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LTI离散系统的响应

第三章 LTI离散系统的响应
第三章 LTI离散系统的响应

习题三

3-1 试求序列的差分、和。

3-2 求下列差分方程所描述的LTI离散系统的零输入相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1)

3)

5)

3-3 求下列差分方程所描述的离散系统的单位序列响应。

2)

5)

3-4 求图所示各系统的单位序列响应。

(a)

(c)

3-5 求图所示系统的单位序列响应。

3-6 各序列的图形如图所示,求下列卷积和。

(1)(2)

(3)(4)

3-7 求图所示系统的单位序列响应和阶跃响应。

3-8 若LTI离散系统的阶跃响应,求其单位序列响应。

3-9 如图所示系统,试求当激励分别为(1)(2)

时的零状态响应。

3-10 如图所示的离散系统由两个子系统级联组成,已知,

,激励,求该系统的零状态响应。(提示:利用卷积和的结合律和交换律,可以简化运算。)

3-11 如图所示的复合系统有三个子系统组成,它们的单位序列响应分别为

,,求复合系统的单位序列响应。

习题三答案:3-1

3-2 解

3-3 解:

3-4 解

3-5 解

3-6 解

3-7 解

3-8 解

3-9 解

3-10 解

3-11

脉冲响应函数简析

3-2 脉冲响应函数 对于线性定常系统,其传递函数)(s Φ为 )() ()(s R s C s =Φ 式中)(s R 是输入量的拉氏变换式,)(s C 是输出量的拉氏变换式。 系统输出可以写成)(s Φ与)(s R 的乘积,即 )()()(s R s s C Φ= (3-1) 下面讨论,当初始条件等于零时,系统对单位脉冲输入量的响应。因为单位脉冲函数的拉氏变换等于1,所以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恰恰是它的传递函数,即 )()(s s C Φ= (3-2) 由方程(3-2)可见,输出量的拉氏反变换就是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用)(t k 表示,即 1 ()[()]k t s -=Φ 脉冲响应函数)(t k ,是在初始条件等于零的情况下,线性系统对单位脉冲输入信号的响应。可见,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与脉冲响应函数,就系统动态特性来说,二者所包含的信息是相同的。所以,如果以脉冲函数作为系统的输入量,并测出系统的响应,就可以获得有关系统动态特性的全部信息。在具体实践中,与系统的时间常数相比,持续时间短得很多的脉动输入信号就可以看成是脉冲信号。 设脉冲输入信号的幅度为11t ,宽度为1t ,现研究一阶系统对这种脉动信号的响应。如 果输入脉动信号的持续时间t )0(1t t <<,与系统的时间常数T 相比足够小,那么系统的响应将近似于单位脉冲响应。为了确定1t 是否足够小,可以用幅度为12,持续时间(宽度)为 21t 的脉动输入信号来进行试验。如果系统对幅度为11t ,宽度为1t 的脉动输入信号的响应,与系统对幅度为12t ,宽度为21t 的脉动输入信号的响应相比,两者基本上相同,那么1t 就可以认为是足够小了。图3-3(a)表示一阶系统脉动输入信号的响应曲线;图3-3(c)表示一阶系统对脉冲输入信号的响应曲线。应当指出,如果脉动输入信号T t 1.01<(图3-3(b)所示), 则系统的响应将非常接近于系统对单位脉冲信号的响应。 这样,当系统输入为一个任意函数)(t r 时,如图3-4所示。那么输入量)(t r 可以用n 个连续脉冲函数来近似。只要把每一个脉冲函数的响应求出来,然后利用叠加原理,把每个脉冲函数的响应叠加起来,就可得到系统在任意输入函数)(t r 作用下的响应。

自动控制原理_线性系统时域响应分析

武汉工程大学 实验报告 专业 班号 组别 指导教师 姓名 学号 实验名称 线性系统时域响应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step( )函数和impulse( )函数的使用方法,研究线性系统在单位阶跃、单位脉冲及单位斜坡函数作用下的响应。 2.通过响应曲线观测特征参量ζ和n ω对二阶系统性能的影响。 3.熟练掌握系统的稳定性的判断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观察函数step( )和impulse( )的调用格式,假设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为 1 4647 3)(2 342++++++=s s s s s s s G 可以用几种方法绘制出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试分别绘制。 2.对典型二阶系统 2 22 2)(n n n s s s G ωζωω++= 1)分别绘出)/(2s rad n =ω,ζ分别取0,,,和时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分析参数ζ对系统的影响,并计算ζ=时的时域性能指标ss s p r p e t t t ,,,,σ。 2)绘制出当ζ=, n ω分别取1,2,4,6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分析参数n ω对系统的影响。 3.系统的特征方程式为010532234=++++s s s s ,试用两种判稳方式判别该系统的稳定性。 4.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模型为 ) 256)(4)(2()(2++++= s s s s K s G

试用劳斯稳定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求出使得闭环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 1.观察函数step( )和impulse( )的调用格式,假设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为 14647 3)(2342++++++=s s s s s s s G 可以用几种方法绘制出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试分别绘制。 方法一:用step( )函数绘制系统阶跃响应曲线。 程序如下: num=[0 0 1 3 7]; den=[1 4 6 4 1]; t=0::10; step(num,den) grid xlabel('t/s'),ylabel('c(t)') title('Unit-step Response of G(s)=s^2+3s+7/(s^4+4s^3+6s^2+4s+1)') Unit-step Response of G(s)=s 2+3s+7/(s 4+4s 3+6s 2+4s+1) t/s (sec) c (t ) 方法二:用impulse( )函数绘制系统阶跃响应曲线。 程序如下: num=[0 0 0 1 3 7 ]; den=[1 4 6 4 1 0]; t=0::10; impulse(num,den) grid xlabel('t/s'),ylabel('c(t)') title('Unit-impulse Response of G(s)/s=s^2+3s+7/(s^5+4s^4+6s^3+4s^2+s)')

北航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的动态测试

成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专业方向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刘帆 自动控制与测试教学实验中心

实验一 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的动态测试 实验时间2014年11月15日 实验编号 同组同学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 2、 学习在电子模拟机上建立典型环节系统模型的方法。 3、 学习阶跃响应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建立一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时间常数T 时的跃响应曲线,并测定其过渡过程时间T s 。 2、 建立二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阻尼比ζ时的跃响应曲线,并测定其超调量σ%及过渡过程时间T s 。 三、实验原理 1、一阶系统阶跃响应性能指标的测试 系统的传递函数为:()s ()1 C s K R s Ts φ=+()= 模拟运算电路如下图 : 其中2 1 R K R = ,2T R C =;在实验中,始终保持21,R R =即1K =,通过调节2R 和C 的不同取值,使得T 的值分别为0.2,0.51,1.0。记录实验数据,测量过度过程的性能指标,其中取正负5%误差带,按照经验公式取3s t T =

2、二阶系统阶跃响应性能指标的测试 系 统 传递函数为: 令ωn=1弧度/秒,则系统结构如下图: 二阶系统的 模拟电路图如下: 在实验过程中,取22321,1R C R C ==,则 442312R R C R ζ==,即42 12R C ζ=;在实验当中取123121,1R R R M C C F μ===Ω==,通过调整4R 取不同的值,使得ζ分别为0.25,0.5,0.707,1;记录所测得的实验数据以及其性能指标,取正负5%误差 带,其中当ζ<1时经验公式为2 1 3.5 %100%,s n e t ζσζω- -=?= ,当ζ=1时经验公式 为n 4.75 ts ω= 四、试验设备: 1、HHMN-1型电子模拟机一台。 2、PC 机一台。 3、数字万用表一块。 4、导线若干。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实验报告系别: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一、目的要求 1.研究二阶系统的特征参量 (ξ、ωn) 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2.研究二阶对象的三种阻尼比下的响应曲线及系统的稳定性。 3.熟悉 Routh 判据,用 Routh 判据对三阶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 二、实验设备 PC机一台,TD—ACC教学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 1.典型的二阶系统稳定性分析 (1) 结构框图:如图所示。 图 (2) 对应的模拟电路图:如图所示。 图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系别: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班级:姓名:学号:组别: 实验名称:实验时间: 学生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

(3) 理论分析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开环增益: (4) 实验内容 先算出临界阻尼、欠阻尼、过阻尼时电阻 R 的理论值,再将理论值应用于模拟电路中, 观察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及稳定性,应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在此实验中(图,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其中自然振荡角频率: 2.典型的三阶系统稳定性分析 (1) 结构框图:如图所示。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系别: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班级:姓名:学号:组别: 实验名称:实验时间: 学生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系别: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系别: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系别: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

实验一及课堂作业 实验一: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 一、实验原理与方法 1、在时域求系统响应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解差分方程求得系统输 出;第二种是已知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通过求输入信号和系统单位脉冲响应的线性卷积求得系统输出。 2、检验系统的稳定性,其方法是在输入端加入单位阶跃序列,观察输出波 形,如果波形稳定在一个常数值(包括零)上,系统稳定,否则不稳定。 3、系统的频域特性包括传输函数/特性(系统单位脉冲响应的傅里叶变换— —幅频、相频)、系统函数/特性(系统单位脉冲响应的Z 变换)、零极点分布等。分析系统的频域特性是为了知晓系统对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所产生的响应结果,因为零、极点分布对系统的频域特性有影响,通过控制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就可以设计出不同特性需求的系统。 二、实验内容 1、编制程序,包括产生输入信号、单位脉冲响应序列的子程序,用filter 函数或conv 函数求解系统输出响应的主程序。程序中要有绘制信号波形的功能。 2、给定一个低通滤波器的差分方程为 )1(9.0)1(05.0)(05.0)(-+-+=n y n x n x n y 输入信号 )()(),()(281n u n x n R n x == (1)分别求出)(8)(1n R n x =和)()(2n u n x =)的系统响应,并画出其波形。 (2)求出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画出其波形。程序见附录1.1、实验结果 见图1.1。 3、给定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 )()(101n R n h = )3()2(5.2)1(5.2)()(2-+-+-+=n n n n n h δδδδ 用线性卷积法求)(8)(1n R n x =)分别对系统)(1n h 和)(2n h )的输出响应并画 出波形。程序见附录1.2、实验结果见图1.2。 4、给定一谐振器的差分方程为 )2()()2(9801.0)1(8237.1)(00--+---=n x b n x b n y n y n y 令49.10010=b ,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为rad 4.0。

中南大学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系信息院专业班 姓名学号授课老师预定时间实验时间实验台号 一、目的要求 1.研究二阶系统的特征参量(ξ、ωn) 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2.研究二阶对象的三种阻尼比下的响应曲线及系统的稳定性。 3.熟悉Routh 判据,用Routh 判据对三阶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 二、原理简述 1.典型的二阶系统稳定性分析 (1) 结构框图:如图所示。 (2) 理论分析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开环增益 2.典型的三阶系统稳定性分析 (1) 结构框图:如图所示。 (2) 理论分析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三、仪器设备 PC 机一台,TD-ACC+(或TD-ACS)教学实验系统一套。 四、线路示图 1.典型的二阶系统稳定性分析 2.典型的三阶系统稳定性分析

五、内容步骤 1.典型的二阶系统稳定性分析 实验内容: 先算出临界阻尼、欠阻尼、过阻尼时电阻R 的理论值,再将理论值应用于模拟电路中,观察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及稳定性,应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其中自然振荡角频率: 阻尼比: 2.典型的三阶系统稳定性分析 实验内容 实验前由Routh 判断得Routh 行列式为:

为了保证系统稳定,第一列各值应为正数,所以有 实验步骤: 1.将信号源单元的“ST”端插针与“S”端插针用“短路块”短接。由于每个运放单元均设置了锁零场效应管,所以运放具有锁零功能。将开关设在“方波”档,分别调节调幅和调频电位器,使得“OUT”端输出的方波幅值为1V,周期为10s 左右。 2. 典型二阶系统瞬态性能指标的测试 (1) 按模拟电路图1.2-2 接线,将1 中的方波信号接至输入端,取R = 10K。 (2) 用示波器观察系统响应曲线C(t),测量并记录超调MP、峰值时间tp 和调节时间tS。 (3) 分别按R = 50K;160K;200K;改变系统开环增益,观察响应曲线C(t),测量并记录性能指标MP、tp 和tS,及系统的稳定性。并将测量值和计算值进行比较(实验前必须按公式计算出)。将实验结果填入表1.2-1 中。表1.2-2 中已填入了一组参考测量值,供参照。3.典型三阶系统的性能 (1) 按图1.2-4 接线,将1 中的方波信号接至输入端,取R = 30K。 (2) 观察系统的响应曲线,并记录波形。 (3) 减小开环增益(R = 41.7K;100K),观察响应曲线,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表1.2-3 中。表1.2-4 中已填入了一组参考测量值,供参照。 六、数据处理 典型的二阶系统稳定性分析波形

离散系统的响应

§3.1LTI离散系统的响应 ?差分与差分方程 ?差分方程的经典解 ?零输入响应 ?零状态响应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江帆

一、差分与差分方程 设有序列f(k),则…,f(k+2),f(k+1),…,f(k-1),f(k-2),…等称为f(k)的移位序列。 仿照连续信号的微分运算,定义离散信号的差分运算。 1. 差分运算 t t t f t f t t f t t f t t f t t f t t t ΔΔ??=Δ?Δ+=ΔΔ=→Δ→Δ→Δ)()(lim )()(lim )(lim d )(d 000离散信号的变化率有两种表示形式: k k k f k f k k f ?+?+=ΔΔ)1()()1()()1()1()()(????=??k k k f k f k k f

因此,可定义: (1)一阶前向差分定义:Δf(k) = f(k+1) –f(k) (2)一阶后向差分定义:?f(k) = f(k) –f(k –1) 式中,Δ和?称为差分算子,无原则区别。本书主要用后向差分,简称为差分。 (3)差分的线性性质: ?[af1(k) + bf2(k)] = a ?f1(k) + b ?f2(k) (4)二阶差分定义: ?2f(k) = ?[?f(k)] = ?[f(k) –f(k-1)] = ?f(k) –?f(k-1) = f(k)–f(k-1) –[f(k-1) –f(k-2)]= f(k) –2 f(k-1) +f(k-2)(5)m阶差分: ?m f(k) = f(k) + b1f(k-1) +…+ b m f(k-m)

2. 差分方程 包含未知序列y(k)及其各阶差分的方程式称为差分方程。将差分展开为移位序列,得一般形式 y(k) + a n-1y(k-1) +…+ a y(k-n) = b m f(k)+…+ b f(k-m) 差分方程本质上是递推的代数方程,若已知初始条件和激励,利用迭代法可求得其数值解。 例3-1-1:若描述某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y(k) + 3y(k –1) + 2y(k –2) = f(k) 已知初始条件y(0)=0,y(1)=2,激励f(k)=2kε(k),求y(k)。 y(k) = –3y(k –1) –2y(k –2) + f(k) y(2)= –3y(1) –2y(0) + f(2) = –2 y(3)= –3y(2) –2y(1) + f(3) = 10 …… 注:一般不易得到解析形式的(闭合)解。

系统响应及系统定性

《数字信号处理》 实验报告 实验一、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 专业: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实验一: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求系统响应的方法。 (2)掌握时域离散系统的时域特性。 (3)分析、观察及检验系统的稳定性。 二、实验原理与方法 在时域中,描写系统特性的方法是差分方程和单位脉冲响应,在频域可以用系统函数描述系统特性。已知输入型号,可以由差分方程、单位脉冲响应或系统函数求出系统对该输入信号的响应,本实验仅在时域求解。在计算机上适合用递推法求差分方程的解,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MATLAB语言的工具箱函数filter函数。也可以用MA TLAB语言的工具箱函数conv 函数计算输入信号和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的线性卷积,求出系统的响应。系统的时域特性指的是系统的线性时不变特性、因果性和稳定性。重点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包括观察系统的暂态响应和稳态响应。 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对任意有界的输入信号,系统都能得到有界的系统响应。或者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应满足绝对可和的条件。系统的稳定性要求由其差分方程的系数决定。实际中检查系统是否稳定,不可能检查系统对所有有界的输入信号,输出都是有界输出,或者检查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应满足绝对可和的条件。可行的方法是在系统的输入端加入单位阶跃序列,如果系统的输出趋近一个常数(包括零),就可以断定系统是稳定的。系统的稳态输出 是指当n时,系统的输出。如果系统稳定,信号加人系统后,系统输出的开始一段称为 暂态效应,随n的加大,幅度趋于稳定,达到稳态输出。 注意在以下的试验中均假设系统的初始状态为零。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 编制程序,包括产生输入信号、单位脉冲响应序列的子序列,用filter函数或conv函数求解系统输出响应的主程序。程序中要有绘制信号波形的功能。 (2) 给定一个低通滤波器的差分方程为 输入信号 ①分别求出的系统响应,并画出其波形。 ②求出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画出其波形。

典型二阶系统的时域响应与性能分析

实验二 典型二阶系统的时域响应与性能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研究二阶系统的特征参量(ζ, ωn )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2、研究二阶对象的三种阻尼比下的响应曲线及系统的稳定性。 二、实验设备 PC 机一台,TD-ACS 教学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原理 典型二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1()1()(101101 += += s T s T K s T s T K s G ;其中,开环放大系数01K K = 。系统方块图与模拟电路如图2-1与图2-2所示。 图2-1典型二阶系统方块图 图2-2模拟电路图 先算出临界阻尼、欠阻尼、过阻尼时电电阻R 的理论值,再将理论值应用于模拟电路

中,观察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及稳定性。 设R T K K s T T s T 200,2.0,10 1 10== ===,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2 222 221)()(n n n s s T K s T s T K K s Ts K s R s C ωζωω++=+ +=++= 其中,自然振荡频率:R T K n 10 10 == ω 阻尼比:4 102521R T K T n = = = ωζ 典型二阶系统的瞬态性能指标: 超调量:2 1%ζζπ δ--=e 峰值时间:2 1ζ ωπ-= n p t 峰值时间的输出值:2 11)(ζζπ -=+=e t C p 调节时间: 1)欠阻尼10<<ζ,???????=?=?≈5324 ,,t n n s ζωζω 2)临界阻尼1=ζ,???????=?=?≈575.4284 .5,,t n n s ωω 3)过阻尼1>ζ,? ??=?=?≈532 411,p ,p t s ,1p -与2p -为二阶系统两个互异的 负实根12 2,1-±-=-ζ ωζωn n p ,21p p ->>-,过阻尼系统可由距离虚轴较近的极点 1p -的一阶系统来近似表示。

实验二--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分析实验仿真报告答案

实验二--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分析实验仿真报告答案

实验二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分析 1. 实验目的 1) 通过用MATLAB 及SIMULINK 对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有感性认识。 2) 明确对于一阶系统,单位阶跃信号、单位斜坡信号以及单位脉冲信号的响应曲线图。 3) 对于二阶系统阶跃信号的响应曲线图以及不同阻尼比、不同自然角频率取值范围的二阶系统曲线比较图。 4) 利用MATLAB 软件来绘制高阶控制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图,判断此系统是否有主导极点,能否用低阶系统来近似,并将高阶系统与低阶系统的阶跃响应特性进行比较 5)编制简单的M文件程序。 2. 实验仪器 PC计算机一台,MATLAB软件1套 3. 实验内容 1)一阶系统的响应 (1) 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在SIMULINK 环境下搭建图1的模型,进行仿

真,得出仿真曲线图。 理论分析:C(s)=1/[s(0.8s+1)]由拉氏反变换得h(t)=1-e^(-t/0.8) (t>=0) 由此得知,图形是一条单调上升的指数曲线,与理论分析相符。 (2) 一阶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 在SIMULINK环境下搭建图2的模型,将示波器横轴终值修改为12进行仿真,得出仿真曲线图。

理论分析:C(s)=1/[s^2(4s+1)]可求的一阶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为c(t)=(t-4)+4e^(-t/4) e(t)=r(t)-c(t)=4-4e^(-t/4) 当t=0时,e(t)=0,当趋于无穷时,误差趋于常值4. 3)一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在medit 环境下,编译一个.m 文件,利用impulse()函数可以得出仿真曲线图。此处注意分析在SIMULINK 环境中可否得到该曲线图。

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 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 1 实验目的 1.研究二阶系统的特征参量 (ξ、ωn) 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2.研究二阶对象的三种阻尼比下的响应曲线及系统的稳定性。 3.熟悉 Routh 判据,用 Routh 判据对三阶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 2 实验设备 PC 机一台,TD-ACC+实验系统一套。 3 基本原理、内容、结果及分析: 3.1 基本原理 1.典型的二阶系统稳定性分析 (1) 结构框图:如图1.2-1 所示。 (2) 理论分析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开环增益 2.典型的三阶系统稳定性分析 (1) 结构框图:如图1.2-3 所示。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3.2内容 1.典型的二阶系统稳定性分析 2.典型的三阶系统稳定性分析 3.3步骤 1.典型的二阶系统稳定性分析 实验内容: 先算出临界阻尼、欠阻尼、过阻尼时电阻 R 的理论值,再将理论值应用于模拟电路中, 观察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及稳定性,应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在此实验中(图 1.2-2),

其中自然振荡角频率: 阻尼比: 2.典型的三阶系统稳定性分析 实验内容 实验前由Routh 判断得Routh 行列式为: 为了保证系统稳定,第一列各值应为正数,所以有 实验步骤 1. 将信号源单元的“ST ”端插针与“S ”端插针用“短路块”短接。由于每个运放单元均设置了锁 零场效应管,所以运放具有锁零功能。将开关设在“方波”档,分别调节调幅和调频电位器,使得 “OUT ”端输出的方波幅值为1V ,周期为10s 左右。 2. 典型二阶系统瞬态性能指标的测试 (1) 按模拟电路图1.2-2 接线,将1 中的方波信号接至输入端,取R = 10K 。 (2) 用示波器观察系统响应曲线C(t),测量并记录超调MP 、峰值时间tp 和调节时间tS 。 (3) 分别按R = 50K ;160K ;200K ;改变系统开环增益,观察响应曲线C(t),测量并记录性能指标MP 、 tp 和tS ,及系统的稳定性。并将测量值和计算值进行比较 (实验前必须按公式计算出)。将实验结果 填入表1.2-1 中。表1.2-2 中已填入了一组参考测量值,供参照。 3.典型三阶系统的性能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

系别: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班级:姓名:学号:组别: 实验名称: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实验时间: 学生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 一、目的要求 1.研究二阶系统的特征参量 (ξ、ωn) 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2.研究二阶对象的三种阻尼比下的响应曲线及系统的稳定性。 3.熟悉 Routh 判据,用 Routh 判据对三阶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 二、实验设备 PC机一台,TD—ACC教学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 1.典型的二阶系统稳定性分析 (1) 结构框图:如图 1.2-1 所示。 图1.2-2 (2) 对应的模拟电路图:如图 1.2-2 所示。 图1.2-2

系别: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班级:姓名:学号:组别: 实验名称:实验时间: 学生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 (3) 理论分析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开环增益: (4) 实验内容 先算出临界阻尼、欠阻尼、过阻尼时电阻 R 的理论值,再将理论值应用于模拟电路中, 观察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及稳定性,应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在此实验中(图 1.2-2),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其中自然振荡角频率: 2.典型的三阶系统稳定性分析 (1) 结构框图:如图 1.2-3 所示。

系别: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班级:姓名:学号:组别: 实验名称:实验时间: 学生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时间: 图 1.2-3 (2)模拟电路图:如图1.2-4 所示。 图 1.2-4 (3)理论分析: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4)实验内容: 实验前由Routh 判断得Routh 行列式为:

实验二 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分析实验仿真报告答案

实验二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分析 1. 实验目的 1) 通过用MATLAB 及SIMULINK 对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有感性认识。 2) 明确对于一阶系统,单位阶跃信号、单位斜坡信号以及单位脉冲信号的响应曲线图。 3) 对于二阶系统阶跃信号的响应曲线图以及不同阻尼比、不同自然角频率取值范围的二阶系统曲线比较图。 4) 利用MATLAB 软件来绘制高阶控制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图,判断此系统是否有主导极点,能否用低阶系统来近似,并将高阶系统与低阶系统的阶跃响应特性进行比较5)编制简单的M文件程序。 2. 实验仪器 PC计算机一台,MATLAB软件1套 3. 实验内容 1)一阶系统的响应 (1) 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在SIMULINK 环境下搭建图1的模型,进行仿真,得出仿真曲线图。 理论分析:C(s)=1/[s(0.8s+1)]由拉氏反变换得h(t)=1-e^(-t/0.8) (t>=0) 由此得知,图形是一条单调上升的指数曲线,与理论分析相符。

(2) 一阶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 在SIMULINK环境下搭建图2的模型,将示波器横轴终值修改为12进行仿真,得出仿真曲线图。 理论分析:C(s)=1/[s^2(4s+1)]可求的一阶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为c(t)=(t-4)+4e^(-t/4) e(t)=r(t)-c(t)=4-4e^(-t/4) 当t=0时,e(t)=0,当趋于无穷时,误差趋于常值4. 3)一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在medit 环境下,编译一个.m 文件,利用impulse()函数可以得出仿真曲线图。此处注意分析在SIMULINK 环境中可否得到该曲线图。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最新)

3-1 设系统的微分方程式如下: (1) )(2)(2.0t r t c = (2) )()()(24.0)(04.0t r t c t c t c =++ 试求系统闭环传递函数Φ(s),以及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g(t)和单位阶跃响应c(t)。已知全 部初始条件为零。 解: (1) 因为)(2)(2.0s R s sC = 闭环传递函数s s R s C s 10 )()()(== Φ 单位脉冲响应:s s C /10)(= 010 )(≥=t t g 单位阶跃响应c(t) 2 /10)(s s C = 010)(≥=t t t c (2))()()124.004.0(2 s R s C s s =++ 1 24.004.0) ()(2 ++=s s s R s C 闭环传递函数1 24.004.01 )()()(2 ++== s s s R s C s φ 单位脉冲响应:124.004.01 )(2 ++= s s s C t e t g t 4sin 3 25)(3-= 单位阶跃响应h(t) 16 )3(6 1]16)3[(25)(22+++-=++= s s s s s s C t e t e t c t t 4sin 4 3 4cos 1)(33----= 3-2 温度计的传递函数为1 1 +Ts ,用其测量容器的水温,1min 才能显示出该温度的98% 的数值。若加热容器使水温按10oC/min 的速度匀速上升,问温度计的稳态指示误差有多大? 解法一 依题意,温度计闭环传递函数 1 1 )(+= ΦTs s 由一阶系统阶跃响应特性可知:o o T c 98)4(=,因此有 min 14=T ,得出 min 25.0=T 。 视温度计为单位反馈系统,则开环传递函数为 Ts s s s G 1 )(1)()(=Φ-Φ= ? ??==11v T K 用静态误差系数法,当t t r ?=10)( 时,C T K e ss ?=== 5.21010 。

【实验报告】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测试

实验名称: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 应测试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目录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内容 (3) (三)实验设备 (3) (四)实验原理 (3) (五)一阶系统实验结果 (3) (六)一阶系统实验数据记录及分析 (7) (七)二阶系统实验结果记录 (8) (八)二阶系统实验数据记录及分析 (11) (九)实验总结及感想............................................................................错误!未定义书签。 图片目录 图片1 一阶模拟运算电路 (3) 图片2 二阶模拟运算电路 (3) 图片3 T=0.25仿真图形 (4) 图片4 T=0.25测试图形 (4) 图片5 T=0.5仿真图形 (5) 图片6 T=0.5测试图形 (5) 图片7 T=1仿真图形 (6) 图片8 T=1测试图形 (6) 图片9 ζ=0.25s仿真图形 (8) 图片10 ζ=0.25s测试图形 (8) 图片11 ζ=0.5s仿真图形 (9) 图片12 ζ=0.5s测试图形 (9) 图片13 ζ=0.8s仿真图形 (10) 图片14 ζ=0.8s测试图形 (10) 图片15 ζ=1s仿真图形 (11) 图片16 ζ=1s测试图形 (11) 表格目录 表格1 一阶系统实验结果 (7) 表格2 二阶系统实验结果 (11) 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测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 2.学习在电子模拟机上建立典型环节系统模型的方法。 3.学习阶跃响应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建立一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时间常数T时的跃响应曲线,并测定其过渡过程时间TS。 2.建立二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阻尼比ζ时的跃响应曲线,并测定其 超调量σ%及过渡过程时间TS。 (三)实验设备 HHMN电子模拟机,实验用电脑,数字万用表 (四)实验原理 一阶系统:在实验中取不同的时间常数T,由模拟运算电路,可得到不同时间常数下阶跃响应曲线及不同的过渡时间。一阶系统结果预期:时间常数T越小,调节时间t越小,响应曲线很快就接近稳态值,一阶系统无超调量。模拟运算电路原理图如下: 图片 1 一阶模拟运算电路 二阶系统:δ取不同的值,将会形成不同的阶跃响应曲线及不同的超调量δ%、过渡时间及其它参数指标。二阶系统结果预期:δ为阻尼比,当0<δ<1时,系统时间响应具有振荡特性,为欠阻尼状态;当δ=1时,为临界阻尼,无振荡;当δ>1时,为过阻尼状态,无振荡。模拟运算电路图如下: 图片 2 二阶模拟运算电路 (五)一阶系统实验结果

实验二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分析实验仿真报告答案修订版

实验二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分析实验仿真报告 答案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实验二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分析 1. 实验目的 1) 通过用MATLAB 及SIMULINK 对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有感性认识。 2) 明确对于一阶系统,单位阶跃信号、单位斜坡信号以及单位脉冲信号的响应曲线图。 3) 对于二阶系统阶跃信号的响应曲线图以及不同阻尼比、不同自然角频率取值范围的二阶系统曲线比较图。 4) 利用MATLAB 软件来绘制高阶控制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图,判断此系统是否有主导极点,能否用低阶系统来近似,并将高阶系统与低阶系统的阶跃响应特性进行比较5)编制简单的M文件程序。 2. 实验仪器 PC计算机一台,MATLAB软件1套 3. 实验内容 1)一阶系统的响应 (1) 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在SIMULINK 环境下搭建图1的模型,进行仿真,得出仿真曲线图。 理论分析:C(s)=1/[s(0.8s+1)]由拉氏反变换得h(t)=1-e^(-t/0.8) (t>=0)

由此得知,图形是一条单调上升的指数曲线,与理论分析相符。 (2) 一阶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 在SIMULINK 环境下搭建图2的模型,将示波器横轴终值修改为12进行仿真,得出仿真曲线图。 理论分析:C (s )=1/[s^2(4s+1)]可求的一阶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为c(t)=(t-4)+4e^(-t/4) e(t)=r(t)-c(t)=4-4e^(-t/4) 当t=0时,e(t)=0,当趋于无穷时,误差趋于常值4. 3) 一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在medit 环境下,编译一个.m 文件,利用impulse ()函数可以得出仿真曲线图。此处注意分析在SIMULINK 环境中可否得到该曲线图。 理论分析:C (s )=5/(0.8s+2)=(5/2)/(0.4s+1)可求的g(t)=6.25e^(-t/0.4),是一个单调递减的函数。 两种环境下得到的曲线图不一致。 2)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二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标准形式为 其阶跃响应可以分以下情况解出 ①当0=ζ时,系统阶跃响应为 )cos(1)(t t c n ω-=

实验一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

姓名:涂岳亮12014242105 组号:15 实验一: 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求系统响应的方法。 (2)掌握时域离散系统的时域特性。 (3)分析、观察及检验系统的稳定性。 二. 实验原理与方法 在时域中,描写系统特性的方法是差分方程和单位脉冲响应,在频域可以用系统函数描述系统特性。已知输入信号可以由差分方程、单位脉冲响应或系统函数求出系统对于该输入信号的响应,本实验仅在时域求解。在计算机上适合用递推法求差分方程的解,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MATLAB语言的工具箱函数filter函数。也可以用MATLAB 语言的工具箱函数conv函数计算输入信号和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的线性卷积,求出系统的响应。 实际中检查系统是否稳定,不可能检查系统对所有有界的输入信号,输出是否都是有界输出,或者检查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满足绝对可和的条件。可行的方法是在系统的输入端加入单位阶跃序列,如果系统的输出趋近一个常数(包括零),就可以断定系统是稳定的注意在以下实验中均假设系统的初始状态为零。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编制程序,包括产生输入信号、单位脉冲响应序列的子程序,用filter函数或conv函数求解系统输出响应的主程序。程序中要有绘制信号波形的功能。 (2)给定一个低通滤波器的差分方程为 输入信号 ( a) 分别求出系统对的响应序列,并画出其波形。 ( b) 给定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 (3)用线性卷积法分别求系统h1(n)和h2(n)对的输出响应,并画出波形。 给定一谐振器的差分方程为 用实验方法检查系统是否稳定。输入信号为u(n)时,画出系统输出波形。 给定输入信号为

实验一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

百度文库 实验一: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 1?实验目的: (1)掌握求系统响应的方法。 (2)掌握时域离散系统的时域特性。 (3)分析、观察及验证系统稳定性。 2?实验原理及方法: 在时域中,描写系统特性的方法是差分方程和单位脉冲响应,在频域可以用系统函数描 述系统特性。已知输入信号可以由差分方程、单位脉冲响应或系统函数求出系统对于该输入信号的响应,本实验仅在时域求解。在计算机上适合用递推法求差分方程的解,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MATLA语言的工具箱函数filter 函数。也可以用MATLA语言的工具箱函数conv函数计算输入信号和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的线性卷积,求出系统的响应。 系统的时域特性指的是系统的线性时不变性质、因果性和稳定性。重点分析实验系统的 稳定性,包括观察系统的暂态响应和稳定响应。 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对任意有界的输入信号,系统都能得到有界的系统响应。或者系统的 单位脉冲响应满足绝对可和的条件。系统的稳定性由其差分方程的系数决定。 实际中检查系统是否稳定,不可能检查系统对所有有界的输入信号,输出是否都是有界输出,或者检查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满足绝对可和的条件。可行的方法是在系统的输入端加 入单位阶跃序列,如果系统的输出趋近一个常数(包括零),就可以断定系统是稳定的[19]系统的稳态输出是指当n时,系统的输出。如果系统稳定,信号加入系统后,系统 输出的开始一段称为暂态效应,随n的加大,幅度趋于稳定,达到稳态输出。 注意在以下实验中均假设系统的初始状态为零。 3?实验内容及实验结果 内容一: (1 )编制程序,包括产生输入信号、单位脉冲响应序列的子程序,用filter 函数或conv函数求解系统输出响应的主程序。程序中要有绘制信号波形的功能。

实验二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分析实验仿真报告答案分析解析

实验二 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分析 1. 实验目的 1) 通过用MATLAB 及SIMULINK 对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有感性认识。 2) 明确对于一阶系统,单位阶跃信号、单位斜坡信号以及单位脉冲信号的响应曲线图。 3) 对于二阶系统阶跃信号的响应曲线图以及不同阻尼比、不同自然角频率取值范围的二阶系统曲线比较图。 4) 利用MATLAB 软件来绘制高阶控制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图,判断此系统是否有主导极点,能否用低阶系统来近似,并将高阶系统与低阶系统的阶跃响应特性进行比较 5)编制简单的M 文件程序。 2. 实验仪器 PC 计算机一台,MATLAB 软件1套 3. 实验内容 1)一阶系统的响应 (1) 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在SIMULINK 环境下搭建图1的模型,进行仿真,得出仿真曲线图。 理论分析:C (s )=1/[s(0.8s+1)]由拉氏反变换得h(t)=1-e^(-t/0.8) (t>=0) 由此得知,图形是一条单调上升的指数曲线,与理论分析相符。 (2) 一阶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 在SIMULINK 环境下搭建图2的模型,将示波器横轴终值修改为12进行仿真,得出仿真曲线图。 理论分析:C (s )=1/[s^2(4s+1)]可求的一阶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为c(t)=(t-4)+4e^(-t/4) e(t)=r(t)-c(t)=4-4e^(-t/4) 当t=0时,e(t)=0,当趋于无穷时,误差趋于常值4. 3) 一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在medit 环境下,编译一个.m 文件,利用impulse ()函数可以得出仿真曲线图。此处注意分析在SIMULINK 环境中可否得到该曲线图。 理论分析:C (s )=5/(0.8s+2)=(5/2)/(0.4s+1)可求的g(t)=6.25e^(-t/0.4),是一个单调递减的函数。 两种环境下得到的曲线图不一致。 2)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二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标准形式为 其阶跃响应可以分以下情况解出 ①当0=ζ时,系统阶跃响应为 )cos(1)(t t c n ω-= ②当10<<ζ时,系统阶跃响应为 )sin(111)(2 θωζ ζω+--=- t e t c d t n 其中ζζθ/121-=-tg ,21ζωω-=n d ③当1=ζ时,系统阶跃响应为 t n n e t t c ωω-+-=)1(1)(

离散时间LTI系统的零输入响应

主讲人:陈后金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离散时间LTI系统的零输入响应 ◆零输入响应的定义 ◆零输入响应的形式 ◆零输入响应的求解

1.零输入响应的定义 ][0=-∑=i k y a i n i 数学模型: 输入信号为零,仅由系统的初始状态单独作用而产生的响应称为零输入响应,记为。 ][zi k y

(1)特征根是不等实根r 1, r 2, ?, r n (2)特征根是相等实根r 1=r 2=?=r n (3)特征根是成对共轭复根0 j 2,1e j Ωρ±=±=b a r k n n k k r C r C r C k y +++= 2211zi ][k n n k k r k C kr C r C k y 121zi ][-+++= k ΩC k ΩC k y k k 0201zi sin cos ][ρρ+=2.零输入响应的形式 零输入响应y zi [k ]的形式

求解过程 第一步:求出差分方程对应的特征根; 第二步:根据特征根确定零输入响应的形式;第三步:将初始状态代入零输入响应表示式,解出待定系数即得到零输入响应。

[例]离散LTI 系统差分方程为y [k ]+3y [k -1]+2y [k -2]=x [k ],k ≥0,初始状态为y [-1]=0,y [-2]= 1/2,求系统零输入响应y zi [k ] 。 解:系统的特征方程为系统的特征根为C 1=1,C 2-2 232=++r r 2,121-=-=r r zi 12[](1)(2) k k y k C C =-+-2 141]2[0 21 ]1[2121=+=-=--=-C C y C C y 0)2(2)1(][z i ≥---=k k y k k (两不等实根)

二阶系统时域响应特性的实验研究

2011-2012 学年第1 学期 院别: 控制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 自动控制原理A 实验名称: 二阶系统时域响应特性的实验研究实验教室: 6111 指导教师: 瞿福存 小组成员(姓名,学号): 实验日期:2012 年11 月15 日 评分:

四、实验结果(含仿真曲线、数据记录表格、实验结果数据表格及实验分析与结论等) 1、分别选择不少于四个n w和ζ(代表四种阻尼状态)取值,仿真二阶系统的阶跃(或脉冲)响应。 ζ对时域响应的影响: (1)仿真观察 仿真程序: wn=2;zeta=[-0.1,0,0.2,0.7,1,2]; t=0:0.1:9; hold on for i=1:length(zeta) sys=tf(wn^2,[1,2*zeta(i)*wn,wn^2]); step(sys,t) end hold off grid on gtext('ζ=-0.1');gtext ('ζ=0'); gtext('ζ=0.2');gtext('ζ=0.7');gtext('ζ=1.0'); gtext('ζ=2.0') 仿真曲线: 实验数据记录: ζ超调量(%)调节时间峰值时间上升时间 -0.1 无无无无

实验数据记录: w超调量(%)调节时间峰值时间上升时间n 0.1 16.3 80.8 36.3 16.4 0.3 16.3 26.9 12.1 5.46 0.6 16.3 13.5 6 2.73 1.0 16.3 8.08 3.6 1.64 1.6 16.3 5.05 2.3 1.03 实验分析与结论: 一定时,ωn越大,上升时间、峰值时间、调节时间都变小,瞬态响应分量衰减越迅速,系统能够更快达到稳态值,响应的快速性越好;ωn的变化不引起超 调量变化。 2.分别选择不少于三个取值的附加零点、极点,仿真二阶系统的阶跃(或脉冲)响应。 (1)附加极点阶跃响应: 仿真程序: zeta=0.5;wn=[2];r=[0.1,0.5,4]; t=0:0.1:6; hold on for i=1:length(r) sys1=tf(wn^2,[1,2*zeta*wn,wn^2]);sys2=tf([1],[r(i) 1]); sys=sys1*sys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