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文人诗句

泰宁文人诗句

泰宁位于福建省,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历来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描绘其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的诗句。这里有一部分涉及泰宁的古诗词:

1、清末近现代初·陈三立《题陈向元泰宁去思图泰宁人为筑台立碣榜曰捧日》中提到泰宁重镇:

泰宁重镇巉峰陪,控带边隘何。

2、宋·孔平仲在《宽恤民力》一诗中虽未直接写泰宁地名,但反映了对民生的关注:

天地清明日,君臣际会秋。雷霆大号遍,雨雪湛恩流。

3、宋·释文珦在《悠悠万里行》中描述了远行的意境:

悠悠万里行,河畔草青青。

4、根据福建霞浦一中林承强创作的关于泰宁美景的七绝诗:

泰宁峨嵋峰(七绝)奇花异草好春羞,绝壁险峰虬柏悠。走

兽飞禽栖翠谷,峨嵋云涌岭如舟。

此外,还有当地文化活动中提及的“泰宁诗词大会”活动以及通过茶文化进行诗词创作的情况,显示了泰宁地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及文人雅士对当地风土人情的赞美。由于没有更多具体的泰宁文人或直接写泰宁景致的诗句,以上信息是根据现有记录提供的相关诗句内容。

中国各个名胜古迹

中国各个名胜古迹 杜甫草堂,又称浣花草堂、工部草堂、少陵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现今是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为了纪念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博物馆。是当年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由后人重建得以保存并成为纪念杜甫场所。 天坛公园位于北京市崇文区天坛路,在北京正阳门外,永定门内路东。是明朝、清朝两代帝王冬至日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礼的地方。 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太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汉时起称为“太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太庙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75米,东西宽294米,共有三重围墙,由前、中、后三大殿构成三层封闭式庭园。大殿耸立于整个太庙建筑群的中心,面阔十一间,进深四间,建筑面积达2240平方米;重檐庑殿顶,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式台基,四周围石护栏;殿内的主要梁栋外包沉香木,别的建筑构件均为名贵的金丝楠木,位于北京天安门。 小雁塔建于唐代景龙年间。塔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小雁塔及其古钟即“雁塔晨钟”列入“关中八景”。是西安市著名的旅游地。 天平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苏州古城西南,太湖之滨,是太湖国家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有“吴中第一山”、“江南胜境”之美誉。天平山海拔201 米,山势峭峻奇险,古称白云山,又名赐山,系北宋名臣范仲淹先祖归葬之地。景区占地近百公顷,向以“红枫、奇石、清泉”三绝著称,有万笏朝天、高义叠翠、万丈红霞、玉泉轻吟等十八胜景。 银山塔林引位于昌平区城北30公里处,是国务院公布的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十三陵特区办事处主要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辽金以东佛教圣地,为明清时期“燕平八景”之一。位于昌平区北部,原名“铁壁银山”,因悬崖陡峭如同高大的墙壁一样,色黑如铁,而大雪之后漫山皆白,山色如银而得名。 大召寺位于呼和浩特旧城南部。1580年建成,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喇嘛教寺院。由于召中供奉银制释迦牟尼像,所以当时也称银佛寺。呼和浩特的召庙数不胜数。其中著名的有大召、小召、席力图召、五塔寺召、乌素图召、巧尔其召等引。 南湾湖,又称南湖,位于河南省信阳市,距离信阳市西南5公里,素有“豫南明珠”、“中原第一湖”的美称。,是著名的国家AAAA级风景区。景区由南湾湖和南湾国家森林公园组成,森林面积2180公顷,水域面积80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12倍,湖内水天相接,烟波浩淼;岛上绿树成林,苍翠欲滴,鸟岛、猴岛、消夏岛等61座岛屿错落分布。

[泰宁上清溪]上清溪

[泰宁上清溪]上清溪【其他范文】 一:[上清溪]李白《清溪行》全诗翻译与赏析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释:

⑴清溪:河流名,在安徽境内。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⑵诸:众多,许多。 ⑶新安江:河流名。发源于安徽,在浙江境内流入钱塘江。 ⑷度:这里是飞过的意思。屏风:室内陈设。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画。 ⑸向晚:临近晚上的时候。 ⑹游子:久居他乡的人。 译文: 清溪的水色给我清心的感受,清溪水色其它水泽的地方不同。请问新安江,你水色清澈能比得上清溪吗? 人好像在明镜中,鸟好像在屏风里的。入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在我听来,就是在为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清溪行》是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李白到池州时的作品。这两句是说,清溪之水清澈见底,一平如镜,人行溪旁,身影映入水中,如在镜中行走;附近山峰,层峦叠翠,山影映入水中,鸟飞如度屏风。全取动态,却感到景色十分幽静、美丽,如入其境,如画中游。 赏析: 《清溪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五言古诗。此诗主要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创设了一个悲切凄凉的清寂境界,寄寓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是公元753年(天宝十二年)秋后李白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所作。池州是皖南风景胜地,景点大多集中在清溪和秋浦沿岸。清溪源出石台县,仿佛一条玉带,蜿蜒曲折,流经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汇入长江。李白游清溪作有许多有关清溪的诗篇。这首《清溪行》主要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寓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

泰宁第二实验小学贫困生材料简介

泰宁第二实验小学贫困生材料简介 第一篇:泰宁第二实验小学贫困生材料简介 泰宁第二实验小学贫困生材料简介 邹英凯同学是泰宁县第二实验小学二年级(4)班学生。系泰宁县大田乡垒际村人,父母均为聋哑人,由近七十岁的奶奶照顾。奶奶年老又体弱多病,已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父母因为没有文化,没有本钱,只好在外地以做苦工短工为生,家里仅依靠低保补助费和父母微薄的零工收入维持生计。因为供他上学,奶奶带他在城关租房子住,昂贵的房租加上维持生活的基本开支,更加加重了家庭的经济压力,家庭生活十分困窘。 邹英凯同学是一个诚实、内向的孩子。不幸的家庭环境使得这个小小的孩子更加的坚强、懂事。他有着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经常还帮着奶奶干家务。在学校,他劳动特别积极,不怕脏不怕累,在课堂上,他认真、专心,学习刻苦,成绩良好。他总是默默无闻地帮助同学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深得老师同学们的喜欢。 第二篇: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历史及简介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历史及简介 在首善之都北京的西城区西单地区那寸土寸金的黄金地带,坐落着一所环境优雅、树木繁茂、鸟语花香、融典雅的园林式建筑与现代化的教学大楼为一体的教学园区,这就是位于新文化街111号的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本部。截至2011年,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已经拥有3个校区,分别是本部、王府校区和官园校区。三个校区地点分离但校园风格融为一体,彰显着实验二小“简约、生态、人文、和谐”的充满关爱的建园理念。在三个校区里,现共有8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400多人。各教室均备有多媒体教学设施,所有教室、办公室均能直接登陆互联网和校园网,有27个专科教室,图书馆藏书近十万册,设有教师、学生图书阅览室7个。实验二小的建筑和设施具有极强的“连接感”,即:校园环境与传统文化相连接,校园环境与现代信息相连接。因此,校园已经不仅仅是学生受教育的场所,而具备了强烈

赞美泰宁景色的句子

赞美泰宁景色的句子 赞美泰宁景色的句子集锦 D1泰宁,一个皇帝赐名的风水宝地、一座保存完好的江南明城。她,离凡尘最远,与心灵最近。她,千古丹霞舒红袖,奇岩异穴惊世殊,被游客视作休闲度假的人间天堂。泰宁,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的美誉,曾出现过“一门四进士、隔河两状元、一巷九举人”的人文盛况,朱熹、李纲、杨时等历史名人都曾在此读书讲学。正因为这里一度文声鹊起,虹彩斑斓,宋哲宗将曲阜孔子阙里的府号“泰宁”赐作县名。 D2斗转星移,一代又一代百姓在这里盖起一片房屋,于是就有了这座红红火火的城,叫泰宁。层峦叠翠,一座又一座青山在这里围起一泓碧水,于是泰宁就有了湖,叫金湖。山多姿,是沉积岩构成的丹霞地貌;水多情,是建水库形成的人工湖。山崖是红的,湖水是绿的,山水相依,红绿相映,美不胜收,泰宁也就成了福建省的又一处名胜,就有了天南地北前来观光的游人 D3泰宁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有两千年的历史,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古城被碧水分开又为青山环抱,形成了山水与人文相互激荡,自然与历史神秘交融的风景名胜。这是一个建成区面积不足8平方公里只有13万人口的的小巧县城,县城规划颇有文化性,统一贯彻自成一家的新徽派建筑风格,融入粉墙、黛瓦、坡顶、翘角、马头墙等徽派造型元素,运用到新建筑中去,形成了泰宁独有的“新徽派”建筑风格,传承宋风明骨品质,给人以视觉震撼,小城有了浓郁的“古色古香”味道。 D4泰宁的古建筑群,是客家文化的一个纯粹的历史旧影。那陈年的从瓦砾缝中弥漫出来的古意气息,氤氲着闽西温暖的文化梦境,也拔节了我对她最诗意最浪漫的向往。 D5晴日里,天一碧如洗,仿佛就是在金湖里洗的。艳阳下,看微风轻拂的湖面,云在水中飘着,天在水中浸着,太阳光在水中闪着,整个天空可不就是在湖中沐浴吗?天长日久,湖面上免不了要蒙上些粉尘,映在上面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林便显朦胧,于是大自然便开始清洗这面巨镜,在湖面飘来荡去的烟岚成了缠裹成一团的白丝巾,乘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一遍又一遍,将湖面擦拭得一尘不染。如果真的把金湖叫作镜湖,那镜中花就不再是虚悬,终日不绝、接踵而来的游湖的红男绿女当然就是镜中盛开的花了。 D6在桥灯轻灵中行走,听梅林古戏之神韵,犹如在欣赏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并从心中真切感受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同时又充溢着“小桥、流水、人家”那份南方所独有的平静与温馨。

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解读——走近程泰宁

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解读——走近程泰宁 [摘要]建筑创作应该表达什么? 相对建筑内涵的多义性和解答的无限性,建筑师在自己的作品中所作的诠释实在十分有限。即使是世界知名的大师,也只能从有限的范围去认识和解读建筑。但他们是成功的,因为他们不仅把握住了建筑学的发展趋向,特别是他们选择了一个极其适合自己气质,并能选择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切入点,在作品中酣畅地诠释了自己的思想。 [关键词]建筑创作传统现代独特 一、大师背景 程泰宁 国家级专家,中国建筑设计大师 杭州市建筑设计院名誉院长建筑研究所所长 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建筑师学会建筑理论与创作学术委员会委员 二、建筑创作 (一)杭州铁路新客站。杭州铁路新客站在拆除旧站房后的原址上重建。最高集结人数5200人。站房面积29000m2,连同合建的综合楼、三层广场,总面积为110000m2。面临极其不利的场地条件:建筑基地进深仅14m,面积很小的广场又被城市道路斜穿而过……设计的基本构想是: 1.将站房、广场和站场作为个有机整体。利用地下、地面及高架等三个层面来组织流线,把不同流向的旅客以及各类车辆分别组织在不同层面上。分开进出站人流,并使车行交通和旅客活动互不干扰,也缓解了用地不足的矛盾。 2.改变传统的疏解观念,将包括地下轻轨(规划)在内的各类车辆停车站(场),尽可能邻近站房布置,旅客流程很短,从而大大减少了人、车流的交叉。 3.高架广场的设置为旅客营造了一个不受干扰的休憩活动环境,同时也为客流波动留出了足够的回旋余地。 4.宏观整体地考虑新客站的交通组织。如:尽端式的交通组织解决了城市道路横穿广场的矛盾,建立与高架广场相同标高的高架人行系统从更大范围把新客站与周围的商业建筑联系起来,减少了人、车流的交叉,也强化了旅客站建筑的

十佳魅力名镇泰宁的颁奖词

十佳魅力名镇泰宁的颁奖词 十佳魅力名镇泰宁的颁奖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嘉宾、各位朋友们: 在这个美好的时刻,我们齐聚在泰宁,为这座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的 地方颁奖。泰宁,这片文化瑰宝、自然宝藏的土地,以其独特魅力和 卓越成就,荣获“十佳魅力名镇”的殊荣。在这里,我将以颁奖词的形式,向泰宁这个充满魅力的名镇致以最崇高的赞美! 一、泰宁,这片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土地,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 和文化魅力,成为“十佳魅力名镇”的不二之选。在这里,古老的建筑 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古朴的街巷流转着历史的气息,每一处石头铺 就的古道都述说着千年文明。 二、泰宁,这座充满人文底蕴的名镇,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世人的 注目。这里的人民淳朴善良、热情好客,他们用自己的热爱和坚持, 保护和传承着这片土地上的文化瑰宝,成就了泰宁的魅力。他们是这 座名镇最大的财富,也是我们颁发这个奖项的最佳代表。 三、泰宁,这个自然宝藏的角落,以其独特的地貌和自然景观,为这 片土地注入了无穷魅力。碧水潺潺,山川起伏,古树参天,花草香醇,构成了泰宁美丽的自然画卷。这里的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成为每位 来宾追逐梦想、静心放松的理想之地。

四、泰宁,这个充满活力的名镇,以其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多样化的文 化传统,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魅力。大大小小的节庆活动、丰富多 彩的民俗表演,每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这里的瑰丽习 俗和精彩活动,让人流连忘返,成为泰宁不可磨灭的精神印记。 五、泰宁,这片风景如画的名镇,以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赋予了这片土地以无尽魅力。这里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流、绚丽 的花海,还有那些生态丰富的生物,构成了一个纯净、和谐的生态链。人们在这里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温暖,从而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激情。 六、泰宁,这片才子佳人云集的名镇,以其独特的人文底蕴和人才荟萃,使得这片土地散发出了无穷的魅力。这里历史上诞生了许多文人 墨客,他们的文学作品和思想理念点亮了泰宁的灵魂。如今,这里孕 育着一代又一代杰出人才,他们不断创新、拓展了泰宁的魅力版图。 七、泰宁,这个美食之乡,以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和各式美食,吸引了 无数美食家的目光。尝一碗鲜美的土菇鸡汤、品一口香气四溢的茶味鸡、尝试一道道传统的当地美食,每一样都是对味蕾的极致享受。泰 宁的美食文化,不仅仅为当地人带来了生活的乐趣,也为游客带来了 无穷的满足和惊喜。 八、泰宁,这个勤劳智慧的名镇,以其独特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 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经济强区。这里发展了多个产业,如旅游业、农业、

泰宁县二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D卷

泰宁县二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D卷 一、累积运用 (共10题;共56分) 1. (14分)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俏也不争春,________。待到山花烂漫时,________。 (2)《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________代________。诗中描写景物静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描写人物动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儿童们焦急地四处搜寻的状态,表现出儿童们的天真和稚气。 (3)《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中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乡下人家》描绘了和乡下人家关系最密切的几个画面,分别是瓜藤攀檐图、________轮放图、________出土图、________、________、月夜睡梦图,展现了农家生活的自然和谐、朴实欢快。 2. (5分)补写词语。 气________败坏风吹雨________ ________不平 ________弓________箭 3. (6分)课文《山雨》写了雨的颜色,还写了雨的声音。请你将文中描写的表示“绿”的词语和雨声的词语写下来。 颜色: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声音:________ ________ 4. (6分)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①有的玫瑰花开了两三半,有的还是花骨________(gǔgū)朵。 ②这周丽丽待________(dāi dài)在家里陪奶奶过周末。 ③妈妈从背________(bēi bèi)后背________(bēi bèi)的书包里拿出雨衣。 ④在动听的音乐________(lèyuè)声中,我们感受着校园生活的快乐________(lèyuè)。 5. (3分)想一想,填一填。 清澈的________ 雪白的________ 新鲜的________

赞美泰宁夜景的诗句

赞美泰宁夜景的诗句 1、《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年代:宋作者: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浣溪沙》年代:宋作者:苏轼桃李溪边驻画轮。 鹧鸪声里倒清尊。 夕阳虽好近黄昏。 香在衣裳妆在臂,水连芳草月连云。 几时归去不销魂。 3、《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年代:宋作者: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4、《蝶恋花·忽破黄昏还太素》年代:宋作者:黄裳忽破黄昏还太素。 寒浸楼台,缥缈非烟雾。 江上分明星汉路。 金银闪闪神仙府。 影卧清光随我舞。

邂逅三人,只愿长相聚。 今月亭亭曾照古。 古人问月今何处。 5、《阮郎归》年代:宋作者:晏几道粉痕闲印玉尖纤。 啼红傍晚奁。 旧寒新暖尚相兼。 梅疏待雪添。 春冉冉,恨恹恹。 章台对卷帘。 个人鞭影弄凉蟾。 楼前侧帽檐。 黄昏[huáng hūn][释义]1.日落以后至天还没有完全黑的这段时间2.傍晚黄昏,傍晚在古诗里意境:千百年来,人们感念黄昏,描述黄昏,在黄昏时的各种景物上融合了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观照和领悟。野草、斜阳、秋风、清水、残宅、霜寒、归鸟、笛声、悲鸣……初中课本中的黄昏意象拥有它与生俱来的独特意象群。它们无一不浸染着诗人的某种特定情感。 但是这些意象个体又不是各自孤立地存在的,而是根据诗人传情达意的需要形成的,它们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深化了黄昏原型的审美内涵,显示出中国古典诗歌黄昏意象独特的艺术情趣和无穷魅力。

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2105270310

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1.据考古新成果,用“满天星斗”来形容中国远古文明的“多元发生”是无可非议的,但持“满天星斗” 论者难以解释中国古代各族政权千古共谱、万姓同宗等复杂现象。这表明 A.考古证实中华远古文明由一处发源 B.中华远古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 C.中华远古传说影响原始文明的研究 D.中华远古各文明之间缺乏相互交流 2.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遗址,在空间上分为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部分。古城还有祭坛、贵族墓地、手工业作坊等处。良渚先民创造出一套包括玉璧、玉琮、玉钺在内的玉礼器系统。据此可知,当时可能 A.青铜铸造技术成熟 B.形成了礼乐制度 C.氏族制度不复存在 D.出现了早期国家 3.下表是不同史籍关于夏商周时期的记载。据此可知,夏商周时期 A.共主秩序得以维系 B.宗法等级体制森严 C.君主集权趋势凸显 D.王室有效掌控边疆 4.王国维先生认为:“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日“立子立嫡” 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结合所学,下列选项对王国维先生观点解读最合理的是 A.西周政治文化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B.西周宗族关系开始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C.西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D.西周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 5.井田制下农户使用简陋石器、木器,分封的土地耕种不过来,其他荒地也就无暇顾及。但铁犁牛耕使用后,井田之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出来。人们都在经营新开垦的私田,这就导致要交税的井田荒芜,最终井田制难以为继。材料旨在说明

明清时期苏州文人与教育市场

明清时期苏州文人与教育市场 徐永斌 【摘要】明清时期,苏州的一些文人出于各种原因参与教育市场,并多根据自身的特点、条件从事治生活动,主要集中在授徒、就职于书院、卖文、刻书和撰稿等几个领域,其中一部分官员在去职后,也加入了治生队伍的行列.一部分文人获利不菲,亦有许多文人仅能维持生计.文人治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与当时的环境、思想观念的变化是密不可分的. 【期刊名称】《安徽史学》 【年(卷),期】2007(000)005 【总页数】5页(P38-42) 【关键词】苏州;文人;教育市场 【作者】徐永斌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江苏,南京,21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8;K249 明清时期,苏州成为当时的经济和文化重镇,文人除了科举一途,还积极从事治生活动,如积极参与教育市场,将自己的知识转化为商品,取得维持家庭和自身生活需要的物质资本,他们参与教育市场而从事治生活动主要集中在授徒、就职于书院、卖文、刻书和撰稿等几个领域。他们从事治生活动的情况和原因非常复杂,下文将考析这一现象。

苏州地处太湖流域,在明清时期,东、西、南、北分别与富庶的松江府、常州府、嘉 兴府、扬州府毗邻,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称其:“ 南近诸越,北枕大江。川 泽沃衍,有海陆之饶。”①(明)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原编第4册《苏上》,四 部丛刊本。苏州是主要的财赋重地,素有“ 苏湖熟,天下足”和“ 苏常熟,天下足” 之称。清钱泳曾形容苏州和她所处的江南在全国所占的经济地位:“ 以苏、松、常、镇、杭、嘉、湖、太仓推之,约其土地无有一省之多,而计其赋税,实当天下之半,是以七郡一州之赋税为国家之根本也。”②(清)钱泳:《履园丛话》卷4《水学·水利》, 第95页,中华书局1979年版。清金之俊《封大中大夫大参佟继亭先生墓志铭》又云:“ 虑江南财赋甲天下,而右藩所辖江、镇、苏、松、常尤甲江南。”③(清)金之俊:《金文通公集》卷15,第284页,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已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56册,齐鲁书社1996年版。 苏州不仅经济发达,而且还是当时的文化重镇,名门望族荟萃之地,科甲冠天下。清杨朝麟《紫阳书院碑记》称:“ 本朝科第莫盛于江左,而平江一路尤为鼎甲萃薮,冠裳 文物,竞丽增华,海内称最。”④(清)杨朝麟:《紫阳书院碑记》,转引自江庆柏:《明清苏南望族文化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平江”即苏州之旧称。尽管 苏州的经济、文化十分昌盛发达,但仍有一些文人、士子在此从事治生,甚至不乏藉 此成为巨富者,如《苌楚斋随笔》卷5《冯桂芬治生术》曾记载:晚清吴县人冯桂芬 少中巍科,中年辞官,尽力于治生,“ 以善治生鸣一时,其家大富。”⑤(清)刘生木: 《苌楚斋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第108页,中华书局1998年版。他们所涉及的治生领域广泛,其中苏州的教育市场就是许多文人经常涉足的比较突出的领域。 苏州重视文化,科甲不绝,这就需要大量的塾师教授他们的子弟,以便使他们的子弟日后能在科举、仕途上有所发展;苏州名门望族荟萃,巨商大贾云集,又为此提供了有利的经济支持。一些文人出于各种原因就以之为谋生手段,这也是文人从事治生所采 用的最普遍的方式。其中,一部分人是因家贫不得不以教授生徒为业的,如明初吴县

海棠花 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一下学期劳动技术

海棠花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一下学期劳动技术春暖花开 海棠花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海棠花,知道海棠花的植物学史、形态特征、主要变种、产地生境、生长习性、繁殖方法、栽培技术、病虫防治、主要价值、植物文化等。增加植物的多样性和养护方面相关知识,希望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能深入人心,保护生物多样性,呼吁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中来。 二、教学重点 认真学习海棠花的知识,欣赏大自然的神奇。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探索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之美,唤起大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决心。呼吁人们加入到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中来,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教学过程 海棠花:别名海棠、解语花、断肠花、思乡草 海棠花(学名:Malus spectabilis (Ait.)Borkh):乔木,高可达8米;小枝粗壮,圆柱形,幼时具短柔毛,逐渐脱落,老时红褐色或紫褐色,无毛。叶片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5-8厘米,宽2-3厘米,边缘有紧贴细锯齿,有时部分近于全缘,幼嫩时上下两面具稀疏短柔毛,以后脱落,老叶无毛。花序近伞形,有花4-6朵,花直径4-5厘米;萼筒外面无毛或有白色绒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急尖,全缘;花瓣卵形,长2-2.5厘米,宽1.5-2厘米,基部有短爪,白色,在芽中呈粉红色。果实近球形,直径2厘米,黄色。果期8-9月。 素有“国艳”之誉。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多生长在海拔50米至2000米的平原和山地,可以人工引种栽培。 植物学史 概述 早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就有记载海棠花在中国古代的栽培历史。在汉代,海棠花就已经与园林艺术结下不解之缘。不论是栽培技术还是种植面积,海棠花在唐代有了明显的提高。宋代时期,海棠花在唐

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泰宁一中2019-2020学年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王熙凤 王昆仑 在《红楼梦》一部大书的开始,我们第一次看到王熙凤,她那活跃出群的言动、彩绣辉煌的衣装,就能使人觉得这个人物声势非凡。《红楼梦》作者对于王熙凤出场的写作功力,也并不弱于托尔斯泰之写安娜·卡列尼娜的出场吧?她的出场是从初到贾府的林黛玉眼中开始的——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首先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而且人皆屏息,她独放诞,特别是神情活跃,装饰辉煌,气势更高人一等。在这顷刻之间,王熙凤既“细打谅”黛玉,称赞她生长得“标致”,又为黛玉母亲亡故而流泪,又责怪自己不该招引贾母伤心,又问黛玉读书、吃药,又关照给林姑娘搬东西、打扫屋子等等。这一连串明快变化的形象,已使我们一开始就看到这一人物的特征.作者更在这一小段速写之后,借贾母之口,对读者爽快地指出凤姐性格,叫她作“凤辣子”。 《红楼梦》不同于许多传奇故事的重要特点,就在于作者不使宝玉、黛玉恋爱故事孤立存在,而是使之产生在一个高贵、庞大而又矛盾复杂的大家庭中。固然是通过宝黛恋爱写一个家庭,同时也是通过一个家庭写一个时代社会.实际上,作者曹雪芹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盛与衰败,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来作清朝康、雍、乾时代统治阶级的镜子。这正是作者伟大的成就。这个时代的统治阶级已经挽救不了自己的灭亡,但它坚决要抢先一步扼杀下一个时代的新生萌芽和他们的恋爱自由。王熙凤就是一个濒于灭亡的大家庭统治层的执行者.在恋爱故事中少不得宝玉、黛玉、宝钗。在家庭内部生活结构中少不得王熙凤这一根从屋顶直贯到地面的支柱。如果把王熙凤这一人物从书中抽出来,《红楼梦》全部故事结构就要坍塌下来。所以,可以说作者是把宝玉、黛玉、宝钗和凤姐四个人都当作第一类重要人物而配合着塑造出来的。 在中国古典著作中,不容易找到以如此紧张强烈的腕力写成的人物典型。凤姐不是《左传》的郑庄公、《史记》的汉高祖,也不是《金瓶梅》的潘金莲或《聊斋》的仇大娘。比较起来使人能联想到的也许是《三国演义》的曹操吧.行将垮台的封建家庭和行将垮台的封建王朝,有着共同的规律,它们的当权者也会有着相类似的性格和作用.在《三国演义》作者笔下,不许“几人称王、几人称帝”的是曹操,支持汉朝统治残局的是曹操,挖空汉皇朝实际统治权只留一个空壳子的是曹操,加速结束汉代统治的也是曹操。凤姐在贾府的使命从某一种限度内看来颇有一些类似。《三国演义》的读者恨曹操,骂曹操,曹操死了想曹操。《红楼梦》的读者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作者刻画出一个聪

泰宁县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古诗两首教案(含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20、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能够知道古诗的意思。领悟本课咏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能够知道古诗的意思。 2. 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感悟墨梅的冰清玉洁和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难点: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三、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单。(见附件) 教师:1. 多媒体课件. 2.查看学生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四、教学课时: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古典诗词是我国精神文化的遗产,从开学至今,我们背诵了不少诗词,谁来为大家诵读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或者是一首词。 2. 生自由背诵. 3. 教师评价:你把古诗的韵味有声有色的表达了出来。从一首首古典诗词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或豪放或婉约的诗人,感受到他们在诗句中表达的情感或者志向.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20《古诗两首》)认识两位诗人.请齐读课题。 (二)出示两首古诗,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1.

自己读读两首古诗,注意读的正确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同时,结合预习思考,从两首古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2。指名两位学生来读,一生读《石灰吟》,一生读《墨梅》。 3. 说说从两首古诗中读懂了什么? 4. 男生读第一首,女生读第二首. 5. 师生合读两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感知诗人志向,了解咏物言志诗的特点。 过渡:现在我们分别学习两首古诗,看看两首古诗有什么共同特点,两位诗人有什么共同之处,好吗?先学习第一首《石灰吟》。 A 学习《石灰吟》 1. (课件出示《石灰吟》) (1)讲解: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表达形式。石灰是一种普普通通的事物,于谦是怎么吟石灰的呢?谁再来读读这首古诗. (2)对于诗人于谦你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预习单中资料。) (3)于谦赞美石灰的什么呢?我们一起读读古诗。(生有感情地朗读,然后自由交流。)2. 了解石灰其物体。 (1)石灰石来自深山老林,经过上千次上万次的锤击,在熊熊烈火中燃烧,他都当做平平常常的事,这就是诗句-—女生读前两句。 (2)即使粉身碎骨,它也毫不惧怕,因为他要把清白留在人间,男生读--后两句。 3。认识咏物言志。 (1)这首诗明如白话,相信大家理解了古诗的大意。《石灰吟》吟的是石灰,可是石灰是没有任何感觉没有任何生命的一种东西,但是诗中却分明让我们感到石灰有着人的生命,有着人的情感,石灰仿佛像人一样,活了,请你再读读,说说你是从哪里感受了到了这一点.(自由交流.) (2)在这首诗中,我们分明看到石灰不怕——(千锤万击)——不怕——(烈火焚身)——不怕--(粉骨碎身)—-由此,你看出石灰具有怎样的品质?——(坚强不屈不怕牺牲)(3)千锤万击、烈火焚身、粉骨碎身这是石灰经受的苦难,对于于谦来讲,他的人生可能会遇到那些苦难呢?——(诬陷、贬官、杀头……) (4)把这种感觉送入古诗,读出来.(学生自由、读齐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