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优秀教案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优秀教案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优秀教案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等基本史实。通过学习成吉思汗等的历史史实,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及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给予正确的评价。并从他的身上明白一些道理,培养坚强的意志。学习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其不畏威胁、从容赴死的崇高气节和英雄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将光照后人,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

在学生回答出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及女真族建立的金之后,教师指出当时北方还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蒙古族,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动于大兴安岭北段,后来向西迁徙,进入草原地区。蒙古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互之间为争夺人口、草场、水源、牲畜而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人们盼望草原统一起来,结束战争。

教师展示蒙古族的服饰、生活习俗等图片,让学生了解有关古代蒙古族的基本情况。

蒙古族各部的统一是由铁木真完成的。年幼时的铁木真,因父亲在部落纷争中离世,经历了许多磨难,切身感悟到只有将草原上的各个部落统一起来,才能给草原带来和平,使人民过

上安定的生活。他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提问:

(1)你觉得铁木真是一个怎样的人?(坚强、机敏……)

(2)结合课本《相关史事》的内容,了解成吉思汗对蒙古族的发展壮大所做的贡献。

教师归纳:在蒙古各部互相混战、蒙古高原处于四分五裂的时候,铁木真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以他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战争,克服重重闲难,最终统一蒙古各部,并在1206年建立起蒙古政权,还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从而结束了蒙古高原长期混乱的局面,摆脱了金国的压迫和奴役,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成吉思汗是我国古代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统一蒙古,为后来元朝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1.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西夏向金朝求援。由于西夏曾和金交恶,所以金朝皇帝拒绝支援西夏。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

2.成吉思汗率军进攻西夏时,在六盘山去世。他临终前留下遗言,要借道宋境进攻金朝。此后,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1234年,蒙古灭金。

3.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蒙古军队南下进攻南宋,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60年继承了汗位。他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他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忽必烈要接受儒臣的建议“行汉法”?

教师归纳:实行的是重儒政策,这是由蒙古入主中原初期的形势所决定的。因为仿效汉法改制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也是为了巩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2.1276年,元军攻入临安,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人继续展开抗元斗争。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知识拓展?文天祥》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重点指出两句诗的意思,让学生了解文天祥当时写这首诗的心情和学习他的不畏强暴、

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

提问:既然元朝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而文天祥组织的抗元斗争却又受到后人的敬佩,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归纳:文天祥面对元军的进攻,组织南宋军民进行抵抗,保卫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正义之举;兵败被俘后,囚禁大都,始终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这是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的真实写照,这种崇髙的气节,已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

3.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课堂小结

蒙古建立(1206年)——灭西夏、金——忽必烈继承汗位(1260年)——建立元朝(1271年)——定都大都(1272年)——灭亡南宋(1276年),统一全国。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彭志文主讲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 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 措施、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 往来、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等基本史实。 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 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 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 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 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 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元 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元朝统一全国, 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

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要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及其所建立的元朝在我国 历史上的贡献,涉及元朝的政治史和经济史内容。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 族融合”是本课的重点。其中“行省制度”又是本课的 难点。另外,本课内容繁多,讲述时如何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也是个难点。 蒙古族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民族,其领袖成吉思汗统 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国,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继而,忽必烈又建立元朝,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很有建树,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行省制度”既是本课重点,又是难点。此概念对于 初一学生有一定难度。讲述时应结合《元朝疆域》图讲明以下几点:施行行省制度的目的,行省制度的内容,行 省制度的作用,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民族融合”是本课又一重点。应使学生明确三点: 第一,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开始,中经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到元朝时,民族融合进入到了

元朝的统一 优秀教案

元朝的统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蒙古的兴起、元朝的建立和统一的历史过程,理解行省制度设置的重要意义及民族关系的变化。正确认识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及对文天祥抗元斗争做出正确评价,以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蒙古统一及元朝完成国家统一的原因,通过阅读归纳元朝统一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析文天祥抗元与元朝统一之间的不矛盾原因。结合当今的行政体制,帮助学生认识行省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元朝的统一和行省制度的施行,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融合; (3)了解文天祥抗元斗争的事迹,学习他崇高的民族气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开创了元、明、清三朝长达600多年的统一王朝的局面,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疆域的基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文天祥的抗元体现了南宋军民反抗侵略的正义性。此外,元朝设立的行省制度以及元朝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本课的重点。 2.难点 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如何认识元朝统一的进步性和南宋文天祥的正义性,又涉及到元朝民族分化政策的落后性和元朝对外开拓政策的开放性,面对一系列矛盾体,面对涉世不深的初中生,是比较难以讲清的。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加深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的几个少数民族政权,然后引导学生观看《蒙古兴起示意图》,说明蒙古族是继辽、金之后北方又一兴起和发展的少数民族,最终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重新统一了中国,从而导入新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自学指导:根据课本知识说说成吉思汗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相关史事部分,并指导学生进行总结知识点:(1)军事方面:建立一支护卫部队。(2)行政方面: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司法机构。(3)文化方面:创制蒙古文字。 结合本目学习,讨论一下,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铁木真? 2、蒙古灭西夏与金 自学指导:1、蒙古进行统一的过程 2、 3、元的建立与统一 1.(多媒体展示忽必烈图像)读 图学史 2.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讨论忽必烈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答案提示: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2.教师讲述:元朝建立基本情况?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3.忽必烈灭亡南宋,统一中国的情况及其影响。 教师展示答案: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消灭南宋残部,实现统一。 影响: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4.师生共同探究:如何评价文天祥? 教师展示答案: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 四、课堂练习:见PPT习题 五、课堂总结 师生共纳: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完成国家的统一;忽必烈采取了巩固统一的措施;站在现在的角度,我们要正确的评价文天祥的言行。21·com 六、分层作业学生看相关事实的部分,并将措施找出并标注在书上。 学生回答完问题并将答案标注在书上。 学生看图并看书,思考问题并回答问题,将相关答案标注在书上。 学生进行思考,并派代表进行回答,并指导学生将答案标注在书上。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讨论,讨论后进行语言的组织,然后派学生进行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进行跟老师一起进行课堂小结。

专题二 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

专题二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 1.西汉时西域包括今新疆地区: (1)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解与交往。 (2)西汉于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加强对新疆地区管辖,新疆正式隶属中央管辖。2.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先后设置了管辖西域的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3.清朝时: (1)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乾隆帝)(2)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地区。(3)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管辖。 4.新中国成立后,在新疆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四、西藏历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容分裂 1.唐朝时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加强交往,双方“和同为一家”。 2.元朝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3.清朝:(1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2)1727年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4.新中国成立后: (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大团结。 (2)“一五”期间,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3)1959年,西藏进行了以土地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改革,20世纪60年代初,完成民主改革后,废除封建农奴制,百万农奴翻身当家作主人,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党和政府在西藏等地实行的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四、台湾问题 1.台湾历来就是中国领土(注意台湾名称的变化); (1)三国时吴国派卫温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台湾和内地联系。(2)隋唐时台湾称流求。(3)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流球(今台湾)。(4)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5)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巩固了东南海防。 (6)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2.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及原则: (1)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八字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两岸均应坚持的原则:一个中国原则。 (3)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 (1)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元朝的统一和拓展》教学设计

第12课元朝的统一和拓展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上承“辽宋夏金并立、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又下启“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强盛”。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它结束了五代以来长达数百年的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继秦和隋统一以后我国古代历史上又一次大统一的时期。本课内容承前启后,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的学习中占有突出地位。特别是元朝的行省制度,特点鲜明,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它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学情分析 1.本课对学情分析采取的是教师根据以往经验进行主观分析及在通过了解学生学情的 前提下分析的结果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 本课目标达成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本课的内容在经过了七年级一个多学期的学习过程,对宋代及以前的历史有了一定的基础积累,对每个朝代的建立发展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方法,本课是基于对前面各朝代历史的发展有基本的认识的前提下,学习元朝的建立、统一和拓展。 本课的英雄人物成吉思汗和忽必烈都是学生学习崇拜的对象,尤其是成吉思汗,课堂教学实施中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学期进行教学。 3.学生认知障碍点: 七年级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和表现欲较强,但以形象思维为主,学习不易深入,注意力易转移。学生对成吉思汗的兴趣和关注比忽必烈多,课堂中一定要注意主次。 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文字叙述和图片、地图的阅读和学习,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忽必烈改制以及元朝通过设置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管辖西藏和台湾、拓展疆域的史实。 2.通过“元朝统一示意图”,了解西夏、金、南宋灭亡的史实;识读《元朝疆域图》,认识元朝设立行省、宣政院、澎湖巡检司等机构的作用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通过不同时期的疆域图,将元朝的建立和拓展与汉、唐历史进行比较,了解和梳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以此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郑佳蓉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往来、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等基本史实。 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要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及其所建立的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涉及元朝的政治史和经济史内容。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是本课的重点。其中“行省制度”又是本课的难点。另外,本课内容繁多,讲述时如何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也是个难点。 蒙古族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民族,其领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国,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继而,忽必烈又建立元朝,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很有建树,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行省制度”既是本课重点,又是难点。此概念对于初一学生有一定难度。讲述时应结合《元朝疆域》图讲明以下几点:施行行省制度的目的,行省制度的内容,行省制度的作用,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民族融合”是本课又一重点。应使学生明确三点:第一,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开始,中经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到元朝时,民族融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第二,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表现在四个方面:汉族人民开发边疆;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的融合;回族开始形成。第三,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教法建议 1.导入新课时我可提问: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在学生回答出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及女真族建立的金之后,我指出当时北方还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蒙古族,由此导入新课。 2.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时,应突出成吉思汗这个人物。通过讲述铁木真童年经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铁木真的坚强和机敏留下深刻印象。讲述时可指导学生看《成吉思汗》像及《成吉思汗陵》照片,以加强感性印象。强调蒙古政权的建立,是成吉思汗最大功绩。讲蒙古政权建立的作用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

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统一、民族融合

来完成。那么,谁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呢? 三【自主学习】读教材第三目“忽必烈建立元朝”课件演示 1时间: 国号: 建立者: 都城: 2、如果你是元世祖你会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使国家长治久安下去? 课件展示 措施 1.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邦”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2.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 思考结合p49 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的建议,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与文化,这对他完成统一大业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结合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总结:加强了民族交往和中外交流,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过渡;元朝建立后,继续进攻南宋。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教师点拨】梳理元朝统一的过程 在元统一的过程中,特别是灭南宋的过程中,南宋很多大臣及军民也进行了非常顽强的抵抗,其中最著名的抗战派大臣是文天祥. 【师生互动】师:我们应该学习文天祥的什么精神呢? 课件展示文天祥的图片 师:很好,但如果我们要学习他的精神,那就必须了解他那首《过伶仃洋》(课件展示《过零丁洋》)让一名同学朗诵,其他品位一下作者当时的情感。 师:特别是最后两句体现了作者以死报国的坚定决心,成为流芳百世的绝句,谁能说出这两句的含义? 【合作探究】 有人说:既然肯定元朝统一是历史的进步,那么文天祥抗元就是违背历史的潮流,因此不应赞扬,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课件展示) 【教师过渡】但文天祥终究没有抵挡住历史前进的步伐,元朝还是实现了统一。元的统一,开创了我国历史上又一个统一的历史时期,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教师点拨】国家的统一是元朝民族融合得到加强的根本原因。国家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 【课堂小结】 1、师生一起回顾、总结本课的三个时间、三个人物、三件大事,以知识树形式展示。(板书)

元朝的统一

元朝的统一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文天祥的抗元;行省制度、澎湖巡检司、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民族融合;民族分化政策。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①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他是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②文天祥坚持抗元,从容就义。教育学生学习文天祥坚贞不屈、不畏强暴的崇高的民族气节。③元朝统一全国、实行行省制度,促进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民族融合。 3.培养学生能力: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二)教学过程 1. 复习提问: 从北宋到南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学生答: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和西辽,党项族建立的两夏和女真族建立的金。 2. 导入新课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在两宋后,我国北方还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蒙古族。蒙古族也是祖国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之一。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统治中国近百年,对祖国历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那么,是谁统一了蒙古各部?元朝是怎样建立的?它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有哪些贡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板书本课标题) 3. 讲授新课 一、蒙古的兴起(板书)蒙古族是我国北方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早年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东部的密林里,7世纪时,他们走出密林,向西迁移到蒙古高原。蒙古人分成许多部,多数过游牧生活,称“毡帐中的百姓”,少数在森林中从事狩猎,称为“林木中的百姓”。(让学生看教材P108图画《蒙古帐幕车》)12世纪,蒙古各部与邻近各民族,逐渐加强了经济联系。他们用马匹、皮毛换取纺织品和铁器。铁制工具和武器的使用,对蒙古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此,蒙古各部逐渐走上统一的道路。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统一蒙古部的吗?(成吉思汗) 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板书)随着蒙古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各部奴隶主贵族为掠夺奴隶、牲畜和财产,彼此展开激烈的战争。蒙古高原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他们渴望摆脱战乱,结束分裂,完成全蒙古的统一,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完成统一蒙古这一历史重任的是铁木真。铁木真就是成吉思汗。(让学生看教材P109图画《成吉思汗》及描写争战情景的原始资料)铁木真是斡难河流域蒙古族一个部的杰出首领。他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以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联合盟友,经过多年战争,打败了其它各部,统一蒙古。 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政权。(在本目标题后板书1206年)现在大家阅读一下P109小字部分,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铁木真能统一蒙古各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其原因,一是人民渴望统一;二是铁木的智慧和才能。总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结束了各部之间的长期混战,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这是他的主要历史功绩。蒙古统一后,他发动了一系列的扩张战争,这当然是不对的,但不能因此而抹煞他的历史功绩。成吉思汗是我国古代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就他一生的主要事迹进行评说,不可苛求于古人;只要对社会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就应给以肯定。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为后来元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三、元朝统一全国(板书) 1227年,蒙古军队灭西夏前夕,成吉思汗病逝。统一全国的历史任务是由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完成的。当时,蒙古军队相继灭了西夏、金,降服畏兀儿和吐蕃,攻占大理,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忽必烈建立了元朝。 板书: 1.忽必烈建立元朝(1271年):忽必烈1271年继承汗位,正式定国号为元,后来定都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让学生看P110《元世祖忽必烈》板书: 2.南宋灭亡(1276年):忽必烈在稳定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以后,便倾其全力进攻南宋。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南宋灭亡了。板书: 3.元朝统一全国(1279年0:1279年,元军消灭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统一了全国。元军大举进攻临安的时候,南宋军民浴血奋战,顽强抵抗元军的进攻,涌现出不少抗元斗争的英雄人物,如陆秀夫、张世杰等,其中最著名的是文天祥。(让学生看P111图画《文天祥》)板书: 4.文天祥抗元。文天祥才华出众,考取过状元,是南宋的丞相。元军压境时,他毅然把自己的家财充作军费,组织军队救援临安。南宋政府曾派他到元营谈判。他面对蒙古贵族的威胁利诱,始终不屈。元贵族将他押禁在军营中,后在押解路上,一位船工帮他脱险。临安陷落后,文天祥继续组织抗元斗争,转战江西、福建、广东等地,1278年在今广东海丰以北的五坡岭被俘。押解过零丁洋(今广东珠江口外)时,他写下《过零丁洋》一诗,诗中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丹心照汉青”的千古名句。(让学生看P111文天祥的名句及注释)同学们要牢记这个名句。后来,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忽必烈用宰相这一高官劝降,但他始终不屈,又在狱中写了《正气歌》,表达了誓不投降的坚强意志。1283年,他在大都英勇就义,享年47岁。讲到这里,同学们可能提出一个问题,元朝统一中国是进步的,文天祥抗元也给肯定,这应该怎样理解呢?

统编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一、选择题 1.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存在于( ) 皇帝 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盐铁度支户部 A.秦朝B.汉朝C.宋朝D.明朝 1.C 解析:宋朝建立后,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并称二府,分别负责行政和军事。中央政府还设置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管理财政赋税。宋朝分割宰相权力,是为了加强皇权。同时,宋朝通过设立禁军、派文官做知州、设置转运司等,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有效防止了地方割据。秦朝、汉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汉武帝时还设立中朝。明朝废除宰相,分权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还设置内阁。本题正确答案选C项。 2.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 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知府D.枢密副使 2.D 解析:本题以历史人物包拯为情境考查北宋的政治制度,需要对北宋中央二府三司的职能有较细致的理解。转运使负责将地方的财赋税收集中到中央,不是“位同宰相”。兵部员外郎隶属于兵部,是兵部正职之外的次官。知府是地方的行政官员,一般由文官充任。宋朝在中央设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负责行政;枢密使负责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故枢密副使“位同宰相”。本题正确答案选D项。 3.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有( ) ①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②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③地方赋税大部分转运中央④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A 解析:宋太祖自身是统兵大将,通过“皇袍加身”夺取了皇帝的位置。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改变自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接受赵普的建议,“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把地方精锐部队编成禁军,实行更戍法,派文官到地方做知州,设转运司管理地方的财政,地方节度使成为虚衔;在中央还分割宰相职权,巩固统治,加强皇帝对行政、军事、财政等的控制。本题正确答案选A项。 4.在地方设置官职,分别掌管地方行政权、财政权、兵权等,这是( ) A.秦朝普遍推行郡县制度B.北宋解决地方割据问题 C.唐朝建立起大一统政权 D.清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4.B 解析:宋朝建立后,鉴于藩镇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把地方精锐部队编成禁军,实行更戍法,派文官到地方做知州,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地方节度使成为虚衔。宋朝还在地方设经略安抚司,管辖一路或数路的兵马大政,以文臣出任,实行以文制武。在军事行动中,统兵大将出征作战时,皇帝还颁发阵图等“锦囊妙计”,训令按其作战,实行“将从中御”的办法。“事为之防,曲为之制”,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但直接影响效率,也导致制度僵化。秦朝郡县长官负责地方事务。清朝在边疆地区设置将军和办事大臣管辖。本题正确答案选B项。 5.《辽史?百官志一》记载“兼制中国(指得幽云十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大),官分南北(官制分南面官、北面官),以国制治☆,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材料中的☆处应该是( ) A.党项B.蒙古C.契丹D.女真 5.C 解析:这道题考查古文材料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比较简单。材料中已经告诉了“辽史”“取得幽云十六州”“官分南北”等,对应教材学习的契丹实行南面官北面官制度,采取“因俗而治”的办法,接受汉族农耕及管理制度,又保持契丹游牧生活的特点,“得其宜矣”。女真人实行猛安谋克制度,兵农合一。蒙古人统一全国后接受中原的政治制度,建立行省制度,加强地方管理。党项人的政治制度模仿北宋,也保留了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只有契丹是根据地域设置南北面官。本题正确答案选C项。 6.北宋建立后,将地方精兵编为禁军,拱卫京师,还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等基本史实。通过学习成吉思汗等的历史史实,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及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给予正确的评价。并从他的身上明白一些道理,培养坚强的意志。学习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其不畏威胁、从容赴死的崇高气节和英雄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将光照后人,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 在学生回答出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及女真族建立的金之后,教师指出当时北方还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蒙古族,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动于大兴安岭北段,后来向西迁徙,进入草原地区。蒙古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互之间为争夺人口、草场、水源、牲畜而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人们盼望草原统一起来,结束战争。 教师展示蒙古族的服饰、生活习俗等图片,让学生了解有关古代蒙古族的基本情况。 蒙古族各部的统一是由铁木真完成的。年幼时的铁木真,因父亲在部落纷争中离世,经历了许多磨难,切身感悟到只有将草原上的各个部落统一起来,才能给草原带来和平,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他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提问: (1)你觉得铁木真是一个怎样的人?(坚强、机敏……) (2)结合课本《相关史事》的内容,了解成吉思汗对蒙古族的发展壮大所做的贡献。 教师归纳:在蒙古各部互相混战、蒙古高原处于四分五裂的时候,铁木真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以他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战争,克服重重闲难,最终统一蒙古各部,并在1206年建立起蒙古政权,还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从而结束了蒙古高原长期混乱的局面,摆脱了金国的压迫和奴役,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成吉思汗是我国古代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统一蒙古,为后来元朝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1.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西夏向金朝求援。由于西夏曾和金交恶,所以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2.元朝的建立文天祥的抗元斗争。3.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 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结合自己是少数民族的身份,为学生创设情境,拉近历史,产生历史的前后对比,形成知识迁移,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 教学难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腾格尔的《蒙古人》)同学们好!很高兴和大家一同走进今天的历史课堂。请大家看大屏幕上的图片,你能看出什么?还能看出和老师有关系吗?大家猜猜我是什么民族?而现在同学们没有发现我是少数民族的特点,这就是我们历史上说的民族融合。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统一蒙古 1.(多媒体展示成吉思汗的画像)教师讲述:蒙古兴起的基本情况? (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过着游牧的生活。12世纪时,蒙古草原的部落,相互之间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铁木真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多媒体出示问题:成吉思汗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根据课本知识说说成吉思汗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答案提示:(1)军事方面:建立一支护卫部队。(2)行政方面: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司法机构。(3)文化方面:创制蒙古文字。 目标导学二西夏和金的灭亡 (一)条件——吸取历史教训 1.(多媒体展示蒙古统一中国形势图)学生读教材理清蒙古统一中国的过程 答案提示:西夏—金—南宋。 2.(多媒体提出要求:分组整理蒙古灭亡西夏和金的情况)学生根据课本整理蒙古灭亡西夏和金的情况。 提示:1.蒙古灭西夏: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第六节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蒙古汗国的建立;成吉思汗的征战;元朝的建立和全国统一,文天祥抗元斗争。元朝的疆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元朝的行省制度。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与所学过的历史知识相联系,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元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也是蒙古族不断进步和与其他民族融合的过程,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的能力。 3.通过讲述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事迹,结合时代背景,培养学生将历史人物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加以评价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蒙古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长期处于混战状态。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既符合蒙古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也有利于蒙古社会的进步。 2.成吉思汗及后继者对欧亚各地的征战,具有二重性,一方面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3.蒙古汗国以及元朝统一全国,结束了晚唐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局面,有力地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同时,在统一过程中,与汉族先进经济文化接触,加速了蒙古各族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迈进的步伐。 4.元朝实施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尤其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基本上奠定了我国的历史疆域。 5.元朝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终于在元末引起农民大起义的爆发,导致元朝统治的灭亡。 教学要点 一、蒙古的兴起 1.蒙古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 3.蒙古汗国建立和对外征伐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 1.蒙古灭金、招降吐蕃、征服大理 2.元朝的建立 3.元朝统一全国 4.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元朝的疆域 2.元朝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四、元朝的制度 1.健全中央官制 2.行省制度 五、红巾军起义和元朝的灭亡 1.红巾军起义及其爆发的原因 2.朱元璋势力的发展与元朝灭亡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

第六节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本节学习重点: 1、蒙古族居住地区和统一的领导人; 2、蒙古汗国建立的时间、地点、建立者; 3、元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4、元灭南宋和统一全国的时间; 5、文天祥抗元; 6、元朝大一统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表现(特别是回族形成的时间和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7、元朝的中央和地方制度(特别是行省制度); 8、元朝灭亡的时间。 一、蒙古的兴起 1、居住地区: 2、蒙古统一:①背景: ②领导人: ③结果: 3、蒙古汗国建立:①时间: ②地点: ③建立者: 4、成吉思汗的对外战争:①时间: ②地区:A、 B、 C、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 1、元朝建立:①背景:年灭,后来招降,征服 ②时间: ③建立者: ④都城: ⑤影响: 2、统一全国:①1276年 ②1279年 3、、抗元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元朝的疆域:①特点: ②统治范围: 2、元朝大一统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①民族迁徙:A、汉族人民: B、边疆各族: ② ③回族形成:、A、原因: B、时间: ④加强对边疆的管辖:A、西藏: B、台湾:

四、元朝的制度 1、目的: 2、中央:①中书省:A 、 B 、 ②枢密院: ③宣政院: 3、地方:行省制度:①目的: ②名称: ③官员: ④影响: 五、元朝的灭亡 1、元末农民起义军的名称: 2、元朝灭亡的时间: 基础网络 年,他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被推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建立。 。 阿拉伯人与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通婚, (台湾)的管辖。 ①政治腐败、徭役沉重和经济掠夺,阶级矛盾空前尖锐。 ②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最终导致农民大起义。 1351年,刘福通领导三千余人起义。义军头包红巾,称为红巾军。各地纷纷响①刘福通转战数年,遭元军镇压而失败。 ②朱元障在抗元中强大。1368年攻占大都,灭亡元朝。 重点、难点、考点 1、如何评价元的统一和文天祥抗元 元朝的大统一: ①结束分裂局面,奠定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 ②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的开发;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知识点总结-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一、北宋概况 1.建立者:赵匡胤 2.存在时间:960-1127(亡于金) 3.都城:东京(又称汴梁、汴京,今河南开封) 二、北宋的政治制度 1.中央行政体制 (1)“二府”:中书门下(又称政事堂,负责行政);枢密院(负责军政,只有调兵权,最高长官为枢密使,由文官担任——崇文抑武) (2)三司:盐铁、户部(不是六部中的户部)、度支,负责财政,最高长官为三司使(又称“计相”) (3)禁军管理机构“三衙”(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分割枢密院军权,拥有统兵权(但无调兵权) (4)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分割宰相权力 2.地方行政体制 (1)三级管理:路—府、州、军、监——县 (2)路设“四监司”:安抚司(帅司)、转运司(漕司,统管地方财政)、提点刑狱司(宪司)、提举常平司(仓司) 3.监察制度 (1)中央:台谏(知谏院、御史中丞) (2)地方: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 4.治国方针:崇文抑武

(1)罢免宿将兵权(削实权——“杯酒释兵权”) (2)文官任枢密院长官(文官担任地方长官——知州) (3)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提高文官和士人地位 5.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原因:统治者吸取唐末五代的历史教训) (1)削实权:罢免宿将兵权(杯酒释兵权) (2)收精兵:将地方精锐部队收归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但造成“强干弱枝”“内实外虚”局面) (3)制钱谷: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4)文官任知州 (5)设通判监察地方 6.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二府三司将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加强皇权 (2)设置“参知政事”进一步牵制宰相 三、王安石变法 1.背景:北宋的统治危机——边防危机与财政危机 (1)边防危机:辽宋皇帝与兄弟相称,给辽“岁币”;西夏向宋称臣,给西夏“岁赐” (2)财政危机:三冗两积累(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 2.目的:富国强兵 3.措施 (1)经济(富国):青苗法:官府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打击大地主);市易法:官府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打击大商人)——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但遭到强烈抵制 (2)军事(强兵):保甲法:并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但没有达到强兵的目的)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说课教案

第10 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朝上承“辽宋夏金并立,”下启“明清多民族国家的强盛” ,成为继秦、西晋、隋以后我国封建历史上又一次大一统的时期。本节课包括“成吉思汗统一蒙 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完整的呈现了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统一的全过程。元朝的统一为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学生学习历史兴趣较浓,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但是学生不能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缺乏对必要历史知识的积累,全面、辩证地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说教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设疑、讨论、点拨、归纳等教学方法。本节课选择这些教法的依据是:①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②能促进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 四、说学法 1. 识图法。 2. 学生在学习时,借助地图,了解蒙古灭西夏、金,元统一全国的过程完整的 了解,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统一的全过程。 3. 2.史料分析法。 4. 通过分析、朗读相关的史料,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来解决学习过程中出 现的疑难问题 五、说教学目标依据“知道蒙古族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西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统一的原因” 的课标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统一。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元朝完成统一的原因正确认识元朝统一全国的意义及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培养自己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元帝国在建立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如成吉思汗、忽必烈和文天祥等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闪烁着优秀的人物品质,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说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说难点 客观、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 六、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多媒体播放电视剧《敕勒川》,同时出示诗歌《敕勒川》歌词。提问:“这是描写那个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他们是如何崛起?元朝时如何建立?又是怎样 实现全国统一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设计思路:通过诗歌、视频导入新课,以直观的方式再现历史情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预习提纲(时间:5-7 分钟) 1、12 世纪时蒙古草原是什么局面?后来这种局面是怎样改变的?被谁改变的?他建立了什么政权?通过哪些措施使蒙古强大起来? 2、蒙古灭西夏、金的时间。 3、元朝的建立者、时间、都城?定都时间? 4、南宋灭亡时间?抗元名将是谁?写下的千古名句是?

元朝的统一和民族融合

《元朝的统一和民族融合》教学评析心得体会 我们在备课时不重视课标。我们在备课时,都知道要备教材,备学生,但往往忽略一点,那就是备课标。我们也都在学习新课标,钻研新课标,但很少在备课的过程中使用课标。在备课的时候我们应该做到读教材,看课标,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本课的重难点,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步骤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这才是完整的备课过程。 我们缺乏从宏观上去把握各个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我们在备课的时候会根据课文的相应的内容做一个变动或是整理,这实际上就是我们认识到了各个知识点或是内容之间的联系,但是这种认识是模糊的,不清晰的,或是我们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以本课的《元朝的统一和民族融合》为例。这课书分两课时讲解。课本当中共有这么几个子目:蒙古的兴起;元朝统一全国;民族的进一步融合;文明世界的元大都。本课设计了这么四个子目:1蒙古的统一;2元朝统一全国;3行省制度;4民族融合。现在经过“转化”课题组的方老师给我评课后。我将子目变为一、元朝的统一1前提:蒙古的统一。2、元朝统一过程。先灭西辽、西夏、金、大理、降服吐蕃,最后灭南宋的。3巩固统一的措施:实行行省制度。元朝的建立者是蒙古族,没有蒙古的兴起和统一就没有元朝的统一,因此元蒙古的统一是元朝统一的前提。元朝先后灭掉的少数民族政权和南宋,这实际上是元朝统一的过程。行省制度是元朝在统一全国后为了更好的治理疆域辽阔的这么一个国家而实行的政治制度,这实际上是巩固统一的措施。同时元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是贯穿在元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的,与统一没有先后上的顺序,同时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同时民族融合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由此可看出在课堂教学中要要牢牢把握好元朝统一和民族融合这两个主要的知识点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教案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教 案 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第六节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蒙古汗国的建立;成吉思汗的征战;元朝的建立和全国统一,文天祥抗元斗争。元朝的疆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元朝的行省制度。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与所学过的历史知识相联系,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元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也是蒙古族不断进步和与其他民族融合的过程,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的能力。 3.通过讲述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事迹,结合时代背景,培养学生将历史人物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加以评价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蒙古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长期处于混战状态。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既符合蒙古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也有利于蒙古社会的进步。

2.成吉思汗及后继者对欧亚各地的征战,具有二重性,一方面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3.蒙古汗国以及元朝统一全国,结束了晚唐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局面,有力地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同时,在统一过程中,与汉族先进经济文化接触,加速了蒙古各族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迈进的步伐。 4.元朝实施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尤其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基本上奠定了我国的历史疆域。 5.元朝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终于在元末引起农民大起义的爆发,导致元朝统治的灭亡。 教学要点 一、蒙古的兴起 1.蒙古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2.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 3.蒙古汗国建立和对外征伐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 1.蒙古灭金、招降吐蕃、征服大理 2.元朝的建立 3.元朝统一全国 4.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复习课 民族政权的并立和元朝的统一

复习课民族政权的并立和元朝的统一 一.教学设计理念 通过精心的备课、巧妙的构思、新颖的设计,旨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这是贯彻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所要追求的目标。 二.教学对象分析 教授的学生是即将走向中考的初三毕业班学生,他们对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的每一课内容已经有所掌握,有了基础的理解能力。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复习课,涉及到是从朱温907年建立后梁到1368年元朝灭亡共460多年的历史,涉及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各封建王朝。本单元的内容较丰富,是中国古代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中考命题中多有体现,历年命题从未间断。考查的重点多侧重于民族关系、科技文化和社会经济方面。 四.教学目标分析 1、基础知识目标 (1)五代十国。 (2)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 (3)北宋的建立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4)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 (5)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6)通过学习,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7)元朝的统一和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2、能力培养目标 (1)正确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作出的贡献。 (2)正确认识这一时期祖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特点是辽、宋、夏、金几个政权的并存,而战争是短期的,和平才是长期的。所以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正确认识元朝统一全国的意义及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思想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正确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作出的贡献。 (2)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五.教学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