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 4. 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对编者的意图的理解。将运用各种实验方法探究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过程并掌握规律,将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推导及应用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学生难以理解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导及验证过程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5. 学具准备每位同学都准备一个三角形纸片和量角器。 (一)说教法学法 我要说的第二个内容是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 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因此我运用测量、拼凑的教法。让学生大胆猜想,自助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为多少度,在通过引平行线法验证猜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助探索的学习方式。 在整个教学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教学理念,将教学思路拟定为“故事引入——猜想——验证——巩固新知——全面提升”,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当然,一堂课的效果如何,还要看课堂结构是否合理。接下来,我就来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张建华 设计理念: 新课程非常强调“问题”的重要性。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曾 说:“如果一个学生能够懂得去发现问题,懂得怎样去掌握知识,就等于给了他一把钥匙,就能去打开各式各样的大门。”基于以上的认识,在《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教学中,我尝试着将设疑引题、自主探索、巩固应用等有机整合,在质疑、解疑、释疑中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 8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的小组活动的方法,探索、发现、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并能应用这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的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

教学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探索和验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类型的三角形教具。 学具准备 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学具。 教学过程: 一、观察猜测,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三角形的一些知识, 这里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课件出示不同的三角形) 提问:“如果按角来说你们知道它们的名字吗?”(生答) 教师:“这几个三角形天天和睦相处,可有一天他们却起了争执,是 什么原因呢?请看大屏幕。” 钝角三角形:我有一个钝角,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大。 直角三角形:我的个头大,我的内角和才是最大的。 锐角三角形:真的是这样吗? 请几个学生分别扮演这几种三角形,用他们的语气说一说争执。提出 问题:什么是内角?指名尝试回答。教师:原来我们所说的三角形有三个角就是指它的内角。内角和又指什么?能找出手中三角形的内角吗?用序号标出三角形的内角并指给大家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