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技术应用指导书

统计技术应用指导书
统计技术应用指导书

统计技术应用指导书

1目的

测量和控制过程波动情况,确保产品实现过程符合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统计技术的应用。

3统计技术方法

3.1排列图

3.1.1排列图又称巴类托(PBreto)图或主次因素分析图用以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原因,形式排列图(图一)

3.1.2 排列图的构成

排列图由一个横坐标、二个纵坐标,若干个长方形和一条折线组成,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种原因,其对质量的影响大小从左到右排列。左边的纵坐标表示频率(件)右边的纵坐标表示累计频率。折线称为巴类托曲线,各折点表示从左到右表示各种原因所占频率的累计百分数,通常将累计百分数分:B类区从0—80%左右为主要原因区;B类区80%—90%左右为次要原因区;C类区90%—100%为一般原因区,主要原因区也可根据情况的不同掌握在0—70%左右,排列图上B类区所包括的原因就是主要原因。它为确定质量改进的关键项目提供了有益的依据。

3.1.3绘制排列图的步骤:

3.1.3.1 搜集一定期内出现某个质量问题的数据(如不合格品的统计数字等)。

3.1.3.2 将数据根据原因、部位、工序、类型等进行分层。每个层次

即为一个项目(如图一中的B、B、C……)。

3.1.3.3 计算各项目重复出现的次数—频次。如果分层后的项目较多,其中有若干质的频数又明显较少,则可将几项合并成为“其他”项。

3.1.3.4 列出分项统计表将各个项目按频次多少加以排列(其他项列在最后),并计算各项占总频次数的百分比和累计百分比。(具体参照表格—)

质量不良分项统计表

3.1.3.5 按一定比例绘图。作出排列图的横坐标和左右两个纵坐标,将横坐标分成项目数,并按频数的大小从左到右顺序写项目名称。左边纵坐标为频数;右边纵坐标为累计的百分比数。

3.1.3.6 按频数大小,依次作出长方形,长方形的高度为各项目对应左纵坐标的频数值。各个长方形相互联接,成为由左向右下降排列(“有其它”项目除外)的图形。

3.1.3.7 根据1.3.4中的分项统计表,对应于右纵坐标,在各长方形的上方依次描出各项的累计的百分数的点,并以横坐标的0为始点,将描出的点子依次连接成一条由左向右逐渐上升的折线——巴类托曲

线。

3.1.3.8 在左右纵坐标间巴类托曲线之下,填写项目的总次数N在各长方形顶部分别填各项目的频数,在巴类托曲线各折点的旁边分别填写它们的累计百分比数。

3.1.3.9 在右纵坐标的80%、90%、100%处分别引三条平行于横坐标的虚线。平行虚线从左纵坐标出发至巴类托曲线为止。在80%的平行虚线上填写“B

类区”;在90%的平行虚线下填写“B类区”;在100%的平行虚线下填上“C类区”。

3.1.3.10 作出排列图所表示的主要原因结论,即B类区所包括的项目,并填写排列图的名称,搜集数据时间绘图者以及供以后查考的其它有关事项。

3.1.4 应用排列图法应注意的事项:

3.1.

4.1 影响因素的分层不应只是根据某些现象,应当尽可能根据原因进行分层。这样做有利于制定下一阶段的对策。对复杂的问题有时要按不同标志进行分层,画出几个不同的排列图,以便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原因。

3.1.

4.2 搜收集数据间隔时间的长短,应视工序的特点和分析问题的目的而定。间隔时间一般不宜过长,因为时间过长工序有可能出现较大变动,使做出的排列图失去指导意义。时间也不宜过短,因为这样的数据反映的只是工序某一小段时间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对整个工序的改进缺乏指导作用。

3.1.

4.3 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原因不能超过三个,太多了就无所谓主

要原因了。出现三个以上主要原因,就必须重新进行原因分析。分层的项目也不易太少。如果分层的项目只有两三个,也就没有必要画排列图了。

3.1.

4.4 对于某个质量问题,在制定对策前要画排列图,以便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采取措施予以消除。在措施实施之后,还需要再次画排列图,以验证措施的效果。如果第一张图上的主要原因在第二张图上成了次要原因或一般原因,就说明是有效的。措施效果的大小根据原因所占百分比的下降而定,并根据制定对策的合理性和实施对策的科学性进行下一轮的PDCB循环。反之,如果第二张图上的主要原因仍是第一张图上的主要原因,说明主要原因没有找准或措施不得当,就应该重新分层或采取得当的措施。

3.2因果分析图:

3.2.1 因果图是因果分析图的简称。它是表示质量特性(结果)与原因的关系的图。也称为鱼刺图、树枝图。运用因果图可以把问题及意见系统化,条

理化,比较准确地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原因,以利采取改进措施。因果图形状如图一:

)

[图一]因果分析图

3.2.2 绘制因果分析图的步骤

3.2.2.1 确定要分析的质量特性结果(质量问题)并将其画在图的右

边,同时画出主干,箭头指向右端。

3.2.2.2 确定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的项目。例如分析制造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可以按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如人、机器、材料、方法、环境等分类,也可按生产工艺的先后顺序分类。画大枝原因时,箭头指向主干,与主干成约60°的角。在箭头的尾端记上原因的项目名称。3.2.2.3 将大枝原因逐项分别展开为若干中原因,一个中原因画一个枝,箭头指向大原因,使之与主干平行,将原因名称记在中原因箭头的尾部。

3.2.2.4 将中原因再展开,分别画出小原因:对小原因再展开,画出更小的原因;……如此展开下去,直到能够提出具体措施为止。

3.2.2.5 经过认真分析,确认主要原因,然后用方框框起来,作为制定质量改进措施的重点。

3.2.2.6 注明因果图的名称、绘制日期、绘制者、参加因果分析的人员以及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3.2.3 应用因果分析图法应注意的事项

因果分析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集思广益。因此,不仅要召集真正有发言权的人参加分析会,而且要保证参加会议有民主发言的权利。对发言的各种

意见都要如实地加以记录,否则产生不出既系统全面,又能为下一步采取行动指出目标的因果分析图。具体注意事项有:

B.详尽分析各种原因是通过什么途径,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质量特

性的。原因的表达要明确、简练。

b.对比较复杂的问题,还应用直方图、管理图等加以补充,以便

查找主要原因。

c.注意分析各原因之间的关系,并尽可能使各种原因的影响程度定量化。

d.为开好因果分析会,要求到会者应针对课题发言,对发言者的

意见不应随意反驳批评。在确定主要原因时,可用排列图验证。

有分歧意见且相持不下时,可用表决的办法来加以确定。主要原因不宜过多。

e.整理归纳意见时,要主次分明,用鲟鱼刺图形,避免出现比目

鱼刺的图形,如图二所示,一旦出现比目鱼刺图形,就要重新进行评价。

鲟鱼刺图比目鱼刺图[图二]鲟鱼刺与比目鱼刺图

应用统计学:参数估计习题及答案

简答题 1、矩估计的推断思路如何?有何优劣? 2、极大似然估计的推断思路如何?有何优劣? 3、什么是抽样误差?抽样误差的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 4、简述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区别和特点。 5、确定重复抽样必要样本单位数应考虑哪些因素? 计算题 1、对于未知参数的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分别使用矩法和极大似然法进行点估计,并考量估计结果符合什么标准 2、某学校用不重复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00名高中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0%,学生平均体重为50公斤,标准差为48.36公斤。要求在可靠程度为95%(t=1.96)的条件下,推断该校全部高中学生平均体重的范围是多少? 3、某县拟对该县20000小麦进行简单随机抽样调查,推断平均亩产量。根据过去抽样调查经验,平均亩产量的标准差为100公斤,抽样平均误差为40公斤。现在要求可靠程度为95.45%(t=2)的条件下,这次抽样的亩数应至少为多少? 4、某地区对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进行抽样调查,随机抽选25公

顷,计算得平均每公顷产量9000公斤,每公顷产量的标准差为1200公斤。试估计每公顷产量在8520-9480公斤的概率是多少?(P(t=1)=0.6827, P(t=2)=0.9545, P(t=3)=0.9973) 5、某厂有甲、乙两车间都生产同种电器产品,为调查该厂电器产品的电流强度情况,按产量等比例类型抽样方法抽取样本,资料如下: 试推断: (1)在95.45%(t=2)的概率保证下推断该厂生产的全部该种电器产品的平均电流强度的可能范围 (2)以同样条件推断其合格率的可能范围 (3)比较两车间产品质量 6、采用简单随机重复和不重复抽样的方法在2000件产品中抽查200件,其中合格品190件,要求: (1)计算样本合格品率及其抽样平均误差

应用统计学实验导书

应用统计学实验指导书 统计实验一MINITAB的基本操作、描述统计与区间估计 班级专业:工业工程10-2班姓名:裴琦斐学号:01100303 日期: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MINITAB的基本命令与操作、熟悉MINITAB数据输入、输出与编辑方法; 2. 熟悉MINITAB用于描述性统计的基本菜单操作及命令; 3. 会用MINITAB求密度函数值、分布函数值、随机变量分布的上下侧分位数; 4. 会用MINITAB进行参数区间估计. 二、实验准备 1. 参阅教材《工程统计学》P241~P246; 2. 采用的命令: 统计(S)>基本统计量> 描述性统计;统计(S)>图表>直方图; 图表>柱状图; 计算> 概率分布> 二项/ 正态/ F / t; 统计(S)>基本统计量> 1 Z单样本; 统计(S)>基本统计量> 1 T单样本等. 三、实验内容 1.测量100株玉米的单株产量(单位:百克),记录如下100个数据. 4.5 3.3 2.7 3.2 2.9 3.0 3.8 4.1 2.6 3.3 2.0 2.9 3.1 3.4 3.3 4.0 1.6 1.7 5.0 2.8 3.7 3.5 3.9 3.8 3.5 2.6 2.7 3.8 3.6 3.8 3.5 2.5 2.8 2.2 3.2 3.0 2.9 4.8 3.0 1.6 2.5 2.0 2.5 2.4 2.9 5.0 2.3 4.4 3.9 3.8 3.4 3.3 3.9 2.4 2.6 3.4 2.3 3.2 1.8 3.9 3.0 2.5 4.7 3.3 4.0 2.1 3.5 3.1 3.0 2.8 2.7 2.5 2.1 3.0 2.4 3.5 3.9 3.8 3.0 4.6 1.5 4.0 1.8 1.5 4.3 2.4 2.3 3.3 3.4 3.6 3.4 3.5 4.0 2.3 3.4 3.7 1.9 3.9 4.0 3.4 ①请求出以下统计量: 样本数,平均值,中位数,截尾平均数,样本标准差, 样本平均数的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第1、3个四分位数; ②求出频率与频数分布; ③作出以上数据的频率直方图. 2. 产生一个F(20,10)分布,并画出其图形. 3. 用MINITAB菜单命令求χ2(9)分布的双侧0.05分位数. 4. 设鱼被汞污染后,鱼的组织中含汞量X~N(μ, σ 2),从一批鱼中随机地抽出6条进行检验, 测得鱼组织的含汞量(ppm)为:2.06,1.93,2.12,2.16,1.98,1.95, (1) 求这一批鱼的组织中平均含汞量的点估计值; (2) 根据以往历史资料知道σ=0.10,以95%的置信水平,求这一批鱼的组织中平均含汞量 的范围;

统计技术应用成果

统计技术应用成果 运用两图一表提高产品质量 今年以来,我公司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健全内部质量管 理体制,除从硬件上进行充实,着重员工的业务知识培训外还从软件上(质量管理)大下功夫,去年底就下决心要搞ISO9001标准的贯彻、实施和统计技术的 应用。今年9月10日,对产品质量不合格项目进行了统计,并按照公司统计技 术应用程序的要求,运用两图一表的统计技术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采取措施取得 了实效,现将应用情况表述如下: 一、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统计并作排列图 2010年7月产品质量不合格项目统计表:表1 项目产品外观尺寸包装其他不合格频数21 14 5 2 累计频数21 35 40 42 累计百分数50% 83% 95% 100% 频数累计百分数 40—30—20—10— —100 —50 产品外观尺寸包装其他

二、 原因分析: 根据不合格项排列图,从巴雷特曲线上不难看出主要不合格项是产品外观与尺寸,这两项占总数的83% 。公司于7月12日召开会议,针对产品外观不合格进行讨论,现将大家的分析意见用因果图表述,见图2。 机 人 环 料 法 三、 措施对策表 通过因果图分析得出,影响产品外观因素主要有设备维护保养不规范、责任心不强以及检查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等,为预防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制订以下对策:(见表2) 对 策 表 表2 序号 项 目 现状 措施 负责人 完成日期 备注 1 责任心不强 年轻员工思想不重视 组织进行思想教育 李成华 2010.7.30 图1 产品质量不合格项目排列图 图2 产品外观的因果图 无专人负责 标识保管不善 照明条件不够 设备维护保养不规范 教育不够 检查管理制度 落实不到位 材料分类存放规定不明确 产品外观为何不合格 责任心不强 业务规程学习不够

统计学实验指导

第二章统计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统计整理与分组 实验目的: 运用excel进行常见数据类型的统计整理,能熟练运用菜单和各类函数进行数据筛选、排序,运用数据透视表绘制统计频数分布表。 实验要求: 独立完成课堂各类习题和练习,按要求完成实验内容。 实验形式: 教师演示、指导 实验内容: 1、品质数据分组:利用数据透视表直接绘制,但是需要注意排序数据 2、数值数据分组:对数据排序后,能分析选择数值数据的分组形式。 能利用数据透视表编制单项式分组统计次数数列; 熟练应用统计函数编制组距式分组统计次数分布数列。 一、统计数据的预处理 1、数据筛选:参见指导P37—39 (1)自动筛选: 将鼠标定位于数据文件的变量标题行; 点击菜单“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后,则在标题行出现下拉箭头; 在需要筛选的变量下点击下拉箭头,自行选择筛选功能(前10个,自定义),后确定。 自动筛选结果会自动从原数据区域中被选择出来显示,不符合条件的被屏蔽。 自动筛选一次只能执行一次筛选条件。 取消筛选:将数据“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再点击一次,去掉自动筛选前的“√”。(2)高级筛选: 选择空白区域创立筛选条件区域:筛选变量、筛选条件值 菜单“数据”——筛选——高级筛选后,进入高级筛选对话框;

筛选方式:通常是筛选结果另行放置,防止与原数据混淆。 列表区域:整个数据库区域,一般系统会自动选择。 条件区域:高级筛选可同时执行多个条件的综合筛选结果,选出符合条件的数据区域。 如果同时多个条件筛选,条件区域中将多个条件变量取值同行放置,表示“与”。 若至少满足多个条件之一,条件区域中将多个条件变量取值换行放置,表示“或”。 筛选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或岗位为管理员的员工则如此设置: 应用1:利用自动筛选选择男性员工; 利用高级筛选选择当前工资在3万元以上的工人; 利用高级筛选选择年龄在40岁以下或大学本科及以上的职工。 2、数据排序:参见指导P41 将鼠标定位于待分析数据区域的任意位置; 点击菜单“数据”——排序后,进入排序对话框; 排序对话框中: 主要关键字:排序变量。 次要关键字:各总体单位排序变量取值相同时,若指定次要关键字,则按此排序,否则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 我的数据区域:选择参与排序的数据区域。有标题行,则数据区域第一行不参与排序,一般数据区域首行为变量名时如此选择。否则,无标题行,数据从第一行第一列开始排序。 选项:指定升降序排列形式:次序、方向、方法,用于字符型数据的排序设置。 应用2:对加工零件数按照一定大小进行排序; 对售后服务质量按照一定优劣进行排序。 二、统计分组 统计整理及分析结果的编写通常在word 文档中录入和编辑,只要能用excel 生成相 对规范的统计表和统计图,然后可以复制到word 中进行美化排版即可。 管理员

统计技术应用规定

统计技术应用规定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55top.好好学习社区

统计技术应用规定 1. 目的 控制图系用统计方法将收集的资料计算出两控制界限,以提醒操作人员注意,如发现有超出界限外或异常现象时,立即自行设法改善工作,以免发生意外。 2. X 围 2.1 公司内重要保证件及图纸所示重要度。 2.2 指定供应商应用SPC以提高质量水平。 3. 术语 3.1 计量值控制图重要控制项目,如尺寸、重要、强度等。 3.2 计数值控制图,如不良数、不良率、缺点等。 4. 工作程序 4.1 使用时机 4.1.1先期质量规划阶段 4.1.2 过程控制中使用 4.2 统计控制流程

Cp>1 4.2.1先期质量策划 4.2.1.1公司内重要保证件及图纸所示重要度(C.C) 4.2.1.2中心公司指示PPK值事项(S.C) 4.2.2过程在非控制状态: 一般若有下列现象 ●尚未使用控制图 ●不良率持续上升 ●不良现象重复出现 ●无法提早预知不良会发生 当此现象在过程中时常出现时,即可研判公司过程尚未进入控制状态。4.3 过程解析 4.3.1按照统计学中常态分配法则,控制图上的各个点数据一定呈现上下跳动之机率性出现 的现象,而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既是造成过程引起变异的原因。 原因可分为两种: a) 偶然原因--不可避免的原因 b) 异常原因--可以避免的原因 过程控制既是要控制可以避免的异常原因,因此要作过程分析,利用5W1H方法, 将过程各个作业单元(人、机、地、物、原因、方法)的异常加以掌握。 由过程解析可得知公司过程现在所处的状态。 4.3.2过程的两种状态 a. 控制状态 过程虽变动,但可预测,可控制: ° ° ° °

统计学专业及其应用领域的介绍

一、统计学专业介绍 统计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计算机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 在偶然中寻求必然是应用统计技术的核心。统计方法作为一种为决策提供依据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数据分析,了解产品质量状态的分布情况,找出问题、缺陷及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有不少著名企业在市场分析、产品开发与设计、工艺设计、生产控制与营销策略方面应用统计技术,结果使得其产品成本下降,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二、统计学的应用 1、企业发展战略 发展策略是一个企业长远的发展方向。控制发展战略一方面需要及时的了解和把握整个宏观经济的状况及发展变化趋势,另一方面还要对企业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把握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所有这些都需要统计提供可靠的数据,利用统计方法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和预测。 2、产品质量管理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质量管理中离不开统计的应用。在一些知名的跨国公司, 6准则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管理理念。质量控制应经成为统计学在生产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应用。各种统计质量控制图被广泛应用于监测生产过程。 3、市场研究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首先必须了解市场,要了解市场就需要进行广泛的市场统计调查,取得所需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作为生产和营销的依据。 4、财务分析 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是股民投资的重要参考依据。一些投资咨询公司主要是

根据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和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为股民提供参考。企业自身的投资也离不开对财务数据的分析,其中要用到大量的统计方法。 5、经济预测 企业要对未来市场状况进行预测。比如:对产品的市场潜力进行预测,及时调整生产计划。这就需要利用统计方法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6、人力资源管理 利用统计方法对企业员工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工资等进行分析,并作为企业制度工资计划、奖惩程度的依据。

应用统计学+第四章作业+答案

应用统计学第四章作业P92-94 4 ,7 ,8 ,10 ,11, 14 4. 解: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00?计划规定的百分比 实际完成的百分比 该企业第一季度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的相对指标= %100%10%100%8%100?--≈102.22% 7. 解:1)动态相对指标=同一现象基期水平 某一现象报告期水平 甲国钢厂量动态相对指标= %1103000 3300= 甲国年平均人口数动态相对指标=%1006000 6000= 乙国钢厂量动态相对指标=%1055000 5250= 乙国年平均人口数动态相对指标=%69.10071437192≈ 2)强度相对指标=的统计指标 另一有联系而性质不同某一现象的统计指标 甲国2008年人均钢厂量= 万人万吨/5.060003000= 甲国2009年人均钢厂量=万人万吨/55.060003300= 乙国2009年人均钢厂量=万人万吨/7.071435000≈ 乙国2009年人均钢厂量=万人万吨/73.071925260≈ 3)比较相对指标=指标数值 乙地(单位)同期同类值甲地(单位)某指标数 2008年甲乙钢厂量强度相对指标= %60%1005000 3000=? 2009年甲乙钢厂量强度相对指标=%8.62%1005250 3300≈? 2008年甲乙年平均人口数强度相对指标=%84%1007143 6000≈? 2009年甲乙年平均人口数强度相对指标=%42.83%10071926000≈? 所以由以上相对指标得出甲国钢厂量发张速度慢于乙国;但是在人口发张速度方面要快于乙国。

8. 解:千克甲270400 5000001501500001002500050000015000025000=÷+÷+÷++= x /亩 亩千克乙/2504502001504507502005001501250=++?+?+?=x 所以由表4-14知乙村的平均亩产高于甲村的平均亩产,即乙村的生产经营管理做的好;但从计算结果来看,由于甲村平原地占播种面积较大,山地占播种面积较小,所以得到产量较大,即甲村的平均亩产高于乙村的总平均亩产。 9. 解:1)早中晚的购买量相同则设购买量为bkg 元千克/73.25 5.223≈÷+÷+÷=b b b b x 2)早中晚的购买额相同则设购买量为akg 元)(千克/17.335a 2.5a 2a ≈++= a X 10. 解:%74.94%3.96%22.92%74.953=??=xg 14 解:1)5.120 601203202601120=++?+?+?= 甲x 件/人 8.13302120130180=÷+÷+÷=乙x 件/人 甲x <乙x ,所以乙单位工人的生产力水平高 2)件()(甲67.0200 20)5.13(60)5.1-21205.1-1222=?-+?+?=σ 件(乙6.010 603010)8.13(60)8.12(30)8.11222=++?-+?-+?-=σ V 甲=%7.44%1005 .167.0≈?=甲甲 x σ V 乙=%3.33%1008.16.0≈?=乙 乙 x σ 因为乙甲σσ>,V 甲>V 乙 ; 所以乙单位工人生产水平整齐.

统计技术应用程序

统计技术应用程序 1目的 为选择适当的统计技术,准确判定工序能力和产品特性的波动情况,提高有关人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确保产品在形成过程中满足控制和验证的需求,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有关产品质量形成的各个过程对各项统计技术的选择和应用。 3 引用标准和文件 a QS-9000《质量体系要求》第三版 b GB/LB01.01-2001《质量手册》第二版 4职责 4.1 品保部是应用统计技术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编制统计技术的应用计划,并组织实施。 4.2 办公室负责统计技术的教育培训工作。使应用统计技术的人员都了解有关如变差、过程能力、能力指数等统计技术的基本概念,并会正确的应用。 4.3 有关部门负责本部门统计技术应用需求计划的申报和统计技术的具体应用。 5 管理程序 结合我公司实际,在质量先期策划中确定统计技术工具,并在控

制计划中标注,有关部门按其应用主要采用统计技术的老七种工具和新七种工具。 5.2 统计技术应用范围:对确定过程、控制过程和验证过程能力的部门开展统计技术。 5.3 统计技术的控制要求 为准确地应用统计技术,确保应用效果,应按下述步骤选用适用的统计技术。 5.3.1 确定需求,编制计划。 5.3.1.1有关部门根据应用统计技术的实际需要提出年度采用统计技术的需求计划,报品保部。 5.3.1.2品保部会同技术部对各应用统计技术部门提出的需求计划进行审查,并编制出全年统计技术应用计划,上报主管领导批准后,发给提出部门实施。 5.3.1.3品保部组织评审统计技术应用计划的可行性和适宜性。 5.3.1.4新产品开发先期质量策划阶段,技术部需选择适当的统计技术工具,并纳入控制计划和检验指导文件及作业指导文件中,具体实施按《SPC的实施程序》执行。 5.3.2 组织实施,分类指导。 5.3.2.1批准后的统计技术应用计划,由统计技术应用部门负责人提出该计划在本部门的应用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5.3.2.2办公室要根据有关部门需求和培训计划对确定采用统计技术的人员进行具体方法的培训。经过培训后,有关的管理、执行和

应用统计专业

应用统计专业 学制:四年 : 学位:理学学士 : 制订时间:年月 : 一、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对该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 业成就的总体描述) 本专业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常用的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案工作的专门人才。Ⅰ. ,,,. ,,,; . 二、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 包括学生通过本专业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养) 本专业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强调对学生统计基础理论的培养,在夯实统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用统计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案中,促使学生养成独立工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经过四年的系统学习,本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应达成以下毕业要求 . 理论基础: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统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其中包括重要的概念、定理、命题、推论、模型、估计方法和推断方法等。掌握基本的专业英语知识。 . 问题分析:能熟练应用数学和统计基础理论,探索分析实际问题,对该问题进行恰当的建模,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能合理解释分析结果。 . 统计语言:在掌握数学和统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能熟练掌握一门或多门相关的统计语言,例如或者,熟悉基本的语句,能进行简单的编程设计。 . 科学研究:能够用数学和统计基础理论来研究一些较复杂的科研问题,特别是来自行业且有深刻行业背景的科研问题。 . 大数据:在掌握数学基础理论、统计基础理论和一门或多门统计语言的基础上,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做一些大数据处理技术内核开发的工作。 .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Ⅱ. , ' , , , , .

应用统计学作业答案

第1章导论作业 1指出下面的变量哪一个属于分类变量: A、年龄 B、工资 C、汽车产量 D、购买商品时的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 我的答案:D 得分:4.3分 2指出下面哪个变量属于顺序变量: A、年龄 B、工资 C、汽车产量 D、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 我的答案:D 得分:4.3分 3 指出下面哪一个变量属于数值型变量: A、 年龄 B、 性别 C、 企业类型 D、 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 我的答案:A 得分:4.3分 4 一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完成其统计作业,在《统计年鉴》中找到了2006年城镇家庭的人均收入。这一数据属于: A、 分类数据 B、 顺序数据 C、 截面数据 D、 时间序列数据 我的答案:C 得分:4.3分 5 下列不属于描述统计问题的是: A、 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的推断

了解数据分布的特征 C、 分析感兴趣的总体特征 D、 利用图、表或其他数据汇总工具分析数据 我的答案:A 得分:4.3分 6 某大学的一位研究人员希望估计该大学本科生平均每月的生活费支出,为此,他调查了200名学生,发现他们每月平均生活费支出是500元。该研究人员感兴趣的总体是: A、 该大学的所有学生 B、 该校所有大学生的总生活费支出 C、 该大学所有的在校本科生 D、 所调查的200名学生 我的答案:C 得分:5.4分 7 某大学的以为研究人员希望估计该大学本科生平均每月的生活费支出,为此,他调查了200名学生,发现他们每月平均生活费支出是500元。该研究人员感兴趣的参数是: A、 该大学的所有学生人数 B、 该大学所有本科生的月平均生活费支出 C、 该大学所有本科生的月生活费支出 D、 所调查的200名学生的月平均生活费支出 我的答案:B 得分:4.3分 8 某大学的以为研究人员希望估计该大学本科生平均每月的生活费支出,为此,他调查了200名学生,发现他们每月平均生活费支出是500元。该研究人员感兴趣的统计量是: A、 该大学的所有学生人数 B、 该大学所有本科生的月平均生活费支出

统计学实验实习指导书(新版)

10 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10.1 用Excel搜集与整理数据 10.1.1 用Excel搜集数据 统计数据的收集是统计工作过程的基础性环节,方法有多种多样,其中以抽样调查最有代表性。在抽样调查中,为保证抽样的随机性,需要取得随机数字,所以我们在这里介绍一下如何用Excel生成随机数字并进行抽样的方法。需要提醒的是,在使用Excel进行实习前,电脑中的Excel需要完全安装,所以部分同学电脑中的office软件需要重新安装,否则实习无法正常进行。本书中例题全部用Excel2007完成。 使用Excel进行抽样,首先要对各个总体单位进行编号,编号可以按随机原则,也可以按有关标志或无关标志,具体可参见本书有关抽样的章节,编号后,将编号输入工作表。 【例10-1】我们假定统计总体有200个总体单位,总体单位的编号从1到200,输入工作表后如图10-1所示: 图10-1 总体各单位编号表 各总体单位的编号输入完成后,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第一步:选择数据分析选项(如果你使用的是Excel2003,单击工具菜单,若无数据分析选项,可在工具菜单下选择加载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分析工具库,便可出现数据分

析选项;如果你使用的是Excel2007,点击左上角Office标志图标,Excel选项,加载项,在下面的管理下拉列表中选择“Excel加载项”,转到,勾选“分析工具库”,确定。),打开数据分析对话框,从中选择抽样。如图10-2所示。 图10-2数据分析对话框 第二步:单击抽样选项,确定后弹出抽样对话框。如图10-3: 图10-3 抽样对话框 第三步:在输入区域框中输入总体单位编号所在的单元格区域,在本例是$A$1:$J$20,系统将从A列开始抽取样本,然后按顺序抽取B列至J列。如果输入区域的第一行或第一列为标志项(横行标题或纵列标题),可单击标志复选框。 第四步:选择“随机模式”,样本数为10。 在抽样方法项下,有周期和随机两种抽样模式。 “周期”模式即所谓的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采用这种抽样方法,需将总体单位数除以要抽取的样本单位数,求得取样的周期间隔。如我们要在200个总体单位中抽取10个,则在“间隔”框中输入20;如果在200个总体单位中抽取24个,则在“间隔”框中输入8

03统计技术应用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QP/03 生效日期2012年3月01日 目录 1 目的 2 适用范围 3 职责 4 程序 5 相关文件 6 使用表格 修订历史 版本修订内容修订日期修订者批准者 发文范围 总经理管理者代表 供销部技质部生产部财务部办公室 受控 印章 编制审核批准收文 部门日期日期日期

文件编号QP/03 生效日期2012年3月01日 1. 目的 使本公司质量体系运行产生、收集、汇总的各种数据与资料能运用统计技术作分析,以掌握质量体系运行现状,了解过程能力及变化的趋势,寻找持续改进的机会,解决质量问题,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进料、制造、成品检验的抽样计划确定,过程监控时控制图的使用,制造能力统计及问题统计分析,公司重大决策时的依据提供。 3. 职责 3.1 技质部负责统计技术应用的归口管理工作并提供指导。 3.2 各部门负责统计技术应用的数据提供,统计分析和纠正措施的实施。 3.3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统计技术应用效果的评估。 4. 程序 4.1 基础培训 在统计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由技质部组织对相关部门人员进行统计技术基本知识、使用方法和意义的培训和指导,以帮助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了解诸如变差、受控(稳定)、过程能力等概念,掌握必需的统计技术应用方法,进而使用并发挥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方面的作用。 4.2 方法确定 4.2.1常用的统计技术方法及应用领域为: 1)抽样计划:应用于大批量、破坏性、高成本的产品检验中,常依据GB2828标准。 2)调查表:常用于对顾客意见及满意程度的征询活动。 3)排列图:针对各类不合格及顾客投诉进行分类排列,找出主要问题或原因。 4)因果分析图:针对质量问题引用人、机、料、法、环、测等六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原因。 5)柱形图:常用于对质量指标的完成情况的统计和对合格供方供货(服务提供)业绩的统计。 6)控制图:过程控制中对产品质量特性随时间变化而出现的变差进行监控的图

统计学专业

统计学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理学 门类:统计学类 专业名称:统计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教学或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事业单位和经济、金融和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市场研究、质量控制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研究、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包括一般统计和经济统计两类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或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受到理论研究、应用技能和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 ◆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采集数据、设计调查问卷和处理调查数据的基本能力; ◆了解与社会经济统计、医药卫生统计、生物统计或工业统计等有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某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具有应用统计学理论分析、解决该领域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了解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动态及其应用前景; ◆对于理学学士,应能熟练使用各种统计软件包,有较强的统计计算能力;对于经济学学士,应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熟悉国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统计法律、法规,具有利用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管理的能力;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 主要课程:数学基础课(分析、代数、几何)、概率论、数理统计、运筹学、计算机基础、应用随机过程、实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非参数统计、统计预测与决策、风险管理等,以及根据应用方向选择的基本课程(如经济统计方向可选择社会调查方法、经济与社会统计等)。 实践教学:包括学年论文、社会调查、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理学或经济学学士学位。 相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原专业名:统计学、统计与概率(部分)。 就业数据

统计技术应用的指南

统计技术应用指南 1、引言 依据准确的数据和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是科学决策的有效途径,而逻辑推理分析使用统计推断和统计控制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不仅能确定、控制和验证过程能力和产品特性,还可持续改进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 2、统计技术应用围和方法 2.1、市场调研和顾客满意度测定中的抽样调查。 2.2、施工过程控制中的控制图。 2.3、物资采购、分项工程验收中的统计抽样检验。 2.4、分项工程不合格点分析、质量改进中的排列图、因果图和对策表。 3、统计技术应用 3.1、抽样调查

3.1.2、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 a、目标量估算。计算各特定答案所占比率。 b、相关分析。 3.1.3、市场需求预测和顾客满意度统计 a、通过统计分析搞清市场需求与那些因素有关,并以这些因素为自变量,需求为因变量的需求量预测。如销售情况与促销方式的关系,销售额与广告费的关系等。 b、通过客户对户型、功能、质量、价格、服务等表示的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分别分配权数为1、0.8、0.6、0.3、0,并分别计算单项满意度,进而可对各项目分别权重,并计算综合满意度。 3.1.4、抽样调查可用于工程设计调研、市场需求调研、广告调研、促销方式调研、客户调研及客户满意度测定等。 3.2、X--R控制图 3.2.1、控制图用于: a.诊断、评估过程的稳定性; b.控制:决定某一过程何时需要调整,何时需要保持原有状态; c.确认:确认某一过程的改进效果 3.2.2、X-R控制图的应用步骤: a、预备数据的取得 确定相同时间间隔抽取样本大小n=5的样本,共取25组,记入数据表。

b、计算各组样本的平均值X和级差R记入数据表。 c、计算25组数据的总平均值X和级差平均值R,并记入数据表。 d、计算控制界限 X图:VCL=X+A2R n=5时,A2=0.58 CL=X LCL=X-A2R 控制图数据表 R图VCL=D4R n=5时,D4=2.115 CL=R LCR=D3R n≤6时,D3为负值,下限LCL不考虑。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统计工作与统计学得关系就是__统计实践____与___统计理论__得关系。 2.总体就是由许多具有_共同性质_得个别事物组成得整体;总体单位就是__总体_得组成单位。 3.统计单体具有3个基本特征,即__同质性_、__变异性_、与__大量性__。 4.要了解一个企业得产品质量情况,总体就是_企业全部产品__,个体就是__每一件产品__。 5.样本就是从__总体__中抽出来得,作为代表_这一总体_得部分单位组成得集合体。 6.标志就是说明单体单位特征得名称,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__数量标志_与_品质标志_两种。 7.性别就是_品质标志_标志,标志表现则具体体现为__男__或__女_两种结果。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总体得同质性就是指(A )。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得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得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C、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得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得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2.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得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得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就是( D )。 A、全部工业企业????B、80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800家工业企业得全部工业产品 3.有200家公司每位职工得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200家公司得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 A )。

A、200家公司得全部职工??B、200家公司 C、200家公司职工得全部工资?D、200家公司每个职工得工资 4.一个统计总体(D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5.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得质量,则该产品等级就是( C)。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品质标志????D、质量指标 6.某工人月工资为1550元,工资就是( B )。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测 7.统计学自身得发展,沿着两个不同得方向,形成(C)。 A、描述统计学与理论统计学?? B、理论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C、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 D、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三、多项选择题 1.统计得含义包括( ACD)。 A、统计资料?B、统计指标???C、统计工作 D、统计学?E、统计调查 2.统计研究运用各种专门得方法,包括( ABCDE )。 A、大量观察法??B、统计分组法??C、综合指标法 D、统计模型法? E、统计推断法 3.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统计指标?( ACDE ) A、我国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 B、某同学该学期平均成绩 C、某地区出生人口总数 D、某企业全部工人生产某种产品得人均产量 E、某市工业劳动生产率 4.统计指标得表现形式有(BCE )。

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doc 16页

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doc 16页

《统计学》 实验指导书

学任务,由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 ⒉适用专业 统计学实验适用的专业是经济和管理类各专业。 ⒊先修课程 概率与数理统计、统计学 ⒋实验课时分配 实验项目学时 实验一中文Excel的概述和基本操作1 实验二Excel在描述统 计学中的应用 2 实验三Excel在推断统 计学中的应用 2 实验四社会调查的数 据处理及调查报告的撰写 3 ⒌实验环境(对实验室、机房、服务器、打印机、投影机、网络设备等配置及数量要求) 本实验按自然班分组,每次实验指导教师指导一个实验小组,为此统计上机实验需设35个座位,实验台上配备Excel统计数据的实际案例,如教科书,教师搜集到的最新的经济管理类相关的统计数据、统计图、统计表并复印给每位学生,

教授学生Excel统计功能的幻灯片及实际操作的随堂作业;××统计调查报告的范本等等。 主要统计调查报告的制作流程图要悬挂在实验室墙壁上,便于学生参阅及按步骤有的放矢的完成调查报告,同时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 ⒍实验总体要求 (1)通过统计学上机实验,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验中,要将理论课所讲的内容与实际操作进行对照,弄清模拟实验资料中全部经济数据的统计处理。 (2)进行操作,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在实验中,为学生配备了相关的经济管理类数据分析内容,比如:近几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分析预测内容,学生要按要求进行图表绘制并根据结果进行适当的定性分析,提高实际分析能力。 (3)通过实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常识,为进一步处理复杂经济现象形成的数据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础。 进行统计实验时,一般应遵循下列要求:①动手操作之前,要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并对教材的有关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以便顺利完成各项实验。

2017年年度数据分析和统计技术应用总结--2017.12.16

2017年数据分析和统计技术应用总结 XXXXXXXXXXXXXXXXXX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

数据分析与统计技术应用总结 1、工程概况 XXXXXXXXXXXXXXXXX。 2、组织结构 3、数据分析与统计技术应用的目的 为了确定、收集和分析与数据分析与统计技术应用制度有关的数据,利用统计技术等手段处理数据,为评价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为识别和确保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信息项目部根据分局下发的关于《数据分析与统计技术应用管理办法》的通知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组织各个部门开展数据统计并进行分析。 工程技术部通过对项目部各科室及现场负责人收集的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用以确定项目部数据分析与统计技术应用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识别工程实现过程的运行状态,提出可实施的改

进建议和施工方法。 4、各科室数据分析内容 (1)工程技术部 在现浇箱梁支架预压试验数据分析、现浇箱梁预应力张拉控制数据分析过程中,要求质量管理部及时对支架预压、预应力张拉现场观测到数据进行记录、初步整理。 数据整理完成之后,根据表格法、图表折线图对数据进行分析,指导技术人员获取数据分析的直观结果图,组织各科室成员进行讨论分析支架预压数据误差的原因,及时对现场进行复测、审核、确认。 形成支架预压与预应力张拉数据分析文件,并对得出的结论进行准确性评价,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及经验。 (2)质量管理部 对现场预压时是否按照技术质量要求规范进行预压监督,预应力张拉过程中张拉是否达到《预应力张拉施工方案》及设计要求并及时收集现场支架预压、预应力张拉过程中产生的数据。 (3)合同管理部 负责合同变更和履行,顾客满意度信息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4)物资设备部 对项目使用的主要材料进行前期市场调查,了解行情并进行分析,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采购的材料与周边市场行情进行对比分析,及时掌握价格浮动,确保材料进场数量;需检测的材料第一时间报试验室检测及时反馈检验结果,确保进场材料满足设计要求。为便于材

专业硕士之应用统计硕士

【应用统计硕士】 来源:万学海文考研 专业硕士设置方案 一、为适应我国现代统计事业发展对应用统计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完善应用 统计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应用统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应用统计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 二、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Applied Statistics”,英文缩 写M.A.S.。 三、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 德素养,具有良好的统计学背景,系统掌握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开发的知识与技能,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能够在国家机关、党群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科研教学部门从事统计调查咨询、数据分析、决策支持和信息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应用统计专门人才。 四、应用统计硕士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应用统计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 要求,突出统计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专业实习等方法。 五、应用统计硕士培养过程须突出应用统计实践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时 间不少于半年。 六、应用统计硕士专任教师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重视吸收 来自应用统计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构建“双师型”的师资结构。 七、学位论文须与应用统计实际问题、实际数据和实际案例紧密结合,体现学生运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应用统计硕士生儿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数据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 1.掌握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本分方法。 2.掌握数据分析的金发原理和方法。 3.掌握了基本的概率论知识。 4.具有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允许使用计算器(仅仅具备四则运算和开方运算功能的计算器),但不得使用带有公式和文本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统计学80分,有以下三种题型: 单项选择题25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简答题3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四川大学《应用统计学》第一次作业答案

首页-我的作业列表- 欢迎你, 你的得分:94.0 完成日期: 2018年06月12日09点20分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4.0分,共8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 该企业的全部职工 B. 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C. 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D. 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2. 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 变量 B. 指标 C. 标志 D.变异 3. 从标志角度看,变量是指() A. 可变的数量标志 B. 可变的数量标志值 C. 可变的品质标志 D. 可变的属性标志值 4. 某工人月工资150元,则“工资”是() A. 数量标志 B. 品质标志 C. 质量标志 《应用统计学》第一次作业答案

5. 标志与指标的区别之一是() A. 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B.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C. 指标是说明有限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无限总体特征 的。 D. 指标是说明无限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有限总体特征 的。 6. 乡镇企业局为总结推广先进生产管理经验,选择几个先进乡镇企业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 ()。 A. 抽样调查 B. 典型调查 C. 重点调查 D. 普查 7. 下列各项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A. 抽样调查 B. 重点调查 C. 典型调查 D. 快速普查 8. 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时间是为了() A. 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 B. 具体确定调查单位 C. 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 D. 为了统一调查时间,一起行动 9. 调查鞍钢、武钢、宝钢等十几个大型钢铁公司就可以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 查方式是()。 A. 典型调查 B. 重点调查 C. 抽样调查

统计与统计分析实验指导书

统计与统计分析A2实验指导书 【试验目的】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验证并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掌握常用统计分析方法在Excel和SPSS中的实现,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原理、基本条件、实现步骤、结果的内涵等问题。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任务和条件对社会经济问题进行初步的调查研究,结合自己的专业,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 【试验内容】 Excel和SPSS中的统计分析功能,包括: 1、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包括数据的排序与筛选、数据透视表与分类汇总、制作频数分布表和绘制各种统计图。计算描述统计量,选择适合的描述统计量反映统计数据的集中和离中趋势。 2、SPSS的参数检验,包括单样本的T检验,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及配对样本的T检验。 3、SPSS的方差分析。 4、相关与回归分析,包括Excel及SPSS中相关系数的计算、一元线性回归的基本方法、同时了解各种检验指标的给出、残差图、线性拟合图的制作等问题。【实验要求】 1、按学校要求的试验报告格式打印。 2、用WORD文档输出,宋体,5号。 实验一SPSS统计数据整理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根据统计调查目的,应用SPSS11.0软件或12.0,生成SPSS文件,并学会运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及分析。 二、操作平台:SPSS11.0或12.0 三、统计分析内容: 1、搜集信管091-092班一门课的成绩(每位同学收集的课程尽量不一样),但需包括所有同学,分析两个班成绩的差异,并给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可用excel也可以用spss进行分析) 2、振兴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有三个附属学院,分别是商贸学院、生物学院和医学院。近期高校管理层为了了解社会对本校学生的满意程度,以此促进本校教学改革,其中进行了一项对本校的毕业生调查,随机抽取了48名毕业生组成样本,要求他们所在的工作单位对其工作表现、专业水平和外语水平三个方面的表现进行评分,评分由0到10,分值越大表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