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胜任力模型管理手册-指导性方案

集团公司胜任力模型管理手册-指导性方案
集团公司胜任力模型管理手册-指导性方案

河北立中集团公司

胜任力模型管理手册

(指导性方案)

杭州步步为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008年4月

目录

一、胜任力模型概述

1、岗位胜任力定义

2、岗位胜任力模型定义

3、岗位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二、立中公司胜任力模型建立说明

1、建立原则

2、建立流程

3、建立过程说明

4、对立中的建议

三、立中公司胜任力模型说明与要求

1、结构与内容说明

2、管理说明

3、对人力资源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要求

四、立中公司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1、在招聘配置中的应用

2、在培训开发中的应用

3、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五、附则

六、附件

手册正文

一、胜任力模型概述

1、岗位胜任力定义

从企业角度定义,岗位胜任力是企业为实现其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获得市场核心竞争力,对本组织内的各岗位人员所需要具备的职业素质、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综合要求。

从员工角度定义,岗位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和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

2、岗位胜任力模型定义

岗位胜任力模型是根据岗位类别或具体岗位,把胜任该岗位类别或该岗位所需的核心的、重要的或通用的能力素质进行选择和有机组合,形成岗位系列或针对具体岗位的能力素质列表与描述说明。

3、岗位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建立基于岗位胜任力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发展的趋势,针对立中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导入岗位胜任力模型理念及其管理方法,能大幅度提高立中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与操作水平,有力推动立中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全面提升其系统性、有效性与前瞻性;可通过岗位胜任力及其方法的运用,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层次,不断提升对企业整体发展的作用与价值。

岗位胜任力模型与岗位说明书有本质的区别,岗位说明书是针对岗位的分析和说明,是岗位规范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岗位胜任力模型是针对绩优员工及其综合特质、能力的分析和说明,是人岗动态匹配和管理导向的依据与指南针。

岗位胜任力一方面承接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对人的要求,一方面关注员工的优秀工作业绩及其原因,把企业战略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紧密连接起来,可广泛应用于员工招聘配置、培训开发、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过程中。

二、立中公司胜任力模型建立说明

1、建立原则

(1)适应性原则

立中集团的胜任力模型必须适应企业的行业特性与发展特性。

(2)有效性原则

立中集团的胜任力模型必须能有效地应用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能对各具体工作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3)简要性原则

根据立中集团的现状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胜任力模型不能很复杂,要简单简捷,有利于理解与应用。

2、建立流程

本流程对胜任力的建立进行简要说明,为立中集团建立针对单个关键岗位或重要岗位的胜任力模型提供参考。

3、建立过程说明

本次立中集团的胜任力建模经历了培训阶段、信息收集阶段、分析阶段和建模阶段,本手册完成后,将进入应用阶段和管理阶段。

在本次建模过程中,对保定立中进行了大量的行为事件访谈,并回收了秦皇岛的调查表,对立中的“诚信、勤勉、合作、发展”的企业价值观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对立中企业的特点与行业特点进行了分析;根据这种情况,全面审核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文件,针对立中集团的现状和人力资源管理水

平,设计了本模型。

4、对立中公司的建议

通过建模工作和资料审核,对立中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以下建议,并可有利于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1)各级管理人员应提高对胜任力模型的理解,充分认识到胜任力模型对企业和本职工作的价值所在,并在工作中加以针对性应用。

(2)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引导下,对人力资源需求特质进行动态界定。

(3)在转化咨询方提供的方案时,充分考虑管理的协调性与一致性。

(4)全面提升相关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5)关注企业经营目标与战略规划,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前瞻性。

(6)关注企业业务流程与价值创造,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层次性。

三、立中公司胜任力模型说明与要求

1、结构与内容说明

立中集团胜任力模型分为二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胜任力模型管理手册》,对胜任力模型的总体思路、构建情况、管理与应用进行说明;第二部分为附件,附件1是六大岗位类别的胜任力模型,附件2对胜任力模型中的胜任力项目进行定义与等级说明,附件3是管理岗位胜任力等级匹配表。

(1)附件1说明:

六大岗位类别说明表

在附件1中,每个岗位类别都有一个胜任素质项目列表,是根据该岗位类别的岗位特性和对绩优人员的综合分析,从众多特质和能力项目中选择出来的,表

达了公司对该岗位类别人员的重点要求和绩优员工的综合共性。

同时,在列表中,对每个胜任素质项目进行了分类,六个岗位类别都具备的一些素质项目划为通用类素质,针对每个岗位类别的个别素质项目划为专项类素质(如财务类岗位的财务类素质项目),把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统归为专业类素质。

(2)附件2说明:

附件2称为《胜任素质模型词典》,本词典对附件1中的三大类别的每个素质(通用类素质、专项类素质和专业类素质)进行了详细说明,包括每个素质项目的定义、每个素质项目的三个级别说明和该素质项目的测评方法建议。

每个素质项目的三个级别为合格、良好、优秀。合格是对该项素质的最低要求,良好是对该项素质的提升性要求,优秀是对该项素质的卓越性要求。

每个素质项目的测评方法建议只对测评方法进行了选择。根据立中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成立测评中心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在具体应用与操作时,相关人员可根据建议的测评方法,设计适合实施的可行的结构化面试题目及其他操作工具。

(3)附件3说明:

附件3是《管理岗位胜任力等级匹配表》,对立中集团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的胜任力项目进行了等级匹配,即每个胜任力项目要求该级别人员是达到合格、良好还是优秀进行了界定。

2、管理说明

(1)管理责任

胜任力模型由立中集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维护、修改、更新和组织实施;各级管理人员承担实施和推行的义务,并有提出建议和意见的权利。

(2)胜任力模型的更新

当发生下列情况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对胜任力模型进行更新:

◆公司战略与经营目标发生重大变化时

◆公司业务流程发生重大变化时

◆公司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时

◆公司外部竞争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要求发生重大变化时

◆公司业务变革或管理变革时

◆公司绩效管理反馈对人的要求发生重大变化时

◆其他重大情况的发生

(3)胜任力模型的维护和调整

立中集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对胜任力模型进行动态维护和调整,可根据实际情况和企业的动态发展,调整各岗位类别的胜任力模型的结构与内容,也可调整胜任力模型项目的定义与级别。

原则上,每年应对胜任力模型进行一次调整。

(4)胜任力模型的岗位化

立中集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各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根据本管理手册的说明和六大岗位类别的胜任力模型,为本公司的具体关键岗位和核心岗位制定岗位胜任力模型。

3、对人力资源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要求

(1)对人力资源人员的要求

胜任力模型的实际应用、管理与更新,对人力资源人员有较高的要求:

◆深刻认知公司战略与经营目标

◆熟悉公司业务流程

◆掌握绩效管理的方法与工具

◆掌握行为事件访谈法

◆掌握至少三种人才测评方法

◆系统性人力资源管理思路

◆较专业的心理学知识

◆极强的分析能力与沟通能力等

(2)对管理人员的要求

胜任力模型对管理人员而言,是一个很好的管理工具。它可以帮助管理人员深入分析下级员工的业绩及其原因,分析需要什么样的下级才能达到绩效目标,

引导管理人员发现下级的针对性问题,全面提升管理人员对人和业绩两方面的管理能力。

因此,要求立中集团的各级管理人员,能有意识地应用胜任力模型及其方法,全面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四、立中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1、在招聘配置中的应用

胜任力模型为招聘配置提供较科学的依据,可避免部分管理人员根据自己的主观印象评价应聘者,避免招聘考察的盲目性,提高招聘配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立中公司在从外部人才市场招聘员工时,在晋升或调换内部员工时,可按照胜任力模型的胜任力项目进行重点考查或测评,下面说明应用的四步曲:

(1)确定招聘配置岗位的定位与考查项目

当确定招聘或配置某个岗位时,可首先确定配置的定位:完全胜任、基本胜任还是培养使用。

然后,根据该岗位类别的胜任力模型,结合具体岗位的工作任务,选择确定重点考察的胜任力项目(不排除考查胜任力模型以外的其他能力或个人特质)。(2)选择或设计测评方法

根据考查的胜任力项目,在胜任力模型词典中查询定义与等级说明,根据测评建议综合选择针对每个胜任力项目的测评方法,灵活设计各种测评工具和与等级对应的评价标准。如要重点考查团队建设能力,选择行为事件面试法,就可设计相应的行为事件面试问题及评价标准。

备注:在选择或设计测评方法时,不要认为只有测评中心才能进行严格的测评;实际上我们可广泛而灵活地应用各种方法来测评应聘者。

(3)组织面试或考察

前面二步工作完成后,就可组织实施面试或考察,可运用胜任力评价表对应聘者进行针对性评价。

行为事件面试法的胜任力评价表

(4)评价选拔

根据评价结果,对多个应聘者进行综合比较,选择最适合的人进行配置。每次应用胜任力模型进行招聘配置后,应进行动态跟踪,通过配置到岗的员工的行为表现和业绩表现来验证胜任力模拟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验证测评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说明:以上四步曲的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招聘所有重要岗位和关键岗位的员工。

2、在培训开发中的应用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开发明确了公司对员工进行培养的方向,有利于根据公

司业务发展确定培训开发的重点,根据胜任力素质项目与评价结果制定、调整培训计划与内容。

尤其在培训需求分析方面,公司可根据某岗位类别的胜任力模型分析该类别员工在要求的胜任力项目方面存在的欠缺,以确定共性培训需求;也可对某关键岗位员工进行胜任力模型的分析,发现存在的不足,以确定其个性化的培训需求。

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表

3、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胜任力模型关注绩优的行为表现,为绩效考核提供了过程监控的依据,各级管理人员可通过考察岗位要求具备的胜任能力和行为表现,关注当前与未来的绩效。同时强化对员工潜能的开发。

胜任能力模型是区分优秀与普通的行为指标和导向,可以根据胜任力模型中的胜任力项目对员工进行针对性考核。让工作行为表现好和业绩出色的员工及时得到回报,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工作行为表现偏离胜任力模型要求的和工作绩效不够理想的员工,可以根据考核标准以及胜任能力模型要求,通过培训或其他方式帮助员工改善工作绩效,改善企业对员工的期望。

结合立中集团正在进行的绩效管理咨询与变革,可以在CPI指标设计与选择过程中,把胜任力模型中的胜任力项目作为CPI指标,把等级描述作为考核标准,使考核更有依据性和目的性。

在绩效反馈阶段,胜任力模型的引入要求各级管理人员有针对性地向员工反馈在胜任素质方面的不足、以后发展的方向、需要弥补的能力和需要改善的行为表现等,以帮助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指导。

五、附则

1、本手册由杭州步步为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制定并负责解释。

2、本手册为第一版,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动态修改。

六、附件

附件1:《六大岗位类别的胜任力模型》

附件2:《胜任素质模型词典》

附件3:《管理岗位胜任力等级匹配表》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胜任力模型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胜任力模型 维度变革管理 商业知识商业银行业务知识、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商业银 行战略 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命令、识人用人能力、培养他人、与银行内的部门合作、 人力资源部门领导、运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实施员工的招聘和选拔、优化绩效考核、薪酬设计管理、沟通 协调、员工的培训和发展 变革管理预期应对能力、银行人员合理调动能力、战略分析能力

各个胜任力构成要素的定义及行为表现 维度胜任力构成 要素 定义行为表现 商业知识 银行业 务知识 商业银行业务知识包括资产、 负债、中间业务、商业银行的 国际业务、商业银行联行往来 业务等。 了解掌握商业银行业务知识,并能及时关注学习, 熟悉当前本行主推的业务,并能将学习的商业银 行知识运用到自己日常工作中。 银行人力资 源管理理论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包括国外、国内的经典、前沿 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及商业 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先 进经验。 通过培训或自学、读书看报掌握新的人力资源管 理的先进知识,让知识不落伍,能及时用先进的 方法解决人力资源各方面的问题 银行 战略 商业银行战略包括其他商业 银行战略调整所带来的人力 资源管理变化和本行战计划。 熟悉其他商业银行战略变化所做的人力资源管理 经验;及时了解本行的年度战略计划,并与人力 资源管理工作结合,使自己的工作最大限度地为 战略服务。 人力资源管理技术 命令 命令表达出个人促使他人依 照其希望行事的意图。(在特 定的 情况下,尤其在组织出现危机 或变革的情况谨慎使用) 在人力资源部门工作出现重大问题或银行组织出 现变革时,谨慎地使用命令口吻与员工坦率直接 得探讨问题;单方面设定高绩效标准使下属遵守 自己的要求;对员工不合理的要求坚决拒绝 识人 用人 能力 识人用人能力指能够了解下 属员工的特长、性格、经历等, 在合适的岗位安排合适的人, 使组织效率最大化 了解人力资源部门的每个员工的工作特长、工作 经历、个人性格等;通过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经 验可判断出员工适合的负责内容;能根据每个员 工的特点给予其相应的授权。 培养 他人 培养他人表明了一种帮助他 人成功的倾向与意图,每一个 培养他人的正面含义都有促 成他人学习或发展的真实意 图。(主要针对商业银行人力 资源管理人员对部门下属的 培养) 表达对下属员工的正面期待,即使在困难的情况 下也是如此,相信他人想要学习也有能力学习; 平时工作中,对下属给予及时的指导或示范,并 针对各个员工特点而授予任务或责任;对于员工 的负面反馈,只针对行为并对未来绩效表达正面 期待 与银行内的 部门合作 与银行内的部门合作指与他 人通力合作,成为银行中的一 部分一起工作,而不是分开工 能积极主动与银行的其他部门管理人员进行合 作,相互协调工作;恳求其他部门人员对人力资 源部门工作提出意见建议,使全行效率最大化

岗位胜任力模型评估手册(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建立有效激励的薪酬福利和绩效管理体系 岗位胜任力模型评估手册 (初稿)

目录 第一部分岗位胜任力模型搭建 (1) 一、####核心能力要素 (1) 二、####专业能力要素 (1) 三、岗位胜任力模型构成 (2) 第二部分岗位胜任力评估 (2) 一、评估者 (3) 二、评估原则 (3) 三、评估过程 (3) 四、评估管理 (4) 附录1 岗位胜任力模型的要素构成及等级划分 (6) 1、知识 (6) 2、工作技能与综合能力 (6) 3、工作经验 (7) 4、工作成果(研发、技术序列专用) (8) 附录2 岗位胜任力模型要素库 (8) 一、专业知识库 (8) 1、化工知识 (8)

3、产品知识 (9) 4、质量管理知识 (9) 5、生产管理知识 (9) 6、战略知识 (10) 7、营销知识 (10) 8、财务知识 (10) 9、人力资源知识 (11) 10、法律知识 (11) 11、计算机及信息系统知识 (11) 二、工作技能与综合能力要素库 (13) 1、弹性与适应 (13) 2、公关能力 (13) 3、沟通协调 (13) 4、关注细节 (14) 5、绩效导向 (14) 6、激励 (14) 7、计划制定 (15) 8、计划推行 (15) 9、解决问题 (15) 10、培养他人 (16) 11、前沿追踪 (16) 12、全局观念 (16) 13、人际交往 (17) 14、市场导向 (17) 15、市场分析 (17) 16、授权 (18) 17、团队合作 (18) 18、团队整合 (18) 19、信息分析 (19) 20、学习发展 (19)

胜任力模型及标准

目录: 一、前言 二、术语和定义 三、特别说明 四、应用范围 五、各岗位胜任力模型 六、各岗位胜任力标准

一、前言 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将面临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变化,公司的财富更加依赖于其员工所具备的胜任公司发展需要的能力,企业的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将来自于对员工胜任能力尤其是那些具有很高专业技术和能力的员工能力的管理。可以说,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员工胜任能力资源的管理。 一个企业可以利用胜任力来识别其领导团队的行为是否可以带领整个企业达到预定的发展目标。胜任力对于预定目标的影响是可以衡量的,企业可以利用胜任力的可衡量性来评价其领导者目前在胜任力方面存在的差距以及未来需要改进的方向和程度。胜任力一旦被确定,企业就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促使其领导者进行学习,达到胜任力的要求。 也许两个企业可能在财务结果(同时也包括员工成长以及客户发展结果)上非常相似,但是他们获取这些结果的方法则完全依赖于根据其战略和企业文化设定的胜任力。 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胜任力模型中的每个胜任力都将随之改变。胜任力的变化程度,将随着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职涯层级、以及环境等而有所不同。 员工个体所具有的胜任特征有很多,但企业所需要的不一定是员工所有的胜任特征,企业需要根据岗位的要求以及组织的环境,明确能够保证员工胜任该岗位工作、确保其发挥最大潜能的胜任特征,并以此为标准来对员工进行挑选与培养。 针对阿龙公司,聚成公司专家组依据前期的调研结果,通过运用胜任特征模型分析法提炼出了能够对员工的工作有较强预测性的胜任特征,即员工最佳胜任特征能力,并结合企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目标制定了阿龙公司员工胜任力标准。

任职资格和胜任力素质模型的联系和区别

任职资格体系和胜任力素质模型的联系和区别 一、何谓任职资格 任职资格是指为了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任职者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常常以胜任职位所需的学历、专业、工作经验、工作技能、能力等加以表达。 具体来说任职资格是: —任职资格是任职者取得高绩效的行为的提炼和总结; —任职资格关注的是任职者“能干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 —员工能否承担某一等级的职务(岗位),取决于承担者本人的资格与能力; 任职资格管理是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根据企业组织的要求,对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行为实施的系统管理。 二、何谓胜任力素质模型 胜任力模型是基于著名的冰山模型(如上图所示)而构建起来的。胜任能力的概念最初是在教育领域中运用,从McClelland对美国选拔国外信息官的研究项目开始,在管理界得到广泛共识和使用。McClelland在1973年所著的《测量胜任能力而非智力》一文中,提出用评价胜任能力来取代传统智力测量,他认为,用智力测验(如智商)等来预测工作绩效或职业生涯的成功时,其预测的准确度比较差,他认为应发掘那些能真正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他把能够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称为Competency(胜任能力)。 胜任能力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1、知识——某一职业领域需要的信息; 2、技能——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 3、社会角色——个体对于社会规范的认知与理解; 4、自我认知——对自己身份的知觉和评价; 5、特质——某人所具有的特征或其典型的行为方式; 6、动机——决定外显行为的内在稳定的想法或念头。 胜任能力(competency)是指在一个组织中与工作或情境相关的绩效优异的员工所具备的动机、自我概念与个性,价值观与态度、技能和知识等关键特征的集合。胜任能力是可衡量、

管理人员胜任力考核办法(最新)

XX管理人员胜任力考核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1.1 考核目的 为了规范管理人员考核管理体系,实现公司管理人员动态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优化管理人员队伍结构,提升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结合公司实际,经公司讨论决定,在公司实行管理人员胜任能力末位淘汰工作,特制订本办法。 1.2适用范围 胜任力考核的范围适用于除总经理外公司主管级(含主管级)以上人员; 1.3考核原则 1.3.1以业绩达成及综合素质提升为导向。 1.3.2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1.3.3保证考核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 1.4 考核用途 1.4.1薪酬分配 1.4.2职务晋升 1.4.3岗位调动 1.4.4其他 第二章考核组织管理 2.1考核组织设置 2.1.1成立考核小组: 2.1.2组长:总经理 2.1.3副组长:副总经理 2.1.4组员:各部门负责人 2.1.5部门考核联络人:由部门负责指定专人并将名单提交到综合管理部

2.2职责与权限 2.2.1考核小组主要负责: (1)负责考核工作的具体推进与实施,监控考核整个过程的公正、公平性;(2)处理异常,并对考评的最终结果进行判定裁决。 2.2.2综合管理部,作为公司胜任力考核工作的组织机构,主要负责: (1)拟定管理人员考核方案; (2)汇总统计考评结果,对季度、年度考核工作情况进行通报; (3)建立考核档案,作为薪酬调整、职务变动、岗位调动、培训、奖惩等的依据。 第三章考核方法 3.1胜任力考核的内容 3.1.1对于公司管理人员胜任力的考核,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工作业绩层面:指对公司管理人员工作业绩的KPI考核。详见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2)综合素质层面:体现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个人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包括思想道德、执行力、组织领导能力、学习能力及应急处理能力等。 3.2胜任力指标设定的要求 3.2.1可控性:指标能够测量或具有明确的评级标准,为被考核人所影响。 3,2.2重要性:指标项不宜太多,注重于对公司业绩有直接影响的关键指标。 3.2.3挑战性:目标应综合考虑历史业绩、未来发展预测、同行业竞争对 手的业绩确定,不宜过高或过低,应使被考核人经过努力达到。 3.2.3一致性:各层次目标应该保持一致,下一级目标要以分解、完成上 一级目标为基准。 3.3胜任力考核分数的计算 3.3.1求出工作业绩KPI考核、综合素质考核得分,再分别乘以相关权重,最后得出各管理人员的胜任力考核分数。胜任力考核分数以百分制计算。

胜任力模型的定义学习资料

解释一 胜任力模型具体含义为:对组织或企业中的某一个职位,依据其职责要求所提出的,为完成本职责而需要的能力支持要素的集中表示!它能够具体指明从事本职位的人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才能良好的完成该职位职责的需要!也是人们自我能力开发和学习的指示器。同时人力资源管理 胜任力模型 工作者或职位的直线经理可依据该模型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在职辅导!以使员工或从事该职位的人员具备所需要的能力!该模型还可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对员工及从事该职位的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也可以作为制订培训规划的依据和信息源! 解释二 我们常说的胜任力模型通常指的是能力素质模型(有不同说法)。素质又叫胜任特征,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成就卓越与成就一般的人区别开来的深层特征。 解释三 在一个组织中,不同岗位的职务所要求员工具备的胜任力内容和水平是不同的;在不同组织和不同行业中,相同的或类似工作岗位上,员工的胜任力特征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把担任某一个特定的任务角色所必须具备的胜任力总和称为“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 素质词典中,心理学家们把人的素质分为6大类,20个具体要素,每个要素又分为很多级别。这20个素质要素,对人类的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性格、动机作了全面的概括,形成了企业任职者的完整的素质模型。 1.成就与行动族,具体包括4个素质要素:成就动机、主动性、对品质和次序和精确的重视、信息收集意识和能力。 2.帮助与服务族,具体包括2个要素:人际理解能力、客户服务导向。 3.冲击与影响族,具体包括3个要素:影响力、关系建立能力、组织认知能力 4.管理族,具体包括4个要素:培养他人意识与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团队领导能力,命令/果断性 5.认知族,具体包括3个要素:分析式思考能力、概念式思考能力、技术、职业、管理专业知识 6.个人效能族,具体包括4个要素:自我控制、自信、弹性、组织承诺

胜任力模型构建三部曲

胜任力模型构建三步曲 2008-3-22 13:53:41 页面功能【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 胜任力模型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通过胜任力模型的分析和建立,可以有效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如招聘任用、培训、职业发展、薪酬、晋升、绩效评估等等。胜任力模型的建立是一项动态的系统工作,一般来讲,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分为构建胜任特征辞典、构建胜任力模型、人力素质测评与胜任力模型的检验修正等几个模块。以下将针对这三大步骤对胜任力模型构建逐一展开介绍。 一、构建胜任特征辞典 胜任特征辞典是提炼出的胜任特征的集合和胜任特征的分级描述记录,这些胜任特征对胜任力模型起到原料供应与测量尺度的作用;它可以看作为搭建胜任力模型的砖瓦以及测量胜任力模型的尺子。有了原材料和尺子,就可以对不同岗位进行胜任特征的提取组合,并对各岗位的胜任特征要求进行级别评价。 举例来说,假如某一个岗位的胜任力模型中要求具备“客户服务导向”胜任特征,那么如何才算具备了“客户服务导向”特征呢?胜任特征辞典会把客户服务导向分为若干级,举例其中的两级:“能够对客户的问题给予基本的答复,但不刻意探究客户的根本需求或问题的原因”:“建立起客户足以信赖的顾问角色,热情、周到、想客户所想,深入了解并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发掘客户深层次的需要”。那么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客户服务导向”所表述的分级的意义了。有些岗位较低级别的“客户服务导向”就足够满足工作需要了,比如前台;但有些岗位就需要较高级别的“客户服务导向”才能够满足工作要求,比如售后服务。 构建胜任特征辞典就是对胜任特征进行归纳甄选并对胜任特征进行分级的一个过程。 二、构建胜任力模型 有了胜任特征词典,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就有了标准化的素材来源。不同的岗位对胜任特征的要求往往是不同的,但大多数特征都包含在了胜任特征词典中。 在这个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岗位,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或者通过对熟悉该岗位的专家、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绩效突出的员工、外部咨询顾问等的综合研讨和评定,就可以提炼出胜任该岗位最需具备的胜任特征,从而确定该岗位的胜任力模型结构。 确定胜任力模型结构后,需要确定胜任程度。胜任程度一般按照基本满足岗位胜任要求、满足岗位胜任要求、高度满足岗位要求等三个层级确定胜任力模型中各个胜任特征级别的组合。举例来说,假如市场营销岗位的胜任力模型由:成就意愿、主动性、信息获取能力、人力理解力、客户服务导向、团队合作、自信、专业知识技能八项胜任特征组成,那么对于市场营销人员的胜任力模型可能如下表所示:

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整理版)

人力资源管理—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概念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兴起于美国,在80年代在管理界逐渐成为一个时尚的概念。许多世界著名的公司,如AT&T 和IBM ,国内企业如华为和中集集团都建立了胜任力模型, 并贯彻到了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三十年来的商业运作及实践使得这一理念和方法运用非常广泛。 目前,开发胜任力模型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基于岗位、基于组织整体价值与核心能力和基于行业关键成功因素。其中以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的开发模式最为常见,其应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而且易于被组织接受和开发。因此,探讨开发岗位胜任力模型对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有重要指导和实践意义。 引言 探讨胜任力模型之前,我们先引入高绩效产出等式的概念。高绩效产出等式为我们揭示了素质、行为与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 适合做什么? 应该做什么? 做了什么? 人的素质不同层次有: 1、知识:某一职业领域需要的信息。 (冰山上) 2、技能: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能力。(冰山上) 3、社会角色:个体对于社会规范的认知与理解。 5、自我形象:对自己身份的知觉和评价。 6、品质:或者称特质,某人具有的特征或典型的行为方式。 7、动机:决定外显行为的内在稳定的想法。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亲和力、影响力),从而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冰山模型认为,深层次的素质比表层的知识与技术更能影响最终的绩效结果,胜任力模型研究高绩效人员的特质,这些特质表现为不同的行为方式,最终目的是通过高绩效特质的合理运用提高组织绩效水平。更重要的一点是,胜任力模型作为组织中通用的传达高绩效的“语言”,体现组织战略对员工

行为的有效指引和聚焦,明确告知员工组织的期望。 一、胜任力/胜任力模型的基本概念及结构 胜任力一词来自管理学领域中名词“competence”,对此词的翻译在国内有多种:胜任力、能力、胜任力模型等,其最早由McClelland提出来的,胜任力是指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特质或动机。本文将胜任力操作定义为:个体所拥有的导致在工作岗位上取得出色业绩的潜在的、持久的行为特征。也就是一个组织中绩效优异的员工所具备的能够胜任岗位要求的技能、能力、特质。 二、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建模步骤 胜任力模型是指在特定的工作情境中,驱动个体缺的卓越工作技校的一系列特征的组合,它反映了员工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个性和内驱力等。 第一步:成立胜任力模型开发项目小组。 要确保顺利开发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首先成立项目组,其组员要有中高层领导、人力资源管理者、外部胜任力模型专家以及所要开发胜任力模型的部门负责人参与。中高层领导参与的目的主要协调项目组与各部门的工作,调动需要配合人员积极参与到胜任力模型的开发过程中,是项目不可缺少的高层支持;人力资源管理者是胜任力模型的直接使用者和管理维护者,没有他们的全程的参与,可能因为缺乏对开发过程中的专业训练和胜任力模型的全面理解,即使开发出来的胜任力模型不能很好得到应用;外部胜任力模型专家的参与,主要在方法、技术和工具给予指导,因而使开发的胜任力模型更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另外需要开发胜任力的部门的负责人参与,一是利用成员身份加大他们对胜任力模型的宣传,二是减少以后推行胜任力模型的阻力。一般来说,中高层领导1人为项目组长,组员由人力资源管理者2-3人,并在其中选出1人作为副组长负责项目管理,外部专家1人,部门负责人若干。 第二步:岗位分类划分。 如果组织对现有的职位簇没有进行明确划分,则需明确组织的职位簇和需要开发胜任力模型的职位,因此需要通过项目组讨论,对组织现在岗位进行职类职种划分。大体上,组织一般有管理类、持术类、市场类、专业类、作业类等职类职种的划分。另外,由于开发胜任力模型的成本较高,因此先要确定哪些是组织关键岗位,而且必须要开发胜任力模型的岗位。 第三步:确定绩效标准。 绩效标准简单的说就是能够鉴别工作表现优秀的员工的指标或者规定,一般采用工作分析和专家小组讨论法来确定。即采用工作分析的各种专用工具与方法,明确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提炼出鉴别绩效

评估手册-岗位胜任力模型的要素构成及等级划分

岗位胜任力模型的要素构成及等级划分 1、知识 知识包含两个大的要素,一是学历,即具有获得相应知识的学习经历;二是专业知识,即履行岗位职责必须掌握的专业方面知识。包括:化工知识、产品知识、战略知识、营销知识、财务知识、人力资源知识、生产管理知识、专业技术知识、质量管理知识、采购知识、环保管理知识、法律知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知识、专业外语知识等。 学历级别定义: 专业知识级别定义: 2、工作技能与综合能力 工作技能是指实际操作技能,如配方设计能力、销售能力、设备维修能力等。综合能力是指工作技能以外的能力。

3、工作经验 工作经验一方面指实际工作年限,另一方面指从事与本岗位职责要求相近的工作经验。通过工作经验,能够考察任职者是否具有一定年限的工作实践,还可以衡量是否具有承担本岗位职责而在专业工作实践中积累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相关工作的技巧及规律的程度如何。 工作年限级别定义: 工作经验级别定义: 4、工作成果(研发、技术序列专用) 工作成果是衡量专业技术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一名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的大小、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其实际的工作成果上。工作成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附录2 岗位胜任力模型要素库 一、专业知识库 包括化工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产品知识、质量管理知识、生产管理知识、环境管理知识、战略知识、营销知识、财务知识、人力资源知识、法律知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知识。 1、化工知识 2、专业技术知识 3、产品知识

4、质量管理知识 质量管理知识主要包括:A、一般管理知识;B、全面质量管理;C、计量与检验;D、质量信息管理;E、可靠性知识。 5、生产管理知识 包括:A类:生产安全、相关生产流程;B类:生产计划、生产调度;C类:现场管理、生产工艺流程;D类:生产成本控制(生产效率、人员利用率);E类:工艺设备管理;F类:供应链管理。 6、战略知识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

胜任力模型本身是岗位对于人的要求,在HR中的应用上主要几个方面: 一个是招聘的时候,根据胜任力模型进行选择; 二是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根据员工不同的特质进行规划 三是在某些时候进行薪酬体系重新构建的时候,会利用胜任力模型来进行首次套档 四是可能用咋绩效管理上,有些企业会讲胜任力中涉及的一些内容在绩效考核中作为指标来运用 在员工个人成长方面,进行相对应的指导和培训。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葛优在电影《天下无贼》中的这句台词成了2005年职场上自我安慰的名言。在人们大谈职位难求、工资太低、高能低就等"人才贱价论"的同时,已经有很多公司为求良将,引入价值百万的人才测评体系--胜任力模型。 "现在招人太容易了,在招聘会现场一个职位就能收到几千份简历,通过人才网站每天都能收到几百封求职信。仅凭一份简历和几次面谈的选人方法成功率太低,花钱招人,人是招来了,可是没有几个合适的。公司频繁的人员流动,老板也会质疑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能力。"在3月北京的一次招聘会现场,记者见到了已在某私企干了3年招聘的王胜纲,此时他看着面前一大堆简历更加郁闷了。 王胜纲的困惑是所有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最大难题,现在的企业如果想要找到最合适的员工,就好像王子寻找灰姑娘一样拿着水晶鞋挨家挨户去试,可是很多企业连这双"水晶鞋"都没有找到,试问拿什么去寻找自己企业"最爱的人"呢? 随着全球500强企业定居中国,随着海归飘扬过海回到祖国,随着心理学科领域研究的国际交流。一个叫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在中国的企业管理中开始浮出水面,据称只要使用了这套模型就能够帮助企业找到最合适的人才。

胜任力模型咨询顾问告诉记者,胜任力模型不仅能帮助企业找到合适的员工,同时也能使员工更能适合自己的职位,可以应用贯通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中。 以医疗器械销售经理的职位为例,第一步:选人。咨询顾问根据公司的规模、特色,设计出对职位能力的要求,包括必须具备知识(医疗)背景、活动能力、管理能力、销售能力等。在招聘时,企业通过一系列的测试题对人才进行打分,对照胜任力模型给出的标准,找出得分最高者就是最合适的。 第二步:用人、育人。员工进入公司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然后测试打分,判断其能否适应公司的企业文化、工作环境和工作能力等方面。如果发现其不能与他人共处的严重问题,就该考虑其去留问题。 第三步:留人。除了提供培训的机会让员工得到发展以留住员工,留人还体现在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和薪酬上。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能够统一绩效考评的标准,将评估的重点放在企业最希望得到的表现上。 胜任力模型的到来,让很多公司好像看到了商机。一时间,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冒出了各种胜任力模型宣讲班,胜任力模型成为人力资源业内最受宠的管理概念。好景不长作为概念推出的胜任力模型因为价高使用难度大,又好像被打入"冷宫"。此时看胜任力模型是疑云重重,《中国科技财富》请来业内专家和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一起探寻其真面目。 胜任力模型在中国可能水土不服 --北京师范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心理研究所所长金盛华教授 对于胜任力模型,中国的企业还没有做好准备来接受,这是中国企业的发展情况所决定的。中国企业爆发性的成长让他们忽视了企业内部的管理,同时也没有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意义。

企业大学各类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

企业大学各类管理人员 胜任力模型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企业大学各类人员胜任力模型 来源于微信公众平台:联合培训交易网账号:opeixun 关注我们,免费参加11月13日沙龙:教练技术的企业应用 【人物介绍】陈黛(Nancy)广药沙槐学院执行院长 2005年毕业 8年的时间,让陈黛从一名普通的管理培训生连升6级成长为着名合资公司的企业大学校长。她的职业生涯令人艳羡,她的成功秘诀耐人寻味,她在各级培训管理岗位上总结出的胜任力模型更值得学习。她的经历,是真实版的杜拉拉升职记,这无疑给众多的培训管理从业者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2005年,我还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管理培训生,8年后,出任一家合资公司企业大学的执行院长,一路走来,收获颇丰,感怀万千。结合自己的职业发展历程及其各阶段的心得,我总结得出,培训管理岗位的能力模型可以由四个能力维度构成: 1.基础能力。这是员工为有效完成工作所需的通用基础技能,是每位员工都应具备的。比如人际交往、沟通协调、电脑操作技能等。 2.专业能力。是指员工为有效完成某一类型工作所需的知识或技能,具体因所在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内控风险防范、供应链管理与优化、市场运营与管理、培训需求调研设计能力等。 3.核心能力。即履行企业内各级岗位职责的重要技能。它们不但能帮助员工创造突出的业绩,还能在组织内运用同一语言,为业务活动及个人发展创建统一平台。比如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互利等。 4.管理能力。这是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关键行为。如业绩至上、业务洞察力、领导能力、合作伙伴关系和团队精神、明智决策、创新等。 培训专员:做到位 刚毕业时,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成为企业管理培训生中的一员,在随后的四年多里,一步步成为培训专员、培训主任、高级培训主任,直至培训经理。 在培训专员层面,有三个关键点需要关注:职业化基本素养、专业技能、高绩效表现。因为无论是初入职场的新人,还是工作若干年的专员,最应该做好的就是打基础,所谓技多不压身,多做总是有收获的。培训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需求的调研、统计等专业能力,做得越多,总结越多,也就越熟练。 实际上,我们可以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向别人学,跟自己比,每天进步一点点。所以,我当时的目标就是:“哪怕跑麦,我也要做到最好。” 在我看来,工作有四个等级:做了、做完、做好、做到位。对应这四个层次,我们的绩效结果分别是半成品、成品、精品和极品。于是,我往往在上司交代任务、提交工作结果时自问:“我这次交付的是哪一品”要求成功,就得成功。当不断要求自己交付的绩效结果和各位同事的委托事宜都应是精品之后,我获得了晋升,成长为一名培训主任。 培训主任:强专业 到了培训主管层面,一定要做好的是“强专业”。 当时,我的目标是一定要做到:只要公司想开中基层培训课程或会议,一定会找我进行需求的深挖和方案的设计,并交付精品。这样,在同事们脑海中,可以建立起“Nancy=精准需求、成功设计、精品实施”的印象和直接联想,从而为破格晋升为高级培训主任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树立高品质的口碑。

HRO在HR管理中如何构建卓越的胜任力模型

HRO在HR管理中如何构建卓越的胜任力模型 【小中大】 博锐管理在线,2010年12月31日,作者:周太平 大多数企业的胜任力模型都使用精炼准确的语言描述优秀领导者区别于一般领导者的行为特征,但是却未能解释为什么领导者具备这些行为特征与企业的运行具有关联,即具备这些胜任力与达到最终结果之间的关系。 一个完整的胜任力模型应该是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BEI)或其他方法,比较每一类岗位优秀表现者和普通表现者之间的行为特征,进行编码(coding)分析,找出造成两组对象产生差距的最有影响力的行为特征,确定为该类岗位的胜任力,这一工作需要耗费大量人力、时间和金钱,周期很长,成本较高。因此有一些企业为了尽快建立起胜任力模型,往往采取替代方式,例如专家小组与员工座谈确定胜任力模型、由专家对预先设定的胜任力进行排序并选取最适合本企业的若干胜任力,甚至将其他企业的胜任力模型进行简单修正之后作为本企业的胜任力模型,这些替代方式影响了胜任力模型的效果。 以医疗器械销售经理的职位为例,第一步:选人。咨询顾问根据公司的规模、特色,设计出对职位能力的要求,包括必须具备知识(医疗)背景、活动能力、管理能力、销售能力等。在招聘时,企业通过一系列的测试题对人才进行打分,对照胜任力模型给出的标准,找出得分最高者就是最合适的。 第二步:用人、育人。员工进入公司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然后测试打分,判断其能否适应公司的企业文化、工作环境和工作能力等方面。如果发现其不能与他人共处的严重问题,就该考虑其去留问题。 第三步:留人。除了提供培训的机会让员工得到发展以留住员工,留人还体现在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和薪酬上。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能够统一绩效考评的标准,将评估的重点放在企业最希望得到的表现上。 胜任力模型的定义H博RO在锐HR管管理中如理何构建在卓越的线胜任力模型。 解释一 胜任力模型具体含义为:对组织或企业中的某一个职位,依据其职责要求所提出的,为完成本职责而需要的能力支持要素的集中表示!它能够具体指明从事本职位的人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才能良好的完成该职位职责的需要!也是人们自我能力开发和学习的指示器。同时人力资源管理 胜任力模型 工作者或职位的直线经理可依据该模型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在职辅导!以使员工或从事该职位的人员具备所需要的能力!该模型还可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对员工及从事该职位的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也可以作为制订培训规划的依据和信息源!

公司管理岗位能力胜任力模型

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 岗位胜任力模型 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基准模型: 岗位行为通用能力 通过梳理各岗位的职能要求及行为能力、技术能力、职业发展路径,提炼各岗位的基础素质能力 自我管理:专业知识、情绪管理、自我管理 关系协调:沟通能力、团队协作 工作效能:客户导向、思维能力、执行力 持续发展: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人员管理:人员管理与培养 岗位行为专属能力 通过梳理各岗位的专业技术领域及对核心能力的要求,提炼各岗位对应的岗位关键专业技能专属能力:具体能力由各岗位的具体专业领域和核心能力而确定 岗位通用能力 一、自我管理 (1)专业知识 定义:指对其工作岗位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包括业务、流程等)的掌握。 主题与元素:基础业务、工作流程、知识更新 行为等级: 1.基本掌握岗位涉及的业务知识与工作流程。 2.熟练掌握并能及时更新本岗位的技术知识。

3.主动扩展知识基础,掌握小范围的新资讯,不断研究获得新知识。 (2)情绪管理 定义:指对自己情绪的有效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投入工作;在面对压力或紧张的环境时能够保持稳定的情绪与行为。 主题与元素:积极心态、自我调节 行为等级: 1.在面对压力时,保持稳定的情绪、行为,无消极及攻击性行为。 2.在面对压力时,能够有效转移/转化工作中的各种压力。 3.能够通过各种调节方式,建立积极心态,并且能够以良好心态去影响团队成员。 (3)自我管理 定义:指其对自身管理的综合要求,包括主动开展有效的时间与计划管理,主动发现、判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寻求改进措施。 主题与元素:责任感、时间管理、自我改进 行为等级: 1.能够按照既定的标准和要求开展工作。 2.通过有效时间与计划管理,不断努力促使工作目标的达成。 3.不断进行自我提升,不需要正式的授权或命令,认真对待并超出期望的完成工作。 二、关系协调 (1)沟通能力 定义:积极、耐心地倾听和理解他人的需求及意愿;向他人清晰地说明相关信息与自己观点;遇到冲突时能有效控制局面,化解危机。 主题与元素:倾听、理解、表达

建立胜任力模型包括以下七个步骤

建立胜任力模型包括以下七个步骤: 1、BEI (1)设定绩优标准,选定访谈对象; (2)按照STAR方法,员工讲述典型的正、反面行为事件,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技术处理;(3)访谈员工对所在岗位的胜任要求的判断; (4)访谈员工对下级岗位的胜任要求的判断。 2、划分岗位序列,为胜任力建模提供基础框架 (1)树立企业岗位体系,依据岗位的属性类别,划分大的职系; (2)在职系类内部划分岗位序列,依据岗位能力要求的趋同性,将岗位划分为若干个“组”,确保每个组内的岗位对员工的基本素质要求类似,员工在序列内各岗位间的换岗比较容易实现(只要进行岗位特殊的专业技能训练即可); (3)确定每个岗位的序列的内涵和外延,并进行明确的定义。 3、全员通用生胜任力的设计 全员通用胜任力是全体员工都要具备的素质,是组织对员工的最基本要求,通常是从行业特征分析、企业内部特征分析、外部标杆分析,其中以企业内部特征分析为最重要,包括分析组织战略对员工的要求、企业文化对员工的要求、领导人导向对员工的要求等。 4、序列综合胜任力的设计 (1)通过以往案例和资料结合对职位说明书的理解,构建适合企业的基本胜任力库;(2)通过BEI和BEQ技术提炼各序列综合胜任力,并通过专家研讨进行补充、修正,形成序列备选胜任力; (3)最后通过研发小组的讨论,确定各序列综合胜任力的要素。 5、岗位专业胜任力的设计 岗位专业胜任力是指各岗位所需要的各项专业知识、操作技能,需要组织专业知识研发小组,通过各种具体的工作步骤,定义出各岗位的专业胜任要求。 6、对各胜任力素质进行定义、等级描述、行为特征描述 对各项胜任力要素进行定义,并表述出其在不同程度的具备状态下的行为特征,并划分出不同的等级,例如“团队合作精神”的初级、中级、高级分别是什么表现。等级描述旨在为员工的等级评价提供标准。 7、通过专家小组统一评定,确定各岗位的各项胜任力要素的等级要求、权重,从而完成建模。

华艺印刷中层管理人员胜任力评估模型

华艺印刷厂 中层管理干部胜任力评估模型 慧泉国际管理咨询机构 2007年7月

1.内省力 【定义】内省力又称为自知力,指正确地分析和认识自我的能力。 ■了解自我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和角色定位,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局限,能够有意识地发挥所长和规避弱点,并能够以此为基础,提升处理有关人的问题的能力。 ■潜能开发通过不断挑战自我,来拓展潜能的利用空间,将更多潜能转化为可以有意识控制和使用的工作能力。 ■整合与提炼重视阶段性的自我总结,通过对成败经验的反省、整合和提炼,实现自身价值的不断增值。 ■改进与提升向自己学习,根据自我经验的总结,勇于尝试改进,形成“做一一省一一尝试改进一一再省一一再提升”这样的自我发展循环。 【行为范例】有自知之明,知道“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 【行为范例】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争取思考和反省自我的时间。 【行为范例】常总结和提炼成败的经验,以资借鉴、学习和发扬。 【行为范例】以发展为目的,对自己的工作表现做客观、理性的评价。 2.人际沟通能力 【定义】妥善处理与上级、平级以及下级之间的关系,促成相互理解,获得支持与配合 的能力。 积极沟通重视且乐于沟通,愿意与人建立联系;在遇到沟通障碍时,能够以积极心态和不懈的努力对待冲突和矛盾,而不是强权或回避。 换位思考能够打破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尝试从对方的角度和立场考虑问题,体察对方感受,促进相互理解。 及时反馈重视信息的分享,用心倾听各方的意见,并根据实际1W况及时做出调整和回

应。 机制保证能够有意识地在组织中搭建沟通平台,通过机制建设确保沟通渠道的顺畅。 3.人格魅力 【定义】激发、引导和维持他人的工作热情,保证预定目标的实现。 ■激励意识了解激励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改进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能够将“保护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目标。 ■尊重与认可能够以各种形式认可员工的工作,使他们能够体验到价值感和成就感。 ■鼓励参与通过职责赋予、制度保证等方法手段,使员工切实参与到企业发展中来, 从而获得强烈的参与感、成就感和主人翁感。 ■个‘性化激励能够识别不同部门和员工的激励需求,有针对性激励。 【行为范例】经常性地鼓励和赞赏员工在工作中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 【行为范例】不抢功诿过。在遇到问题时,总是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将功劳归因于团队,把荣誉分给下属,而不是将成功都揽到自己头上。 4.教练能力 【定义】有培养他人的意愿与倾向,关注他们的潜能与可塑性,并在实际工作中帮助其 成长。 ■鼓励成长鼓励下属“与企业共同成长”,容忍失败,给予下属学习实践的时间; 能够把下属的成功看成是自己的成功而不是威胁。 ■经验传扌爱不保守不封闭,愿意与他人分享成败的经验。 ■积极引导向下属表达积极的期待,告诉他们你希望并相信他们可以达成更高的U 标。 ■建议与反馈根据他人特点,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设性意见,积极提供

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

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 胜任素质模型构建方法有三种:行为事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工作分析法。胜任素质模型构建方法一:行为事件访谈法 行为事件访谈法,又叫BEI(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访谈法,是一种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探索技术,以获取有关被访者行为事件为主要目的,是揭示胜任特征的主要工具。这种方法是目前在构建素质模型过程中使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它主要以目标岗位的任职者为访谈对象,通过对访谈对象的深入访谈,收集访谈对象在任职期间所做的成功和不成功的事件描述,挖掘出影响目标岗位绩效的非常细节的行为。之后对收集到的具体事件和行为进行汇总、分析、编码,然后在不同的被访谈群体(绩效优秀群体和绩效普通群体)之间进行对比,就可以找出目标岗位的核心素质。 但在实施的工程中,被访者可能会美化自己,有虚假信息,这时需要使用STAR 法来判断。S-situation指事件发生的背景;T-task指事件发生时被访者需要完成的目标;A-action指被访者采取的行为及步骤;R-result指如果被访者能说出全部细节则认为是亲身经历过的。STRA法是行为事件访谈法的必要补充。 ·胜任素质模型构建方法二:问卷调查法 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通过向被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表),请其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问卷一般由指导语、问题与回答方式、其他资料和编码四个部分组成。 问卷调查法的优点在于它是从大量受众中收集数据的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易于开展,经济;对日常活动干扰较小;产生的定量数据有利于分析;为受众保密,有利于得到诚实的回答。 但这种方法也有缺点:不能为受众提供灵活回答的空间;不能详细追问额外的信息。 ·胜任素质模型构建方法三:工作分析法 工作分析(Job Analysis)又称职位分析、岗位分析或职务分析,是指通过系统全面的信息收集手段,提供相关工作的全面信息,以对某特定的工作职位作明确规定,并确定完成这一工作需要有什么样的行为的过程。在胜任力素质提取中,采用工作分析的方法就是从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工作方式入手,挖掘出工作所需要的胜任素质。 工作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观察法、资料分析、工作日志、访谈法、参与法等等,相关人员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岗位需要的不同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或者组合。 工作日志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工作日志法是由任职者按时间顺序,详细记录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过程,经过归纳、分析,达到工作分析的目的的一种工作分析方法。 日志的形式可以是不固定的,也可以是组织提供的统一格式,如事先由职务分析人员设计好详细的工作日志清单,让员工按照要求及时地填写职务内容,按时间顺序记录工作过程,然后进行归纳、提炼、总结,从而取得所需工作信息。需注意的是,工作日志应该随时填写,而不应该在下班前一次性填写,这样是为了保证填写内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同时记录日志的目的是为了能从日志中查看每天计划的完成情况,记录的是最基础的数据,以保证通过日志控制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员工胜任力模型及标准..

员工胜任力模型及标准

目录 一、前言 二、术语和定义 三、特别说明 四、应用范围 五、各岗位胜任力模型 六、各岗位胜任力标准

一、前言 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将面临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变化,公司的财富更加依赖于其员工所具备的胜任公司发展需要的能力,企业的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将来自于对员工胜任能力尤其是那些具有很高专业技术和能力的员工能力的管理。可以说,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员工胜任能力资源的管理。 一个企业可以利用胜任力来识别其领导团队的行为是否可以带领整个企业达到预定的发展目标。胜任力对于预定目标的影响是可以衡量的,企业可以利用胜任力的可衡量性来评价其领导者目前在胜任力方面存在的差距以及未来需要改进的方向和程度。胜任力一旦被确定,企业就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促使其领导者进行学习,达到胜任力的要求。 也许两个企业可能在财务结果(同时也包括员工成长以及客户发展结果)上非常相似,但是他们获取这些结果的方法则完全依赖于根据其战略和企业文化设定的胜任力。 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胜任力模型中的每个胜任力都将随之改变。胜任力的变化程度,将随着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职涯层级、以及环境等而有所不同。 员工个体所具有的胜任特征有很多,但企业所需要的不一定是员工所有的胜任特征,企业需要根据岗位的要求以及组织的环境,明确能够保证员工胜任该岗位工作、确保其发挥最大潜能的胜任特征,并以此为标准来对员工进行挑选与培养。 公司专家组依据前期的调研结果,通过运用胜任特征模型分析法提炼出了能够对员工的工作有较强预测性的胜任特征,即员工最佳胜任特征能力,并结合企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目标制定了适合公司的员工胜任力标准。

河北立中集团公司胜任力模型管理手册

河北立中集团公司 胜任力模型管理手册 (指导性方案) 目录

一、胜任力模型概述 1、岗位胜任力定义 2、岗位胜任力模型定义 3、岗位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二、立中公司胜任力模型建立说明 1、建立原则 2、建立流程 3、建立过程说明 4、对立中的建议 三、立中公司胜任力模型说明与要求 1、结构与内容说明 2、管理说明 3、对人力资源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要求 四、立中公司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1、在招聘配置中的应用 2、在培训开发中的应用 3、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五、附则 六、附件 手册正文

一、胜任力模型概述 1、岗位胜任力定义 从企业角度定义,岗位胜任力是企业为实现其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获得市场核心竞争力,对本组织内的各岗位人员所需要具备的职业素质、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综合要求。 从员工角度定义,岗位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和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 2、岗位胜任力模型定义 岗位胜任力模型是根据岗位类别或具体岗位,把胜任该岗位类别或该岗位所需的核心的、重要的或通用的能力素质进行选择和有机组合,形成岗位系列或针对具体岗位的能力素质列表与描述说明。 3、岗位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建立基于岗位胜任力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发展的趋势,针对立中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导入岗位胜任力模型理念及其管理方法,能大幅度提高立中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与操作水平,有力推动立中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全面提升其系统性、有效性与前瞻性;可通过岗位胜任力及其方法的运用,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层次,不断提升对企业整体发展的作用与价值。 岗位胜任力模型与岗位说明书有本质的区别,岗位说明书是针对岗位的分析和说明,是岗位规范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岗位胜任力模型是针对绩优员工及其综合特质、能力的分析和说明,是人岗动态匹配和管理导向的依据与指南针。 岗位胜任力一方面承接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对人的要求,一方面关注员工的优秀工作业绩及其原因,把企业战略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紧密连接起来,可广泛应用于员工招聘配置、培训开发、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过程中。 二、立中公司胜任力模型建立说明 1、建立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