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表

不合格品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表
不合格品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表

(检查单位质检部门)

责任单位:发通知单位:编号:G 11-04-01()

编号:G 17-03-01()

编号:G 17-03-01()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对存在的或潜在的不合格原因进行调查分析;采取措施对不合格进行纠正;防止不合格再度发生或避免发生新的不合格;从根本上消除产生不合格的原因,杜绝不合格的发生;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产品生产、使用过程中实际和潜在的不合格因素的纠正和预防。 本程序涉及标准条款:ISO/TS16949:2002 8.5.2 8.5.3 3.术语 3.1 纠正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纠正可连同纠正措施一起实施; ?返工或降级可作为纠正的示例。 3.2 纠正措施 为消除已发现不合格以防止再次发生所采取的措施。 ?一个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而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 注3:纠正和纠正措施是有区别的。 3.3 预防措施 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它不希望情况的原因以防止其发生所采取的措施。 ?一个潜在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而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 3.4 不合格(不符合) 未满足要求,一般包括下列项目中描述的不符合: ?顾客抱怨; ?不合格报告; ?内部审核报告; ?管理评审的输出; ?数据分析的输出; ?顾客满意度测量的输出; ?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的记录。

4.1纠正措施的一般流程

4.1纠正措施的一般流程 在采取纠正措施前必须评价是否有必要采取纠正措施,并不是所有的不合格都会导致后续的纠正措施。对于那些偶然的、不会导致系统性后果的不合格,可以不必采取纠正措施。 ①不合格范畴:产品不合格、过程不合格和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 ②-⑥A:产品不合格: a.对厂内出现的不合格:质管部每批统计产品不合格情况,对不合格率超出正常范围的不合格品,由质管部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分析不合格产生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质管部对纠正措施的执行结果进行验证。对不合格率在正常范围内的不合格品,质管部每年制订一次不合格品优先减少计划或与质量目标结合,制订措施,进行纠正。 b.原物料不合格:质管部对原物料不合格进行统计,对不合格率超出规定范围的原物料,质管部开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交供应商整改,质管部验证整改结果。质管部及时反馈每批原材料质量信息,协助供应商进行纠正。 c.对出厂后出现的不合格品以及顾客的不满意,由销售部收集不合格信息,填写《顾客抱怨台帐》,及时递交质管部;质管部根据质量信息反馈的情况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原因,同时制订纠正措施;责任部门应采用合适的分析方法,围绕产生不合格的根本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订纠正措施并实施;质管部对其实施有效性必须进行验证并记录结果。 d.由质管部负责在最短周期内对退货产品进行试验分析,并保存分析记录,顾客要求时可提供此记录,为防止再发生,必须进行有效的分析,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e.对重大不合格品或顾客要求时采取纠正措施,应使用8D方法(见《8D方法活动指导书》),必要时,应

不合格品控制与纠正预防措施方案

不合格品纠正预防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高铁塔产品质量水平,尽可能减少质量缺陷的发生,特制定质量缺陷防治纠正措施。 一、技术资料准备。 1.预防 放样是铁塔生产的首道工序,放样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为了防止放样出现较多或较大的失误,在此对放样的整个过程做缺陷预防措施。 A)生产计划由主管或专职技术员根据杆塔明细表制定,主管制定的生产计划由专职技术员审核,专职技术员制定的生产计划由专职技术员审核,以防生产计划多下或缺失一基或几基铁塔。 B)放样员拿到图纸后,先进行审图,根据加工工艺要求或统一加工说明制作审图记录,列出图纸需要的更改或设计缺陷,交由专职技术员审核,并联系设计院确认后,再进行放样。 C)放样过程中,凡是涉及到控制尺寸,挂线点,变坡,重量规格变更,需要专职技术员联系设计院确认,并在图纸上进行签字确认。放样完成后,由放样员进行互检,试组塔型进行一次互检,不试组的塔型进行二次互检。 D)统计员根据主管或专职技术员制作的生产计划配段表进行生产明细的制作,配段表上制表和审核必须签字,没有签字的找主管或专职技术员确认,生产明细制作后,由统计员互检,确认所有件号数量根据生产计划制作。

2.纠正 A)如在铁塔生产过程中发现样杆图或明细表存在错误,应第一时间联系生产车间停止相关件号的生产,并对所有涉及件号的放样资料进行修改,并签署放样资料修改记录。 B)当在生产过程中,因放样错误产生不合格零部件,应及时挑出,并填写返工报废单,能返工的进行标识,并放置不合格品隔离区,如造成报废,应第一时间报告统计员,统计损失,第一时间销毁报废零部件,以防和合格零部件弄混,返工后的部件联系质检员进行复检,并在返工单上进行复检确认签字。 二、生产过程 1、缺陷 铁塔生产制作过程中,质量缺陷主要集中在编程错误,自动线操作误差大,原材料变形没有矫正,钢印压制错误,眼孔缺陷严重,挂线孔没有进行钻孔。 2、预防 为防止生产制作过程中因编程错误出现大批量不合格品,所有零部件在生产首件时,由操作工进行首检,并进行记录,首检主要查看零部件规格,眼孔数量,大小,以及钢印压制是否正确,并对眼孔缺陷进行观察,生产后对缺陷严重的眼孔进行打磨。对变形严重的原材料进行矫正,对所有的挂线孔进行钻孔操作。 3、纠正 当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不合格零部件,应及时挑出,并填写返工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 1.1 规定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职责、原则和控制过程,确保质量问题得以及时有效的解决 或防止实际和潜在的不合格。 2范围 2.1 适用于本公司在其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产品、服务方面存在的和潜在的不合格或 缺陷的控制与改进。 3定义 3.1 预防措施:为了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希望情况的发生,消除其根本原 因所采取的措施。 3.2 纠正措施:为了防止已出现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的情况再发生,消除其根 本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3 防错:生产和制造过程设计和开发以防止制造不合格产品或产品(零件或过程)不 合格时,能进行自动识别的装置或设施。 4涉及部门 4.1 质量部 4.2 生产部 4.3 研发部 4.4 销售部 4.5 计划部 4.6 物流部 5一般原则 5.1 顾客或第三方对浙江正裕质量管理体系或过程审核所发现的质量问题,由质量部验 证落实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并向管理者代表以及被审核区域的负责人报告。 5.2 顾客或第三方对浙江正裕产品审核所发现的质量问题,由质量部和研发部以及客户 代表共同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由产品研发部验证落实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并向管 理者代表以及质量部负责人报告。 5.3 检验和试验发现的质量问题,由质量部经理组织进行必要的分析,确定落实具体的 纠正措施,并验证落实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5.4 客退缺陷的产品,由销售部客户代表将有关不合格/缺陷信息提供给质量部和研发 部进行试验/分析,提出纠正措施建议.由质量部验证落实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并向 研发部经理、管理者代表和其他有关的负责人报告。

5.5 客户对于包装、运输、文件等非产品质量的投诉,由客户代表将相关信息书面提交 给有关部门进行处理,相关部门在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后返回销售部,并由客户代 表提交给客户。 5.6 市场反馈,服务报告和顾客抱怨的信息,由质量部经理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分析,提 出和评估纠正和预防措施建议。 5.7 对于根本原因已明确的问题,使用《纠正和预防措施表》进行跟踪,对其它根本原 因较复杂未明确的质量问题,需使用《8D报告》的格式进行改进。 5.8 各职责部门,其部门负责人也应组织部门人员与有关部门的代表进行质量问题分 析,提出和评估纠正和预防措施建议。 5.9 有关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运作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建议,由管理者代表负协调和批准。 5.10 有关产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建议,包括产品诞生过程中的质量问题的纠正和预防措 施建议,由研发部经理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问题分析,并验证落实纠正和预防措施的 有效性。 5.11 纠正和预防措施由相应的职能部门、小组或岗位负责人实施。 5.12 需要耗费较大财力或对顾客满意度有重大影响或有潜在重大影响的纠正和预防措 施,由质量管理者代表和技术副总向总经理报告。 5.13 所有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如有涉及工程更改的,参见《工程更改控制》执行。6程序 6.1 质量问题的识别 6.1.1 各有关部门、小组和岗位人员通过如下信息来源识别现存的和潜在的质量问题:6.1.1.1 顾客需求和期望; 6.1.1.2 市场分析; 6.1.1.3 服务报告; 6.1.1.4 顾客抱怨; 6.1.1.5 设计与开发评审; 6.1.1.6 潜在失效模式分析; 6.1.1.7 检验和试验; 6.1.1.8 内部审核; 6.1.1.9 作业运作和其它相关的记录; 6.1.1.10 满意程度测量; 6.1.1.11 不合格报告; 6.1.1.12 数据分析; 6.1.1.13 管理评审; 6.1.2 识别的质量问题应被迅速以书面或口头方式通知受影响的和负责的部门。

[不合格品控制及纠正预防措施]不合格品纠正预防措施

[不合格品控制及纠正预防措施]不合格品纠正 预防措施 不合格品纠正预防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高铁塔产品质量水平,尽可能减少质量缺陷的发生,特制定质量缺陷防治纠正措施。 一、技术资料准备。 1、预防 放样是铁塔生产的首道工序,放样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为了防止放样出现较多或较大的失误,在此对放样的整个过程做缺陷预防措施。 A )生产计划由主管或专职技术员根据杆塔明细表制定,主管制定的生产计划由专职技术员审核,专职技术员制定的生产计划由专职技术员审核,以防生产计划多下或缺失一基或几基铁塔。 B )放样员拿到图纸后,先进行审图,根据加工工艺要求或统一加工说明制作审图记录,列出图纸需要的更改或设计缺陷,交由专职技术员审核,并联系设计院确认后,再进行放样。 C )放样过程中,凡是涉及到控制尺寸,挂线点,变坡,重量规格变更,需要专职技术员联系设计院确认,并在图纸上进行

签字确认。放样完成后,由放样员进行互检,试组塔型进行一次互检,不试组的塔型进行二次互检。 D )统计员根据主管或专职技术员制作的生产计划配段表进行 生产明细的制作,配段表上制表和审核必须签字,没有签字的找主管或专职技术员确认,生产明细制作后,由统计员互检,确认所有件号数量根据生产计划制作。 2、纠正 A )如在铁塔生产过程中发现样杆图或明细表存在错误,应第一时间联系生产车间停止相关件号的生产,并对所有涉及件号的放样资料进行修改,并签署放样资料修改记录。 B )当在生产过程中,因放样错误产生不合格零部件,应及时挑出,并填写返工报废单,能返工的进行标识,并放置不合格品隔离区,如造成报废,应第一时间报告统计员,统计损失,第一时间销毁报废零部件,以防和合格零部件弄混,返工后的部件联系质检员进行复检,并在返工单上进行复检确认签字。 二、生产过程 1、缺陷 铁塔生产制作过程中,质量缺陷主要集中在编程错误,自动线操作误差大,原材料变形没有矫正,钢印压制错误,眼孔缺陷严重,挂线孔没有进行钻孔。 2、预防

纠正及预防措施 表格 格式

1、目的 1.1制定本程序及责任,清楚界定系统不符项之调查,制定纠正及预防措 施。 2、概述 2.1本程序主要适用于处理来自材料验收、生产中检查、最终检查及客户 品质投诉的不符合项目。 2.2另外,品质系统的不符合项,可通过COP17.1内部品质审核执行处理。 3、职责 3.1品质系统代表(QMR)、QC部负责人及生产部负责人全力推行及维持本 规定。 4、程序 4.1改善要求(Action Request)的发出条件 在以下任何一种情况下,各部门负责人均有权经由QMR向责任部门发 出改善措施要求表(CAR:Corrective Action Request),并要求有关 责任部门作出纠正行动或预防措施。 A.不合格品属于致命缺陷(Cr.)。 B.不合格品属于严重缺陷(MAJ),不良率超过5%。 C.不合格品属于轻微缺陷,不良率为100%。 D.每月FQC合格率低于即定目标。 E.客户投诉(记录于[客户投诉履历表]中)。 F.不符合项可能导致以上情况发生。 4.2纠正或预防措施范围 4.2.1在材料验收过程中出现不合格品/不合格项时,由QC部负责人决定是 否需发行CAR。 4.2.2当生产过程中生产部人员发现不合格品/不合格项时,由生产部负责 人决定是否需发行CAR。 4.2.3 在生产过程中巡回检查发现不合格品/不合格项时,由QC部负责人决

定是否需发行CAR。 4.2.4在FQC最终检查过程中出现不合格品/不合格项时,由QC部决定是否 需发行CAR。 4.2.5 当接到客户投诉时,由QA部负责人决定是否需发行CAR。 4.3纠正或预防措施的处理。 4.3.1 纠正行动 有关部门在收到4.2项所及的CAR时,须研究出现不合格品/不合格 项的原因,并提出纠正方法。 4.3.2 预防措施 当不合格品/不合格项发生的原因属于以下两种潜在性原因时,除作 纠正行动外,还需制定预防措施。 A.不合格品发生的原因会导致其它产品有可能发生同类性质不合格 品的出现(水平 展开预防)。 B.不合格项发生的原因可能会导致不合格品的出现。 4.3.3 纠正或预防措施的内容由责任部门填写在CAR上。 4.3.4 发行CAR的部门负责人应监察纠正或预防措施的执行过程,执行情况 由有关负责人填写在CAR上。 4.3.5 因更改预防行动而涉及到的相关的文件,手册程序等须进行同步更 改,并记录在[新发行/变更通知书]上,工程更改则记录在[工程更改] 上。 4.3.6 QMR应确保: a)纠正或预防行动真正执行。 b)如遇上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QMR应召开会议检讨其纠正或预防行 动是否有效,是否须作出更改,检讨的内容填写在[会议记录]上。

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教程文件

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

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 一、目的确保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对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交付后产品的控制。 三、职责 四、采购部:不合格品的检验、识别、初步分析及给予处理的意见。 五、项目部及供应商:不合格品的处置及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1、采购部:不合格来料的初步处置评估。 2、质量安全部:不合格品的参与分析、技术支援及制定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六、程序 1、来料不合格品的识别和控制 2、来料不合格品的识别质量安全部对来料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必须将其用红色箭头标示纸作好标记并与合格品隔离,标识存放于相应区域; 3、来料不合格品的处理批次来料检验不合格品超出允收范围被判定为不合格时,由质量安全部主管或者助理将其处理,项目部外协加供应商的在检验来料的过程中发现来料不良品超出允许值时,要

保存好不良品并将记录存档,再由公司相关采购协同质量安全部人员到外协厂对不良品进行确认并作出初步处理意见; 4、质量安全部、项目部及采购部组成。小组对不合格来料的处理流程如下:不合格品经品质主管复核后,由质量主管或助理将《来料检验记录表》与实物样品送质量安全部部、采购部签署意见,最后由项目负责人综合各部门意见作出如下处置方式:选别或退货; 5、如其它部门对项目负责人所作出的不合格来料处置方式有不同意见时,可将其交由厂长或经理作最终裁决; 6、来料不合格作出处置决定后,由质检员在该批来料的外包装上贴上相应标识,并知会仓管放入相应的区域。 7、来料不合格品的跟进如供应商的来料出现安全性能及可能导致客户严重不接受或同一物料同样问题连续二批来料不合格,质检应依照《纠正预防措施管理程序》进行处理。 七、生产过程不合格品的标识和控制 1、检查不合格品的控制 2、由生产管理人员填写《首件检查报告》,送质量安全部部确认,质量主管或主管助理审批。如发现不合格涉及技术方面原因则由采购部主管确认后,将此确认单项目部要求其改善(重大问题应填写《纠正/预防措施报告》),由负责不合格项的跟进改进效果;如第一次首件检验不合格则重新制作样板进行第二次检验直至合格为止。 3、定点检查不合格品的识别和控制

不合格及纠正与预防措施的管理

不合格及纠正与预防措施的管理 16.1总则 16.1.1使不合格服务处于受控状态,消除现有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的重复出现,确保服务质量。 16.1.2本规定适用于不合格处理及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控制。 16.1.3相关部门的职责 16.1.3.1各部门负责人:对职责范围内的一般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进行处理,并对各类不合格采取必要的纠正或预防措施。 16.1.3.2分管领导:确定和批准对严重不合格的处理。 16.1.3.3管理者代表:协调处理跨部门的严重不合格。 16.1.3.4主要负责人:对各类不合格及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管理评审。 16.2不合格分类 16.2.1硬件产品不合格。 16.2.2服务不合格(指服务过程或结果不合格)。 16.3不合格的控制 16.3.1库管员按规定对采购的设备、原材料进行检查、验证并进行登记。 16.3.2对发现的不合格品,应进行标识和隔离,如遇严重不合格,应填写《不合格及纠正措施报告》,报部门负责人处理。 16.3.3采购部门、使用部门应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并作出评审记录,提出处理意见(降级或拒收)。 16.3.4严重不合格的评审报告应上报主要负责人。 16.4不合格服务的控制

16.4.1不合格服务主要指定期巡视、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管理评审、内外部审核及内外信息反馈、游客投诉和抱怨中发现的不合格。 16.4.2以上不合格由相关责任部门按以下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分类和评审:a.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 b.返工,以达到规定的要求; c.进行惩处,以示警告。 16.4.3一般不合格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直接处理,严重不合格由主管领导或管理者代表处理。 16.5纠正与预防措施 16.5.1下述情况需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a.采购的设备、原材料不合格; b.游客投诉或抱怨; c.内外信息中涉及到的不合格; d.内外部质量审核与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合格; e.其他潜在的不合格。 16.5.2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处理权限 16.5.2.1管理者代表负责跨部门不合格的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审批及跟踪验证。 16.5.2.2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处理本部门发生的一般不合格,对严重不合格进行分析,制定纠正或预防措施,经管理者代表或景区主管领导审批后实施。 16.5.3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提出与处理 16.5.3.1纠正与预防要求由审核或有关检查人员提出,并按《不合格及纠正措施报告》、《预防措施报告》的要求逐级履行审批、验证手续。

纠正及预防措施管理制度

纠正及预防措施管理制度 1.目的 对存在的或潜在的不合格原因进行调查分析;采取措施对不合格进行纠正;防止不合格再度发生或避免发生新的不合格;从根本上消除产生不合格的因素,杜绝不合格的发生;实现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对产品生产、使用过程中实际和潜在的不合格因素的纠正和预防。 3.责任 质量管理部负责本制度的制定,公司各部门负责检查本部门不合格原因及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保证其有效性,质量管理部 负责监督、协调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4.内容 4.1 .概念 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不合格以防止再次发生所采取的措 施; 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不希望情况的因素以防止其发生所采取的措施。 纠正可连同纠正措施一起实施,一个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 可以有若干个原因,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在发生,而采取预 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

42实施流程 不合格情况收集 4.3.实施程序 纠正措施. 不符合各部门应以适当的方法,调查和收集已发生的不合格品、项。 这些不合格品、不符合项有以下来源: 测量和检测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不符合项; 各类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品、不符合项; 不合格情况分析 验证确认 递交管理评审

精品文.档――由于法律法规标准的变更引起的不合格品、不符合项; ――事故、事件、违章及不符合调查中发现的不合格品、不符合项;——相关方提出的有关不合格品、不符合项情况和意见; ——质量体系的内部或外部审核的不符合项报告; ――顾客的投诉或意见; ――其他不符合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针、目标或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 4.4分析发生不合格品、不符合项原因,制定纠正措施 .收集到已发生的不合格品、不符合项,各部门应及时组织原因分析。原因分析可召开质量分析会,也可采用其它方式;必要时可利用相关的统计技术。 .针对上述分析的不合格原因,制定纠正措施;这些纠正措施要满足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4.5实施和验证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涉及的责任部门(人)应及时纠正不合格品、不符合项等,并按纠正措施要求认真实施,消除产生不合格的原因。 .纠正措施完成后,应通知工程部对其验证。 .工程部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纠正措施实施的有效性予以验证。 46预防措施 .分析潜在不合格的原因 .各部门应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实际,适时也收集潜在不合 格的信息,这些信息有以下的来源: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40367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目的 为对实际存在的或潜在的不符合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并使之与问题的严重性和伴随的危险相适应,以防止不符合的重复发生和产生新的不符合,特制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公司范围内所有的OHS不符合所采取的纠正与预防措施。 3.职责 3.1安全处负责对各单位OHS的不符合发出

通知,通知中注明对不符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建议。同时要求责任单位采取积极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安全处应对纠正与预 防效果进行验证。 3.2责任单位负责不符合原因调查与处理,制订纠正与预防措施并有效实施。 3.3 OHS管理者代表负责纠正与预防措施实施中的组织、协调、监督工作。 4.工作程序 4.1不符合信息来源 4.1.1安全处管理人员巡检中发现的不符合。 4.1.2各单位专、兼职安全员日常巡检或有关领导巡检时发现的不符合。 4.1.3公司每月安全大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 4.1.4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标准的变更

不合格品预防与纠正要求措施

第一章编制依据1 主要标准、规范

第二章不合格品控制 2.1 相关名词 2.1.1 不合格品 未满足合同、法律法规、验收规范、业主和企业管理要求的采购物资,建筑施

工中的加工件、预制件、施工运作和交付使用后构成工程实体某一部位。 2.1.2 缺陷 未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 2.1.3 返工 为使不合格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2.1.4 返修 为使不合格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如补强、加固)。 2.1.5 让步 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 2.1.6 降级 为使不合格品符合不同于原有的要求而对等级的改变。 2.2 不合格品分类 2.2.1 轻微不合格品(质量问题):对整个工程功能、寿命、安全性没有影响,采取简单的就能满足要求的不合格品,直接经济损失在1万元(不含1万元)以下的不合格品。 2.2.2 一般不合格品(一般质量事故):凡不符合规定要求,对工程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不能通过简单返工、返修处理或进行让步接收且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万元的

质量问题即构成质量事故,如:抹灰大面积空鼓需返工、结构未达到规定强度要求需加固、重要大型设备基础未达到规定强度、承重梁板裂缝超过规范要求时等。 2.2.3 严重不合格品(严重质量事故): 1、基础出现超过规范规定的不均匀沉陷,建筑物倾斜、偏移,结构开裂,主体结构强度严重不足; 2、影响结构安全和建筑物使用年限或严重影响设备及相应系统的使用功能(如屋面大面积漏雨,隔热、隔声达不到设计要求)的质量事故; 3、质量低劣达不到合格标准,需加固补强,且改变了建筑物的外形尺寸, 造成 永久性缺陷的质量事故; 4、对工程结构、功能造成影响,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至10万元的质量事故。 3.2.4 重大不合格品(重大质量事故):造成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主要结构倒塌或报废;或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万元。 2.3 不合格品处理 2.3.1 轻微不合格品的处理 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检查发现的轻微不合格品,由项目质量检查部下发《质量问题通知单》,按照《项目管理手册》有关规定自行控制。 2.3.2 一般不合格品的处理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0目的 对已经发生的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适应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以防止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再发生/发生。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控制。 3.0职责 3.1质量保障部为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实施、跟踪、验证,并将验证情况向管理者代表汇报。 3.2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评审及原因分析确定,评价、确定和实施纠正措施/预防措施。 3.3管理者代表批准拟实施的纠正措施/预防措施。 4.0程序 4.1 纠正措施 4.1.1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制定纠正措施 a)过程、产品及供方原材物料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或经常超过产品质量指标时; b)管理评审时发现不合格; c)顾客对产品质量或服务重大投诉时; d)内审时发现的不合格; e)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 4.1.2 纠正措施的实施 a) 对须采取纠正措施的产品不合格,由生产管理部组织生产车间评审不合格,查找、分析和确定不合格原因,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措施需求,制定与该不合格的性质和影响相适应的纠正措施,报请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组织生产车间实施纠正措施。

b) 纠正措施实施的结果,由质量保障部进行有效性验证,若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则应由生产管理部按照(4.1.2 a)条款的规定重新实施,直至达到预期效果。 c) 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的不合格项,由存在不合格项的责任部门分析确定不合格项原因,评价、确定纠正措施的可行性,报请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 d) 纠正措施所涉及的原因分析确定、评价确定的措施和实施结果有效性的记录,由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在《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实施记录》予以记录。 4.1.3原因分析、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 责任部门收到不合格报告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处置单》时,必须对发生的不合格事实进行原因分析,在2天之内制定出纠正措施及完成时限,并对纠正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评审。纠正措施应与该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应,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并提供纠正措施落实结果的证据。 4.1.4质量保障部对纠正措施落实的结果有效性进行跟踪验证,并在验证栏内签字确认。 4.2预防措施 4.2.1潜在不合格发现的时机: a)产品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检验时; b)顾客对产品质量改进的意见或建议; c)产品质量稳定性出现波动; d)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内部审核。 4.2.2预防措施的实施 a)对与产品生产质量相关的须采取预防措施的潜在不合格,由生产管理部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确定与该潜在不合格的性质和可能影响相适应的预防措施,报请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由生产管理部组织生产车间实施。 b) 预防措施实施的结果,由质量保障部进行有效性验证,若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则应由生产管理部按照4.2.2 a)条款的规定重新实施,直至达到预期效果。 c) 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发现的潜在不合格项,由存在潜在不合格项的责任部门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确定预防措施并报请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 d) 质量保障部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的潜在不合格项采取预防措施实施结果进行有效性验证。

不合格品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不合格品的控制和预防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不合格品的控制和预防。质量管理应由事后质量检验把关控制转变为“预防式”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质量管理如同医生看病,治标不能忘治本,许多企业虽然高悬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标语,而现实中存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重结果轻过程”质量管理误区。为了彻底走出“事后控制”的误区,提高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的执行力,企业必须在质量管理中推行了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层层把关,人人负责,才能使质量控制在每一个产生的源头。 不合格品管理 1.目的 通过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处理,确保产品满足客户的需要。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从来料到出货,包括客户退回来的不合格品。 3.职责和权限 对问题产品进行判定、追溯、标识隔离和对处理结果进行跟踪记录。(对于已发生的品质问题进行判定,是该返修、放行还是报废;追溯就是这问题是刚刚发生的,还是之前已经生产了部分有问题的产品;对有问题的产品进行标识并隔离,防止与其他产品混乱;若产品需要返工、退货或报废,需通知相关部门或责任人,并记录质量台账。) 4.不合格处理 当发现产品品质问题时,我们是不是直接就报废?肯定不是,那我们是怎么做的呢?每个工作岗位讲一下,我们是怎么检的,在发现产品质量问题时又是

怎么处理的。 货源检验: 原材料检验:首先检查外观外形是否有变形、弯曲、磕碰、腐蚀、裂纹等缺陷,其次按照图纸检验尺寸是否合格,材质是否符合规范。根据检验结果出具检验报告,并通知相关部门。合格产品可以进仓,不合格产品退货或特批放行等(特批放行产品需隔离发放)。 采购件检验:包含锻打毛坯、外协加工件、铜管、铜球及其他零件,按照抽样标准(AQL1.0或4.0)抽检产品,首先检查外观外形是否有变形、弯曲、磕碰、腐蚀、裂纹等缺陷,其次按照图纸检验尺寸是否合格,材质是否符合规范。合格产品可以进仓,不合格产品退货或特批放行等(特批放行产品需隔离发放)。 工序巡检:首先我们要校对自己的量具检具,确认合格后方可开始检验工作;对发现工序不合格时,立即要求操作工调机纠正,实物标识隔离按《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处理;若质量波动大,检验员有权勒令停机解决问题,并报告主管;当我们巡检发现现场有批量质量问题时,不能擅自处理,必须报告生产部与品管部领导处理。 成品检验: 按照图纸全数检验是否有漏序现象; 正常情况,依据图纸按抽样标准检验关键几何尺寸,规定螺纹抽样检验10~20%,重要内孔或外径尺寸抽样10%,出现不合格加量检验,必要时全检;阀体水下试气、气动量仪阀体内孔检测、阀体校形等项目全检;

不合格控制及纠正、预防措施

不合格控制及纠正、预防措施 1 总则 1.1 为了便于理解,本文中的不合格是指:在责任范围内,公司管理体系未符合体系要求,各工作过程未符合策划所规定的要求,设施设备及使用工具未符合使用要求,以及其它影响物业服务的事项。由于外部或不可控因素造成的不合格均以整改项处理。 1.2 及时有效地处理不合格事项,防止因不合格造成进一步的影响和危害,不仅是保证物业服务质量,实现顾客满意的需要,也是物业公司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 1.3 各物业公司在日常物业服务过程中,所有发生的不合格事项都必须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理,包括对不合格事项进行标识、记录、评审和处置,确保物业管理服务实施和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的不合格及时得到控制,从根源上减少和防止不合格的发生。 1.4 为了使不合格得到纠正和预防,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发生不合格时,各物业公司须追究造成不合格的责任。 2 职责 2.1 物业公司各部门操作层员工负责对工作中发现的不合格进行及时纠正。 2.2 物业公司各部门、班组负责人负责依据本程序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类轻微不合格及时进行纠正、整改。 2.3 各部门经理负责对职责范围内发生的不合格和潜在的不合格,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2.4 物业公司总经理负责体系不合格的控制,主持不合格评审,批准不合格评审记录/报告和不合格纠正、预防措施。 2.5 物业公司品质部负责组织不合格评审,对不合格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效果的验证。 3 程序要点 3.1 不合格来源包括但不限于: a) 工作过程中; b) 顾客投诉; c) 顾客满意调查; d) 社会传媒曝光; e) 突发事故; f) 内部检查; g) 内审及外审。 3.2 不合格划分 3.2.1 根据性质及类型将不合格划分为: a) 体系不合格:文件没有作出规定或提出要求;文件不相容;文件不适用;在某一时间内,不合格集中分布在个别要素或个别部门。 b) 管理不合格:没有按程序、规定进行管理和控制。 c) 实物产品不合格:采购的有形产品不合格;设备、设施、装置不合格。 d) 服务不合格:没有满足顾客的要求;没有达到公司规定的要求。

不合格品控制及预防纠错措施方案

不合格品控制及预防措施 一、不合格品控制 1.目的:通过实施本程序,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和交付。 2.围:适用于我公司承建工程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3.职责: 3.1工程质量督查科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 3.2项目经理部负责对所承建工程方面出现的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记录、隔离(可行时)、评审和处置。 4.工作程序 4.1不合格品分为:不合格材料、不合格施工产品 4.2不合格材料的控制: 4.2.1收料、库房管理人员要清楚材料的性能、规格、数量,要对所收材料进行仔细的检查和核对,如不符合要求,要当场拒收;对于已卸入的材料,经检验和试验后发现材料不满足规定要求,检验和试验人员要及时通知材料采购负责人,材料采购负责人要根据试验结果对材料做出明确标识。 4.2.2对于已运到施工现场的混合料,如沥青拌和料,施工人员发现质量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要当场拒收,并通知有关人员。 4.2.3项目经理部要对已卸入现场的不合格材料进行评审,决定处置方式,制定处置方案。 4.2.4不合格材料处置方式有以下几种: 4.2.4.1报废,清理出现场; 4.2.4.2进行加工处理,达到合格; 4.2.4.3降级处理 对于4.2.4.2和4.2.4.3这两种处理方式,在使用前根据要求重新检验,满足后才能使用。

4.2.5有关人员根据制定的处置方案进行处置。 4.2.6要对不合格材料控制情况进行记录,填写《不合格品处置单》,并按照要求及时报总公司工程质量督查科。 4.3不合格施工产品的控制 4.3.1不合格施工产品的等级分为: 4.3.1.1一般不合格品:稍加处理就能够满足规要求或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00元以下的; 4.3.1.2严重不合格品: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0O元以上的; 4.3.2施工过程中的不合格品 4.3.2.1经检验和试验后确定的不合格品质检人员要明确记录、及时通知施工人员,采取措施,以免造成更大围的不合格,必要时暂停施工,停工围只限于发生问题部位或直接受影响的围。 4.3.2.2施工过程中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 a对于一般不合格品,由项目经理部组织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处置方案,填写《不合格品处置单》,并按照公司规定报总公司工程督查科。 b对于严重不合格品,项目经理部要把不合格事实、初步原因分析、处置意见填入《不合格品处置单》,必要时将有关资料报总公司 工程质量督查科,工程质量督查科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 公司总工批准后项目部负责实施。 4.3.2.3施工过程中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分为: a返工 返工完毕,由质量检查人员按检验规定再检验,达到规定要求后,方能投入使用或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如仍不合格,按规定再评审。 b返修 返修完毕,由质量检查人员按检验规定进行再检验,确认达到使用要求后报监理或顾客(业主)批准,方能投入使用或进行下道工序施

纠正预防措施程序文件

纠正预防措施程序 (IS09001 : 2015 ) 1. 目的: 1.1对已出现的或潜在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不合格的再次发 生或不发生。 2. 范围: 2.1本公司品质管理体系运行的所有环节和过程、产品及服务。 3. 职责:

4. 定义: 4.1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4.2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它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4.3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它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纠 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区别见附件)。 4.4有效性:完成策划的活动并得到策划结果的程度。 4.5不合格:没有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包括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或质量体系要素,偏 离规定要求或缺少) 4.6重大质量异常: 4.6.1经常性发生的重复性异常。 4.6.2不良造成停止生产或停止出货。 4.6.3异常问题足以造成产品致命伤害或严重影响产品使用寿命。 4.6.4 RoHS发生不良时。 5. 内容: 5.1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提出 发生下列事项时可提出纠正预防措施给责任部门分析及对策: 5.1.1客户抱怨、退货时,由品质部QE提出〈客户投诉/退货处理报告》。 5.1.2当顾客反馈品质信息的统计分析中已表明质量有下降趋势时,由品 质部QE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

5.1.3当生产过程出现品质异常时,由生产单位或IPQC提出不合格品评审单》。 5.1.4成品检验批次不合格时,由FQC提出不合格品评审单》。 5.1.5当内审(体系、产品、过程)不合格时,由审核组提出〈内审不合格报告》;当 外审(第三方审核、客户审核)发现不符合时,由外审提出专用不符合报告。 5.1.6来料检查不合格时,由IQC提出不合格品评审单》。 5.1.7当生产过程中出现重大品质隐患因素或者发现产品质量不符合客户 要求时,由发现部门人员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 5.2原因分析 5.2.1责任部门应对不合格现象进行原因分析,确定不合格产生的根本原 因及流出原因,并填入上述相应报告中。 5.2.2各相关部门可通过因果图、排列图、直方图、数据分析、5个为什么等方法分析 不合格产生的根本原因。 5.2.3若有顾客规定的解决问题方式,依顾客要求执行。 5.3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制定 5.3.1针对不合格原因,责任部门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纠正措施应包括临时措施、永 久措施。措施的描述应采用5W1H的方式。 5.3.2措施的制定应重点考虑防错、防呆方法、标准化要求(文件化要 求),同时需针对同类产品、过程实施水平展开。 5.4审核 5.4.1纠正与预防措施的确认,由品质部QE进行审核。 5.4.2当确认措施不可行时,须由其相关责任部门进行重新分析原因及制定措施,直至 确认符合整改要求后方可执行。 5.5措施执行

不合格品预防与纠正措施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1 主要标准、规

第二章不合格品控制 2.1 相关名词 2.1.1 不合格品 未满足合同、法律法规、验收规、业主和企业管理要求的采购物资,建筑施工中的加工件、预制件、施工运作和交付使用后构成工程实体某一部位。 2.1.2 缺陷 未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 2.1.3 返工 为使不合格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2.1.4 返修 为使不合格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如补强、加固)。 2.1.5 让步 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 2.1.6 降级 为使不合格品符合不同于原有的要求而对等级的改变。 2.2 不合格品分类 2.2.1 轻微不合格品(质量问题):对整个工程功能、寿命、安全性没有影响,采取简单的就能满足要求的不合格品,直接经济损失在1万元(不含1万元)以下的不合格品。 2.2.2 一般不合格品(一般质量事故):凡不符合规定要求,对工程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不能通过简单返工、返修处理或进行让步接收且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万元的质量问题即构成质量事故,如:抹灰大面积空鼓需返工、结构未达到规定强度要求需

加固、重要大型设备基础未达到规定强度、承重梁板裂缝超过规要求时等。 2.2.3 严重不合格品(严重质量事故): 1、基础出现超过规规定的不均匀沉陷,建筑物倾斜、偏移,结构开裂,主体结构强度严重不足; 2、影响结构安全和建筑物使用年限或严重影响设备及相应系统的使用功能(如屋面大面积漏雨,隔热、隔声达不到设计要求)的质量事故; 3、质量低劣达不到合格标准,需加固补强,且改变了建筑物的外形尺寸, 造成永久性缺陷的质量事故; 4、对工程结构、功能造成影响,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至10万元的质量事故。3.2.4 重大不合格品(重大质量事故):造成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主要结构倒塌或报废;或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万元。 2.3 不合格品处理 2.3.1 轻微不合格品的处理 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检查发现的轻微不合格品,由项目质量检查部下发《质量问题通知单》,按照《项目管理手册》有关规定自行控制。 2.3.2 一般不合格品的处理 1、项目出现一般不合格品,由项目施工员组织保护好现场,质检员做好记录、标识。 2、项目部生产经理、项目总工组织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劳务队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到现场调查。 3、调查事故发生过程、影响程度、事故责任、事故性质、事故损失、事故产生原因后,由质检员发出《质量事故通知单》,发项目生产经理、项目总工各1份。 4、调查后,技术部组织提出处置措施,明确返工或返修处置意见、完成时间, 严

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 采取必要的(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实现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范围 适用于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和验证。 3.定义: 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它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它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4.责任: 1)品保部:负责对外部审核、管理评审、客户品质方面的投诉、产品检验方面出现的不合格的纠正预 防措施进行跟踪验证。 2)企管部:负责对涉及相关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投诉、紧急事故情况的纠正预防措施进行跟 踪验证。 3)生产部:负责对生产过程中产品或原物料出现不合格时提出“改进行动要求”,由责任单位制订纠 正与预防措施,品管负责跟踪验证。 4)各责任部门:负责不符合的原因分析、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制订与实施。 5.作业程序 5.1 不符合的来源: 1)内部审核 2)外部审核(第二、三方) 3)管理评审 4)相关方抱怨 5)监控与测量 6)数据分析 5.2 不符合的原因调查: 1)企管部、品保部对质量、环境、有害物质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不符合信息进行 分析、研究、归纳出带有规律性或管理性方面的不符合项,以“不符合项报告”的形式通知 责任部门。 2)企管部、品保部根据问题类别的不同,在“不符合项报告”注明不符合项的类型:严重不符 合项和一般不符合项,尽可能体现问题的严重程度,以便责任部门采取适宜的措施。 3)严重不符合由企管部、品保部组织有关单位,共同进行调查与分析;一般不符合由责任部门 负责调查。 4)管理者代表核准质量、环境、有害物质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重大不符合的纠正与 预防措施,并对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监督。 5)产品检验发生的不符合由发现部门及品保部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将不符合信息转达换成 “改进行动要求”单。 6)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问题相关的现场确认、调查、分析、临时对策,由现场QC主管 负责进行判定、签署“改进行动要求”单并予以实施;必要时QC主管可邀请QE及评审小 组产品工程师共同参于确认、调查、分析、临时对策意见。 7)客诉产品质量问题相关的客户端现场确认、调查、分析、临时对策,由CQE负责进行判定, 依据RMA单,客户邮件,提交生成“改进行动要求”单、CQE主管负责审核签署“改进行 动要求”单并予以实施;必要时CQE可邀请相关部门、QE、产品工程师共同参于确认、调 查、分析、临时对策意见。 8)供应商产品质量问题相关的制程现场确认、调查、分析、临时对策,由现场QC主管主导, QE、SQE、采购参于,现场进行判定,依据不良比率,现场QC主管提交生成“改进行动 要求”单、SQE负责转换“改进行动要求”单成“SCAR单”给予供应商要求回复;必要时 可邀请产品工程师共同参于确认、调查、分析、临时对策意见。 5.3 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