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暖水力计算

地暖水力计算
地暖水力计算

地暖水力计算

摘要:有时候我们需要计算采暖系统的阻力,以便校核采暖入口的资用压力是否够用。有的时候需要给系统选泵,需要计算系统阻力,以确定水泵的扬程。本节就谈谈这个问题。

关键词:地暖水力计算

选择采暖管道管径,是最简单的水力计算,即根据经济比摩阻选择。我们在以前的《管径确定》专题已经介绍过了手算和软件计算的方法,在此不再重复。

单元式住宅的系统阻力由以下部分组成:户内末端盘管阻力,分户热表、集分水器等设备,采暖立管、采暖入户干管,单元热力入口组成。

1) 户内末端盘管阻力

一套80多平米的住宅的分集水器大概带了3~4个环路,每个环路的长度不同,所带的负荷也不同,原则上应该分别计算各个环路的阻力,然后取阻力最大的环路作为最不利环路,进行下一部的计算。一个环路有时候可能穿越两个房间。如果是这样,计算此环路所带负荷的时候,应该把两个房间的负荷进行累加。假如某环路穿越的是某个整个房间和另一个房间的一部分,可以这样处理:取那个整个房间的负荷与那个穿越部分房间的部分负荷(可以用相对盘管面积,相对负荷的原则,按他们所占的面积进行取值。如果这部分靠近外围护结构,应该把其适当地放大,比如乘以1.2的修正系数,以减少实际情况与理论分析的误差。)知道了盘管所带的负荷就可以用我们以前介绍过的方法确定环路的流量、流速、单位长度的沿程阻力。局部阻力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逐个数出此管

段倒角(管道绕弯)的个数,将其看成90度弯头,查设计手册,得到局部阻力系数,进而得到局部阻力;另一种是用折算长度的方法,把总的局部阻力看成沿程阻力的某个倍数,比如取0.3。局部阻力和沿程阻力的和就是我们所要求的该环路的末端阻力。依此方法,逐个计算各个环路的阻力,取最大数值,作为住户末端阻力。

2)分户热表、集分水器等设备

接下来要确定分水器、集水器、过滤器、热表、测温调节锁闭阀的阻力了。

热表的阻力可以查厂家样本或设计手册,各个厂家的参数不同,笔者就不给参考数值了,以免误导读者。需要指出的是,热表的阻力和实际流量有关,同一热表流量越大,阻力越大。我们要计算用户的设计流量,查出该型号热表的流量--阻力曲线,确定热表的阻力。

集分水器的阻力计算:实际是计算和最不利环路接在一起集分水器的阻力。可分别视为分流三通、合流三通,查局部阻力系数确定之。请注意,不要把盘管各环路上小阀门的阻力丢掉,还是用查局部阻力系数的方法确定阻力。过滤器、测温调节锁闭阀如果样本没有给出阻力,可以查阅设计手册查局部阻力系数的方法确定阻力。

以上为户用热表箱子内设备(分集水器未画出),设备名称分别为:1.供水立管,2.回水立管,3.积分仪,4.流量计,5.带温度传感器的铜球阀,6.锁闭调节阀,7.水过滤器,8.丝扣法兰,9.L40*4托架。

当然还要考虑支管的阻力,可以取其延长米(不扣除管件长度),按直管段计算该段阻力;还有立管与支管的连接处,可分别视为分流三通、合流三通,查局部阻力系数确定之。

3)采暖立管、采暖入户干管

这部分采暖管道的阻力在《管径确定》中已经讲过,本节简单回顾下:最简单的方法,下载一个免费的鸿业水力计算器,输入流量,设计管径,直接可以计算出单位长度的阻力,流体流速等参数。输入管道长度就可以得到管道沿程阻力。请注意采暖干管拐弯的局部阻力,可以查局部阻力系数计算阻力,也可以折算。比如将局部阻力折算成0.3倍的沿程阻力,那么总阻力就是1.3倍的沿程阻力。在鸿业水力计算器输入1.3倍管道长度,可以粗略的得到干管的阻力。

4)单元热力入口

上图为热力入口的剖面图,供读者参考,实际计算请参看施工图纸,华北地区的图集做法为:05N1-13。设备分别为:1.流量计,2.温度传感器,3.积分仪,4水过滤器,5.蝶阀,6.调节阀或平衡阀,7.压力表,8.温度计,9.DN15泄水阀

标准的热力入口有很多管件,类似住宅各家分户热表的那部分,请对照上面讲过的“2)分户热表、集分水器等设备”进行计算。

请注意:以上谈的是标准热力入口,实际上很多用的是简单的热力入口,即在一个暖井内供水管加蝶阀,回水管加自力式流量调节阀。

公共建筑的系统阻力与住宅的相似,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是公共建筑内部,一般不需要加分户热表,其它不变(如果需要单独计量用热量的除外)。

请注意:采暖系统阻力和资用压力不是一个概念。为了有足够的资用压力克服系统阻力,一般资用压力要有0.1~0.2倍的富裕压力,即:1.1~1.2*系统阻力=资用压力。特别是有系统循环泵的时候,我们要适当的留有余量。

地暖外网的水力计算在《热力外网》专题我们已经讲过,也不多说了。下面说说换热站或者说锅炉房的采暖系统的水力计算。一般采暖系统包括以下部

分:建筑采暖系统阻力,外网阻力和锅炉房或换热站内部阻力。我们选择系统循环水泵的时候,要克服的就是整个采暖系统的循环阻力。请注意:采暖系统一般采用闭式系统,循环水泵的扬程只和系统阻力有关,和建筑的高度无关。

采暖外网的阻力要计算的最不利环路的阻力(就是阻力最大的环路),一般是最远的环路。建筑物的阻力要取建筑物内最大的系统循环阻力。换热站或者锅炉内部阻力包括内部管道、锅炉房或者换热器的阻力,以及过滤器,水泵出、入水口的压力损失、阀门的阻力。通俗一点,就是水循环一圈经过的所有设备、阀门、管件、管道的阻力。计算出管道的总阻力,选循环泵的时候要在此基础上加上必要的余量。这部分不是一两句能说清楚的,在这点到为止了。

希望能对各位有启发。

参阅资料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142-2004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3版

《建筑节能技术实用手册》

地暖设计规范

3.1.1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供、回水温度应由计算确定,供水温度不应大于60℃。民用建筑供水温度宜采用35~50℃,供回水温差不宜大于10℃。 3.1.2 地表面平均温度计算值应符合表3.1.2的规定。 表3.1.2 地表面平均温度(℃) 3.1.3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0.8MPa;当建筑物高度超过50m时,宜竖向分区设置。 3.1.4 无论采用何种热源,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热媒的温度、流量和资用压差等参数,都应同热源系统相匹配;热源系统应设置相应的控制装置。 3.1.5 地面辐射供暖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 应符合下列要求: 1施工图设计文件应以施工图纸为主,包括图纸目录、设计说明、加热管或发热电缆平面布置图、温控装置布置图及分水器、集水器、地面构造示意图等内容。

2设计说明中应详细说明供暖室内外计算温度、热源及热媒参数、配电方案及电力负荷、加热管或发热电缆技术数据及规格;标明使用的具体条件如工作温度、工作压力或工作电压以及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规格及厚度等; 3平面图中应绘出加热管或发热电缆的具体布置形式,标明敷设间距、加热管的管径、计算长度和伸缩缝要求等。 采用发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方式时,发热电缆的线功率不宜大于20W/m。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设计部分摘录二:地面构造 3.2 地面构造 3.2.1 与土壤相邻的地面,必须设绝热层,且绝热层下部必须设置防潮层。直接与室外空气相邻的楼板,必须设绝热层。 3.2.2 地面构造由楼板或与土壤相邻的地面、绝热层、加热管、填充层、找平层和面层组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工程允许地面按双向散热进行设计时,各楼层间的楼板上部 可不设绝热层。 2对卫生间、洗衣间、浴室和游泳馆等潮湿房间,在填充层上部应设置隔离层。 3.2.3 面层宜采用热阻小于0.05㎡·K/W的材料。 3.2.4 当面层采用带龙骨的架空木地板时,加热管或发热电缆应敷设在木地板与龙骨之间的绝热层上,可不设置豆石混凝土填充层;发

地暖设计计算

地暖设计计算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地面散热量确定地面所需的散热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将第5.3计算的房间供暖热负荷扣除来自上层地面向下的散热量。当垂直相邻各房间均采用地面辐射供暖时,除顶层以外的各地面辐射供暖房间,向下层的散热量,可视作与来自上层的得热量相互抵消。与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5 ℃时,应计算通过隔墙或楼板等的传热量;与相邻房间的温差小于5℃,且通过隔墙和楼板等的传热量大于该房间热负荷的10%时,尚 应计算其传热量。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q= q f + q d (5.4.2-1) qf = 5×10-8[(tpj +273) 4-(tfj+273) 4] (5.4.2-2-1) 或qf=4.98[(tpj+273)4/100-(tn+273)4/100] (5.4.2-2-2) 根据现代住宅暖通空调设计 qd =2.13(t pj- t n) 1.31 (5.4.2.3-1) 式中q --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W/㎡); q f--单位地面面积辐射传热量(W/㎡); q d--单位地面面积对流传热量(W/㎡); t pj--地表面平均温度(℃); t f j--室内非加热表面的面积加权平均温度(℃); t n --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和向下传热 损失,均应通过计算确定。当加热管为PE-X 管或PB管时,单位地面面积散热量及向下传热损失,可按规程附录A确定。确定地面所需的散热量时,应将本章第5.3节计算的房间热负荷扣除来自上层地面向下的传热损失。单位地面面积所需的散热量应按下列 公式计算:qx=Q/F (5.4.5)式中:qx--单位地面面积所需的 散热量(W/㎡);Q--房间所需的地面散热量(W);F--敷设加 热管或发热电缆的地面面积(㎡)。确定地面散热量时,应校核 地表面平均温度,确保其不高于本规程表5.1.2的最高限值;否则

地暖设计计算

地暖设计计算 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地面散热量 确定地面所需的散热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将第5.3计算的房间供暖热负荷扣除来自上层地面向下的散热量。当垂直相邻各房间均采用地面辐射供暖时,除顶层以外的各地面辐射供暖房间,向下层的散热量,可视作与来自上层的得热量相互抵消。 与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5℃时,应计算通过隔墙或楼板等的传热量;与相邻房间的温差小于5℃,且通过隔墙和楼板等的传热量大于该房间热负荷的10%时,尚应计算其传热量。 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q = q f + q d (5.4.2-1) qf = 5×10-8[(t pj +273) 4-(t fj+273) 4] (5.4.2-2-1) 或qf=4.98[(tpj+273)4/100-(tn+273)4/100] (5.4.2-2-2) 根据现代住宅暖通空调设计 qd =2.13(t pj - t n) 1.31 (5.4.2.3-1) 式中q --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W/㎡); q f--单位地面面积辐射传热量(W/㎡); q d--单位地面面积对流传热量(W/㎡); t pj--地表面平均温度(℃); t f j--室内非加热表面的面积加权平均温度(℃);

t n --室内计算温度(℃)。 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和向下传热损失,均应通过计算确定。当加热管为PE-X 管或PB管时,单位地面面积散热量及向下传热损失,可按规程附录A确定。 确定地面所需的散热量时,应将本章第5.3节计算的房间热负荷扣除来自上层地面向下 的传热损失。 单位地面面积所需的散热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qx=Q/F (5.4.5) 式中:qx--单位地面面积所需的散热量(W/㎡); Q--房间所需的地面散热量(W); F--敷设加热管或发热电缆的地面面积(㎡)。 确定地面散热量时,应校核地表面平均温度,确保其不高于本规程表5.1.2的最高限值;否则应改善建筑热工性能或设置其他辅助供暖设备,减少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负担的热负荷。地表面平均温度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tpj=tn+9.82 ×(qx /100)0.969 (5.4.6) 式中 tpj--地表面平均温度(℃); tn--室内计算温度(℃); qx--单位地面面积所需的散热量(W/㎡)。

地暖设计规范(修改版)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设计部分摘录一:地面构造 3、1地面构造 3、1、1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得供、回水温度应由计算确定,供水温度不应大于60℃。民用建筑供水温度宜采用35~50℃,供回水温差不宜大于10℃。 3.1.2地表面平均温度计算值应符合表3、1、2得规定。 3、1、3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得工作压力,不应大于0、8MPa;当建筑物高度超过50m时,宜竖向分区设置。 3.1.4无论采用何种热源,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热媒得温度、流量与资用压差等参数,都应同热源系统相匹配;热源系统应设置相应得控制装置。 3.1.5地面辐射供暖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得内容与深度, 应符合下 列要求: 1施工图设计文件应以施工图纸为主,包括图纸目录、设计说明、加热管或发热电缆平面布置图、温控装置布置图及分水器、集 水器、地面构造示意图等内容。 2 设计说明中应详细说明供暖室内外计算温度、热源及热媒参 数、配电方案及电力负荷、加热管或发热电缆技术数据及规格; 标明使用得具体条件如工作温度、工作压力或工作电压以及绝 热材料得导热系数、密度、规格及厚度等; 3 平面图中应绘出加热管或发热电缆得具体布置形式,标明敷设 间距、加热管得管径、计算长度与伸缩缝要求等。 采用发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方式时,发热电缆得线功率不宜大于 20W/m。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设计部分摘录二:地面构造

3、2地面构造 3.2.1与土壤相邻得地面,必须设绝热层,且绝热层下部必须设置防潮层。直接与室外空气相邻得楼板,必须设绝热层。 3.2.2地面构造由楼板或与土壤相邻得地面、绝热层、加热管、填充层、找平层与面层组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工程允许地面按双向散热进行设计时,各楼层间得楼板上部 可不设绝热层。 2 对卫生间、洗衣间、浴室与游泳馆等潮湿房间,在填充层上部 应设置隔离层。 3.2.3面层宜采用热阻小于0、05㎡·K/W得材料。 3.2.4当面层采用带龙骨得架空木地板时,加热管或发热电缆应敷设在木地板与龙骨之间得绝热层上,可不设置豆石混凝土填充层;发热电缆得线功率不宜大于10W/m;绝热层与地板间净空不宜小于 30mm。 3.2.5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绝热层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时,其厚度不应小于表3、2、5规定值;采用其它绝热材料时,可根据热阻相当得原则确定厚度。 表3.2.5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绝热层厚度(mm) 填充层得材料宜采用C15豆石混凝土,豆石粒径宜为5~12mm。加热管得填充层厚度不宜小于50mm,发热电缆得填充层厚度不宜小于35mm。当地面荷载大于20kN/m2时,应会同结构设计人员采取加固措施。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设计部分摘录三:热负荷得计算 3、2热负荷得计算 3、2、1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

地暖设计管径确定

地暖设计管径确定 1、地暖盘管管径的确定 1.1.1一般说来,地暖盘管管径不需要计算,在大多数民用建筑中,用De20(DN15)的管径就可以满足要求。查《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附录A “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和向下传热损失”选择合适的平均水温和地暖盘管的间距就可以满足要求。请注意:附录A给出计算条件是加热管公称外径为20mm、填充层厚度为50mm、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绝热层厚度20mm、供回水温差10℃时PE-X管或PB管时数据。表中给出了地面为水泥或陶瓷、塑料类材料、木地板、铺厚地毯几种情况下“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和向下传热损失”。如果是其他材料,如PE-RT 、PP-R和PP-B,按照《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3.4.2条要求,应通过计算确定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和向下传热损失(可参阅该规程“3.4地面散热量的计算”进行精确计算)。实际上,在缺乏相关专业资料的情况下,附录A也可以作为其他管材设计时的参考数据。 1.1.2举例说明:某20℃房间计算热指标为40 W/m2地面层为木地板,平均水温40℃时,当平均水温40℃时,选用DN15的PE-X时可查附录A.1.3确定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和向下传热损失。如下表(这是附录A.1.3的一部分),间距300即满足要求(66.8-26.3=40.5满足要求房间耗热量40W/m2的要求)

1.1.3顺便加以说明:选择地暖盘管时,管材、管径确定之后,还要根据采暖系统设计运行温度、压力选择壁厚,这样地暖管才算选完。这部分请参看《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附录B加热管的选择”。这里也给出一个范例:一般六层住宅楼,平均水温40℃时,用壁厚2mm,DN15的PE-RT管子就可以了。 2、立管管径的确定朋友们应该还记得负荷计算的方法。 假设我们已经通过负荷计算确定了建筑物各部分的负荷。下面先介绍一个公式。流量计算公式:GL=0.86×∑Q/(tg-th)Kg/h 其中:GL—流量,Kg/h;∑Q—热负荷,W;tg、th—供回水温度,℃。我们把计算的负荷与供回水温度代入上边的公式,就可以得出相应的流量。 接下来接着介绍一个参数:比摩阻,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一米管道的阻力。室内采暖系统的经济比摩阻应控制在60~120Pa/m。 室内采暖立管常采用焊接钢管。可以在暖通专业的设计手册(如:《供

地暖负荷计算

地暖负荷计算 正 文: 我们先了解什么是供暖设计热负荷。供暖设计热负荷就是在设计室外温度下,为了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供暖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现行的《暖规》设计室外温度,采用的是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计算温度。这个温度可以在现行国家暖通规范或《设计手册》查到。比如(以下数据摘自《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哈尔滨,-26℃;北京,-9℃;乌鲁木齐,-22℃。室内的采暖温度,一般办公室为18~20℃,住宅的卧室18℃。 请注意:很多省份有自己的有地方标准,我们亦应执行。比如《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查询到唐山的室外采暖计算温度为-10℃,而河北省的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63-2007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81-2009给出的唐山的室外采暖计算温度为-8.1℃。我们进行采暖热负荷计算的时候必须选取正确的室内外参数。市面上的暖通软件大多采用的依然是老的气象参数,我们使用的时候应该注意这点。如果我们选错了气象参数,必然导致采暖负荷结果的偏差。 一般采暖热负荷应包括基本耗热量Q1j 、附加耗热量Q1x 与冷风渗透耗热量Q2之和,负荷计算各项内容如下表所示: 21Q Q Q += ()()()m f ch wn n g Q x x t t akF x Q Q Q +++-+=+=∑111x 1j 1 冷风渗透(入)耗热量Q2有缝隙法、换气次数法(L=KV ,用于多层建筑概算)和百分数法(工业建筑概算)

我们常用的是缝隙法,简言之就是计算外门窗缝隙可开启长度的渗透量,基本公式为: Q = 0.028 C P ρ wn L L 1 m b ( t n - t wn ) 其中:渗透冷空气量 L= L 0 L 1 m b C P,空气的定压比热;ρ wn, 室外空气密度;L,空气渗透量。 外门窗缝隙可开启长度按以下原则选取: 1)房间仅有一面或相邻两面外围护:全计 2)房间有相对两面外围护:计较大一面 3)房间有三面外围护时:计较大两面 4)房间有四面外围护时:计较多风向的两面 计算建筑物耗热量时,为了稍做简化计算,可作下列近似处理: 1.与相邻房间温差小于5℃,不计算耗热量; 2.伸缩缝或沉降缝按外墙的传热量的30%考虑; 3.内门的传热系数按隔墙的传热系数考虑; 4.计算外门的面积时,不扣除腰头窗的面积; 5.按轴线尺寸计算围护结构的面积。 地暖的采暖热负荷还需要注意:计算全面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时,室内计算温度的取值应比对流采暖系统的室内计算温度低2℃,或取对流采暖系统计算总热负荷的90%~95%。严寒地区(比如哈尔滨、长春、张家口等),系数取0.95。寒冷地区(比如北京、天津、郑州等)系数取0.90。 设计时的注意事项: 1.确定地面所需的散热量时,应将计算房间的热负荷扣除来自上层地板向下的传热损失。 2.加热管为PEX管的单位地面面积耗热量和向下传热损失,见《地暖规程》附录A; 3.热媒的供热量,应包括地面向上的散热量和向下层或土壤的传热损失; 4.地面的所需散热量应计算确定,并考虑家具及其其他地面覆盖物的影响; 5.建筑物地板敷设加热管时,采暖热负荷不计算地面的热损失; 6.热媒温度不应大于60℃,民用建筑宜采用35~50℃,供回水温差宜小于等于10℃。当热 源温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选用混水或换热器,使得热源温度达到设计要求。 7.为避免地板过热,应进行地面温度的校核计算,确保地面温度不超过《地暖规程》所规 定的温度。 上一专题我们讨论的就是地暖超温,下面这张表是地暖间距确定的步骤,看是否能回忆的起?

地暖运行费用的详细计算公式及注意事项

参考资料 地暖运行费用详细计算公式(以香水城为例) 采用燃气式壁挂炉 采暖面积500平方米 生活用水300L储水罐、循环水系统。 运行费用: 未按时间计算,每平方米约0.182立方(按每天最低耗气量计算)每天约91立方气×2.05元/立方(北京市价格)=186.55元/天×30=5596.5元每年3个月采暖期(北京)约合16789.5元 年投入费用:约¥16789.5元 影响地暖的运行费用主要因素 地暖的运行费用高和低在于地暖单位面积、当地燃气价格、电价格、地暖热源、室内外温差的补偿都有一定的关系。下面给您做个参考,因为涉及到地暖运行费用的因素太多了。 以下几因素都与地暖运行费用有关系 1,采暖面积、地暖的热源。 2,内外墙体保温 3,室外的天气和室内设置的温度 4,使用的习惯 以地暖使用面积为一百平米的户型为例,经过回访之前的老客户得出的数据2800----3800元都有,而且都是同样的24小时开启,导致使用费用不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房子本身的保温情况,这个与先天和后天条件都有关系,有些是买房子的时候就有保温、有些是自建房没做保温,还有的是老式住宅小区,这里面包含(外墙保温措施,玻璃的类型,落地窗是否很多,朝向和外墙的面积)。 2,室内设定的温度有关系比如有人设置19度、有人设置23度,那么19度和23度使用的能耗差别是不一样的。 3,上文提过使用的使用习惯、装了地暖有些用户没装温控器、有些用户觉得热,采用加湿处理、有些用户开窗通风,如果每天都这么做,开窗通风的用户地暖运行成本肯定比室内加湿的用户高。 4,外部气候也有关系,冬天最冷的时候人体需要的热量比平常要高一些。 如何将地暖运行费用降到最低: 1,房子没有保温的可以自己做外墙保温,没有办法做保温的可以将窗帘建议厚一些的,如果本身保温情况不理想还建议做双层窗户。 2,室内的温度设定,建议设定温度在18-20,最好不超过22,超过这个温度使用费用会高不少。 3,略有干燥时可以采用加湿处理,尽量少开窗户。 4,有效的利用温控器调节和设置室内温度,尽量少用的手动的开关。 以上针对“地暖的运行成本”简单做一些介绍希望对您家安装地暖有一些帮助。

地暖每平方米计算

室内非加热表面的面积加权平均温度(℃)是指的什么面积啊 一、国家或建筑商或物业公布的地热房间温度的计算是根据裸露的水泥地面的温度来计算的。所以在铺设地面装饰材料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他的导热性能。否则会严重影响地热采暖的效果。在选购地面装饰材料的时候特别注意他的导热系数过热阻,地面装饰材料的热阻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地面的散热量,实践证明,在相同供热条件和地板构造的情况下,在同一个房间里,花岗石、大理石、陶瓷砖等的热阻为0.02㎡·K/W。木地板的热阻为0.10㎡·K/W,毛毯的热阻为0.15㎡·K/W。由此可见,面层装饰材料对地面散热量影响巨大,为了节约能耗和降低运行费用,因此在地暖情况时,应尽量选用热阻小于0.05㎡·K/W的装饰材料做面层。 二、地面散热量的计算 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q=qf + qd qf=5×10-8[(tpj +273)4-( tfj+273)4] qd=2.13(tpj-tn)1.31 式中q ——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W/㎡); qf ——单位地面面积辐射传热量(W/㎡); qd ——单位地面面积对流传热量(W/㎡); tpj ——地面的表面平均温度(℃); tfj ——室内非加热表面的面积加权平均温度(℃); tn ——室内计算温度(℃)。 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和向下传热损失,均应通过计算确定。 三、热负荷的计算 3.2.1 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3.2.2 计算全面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时,室内计算温度的取值应比对流采暖系统的室内计算温度低2℃,或取对流采暖系统计算总热负荷的90%~95%。 3.2.3 局部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可按整个房间全面辐射供暖所算得的热负荷乘以该区域面积与所在房间面积的比值和表3.3.3中所规定的附加系数确定。 3.2.4 进深大于6m的房间,宜以距外墙6m为界分区,分别计算热负荷和进行管线布置。 3.2.5 敷设加热管或者发热电缆的建筑地面,不应计算地面的传热损失。 3.2.6 计算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时, 可不考虑高度附加。分户热计量的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计算,应考虑间歇供暖和户间传热等因素。 四、地板采暖地板表面的平均温度: ①人员经常停留的地面,宜采用24℃-26℃,温度上限值28℃。 ②人员短期停留的地面,宜采用28℃-30℃,温度上限值32℃。 ③无人员停留的地面,宜采用35℃-40℃,温度上限值42℃。 5、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供水温度不宜超过60℃,供热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得超过0.8MPa。

地暖设计施工规范

地暖设计施工规范 一、一般规定 1)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供、回水温度应由计算确定,供水温度不应大于60℃。 2)地表面平均温度计算值应符合一下的规定: 区域特征适宜范围最高限值 人员经常停留区 24--26 28 人员短期停留区 28—30 32 无人停留区 35--40 42 3)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0.8MPa. 4)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热媒的温度、流量和资用压差等参数,要同热源系统相匹配;热源系统应设置相应的控制装置。 5)地面辐射供暖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λ施工图设计文件应以施工图纸为主,包括图纸目录、设计说明、加热管平面布置图、温控装置布置图及分水器、集水器、地面构造示意图等内容。 λ设计说明中应详细说明供暖室内外计算温度、热源及热媒参数、加热管的技术数据及规格;标明使用的具体条件如工作温度、工作压力以及绝热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规格及厚度等。 λ平面图中应绘出加热管的具体布置形式,标明敷设间距、加热管的管径、计算长度和伸缩缝要求等。 二、地面构造 1)与土壤相邻的地面,必须设绝热层,且绝热层下部必须设置防潮层。直接与室外空气相邻的楼板,必须设绝热层。 2)地面构造有楼板或与土壤相邻的地面、绝热层、加热管、填充层、找平层和面曾组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λ当工程允许地面按双向散热进行设计时,各楼层间的楼板上部可不设绝热层对于潮湿房间在填充层上部应设置隔离层。λ λ面层(装饰层)应采用热阻小于0.05㎡.K/W的材料。 3)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绝热层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时,其厚度应按下表规定(热阻相当原则) 楼层之间楼板上的绝热层 20㎜ 与土壤或不采暖房间相邻的地板上的绝热层 30㎜ 与室外空气相邻的地板上的绝热层 40㎜ 4)填充层的材料宜采用C15豆石混凝土,豆石粒径宜为5--12㎜。加热管的填充层不宜小于50㎜。当地面荷载大于20KN/㎡时,应会同结构设计人员采取加固措施。 三、热负荷的计算: 1)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应按这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地暖供回水温度的计算方法

地暖供回水温度的计算方法 默认分类2010-04-30 18:26:13 阅读1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在2009年9月24日举办的河北省第十七届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上,河北荣丰工程设计咨询事务所暖通专业负责人苗建忠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目前建筑设计公司在设计民用建筑地暖时,供回水温度直接写50/40℃,导致客厅在300mm间距的情况下室内温度过高,房间过热,进而提出地暖供回水温度应进行计算,他认为供水温度控制在45℃以下比较合适。同样之前在与河北玉民工程设计咨询事务所有限公司暖通专业负责人梁牧沟通时,她也提出地暖供回水温度应进行计算。 1、供回水温度计算方法 目前,建筑设计公司在设计说明中直接写的地暖供回水为50/40℃,来自于《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 142-2004),即“供水温度不应超过60℃。民用建筑供水温度宜采用35-50℃,供回水温差不宜大于10℃”。如何进行供回水温度的计算,方法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ASHRAE手册计算法、欧洲标准计算法和日本手册计算法三种,下面以欧洲标准(EN1264)来进行介绍。 为弥补室内的耗热量,需对采暖房间进行采暖。地板表面的供热量q,取决于下列参数:加热管的间距T;加热管顶以上填充层的厚度su及其导热系数λE;地面覆盖层的热阻Rλ?B;加热管的外径D 等。地板表面的供热量q的计算方法为以下公式: q=B?αB?αTmT?αumu?αDmD?△θH 式中: q-地板表面的供热量,W/m2; B-常数,当管壁厚度sR=0.002m和管材的导热系数λR=0.35W/(m?K)时,B=6.7W/(m2?K),否则应另行计算; αB-地面填充层的影响因数,αB=f(λE,Rλ?B),可按表一查取; αT-管间距的影响因数,αT=f(Rλ?B),可按表二查取; αu-覆盖层的影响因数,αu=f(T,Rλ?B),可按表三查取; αD-管外径的影响因数,αD=f(T,Rλ?B),可按表四查取; mT-管间距影响因素的指数:mT=1-T/0.075(适用于0.050m≤T≤0.375m),其中T-加热管的间距; mu-覆盖层影响因素的指数:mu=100(0.045-su)(适用于su≥0.015m),其中su-加热管上部构造层的厚度; mD-管径影响因素的指数:mD=250(D-0.020)(适用于0.010m≤D≤0.030m),其中D-加热管的外径; △θH-热媒对数平均温度差,,其中θV-供水温度,℃;θR-回水温度,℃;θi-室内温度,℃。

地热盘管的水力计算

摘要: 有时候我们需要计算采暖系统的阻力,以便校核采暖入口的资用压力是否够用。有的时候需要给系统选泵,需要计算系统阻力,以确定水泵的扬程。本节就谈谈这个问题。 关键词:地暖水力计算 选择采暖管道管径,是最简单的水力计算,即根据经济比摩阻选择。我们在以前的《管径确定》专题已经介绍过了手算和软件计算的方法,在此不再重复。 单元式住宅的系统阻力由以下部分组成:户内末端盘管阻力,分户热表、集分水器等设备,采暖立管、采暖入户干管,单元热力入口组成。 1) 户内末端盘管阻力 一套80多平米的住宅的分集水器大概带了3~4个环路,每个环路的长度不同,所带的负荷也不同,原则上应该分别计算各个环路的阻力,然后取阻力最大的环路作为最不利环路,进行下一部的计算。一个环路有时候可能穿越两个房间。如果是这样,计算此环路所带负荷的时候,应该把两个房间的负荷进行累加。假如某环路穿越的是某个整个房间和另一个房间的一部分,可以这样处理:取那个整个房间的负荷与那个穿越部分房间的部分负荷(可以用相对 盘管面积,相对负荷的原则,按他们所占的面积进行取值。如果这部分靠近外围护结构,应该把其适当地放大,比如乘以1.2的修正系数,以减少实际情况与理论分析的误差。)知道了盘管所带的负荷就可以用我们以前介绍过的方法确定环路的流量、流速、单位长度的沿程阻力。局部阻力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逐个数出此管段倒角(管道绕弯)的个数,将其看成90度弯头,查设计手册,得到局部阻力系数,进而得到局部阻力;另一种是用折算长度的方法,把总的局部阻力看成沿程阻力的某个倍数,比如取0.3。局部阻力和沿程阻力的和就是我们所要求的该环路的末端阻力。依此方法,逐个计算各个环路的阻力,取最大数值,作为住户末端阻力。 2)分户热表、集分水器等设备 接下来要确定分水器、集水器、过滤器、热表、测温调节锁闭阀的阻力了。 热表的阻力可以查厂家样本或设计手册,各个厂家的参数不同,笔者就不给参考数值了,以免误导读者。需要指出的是,热表的阻力和实际流量有关,同一热表流量越大,阻力越大。我们要计算用户的设计流量,查出该型号热表的流量--阻力曲线,确定热表的阻力。 集分水器的阻力计算:实际是计算和最不利环路接在一起集分水器的阻力。可分别视为分流三通、合流三通,查局部阻力系数确定之。请注意,不要把盘管各环路上小阀门的阻力丢掉,还是用查局部阻力系数的方法确定阻力。过滤器、测温调节锁闭阀如果样本没有给出阻力,可以查阅设计手册查局部阻力系数的方法确定阻力。

[设计]地暖设计规范

[设计]地暖设计规范 地暖设计施工规范 一、一般规定 1)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供、回水温度应由计算确定,供水温度不应大于60?。 2) 地表面平均温度计算值应符合一下的规定: 区域特征适宜范围最高限值 人员经常停留区 24--26 28 人员短期停留区 28--30 32 无人停留区 35--40 42 3)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0.8MPa. 4)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热媒的温度、流量和资用压差等参数,要同热源系统相匹配;热源系统应设置相应的控制装置。 5) 地面辐射供暖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 施工图设计文件应以施工图纸为主,包括图纸目录、设计说明、加热管平面布置图、温控装置布置图及分水器、集水器、地面构造示意图等内容。 , 设计说明中应详细说明供暖室内外计算温度、热源及热媒参数、加热管的技术数据及规格;标明使用的具体条件如工作温度、工作压力以及绝热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规格及厚度等。 , 平面图中应绘出加热管的具体布置形式,标明敷设间距、加热管的管径、计算长度和伸缩缝要求等。 二、地面构造

1) 与土壤相邻的地面,必须设绝热层,且绝热层下部必须设置防潮层。直接与室外空气相邻的楼板,必须设绝热层。 2) 地面构造有楼板或与土壤相邻的地面、绝热层、加热管、填充层、找平层和面曾组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当工程允许地面按双向散热进行设计时,各楼层间的楼板上部可不设绝热层对于潮湿房间在填充层上部应设置隔离层。, , 面层(装饰层)应采用热阻小于0.05?.K/W的材料。 3) 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绝热层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时,其厚度应按下表规定(热阻相当原则) 楼层之间楼板上的绝热层 20? 与土壤或不采暖房间相邻的地板上的绝热层 30? 与室外空气相邻的地板上的绝热层 40? 4) 填充层的材料宜采用C15豆石混凝土,豆石粒径宜为5--12?。加热管的填充层不宜小于50?。当地面荷载大于20KN/?时,应会同结构设计人员采取加固措施。 三、热负荷的计算: 1) 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应按这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2) 计算全面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时,室内计算温度的取值应比对流采暖系统的室内计算温度低2?,或取对流采暖系统计算总热负荷的90%--95%。 3) 局部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可按整个房间全面辐射供暖所算得的热负荷乘以该区域面积与所在房间面积的比值和下表中所规定的附加系数确定。局部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的附加系数 供暖区面积与房间总面积比值 0.55 0.4 0.25 附加系数 1.30 1.35 1.50

散热器及地暖热负荷计算

算散热器购买数量的三种方法 双击自动滚屏发布者:sy 发布时间:2005-8-18 阅读:19次 新型暖气在出售的时候都按“片”或“组”论价,同时又标着“W”(散热量),许多消费者不知道自己房子到底需要买多少片或组暖气才合适,也不知道居室到底需要多少“W”才能暖和。 购买时,要具体计算后才能知道购买量。购买暖气首先要与供暖房屋的面积相匹配,而鉴于不同品牌暖气的散热量又不近相同,所以,选购暖气之前应该进行科学的计算。下面就为您介绍暖气计算的三种方法: 一算面积 二算瓦数(W) 三算片数。 1、算面积:分别计算自己卧室、起居室、卫生间、厨房等的面积,将其作为进一步测算的基础数据。 2、算瓦数(W):这一过程相对复杂,以下简要提供给消费者一组民用建筑供暖单位面积热指标测算的参考数据。一般家庭住宅可以按每平方米45~70W来计算。购买暖气时,用居室面积乘以每平方米的“W”就是该房间需要的供热量。一般情况下,出售的暖气都标着“W”。由于实际生活中变化差异较大,在估算时,应考虑楼房或平房、顶层或底层、端头或中间、北房或南房、城里或城外、墙体保温性等因素。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在计算出暖气片数后可再适,当加上10~20%,作为富裕量,以免暖气热量不够。 3、算片数:实际上,瓦数算出来以后就可以换算出暖气的片数进而计算出组数,实际暖气并不都是可以拆分组合的,尤其是卫浴型暖气,一般都是整体造型的居多,消费者根据面积选择其适用的款式就可以了。

散热器阻力问题的探究 双击自动滚屏发布者:林鸿发布时间:2004-8-15 阅读:314次 清华大学 狄洪发 阎雅丽 孙春林 摘要: 测试铜铝复合散热器在片数增加和高度增加情况下的阻力变化,并分析其原因。测试多组板型散热器的阻力,分析其阻力变化特点。综合分析影响散热器阻力的因素,并提出降低散热器阻力的一般性解决办法。 关键词 散热器,阻力,阻力系数 1、引言 1998年5月14日,"推广应用住宅建设新技术新产品"由建设部发布,在文件种提出“依据节能的要求,积极发展节能轻型散热器,提高散热器的金属热强度值、散热效率。注重散热器的功能使用与装饰效果的统一,增强散热器的装饰性"。此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新产品诸如铜铝、铸铝等复合散热器、钢制柱式和板式以及铝制防腐等各种各样、风格各异的散热器接踵而至。 然而却也将因此付出“代价”,由于“美”的需要,散热器便变的摇曳“多姿”起来,“多姿”便意味着更多的弯头;而为了满足晾挂的需要,钢管散热器的管也变的苗条了许多,小水道带来的散热器内部横竖水道的连接口变的更加小,两个因素相加,直接带来的是流速的上升与局部阻力的增加,散热器总体阻力的增加也就必然了。由此而引起了一些在设计、安装中应注意的新问题,而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 以前所用的诸如铸铁散热器,其阻力系数较小,设计时室内采暖系统资用压头一般采用1~1.5米水柱,使用新型的散热器后,这样的资用压头是否还合理; 2) 如果在原来用铸铁散热器的采暖系统中用户自己用上述新型散热器来替换铸铁散热器,由于新型散热器的阻力较大,将会造成替换后散热量降低而导致室内采暖效果达不到要求; 3) 目前新建住宅基本上是具有共用立管的室内双管系统,有的用户为了美观,往往把卫生间的散热器更换为浴室专用的散热器。由于浴室用散热器与卧室、客厅的散热器不是同一型号,阻力系数差别较大,也容易造成卫生间过热或温度达不到要求。 因此有必要研究目前这些新型散热器的阻力大小以及其基本规律,以对采暖系统的设计、散热器制造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2、散热器阻力实验 散热器阻力定义:散热器的阻力是指散热器进口对出口之间散热器本体的阻力。 散热器的流阻特性是指在设定的各水流量下散热器按实际测量方法所得的阻力系数所反映的一种特性。本测定中,设定流量为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kg/h共9种工况。测定散热器阻力用测定散热器进出口处压差的方法进行。如图所示异侧上进下出连接方式,由于散热器与连接管的连接处E、F流动处于不稳定状态,不合乎测压条件。因此在散热器进出口处分别连接必要的平直段管,平直管采用的是长度约为3m、内径20.6mm 的镀锌圆管,由于平直管段上流动特性稳定,可保证压力测量数据准确可靠。按照设计要求在平直管上确定测压采样点A、B、C和D等4个点,并保证A、B间的距离ΔLA-B,C、E间的距离ΔLC-E,F、D间的距离ΔLF-D相同,即ΔLA-B =ΔLC-E =ΔLF-D。这样,由于连接管直径相同、流量相同,从而保证ΔPA-B =ΔPC-E =ΔPF-D。实测中得到A、B两点的压差ΔPA-B和C、D两点的压差ΔPC-D,但实际上要得到的散热器的阻力是ΔPE-F,从图可以看到,散热器的阻力为ΔPE-F = ΔPC-D - 2ΔPA-B。 通过散热器的水流量,用转子流量计和质量法来测量。在测得流量后,根据管段直径就可计算出管内流速v。这样,散热器的局部阻力系数为:

地暖水力计算

地暖水力计算 摘要:有时候我们需要计算采暖系统的阻力,以便校核采暖入口的资用压力是否够用。有的时候需要给系统选泵,需要计算系统阻力,以确定水泵的扬程。本节就谈谈这个问题。 关键词:地暖水力计算 选择采暖管道管径,是最简单的水力计算,即根据经济比摩阻选择。我们在以前的《管径确定》专题已经介绍过了手算和软件计算的方法,在此不再重复。 单元式住宅的系统阻力由以下部分组成:户内末端盘管阻力,分户热表、集分水器等设备,采暖立管、采暖入户干管,单元热力入口组成。 1) 户内末端盘管阻力 一套80多平米的住宅的分集水器大概带了3~4个环路,每个环路的长度不同,所带的负荷也不同,原则上应该分别计算各个环路的阻力,然后取阻力最大的环路作为最不利环路,进行下一部的计算。一个环路有时候可能穿越两个房间。如果是这样,计算此环路所带负荷的时候,应该把两个房间的负荷进行累加。假如某环路穿越的是某个整个房间和另一个房间的一部分,可以这样处理:取那个整个房间的负荷与那个穿越部分房间的部分负荷(可以用相对盘管面积,相对负荷的原则,按他们所占的面积进行取值。如果这部分靠近外围护结构,应该把其适当地放大,比如乘以1.2的修正系数,以减少实际情况与理论分析的误差。)知道了盘管所带的负荷就可以用我们以前介绍过的方法确定环路的流量、流速、单位长度的沿程阻力。局部阻力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逐个数出此管

段倒角(管道绕弯)的个数,将其看成90度弯头,查设计手册,得到局部阻力系数,进而得到局部阻力;另一种是用折算长度的方法,把总的局部阻力看成沿程阻力的某个倍数,比如取0.3。局部阻力和沿程阻力的和就是我们所要求的该环路的末端阻力。依此方法,逐个计算各个环路的阻力,取最大数值,作为住户末端阻力。 2)分户热表、集分水器等设备 接下来要确定分水器、集水器、过滤器、热表、测温调节锁闭阀的阻力了。 热表的阻力可以查厂家样本或设计手册,各个厂家的参数不同,笔者就不给参考数值了,以免误导读者。需要指出的是,热表的阻力和实际流量有关,同一热表流量越大,阻力越大。我们要计算用户的设计流量,查出该型号热表的流量--阻力曲线,确定热表的阻力。 集分水器的阻力计算:实际是计算和最不利环路接在一起集分水器的阻力。可分别视为分流三通、合流三通,查局部阻力系数确定之。请注意,不要把盘管各环路上小阀门的阻力丢掉,还是用查局部阻力系数的方法确定阻力。过滤器、测温调节锁闭阀如果样本没有给出阻力,可以查阅设计手册查局部阻力系数的方法确定阻力。

地暖设计规范(修改版)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设计部分摘录一:地面构造 3.1 地面构造 3.1.1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供、回水温度应由计算确定,供水温度不应大于60℃。民用建筑供水温度宜采用35~50℃,供回水温差不宜大于10℃。 3.1.2 地表面平均温度计算值应符合表3.1.2的规定。 3.1.3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0.8MPa;当建筑物高度超过50m时,宜竖向分区设置。 3.1.4 无论采用何种热源,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热媒的温度、流量和资用压差等参数,都应同热源系统相匹配;热源系统应设置相应的控制装置。 3.1.5 地面辐射供暖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 应符合下列要求: 1施工图设计文件应以施工图纸为主,包括图纸目录、设计说明、加热管或发热电缆平面布置图、温控装置布置图及分水器、集 水器、地面构造示意图等内容。 2设计说明中应详细说明供暖室内外计算温度、热源及热媒参数、配电方案及电力负荷、加热管或发热电缆技术数据及规格; 标明使用的具体条件如工作温度、工作压力或工作电压以及绝 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规格及厚度等; 3平面图中应绘出加热管或发热电缆的具体布置形式,标明敷设间距、加热管的管径、计算长度和伸缩缝要求等。 采用发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方式时,发热电缆的线功率不宜大于 20W/m。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设计部分摘录二:地面构造 3.2 地面构造 3.2.1 与土壤相邻的地面,必须设绝热层,且绝热层下部必须设置防潮层。直接与室外空气相邻的楼板,必须设绝热层。 3.2.2 地面构造由楼板或与土壤相邻的地面、绝热层、加热管、填充层、找平层和面层组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工程允许地面按双向散热进行设计时,各楼层间的楼板上部 可不设绝热层。 2对卫生间、洗衣间、浴室和游泳馆等潮湿房间,在填充层上部应设置隔离层。 3.2.3 面层宜采用热阻小于0.05㎡·K/W的材料。 3.2.4 当面层采用带龙骨的架空木地板时,加热管或发热电缆应敷设在木地板与龙骨之间的绝热层上,可不设置豆石混凝土填充层;发热电缆的线功率不宜大于10W/m;绝热层与地板间净空不宜小于30mm。 3.2.5 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绝热层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时,其厚度不应小于表3.2.5规定值;采用其它绝热材料时,可根据热阻相当的原则确定厚度。 填充层的材料宜采用C15豆石混凝土,豆石粒径宜为5~12mm。加热管的填充层厚度不宜小于50mm,发热电缆的填充层厚度不宜小于35mm。当地面荷载大于20kN/m2时,应会同结构设计人员采取加固措施。

地暖设计参数

地板采暖管间距的计算,用什么公式计算管间距。 希望高手说的具体点 最佳答案 地暖作为暖通专业的一项新技术,发明与使用不过几十年。引进国内,也不过十几 年,设计要比传统散热器系统的更加繁杂,设计研究与经验在我省尚欠成熟。 因为设计是良好施工的基础,设计和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和影响其使用效果,地 面龟裂等一系列问题,也会影响到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与质量水平。 地暖系统的设计应当经过严密认真的计算与细致的研究。 安装工程设计图纸 设计依据 1、《地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2001年版、修订版) 2、《实用供热设计手册》 3、《民用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4、《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应用技术规程》(北京市2000年10月1日实施) 5、《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工程技术规程》(河北省2001年1月1日实施) 6、《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7、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设计委托书 地暖系统设计主要参数 1、地板表面的平均温度: ①人员经常停留的地面,宜采用24℃-26℃,温度上限值28℃。 ②人员短期停留的地面,宜采用28℃-30℃,温度上限值32℃。 ③无人员停留的地面,宜采用35℃-40℃,温度上限值42℃。 2、供回水温度; ①供水温度的上限值60℃、65℃、70℃、75℃等。 从安全和使用寿命考虑,民用建筑的供水温度不应超过60℃。 ②供回水温差宜小于或等于10℃。 3、热负荷: ①全面辐射采暖的热负荷,应按有关规范进行。对计算出的热负荷乘以0.9-0.95修正系数或将室内计算温度取值降低2℃均可。

②局部采暖的热负荷,应再乘以附加系数。 (见下图) 采暖面积与房间总面积比值0.55 0.40 0.25 附加系数 1.30 1.35 1.50 4、有效散热面: 计算有效散热量时,必须重视室内设备、家具及地面覆盖物对有效散热面积的 影响。 5、填充层: ①厚度不宜小于50mm。 ②当面积超过30m2或长度超过6m时,填充层宜设置间距小于或等于6m,宽度大于或等于5mm的伸缩缝。 面积较大时,间距可适当增大,但不宜超过10m。 ③加热管穿过伸缩缝时,宜设长度不大于100mm的柔性套管。 6、压力: 工作压力不宜大于0.8MPa。如超过应采取措施。 7、流速: 加速管内水的流速不应小于0.25m/s,不超过0.5m/s。同一集配装置的每个环路加热管长度应尽量接近,一般不超过100m,最长不能超过120m。每个环路的阻力不宜超来30Kpa。 8、绝热层: 柚板结构层间应设绝热层,宜采用PS板,容量≥20kg/m3,厚度不宜小于25mm。 设计步骤 1、方案设计: ①根据建筑施工图及相关数据,计算建筑物热负茶。 ②与建筑其他相关专业(水、电、装饰等)协调地暖系统设计有关间距。 ③确定集配装置(分水器)的位置。 2、施工设计:

地暖设计整个步骤

地暖设计的整个步骤 标签:地暖盘管分集水器间距平面图家居 1、简单叙述地暖设计的整个步骤? 1)查看户型结构图;2)热负荷计算;3)盘管间距确定;4)绘制地暖盘管施工图;5)绘制地暖系统结构图;6)整理打印出图。 2、平面图中应该绘制出哪些内容? 平面图中应该绘制出加热管的具体布置形式,标明敷设间距、加热管的管径、计算长度和伸缩缝要求等。给出了分集水器的位置,并绘制出了伸缩缝的布置位置。地暖盘管平面布置图首层应给出指北针,管道出户所在图应给出室内外高度差,表明正负零标高点。给出图纸名称及比例,图签应给出图纸名称,图纸编号,出图日期,设计号。 3、设计说明中应包括哪些内容? 工程概况,设计依据,采暖设计及计算参数,采暖系统。 4、一套完整的施工图纸,应包含哪些内容? 施工图一般包括设计说明,首层管道出户平面图,一层采暖平面图、标准采暖平面图(中间层相同时,中间楼层建筑形式或热负荷不相同需要单独绘制),顶层采暖平面图,分集水器、地面构造示意图等采暖节点详图、采暖系统图、图纸目录。 5、地暖盘管间距确定的理论依据及其工程简易做法? 理论依据可参考《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或《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根据规范的限制及实际工程来看,地暖盘管的间距一般都在200~300mm之间。进行负荷计算的意义可能不是用来精确确定盘管间距,而是作为设计的参考。设计人员根据房间相对负荷选择相对的间距。一般来说,同样的房间,北面的房间要比南边盘的密些,把边的比中间的密些,顶层和首层要比中间密些。 6、手工计算热负荷需要注意的内容、热负荷计算常见软件? 常规负荷计算可参见《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或其他设计手册或教材。按常规散热器采暖计算出热负荷,再乘以0.9~0.95就可以作为地板采暖的负荷使用了。常用的软件有浩辰暖通、天正暖通、鸿业暖通等软件。这些软件能进行负荷计算和盘管绘制。 7、简述绘图步骤及管路平衡? 首先要确定分集水器的位置,初步绘制各房间的盘管;根据盘管总长度确定分集水器的路数,先初步量出总的管道长度,按照不超过120M,确定分集水器的路数;进行管路平衡调整,使得各路的长度接近,注意管道尽量不要穿墙;绘制伸缩缝,标注盘管间距、长度,使得平面图达到施工图设计深度。 8、纯CAD绘制地暖盘管步骤? 首先要拿到建筑条件图,并且已经计算出地暖盘管的间距。先利用偏移命令从靠近某一墙面的位置偏移出离建筑墙体最近的地暖盘管(比如可以取间距100mm);之后就按照计算好的间距(比如取间距为300mm)依次偏移出管道的间距到靠近房间中的位置;接下来分别从其他三面墙偏移。利用修剪命令,修剪去多余的管线,成为直角的回形;最后用倒角命令,将盘管转弯的地方都倒成圆弧。这样,一个房间的盘管就盘好了。 9、地暖盘管管径及其立管管径的确定? 一般来说,地暖盘管管径不需要计算,在大多数民用建筑中,用De20(DN15)的管径就可以满足要求。计算立管管径时,先计算出该段立管所带负荷,以便求出流量,把比摩阻控制在80~120Pa/m范围内选择管径,可利用的软件有鸿业水力计算器等。 10、外网经济比摩阻推荐值是多少? 40~80Pa/m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