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的两首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的两首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的两首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过华清宫①绝句(其一)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②,山顶千门次第③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④,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释

①华清宫:唐玄宗和杨贵妃避暑之地,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华清池温泉区。

②绣成堆:指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

③千门:无数的宫门。次第:按顺序。

④妃子笑:据说杨贵妃喜欢吃鲜荔枝,后岭南有荔枝树,名“妃子笑”。

过华清宫绝句(其二)

杜牧

新丰①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②探使回。

霓裳③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注释

①新丰:今陕西临潼县新丰镇。

②渔阳:今河北蓟县,当时为安禄山叛军驻扎的地方。

③霓裳:唐玄宗时一种宫廷舞曲。

1.第一首诗首句从“长安”入笔,写之景。二句用“千门次第开”,为“荔枝来”作。

2.解说第一首诗的三、四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3.第二首诗首句“新丰绿树起黄埃”,先写之景,二句点出。

4.解说第二首诗的三、四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5.说说这两首在艺术手法上的共同特点。

参考答案

1.回望铺垫

2.为了让皇帝获得杨贵妃动情的一笑,一路行人骑马飞奔,带起了一溜溜尘土,不知道的人,都以为这是传送国事公文,谁会想到是在给杨贵妃送来了南方的鲜荔枝。

3.路途渔阳探使回。

4.唐玄宗陶醉在宫庭乐曲声中,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直到安禄山叛军攻破中原大地,始才停止歌舞。

5.写的有因有果,讽刺辛辣,发人深思。

译文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

赏析

此题共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

其一:

华清宫是公元723年(唐玄宗开元十一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

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明于此,那么前面的悬念顿然而释,那几个镜头便自然而然地联成一体了。

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读到这里时,读者是很容易联想到这个尽人皆知的故事。“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其二:

唐玄宗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伺机谋反,玄宗却对他十分宠信。皇太子和宰相杨国忠屡屡启奏,方派中使辅璆琳以赐柑为名去探听虚实。璆琳受安禄山厚赂,回来后盛赞他的忠心。玄宗轻信谎言,自此更加高枕无忧,恣情享乐了。“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正是描写探使从渔阳经由新丰飞马转回长安的情景。这探使身后扬起的滚滚黄尘,是迷人眼目的的烟幕,又象征着叛乱即将爆发的战争风云。

诗人从“安史之乱”的纷繁复杂的史事中,只摄取了“渔阳探使回”的一个场景,是颇具匠心的。它既揭露了安禄山的狡黠,又暴露了玄宗的糊涂,有“一石二鸟”的妙用。

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是表现了空间的转换,那么后两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则表现了时间的变化。前后四句所表现的内容本来是互相独立的,但经过诗人巧妙的剪接便使之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暗示了两件事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从全篇来看,从“渔阳探使回”到“霓裳千峰上”,是以华清宫来联结,衔接得很自然。这样写,不仅以极俭省的笔墨概括了一场重大的历史事变,更重要的是揭示出事变发生的原因,诗人的构思是很精巧的。

将强烈的讽刺意义以含蓄出之,尤其是“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两句,不着一字议论,便将玄宗的耽于享乐、执迷不悟刻画得淋漓尽致。说一曲霓裳可达“千峰”之上,而且竟能“舞破中原”,显然这是极度的夸张,是不可能的事,但这样写却并非不合情理。因为轻歌曼舞纵不能直接“破中原”,中原之破却实实在在是由统治者无尽无休的沉醉于歌舞造成。而且,非这样写不足以形容歌舞之盛,非如此夸张不能表现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国破家亡的严重后果。此外,这两句诗中“千峰上”同“下来”所构成的鲜明对照,力重千钧的“始”字的运用,都无不显示出诗人在遣词造句方面的深厚功力,有力地烘托了主题。正是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表现手法,使之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全诗到此戛然而止,更显得余味无穷。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的两首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的两首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过华清宫①绝句(其一) 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②,山顶千门次第③开。一骑红尘妃子笑④,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释 ①华清宫:唐玄宗和杨贵妃避暑之地,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华清池温泉区。 ②绣成堆:指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③千门:无数的宫门。次第:按顺 序。 ④妃子笑:据说杨贵妃喜欢吃鲜荔枝,后岭南有荔枝树,名“妃子笑”。过华清宫绝 句(其二) 杜牧新丰①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②探使回。霓裳③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注释 ①新丰:今陕西临潼县新丰镇。②渔阳:今河北蓟县,当时为安禄山叛军驻扎的地 方。③霓裳:唐玄宗时一种宫廷舞曲。 1. 第一首诗首句从“长安”入笔,写之景。二句用“千门次第开”,为“荔枝来”作。 2. 解说第一首诗的三、四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3. 第二首诗首句“新丰绿树起黄埃”,先写之景,二句点出。 4. 解说第二首诗的三、四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5. 说说这两首在艺术手法上的共同特点。参考答案 1. 回望铺垫 2. 为了让皇帝获得杨贵妃动情的一笑,一路行人骑马飞奔,带起了一溜溜尘土,不知道的人,都以为这是传送国事公文,谁会想到是在给杨贵妃送来了南方的鲜荔枝。 3. 路途渔阳探使回。 4. 唐玄宗陶醉在宫庭乐曲声中,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直到安禄山叛军攻破中原大地,始才停止歌舞。 5. 写的有因有果,讽刺辛辣,发人深思。 译文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 赏析 此题共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 其一: 华清宫是公元723年(唐玄宗开元十一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 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明于此,那么前面的悬念顿然而释,那几个镜头便自然而然地联成一体了。 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 议论者为最上。”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读到这里时,读者是很容易联想到这个尽人皆知的故事。“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由杜牧所创作的,此诗含蓄委婉,笔调看似轻快,实则对亡国之君的荒淫误国给予了辛辣无情的嘲讽。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唐代: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译文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 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 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骊山上宫殿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 安禄山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引发了杨贵妃的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山峰。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注释 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

也。” 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次第:依次。 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 知是:一作“知道”。 新丰:唐设新丰县,在陕西临潼县东北,离华清宫不远。黄埃:马队奔驰踏起的尘土。 渔阳探使:《全唐诗》此句下注:“帝使中使辅璆琳探禄山反否,璆琳受禄山金,言禄山不反。” 霓裳(nícháng):《霓裳羽衣曲》,当时的宫廷舞曲,是唐玄宗根据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印度《婆罗门》舞曲十二遍亲自改编而成的。千峰:指骊山的众多山峰。 舞破中原:指唐玄宗耽于享乐而误国,导致安史之乱。 万国:指全国。 倚天:形容骊山宫殿的雄伟壮观。 云中两句:《旧唐书·安禄山传》载:禄山体肥,重三百三十斤,但却能在唐玄宗面前表演胡旋舞,其疾如风。旁边的宫人拍掌击节,因为舞得太快,节拍都乱了。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赏析 其一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导读:过华清宫①绝句(其一)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②,山顶千门次第③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④,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释 ①华清宫:唐玄宗和杨贵妃避暑之地,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华清池温泉区。 ②绣成堆:指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 ③千门:无数的宫门。次第:按顺序。 ④妃子笑:据说杨贵妃喜欢吃鲜荔枝,后岭南有荔枝树,名“妃子笑”。 过华清宫绝句(其二) 杜牧 新丰①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②探使回。 霓裳③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注释①新丰:今陕西临潼县新丰镇。 ②渔阳:今河北蓟县,当时为安禄山叛军驻扎的地方。 ③霓裳:唐玄宗时一种宫廷舞曲。 1.第一首诗首句从“长安”入笔,写之景。二句用“千门次第开”,为“荔枝来”作。

2.解说第一首诗的三、四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3.第二首诗首句“新丰绿树起黄埃”,先写之景,二句点出。 4.解说第二首诗的三、四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5.说说这两首在艺术手法上的共同特点。 参考答案 1.回望铺垫 2.为了让皇帝获得杨贵妃动情的一笑,一路行人骑马飞奔,带起了一溜溜尘土,不知道的人,都以为这是传送国事公文,谁会想到是在给杨贵妃送来了南方的鲜荔枝。 3.路途渔阳探使回。 4.唐玄宗陶醉在宫庭乐曲声中,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直到安禄山叛军攻破中原大地,始才停止歌舞。 5.写的有因有果,讽刺辛辣,发人深思。 译文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 赏析

高二语文杜牧古诗练习+答案

杜牧练习学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大和二年韦筹榜进士,与厉玄同年。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谓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扺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郾日:“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牧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称“大杜”“小杜”以别之。(选自《唐才子传?杜牧》,有删改) 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少与李甘等善,其通古今,善处成败,甘等不及也。牧亦以疏直,时无右援者。从兄悰更历将相,而牧困踬不自振,颇怏怏不平。卒,年五十。初,牧梦人告曰:“尔应名毕。”复梦书“皎皎白驹”字,或曰“过隙也”。俄而炊甑裂,曰:“不祥也。”乃自为墓志,悉取所为文章焚之。牧于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杜甫云。(选自《新唐书?杜牧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偶见文士十数辈向:刚才,从前 B.扬眉扺掌,共读一卷文书扺掌:击掌,搓手 C.辞容激厉辞容:言辞,面容 D.以考功郎中知制浩知:认识,了解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明君选才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B.请公与.状头与.赢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C.牧亦以.疏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D.而.牧困踬不自振吾尝跂而.望矣(《劝学》)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识者以拟杜甫,故称“大杜”“小杜”以别之。 ②少与李甘等善,其通古今,善处成败,甘等不及也。 (4)两段文字共同体现了杜牧的哪些性格特点?

高中语文课文《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赏析与练习

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唐代)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知人论世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这三首诗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其中的名作。 二、注释 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次第:依次。 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三、译文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四、赏析 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明于此,那么前面的悬念顿然而释,那几个镜头便自然而然地联成一体了。 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读到这里时,读者是很容易联想到这个尽人皆知的故事。“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荔枝叹》《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阅读理解及答案

《荔枝叹》《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阅读理解及答案 《荔枝叹》《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阅读理解及答案 荔支叹(节选) [宋]苏轼 十里一置①飞尘灰,五里一堠②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支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③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①置:古代的驿站,差官歇脚换马的地方。②堠(hòu):古代计里程的土堆,这里也指驿站。③鹘(gǔ):海鸟的一种,古代船上刻鹘作为装饰,这里指海船。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苏诗开篇四句描写了皇家传送荔枝,刻不容缓的情景,含蓄精深,造语雄浑。 B.杜诗开篇第一句描写华清宫所在的骊山:林木葱茏,花团锦簇,如团团锦绣。 C.苏诗五六两句写皇家为让荔枝保持新鲜,传递急似军情,流露作者讽喻之意。 D.杜诗第二句写山顶行宫紧闭的宫门依次打开,为后文“一骑红尘”留下铺垫。 E.两首诗都揭露了皇家穷奢极欲而对人民造成的.深重苦难,杜诗更是直抒己见。 答.AE(A项,苏诗描写直接,并不含蓄。E项,杜诗并非直抒己见,而是用镜头的切换和对比来含蓄地讽刺。) 15.比较苏诗“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与杜诗“一

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在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上的异同。 答:相同:两首诗手法上都运用了对比、讽刺,(1分)都将“妃子的笑容”和“运输者身后的飞尘”作对比,以讽刺统治者的穷奢极欲。(1分) 不同:苏诗对比强烈,直抒己见,气象雄浑:(1分)“美人破颜”的喜,快马疾驰、急如星火的“惊”,特别是人马因此“溅血”而亡的悲,对比鲜明强烈,突出了唐代进贡荔枝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流千载”不仅揭露出灾难的深重,更把讽刺对象由唐玄宗、杨贵妃扩大到后代统治者,气象雄浑,用意深刻。(1分)杜诗对比精巧,寓意精深,含蓄而有不尽之意:(1分)专使驿马的“红尘”与深宫“妃子”的嫣然一“笑”,以“荔枝”巧妙关合似不相干的两个镜头,含蓄而委婉地揭示谜底,鞭挞唐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讽刺精妙,收到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1分)

《华清宫》《过华清宫》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华清宫》《过华清宫》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 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 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赏析〕 《全唐诗》所录吴融《华清宫》诗分作两组,一组二首,另一组四首。这是《华清宫二首》的第一首。 华清宫是与唐云宗、杨贵妃的名字密切相联。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它选取杨贵妃看到贡品荔枝来到骊山之下时心情欢悦的角度,揭露了统治阶级为一己私利而不恤民生疾苦的罪恶。吴融的这首《华清宫》在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上与杜

牧诗有某些类似之处,以小显大,通过华清宫中的细枝末节来揭露荒淫无道的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奢侈生活所加于人民的苦难,但所创造的意境,却独具一格。 首句“四郊飞雪暗云端”,侧重写华清宫外的大雪。一个“飞”字具有动态的美感,绘出了离宫禁城四郊朔风呼啸,雪花飞舞的景色;一个“暗”字,从色彩的角度写出大雪排空而至的威势,由视觉感受勾出触觉感受,令人极易从诗歌画面中领略到宫外刺骨的寒意,给人一种凛冽感。 次句“惟此宫中落便干”,笔锋由宫外转入宫内,一个“惟”字限制了雪落的特殊范围,一个“便”字,从时间的角度传神地写出了雪落宫苑迅速溶化、消失的情景,含蓄地写出了宫中之暖,与首句成为对照。 第三句“绿树碧帘相掩映”,具体而形象地刻画了宫中的融融春意。华清宫地下温泉喷涌,地上宫殿金碧辉煌,禁墙高筑,能够遮风御寒,因此宫中温度较高,树木常年青绿。这里的“绿树”代表了宫中大自然造物者与宫外的不同,“碧帘”则反映出宫中主人生活的奢靡。 结句“无人知道外边寒”,写出了华清宫主人耽情声色,不以国事为重,不以民苦为忧的昏庸形象,诗人含蓄地指出:唐玄宗既然连自然界物候的变迁、冬天的到来都一概不知,那他又怎么能够知道“寒冷”呢?一国之君不知寒冷的滋味,又怎么能够对国事明察秋毫、对人民的苦乐谨记心上呢?这样的昏庸之辈,为安禄山野心的萌生、壮大自觉与不自觉地提供土壤。

苏轼《荔枝叹(节选)》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比较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4~15题。 荔枝叹(节选) 宋·苏轼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置:古代的驿站,差官歇脚换马的地方。堠(hòu):古代计里程的土堆,这里也指驿站。鹘(g):海鸟的一种,古代船上刻鹘作为装饰,这里指海船。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苏诗开篇四句描写了皇家传送荔枝刻不容缓的情景,含蓄精深,造语雄浑。 B.杜诗开篇第一句描写华清宫所在的骊山:林木葱茏,花团锦簇,如团团锦绣。 C.苏诗五六两句写皇家为让荔枝保持新鲜,传递急似军情,流露作者讽喻之意。 D.杜诗第二句写山顶行宫紧闭的宫门依次打开,为后文“一骑

红尘”留下铺垫。 15.比较苏诗“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与杜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在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上的异同。(6分) 答案: 14.A(苏诗描写直接,并不含蓄。) 15.相同:两首诗手法上都运用了对比、讽刺,(1分)都将“妃子的笑容”和“运输者的艰辛”作对比,以讽刺统治者的穷奢极欲。(1分) 不同:苏诗对比强烈,直抒己见,气象雄浑。“美人破颜”的喜,快马疾驰的“惊”,特别是人马因此“溅血”而亡的悲,对比鲜明,突出了唐代进贡荔枝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2分)杜诗对比精巧,寓意含蓄而有不尽之意。专使驿马的“红尘”与深宫“妃子”的嫣然一“笑”,以“荔枝”巧妙关合似不相干的两个镜头,委婉地揭示谜底,鞭挞唐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讽刺精妙。(2分)

8.2《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中职语文同步练(基础模块)下册自我测评(解析版)

8.2《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自我测评 (一)课内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诗后习题。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无人知是荔枝来。 1.填入空缺处的诗句应是“”。 答案:一骑红尘妃子笑 2. 表明本诗主旨的诗句是“”。 答案: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3.在这首诗中,诗人只用了“”四个字,就写出了驿马向着京城飞驰,一路扬起阵阵尘土的场景。 答案:一骑红尘 4.本诗中押韵的字有,韵脚是。 答案:开、来 ai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主要嘲讽唐玄宗为了取悦杨贵妃而劳民伤财的史实。 B.第一、二句主要写诗人在长安回头所看到的景色,以写景为主,为后文做铺垫。 C.第三、四句写唐玄宗命人从数千里外飞骑运送荔枝到长安一事,旨在表现了荔枝不耐贮藏、不易运输。 D. 第三、四句通过“妃子笑”和“无人知”,将杨贵妃和平民百姓见到“飞骑”的不同感受做对比,强烈地讽刺了皇家荒淫无度的生活。 答案:C 解析:三、四句主要写唐玄宗为博得妃子一笑动用快马飞骑运送荔枝,旨在嘲讽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的生活。 (二)课外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诗后习题。 泊秦淮

杜牧烟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注】。 【注】后庭花: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陈后主)沉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官佳丽寻欢作乐,不理朝政,终致亡国,故后世多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第一句运用两个“笼”字,勾勒出秦淮河两岸朦胧迷蒙的景象。 B.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的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借批评商女,表达了对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讽刺。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答案:B 解析: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7.《泊秦淮》中渲染迷茫、冷清的水上夜景图的句子是:,。 答案: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8.《泊秦淮》中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答案: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9.“烟笼寒水月笼沙”写了哪几个意象?两个“笼”字好在哪里? 答案:意象:烟、月、水、沙。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清冷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10.“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引用典故,引用了南朝陈后主作曲《玉树后庭花》,寻欢作乐终致亡国的典故。借古讽今,借商女讽刺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的愤

苏轼《荔支叹(节选)》杜牧《过华清宫》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4~15题。 荔支叹(节选) [宋]苏轼 十里一置①飞尘灰,五里一堠②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支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③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①置:古代的驿站,差官歇脚换马的地方。②堠(hòu):古代计里程的土堆,这里也指驿站。③鹘(gǔ):海鸟的一种,古代船上刻鹘作为装饰,这里指海船。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对应机读卡第10题) A.苏诗开篇四句描写了皇家传送荔枝刻不容缓的情景,含蓄精深,造语雄浑。 B.杜诗开篇第一句描写华清宫所在的骊山:林木葱茏,花团锦簇,如团团锦绣。 C.苏诗五六两句写皇家为让荔枝保持新鲜,传递急似军情,流露作者讽喻之意。 D.杜诗第二句写山顶行宫紧闭的宫门依次打开,为后文“一骑红尘”留下铺垫。 15.苏诗“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与杜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都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但又各具特色,请分析其异同。(6分) ▲

14.A(苏诗描写直接,并不含蓄。) 15.相同:①都将“妃子的笑容”和“运输者的艰辛”作对比,以讽刺统治者的穷奢极欲。 不同:②苏诗情感强烈,对比鲜明,“美人破颜”的喜,快马疾驰的“惊”,突出了唐代进贡荔枝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②杜诗对比精巧,寓意含蓄,专使驿马的“红尘”与深宫“妃子”的嫣然一“笑”,委婉地讽刺了唐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 (评分:每点2分,画线句为重点,意思对即可得分)

【名师讲题】杜甫《解闷(其九)》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其一)》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 解闷(其九) 杜甫 先帝贵妃今寂寞,荔枝还复入长安。 炎方每续朱樱献,玉座应悲白露团。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释:炎方:指广东南海。朱樱献:唐代规定,每年四月一日由皇家内园进樱桃荐祀陵庙。(樱桃夏熟,荔枝秋熟,献荔枝在献樱桃之后,故曰“续”。)玉座:御座,这里指唐玄宗。白露团:这里去壳后晶莹圆润的荔枝。 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首诗开门见山,直揭主题,指出安史之乱平定后,杨贵妃和唐玄宗已经阴阳两隔,各自承受着孤独,但进献荔枝旧例仍没有停止。 B. “还复”二字,有“反复、接连”之意,揭露出统治者无休止的骄奢淫逸导致百姓生活穷困,饱含诗人尖锐批评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C. 第二首诗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去写,犹如摄影师一般,在观众面前展现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图。 D. 两首诗在题材上都属于怀古咏史诗,都通过唐朝统治者不惜劳民伤财让南方岁贡荔枝满足欲望的历史事实,抨击了统治者的奢侈淫靡。 16. 吴乔《围炉诗话》中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这两首诗都具有表达含蓄精深的特征,请结合诗歌分别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15. A 16. 杜甫诗不明确指斥当朝统治者的奢靡与政治的腐败,而借写荔枝来曲陈其意。“荔枝还复入长安”“炎方每续朱樱献”两句写玄宗已逝,弊政犹存,在今昔对照中讽刺当朝统治者不吸取唐玄宗的历史教训,不革除弊政的现实状况。“玉座应悲白露团”运用联想与想象,写假若玄宗泉下有知,也应生出无限悲伤,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当今朝廷政治腐败的一片殷忧,以及劝谏统治者励精图治的拳拳之心。 杜牧诗中“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而国破家亡,此处借用了这个典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皇帝因宠妃而荒废国事的讽刺,收到了比直抒己见更强烈的艺术效果。 名师讲题: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杨贵妃和唐玄宗已经阴阳两隔”错误。“寂寞”指代“死亡”。诗人写作此诗是永泰元年(765),而唐玄宗死于公元762,故当时帝妃皆亡。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安史之乱以后,唐玄宗杨贵妃都已去世,然而统治者却没有从中吸取教训,仍命令南方和四川继续进贡荔枝,《解闷(其九)》即针对此而发。“先帝贵妃俱寂寞,荔枝还复入长安”,唐玄宗杨贵妃都已久离人世,然而,“劳人害马”进献荔枝的旧例仍未废除停止,荔枝还是年复一年地进贡到长安。两句开门见山,直揭主旨。“还复”二字,不但揭露出统治阶级的贪图享乐,透露出广大人民的深重痛苦,而且包含着作者对统治者无视历史教训的尖锐批评。“玉座应悲白露团”,当进荐的荔枝放在“玉座”之前,先帝如果地下有灵,回想起以往的

《五指山》《过华清宫绝句(其二)》《新秋即事》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丘浚《五指山》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五指山 丘浚 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 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 雨余玉笋空中现,月出明珠掌上悬。 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 试题 (1)宋代词人张先有“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名句,其中的“弄”字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而这首诗第二联中的“弄”字同样用得传神,请赏析。 (2)五指山既是大自然景观,又是作者志向的寄托。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阅读答案: (1)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把五指山写得妙趣横生:清晨,五指山这巨型手掌伸进高空中,轻柔地抚摸那飘荡不定的云烟,读者仿佛看到一个活泼顽皮的少女抓来抓去,和云霞在嬉戏。(3分) (2)作者写出了五指山的雄壮神奇,又寄托了自己的志向:第一联中的“撑”字,写出了五指山那高峻挺拔、耸入云霄的雄姿,那拔地而起、一柱擎天的威势。这也正是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的象。接着作者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五指山的高大、美丽;最后,作者按捺不住的豪情喷薄而出:五指山啊,你也许就是巨灵伸出的长臂,要从遥远的海外点数祖国大地的美好河山。这也展示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宏伟志向。(5分) 【赏析】: 首联,描述海南岛是一个炎热的荒凉之边地,所谓“半壁”即指半边天。例如:古有“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颔联的出句“盥”字义为洗手的意思,大意是指以盘水沃洗。另外,对句的“碧落”是指天空,是道家之话,道家言天空曰“碧落”。后面的“弄云烟”是比喻云烟缭绕五指犹如玩弄状。而颈联的出

句“玉笋”比喻坚洁、丽秀的五峰如玉笋般的耸立空中画境。对句的“明珠”指夜明珠,是传说中有夜间发光的宝珠;但是,这里指“明月”的意思。最后尾联的出句“巨灵”是一位山神名;传说古代神话中指分开华山的河神。如:《晋书》载:“峨峨华岳,峻极泰清,巨导流,河渎是经”。对句的“数中原”,数是指“点数”,即点数中原的风流人物。这句话,写出海南人的傲气,体现了作者的自负。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其二)》崔橹《过华清宫》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过华清宫绝句(其二) 杜牧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过华清宫 崔橹 门横金锁悄无人,落日秋声渭水滨。 红叶下山寒寂寂,湿云如梦雨中尘。 ⑴有人认为杜诗中的“始”字用得极为传神,试作简要说明。 ⑵两首诗题目相同,但切入的角度不同:杜诗从角度切入,崔诗从角度切入。 ⑶两首诗中,你偏爱哪一首?为什么?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赏析。 【参考答案】: ⑴“始”字把唐玄宗耽于享乐、沉湎声色的情状刻画得淋漓尽致。 ⑵安史之乱眼前之景 ⑶第一首。思想内容:鞭挞了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艺术手法:①只摄取“渔阳探史回”的一个场景,颇具匠心。②前两句所表现的内容本来相互独立,经诗人巧妙剪接便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衔接自然,构思精巧。③后两句不着一字议论,便将玄宗的耽于享乐、执迷不悟,刻画得淋漓尽致。将强烈的讽刺意义以含蓄之语出之,余味无穷。④后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写出歌舞之盛、醉生梦死之深,以致造成国破家亡的严重后果。

古典诗词鉴赏综合能力训练

古典诗词鉴赏综合能力训练 【综合能力训练】 一、阅读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完成1~3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奉为。这首计的体裁是五言诗。 2.从诗中和等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 3.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 二、阅读辛弃疾的《摸鱼儿》,完成1~4题。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②。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②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1.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 2.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 ) A.设问借代 B.设问比拟 C.夸张比拟 D.夸张借代 3.杨玉环、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成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词中“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是。 4.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愁”指什么?为什么说“闲愁最苦”? 三、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3题。

《西河 金陵怀古》《过华清宫绝句》《池州春送前进士蒯希逸》《种柳戏题》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阅读答案及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西河·金陵怀古① 周邦彦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②艇子曾系。空馀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注释:①北宋末年,宋王朝危机四伏,南方爆发了农民起义,周邦彦一路颠簸来到南京,词人思及古今,写下此词。②莫愁:南朝时的民间女子。乐府《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1、这首词的中阕描写了怎样的现实之景?这和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有什么关系?(5分) 2、下阕“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句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参考答案】: 1、词的中阙描写了:陡峭的山崖边,树木横斜,苍翠茂盛(1分),江雾沉沉,笼罩旧时营垒(1分),夜月的清辉越过女墙,洒在秦淮河上(1分)。作者借景抒情,用眼前沧凉清冷之景表达内心沧桑悲壮之情(2分)。 2、①用典(化用、隐括亦可)。诗人用唐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意,表达今昔沧桑巨变的感慨。②拟人。写夕阳中,入巢之燕,呢喃而语,好像在议论朝代更迭。词人藉此表达盛衰无常之感。③虚实结合。曾经繁盛的王谢豪门为虚写,今日燕子飞入寻常人家为实写,以虚衬实,表达昔盛今衰之叹。(对比或反衬酌情给分)(1点3分,两点即可得满分) 【问题】 ①佳丽地:指金陵(今江苏南京市)。②南朝:指偏安江左的三国东吴、东

晋、宋、齐、梁、陈六朝。③山围:出自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日月,夜深还过女墙来。”④髻鬟:女人的发髻。此处喻山峦秀美。⑤莫愁:南朝一女子名。 (1)张炎评论该词说:“采唐诗融化如己出者,事其所长”(《词源》卷下),请就这句话,结合原词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词艺术手法上的特点。 (2)你认为“断崖树,犹倒倚”一句中,哪一个字最有表现力,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全词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 (1)引用唐刘禹锡《石头城》、《乌衣巷》等诗成句化用而成。(如举《莫愁乐》、《鼓吹曲》也对)通过这些诗意,表达出自己人世沧桑的感喟之情,极为熨贴,而不露痕迹。(大概意思对即可。) (2)“犹”字,强调景色依然,使眼前实景,带上浓厚的历史色彩。表达出作者景物依然而人事已非的叹喟,引发自己物是人非,人世沧桑的情感。由“犹”字带动全句,联系起过去之景与眼前之景,以及由景过渡到情,在全词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赏析】: 《西河·佳丽地》是北宋词人周邦彦所做的一首词。这是一首周邦彦著名的怀古诗,这首词作于宋哲宗元佑八年(公元1093)至绍圣三年(公元1096)间,当时正是北宋末年,宋王朝危机四伏。词人仓猝间从杭州历经扬州、天长,一路颠簸来到南京任江宁溧水令。溧水距金陵甚近,作者观景生情,使词人产生了“故国”、“孤城”的幽思,写下了这篇名作。 词中咏史情古,抒情寄慨,以铺写景物抒发人事代谢古今沧桑的感慨。作者在词中化用前人诗句为己所用,以己笔写己情,把刘禹锡原诗中生动具体的形象——山川、草木、风潮、月、燕等,融入自己的感触。用“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体,从容不迫地一一道来,使人更觉真实可感。 上片开始非常突兀,点明金陵是个“佳丽地”,描写了金陵周边的景色。光阴似箭,岁月冉冉,金陵显得沉寂古老。 中片承接上片而来,勾勒了一幅沧桑的图景,深切感人。斜倒在石壁上的老树,不见旧迹的茂密的树林,被浓浓白雾笼罩的残垣败垒,见之伤心。接着,词人化用刘禹锡“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境,伤心地回想往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