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高三语文知识点归纳5篇

最全高三语文知识点归纳5篇
最全高三语文知识点归纳5篇

最全高三语文知识点归纳5篇

很多同学都想知道,高三语文的重要知识点有哪些?

高三语文知识点1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

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_、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高三语文知识点2

一、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

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

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二、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三、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四、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①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五、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

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六、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①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七、设问

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_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_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八、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①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②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高三语文知识点3

简介:

《廉颇蔺相如列传》生动刻画了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赵惠文王等一批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他们或耿直或忠厚,或鲁莽或机智,形象鲜明生动,令人叹服。

背景:

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着《史记》卷八十一。战国末,强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赵国实力比秦稍弱。本篇为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并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迹。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布衣之交、负荆请罪、刎颈之交、怒发冲冠、白璧微瑕等成语均出自本篇。

字词:

1.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赵国君主,名何。

2.阳晋:齐国城邑,在今山东菏泽西北。

3.上卿:战国时期诸侯国大臣中的官位。

4.宦者令:宦官的首领。

5.舍人:有职务的门客。

6.和氏璧:战国时着名的玉璧,是楚人卞和发现的,故名。事见《韩非子何氏》。

7.秦昭王:即秦昭襄王,名则。

8.遗(wi):送。

9.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10.亡走燕:逃到燕国去。

11.何以知燕王:根据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你)。

12.境上:指燕赵两国的边境。

13.幸于赵王:被赵王宠爱。幸,宠幸。

14.乃:却,竟然。

15.束君归赵:把您捆绑起来送还赵国。

练习题:

1.例句: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A.周郑交恶

B.初一交战

C.合从缔交

D.交不忠兮怨长

2.例句: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A.弗听,许晋使

B.临淄有大蛇,长十许丈

C.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D.时人莫之许

3.例句:固请,召有司案图()

A.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B.至于_,理固宜然

C.管仲固谏不听

D.鄙人固陋,不知忌讳

4.例句:相如因持璧却立()

A.敌不敢至,虽至必却

B.王者不却众庶

C.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D.何当共

高三语文知识点4

一、成语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2、锲而不舍:比喻做事持之以恒。锲,用刀雕刻;舍,停止。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同又。

3、虽有槁暴:同曝,晒干。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5、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禀赋。

三、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四、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五、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六、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七、文言翻译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绳量过(再经过加工)就直了,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使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

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天赋并不是与众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啊。

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鳝的洞穴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了,这是因为它心思浮躁啊。

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高三语文知识点5

1)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戏曲家。《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2)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一本戏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唱,其他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由男主角唱的叫末本戏,女主角唱的叫旦本戏。

3)曹禺,原名万家宝,现代剧作家。《雷雨》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

4)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的剧本的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米欧与朱丽叶》等。

5)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北宋词人。

6)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他于1162年率北方抗金义军万余人回到南宋,但南宋朝廷只派他任地方官,并不用他北上抗金,因此他的词中多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慨之思和爱国之情。

7)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她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北宋末年她南渡避乱,不久北宋灭亡,丈夫病死,她只身逃难,境遇悲惨。

8)《拿来主义》选自鲁迅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9)蒙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散文家。著有《随笔集》。

10)《苏武传》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人,史学家和文学家。

11)《张衡传》选自《后汉书》。范晔,南朝人,历史学家。

毛概知识点归纳 考试重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和基本点: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内容上的表现,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4、为走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创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坚决反对教条主义和经典主义倾向,不克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十七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确界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第一,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第二,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第三,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第四,关于政策和策略的思想。第五,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思想。第六,关于党的建设的学说。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3.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依法治国的意义: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民主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马列、毛邓三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这里培育四有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2.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3.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2017届上学期高三语文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高三语文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新的奋斗,新的希望。为了科学有效地搞好语文复习工作,特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本年度,我带高三一、二两个班的语文课。三一班共61个学生,其中有9个插班的往届生。他们基础可以,但欠缺语文素养和创新意识。要在短期内提高他们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要刻苦的训练和严谨的授课。二班共67个学生,学生基础较差,加强基础是当务之急。 为了六中14年的高考,为了不辜负领导和学生的期望,特精心拟定如下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总体基础差、底子薄,主要表现在: 1、对课内必修课文内容生疏; 2、书面表达能力较差,主观题作答及作文中多错别字和病句; 3、书写不公整、不规范; 4、学习习惯差,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所以,复习过程中,应立足学生实际,抓基础,抓落实,进而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学期当系统复习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的有关知识及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背诵。这其中包括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识记现代汉语字形,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词语,辨析并修改病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语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还要复习古诗词鉴赏的有关内容。全面复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为应考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措施和方法 1、向45分钟要质量。 1)使用分组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备课要大量参考多种资料,力求知识的新、全、准。 3)上课要注意方法的灵活多样,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多启发学生主动去寻求答案,掌握原理。坚决反对满堂灌,填鸭式。 4)多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奖勤罚懒,在比赛中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注意。 2、多布置作业,及时收交,及时批阅。多鼓励学生,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 3、作文要提倡学生多做老师粗改,多肯定学生的长处。 4、注意适时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激发热情。 5、还要适当布置口头作业,及时抽查。 6、讲评高考模拟试卷,一定要注意讲清思路,教给学生方法。特别是教给他们解读现代文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突破 1、选好配套资料,以考点为专题组织教学内容。 2、以明确集中的复习目标来安排教学,以解题思路和方法指导为重点来设计教学过程。 3、要根据复习课的不同类型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上好每一节课。 ①知识复习课。 各种命题角度典型实例导入→归纳知识要点、弄清高考命题角度→典型例题训练→评讲点拨解题思路、归纳做题方法→迁移训练(包括高考试题未出现的命题角度试题)。 ②阅读鉴赏复习课。 课前布置预习(要求学生阅读并完成文后试题)→上课第一环节指导整体把握文章(全文和各个局部写了什么,文章思路和结构,文章重点和特点)→上课第二环节进入答题,进行答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内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分子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 (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 (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直接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注:只要为人眼所能看到的物体的运动,都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比如:蒙蒙细雨、粉笔灰等。只要与气味、颜色变化等有关的都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10-10 米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零,叫做平衡位置;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米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合力表现为斥力;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合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注:物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露珠呈现球状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吸盘被吸附在墙上不是分子引力的作用是大压强的作用;带电的同种电荷相互吸引不是分子引力的作用是电场的作用) 高分提示:此部分需复习星级题。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1)做功: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 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③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注:一切与摩擦有关的现象都是利用做功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4、热量 (1)概念:物体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所改变的内能叫热量。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热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所以在热量前面只能用“放出”或“吸收”,绝对不能说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也不能说某物体具有、包含多少热量。 (3)热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焦耳(J)。 高分提示:此部分需要狂记,记准确、记完整。 要理解: 1 内能说增大或减少;温度说升高或降低;热量说吸收或放出。

高三语文重点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高三语文重点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高三语文知识点1 中国现代文学 1.小说《祝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彷徨》,鲁迅另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2.我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于1918年发表的《狂人日记》,鲁迅原名周树人,另有代表小说《祝福》《药》《孔乙己》《故乡》《社戏》《阿Q正传》,代表性杂文《为了忘却的记念》《记念刘和珍君》《拿来主义》《灯下漫笔》,代表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3.郭沫若,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成立“创造社”,著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4.叶圣陶1921年与茅盾、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著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短篇小说

《多收了三五斗》《夜》。 5.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著有长篇小说《子夜》和两个“三部曲”:①《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②《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另有短篇小说代表作《林家铺子》。 6.徐志摩,中国现代诗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代表诗作是《再别康桥》。 7.新中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作者是现代剧作家田汉。 8.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代表散文有《春》《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绿》《荷塘月色》。 9.闻一多,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代表性诗集《红烛》《死水》。 10.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长篇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代表作有《茶馆》《龙须沟》。 11.《可爱的中国》一文的作者是革命家。 12.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女作家,著有诗集《繁星》《春水》,儿童作品《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代表散文《小桔灯》。 13.夏衍原名沈端先,现代剧作家,著有报告文学《包身工》,剧本《上海屋檐下》等。 14.长篇小说《边城》的作者是沈从文,《围城》的作者是钱钟书。 15.巴金原名李芾甘,字尧棠,现代作家,著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共7篇)

篇一: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普安县青山民族中学朱政 一学期的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终于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来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下面我就这一学期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做点简单的小结。 首先,由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特点来反思平时的课堂教学,尤其是高三复习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基础,还是基础。高考题目出的大都是基础知识,同学只要平时稍加注意,就不会失分。 二、平时讲课要注重积累,注重语言积淀,不必过多地关注专业知识。高考题目不是光靠这些专业知识就能完全解决的,比如说,病句题,同学知道病句类型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等,但是一个句子摆在你面前,你却看不出来它是不是病句,找不出错之所在,那么你所知道的这些专业知识等于是摆设,没有任何实际作用。而如果你语言积淀比较丰厚,对语言的感悟和把握比较敏锐,一读,就知道,这个句子有毛病,那就可以了,这可以就此判定这个句子就是个病句,没有必要非知道它属于哪一种错误类型不可,这叫多此一举。 三、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阅历,为作文准备素材。作文实际是生活经历、情感、观点的展示,一个人,要想写好作文,除了基本的写作功底、写作技巧外,更重要的是素材的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腹内空空,想让他道出来点东西,可真是难为他呀。相反,如果同学头脑中积累有许多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可以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写出的文章就事实充分、材料翔实,就会得高分。不会像挤牙膏一样,半天也写不出几句话来。 四、学过的知识要不断地回头复习。只有不断地复习,才能“温故而知新”。高考试题中许多题目在课文都能找到原形,甚至有些题目就是书上的原句,但是有些同学早已忘得无影无踪,把不应该失的分给丢了,这就未免可惜了。为了避免这些分数的丢失,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及时回头复习。 五、适当的有针对性地训练。高考毕竟是一次考试,和平时的考试其实没什么两样,只不过重要性不同罢了。为了让同学们及早地适应这种考试,就必须平时有针对性加以训练,但这种量不宜过多,过犹不及。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重点训练以下几项内容:1、书写的规范性;2、审题的准确性;3、答题的程序性;4、时间利用的计划性。 六、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七、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

初三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整理

初三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整理 机械能和内能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 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有相 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 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3、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 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5、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6、弹性势能:物体因为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物体的弹性形变 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7、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8、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 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9、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相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10、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 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13、热量的计算: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②Q放=cm(t0-t)=cm△t降1.热值(q):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qm;(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 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1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很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1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有) 机械和功 1.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 F1L1=F2L2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2.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镊子,筷子,扫地用具等)(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3.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4.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5.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详见公式总结)

高三语文备考知识点总结

高三语文备考知识点总结 目前,高三的同学已经开始了高考第一轮复习,高考语文有哪些知识点是必背的,有哪些考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三语文备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夜夜曲》原文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 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 孤灯暧不明,寒机晓犹织。 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 《夜夜曲》原文翻译 银河纵横穿流、星斗横竖移动;银河与北斗星都是在无知无情的空自流转,又怎知我心中在想念一个人?空房之内,一盎孤灯半明不灭,不管天寒地冻,依然踏起织机,织起布来。泪流不止可又能向谁诉说呢?只能听着鸡鸣声发出一声声的叹息。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 1、1901年作品《孤独与深思》获诺贝尔文学奖。苏利?普吕多姆(1839~1907)法国诗人。 获奖理由:"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的实证"; 2、1902年作品《罗马风云》获诺贝尔文学奖。特奥多尔?蒙森(1817~1903)德国历史学家。 获奖理由:"今世最伟大的纂史巨匠,此点于其巨著《罗马史》中表露无疑"; 3、1903年作品《挑战的手套》获诺贝尔文学奖。比昂斯滕?比昂松(1832~1910)挪威戏剧家、诗人、小说家。 获奖理由:"他以诗人鲜活的灵感和难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写得雍容、华丽而又缤纷"; 4、1904年作品《金岛》获诺贝尔文学奖。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1830~1914)法国诗人。 获奖理由:"他的诗作蕴涵之清新创造性与真正的感召力,它忠实地反映了他民族的质朴精神"; 5、1904年作品《伟大的牵线人》获诺贝尔文学奖。何塞?埃切加赖(1832~1916)西班牙戏剧家、诗人。 获奖理由:"由于它那独特和原始风格的丰富又杰出,作品恢复了西班牙喜剧的伟大传统";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 1、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高三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高三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导语: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高三语文教学心得体会一年的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终于结束了,回顾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下面我就这一年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做点简单的小结。 首先,由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特点来反思平时的课堂教学,尤其是高三复习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基础,还是基础。高考题目出的大都是基础知识,同学只要平时稍加注意,就不会失分。 二、平时讲课要注重积累,注重语言积淀,不必过多地关注专业知识。高考题目不是光靠这些专业知识就能完全解决的,比如说,病句题,同学知道病句类型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等,但是一个句子摆在你面前,你却看不出来它是不是病句,找不出错之所在,那么你所知道的这些专业知识等于是摆设,没有任何实际作用。而如果你语言积淀比较丰厚,对语言的感悟和把握比较敏锐,一读,就知道,这个句子有毛病,那就可以了,这可以就此判定这个句子就是个病句,没有必要非知道它属于哪一种错误类型不可,这叫多此一举。

三、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阅历,为作文准备素材。作文实际是生活经历、情感、观点的展示,一个人,要想写好作文,除了基本的写作功底、写作技巧外,更重要的是素材的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腹内空空,想让他道出来点东西,可真是难为他呀。相反,如果同学头脑中积累有许多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可以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写出的文章就事实充分、材料翔实,就会得高分。不会像挤牙膏一样,半天也写不出几句话来。 四、学过的知识要不断地回头复习。只有不断地复习,才能“温故而知新”。高考试题中许多题目在课文都能找到原形,甚至有些题目就是书上的原句,但是有些同学早已忘得无影无踪,把不应该失的分给丢了,这就未免可惜了。为了避免这些分数的丢失,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及时回头复习。 五、适当的有针对性地训练。高考毕竟是一次考试,和平时的考试其实没什么两样,只不过重要性不同罢了。为了让同学们及早地适应这种考试,就必须平时有针对性加以训练,但这种量不宜过多,过犹不及。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重点训练以下几项内容:1、书写的规范性;2、审题的准确性;3、答题的程序性;4、时间利用的计划性。 六、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

初中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十三章内能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如闻到花香。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5.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6.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内能还与物体的质量和状态有关。 7.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8.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9.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 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10.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11.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12.比热容(c ):在数值上等于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如水的比热容为4.2x103J/(kg.℃)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为4.2x103J. 1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种类相同,比热容就相同。 14.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5.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16.热量的计算: (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①Q吸=cm(t-t0)=cm△t 升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学习不是苦差事,做好学习中的每一件事,你就会发现“学习,是一块馍,你能嚼出它的香味来. 查字典物理网分享了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供大家阅读参考! 记住的常量 1.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 105Km/s=3×108m /s。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都要慢 2.15℃的空气中声速:340m/s,振动发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水的密度:1.0×103Kg/m3=1g/cm3=1.0Kg/dm3。 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冰的熔点O℃, 水的比热容4.2×103J/(Kg?℃)。 4.g=9.8N/Kg,特殊说明时可取10 N/Kg 5.一个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 高水柱。 6.几个电压值:1节干电池1.5V,一只铅蓄电池2V。照明电路电压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7.1度=1千瓦?时(kwh)=3.6×106J。 8.常见小功率用电器:电灯、电视、冰箱、电风扇; 常见大功率用电器:空调、电磁炉、电饭堡、微波炉、电烙铁。

物理量的国际单位 长度(L或s):米(m) 时间(t):秒(s)面积(S):米2(m2)体积(V):米3(m3)速度(v):米/秒(m/s)温度(t):摄氏度(℃)(这是常用单位) 质量(m):千克(Kg)密度(ρ):千克/米3(Kg/m3)。力(F):牛顿(N)功(能,电功,电能)(W):焦耳(J) 功率(电功率)(P):瓦特(w)压强(p):帕斯卡(Pa)机械效率(η)热量(电热)(Q):焦耳(J) 比热容(c):焦耳/千克摄氏度(J/Kg℃)热值(q):J/kg或J/m3 电流(I):安培(A)电压(U):伏特(V) 电阻(R):欧姆(Ω)。 单位换算 1nm=10-9m,1mm=10-3m,1cm=10-2m;1dm=0.1m,1Km=103m, 1h=3600s,1min=60s, 1Kwh=3.6×106J.1Km/h=5/18m/s=1/3.6m/s,1g/cm3=103Kg/m3, 1cm2=10-4m2, 1cm3=1mL=10-6m3,1dm3=1L=10-3m3, 词冠:m毫(10-3),μ微(10-6),K千(103),M兆(106) 公式 1.速度v=s/t; 2.密度ρ=m/v; 3.压强P=F/s=ρgh; 4.浮力F=G排=ρ液gV排=G(悬浮或漂浮)=F向上-F向下 =G-F’ ; 5.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6.功w=Fs=Gh(克服重力做

毛概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 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主义形态 2.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 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主要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优势)和资本主义经济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 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4.新民主主义社会矛盾表现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 阶级的矛盾。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5.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 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 6.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 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7.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限制与反限制、改造与反改造的

斗争。 8.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 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 9.简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总路线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 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以将“一化”比喻成鸟的“主体”,“三改”比喻成“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1.由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到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过渡,才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向前发 展,才利于在技术上起一个革命。(解放生产力) 12.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高三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高三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同学们已经高三面临高考了,要做好高一高二文言文的第一轮复习,利用自习课的时间发挥学生主动性,分小组找题做题,共同练习基础知识题,力求在本学期末完成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语文能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三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欢迎阅读参考。高三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近年来高考的命题一直在进行改革,而语文命题改革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进一步准确测试考生的语文能力,如何进一步体现对中学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总体思想仍然是全面考查考生的语文能力,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的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使高考和教学在发展方向上一致起来。? 高考语文主要测试五个方面的能力: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高考语文考试内容为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五个方面。 (一)二轮复习计划 1.指导思想:紧扣“考纲”,研究考题,把握方向,讲练结合,培养能力。 2.操作方法:采用切大块分小块复习的方法。 语言知识及运用:对这部分知识的讲授要本着简明、实用、高

效的原则,要结合实例讲解。耍根据“考纲”内容要求,将每点内容分解为若干测试点,将每个测试点配上5个左右的题目,强化训练,直到过关为止。语文基础既是技艺之学,也是积累之学,是检测学生真正语文水平的根本,所以这一知识板块的复习,必须重在挖掘以往知识库存并伴随着持续的大量的课外积累即“功夫在课外”的工作,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阅读理解:包括现代文阅读理解、古诗文阅读理解。复习本部分内容,重点是选好例题与习题,最好是以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为例题与练习题,紧扣“考纲”考点要求,讲练悟结合。讲,要讲出思路,讲出方法,讲出规律;练,耍练出能力,练出信心,练出水平;悟,即让学生在自己练、教师讲的基础上,结合考点内容要求及例题,及时消化总结,真正转化为自已的能力。 3.复习要求:语言知识及运用部分要特别加强应用能力、理解能力等训练。阅读理解部分要想方设法调动起学生的自信心,克服为难发愁思想。写作部分要加强规范化训练,重视语言训练,追求个性。 (三)三轮复习计划 1.指导思想:模拟训练,回扣课本,稳定情绪,增强信心。 2.操作方法:教师从大量的手头材料中,按照高考题的形式,精编3套左右的试题,进行模拟训练。并以提高学生的应试

(完整版)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 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一切物体都是在运动 (2)相对静止 二、运动的快慢 1. 速度 (1)物理意义: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v=s/t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每秒(m/s) (4)单位:m/s km/h 换算 1m/s=3.6km/h 2. 匀速直线运动 (1)概念: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不变。 3. 变速运动 (1)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2)公式: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即 v=s/t 三、长度、时间及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更准确的测量 就要选用游标卡尺等其他工具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4、刻度尺的使用: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 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 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 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5、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还有小时(h)和分(min)1h=60min 1min=60s (2)测量工具: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停表等 停表:大圈表示一分钟,小圈表示一小时。 6.误差 (1)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就是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 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 N 表示。 6、力的测量:测力计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 线段应越长 五、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 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 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六、二力平衡

高考语文必背必记重点知识点.doc

高考语文必背必记重点知识点高考语文必背必记知识点(一) 小说独特答题模式 1.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抓住修饰语逐一举例分析 2.评价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定位(性格、身份地位)+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文本+社会+文化等) 3.小说中插叙的作用:情节角度(上、下文)+主题角度+人物形象角度 4.小说主题:通过XX人的XX事,歌颂了(批判了)XX的精神(社会现象) 5.简析人物:人物定位(性格、身份地位)+举例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情节、主题) 6.小说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结构安排+语言特色 7.人物形象的塑造:正面直接写: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侧面烘托写:景物烘托+人物映衬 高考语文必背必记知识点(二) 古今异义题 答题技巧:古代多单音节词,所以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古义尽可能分开理解。要具体、形象。分开解释的含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上下文保持一致。四个选项比较、权衡,增强准确性。 古今异义: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文言虚词

题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表现性格的,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是谁的什么性格。 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 总之,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也不可怕,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可以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即使遇到阅读难度大的文章,也要调动积累,沉着应对,不必庸人自扰,所谓人难我难,我不畏难。 课外必读《红楼梦》知识点 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说家。 主要内容: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高三语文教学心得体会(通用3篇)

高三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 语文课堂历来被学生认为是最枯燥的课程,而我们高三语文教学主要为高考服务,针对的知识点更强,所以高三语文多年来都一直是学生最没有兴趣的学科。经过三年的实际教学工作,我觉得我们应该在生动、朗读、评卷的讲评、自我为主的“研究性学习”等方面多加注意。利用课堂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感悟来提高学生的成绩! 一、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高三复习课一般是纯知道的讲授,所以总是给人总是枯燥、沉闷的感觉,生最容易开小差,打瞌睡的也是我们的语文课堂。其实我们的高三课也是能做到生动有趣的,我主要在开场白设计和复习中的娱乐两方面做过一些尝试。 1、开场白设计 高三学生大都习惯于埋头苦读,很多人连课间休息也懒得走出教室。当下一堂课开始时,好些人还沉浸在上一堂课的回味中没回过神来。所以一个好的开场白对我们的一节课就显得尤其重要。开场白是可以预先设计的,讲课中要做到生动活泼,就要靠老师自己有扎实的语言功夫。我上的每节复习课都要有几次笑声,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不过生动不等于滑稽,切忌用低级廉价的笑料或过于夸张的滑稽动作、语调来引发笑声。注意师表形象,随和而不失端庄,幽默所引发的笑应是会心的微笑。例如:在讲解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时,我走进教室,一言未发,在黑板

上写了一副对联:“邹孟子,吴孟子,寺人孟子,一男,一女,一不男不女;周宣王,齐宣王,司马宣王,一君,一臣,一不君不臣。”再在上端大书课题“夹叙夹议”。这才转身说:“寺人孟子虽是个阉人,本质上还是个男的;司马懿虽有不臣之举,毕竟只是个臣子。夹叙夹议也不是属骡子的,它本质上还是记叙文,其议论是为记叙服务的,所以我们写这类文章时要注意,不能为议而议。”从我开始板书起,教室里就泛起了切切的笑声,至此,学生的注意力已完全被我吸引过来了。 2、复习中的娱乐 高三复习是辛苦的,学生们成天钻在书山题海中,难得有娱乐的时间。在课上加点娱乐的内容,用娱乐的方式来复习,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事半而功倍。 背记成语,我让学生搞成语接龙,谁卡住就唱个歌,没人卡住就我唱。记文学文化常识,用猜谜的方法。谜面是平时搜集或自制的,不太难,目的只在帮助学生复习;学生自己也制一些,互相猜。 我曾学习魏书生老师的方法,让学生出题互相考,但高三学生不像初中生,大多不好意思太难为对方,出的题目大抵很容易。我就换了个方法,让学生出题考我,我要是做不出就唱个歌。学生为了让我唱歌,就拼命翻书查资料以搜寻材料,由此而带来的收获是不言而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