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语后置句知识点

定语后置句知识点
定语后置句知识点

所谓定语后置句,就是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与汉语一般的语序相反。现代汉语中,定语与中心词的关系,通常是定语在前,中心词在后,组成“定中结构”。但古汉语还可以处理成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格式。现代汉语中定语后置现象十分罕见,若有,也是一种修辞现象(如鲁迅的《祝福》中描写祥林嫂:“内中一个破碗,空的”);而古汉语的定语后置句则是一种语法现象。那么,这种定语后置句有哪些具体的形态呢?

一、“中心词+之+定语+者”

这可以看作古汉语定语后置句式的标准格式。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日行千里的马,

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

②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为学》)(富

和尚不能到达,穷和尚却到了那里)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发出铿锵的声音的石头,到处的石头都是这样的)

二、“中心词+定语+者”

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这是挑

选狭长形的桃核来雕刻的)

②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活板》)(有些

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当即就把它刻出来)

③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村子

里有个好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

④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况且将军您的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有利形势,就是长江)⑤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

蔺相如列传》)(想找一个可以出使秦国向秦国回复的人,也没有找到)

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

送之。(《荆轲刺秦王》)(太子丹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了白衣,戴上白帽,给荆轲送行。)

从中学语文教材来看,这类定语后置句最多,且基本上是由动词结构(包括动词和以动词为中心的短语)担任定语。反过来说,由动词结构担任的定语经常后置。这里还有一条规律:当一个中心词不止一个定语,则名词担任的领属性定语不后置,动词结构担任的修饰性定语后置。如例③④就是这样。在例④中,“将军”是领属性定语,不后置,“可以拒操”是动词结构组成的修饰性定语,则置于中心词之后。这样一来,古汉语处置多项定语的方式比现代汉语还要灵活。

三、“中心词+之+定语”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处在高高的朝廷,就忧虑老百姓的疾苦;退隐在偏远的江湖[即民间],就担忧他的国君。)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蚯蚓没

有锋利的爪牙,健强的筋骨)

③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

原列传》)(高尚的人谁又能让自己清洁的身子,蒙受污浊的外物[污染]呢!)

可以看出,这类例子中的定语一般是由形容词担任,反过来说,由形容词担任的修饰性定语如果后置,通常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

四、“中心词+定语”

这种格式和判断句中的主语直接加表语一样,没有任何语言标志,辨识起来较困难。但这种情况出现很少,曾经选进过中学教材的《西门豹治邺》中有一句:“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跟随着十来个女徒弟/跟随的女徒弟有十来个……)这里,“女”是“弟子”的定语,被后置了。如果辨识不清,学生可能理解成“堂弟的子女十来个人……”或“跟着弟弟、儿子、女儿大约十来个人”。

最近,我们使用了一份模拟卷,文言文阅读材料是出自《清史稿》卷二六五的《汤斌传》,内中有一句:“江南人客都下者,将击鼓讼冤,继知无其事,乃散。”这里的“江南人客都下者”就是一个“中心词+定语+者”模式的定语后置句,意思是“住(寄居)在京城的江南人”。如果不熟悉定语后置句的语法结构,这样的句子就无法理解和翻译。

(完整版)初中英语中的后置定语

初中英语中的后置定语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定语的作用大致相同,但值得注意的是,汉语里的定语都是放在它所修饰词之前,而在英语里,定语的位置既有在被修饰的词之前,也有在被修饰的词之后,本课主要就初中英语教学中常见的后置定语作一探讨。 一、所有的短语作定语要后置(介短、形短、不短、分短) 1.介词短语作后置定语 the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罗马帝国的灭亡 children under ten 10岁以下的孩子 a thirst for knowledge求知欲 his experience in teaching phonetics他教授语音学的经验 Then the man in the shop understood what the Frenchman meant.(介词短语) I see you’ve made some drawings of our defence works. 2. 不定式短语作后置定语 He had no time to think about rest. 3.分词短语作后置定语,在意思上相当于一个定语从句 China stretches across a vast area covering (=which covers ) the cold, temperate and tropical zones. 中国幅员辽阔,包括寒带、温带和热带。 We are brothers sharing (=who share) weal and woe. 我们是患难与共的兄弟。 They live in a room facing (=that faces) the sea. 他们住在一间朝南的房子里。 They are problems left(=which have been left) over by history. 这些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The problem (that was) discussed has been solved. The amount of work (that was) done can be measured in this way.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全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全汇总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 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必修一《荆轲刺秦王》) 4.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必修一《荆轲刺秦王》)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必修一《荆轲刺秦王》) 6.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必修一《荆轲刺秦王》) 7.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必修一《鸿门宴》) 8.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必修一《鸿门宴》) 9.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必修一《鸿门宴》) 1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必修一《鸿门宴》) 1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必修二《兰亭集序》)

1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而又何羡乎!(必修二《赤壁赋》) 1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必修二《游褒禅山记》) 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必修二《游褒禅山记》) 1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 16.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 17.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必修三《劝学》) 1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必修三《劝学》) 19.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必修三《过秦论》) 20.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必修三《过秦论》) 2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必修三《过秦论》)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解析——定语后置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解析——定语后置 河北张运娇 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起修饰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 分类与举例说明 一、“中心词+之+定语+者”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 ②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为学》)(富和尚不能到达,穷和尚却到了那里)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发出铿锵的声音的石头,到处的石头都是这样的)二、“中心词+定语+者” 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这是挑选狭长形的桃核来雕刻的) ②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活板》)(有些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当即就把它刻出来) ③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促织》)(村子里有个好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 ④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况且将军您的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有利形势,就是

长江) ⑤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想找一个可以出使秦国向秦国回复的人,也没有找到) 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太子丹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了白衣,戴上白帽,给荆轲送行。 三、“中心词+之+定语”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处在高高的朝廷,就忧虑老百姓的疾苦;退隐在偏远的江湖[即民间],就担忧他的国君。)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健强的筋骨) ③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屈原列传》)(高尚的人谁又能让自己清洁的身子,蒙受污浊的外物[污染]呢!) 四、“中心词+定语” 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西门豹治邺》跟随着十来个女徒弟/跟随的女徒弟有十来个……)五、“中心词+而+定语+者”的结构。 ①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五人墓碑记》)(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普天之下,有几个

定语后置句

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成分,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中心语之前,而在古代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要把它放到中心语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叫做“定语后置”。定语后置句是文言文的一种重要句式,它一般有五种形式。 1、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刺客列传》) 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⑤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2、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上“之”,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的格式。例如: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③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⑤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⑥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3、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②国之孺子之游者(在外求学的年轻人),无不餔也……(《勾践灭吴》 ③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赋税之繁重者,酌今昔而减之……(《治平篇》) ④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灭吴》) 4、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而+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②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这四种人,是天下无依无靠的穷苦人)。(《孟子·梁惠王下》) 5、数量词用作定语,大多放在中心语的后面,格式为“中心语+数(量)词。例如: ①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②吏二缚一人诣王。(《晏子使楚》) ③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④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⑤铸以为金人十二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符合上述格式的句子都是定语后置句,只有强调和突出定语的句子,才有可能是定语后置句。例如: ①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赤壁之战》)

英语中的后置定语用法详细解答 ——by Fiona

超详细的英语中的后置定语的讲解 一定语从句作后置定语——(常出现在句子、文章中,并且是考试的重点,注重理解和应用能力,) 1)The girl I saw told me to come back today. 2)This house, for which he paid $ 150,000,is now worth $3000,000.这所房子他买时花了15万美元,现在值30万美元。 3)Sunday is a holiday, when people do not go to work.星期天是假日,这一天人们不上班。学习、理解和掌握英语后置定语,并能够清楚地区分和使用各种后置定语的用法是十分重要的,对学习英语,理解英语文章 二短语作定语须后置(一般情况下短语做定语放在被修饰的名词后做后置定语)------(常出现在句子、文章中,注重理解能力,较少出现考题) 1.形容词短语做定语,通常后置 例如: Italian is a Language very difficult to learn. 意大利语是一门非常难学的语言。 She has a garden much larger than yours . 她的花园比你的花园大得多。 2介词短语作后置定语 the bird in the tree树上的那只小鸟 the map on the wall墙上的地图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中国的发展 the standard of living生活水平 the south side of the Changjiang river长江两岸 the way to the hotel去旅馆的路 the life in the future未来的生活 3非谓语动词短语(不定式、现在分词、过去分词)作定语时,必须后置

(完整版)中学教材中定语后置句的辨析

中学教材中定语后置句的辨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节选了荀子的《劝学》,对于其中的一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理解,所有教学参 考资料和网络资源,都作了同样的解释:定语后置句,正常的语 序应是“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笔者以为,本处完全可以理解为主谓短语之间加上“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充当整个句子的宾语成分,而非定语后置。此处“蚓”为主语,“无”为谓语,“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为 宾语;此结构类型的还有“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楚辞?涉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等。 定语后置现象 定语后置这一特殊语法现象,最早见于杨伯峻的《文言语法》(1956年北京出版社出版)。文言的特点是简洁流畅,较长的形容语加在中心词伤势不习惯的。如果有较长的形容语, 一般是移在中心词之下,用一个“者”字来联络。 到1979年,“定语后置”这一说法开始被中学教材采用,从而逐渐被语文教学参考书所采用。总而言之,它不是古已有之,因此对于很多文言语句,能不采用此说法则不要采用。 比如: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楚人有涉江者。

郑人有欲买履者。 以上三句中,“有”是动词,其前面的成分可以充当状语,表示范围起限制作用,分别理解为:客中有个吹洞箫的,楚人中有个过江的,郑人中有个要买鞋子的,完全说得通。 笔者经过整理归类,把中学课本中常见的定语后置句作如下分类: 1、中心语+定语+者 如:求人可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其中“可报秦者”修饰“人”。 这种类型的句子在中学课本中出现过的有: ⑴约与食客门人有勇力文武具备者二十人阶(《史记?平原君列传》) ⑵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 ⑶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五人墓碑记》) ⑷人马冻死者相望。(《雪夜入蔡州》) ⑸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史记?赤壁之战》) 而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这样形式相似的句子,可根据语境理解为:然而天子读书的有几个? 而不必说成定语后置。再如: ⑴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汤问?愚公移山》) ⑵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定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 倒装句,是相对现代汉语而言的。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一般顺序是“主——谓——宾”,可以细化为“(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在一定条件下,一些文言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前后颠倒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倒装句。这类句式的翻译,要按现代汉语语法的要求,来安排句子成分的顺序。 由于定语后置句相对较少见,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也不多,对倒装句中的定语后置句往往难以识别、翻译不得要领,失分较多。 定语是用来限制主语或宾语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这是古今汉语的共同语序。在古汉语里,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它放到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就称为定语后置。定语后置一般有标志性的词语和相应的形式: 1、由“……之……”构成定语后置的标志,具体形式为“中心词+之+后置定语”,翻译时将定语移至中心词前面,并加上助词“的”。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解析】“爪牙”和“筋骨”都是中心词,修饰语分别为“利”和“强”。这句话翻译的时候还要注意对“黄泉”的解释,作为古今异义词,这里应该解释为地下的水,而“用”的解释也很特殊,这里用作介词,解释为“因为”。“之”是定语后置句的标志,无实在意义。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壮的筋骨,向上吃埃土,向下喝地下的水,因为它专心。 2.由“……之……者”构成定语后置的标志,具体形式为“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翻译时将定语移至中心词前面,并加上助词“的”。 【例句】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解析】句中,“石”是中心词,什么样的石头呢,“铿然有声”的石头。定语放在了中心词的后面,正常的顺序是:铿然有声音石,所在皆是也。在翻译的时候应该注意调整语序。标志性的词语分别是“之……者”、“而……者”,其中的“者”相当现代汉语中联系定语和中心词的结构助词“的”。 【译文】(敲了)能够发出很响的声音的石头,到处都这样。3.由“……者”构成定语后置的标志,具体形式为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例句】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促织》) 【解析】“少年”属于古今异义词,解释为“年轻人”。什么样的少年,后面紧跟了修饰语“好事”。中心词是“少年”,后置定语是“好事”,“者”是标志性词语。 【译文】村里喜欢多事的年轻人,养了一只蟋蟀,自己起名叫“蟹壳青”。 4.数量词作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具体形式为中心词+数量定语,翻译时将这两者的位置对调一下即可。 【例句】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 【解析】句中的“一”作“核舟”的定语。 【译文】(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的小船。 另外,识别定语后置有两点要注意:一是表示领属性的定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不能后置,只有一般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时间、处所、数量等修饰性定语才能后置。二是要注意把定语后置和某些表面上相类似的语言形式区别开来。 以上是定语后置最常见的几种情况。在文言文阅读时我们要注意,当读到一些名词或代词,后面又紧跟了一些修辞或限制成分的时候,我们就要考虑这是否是定语后置句。判断方法有两个:一是从形式上寻找定语后置的标志;二是从内容上看是否顺畅,修饰语和中心词

高中英语定语从句总结定语后置的总结

定语从句总结 一:定语后置的总结 (1)介词短语作定语:the landlady in the bad situation / the way in error / the thief with a gun / the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 The student in sorrow didn’t pass the English exam. (2)表语形容词作定语:the presidents alive in the U.S.A are all male. (3)不定合成代词被修饰:Although I had dinner tonight, I still need something delicious to have. (4)副词作定语:the students here are all come from Shenyang. (5)不定式作后置定语:the destination to go / the cookbook to use / the movie to cast / the match to fire / the classical music to listen / the hammer to use / the task to finish (6)现在分词作定语:the man pronouncing the wrong pronunciation is a principal. (7)过去分词作后置定语:the service given in the hotel is 5-star. / the signal signed by the students are for cheating in the final exam. (P10-1) English is a language spoken all around the world. (P10) In only fifty years, English has developed into the language most widely spoken and used in the world. (8)定语从句:(P4)The lesson (that) we can learn from Chuck and all others who have unusual friends is that friends are teachers. 二:定语从句的概念和公式特点 (P3-1): 关系代词在从句中作主语 Chuck is a businessman who is always so busy that he has little time for his friends. 先行词(被修饰的名词或代词)+ 关系词(起连接作用的代词和副词)+(,)定语从句(在句中作成分)

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固定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之 定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固定句式 考点透视 考点明确 《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包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命题趋势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虽未单独设题,但其知识点遍布文章,阅读理解时许多句子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在文言的阅读过程中,如果对古汉语中一些句式特点,尤其是像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比较特殊的句式不熟悉、不理解,必然会造成阅读的困难和翻译句子的不准确。因此,对文言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句式的理解,应该有足够的认识。 知识讲解 定语后置句 定语是用来限制主语或宾语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这是古今汉语的共同语序。在古汉语里,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定语放到了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就称为定语后置。定语后置一般有标志性的词语和相应的形式。 “……者”式,具体形式为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例,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太子及知其事之宾客) 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求可使报秦之人)“……之……”式,具体形式为“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例,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仰观大之宇宙,俯察盛之品类) “……之……者”式,具体形式为“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 5、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千里之马) 6、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铿然有之声石) 数量词作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具体形式为中心词+数量定语。 例, 7、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一双白璧、一双玉斗) 8、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荆轲刺秦王》)(千斤金、万家邑)谓语前置句 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规则,主语和谓语的次序,通常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但是,

(完整版)文言文之定语后置句

文言文之定语后置句 学习目标:1、回顾已学过的定语后置句,探究定语后置句的构成规律。 2、掌握定语后置句的句式特点并学会翻译。 学习重点:归纳小结定语后置句的构成规律,并学会翻译句子。 计划学时:1学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句子中前置的中心语并在原句中还原为现代汉语语序。 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中心语:) 翻译: 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中心语:) 翻译: 归纳规律:找出这两个句子的句式特点: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中心语:) 翻译: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中心语:) 翻译: 归纳规律:找出这两个句子的句式特点: 5、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中心语:) 翻译: 6、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中心语:) 翻译: 归纳规律:找出这两个句子的句式特点: 7、缙绅而不能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中心语:)翻译:

8、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中心语:)翻译: 归纳规律:找出这两个句子的句式特点: 9、遂率子孙担荷者三夫(中心语:) 翻译: 10、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中心语:)翻译: 归纳规律:找出这两个句子的句式特点: 以上是定语后置句的几种形式,但在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切不可简单地“对号入座”,而应从句子词语间的结构关系上进行深入思考,特别是要认真分析“者”的词性和作用,否则极易出现错误。 课堂巩固: 1、下列选项中不含有定语后置的一项是()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城北徐公,齐之美丽者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天下官吏趋势利者 2、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A、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楚人有涉江者 3、选出下列句式特点与例句不同的一项()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之二虫又何知? B、卿欲何言?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D、夫晋,何厌之有?

英语中形容词作后置定语的十种情况

英语中形容词作后置定语的十种情况 1、当形容词修饰由some- , no- , any 禾口every- ,-thing ,-body 禾口-one 构成的不定代词,女口something, everything, anything, nothing, somebody, everybody, an ybody, no body, some one, everyo ne, anyone 等时,该形容词要后置。例如: Every minute there is someth ing excit ing going on here. 这里每一分钟都有使人兴奋的事情发生。 Everyth ing useful in the house was take n away by him by force. 房子里每件有用的东西都被他用武力夺去了。 Have you ever met anyone famous ? 你曾经见过有名的人物吗? I met some one quite talkative at the party. 在聚会上我遇到了一位十分健谈的人。 Is there any thi ng importa nt in her article ? 她的文章里有什么重要之处吗? Mary certai nly talks a lot and she's n ever in terested in what anyone else has to say.

玛丽当然说的太多了,她从来对别人需要说的话不感兴趣。 The doctors have tried everyth ing huma nly possible to save his life. 医生使用了可能的人道的方法去拯救他的性命。 There is nothing difficult in the world. 世上无难事。 There is someth ing wrong with my body. I am not feeli ng quite myself today. 我的身体出问题了,今天我感觉不太好。 2、形容词性短语作定语时要后置,这时该短语相当于一个定语从 句。例如: The basket full of fruits bel ongs to the beautiful girl. 装满水果的这个篮子是属于这个漂亮女孩的。 There was nothing big eno ugh to weigh the elepha nt. 没有任何称足够大,可以称这头大象。 Those brave eno ugh to take the course will certa inly lear n a lot of useful skills. 那些选修这门课的勇敢的人当然会学到很多有用的技能。 3、当某些以-ble或-ible结尾的形容词具有动词色彩,并表示被动意义时,应置于被修饰的词的后面,而且这些形容词大都和形容词最高

[英语后置定语语法讲解]英语后置定语语法归纳(Word可编辑版)

[英语后置定语语法讲解]英语后置定语语 法归纳 (最新版)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处理- 在复合句中,修饰某一名词或代词的从句叫作定语从句。定语是用来限定、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是对名词或代词起修饰、限定作用的词、短语(动词不定式短语、动名词短语和分词短语)或句子,汉语中常用“……的”表示。主要由形容词担任,此外,名词,代词,数词,分词,副词,不定式以及介词短语也可以担任,也可以由一个句子来担任。单词作定语时通常放在它所修饰的词之前,作前置定语。短语和从句作定语时则放在所修饰的词之后,作后置定语。在初中阶段我们常见的几种后置定语如下: 一、形容词作复合不定代词的后置定语 当被修饰词为复合不定代词something, anything, nothing,everything; somebody, anybody, nobody, everybody; someone,anyone, everyone, no one时,修饰语常位于被修饰的不定代词之后。 (1) Do you have anything else to say about it? 关于这件事,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2) I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tell you. 我有些重要的事情要告诉你。 (3) Someone important will give the students a lecture on 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 今天下午,一位重要的人物将给学生们做一场有关如何学好英语的报告。 二、形容词作疑问词的后置定语 修饰疑问词what, which, who, whose, whom, when, where,why, how时,修饰语要后置。 (1) What important would you like to talk about? 你想谈论什么重要的事情? (2) What else would you like to eat?你还想吃什么? (3) Where new have they decided to visit? 他们决定到哪些没有去过的地方参观? 三、 enough作后置定语 enough(a.)修饰名词时既可以在名词前,也可以在名词后。 (1) We have not enough time (time enough) to do the job. 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做该工作。 (2) They have enough people(people enough)to do the experiment. 他们有足够多的人手做这个实验。 但enough(adv.)修饰形容词或副词时,须位于被修饰的形容

古汉语定语后置的几种类型

古汉语定语后置的几种类型 定语就是用来限制或修饰中心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这就是古今汉语的共同规律。但在古汉语里,有时为了强调与突出定语,把它放到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就称为定语后置。定语后置一般有标志性的词语。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把它总结为四种常见的形式: 1.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 ①(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今)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②(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今)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就为她的人民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替她的君主担忧。 ①②句中的中心词分别就是“爪牙”、“筋骨”、“庙堂”、“江湖”,后置定语分别就是“利”、“强”、“高”、“远”,四个“之”就是定语后置句的标志,

无实在意义。 2.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例如: ③(古)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今)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要吃一担粮食。 ④(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今)这四种人,就是天下无依无靠的走投无路的老百姓。 ③④句中的中心词分别就是“马”、“穷民”,后置定语分别就是“千里”、“无告”,标志性的词语分别就是“之……者”、“而……者”,其中的“者”相当现代汉语中联系定语与中心词的结构助词“的”。 3.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 ⑤(古)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今)村里好事的少年,养了一只蟋蟀。

⑤句中的中心词就是“少年”,后置定语就是“好事”,“者”就是标志性词语。 4.中心词+数量词如: ⑥(古)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今)(她)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的小船。 ⑥句中的“一”作“核舟”的定语。 另外,要注意:一就是表示领属性的定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不能后置,只有一般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时间、处所、数量等修饰性定语才能后置。二就是要把定语后置与某些表面上相类似的语言形式区别开来。例如: ⑦村中少年好事(定语+主语+谓语+宾语) ⑧村中少年之好事者(定语后置) ⑨村中少年之好事(主语与谓语之间加了一个

定语后置句的五种类型

定语后置句的五种类型 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成分,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中心语之前,而在古代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要把它放到中心语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叫做“定语后置”。定语后置句是文言文的一种重要句式,它一般有五种形式。 1、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刺客列传》) 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⑤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2、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上“之”,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的格式。例如: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③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⑤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3、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②国之孺子之游者(在外求学的年轻人),无不餔也……(《勾践灭吴》 ③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赋税之繁重者,酌今昔而减之……(《治平篇》) 4、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而+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②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这四种人,是天下无依无靠的穷苦人)。(《孟子·梁惠王下》) 5、数量词用作定语,大多放在中心语的后面,格式为“中心语+数(量)词。例如: ①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②吏二缚一人诣王。(《晏子使楚》) ③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符合上述格式的句子都是定语后置句,只有强调和突出定语的句子,才有可能是定语后置句。例如: ①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赤壁之战》) 乍看句中加点的文字,符合“中心语+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但句中的“者”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词,而是用在假设分句后,以提示下文。此句应译作:众武将文官如有敢再提应当迎降曹操的,结果将与这个奏案一样。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句中加点的文字表面上符合“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但实际上并非定语后置句,“之”的作用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者”的作用是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此句应译为: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因为她偏爱我。 *牛刀小试* 1、下列各句的句式特别的一项是() A、予一以贯之。(出自《孔子世家》,以下出处相同) B、人之不我信也。 C、不容何病 D、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 【答案】D

后置定语的用法

在英语中某些定语有时放在被修饰词之后,我们称之为“后置定语”。后置定语我们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I.单词作后置定语 1.当形容词修饰由some、any、every、no等构成的不定代词时通常放在不定代词之后。 There is nothing important in Today’s newspaper. 今 天的报纸上没有重要的新闻。 2.词义具有动词性质的现在分词或过去分词作定语时一般后置。 I have answered all the letters received. 所有收到的信我都已经回了。 We went through a door opening on to the garden. 我 们穿过通往花园的大门。 3.表示地点或时间的副词here、there、home、downstairs、upstairs、today、before等作定语时要后置。 The man downstairs came back this morning. 楼下的 男子是今天上午回来的。 On the way home, we picked up a lot of rubbish. 在回家的路上我们拣起了很多垃圾。 4.某些形容词如last、next;enough;nearby以及以-able、-ible结尾的形容词可用在名词之前,也可用在名词之后,其意义基本不变。

I don’t have money enough(enough money)to buy the car. 我没有足够的钱买轿车。 We went to the movie theatre last Sunday(on Sunday last). 我们上星期日去了电影院。 He hasn’t found any suitable actors(actors suitable). 他还有找到合适的演员。 5.某些只能用作表语的形容词如afraid、alive、alone、asleep等作定语时一般后置。 He was the only man alive. 他是唯一活下来的人。 He spoke like a man afraid. 他讲起话来好像是胆小之人。 6.某些形容词如present、elect、proper、interested、concerned、involved等可用在名词后,但与用在名词前意义不同。试比较: The present situation concerns all students present. 目前的情况关系到在场的所有学生。 Please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proper words. 请用 合适的单词填空。 The question proper has not been answered. 问题本 身还没有得到回答。 7.基数词作定语,表示顺序时,基数词一般后置。如:

英语后置定语语法归纳

英语后置定语语法归纳 在复合句中,修饰某一名词或代词的从句叫作定语从句。定语是用来限定、修饰名词 或代词的,是对名词或代词起修饰、限定作用的词、短语(动词不定式短语、动名词 短语和分词短语)或句子,汉语中常用“……的”表示。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英 语后置定语语法归纳,希望大家喜欢! 英语后置定语语法归纳 定语主要由形容词担任,此外,名词,代词,数词,分词,副词,不定式以及介词短 语也可以担任,也可以由一个句子来担任。单词作定语时通常放在它所修饰的词之前,作前置定语。短语和从句作定语时则放在所修饰的词之后,作后置定语。在初中阶段 我们常见的几种后置定语如下: 一、形容词作复合不定代词的后置定语 当被修饰词为复合不定代词something, anything, nothing, everything; somebody,anybody, nobody, everybody; someone, anyone, everyone, no one时,修饰 语常位于被修饰的不定代词之后。 (1) Do you have anything else to say about it? 关于这件事,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2) I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tell you. 我有些重要的事情要告诉你。 (3) Someone important will give the students a lecture on 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 今天下午,一位重要的人物将给学生们做一场有关如何学好英语的报告。 二、形容词作疑问词的后置定语 修饰疑问词what, which, who, whose, whom, when, where, why, how时,修饰语要后置。 (1) What important would you like to talk about? 你想谈论什么重要的事情? (2) What else would you like to eat?你还想吃什么? (3) Where new have they decided to visit? 他们决定到哪些没有去过的地方参观?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句的常见用法

定语后置句的常见用法 实际上,定语后置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我们学过的现代文中便有这种现象。请看:“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再看:“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此处的“蓊蓊郁郁的”和“空的”便是定语后置。要按正常的语序,“蓊蓊郁郁的”应该放在“树”的前边,“空的”应该放在“破碗”的前边。将它们后置有什么作用呢?仔细品味便可发现,如此后置有突出和强调的作用,韵味有了截然不同的变化。 在文言文中,定语后置更是屡见不鲜。《考试大纲》虽然仅仅提出“宾语前置”这一种倒装句,但在阅读文言文和翻译文言文时,还是经常碰到“定语后置”等倒装句的,所以,我们有必要扩大学习范围。常见的定语后置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例如: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子孙荷担者”即“荷担之子孙”。“子孙”是中心词,“荷担者”是后置定语。 ②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人可使报秦者”即“可使报秦之人”,“人”是中心词,“可使报秦者”是后置定语。 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如: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石之铿然有声者”即“铿然有声之石”,“石”是中心词,“铿然有声者”是后置定语。 ②马之千里者……(《马说》) ——“马之千里者”即“千里之马”,“马”是中心词,“千里者”是后置定语。 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爪牙”和“筋骨”是中心词,“利”和“强”是后置定语。 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宇宙”和“品类”是中心词,“大”和“盛”是后置定语。 4.中心词+后置定语。例如: ①复为羽声慷慨。(《史记·刺客列传》)

定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 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成分,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中心语之前,而在古代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要把它放到中心语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叫做“定语后置”。定语后置句是文言文的一种重要句式,它一般有五种形式。 一、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例如: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刺客列传》)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4、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5、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二、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上“之”,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的格式。例如: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2、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3、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5、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6、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三、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2、国之孺子之游者(在外求学的年轻人),无不餔也……(《勾践灭吴》 3、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赋税之繁重者,酌今昔而减之……(《治平篇》) 4、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灭吴》)

四、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而+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1、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2、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这四种人,是天下无依无靠的穷苦人)。(《孟子·梁惠王下》) 五、数量词用作定语,大多放在中心语的后面,格式为“中心语+数(量)词。例如: 1、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2、吏二缚一人诣王。(《晏子使楚》) 3、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4、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5、铸以为金人十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