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公共空间分析及改进策略

校园公共空间分析及改进策略
校园公共空间分析及改进策略

校园公共空间分析及改进策略

——议学生综合服务楼小广场空间

学生综合服务楼小广场(后文称“小广场”)是我校最大的校园公共空间,其地理位置、周边功能性建筑、场地设计情况具有特殊性。近日北方工业大学“校训树”雕塑揭幕仪式在小广场隆重举行。标志着我校最大的主题性雕塑完成。使我校最大的校园开放空间功能又得以完善。

通过对城市设计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对笔者导师论文的研究,笔者获悉。很多“对公共空间使用状况最好的评论均建立在第一手观察基础上,扎根于对空间与行为之间关系的观察中。”笔者采取观察、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小广场空间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改进策略。

一、研究对象现状概况

小广场位于我校学生综合服务楼西侧,因而得名学生综合服务楼小广场。其北侧和南侧均为学生公寓区,西侧为学校中心绿地毓秀园,东南侧与服务楼学生五食堂毗邻。根据以下图1和图2所示,可以看出小广场周边用地的空间关系和用地性质。

图1 小广场及周边平面图图2 小广场周边用地性质

一个区域的人流、使用和意象等情况往往与周边建筑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因而笔者对小广场周边建筑的功能、活动人群及人群数量等具体数量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调查。其具体调查情况如下表所示。

照片1 小广场全景图(西侧拍摄)

照片2 小广场全景图(东侧拍摄)

二、公共空间分析方式

根据张伟一教授的《公共空间设计策略——兼议西单文化广场的空间意象》,笔者在本文中也沿用了此方式对公共空间设计的进行评析。

Matthew Carmona和Tim Heath等编著的《城市设计的维度》一书,将城市设计笼统地划分为形态的、认知的、社会的、视觉的、功能的,以及时间的维度。我们的研究视点为功能维度,包括场所的舒适性、空间的社会用途以及良好空间边界与形态的创造。

公共空间设计的目的在于为人提供交往、愉悦自己并徜徉其中的场所。不同的公共空间类型要求设计者运用相应的设计策略,因此为实现良好的设计质量对公共空间进行准确的设计定位十分必要,而判断空间质量高低的方法“是调查他们是否把时间花费在其中,如停留、观望,或坐下来享受城市、风景和纷繁的人群”。

照片3.4.5.6 小广场现状照片

三、研究对象综合分析

1.舒适性分析

公共空间的舒适性设计涉及环境因素、生理舒适感、社会和心理舒适感。具体而言,环境因素涉及公共空间的微气候、日照与遮蔽、建筑色彩与光影;生理舒适感主要与各类设施有关;社会及心理舒适感主要涉及公共空间边界及尺度、自然及人工照明。

对于小广场的环境设计。经过统计,小广场周边有乔木灌木三十余株。其中北侧有数棵银杏树;西侧毗邻毓秀园边界,除了三四棵四季常绿的松树,还有一些春、夏季树种;南侧为几棵较为低矮的国槐。然而整个小广场除了几棵落叶乔木,没有任何其他植物和绿地,而地面布置多以铺装为主。从树木在广场的分布看,布置于广场的南北部两侧边界,表明设计师明确的设计意图,似乎无意为人提供遮蔽的作用,并未刻意营造整个空间维和感以延长人在广场中的停留时间。

从生理舒适性看,广场没有提供足够的休憩设施:具有一定舒适性的座椅都布置在西侧边界处数量不太充足,且大部分座椅暴露于骄阳、寒风中。对于北京夏日炎热冬日寒冷且夏冬季节漫长的气候状况,让行人留下来十分困难,座椅缺乏遮蔽及私密性。

照片7 小广场西侧的座椅无人问津

2.社会性分析

公共空间的社会性在于为市民提供交往与交流的场所,提供主动或被动参与公共生活的机会。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始终紧密联系,与社会性相关的设计策略直接影响公共空间的“人气”,即公众参与公共生活的程度,这是评价公共空间设计质量的重要依据。

笔者通过四个时段对小广场人流穿行和聚集情况进行了观察统计(图3.4.5.6,其中红色为学生流线,蓝色为教师工流线,黄色为家属和其他人员流线)。从现状使用来看,小广场清晨的使用以行人穿行为主;上课期间,有一些家属和学校人员在广场上休息闲聊,此时人群以停留为主。正午时分,小广场使用迎来高峰。学生、教师穿行小广场到食堂、超市进行生活行为。学生社团在小广场的南北两侧开展活动,时常在毓秀园主干道上还有交换空间等“摆摊行为”。傍晚下课后,教师基本离开学校,到综合楼沐浴、就餐学生成为穿行小广场的主要人群。

初步调研结果显示:广场主要为通过性人流,其中四个时段的主要人流方向各有差异。但是调研结果清楚地表明斜穿广场的交通流量很大,而相对中心对称的构图、方格网状的地面铺装可能与人流方向关联不大。另外在中午和傍晚下课高峰期,由于学生五食堂、学生餐厅、校园超市以及教工餐厅等服务类用地主要集中在东南侧,而东南侧路口比较狭窄,因而时常发生人流拥挤的情况。

图3晨时人行流线分析图及聚集点图4上课人行流线及聚集点分析图

图5正午人行流线分析图及聚集点 图6傍晚流线及聚集点分析图

3.公共空间的形态与边界分析

在城市设计理论课程中曾经提到“边界效应”,即大多数人更喜欢或站或坐在公共空间的边界,逗留在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临界面。对一个成功的场所而言,边界的设计是最重要的元素,边界宜处理成有厚度或容积的场所。

从边界角度来看,前文中提到的布置在广场与毓秀园的边界上的座椅,设置是较为合理的,对于课间、傍晚等休闲时段,人们在此放松休闲。但是这些座椅布置在进入广场的出入口附近,当到了午间、下课高峰时段,休憩者受到大量穿行的行人的影响,缺乏休憩安坐的安全感和私密性也被带动穿行起来。

从构图上看,广场的空间形态比较完整,具有强烈的轴线与几何性,但其边界的处理不理想,仅以有限的几棵树木和几个灯柱作为人行道与广场的边界,缺乏限定而使广场形态模糊欠缺场所感。

从建筑界面来看,广场周围建筑形态不一,建筑风格界面色彩杂乱无章。三公寓、四公寓、六公寓为多层建筑,灰黑色界面;十一公寓、学生综合服务楼建造年份较近,灰白色界面;红叶公寓,综合楼为多层建筑,白粉色界面。在标志性建筑调查中,多数被访者对周边建筑缺乏印象,认为建筑色彩灰暗杂乱,广场本身的色彩亦单调(夜景靠几个灯柱也营造不出氛围),植被、铺地配置简单化。广场虽然具有强烈的几何形态,且具有标志性的纪念碑,但尚未形成有机的整体。

照片8 校训树与其他背景建筑颜色照片9 游人对于建筑色彩印象灰暗杂乱

四、研究对象改进策略

首先,从舒适性角度下。笔者建议增加带有遮阳设施的座椅,并且通过一些空间位置的改造,提高座椅抗寒防风能力。同时改善广场的绿化及树种配置,适当增加一些提供树荫的高大乔木与阔叶树木。

其次,在社会性下。笔者建议通过提高广场的文化品位和引入时尚元素吸引游人留驻休憩赏玩。增加譬如我校文化节、国际文化交流展览之类的活动。另外,鉴于北京室外天气的特殊性建议针对不同季节、时段的使用需求增加广场的文化活动。同时增加公共雕塑及环境艺术设施,以浮雕、壁画、小品等提升文化气质。

再次,在交通方面,建议在小广场人流密集的东南口改变其空间形态,拓宽道路尺度,以改善拥挤的交通状况。同时,根据各个时段人员穿行小广场的流线改善铺装方式,在地面上暗示行人场地道路的组织系统。

另外,在私密性方面建议改善休憩区的空间围合,形成不同的私密等级,适应匿名交往、亲密交往、独处及隐居等不同的休憩模式,适应东方文化及心理背景下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最后,在空间形态与边界方面建议改善广场与人行道的边界处理。前文提及边界宜处理成有“容积”的场所,因此建议在边界处适当增加过渡性景观或设施,以提高整个用地的场所感和空间感。并进一步改善景观设计,提供视觉的愉悦。当边界变得更具吸引力时,广场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至于广场周边的主要建筑界面,在可能的情况下宜进行整体更新,包括建筑色彩、细部以及夜晚的人工照明,应与广场形成和谐的整体意象。

参考文献:

1、公共空间设计策略——兼议西单文化广场的空间意象,张伟一、梁玮男,2007.3,北京规划建设

2、北京城市的开放空间和景观设计——以王府井商业街为例,王灵姝、张伟一、马欣,2007.8,城市问题

3、主题型开放式商业区开放空间分析,苏红、张伟一、王珺,2012.1,江苏建筑

4、Matthew Carmona, Tim Heath 等编著,冯江,袁粤等译.城市设计的维度,百通集团,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5、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李德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6、城市意象,凯文林奇

学校公共场所活动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学校公共场所活动安全管理制 度(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学校公共场所活动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 学校公共场所主要包括操场、图书室、实验室等,由于这些场所学生参与面广,人员高度集中,活动时间短,节奏快,活动紧凑,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为确保学校在组织师生到以上场所活动时的安全工作,特制订西河中心小学公共场所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如下: 一、要拟订详细的活动计划,做好组织分工及安全预案等准备工作。 二、要明确进、退场时间、地点、顺序及路线。 三、要制定详细的各所、室的活动规则并有专人负责。 四、在组织学生活动时教师必须在场组织,要保障各种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切不可擅离岗位或临阵脱逃。 五、活动过程中要保证秩序,严禁学生在坐席内嬉戏、追逐、打闹、大声喧哗。教师要尽量使自己所负责的学生在视野所及和有效指挥的范围内。

六、要制定安全活动规则,并对学生加强教育,防止事故的发生。 七、对会场环境布置,若有学生参与,涉及攀高悬挂会标、横幅诸事,必须有教师现场负责指导与保护。 八、发生意外事故时,决不能惊慌失措、手忙脚乱,要保持镇静,沉着应付,做好现场秩序的维护工作。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环境调研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环境调研 ——苏州公园案例调查 (一)序论部分 研究主题: 苏州公园的景观环境调研 研究目的: 1、巩固已经掌握的景观设计知识, 并加以扩展。 2、进一步学习城市公共空间的构筑及造景的方法。 3、学习科学的调研方法,提高资料收集和调查研究的综合能力。 实践意义: 通过本次实习,在实践中学习和巩固专业知识、培养专业精神,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苏州公园概况及选择理由: 苏州公园位于古城区中 心黄金地段,占地面积约69亩, 是一个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 并且她是苏州第一座现代公 园,俗称大公园。大约有70 多年的历史。 苏州公园经过了一次最 新的改建。重点调整绿化环境, 增建花坛,体现植物多样性;改建茶室、健身馆等主体;更新灯光、排灌、道路系统;新建地下车库、亲水平台;疏浚荷池,完善池水净化、体育娱乐等基础设施;降低围栅,融公园、街景于一体。展现了现在与自然完美融合的风貌。

选择理由:苏州公园是在苏州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她亦是城市景观中处理较好的实例。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广场,地下空间,植物配置 (二)本论部分 城市是人们生活的聚集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城市要满足人们方便、舒适、高效、繁荣的需求。城市的景观设计也有着很高的要求。城市的景观环境并不是单单靠大量植树、种草、摆上雕塑、设置座椅就能实现的,也不能仅仅用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等指标加以衡量。城市的舒适度根本上来自于其功能的合理性和空间的有效组织,来自于对城市良好人文环境的营造。 广场使用的影响要素 影响市民对城市开敞空间或称广场的 使用的建筑环境影响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面。 (I)周边建筑设施的类别。调查表明,富 有生机和活力的城市广场,周边大都设有市 民喜爱的小吃店、咖啡馆、食品店、餐馆、 店铺等。与之相反,广场周边缺少商店、甚 至只是大片墙面的开敞空间,不管面积多大,一般都不受欢迎。 (2)朝向。人们喜欢选择温度适中和明亮的地方逗留。在温度较低时,阳光对空间的生气和活力具有决定性意义。在南方炎热地区,尽管公共空间不一定非要朝南,但要注意让广场获得足够的光,如周边建筑的高层部分应逐步后退、以保证广场的天空率;广场北侧的建筑,应尽可能多地采用反射玻璃和色彩较明亮的建筑材料。此外,广场朝向设置还要考虑风向,特别要注意避开冬季的主导风向。 (3)树木,花草和水。植物和水是影响广场舒适度的重要因素。在功能方面,树木可给人们提供荫凉,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广场上的树荫处是人

(完整版)《公共空间设计》教案专题

教案 二○一五—二○一六学年第二学期 科目:《公共空间设计》 班级:14环艺班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第一周课次 1 时数理论( 4 ) 课型 理论+ 实践 类别 核心专 业课实践(0 ) 标题(章节、标号和本课的题目)公共空间设计概论 本次课程所属的项目: 大项目:公共空间设计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完成公共空间设计项目所需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主要开展设计任务的必要知识储备。 教学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 通过本次课,让学生掌握满足工装设计师 岗位要求的基本专业技能,1、使学生了解 公共空间设计的思维与特征。 2、初步掌 握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3、公共空间设计 的流程。 1、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和设计流 程。 2、掌握公共空间项目设计基本构成 要素,学习公共空间组织方式与原则。 能力训练任务及案例 要求学生自主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市美术馆、武汉市新科技馆等公共建筑。思考两个问题:家装和工装的主要区别在哪里?不同种类的工装设计依据大致有哪些? 课 前 准 备 相关案例图片(由学生搜集,包括不同功能定位的公共空间实景分析) 参 考 资 料 《公共空间设计》-郑曙旸主编、《室内设计资料集》、《公共空间设计》-侯林主编

特色餐厅设计任务书 一、目的 本项目旨在训练学生设计要素把握的能力。重点学习公共空间中的餐饮空间设计,训练对空间的感知和空间设计的能力,在空间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界面设计、家具与陈设布置、光与色的设计,创造符合实际需求的餐饮环境。同时了解餐厅家具与人体尺度的关系。 二、设计要求 进行空间界面和建筑装饰细部的设计,空间的划分应满足餐厅空间要求;和工作人员的行动需求,同时按所构思的餐厅主题、环境气氛和风格进行陈设与装饰设计,营造有个性的餐饮环境。 着重考虑和解决以下问题: 1.本案周围是密集的住宅区,且店面不临街。要在比较局促的地段,解决好方案的总体布局(如店面设计、人流的组织等)。 2.设计重点为室内的餐饮空间,提倡以工作流程和用餐习惯来推敲和构思方案,并初步确定要营造的室内环境气氛与建筑风格。 3.满足功能使用和结构合理性要求。如: ①餐桌椅摆放是否满足人体工程学,用餐区分隔是否充分利用空间优势。 ②空间路线是否能够按照工作流程顺畅的安置。 三、功能划分

浅谈公共环境空间的设计原则和影响

摘要 由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集聚,形成了城市化的格局。人需要交流,需要沟通,回顾公共艺术发展的文化脉络,透析城市公共艺术与公众、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的关系,已经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与环境,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人性化设计原则,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满足人们的心理、视觉、精神上的需求,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性以及开放性。人们需要沟通。实用性和装饰性公共空间设施。 人的活动复杂性,决定了公共空间性质的多样性,而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开放性,不但包括视觉上的多层次、多岗位的开放,还包括观赏者不同审美情趣的开放。因此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创作是综合性的,要综合考虑功能性。人文题材、环境观、公共性、环保观念、材料选择,以及对公众的心理情感影响等等因素。这种综合性特点受到视觉心理学、建筑学、环境色彩学、光学、民俗学等。总之城市公共空间的创作是艺术家在环境与大众之间建立一座相互融洽的桥梁的活动。 关键词:环保;公共空间;装饰;多样性。

目录 摘要 (1) 目录 (2) 一、引言 (3)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3) 三、城市公共环境分类 (4) (一)自然环境 (4) (二)人文环境 (4) 四、城市公共空间功能分类 (4) (一)实用性空间 (4) (二)装饰性空间 (5) 五、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原则 (5) 六、市公共环境的艺术性城市公共空间 (6) 七、结语 (7) 参考文献 (8)

一、引言 人们的感觉经验也在起着改造作用,而这些公共空间艺术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的创造精神和社会审美教育功能,来引导大众走向高艺术性境界,承担改善整体视觉关系的美化功能,因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性和公共性是统一的。城市公共空间应与城市的整个环境、历史、文脉对话,给市民提供一个彰显公共意志、维系都市情感、营造和谐精神空间。人不仅是依靠视觉来感知世界,而是通过各种感观来接收外界的刺激。显然,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存在对视觉的偏好,导致了对其他感知需求的漠视。 对躯体觉的忽视无疑限制了人的空间,环境的意象不是惟一感觉的体验,忽略多种感知体验的空间设计理念已经制约了设计水平的提高和思路的创新,人需要通过感觉来认知环境,渴望从身边的环境中获取美感。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不仅赐给了大众视觉感知的权利,也给予了人们通过躯体感觉来认知环境、获得愉悦的机会。因此,人不仅需要环境成为视觉上的艺术,更希望它拥有可触知的美丽。对外界环境的求知与求美。因此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设计应该注意与周边环境的融洽,应该注重观者在作品场中不同方位的艺术感悟。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所谓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城市的开敞空间依据其权属性质可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和私有空间。同时,它是人类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之处。城市公共空间的创造是为了给人们的户外活动提供舞台,城市空间里的生活比城市空间本身更为有意义。人类需要交流、需要沟通,这就是公共空间形成的基础,由于人类的生活方式是既丰富多彩而又各具特色的,因此它必然要求作为载体的城市提供各类适宜的场所。对于城市而言,这些场所不是别的,就是城市公共空间。它具有开放、公开特性、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空间。正是由于公共空间艺术的开放性。才使得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创作具有特定的语言要求,即艺术形式上的开放性、艺术变现形势上的通俗性、设计上的综合性。 三、城市公共环境分类

大学校园小尺度公共空间

大学校园小尺度公共空间特点和类型 校园空间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空间载体,有特色的校园空间为大学校园文化提供物质化的可能。如何通过校园综合环境及空间设计体现大学的校园文化,从而创造出一个有个性、有涵、有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将是本文着重研究的问题。结合本次设计的理工大学,探讨大学校园公共开放空间对大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寻求适合大学校园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方法。 关键字:校园空间;校园文化;开放空间 1.绪论 大学校园公共开放空间是师生们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学校教学环境的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校园规划应努力创造多样化与富于特色的公共开放空间,以满足校园功能需求和提升校园环境品质。而评价一个校园规划好与坏的重要标准是看规划方案能否真正利用好室外开放空间,根据建筑以及地形要求,设计出适宜人们活动的多元化空间。人性化的校园空间能够激发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校园的环境又能为促进随意交流、淡话提供良好的环境时,它所营造出的校园气氛才是最现实的。 2 .校园开放空间活动的多样化及意义 开放空间多样化包括功能,形式以及配置的多样化。功能多样化,如隔离,交通,交往,运动等不同用途;形式上的多样化,如形状,尺度,色彩,材质,构图等多种变化;配置多样化,如草坪,树林,山水,建筑等不同设置。 多样化有利于满足校园的基本功能,校园开放空间需要交通,集会,运动等多种功能。尽管一个单纯空间可以赋予不同的功能,但其适应性受到一定限制;多样化有利于满足师生不同心理需求,有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长期在单调的环境中生活,可能造成思维缓慢,智力下降。相反,多样化的环境,信息量大,有更大的吸引力,有利于使用者

公共空间设计案例分析报告

实用标准文档 例一: 案例名豪申创意中心案例投资 5500 万元称总额 作者崔海涛设计是否竣工项目案例 选用 设计类室内设计案例类型展览空间型 案例所江苏南通市案例面积 8800 平方在地米详细地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工业区石江公路1907 号 址 参与设朱非波、崔自豪竣工时间 2015-5-1 计师 业主名豪申布艺有限公司 称 业主联 undefined 系人 所用材凌云幕墙、环球UMGG、兔宝宝等品牌 料品牌 设计说 A、作品对城市需求与价值的独特挖掘角度: 明展现了南通家纺行业的新面貌,体现了南通家纺业的良好发展 B、作品在环境风格上的设计创新点: 它在外形和颜色上与周围建筑形成鲜明对比,看上去眼前一亮,从而产 生一枝独秀的效果,避免给人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C、作品在空间布局 上的设计创新点 : 将豪申公司的五大事业部合理安排到各个区域,完美呈现 D、作品在设计选材上的设计创新点: 使用环保材料 E、作品在投入运营后的出众效果与评价: 销售量稳步上涨,扩大营业面积,给客户带来良好的空间印象 总体构思:本着对城市需求与价值的体现,创造舒适的公共空间环 境,运用材料、空间、形式、场地等元素进行合理的空间布置,并

实用标准文档 在此基础上将室内空间布局与材料相结合,使达到室内空间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实用标准文档 HA事业部顶面图 HA 事业部作为展示用途面 积占用大于1/2, 展示空间运用大 量采光,来表达突出展品的美感与 价值。 HB事业部总平图 HB事业部采用与 HA不同 的表现方法,展品不再集中占 用大面积的场地,而是将展品 分割陈列于互无关系的独立 空间中,将不同风格的布艺展 品充分表达,做到一花一世界 的既视感。 HB展厅顶面布置图 作为展厅更加注重展 品与光和环境元素的结合, 突出体现在光的运用更加 频繁。

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消毒制度

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消毒制度 为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根据国家教育部、卫生部颁发的《学生卫生条例》,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校园环境整洁有序 1、校园清洁。校内道路保持平整、硬化;校内道路、公共场(教室实验室、图书室等)保持整洁,无乱扔烟头、纸屑、瓜果皮核,乱倒垃圾、污水、污物,随地吐痰现象存在;楼道、楼梯、扶手、栏杆应干净无积灰;路旁绿地、绿化隔离带无积存垃圾和人畜粪便;校园道路旁和公共场所设有规范的垃圾筒,校园内有规范的垃圾池,垃圾池周边2~ 3 米内无散落垃圾和积留污水,无恶臭。 2、设施规范。学校围墙完整,校门端庄,校牌得体;校训、校风、学风等标牌要放在校园内显目位置;国旗杆、旗坛、板报、橱窗规范;教育方针、学生守则、学生行为规范等的摆设位置恰当。 3、室内整洁。教学办公用房保持整洁干净,采光通风良好;教室内布置规范,课桌椅齐整;办公室摆设整齐清洁。 4、厕所卫生。学校公共厕所为冲水式卫生厕所,厕所内无明显污垢、异味;在厕所前或厕所内设置有洗手设施,学生养成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二、食堂食品卫生清洁 1、学校食堂所有从业人员必须持有“两证”(健康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上岗。 2、学校食堂必须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并上墙,配备有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管理制度应包括采购索证、库房管理、食品添加剂使用和管理、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生产环节卫生管理、环境卫生清洗保洁、食品留样制度等。 3、学校食堂应保持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每次供餐后及时进行清扫保持空气清新,地面、桌椅清洁卫生。 三、师生饮水卫生安全 1、按规定接受卫生监督监测; 2、配备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 3、每学期检测水质,并保存有检测记录和检测报告。饮水机每3 个月消毒1次,并做好记录。

居住小区公共空间的环境行为分析

居住小区公共空间的环境行为分析 摘要:从环境行为学的角度出发,调查分析了丰益城市花园小区的几个环境行为实例,进而探索研究居住小区公共空间设计中关于环境心理及行为的影响因素,建立设计模式语言,以促进建筑师改进设计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区居民生活质量。 关键词: 居住小区公共空间;环境;行为;对策及建议 一.研究的意义 环境行为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与概念,来研究人在城市与建筑的活动及人对环境的反映,由此反馈到城市规划与设计中,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1] 。它对建筑师分析问题、激发灵感、改进方法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居住的需求开始从基本的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如何改进设计方法,从而提高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创造理想的人居环境和富于人性化的室外生活空间,是时代赋予设计师的责任。 二.丰益城市花园小区背景简介 丰益城市花园小区位于北京西三环南路,总用地面积13.86公顷,总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总户数3322户,居住人口10630人。居民主要为当地及市区拆迁的居民、卫戍区军属(整栋购买) 、市自来水公司家属(整栋购买)及少部分零散缺房市民。下面通过观察及深度访谈的形式,对小区环境、居民的行为及心理进行研究。 三.小区居民在小区公共空间的行为 1.小区居民的活动时间及活动内容 丰益城市花园小区的居民们通过每日的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在这有限的公共空间里演绎着无限丰富的多彩生活。 丰益城市花园小区(西区)的居民行为模式调查表(2007年11月3日周六) 居民类型时间段主要活动类型活动人数主活动地点 老年居民早晨6:00~8:00打太极拳剑、抖空竹18 绿化带树下

大学校园空间分析

大学校园空间分析 摘要:大学空间小是指个别的研究室、实验室、教学楼或图书馆,也小是单纯地指具有树林的大面积的场地,而是指由校园必要设施围合而成的开放空间作为基木单元而形成的校园空间。是容纳人们丰富室外活动的场所。 关键词:城市空间校园空间 一、大学校园空间的界定 大学是接受高等教育和从事研究的场所, 其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构成的共同体。大学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知识传授和交流的场所, 其本质是生产知识或者说是创造知识的场所, 这需要一种可供教师与学生共同携手生产或创造知识的实在的场所, 或者说是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的空间, 这就是大学的空间。大学空间不是指个别的研究室、实验室、教学楼或图书馆,也不是单纯地指具有树林的大面积的场地, 而是指由校园必要设施围合而成的开放空间作为基本单元而形成的校园空间。 多样的大学空间的形成与变化正是以开放空间作为媒介, 而开放空间的聚合力及对聚合空间的开放力正是大学空间形成与变化的基本原理。 二、大学校园空间的分类 大学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地方,里面承载者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生活所需要的空间,但是这些空间没有明确的划分,所有的空间都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仅以个人感受和分析,我认为校园空间可以按以下的方式分类: 2.1按使用功能分类 根据空间的使用性质不同,我将其分为教学空间、居住空间、景观空间、交通空间。这四个空间都是校园里不可缺少的空间,也是学生使用最频繁的空间。 2.2按开放性与私密性分类 不同的空间具有不同的开放性和私密性,根据其具有开放性与私密性的不同比例,将其分为开放性空间、半开放半私密空间、私密性空间。 2.3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 根据建筑形成的空间,建筑内部空间和建筑外部空间。这些空间的分类买一个分支都有交叉,比如说景观空间有属于外部空间,外部空间又可划分成开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要素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要素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现状 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城市公共空间的一般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城市公共空间的广义概念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城市公共空间可以进行交通、商业交易、表演、展览、体育竞赛、运动健身、消闲、观光游览、节日集会及 人际交往等各类活动。 2.存在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 有观点认为:在现代科技的促进下,过去需要发生在公共空间领域的一部分社会及市政功能已经转移到了私密领域(如娱乐、资讯获取以及消费过程可以依靠家庭中的电视和互联网来完成),曾经只能以集体和公共形式出现的活动也在逐步转化成为更加个人和私密的形式(例如城市中的各种缴费手续,过去必须到指定的公共场所完成,而现在则可以通过网络甚至通讯手段就可以在私密领域完成),公共空间对于城市的重要性愈趋减弱。但对于目前我国的城市现状而言,公共空间的使用仍然在城市社会生活中占主流地位,只是由于设施陈旧、设计不当以及人们的意识水平不高等原因,造成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相对低下,服务 能力有限,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3.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城市公共空间是体现城市风貌与特色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它不但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了开放的空间环境,而且在城市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记录着城市历史与文脉的积淀。 凯文·林奇(K.Linch)的“城市意象理论”、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的“城市活力分析”以及扬·盖尔(Jan Gehl)的“交往与空间”等理论,都对营建个性突出、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间的意义作出了积极探讨。从本质上看,公共空间应该是一个自由的环境——人们可以随意使用它们,但也可以自主选择到其他的地方。在此,我们可以通过优化城市公共空间的要素设计,丰富人们相互交往的场所,满足公众多样化需求,提高城市公共空间质量,以此适 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要素 成功的公共空间是以富有活力为特点,并处于不断自我完善和强化的进程中的。要使空间变得富有活力,就必须在一个具有吸引力和安全的环境中提供人们需要的东西,即如何在公共空间中营建和应用“空间与尺度”、“可达性与易达性”、“混合使用与密度”、“环境质量”、“公共设施”、“街道家具”和“公共文化活动”等要素。 1.空间与尺度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改造设计方案 ——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为例

Design 设计, 2018, 3(2), 44-52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bc17596409.html,/journal/design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bc17596409.html,/10.12677/design.2018.32008 Reform Design of Public Space in Zijingang Campus, Zhejiang University Yuan Sun1, Fangyuan Chen1, Wenxuan Sun2 1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2The School of Humanitie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Received: May 28th, 2018; accepted: Jun. 12th, 2018; published: Jun. 19th, 2018 Abstract In the view of the users of Zijingang Campus of Zhejiang University, the authors probe into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public space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prac-tical needs of daily life and learning. Also, with screening the different scales of the reform object, we try to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in order to bring students better environment of learning and living. In the case of possible circumstances, the transformation schem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ults should be promoted. Keywords University Campus, Public Space, Reform Design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改造设计方案 ——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为例 孙源1,陈方圆1,孙文瑄2 1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杭州 2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 收稿日期:2018年5月28日;录用日期:2018年6月12日;发布日期:2018年6月19日 摘要 笔者站在浙大紫金港校区使用者的角度,结合日常生活、学习的实际体验、观察和切实需求,探究大学校园中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且筛选不同尺度的改造对象,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期以带给同学们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并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将改造方案与特色成果加以推广。

公共空间设计案例分析

例一: 总体构思:本着对城市需求与价值的体现,创造舒适的公共空间环境,运用材料、空间、形式、场地等元素进行合理的空间布置,并

在此基础上将室内空间布局与材料相结合,使达到室内空间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HA事业部顶面图 HA事业部作为展示用途面积占用大于1/2,展示空间运用大量采光,来表达突出展品的美感与价值。 HB事业部总平图 HB事业部采用与HA不同的表现方法,展品不再集中占用大面积的场地,而是将展品分割陈列于互无关系的独立空间中,将不同风格的布艺展品充分表达,做到一花一世界的既视感。 HB展厅顶面布置图 作为展厅更加注重展品与光和环境元素的结合,突出体现在光的运用更加频繁。

HE事业部顶面图 HE事业部的建筑构造形式更加丰富,运用曲线与拐角打造不同于其他的空间形式。 HE事业部平面图 建筑构造形式的改变在带动空间流动方向改变的同时也改变了室内陈设布置的形式。使展品脱离死板的摆放展示,赋予其流动的美感。 HI事业部顶面图 HI事业部的空间表达更为简单,以纵横的空间流通方式将视点集中于中部展台,突出展品。

HI事业部平面图 HS事业部顶面图 HS事业部以整体的开敞形式来强调空间的流动性,将部分隔断放入整体的空间形态中来划分区域的界限,将不同风格展品从中总体中分割出来,达到展品与区域的统一,区域与整体空间的统一。 办公区入口1 办公区入口1运用实体性分割进行空间划分,将字母形式的镂空空间隔断运用到空间划分中增加空间的开放性与趣味性。 采用简单的美式装饰风格,运用木质材料的暖色调与铁艺吊灯的暖色灯光来调和白色的冰冷感,增加空间美感,使办公空间更加温馨和谐。 木质的镂空吊顶与前台的公司LOGO的艺术表现形式则更加强调了空间的形式美感。

校园景观空间与学生的行为特征分析

校园景观空间与学生的行为特征分析 大学校园是城市中特殊的社区单元,具有物质空间和文化空间的双重属性。校园景观环境包括实体要素和空间要素。从文化角度看,校园环境包含了人及社会关系,同样也渗透着文化属性。由此看来,大学校园所要担当的角色不仅是满足学习、实验和生活的功能,更要能为使用者提供新的交流平台和活动空间。现代校园空间形态更为开放、多层次,以便提供流通的、便于公共交往的建筑室内外空间。 从人的行为特征来分析校园景观空间,首先要分析下人的行为与空间的对应关系。人在空间的流动有一定的特性,主要分为三大类:1.目的性较强的人流; 2.随意性的流动; 3.静止。从这三大类来看,本文主要研究第三类静止,也就是景观空间设计中的休憩空间。室外休憩空间包括广场、绿地、水体、林荫道以及座椅等休憩设施的休憩空间等。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电子信息和网络广泛进入学生生活,学生更多地与电脑接触,减少了大量的户外活动。因此良好的室外休憩空间对学生显得尤为重要,为校园注入活力和生机,也为学生身心发展起到良好作用。如今教育应尽可能地发挥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更要使学生课内外都能受到良好教育。因此,校园规划就要做到以人为本,为师生生活条件作出努力。由此可见休憩空间对学生生活的重要性。 曾经有研究表明,认为人的空间行为是环境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个环境中,使用者要求发现自我、表现自我、要求思想和文化共享交流。因此在设计中应根据人们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感受,设计出能够反映设计完成后使用者潜在的各种行为意识和心理感受的环境空间,并且设计出的物质和空间形式都能满足使用者的行为。以我校为例来探究大学生行为活动与休憩空间的关系。大学生具有 独特的交往需求,校园交往生活也是学生自身发 展的重要条件。休憩空间包含了休息、交往、独 处、晨读和学习等,这些决定了休憩空间的多功 能性和多层次性。良好的休憩空间可以满足大学 生交往的需求,最大程度上吸引、启发学生交往,为休憩空间注入活力和生机,为校园增添人文气息。左边这张表格是对学生休憩

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

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 【摘要】阐述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作为公共建筑空间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存在的意义及其自身的特性。研究如何在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设计中体现其特性并且使设计更加人性化,充分发挥起作用。 【关键词】城市室外空间环境;环境设计;概念;景观特性 一、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间概念分类及特性 (1)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的概念 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的概念是城市公共建筑空间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建筑入口的一侧或两侧,建筑楼梯的转角处所围合成的开放性空间环境。在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中,处于次要的、从属地位。 由于依附于主体或主要建筑,公共建筑室外空间应与主体或主要建筑相协调,反映主体或主要建筑的设计要求和特点。在这些空间中活动的人员来自四面八方,活动的性质以必要性活动为主,伴随着其他活动,因此空间应体现出更广泛的适应性和包容性。 (2)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的分类 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按其使用性质划分为封闭性、半封闭性、开放性三大类。我国各大城市公共建筑大部分砌筑围墙,因此公共建筑与城市用地是绝对分开的,属于封闭型,其性质很难确定是广场还是庭院,所以通称“城市公共建筑环境空间”;有些医院、体育馆建筑,布置一些环境空间或者花园,只有去看病的人或去看球赛的人才能使用,属于半封闭性;在欧洲各国,把公共建筑外部环境空间与城市空间融合在一起,作为城间的一部分向外开放,这属于开放性。本文主要注重的方面是开放性的空间环境。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按其所处地段可以分为:商业建筑外部的空间角落;文化类建筑外部的空间角落;比较庄重的政府、纪念性建筑外部的空间角落。 各个类型的角落空间在城市中处于不同的位置,为市民提供各种景观类型的多种体验,丰富城市空间形象,突出建筑物与其周围主要环境空间特色。 半开放性空间开放性空间 (3)城市公共建筑环境角落空间的景观特性 根据城市环境所必须具备的活力性、感觉性、适应性、接近性和管理性

关于大学校园公共开放空间的思考

摘要:校园空间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空间载体,有特色的校园空间为大学校园文化提供物质化的可能。如何通过校园综合环境及空间设计体现大学的校园文化,从而创造出一个有个性、有内涵、有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将是本文着重研究的问题。结合本次设计的西安理工大学,探讨大学校园公共开放空间对大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寻求适合大学校园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方法。 关键字:校园空间;校园文化;开放空间 1绪论 大学校园公共开放空间是师生们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学校教学环境的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校园规划应努力创造多样化与富于特色的公共开放空间,以满足校园功能需求和提升校园环境品质。而评价一个校园规划好与坏的重要标准是看规划方案能否真正利用好室外开放空间,根据建筑以及地形要求,设计出适宜人们活动的多元化空间。人性化的校园空间能够激发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校园的环境又能为促进随意交流、淡话提供良好的环境时,它所营造出的校园气氛才是最现实的。 2 校园开放空间活动的多样化及意义 开放空间多样化包括功能,形式以及配置的多样化。功能多样化,如隔离,交通,交往,运动等不同用途;形式上的多样化,如形状,尺度,色彩,材质,构图等多种变化;配置多样化,如草坪,树林,山水,建筑等不同设置。 多样化有利于满足校园的基本功能,校园开放空间需要交通,集会,运动等多种功能。尽管一个单纯空间可以赋予不同的功能,但其适应性受到一定限制;多样化有利于满足师生不同心理需求,有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长期在单调的环境中生活,可能造成思维缓慢,智力下降。相反,多样化的环境,信息量大,有更大的吸引力,有利于使用者稳定情绪和身心健康;多样化有利于强化学环境氛围,生机勃勃,丰富多变的校园景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育氛围。校园中丰富的自然景观;多样化受到师生的欢迎,多样化打破了现代主义的形式教条,大胆借鉴与融合古今中外优秀的造园手法,强化了环境的印象能力,形成丰富多彩的环境面貌,接近大众审美情趣,因而容易受到广大师生的接受和欢迎。 2.1 校园开放空间活动的类型 2.1.1必要性活动 指多少有点不自由的活动,如出早操、听课、购物等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等事务属于这一类型。这类活动受外部环境影响不大,没有选择的余地。 2.1.2自发性活动 指人有参加的意愿,并在时间地点允许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如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等活动,这类活动受外部环境影响较人,只有天气好,场所吸引力大时才会发生。 2.1.3社会性活动 社会性活动—是指公共空间中有赖于他人参加的各种活动,如校园文化节,各种展览,朋友间的交谈等,这些活动受校园外部物质空间的影响也很大。 2.2不同层次的校园空间 大学校空间是指高校校园内服务于学习、交往、休息、步行穿越等功能的各类软质和硬

城市案例东京的草原公园:一个自由的公共空间

日本东京有一个存在了24年的特殊公园——草原公园(日语名くさっぱら公園)。这里像一片森林,没有一般城市公园的地面铺装、市政座椅和儿童游乐设施,乍看上去,是简单的空间,却也是一个令人自在的公共场所。 草原公园位于东京大田区。九月一个末早上,通过友人冰介绍,我如约来到千鸟町电车站,比预定时间早了一点,但一出站就看到已在等候的丹羽朋子女士。朋子在日本一家综合研究机构工作,她曾在陕北对中国的剪纸做过大量研究。 草原公园是朋子的朋友下中菜穗女士发起的。下中女士研究日本的传统剪纸,在日本出版过不少有关剪纸的书籍。其中有一本书是关于纹切游戏,日本的“家纹”始于平安时代,通过贵族和武士代代相传;到了江户时代,平民也可以使用家纹。所有人都能使用,这些美丽的纹切得以流传下去。某种程度上,草原公园和纹切一样,是所有人一起创造才得以延续的场所。

东京大田区的一个普通公园。 朋子先带我去了一个普通的城市公园。她指着公园的地面说,一般的公园里,地面是硬质铺装,无法生长植物,一些居民认为土地、灰尘、虫子这些东西不好,喜欢普通的公园。 之后,我们来到了草原公园。远远看到一片森林,没想到那就是我们的目的地。 森林一般的草原公园。 为什么要建草原公园? 24年前,下中女士的儿子5岁,她带孩子去公园玩,发现公园里有很多不可以做的事,孩子只能玩游乐设施。所以,她要带孩子去郊外,才能自由玩耍。当时一些邻居也有相同的发现:虽然有公园,但孩子无法在公园里尽情地玩。

1991年,建设前的草原公园。 正巧,下中女士发现,自家边有些民居被拆掉,留下一片空地和树,政府打算在空地建一个公园,还贴出“公园计划”的告示。她试着给政府打了,说希望参加公园的建造计划。政府让她和邻居一起写个计划书。他们起初想法很简单:这个公园要像草原一样,没有人工游乐设施,孩子们可以挖土爬树,大人小孩都可以在这里玩。 当时的政府管理人员非常理解他们的想法,但有的居民对此并不同意。于是,下中女士和邻居们决定,如果草原公园可以建造,他们愿意承担使用的责任,自己对公园进行全部管理和维护,而不是依靠政府。 1991年,草原公园申请计划中的公园图纸。图片来自草原公园http://kusappara.que.jp/ 下中女士带来了几大本草原公园的资料集,里面有各种相关材料。包括1991年申请草原公园的计划书。她指着公园入口处的一块告示牌说,一般的公园门口都有一个告示牌,写着各种规定,比如不能大声喧哗、不能玩球——有很多不能做的事。而草原公园门口是一块空白的牌子,意味着没有“不能做什么”的规定。

精选的学校公共场所公益标语大全

精选的学校公共场所公益标语大全 1、绕行三五步,留得芳草绿。 2、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3、天是蓝的,草是绿的,心是纯粹的。 4、懒惰者不会在此留下矫健的身影(锻炼场)。 5、你珍惜我的生命,我还你一片绿荫。 6、武术家松动了我的骨头,艺术家拧紧了我的眉头——课桌。 7、用爱心呵护每一片绿色。 8、滴滴情深自来水,请你拭去我的泪(请节约用水)。 9、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让一让。 10、花草是我的朋友,请多一份爱护。 11、拯救地球,一起动手。 12、小草正睡觉,请你勿打扰。 13、不要让我无故流泪(水龙头)。 14、请您爱护绿色,绿是生命之源。 15、小草给我一片绿,我给小草一份爱。 16、顺“便”冲水——卫生间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17、做人讲德,用水思源——自来水 18、等待您心灵的爱护!(窗户) 19、我的形象全在你的举手投足之间(墙壁寄语)。 20、草儿绿、花儿香,环境优美人健康。 21、我爱花,我爱草,我爱青青小树苗。 22、手上留情花自香,脚下留意草如茵。 23、少一串脚印,多一份绿意。 24、吐气如兰,缘于心香如蕙(语言美) 25、心动不如行动,去怨不如去干。 26、绿色明亮了我们的眼睛,是为了让我们看清足下绿的生命。 27、心中有情,脚下留情。 28、请让我们的校园永远充满绿色。 29、茵茵绿草地,脚下请留情。 30、字字含意韵,句句传真情——宣传橱窗。 31、有了您的真心呵护,学校才会更加美丽 32、知道我在等你吗?(垃圾桶)。 33、天地“粮”心,惜食莫蚀(食堂) 34、芳草依依,大家怜惜。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浅谈宜人性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营造手法

浅谈宜人性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营造手法 收稿日期:2008212217 作者简介:唐 霞(19782),女,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山东青岛 266033 汪德操(19832),男,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山东青岛 266033崔志亮(19762),男,工程师,沂源县天宇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山东淄博 256100 唐 霞 汪德操 崔志亮 摘 要:对当前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陵县东方广场公园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探 讨了宜人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营造手法,从而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生机和活力。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宜人性,以人为本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向公众开放的、开敞性的共享空间。在 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城市空间的活力对活跃整座城市、增进人们的交流沟通及关系融洽、调动城市居民的生机起到重要作用。 城市公共空间与其使用者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人的行为心理是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依据和根本。因此,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提出了“以人为本”,一切以人的需求作为基本出发点,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运用到城市空间设计中,以丰富空间的活力性、趣味性等。因此,对“以人为本”中人的行为心理、情感进行深入分析,对营造宜人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以德州陵县东方公园为例,把公园空间、广场空间这两种城市公共空间类型宜人性环境的营造作为重点来进行阐述。 1 当前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存在的几点问题 1)对地方历史和传统文化挖掘不足,缺乏文化理念设计素材 和依据,追求形式,缺乏个性,没有地方特色。2)盲目求多、求大、求快,片面追求高档,不顾实际需求;空间缺乏围合性,缺乏亲和 力,难以留住人群。3)忽略“以人为本”,不重视人的因素,失去了 与人的亲密关系;只注重视觉效果,不注重融入市民生活。4)功 能单一,休闲、娱乐、信息服务及景观等公用设施不够完善,仅为观赏不能参与,不能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 2 注重人文品质建设的城市空间环境的营造手法 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应当以“人”为主体,体现“为人而设计”,应注重人文品质建设,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充分考虑人的可达性、安全性和可留性,把最佳的视角位置让给观赏者。人不仅要欣赏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而且还应参与到城市公共空间中。 2.1 传统文脉带来的安全归属感2.1.1 利用文脉的传承带来归属感 熟悉的东西更容易带给人们安全的感受。塑造特色的公共空间要充分运用地域本身的特点与优势,特别是一些有着文化底蕴的城市,对其公共空间的塑造应注意历史文脉的传承,处处渗透出当地的文脉气息。将当地的历史、传统、民俗及名人轶事融入到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不仅是对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而且能给当地居民带来归属感、自豪感。因为追寻足迹一直是人们的习惯。 陵县历史文化悠久,相传是后羿的故乡。陵县东方广场公园,以后羿射日的故事作为设计的主体背景。九个太阳图案隐藏在公园的各个角落,让人们寻找九日成为公园的一个特殊的节目。在历史故事的基础上,增加了公园的活力性、趣味性(见图1)。 2.1.2  利用公共空间的复兴带来亲切感创造性的保护和更新,延续悠长深厚的文化意蕴,维系当地 整体历史环境和独特人文景观。合理地改造和综合利用各种可以使用的历史足迹,是一种有效地创造开放空间的重要方法 。 东方公园内的影剧院广场旧址为陵县影剧院礼堂,旧有建筑已经垮塌,只剩剧院门口的两根水泥柱。设计师通过巧妙的构思 和设计手法加以利用,留下这两个柱子并在原舞台的位置重新修建了舞台,取名影剧院广场,人们还可以在此处进行露天演出,观看露天电影,勾起当地居民许多美好的回忆。2.2 多样化、小型化模式体现人性化设计 现在某些公共空间的设计,盲目求大,追求高档次,只注重城市广场的形体设计,讲究构图完美、象征意义等的传统设计方法已经不适合人的心理对公共空间的追求。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态应走向复合式和立体化,功能要向综合性和多样性衍生。面对不同的人群,营造不同的环境,多样化、小型化的公共空间设计是一种很好的模式。 东方广场公园的规划结构是:一主两次三轴线,九片连一体。“一主两次”中“一主”为南北主轴线,是整个广场的灵魂,“两次”是指广场东西两条次轴线,形成广场的横向秩序。九片就是把整个公园分为九个小广场,分别是:历史广场、神话广场、中国结广场、现代广场、舞会广场、小游园、京剧影院广场、滑冰广场、武术广场。每个广场根据不同的使用人群,进行了精细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一面,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2.3 合理运用植物配置,满足“人性回归”的渴望 绿色植物可以净化空气、改善空气湿度、防风减尘、减弱噪声 等,又能起到排除热岛效应及温室效应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丰富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重要方法。城市绿化要重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及各品种组成的生态循环链效应,充分考虑其合理性和人性化,因地制宜地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来指导城市绿化,创造宜人、生态的绿色空间。

校园公共空间分析改进策略

校园公共空间分析及改进策略 议学生综合服务楼小广场空间 学生综合服务楼小广场(后文称“小广场”)是我校最大的校园公共空间,其地理位置、周边功能性建筑、场地设计情况具有特殊性。近日北方工业大学“校训树”雕塑揭幕仪式在小广场隆重举行。标志着我校最大的主题性雕塑完成。使我校最大的校园开放空间功能又得以完善。 通过对城市设计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对笔者导师论文的研究,笔者获悉。很多“对公共空间使用状况最好的评论均建立在第一手观察基础上,扎根于对空间与行为之间关系的观察中。” 笔者采取观察、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小广场空间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改进策略。一、研究对象现状概况 小广场位于我校学生综合服务楼西侧,因而得名学生综合服务楼小广场。其北侧和南侧均为学生公寓区,西侧为学校中心绿地毓秀园,东南侧与服务楼学生五食堂毗邻。根据以下图 1 和图2所示,可以看出小广场周边用地的空间关系和用地性质。 图1小广场及周边平面图图2小广场周边用地性质一个区域的人流、使用和意象等情况往往与周边建筑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因而笔者对小广场周边建筑的功能、活动人群及人群数量等具体数量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调查。其具体调查情况如下表所示。

小广场建筑群综合分析 照片1小广场全景图(西侧拍摄) 照片2小广场全景图(东侧拍摄)

二、公共空间分析方式 根据张伟一教授的《公共空间设计策略一一兼议西单文化广场的空间意象》,笔者在本文中也沿用了此方式对公共空间设计的进行评析。 Matthew Carmo na和Tim Heath等编著的《城市设计的维度》一书,将城市设计笼统地划分 为形态的、认知的、社会的、视觉的、功能的,以及时间的维度。我们的研究视点为功能维度,包括场所的舒适性、空间的社会用途以及良好空间边界与形态的创造。 公共空间设计的目的在于为人提供交往、愉悦自己并徜徉其中的场所。不同的公共空间类型要求设计者运用相应的设计策略,因此为实现良好的设计质量对公共空间进行准确的设计定位十分 A F ■ 2 照片345.6小广场现状照片 必要,而判断空间质量高低的方法“是调查他们是否把时间花费在其中,如停留、观望, 或坐下来享受城市、风景和纷繁的人群”。 三、研究对象综合分析 1.舒适性分析 公共空间的舒适性设计涉及环境因素、生理舒适感、社会和心理舒适感。具体而言,环境因素涉及公共空间的微气候、日照与遮蔽、建筑色彩与光影;生理舒适感主要与各类设施有关;社会及心理舒适感主要涉及公共空间边界及尺度、自然及人工照明。 对于小广场的环境设计。经过统计,小广场周边有乔木灌木三十余株。其中北侧有数棵银杏树;西侧毗邻毓秀园边界,除了三四棵四季常绿的松树,还有一些春、夏季树种;南侧为几棵较为低矮的国槐。然而整个小广场除了几棵落叶乔木,没有任何其他植物和绿地,而地面布置多以铺装为主。从树木在广场的分布看,布置于广场的南北部两侧边界,表明设计师明确的设计意图,似乎无意为人提供遮蔽的作用,并未刻意营造整个空间维和感以延长人在广场中的停留时间。 从生理舒适性看,广场没有提供足够的休憩设施:具有一定舒适性的座椅都布置在西侧边界处数量不太充足,且大部分座椅暴露于骄阳、寒风中。对于北京夏日炎热冬日寒冷且夏冬季节漫长的气候状况,让行人留下来十分困难,座椅缺乏遮蔽及私密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