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节 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

第二章 第一节 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
第二章 第一节 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

第二章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

本章着重分析全球陆地主要自然带的形成、分布及其基本特点,阐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并以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为指导,对世界自然地理环境进行区域分异研究。本章内容属于《世界地理》的基础理论,所阐明的理论观点和基本规律对以后各章的学习和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第一节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

一、自然带的形成

(一)自然带的定义

什么是自然带?自然带也称“自然地带”或“地理地带”,是指在地球表层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每一带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以及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并有一个占优势的特有的景观型。由于植被类型是每一个自然带的典型的和最富有表现力的特征,因此自然带都以植被类型的名称来加以命名。自然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不断发展的,各带之间并无固定的、显著的界线,界线通常代表有一定宽度的过渡带。

地球上的自然带一旦产生,便不断发展和演变。地质时期海陆分布的变化,直接影响气候的变迁;而气候的冷暖交替,必然引起自然带的变化和发展。可见自然带的演变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演化的结果,它与无机自然界和有机自然界的演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地球的内力作用产生的地壳构造运动,导致无机自然界的发展演化具有阶段性,因此,受生存环境条件的制约,有机界的发展也具有相应的阶段性的变化,地质时期的划分,就反映出生物界的演化。

(二)自然带的形成与时空演化

前寒武纪时期,由于生物界尚处于低级发展阶段,因此当时地球上虽然有各种不同的自然条件,但陆地上还没有生物,海洋生物界也比较单一。到了泥盆纪,植物界才实现从水生到陆生的飞跃,大地开始披上绿装。石炭-二叠纪的植被,已具有清晰的分带性。例如晚石炭世就出现了三个比较明显的植物带:

①热带植物带,从西欧向西到美洲东部,向东经东欧、中亚到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一带,以高大的有节类和石松类植物为主,已形成高达30m左右的茂密森林。②通古斯植物带或安加拉植物带,包括中亚北部和西伯利亚,以草本的蕨类和种子蕨为主,木本植物有显著的年轮,代表北部温带植物带。③冈瓦纳植物带,以冈瓦纳大陆为中心,是南部植物带,与北温带植物群十分相似,由舌羊齿植物组成,可能代表温凉气候下的植物组合。

中生代中期是地形趋向准平原化的时期。侏罗纪从日本群岛到不列颠群岛,从新西伯利亚群岛到南非和澳大利亚这一广大空间,主要分布着比较单调的裸子植物。中生代中期,现在的西伯利亚、远东和日本的气候温和湿润,形成以银杏为主的北温带林。由此向北到北极诸岛,如斯匹次卑尔根地区,则以松柏类为主,松柏类与蕨类共生,呈温带松柏林外貌。在温带森林以南纬度较低的地区,如南欧、亚洲中南部及东南部,均以苏铁类为主,且以苏铁类与蕨类共生为特点,松柏、银杏则占较小比例,这反映出热带或亚热带的生长环境。

早第三纪是第四纪大冰期以前的温暖时期。亚洲大陆大约从40°N以北直到北冰洋沿岸均为温带气候,以南则为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欧洲的温带气候也一直向北延伸大北冰洋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而欧洲大部分则是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在北美,目前是大陆冰川一部分的格陵兰岛的北部边缘,在2 500万年前,也曾生长过红杉和葡萄。第三纪植物的分布有明显的分带现象,在西欧、东欧的南部,亚洲东南部以及美洲中部墨西哥湾一带,植物群以热带、亚热带的常绿林为主,长有棕榈、红杉、紫杉、蕨类、竹类等。在北极地区、北欧、北美和亚洲北部地区,植物群则以落叶林为主,其中主要成分是山毛榉、白桦、白杨、赤杨等。

到晚第三纪,随着山脉的隆起,气候有变干冷的趋势,北部的温带林逐渐向南扩展,在热带植物区中逐渐出现了温带植物的成分,热带林的北界逐渐向南退缩,介于热带和温带之间原来表现很微弱的干燥带,此时明显扩大,逐渐形成了森林草原带、草原带、半荒漠带和荒漠带。

第四纪时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表高低差异加大,气候变冷,出现了大冰期气候。随着冰川的多次进退,高纬地区植物群也多次进退,愈近北极地区,植

物种愈年轻。但很少受到冰川作用影响的地区则属于具有多种植物的古热带区,保留着许多晚第三纪的特色植物,如水杉、银杏等就是保存下来的古老植物的“活化石”。木本植物的减少和草本植物的增加,也是大冰期条件下植物发展的一个特征,如中亚、南欧自第四纪以来,草原进一步扩大,占领了原来在第三纪曾是森林的地方。今日亚寒带针叶林以及北极地区最年轻的苔原植被,也都是在第四纪后半期才形成的。也有人根据沙漠地区植物孢粉分析、C14的鉴定以及对古沙丘等的研究,认为由于第四纪期间几次干湿交替的气候变化,在第四季后期的干旱阶段才形成了荒漠。

总之,从发展演化的观点来看,今日全球存在的一些自然带是在白垩纪-新生代时期植被分布的基础上延续下来的,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几个特点:

(1)赤道带和热带自然地。这里有保留到现代的第三纪植物群,它们是地球上发育最古老,种类最丰富的植被类型,第三纪的风化壳和古土壤也是本带的主要特征之一。

(2)亚热带自然带(地中海区自然带)。从上白垩纪以来,这一自然带变化比较大,现代地中海植物群主要由潮湿热带森林植物群经旱生化和温带植物群种类的加入以及它们对新条件的适应等作用而形成的。

(3)北半球温带草原和荒漠带。晚白垩世在本带的平原和山地生长着森林,到渐新世中期才开始向较干燥的气候条件转化,至中新世末期森林草原和草原才散布开来。第三纪是草原在亚欧大陆亚热带和温带平原上广泛发展的时期。在第四纪后期的干旱阶段才形成了荒漠。

(4)温带林中的阔叶林亚带。这些森林在晚白垩世和第三纪的分布比现代广阔,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占有了现代温带草原和荒漠的地盘以及相当广阔的北极区域。第三纪森林在大陆气候变得干冷的影响下发生了分化,当北极和西伯利亚分布着落叶林的时候,在西欧和乌克兰还生长着热带或亚热带森林。此外,在东西方向上,落叶林(土尔盖林)比较接近西伯利亚地区,常绿林(波尔塔瓦林)比较接近于大西洋。这些都属于分带现象。落叶林的扩展标志着亚欧大陆的森林景观向现代面貌的转变。在第三纪后半期从土尔盖林分化出的针叶林亚带,形成了亚欧大陆森林带的北方亚带。

(5)温带森林中的针叶林亚带或亚寒带针叶林带。这大约是从中新世或上新世才开始在西伯利亚平原上发展起来的,是一个十分年轻的森林亚带。但在西伯利亚南部的山区,亚寒带针叶林要古老得多,它是从山区蔓延到平原上的。亚寒带针叶林向平原的扩展,无疑是由于第三季末期气候普遍变冷之故。

(6)苔原带。在第三纪末期,温带和极地纬度上的植被由于受到气候变得干冷的影响而继续分化,苔原植物群在第四纪才开始发育起来,这在第四系地层中所发现的苔原植物的化石可以为证。在西伯利亚东北部的山区,那里的森林因气候普遍变冷而最先停止生长,形成古老的苔原核心(原始北极植被)。由于第四纪时那里的广大地区没有被冰川覆盖,因而有助于苔原的发育和扩展,在第四纪冰期后,终于形成了环绕着北极地区的苔原带,这是地球上所有的自然带中最年轻的一个。

(三)对自然带演化意义的认识

(1)自然带的发现者是俄国自然地理学家和土壤学家B.B.道库恰耶夫,早在1898年他就论证了自然地理现象的地带性规律,指出:“由于地球离太阳所处的一定位置,由于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球体的形状,使气候、植被及动物在地表上的分布,皆按着一定严密的顺序由北向南有规律的排列着,因而将地球分为若干带——极地带、温带、亚热带、赤道带等”,从而创立了自然带学说。

(2)自然带是由岩石地形、气象气候、陆地水、植被、土壤和动物界等组成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其中,岩石地形和气象气候是其两大基本组成要素,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决定植被、土壤和动物界的类型组成及其内涵。植被类型则真实地反映了自然带的外貌特征,称为自然带的明显标志。

(3)自然带的发现与划分,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例如,自然带是地表沿纬线延伸的宽阔部分,在它的范围内有一定的辐射净值及与热力条件有关的自然地理过程,如风化过程、成土过程、地貌过程等。因而一个自然带内,农业生产上的熟制大体相同,如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两年三熟等。自然带也大体反映出光温生产潜力的大小,即一个自然带内日平均气温≥10℃期间的光合辐射,在其他环境条件都合适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干物质产量大体相同。如此,自然带学说成为19世纪以来地理学的伟大成就之一,也是地理学在

今天可以告诫世人的经典的自然规律之一:人类必须在自然带理论的框架下配置自己的活动。

(4)自然带的演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由于人胜于其他一切动物,而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但这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因而人类活动必须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如果为所欲为,违反自然规律,一定会得到自然界的报复。这样的例子已屡见不鲜。

郑度等人认为,由于CO

2增加、气候变暖,自然带可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位移。他们推断,假如至2100年,全球将增温3℃,相当于1月平均气温上升4℃,此时1月平均气温上升值在寒温带南界可能增至6℃,在赤道带北界减至1℃,那么,在中国,寒温带大部将变为中温带,中温带大部变为暖温带,暖温带一般变为北亚热带,北亚热带全部变为中亚热带,中亚热带小部变为南亚热带,南亚热带全部变为边沿热带,边沿热带一部分变为中热带。

至于中热带与赤道到,除海南岛最南部以外,都是大洋中的小岛,温度增高很有限,不会产生多少影响。青藏高原现有资料很少,只能暂时假定高原寒带变为高原亚寒带,高原亚寒带变为温带,高原温带将近似于暖温带或北亚热带。尽管以上推测相当粗略,当增温影响可能造成自然带的推移变化应当是肯定的。

正因为如此,同人类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陆地生态系统已成为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与此相关的核心项目“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GCTE)”、“生物圈的水循环方面(BAHC)”及“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等已成为国际全球变化研究中最活跃和不断扩展的项目。二、全球自然带的分布及主要自然带的定量特征

(一)全球自然带的分布及其特点

全球主要自然带的分布以及各带主要特点如下:

1.热带雨林带

分布于赤道带的湿润大陆地区和岛屿上,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东南亚的岛屿。本带气候属于多雨类型,整个环境过度湿润,适于热带雨林生长,树种繁多,乔木高大,常绿浓密,林冠排列多层,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生植物随处可见。林中动物以鸟类和猿猴类最为活跃。林下的红色风化壳上发育着热带的砖红壤。

2.热带稀树草原带

本带与热带雨林带南、北相连,在非洲和南美洲有着广泛的发育,而在澳大利亚、中美和亚洲的相应地带则仅有局部的分布。本带气候属于热带干湿季分明的类型,最大的特征是一年中有长达4个月以上的干季。热带稀树草原也称撒王纳群落,主要由比温带草原草本植物植株高的禾本科植物所构成,在草本植被中间,零星地分布着成片的乔木或独柱的乔木,它们具有能储藏大量水分的旱生构造。热带稀树草原的季相变化明显,雨季草木欣欣向荣、百花盛开,干季草原呈现一片黄褐景色。善于疾驰的草食动物在这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食肉动物也很丰富。茂密的草本植物引起生草过程的发育,因此土壤中进行着腐殖质、氮和灰分养料元素的积累,形成红棕色土。

3.热带荒漠带

此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的背风侧,在北非的撒哈拉、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北美的西南部、澳大利亚的中部和西部、南部非洲及南美部分地区表现明显。气候属于全年干燥少雨的热带干旱类型,植被贫乏,有大片无植被的地区,植物以稀疏的旱生灌木和少数草本植物以及一些雨后生长的短生植物为主。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很贫乏,成土过程进行的十分微弱,形成荒漠土。

4.亚热带荒漠草原带

本带位于热带荒漠带和亚热带森林带之间,在北半球很清楚地表现于热带荒漠带的北缘,在南半球则表现于澳大利亚南部、南部非洲和南美南部的部分地区。气候属于亚热带半干旱类型,随着由热带荒漠向纬度较高地区的推进,年降水量有所增加,但最大降水量常在低温时期,夏季的高温和干旱引起强烈的蒸发,因此本带仍是一个缺水地区。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有旱

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在较湿润的季节里有短生植物的生长。土壤属于半荒漠的淡棕色土。5.亚热带森林带

在地球上,亚热带的非地带性因素表现得极为强烈,这里陆地有巨大的面积,地形有很大的起伏,大陆轮廓和洋流也都有不同的影响,因此这里的地带性现象受到很大的干扰和破坏,使亚热带的自然带不是横贯东西连成一体的全球性地带,而是在大陆西岸、大陆内部和大陆东岸等地区之间表现出很大的区域差异。亚热带森林带被大陆内部的荒漠草原所隔开,而分成大陆西岸和大陆东岸两种类型。大陆西岸的亚热带森林带又称地中海式植物带,在北半球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地区和北美洲加利福尼亚沿海地区;在南半球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西南部、非洲的西南端以及南美洲西岸的智利中部。亚热带大陆西岸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夏干型,又称地中海式气候。这里主要形成常绿硬叶林,发育着褐色土。大陆东岸的亚热带森林带,在北半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长江流域、日本的南部和美国的东南部,在南半球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非洲东南部以及南美的东南部。亚热带大陆东岸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这里主要形成常绿阔叶林,又称照叶林,发育着亚热带的黄壤和红壤。

6.温带荒漠带

本带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内部和北美大陆西部的一些山间高原上,在南美大陆南部的东侧也有所表现。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类型,这里植被贫乏,只有非常稀疏的草本植物和个别灌木。土壤主要是棕漠土和灰棕漠土。

7.温带草原带

在北半球表现非常典型,如亚欧大陆中部,从东欧平原的南部到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南部,就是一条很宽的温带草原带。由于一系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温带草原,都改变了呈东西向带状的分布形式。温带草原带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类型。温带草原植被以禾本科植物为主,根据草本植物的种类成分,可分为各种不同类型的草原。土壤主要是黑钙土及暗栗钙土,也有碱土及盐土呈斑状分布。草原带动物善于适应草本植被所覆盖的平坦开阔的武林地区,许多动物穴居洞中,啮齿类动物、有蹄类动物和一些草原肉食动物是温带草原的主要动物。

8.温带阔叶林带

本带又称夏绿林带,主要是由一些秋后落叶的阔叶秋木组成的森林。本带属于整个温带森林带的南部亚带,因受海陆分布、寒暖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温带阔叶林带主要分布于温带大陆的东部和西部,至于温带大陆的内部,则因大陆性气候较强,而形成了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亚洲东部夏绿林受温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如我国东北和华北、日本群岛中部和朝鲜半岛的大部分以及俄罗斯的勘察加半岛和萨哈林岛(库页岛)等地,这里阔叶树种类成分较欧洲丰富,有蒙古栎林、辽东栎林以及槭属、椴属、桦属、杨属等组成的杂木林。欧洲西部的夏绿林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往往形成由单一树种组成的纯林,如山毛榉林、栎林等。北美洲夏绿林分布在五大湖以南,直到阿巴拉契亚山脉、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大西洋沿岸低地,这里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植被主要是美洲山毛榉和糖槭组成的山毛榉林。

温带阔叶林带的土壤主要为棕色森林土、灰棕壤和褐色土。动物种类比热带森林为少,但个体数量较多,其中以有蹄林、鸟类、啮齿类和一些食肉动物最为活跃。

9.亚寒带针叶林带

本带属于整个温带森林带的北部亚带,它沿亚欧大陆北部及北美大陆北部,呈非常宽阔的带状东西向伸展着,是温带森林带的主要部分,几乎横贯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是一条全球性的自然带。这里属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十分寒冷,夏季温暖潮湿,形成了由云杉、落叶松、冷杉、西伯利亚松等针叶树种组成的针叶林带,发育着森林灰化土。动物界中主要是松鼠、雪兔、狐、貂、麋、熊、猞猁等耐寒动物。

10.苔原带

本带位于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的最北部以及北极许多岛屿地区。这里气候严寒,冬季漫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热量不足,土壤冻结,沼泽化现象广泛,所有这些环境条件,均不利于树木生长,因而形成以苔藓和地衣占优势的、无林的苔原带。土壤属于冰沼土。动物界比较单一、种数不多,特有驯鹿、旅鼠、北极狐等,夏季有大量鸟类在陡峭的海岸上栖息,形成“鸟市”。

11.冰原带

亦称冰漠带,它几乎占有南极大陆的全部、格陵兰岛的大部以及极地的许多岛屿。这里全年皆被冰雪覆盖,最暖月的平均温度仅在某些地区可以高至0℃。这样,仅在无冰雪覆盖的岩崖上可以观察到某些藻类和地衣的生长。冰原带动物界很贫乏,目前在南极大陆上尚未发现陆生哺乳动物,仅在沿岸地区特有企鹅一类的海鸟,在北极诸岛上有时可以看到白熊和北极狐,以及在北半球或南半球冰原带的沿岸海水中栖息着鲸和海豹等。

(二)主要自然带的定量特征

自然地带本质上是自然地理系统,其中生态系统是其核心子系统,由于不同的自然地带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从而导致在太阳辐射、温度、降水、蒸发的不同,并进而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的不同。一般而言,在陆地自然带中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率最高,草原生态系统次之,而荒漠生态系统最低。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率可以作为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诊断指标,用以考察自然地理环境功能是否退化,评价自然地理环境生产潜力发挥的程度如何,还可用来衡量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管理水平和生产率对于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活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自然带的环境与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率关系的状况如表。

全球气候类型、自然带、分布、代表城市

气候类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温及降水 代表城市 陆地自然带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 典型土壤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 南北纬10°之间 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 年平均气温26°C左右,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较均匀雅加达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 砖红壤 热带草原气候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干、湿两季明显交替 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 非洲中部、南美巴西、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 年降水量750~1000毫米 达累斯萨拉姆、里约热内卢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 长颈鹿、羚羊、斑马 燥红土 热带季风气候 夏: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冬: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全年高温,一年分雨旱两季 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年平均气温20°C以上,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 孟买、加尔各答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季雨林 象、孔雀 砖红壤性红壤 热带沙漠气候 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干旱少雨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撒哈拉、亚洲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年降水量不足125毫米 开罗、利雅得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荒漠 袋鼠、沙漠狐、单峰驼 荒漠土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最冷月均温0℃以上,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 上海、东京、新奥尔良、圣保罗、布宜诺斯艾利斯、悉尼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猕猴、灵猫、大熊猫 红壤 地中海气候 副热带高压气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南北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 最冷月均温0℃以上,年降水量在300~1000毫米之间 圣地亚哥、瓦尔帕莱索、珀斯、开普敦、旧金山、洛杉矶、罗马、雅典、里斯本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阿尔卑斯山羊、黇鹿 褐土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浅谈坡向与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关系

浅谈坡向与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关系谭善武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邮编 409900 曾经有一道牵涉到坡向与自然带分布高度关系的试题,引起了长时间的争论。它便是2004年北京春季高考的文科综合的一道试题,为了方便大家讨论现将原题摘录如下:下面两幅图中,上图表示我国主要地形区中某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下图是该地形区中某城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该地形区的名称。(2) 指出导致图中山地两坡的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争论焦点是第二小题。许多考生对第二小题的参考答案产生疑惑:如果说东西两坡的自然带分布的差异,主要是由水分(或降水、湿度)因素造成的。那么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水分条件较好,植被应该长得更好才是。为何自然带的高度反而低些?而如果说东西两坡的自然带分布的差异主要是由热量或温度因素造成的,也不对。因为两侧纬度相同,辐射热量相近。虽然西坡是夏季风的背风坡,但西坡是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天西坡温度比东坡低。所以仅凭西坡是夏季风的背风坡而说西坡热量条件优于东坡是不准确的。 那么此题的正确答案是什 么?又该如何来理解呢?究 竟降水与热量与植被的分布 高度有着怎样的关系。 通过大量的查阅资料与调 研,我们发现降水与热量与 植被的分布高度有着如下的 关系:一、在基带热量盈 余区,水分是决定自然带高 低的主要因素我们都知道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 和热量,并且不同的植物需 求不同,同一种植物所需的 水、热有一定的比例范围。 在热量盈余的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中的水分逐渐减少,降水较少的坡向总是首先因缺水而不能满足植物的需要。从而造成同一植被在背风坡的分布高度低于迎风坡。如下图所示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以南,热量充足,南坡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条件优于北坡,

自然带

1.什么叫自然带?全球陆地自然带演化有什么特点? 自然带:是指地球表层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自然综合体。每一带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以及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并有一个占优势的特有的景观型 从发展演化的观点来看,今日全球存在的一些自然带是在白垩纪-新生代时期植被分布的基础上延续下来的,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几个特点: (1)赤道带和热带自然带。它们是地球上发育最古老,种类最丰富的植被类型,第三纪的风化壳和古土壤也是本带的主要特征之一。 (2)亚热带自然带(地中海区自然带)。从上白垩纪以来,这一自然带变化比较大,现代地中海植物群主要由潮湿热带森林植物群经旱生化和温带植物群种类的加入以及它们对新条件的适应等作用而形成的。 (3)北半球温带草原和荒漠带。第三纪是草原在亚欧大陆亚热带和温带平原上广泛发展的时期。在第四纪后期的干旱阶段才形成了荒漠。 (4)温带林中的阔叶林亚带。这些森林在晚白垩世和第三纪的分布比现代广阔。第三纪森林在大陆气候变得干冷的影响下发生了分化,当北极和西伯利亚分布着落叶林的时候,在西欧和乌克兰还生长着热带或亚热带森林。此外,在东西方向上,落叶林(土尔盖林)比较接近西伯利亚地区,常绿林(波尔塔瓦林)比较接近于大西洋。这些都属于分带现象。落叶林的扩展标志着亚欧大陆的森林景观向现代面貌的转变。在第三纪后半期从土尔盖林分化出的针叶林亚带,形成了亚欧大陆森林带的北方亚带。 2.全球陆地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带?各有什么主要特点? 自然带是指地球表层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自然综合体。每一带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以及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并有一个占优势的特有的景观型。 热带雨林带 分布:赤道带的湿润大陆地区和岛屿 特点:本带气候属于多雨类型,整个环境过渡滋润。 植被土壤:适于热带雨林生长,树种繁多,乔木高大,常绿浓密。土壤为热带砖红壤。 热带稀树草原带 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有着广泛的发育、在澳大利亚、中美和亚洲的相应地带则仅有局部的分布。 特点:本带气候属于爱干湿季分明的类型,最大的特征是一年中有长达4个月以上的干季。 植被:稀树草原,季相变化明显,禾本科植物构成,乔木具储水的旱生构造; 土壤:红棕色土

最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1 2 一、主干知识解析: 3 1.陆地自然带的存在是地理环境差异性的体现,其形成是地理环境要素相互 作用的结果。 4 5 2.自然带的形成,如下思维简图: 6 7 3.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分布对照图,如下图: 8 ①一种气候类型形成一种自然带: 9 10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 11 12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

13 常绿硬叶林带、 14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苔原气候----苔原15 带、 16 冰原气候----冰原带 17 ②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内部是温带荒 18 漠带,其外侧是温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带又叫萨瓦纳带; 19 ③气候相同但因地势高低和降水量的不同而不同。 20 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热带季雨林带,但地势低、降水多的地区为热带雨林带(如:21 恒河平原、印度半岛西海岸等);地势高、降水少的地区为热带草原带(如:德22 干高原等)。 ④同一气候类型对多种自然带, 23 24 该种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两个自然带分别是温带荒漠带(内部)、温25 带草原带(外部);亚寒带针叶林带(中高纬) ⑤两种气候类型对应同一个自然带,温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和温带海洋 26 27 气候(大陆西岸),对应的是同一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8 ⑥亚欧大陆的中纬度自然带东西方向呈现阔叶林、草原和荒漠的对称分布; 29 ⑦亚欧大陆同为亚热带,东西两岸的自然带植被叶面存在差异:东岸是亚热 30 带常绿阔叶林、西岸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31 4.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如下结构图:

特殊自然带

与气候类型不相对应的特殊自然带及成因 全球陆地自然带绝大多数具有地带性,并且与气候类型相对应。各种气候条件下都能形成与之相对应的陆地自然带。所以一般情况下,知道某地的气候类型就能判断出其所在自然带。但是值得我们注意到是在全球陆地自然带中由于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有那么几处自然带与气候类型并不对应,从而形成了在某气候类型下的特殊自然带。这是平时教学中应注意的地方,具体如下: 一.印度半岛绝大部分及中南半岛中部的热带草原带。 众所周知,印度半岛及中南半岛北部的气候类型属于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影响而形成。但该处的自然带却不是我们平时说的与热带季风气候相对应的热带季雨林带(也可称热带雨林带),而是绝大部分形成了热带草原带。究其原因应该是受地形和山脉阻挡作用的影响。印度半岛南部为德干高原,东西两侧分别是东高止山脉和西高止山脉,而中南半岛东西两侧也有山脉阻挡,所以高原地形及山脉阻挡使其内部降水相对较少,而自然带形成了热带草原带。 二.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美国东北部及五大湖周边地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没有形成季风气候,而是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但其对应的自然带较特殊,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大陆性气候一般降水较少,但由于此处有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也被称为“美洲大陆地中海”,其广阔的水域面积为该地区带来丰富的水汽,使其降水比其他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更多。所以其自然带形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三.澳大利亚中南部的热带荒漠带。 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呈半环状分布,回归线穿过的中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在其外围北、东、南为热带草原气候,但其中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区没有形成热带草原带,却是热带荒漠带。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 由于1月份时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向左的作用,形成西北风(也称西北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富降水,加上赤道低气压带南移,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从而自然带形成了热带草原带。而中南部热带草原气候大致位于30oS以南。西北风从陆地上吹来,水汽较少,降水少。 所以形成了热带荒漠带。 四.南美洲南端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荒漠带。 南美洲南端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大陆东部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其自然带不是温带草原带,而是温带荒漠带,主要是因为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半球西风带,在其西侧是安第斯山脉,由于地形阻挡,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加上高原地形,使其更加干旱,所以自然带形成了温带荒漠带。 除此之外,还有几处自然带也是值得注意一下: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及西印度群岛的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天山和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以及沿尼罗河河谷形成的“绿色走廊”;白令海峡东西两侧的苔原带;沙特阿拉伯半岛西海岸带热带草原带等。 由此可见判断某地自然带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特殊自然带的存在,而不应该完全按照所属气候类型来推断。应该从一般到特殊,全面考虑陆地自然带分布。

高中地理陆地自然带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陆地自然带知识点总结 在我们高中的地理学习中,我们所涉及的面非常广,但我们在学习和高三复习的时候,可以将各部分知识进行联系,这样地理知识就不会显得那幺杂乱无章。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高中地理陆地自然带知识点总结》,我们一起从这部分知识点开始进行思考。 1中纬度陆地自然带特征世界中纬度陆地自然带包括温带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亚热带荒漠草原带。温带阔叶林带又称夏绿阔叶林带,位于温带大陆的东部和西部。温带阔叶林主要由一些秋后落叶的阔叶乔木组成,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各地阔叶树种类成分不同。比如,在东亚,我国东北和华北、日本北部、朝鲜半岛、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萨哈林岛等地区,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阔叶树种类成分较欧洲丰富,有蒙古栎、辽东栎以及槭属、椴属、桦属、杨属等组成的杂木林。在欧洲见于西欧,并向东伸延到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东部,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往往形成单一树种组成的纯林,如山毛榉林、栎林等。北美洲的东部和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也有分布,这里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植被以美洲山毛榉和糖槭组成的山毛榉林为主。这个自然带土壤主要是棕色森林土、灰棕壤和褐色土,动物种类比热带森林少,但个体数量较多,主要以蹄类、鸟类、啮齿类和一些食肉动物最为活跃。温带草原带在北半球最为典型,如亚欧大陆,从东欧平原的南部到西伯利亚平原的南部,有世界上最宽广的草原带。北美洲中部,南美的阿根廷和乌拉圭,也都有温带草原的分布,但由于受一系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已经改变了呈东西向带状的分布形式。这里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的类型,植被以禾本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一、主干知识解析: 1.陆地自然带的存在是地理环境差异性的体现,其形成是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自然带的形成,如下思维简图: 3.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分布对照图,如下图: ①一种气候类型形成一种自然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带、苔原气候----------------------------- 苔原带、 冰原气候--- 冰原带 ②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内部是温带荒漠带,其外侧是温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带又叫萨瓦纳带; ③气候相同但因地势高低和降水量的不同而不同。 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热带季雨林带,但地势低、降水多的地区为热带雨林带(如:恒河平原、印度半岛西 海岸等);地势高、降水少的地区为热带草原带(如:德干高原等)。④同一气候类型对多种自然带, 该种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两个自然带分别是温带荒漠带(内部)、温带草原带(外部);亚寒 带针叶林带(中高纬) ⑤--------------------------------- 两种气候类型对应同一个自然带,温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和温带海洋气候 (大陆西岸),对应的是同一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⑥亚欧大陆的中纬度自然带东西方向呈现阔叶林、草原和荒漠的对称分布; ⑦亚欧大陆同为亚热带,东西两岸的自然带植被叶面存在差异:东岸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西岸是亚热 带常绿硬叶林; 4.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如下结构图: 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地区差异 ①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纬度地带 性),在低纬和高纬表现明显,自然带南北 更替,东西方向沿伸。如: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热带季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经度地 带性),在中纬度表现明显,自然带东西 更替,南北方向沿伸。如: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沿海内---------------- 陆沿海)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也叫垂直地带性),在中低纬的高山表现明显。山地垂直自然带的类 型与山地所处的纬度、山地海拔高度、坡向等因素有关。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 分布的自然带相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该地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第12讲 陆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地理环境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岩石)、大气、水、土壤、生物。 2.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地理环境差异性 1.自然环境五要素(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整体性(相对的)。其中,气候为主导性因素,植被最具代表性(指示作用),土壤为中心环节;由于位置的不同,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差异――地域分异(绝对的)。 2.地理环境差异性的空间尺度 规模(空间尺度) 分异规律 大 全球性地域分异 温度带分异、海陆分异 小 区域性地域分异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即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3.地域分异 ①结果:陆地不同地区,由于纬度和海陆位置不同,热量、水分组合不同,植被和土壤类型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陆地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整体性表现1 自然地理环境 含义 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举例 气候的变化、地貌的变化、岩石的形成和风化、土壤的形成和退化、水土流失等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

②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热量太阳辐射纬线延伸,纬度更替。低、高纬度 明显(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水分海陆位置经线延伸,经度更替,中纬度明显。 (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水热状况海拔高度从山麓到山顶更替,高山、高原地 区明显(水平延伸,垂直更替) 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的一般规律: ①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 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④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 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雪线高度与迎风坡降水: A、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B、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C、雪线与降水 非地带性: 分布规律典型地区影响因素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无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海陆分布 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南美巴塔哥尼亚荒漠地形起伏 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海岸狭长延伸 地形(科迪勒拉山 系) 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荒漠中的绿洲(例:我国新疆天山、昆 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四川盆地 的紫色土 水分条件的变化 (天山、昆仑山冰 雪融水和地下 水)、岩性差异 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 布纬度高,大陆东岸分布纬度低 洋流 4.自然带的特点 (注意与气候类型分布的异同,以气候类型定自然带) 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典型植被典型动物典型土壤 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猩猩,河马砖红壤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象,孔雀 砖红壤性 红壤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内陆) 热带草原 长颈鹿,羚 羊 燥红土 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袋鼠,单峰 驼 荒漠土 N S 基带 S N 基带 迎风坡 迎风坡

地理教案陆地自然带

地理教案陆地自然带 地理教案陆地自然带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整理的地理教案陆地自然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自然带的含义并掌握陆地自然带分布的基本规律及主要自然带的气候植物的一般特点及代表动物。 2.在运用已学知识认识自然带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综合各自然要素特征,形成整体的环境特征的认识方法。 3.通过学习丰富多彩的自然界,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的乐趣,并初步明确地球上的生命对自然界的依赖以及相互影响的关系,为建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打下基础。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述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主要自然带的分布及特点,难点是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教学用具:各自然带的景观图片,教学投影片(或教学挂图)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教学提纲: 第五节陆地自然带 一、自然带及标志 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1.主要自然带特点与分布。 2.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提问引入在电影片、电视片中或生活中,你注意到了不同地区的森林树木的叶子有什么不同吗?(有的地方树的叶子小,像松林,有的地方叶子大;有的地方叶子常年是绿色的,而有的地方叶子在冬天要枯落。) [教师总结和讲述]森林的分布也反映了当地的气候特征。地表的植物和动物的分布都受气候条件的制约。由气候、土壤、动植物等地理事物形成的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构成自然环境的各地理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世界各地气候有明显差异,陆地的自然环境也有地区差异,这种地区差异多呈带状分布,所以叫自然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陆地自然带及其分布。 第五节陆地自然带(板书) 一、自然带及标志(板书) [提问]请比较自然带与气候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区别:气候带只反映气候规律,自然带反映气候、土壤、动植物等地理事物构成的自然环境整体。联系:气候是构成自然带的最活跃的因素,气候带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的判读 典例分析 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山地可能是( ) A.秦岭 B.南岭 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 (2)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海拔 D.热量 [图形解码] 答案 [图形解码] ①6000多米②暖温荒漠带③森林

[答案] (1)C (2)B 判读技巧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带谱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某山地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情况,海拔高度相当的不同山地相对比,自然带数量越多的山地,其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越高。自然带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地所在纬度、山地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越复杂。 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 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的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的海拔较低。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地,因正午太阳在南边的时间较多,所以南坡获得的光热一般多于北坡的,南坡自然带的数量多于北坡的,或自然带基带的上界高度高于北坡的;南半球的山地反之。如图所示: 5.根据山地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因此雪线高。 6.根据不同山坡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1)东西走向的山——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的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

2018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如何判读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垂直自然带谱图多以某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1、图2)为载体,考察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图 1 珠穆朗玛峰地区 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 意图 图2 我国某山地东坡和 西坡垂直带谱图 图3 我国各地雪线高度 分布示意图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 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全年大部分时间正午太阳在南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海拔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下图所示: 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

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6.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⑴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⑵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如下图所示: 【典型例题】 (2016?新课标Ⅰ卷)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磷高累积区是()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地理教案:陆地自然带

地理教案:陆地自然带 第五节陆地自然带第五节陆地自然带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自然带的含义并掌握陆地自然带分布的基本规律及主要自然带的气候植物的一般特点及代表动物。 在运用已学知识认识自然带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综合各自然要素特征,形成整体的环境特征的认识方法。 通过学习丰富多彩的自然界,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的乐趣,并初步明确地球上的生命对自然界的依赖以及相互影响的关系,为建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打下基础。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述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主要自然带的分布及特点,难点是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教学用具各自然带的景观图片,教学投影片(或教学挂图)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教学提纲第五节陆地自然带一自然带及标志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主要自然带特点与分布。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提问引入在电影片电视片中或生活中,你注意到了不同地区的森林树木的叶子有什么不同吗?(有的地方树的叶子小,像松林,有的地方叶子大;有的地方叶子常年是绿色的,而有的地方叶子

在冬天要枯落。 )[教师总结和讲述]森林的分布也反映了当地的气候特征。 地表的植物和动物的分布都受气候条件的制约。 由气候土壤动植物等地理事物形成的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构成自然环境的各地理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世界各地气候有明显差异,陆地的自然环境也有地区差异,这种地区差异多呈带状分布,所以叫自然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陆地自然带及其分布。 第五节陆地自然带(板书)一自然带及标志(板书)[提问]请比较自然带与气候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区别:气候带只反映气候规律,自然带反映气候土壤动植物等地理事物构成的自然环境整体。 联系:气候是构成自然带的最活跃的因素,气候带是划分自然带的基础。 )[提问]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什么?(植物。 )[展示景观图]温带沙漠热带雨林南极企鹅。

世界陆地自然带

阴坡低于阳坡。 非地带性: 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无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海陆分布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南美巴塔哥尼亚荒漠 地形起伏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海岸狭长延伸(科迪勒拉山系) 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 荒漠中的绿洲(例: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四川盆地的紫色土 水分条件的变化(天山、昆仑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岩性差异 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高,大陆东岸分布纬度低洋流地表气候不一般,植被动物随着变。 九自然带分布谈,热温类型各有三; 亚寒苔原冰原带,另外高山垂直变。 热带雨林赤道边,高温多雨树参天; 猩猩猿猴时常现,河马大象不少见。 热带草原夹两边,非洲南美最广泛; 干湿两季南北反,稀树密草动物欢; 狮犀斑马长颈鹿,干季向着水草迁。 热带沙漠回归线,非澳两洲最大片; 草木稀少多沙丘,鸵鸟骆驼耐饿旱。 温带沙漠居陆间,亚美澳非都可见;

夏季高温冬季寒,植被较少能耐干。 温带草原四季显,多位北半球中间; 雨水较少草尤短,黄羊野兔最常见。 温带森林阔叶繁,熊猫梅花鹿罕现。 北部亚寒针叶林,松树云杉能耐寒; 亚美北部欧大半,动物冬夏羽毛换。 苔原气候冬长寒,亚欧美洲最北边; 植物地衣和苔藓,特有动物驯鹿焉。 南极冰原和冰山,企鹅海豹近海岸; 北极点与格陵兰,白熊海象不畏寒。 陆地上低纬度地区可分为哪几个自然带?各有什么特征? 纬度自然带的存在早已为研究者们所承认,但关于地球陆地自然带的划分原则和数量,尚无统一的意见。这里所引用的地球陆地自然带,反映了大多数学者所划分的地带,每一自然带的典型和最富有表现力的特征是植被类型,因而这也反映在这个自然带的名称及其特征的描述上。 (1)热带雨林带。分布于赤道带的湿润大陆地区和岛屿上,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东南亚的岛屿。本带气候属于赤道多雨类型,终年高温,各月平均气温在25℃以上;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左右。整个环境过度湿润,适于热带雨林生长。这里树种繁多,乔木高大,常绿浓密,林冠排列多层,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生植物随处可见。林中动物以鸟类和猿猴目为活跃。林下的风化壳上,发育着热带的砖红壤。 (2)热带稀树草原带。位于热带雨林带的两侧,在非洲和南美洲有着广泛的分布,而在澳大利亚、中美洲和亚洲的相应地带分布不广。本带气候属于热带干湿

坡向与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关系

坡向与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关系 曾经有一道牵涉到坡向与自然带分布高度关系的试题,引起了长时间的争论。它便是2004年北京春季高考的文科综合的一道试题,为了方便大家讨论现将原题摘录如下:下面两幅图中,上图表示我国主要地形区中某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下图是该地形区中某城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该地形区的名称。 (2) 指出导致图中山地两坡的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争论焦点是第二小题。 许多考生对第二小题的参考答案产生疑惑:如果说东西两坡的自然带分布的差异,主要是由水分(或降水、湿度)因素造成的。那么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水分条件较好,植被应该长得更好才是。为何自然带的高度反而低些?而如果说东西两坡的自然带分布的差异主要是由热量或温度因素造成的,也不对。因为两侧纬度相同,辐射热量相近。虽然西坡是夏季风的背风坡,但西坡是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天西坡温度比东坡低。所以仅凭西坡是夏季风的背风坡而说西坡热量条件优于东坡是不准确的。 那么此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又该如何来理解呢?究竟降水与热量与植被的分布高度有着怎样的关系。 通过大量的查阅资料与调研,我们发现降水与热量与植被的分布高度有着如下的关系: 一、在基带热量盈余区,水分是决定自然带高低的主要因素我们都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和热量,并且不同的植物需求不同,同一种植物所需的水、热有一定的比例范围。在热量盈余的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中的水分逐渐减少,降水较少的坡向总是首先因缺水而不能满足植物的需要。从而造成同一植被在背风坡的分布高度低于迎风坡。如下图所示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以南,热量充足,南坡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条件优于北坡,相同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二、在基带热量非盈余区,土壤的水热状况是决定植被分布高度的重要因素。 1.在水分充足,两坡热量有明显差异的山区,同一植被在热量较好的坡向海拔较高。阳坡的热量条件优于阴坡,在水分充足时。相同的自然带分布上限高度,阳坡高于阴坡。阿尔卑斯山地处西欧,为受西风影响降水充足。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优于北坡,相同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2、在水分充足,两坡的热量差异不大的山区。降水较少的背风坡的植被分布比多雨迎风坡高。在热量非盈余区的山区,降水满足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下。随着海拔的进一步升高,气温降低,当该地热量条件就会接近某种植物生长的下限,由于气温降低,蒸发减弱,降水较多的迎风坡就会在某个高度,首先出现土壤中水分含量过多,土壤温度下降,土壤缺氧,影响某类植物生长的现象。于是这个高度就成了此类植物在此迎风坡的分布上限。而在背风坡相同的高度上,由于降水较少,土壤中的水分没有过多,土壤供给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能力较好,植物生长状况良好,反而没有达到该类植物的分布上限。也就是说,在热量非盈余区同一种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就会出现降水较少的背风坡比多雨迎风坡高的现象。实例,其实此类现象并不鲜见。“从东南湿润地区到西部干旱区,随干旱程度加大,植被土壤分布带的高度逐渐升高,带谱的结构趋于简化”(《中国自然地理》) 3、水分短缺的地方,水分是制约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降水的多坡向能够较好的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植被分布的高度要高些。例新疆天山北坡的森林带高于南坡。 三、在热量严重短缺地区,由于气温随者海拔的升高而下降的缘故,因此在热量严重短缺不能满足植物需要的地区,不论哪个高度都不会不会出现适应植被生长的情况,也就不需考虑坡向的差别。现在我们再来解题由材料可知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属中纬度地区,

世界气候自然带分布图

世界气候自然带分布图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的联系 哥就是学文的,政史地里也就地理好点啦,O(∩_∩)O哈哈~…简单的给你说一下吧地理就是地图+理论!!时刻不要忘了地图,特别是学习区域地理时。关于你的世界气候和自然带的分布,他并不是无规律可循了!!!你要学会看着地图,参考着资料,静下心,自己慢慢分析记忆。平时零碎的时间也抽空时不时的看看地图,联想一下。千万不要着急,想着一天两天要一点不差的记完。另外,做练习题时也结合图多分析。日积月累,不想记住都难啊。O(∩_∩)O~加油啊! 2、自然带分布与气候分布的关系 自然带:热带雨林带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热带草原带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 自然带:热带荒漠带气候类型:热带荒漠气候 自然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 自然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自然带:温带落叶林带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自然带:温带草原带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自然带:温带荒漠带气候类型: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自然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气候类型:冷湿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自然带:苔原带气候类型:苔原气候 自然带:冰原带气候类型:冰原气候 即:一定的气候类型影响一定的自然带,一定的自然带反映一定的气候类型 3、气候与自然带的对应

热带,低纬度: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萨瓦纳带)、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中纬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荒漠草原带、温带阔叶林带又称夏绿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 寒带、亚寒带,高纬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 就全球范围来说,自然带的划分,早期主要是根据不同纬度所获得太阳辐射能的差异,把地球表面划分为5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后来又根据各地气候、生物等差异进行了细分。 在大洋主要是根据海洋的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把大洋表层划分为7个带:赤道带,南热带、北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极带、北极带。 (3)世界气候自然带分布图扩展资料

垂直自然带谱的判断

自然带谱及雪线问题 一、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纬度越低越复杂 2、海拔越高越复杂 3、相对高度越大越复杂 4、水分越多越复杂 二、影响山地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的因素 1、不同山地,低纬度地区海拔高 2、同一山地,阳坡海拔高 3、同一山地,背风坡海拔高 三、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1、低纬度地区海拔高 2、阳坡海拔高 3、背风坡海拔高 4、陡坡海拔高 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3题。

1.该山地是我国著名的 A.秦岭B.黄山 C.南岭D.大别山 2.影响该山地南、北坡自然带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降水B.热量 C.坡度D.土壤 3.该山地南、北两侧文化景观差异最大的是 A.农业景观B.宗教景观C.交通景观D.城市景观32、读“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图”,分析回答: (1)垂直自然带产生的原因是,此规律同 的地域规律有些相似; (2)北坡没有森林植被的原因 是; (3)图中a、b、c、d、e五个自然带所代表的植被类型中属于常绿阔叶林的是; (4)北坡常年积雪区的下限比南坡(填高或低); (5)只考虑海拔因素,珠峰最高处与我国陆地最低点的温差约。

35.甲、乙、丙、丁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已知甲地位于南半球,乙、丙、丁三地均位于我国,回答下列各题。 (1)甲地西坡山麓植被一片枯黄时,由长到短列出甲乙丙丁四地昼长时间排序。(1分) (2)甲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乙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2分) (3)近年来,雪线海拔高度逐年升高的原因是什么?(1分)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哪些对策?(3分) (4)丙地山脉为我国两大自然区分界线,则丙地可能是哪座山脉?(1分) (5)丁山地所处地区最大水系的最大支流在秋末冬初易出现洪水泛滥现象,试分析其形成原因。(2分) 32、参考答案:(1)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随海拔高度而变化(1分) 从赤道到两极(1分) (2)海拔过高,气温低,水分不足 (2分) (3)a (2分) (4)高 (2分)(5)约54℃(2分) 35、参考答案:⑴丁>乙>丙>甲 (1分) ⑵甲地东坡为迎风坡,东南信风从海洋上带来水汽,在东坡形成地形雨, 东坡受暖流影 针阔 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带稀树草原 雨林 针叶林 针阔混交林 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带 灌叶草甸 针叶林 针阔混交林 W E N S S N 甲乙丙丁

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的分布、成因和特点

1

2015届地理复习材料 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的分布、成因和特点 (共17页第2页) 2 1.热带雨林气候: (1)分布和成因:(南北纬10度间) ①地带性分布: 成因: ②非地带性分布: 成因: (2)特点: (3)自然带 2.热带草原气候: (1)分布和成因:(南北纬10---20度间) ①地带性分布: 成因: ②非地带性分布: 成因: (2)特点: (3)自然带 3.热带沙漠气候: (1)分布和成因:(南北纬20---30度间大陆西岸) ①地带性分布: 成因: ②非地带性分布: 成因: (2)特点: (3)自然带

2015届地理复习材料 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的分布、成因和特点 (共17页第3页) 3 4.热带季风气候: (1)分布和成因:(北纬10---25度间大陆东岸) ①地带性分布: 成因: ②非地带性分布: 成因: (2)特点: (3)自然带 5.亚热带季风气候: (1) 分布和成因:(南北纬25---35度间大陆东岸) ①地带性分布: 成因: ②非地带性分布: 成因: (2)特点: (3)自然带 6.地中海气候: (1)分布和成因:(南北纬30---40度间大陆西岸) ①地带性分布: 成因: ②非地带性分布: 成因: (2)特点: (3)自然带

2015届地理复习材料 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的分布、成因和特点 (共17页第4页) 4 7.温带季风气候: (1)分布和成因:(北纬35---55度间大陆东岸) ①地带性分布: 成因: ②非地带性分布: 成因: (2)特点: (3)自然带 8.温带大陆性气候: ①地带性分布: 成因: ②非地带性分布: 成因: (2)特点: (3)自然带 9.温带海洋性气候: (1)分布和成因:(南北纬40---60度间大陆西岸) ①地带性分布: 成因: ②非地带性分布: 成因: (2)特点: (3)自然带

湘教版浙江高一地理必修一讲义主要陆地自然带

第2课时主要陆地自然带【考试标准】 一、主要陆地自然带 1.区分的依据:①植物群落的特征。 2.自然带的影响因素:②热量和水分条件。 3.主要的陆地自然带

1.意义: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在?大农业生产中,必须根据不同自然地带、垂直地带以及?地方性分异的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大农业?产业构成、作物构成和品种构成,确定○21土地利 22生态平衡。 用方式,这样才能取得持续的经济效益,并实现○ 一、主要陆地自然带(必考b) 在亚欧大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西岸高于东岸,其原因是什么?提示:西岸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是在温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最冷月均温高于0℃,降水较多而且季节分配均匀;再加上欧洲西岸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东岸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在温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形成,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探究归纳] 自然带与气候的对应关系 不同的气候区对应着不同的自然带,一般自然带和气候具有一一对应性(例外,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都对应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具体如下(以北半球为例)。 [学以致用] (2016·10月浙江选考)下图中甲地森林茂密,有“林海雪原”之称,乙地草原丰美,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完成(1)~(2)题。

(1)甲地所属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 (2)形成甲、乙两地自然景观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A.海拔B.热量C.土壤D.水分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大兴安岭东侧,处在夏季风的迎风坡,为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选C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乙地位于大兴安岭的西侧,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植被类型为草原,而甲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为森林植被,造成两地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条件的差异,选D项。 答案(1)C(2)D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必考b) 提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能取得持续的经济效益并实现生态平衡,否则就会 弃长就短,优势也会变为劣势,还会导致生态失衡和环境退化。 [探究归纳]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指导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 义。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知识讲解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一、主干知识解析: 1.陆地自然带的存在是地理环境差异性的体现,其形成是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自然带的形成,如下思维简图: 3.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分布对照图,如下图: ①一种气候类型形成一种自然带: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苔原气候----苔原带、 冰原气候----冰原带

②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内部是温带荒漠带,其外侧是温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带又叫萨瓦纳带; ③气候相同但因地势高低和降水量的不同而不同。 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热带季雨林带,但地势低、降水多的地区为热带雨林带(如:恒河平原、印度半岛西海岸等);地势高、降水少的地区为热带草原带(如:德干高原等)。 ④同一气候类型对多种自然带, 该种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两个自然带分别是温带荒漠带(内部)、温带草原带(外部);亚寒带针叶林带(中高纬) ⑤两种气候类型对应同一个自然带,温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和温带海洋气候(大陆西岸),对应的是同一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⑥亚欧大陆的中纬度自然带东西方向呈现阔叶林、草原和荒漠的对称分布; ⑦亚欧大陆同为亚热带,东西两岸的自然带植被叶面存在差异:东岸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西岸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4.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如下结构图: 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地区差异 ①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纬度地带性),在低纬和高纬表现明显,自然带南北更替,东西方向沿伸。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