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控制通气模式经典解读

压力控制通气模式经典解读
压力控制通气模式经典解读

压力控制通气

(pressure-control ventilation,PCV)

PCV通气模式在适应症上和VCV是一致的。只是在参数设置上有所不同。今天我们介绍一下A/C通气下的PCV模式。

定义:每次通气时呼吸机都会按照预先设定的吸气压力送气。比如,预设吸气压力为

20cmH2O,呼吸机被触发后会提供很高的初始气流,在很短的时间内使气道内压力达到

20cmH2O,并维持这一压力至吸气时间结束。这也是一个由呼吸机控制的指令通气(强制通气)的过程。

参数设置:下面这些“指令”需要我们设置

1.要告诉呼吸机以多大的压力进行送气,即吸气压力(PC);

2.要告诉呼吸机多长时间启动一次送气,即频率(f);

3.要告诉呼吸机吸气压力维持多长时间,即吸气时间(Ti)或吸呼比(I:E)。

4.与容量控制通气不同的是压力控制通气不用设置吸气流速和流量波形,而需要告诉呼吸机多长时间到达预定的压力水平,即压力上升时间。压力上升时间不等于吸气时间,它只占吸气时间很少的一部分,通常为100~500ms。其他还包括共同参数吸气触发灵敏度、PEEP 和吸入氧浓度。

1 吸气如何开始

按照预设的时间进行完全的控制通气或者患者触发后按照预设的时间开始通气。

2 吸气如何进行

01 气道压力的设置

维持恒定的吸气压力至吸气时间结束。吸气压力(PC)是最重要的参数,常用范围为15~30cmH2O。如何确定合适的PC值呢?建议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监测的潮气量调整。

先从较低PC(如10~15cmH2O)开始,逐渐上调吸气压力,同时监测潮气量变化,直到满足目标潮气量。另外一种方法是根据容量控制通气的平台压设置。先按照目标潮气量进行容量控制通气,测定平台压。所测得的平台压可以作为吸气压力的设定值。

02 流量的变化

吸气开始后,预设的压力水平在很短时间内(压力上升时间)靠很高的初始吸气流速来达到的(可达180L/min)。在压力达到预设水平后,随着肺充气的进行,维持压力的恒定将不需要初始那么高的流量,流速随着吸气时间的继续呈指数下降,直至吸气时间(Ti)结束。如果延长吸气时间,流速会继续降低,甚至会出现流速降低为0的状况。这相当于吸气末暂停。

也就是说,压力控制通气时的流量波形为指数递减波,其特点是呼吸机输送的流量在吸气时间刚开始时立即达到峰值,然后呈指数递减至0(吸气结束)。指数递减波是压力控制通气固有波形,由呼吸系统力学特性决定的,初始的高流速是由PC水平和肺的力学特性共同决定,在机器上无法设置的,所以压力控制通气不需要选择流量波形。压力上升时间实际上是流速由“0”点升高到初始高流速的时间,与病人的人舒适性相关的。若压力上升时间设置过小,呼吸机将在极短的时间将气流从“0”提升到很高的水平,病人可能感觉气流很“冲”;如果压力上升时间设置过大,压力的上升比较缓慢,病人会有“窒息”的感觉。

03 潮气量的变化

压力控制通气时潮气量是一个变量,等于流量曲线下面积。同样的预设压力水平下,潮气量的大小取决于呼吸系统阻力和顺应性。比如病人由于某种原因出现肺水肿,肺顺应性明显下降,则会出现潮气量下降,或者说如果病人呼吸力学状况变化比较快时,用压力控制通气是不合适的(比如哮喘)。如果在吸气时间结束时,流速还没有完全降到“0”点,则延长吸气时间就会增加潮气量;如果在吸气时间结束时流速已经降到“0”点,则延长吸气时间不会增加潮气量,而只是增加了平均气道压力。由于压力控制通气时吸入潮气量较难保持恒定,应密切监测潮气量的变化。

在压力控制通气时,如果病人有自主呼吸,比如在呼吸机送气过程中有吸气动作,呼吸机为了维持气道压力的恒定会提供额外的流量,因此病人的自主呼吸会引起潮气量的变化。从这一角度看,压力控制要比容量控制人性化。

3 吸气如何向呼气切换

由于吸气过程完全由呼吸机控制,切换主要是时间切换,即达到预定的吸气时间,呼气阀开放,允许病人呼气。压力控制通气不需要设置吸气末暂停时间。如果气道压力由于某种原因超过设定的报警压力高限时,则不管是否达到规定的吸气时间,机器立即打开呼气阀,以免气道损伤,即保护性的压力切换机制。

4 呼气如何进行

当患者切换为呼气后,患者进入呼气状态,正常情况下,患者呼气流速也呈指数型递减后逐渐回归“0”点,到整个呼吸周期后,进入下一个呼吸周期,需要指出的是,呼气过程是患者产生,从患者呼吸波形中可以看的更加明显。

呼吸机常用的通气模式的优缺点比较

呼吸机常用的通气模式的优缺点比较 目前没有任何一种通气模式可以满足临床上所有的需要。临床医生应该根据病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下面比较各种常用的通气模式的优缺点。 一、容量控制通气(CMV,A/C):也称作间歇正压通气(IPPV),是一种完全的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呼吸机按照设定的潮气量、吸气流量、吸气时间和呼吸频率给予通气。其优点是:保证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多数的情况下能够提供全部的通气支持。所有特别适合于无明显自主呼吸的病人。缺点是气道压力变化比较大,有可能出现过高的压力,气压伤的可能性比较大。通气参数的设定难以完全适合病人的需要,也不能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而变化,所有其人机同步性较差,对于有明显自主呼吸的病人,比较容易出现人机对抗、病人感觉不舒适、过度通气或吸气流量不协调等。 二、压力控制通气(PCV):每次吸气给予调定的压力和时间。吸气流量按需供给(压力限制,时间转换),没有固定的潮气量。其优点是能够控制气道压力,气压伤的可能性降低,有利于肺泡开放和气体分布。缺点是潮气量不保证(决定于呼吸系统的有效顺应性和给予的吸气压力和时间),设定吸气时间与病人的吸气时间不合时,导致病人感觉不适和人机不同步。主要应用于需要控制气道压力(避免气压伤)和充分镇静状态下的病人。 三、压力支持通气(PSV):PSV的特点是由病人触发每一个吸气,吸气相给予恒定的正压,吸气的流量足够可变(根据实际的需要)。当吸气流量下降到一定的水平时,转换为呼气。PSV的特点病者触发,呼吸机提供吸气辅助性压力和流量,病人的吸气努力、PSV的水平和呼吸系统的有效顺应性三方面共同决定吸气的潮气量、实际的吸气流量和吸气时间。最终达到人机共同作用完成每一个呼吸,降低呼吸肌肉的负荷,增加通气量的目的。PSV应用指征前题是有比较强的自主呼吸的状态,特别适合于一般状态比较好,但存在呼吸费力的病人,也常用于人机对抗的病人的处理。缺点是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不恒定,不适合用于昏迷或自主呼吸微弱的病人。 四、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SIMV是指在给予指定的基础呼吸频率的容量控制或压力控制通气的同时,允许有自主呼吸的通气模式。通常将每分钟分成若干个时间段(由SIMV的频率决定),每一个时间段给予一次的控制通气,其余的时间允许自主呼吸。在自主呼吸期间,可以同时使用辅助通气的模式(如:PSV)。实际的分钟通气量由呼吸机指令通气和患者的自主通气两部分组成。与CMV相比SIMV具备有下列的优点:①避免或减少镇静剂或肌松剂的应用。②减少呼吸性碱中毒的发生。③预防呼吸肌萎缩。④加速撤机过程。⑤减少对循环功能的干扰和气压伤的发生率。缺点是基础频率的控制呼吸的参数较难与病人的吸气流量、容量和时间节律完全适应,导致该时段的人机不同步。自主呼吸时段有可能导致呼吸负荷过重,增加呼吸肌肉负荷。SIMV主要适用于呼吸衰竭的恢复过程和撤机过程中,其在撤机中。也有用于解决人机对抗的问题。 五、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essure regulated volume control ventilation, PRVC):PRVC 是一种压力控制,时间切换的通气模式。其特点是呼吸机连续测定呼吸系统有效顺应性(受肺、胸廓、气道阻力的共同影响),自动调整压力控制水平,保证潮气量。呼吸机首次送气从低压开始(起始的压力为5cmH2O),呼吸机自动计算该压力下获得的潮气量。在随后的三次通气中,呼吸机逐步调整压力水平,每次通气之间的压力差不超过3cmH2O。首先以达到75%的预定潮气量为目标自动调节压力;此后呼吸机根据自动调节后的压力和潮气量再次计算呼吸系统有效顺应性,随后再自动调节吸气压力以便达到预定的潮气量。最大压力不超过预定压力(压力上限)下5cmH2O。PRVC可用于控制性通气,避免了压力控

呼吸机的通气模式介绍

呼吸机通气模式介绍 1、IPPV/ASSIST(VC)-同步/间隙正压通气(定容) ●容量控制、时间切换 ●需要设置下列参数: 潮气量Vt 呼吸频率f 吸气时间Ti 吸气流量Insp. Flow 吸入氧浓度O2% 呼气末正压PEEP 触发灵敏度-流量Flow Trigger 或压力Pressure Trigger

2、PLV-压力限制通气 ●是1个辅助通气功能,只能和定容通气模式一起使用,如:IPPV (VC)、SIMV ●需设置Pmax,一般应大于坪台压(Pplat)3~5cmH2O 3、IPPV/ASSIST(PC)-同步/间隙正压通气(定压) ●压力控制、时间切换 ●需要设置下列参数: 吸气压力Pinsp 呼吸频率f 吸气时间Ti 压力上升时间Rise Time

吸入氧浓度O2% 呼气末正压PEEP 触发灵敏度-流量Flow Trigger 或压力Pressure Trigge 4、PSV/CPAP-压力支持/持续气道正压 ●自主呼吸模式 ●需要设置下列参数: 支持压力Ppsv 压力上升时间Rise Time 吸入氧浓度O2% 呼气末正压PEEP 吸气流量触发灵敏度Insp.Flow Trigger 吸气终止百分比% ●当Ppsv=0时,即为CPAP模式

5、SIMV,SIMV+PSV-同步间隙指令通气,同步间隙指令通气+压力支 持 ●容量控制、时间切换+自主呼吸 ●在2次指令通气间病人可以进行自主呼吸 ●需要设置下列参数: 潮气量Vt SIMV频率f 吸气时间Ti 吸气流量Insp. Flow 支持压力Ppsv 压力上升时间Rise Time 吸入氧浓度O2% 呼气末正压PEEP

送给临床小白——呼吸机模式及参数设置图文详解

送给临床小白——呼吸机模式及参数设置图文详解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有关呼吸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吧。作者|YOLO来源|医学界呼吸频道 在临床工作中,呼吸机的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有关呼吸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吧。 这里以MAQUET呼吸机(Servo-i)为例说明。我们先从基础的入手,看看呼吸机显示屏上让人眼花缭乱的各个参数是什么含义吧。1参数概念篇■ 呼吸频率 呼吸频率在呼吸机上显示为Respiratory Rate(RR)或Respiratory frequency(RF)。■ 潮气量 潮气量在呼吸机上显示为Tidal Volume(TV)。是指呼吸机每次向患者输送的气体量,设定值为6-8 ml/kg。图中VTi 指吸入潮气量,VTe指呼出潮气量 ■ 每分通气量 每分通气量在呼吸机上显示为Minute Volume (MV),是指呼吸机每分钟向患者输送的气体量。MV=RR×TV。■ 氧浓度氧浓度在呼吸机上显示为O2 (Conc),是指呼吸机输出的气体中氧气的百分比。氧浓度要确保患者SpO2 >96%,并且要大于21%(空气中的氧浓度)。■ 呼气末正压 呼气末正压在呼吸机上显示为PEEP (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是指呼气末气道内保持高于大气压的

水平,能防止肺泡塌陷,促进氧合。一般的设定值为5cmH2O。■ 气道峰压 气道峰压在呼吸机上显示为P-Peak (Peak Inspiratory Pressure ),反应的是人体气道压力和肺的顺应性,气道压 力越高,肺的顺应性越差,P-Peak越大。2通气模式篇 大致分为控制通气模式(CV),支持通气模式(SV),最后 是结合通气模式。 ■ 控制性通气 是指患者无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极弱,呼吸(几乎)完全由呼吸机控制。控制通气模式分为容量控制(VCV),压力控 制(PCV),和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 · 容量控制呼吸过程中潮气量为定值。常用到的参数有吸气 时间(Insp. time)=0.1-5s,吸呼时比(I:E)≤1:2;吸气暂停时间(Pause time)=0-30%或0-1.5s;压力上升时 间(Inspiratory Rise Time)=0-0.4s(成人)或=0.-0.2s婴幼儿;触发模式中压力触发的设定值(Trigg. Pressure)= -20-0触发模式中流量触发的设定值(Trigg. Pressure)>0;临床上不同的呼吸机对容量控制有不同的别称,在这里列举几种以方便大家识别 IPPV/CMV?VCV-A/C?Volume A/C?VC-CMV?VC-AC · 压力控制呼吸过程中通气压力为定值。PCV多用于新生儿、婴儿及ARDS或COPD引起的呼吸衰竭,严重通气/血流比

常用通气模式

常用通气模式 1 IPPV间歇正压呼吸(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2 CMV控制机械通气(Controlled Mechanical Ventiation,) 3 A/C辅助/控制模式(Assist/Control Mode,) 4 IMV间歇强制通气(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 5 SIM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 6 CPAP气道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e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自主呼吸得患者, 在呼吸周期得全过程中使用正压得一种通气模式 7 PSV压力支持(Pressure support,)患者得自主呼吸再加上通气机能释出预定 吸气正压得一种通气,当患者触发吸气时,通气机以预先设定得压力释放出气流,并在整个吸气过程中保持一定得压力。 8PEEP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 9 PCV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 Controlled Ventilation,)预置压力控制水平与吸气时 间。吸气开始后,呼吸机提供得气流很快使气道压达到预置水平,之后送 气速度减慢以维持预置压力到吸气结束,之后转向呼气 PCV与PSV之差别 PCV 时间切換病人可有或无触发 PSV流量切換仅在Spont、起作用务必病人触发10VCV容量控制通气VCV 得吸气压力呈递增形态, 在达到峰压(PIP)后出现平台,VCV 有恒流速得方波与非恒流速得递减波可事先选择,而VCV 取决于有无预设吸气后摒气 11sigh深呼吸或叹息 12 NIPSV无创伤正压支持通气(Noninvasive Pressure Support NIPSV 也称为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 13BiPAP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BiLevel Ventilation,同时设定呼吸道内吸气正压水平(IPAP)与气道内呼气正压水平(EPAP)。如与常规通气机比较,若有自主呼吸, IPAP等于PSV,EPAP则等于PEEP。PH持续时间与PL持续时间比即呼吸机得I/E比 VCV时PH=平台压 BIPAP--- Biphasic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双水平气道正压Drager呼吸机首创模式,两个气道正压周期性转换,产生潮气量,同时允许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比较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1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住院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与研究组(4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研究组采取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3%(P<0.05);研究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气道峰压及每分钟通气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4%(P<0.05)。结论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可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及呼吸力学指标,进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优良。 关键词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该病多反复发作[1],在感染及劳累等诱因作用下,患者多因合并呼吸衰竭而死亡。机械通气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酸中毒及低氧血症的有效手段[2],常用通气方式主要有同步间歇指令通气与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为进一步探讨两种通气方式的临床疗效,对本院部分患者进行研究,以期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提供相关参考,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住本院治疗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1例。根据住院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与研究组(45例),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24例;年龄62~87岁,平均年龄(7 2.4±5.8)岁。研究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61~88岁,平均年龄(7 3.1±5.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卧床休息,营养支持,根据药敏试验静脉应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雾化祛痰以及解除支气管痉挛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研究组采取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参数设置:调制模式S/T,呼吸频率12~18次/min,潮气量6~10 ml/kg,吸入氧浓度30%~60%,呼吸比2∶1,吸气治疗时间1.0~1.3 s。治疗期间心电监测患者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3]。 1. 3 观察指标治疗72 h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检测PaCO2、PaO2以及pH值;同时检测两组患者气道峰压以及每分钟通气量,并

护理资格知识:使用压力控制通气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1.使用压力控制通气(PCV)时,重点监测的内容是: ( B ) A.气道压力 B.潮气量 C.通气模式 D.触发灵敏度 2.护理伦理学主要研究: ( A ) A.护理职业道德 B.护理职业技术 C.护理行为准则 D.护理规范 3.患者王某,静脉补液1000mL,50滴/min,从上午8时20分开始,估计何时可滴完 ( C ) A.上午11时 B.中午12时20分 C.下午11时20分 D.下午2时 E.下午2时20分 4.糖尿病病人运动宜选择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即指最大氧耗量(VO2max)为: ( B ) A.30% B.50%~70% C.70%~80% D.40% 5.关于酸性氧化电位水,错误的描述是: ( A ) A.具有低氧化还原电位 B.pH值低,含低浓度有效氯 C.具有较强氧化能力 D.可快速杀灭微生物 6.下列哪种阴道炎患者可使用雌激素制剂来提高阴道抵抗力: ( C ) A.滴虫性阴道炎 B.念珠菌性阴道炎 C.老年性阴道炎 D.外阴炎 7.依据纽曼模式,护理的主要功能是: ( C ) A.执行医嘱 B.执行护理程序 C.帮助护理对象保持、恢复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D.健康教育 8.禁忌使用鼻饲法的患者是 ( E ) A.口腔手术后 B.破伤风患者 C.昏迷患者 D.人工冬眠患者 E.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者 9.关于洗手指征错误的是 ( E ) A.接触患者前后

B.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 C.带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 D.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前后 E.脱手套后无须洗手 10.糖尿病膳食治疗的目的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 ) A.调整膳食中糖的供给量 B.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 C.纠正糖代谢紊乱 D.降低血糖 E.消除症状 11.引起丹毒的致病菌是: ( B )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β-溶血性链球菌 C.大肠杆菌 D.绿脓杆菌 12.配戴固定矫治器者应避免: ( B ) A.牙齿用力 B.吃硬性、粘性及大块食物 C.用后牙吃东西 D.早、晚刷牙及餐后刷牙 13.颞下颌关节脱位行复位后用颅颌绷带固定时间为 ( D ) A.1~2周 B.3~4周 C.4~5周 D.2~3周 E.5~6周 14.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为 ( E ) A.呼吸快而浅 B.呼吸慢而浅 C.尿液呈碱性 D.呼吸慢而深 E.呼吸快而深 15.初级卫生保健又称 ( A ) A.基层卫生保健 B.低级卫生保健 C.农村卫生保健 D.一级卫生保健 E.综合卫生保健 16.下列消毒剂中属中效消毒剂的是 ( E ) A.戊二醛 B.过氧乙酸 C.氯己定 D.臭氧 E.碘伏

呼吸机常用参数、通气模式设置

呼吸机常用参数、通气模式设置

呼吸机常用参数、通气模式设置 一、机械通气的基本模式 (一)分类 1.“定容”型通气和“定压”型通气 ①定容型通气:呼吸机以预设通气容量来管理通气,即呼吸机送气达预设容量后停止送气,依靠肺、胸廓的弹性回缩力被动呼气。 常见的定容通气模式有容量控制通气、容量辅助-控制通气、间歇指令通气(IM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等,也可将它们统称为容量预设型通气(volume preset ventilation, VPV)。 VPV能够保证潮气量的恒定,从而保障分钟通气量;VPV的吸气流速波形为恒流波形,即方波,不能适应患者的吸气需要,尤其存在自主呼吸的患者,这种人-机的不协调增加镇静剂和肌松剂的需要,并消耗很高的吸气功,从而诱发呼吸肌疲劳和呼吸困难;当肺顺应性较差或气道阻力增加时,使气道压过高。 ②定压型通气:呼吸机以预设气道压力来管理通气,即呼吸机送气达预设压力且吸气相维持该压力水平,而潮气量是由气道压力与PEEP之差及吸气时间决定,并受呼吸系统顺应性和气道阻力的影响。 常见的定压型通气模式有压力控制通气(PCV)、压力辅助控制通气(P-ACV)、压力控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PC-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等,统称为压力预设型通气(pressure preset ventilation,PPV)。 PPV时潮气量随肺顺应性和气道阻力而改变;气道压力一般不会超过预置水平,利于限制过高的肺泡压和预防VILI;流速多为减速波,肺泡在吸气早期即充盈,利于肺内气体交换。 2.控制通气和辅助通气 ①控制通气(Controlled Ventilation,CV):呼吸机完全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呼吸频率、潮气量、吸呼比、吸气流速,呼吸机提供全部的呼吸功。 CV适用于严重呼吸抑制或伴呼吸暂停的患者,如麻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神经肌肉疾病、药物过量等情况。在CV时可对患者呼吸力学进行监测时,如静态肺顺应性、内源性PEEP、阻力、肺机械参数监测。 CV参数设置不当,可造成通气不足或过度通气;应用镇静剂或肌松剂将导致分泌物清除障碍等;长时间应用CV将导致呼吸肌萎缩或呼吸机依赖。故应用CV时应明确治疗目标

新生儿高频呼吸机技术参数

新生儿呼吸机技术参数 一、基本要求(提供产品检测报告) 1、原装进口新生儿/小儿高频、常频、无创一体化呼吸机; 2、适用于300克-30公斤体重的病人; 3、一体化彩色触摸屏幕,具有中文界面,及报警事项中文记录; 4、配备分体式,自动控制加温湿化装置,易于消毒,无湿化纸等耗材; 5、所有管路为开放式,不受厂家限制,便于自行采购,利于降低后期使用成本; 二、常频通气要求 1、控制原理:压力控制通气、配合容量限制(防止肺过度膨胀)和容量保障(防止 通气不足),根据病情实施两种肺保护性通气方案; ★2、智能触发方式:采用流量触发、容量触发、触发水平自动调节,即根据病人自主呼吸情况,自动调整触发水平的门限数值,提高人机协调水平; 3、近端流量传感器,传感器的分辨率0.1mL,常频最小潮气量1mL; ★4、呼吸环比较功能:存储的呼吸环和当前呼吸环,在同一坐标系中直接比对,便于对通气效果评估。 5、通气模式:IPPV、SIPPV、SIMV、SIMV+PSV、PSV、CPAP+窒息后备通气, 以及手动通气、手动增氧(氧冲洗)等通气模式; 三、无创通气要求 ★1、无创通气模式:NCPAP、双水平CPAP;须采用新生儿专用Infant flow附件,降低呼吸做功,提高病人耐受性; 2、具有自动泄露补偿功能,当鼻塞或者鼻罩出现漏气时,通过泄漏补偿确保病人 端压力稳定,保证通气治疗效果并防止鼻中隔压迫性损伤; 四、高频通气要求 ★1、高频振荡方式:喇叭胶膜式,振荡荡腔内有效容积大于300mL;振荡气流须经湿化后在送往病人端,避免因鼓膜内潮湿滋生微生物造成交叉感染; 具有主动吸气和主动呼气的双向气流,利于呼出肺内潴留的CO2; ★2、高频震荡通气(HFO),要求具有高频通气容量保证(VG)功能,可根据肺顺应性变化自动调整振幅,防止过度通气而造成肺损伤和脑损伤; 3、具有持续基础气流和可调节的震荡偏流,呼吸比可在1:1、1:2、1:3之间调节,必须有高频通气的潮气量监测,监测二氧化碳弥散系数DCO2;

呼吸机通气模式全

1、胸廓肺组织的弹性阻力,气体在呼吸道运动 产生的以摩擦力为主的非弹性阻力 2、间歇正压通气:(IPPV)也称机械控制通气CMV是呼吸机最基本 的通气模式之一。此方式时,呼吸机不管病人自己呼吸的情况如何,均按预调的通气参数为病人间歇正压通气。主要用于无自主呼吸的病人。 3、叹息的应用(SIGH):在IPPV期间,每隔一定的IPPV或时间, 供给一个1.5-2倍的潮气量。目的在于预防长期IPPV时肺泡凹陷性肺不张。实际上是模仿人体在正常安静呼吸一段时间后有1-3次深呼吸设计的。 4、同步间歇正压通气(SIPPV):在于病人自主吸气触发呼吸机供 给IPPV通气。 5、间歇指令性通气(IMV):在病人自主呼吸的同时,间断给予IPPV 通气,即自主呼吸+IPPV。自主呼吸的气流由呼吸机的持续大流量恒流供给。IPPV由呼吸机按预调的频率、潮气量、吸气时间供给。总分钟通气量等于机械MV+自主呼吸MV。 6、分钟指令性通气(MMV);在撤机过程中,自主呼吸不稳定的患 者,IMV并不能保证其获得恒定的通气,故设想研制一个每分钟通气量恒定的系统,以保证同期不稳定的患者在撤机的过程中的安全。当患者自主呼吸降低时,该系统会主动增加机械通气的水平;相反,恢复自主性呼吸的患者,在没有改变呼吸机

参数的情况下会自动将通气水平越降越低。 7、呼气末正压(PEEP):吸气由病人自发或呼吸机产生。而呼气末 借助于装在呼气端的限制气流活瓣等装置,使气道压力高于大 气压。 8、持续气道正压(CPAP):是在自主呼吸条件下,整个呼吸周期过 程中气道内均保持正压的通气模式。病人通过按需活瓣或快速、持续正压气流系统进行自主呼吸,正压气流>吸气气流,呼气 活瓣系统对呼出气流给予一定的阻力(多用对射气流或(和) 球囊活瓣)使吸气期和呼气期气道压均大于大气压。呼吸机内 装有灵敏的气道压测量和调节系统,随时调整正压气流的流速,维持气道压基本恒定在预调的CPAP水平,波动较小。 9、压力支持通气(PSV):自主呼吸期间,病人吸气相一开始,呼 吸机即开始送气并使气道压迅速上升到预置的压力值,并维持 气道压在这一水平。当自主吸气流速降低到最高吸气流速的 25%时,送气停止,病人开始呼气。 10、高频通气(HFV):通气频率超过呼吸频率4倍的机械通气,称 为高频通气。在成人>60次/min者称之。 11、低频通气(LFV)的概念:维持分钟通气量(MV)不变,减慢呼 吸频率(2-4次/min),延长吸气时间(6-20秒),增大潮气量,行IPPV。 12、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 是为了急性肺损伤等气体 交换障碍病人进行机械通气,同时避免气道压力过高而开发的

迈瑞等各类呼吸机各通气模式介绍

1.V-A/C模式:为有辅助的容量控制通气。1)呼吸机对病人的每一次自主呼吸均给予机械通气支持,分钟通气量应等于机控分钟通气量、总呼吸频率应等于机控呼吸频率;2)如果病人发生自主呼吸并达到吸气触发要求,则由病人提前触发呼吸机产生一次机械通气(可减少人机对抗,但容易引起过度通气);如果病人没有自主呼吸,机械通气由机器按时触发;3)用户需设置呼吸频率(为备用频率)、潮气量、吸气时间或吸呼比、吸气流速(若设置不当容易引起流速饥饿或过冲),同时可设置限制压力(若设置不当容易引起肺气压伤),可设置PEEP(如设置不当容易引起回心血量减少);4)容量控制通气的吸气流速为恒流,呼吸机负责控制吸气时间并保证潮气量恒定不变,如果在吸气时间内提前达到设定的潮气量,呼吸机停止送气,形成吸气暂停平台,待吸气时间结束后才转为呼气;5)气道压力大小受用户设置的潮气量、吸气流速、肺顺应性、气道阻力、泄漏量等因素综合影响;6)如发现气道压力大于用户设置的限制压力,呼吸机立即减少吸气流速,保持气道压力不高于压力限制水平。 潮气量:如选小儿类型,最低潮气量可设置20毫升;注意:潮气量的大小,可影响到分钟通气量、平台时间、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平台压的大小,潮气量的设置,受容量限制报警大小所限制 吸气时间:可影响到吸呼比、呼气时间、平台时间、平均气道压、PEEPi 呼吸频率:可影响到分钟通气量、吸呼比(吸气时间)、呼气时间、平台时间、平均气道压、PEEPi 吸气流速:可影响到平台时间、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 限制压力:它的设置下限受制于PEEP、它的设置上限受制于压力报警上限 PEEP:可影响到平均气道压、PEEPi,它的设置受限于压力报警上限 触发灵敏度:顺时针旋转主旋钮可选流量触发(数值为正值),逆时针旋转主旋钮可选压力触发(数值为负值),注意:设置过高的触发灵敏度、或有泄漏时,容易引起自动触发 叹息功能:可关闭或打开叹息功能,有两种叹息方式可选:1)以增加潮气量方式实现叹息,2)以提高interPEEP方式实现叹息(可在主菜单中配置) 2.P-A/C模式:为有辅助的压力控制模式。1)呼吸机对病人的每一次自主呼吸均给予机械通气支持,分钟通气量应等于机控分钟通气量、总呼吸频率应等于机控呼吸频率;2)如果病人发生自主呼吸并达到吸气触发要求,则由病人提前触发呼吸机产生一次机械通气(可减少人机对抗,但容易引起过度通气);如果病人没有自主呼吸,机械通气由机器按时触发;3)用户需设置呼吸频率(为备用频率)、吸气压力、吸气时间或吸呼比、吸气上升时间(若设置不当容易引起流速饥饿或过冲),同时可设置容量限制(若设置不当容易引起肺容积伤)、可设置PEEP(如设置不当容易引起回心血量减少);4)压力控制的吸气流速形态为指数递减,呼吸机负责控制吸气时间并保证气道压力恒定不变,吸气时间结束后自动转为呼气;5)潮气量大小受用户设置的吸气压力、病人自主呼吸做功程度、肺顺应性、气道阻力、呼吸机的基础流速等因素综合影响;6)如果发现监测潮气量大于用户设置的容量限制,呼吸机立即从吸气转为呼气。 吸气压力(为绝对值):可影响到潮气量、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它的设置上限受制于压力报警上限,设置下限受制于PEEP 吸气时间:可影响到潮气量、吸呼比、呼气时间、平均气道压、PEEPi 呼吸频率:可影响到分钟通气量、吸呼比(或吸气时间)、呼气时间、平均气道压、PEEPi 压力上升时间:表示压力波形上升的陡峭程度,设置合理的压力上升时间,可减少吸气流速可能出现的过冲或过缓程度 PEEP:可影响到平均气道压、PEEPi,它的设置受制于吸气压力 触发灵敏度:顺时针旋转主旋钮可选流量触发,逆时针旋转主旋钮可选压力触发,注意:设

中国重症医学网 ICU机械通气

ICU机械通气 呼吸周期有吸气相和呼气相。吸气相补充肺泡内的气体,延长吸气相,氧摄取增加,胸腔内压增加,CO2移除时间减少。 机械通气指呼吸机产生一种可以控制的气流送到患者气道,代替或辅助患者的呼吸功能。呼吸机从气筒或墙壁上的供气孔获得空气或氧气,这些气体首先减压,然后根据设定的吸入氧浓度将氧气和空气混合,储存在呼吸机内固定的容器内。然后通过多种可用通气模式中的一种,送入患者体内。机械通气的目标是优化肺气体交换,其艺术在于优化气体交换的同时不损伤肺。 只有两种方法给患者通气,正压通气或使用负压通气 多数患者的吸气峰值流速为30-60L/分,呼气支持几乎总是PEEP/CPAP, 提高基础压力水平。呼吸机就是流量发生器. 现代的呼吸机使用较好的触发敏感装置、强调与患者的交互作用,舒适的自主呼吸(即使使用反比通气时也是如此)。一个令人兴奋的前景是在成人ICU逐渐出现高频震荡通气。这种技术,医师只需要设定平均气道压,只有少量的潮气量在气道内移动。 麻醉师在手术室内给麻醉病人使用呼吸机,只能设置潮气量、呼吸频率和吸/呼比3个参数。吸/呼比是吸气时间与呼气时间的比例。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如果呼气时间不够,气体就会在呼气末滞留在肺泡内,形成的压力成为内源性PEEP。如果患者每分钟10次,每次6秒,通常的吸呼比是1:2,2秒吸气,4秒呼气。手术室很少使用PEEP。功能残气量减少(气管内插管)加上单一的通气模式,会导致很多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肺不张。 图2:常用的麻醉呼吸机: 用―瓶‖内装有―袋子‖的呼吸机给患者通气。患者可以通过管路内的储氧器袋自主呼吸。间歇指令通气(IMV)就是根据这种构造设计的。 容量控制呼吸机保证每分通气量,在手术室很重要。在手术室,不同的手术对肺的顺应性影响不同,在ICU和转运途中,如果每分通气量不能监测时使用容量控制通气也很重要。早期ICU使用的呼吸机代表手术室技术的延续,患者高度麻醉,直到病情好转。当时的问题是如何在呼吸肌萎缩前脱机。这就要求呼吸机与患者某些相互作用。指令通气与自主呼吸有明显差别。指令通气时,患者完全被动接受气体,呼吸频率、呼吸容积及压力完全由呼吸机决定。自主呼吸患者自己选择流速和流量。辅助通气就要求有触发设备,而且气流量能满足患者最高吸气要求(30-60L/min),为克服这些缺陷,就发明了2种呼吸方法:辅助控制通气和间歇指令通气。在辅助控制通气(常常被标为容量控制)中,患者可能接受控制通气,也可能接受辅助通气。当患者触发呼吸机时,患者收到的气流的期限和幅度与指令通气都相同。患者收到的通气与实际需要无关。这种模式的人机交互方式只是患者需要通气时,呼吸机就开始通气。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患者可以在没有做功的情况下呼吸。如果峰值流速适当,患者除了触发呼吸机外,完全依靠呼吸机呼吸。这种呼吸机的问题是没有脱机的成分,一旦使用,就可能过度使用。 辅助控制通气(AC) 需要4个参数:潮气量、呼吸频率、吸气峰值流速(代替吸:呼,I:E)及触发敏感度。设置峰值流速时要考虑2个因素:如果峰值流速过高,气体只送给顺应性最好的肺泡,弹性降低的肺不能收到气流,峰压也很高。如果峰值流速很低,患者需要的气体比呼吸机能给的多,人机就会不同步。现代的调整方法是压力放大(pressure augmentation):当呼吸机感觉到患者需求超过峰值流速时,呼吸机就会自动增加流速。 吸气流量用L/min表示,决定气体传输的快慢。完成吸气的时间由潮气量和吸气流速决定:Ti = VT/Flow Rate. 图3: 辅助/控制通气示意图患者自主呼吸的努力达到触发敏感度,呼吸机就以设定的峰值流速送气到预设的潮气量。 呼吸机如果要与患者交互作用,必须感觉到患者的吸气努力――触发,并在触发后送气,最

通气模式

常用通气模式 1 IPPV间歇正压呼吸(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2 CMV控制机械通气(Controlled Mechanical Ventiation,) 3 A/C辅助/控制模式(Assist/Control Mode,) 4 IMV间歇强制通气(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 5 SIM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 6 CPAP气道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e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自主呼吸的患者, 在呼吸周期的全过程中使用正压的一种通气模式 7 PSV压力支持(Pressure support,)患者的自主呼吸再加上通气机能释出预 定吸气正压的一种通气,当患者触发吸气时,通气机以预先设定的压力释放出气流,并在整个吸气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压力。 8PEEP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 9 PCV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 Controlled Ventilation,)预置压力控制水平和吸气 时间。吸气开始后,呼吸机提供的气流很快使气道压达到预置水平,之 后送气速度减慢以维持预置压力到吸气结束,之后转向呼气 PCV与PSV之差别 PCV 时间切換病人可有或无触发 PSV流量切換仅在Spont.起作用务必病人触发 10VCV容量控制通气VCV 的吸气压力呈递增形态, 在达到峰压(PIP)后出现平台,VCV 有恒流速的方波和非恒流速的递减波可事先选择,而VCV 取决于有无预设吸气后摒气 11sigh深呼吸或叹息 12 NIPSV无创伤正压支持通气(Noninvasive Pressure Support NIPSV 也称为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 13BiPAP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BiLevel Ventilation,同时设定呼吸道内吸气正压水平(IPAP)和气道内呼气正压水平(EPAP)。如与常规通气机比较,若有自主呼吸, IPAP等于PSV,EPAP则等于PEEP。PH持续时间与PL持续时间比即呼吸机的I/E比 VCV时PH=平台压 BIPAP--- Biphasic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双水平气道正压Drager呼吸机首创模式,两个气道正压周期性转换,产生潮气量,同时允

呼吸机常用的通气模式及参数调整

呼吸机常用的通气模式及参数调整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9年33卷第1期李文侠王川 呼吸机在临床使用时,要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选择适当的通气模式,并正确设置各项参数,以达到合理的使用和最佳的治疗效果。 1 呼吸机场用的通气模式 1.1 辅助呼吸和控制呼吸(ACV)是呼吸机最基本的通气模式。病人无自主呼吸;或虽有自主呼吸,但呼吸的频率、幅度和节律不规律,呼吸的无效动作占优势;以及全身麻醉、吸入麻醉剂蒸汽的病人,在预定的时间内病人无力触发或自主频率低于预设频率,此时必须由呼吸机控制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称为控制呼吸。如果病人的自主呼吸仍然存在,咱比较微弱,不能靠自身的调节达到理想的呼吸效果。此时病人吸气时,呼吸机设置的触发灵敏度会检测到气道压的轻微降低,呼吸机安预设的潮气量、吸气流速、吸气和呼气时间将气体传给病人,以完成正常的通气量,呼吸机是按照自主呼吸的频率工作的。称为辅助呼吸或同步呼吸。 控制呼吸和辅助呼吸,二者可视病情变化而相互转化。在辅助呼吸情况下,如病人的自主呼吸突然消失,呼吸即可立即转为控制状态,强制给病人通气,进行人工呼吸。一旦病人自主呼吸得到恢复,呼吸即便自动转为辅助呼吸状态,给病人同步送气,从而改善而不是干扰、破坏病人的自主呼吸。 1.2 间歇正压通气(IPPV)是病人无自主呼吸时最常用的通气方式。采用间歇正压通气时,呼吸机仅在吸气时产生正压,升高呼吸道压力,将气体送入肺内。升高程度与肺顺应性有关,如顺应性正常,吸气压力一般为147~245Pa(15~25cmH2O)。呼气时,肺内气体靠胸、肺弹性收缩排出气体,呼吸道压力逐渐降低到零(相对大气压而言)。 1.3 间歇正负压呼吸(SPPB/N)是呼吸机在吸气时产生正压,向肺部增加送气;呼气时,呼吸机产生负压,可以加速肺内气体的排出,有利于静脉回流和克服呼吸道阻力。这种模式适用于心力衰竭的病人。但长期使用负压会引起病人肺不张,因此临床使用并不多。 1.4 间歇强制通气(INV)是在病人虽有自主呼吸,但幅度小且不规则,必能达到正常通气量的情况下,在自主呼吸1~10次间,给予一次机械强制呼吸。该方式可以增加恢复病人的自主呼吸能力,有利于逐步取消使用呼吸机。 1.5 间歇辅助通气(IAV)也乘坐间歇按需通气(IDV),或者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在病人已有规则的自主呼吸,但未达到正常通气量的情况下,呼吸机在每分钟内按预定的呼吸参数(频率、流量、潮气量、吸呼比等)给予病人指令通气。根据自主呼吸频率按比例设置机械呼吸,例如呼吸频率为6次/分时,同步时间间隔STP为60秒/6=10秒。同步时间间隔是指时间与频率的比值,它被分为75%和25%两部分,25%部分就是触发窗。触发窗内出现自主呼吸,便发出指令通气如触发窗内无自主呼吸,则在触发窗结束时给予间歇正压通气。注意!呼吸机的频率不能调节过高或过低,过低起不到治疗效果;过高如超过20次/分,指令呼吸可能不同步,此时进行间歇强制通气(IMV),触发水平调到-10cmH2O此模式类似于辅助控制通气,差别在于允许病人两次呼吸之间自主呼吸。 1.6深呼吸或叹气(SIGH)深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次到每30分钟1次。在进行深呼吸时,呼吸机以1.5~3倍于正常通气量的气体给病人强制通气。叹气过去常常被用来预防肺不张。病人长时期在同样的压力和容量呼吸模式的作用下,某些边缘肺泡膨胀会不全,定时加入叹气,可以促使病人精制的肺泡定时膨胀,防止萎陷不张,改善气体交换性能,。目前以不推荐此种模式作为常规应用。 1.7 高频通气(HFV)常频呼吸机在治疗某些特殊疾病时存在缺陷,例如小儿的呼吸疾病,烧伤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急性爆发性肺水肿等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在这些疾病中,普通常频呼吸机不能保证患者肺部有足够的气体交换,而高频呼吸机对这些疾病能够起

压力控制通气和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在婴幼儿全麻中的应用

压力控制通气和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在婴幼儿全麻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比较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在婴幼儿全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手术患儿40例,年龄6个月~3岁,体重7~15kg,asa i~ⅱ级,先采用vcv模式,观察10min 后改用pcv模式。连续监测ecg、sbp、dbp、map、spo2、petco2 及bis,记录vcv模式下的:预设潮气量(vt),实际潮气量(vte),呼吸频率(rate),吸呼比(i:e),气道峰压(pmax),平均气道压(pmean); 记录pcv模式下的:预设吸气峰压(pinspired),实际潮气量(vte),呼吸频率(rate),吸呼比(i:e),气道峰压(pmax),平均气道压(pmean)。结果 vcv模式和pcv模式下的:实际潮气量(vte),呼吸频率(rate),吸呼比(i:e),平均气道压(pmean),petco2及bis无明显差异(p>0.05);pcv模式下的实测气道峰压(pmax)比vcv模式下的实测气道峰压(pmax)明显降低(p0.05),如表1。vcv模式和pcv模式下的:实际潮气量(vte),呼吸频率(rate),吸呼比(i:e),平均气 道压(pmean),petco2及bis无明显差异(p >0.05);pcv模式下的实测气道峰压(pmax)比vcv模式下的实测气道峰压(pmax)明显降低(p <0.05)。 3 讨论 vcv是在吸气时由呼吸机产生正压,将预设容量的气体以恒速气 流送入肺内;呼气时肺内气体靠胸肺弹性回缩,排出体外,气道压力回复至零[1]。pcv的特点是最初的高速气流使气道压力迅速上升到预设峰值,后接一个快速减速气流以维持气道压力于预设水平。初

呼吸机常用参数、通气模式设置

呼吸机常用参数、通气模式设置 一、机械通气的基本模式 (一)分类 1.“定容”型通气和“定压”型通气 ①定容型通气:呼吸机以预设通气容量来管理通气,即呼吸机送气达预设容量后停止送气,依靠肺、胸廓的弹性回缩力被动呼气。 常见的定容通气模式有容量控制通气、容量辅助-控制通气、间歇指令通气(IM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等,也可将它们统称为容量预设型通气(volume preset ventilation, VPV)。 VPV能够保证潮气量的恒定,从而保障分钟通气量;VPV的吸气流速波形为恒流波形,即方波,不能适应患者的吸气需要,尤其存在自主呼吸的患者,这种人-机的不协调增加镇静剂和肌松剂的需要,并消耗很高的吸气功,从而诱发呼吸肌疲劳和呼吸困难;当肺顺应性较差或气道阻力增加时,使气道压过高。 ②定压型通气:呼吸机以预设气道压力来管理通气,即呼吸机送气达预设压力且吸气相维持该压力水平,而潮气量是由气道压力与PEEP之差及吸气时间决定,并受呼吸系统顺应性和气道阻力的影响。 常见的定压型通气模式有压力控制通气(PCV)、压力辅助控制通气(P-ACV)、压力控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PC-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等,统称为压力预设型通气(pressure preset ventilation,PPV)。 PPV时潮气量随肺顺应性和气道阻力而改变;气道压力一般不会超过预置水平,利于限制过高的肺泡压和预防VILI;流速多为减速波,肺泡在吸气早期即充盈,利于肺内气体交换。 2.控制通气和辅助通气 ①控制通气(Controlled Ventilation,CV):呼吸机完全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呼吸频率、潮气量、吸呼比、吸气流速,呼吸机提供全部的呼吸功。 CV适用于严重呼吸抑制或伴呼吸暂停的患者,如麻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神经肌肉疾病、药物过量等情况。在CV时可对患者呼吸力学进行监测时,如静态肺顺应性、内源性PEEP、阻力、肺机械参数监测。 CV参数设置不当,可造成通气不足或过度通气;应用镇静剂或肌松剂将导致分泌物清除

呼吸机常用参数、通气模式设置

呼吸机常用参数、通气模式设置 呼吸机常用参数、通气模式设置 一、机械通气的基本模式 (一)分类 1.“定容”型通气和“定压”型通气 ①定容型通气:呼吸机以预设通气容量来管理通气,即呼吸机送气达预设容量后停止送气,依靠肺、胸廓的弹性回缩力被动呼气。 常见的定容通气模式有容量控制通气、容量辅助-控制通气、间歇指令通气(IMV )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等,也可将它们统称为容量预设型通气(volume preset ventilation, VPV)。 VPV 能够保证潮气量的恒定,从而保障分钟通气量;VPV 的吸气流速波形为恒流波形,即方波,不能适应患者的吸气需要,尤其存在自主呼吸的患者,这种人-机的不协调增加镇静 剂和肌松剂的需要,并消耗很高的吸气功,从而诱发呼吸肌疲劳和呼吸困难;当肺顺应性较差或气道阻力增加时,使气道压过高。 ②定压型通气:呼吸机以预设气道压力来管理通气,即呼吸机送气达预设压力且吸气相维持该压力水平,而潮气量是由气道压力与PEEP 之差及吸气时间决定,并受呼吸系统顺应性和气道阻力的影响。 常见的定压型通气模式有压力控制通气(PCV )、压力辅助控制通气(P-ACV )、压力控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PC-SIMV )、压力支持通气(PSV)等,统称为压力预设型通气(pressure

preset ventilation,PPV )。 PPV 时潮气量随肺顺应性和气道阻力而改变;气道压力一般不会超过预置水平,利于限制过 高的肺泡压和预防VILI ;流速多为减速波,肺泡在吸气早期即充盈,利于肺内气体交换。 2.控制通气和辅助通气 ①控制通气(Con trolled Ven tilatio n,CV ):呼吸机完全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呼吸频率、潮气量、吸呼比、吸气流速,呼吸机提供全部的呼吸功。 CV 适用于严重呼吸抑制或伴呼吸暂停的患者,如麻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神经肌肉疾病、药物过量等情况。在CV 时可对患者呼吸力学进行监测时,如静态肺顺应性、内源性PEEP、 阻力、肺机械参数监测。 CV 参数设置不当,可造成通气不足或过度通气;应用镇静剂或肌松剂将导致分泌物清除障碍等;长时间应用CV 将导致呼吸肌萎缩或呼吸机依赖。故应用CV 时应明确治疗目标和治疗终 点,对一般的急性或慢性呼吸衰竭,只要患者条件许可宣尽早采用杯辅助通气支持S ②辅助通气躬治Wd Writikiti0H,A¥)依靠患者的吸气努力触发呼吸机吸气活瓣实现通气,当存在自主呼吸时,根据气道内压力降低〔压力触发)或气流(流速触发〉的变化触发呼吸机送气,按预设的潮气量〔定容)或吸气压力(定压)输送气体,呼吸功由患者和呼吸机共同完成* AV适用于呼吸中枢驱动正常的患者,通气时可减少或避免应用镇静剂,保留自主呼吸以减轻呼吸肌萎缩,改善机械通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利于撤机过程。 (二〉常用模式 1.辅助控制通气 辅助控制通气(Assist-Control ventilation,ACV)是辅助通气(A\0和控制通气(CV) 两种模式的结合,当患者自主呼吸频率低于预置频率或患者吸气努力不能触发呼吸机送气时, 呼吸机即以预置的潮气量及通气频率进行正压通气,即EV,当患者的吸气能触发呼吸机时* 以高 于预置频率进行通气,即AV。ACV又分为压力辅助控制通气(P-ACV)和容量辅助控制通气 (V-ACV), 参数设置 容量切换触发敏感度、潮气量、通气频率、吸气流速/流速波形 压力切换A-C:触发敏感度、压力水平、吸气时间、通气频率 特点:为ICU患者机械通气的常用模式,通过设定的呼吸频率及潮气量(或压力), 提供通气支持,使患者的呼吸肌得到的休息,CV确保最低的分钟通气量。随病情好转,逐步降低设置条件,允许患者自主呼吸*呼吸功由呼吸机和患者共同完成,呼吸机可与自主呼吸同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