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微生物学复习参考资料

畜牧微生物学复习参考资料
畜牧微生物学复习参考资料

畜牧微生物学复习参考资料

绪论

一、微生物的定义

微生物:是指个体微小,通常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类群的总称。

二、微生物的类型

1.三大种类

分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非细胞型微生物三大种类

2.各自的种类:

原核细胞型:个体为单细胞,包括细菌、放线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真核细胞型:个体为单细胞或多细胞,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属于此类型。

非细胞型:个体不呈细胞结构,仅含一种核酸,DNA或RNA,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增殖。病毒属于这一类型。

第一章原核细胞微生物

第一节细菌

一、细菌的定义

细菌:是一大类个体微小、形态简单、结构略有分化、以二分裂法繁殖的单细胞微生物。

细菌的个体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二、细菌形态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菌、杆菌和螺旋状菌3大类。螺旋状菌又分弧菌和螺菌2种形状。

检查培养细菌典型形态的最好时期是对数期。

三、细菌基本构造

细菌的基本构造是:细胞壁、细胞膜、间体、细胞浆、质粒、核体、核蛋白体和内含物等。

四、革兰氏染色的作用

用革兰氏染色可将所有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大类。染色后革兰氏阴性菌为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

五、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差异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约15~80nm,其化学成分主要是肽聚糖。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较薄。

六、表示细菌大小的单位

细菌大小的量度单位用微米(μm),亚细胞结构用毫微米(nm)。

七、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

(1)保持细菌一定的外形;

(2)保护细菌免受外界渗透压和有害物质的损害;

(3)构成细菌的致病性、抗原性;

(4)与对噬菌体和药物的敏感性有关;

(5)与革兰氏染色反应特性等密切相关。

八、细菌特殊构造与主要功能

1.细菌的特殊构造有:荚膜(包括荚膜、微荚膜、粘液层、菌胶团)、鞭毛、芽胞、纤毛(菌毛)。

2.微荚膜、荚膜、粘液层、菌胶团的概念:

荚膜:一部分细菌,在其生活过程中,可以在细胞壁的外面产生一种粘液样的物质,包围整个菌体,厚度在0.2μm以上.称为荚膜。

菌胶团:由多个细菌的荚膜物质融合而成一团胶状物,内含多个细菌细胞时称为菌胶团。

微荚膜:比荚膜薄,厚度在0.2μm以下,只能在电镜下才能看见的荚膜。

粘液层:有些细菌产生一些边界不明显、疏松、易与菌体脱离的粘液样物质称为粘液层。

3. 荚膜的功能

荚膜有荚膜具有保护细菌的功能、粘附于机体各处表面的功能和营养物质的贮藏作用和废物排除的作用。

4. 鞭毛

(1)概念

鞭毛:在菌体表面长出由蛋白质组成长约150-200μm的线状物,称为鞭毛。

(2)排列方式

细菌的鞭毛数量和排列不同,大致有四种方式:一端单毛菌、两端单毛菌、丛毛菌、周毛菌。

(3)功能: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5. 纤毛

纤毛(菌毛):在菌体上着生有一种比鞭毛数量多、形状较直、较细、较短的毛发状细丝。纤毛一种空心的蛋白质管,可以分为普通纤毛和性纤毛两类,前者较纤细较短,数量较多,每菌可有100~1000条,后者一般不超过4条。

6.芽胞

(1)概念

芽孢:一部分杆菌、个别球菌,在生长发育的某一阶段,可以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内生孢子,称为芽孢。

(2)数量:一个细菌产生芽孢的个数是1个。

(3)功能

芽孢是某些细菌抵抗不良环境条件以保存生命的一种休眠构造。形成芽孢不是细菌的一种繁殖方式。

芽孢产生一种特有的吡啶二羧酸,与钙结合,使芽孢对外界不良理化环境条件有很强的抵抗力,特别能耐高温、干燥和渗透压的作用,一般的化学药品也不容易渗透进去。

八、细菌生理

1.细菌的营养需要:

(1)水:水是微生物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同时又是一种良好的流媒。

(2)碳素营养和氮素营养:碳素和氮素都是构成原生质所必需的主要成分。

(3)灰分元素营养:细菌对灰分元素的需要很少,但灰分元素对细菌的作用十分重要,它们有些参与细胞的组成,能量的转移,有的维持原生质胶体状态和调节渗透压的功能。这些元素有硫、磷、钾、钠、镁等。

(4)生长因子(素):细菌需要以上营养外,还需要生长因素,实验室常用5-10%鲜血或血清制成鲜鱼琼脂培养基和血清琼脂培养基。

2,细菌的营养类型

根据细菌对碳素营养利用的能力不同,可以把细菌分为自养菌和异养菌两类。

根据细菌对碳素营养和能量(源)利用的能力不同,有四大营养类型:光能自养菌、化能自养、光能异养、化能异养。

腐生菌和多数病原菌属化能异养。

3.细菌的营养需要

细菌的营养需要主要是5大类物质:水、碳素、氮素、生长因子和无机盐。

4.细菌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

细菌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分为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和基团转位。

5.细菌的呼吸类型

细菌的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厌氧呼吸及兼性厌氧呼吸3种主要类型。

6.有氧呼吸时细菌可将葡萄糖彻底氧化成CO2和水,因此产生的能量较多。

7.细菌生长和繁殖的条件:

(1)营养:首先要有足够的水分,要有适合利用的碳素营养,氮素营养,灰分元素营和生长因素等。

(2)温度:最适温度在20-38℃之间。畜禽类病原菌的培养温度一般为37℃。

(3)氢离子浓度(pH)各种细菌都只能在一定范围的氢离子浓度内才能生长发育,并在其中最适宜的情况下才能生长发育得最旺盛,大多数病原性细菌的最适pH是适宜于中性和微碱性的环境(pH7-7.6)。

(4)渗透压:细菌要在等渗透压的环境中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低渗透压和高渗透压对细菌都有不利影响。一般制备培养基用0.5%-20%。

(5)需氧性或厌氧性呼吸环境,按照细菌不同的呼吸类型,要有适合的呼吸环境。

8.细菌的繁殖方式

细菌以二等分裂法进行无性繁殖。

9. 细菌生长曲线的4个时期

细菌的生长曲线可分为如下4个时期,各期特征为:

(1)迟缓期

此期内细菌逐渐适应新的环境,菌体增大,合成增加,细菌数量并不增加,碱性染色反应较好.对消毒剂和其他有害物有高度敏感性。

(2)对数期

此期内菌体繁殖速度最快,细菌数依几何级数增加,菌体大小、染色反应均较典型,对不良理、化因素和抗菌药物敏感。该期内病原菌的致病力最强。

(3)稳定期

这一时期因营养的消耗、代谢产物的积累等,细菌繁殖速度下降,死亡增多,新生菌数约等于死亡菌数.繁殖与死亡近乎平衡,形态及生理性状常有改变,革兰氏阳性菌可染成阴性.毒素等代谢产物此时期积累多。

(4)衰亡期

细菌开始大量死亡,死菌数超过活菌数,细菌如不移植新的培养基,最后将全部死亡。形态上常出现衰老型、退化型或自溶,染色不典型。

细菌必须在适宜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这些条件包括合适的营养成分、温度 pH 、渗透压以及气体条件。

10.培养基

(1)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含有细菌等生长繁殖所必需的营养基质。

(2)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加0 .5%琼脂则为半固体培养基。

11.观察细菌的大小、形态、构造和细菌的群体生长特性的方法

观察细菌的大小、形态、构造必须借助显微镜。观察细菌的群体生长特性则需经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和菌落。

12.菌落和菌苔

菌落:单个细菌在适当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后,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群体,称为菌落。

菌苔:菌落互相连接成片,称为菌苔。

第二节其他原核微生物

螺旋体、霉形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的定义

螺旋体:是一类介于细菌与原虫之间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霉形体(支原体):是一类特性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霉形体细胞无细胞壁。

立克次体:是另一类特性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衣原体:是一类介于立克次体与病毒之间的原核细胞微生物。

第二章真核细胞微生物

1.真菌的概念

真菌:是一大类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真核微生物。

2.种类

真菌包括酵母菌、霉菌、担子菌三大类。

3.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1)基本的营养需要

真菌的营养需要和细菌的相似,大多数为异养菌,它们不仅能利用单糖和双糖,而且也能利用淀粉、纤维素等多种有机物。

(2)温度。真菌的生长温度比细菌低,大多数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而哺乳动物消化道的真菌在37℃时生长得最好。

(3)氧气。大多数为需氧呼吸,培养时需要充足的氧气,有些酵母菌能有氧条件下培养生长,有的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产生酒精,它们为兼性大厌氧菌。

(4)湿度与渗透压。真菌的生长繁殖除了水是必要的条件下,空气的湿度对真菌的生长的影响也很大,基质菌丝和气生菌丝,适宜于生长在潮湿的环境里。

(5)pH值。环境中的酸碱度,是真菌生长繁殖的重要条件之一。大多数的真菌能生长在酸性环境中,pH3-6之间生长良好,而在1.5-10.0之间也可以生长。

4,酵母菌

酵母菌细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具有很高的食用和饲用价值。

酵母菌细胞比细菌大得多,在高倍镜下可清楚看到。

酵母菌一般以无性繁殖的出芽生殖为主。

5.霉菌

(1)菌丝功能分工

霉菌的菌丝功能有了分工,既有伸人固体培养基内或蔓生于固体培养基表面,伸入培养基内的霉菌菌丝,称为营养菌丝或基质菌丝,伸向空中的菌丝,称为气生菌丝。

(2)菌丝结构

在结构上霉菌的菌丝分为两种:一种为无隔菌丝,另一种为有隔菌丝。

(3)霉菌的繁殖

方式多样,如菌丝的碎片或菌丝截段即可发育成新的个体,也可产生各种无性或有性孢子来繁殖。

(4)孢子类型

霉菌无性繁殖所产生的孢子叫做无性孢子。主要有掷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孢子囊孢子、分生孢子。

有性孢子有4种类型,包括合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和子囊孢子。

(5)抵抗力

霉菌孢子对热、干燥等的抵抗力比其营养细胞要强,比细菌的芽胞弱。

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

1.几个名词

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结构.仅能在宿主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的微生物。

衣壳:包在核酸外周的蛋白质外壳,由壳粒排列而成。

包涵体:病毒感染细胞后.常可在宿主细胞内形成一种小体,染色后可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测到,这种小体称为包涵体。

2.几个特性

病毒离开寄主细胞就不能繁殖。

任何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抗生素的作用对细菌敏感对病毒不敏感。

3.复制过程

病毒完整的复制周期分为5个连续的阶段,即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

4. 囊膜特性

有囊膜的病毒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敏感。

5. 噬菌体

噬菌体:感染细菌、支原体和螺旋体的病毒统称为噬菌体。

一种噬菌体只对相应种类的细菌或真菌发生特异性感染和寄生。

6.朊病毒:

是一类感染人类与其他哺乳类动物,引起亚急性海绵样脑病的感染因子,它们的结构主要是蛋白质,称或蛋白侵染因子。

7. 培养病毒的方法

人工培养病毒的方法有鸡胚培养法、细胞培养法和实验动物培养法等。

8.干扰素

是正常细胞在某些病毒或适宜的诱生剂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糖蛋白。

9.多聚肌苷酸、多聚胞苷酸、梯洛龙等可刺激机体细胞产生干扰素。

第五章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灭菌:杀死物体中所有微生物(包括微生物及其芽孢、霉菌孢子等),叫做灭菌。

消毒:杀死物体中的病原微生物,叫做消毒。

防腐:阻止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叫做防腐或抑菌。

无菌:指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没有活的微生物。

无菌法:是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防止任何微生物进入动物机体或物体的方法。

抑菌作用:是指抑制或阻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作用。

杀菌作用是指能使菌体致死的作用。

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包括抑菌作用和杀菌作用,是这两者的总称。

滤过除菌:是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等微生物除去的方法。

抗生素:某些微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对另一些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物质.这种物质称为抗生素。

干热灭菌法包括火焰灭菌法和热空气灭菌法。

营养细胞、菌丝、孢子、芽孢中耐热能力最强的是芽孢。

共生:两种或多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互相得利,称为共生。

颉颃:一种微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产生某些对他种微生物呈现毒害作用的物质,抑制或杀死他种微生物的现象称为颉颃。

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获取所需的营养,赖以为生,并对后者具有损害作用的现象,称为寄生。

协同:两种或多种生物在同一生活环境中,互相协助,共同完成或加强某种作用.称为协同。

巴氏消毒法用于葡萄酒及鲜牛乳的消毒方法。

波长200~320nm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其中265~266nm波长的紫外线的杀菌力最强。紫外线杀菌原理是破坏DNA分子,使之不能进行正常的复制与转录。

抗生素的作用原理可分为4种主要类型: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损伤胞浆膜;影响菌细胞蛋白质合成;影响核酸的合成。

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微生物的变异现象

(1)细菌形态和结构的变异。

(2)毒力的变异。培养基条件可能使细菌的毒力发生变异。

(3)代谢的变异。基因变异或条件改变,次级产物大量积累,产生代谢的变异。

(4)菌落的变异。菌落形态变化,主要是光滑型与粗糙型间的相互变异。

(5)耐药性变异。药剂使用频率增加产生抗药性的细菌,由抗药性质粒决定。

第八章:饲料微生物

反刍兽瘤胃内的细菌,有合成B族维生索和维生素K的能力。

黄曲霉毒素是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对畜禽危害很大。

用酵母、真菌、藻类等微生物生产的含蛋白质的饲料叫单细胞蛋白质饲料。

丁酸菌对青贮饲料的发酵是不利的。

第九章微生物的致病作用病原

1、侵袭力

病原微生物突破寄主机体的防御屏障,侵入组织或细胞,在其中生长繁殖,探入扩散的能力,叫做侵袭力。

2.外毒素:外毒素是病原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释放或分泌到周围环境的毒素,用细菌滤器过滤可获得纯外毒素,能产生外毒素的微生物包括病原细菌和霉菌。主要由草兰氏阳性菌产生。

第二节传染的发生

传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从而引起一系列相互作用的过程,叫做传染。

第十章免疫学基础

第一节免疫的概念及基本功能

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非自身物质,并保持自身完整性的生理学反应。

抗原的概念与特性

凡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发生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

抗原的基本特性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称为免疫原性。

在活体内或在体外能与该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反应,称为反应原性。既具有抗原作用又具有反应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半抗原——不能单独刺激机体产生免疫物质,但与蛋白质结合后,即能刺激免疫物质产生,并能与这些免疫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这样的物质为半抗原。如荚膜多糖、多肽、类脂质等。

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上的某些化学基团,这些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

细菌对于它所感染的动物机体来说是异种抗原。

第五节免疫系统

一、免疫器官

免疫器官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两部分:

(1)中枢免疫器官包括和骨髓、胸腺、腔上嚢。

(2)周围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和扁挑体。

免疫活性细胞:这类细胞是指受到抗原刺激后,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决定簇,发生免疫反应。主要包括B细胞,T细胞。

动物产生淋巴因子的细胞是T细胞

抗体主要是 B 淋巴细胞分化增殖成为浆细胞所产生抗体。

二、体液免疫

主要为B淋巴细胞分化增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抗体的概念与特性

抗体——是由抗原刺激机体而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它存在于机体的血清、体液中。

抗体是一种球蛋白,对异种动物来说,又是良好的抗原,所以具有双重性,即是抗体,又是抗原。

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简称Ig,免疫球蛋白有IgG、IgM、IgA、IgE和IgD,家畜无后一种。

抗原刺激机体后,在体内出现最多的免疫球蛋白是IgG。

抗原刺激机体后,在体内出现最早的免疫球蛋白是Ig M。

机体免疫反应的过程:致敏机体免疫反应的过程致敏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

补体:存在于正常动物血清中具有类似酶活性的一组蛋白质。

侵袭力:病原菌在机体内定殖,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内化作用,繁殖和扩散,这种能力称为

侵袭力。

全身传染:某些病原微生物能突破动物机体的防御屏障,侵入血流或淋巴结,从而散布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此种状态称为全身传染

三、细胞免疫

细胞免疫的作用:细胞免疫具有抗细胞内寄生性病原体的感染,发生组织移植排斥反应,以及对抗肿瘤等多种免疫作用。

干扰素:是正常细胞在某些病毒或适宜的诱生剂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糖蛋白。

第七节抗原抗体反应

由于抗原过剩或抗体过剩,都不能形成大分子复合物。

抗原抗体反应的概念及特点

反应类型

(一)沉淀反应:当抗原为胶体状态时,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在电解质的参与下出现可见沉淀物,谓之沉淀反应。

特点:①抗原为可溶性抗原;②复合物中沉淀带,主要成分为抗体。③稀释抗原、固定抗体浓度。

琼脂免疫扩散:简称琼脂扩散,用1%琼脂凝胶上进行沉淀反应。琼脂凝胶含水量很高,可溶性抗原和抗体能在凝胶中自由扩散,二者在琼脂凝胶中相遇,在比例最适处出现沉淀带,称为琼脂扩散。

用途:①用于疾病的诊断,如法氏病、马立克氏病、猪瘟、炭疸杆菌病、牛白血病等。②测定抗体水平,测定动物体内的抗体水平,检测免疫状况。③测定复合抗原成分,每一种不同抗原均与相应的抗体产生一根沉淀带。

(二)凝集反应

细菌、红细胞等颗粒状态抗原与相应抗血清混合后,当有电解质存在时,就发生颗粒互相凝集的现象,叫做凝集反应。①在凝集反应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中,主要成分是抗原颗粒;②抗原为颗粒状;

③固定抗原浓度,稀释抗体。

变态反应:机体被某些抗原物质所致敏后,再次接触该抗原时,发生对机体有损害的免疫反应。

第十一章重要病原微生物

第一节大肠杆菌

形态与染色特点

大肠杆菌为两端钝圆,中等大小的短杆菌,有周身鞭毛,只有少数变异株无鞭毛,大多数有菌毛,绝大多数无荚膜,有些有荚膜,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第二节沙门氏菌

形态及特点(染色特点)

沙门氏菌无芽胞和荚膜,有周身鞭毛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引起鸡白痢的细菌为沙门氏菌

第三节炭疽杆菌

在组织片中,菌体两端呈平切状,单个或2~5个相连,形成竹节状短链,用美兰或特瑞氏染色可看到肥厚的荚膜。呈淡红色(或淡紫色),菌体呈兰色。

在培养物中,菌体两端稍钝圆,几个或几十个相连成长链,若培养15h以上在菌体中央或稍偏一端,形成一个比菌体小的芽胞。用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大杆菌,芽胞为无色,本菌无鞭毛,不能运动,容易被一般染料着色。

第四节多杀性巴氏杆菌

禽巴氏杆菌为禽霍乱。

形态与染色特点:

用培养物涂片作革兰氏染色为G-小杆菌,在显微镜下观察像煮熟的鱼籽一样。同病料涂片作美兰

或瑞特氏染色,可见明显的两极着色。该菌无鞭毛、无芽胞、有荚膜,但用一般染色看不到荚膜。

家禽:鸡、鹅霍乱。

诊断

1.取病料:可取心、肝、脾、肾、血液、淋巴结、水肿液,不取肺(因正呼吸道也存在)。

2.分离培养:用鲜血琼脂培养基进行划线分离,37℃培养24小时,可见灰白色露滴状菌落。

3.涂片镜检:取心血或肝脏涂片,作瑞特氏和美兰染色镜检,是否可见明显两极着色。

4.接种动物:取肝、肾磨碎,稀释成1:5-10×吸取上清液接种动物。接种动物时要注意选择动物。

第五节猪丹毒杆菌

形态与染色特点

用猪丹毒杆菌致死的动物肝组织或者血液涂片,作瑞特氏或美兰,G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为纤细,平直或微弯曲的兰色的小杆菌。

用病料涂片美涂染色可见蓝色的无芽胞、无荚膜的丝状杆菌

实验室诊断

1.取病料,活体动物可取耳V血或疹块,尸体动物可取心血、肝、脾、肾、骨髓、淋巴结。

2.分离培养,用无菌操作采取病料,在鲜血(血清)琼脂培养基上划线分离37℃培养48小时,观察是否有针尖状小菌落。

3.涂片镜检,用组织材料,做成涂片或印片,用革兰氏染色、美兰、或瑞特氏染色,在细胞间隙有细长的杆菌,或成丛存在,于白血球内的G+菌、或呈兰色的杆菌可初步鉴定。

4.动物接种,取病料制成盐水乳剂小白鼠,每只接种0.1-0.2ml,鸽子每只0.5-1ml,若在2~5天内死亡,豚鼠和鸡无反应,再取死亡动物心血、组织涂片,检出多量典型的猪丹毒杆菌可谬断为本菌。

第六节口蹄疫病毒

一、形态和结构特性(病毒的特征)

口蹄疫病毒是一种无囊膜的二十面体对称单股RNA病毒。

二、血清型

目前发现已有七大血清型。

是抗原,要做不同浓度的稀释,浓度太高或太低都不能产生沉淀线阳性血清滴入中央孔。抗原滴入中央孔,抗原滴入周围孔,在抗原抗体孔之间出现沉淀线为阳性。

第七节猪水泡病病毒

病毒的特征

本病毒无囊膜的二十面体对称单股RNA病毒

第八节猪瘟病毒

病毒的主要特征

有囊膜的二十面体对称单股RNA病毒。

猪瘟强毒进入使兔体,使兔体温不升高。

猪瘟病毒只感染猪,使之发病。

第九节鸡新城疫病毒

鸡新城疫病毒有囊膜单股RNA

鸡新城疫病毒为有囊膜螺旋型对称单股RNA

鸡新城疫病毒的微生物学鉴定方法

1.取材料:一般取鸡头。

2.分离培养:鲜血或血清琼脂培养基培养,未见细菌菌落生长。

3.病毒分离:接种鸡或鸡胚制成组织悬液或用鸡胚尿囊液作为诊断材料。

4.进行病毒血凝和病毒血凝抑制试验。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资料总结版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资料总结版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一.微生物学发展中的几个重要人物的贡献。 1初创期--形态学时期:代表人物: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并描述微生物的存在。 2奠基期--生理学时期:代表人物:巴斯德,建立胚种学说(曲颈瓶试验);乳酸发酵是微生物推动的;氧气对酒精发酵的影响;用弱化的致病菌防治鸡霍乱。科赫,建立了科赫法则,证实了病原菌学说,建立微生物学实验方法体系。3发展期--生化、遗传学时期:代表人物:Buchner,开创微生物生化研究;Doudoroff,建立普通微生物学。 4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时期 二.什么是微生物?广义的微生物和主要包括哪几大类? 1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 2微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某些藻类。 3微生物分类: 六界(病毒界1977年加上,我国陈世骧):

三元界: 三.微生物具有哪些主要特性?试简要说明之。 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性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 四.细菌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大小及繁殖方式如何? 1细菌的基本形态分为:球形或椭圆形、杆状或圆柱状、弧状和螺旋状,分别称为球菌、杆菌、弧菌和螺旋菌。 2细菌细胞的大小一般用显微测微尺测量,并以多个菌体的平均值或变化范围来表示。 3细菌的繁殖主要是简单的无性的二均裂殖。

球菌:单球菌,双~,链~,四联~,八叠~,葡萄球菌。。大小以直径表示 杆菌:种类最多,长杆菌(长/宽>2);杆菌(=2);短杆菌(<2)。。大小:长度×宽度 弧菌:弯曲度<1 ;螺旋菌2≤弯曲≤6;螺旋体:弯曲度>6 ..大小:自然弯曲长度×宽度 细菌的重量:1×10^-9~1×10^-10mg,及1g细菌有1~10万个菌体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细胞核等四部分 五.细菌细胞壁的结构(Gram+、Gram-)与功能?Gram染色的原理和步骤?知道常规的几种Gram+、Gram—的菌种。 1结构:在细菌菌体的最外层,为坚韧、略具弹性的结构。 其基本骨架是肽聚糖层,由氨基糖(包括N-乙酰葡萄糖胺,NAG和N-乙酰胞壁酸,NAM两种)和氨基酸组成。 2 Gram+的细胞壁具有较厚(30-40nm)而致密的肽聚糖层, 多达20层,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的特有成分,可加强肽聚糖的结构。 3 Gram-的细胞壁薄(15-20nm)、结构较复杂,分为外膜(基本成分是脂多糖LPS)、肽聚糖层和壁膜间隙。 4功能:(1)保护细胞及维持外形(如果人工去掉细胞壁后,所有菌的原生质均变成圆形)。

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微生物学》课程-试题(附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课程与试卷类型:畜牧微生物学A 姓名: 学年学期:2004-2005-1 学号: 考试时间:2004-01-18 班级:动物科技学院2002级1-4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一. 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 共10分) 1.创造了低温消毒法的是____。标准答案:B A. 荷兰人吕文虎克 B. 法国学者巴斯德 C. 德国学者柯赫 D. 德国学者贝哲林克 2.酵母菌属____。标准答案:B A. 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B. 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C. 多细胞原核微生物 D. 多细胞真核微生物 3.对乙醇这个药剂来说,其消毒效果最好的浓度是____。标准答案:C A. 25% B. 55% C. 70% D. 95% 4.____含量越高,青贮饲料的品质越差。标准答案:B A. 乳酸 B. 丁酸 C. 酒精 D. 醋酸 5.类毒素具有____。标准答案:C A. 免疫原性和毒性 B. 非免疫原性和毒性 C. 免疫原性和非毒性 D. 非抗原性和非毒性 6.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拉丁文命名正确的为____。标准答案:C A. staphylococcus aureus B. Staphylococcus Aureus C. Staphylococcus aureus D. staphylococcus Aureus 7.担子菌是以产生____的方式进行繁殖。标准答案:C A. 节孢子 B. 分生孢子 C. 担孢子 D. 孢子囊孢子 8.沙门氏菌的吲哚试验为阴性,说明该菌不能分解____。标准答案:D A. 葡萄糖 B. 胱氨酸 C. 吲哚 D. 色氨酸 9.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时,产生____菌落,据此可与沙门氏菌(Salmonella)相区别。标准答案:C A. 白色 B. 黄色 C. 红色 D. 无色 10.下面有关黄曲霉毒素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标准答案:A A. 不耐热 B. 难溶于水 C. 具有荧光性 D. 没有免疫原性 二.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所有正确答案。答案选错或未选全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担子菌的三大特点是____。标准答案:ABC

农业微生物学复习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填空题 1. 细菌个体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大类型。 2. 鞭毛的类型主要有三种,即(单生鞭毛)、(丛生鞭毛)和(周生鞭毛)。 3. 从应用角度,把真菌分为(霉菌)、(酵母菌)、(蕈菌)三类。 4. 微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共生关系)、(拮抗关系)、(互生关系)、(竞争关系)、(寄生关系)、(猎食关系)。 5. 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主要有(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等4种方式。 6. 真菌菌丝体形成各种特化结构,主要有(假根)、(吸器)、(菌核)、(菌环)等。 7. 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进行增殖的过程分为(吸附)、(侵入)、(复制)、(聚集)、(装配)等步骤。 8. 纤维素酶分为(C1酶)、(Cx酶)、(β—葡萄糖苷酶)等3类。 9. 无隔膜菌丝产生(孢囊孢子),有隔膜菌丝产生(分生孢子)。 10. 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多少一般规律是:(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 11. 真菌的有性孢子分为4种,即:(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12. 培养基的类型按成分不同划分成(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三大类。 13. 霉菌菌丝从功能上划分有:(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繁殖

菌丝)。 14. 病毒的结构主要有(衣壳粒)、(衣壳)、(核髓)、(核衣壳)。16.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及分布受(土壤类型)、(深度)和(季节)的影响。 17. 细菌的生长曲线可以划分为(延迟期)、(对树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等4个时期。 18.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根据生理作用划分为:(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等六大类。 19. 原核生物的三菌是指(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 20. 放线菌的繁殖方式有:(无性孢子)和(菌丝断裂)。 21. 通常根据宿主范围将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与(微生物病毒)。 22. 微生物的特点有:(形态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种类多)、(生长繁殖快)、(代谢能力强)、(易发生变异)。 21. 放线菌为分枝状细菌,宽度和(细菌)类似,但(长度)和(分支)则是无限制的。 22. 杀虫真菌侵入寄主的过程有:(附着)、(萌发)、(侵入)、(增殖)等4个过程。 23. 根据产物的不同,乳酸发酵有三种类型:(同型乳酸发酵)、(异性乳酸发酵)和(双歧杆菌乳酸发酵)。 24. 微生物细胞化学组成中(C)、(H)、(O)、(N)、(P)、(S)等6种元素占菌体细胞干重的97%。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之名词解释答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L型细菌:亦称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是由于细菌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理化因素或生物因素的破坏或合成被抑制所致。此种细菌在普通环境下会死亡,但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 2、中介体:为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结构,多见与革蓝染色阳性菌。其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故又称为“拟线粒体”。 3、质粒:是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它控制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如耐药、毒力等)。 4、芽胞:是细菌体在特定的情况下脱水形成的一个空泡,具有多层致密的结构,抵抗力特别强。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 5、热原质:又称为致热原,将它注入动物或人的机体可引起发热,它的成分是革蓝染色阴性菌的LPS。热原质耐热,但不易挥发,可用蒸馏的方法祛除。 6、消毒: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7、溶原性转换:细菌从温和噬菌体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8、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中去,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可分为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9、正常菌群:指定居于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微生物群,在一般情况下,对机体有益无害。 10、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状。 11、人工自动免疫: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给机体输入抗原性物质(如疫苗、类毒素等),使机体免疫系统因受抗原刺激而产生体液和/或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12、SPA:存在于9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可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IgG分子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SPA的这一特点可增强葡萄球菌的抗吞噬能力。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整理分析

食品微生物学 一、核结构的不同,1969年魏塔科提出五界系统,即动物 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1979我国学者提出了病毒界 二、物的生物学活性(P3) (1)代谢活力强 微生物体积小,有极大的表面积/体积比值,因而微生物能与环境之间迅速进行物质交换,吸收营养和排泄废物,而且有最大的代谢速率。从单位重量来看,微生物的代谢强度比高等生物大几千倍到几万倍。 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主要体现在它们的生物化学转化能力。 (2)繁殖快 微生物繁殖速度快、易培养,是其他生物不能比的。以二裂法繁殖的细菌具有惊人的繁殖速度。 (3)种类多,分类广 目前已经确定的种类为10万种左右,每年正以发现几百至上千个新种的趋势在增加;目前我们所了解的微生物种类,至多也不超过生活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总数的10%。 (4)适应性强,易变异 由于个体小,结构简单,繁殖快,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等原因,微生物很容易变异。变异具有多样性,最常见的变异形

式是基因突变,它可以涉及到任何形状,诸如形态构造、代谢途径、生理类型以及代谢产物的质或量的变异等。 三、世纪中期,以法国的巴斯德和德国的柯赫为代表的科学家才将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阶段。四、食品微生物学所研究的内容包括: (1)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活动规律; (2)研究利用有益微生物为人类制造食品; (3)研究如何控制有害微生物,防止食品发生腐败变质;(4)研究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制定食品中微生物指标,从而为判断食品的卫生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五、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有3种方式:即微生物菌体的应用;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应用;微生物酶的应用。 六、原核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以及形态结构比较特殊的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以及螺旋体等。 七、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细胞核等4部分。 八、细胞壁的功能: (1)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及维持细胞外形的功能; (2)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也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以及对噬菌体的敏感性有关; (3)为鞭毛运动提供可靠的支点; (4)可允许水及一些化学物质通过,并对大分子物质有阻

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人和(或)动物的危害程度,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动物病原分为1至4类。 1类动物病原为外来的或导致地方性流行的、并列入官方控制的、实验室释放存在高危险性的病原微生物。 2类动物病原为外来的或导致地方性流行的、并列入官方控制计划的、实验室释放中有中等危险的病原微生物。 3类动物病原为外来或导致地方性流行的、并列入官方控制计划但实验室扩散风险低的致病微生物。 4类动物病原为可导致地方性流行、但不列入官方控制计划的病原微生物。 我国农业部于2005年颁布了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其中一类病原微生物危害最大,依次类推,四类最小。有少数寄生虫也列在名单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第 5 3号令公布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2005年5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部长杜青林签署第53号令,发布《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对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如下: 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口蹿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猪水泡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非洲马瘟病毒、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牛海绵状脑病病原、痒病病原。

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绵羊痘/山羊痘病毒、蓝舌病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炭疽芽孢杆菌、布氏杆菌。 三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多种动物共患病病原微生物: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梭菌、气肿疽梭菌、结核分支杆菌、副结核分支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致病性链球菌、李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嗜水气单胞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腐败梭菌和其他致病性梭菌、鹦鹉热衣原体、放线菌、钩端螺旋体。 牛病病原微生物:牛恶性卡他热病毒、牛白血病病毒、牛流行热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腹泻/粘膜病病毒、牛生殖器弯曲杆菌、日本血吸虫。 绵羊和山羊病病原微生物:山羊关节炎/脑脊髓炎病毒、梅迪/维斯纳病病毒、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 猪病病原微生物:日本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丹毒杆菌、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猪密螺旋体。 马病病原微生物: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马动脉炎病毒、马病毒性流产病毒、马鼻炎病毒、鼻疽假单胞菌、类鼻疽假单胞菌、假皮疽组织胞浆菌、溃疡性淋巴管炎假结核棒状杆菌。 禽病病原微生物:鸭瘟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小鹅瘟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减蛋综合征病毒、禽痘病毒、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副鸡嗜血杆菌、鸡毒支原体、鸡球虫。 兔病病原微生物:兔粘液瘤病病毒、野兔热土拉杆菌、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兔球虫。 水生动物病病原微生物: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马苏大麻哈鱼病毒、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锦鲤疱疹病毒、斑点叉尾鲴病毒、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毒、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真鲷虹彩病毒、白鲟虹

动科082《畜牧微生物学》考点总结

动科082《畜牧微生物学》考点总结

动科082《畜牧微生物学》考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学: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人的肉眼看不见的,通常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类群。 2.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以及与人类、动物、植物相互关系的科学。 (☆☆)3.SPFA:即无特定病原动物,是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具有病原性或潜在病原性的微生物及其抗体或寄生虫的动物。 (☆)4.佐剂:预先注射于机体或与抗原混合后注射能增强抗原免疫性的物质称为佐剂。 5.完全抗原:大分子蛋白质、糖蛋白、脂蛋白、核蛋白等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反应原性,这些抗原成为完全抗原。 (☆☆)6.益生素:又称益菌素,一般是指通过改善肠道内微生物区系的平衡而对动物起有利作用的微生物活菌添加剂,也称微生物活菌制剂。 7.体液免疫:抗原进入机体后,引起B细胞的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大量集中于血液,也存在于淋巴液、组织液中,通过中和作用或补体、吞噬细胞等协助,特异地消除抗原的过程。 8.免疫系统:是指动物机体内参与对抗原的免疫应答,

执行免疫功能的一系列器官、细胞和分子。 9.免疫:是指人和动物机体通过免疫系统特异性识别和清除体内抗原异物,维持机体稳定的生理功能。 (☆)10.APC:即抗原递呈细胞,表达MHC-Ⅱ分子,具有摄取、加工抗原,向T H细胞递呈抗原功能的细胞。 11.淋巴因子:又称细胞因子,由机体免疫细胞和其他细胞分泌的,具有诱导、调节细胞发育及功能的各种小分子量蛋白质,统称为细胞因子。 (☆☆)12.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发生免疫应答,产生免疫产物或者能与免疫产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13.免疫原性:抗原能刺激机体免疫免疫细胞发生免疫应答的性质。 14.免疫应答:是抗原进入正常机体后,免疫系统中抗原递呈细胞、T细胞、B细胞等对其进行一系列反应,产生免疫活性产物,发挥免疫效应,清除同种抗原的过程。 15.变态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的再次免疫反应。 (☆)16.灭菌:杀死物体中所有微生物,叫做灭菌。这里指的是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胞、霉菌孢子等。 17.消毒:杀死物体中的病原微生物,叫做消毒。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农学类) 涂国全编写 2010年05月 第一章绪论 一、复习题(30题) 1.什么是微生物?简述其3大特点和所属类群。 2.什么是马铃薯晚疫病?试述其在历史上对人类的一次严重危害。 3.如何理解“在近代科学中,对人类福利最大的一门科学要算是微生物学了”? 4.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在微生物学发展早期,学者们是如何逐一克服的? 5.微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哪5个时期?各期的代表人物是谁? 6.试简介列文虎克(A.vanLeeuwenhoek,1632~1723),并说明他对微生物学的贡献。 7.巴斯德学派在微生物学发展中有何重大贡献? 8.科赫学派在微生物学发展中有何重大贡献? 9.由巴斯德设计的著名曲颈瓶试验,有何重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10.巴斯德、科赫等微生物学研究成果的“横向扩散”,产生了哪些分支学科?各学科的代表人物是谁? 11.微生物学史上的“成熟期”始于何时、何人?试简述本期的特点。 12.在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史中,与微生物学有关的“六大战役”是什么?它们对人类的进步起了什么作用? 13.在发酵工业和生物工程产业中有哪些关键性的工艺技术?试述青霉素的大规模生产对当代发酵工业和生物工程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14.什么是生物工程(学)?它由哪5大具体工程组成?它们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15.简述微生物在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6.微生物学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何重大贡献?为什么微生物可以发挥这种作用? 17.为什么说微生物是基因工程的支柱?

18.在经典遗传学发展为分子遗传学的过程中,微生物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能起这种作用? 19.微生物学有哪6类分科?试简述分类依据并各举数例。 20.试列举10项起源微生物学研究的特有操作技术。 21.试列举微生物学中3项最重要的独特技术,并分别说出其创始人、基本原理及其对发展微生物学的贡献。 22.何谓科赫法则(Koch¢s Postulates)? 23.微生物的“生长旺、繁殖快”特性对发酵生产有何实际意义?试举例说明之。 24.为什么说在微生物的5大共性中,“体积小、面积大”这一条是最根本的? 25.微生物的“生长旺、繁殖快”特性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何意义?试举例说明之。 26.微生物界有哪几项特点可称得上是“生物界之最”?(应答10项) 27.当前人类正面临哪5大危机?解决危机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说在解决这些危机中微生物可以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28简述现代微生物学发展的6大趋势。 29.为什么说“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 30.简述微生物学在那几方面的突出贡献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几十年。为什么? 二、参考答案(54小题) 1.答案定义: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特点:个体微小(<0.1 mm);构造简单;进化地位低。 类群: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 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类病毒,朊病毒。(注:也可用表解法解答) 2.答案一种由病原性真菌引起的严重植物病害。19世纪中叶,在欧洲发生了一场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毁灭了5/6的马铃薯,个别地方甚至颗粒无收,并引起爱尔兰等地大量居民饿死或逃往北美。 起因:当地过分强调种植单一高产粮食作物~马铃薯;当时连年气候异常,长期阴雨,温湿度过高,十分有利于病原真菌的生长繁殖和传播。 3.答案不同的人群或个人有其不同的幸福观或福利观。 一般都集中在追求钱、权、利、名、业、健(健康长寿)等几个方面。 健康在幸福观上应居首位;在近代多门科学中,对人类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已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将进一步作出更大贡献的科学就是微生物学。 4.答案主要障碍有以下几点: 个体微小:列文虎克利用其自制的显微镜,克服了肉眼的局限性,首次观察到多种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 共30分) 【A型题】 1.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媒介是 A. 三带喙库蚊 B. 伊蚊 C. 蜱 D. 虱 E. 蚤 2.肝炎病毒中核酸类型属于DNA的是 A. HAV B. HBV C. HCV D. HDV E. HEV 3.易发生整合感染的病毒是 A. 流行性感冒病毒 B. 轮状病毒 C. 巨细胞病毒 D. 鼻病毒 E. 冠状病毒 4. 可直接测量病毒体大小的方法是 A. 光学显微镜观察 B. 电子显微镜观察 C. X线衍射法 D. 超速离心法 E. 超过滤法 5. 决定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 A. 刺突 B. 衣壳 C. 包膜 D.核酸 E. 核蛋白 6. 干扰素的本质是 A. 病毒抗原 B. 受病毒抗原刺激后产生的抗体 C. 病毒基因编码的蛋白

D. 抗病毒化学制剂 E. 受病毒感染后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7. 抗病毒中和抗体的作用是 A. 激活补体杀伤靶细胞 B. 降解病毒核酸 C. 病毒失去血凝 性 D. 病毒失去感染性 E. 病毒失去免疫原性 8. 内毒素是下列哪种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肺炎链球菌 C.乙型溶血性链球 菌 D. 淋病奈瑟菌 E. 脑膜炎奈瑟菌 9. 病毒的致病机制不包括 A. 杀细胞性感染 B. 整合感染 C. 稳定状态感染 D. 侵袭感染 E.免疫病理作用 10. 病毒抗原检测可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 核酸杂交 B. PCR C. ELISA D. 血凝试验 E. PFU 11. 现已用于临床预防病毒性传染病的人工主动免疫制剂是 A. 基因工程疫苗 B. 抗独特型疫苗 C. DNA疫苗 D. 抗病毒血清 E. DNA重组疫苗 12. 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的初步鉴别试验选用 A. 吲哚试验 B. 尿素分解试验 C. 乳糖发酵试验

食品微生物学试题+答案复习进程

食品微生物学试卷一、 一. 填空题(1分/空×20): 1. 细菌一般进行___⑴__ 繁殖,即__⑵_。酵母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和无性两类,无性繁殖又可分为__⑶__ ,__⑷__ 两种形式,有性繁殖时形成__⑸_ ;霉菌在有性繁殖中产生的有性孢子种类主要有__⑹__ ,_⑺__ ;在无性繁殖中产生的无性孢子种类有_⑻_ ,__⑼__,__⑽__ ;放线菌以__⑾__ 方式繁殖,主要形成__⑿__ ,也可以通过___⒀__繁殖。 2. 微生物污染食品后,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主要是引起___⒁_______和_____⒂_____。 3.在酵母菌细胞结构中,____⒃_____具有保护细胞及维持细胞外形的功能;____⒄____具有控制细胞对营养物及代谢产物的吸收和交换作用;____⒅_____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新陈代谢的场所;___⒆______是呼吸酶类的载体,细胞的能量供应站;_____⒇____具有传递细胞遗传性状的作用。 二.选择题(1分/小题×20) 1.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___ a.结晶紫(初染) b.碘液(媒染) c.酒精(脱色) d.蕃红(复染) 2.属于细菌细胞基本结构的为___ a.荚膜 b.细胞壁 c.芽孢 d.鞭毛 3.测定食品中的细菌总数常采用_____ a.稀释混匀平板法 b.稀释涂布平板法 c.显微镜直接镜检计数法 4.干热灭菌法要求的温度和时间为___ a.105℃,2小时 b.121℃,30分钟 c.160℃,2小时 d.160℃,4小时 5.微生物运输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___ a.单纯扩散 b.促进扩散 c.主动运输 d.基团转位 6.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有性繁殖产生____ a.接合孢子 b.担孢子 c.孢囊孢子 d. 子囊孢子 7.以高糖培养酵母菌,其培养基类型为____ a.加富培养基 b.选择培养基 c.鉴别培养基 d.普通培养基 8. 抗干燥能力较强的微生物是_________。 a.酵母菌 b.霉菌菌丝 c.乳酸菌 9. 产生假根是____的形态特征。 a.根霉 b.毛霉 c.青霉 d.曲霉 10.配制1000ml的固体培养基需加琼脂____ a.0. b.2~7克 c.15~20克 d.50克 11.食品和饮料工业生产上常采用的“巴氏灭菌法”是一种______方法。 a.消毒 b.抑菌 c.灭菌 d.除菌 12. 下列微生物器官耐温顺序为_____ a.营养体>孢子>芽孢 b.芽孢>孢子>营养体 c.孢子>营养体>芽孢 c.芽孢>营养体>孢子 13.下列微生物能通过细菌滤器的是____ a.细菌 b.酵母菌 c.病毒d霉菌 14.下列不属于生长素类物质的是____ a.氨基酸 b.矿质元素 c.嘌呤碱基 d.维生素 15. E.coli是______

动物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2分共20分) 1.微生物:是个体细小、肉眼看不见、必须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1分)一群结构比较简单、繁殖迅速的最微小的生物总称。(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2.菌落与菌苔:单个或多个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单个,肉眼可见的细菌细胞集聚体称为菌落。(1分)菌落彼此相连形成片叫菌苔(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3.IMVIC试验:是一组区别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的生化试验(1分),I——吲哚试验,M—M.R(甲基红)试验,VI—二乙酰试验,C—枸橼酸盐试验(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4.免疫活性细胞:在免疫细胞中,受抗原刺激后,能特异地识别抗原决定基(1分),并能分化增殖,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的细胞。(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5. 巴氏消毒法:是以较低温度杀灭液体食品及物品内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1分),而又不破坏其营养成分及有效成分的消毒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是由巴斯德创立的,故称为巴氏消毒法。(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6.单克隆抗体:是由淋巴细胞杂交瘤产生的(1分),只针对复合抗原分子上某一单个抗原决定基的特异性抗体。(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7.正常微生物群:是指微生物与其宿主在共同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态系,这个生态系是由微生物和宏生物共同组成的,其中微生物群称为正常微生物群。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8.灭活疫苗:又称死苗。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后,病原微生物仍保持其抗原成分的免疫原性。(1分)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并用其制成的疫苗,称灭活苗。(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9.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之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1分)并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1分)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10.外毒素与内毒素:前者由某些病原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菌体外环境中的一类毒性代谢产物。(1)后者是一类由革兰氏阴性菌在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在细菌生活状态下不释放或不分泌到外界环境中去,只有菌体细胞自溶、死亡崩解,或人工方法(超声波处理、反复冻融、研磨等)破坏其细胞的完整性时,才释放出来的毒素。。(1) 回答不完全者适当扣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和少数藻类。(每少一项扣0.5,错6项扣完) 2.动物的胸腺是中枢免疫器官,脾脏是外周免疫器官。 3.细菌特殊结构包括荚膜、芽孢、鞭毛、纤毛等。(每错一项扣0.5) 4.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免疫的特点是细胞免疫、带菌免疫与变态反应同时存在两大特点 5.培养细菌常用的培养基可分为基础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营养培养基、厌氧培养基五种。 6.变态反应的类型包括Ⅰ型(过敏型)、Ⅱ(细胞毒型)、Ⅲ(免疫复合物型)、Ⅳ(迟发型)型。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附答案)汇总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A) (临床医学本科、影像医学本科、中医药学本科、实验技术本科、预防医学本科) 班级学号姓名 注意事项: 1.在试卷上写上姓名、班级。在答题卡上填上学号,将相应的数字涂黑,并写上班级、姓名和试卷类型(A卷/B卷)。交卷时必须将答题卡与试卷一起上交,否则以零分计算! 2.本份试卷由基础知识题和病例分析题组成,共150个选择题,请按题目要求,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做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时请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原则上不允许上厕所。 第一部分、A型选择题 (由一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90个选择题) 1.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疯牛病 B.梅毒 C.结核病 D.沙眼 E.体癣 2.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 B.二分裂方式繁殖 C.对抗生素敏感 D.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E.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A.肽聚糖含量少 B.缺乏五肽交联桥 C.对溶菌酶敏感 D.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 E.有蛋白糖脂外膜 4.青霉素杀菌机制是: A.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B.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C.影响核酸复制 D.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E.损伤细胞膜 5.有关“细菌鞭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 B.许多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鞭毛 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直接观察到 D.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E.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中有助于鉴别细菌有无鞭毛(半固体) 6.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产生(都是阳性) B.不直接引起疾病 C.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 D.代谢不活跃 E.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 7.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形态时,总放大倍数为: A.10倍 B.100倍 C.400倍 D.900~1000倍 E.10000倍 8.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后,菌体分别呈: A.红色和紫色 B.紫色和紫色 C.紫色和无色 D.无色和无色 E.无色和紫色 9.革兰染色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法,其实际意义不包括:

食品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食品微生物学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30分) 1、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 2、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3、裂殖、芽殖; 4、菌丝、隔膜; 5、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水、无机盐; 6、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化能异养型; 7、补体、干扰素; 8、神经毒素、肠毒素、细胞毒素; 9、土壤;10、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 二、判断改错题(每题2分,共20分) 1、×灭菌(彻底)效果好于消毒(只杀死营养体); 2、×D值; 3、×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4、×除放线菌在碱性环境生长外,其他在酸性环境生长; 5、×芽孢为非繁殖体; 6、×放线菌培养基为高氏1号,霉菌培养基为查氏培养基; 7、×拮抗; 8、×细菌总数< 100个/ mL; 9、×过滤除菌;10、×天然培养基。 三、问答题(共34分) 1、培养基的分类方法有哪些?(5分) (1)按培养基营养成分的来源: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2)按培养基的物理状态: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3)根据培养基的用途:基础培养基、加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生产用培养基。 2、烈性噬菌体对细菌的侵染过程?(5分) (1)吸附:吸附在特异位点;(2)侵入:注入核酸,壳留在外;(3)生物合成(复制):以噬菌体DNA为模板,利用寄主细胞的原料、能量和生物合成场所,合成噬菌体的DNA、蛋白质等成分;(4)装配:将核酸、蛋白质组装成新的噬菌体;(5)裂解(释放):宿主细胞破裂,子代噬菌体释放。 3、细菌革兰氏染色的机理及染色的现象?(6分) 机理:细胞壁组成成分有差异。 现象:阳性菌——紫色;阴性菌——红色。 4、消毒灭菌方法有哪些?各自的适用范围是什么?(6分) (1)温度:干热灭菌(火焰灼烧灭菌、干热空气灭菌、湿热灭菌——巴氏消毒、煮沸消毒、间歇灭菌、加热蒸汽灭菌);(2)辐射:紫外线、β射线、γ射线(空间环境)(3)过滤:水质。 5、微生物的生长包括几个时期?各时期的特点分别是什么?(6分) (1)延滞期:对环境的适应阶段,数量不增加;(2)对数生长期:数量呈几何级数增加;(3)稳定期:新生数量等于死亡数量,总数保持稳定,可积累代谢产物;(4)衰亡期:数量逐渐减少,有异常代谢产物产生。 6、菌种保藏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有哪些?(6分) 原理:使菌体处于休眠状态,代谢降至最低限度。 方法:传代培养保藏法、载体保藏法、矿油保藏法、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四、分析题(共16分) 1、分析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有哪些? (1)温度:最低、最高、最适生长温度;(2)氧和氧化还原电位:好氧菌、厌氧菌;(3)氢离子浓度:最适pH;(4)水分:水分活度;(5)辐射;(6)超声波;(7)化学药剂等。 2、在实验过程中哪些环节操作不当会影响微生物菌落的生长情况?培养基种类不适合(营养成分、pH、灭菌条件);培养温度不适合;培养时间不足;接种过程中未严格无菌操作(操作环境、操作人员的双手、接种环灭菌、棉塞灭菌、酒精灯外焰灭菌、距离酒精灯过远等)

实验动物的分级

.实验动物分级及其标准 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 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积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 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悉生动物(GN)。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悉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 综合上述,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半屏障系统、开放系统和层流架系统等五大类。 A 隔离系统 是在带有操作手套的容器中饲养动物的系统,用于饲养无菌动物和栖生动物。内部保持按微生物要求的100级的洁净度,但其设置的房间及操作人员不必按无菌室考虑。 B 屏障系统 把10000~100000级左右的无菌洁净室作为饲养室,主要用于无特殊病原体动物的长期饲养和繁殖。入室施行严格管理,如淋浴、换贴身衣服等。 C 半屏障系统

畜牧微生物学

一、填空题、选择题1微生物可分为三类:①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蓝藻类。②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真菌、藻类和原虫类。 ③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微生物指一类个体小,结构简单,繁殖快,分布广,多数要通过光学 显微镜或 电子显微 镜才能看 到的生物。 2微生物的 进化、形 态、生理、 生态、分类 以及它们 与生物界、 非生物界 的相互作 用,与人类 和生产的 利害关系 等方面的 科学,就是 微生物学。 3定细胞大 小的计量 单位是微 米和纳米。 1微米等于 千分之一 毫米,1纳 米等于千 分之一微 米。 4菌有球 状、杆状和 螺旋状三 种,因此将 细菌分为 球菌、杆菌 和螺旋菌 三类。 5细菌的繁 殖方式是 简单的裂 殖。 6球菌呈球 形,也有椭 圆形的。按 其分裂的 方向及分 裂后彼此 相连的情 况分为:双 球菌、链球 菌、四联球 菌、八叠球 菌和葡萄 球菌。 7杆菌一般 呈正圆柱 形,也有近 似卵圆形 的,菌体多 数平直,亦 有稍弯曲 的。 8杆菌分裂 后的三种 形式:①单 杆菌;②双 杆菌;③链 杆菌。 9螺旋状菌 分为:弧菌 和螺菌。 10、细菌基 本构造包 括:①细胞 壁,②胞浆 膜,③细胞 浆,④核 体,⑤核蛋 白体,⑥其 他内含物。 11、革兰氏 染色法染 色,由于反 应不同,可 以把细菌 分为革兰 氏阳性(蓝 紫色)和革 兰氏阴性 菌(红色) 两大类。 12细菌细 胞壁的主 要功能① 保持细菌 的一定外 形;②保护 细菌免受 外界渗透 压和有害 物质损害; ③具有相 对通透。 13细菌的 核体没有 核膜与细 胞浆相隔, 由均匀的

动物微生物复习材料

《动物微生物》考试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 2分,共20分) 1. 病毒: 2. 异养菌: 3. 细菌的呼吸: 4. 无菌: 5. 最小感染量: 6. 隐性传染: 7. 中和作用: 8. 不完全抗原: 9. 多克隆抗体: 10. 联苗: 11. 微生物: 12. 主动运输: 13. 病毒: 14. 干扰素: 15. 半数致死量: 16. 类毒素: 17. 灭菌: 18. 抗原: 19. 细胞免疫: 20. 诊断试剂: 21. 1.灭菌 22. 2.病原性 23. 3.毒力 24. 4.免疫 25. 5.抗原 26. 6.类毒素 27. 7.细菌 28. 8.荚膜 29. 9.条件性病原体

30. 10.噬菌体 31. 1.芽孢: 32. 2.培养基: 33. 3.干扰现象: 34. 4.消毒: 35. 5.抗原: 36. 6.变态反应: 37. 7.血清学反应: 38. 8.侵袭力 39. 9.同种血清 40. 10.诊断制剂 41. 1.灭菌 42. 2.病原性 43. 3.毒力 44. 4.免疫 45. 5.抗原 46. 6.类毒素 47. 7.细菌素 48. 8.荚膜 49. 9.条件性病原体 50. 10.噬菌体 51. 1.质粒: 52. 2.自养菌: 53. 3.干扰现象: 54. 4.再次应答: 55. 5.抗体: 56. 6.无菌: 57. 7.毒力: 58. 8.传染: 59. 9.MLD 60. 10.异种血清 61. 1.抗体 62. 2.病原性

63. 3.毒力 64. 4.免疫 65. 5.抗原 66. 6.类毒素 67. 7.免疫血清 68. 8.疫苗 69. 9.条件性病原体 70. 10.噬菌体 71. 细菌: 72. 自养菌: 73. 噬菌体: 74. 防腐: 75. 最小致死量: 76. 显性传染: 77. ADCC作用: 78. 半抗原: 79. 单克隆抗体: 80. 康复血清: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 20分) 1.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菌、_________、放线菌、_________ 、 __________、支原体。 2. 动物消化道正常菌群的作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 动物口腔中的微生物很多,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 影响微生物的物理因素除了温度外,主要因素还有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超声波等。 5. 常用的皮肤消毒剂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6. 一般情况下,增强微生物毒力的方法是_________。 7. 免疫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笔记

革兰氏阴性菌 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 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 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 大肠埃希氏菌(E. coli)常考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志贺氏菌属(Shigella) 变形杆菌属(Proteus), 欧文氏菌属(Erwinia) 革兰氏阳性菌 芽孢杆菌属(Bacillus) 保加利亚乳杆菌(L. bulgaricus) 乳酸乳杆菌(L. lactis) 乳酸杆菌属(Lactoba cillus) 葡萄球菌属(Staphylo coccus) 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 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 微球菌属(Micro coccus) 链球菌属(Strepto coccus) 嗜热链球菌(Strep.thermophilus) 热解糖梭菌(Cl.thermosaccharolyticum) 肉毒梭菌(Cl.botulinum) 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 梭菌属(Clostridium) 真菌 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 啤酒酵母(S. cerevisiae) 假丝酵母属(Candida) 热带假丝酵母(C. tropicalis) 红酵母属(Rhodotorula) 球拟酵母属(Torulopsis) 根霉属(Rhizopus):黑根霉(R. nigricans)、米根霉(R. oryzae) 毛霉属(Mucor) 曲霉属(Aspergillus):灰绿曲霉(A.glaucus)、匍匐曲霉(A.repens)、烟曲霉(A.fumigatus)黄曲霉(A.flavus)、米曲霉(A.oryzae) 青霉属(Penicillium) 食品的保藏 嗜冷菌(Psychrophile)指在0~20 ℃下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10~15 ℃的微生物。海水或极冷地区。适(耐)冷菌(Psychrotroph)0~7 ℃能够生长。7~10d内产生可见菌落的微生物。 嗜中温菌(43 ℃)、产碱杆菌、假单孢菌、链球菌引起冷藏食品变质 兼性适冷菌(eurypsychrotroph):6~10d 形成菌落43 ℃生长、阴沟肠细菌 专性适冷菌(stenopsychrotroph):5d~形成菌落40 ℃不生长、霉实假单胞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