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

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
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

汉代辞赋和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秦汉文学

第一章秦汉散文

第一节秦散文

一书一人,一书即《吕氏春秋》,一人即李斯。

一、吕不韦与《吕氏春秋》

(一)吕不韦传奇

夏姬(夏太后)

华阳夫人

秦昭王安国君(孝文王)子楚(襄王)子政(始皇)

(邯郸美姬)太后

吕不韦(文信侯)

(二)《吕氏春秋》

1、成书过程及体例

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

吕不韦也让他的门客把各自的见识写下来,集论而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以为可以备论天地古今万物之理,号曰《吕氏春秋》。

?是吕不韦依托秦国之势从文化思想上来和诸侯争强的产物,还有吕不韦为秦的统一而进行理论准备的用意。

2、内容

“杂家”/新道家/新儒家/阴阳家

?预示了在秦汉大一统王朝即将出现之际,诸子百家思想也逐渐由分到合,朝着为封建大一统建构理论的方向演变。

3、特色

丰富多彩的寓言

例如:《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二、李斯与《谏逐客书》

(一)李斯简介

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

“老鼠哲学”

赵高太子扶苏胡亥

文才高迈而品格不高

秦代唯一的作家?

(二)《谏逐客书》解题

韩国郑国驱逐客卿奏章

(三)《谏逐客书》译释与评点

1.提出中心论点,指出驱逐客卿的做法是错误的。开头仅有两句话,简洁明快,开门见山,鲜明地亮出观点,而对秦王下逐客令的前后因由一字不提,只对逐客发表看法,这样就除掉了许多枝蔓,为下文的展开提出了一个总纲。

2.列举秦国历史上四位君王重用客卿的业绩,论述了客卿对秦国的富强、繁荣所作的重大贡献。

3.由历史转入现实。列举秦王重外物而轻客卿的大量事实,进一步指出驱逐客卿的错误。

4.由论述事实转入论理,从理论上阐述纳客与逐客的利害关系。

5.进一步指出驱逐客卿必将导致秦国的灭亡。总括全文,与开头呼应。

(四)《谏逐客书》内容剖析(写作特点)

1.意理高远,事实典型。

2.对比论证,说理透辟。

3.铺陈排比,气势磅礴。

4.语言精美,富于文采

第二节西汉散文

◎汉代散文的分类

政论散文(论说文):西汉——贾谊、晁错

历史散文(叙事文):西汉——司马迁《史记》东汉——班固《汉书》

一、政论散文:贾谊与晁错

(“西汉鸿文”——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一)贾谊生平行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才高气盛、因忠被贬;政治上不得志、文学上成就高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二)贾谊的政论文代表作《过秦论》

战国纵横家遗风/诗人的气质

疏牍文《论积贮疏》:建议汉文帝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国家应该把“积贮”看作“天下之大命”。上奏之后感动了汉文帝,“始开藉田,躬耕以劝百姓”。

(三)晁错与其代表作《论贵粟疏》

景帝时御史大夫,号曰“智囊”。

《论贵粟疏》:主张募民备塞,防御匈奴入侵。

善于从历史事实、当前情况、各种利弊得失等方面作具体分析,立论精辟而切于实际,不足之处是略乏文采。

二、历史散文:司马迁《史记》

(一)司马迁的生平和著述

生平:司马迁(前145?-前87?),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中国最杰出的史传散文作家。(生平资料《太史公自序》(《史记》卷130)/《报任安书》)

著述:A、《史记》(《太史公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年的中国历史。凡一百三十篇。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B、《报任安书》书信体散文。司马迁的人生宣言,也是《史记》的著述宣言。《史记》创作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二)《史记》的艺术成就(526500多字,包罗万象,至可宝贵)

1、作为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传记,《史记》最突出的成就是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1)、选择重大历史事件,展示人物的生命遭际,突出人物的主要形象特征。

例如:项羽: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项羽本纪》

创造辉煌——抉择失误——走向末路

叱咤风云、英勇善战——胸无城府、不善权谋——迷信武力、至死不悟

(2)、在矛盾斗争的尖端考验人物,展示人物性格的优劣短长。

例如:荆轲/秦武阳——真英雄/假武士

(3)、通过典型化细节,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例如:刘邦

(4)、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活化人物形象。

例如:吕不韦“此奇货可居也”

刘邦“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项羽“彼可取而代也”

(5)运用“闲笔写人”的手法,交待人物的性格特征,暗示人物的未来命运。

“闲笔”——《史记》中写了许多人物未成名时的事迹,这些事情看似与历史无关,因而称之为“闲笔”。透过“闲笔”,读者可以约略推知作者笔下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运动轨迹。例如:陈胜/项羽/李斯

(6)运用“互现”法,补足人物的全貌。

互现法——在人物的本传中,突出描写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附带描写人物的其他侧面。例如:刘邦/田单

2、《史记》的悲剧艺术

亚里士多德说,悲剧指“一个人遭遇不应遭遇的厄运”从而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诗学》)

恩格斯说,悲剧是指“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致斐·拉萨尔》)

《史记》全书130篇,写人物的有112篇,其中57篇专写悲剧人物,加上作品中附带写出的悲剧人物,《史记》的悲剧人物约有120人之多。

《史记》悲剧审美的主要特征

(1)推崇敢做敢为、建功立业的生命价值。(例如:项羽/蔺相如)

(2)寄托作者对天道的怀疑和对现实的批判。(例如:伯夷叔齐/屈原/李广)

(3)传达作者对正义的赞美和对善良的同情。(例如:屈原精神/魏公子风范)

总体特征:激越高亢、慷慨悲壮,明辨是非,追求正义。

3、《史记》的语言艺术

(1)语言简练、质朴、生动、传神。

(2)语言高度个性化。(项羽/刘邦/韩信)

(3)语言富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明〕茅坤《史记钞》:“读游侠传即欲轻生,读屈原、贾生传即欲流涕,读庄周、鲁仲连即欲遗世,读李广传即欲立斗,……读信陵、平原君传即欲养士。”

?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传记文学的开山之作。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例如: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最能体恤士卒的将领;一生坎坷,含愤自杀

1.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形象。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和细节,着力加以描写,使人物形象极为鲜明。

2.笔端含情。倾注了对李广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权者的愤慨。

3.侧面衬托,反面对比,剪裁之精当,结构之起伏以及语言之精炼流畅、生动传神等等。

第三节东汉散文

历史散文(叙事文)——班固《汉书》

(一)《汉书》成书过程

司马迁《史记》记汉史只到武帝太初年间

刘向、刘歆、扬雄等人续补,但都文辞平俗,不能踵继前史

班彪著《史记后传》65篇补《史记》;班固承继父志,编撰《汉书》

被人诬告私改国史,下狱;班超上书辩解,获释

班固任为兰台令史,奉诏修史

随窦宪出征匈奴,宪骄横获罪,班固被株连入狱而死;班昭续补

?第一部断代史,80余万字,记汉高祖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0年

“史汉”/“班马”

(二)《汉书》体现出的政治思想与史学观点(思想正统,观点“醇正”)

?政治思想不学司马迁《史记》“微文刺讥,贬损当世”,而要“颂述功德”、“光扬大汉”。(奉诏修史,受汉明帝直接干预)

?史学观点不具有司马迁那种相对独立的学者立场,缺乏《史记》的深刻批判精神和人民性。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马)

况于郭解之伦,以匹夫之细,穷杀生之权,其罪已不容于诛矣。观其温良泛爱,振穷周急,谦退不伐,亦皆有绝异之姿,惜乎不入于道德,苟放纵于末流,杀身亡宗,非不幸也。(班)

?严肃的史学家,注重客观历史事实。

某些传记中对统治阶级恶行的暴露,如《外戚列传》写宫闱秽行;/对司马迁为人的赞赏,表现出史家的良知与是非爱憎感情。

(三)《汉书》的特点和价值比较

?《汉书》的成就不如《史记》,但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

(汉书的史学见解和史学精神不如史记)

思想内容方面:《汉书》资料丰富、体例规范,比《史记》前进了一步。

体例:十志、八表、十二本纪、七十列传,凡一百篇。(改“书”为“志”,功不可没,尤其是“艺文志”,属首创)

资料:在移用《史记》资料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剪裁,订正补充。

思想:评论人物、议论事件更准确全面,纠正了《史记》的某些偏颇。(《李广苏建传》对李陵、苏武的记述)

艺术性方面:和《史记》疏荡往复的笔法不同,《汉书》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

第二章汉代辞赋

汉赋的发展变化过程

骚体赋新体赋(散体大赋模拟大赋)抒情小赋

?骚体赋(汉初)受楚辞影响,抒发抑郁不平之气。

(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司马相如《长门赋》、司马迁《悲士不遇赋》)

?散体大赋(武帝时代)

产生原因:1、经济的发展,军事的胜利,外交的活跃,令汉人自信和自矜。

2、润色鸿业、歌舞升平的需要。

3、儒家礼乐制度对汉人审美倾向的影响。

4、文学自身的发展因素。

(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劝百讽一,曲终奏雅

?模拟大赋(西汉后期、东汉)

无论内容和形式都脱不出散体大赋的窠臼,典型的形式主义作品。

不仅没有给散体大赋带来新的发展,反而使大赋陷入雕琢字词、堆砌典故、追求形式、附庸风雅的死胡同。

(扬雄《甘泉赋》《羽猎赋》《河东赋》《长杨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抒情小赋(汉末)

内容:由侧重于宫殿园林、宴饮游乐向咏物抒情的方向转化。

形式:不再追求鸿篇巨制,而是根据内容的需要适可而止。

感情表达:注入了强烈的情感因素,或抒发作者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的哀怨,或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无比愤慨,或流露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情怀等。

(张衡《归田赋》、祢衡《鹦鹉赋》)

第三章汉代诗歌

§1汉代乐府民歌

一、“乐府”内涵的演变(音乐机关——诗体名称)

秦代开始设立的音乐机关

汉武帝时代大规模扩充发展/曾达八百余人

六朝时称乐府(机关)创作或收集的诗,成为一种诗体的代称

以后内涵逐渐扩大,模仿乐府的诗歌也叫乐府诗;而后继续扩展,一些不入乐的诗词曲也可称乐府,如《东坡乐府》

现存汉代乐府中,属于民歌的约60首左右,大多收于宋·郭茂倩《乐府诗集》

二、汉代乐府民歌的内容(班固《汉书·艺文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1、反映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

例如:《汉书·食货志》:“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东门行》

2、反映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例如:《十五从军征》

3、反映爱情婚姻生活

例如:《有所思》、《上邪》、《上山采蘼芜》

4、反映上层统治者荒淫腐朽的生活

例如:《汉书·董仲舒传》:“富者田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陌上桑》

5、反映人们的忧惧心理

例如:《薤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

三、汉乐府的艺术成就

1、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

汉乐府都是有感而发,有很强的针对性。

激发乐府诗作者创作热情和灵感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件,乐府诗所表现的也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敏感问题,是对苦与乐的深刻揭示、对爱与恨的坦率表白、乐生恶死愿望的充分展现。

2、叙事性大大加强,标志我国古代叙事诗的基本成熟

(1)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刘兰芝秦罗敷

(2)选取生活中一个典型的片断来表现事件、人物。《十五从军征》

(3)注重人物的对话,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

典型例证:《上山采蘼芜》

3、体制上的开拓和创造杂言与齐言的选用从四言到五言

完成我国诗歌从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渡(汉乐府民歌主要形式)

4.语言质朴自然,文质兼胜,情韵流荡

§2汉代文人五言诗

1、西汉早期诗歌:楚歌:刘邦《大风歌》项羽《垓下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慷慨沉雄,既表现了作者扫荡四方、初平天下的踌躇满志,也流露了猛士难得、守为不易的深切感叹。)

2、楚歌:刘彻《秋风辞》

3、东汉文人五言诗:班固《咏史》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

4、《古诗十九首》(东汉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

《古诗十九首》是在汉代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言诗,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和彷徨失意,思想消极,情调低沉。但它的艺术成就却很高,长于抒情,善用事物来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思想内容:游子思妇/伤时失意

(1)、游子思妇的万般情怀。思妇怀远游子怀乡

例如:A.《行行重行行》低徊婉转,反复咏叹,情意深切;

B.《冉冉孤生竹》赋写离情,咏叹欲寄相思而路远难致的情状。家中思妇,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怀中别思,与香俱盈,不惟其物,而惟其意,感慨缠绵,思绪百端。

(2)、丰富的人生体验与深遂的人生感慨。对时世的感伤和人生的苦闷

例如:《西北有高楼》、《回车驾言迈》

◎艺术特色

(1)、善用比兴,寄托遥深(例如:《冉冉孤生竹》)

(2)、抒情曲折,深挚感人(例如:《行行重行行》)

(3)、语言浅近凝练,质朴自然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

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谢榛《四溟诗话》:“格古调高,句平意远,不尚难字,而自然过人。”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

公元196年——589年

承上启下、走向繁荣

汉末动乱,三国鼎立。

司马篡魏,西晋灭吴。

八王作乱,晋室南渡。

刘裕篡晋,宋齐梁陈。

南北对峙,十六国混战。

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历程

(一)建安、正始文学

1、建安文学

主要作家:“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蔡琰

文学风貌:高扬理想,忧时伤世,充满个性,悲剧色彩“建安风骨”

2、正始文学

主要作家:“竹林七贤”(阮籍、嵇康、阮咸、山涛、向秀、刘伶、王戎)文学风貌:对礼教虚伪的揭露与对黑暗政治的抗议、韬晦遗世与忧生之嗟

(二)两晋文学

1、西晋文学(太康文学)

主要作家:“三张(张协、张载、张华)、

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

文学风貌:(1)对繁缛、对仗等形式美的追求

(2)语言运用上有一些新的探索

(3)左思的寒士不平之鸣

2、东晋文学

玄言诗

陶渊明

(三)南北朝文学

1、南朝文学

A、宋:玄言向山水的演变(谢灵运)/鲍照的乐府诗

B、齐:“永明体”/谢朓的山水诗

C、梁、陈:宫体诗风

2、北朝文学

A、北方民歌,质朴自然,刚建有力。

B、散文著作(例如:颜之推《颜氏家训》、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郦道元《水经注》

第二节建安文学与正始文学

一、文学的自觉与建安文学的新面貌

1、文学的自觉(魏晋南北朝时期)

(1)源起:

1927,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1925,(日本)铃木虎雄《中国诗论史》

(2)含义

①文学创作的自觉——文学创作主体可以相对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注重文学的抒情性特点,并注意到文学的形式美。

②文学观念的自觉——对文学本身的特征和文学创作的规律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并在理论上加以总结来指导创作。

(曹丕《典论·论文》:“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刘勰《文心雕龙》)2、建安文学的新面貌

(1)五言诗的繁盛。例如:“建安之初,五言腾涌。”(刘勰《文心雕龙·明诗》)(2)开始了以乐府民歌为主向文人诗歌创作为主的转变。

(3)建安诗歌的特点:(风格特征)

“建安风骨”:人们对建安时期美学风范的一种概括,是指作品的内在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简练刚健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风貌。充实的思想内容、富有感染力的情感、刚健清新的语言,三者的完美结合,就是建安风骨的基本内涵。

※建安诗人在他们的创作中一方面反映汉末社会的动荡和民生疾苦,一方面表现他们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呈现出慷慨悲凉的时代特征。

二、曹氏父子及其文学创作

?“魏氏三祖”:曹操、曹丕、曹睿“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一)曹操

1、生平与文坛地位

?生性机警,简易通脱,重视实效。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世说新语》引许劭语)

“明略最优……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陈寿《三国志》)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鲁迅:“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曹操一生不哭不掉泪,每到一处必有诗文,诗文大气磅礴,现在我们所说的豪放派就指的是曹操的独特风格。”

2、文学创作

(1)诗歌

①继承汉乐府的传统而又有所创新。

②风格上以慷慨悲凉为基调,语言上极为本色。(厚重古朴,古直苍凉)

3 体裁上,四言五言皆成就不凡。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敖陶孙:“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2)散文(“改造文章的祖师”(鲁迅))

清峻与通脱

*《短歌行》

“忧”的具体内涵:

一忧人生苦短;二忧贤才难得;三忧功业未就。

艺术特点:

A.强烈的抒情性。

B.善用比喻和典故,形成蕴藉典雅的语言风格。

C.慷慨悲凉,气韵沉雄。

(二)曹丕(字子桓,魏文帝)

诗歌:男女爱情及游子思妇(清新流丽、细腻缠绵诗风柔媚)

例如:《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现存最早且最完整的一首文人创作的七言诗。

情致凄婉动人,语言浅显清丽,音韵和谐流畅。

(三)曹植(字子建,曾封陈王,死后谥曰“思”。“建安之杰”)

前期:志满意得,昂扬乐观,充满自信,富于浪漫情调。

后期:深沉的愤激与悲凉。

例如:《七哀》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自云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辞赋名作:《洛神赋》

三、“建安七子”与蔡琰

(一)“建安七子”

曹丕《典论·论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

“七子之冠冕”——王粲(仲宣)

(二)蔡琰,字文姬。

《悲愤诗》

四、正始文学

(一)正始文学的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内容——浓烈的忧生之嗟

风格——曲折隐晦、清隽艰深

主要文人:“竹林七贤”(阮籍、嵇康、阮咸、山涛、向秀、刘伶、王戎)

(二)阮籍,字嗣宗

至慎(口不臧否人物)/越礼

《咏怀》82首(“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其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其十七)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

(其三十三)……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倾诉作者在动荡、变乱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哀伤、焦虑、忧愤的心情

(三)嵇康,字叔夜

“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

散文名作:《与山巨源绝交书》

第三节西晋文学

一、基本风貌:

以太康文学为代表[“晋虽不文,人才实盛”(刘勰)]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总体特征:

拟古之风、追求词藻的华美与对偶的工整、以繁缛为基本特点

二、左思(字太冲)

出身寒族,“貌寝口讷”、“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刘勰)

《三都赋》:汉魏第一长赋/洛阳纸贵

《咏史》八首

1、主题深刻。(抗争与不平/豪迈的气概/激情与力度/“左思风力”)

2、咏史与抒怀结合,开创了咏史诗创作的新路。

3、语言精当,出语自然。

第四节东晋文学与陶渊明

一、玄言诗

含义:指东晋时期以诗歌的形式阐述玄佛哲理的诗歌。

特点:抽象枯燥、缺乏形象性。 [“理过其辞,淡乎寡味”(《诗品序》]

代表作家:孙绰、许洵

二、陶渊明

(一)生平与思想

(1)、浔阳柴桑人;曾祖:陶侃祖父:陶茂父亲:陶逸。

研究存疑:

名字:渊明——元亮——潜年龄:63岁——76岁——56岁——60岁左右关于“不为五斗米折腰”:薪俸微薄的代称——五斗米教

生平行迹:闲居——出仕——隐居

三次出仕:

29岁时:江州祭酒、35岁时:桓玄幕僚、 40岁时:彭泽县令

(2)、性格与思想(仕与隐的矛盾):

“任真”/ “自然”

“真风告逝,大伪斯兴”(《感士不遇赋》)

宁固穷而不改其节操,处贫贱而能心境怡然

(二)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点

诗(田园、咏史咏怀)——文——辞赋

1、平淡自然与诗意淳美的统一

(1)平淡自然,绝去雕饰

惠洪:“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冷斋夜话》)

朱熹:“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朱子语类》)

(2)平淡不枯淡,韵味隽永

苏轼:“渊明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

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

2、情、景、理的统一

3、豪迈雄健:诗风的另一侧面

鲁迅称之为“金刚怒目式”。”(《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

朱熹:“渊明诗人皆说他平淡,余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朱子语类》)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真意”——自然之趣——既表现为山水田园的具体“自然”,也是诗人主观精神的抽象“自然”——意与境浑

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全诗出语平淡,朴素自然,却寄情深长,托意高远,蕴理隽永,耐人咀嚼,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

《杂诗》(其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用语朴实无华,取譬平常,内蕴丰富,发人深省。

《读〈山海经〉》(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疏。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厚积薄发,深衷浅貌。

《挽歌诗》(其三)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勘破生死关的达观思想

《咏荆轲》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笔酣墨饱地歌颂了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荆轲的侠义精神,一反诗人的那种冲淡静穆的田园诗风格,显出“金刚怒目”的另一种神态,透泄出诗人心系功业、壮怀激烈的另一种怀抱。

(三)陶渊明诗歌的地位与影响

1、打破了玄言诗统治诗坛的局面。

2、开创了田园诗创作的道路。

3、创造了一种平淡自然而又韵味隽永的风格。

(四)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味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归去来兮辞》

“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欧阳修)

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

清淡平远的描述,浓浓的意趣。诗一样的境界,淳挚动人的情致。

第五节南朝文学

刘宋:山水诗

齐:永明体

梁陈:宫体诗

(一)晋宋之际诗风的演变

玄言向山水的潜衍(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审美情趣的变化

(二)谢灵运

1、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大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我国山水诗的开创者。

2、其山水诗的特点:

风格精工富艳

结构程式化:出游——见闻——谈玄说理

(三)永明体与沈约、谢朓

1、永明体:齐梁时出现的讲究声律与对偶的新体诗。

周顒:“四声”。

沈约:“八病”。

将“四声八病”运用于诗歌创作,就形成了具有格律的新体诗。

2、永明体的意义

韵律美——使诗歌语言更加清新通畅。

篇幅有限制——使诗歌语言更加明净凝练。

3、谢朓(字玄晖)(婉转如蛋。。。。)

“小谢”、谢宣城、谢吏部

结构承“大谢”,但说理成分基本消失。

诗风清新明丽,格调明净萧散。

音律谐适,流畅自然。

“有句无篇”。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四)鲍照与乐府七言诗

?才秀人微/死于乱军

?表现个人仕途失意的愤懑、对门阀制度的不满。

?其七言歌行,音节错综变化,隔句用韵,注重气骨,对后世影响深远。

例如:《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一)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其二)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往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五)宫体诗

1、形成

与梁简文帝萧纲有关。

真正的开创者为徐摛和庾肩吾。

2、特点

声韵、格律方面更为精致。

风格由轻绮而秾丽,下者则流入淫靡。

内容狭窄,以艳情、咏物为多。

3、关于宫体诗的评价

(1)内容上,格调不高,甚而轻艳淫荡;

(2)风格上,秾丽、浮艳、卑弱;巩固了永明体以来在格律、声韵上的成绩并有所发展;描写上的细腻精巧为后代诗人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例如:僧汤济《咏渫井得金钗》

昔为倡家女,摘花露井边。摘花还自插,照井还自怜。

窥窥终不罢,笑笑自成妍。宝钗于此落,从来不忆年。

翠羽成泥去,金色尚如先。此人今不在,此物今空传。

☆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庾信

1、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自幼随父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后奉命出使北使,被迫滞留不归。

庾信在北方,一方面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最终老死北方。

2、诗文达到“穷南北之胜”的高度,形成刚健豪放的气骨和苍凉悲壮的意境。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杜甫《戏为六绝句》)]

第六节南北朝乐府民歌

一、南朝乐府民歌

1、南朝乐府民歌产生的背景

①经济背景

②时代风尚:耽于声色/喜好风情小调。

③统治者的有意采集与提倡。

“王侯将相歌伎填室,鸿商富贾舞女成群,竞相夸大,互有争夺。”(梁·裴子野《宋略》)

2、《吴歌》、《西曲》、《神弦曲》(《清商曲辞》)

(1)《吴歌》

长江下游,以建业为中心。

艳丽柔弱,多表现羞涩缠绵的情态。

《子夜歌》

宿昔不梳头,丝发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常虑有贰意,欢今果不齐。枯鱼就浊水,长与清流乖。

《读曲歌》

柳树得春风,一低复一昂。谁能空相忆,独眠度三阳?

逋发不可料,憔悴为谁睹?欲知相忆时,但看裙带缓几许!

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

(2)西曲

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的城市,以江陵为中心。

比吴歌真率、开阔。

《那呵滩》

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弯。愿得篙橹折,交郎到头还。

篙折当更觅,橹折当更安。各自是官人,那得到头还。

3、《西洲曲》(《杂曲歌辞》)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浆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南朝民歌中艺术性最高的一篇。

顶针手法的运用。

?南朝民歌的特点

内容:情歌/女子口吻/哀怨缠绵

形式:体裁短小/语言清新自然/双关语的广泛运用

例如:《大子夜歌》:“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堪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

莲——怜,莲子——怜子,丝——思,篱——离。

二、北朝乐府民歌

《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

数量不多,内容丰富。

1、反映战争生活,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企喻歌》: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狭谷口,白骨无人收。

《隔谷歌》:兄在城中弟在外,弓无弦,箭无括。食粮乏尽若为活?救我来!救我来!

2、反映人民疾苦。

《陇头歌辞》

(其一)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其二)朝发欣城,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

(其三)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3、反映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

《折杨柳歌辞》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跸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

《琅琊王歌辞》:“新买五尺刀,悬著中梁柱。一日三摩娑,剧于十五女。”

4、反映爱情生活。

北歌如山中村姑,质朴而大胆泼辣。

南歌如小家碧玉,柔弱而扭捏缠绵。

《捉搦歌》:“谁家女子能行步,反著裌襌后裙露。天生男女共一处,愿得两个成翁妪。”

《地驱歌乐辞》:“驱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蹋地唤天。”

5、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北国风光。

《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木兰诗》——北朝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

?北朝民歌的特点

内容:悲壮激越的军乐、战歌。

形式:语言质朴无华,表情爽直坦率,风格豪放刚健。

三、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影响

1、体裁:开辟了一条抒情小诗的新道路。

2、五、七言绝句体——绝句的真正的源头

3、表现手法:对唐代诗人多有启发。

第七节魏晋南北朝小说、骈文、辞赋及散文

一、小说

1、古代小说含义的演变

①《庄子·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②东汉·桓谭《新论》:“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词。”

③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

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然亦弗灭也。”2、志怪小说

(1)代表性作品集:干宝《搜神记》(“发明神道之不诬”)

(2)主要内容:

①鞭挞统治阶级的凶恶残暴,表现人民的反抗精神。(例如:《三王墓》)

②反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例如:《白水素女》(谢端、田螺姑娘))

③表现封建婚姻制度下青年男女对婚姻自由的争取。(例如:《紫玉》)

④不怕鬼的故事。(例如:《宋定伯捉鬼》(《列异传》))

3、志人小说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梁·刘孝标注)

?清谈之风影响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了这种风气的发展。

?三十六门,一千一百三十条。

?有助于从侧面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是研究中古社会文化生活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材料。

“王子猷居山阴”、“刘伶病酒”、“刘伶裸形”(《任诞》)

“石崇要客要集”、“王、石竞富”(《汰奢》)

“王戎俭吝”、“王戎钻李核”(《俭啬》)

艺术特色: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1)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王蓝田性急”(《忿狷》)

(2)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性格。

“管宁割席”(《德行》)

(3)记言与记事相结合。记事简练,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

“钟毓兄弟见文帝”(《言语》)

4、魏晋南北朝小说的特点:

(1)创作观念:实录。

(2)篇幅短小,情节简单,粗陈梗概。

二、骈文与辞赋

1、骈文——相对于古文而言

其特点:

讲究对偶,多用四六句式,又称“四六文”;

讲究平仄;

讲究征事用典和词藻的华丽。

例如名篇名句: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吴均《与宋(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峰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身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辞赋

其特点:

题材范围大大扩展。

抒情性大大加强,体制趋于短小。(抒情小赋)

句式上逐渐骈化。(骈赋)

例如:名作

鲍照《芜城赋》

江淹《别赋》、《恨赋》

三、散文

1、郦道元《水经注》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侧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茶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江水注·三峡》

2、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其价值: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练习卷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年

单元质检卷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581年)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湖北武汉调研)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竹简1 155枚,残片80枚,分类整理为十部分内容。其中,《秦律十八种》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司空》《置吏律》《效》《军爵律》《传食律》《行书》《内史杂》《尉杂》《属邦》等。这反映了( ) A.秦朝的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得以强化 B.秦朝竭力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C.秦律主要针对国家经济管理而制定 D.秦朝社会的许多现实问题和解决方案 2.(2018湖南怀化三模)秦汉以后,皇帝以“天子”自居,天下百姓是他的“子民”,皇帝被称为“君父”。中国古代的地方官也被称作“父母官”。这反映了( ) A.皇帝神化君权以强化统治 B.宗族关系成为皇帝执政基础 C.“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D.仁政爱民成为官员从政准则 3.(2018东北三市联考)中国自古设官而治,从“国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到“政逮于大夫”“陪官执国命”“布农为卿相”的历史演进,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形态的一种变化趋势。这一趋势是( ) A.官员选拔利于国家管理 B.官制由人治向法治转型 C.贵族政治让位于官僚政治 D.君主专制取代贵族政治 4.(2018河南名校联考)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王莽建立)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 ) A.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 B.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 C.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导致政局动荡 D.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的根源 5.(2018河南名校联考)下表是摘引自古代史书中有关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些历史叙述。据此可得出 的共同结论是( ) A.汉代政府推行轻徭薄赋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简答题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简答题 1汉大赋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作家和作品? 体制宏大;采用问答形式;铺陈文采;歌颂为主。 主要有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羽猎赋》《长杨赋》、《甘泉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2 汉乐府现实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婚姻爱情;战争徭役;苦与乐的深刻揭示;乐生恶死愿望的充分展现。 3南朝民歌《西洲曲》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委婉细腻;以情为核心展开动态描写;多用顶真手法和双关语。 4《诗品》评曹植诗歌的特点是“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请结合作品加以阐释。 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而能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 5《史记》在文学史上有何地位和影响? 《史记》在历史真实基础上刻画人物,成为传记文学的开端;是对先秦文学传统的继承融汇;人文精神的弘扬;对后代散文、小说、戏剧等产生重要影响。 6曹操《短歌行》一诗在艺术上有哪些特点? 《短歌行》的特点:情调低昂回旋;化用《诗经》成句;多用比喻。 7“大小谢”的山水诗在风格上有什么差异? 大谢对山水景物作客观的描摹,小谢通过山水景物抒发感情,情景交融;小谢在语言上避免了大谢的晦涩、平板之弊,还摆脱了玄言的成分,形成了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 8陶渊明诗歌有哪些风格特征? 陶渊明的田园诗歌,平易自然,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情景事理的浑融。另外,陶诗还有金刚怒目式的风格。 9、枚乘《七发》在汉赋发展史上有何地位? 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以七件事启发太子,大肆铺陈、讲究文采,标志着汉大赋的成熟。对后来的辞赋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七林”。 10、《孔雀东南飞》在叙事诗发展史上有何意义? 《孔雀东南飞》在叙事诗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鲜明的人物形象;完整的结构;生动的故事情节;个性化的对白;环境渲染。 11、南北朝民歌在内容和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秦汉文学史之秦汉文学概述资料讲解

秦汉文学史之秦汉文 学概述

秦汉文学史之秦汉文学概述 秦汉文学概述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在相继灭掉韩、赵、魏、楚、燕之后,又派大将王贲从燕地向南挥戈攻齐,生俘齐王建,六国遂平,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自称始皇帝,建立了秦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也使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名符其实的大统一。这种大统一不仅是政治上的统一,而且也表现为军事统一,经济统一,文化统一,即所谓车同轨,书同文.从此以后,在世界的东方,在中国大陆上,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就对自己的祖国,表现出了一种无比强大的向心力,虽经多次内乱与外患,但仍然分久必合,保持了文化文明诸方面从未间断过的连续性,使华夏炎黄子孙始终得以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种前所未有的大统一,不仅在更广阔的背景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而且也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但是,由于秦始皇和先秦法家一样,过分迷信武功、法吏而轻视文治,完全接受了法家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的偏颇的理论主张,尤其在他晚年(公元前213年)在社会矛盾已经十分尖锐,社会危机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又错误地接受了不懂得如何守成的法家人物李斯的焚书建议,严酷地推行旨在愚民的文化专制政策,妄图以此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结果更加剧了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到秦始皇死后第二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爆发了中国历史上 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秦王朝自建立只短暂的十六个年头,就在公元前206年被刘邦、项羽的起义大军推翻了。

秦王朝作为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封建国家只存在15年。这期间除皇帝的诏令和臣下的奏疏等实用文字外,没有散文名篇传于后世。而在文学发展中起过一定影响的是完成于秦统一前秦王政八年(公元前 239)的《吕氏春秋》和李斯作于秦王政十年的《谏逐客书》。前者由秦丞相吕不韦主持,由其门客集体编著,它同先秦其他诸子散文一样,有不少地方借寓言故事说理,富于文学意味;书中还保存了大量先秦时代的文献和佚文遗闻,是后世研究先秦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后者是李斯为谏阻秦王拟驱逐六国来客而作。文章揆之以事理,说之以利害,排比铺张,有战国纵横家说辞的气势;而在文辞的修饰整齐、音节的和谐流畅等方面,又是汉代政论文和辞赋的先声。 秦王朝覆灭后,又经过四年的楚、汉之争,到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重新统一中国,定都长安建立了汉王朝,史称西汉。 汉承秦制,是指汉王朝从本质上承继了秦王朝以郡县制为典型特征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一统国家政体,以及制定了与此相应的诸如律令、军法、历法、礼仪等一整套制度,而并非是说也继承了秦王朝极为酷虐的政治统治。 汉代逐渐繁荣起来的文学,首先应该提到的是产生于战国后期的赋。因为赋才是两汉四百年间,从总体创作实况来看发展得最昌盛,最富于艺术的审美价值,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也最先表现出堪称为自觉创作意识的文学品种。早在西汉初期,这种文学体裁就已经开始风靡,不仅有此时最杰出的文学家贾谊的传世名作《吊屈原赋》、《鵩鸟赋》等,而且甚至先后在吴楚地区的吴王刘濞、梁孝王刘武、淮南王刘安的府中,集中枚乘、庄忌、枚皋、司马相如等一大批艺术风格各异的名家,形成了影响很大的创作中心。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学

第二编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学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传统农学继续发展并臻于成熟的时期。它的主要标志:一是北方旱农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二是以《齐民要术》为代表的一批传统农学经典的出现。这两件事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北方旱农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是《齐民要术》等农书得以出现的基础;而《齐民要术》等农书则是对这个技术体系的系统总结;使之系统化和得以流传于世。 那么,以《齐民要术》等农书为主要载体的本时期的传统农学,比起前代究竟有些什么进步呢?我们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基础更加扩大,内容更加丰富,体系更加庞大。先秦农书(如《吕氏春秋·任地》诸篇)所载农业技术的原理原则是建立在耒耜操作的基础上的;本时期农书(从《氾胜之书》到《齐民要术》)则是建立在牛耕技术的基础上的。先秦农书只谈种植业(主要是粮食种植),只有作物栽培总论;本时期农书不但有作物栽培总论,而且有作物栽培分论,不但谈到粮食作物,而且谈到经济作物、园艺作物,经济林木等,对蚕桑生产技术、畜牧生产技术、人工养鱼生产技术等第一次作了系统总结。《齐民要术》实际上是当时包罗万象的农业百科全书。这显然与铁犁牛耕的普及使农业生产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生产的各部门获得全方位的发展发展,以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类型农业文化交流融汇分不开的。 第二、在农学基础学科继续发展的基础上,技术手段更加多样化,有许多重要的创新。先秦农书重点谈农时掌握和土地利用,对如何提高农业生物自身的生产能力,虽然有所涉及,但谈得不多。比起先秦的农书,本时期农书的进步是很显著的。农时体系,掌握农时的原则和手段,土地利用的原则和方法,更加完备和具体。在土壤环境改良方面,突出的成就是形成了“耕、耙、耢、压、锄”相结合的旱地耕作体系,大大加强了土壤的防旱保墒能力。对前世农书所没有讨论过的施肥和灌溉问题,也有总结和论述。尤其重要的是,本时期的农书十分注意提高农业生物自身的生产能力。不但对作物、果木、畜禽等的选种、繁育、种子保藏处理等技术方法和原理,作了具体深入的总结,而且在从事各项农业生产时,总是根据生物的不同特性,采取相应的“因物制宜”的措施,巧妙地利用生物体内部的关系,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体之间、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趋利避害,为我所用。总之,是把提高农业生物自身的生产能力放在与改善农业环境条件同等重要的地位,构成技术体系中的两根支柱。这在本时期的农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这与本时期农业生物学的长足发展分不开的。 第三、指导思想的深化。作为传统农学的灵魂和核心,“三才”理论在先秦时代即已形成;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它获得继承和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要靠天时、地利、人力诸因素的配合和协调,已经成为各个阶层的常识,这是在广度方面的发展;二是“三才”理论在农业生产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中的贯彻和具体化,这是在深度方面的发展。以《齐民要术》为代表的本时期的农书,在处理一切农业技术问题时,无不贯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和“因物制宜”的原则,无不体现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精耕细作、巧顺物情来夺取高产优质的精神,而这正是“三才”理论的具体化。由于有这些思想原则的指导,这些农书在论述各项生产技术的原则、原理时,具体细致而深入,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辉。 本时期农学的发展也有其局限性或不足之处。 本时期农学主要是对北方旱地农业技术方法与原理的总结,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很少见于文献记载,更缺乏系统的总结。这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致,也反映了中原人对南方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的了解还不够。此其一。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名师教案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名师教案 一、课标内容 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 二、学情分析 学生本课的知识点较多,而且都比较重要,学生不容易记忆和掌握。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众多的知识点。因此本课讲授过程中,充分运用图片、剧照、绘画资料及运用列表归纳法把知识点归纳总结,利于学生掌握。 三、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及图片、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观看视频,记住贾思勰与《齐民要术》。(重点) 目标3:阅读教材,记住祖冲之与圆周率、《大明历》。(重点) 目标4:阅读教材,观看视频,记住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士箴图》《洛神赋图》、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鉴赏能力;小组合作探讨出魏晋南北朝文化发展的原因,认识到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在我国科技史上大放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

四、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每年的3月14日是国际圆周率日。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通常用π表示。你知道为什么把3月14日作为圆周率日吗?又是谁最早把π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的吗?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 (PPT呈现)本课三个子目: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科学家祖冲之、书法、绘画与雕塑。 (2)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授课端——课前预习——《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自主学习任务单,任务一,《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3)合作探究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讲授法 出示任务:任务二:【小组探究】观看视频:贾思勰和《齐民要术》,并阅读课本“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贾思勰生活的时代、作品名称? 问题2.《齐民要术》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地位?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总结。 师展示:贾思勰人物档案。

秦汉文学试题库

秦汉文学试题库 一、填空 1、秦相吕不韦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理论著作是《》,又称为《》。此书内容驳杂,所以《汉书》把它列为“”。因出于众人之手,文章风格不完全一致,但其中有些文章精练短小,文风,用事说理颇为生动,仍然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 2、《察今》一文选自《》,此文为了说明“”的主张,后面连用了“”、“”、“”三个寓言。 3、李斯作于秦始皇十年(前237)的《》,又名《》,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一篇名作。此文的主旨是。李斯虽为羁旅之臣,然其抗言陈词,有一种不可遏制的气势,此文成为后世的楷模。 4、秦时民间尚有歌谣流传。见于(晋)杨泉《物理论》,而(汉末)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已经引用的秦代长城歌谣是:,。, 。 5、汉初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最杰出的文人是。 6、代表汉初政论散文创作最高成就的作家是。 7、贾谊的散文以《过秦论》最著名,此文分上、中、下三篇,中心是指斥、 、在政治上的过失,分析、总结秦王朝的原因与教训。他的《论积贮疏》的主旨是建议汉文帝重视。他的《陈政事疏》,又名《》,是贾谊系统地阐述自己主张的一篇长文,被称为“万言书之祖”。 8、晁错的名作《》上承贾谊的《论积贮疏》而发,进一步提出务农贵粟的主张。 9、《淮南子》是汉代皇室贵族淮南王招集门客编写的一部理论著作,共21篇。此书原称《》,多用、、、来说理,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10、刘向的《》、《》、《》是汉代记事散文的代表。这三本书都是历史故事集。他编写这些历史故事,有着明确的目的,那就是要,。他的政论散文《谏营昌陵疏》是为劝汉成帝营造昌陵而作,主旨是提倡与,反对与。 11、扬雄仿《周易》作《》,仿《论语》作《》。 12、《盐铁论》的作者是。此书在形式上,以“”、“”为一方,以“丞相”、“御史”为另一方,进行辩论,形成了体,这是散文的新发展。 13、西汉有一些以剖白个人思想心迹为主的书信体散文,如邹阳的《》、枚乘的《谏吴王书》、司马迁的《》、杨恽的《报孙会宗书》等,而以的《》为代表。 14、都以吴越争霸为主要线索,又都是出自吴越文士之手的两部历史散文是《》与《》。 15、《论衡》一书的写作宗旨是。 16、堪称汉代文学标志的新文体是。 17、汉赋可分为、和三类。最典型的汉赋是。 18、汉初的赋是从脱胎而来的,所以叫。 19、汉初骚体赋的代表作品是的《》和《》。 20、以客观描写为主的一类汉赋是。 21、以主客问答作为定型结构形式的一类汉赋是。 22、汉代新体赋的主要特征是,。 23、标志着汉代新体赋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是的《》。它的创作意图是。 24、枚乘《七发》依次所写的七件事是音乐、饮食、宫苑、、、、和。 25、写赋的目的不在主观抒情,而在讽谏,始于的《》。 26、汉代新体赋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他的代表作是《》和《》。这两篇作品不写于同时,

2020届历史高考第一轮复习: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2019?全国Ⅰ)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2.(2018?海南)《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这表明在西汉 A.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C.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 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 3.(2017·全国Ⅰ)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 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 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4.(2017·海南)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5.(2016·全国Ⅱ)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6.(2016·全国Ⅲ)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7.(2018?全国Ⅱ)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8.(2017·全国Ⅲ)《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高中历史 考点2 秦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含高考试题)人民版

考点2 秦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 一、选择题 1.(2012·重庆文综·T13)《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其表现有( ) ①战乱频仍②民族矛盾尖锐③刑罚严酷④土地兼并严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题指南】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暴政的表现,运用直选法或排除法解答。 【解析】选D。秦朝统治残暴,主要表现为徭役繁重、刑罚严酷、赋税沉重和土地兼并严重,故③④正确。 ) 2.(2012·四川文综·T13)图5是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说唱俑。作为历史材料,它( ①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 ②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生活 ③证明了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 ④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 (1)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东汉说唱俑及说唱俑图片。 (2)明确历史材料和历史结论的关系,由单一的东汉说唱俑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解析】选B。说唱俑栩栩如生,说明汉代的雕塑艺术水平高超,①正确;东汉说唱俑是我国古代的俳优造型,反映了当时的艺术形式,②正确;单一的说唱俑不能说明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③错误;东汉说唱俑手舞足蹈,表情丰富,动作传神,沉醉于说书表演中,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④正确。 3.(2012·全国卷文综·T12)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 ) A.工作器具 B.工作内容 C.工作职责 D.工作性质 【解题指南】刻文写字、秘书归档之类的文职人员,叫做“刀笔吏”,尊称刀笔先生。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秦汉时期书写工具主要是竹、木简,到了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才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而古人用简牍时,如有错讹,即以刀削之,故古时的读书人及政客常常随身带着刀和笔,以便随时修改错误,因此他们当时被称为“刀笔吏”,由此判断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干要求不符。 二、非选择题 (2012·全国卷文综·T39)(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广州等地陆续发现了南越王墓等重要历史遗迹,这些发现对研究岭南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材料一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开凿灵渠,攻打百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秦汉之际,中 1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 论述题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论述题 1试论《史记》的叙事艺术。 沟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因果关系的探索展开;对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的驾驭。(结合作品进行论述) 2试论曹植诗歌的风格及其成因。 曹植诗歌的风格,《诗品》评为“骨气奇高,辞采华茂”。前期创作表现建功立业的愿望,后期表达理想与现实矛盾所激起的悲愤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壮,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而能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这种风格的形成和他的个人经历有密切关系。 3前人评价司马迁有“爱奇”倾向,请结合《史记》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司马迁的“爱奇”,既有神奇鬼怪之事的记载,更重要的是对特异性人物的推崇与偏爱。建功立业、隐忍就功名、悲剧人物、游侠刺客等。体现司马迁的历史观和审美观,寄托自己的理想,体现褒贬倾向。使《史记》文章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4《史记》的文学成就 答:《史记》不但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而且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它开创了中国传记文学的历史,成为中国传记文学的千古典范作品。 ㈠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一部《史记》,相当篇目可以看作是我国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文学创作。《史记》象一道漫长的人物画廊,其中有特色的人物几百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近百人,为后代小说、戏剧创作提供了写人的楷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表现在精心选材上。作为史书,《史记》不能象小说那样虚构,必须按照真实的材料刻划人物。因此,精心选材是传记文学写作的关键。太史公在选材时为突出某一人物形象,体现某一创作意图,往往采用“互见法”。即在写一个人的本传时,往往只将传主的主要事迹、性格写入本传,而将他的其它事迹、性格分置于他传中。这样既保证了各篇的完整性,又使得各篇之间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如写刘邦,刘邦本传《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的历史功迹及其作为政治家的不凡个性,而刘邦的一些“无赖”行径则可见于其它一些相关的人物传记中。这样既通过《高祖本纪》正面肯定了刘邦的历史功业,又以他传对刘邦的一些不好的品行作了揭露,从而使后人能对刘邦的事迹、性格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 其次,太史公为了突出人物的某一思想品质,往往在一些篇章中集中只写几件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为突出蔺相如、廉颇“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这一思想品质,主要写了三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讲义

秦汉文学教案 -------------------------------------------------------------------------------- 【字号:大中小】【背景色】 《中国古代文学》(一)教案(讲义) 课程性质: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专业课。 教学目标:掌握秦汉时期文学发展的规律,学习有代表性的作品。 教学方法:以讲授,作品阅读为主。 教学进程: 按总纲要求执行。 教学资源: 1.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作品选:郁贤皓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多媒体资源:自制PPT文件。 第二编秦汉文学 绪论 一、教学目的: 掌握秦汉时期的社会、思想状况;把握此时期文学的脉络;掌握此时期文学的总体特征。 1.知识目标:认识秦汉时期社会文化情况,掌握秦汉时期文学发展情况。 2.能力目标:分析文学与社会、思想等因素互动的过程。 3.人文目标:秦汉时期文学与文化现象的得失。 二、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讲授。计划课时:3课时。 三、教学重点: 掌握此时期文学的总体特征。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提要:解读文学典籍的时尚献纳辞赋的风气乐府、东观、鸿都门学的设立游学游宦的兴盛[P131] 汉代对文学典籍的重视 武帝时独尊儒术与汉代经学(经学详第三节),汉人治经与整理典籍有很大功劳。 汉之君臣多好辞赋,“汉人实是楚之精神”(详第二节)。 养士的遗风与推崇文艺享受。如汉初诸侯楚元王刘交、淮南王刘安、河间献王刘德等处都形成了学术中心。门下聚士数千。 乐府、东观、鸿都门学的设立,礼乐治国的传统;上有所好和下必甚焉。 士子游学游宦之风,经过两汉积累,汉代士人进身之路多通过州郡举荐,厮身宫阙之下的愿望是很强烈的。中央政府太学聚集中大批士子,是官僚的后备梯队。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执政,士人断了正常的入仕之路,先有清议之论,又遭党锢之祸,清议转成清谈。士子之出路也只能是到各州郡“打秋风”、做幕僚,依附地方官僚或地方势力。 第二节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提要:苞括宇宙、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立功扬名的价值取向和圣主贤臣理想对机遇和命运的感慨批判与赞颂的更迭文人的独立和依附从浪漫到现实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的相互促进[P134] 汉代文学主要样式——汉代主要文学样式有汉赋、散文、诗歌三大类。 汉代文人的大致情况——西汉初文人多有战国纵横家脾气;西汉中期至东汉中期,文人大多

秦汉文学常识

二、秦汉文学 概说 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纷争的局面,文学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中国文学史上,秦汉文学是上古期的第二段。 然而,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并没有给文学的发展带来生机,相反,由于秦王朝实行极端的文化专制政策,文学创作空前冷落。再加上秦朝时间短暂,所以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屈指可数。由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的《吕氏春秋》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前239),这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诸子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秦王朝历时甚短而轻视文化,文学上可说的东西很少,流传下来的优秀作品大致只有一部《吕氏春秋》和李斯的一篇《谏逐客书》。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李斯,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富有文采。记载秦始皇巡游封禅的刻石铭文也多出自李斯之手,除《琅邪台》铭文外,都是三句一韵的特殊诗体,质实雄

壮,对后世碑铭文有影响。 两汉王朝总共四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昌盛时期。汉代统治者认真总结秦朝迅速覆灭的历史教训,虽然在政治体制上沿袭秦朝,但在文化政策上有较大调整,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学发展的措施;加之国力增强,社会进步,汉代文学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无论是作家的文学素养,还是文学作品的数量和种类、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平都很值得注意。汉代文学在价值取向、审美风尚、文体样式等诸多方面为后世树立了典范。 一、散文 西汉政论散文,最早可以推及陆贾的《新语》。 ★西汉前期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出于贾谊的笔下。他的《过秦论》、《论治安策》最为著名,被鲁迅称为“西汉宏文” ★西汉中期的散文,以司马迁的成就最高。这不仅表现在他写的鸿篇巨制《史记》,而且表现在他的仅存的一篇单篇文章《报任安书》。 司马迁(前145—约前87)字子长,左

最新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练习二百题(答案)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练习二百题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在中国文学史上,秦汉文学是上古期的_第二段_。 2?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_李斯一。 3 ?秦统一后出自—李斯—之手的秦山等地刻石为我国最早的碑文体。 4.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 5 ?李斯的散文代表作是《谏逐客书》。 6. 秦刻石现存七篇,它们分别是_峄山刻石_、泰山刻石、瑯邪臺刻石、之罘刻石、东观刻 石、碣石刻石、会'稽石刻。 7?西汉武帝时设置了一个职能包括搜集各地的歌谣乐曲,组织文人创作歌词的机关,它叫乐府。8?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在洛阳设立的皇家学校叫—鸿都门学专门学习辞赋书画。 9?《毛诗序》主张诗歌要“发乎情,止乎礼义”,用儒家的伦理道德来规范情感的表现。 10?司马迁的“ _发愤著书_”说把文学创作视为抒发抑鬱之情的一种方式,是遭受压抑以后的情怀爆发。 11 _赋_是汉代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12?枚乘的_《七发》_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 13?代表西汉散体大赋的最高成就的作家是—司马相如_。 14?西汉后期散体大赋的主要作家是—扬雄_。 15?班固的_《两都赋》_、张衡的_《二京赋》是东汉新体赋的两篇力作。 16?张衡的_《归田赋》—突破旧的传统,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17?《答客难》的作者是—东方朔_。 18.汉代产生的新的诗歌样式是 _五言诗—。 19?东汉的五言诗已经成熟,—《古诗十九首》—则是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20、《过秦论》的作者是—贾谊_。 21 ?《新语》的作者是_陆贾_。 22 ?《新书》的作者是—贾谊—。 23?贾谊的政论体散文名作有:_《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_。 24?晁错的代表作是—《贤良文学对策》 _。 25 ?《淮南子》一书是汉代皇室贵族―刘安—招致门客编成。 26 ?《贤良对策》的作者是西汉大儒—董仲舒 _。 27?《列女传》、《新序》、《说苑》等著作的作者是—刘向_。 28. 《吊屈原赋》《服鸟赋》的作者是—贾谊_。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练习二百题(问题详解)

汉晋南北朝文学练习二百题 班级::学号: 一、填空题: 1.在中国文学史上,汉文学是上古期的第二段。 2.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斯。 3.统一后出自斯之手的山等地刻石为我国最早的碑文体。 4.《吕氏春秋》是相吕不韦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 5.斯的散文代表作是《谏逐客书》。 6.刻石现存七篇,它们分别是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瑯邪臺刻石、之罘刻石、东观刻石、碣石刻石、会稽石刻。 7.西汉武帝时设置了一个职能包括搜集各地的歌谣乐曲,组织文人创作歌词的机关,它叫乐府。 8.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在设立的皇家学校叫鸿都门学,专门学习辞赋书画。9.《毛诗序》主诗歌要“发乎情,止乎礼义”,用儒家的伦理道德来规情感的表现。10.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把文学创作视为抒发抑鬱之情的一种方式,是遭受压抑以后的情怀爆发。 11.赋是汉代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12.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 13.代表西汉散体大赋的最高成就的作家是司马相如。 14.西汉后期散体大赋的主要作家是扬雄。 15.班固的《两都赋》、衡的《二京赋》,是东汉新体赋的两篇力作。 16.衡的《归田赋》突破旧的传统,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17.《答客难》的作者是朔。 18.汉代产生的新的诗歌样式是五言诗。 19.东汉的五言诗已经成熟,《古诗十九首》则是五言抒情诗的典。 20、《过论》的作者是贾谊。 21.《新语》的作者是陆贾。 22.《新书》的作者是贾谊。 23.贾谊的政论体散文名作有:《过论》《治安策》《论积贮疏》。 24.晁错的代表作是《贤良文学对策》。 25.《子》一书是汉代皇室贵族安招致门客编成。 26.《贤良对策》的作者是西汉大儒董仲舒。 27.《列女传》、《新序》、《说苑》等著作的作者是向。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秦始皇灭六国,完成中国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大帝国。为了适应统一帝国的需要,秦王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那些改革,对生产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同时它又焚书坑儒,推行极端严酷的思想政治。这对学术文化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短短十几年的秦代,几乎没有什么文学可言,更谈不上什么成就。 首先,值得提出的是完成于统一前的《吕氏春秋》。这是秦丞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著作。它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故后世又称为“吕览”。它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学说,故《汉书?艺文志》列为“杂家”。书中保存了大量的先秦时代的文献和遗闻佚事。它是一种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层层深入,最见条理。和先秦其他诸子散文一样,它往往以寓言故事为譬喻,因而增加了文章的形象性。例如《荡兵》、《顺说》、《察今》等篇都有这样的特点。 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李斯。李斯,楚人,曾师事荀卿。入秦为吕不韦舍人,后为秦丞相。作于始皇十年的《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一篇名作。它首先历叙秦穆公以来,都以客致富强而成霸业,以见用人惟材,不必限于本土。 到了汉代,文学得到充分发展。主要是汉赋,散文和乐府。两汉所谓乐府是指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这是它的原始意义。但魏晋六朝却将乐府所唱的诗,汉人原叫“歌诗”的也叫“乐府”,于是所谓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一变而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有所增广。郭氏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下列十二类:(1)郊庙歌辞,(2)燕射歌辞,(3)鼓吹曲辞,(4)横吹曲辞,(5)相和歌辞,(6)清商曲辞,(7)舞曲歌辞,(8)琴曲歌辞,(9)杂曲歌辞,(10)近代曲辞,(11)杂歌谣辞,(12)新乐府辞。 一、贵族文人所作之颂歌 郊庙歌辞:为祀天地,太庙,明堂,社稷所用.今存者有《郊祀歌》和《安世房中歌》。 燕射歌辞:为朝廷宴飨所用。 舞曲歌辞:分雅舞,杂舞.雅舞用于郊庙,燕飨;杂舞用于宴会。 二、军乐

(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4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科技和文化

课后限时集训(四)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科技和文 化 (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有学者指出,西汉时期,儒学实际上并没有成为唯一的正统思想。据《汉书》记载,汉宣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体现了( ) A.汉代治国思想中儒法兼用的特征 B.汉宣帝对儒家治国理念的无情抨击 C.西汉时法家思想开始得到重视 D.汉代统治者兼采百家之长的治国理念 A[“霸道”即法家思想,“王道”即儒家思想,汉家制度“霸王道杂之”体现了汉代治国思想中儒法兼用的特征,故A项正确;汉宣帝强调“霸王道杂之”,这并非在抨击儒家治国理念,故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兼采百家之长,故D项错误。] 2.(2019·郑州一模)下表是汉代朝廷通过合议方式讨论国家政事时所引以裁决的理据。 汉代集议所引理据考 A.民间迷信思想的盛行 B.“天人感应”观念普遍流行 C.皇权政治的神秘色彩 D.政事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C[祥瑞、灾异往往被统治者赋予神秘色彩,认为它们是天命的象征,是上天对人君施政的肯定或谴告,其主要政治功能在于为君主专制统治的合法性与权威性服务,故选C项;材料是“汉代朝廷通过合议方式讨论国家政事时所引以裁决的理据”,无法反映民间迷信思想问题,故排除A项;灾异、祥瑞是“天人感应”的反映,但看不出“普遍”流行,故排除B 项;自然环境被统治者赋予神秘色彩为皇权服务,不再是单纯的自然环境,故排除D项。] 3.(2019·乌鲁木齐一模)为了强调和倡导忠君,汉代经学提出了“家国同构”理论,也

考点先秦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

考点先秦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

————————————————————————————————作者:————————————————————————————————日期: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1 先秦、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 一、选择题 1.(2010·上海单科·T1)新石器时代,人类迎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是() A.农耕逐渐取代采集 B.采集逐渐取代狩猎 C.狩猎逐渐取代驯养 D.渔猎逐渐取代采集 【命题立意】本题以经济革命为切入点,重在考查新石器时代人类社会的进步现象。主要检测的是判断史实的认知能力,难度不大。 【规范解答】选A 。题干主要把握两个信息,第一是时间即新石器时代,第二是表现方式即经济革命,以此再从选项中抽取对应选择项,判断对错,得出结论,“农耕和驯养”取代“采集和狩猎”的进程,被称为“农业革命”。 【类题拓展】近代西方三次经济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首先是英国的经济发展,成为世界工厂。然后是法国、德国,还有美国。而发展中国家此时却在经济落后中徘徊挣扎。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美国、德国超过英国,还有日本的快速发展。对亚非拉的资本输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开始第三次工业革命,发达国家恢复飞速发展。亚非拉国家开始利用新的科技革命发展本国经济。 2.(2010·上海单科·T4)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

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及其代表的社会阶层,难度不大。 【规范解答】选B。由“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得出结论,这一家代表了君主的利益,法家主张“以法为本”来治国,法制的对象是广大臣民,除国君以外,不论贵贱,一律要受法的约束,“法不阿贵”。对照一下选项,不难做出判断。 【类题拓展】儒家代表世卿世禄阶级 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当时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墨家代表小生产者、平民的利益,因此主张“尚贤”“兼爱”“非攻” 道家代表没落贵族阶级 3.(2010·四川高考.T12)丝绸之路是汉代中外交流的见证。图7中①所示中国通往南亚、中亚的交通要冲是() A.葱岭 B.玉门关 C.大宛 D.安息 【命题立意】本题以丝绸之路的地图为切入点,考查了学生对丝绸之路所经之地的再认再现。此题以史地结合的基本能力立意,难度不大,是近年试题常规题

(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复习第2单元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第3讲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与经济教学案

第二单元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589年) [时空坐标·单元概览 [阶段特征]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期,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奠定了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加强,江南经济发展,文学艺术成就突出,是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 [时空坐标] [整体感知] 政治—秦朝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汉承秦制并加强中央集权;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士族制度盛行。 经济—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了较大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商品经济水平低;江南经济进一步开发,对外贸易不逊前代。 文化—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取得独尊地位,中华文化开始走向世界,与世界交流。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 第3讲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朝统一 (1)条件 ①各诸侯国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 ②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也渴望统一;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概况 ①统一六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②北固边疆:北击匈奴,收复河套,修筑长城和“直道”。 ③统一岭南:开凿灵渠,平定岭南并设郡。 ④平定西南:在“西南夷”(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地区,开辟“五尺道”,并设官吏。 (3)结果: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 特点表现 皇位世袭嬴政自称“始皇帝”,由子孙传承皇权,不可转移 皇权至上秦始皇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 皇帝独尊皇帝有一系列专用称号: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玉印称“玺”等 秦朝皇帝制度的特征 (2)三公九卿制度 官职职责议政 三公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主管军 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三方互不相 属,互相牵制 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由 皇帝裁决,有利于集思广益,在一定 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试卷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填空题 1、秦代文学的唯一优秀作家是__李斯____ ,其代表作为《谏逐客书_______ 》。 2、西汉初期的著名散文家有__贾谊____ 和晁错等,代表作品有《_过秦论______ 》、《__陈政事疏_______》、《__论贵粟疏_______》等。 3、汉赋的发展经历了骚体赋______、___汉大赋______、__抒情小赋_____三个阶段。 4、《_吊屈原赋________ 》和《__鵩鸟赋_______ 》两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它们标志着汉散体大赋的成熟定型。 5、东汉末年的《___古诗十九首______ 》是这一时期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6、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为"三曹"、"七子"和__“一蔡”__。其中__曹植____被誉为"建安之杰"。 7、《__赠白马王彪________》是建安时期最为优秀的作家曹植后期诗歌代表作。 8、建安女作家___蔡琰____ 以多方面的才华著称于世,其代表作为《_悲愤诗______ 》。 9、__王粲_____ 的《登楼赋》被誉为"东汉抒情小赋最高成就的代表___"。 10、现存文人诗中最早而最纯粹的七言诗是_曹丕_____ 的《_燕歌行_________》。 11、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__阮籍_____ 和_嵇康______。 12、正始诗人阮籍的代表作为《__咏怀____ 》,嵇康的代表作为《__与山巨源绝交书》。 13、太康诗人中,_陆机_____ 和_潘岳_____ 齐名,他们是形式主义诗风的代表人物。 14、刘宋诗人__谢灵运____是开创山水诗创作的第一人,其代表作为《_登池上楼》。 15、南北朝时期山水诗代表名家是__谢灵运____ 和_谢眺_____。 16、南北朝时期较为著名的散文名著有《__水经注_ 》、《_洛阳珈蓝记_》等。 17、南北朝时期公认的骈文名家有__鲍照_____、_江淹_____ 和_庾信_____ 等。 18、南北朝时期,赋作成就最高的是__庾信_____ ,其作品《___哀江南赋______》标志着骈体赋创作的最高成就。 19、江淹的代表作《__别赋____ 》和《__恨赋____》是两篇主题和题材很新颖别 20、吴均的《__与宋元思书_____ 》,陶弘景____的《与谢中书书》是两篇写山水的骈体名作。 21、南朝乐府民歌习惯上分为___吴声歌____ 、__西曲歌_______神弦歌三大类。 22、南北朝小说按内容可分为__志怪小说_______ 和___轶事小说__两类。 23、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是《_搜神记______》,__刘义庆____所编撰的《__世说新语_____》是志人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24、现存的文章总集,以梁昭明太子__萧统____ 的《__文选_____》为最早。 25、____刘勰__ 的《___文心雕龙____》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巨著。钟嵘的《__诗品_____》是专论五言诗的文学批评名著。 26、___陆机___ 的《___文赋____ 》,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创作专论。 二、选择题 1、汉代学者不少人曾续补《史记》,写成《史记后传》的是(C )。 A、褚少孙 B、刘向 C、班彪 2、在班固的《汉书》中没有(C )。 A、志 B、世家 C、表 3、继司马迁的《史记》之后,写成又一部史学巨著《汉书》的是(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