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蛇舌草、半边莲和半枝莲三味中药

白花蛇舌草、半边莲和半枝莲三味中药
白花蛇舌草、半边莲和半枝莲三味中药

白花蛇舌草、半边莲和半枝莲三味中药经验鉴别及功能与主治列表对照

㈠半枝莲[注2]:

【药理作用】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1.抑菌作用:半枝莲50%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2.解痉祛痰作用:本品所含的红花素有较强的抗由组胺引起的平滑肌收缩作用,并有较好的祛痰作用。

3.抑瘤作用:用美蓝氏试管法筛选试验表明,本品对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细胞有很轻度的抑制作用;用细胞呼吸器法筛选实验表明,对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血细胞的抑制率大于75%。

4.免疫调节作用:本品所含的多糖在体外可促进Con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淋巴细胞转化,其最适浓度为400r/ml。Sc给药1周后可明显提高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酯酶阳性细胞的百分率,促进DNCB诱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但大剂量给药(200mg/kg)可抑制小鼠胸腺指数,对脾指数无影响。

5.其它作用:5.1.抑制ATP生成:本品所含的黄芩素具有抑制吲哚-3-乙酸氧化酶与ATP生成。5.2.抑制幼虫的生长:并能Heliothiszea幼虫的生长。5.3.对血管作用:黄芩素甙有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提高血脑屏障通透性,以及对抗由二磷酸腺工苷引起的血小板凝聚作用。

毒理学:半边莲煎剂小鼠iv的LD50为6.10±0.26g(生药)/kg。浸剂大鼠ig的LD50与75.1±13.1g(生药)/kg。大鼠每日ip0.1、0.3和1.0g(生药)/kg,连续3mo,体重、尿沉渣及尿蛋白检查均无异常发现。病理检查,除部分大鼠肾脏有轻度浊肿外,未见显著器质性变化。黄芩素甙小鼠po最大耐受量为10g/kg,iv 的LD50为1314mg/kg。

㈡半边莲[注3]:

【药理作用】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1.利尿作用:麻醉犬iv半边莲浸剂0.1g/kg或半边莲总生物碱6.6mg/kg,正常大鼠ig1g/kg,以及正常人po 半边莲粉剂10-30g,均有显著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尿中氯化物的排泄量亦明显增多。从半边莲中分离出的菊糖给大鼠po或ip,则有抑制利尿作用。

2.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半边莲碱对神经系统的作用与烟碱相似,但强度仅为烟碱的1/5-1/20,对植物神经节、肾上腺髓质、延脑各中枢(尤其是呕吐中枢)、神经一肌肉接头,以及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都有先兴奋、后抑制的作用。

3.对中枢的抑制作用:本品所含的琥珀酸对小鼠、大鼠、豚鼠、兔、猫和犬ip给药均能保护动物对抗高压氧、电休克和听源性惊厥。热板法有镇痛作用,与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并有镇静和降低体温的作用。

4.呼吸兴奋作用:半边莲煎剂和其生物碱制剂iv对麻醉犬有显著的呼吸兴奋作用。其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加强和延长。剂量过大时则可引起呼吸麻痹而死亡。切除窦神经或摘除颈动脉体后,再注射半边莲制剂,则不出现明显的呼吸兴奋作用。表明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地兴奋呼吸中枢。半边莲碱对吗啡所致呼吸抑制有较好的兴奋作用,对乌拉坦和水合氯醛所致者较差。半边莲碱吸入,有扩张支气管作用,可对抗毛果芸香碱和乙酰胆碱引起的气管收缩。

5.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半边莲浸剂iv,对麻醉犬有显著而持久的降压作用。如十二指肠给药则需要10-20倍于静脉给药的量才有作用。亦有报道煎剂小量iv有短暂的升压作用,较大剂量时则有较持久的降压作用。半边莲生物碱对离体兔心和蛙心有兴奋作用,使收缩力加强,振幅增大;高浓度时则出现暂时的兴奋,继以抑制,最后发生传导阻滞和停搏。半边莲碱im,在呼吸兴奋的同时,心率减慢,血压升高;大剂量时则心率加快,血压明显下降,终至心脏麻痹。

6.利胆作用:犬iv半边莲水煮醇沉制剂1g(生药)/kg,胆质流量较给药前增加2倍以上,给药50分钟后作用达高峰,但胆汁中固形物、胆酸盐和胆红素的浓度都有所降低。

7.抗蛇毒作用:半边莲制剂,以及从中分离出的琥珀酸钠、延胡索酸钠、对羟基苯甲酸钠分别于注射蛇毒前30分钟po,或于注射蛇毒同时sc药物,或用琥珀酸钠、延胡索酸钠和醋酸钠组成复方于注射蛇毒前30分钟-4hpo,对于注射最小全致死量眼镜蛇毒的小鼠均有较高的保护作用,保护率59.1-93.1%。但若于注射蛇毒后25分钟再给药,则无保护作用。

8.其它作用:8.1.抗溃疡作用:本品所含的琥珀酸50mg/kg,可对抗大鼠幽门结扎产生的胃溃疡,是由于抑制胃液分泌和扩张胃肌而呈抗溃疡作用。猫和犬im半边莲碱有致吐作用。8.2.轻泻作用:半边莲煎剂po有轻泻作用,并能抑制食欲。8.3.抑菌作用:体外试验,半边莲煎剂对常见致病性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亦有抑制作用。8.4.凝血作用:Ip给药可缩短小鼠断尾的出血时间。8.5.抗癌作用:半边莲碱15mg/ml浓度时,可抑制小鼠腹水癌细胞对氧的摄取。

毒理学:1.小鼠静脉注射浸剂半数致死量为6.10±0.26g/kg,全半边莲素为18.7±2.0mg/kg,折合生药为9.35±1.Og/kg。大鼠浸剂灌胃半数致死量为75.1±13.1g/kg,腹腔注射0.1-1.Og/kg,每日1次,连续3个月,体重、尿沉渣及尿蛋白的检查均无异常;用药组粪较稀,表示有一定致泻作用,病理切片检部分用药鼠肾

脏有轻度浊肿外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2.半边莲煎剂小鼠iv的LD50为6.10±0.26g(生药)/kg。死前有呼吸兴奋,狂躁不安等现象,继之发生抽搐,一般在5分钟内死亡。半边莲浸剂大鼠ig的LD50为95.1±13.1g/kg(生药)。大鼠每日ip浸剂0.1、0.3和1.0g(生药)/kg,连续3分钟,体重、尿沉渣及尿蛋白检查均无异常发现。3.病理检查,除部分大鼠肾脏有轻度浊肿外,未见显著器质性变化。

㈢白花蛇舌草[注3]: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

每毫升相当于生药6g的浓度,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粒细胞型、单核细胞型及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血细咆有较强的抑制,瓦氏呼吸器测定表明,在体外对前二者肿瘤细胞的抑制较强。

2抗菌作用

3抗炎作用

体外抗菌作用不显著,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痢疾杆菌有轻度抑制。有人观察水煎液对正常和人工阑尾炎家兔的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白细胞在体内外吞噬活力的影响,认为本品的抗炎作用,主要是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生和增强吞噬细胞活力的结果。

【副作用】

本品无明显毒性,常用剂量对心、肝、肾无任何损害。

说明:最近几年,陆续在一些非正规介绍中医药的著作中发现以上三味中药混淆情况,现在据权威典籍,举全部能力,予以列表,正名。此列表可作为中医临床应用参考,也可用为中医药爱好者参考。药理作用部分,全部来自网络,也仅仅作为参考,不足为据。

参考文献:注1:<河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注2:<中国药典>2010年版

注3:选自 <智能医学大全>

本资料来自网络,而网络又选自美国FDA官方网站,可作为老中医谴方组药之参考。

云南白药酊处方药物组成为:三七,冰片,散瘀草,白牛胆,穿山龙,淮山药,苦良姜,老鹳草,乙醇。

毛德西治杂病 擅用君臣三味方

毛德西治杂病擅用君臣三味方 □张文宗张海杰河南省中医院毛德西名医工作室 毛德西教授为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工作50年,学验俱丰。在选方用药方面,其以《内经》“君一臣二”为宗旨,发挥经方遣药之义,临证用药多以三味为君臣药,故称三味方。三味方主药明确,方证合拍,随证加减,疗效显著。今将毛德西教授治疗杂病“三味”方简析如下,以飨读者。 大黄、附子、川楝子(疝气化瘀汤) 此方取大黄附子汤义,为相反形成之配伍;又参考《止圆医话》治疝方,罗云:“以附子、大黄加入普通治疝气之药中(即罗氏所用川楝子方),速收特效,此治外疝之经验谈也。”毛德西除用于疝气外,还将此“三味”用于盆腔炎、慢性结肠炎、睾丸炎、前列腺疾患等,凡见小腹坠胀,隐隐作痛,湿热互结者,每收疗效。 砂仁、黄柏、甘草(封髓丹) 此三味为古方封髓丹,是治疗梦遗早泄的良方。当代著名中医蒲辅周将此方用于口腔溃疡,效果良好。他说:“封髓丹乃补土伏火之剂,土虚则水中之阴火无所抑制,便上炎而发为口疮。”是方以砂仁醒脾培土,黄柏清泄阴火,甘草和中清热,毛德西常加入肉桂、干姜、牛膝以引火归元,于平淡中取效。 浮小麦、霜桑叶、地骨皮(清热止汗散) 毛德西对于汗症,不论是气虚自汗,或是阴虚盗汗,都首选此三味,名曰“清热止汗散”。气虚自汗合用玉屏风散;阴虚盗汗合用二至丸加知母、黄柏。若是产后大汗不止,则加入麻黄根、炮附子,以温阳增卫气,固表止阴耗。 青蒿、白薇、银柴胡(退热散) 此三味是毛德西治疗低热经验方“青白退热散”之主药。青蒿以清解阴分热见长;白薇长于清肺热,也是退阴分虚热之要药;银柴胡清肝经虚热。三味合用,以治夜热早凉、低热绵绵、舌苔不厚,脉象细数为应用指证。若舌苔厚腻,舌质红赤,可加升降散治之。 桂枝、茯苓、白术(温阳化饮汤) 此三味有温阳健脾化饮的功效。取之于张仲景苓桂术甘汤和桂枝茯苓丸等方义。桂枝配茯苓,温阳化饮,加入白术,以增强脾的运化功能,毛德西常将此三味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盆腔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舌苔白润口不渴者,具有温化三焦水湿的功效。 橘核仁、橘叶、橘络(通络散结散)

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的功效

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 白花蛇舌草 半枝莲 这个组合传说颇多。其中最为普遍的说法是一个临刑的死囚恻隐之心顿起,为了这一验方不至于失传临死前公开的。虽然仍未能弄清其机理,但已普遍为人们所用,有效。 白花蛇舌草 【异名】蛇舌草、矮脚白花蛇利草(《广西中药志》),蛇舌癀(《闽南民间草药》),目目生珠草,节节结蕊草(《泉州本草》),鹩哥利、千打捶、羊须草(《广东中药》Ⅱ),蛇总管、鹤舌草、细叶柳子(《福建中草药》)。 【成分药理】全草中分出卅一烷、豆甾醇、熊果酸、齐墩果酸,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对香豆酸等。抗肿瘤作用在体外(相当生药6克/毫升)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粒细胞型、单核细胞型以及慢性粒细胞型的肿瘤细胞有较强抑制作用(美蓝试管法);用瓦氏呼吸器测定,对前二者的抑制作用亦较强。曾用浸膏于小鼠S-180和艾氏腹水癌,以及大鼠吉田肉瘤的实验性治疗,皆无明显抗癌作用;0.5~1克生药/毫升在体外对吉田肉瘤和艾氏腹水癌有抑制(美蓝试管法),但作者认为此属非特殊性的。 【性味】苦甘,寒。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治肺热喘咳,扁桃体炎。咽喉炎,阑尾炎,痢疾,尿路感染,黄疸,肝炎,盆腔炎,附件炎,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肿瘤。亦可用于消化道癌症。 ①《潮州志·物产志》:茎叶榨汁饮服,治盲肠炎,又可治一切肠病。 ②《广西中药志》:治小儿疳积,毒蛇咬伤,癌肿。外治白泡疮,蛇癞疮。 ③《闽南民间草药》: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④《泉州本草》:清热散瘀,消痈解毒。治痈疽疮疡,瘰疬。又能清肺火,泻肺热。治肺热喘促、嗽逆胸闷。 ⑤《广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活血利尿。治扁桃体炎,咽喉炎,阑尾炎,肝炎,痢疾,尿路感染,小儿疳积。 【验方】 1.治疗舌癌:(1)龙蛇点舌汤:白花蛇舌草30g,野菊花9g,蒲公英9g,海藻9g,生牡蛎12g,龙葵15g,象贝母9g,车前子9g,生大黄9g,梅花点舌丹2粒。水煎服,每日1剂。梅花点舌丹每次1粒,每日2次,随汤药吞服。(《抗癌中草药制剂》)(2)白花蛇舌草20g,夏枯草10g,茅苍术、山慈姑各5g,丹参3g。水煎服,每日1剂。(方源于吉林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肿瘤科) 2.治疗鼻咽癌:(1)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60g,水煎服。(方源于福州军区总医院)(2)干白花蛇舌草100~200g,洗净后加水2000g,煎4~5小时,得1250g左右,每日分4次服完。可加猪精肉同煎,肉与汤同服。(《实用抗癌验方》) .

抗癌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半枝莲

HerbaScutellariaeBarbatae(拉);barbatedskullcup herb 定义: 唇形科植物半枝莲Scutellariabarbata D. Don 的干燥全草。 应用学科: 中医药学(一级学科);中药学(二级学科);中药(二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半枝莲 半枝莲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抗癌等功能。蒋仪《药镜拾遗赋》记载"半支莲解蛇伤之仙草"。民间除治毒蛇咬伤外,尚用治肿瘤,有一定的近期疗效。《校正本草纲目》记载"此草开紫白色花,草紫红色,对结对叶,七八月采用"。所述形态与本种相近。民间草药中以半支莲或"半支"为名的品种甚多。《百草镜》载"各种半支有七十二种"。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收载有鼠牙半支、狗牙半支及虎牙半支等,系景天科景天属的几种植物。《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版一部收载的半支莲即为本品。 查看精彩图册 中文学名: 半枝莲 拉丁学名: Portulacagrandiflora Hook. 别称: 并头草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科: 唇形科 属: 马齿苋属 目录 植物属性 基本属性 中药属性 半枝莲的作用 药物形状 药用价值 真伪鉴别 药典标准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癌症治疗 中医传承 常用配方

翼龙著水浒同人《半枝莲》 《一见喜》和《满堂红》 展开 植物属性 基本属性 中药属性 半枝莲的作用 药物形状 药用价值 真伪鉴别 药典标准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癌症治疗 中医传承 常用配方 文献论述 民间传说 用药禁忌 种植技术 水浒人物 翼龙著水浒同人《半枝莲》 《一见喜》和《满堂红》 展开 编辑本段植物属性 基本属性 半枝莲,又名:狄叶韩信草。 多年生草本。根须状。茎直立,四棱形,高15~50厘米。叶对生;卵形至披针形,长约7~32毫米,宽4~15毫米,基部截形或心脏形,先端钝形,边缘具疏锯齿;茎下部的叶有短柄,顶端的叶近于无柄。花轮有花2朵并生,集成顶生和腋生的偏侧总状花序;苞片披针形,上面及边缘有毛,背面无毛;花柄长1~15毫米,密被粘液性的短柔毛;花萼钟形,顶端2唇裂,在花萼管一边的背部常附有盾片;花冠浅蓝紫色,管状,顶端2唇裂,上唇盔状、3裂,两侧裂片齿形,中间裂片圆形,下唇肾形;雄蕊4,2强,不伸出;子房4裂,花柱完全着生在子房底部,顶端2裂。小坚果球形,横生,有弯曲的柄。花期5~6月。果期6~8月。 半枝莲图册(19张) 生长于池沼边、田边或路旁潮湿处。分布江苏、广西、广东、四川、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贵州、云南、台湾、河南等地。[1]

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

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2比一比例熬水喝,清热解毒,可以预防如今的一些盛行疾病 【中文名】白花蛇舌草(《广西中药志》) 【类别】全草类 【异名】蛇舌草、矮脚白花蛇利草(《广西中药志》),蛇舌癀(《闽南官方草药》),目目生珠草,节节结蕊草(《泉州本草》),鹩哥利、千打捶、羊须草(《广东中药》Ⅱ),蛇总管、鹤舌草、细叶柳子(《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茜草种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带根全草。 【植物形状】白花蛇舌草,又名:二叶葎。 一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 茎柔弱,略带方形或圆柱形,秃净无毛。 叶对生,具短柄或无柄;叶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3.5厘米,宽1~3毫米,革质;托叶膜质,基部合生成鞘状,长1~2毫米,顶端有细齿。 花单生或2朵生于叶腋,无柄或近于无柄;花萼筒状,4裂,裂片边缘具短刺毛;花冠漏斗形,长约3毫米。 纯白色,先端4深裂.秃净;雄蕊4;子房2室,柱头2浅裂呈半球状。 蒴果,扁球形,直径2~3毫米,室背开裂,花萼宿存。 种子棕黄色,极粗大。 花期7~9月。 果期8~10月。 生于山坡、路边、溪畔草丛中。 散布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等地。 【采集】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 【药材】枯燥全草,扭缠成团状,灰绿色至灰棕色.有主根一条,粗约2~4毫米,须根纤细,

淡灰棕色;茎细而卷曲,质脆易折断,地方有白色髓部。 叶多破碎,极舒展,易零落;有托叶,长1~2毫米。 花腋生。 气微,味淡。 主产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在福建、广西地域,尚有以同属植物水线草(参见水线草条),纤花耳草(参见虾子草条)及松叶耳草(参见鹩哥舌条)等作白花蛇舌草运用者。 【化学成分】全草中分出卅一烷、豆甾醇、熊果酸、齐墩果酸,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对香豆酸等。 【药理作用】 ①抗肿瘤作用在体外(相当生药6克/毫升)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粒细胞型、单核细胞型以及慢性粒细胞型的肿瘤细胞有较强抑制造用(美蓝试管法);用瓦氏呼吸器测定,对前二者的抑制造用亦较强。 曾用浸膏于小鼠S-180和艾氏腹水癌,以及大鼠吉田肉瘤的实验性医治,皆无分明抗癌作用; 0.5~1克生药/毫升在体外对吉田肉瘤和艾氏腹水癌有抑制(美蓝试管法),但作者以为此属非特殊性的。 ②抗菌、消炎作用体外抗菌作用并不明显,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痢疾杆菌有微弱作用。察看煎液对正常和人工阑尾炎兔的网状内皮零碎吞噬功用和白细胞在体内外吞噬生机的影响,以为其抗炎作用,是安慰网状内皮零碎增生和加强吞噬细胞生机等要素所致。 【性味】苦甘,寒。 ①《西中药志》:味苦甘,性温,无毒。 ②《闽南官方草药》:苦,平,无毒。 ③《泉州本草》:甘微酸,性寒。 ④《广东中药》Ⅱ:辛涩,寒,无毒。 【归经】《广西中药志》:入心、肝、脾三经。 【功用主治-白花蛇舌草的成效】清热,利湿,解毒。

药材的功效及主治

药材的功效及主治 1. 川芎的功效及主治 1、活血行气:①用于心绞痛,症见胸闷憋气、心前区压痛频繁发作者,可与红花、丹参、降香、赤芍同用,冠心2 号方。②用于气血瘀滞所致的疾病,如月经先期、量多色红者,为血热,可与生地、、当归等同用; 月经后期,1~2 个月1 次,经行时腰腹痛、白带多色白,与当归、炮姜、杜仲、肉桂等同用。③用于痛经,若经前腰腹痛甚、痛后1 天见经,与当归、桃仁、红花同用;若是闭经不行、身无不适者,可与当归、桃仁、干姜、肉桂同用; 若为产后腹痛,与当归、炮姜等同用。④用于跌打损伤、局部肿痛,可与栀子、桃仁、红花同用。 2、祛风止痛:①用于,属于风寒者,可与荆芥、防风、白芷同用; 属于风热 者,可与菊花、同用。②用于风湿痹痛,可与羌活、、防风等同用。 3、行气开郁:①用于胆囊炎之上腹胁肋胀痛,可与柴胡、黄芩等同用。② 用于胃炎之上、吐酸烧心等证,可与、木香等同用。 2. 熟地,又名为或者伏地,也叫酒壶花、山烟等,处方名为熟地黄、熟地和大熟地,是玄参科植物地黄经过加工炮制而成的,是一种上好的中药材。熟地黄的功效:性味与归经:甘,微温。归肝、肾经。功能与主治: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熟地黄的作用: 1、熟地黄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纲目》? 2、熟地黄治手足心热及心热,能益肾水而治血,脉洪实者宜此。若脉虚,则宜熟地黄。地黄假火力蒸,故能补肾中无气。(李杲)? 3、熟地黄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熟地黄为滋阴主药,常与山萸肉、山药等同用,如六味地黄丸。? 4、熟地黄补肾,血衰者须用之。又脐下痛,属肾经,非熟地黄不能除,乃通肾之药也。(张元素)? 5、熟地黄治骨蒸体热夯倦:熟地黄。当归、地骨皮、枳壳(麸炒)、柴胡、秦艽、知母、鳖甲(炙)等分,未,水一盏,乌梅半个,煎七分,和梅热服。(《幼幼新书》地黄散)? 6、熟地黄治肝木乘胃,胃脘当心而痛,及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北沙参、麦冬、地黄、当归、枸杞、川楝,(《柳洲医话》一贯煎) 熟地黄的禁忌: 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禁服熟地黄 赤芍苦寒入肝经血分,有活血散瘀止痛之功,可用于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

《中药学》学习笔记:清热解毒药之半枝莲和白英

中药学》学习笔记:清热解毒药之半枝莲和白英 半枝莲 【药用】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并头草的全草。并头草,狭叶韩信草,牙刷草,四方马兰, 【性味与归经】辛,凉。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临床应用】1. 用于热毒疮疡,毒蛇咬伤,以及肺痈等症。半枝莲用治痈肿疮疡,有解毒、消肿作用;用治毒蛇咬伤也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可单独应用,或配合清热解毒药同用,既可内服,也可外用,用治肺痈,可配合鱼腥草、开金锁等同用。 2.用于肺癌、以及肠胃道癌症。本品用于肺癌,常与蜀羊泉、寻骨风、鱼腥草等配合应用;用于胃肠道癌症,常与白花蛇舌草、石见穿、八月礼、半边莲等同用。此外,本品又能利尿、祛瘀止血,可用于腹水及损伤出血等症。 【处方用名】半枝莲(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适量。半枝莲一药,原名开头草,别名为狭叶韩信草,一般在开花时采全草入药。因它的小花交互对生,集成偏侧总状花序,形如牙刷,故俗称牙刷草。本品原用于毒蛇咬伤及疮痈肿毒等症;近年来在临床上用于肝炎、肝肿大、肝硬化腹水、癌肿及吐血损伤出血等症。 以半枝莲复方莲蛇饮(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刘寄奴、郁金等)内服,每日1剂,并同时加用开道散3g,分3次冲服,治疗食管癌。

证实能缓解症状,减少痛苦,延长生存期。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可顺利进食,恢复体力,生活自理,生存期超过5 年。 半枝莲,又名韩信草,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吐血、咯血、脓肿痔疮等疾病 血虚者不宜,孕妇慎服。 白英 【药用】本品为茄科植物白英的全草。【性味与归经】苦,微寒,有小毒。入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祛风湿。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抗癌全草:用于感冒发热,黄疸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病,癌症,子宫糜烂,白带,肾炎水肿;外用治痈疖肿毒。根:用于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应用】1 .用于感冒发热,乳痈、恶疮等症。白英味苦微寒,功能清热解毒,用治感冒发热、乳痈等,可配合蒲公英、银花、一见喜等药同用。 2.用于湿热黄疸、腹水等症。白英有利尿作用,治疗湿热黄疸或腹水肿痛、小便不利者,可配合金钱草、茵陈等药同用,使水湿之邪从小便排泄。 3.用于风湿痹痛。白英有祛风湿作用,用于风湿痹痛,可与秦艽、枪活、独活等药同用。近年来用本品配伍蛇莓、龙葵、白花蛇舌草等药,用于肺癌以及胃肠道癌肿等症。 【处方用名】白英、蜀洋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大剂量可用一两至二两,煎服。肺

白花蛇舌草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

白花蛇舌草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 作者:康连香, 王瑛 作者单位:河南省漯河市中医院,462000 刊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英文刊名:CHINESE MEDICIN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OF CHINA 年,卷(期):2009,7(2) 被引用次数:4次 参考文献(5条) 1.任仁安中药鉴定学 1986 2.周建波.尤斯华.黄存礼白花蛇舌草的微量元素分析 1990(12) 3.秦风华.谢蜀生.张文仁白花蛇舌草对小鼠免疫功能的z强作用 1990(06) 4.单保思.张金艳.杜肖娜白花蛇舌草的免疫调节活性和抗肿瘤活性[期刊论文]-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1(05) 5.夏文娟.吴文涛.李淑君白花蛇舌草对联合化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分析 2003(0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刘洋.赵文静.孙敏.LIU Yang.ZHAO Wen-jing.SUN Min鹿鞭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展望[期刊论文]-中医药信息2007,24(1) 2.鲍志祥王氏保赤丸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概况[期刊论文]-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35(12) 3.李宏吴茱萸汤的临床应用[期刊论文]-吉林中医药2005,25(1) 4.孙增民.王德松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的影响[期刊论文]-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6) 5.焦柏魁.冯克玉仙人掌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概况[期刊论文]-中国中医药科技2003,10(5) 6.白世庆.刘艳红白头翁的药理研究及临床新用[期刊论文]-内蒙古中医药2007,26(7) 7.赵晓丽.路广晁半夏配伍应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举隅[期刊论文]-吉林中医药2005,25(6) 8.李晋奇.王岚川乌配伍白芍的现代临床应用与药理研究浅析[期刊论文]-中医药学刊2003,21(12) 9.朱瑄大柴胡汤药理研究及临床新用[期刊论文]-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08(17) 10.张丽颖.Zhang Liying银杏叶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近况[期刊论文]-中国药事2006,20(2) 引证文献(2条) 1.刘松雷天芝草胶囊联合放疗治疗晚期食管癌效果观察[期刊论文]-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33) 2.张益勋.陈素红.吕圭源抗肿瘤中药功效与现代药理相关性研究[期刊论文]-亚太传统医药 2010(4)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bc15767593.html,/Periodical_zgzyyxdycjy200902066.aspx

常见中药大全_中药名称及作用41325

常见中药大全中药名称及作用辛温解表药: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平喘、利水(外感风寒表实证)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表、温经通阳。(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胸痹) 紫苏:辛温,归肺脾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去风解表,透疹疗疮,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去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解表去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阳明头痛,寒湿带下)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胃寒呕吐) 香薷:辛微温。归肺胃经。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阴暑、水肿、小便不利) 辛夷:辛温。归肺胃经。散风寒,通鼻窍。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发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归肺经。宣通鼻窍,去风湿,止痛。 辛凉解表药: 薄荷:辛凉。归肝肺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 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疏风清热,解毒明目。 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 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伤寒邪在少阳、肝气郁结、气虚下陷致肛脱等) 升麻:辛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等) 蔓荆子:辛苦平。归膀胱肝胃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辛肝微苦,寒。归肺胃经。解表除烦。 清热泻火药: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温热在气分,肺热咳喘) 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肝胆湿热、)夏枯草:苦辛寒。归肝胆经。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芦根:甘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止呕除烦。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除烦、利尿。 清热燥湿药: 黄芩: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草:苦寒,归肝胆膀胱经。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热入营血、血热妄行等热病) 玄参: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西游记中的中药诗词

西游记中的中药诗词 僧抒发情怀的诗。其诗曰: 自从益智登小说《西游记》在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傍门见月明”中,有一首唐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我国是一个能诗善词的国家,古代诗词歌赋精美绝伦自不待言,还有不少诗人很善于将中草药名词写入诗中,耐人寻味。 唐代著名诗人皮日休、陆龟蒙春日出游,看到野外自然景色清新秀丽,皮日休当即吟七绝一首:“数曲急溪冲细竹,叶舟来往尽能通。草香石冷无近远,志在天台一遇中。”吟罢,他对陆龟蒙说:“我这首诗虽不见佳,但却暗含三味中药名,老兄你能否猜得出?” 陆龟蒙听后,不禁笑道:“不必过谦,诗写得好,但药名并不难猜,是竹叶、通草、远志三味药,不错吧?”沉吟片刻后念道:“桂叶似茸含露紫,葛花如绶蘸溪黄。连云更入幽深地,骨录闲携相猎郎。”皮日休不假思考地答道:“不过是紫葛、黄连、地骨三味药而已。” (洪梅春玲) 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这首诗选用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伏苓、防己、竹沥、茴香等九味中药。虽然药的功能与诗的内容无关。但这些药名却揭示了《西游记》的情节,颇值玩味。“益智”指的是受唐王之命赴大西天即天竺的大雷音寺取“大乘经”的矢志不渝的信念;“王不留行”指的是唐太宗排驾亲自为御弟三藏饯行,并与众官送出长安关外;“三棱子”指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三个徒弟;马兜铃正是唐僧师徒与小白龙马一起“乘危远迈杖策孤征”,匆匆赶路的形象和声音;“茯苓”是指西天如来佛祖;“防己”“竹沥”指唐僧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象新采的竹茎,经火炙后沥出的澄清汁液;“茴香”谐音回乡,只取经成功返回唐朝。《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从近二千味中药的药名中,选择了能表达小说内容的几味,藉中药名称和全诗浑然一体,巧妙地紧扣小说的主要情节,令人拍案叫绝。在第二十八回里,吴承恩还用药名写了一首《西江月》的词,描写孙悟空对进犯花果山残杀众猴儿的猎户,进行抵抗的情景: 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得还乡?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

补阳还五汤在临床上的应用

补阳还五汤在临床上的应用 〖方源〗《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 〖组成〗黄芪生,四两[120g] 当归尾二钱[3g] 赤芍一钱半[5g] 地龙一钱[3g]川芎一钱[3g] 红花一钱[3g] 桃仁一钱[3g] 〖用法〗水煎服。 〖方歌〗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主治〗 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运用〗1.本方是体现王清任所创气虚血瘀理论的代表方剂。常用于中风后的治疗。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苔白脉缓或脉细无力为证治要点。 2.常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上肢或下肢痿软属气虚血瘀者。 〖注意事项〗 1.使用本方需久服缓治,疗效方显。愈后还应继续服用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2.本方证以正气亏虚为主,故生黄芪用量宜重(可以30~60g开始,效果不显再逐渐增加),祛瘀药宜轻。 【加减】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3克,服四五剂后去之;如已病三两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12~15克;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10~15克。 【方论】本方重用生黄耆大补元气,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地龙通行经络。诸药合用,使气旺血行,瘀祛络通,诸症自可渐愈。 【实验研究】(1)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浙江中医杂志》1986(3):110,中风患者血液处于"粘、浓、凝、聚"的倾向,运用本方后,能增加血小板内环磷酸腺甙的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抑制和溶解血栓,以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枝循环。(2)对心、脑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中药通报》1987(2):51,补阳还五汤静脉注射,有缓慢、持久的降压作用,对麻醉家兔能显著地增强心肌收缩幅度,反映心肌耗氧量的心肌张力时间指数显著降低,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明显增加。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陕西中医》1986(10):466,补阳还五汤能使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器官重量增加,提高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从而表明本方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理学基础。 【禁忌】中风正气未虚或阴虚阳亢,风、火、痰、湿等余邪未尽者,均忌用。 [方解]:方中重用黄芪大补脾胃之气,益气活血,为君药;当归尾长于活血,且化瘀不伤血,为臣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助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均为佐药。 本方的配伍特点: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使气旺则血行,活血而不伤正,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

中药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xx 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与功效】 味苦,性寒。功效: 清热解毒。 【传统应用】 主治热病温病发热,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血热吐衄,以及疮疡疖肿,胎动不安等。 本药常用于以下传统方剂: ① xxxx(《伤寒论》): 黄芩、芍药、甘草、大枣,治疗太阳少阳合病,下利;② 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 黄芩、滑石、蔻仁、通草、猪苓、茯苓、大腹皮,治疗湿温身热;③ 黄芩泻肺汤(《张氏医通》): 黄芩、连翘、大黄、山栀、杏仁、枳壳、桔梗、薄荷、甘草,治疗肺热咳嗽。 黄芩古代常用于外感发热。温病发热,痢疾,及肺、肝胆、胃肠之急慢性感染性疾病。 黄芩在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泻心汤、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等许多清热解毒名方中都有使用。 【主要成分】 主要含黄酮类xx 素等成分。 1.黄酮类: 黄芩含黄酮类成分,计有40 种黄酮。主要有黄芩苷及其苷元黄芩素;尚有汉

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新素、白杨素、千层纸素 A、千层纸素A 一7—0 —葡萄糖醛酸苷、二氢黄芩苷、5, 8 一二羟基6, 7-二甲氧基黄酮等。 2.其他: xx还含怜谷甾醇、苯甲酸、氨基酸等。 【药理作用】 (一)抗炎、抗过敏、抗变态反应、保护骨质 黄芩苷、黄芩素对关节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黄芩素对类风湿关节炎、球蛋白变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D-青霉胺相似;对关节炎继发性骨损害有保护作用,能抑制骨质的退化和破坏。 黄芩对各型变态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对l 型变态反应作用最强,能抑制肥大细胞酶激活系统对过敏介质SRS-A和组胺的释放,抑制了过敏反应。其有效成分为黄芩素、黄芩苷和其他黄酮类成分。因而黄芩对动物过敏性哮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或缓解作用,并且与麻黄碱有协同作用。 (二)解热、解毒和抗病原体 本品对实验性发热有显著的解热降温作用。 黄芩黄酮类成分具有显著的广谱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和抑制阿米巴原虫的作用。但也有报道黄芩无明显的抗菌作用,或者是有较弱的抗菌作用。 本品有解毒作用,与所含的葡萄糖醛酸有关。 (三)利胆、保肝和降脂 本品可促进家兔胆汁分泌,使血中高胆红素含量降低。有显著的保肝作 用。黄芩黄酮能使动物血清中升高的转氨酶ALT AST显著下降。 黄芩新素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和肝内甘油三酯,并能抑制

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主治各种癌症的一个秘方

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主治各种癌症的一个秘方 半枝莲一两、白花蛇舌草二两共为一剂。用十五碗水,煎二小时,日夜当茶饮。平时每月煎一次服食,该药性对脏腑之热毒及生痔疮、疴血、热咳等症,都有效。 半枝莲清凉无毒,为排污草药,服后不能饮用开水,惟恐冲淡药效。 此方主治各种癌症,已治愈的有肠癌、肝癌、子宫癌、乳癌、胃癌等,除乳癌效果较差外,其他癌症的效果都很好,尤其是肠癌,服用四六小时、即可见效。 这药方是一个犯人在执行死刑前三日,恐怕死后失传所供出的,到目前为止,治愈者无数,是癌症患者一大福音。 《中国秘方全书》,第660页。 〔注释〕 白花蛇舌草——晒干称为龙吐珠,能解热、明目、强壮、散血、消肿、止痛。主治;眼博 跌打,治癌症,尤其肠癌,效果卓著。 (同上《中国秘方全书》,第661页) 【录自周洪范编著《中国秘方全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660-661页。 武汉某高校王大维教授谈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的用法 一、民间流传;“要采半枝莲,必须伴蛇眠”; (1)、半枝莲;草本植物、属;唇形科。 (2)、性味;辛、苦、寒。 (3)、归经;归肺、肝、肾经。 (4)、功能;清热解毒、化瘀利尿。 (5)、用量;15~120g。 (6)、半枝莲化学成分;全草含生物碱、黄酮甙、酚类。 (7)、半枝莲抗癌药理;对动物实验性肿瘤、肉瘤180、艾氏腹水癌、子宫颈癌14、脑瘤22、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并有抗肝癌、胃癌、直肠癌的作用。(8)、半枝莲主治;消化道癌、肝癌、肺癌、子宫颈癌、乳腺癌、绒毛膜上皮癌。(9)、作草药用的半枝莲植物有两种形态;阔叶半枝莲与狭叶半枝莲的区别;阔叶半枝莲别名;牙刷草;生长在山坡丛林。 狭叶半枝莲别名;韩信草,生长在田边、水沟、半阴、半阳的地方; 鼠牙半枝莲别名;马芷苋科植物,吃血草; 这三种植物都作草药半枝莲用。 二、白花蛇舌草; 属;茜草科,草本植物。 (1)、性味;微苦、甘、寒。 (2)、归经;归胃、大肠、小肠经。 (3)、功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 (4)、用量;30~60g。 (5)、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全草含白花蛇舌草素、香豆素、熊果酸、齐墩果酸、豆甾醇、B-谷甾醇及脂肪酸、生物碱、黄酮类等。

任之堂用药经验

任之堂用药经验 1、通心三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强大心脏,治心阳不振,心慌气短。应与“通肠六药”配合用。) 2、通脉三药(头三药);葛根、川芎、丹参。(治心血虚、头晕、脑供血不足、头颈部疾病)。 3、安神三味;酸枣仁、合欢皮、夜交藤。 4、升督四药;鹿角片、狗脊、葛根、土蹩虫;(常与“心三药”、“胸三药”配合用,治疲倦困倦、哈欠、懒腰,助腰脊督背阳气升发) 5、鼻三味;苍耳子、辛荑花、通草。鼻塞鼻炎:“鼻三味”+桂枝汤。 6、扁桃体三药;威灵仙、青皮、白英。 7、肺三味;麻黄、杏仁、炙甘草(开宣肺气)。感冒发热后,热退咳嗽不止,用“肺三味+胸三药”。 8、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加豆豉、枝子为清理五味。病人多犹豫胆决断下降。加枣仁火麻仁,凡仁皆润,润通心脉也要润通小肠。 9、脾三味;山药、芡实、炒薏苡仁。一补一敛一利,是一个阵法。 10、胃胀三味;枳壳15克、枳实15克、通草8克。胃气不降一味金榄果奇效。 11、开胃三味;木香、山楂、鸡矢藤各50克。脂肪肝或减肥常用木香、山楂。 12、口臭三组药:第一组:射干、马勃;第二组:竹茹、谷芽、麦芽;第三组:火麻仁、猪甲、艾叶、苦参。 13、消食三味;鸡矢藤、山楂、木香用于小儿过度食滞胃肠。小儿病不外太阳和太阴病,后者用消食三味消积化食加枳壳、桔梗、木香升降气机,再用焦三仙开胃气。四君补脾。 14、口苦三味;柴胡、半夏、黄芩。 15、中空三味;竹茹、芦根、苏梗(能使胸肺中浊气排空肃降)。 16、乳胀三味;橘叶、牡蛎、丝瓜络。 17、养筋五味;酸枣仁、白芍、麦冬、熟地、巴戟天。治筋骨肌肉劳伤。血脉不太通畅的加当归、鸡血藤;下肢关节不利索的加川牛膝;上肢肩臂伸展不开的加桂枝、小伸筋草。 18、解郁三味;香附、郁金、玫瑰花。解肝气之郁。香附乃气病之总司;郁金乃解郁之金品;玫瑰花乃女人气滞血瘀、养颜美容之良药。 19、眼痒二药;蒲公英、白蒺藜各50克,打成粉冲服,一日两次,一次5克。白睛出血用桑叶加生麻黄。 20、腰湿四味;白术、干姜、茯苓甘草。肾着汤 21、腰三味;桑寄生、杜仲、川断;抽筋二味;淫羊藿、伸筋草 22、腰椎间盘突出;第一组:桑寄生、杜仲、川断(平补腰肾);第二组:黄芪、青风藤、黑豆(举气、通经、利水);第三组:党参、猪鞭。第四组:鹿衔草、小伸筋草、透骨草(伸经、透骨)。第五组:鹿角片、狗脊(通督脉)。腰部淤血严重的改用土鳖虫和蜈蚣。第六组:竹茹30克(化痰,使药往下面腰部走)、乌梢蛇或穿山甲(或穿破石)。土鳖虫治腰疼,三只研细用温水或黄酒冲服。每晚一次。可连服一周。 23、润肠三药;火麻仁、杏仁、郁李仁。 24、痔疮三组药;第一组:猪甲、炒薏苡仁;第二组:黄芪、地龙;第三组:“乙字汤”(大黄、黄芩、升麻、柴胡、当归、生甘草)。 25、泻痢便溏六药;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川芎。

《角药启微》分类表述精致好用

《角药启微》分类表述精致好用 运用中药组方,有一句成语譬作“用药如用兵”,兵用得好,就可打胜仗;中药配伍运用得好,就可治顽症。中药的配伍是在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理论组方的一种学问,它包含着医者的睿智和临床经验的丰富等因素,其内容十分广博。 有的医者,在组方配伍用药中,注意运用“药对”,即两味药一组,或寒热相伍、或气血相合、或润燥同行、或升降相因。有名的如“徐之才药对”、“施今墨药对”等。还有一种是三味药配成一组,如三足鼎立,互为犄角,这种配伍,比起“药对”来,作用就比较复杂一些,无以名之,姑妄命之曰“角药”。 运用“角药”最早的是医圣张仲景。 《伤寒论》里小青龙汤中的“干姜、细辛、五味子”,可说是“角药”之滥觞。小青龙汤是治表有邪而内有饮的痰喘咳嗽症之要方,而“姜、辛、味”是方中温肺化饮止咳平喘的主药。 《金匮·痰饮咳嗽病篇》论痰饮咳嗽服青龙汤后的几种变局,俱以“姜、辛、味”为主药,或减桂枝,或加半夏、杏仁、大黄,而这三味药却不变,成为治疗痰饮咳嗽症的“角药”。 陈修园曾论小青龙汤说:“干姜以司肺之开,五味以司肺之合,细辛以发动其开合活动之机。小青龙汤中当以此三味为主,故他药皆可加减,此三味则缺一不可。”笔者经验,但凡肺失宣肃之痰喘咳嗽,不论其病机寒热,皆可用此三味为“角药”进行加减组方,唯热咳者加寒凉药如黄芩、生石膏、鱼腥草以监制之,治咳之功有如桴鼓之应。是此三味诚司肺开合枢之要药也。 又如《金匮·妇人杂病篇》“温经汤”中的“当归、川芎、芍药”是妇人调理经血的主药,后世加地黄变为“四物汤”,成为妇科祖方,在临床广泛应用。 再如“小陷胸汤”,方中之黄连、半夏、瓜蒌,治痰热聚于膈上,形成胸脘痞痛之结胸证。用黄连清热、半夏化痰、瓜蒌开胸。其中瓜蒌伍半夏,涤痰利膈之力增强;半夏伍黄连,清热化痰效能加大;瓜蒌伍黄连,涤痰泄热之功更著,三药相伍,分则各有其长,合则互借其能,形成组合最佳的“角药”,配伍成清热涤痰散结的名方。

常见中药基本功效

常见中药基本功效 解表药 羌活:发散风寒,祛风湿,巅顶头痛。 藁本:同上。 防风:祛风解表,皮肤瘙痒,祛风湿,止全身之痛。 荆芥:祛风解表,皮肤瘙痒,透疹,炒碳止血。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止咳,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表,温通经脉,助阳(心,脾,肾)。 紫苏:发散风寒,行气宽中。 香薷:发散风寒,化湿和中,利水消肿。(发汗解表量不宜大,不宜久煎,热服;水肿,量大,冷服。) 生姜:发散风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细辛:发散风寒(较强),止痛,通鼻窍,温肺止咳。 白芷:祛风解表,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苍耳子:发散风寒,通窍,止痛。 辛夷:发散风寒,通窍。 薄荷:发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理气。 牛蒡子:疏散风热,利咽透疹,解毒消肿,润肠通便。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小儿肝风内动。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肺,平肝阳,清肝明目。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慢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止痛。 柴胡:退热,疏肝理气,升举阳气。 升麻:退热,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葛根:表证风发热,项背强痛,透疹,生津止渴,健脾止泻。 淡豆豉:疏散表邪风寒风热皆可,常做辅助药。 清热药 石膏:肺热咳喘,胃火上炎,煅后收湿敛疮。 知母:滋肺阴而除燥热,胃热口渴,滋肾阴。 芦根:泻胃热生津止渴止呕,清肺热祛痰排脓,湿热淋证水肿。 天花粉:胃热口渴,肺热燥咳。 淡竹叶:清热除烦,清心火,利尿。 栀子:泻火除烦,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清利湿热。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夏枯草:泻肝火,消肿散结。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清肺热,安胎。 黄连:清心肝胃之热,燥脾胃大肠湿热。 黄柏:清肝胆大肠膀胱及下焦湿热,泻火解毒,入肾经退虚热。 穿心莲:清下焦湿热,擅清肺胃之热,泻火解毒。 苦参: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杀虫利尿。

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治癌症秘方修订稿

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治癌 症秘方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治癌症秘方 此方是网上流传甚广的天津犯人传出的其祖传治癌症药方,根据药物种类和来源,网上至少有五个版本,但是都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二味药。另查天津市政区,无“车子人民法庭”此地方和机构,是否转载是有误但是药方应是真实的。兹录其各版本药方于此: 版本一:天台山国清寺的(治癌症秘方) [蒋润东] 1、半枝莲120克,白花蛇舌草150克,合为一剂,加水11市斤,煎两小时,日夜当茶饮。此药可治各种癌症,包括肠癌,肝癌,胃癌,乳腺癌,子宫癌等,此药对脏腑之热毒及生痔疮,咯血,热咳等患者也都有疗效,平时每月煎一次服食更佳。注。半枝莲:清凉无毒,排污草药,服后不能饮用开水,以防冲淡药效。 2、如果癌症生花,也就是表面溃烂,可取鲜草药桩烂,取渣敷患处,取汁用水烧当茶饮。 3、此方不分男女老幼,愈后还得服三,四个月,方能彻底痊愈,服后大小便常常带有脓血排出,这是正常反应,清除后即好。 此方是一个犯人在牢里供方,怕死后失传,到目前为止,治愈者无数,是救人一大福音。(周赛熙供稿)药渣要丢在干净的地方。 版本二:福建莆田广化寺92年《修身宝璧》治癌秘方 (一)主治:各种癌症。根据服方结果,已经治愈肠癌、肝癌、子宫癌、乳癌、胃癌等。其中乳癌较差外,其它癌症服之都很好。特别是肠癌,只服四五小时,即起异常效果。 (二)服法:到中药点购半枝莲一两、白花蛇草二两,共为一剂,用水十五碗煎至六小时,日夜当茶饮,平时每一月之中,煲一次服食。因该药方对藏腑之热毒及生痔疮、疴血、热咳等症,服后都很效验。半枝莲是无毒、非污草药,服药后不能饮开水,因恐其药汁冲淡药之效能。如果癌症生花,即是表面看见烂的,可将刚生长的草药捣烂,取渣敷于癌症外,取汁用水烧熟当茶饮。此方不分男女老幼,愈后须静养三至四个月,方能彻底痊愈,服后大小便常有脓血排出,这是正常反应,清除后即好。 (三)半枝莲,各大中小药店有得买。[摘自福建莆田广化寺92年印行之《修身宝璧》。] 版本三:一犯人在执行死刑前三天供出祖传治癌奇方 药方煎法及服法:红枣大粒八粒,小粒十粒(共用十八粒),白花蛇草二两,铁树一叶,半枝莲一两,四味药共为一剂,可煎二次,第一次煎用水量十五磅(约十五碗水即五磅水瓶三瓶水)煎煮二小时,第二次十磅(约十碗水即五磅水瓶两瓶水)煎煮二小时,然后将煎好的药汤倒在一起,日夜当茶服用。 说明: 一:该药主治各种癌症。根据服法结果,已经治愈肠癌、肝癌、子宫癌、乳癌、胃癌,除乳癌效果较差,其他癌症服之都有良好效果,特别是肠癌,只服4至6小时即起异常效果。 二:平时每月煎一次服食,因该药药*对脏腑之热毒及痔疮、热咳等症,服后都确实生效且能彻底治愈。

白花蛇舌草的诸多妙用

白花蛇舌草的诸多妙用白花蛇舌草味苦、淡,性寒,归胃、大肠、膀胱经。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消痛 散结、利尿除湿。本品苦寒能清热解毒,消痛散结,尤善治疗各种类型炎症。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白花蛇舌草还能活血消肿,散结止痛。在临床上辨证准确,配伍得当,可治疗多种疾病。 1.治黄疸型肝炎 肝经湿热是其主要病因病机,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而白花蛇舌草临床应用疗效明显。湿热蕴久成毒,结于肝胆,白花蛇舌草配伍其他清热、利湿、解毒的药物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2.治乙型肝炎 患者多有胁肋胀痛,口苦纳呆,呕恶腹胀,小便短赤,此乃湿热郁结于肝经,肝木郁之,用白花蛇舌草清利湿热、平肝散结。方用白花蛇舌草20g,茵陈12g,金钱草20g,柴胡12g,郁金15g,板蓝根15g,香附15g,栀子12g,丹参15g,白芍15g,甘草5g。水煎服,日一剂。 3.治阑尾炎 取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痛散结之功,配伍黄柏15g,丹皮12g,厚朴12g,败酱草15g,蒲公英12g,紫花地丁12g,甘草6g。 4.治急性扁桃体炎 患者热象明显,乳蛾红肿疼痛,可用白花蛇舌草20g,配伍黄芩15g,银花12g,连翘15g,玄参15g,麦冬15g,桔梗12g,射干12g,甘草9g,丹皮12g,板蓝根15g。 5.治各种癌症 在辨证的基础上取解毒散结、消瘀止痛的白花蛇舌草,配莪术、重楼、半枝莲、山慈姑,可用于治疗胃癌、食道癌、直肠癌。 6.治尿路感染 用于尿频、尿急、尿痛,对湿热征象明显者尤为适用,在辨证用药的同时使用白花蛇舌草疗效更加明显。 7.治肾积水 证属湿热下注,蕴积于肾,水湿不利,常用白花蛇舌草20g,配伍三金汤(金钱草60g,海金砂15g,鸡内金15g),加木通12g,生地15g,丹参20g,牛膝15g,白术12g,甘草6g。水煎服,日一剂。 8.治前列腺肿大 此种类型老年病人居多,诊断明确后,可单剂使用白花蛇舌草治疗,每日每次100g 水煎服。或用白花蛇舌草50g,开水冲泡,代茶饮。 9.治睾丸炎 用于睾丸肿胀疼痛,属热毒壅盛者,取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之功。处方:白花蛇舌草20g,黄柏15g,玄参15g,生地15g,连翘15g,红花10g,三棱12g,牛膝12g,荔枝核15g,白芍15g,甘草5g。水煎服,日一剂。 10.治乳腺小叶增生 以妇人为主,多因情志所伤,疏泄失常,肝气郁结,经期前后病情加重,每以白花蛇舌草20g配伍柴胡15g,郁金15g,枳壳15g,玄参15g,当归12g,川芎12g,夏枯草12g,蒲公英12g,牡蛎20g,香附15g,白芍12g,甘草6g。日一剂,水煎服。

常见中药的功效与作用

西洋参的功效与作用 西洋参又叫花旗参、洋参、美国人参等。原产地在美国和加拿大,是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参的根,和我国人参可谓是一母同胞,血缘很近,但药效有所不同,最大的优点是温补效果佳,不会出现流鼻血一类的上火症状。那么,西洋参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呢? 西洋参的功效: 1、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西洋参中的皂甙可以有效增强中枢神经,达到静心凝神、消除疲劳、增强记忆力等作用,可适用于失眠、烦躁、记忆力衰退及老年痴呆等症状。 2、保护心血管系统:常服西洋参可以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抗心肌氧化、强化心肌收缩能力,冠心病患者症状表现为气阴两虚、心慌气短可长期服用花旗参,疗效显著。花旗参的功效还在于可以调节血压,可有效降低暂时性和持久性血压,有助于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脑血栓等疾病的恢复。 3、提高免疫力:西洋参作为补气保健首选药材,可以促进血清蛋白合成、骨髓蛋白合成、器官蛋白合成等,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生长,有效抵抗癌症。 4、促进血液活力:长服西洋参可以降低血液凝固性、抑制血小板凝聚、抗动脉粥样硬化并促进红血球生长, 增加血色素。 5、治疗糖尿病:西洋参可以降低血糖、调节胰岛素分泌、促进糖代和脂肪代,对治疗糖尿病有一定辅助作用。 西洋参的作用: 1、西洋参具有滋阴补气, 宁神益智及清热生津, 降火消暑的双重功效. 古语云: “西洋参性凉而补, 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者皆可用之”. 故补而不燥是花旗参的特别之处. 2、强化心肌及增强心脏之活动能力; 3、强壮中枢神经, 安定身心并恢复疲劳, 有镇静及解酒作用, 增强记忆能力, 对老人痴呆症有显著功效; 4、对血压有调整作用, 使暂时性或持久性血压下降.抑制动脉硬化并促进红血球生长, 增加血色素的份量; 5、能调节胰岛之分泌, 因此对糖尿病有功效; 6、对肝脏有调节副肾上腺素之分泌, 促进新代的作用; 7、能增强体力并对运动员具极大助益; 8、抑制癌细胞生长, 增加免疫功能; 9、助长消化, 对慢性胃病和肠胃衰弱有助效。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西洋参性凉味甘,除有补气养阴的功效外,还能清火生津,对津液不足,口渴舌燥具有相当的疗效。长期服用,能提神醒脑、生津止渴、调节平衡,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的确是进补强身的上佳之选。 除了日常的保健功能外,经临床验证,西洋参对高血压和心肌营养不良、冠心病、心绞痛等亦有一定疗效。对于由心脏病引发的胸闷、心慌心烦等症尤为适宜。同时,花旗参还可降低"化疗"或"放疗"治癌肿引起的不良反应,常作为治疗各种癌症的辅助剂之品。 西洋参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如:强壮剂具有抗疲劳、强壮体魄作用。补益剂具有补充人体所需,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抗应激能力具有抗缺氧、抗高温、抗寒作用。预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