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差异和互补【外文翻译】

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差异和互补【外文翻译】
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差异和互补【外文翻译】

外文翻译

原文

Trade in Services and Trade in Goods: Differences and Complementarities Material Source: April 2009,The Vienna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tudies

Author: Carolina Lennon

Abstract

Despite the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services in national economies (accounting for about 50-70 % of internal product), in global economy (accounting for the 20 % of global trade) and in public opinion (i.e. US Concern about Mexican workers due to migration laws or the case of the “polish plumbers” in France at the time of European Constitution referendum) there is no economic consensus about the way in what service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rade liberalization analyses. The doubl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first, to empirically determine to what extent trade in services differs from trade in goods and, second, to explore for potential complementarities between bilateral trade in goods and bilateral trade in services. For our first goal we regress a set of equations derived from the gravitational model and for the second we instrument bilateral trade for both services and goods in order to analyses potential causalities of each type of flow in the other. Main results show that “bilateral trust and contract enforcement environment”, “networks”, “labor markets” and “technology and technology of communication” have higher impact on service trade than on trade in goods; finally, after incrementing for endogenously, we found that bilateral trade in goods explains bilateral trade in services: the resulting estimated elasticity is close to 1.Reciprocally, though in a lower extent, bilateral trade in services affects positively bilateral trade in goods: a 10% increase in trade in services raises traded goods by 4.6%.

1 Introduction

The services sector is the biggest contributor to a country’s economy, its contribution increases with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countries, ranging from 47 percent of countries’ GDP in the case of low income countries to a contribution of 70 percent in the case of high income countries. In addition, measured by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BOP),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growth of trade in services has surpassed growth of trade in goods. Trade in goods has multiplied by 3,5 while Total services has multiplied by around 5.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services in domestic economie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s largely due to an increase in the production of intermediate services (i.e. outsourcing).Firms increasingly delegate costly knowledge-intensive intermediate-stage processing activities to specialized suppliers in order to benefit from lower factor costs. To illustrate this phenomenon we can observe in Figure 2 that trade in “Other Commercial Services”, which consists mainly in business to business services or outsourcing services, has experienced a seven-fold increase in its export value over the last twenty years. Besides the economic importance of services activity, in general, and service outsourcing, in particular, this phenomenon has received a huge amount of attention in the media and political circles and the sector has increasingly been included under the framework of current multilateral negotiations (GATS) and regional agreements. Notwithstanding the economic importance of services sector in national economies and in the globalization process, there is no economic consensus about how trade in service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rade liberalization analyses. Bhagwati et al.(2004) argue that outsourcing is fundamentally a trade phenomenon, hence, with respect to trade in goods, there is no need to use a different approach to analyze trade liberalization outcomes in the services sector . By contrast Mirza et al (2006) develop a theoretical model that incorporates a special feature in services trade, based on the fact that trade in some services can only occur if inputs from both trading countries are jointly used in the transaction process. Som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bilateral trade in services has been already carried. Grünfeld et al. (2003), Mirza et al. (2004), and Kimura and Lee (2003) explore for the determinants of bilateral trade in services using a gravity framework, differently to us they rely on aggregate data. Additionally Freund and Weinhold (2002) also use a gravity framework but focus only on the U.S. case and mainly on the impact of the new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on traded services. Aviat and Coeurdacier (2005) apply also a gravitational framework to explain bilateral trade in financial assets. To control for endogenously and to check for the direction of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they jointly study trade in goods and trade in banking assets in simultaneous gravity equations. The work of Kimura and Lee (2003) is the closest to our analysis, because, similarly to us, they also explore for differences and complementarities between trades in services and trade in good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double.

First, we empirically explore to what extent the determinants of trade in services differs from those of trade in goods and, second, by the use of instrumental variables, we explore for potential complementarities between bilateral trade in goods and bilateral trade in services. All over the analysis we use a gravity framework. We make use of two sets of explanatory variables. The first consists in a set of basic gravity variables, and then, the second adds to the analysis an array of variables we estimate to have an important role in explaining trade in services such as; the “bilateral trust and contract enforcement environment”, the existence of “Networks”, the regulation and qualification of the “labor markets” and the adoption of “technology and new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Given the lack of disaggregate data, previous analysis have only studied the determinant of trade in total services However it is reasonable to think that the nature of services such as the “Travel” and the “Other commercial services” sector should be highly different, and therefore their determinants might also differ. In this context the present analysis benefits from the new release of the OECD database on bilateral trade in services. The outstanding advantage of this new database is that trade in services has been classified by four sub-sectors: “Travel”, “Transportation”, “Other commercial services” and “Government services”. Moreover focusing on “Other commercial services”, the services sector presenting the highest trade growth rate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we enrich the set of explanatory variables. Finally, as far as we know, this work is the first attempt to explore for potential complementarities between trade in goods and trade in services using bilateral trade data as well as the Instrumental Variable (IV) technique. The paper proceeds as follows. In Section 2, we present a review of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services sector and some potential sources of complementarities between trade in services and trade in goods. In Section 3, we present the gravitational model and the data. In Section 4, we discuss results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rades in services and trade in goods. Section 5, we present results of the instrumental variable estimations and Section 6 concludes.

2 Characteristics of Services and Potential

2.1 Service Characteristics

The services sector has been considered for a long time as the non-tradable sector of the economy, since a large number of services required physical contacts between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in order to allow the transaction to occur, rendering trading cost to remote locations prohibitive. New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general and the Internet, in particular, help to overcome such

historical barriers as they help to reduce transaction costs from unaffordable to virtually nothing (e.g. call centers and trade in financial assets). Services have a highly heterogeneous nature and they have often been considered as being intangible and non-storable. The heterogeneous nature is drawn from several sources: (1) services often require the suppliers and the consumers to be physically located in the same place in order to fulfill the transaction, therefore they are differentiated by location; (2) several services are customized in order to fit client needs, then, they are differentiated by client firms; In addition, (3) they are highly specialized, in the sense that it is costly (in terms of time and money) to change the type of services offered, accordingly, services production might require expertise gained by education, training or experience . Finally (4) they are heterogeneous in quality because they are labor-intensive. As mentioned in the introduction “Other commercial services”, which consists mainly in business to business services, has been the most dynamic sector of trade in services. This sub-sector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Jones and Kierzkowski (2005), Markusen (1989) and Markusen et al. (2000 and 2005) as a sector presenting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In particular, Markusen has modeled it as being: (1) a Knowledge-intensive sector requiring a high initial investment in learning (i.e. expertise), (2) a sector that is intensive in skilled labor and (3) which final products are highly differentiated. Because of its intangible character and quality variability, services cannot always be identified by their clients before they are purchased or consumed, this phenomenon, in turn, generates information asymmetries and agency problems. Consequently, the experience of contracting a service can be risky. Finally the fact that services are highly specialized and differentiated implies: (1) that services do not have reference prices and (2) that the efforts involved in searching the suited partner might be significant.

2.2 Complementarities

Some economists have suggested the existence of complementarities between bilateral trade in goods and bilateral trade in services. In Marku sen’s models, an increase in producer services varieties (varieties of intermediate services) confers a positive technological externality in final goods production, which in turn, makes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o increase. Amiti and Wei (2004) use data on 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nd find that services outsourcing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labor productivity. Francois and Wooton (2005) analyz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rade in goods and the level of competitiveness in the “export and retail

related services” sector (i.e. shipping and logistic services, wholesale and final consumer distribution). They show theoretically and empirically that an uncompetitive domestic services sector can act as an import barrier to trade in goods. In Feenstra et al. (2004) the authors focus on the importance of services intermediaries in reducing informational barriers to international trade in goods. They elaborate a theoretical model where countries benefit from purchasing goods from a remote country (China) by having access to intermediary services located in a third country (Hong Kong).

译文

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差异和互补

资料来源:维也纳学院,国际经济研究作者:Carolina Lennon 摘要

尽管服务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约占50%-70%的内部产品),在全球经济(20%的会计全球贸易)及公众意见(即美国因为移民法对墨西哥工人的关注或法国“波兰管道工”在欧洲宪法公投时的情况)中没有关于应该以何种经济方式来认识服务在贸易自由化情况下的分析。本文的两个重点是:第一,探讨在何种程度上在服务贸易的决定因素不同于货物贸易;第二,探讨两国贸易之间潜在的货物贸易的互补性和服务双边贸易。对于我们的第一目标,我们应用引力模型得到方程,从而对服务和货物双边贸易进行测量,为了分析流程中每个类型的潜在伤亡。结果显示,“双方的信任和合同执法环境”,“网络”,“劳动力市场”以及“技术和通信技术”对服务贸易的影响高于对货物贸易的影响。最后,通过内在测量,我们发现,双边货物贸易能够说明双边服务贸易:当所产生的估计弹性接近1。同样地,虽然在一个较低的程度上,服务贸易能够影响货物贸易:当服务贸易增幅10%的时候货物贸易将提高4.6%。

1 简介

这些服务部门对国家的经济贡献最大,其贡献取决于国家的发展水平,从一个低收入国家47%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一个高收入国家70%国内生产总值。此外,也受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在过去二十年来,服务贸易的增长已经超过了货物贸易的增长。货物贸易已增加了3.5倍,而服务贸易已增加了5倍左右。服务贸易在国内经济和国际贸易中日益重要的主要原因是中介服务(即外包)的增加。企业正越来越重视知识密集的中间阶段的加工活动,从而得到较低的生产成本。为了说明这一点现象,我们可以观察图2中贸易在“其他商业服务”,

旅游服务贸易外文翻译文献

旅游服务贸易外文翻译文献(文档含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罗马尼亚的案例 引言 旅游业是唯一的可以为任何发展水平的国家提供贸易机会的服务活动。然而,它也是一个很大程度因为国家的能力和在全球经济中的表现而又有明确的利益分配不均行业,而这又需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自20世纪90年代初,罗马尼亚旅游业经历了出口量,生长速率和结构的重大变化。这些不同的波动都影响了罗马尼亚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相对的竞争地位并引起了其旅游贸易平衡的变化。同时,新的和更多的错杂的欧式建筑,引起了罗马尼亚的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显著变化。 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提出一个框架,以竞争力和旅游贸易表现之间的关系为重点,来评估罗马尼亚的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一、国际竞争力视角:国际竞争力之与国际旅游业的相关性 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尽管有争议,难以捉摸,但现在已经得到认可,并继续吸引世界各地的学者和决策者的关注。 到目前为止,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已采取措施,都被认为是在经济层面进行的(加瑞利,2003)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和服务,以满足国际市场的考验,并同时保持和增加公民的收入的能力(欧洲委员会,2007)。 由于竞争力最终取决于一国企业在国内和国际的市场成功,所以对竞争力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企业层面的竞争力上(波特,1990),对于此的普遍理解是指“……该公司保持,并更好的是,扩大其全球市场份额,增加和扩大利润的能力” (克拉克和盖,1998,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3)。 因此,虽然广泛流传但是国际竞争力作为与国家经济和其国际贸易相关

的理论基础已经不太在学术文献进行分析。因此,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性质,效益和局限性仍然含糊不清(科尔德威尔,2000,克鲁格曼,1994, 1996)。 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货物和服务贸易方面巩固和保持贸易优势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优势。 每当一个国家的经济福利通过贸易流量的增加,或通过从初始平衡状态的贸易条件的改变而增加,他的国际竞争力都会得到提高(科尔德威尔,2000)。 贸易理论表示,经济福利依赖于一个国家有比较优势的货物和服务的生产。这实际上意味着当生产符合一国的比较优势的情况时国际竞争力能得到保障。如果一国能在国际上表现良好并在出口市场竞争成功,这可能就是他们健全的国际竞争力的标志。 因此,在国际上,竞争力定义为一个经济体能够吸引其出口需求和投资供给需求的能力和在所有社会规范内提升公民生活水平的能力。这反过来又取决于宏观和微观经济政策,影响生产的经济生产率要素和经营成本的法规和制度。 一个可用的文献回顾和实证证据支持国际竞争力可以解释为在一定程度上,一个国家的出口能力这一观点(道乐和沃尔夫,1993, 格博格等. 2004)。还有就是,事实上,是出口表现和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循环关系。出口是国际竞争力的第一衡量指标。出口情况的改善会导致了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提升。这种效果是一个企业的技能,知识,创新和运用新技术并能够在一个成功的商业方式中利用技术机会等的结果。 另一方面,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努力成功实现出口,一个国家被迫提高竞争力。更具竞争力的国家,它的经济更强大。因此,它更有能力在全球市场竞争,以吸引具有较高的知识,技能,水平人们去购买新技术等,

国际贸易题库第七章服务贸易

国际贸易题库--第七章服务贸易 一、单选题 1 服务贸易的交易对象是------。 (1)服务商品(2)机器设备(3)货币资本(4)货物商品 2从WTO一成员的境内向另一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的服务称为------。 (1)过境交付(2)境外消费(3)商业性存在(4)自然人流动 3 按《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定义,服务贸易的方式不包括------。 (1)过境交付(2)境外消费(3)法人流动(4)自然人流动 4按《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解释,国际服务贸易的部门不包括------。 (1)国际旅游(2)国际经济援助(3)国际租赁(4)国际咨询 5 一缔约方的法人在任何其他缔约方境内设立机构,提供服务并取得收入,这种服务类型称为------。 (1)商业存在(2)境外消费(3)过境交付(4)自然人流动 6 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英文简称是-------。 GATT (2)GATS (3)TRIPS (4)MAI 7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最大的两块是------。 (1)运输与旅游(2)通讯服务与建筑服务 (3)金融服务与广告、宣传(4)咨询与电影、音像 8 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比例大致可以看作是------。

(1)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比例 (2)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例 (3)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比例 (4)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比例 9 就世界范围而言,国际货物贸易额------国际服务贸易额。 (1)大于(2)小于(3)等于(4)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 10 我国在国外工程承包所带动的人员流出可以归为------。 (1)自然人流动(2)商业存在(3)境外消费(4)过境交付 二、判断题 1 1980年以来,世界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快于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 2 按2004年统计,国际服务贸易总额大于国际货物贸易总额。 3 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比例大致可以看作是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 4 可从关境确认服务是否过境。 5 服务贸易生产与消费通常不可分割。 6 WTO成员可以通过制定复杂苛刻的技术指标体系等方式限制外国服务提供者。 7 国际服务贸易保护的隐蔽性比货物贸易高。 8 相对于中国进出口贸易总体而言,中国的服务贸易在世界的排名更高。 9 从世界范围看,国际服务贸易的金额已超过国际货物贸易的金额。 10 《服务贸易总协定》将服务贸易划为12类,其中包括金融服务。

服务贸易自由化机制外文文献翻译2014年译文4000字

文献出处:Barattieri A. The mechanism of service trade liberalization[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14, 92(1): 1-13. (声明:本译文归百度文库所有,完整译文请到百度文库。) 原文 The mechanism of service trade liberalization Barattieri 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Service trade liberalization is the key areas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promote the TPP negotiations,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negotiations are pushing mechanism of a high standard of service trade liberalization. In this paper the progress of the TPP negotiations and services trade issues important posi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acceptance, architecture design, focus on services, regulatory consistency four aspects in the TPP uncovers the "high standards" service trade liberalization mechanism establishment. American "high standards" service trade liberalization mechanism is tailored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United States, actually services in the serv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se mechanisms are through to strengthen and promote the TPP platform, forming reversed transmission to other countries. Key words: the TPP; The United States; Service trade liberalization; High standards; Mechanism design America is the first largest exporter global trade in services, and for many years, continues to service trade surplus. Competitive advantage based on service industry and service industry The importance of promoting American exports, jobs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multilateral, bilateral and regional multiple layers jointly promoting service trade liberalization. In the Uruguay round negotiations, the United States has overcome many obstacles, for the first time to include the Service Trade in multilateral negotiations, contributed to 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the Genre - al Agreement on Trade and Service,

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结构与趋势

服务贸易是世界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科技革命与信息技术进步、经济全球化发展、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等,有利地推动了全球服务业发展,增强了服务的可贸易性,为世界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如今,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过去十余年里,在世界经济增长与调整中,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在贸易结构、贸易方式、贸易竞争力等方面呈现出一些新变化。未来世界服务贸易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1、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保持在20%左右 过去十年(2000-2010年),世界服务贸易发展随着世界经济整体走势的变化而波动。在经历新世纪初短暂而轻微衰退后,2002年-2008年七年间,世界经济持续强劲增长。在这一背景下,各国的服务贸易活动频繁,世界服务贸易增长迅猛,进、出口均保持两位数增长,贸易规模持续扩大。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2000年世界服务出口额(不包括政府服务,下同)为1.44万亿美元,2004年超过2万亿美元扩大至2.13万亿美元,2007年突破3万亿美元增加到3.29万亿美元,2008年达到3.78万亿美元的最高历史水平。统计资料显示,世界服务贸易年出口规模从1万亿美元增加到2万亿美元,大约用了10年时间,而从2万亿美元扩大到3万亿美元,只用了4年时间。 2008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在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下,2009年世界服务贸易形势出现逆转,服务出口下降12%(而2008年为增长13%),是自1983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服务出口额回落至3.35万亿美元。2010年随着世界经济复苏,世界货物贸易强劲反弹,世界服务贸易逐步好转,出口增长率恢复到8%,与2005-2010年的年均增长水

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探析——文献综述

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探析 ——文献综述 随着世界经济进入服务经济时代,以产品为基础的竞争向以服务为基础的竞争转变,服务业在维护一国经济和政治利益方面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据WTO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服务贸易总体发展的趋势在不断加强,1980年到2007年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从3650亿美元扩大到33000亿美元,27年间增长了8倍,占世界贸易出口的比重从1/7增长到近1/3。在2010年,世界服务贸易达到了36595亿美元,占当年世界贸易总额的1/3。由此可见,服务贸易势必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比重不断增加,世界各国都从国际服务贸易中受益颇丰,此时,对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进行研究,分析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不足的原因,发掘我国服务贸易的潜在优势以及探究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策略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服务贸易及其国际竞争力的定义 《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s on Trade in Service,GATS,1994年4月15日),其中对服务贸易做出了明确的定义:第一,跨境提供(cross-border supply),即从缔约方境内向任何其他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这种服务无需人员、物资和资金流动,而是通过现代通讯、邮电、计算机网络实现的视听、金融、信息等服务;第二,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即缔约方境内任何向其他缔约方消费者提供服务,如接待外国游客、提供旅游服务,为国外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接受外国留学生等;第三,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即一缔约方在其他任何缔约方境内通过提供服务的商业存在而提供服务,如外国公司在中国开办银行、商店,设立会计、律师事务所等;第四,自然人流动(movement of natural persons),即一缔约方的自然人在其他任何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如一国的医生、教授、艺术家到另一国从事个体服务。 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以提高国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为目的,服务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创造增加值并保持良好的国际收支平衡的能力。在此,不仅强调出口能力,更重要的是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 2.国外学者相关研究 2.1对于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理论方面的研究 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1990年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将竞争力与产业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用一个形似钻石的菱形图表示出国家竞争力的四大要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同业竞争)和两个辅助因素(机会和政府)。后来,有人将这一理论引入国际服务贸易领域,发现该理论不仅能较为全面和系统地对服务贸易格局进行解释与总结,而且对一国服务贸易的未来发展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因此能更好地适应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要求。 对于国际贸易比较优势方面,联合国贸发会国际贸易高级专家Murry Gibbs和Michiko Hayashi作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认为自然资源要素禀赋固然是决定一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一个方面,但一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还要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类型,以

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综述 服务贸易是以服务作为交易标的的一种贸易行为。《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所界定的国际服务贸易是指以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这四种形式进行的各国间的服务交易。该定义已成为有一定权威性和指导性的定义为各国接受。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服务部门清单,可以将服务贸易分为12类:商业性服务,销售服务,金融服务,娱乐服务,通讯服务,教育服务,卫生服务,运输服务,建筑服务,环境服务,旅游服务和其他服务。而对于金融服务贸易,国内外并没有确切的定义。本文将对金融服务贸易国外及国内有代表性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GATS与OECD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定义 根据GATS的定义,金融服务贸易是指由一成员国的金融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任何金融性质的服务。它包括两个部分:所有保险和保险相关的服务、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保险除外),其中其他金融服务指证券和金融信息服务。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定义为由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收入,或者接受付出的支持,包括得到的和付出的直接投资收益(未分配收益和利息);从其他金融投资得到的和付出的收益(得到的和付出的利息和红利);得到的、付出的手续费和佣金。 可见,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对金融服务贸易的界定强调了金融服务贸易交易的提供方,而忽略了金融服务贸易的消费方。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是以此换取其他贸易领域的发展,而且金融服务贸易可以促进本国金融业与国际金融业的接轨,从而在国际竞争中促进本国金融业的发展。 二、国外对金融服务贸易相关研究 对于金融服务贸易研究,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有不同的看法。 列为恩(1996)认为,各种金融服务可以实现五种基本功能:方便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易于风险管理;加速资源流动;获取信息,评估企业和配置资本;提供公司法人治理。同时,更多的相关文献表示,金融中介可以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管理成本(戴蒙德1984;威廉森1987)也可以对规模经济产生积极的效应。 莫施里安(Moshirian 1994)认为,金融服务贸易和制造业类似,一些基本要素赋予了

“我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

“我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文献综述 一、文献资料目录 【1】邓士燕浅谈当前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与问题(期刊论文)-广东财经职业学院院报2007(06) 【2】孔祥荣加快发展我国服务贸易对策及研究2008(04) 【3】胡景岩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思考(期刊论文)-国际贸易 【4】余道先中国服务贸易结构域贸易竞争的实证分析2008(10) 【5】肖雨洁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与思路研究(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2009(06)【6】陈娟服务贸易在我国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期刊论文)-科学时代(上半月)2010(5) 【7】胡琴.HU Kin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0,32(5) 【8】徐婧.Xu Jing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08,27(1) 【9】辛娜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教育教学论坛2010(9) 【10】王美伦浅谈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期刊论文)-才智2011(3) 【11】陈文玲.CHENG Wen-ling 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选择(期刊论文)-商业研究2009(4) 【12】贾光宇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竞争力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商贸2010(16)【13】孟建国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探讨(期刊论文)-商业时代2010(22)【14】杨慧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人文社会科学学刊)-南北桥2010(9)【15】季彬张欣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吉林农业科技学院2010(09) 二,文献综述 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带动了全球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服务业在整个国民产业中不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以及服务贸易行业的不懈努力使得我国的服务贸易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趋势。虽然我国的服务贸易现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对其产业结构、分配发展方面、管理方面、法律法规方面等还存在着欠缺和不足。 毕业论文确定《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这一选题,是希望通过整理和归纳各家所言,对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性总结,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学习和分析,我发现绝大多数的学者所持的观点有: ﹙一﹚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⑴我国服务贸易总体结构不合理: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仍然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劳动密集

服务贸易外文翻译

关于杭州中心地区服务业竞争力及其发展 战略的评价(节选) 郑建壮,中国浙江省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江海霞,中国浙江省浙江工业大学 摘要:服务行业的竞争力是直接反映在区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潜在能力之中的。本文研究了杭州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从中心区的角度构建了一个服务行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了杭州每个中心城区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最后,文章给杭州的服务行业竞争力的提高提出了战略建议。 关键词:中心地区,服务业,竞争力 1.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已呈现从“工业经济”转向于“服务经济”的变化趋势。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好转的一个关键的引擎(2005年李和王),它在改善国家经济、增加就业率、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生活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的服务行业发展主要集中于中部地区,而不是郊区,因为中心区一般被视为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心脏”,它在地理位置、交通和文化等方面都占有有利因素,不仅可增强生产要素、人口和产业聚集的力量,也有利于市场的发展。因此,中部地区正在成为服务行业的主要区域(李2007)。本文在分析杭州中心城区的服务业竞争力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的评价,旨在寻找到一种有效的策略以提高城市的服务行业发展。 2. 服务产业竞争力的文献研究 大部分关于服务行业的竞争力的学术研究都是基于它们的地区竞争能力之上的。因此,服务业的竞争力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服务行业在竞争中获取和利用资源的能力”。国外的研究学者更倾向于特定的服务行业的竞争力分析与研究,如商业服务行业(2001年Rubalcaba和加戈)、保险业(哈德威克和窦1998)、知识密集服务(1999年Windrum和汤姆林森)。然而,在中国,学者们的研究重点则集中于一个特定的区域,而不是一个特定的行业,如中国的31个主要省份(吴2003),中国六大发展先进的省份(2004年刁、庄),中国16个主要省份(2005年苏、张)。由于很多的因素都可以影响服务业的竞争力和复杂性,大多数中国学者认为,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多层次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总目标指导指数”。

旅游贸易竞争力外文翻译文献

旅游贸易竞争力外文翻译文献(文档含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译文: 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罗马尼亚的案例 引言 旅游业是唯一的可以为任何发展水平的国家提供贸易机会的服务活动。然而,它也是一个很大程度因为国家的能力和在全球经济中的表现而又有明确的利益分配不均行业,而这又需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自20世纪90年代初,罗马尼亚旅游业经历了出口量,生长速率和结构的重大变化。这些不同的波动都影响了罗马尼亚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相对的竞争地位并引起了其旅游贸易平衡的变化。同时,新的和更多的错杂的欧式建筑,引起了罗马尼亚的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显著变化。 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提出一个框架,以竞争力和旅游贸易表现之间的关系为重点,来评估罗马尼亚的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一、国际竞争力视角:国际竞争力之与国际旅游业的相关性 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尽管有争议,难以捉摸,但现在已经得到认可,并继续吸引世界各地的学者和决策者的关注。 到目前为止,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已采取措施,都被认为是在经济层面进行的(加瑞利,2003)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和服务,以满足国际市场的考验,并同时保持和增加公民的收入的能力(欧洲委员会,2007)。 由于竞争力最终取决于一国企业在国内和国际的市场成功,所以对竞争力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企业层面的竞争力上(波特,1990),对于此的普遍理解是指“……该公司保持,并更好的是,扩大其全球市场份额,增加和扩大利润的能力” (克拉克和盖,1998,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3)。 因此,虽然广泛流传但是国际竞争力作为与国家经济和其国际贸易相关

的理论基础已经不太在学术文献进行分析。因此,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性质,效益和局限性仍然含糊不清(科尔德威尔,2000,克鲁格曼,1994, 1996)。 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货物和服务贸易方面巩固和保持贸易优势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优势。 每当一个国家的经济福利通过贸易流量的增加,或通过从初始平衡状态的贸易条件的改变而增加,他的国际竞争力都会得到提高(科尔德威尔,2000)。 贸易理论表示,经济福利依赖于一个国家有比较优势的货物和服务的生产。这实际上意味着当生产符合一国的比较优势的情况时国际竞争力能得到保障。如果一国能在国际上表现良好并在出口市场竞争成功,这可能就是他们健全的国际竞争力的标志。 因此,在国际上,竞争力定义为一个经济体能够吸引其出口需求和投资供给需求的能力和在所有社会规范内提升公民生活水平的能力。这反过来又取决于宏观和微观经济政策,影响生产的经济生产率要素和经营成本的法规和制度。 一个可用的文献回顾和实证证据支持国际竞争力可以解释为在一定程度上,一个国家的出口能力这一观点(道乐和沃尔夫,1993, 格博格等. 2004)。还有就是,事实上,是出口表现和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循环关系。出口是国际竞争力的第一衡量指标。出口情况的改善会导致了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提升。这种效果是一个企业的技能,知识,创新和运用新技术并能够在一个成功的商业方式中利用技术机会等的结果。 另一方面,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努力成功实现出口,一个国家被迫提高竞争力。更具竞争力的国家,它的经济更强大。因此,它更有能力在全球市场竞争,以吸引具有较高的知识,技能,水平人们去购买新技术等,

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分析

理学院2013-2014第二学期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 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的不断加强以及世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全球贸易结构正在不断向服务贸易倾斜,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日益成为衡量一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指标之一,服务贸易已经成为了当今国际贸易中发展最为快速的领域。在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服务贸易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整体竞争力低下。本文主要主要阐明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内涵及当前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当前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进而提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前景及相关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 竞争力 措施 1.国际服务贸易概述 1.1 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及形式 国际服务贸易指国家之间的服务的交换,表现为国家之间的服务的提供与消费。国际服务贸易的出口表现为提供,进口表现为消费。因此,国际服务贸易则是以服务提供的地点和消费的地点划分,一般而言,他们主要是发生在一国关境以内的地区。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国际服务贸易提供的形式主要有四种,分别为: (1) 跨境交付:从以成员国境内向其他任何成员国境内提供服务; (2) 境外消费:在一成员国境内向其他任何成员国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3) 商业存在: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国境内通过建立营业企业或者其他专业机构提供服务; (4) 自然人流动:来自于一方成员国境内的服务提供者个人在其他成员国境内提供服务。 1.2 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 由于服务本身存在的一些独特特点,导致国际服务贸易也呈现出与国际货物贸易不同的特点。与传统的国际货物贸易比较,国际服务贸易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 服务是无形的,具有不可触摸性、不可储存性和不易运输性,服务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往往具有同时性 ,其生产过程常常也是消费过程。 (2) 国际服务贸易更多地依赖于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和服务机构的跨国设置,国际间的服务交换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它都与资本、劳动力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跨国界移动紧密相关。在服务贸易中,提供的只是使用价值而价值载体通常并不提供给服务的消费者,这与传统的国际货物贸易中货物价值载体与货物的使用价值一起提供给买方的交易方式有显著的区别。 (3)服务贸易的统计数据和货物贸易的统计数据一样,在各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得到体现。但是,服务贸易的统计数据却无法像货物贸易的统计数据那样,在各国海关进出口统计上显示。 (4) 国际服务贸易所涉及的服务行业常常涉及一些诸如跨国银行、通讯工程、航空运输、专 业: 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方向) 班 级: 2012级02班 姓 名: Xxx 学 号: 惺惺惜惺惺xx 调研报告成绩(百分制)

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罗马尼亚的案例外文及翻译

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罗马尼亚的案例外文及翻 译 毕业论文(设计) 外文翻译 题目: 系部名称:经济管理系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教师职称: 7>2013年月日

20世纪90年代初,罗马尼亚旅游业经历了出口量,生长速率和结构的重大变化。这些不同的波动都影响了罗马尼亚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相对的竞争地位并引起了其旅游贸易平衡的变化。同时,新的和更多的错杂的欧式建筑,引起了罗马尼亚的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显著变化。 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提出一个框架,以竞争力和旅游贸易表现之间的关系为重点,来评估罗马尼亚的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一、国际竞争力视角:国际竞争力之与国际旅游业的相关性 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尽管有争议,难以捉摸,但现在已经得到认可,并继续吸引世界各地的学者和决策者的关注。 到目前为止,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已采取措施,都被认为是在经济层面进行的加瑞利,2003 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和服务,以满足国际市场的考验,并同时保持和增加公民的收入的能力欧洲委员会,2007 。 由于竞争力最终取决于一国企业在国内和国际的市场成功,所以对竞争力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企业层面的竞争力上波特,1990 ,对于此的普遍理解是指“……该公司保持,并更好的是,扩大其全球市场份额,增加和扩大利润的能力”克拉克和盖,1998,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3 。 因此,虽然广泛流传但是国际竞争力作为与国家经济和其国际贸易相关的理论基础已经不太在学术文献进行分析。因此,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性质,效益和局限性仍然含糊不清科尔德威尔,2000,克鲁格曼,1994, 1996 。 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货物和服务贸易方面巩固和保持贸易优势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优势。 每当一个国家的经济福利通过贸易流量的增加,或通过从初始平衡状态的贸

国际服务贸易与服务贸易区别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国际服务贸易与服务贸易区别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国际间服务的输入和输出的一种贸易方式。贸易一方向另一方提供服务并获得收入的过程称为服务出口或服务输出,购买他人服务的一方称为服务进口或服务输入。国际贸易狭义的概念是指传统的为国际货物贸易服务的运输、保险、金融以及旅游等无形贸易。而广义的概念还包括现代发展起来的、除了与货物贸易有关的服务以外的新的贸易活动,如承包劳务、卫星传送和传播等。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是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服务部门包括如下内容: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 服务贸易总协定是一个年轻的协议,其第一轮承诺与其说是在贸易自由化问题上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还不如说是仅仅在不加剧贸易保护主义这个问题上达成了一致。而且,这种承诺的效力与内涵对于不同的成员国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但是,服务贸易总协定仍然在限制贸易问题上的民族主义倾向以及放弃对市场准入进行审批等问题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包括:透明度:各成员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彼此及时通知针对服务贸易采取的所有相关举措,包括安排即时出版物、对查询设备的维护及公平的司法评论等。 最惠国待遇(MFN):无论是否WTO 成员,服务贸易总协定成员国都必须 立即并无条件地彼此给与最惠国待遇。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英语文献翻译-钟腾龙

削减国际会计服务贸易壁垒:为什么重要,及前景如何 劳伦斯·怀特 摘要 货物贸易总协定关于削减专业服务贸易壁垒的谈判中,会计服务已经成为重点议题。这绝非偶然。会计服务正在逐步形成国际体系。最大的几家会计事务所拥有了全世界的主要的会计服务,并且渴望在更加自由的环境中运行。会计已经日益作为为金融服务一个关键基础元素来理解,随着金融的日益全球化,会计服务业应该全球化。此外,大型企业普遍国际化也使得国际会计服务的需求扩大。尽管主要的会计事务所都有大量的国际服务机构,几乎所有国家都保持有各种各样的贸易保护壁垒,来限制会计服务的跨国界流动。其后果是增加会计服务成本,降低会计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和降低了许多国家的会计服务质量标准。我们可以也应该做出进步来削减目前的会计服务贸易壁垒以促进会计服务的国际自由化。 1、引言 会计师和会计服务是任何公司不可或缺的基本组成元素,尽管经常被低估。公司的财务报表对经理、董事和投资人都是很关键的,其对决定贷款人和投资人是否、何时以及如何向公司提供资金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会计是现代经济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跨国公司的成长,具体来说,跨国会计事务所都将注意力集中于有关国际会计服务贸易的问题。这种关注反过来助长了人们对更广泛的国际服务的兴趣。 1999年11月到12月间世界贸易组织在西雅图召开的部长级会议的街道级别的中断是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总体进程中的一次不幸的放缓。着眼于过去的50年来削减货物贸易壁垒的进程和最近对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浓厚兴

趣,这次西雅图事件看起来似乎只是国际贸易自由化道路上的一次失足而已。 在这次部长级会议之前,在建立自由的会计服务贸易的国际承诺方面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并且这一进展的继续是有可能的。 该进展的原因以及它的重要性将是本文的重点所在。第二节将就已经取得的进展的性质简要地介绍其背景。第三节将回顾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不同点,以及为什么在更广泛的贸易中获得经济收益对服务和货物是一样的重要。第四节将描述现代会计服务和现代会计行业的基本特征。第五节将聚焦于阻碍会计服务跨国界的有效流动的因素。第六节将探索围绕这一问题,即不同国家使用的不同的会计标准和框架是否构成了会计服务自由化的一个严重障碍,和这些标准的趋同化是否是会计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正确做法的问题。第七节将探讨服务贸易谈判的框架,以及所取得的成就。第九节便具体讨论了会计服务贸易谈判的前景。最后,第十节给出了本文研究简单的结论。 2、背景 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日益意识到服务贸易将是下一个削减壁垒的主要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关税贸易总协定组织的一系列轮回谈判,货物贸易壁垒的削减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尽管国际货物贸易并不是没有任何保护和限制,以及可以取得更多的进步,服务贸易却很少涉及。 在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的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服务贸易成为了一个主要的论题。那些谈判最终导致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其作为关贸总协定的继续和发展以及形成了服务贸易总协定,其作为一个关于削减国际服务贸易壁垒谈判的特殊的平台或者媒介。 一项关于专业服务的重大举措是这些谈判中的的一个部分。世界贸易组织专业服务工作小组(WPPS)成立于1995年,并选择会计服务作为第一个专业服务项目,以促进一系列多边纪律的发展,这些多边纪律有助于减轻国内那些适用于会计师和会计服务的保护和限制程度。这些多边纪律由世界贸易组织的服务贸易协会于1998年12月采纳,并将成为将来贸易谈判结果中用于削减国际限制的基础。更早的时候(1997年),世界贸易组织专业服务工作小组(WPPS)完成了双边协议的谈判的指南的完善,这将应用于各国的专业会计服务的资格审查中。这些指南被该协会与1997年五月采纳。选择会计服务作为削减壁垒的首要

外文翻译---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罗马尼亚的案例

本科毕业论文外文翻译 外文题目: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rade in Tourism Services: Evidence from Romania 出处:Advances in Tourism Economics 2009, Part 3, 189-192, 作者:Ana Bobirca ,Cristiana Cristureanu 译文: 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罗马尼亚的案例 一、引言 旅游业是唯一的可以为任何发展水平的国家提供贸易机会的服务活动。然而,它也是一个很大程度因为国家的能力和在全球经济中的表现而又有明确的利益分配不均行业。 自20世纪90年代初,罗马尼亚旅游业经历了出口量,生长速率和结构的重大变化。这些不同的波动都影响了罗马尼亚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相对的竞争地位并引起了其旅游贸易平衡的变化。同时,新的和更多的错杂的欧式建筑,引起了罗马尼亚的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显著变化。 二、国际竞争力视角:出口业绩和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及 其与国际旅游业的相关性 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尽管有争议,难以捉摸,但现在已经得到认可,并继续吸引世界各地的学者和决策者的关注。 到目前为止,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已采取措施,都被认为是在经济层面进行的(Garelli 2003)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和服务,以满足国际市场的考验,并同时保持和增加公民的收入的能力(European Commission 2007)。 由于竞争力最终取决于一国企业在国内和国际的市场成功,所以对竞争力的

注意力都集中在企业层面上(Porter 1990),对于此普遍理解是指“……该公司保持,并更好的是,扩大其全球市场份额,增加和扩大利润的能力。”(Clark and Guy 1998, OECD 1993) 根据传统经济理论,一个公司能够通过生产成本产生比较竞争优势,比如:劳动成本。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非价格竞争力因素是同样重要的决定因素。非价格因素的范围包含的内容是多样的,包括人力资源禀赋,如技能,技术因素如研究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管理和组织因素,包括公司内部和对外与其他机构组织的关系,客户,供应商,公共和私人研究机构,和其他公司(Clark and Guy 1998, Fagerberg 1986)。总之,这些因素决定了企业在变化的技术,经济和社会环境背景下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能力。出口表现,和该公司继续维持其市场份额的能力是国际竞争力的终极指标。 因此,虽然广泛流传但是国际竞争力作为与国家经济和其国际贸易相关的理论基础已经不太在学术文献进行分析。因此,国际竞争力的性质,效益和局限性仍然含糊不清(Coldwell 2000,Krugman 1994, 1996)。 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货物和服务贸易方面巩固和保持贸易优势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优势。 每当一个国家的经济福利通过贸易流量的增加,或通过从初始平衡状态的贸易条件的改变而增加,他的国际竞争力都会得到提高(Coldwell 2000)。 贸易理论表示,经济福利依赖于一个国家有比较优势的货物和服务的生产。这实际上意味着当生产符合一国的比较优势的情况时国际竞争力能得到保障。如果一国能在国际上表现良好并在出口市场竞争成功,这可能就是他们健全的国际竞争力的标志。 因此,在国际上,竞争力定义为一个经济体能够吸引其出口需求和投资供给需求的能力和在所有社会规范内提升公民生活水平的能力。这反过来又取决于宏观和微观经济政策,影响生产的经济生产率要素和经营成本的法规和制度。 一个可用的文献回顾和实证证据支持国际竞争力可以解释为在一定程度上,一个国家的出口能力这一观点(Dollar and Wolff 1993, Fagerberg et al. 2004)。还有就是,事实上,是出口表现和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循环关系。出口是国际竞争力的第一衡量指标。出口情况的改善会导致了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提升。这种效果是一个企业的技能,知识,创新和运用新技术并能够在一个成功的商业方式中利用技术机会等的结果。

刘倩的外文翻译43

淮阴工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资料翻译 学院: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交通运输 姓名:刘倩 学号:3082115213 外文出处:Mike Moore, WTO Press Release, 28 June (用外文写)2002 Springer 附件: 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2.外文原文。 指导教师评语: 选材内容及篇幅符合要求;翻译语言较流畅,内容基本正确。 签名: 2011 年 2 月22 日附件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

服务:关于邮政送货服务的案例 Michael G. Plummer 在发达国家,服务任占国家经济总量相当大的份额。例如,在欧盟和美国,一般的服务专栏约占百分之70%到80%。同时服务也加大了贸易的重要性:在2000年,服务出口总额约占美国的百分之二十八和欧盟的百分之二十二,约为整个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的百分之十九。 同样,发展中国家的这一趋势也是相当显著的。在开发过程中,这是典型的:(1)农业占GDP的比重下降;(2)随着经济的的日趋成熟,制造先上升然后下降;(3)在整个发展过程服务继续增长。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服务出口贸易的百分比,出口贸易服务从1980百分之九上涨(大约发达国家一半的份额)到2000约百分之十八,与发达国家看齐。 虽然在二十一世纪,服务以一种特殊的意义存在的这一过程一直没有改变。但这是由于多种因素,包括:(一)消费者口味变得越来越复杂:在一般地区“高科技”等服务领域为计算机软件,互联网相关服务,以及电信创新,造就了良好的消费增长和份额支出;(二)在国际范围内,全球竞争大幅增加,生产过程变得更加复杂;(三)一般来说,“服务”往往是产业和企业的增长和竞争力的关键。事实上,商人,学者和决策者们越来越多地欣赏服务业的竞争力和效率之间的密切联系,作为一个经济的整体,两者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 因此,这是一个在成员国在高度重视下签订的《关贸总协定》,包括在乌拉圭回合的服务,从而推动对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指定。“服务贸易总协定”将继续已贸易形式存在,在各种商业服务的市场准入原则以及多哈贸易议程中无疑将起到关键作用。 鉴于服务贸易的复杂性,多样化和自由化全球水平可以更细腻,而在其他方面又比货物贸易更加困难。服务可以是高科技或低科技投入也可以是最终产品的私人提供或公开提供;在其他领域,如与外国直接投资密切相关。国际货物贸易往往要私下提供,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强有力的国家干预,包括技术禁止违反国家补贴和约束形式的国有企业需要遵守市场规则(《关贸总协定》第十七条)。许多服务领域

国际服务贸易外文翻译文献

国际服务贸易外文翻译文献 (文档含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译文1: 国际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始终是国际经济学最生动的论题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由原来倚重自然资源和制造业的国别型经济正在向倚重信息资源和服务业的全球和区域型经济过渡。随着1994年《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签署,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制度安排使得世界各国不可避免地卷入服务的国际分工和交换进程中,服务贸易和投资良性互动推动经济迅速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服务贸易和投资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是一个统计现象,还是带有普遍意义的经济增长规律?对此问题给予理论解释和实证分

析无疑具有重要的政策涵义。 对于“国际服务贸易驱动经济增长”命题,理论分析认为,服务贸易不是经济增长的直接解释变量,但能通过影响主要增长要素和技术进步而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只不过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其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不同。在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服务贸易(包括投资)可对一国要素供给、技术进步产生静态和动态影响,进而促使其国内资源禀赋结构的变动。企业按照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路径选择产业、技术结构和贸易模式,由此推动贸易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升级以及增长方式的转变,最终推进经济发展阶段向高级阶段的逐步转换。从服务贸易和投资的作用机理看,服务贸易和投资通过物质资本积累效应、人力资本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制度变迁效应、就业效应以及技术的外部性等路径影响一国的要素供给和技术进步,从而影响其资源禀赋结构的变动和贸易、产业结构的升级。这种影响的动态效应大于静态效应,外部效应大于内部效应.且服务业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大于狭义服务贸易(包括跨境交付、过境消费和自然人流动)的技术外溢效应。 对服务贸易作用于经济增长内在机理的研究。首先,对世界不同经济体和代表性国家进行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世界总体、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还是美国和中国均表现出: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存有因果关系。发达经济体、中国的服务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世界经济总体、发展经济体则表现出经济增长成为服务贸易的原因:美国的服务贸易出口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而经济增长是服务贸易进口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服务业的开放有利于一国经济增长,并且服务贸易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与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相关。其次,与已有的研究不同,为了进一步验证服务贸易和投资是如何作用于经济增长以及作用的强度,分别对美国和中国做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美国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由强到弱依次为:就业效应、人力资本效应、物质资本效应。技术效应、制度效应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弱。中国的实证分析结果可归纳为:服务出口对就业、物质资本积累和制度等效应的作用很大,而人力资本和技术效应影响不显著;服务进口额带来的技术效应、制度效应和就业效应大,人力资本效应和物质资本效应则不显著;服务业FDI的技术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和制度效应较为显著,就业效应和物质资本效应较小。并且从作用强度看,总体上服务业FD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