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86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86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86例疗效观察

慢性胃炎中西医治疗

写在课前的话 慢性胃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对于慢性胃炎,目前在治疗上还没有特效药物。通过本次学习我们来了解一下目前慢性胃炎的中西医治疗的概况。 一、慢性胃炎在西医方面的概述和治疗 (一)概述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慢性胃炎发生在胃黏膜上,它是一个慢性病程,是炎症改变或者发展到萎缩性病变。 (二)流行病学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在接受胃镜检查的病人当中,可有80%—90%都有慢性胃炎,一般女性少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会越来越高。 (三)分型 慢性胃炎的分型是一个历史概况。 1728年,Stahl首先提出慢性胃炎的概念。 1947年,Schindler提出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三大类。 1973年,Strickland提出慢性胃炎分成A、B两型。A型是指胃体部弥漫性萎缩,胃窦黏膜基本正常。通常是由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B型是指胃窦部的炎症和萎缩,胃窦黏膜基本正常,通常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化学损伤所造成的。 1988年,Wyatt提出慢性胃炎分成三大类,分别叫A、B、C。A(Autoimmune)是指自身免疫性,B(Bacterial)是指细菌性的,C(Chemical damage)是指化学损伤性的。 1982年,在我国慢性胃炎学术会议上,有人提出慢性胃炎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1990年,在第九届世界胃肠病学大会上,提出了一种悉尼胃炎分类法,在1996年的时候被更新。它从组织学上方面进行分类,以病变为核心,作出三种诊断,包括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慢性特殊类型胃炎。诊断时需要在前面加上病因诊断,在后面要有形态学描述。根据描述有无炎症、活动度情况、有无萎缩、有无肠化生、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在程度上可给予分级,分成无、轻、中、重四级。 目前,慢性胃炎的诊断主要靠内镜诊断,以肉眼所见描述为主,胃黏膜有无充血、水肿、黏膜是否易脆、有无渗出、扁平糜烂、隆起糜烂、皱襞萎缩或者增粗、结节状,黏膜下血管有无显露、黏膜内有无出血等。根据内镜下肉眼所见的。可确定7种内镜下的胃炎诊断,包括充血渗出型、平坦糜烂型、隆起糜烂型、萎缩型、出血型、反流型、皱襞增生型。 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要求从临床、内镜、病理组织学上进行分类,可将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萎缩性、特殊类型。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9-06-11T09:15:16.36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3期作者:成旗伟 [导读] 目的:探讨应用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给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麻阳苗族自治县岩门镇卫生院内科湖南怀化 419400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给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医院收治的9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单纯的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851,P<0.05)。结论:在慢性胃炎中应用中医辨证治疗,能有效改善治疗效果,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中医;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慢性胃炎;脾胃失调;临床疗效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n treating chronic gastritis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Ninety patients with chronic gastriti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6 to October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imple western medicine,while th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adverse reactions and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2=6.851,P < 0.05). 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TCM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gastriti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and has high safety,which is worthy of vigorous promotion. Key words:Chinese medicine;omeprazole;amoxicillin;chronic gastritis;spleen and stomach disorders;clinical efficacy;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近年来该类疾在青年群体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慢性胃炎是由于多种致病因子侵犯胃粘膜,导致持续性的炎症病变发生,影响患者的正常饮食,危及身体健康,给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的干扰 [1]。经研究发现[2],在胃炎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西医治疗,只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能完全根治,远期疗效不佳。本次探讨应用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现具体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医院收治的9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病情诊断,符合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3]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的45例患者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在22岁至65岁之间,平均年龄(42.5±3.21)岁;病程在1年至6年,平均病程为(2.65±0.52)年。观察组的45例患者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在21岁至68岁之间,平均年龄(42.9±3.34)岁;病程在1年至6年,平均病程为(2.72±0.58)年,两组患者基本信息资料比较,无差异,具有比较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西医进行治疗,给予患者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生产厂家: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067506),按照40mg/次,1次/天进行口服;对于伴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应用阿莫西林胶囊(生产厂家:阿特维斯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1203),1g/次,2次/d,克拉霉素缓释片(生产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104),0.5g/次,1次/d。 观察组:应用中医治疗,根据患者的胃炎类型,选取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对于胃阴不足患者,选取乌梅10g,白芍15g,黄连 3g,玉竹10g,吴茱萸9g,石斛10g,枸杞子15g,麦冬20g,栀子9g,生地15g,丹皮10g。对于胃络血淤型患者,选用当归15g,白术 20g,丹参10g,炒蒲黄10g,赤芍10g,大黄6g,枳壳9g,香附5g,生地8g,柴胡8g。对于肝胃气滞型患者,选取党参15g,川穹10g,佛手8g,茯苓15g,乌药8g,枳壳8g,黄连9g,白术15g。对于脾胃湿热型患者,选取厚朴10g,佩兰8g,半夏10g,苍术8g,陈皮8g,干姜5g,黄连6g,藿香8g,黄岑8g,茯苓18g。对于脾胃虚寒患者,选用黄芪18g,陈皮8g,半夏8g,生姜6g,甘草6g,木香9g,白术20g,吴茱萸8g,党参20g,大枣10g,木香10g。1日1剂,用水煎至300ml分两次早晚服用,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个月。 1.3 指标观察[4]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对慢性胃炎的疗效判断标准,疗效判断:经连续两个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各项体征均明显改善,判断为显效;经连续1个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好转,炎症基本上消失判断为有效;经连续1个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无改善,判断为无效。 1.4 统计分析 对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P值小于0.05,则提示经比较两组数据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经治疗后,观察组显效18例,有效24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42/45);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24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35/4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894,P<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头痛1例,出现反胃乏酸2例,口腔溃疡患者0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3/45);对照组患者中头

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辩证治疗

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辩证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的临床特点及中西医结合辨治效果。方法通过对39 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39例患者治愈26例,好 转者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87%。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辨治慢性胃炎能 够得到理想的效果。慢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属中医学之“胃脘痛”、“纳呆”、“吞酸”、“嘈杂”等病范畴。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多因长期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逸失常等,导致肝 气郁结,脾失健运,胃脘失和,日久中气亏虚,从而引发各种症状。纤维胃镜检 查可见:粘膜表面红肿,或糜烂剥脱,萎缩时呈灰白、灰黄、或灰绿色等改变。 通过近5年的临床工作及资料总结,现将慢性胃炎治疗心得总结如下:【关键词】中西医辨治慢性胃炎?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3-0271-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共总结资料完整者39例,均经纤维胃镜确诊为慢性胃炎。其中 男21例,女18例,年龄在39~64岁,平均年龄54.6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 最长者5年。依据《临床中医内科学》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其中肝胃不和型9例,胃络瘀滞型7例,胃阴亏虚型11例,脾胃虚寒型5例,湿困脾胃型7例。 1.2 临床表现慢性胃炎没有特异性症状,而且症状的轻重与胃粘膜的病变情 况往往不一致。患者出现症状多为消化不良等表现,如胃脘部痞满或疼痛不适, 饭后饱胀,嗳气打呃。少数可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若年老体弱或病程较久, 还可有贫血、消瘦、腹泻或舌淡等症候,表示病情较重。 2 治疗方法 结合患者的病史资料,运用中医药理论知识为指导辩证施治,并联合西药维 生素B12针治疗。 2.1 中医药辩证施治:临床辨证分型参照《临床中医内科学》拟定,具体分 型辨治如下: 2.1.1肝胃不和型:症见胃脘痞满隐痛,两胁撑胀疼痛,嗳气频频,时有泛酸,食欲减退,舌质红苔薄白微黄,脉象弦细。证属肝郁气滞、胃失和降,宜疏肝理气、健脾安胃。采用舒肝理气和胃解郁之法。药用柴胡、白芍各15克,茯苓、 白术、香附、醋元胡各10克,川楝子、当归、乌药、枳壳、佛手各10克,甘草 各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2.1.2胃络瘀滞型:症见胃脘部刺痛或锐痛,痛处拒按,时感胃部灼热嘈杂, 纳差,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苔薄黄,脉象涩滞。证属气滞血瘀、郁热伤胃。治宜 活血化瘀、行气理胃。药用丹参、连翘各20克,香附、元胡各12克,三棱、莪术、五灵脂、蒲黄、川楝子、乌药各12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2.1.3胃阴亏虚型:患者症见胃脘部灼热疼痛,嘈杂不适,饥而不欲食,口干 口渴,大便难,舌质红有裂纹,舌苔光剥或少苔,脉象弦细数。证属胃阴亏虚、 肝脾不和,治宜益阴养胃、疏肝健脾。药用北沙参、玉竹、白芍各15克,天花粉、麦冬、草决明、山楂各12克,川楝子、醋元胡各10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2.1.4脾胃虚寒型:患者症见胃脘部坠胀不舒,食欲不振,呕吐酸水,隐隐作痛,遇寒加重,得暖则轻,饿时疼甚,进食稍减,大便稀溏,神疲乏力,舌质淡、

慢性胃炎诊疗指南

慢性胃炎诊疗指南 【概述】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为各种有害因子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胃粘膜而引起的慢性炎症。可能的病因有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胆汁反流、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反复服用对胃粘膜有刺激的药物(尤其是非甾体类消炎药、糖皮质激素)、精神紧张或压力、遗传因素及某些慢性病影响等。根据病理改变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儿童以前者为多(占95%以上),萎缩性胃炎很少见。 慢性胃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上消化道器质性疾病,也是反复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因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单凭临床诊断较困难,主要依靠胃镜及病理学检查;因HP感染是常见原因,故应常规做HP感染的检查,以便确定是否给予HP根除治疗。 【病史要点】 1.询问腹痛的病程、发作时间、有无发作间歇、发作诱因;记录腹痛与饮食的关系;腹痛的部位、性质。 2.询问有无恶心、呕吐、纳差、反酸、嗳气、上腹饱胀。 3.询问排便频率、大便性状,有无腹痛发作即感便意、排便后即腹痛缓解。 4.有无黑便、呕血。

5.了解有无胃病家族史和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有无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 药、糖皮质激素史,有无饮食不良习惯。 【体检要点】 1.腹部检查,腹部有无固定的压痛部位(常代表病变部位)、有无包块、腹水征等。 2.评估生长发育状况、有无贫血。 【辅助检查】 1.胃镜检查:首选检查方法。能直接观察胃粘膜病变并可取病变部位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内镜下表现为充血、水肿、糜烂、新鲜或陈旧性出血、粘液斑或/和胆汁反流。患HP相关胃炎时,还可见胃窦粘膜微小结节形成。 2.钡餐检查:非创伤性检查、但病变检出率不高、准确性差,可作为胃镜的补充检查手段。可见胃窦部激惹征,粘膜纹理增粗、迂回或锯齿状,幽门前区半收缩状态等。 3.病理学检查:胃镜下钳取胃粘膜做病理学检查,可明确有无炎症、区分急性与慢性、炎症是否活动、炎症分度(轻、中、重)。 4.HP感染的检查:HP是儿童慢性胃炎常见原因,因此,慢性胃炎患儿均应做HP感染的检查。检查方法有: 1)细菌培养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中西医综合治疗在慢性胃炎中的效果。方法采用2011年5月~2012年6月本院接诊收治的124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44例,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及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80例,在上述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按照中医辨证方法,分型进行中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9.55%;观察组痊愈20例,显效35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2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及总有效率上有明显优势(P<0.05)。对照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77.27%,观察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95.00%,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胃炎,临床效果显著提高,临床值得广为推广。 标签:中西医;慢性胃炎;中医辨证;效果 慢性胃炎属于胃病中的一个常见疾病,是由各种原因所导致胃黏膜的慢性炎性病变,发病率高,疾病反复难愈。长期的慢性胃炎多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胃黏膜萎缩,并伴有胃泌素分泌上的减少,使患者出现胃痛及胃胀等临床症状。同时临床学者在对慢性胃炎进行组织学及内镜诊断研究中发现,至少95%以上的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1]。中医上将慢性胃炎归属于“胃脘痛”“嘈杂”“吐酸”“呕胆”“胆瘅”等范畴[2]。与饮食不节,情志不舒等所导致的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肝气郁结相关,并在此基础上引起了众多症候。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上,临床医师多采用西医西药治疗,或者针对幽门螺旋杆菌采用三联用药治疗,但是幽门螺旋杆菌根治效果差,疾病还是容易出现反复及复发[3]。本院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上按照中医辨证分型的方法,对慢性胃炎患者用中药辅助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5月~2012年6月,本院共接诊治疗慢性胃炎患者124例,其中男68例,女56例;年龄17~75岁,平均(36.5±2.4)岁;病程5个月~31年,平均(5.4±1.2)年。按照胃炎分型,有70例为慢性浅表性胃炎,32例属于慢性萎缩性胃炎,22例属于慢性糜烂性胃炎。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两组患者都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其中男28例,女16例,平均年龄(36.9±1.2)岁,浅表性胃炎26例,萎缩性胃炎10例,糜烂性胃炎8例;观察组80例,其中男40例,女40例,平均年龄(36.1±1.5)岁;患者中,浅表性胃炎44例,萎缩性胃炎22例,糜烂性胃炎1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探析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探析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8-08-24T15:48:12.190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2期作者:何冰冰潘洋王冰房莹莹闫晓明 [导读] 研究分析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150036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10例慢性胃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效果较好,患者各临床症状缓解明显,并发症少,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中医;慢性胃炎;临床疗效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CM in treating chronic gastritis.Method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select 110 patients with chronic gastritis.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order and double numbers,with 5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whi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The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4%,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76.4%),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5.5%,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8.2%),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gastritis with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s better,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 are relieved obviously,the complications are few,the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treatment are high,and it has a high clinical significance. Chinese medicine;chronic gastritis;clinical efficacy 慢性胃炎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致病原因多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刺激性物质、胆汁反流、环境变化、长期精神紧张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1-3]。患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出血等情况。中医辨证疗法体现整体观,除了在缓解临床症状方面作用突出,对患者的远期健康也起到了很好保障作用。慢性胃炎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很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加重,引发胃黏膜糜烂、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4]。本研究作者选取本院在2015年6月~2016年8月确诊为慢性胃炎的110例患者进行实验观察,探究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11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符合我国关于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均存在恶心呕吐、上腹疼痛胀气、反酸厌食等症状。且经电子胃镜检查,患者胃部均出现水肿、黏膜充血,呈现花斑状或者痘疹样改变,伴随着黄白色或者灰色分泌物附着,可见散在性或者局限性的出血点或糜烂。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1例,女24例,平均年龄(35.6±3.9)岁。对照组患者中男33例,女22例,平均年龄(36.4±3.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给予患者口服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片用药单一,希望内容丰富点](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4023372),3片/d,3次/d。 可适量给予稀盐酸和胃蛋白酶,如 1%盐酸10 ml,3次/d;胃蛋白酶合剂 10 ml,3次/d。如果患者贫血,则给予维生素B12 50~100 mg/d肌内注射,治疗20~30 d,口服叶酸5~10 mg,3次/d,直至症状和贫血完全消失。 1.2.2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疗法,首先对患者的具体胃炎类型进行诊断,若患者属于脾胃虚寒型胃炎,则给予香砂理中汤,组方为:木香、砂仁、党参、白术、干姜、甘草、法夏;若患者属于胃热炽盛型胃炎,给予左金丸和泻心汤,组方为:吴茱萸、黄连、黄芩、大黄、莱菔子、香附、青皮;若患者属于肝胃气滞型胃炎,给予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味,组方为:柴胡、赤芍、川芎、香附、枳壳、吴茱萸、黄连、青皮、白术、蒲公英;若患者属于瘀阻胃络型胃炎,给予失笑散与丹参饮加味,组方为:炒蒲英、五灵脂、丹参、檀香、砂仁、延胡、地榆;若患者属于胃阴亏虚型胃炎,给予益胃肠汤,组方为:沙参、麦冬、生地、玉竹、石斛、花粉、山楂、蒲公英。具体用量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酌情加减,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参照文献[5]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3404, 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744,P<0.05)。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不同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由于其发病比较缓慢,且症状不十分明显,往往得不到患者的重视,导致病情发展,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现认为慢性胃炎的病因与周围环境的有害因素及易感体质有关外,还与患者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有很大关

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胃炎

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胃炎 【摘要】慢性胃炎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范围。主要症状以胃脘疼痛、脘腹胀痛、嗳气呃逆或口苦,泛吐清水。胃脘痛的特点是时而隐痛,但痛无定时。伴胃中灼热、嘈杂感。脘腹胀痛以上腹痞满,但食后更甚,嗳气则舒。慢性胃炎现代医学专指胃而言,中医学则论胃及脾,脾与胃相并而论。 【关键词】慢性胃炎;中医;治疗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性改变,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慢性胃病,临床一般分为慢性浅表性、慢性萎缩性与慢性肥厚性3类。由于溃疡病、胃息肉与胃癌等都可并见慢性胃炎,彼此关系密切,因此加强对慢性胃炎的研究,对于防治上述疾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分型辨证治疗 1.1肝胃气滞型多见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之初期,多因情志不畅而诱发。胃部饱胀以进食后为甚,或胃部胀痛连胁,嗳气频作,得矢气稍适,或恶心欲呕,口苦泛酸,大便排出不畅等症,舌边尖稍红,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和胃、理气消胀。方用柴胡疏肝散。 1.2脾虚胃热型多见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反复发作,或萎缩性胃炎活动期,表现为本虚挟有胃热,呈虚实寒热错杂之象。证见胃部嘈杂,或胃部灼痛,痛无定时,饥时觉痛,饱时觉胀,口苦干而不多饮,纳食量减,大便时稀时秘等,舌质淡或淡红,舌苔薄黄,脉细弦。治宜健脾补气,和中清胃。方用半夏泻心汤。 1.3脾胃虚弱型多见于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久病实证已消除仍余脾虚证。证见胃部虚痞,或隐隐作痛,按之较舒适,喜进热食,食后腹胀,或呕吐清涎,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大便溏薄等,舌质淡、体胖,苔白润,脉细弱。治宜健脾补气,温中和胃。方用香砂六君子汤。 1.4胃阴不足型多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或其他证型胃炎久病久治伤阴所致,证见胃痛日久,胃部微灼痛,或嘈杂不适,口干纳呆,或食后饱胀,大便干结,舌质红少津,苔薄白稍于,脉细数。治宜养阴益胃、缓急止痛。方用益胃汤。 2偏方治疗胃炎方剂——清中消痞汤 2.1组成:太子参15克,麦门冬15克,制半夏7.5克,柴胡6克,生白芍10克,炒栀子7.5克,丹皮7.5克,青皮10克,丹参15克,甘草6克。 2.2功能:养阴益胃,清中消痞。主治:浅表性胃炎、返流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病,症见胃脘痞塞,灼热似痛,似饥不欲食,口干不欲饮,五心烦热,纳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5-06-24T13:38:27.887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5期供稿作者:谭秀娟 [导读] 由于人们工作的忙碌,不能够有规律的进行饮食,人们患慢性胃炎的现象也越来越常见。 谭秀娟 伊春市金山屯区人民医院黑龙江伊春 153026 【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讨论。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6月~2014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42例,随机平分为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和除西医治疗外加入中医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实验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痊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两组治疗有效率和痊愈率的比较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的实验组在数据方面较仅采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有着显著的优势。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治疗慢性胃炎,对临床上提高慢性胃炎治疗的治愈率、有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值得在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胃炎;治愈率;有效率;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85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199-01 由于人们工作的忙碌,不能够有规律的进行饮食,人们患慢性胃炎的现象也越来越常见。若不能够及时的对慢性胃炎进行治疗,则会导致病情恶化,严重时甚至导致癌变。西医方面对慢性胃炎的治疗目前还没有能够完全治愈的治疗方法,所以提高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找到能够有效治疗此病的方法是很有意义的。此次我院将西医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进行了对比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6月~2014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42例,采用统一的慢性胃炎诊断标准。4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的年龄26~64岁,平均年龄(46.7±5.3)岁。将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21例。患者在年龄、病程、病变情况等方面的差异不显著且在治疗期间患者绝对不服用实验计划外药物,实验结果无其他变量影响,实验结果具有研究意义。 2、实验方法:在治疗开始前为所有患者进行胃镜检查以记录下患者胃粘膜的病变情况,对患者主诉症状进行记录以便于与治疗后进行对比。 1)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西医疗法,按照患者病症的严重程度给药,对于胃酸增高且症状较轻的患者给予雷尼替丁、西咪替丁等H2受体阻滞剂,较严重的患者可以使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症。由于腺体的萎缩、壁细胞和主细胞减少或消失导致胃液的分泌液于胃酸分泌贫乏的患者可以给予胃蛋白酶合剂进行治疗,还可以给予减少。从而引起患者出现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助消化的药物如多酶片。在伴有疼痛时应给予适量阿托品镇痛。此临床上对慢性胃炎的治疗一直停留在西药治疗的层面上,而西药治疗次实验中对照组患者用药选择为阿莫西林1g、奥美拉唑20rag和甲硝的疗效不是很明显,目前还无法对慢性胃炎起到根治的作用,会留下唑0.4g,每日早晚各服用一次。 2)对于实验组的患者在服用与对照组相同的西药的同时连续服用中药汤剂一个月。中药治疗原则遵循,脾胃同治为本,治胃勿忘治肝,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调整药量。结合以上用药原则使用的中药组方为:厚朴12g、枳实10g、干姜5g、黄连12g、麦芽10g、神曲8 g、甘草10g、茯苓15g、白术10g、半夏8g、丹参5g将上药水煎成汤剂,每日两次口服,连续服用一个月。 3)观察项目及判定标准:在治疗过程中密切注意患者的身体变化情况,在一个月后统计痊愈患者和患者的恢复情况。对于胃镜提示胃粘膜炎症基本消失,患者自觉症状消失的患者可以判定为痊愈;对于胃镜提示炎症区域明显减少,患者症状明显减轻为有效;对于胃镜检查提示胃粘膜炎症无明显好转甚至恶化,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变为无效。 4)统计学方法:此次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分析。对于数据间的相互关系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在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及痊愈率进行比较,对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0.7%、痊愈率为69.8%;仅采用常规西医疗法的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2.8%、痊愈率为41.9%。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和痊愈率的比较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实验组均比仅用西医疗法的对照组好。具体数据见表l。 对实验组和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痊愈率比较,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和痊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胃病,是胃粘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由于腺体的萎缩、壁细胞和主细胞减少或消失导致胃液的分泌液减少。从而引起患者出现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等症状。临床上对慢性胃炎的治疗一直停留在西药治疗的层面上,而西药治疗的疗效不是很明显,目前还无法对慢性胃炎起到根治的作用,会留下或多或少的复发的隐患且不良发应的发生率较高。本次实验我院尝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与常规使用西药治疗对慢性胃炎的疗效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的疗法能够在各种慢性胃炎的治疗中起到更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中采用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和甲硝唑作为西药的实验药品对患者用药。阿莫西林能够发挥其强大的杀菌作用,对幽门螺杆菌等敏感菌所致的胃肠道感染起到很好的杀菌作用来对抗胃粘膜的炎症。奥美拉唑能够选择性的作用与胃粘膜壁细胞,对胃酸的分泌起到有效抑制的作用。对酸性的抑制能力十分强大,且作用范围大,对H2 受体拮抗剂治疗无效的胃炎也能够起到治疗作用。甲硝唑是硝基眯唑类人工合成抗菌药。甲硝唑能够干扰乙醛代谢,故在治疗期间患者应忌酒,尤其是肝脏功能有障碍的患者应酌情减少药物的使用量。三者结合为仅使用西药的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 而加人中药后,对患者症状的减轻,患者痊愈可能性的提高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药在用药原则上最根本的原则就是”标本同治” 在考虑到患者胃粘膜方面修复、抗菌消炎的同时,对病之源头脾虚进行了调理。采用枳实、厚朴行气消满;采用黄连清热去虚火,干姜去实寒;白术、茯苓健脾养胃;麦芽、神曲健脾开胃;丹参活血化瘀;甘草对各种药物进行调和,能够起到健脾的作用。中药方剂的作用能够

蒙药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蒙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服用蒙药健胃十味丸、顺气十三味丸、五味清浊散。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果表明以蒙药治疗可有效改善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 标签:蒙药;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根据病理组织学改变和病变在胃的分布部位,分为浅表性、萎缩性、特殊类型三大类。临床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慢性胃炎属蒙医“不消化症”范畴,是由三根失调,胃火衰败,消化力减弱而形成不消化诸症的总称。表现为食欲不振,食时胃痛、嗳气、胃脘胀满、恶心呕吐、食不知味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共观察50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蒙药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0~50岁;西药治疗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30~50岁。 1.2病例选择全部经《内科学》第6版“慢性胃炎诊断标准”诊断病例。蒙医诊断为“不消化症”,并有食欲不振,食时胃痛、嗳气、胃脘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状及脉象、舌苔、尿象为符合“不消化症”病表现者。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停用其他治疗药物,服用蒙药。健胃十味丸,早饭前15粒,1次/d口服;顺气十三味丸,中午饭前15粒,1次/d口服;五味清浊散,晚饭前15粒,1次/d口服。 1.3.2对照组以《内科学》第6版中治疗慢性胃炎的推荐药物[1],如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抑酸药物(奥美拉唑)、促胃肠动力药物(吗丁啉)、胃黏膜保护药物(硫糖铝)等。 1.4疗效评定标准(1)临床治愈:症状、体征已消失6个月未复发者;(2)好转:症状明显缓解或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者;(3)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好转后半月内复发者。 2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加味半夏泻心汤,观察两组病例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率为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关键词: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疗法;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应用 慢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胃膜炎性病变,可局限为胃的一部分(常见于胃窦部或胃体),也可弥漫累及整个胃部。本病临床常见,属多发病,病程迁延,可表现为进餐后上腹饱胀不适,无规律性上腹隐痛、嗳气、泛酸、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的症状,少数病例伴典型恶性贫血时,可出现舌乳头萎缩和周围神经病变,如四肢感觉异常,特别在两足,少部分可发展为胃癌。慢性胃炎中医属于胃脘病,有寒、热、虚、实之辨。本文将慢性胃炎100例行胃镜和胃膜活体组织检查确诊,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将2003年10月~2007年10月间来本院门诊经胃镜或胃膜活检确诊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按就诊编码奇偶数分别为对照组、治疗组各50例。治疗组中男性为36例,女性为14例,年龄15~65岁,病程1~31年,幽门螺杆菌感染40例;对照组50例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15~65岁,病程1~28年,幽门螺杆菌感染42例。两组病历中有长期烟酒及服药品者31例,胆汁反流16例,贫血12例,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 (1)上腹部饱胀不适(特别是餐后),无规律性上腹隐痛、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 (2)胃镜检查胃窦或胃体黏膜见红白相间、花斑状或苍白散在糜烂,黏液分泌增多,灰白色或黄色渗出物,黏膜充血。胃黏膜活组织检查示浅表炎性细胞浸润,腺体正常或减少; (3)经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 凡符合上述前两项即可诊断。

慢性胃炎诊疗规范

慢性胃炎诊疗指南 1 概念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 2 临床表现 2. 1 症状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约半数有上腹部不适、饱胀、隐痛、烧灼痛,疼痛无明显节律性,一般进食后加重。亦常见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有胃黏膜糜烂者可出现少量上消化道出血,长期少量出血可引起缺铁性贫血。少数患者可伴有乏力及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萎缩性胃炎伴恶性贫血者常有全身衰弱、疲惫,一般消化道症状较少。2. 2 体征大多无明显体征,有时可有上腹部轻度压痛或按之不适感。少数患者伴有舌炎、消瘦和贫血。 3 类型 3. 1 主要有浅表性( 非萎缩性) 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大类。后者包括自身免疫性胃炎( A 型胃炎、胃萎缩) 和多灶萎缩性胃炎( B 型胃炎、胃窦萎缩) 。另有特殊型胃炎如化学性、放射性、淋巴细胞性、肉芽肿性、嗜酸细胞性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等所致之胃炎。 4 诊断标准 4. 1 内镜诊断 4. 1. 1 浅表性胃炎可见红斑( 点状、片状和条状) 、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 斑) 黏膜水肿、出血等基本表现。 4. 1. 2 萎缩性胃炎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 黏膜颗粒或结节状等基本表现,后者系伴增生性病变所致。 4. 1. 3 取材活检根据病变情况和需要,建议取2 ~ 5 块活检组织。 4. 2 病理组织学诊断 4. 2. 1 慢性胃炎病理活检示固有腺体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而不必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和程度。 4. 2. 2 慢性胃炎有5 种组织学变化应分级,即Hp 感染、慢性炎症、活动性、萎缩和肠化,分成无、轻度、中度和重度4 级。 4. 2. 3 异型增生( 上皮内瘤变) 为重要的胃癌癌前病变,可分为轻度和重度( 或低级别和高级别)两级。异型增生( dysplasia) 和上皮内瘤变 ( intraepithelialneoplasia) 是同义词。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包括早期胃癌和重度异型增生。 4. 3 病因诊断 Hp 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应作为病因诊断的常规检测。萎缩性胃体炎可由Hp 感染或自身免疫所致。疑似自身免疫所致的萎缩性胃体炎应检测血清胃泌素、维生素B12 水平和相关自身抗体( 抗壁细胞抗体和抗内因子抗体) 等。 诊断内容包括胃炎类型、分布范围( 胃窦、胃体和全胃) ,是否伴糜烂或胆汁反流,对病因也应尽可能描述。例如: 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胃窦为主,Hp 阳性。 5 治疗 5. 1. 1 一般治疗饮食宜选用富营养、少刺激、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吸烟、酗酒、咖啡、浓茶以及对胃有刺激的药物。消除患者疑虑,调整精神情绪,保持心情 乐观、舒畅、平和,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实用】慢性胃炎-诊疗规范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系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和(或)腺体萎缩性病变。病因主要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密切相关。我国成年人的感染率比发达国家明显增高,感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胃窦炎患者感染率一般为70%?90%。其他原因如长期服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主要为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噪美辛(消炎痛)等。十二指肠液反流,其中胆汁、肠液和胰液等可减弱胃黏膜屏障功能,使胃黏膜发生炎症、糜烂和出血,并使胃腔内肝反弥散至胃黏膜内,刺激肥大细胞,促进组胺分泌,引起胃壁血管扩张、炎性渗出而使慢性炎症持续存在。此外,口鼻咽部慢性感染灶、酗酒、长期饮用浓茶、咖啡等以及胃部深度X线照射也可导致胃炎。我国胃炎多以胃窦部损伤为主,炎症持续可引起腺体萎缩和肠腺化生。慢性胃炎的发病常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胃体萎缩性胃炎常与自身免疫损害有关。 【临床表现】 1.症状无特异性,可有中上腹不适、饱胀、隐痛、烧灼痛,疼痛无节律性,一般于食后为重,也常有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有一部分患者可无临床症状。如有胃黏膜糜烂者可出现少量或大量上消化道出血。胃体萎缩性胃炎合并恶性贫血者可出现贫血貌、全身衰竭、乏力、精神淡漠,而

消化道症状可以不明显。 2.查体可有上腹部轻压痛,胃体胃炎有时伴有舌炎及贫血征象。 【诊断要点】 1.慢性胃炎的诊断主要依据胃镜所见和胃黏膜组织病理检查。凡有上消化道症状者都应进行胃镜检查,以除外早期胃癌、胃溃疡等疾病。中年女性患者应作胆囊超声检查,排除胆囊结石的可能。 内镜和组织学诊断以2000年5月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志,2000,20:199?201)为依据。 (1)分类:内镜下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胃炎(又称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如同时存在平坦糜烂、隆起糜烂或胆汁反流,则诊断为非萎缩性或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或伴胆汁反流。 (2)病变的分布和范围:胃窦、胃体和全胃。 (3)诊断依据:非萎缩性胃炎表现为红斑(点、片状、条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斑;萎缩性胃炎表现为黏膜呈颗粒状,血管透露,色泽灰暗,皱襞细小。 (4)活检取材:取2?3块标本,胃窦小弯1块和大弯1块及胃体小弯1块。标本须分开装瓶,并向病理科提供取材部位、内镜所见和简要病史。 (5)组织学分级标准:有5种形态变量要分级(Hp、慢性炎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