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缓解幼儿焦虑情绪教学内容

如何缓解幼儿焦虑情绪教学内容
如何缓解幼儿焦虑情绪教学内容

浅谈如何缓解幼儿入园的焦虑情绪宝宝就要进幼儿园了,大部分孩子入园都会哭,第一次分离,进入陌生情境里,多少都会有些害怕。事先准备胜于事后补救,不妨将“入园适应”看作一个需要用心经营的工作项目,纳入时间规划之中。在入园前精心准备,入园后多做工作。你付出的努力价值在于帮助宝宝跨越人生第一个成长的阶梯。

一、家庭教育如何为幼儿园教育做好准备

(一)为幼儿入园做准备。幼儿园教育尽管以游戏为主,但毕竟与家庭环境有了很大差别,幼儿面对陌生的环境大多会产生抗拒心理,有的幼儿甚至因为无法适应幼儿园生活而变得沉默寡言,脆弱敏感。如:家庭教育能提前为幼儿入园教育做一些准备,会大大减少幼儿的入园焦虑,缩短幼儿入园后的适应时间,对很多知识的学习也可以更快的掌握,让幼儿在园生活更加愉快自信。家长在幼儿入园前一段时间内可以多给幼儿讲一些涉及幼儿园的故事,让幼儿对幼儿园产生兴趣;还可以多让幼儿与社区内已经上幼儿园的小朋友玩耍,并鼓励这些哥哥姐姐表演在幼儿园学到的儿歌,舞蹈等,让幼儿产生羡慕向往的情感;有条件的家长可以抽时间带幼儿提前到幼儿园参观一下环境,接触一下幼儿教师,让幼儿对幼儿园多一些了解,减少入园时的陌生感。

(二)培养幼儿适应入园后的生活常规。幼儿入园会有正式的上课环节,需要幼儿保持一定时间的注意力,对此家长可以提前一段时间有意识的培养幼儿这方面的能力;比如:让幼儿安静画画,听较长时间的故事。另外入园后需要记得自己的小杯子,小毛巾,对此家长可以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对自己的名字产生兴趣,比如在幼儿的小杯子,小毛巾上缝上幼儿的名字。经过一段时间幼儿就可以对自己的名字十分熟悉。平时家长可以让幼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放.取物品,比如把书放到书架上,把杯子放进橱柜等。这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生活

自理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幼儿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

二、引导幼儿适应新环境

(一)稳定幼儿刚入园的焦虑情绪。小班幼儿在入园报名之后,幼儿园会为家长留半天的时间召开家长会,分析解剖幼儿入园后可能发生的焦虑情绪,家长应如何应对及配合教师让幼儿度过焦虑期,减少幼儿哭闹不止的现象,我们会为家长提供一些可以采取的意见和建议,培训家长该怎么做才能让幼儿觉得幼儿园就像自己家一样,老师就是幼儿的父母,让幼儿不再产生焦虑情绪。

(二)教师与家长经常性联系。家长平时在接送幼儿时可以与老师做以交流,把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告诉老师,同时可从老师处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以便配合教育;有些家长忙,不能亲自接送幼儿的,可以用电话方式或建立的QQ群和老师联系,做到时时处处关注幼儿,了解幼儿,有问题及时与班级老师沟通解决,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不是很清楚,在家长面前说的不是很清楚的也应及时与教师联系,不能到事后才问,那就失去意义了。

(三)要肯定孩子,鼓励孩子。小班幼儿刚入园后由于年龄的特点,再加上刚离开父母,他们心理上总缺乏依靠的人,这就要求老师要肯定孩子,鼓励孩子,对幼儿的一点点进步我们都去称赞,“你真棒,上幼儿园长大了”。教师如此肯定孩子,家长的一句称赞更能影响幼儿的积极性,如亲亲幼儿的小脸蛋说:“你长大了,懂事了,妈妈真的为你高兴”。而这种肯定的赞赏性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幼儿继续努力的心理。当然人无完人,幼儿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那么老师对幼儿要先扬后抑,即先肯定幼儿的优点,然后再点出不足,这样就淡化了幼儿的缺点和错误,教师也对幼儿所犯错误进行了指正,因此在本来就既关心又紧张的家长面前,老师关键是表达一种愿望,让家长明白,谈论幼儿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长与教师共同来引导幼儿,让幼儿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HAD)之欧阳家百创编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HAD) 欧阳家百(2021.03.07) 姓名:性别:年龄:测定日期:第次测定情 绪对大多数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医生了解你的 情绪变化,他们就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你的病情,从而给你更多 的帮助。这个测定表是专门设计用来帮助医生了解你的情绪,借 以辅助判断是否存在心理问题。请阅读以下各个项目,将其中最 符合你上个月以来的情绪的答案勾出。对这些问题不要作过多的 考虑,对每个问题立即得出答案比考虑后再回答更为准确。 A 综合医院焦虑情绪测定题1、我感到紧张(或痛苦)几乎所 有时候(3分);大多数时候(2分);有时(1分);根本没有(0分) 2、我感到有点害怕,好像预感到有什么可怕的事情要发生非常肯定和十分严重(3分);是的,但并不太严重(2分);有一点,但并不使我苦恼(1分);根本没有(0分) 3、我的心中充满烦恼 大多数时间(3分);常常如此(2分);时时,但并不经常(1分);偶 然如此(0分)4、我能够安闲而轻松地坐着肯定(0分);经 常(1分);并不经常(2分);根本没有(3分)5、感到一种令人发抖的恐惧根本没有(0分);有时(1分);很经常(2分);非常经 常(3分)6、我有点坐立不安,好像感到非要活动不可确实非常多(3分);是不少(2分);并不很多(1分);根本没有(0分)

7、我突然有恐慌感确实很经常(3分);时常(2分);并非经常(1分);根本没有(0分)D综合医院抑郁情绪测定题1、 我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还是有兴趣肯定一样(0分);不像以前那样多(1分);只有一点儿(2分);基本上没有了(3分)2、我能够哈哈大笑,并看到事物有趣的一面我经常这样(0分);现在已经不大这样了(1分);现在肯定是不太多了(2分);根本没有(3分) 3、感到愉快根本没有(3分);并不经常(2分);有时(1分);大多数时间(0分)4、我好像感到人变迟钝了几乎所有时间(3分);经常(2分);有时(1分);根本没有(0分)5、我对自己的 外表(打扮自己)失去兴趣肯定(3分);经常(2分);并不经常(1分);根本没有(0分)6、我怀着愉快的心情憧憬未来差不多是这样做的(0分);并不完全是这样做的(1分);很少这样做(2分);几乎从来不这样做(3分)7、我能欣赏一本好书或一段好的广播或电视节目常常(0分);有时(1分);并非经常(2分); 根本没有(3分) 总分0-7分代表正常;8-10分表示轻度抑郁/焦虑;11-14分表示中度抑郁/焦虑;15-21分表示严重抑郁/焦虑

儿童焦虑型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

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 适用于8-16岁儿童青少年自评焦虑障碍。 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及科研的筛查工具[1]。 评定方法: 共41个项目,0-2三级评分。0=没有此问题 1=有时有 2=经常有 ~ 五个因子: 躯体化/惊恐:1,6,9,12,15,18,19,22,24,27,30,34,38 广泛性焦虑:5,7,14,21,23,28,33,35,37 分离性焦虑:4,8,13,16,20,25,29,31 社交恐怖:3,10,26,32,39,40,41 学校恐怖:2,11,17,36 指导语:请你根据最近3个月的实际感受填写下来,不要考虑怎样回答才“正确”,仅根据你的感知如实回答,在符合你的那一格打“√”。注意不要漏项。 ! 1.当我感到害怕时,出现呼吸困难(出气不赢)。 2.我在学校时感到头痛。 3.我不喜欢与不太熟悉的人在一起。 4.如果我不在家里睡觉,就觉得内心不安。 5.我经常担心别人是不是喜欢我。 6.当我害怕时,感到马上要死去似的。 7.我总是感到紧张不安。 8.· 9.父母无论去哪里我总是离不开他们。 10.别人说我好像很紧张的样子。 11.当我与不熟悉的人在一起时就感到紧张。 12.在学校时就出现肚子痛。 13.当我害怕时,自己感觉快要发疯,失去控制了。 14.我总担心让自己一个人睡觉。 15.我担心自己不像其他孩子一样好。 16.当我害怕时,感到恍恍惚惚,好像周围的一切不真实似的。 17.> 18.我梦见父母发生了不幸的事情。 19.我担心又要去上学。 20.我害怕时,心跳会加快。 21.我手脚发抖打颤。 22.我梦见发生了对我不利的事情。 23.我对于一些精心为我而安排的事感到不安和不自在。 24.当我害怕时,我会出汗。

学龄前儿童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和对策

学龄前儿童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和对策 一、引言 作为学龄前儿童情绪障碍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焦虑是一种以生理性紧张的躯体症状和对未来的忧虑为主要特征的负面情绪状态。其中包含两种主要的焦虑类型: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以往的研究中表明,学前时期的焦虑情绪影响着儿童在未来生活中的社会能力、人际关系、心理健康以及学习适应能力的健康发展。本文将学龄前儿童的焦虑情绪作为主要研究课题,探讨了焦虑产生的类型、主要原因等,并为缓解儿童焦虑情绪提出了一定的指导性措施和建议。 二、学龄前儿童焦虑的产生 (一)焦虑的主要类型 在婴幼儿78个月大的时候会对陌生人产生一种谨慎的反应,或称之为陌生人焦虑,这与微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例如,当孩子面对陌生人的微笑或其他亲密举动时,孩子并不会对其做出相同的微笑反应,而是可能会转身离开、呜咽,并爬向自己的母亲。这种陌生人焦虑主要在形成特殊的情感依恋之后产生。外国学者的研究表明:婴幼儿对陌生人的警惕性反应,在810个月大的时候达到了最高峰,直到第二年强度才开始逐渐下降。已经建立情感依恋的儿童,当他们与自己的母亲或其他依恋对象分离时会显得非常不适。例如,10个月大的儿童当看到自己的母亲穿上外套、拿起钱包准备出去购物的时候很可能会哭,而当1岁多的儿童面对母亲的外出甚至可能会跟随母亲到门口,

抱怨和恳求不要将自己留在家里。这些均反应出了孩子的分离性焦虑。国外学者研究结果表明:分离性焦虑一般出现在68个月大的时候,并在1418个月的时候出现峰值,并且在整个婴幼儿期会变得更加频繁和强烈。然而,学龄儿童甚至是青少年,当他们与亲人长期分离的时候仍可能会出现分离焦虑。 (二)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 1.进化理论观点。进化理论者(鲍尔比1973年)认为,学龄前儿童面临的许多情况有资格被识别成为危险的线索,如此频繁的情况下产生的危险与整个人类的进化史产生关联,以至于恐惧或者回避反应已成为一种生物编码程序。学龄前儿童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对恐惧进行编码,一旦他们可以从不熟悉的时间和对象中辨认出熟悉的时间和对象,那么那些陌生的面孔、陌生的装置和奇怪的情境就会与之前熟悉的事物相分离。与此进化观点相一致的研究发现,婴幼儿在陌生的实验室情境下的分离或与陌生人的接触要比在家中表现出更多的恐俱反应,这大概是因为在陌生的实验室中由于识别出了更多的陌生装置导致婴幼儿遇到陌生人时的忧虑感放大,或者是在实验室里的孩子不得不忍受强迫性分离。 2.认知发展理论观点。认知发展理论观点认为,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是婴幼儿知觉和认知发展的自然产物。卡根(1972年)提出610个月大的孩子会在头脑中开发出一套稳定的认知方案,即区分出哪些面孔是自己熟悉的(同伴或家人),哪些面孔是自己不熟悉的。当一个陌生的面孔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时,婴幼儿发现与照顾者的不相符,

焦虑及其问题表现

焦虑及其问题表现 焦虑是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是与未能满足需要,预料到失败或者到某种失败的可能性的心理感受联系在一起的。每个人都有焦虑的体验,只是由于焦虑的程度不同,人们对焦虑的意识不同而已。当一个人处在他自己认为很重要或很危险的情境中时,就很容易产生焦虑。大家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当我们要参加一次重要的考试时,几乎所有的人考试之前都会比较紧张,担心考不好。此时,大家都处于焦虑的情绪状态中。当这种紧张没有伴随其他的心理异常活动以及相应的身体变化时,属于正常的焦虑。但是,如果焦虑情绪持续时间太长,使人长期处于无缘无故又无法摆脱的紧张状态,就可能是焦虑过度了。 焦虑反应对于个体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个体生活意义来说,焦虑使得人们无法正确认识,评价生活中的某一情境,进而也就无法做出与该情境相适应的及时有效的行为反应,从社会生活意义上来说,焦虑可以影响人们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这些个体生活、社会生活上的不适应,会影响到个体人格特征的形成,而一旦形成稳定的人格特征,又必然会影响个体将来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从而导致恶性循环。过度焦虑发展到极端可能导致各种焦虑障碍。 总之,过度焦虑会影响学生行为、智力、人格等多方面的发展。过度焦虑的儿童往往表现出退缩、过度顺从或者易

怒等行为。他们往往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过分敏感、自我评价过低、做事优柔寡断、谨小慎微、忧郁消沉,从而是导致同伴关系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过度焦虑是考试焦虑。由于发生在不同情境下的过度焦虑的辅导方法相似,因此,本文主要介绍考试焦虑的辅导方法,对于其他情境的过度焦虑则可以考虑使用相似的方法。 焦虑的主要表现 焦虑从认知、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有表现: 一、认知方面 处于焦虑状态的个体往往思维混乱,无组织,难以有效地应付环境要求。比如,考试焦虑者将认知的焦点和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自己身上,思维总是指向考试失败的方面。他们过度担心自己的考试成绩和考试表现,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能否通过考试、会不会失败等方面。另外,由于过度地重视考试结果,导致其在记忆、注意力方面受到妨碍,如发呆、愣神、思维停滞等等。 二、生理方面 在生理上,过度焦虑的学生常有不易入睡、做噩梦或食欲不振等情况,这是由于植物神经系统活动增强所产生的生理反应。比如,有的学生一到考试时,就“心慌、呼吸加快、眼前发黑”等,而且,生理反应更多出现在亲临考场(比如刚走进考场,看到监考老师或者看到老师发卷子)的时候。

幼儿在园焦虑情绪的原因及教师应对对策研究

幼儿在园焦虑情绪的原因及教师应对对策研究 摘要 幼儿的焦虑现象在当下的学前教育当中已经成为阻碍儿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幼儿的行动中则表现为恐慌、抑郁、哭闹等表征。从认知学角度来看,幼儿的焦虑情绪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认知系统,从而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挑战。如何正确疏导幼儿的焦虑情绪,对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笔者从幼儿教师的视角来审视幼儿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焦虑情绪,根据其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焦虑行为产生的原因,结合实际的调查问卷、对幼儿教师进行访谈等方式来探寻解决幼儿在园焦虑的策略,从而为他们的发展创设更为优越的学习环境。 本文主要以幼儿焦虑的相关理论为铺垫,将个案研究与调查研究、个别访谈相结合,来进行问题的探讨。整个研究划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本研究的提出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对本研究中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根据国内外对幼儿焦虑情绪、幼儿在园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等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文献研究,从理论层面提炼并总结出本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三部分以调查研究为基础,从调查问卷中进行幼儿在园焦虑情绪进行分析,并找出幼儿在园焦虑的成因及表现形式。第四部分从教师教学的需要出发,通过个案研究,对幼儿在园焦虑情绪进行应对策略的探讨与分析。第五根据实践研究与理论研究的成果,对幼儿焦虑行为的产生和疏导方式进行概括性地总结。 关键词:幼儿在园焦虑;焦虑情绪;教师策略;行为干预;心理疏导

Children in the garden the cause of the anxiety and teacher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Abstract Among young children's anxiety phenomenon in the current preschool educ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hind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ren, the children's action is in the form of panic, depression, crying, etc. From the Angle of cognitive science, young children's anxiety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children's cognitive system, which poses challenges for preschool teachers. How to correctly lead children's anxie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Therefore, the author from the Angle of preschool teachers to examine children's anxiety in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the rule of their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causes of anxiety behavior,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questionnaire, interview for preschool teachers to explore solve children's in the garden of anxiety, thus creating more favorab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learning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mainly for children's anxiety related theory, the case study combined with investigation, individual interview, to the problems discussed. The whole study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elaborated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and this study involved in defining the relevant concepts. The second part of the children's anxiety, children in the garden at home and abroad, according to the causes of anxiety theory research results, such as literature research, from the theoretical level abstraction and summarized the content and method of this study. The third par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from the questionnaire for children in the garden anxiety is analyzed, and find out the causes and manifestation of young children in the garden of anxiety. The fourth part from the need of teacher's teaching, through the case study, the children in the garden anxiety coping strategies discussed and analyzed.5 according to the study of the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produce and direct way to the behavior of children's anxiety concluded synoptically. Keywords: anxiety children in the garden,Anxiety,Teachers' strategy, Behavior interventio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完整word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HAD量表)

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 (HAD量表) 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时间: 这个测量表是为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情绪而设定,请详细阅读,尽量在较短的时间内对答案做出选择。 1、我感到紧张或痛苦(A) a几乎所有时候(3分)b大多时候(2分) c有时(1分)d根本没有(0分) 2、我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还是感兴趣(D) a肯定一样(0分)b不像以前那么多(1分) c只有一点(2分)d基本没有了(3分) 3、我感到有些害怕,好像预感到有什么可怕的事情要发生(A) a非常肯定和十分严重(3分)b是的,单并不太严重(2分) c有一点,但并不使我苦恼(1分)d根本没有(0分) 4、我能够哈哈大笑,并看到事务有趣的一面(D) a我经常这样(0分)b我现在已经不大这样了(1分)c现在肯定是不太多了(2分) d 根本没有(3分) 5、我心中充满烦恼(A) a大多数时间(3分)b常常如此(2分) c时时,但并不经常(1分)d偶然如此(0分) 6、我感到愉快(D) a根本没(3分)b并不经常这样(2分) c 有时(1分)d大多数时间(0分) 7、我能够安闲而轻松地坐着(A) a肯定(0分)b经常(1分) c并不经常(2分)d根本没有(3分) 8、我感到人好像变迟钝了(D) a几乎所有时间(3分)b很经常(2分) c有时(分)d根本没有(0分) 9、我感到一种令人发抖的恐惧(A) a根本没有(0分)b很正常(2分) c有时(1分)d非常经常(3分) 10、我对自己的外表(打扮自己)失去兴趣(D) a肯定(3分)b经常(2分) c并不经常(1分)d根本没有(0分) 11、我有点坐立不安,好像感到非要活动不可(A) a确实非常多(3分)b是不少(2分) c并不多(1分)d根本没有(0分) 12、我怀着愉快的心情憧憬未来(D) a差不多是这样做(0分)b并不完全是这样做的(1分) c很少这样做(2分)d几乎从来不这样做(3分) 13、我突然有恐惧感(A)

焦虑与抑郁的区别

1、焦虑和抑郁是两种不同的情感症状,但是焦虑可与抑郁合并存在,经调查显示,约有33%-95%的抑郁患者同时合并焦虑症状。而且二者症状有重叠,如食欲下降、睡眠障碍、心肺和胃肠道不适、易激惹、疲劳等。 二者在发病机理、病状表现等方面确实具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二者又必须进行鉴别、不能混淆。因为抑郁症的自杀率高,危害性较大,患者既有抑郁症状、又有焦虑症状时,优先诊断为抑郁症。这项原则是众多精神科医生和专家总结多年经验的结果。遵循这项原则可以避免抑郁症的漏诊,及早对抑郁症进行治疗,防止自杀自伤等后果发生。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鉴别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焦虑症患者常处于心烦意乱、惊恐紧张,怕有祸事降临的恐慌预感之中,并伴有头晕、多汗、潮热、震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症状。焦虑和恐惧不同,焦虑所感到的威胁和危险都是不现实或不十分明确的。 焦虑症经常与抑郁症合并存在,临床统计,80%以上抑郁症患者有焦虑症状。在临床诊断中,有一个“抑郁症优先诊断”的原则,即既有抑郁症症状又有焦虑症状时,不论其焦虑症状多重,都应当诊断为抑郁症。这项原则是众多精神科专家多年经验的总结,已经成为国际标准。 1、从发病年龄上看,焦虑的首发一般在35岁以上,多发生于老年人;而抑郁症在所有年龄群都有发生; 2、抑郁症患者对家属、朋友表现冷淡,对以往爱好兴趣丧失,而焦虑者保持正常; 抑郁症患者的失眠以早醒为主要特征,而焦虑者的特点是入睡困难; 3、抑郁症患者心情低落,不愿意与人接触,但不害怕突然发生的人际接触;而焦虑者害怕突然发生的社交接触等,害怕去公共场合; 4、大体来讲,抑郁症是抑制向下的;而焦虑者是惊恐向上的、 2、焦虑症是一种并有显著与持续心理与身体焦虑症状的状态,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分为于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与急性焦虑(阵发性焦虑) 急性焦虑再分成因在特殊状态下阵发的焦虑(恐惧焦虑症)与任何情况下都可能发生的焦虑(惊恐障碍)。恐惧焦虑症又再分成特定对象恐惧症,社交恐怖症,与广场恐惧症 .患者的情绪表现的非常不安与恐惧,患者常常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或将来的某些事情表现的过分担忧,有时患者也可以无明确

七种焦虑症表现

七种焦虑症表现 焦虑症表现: 既然造成焦虑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那么也就需要一种适当的方法来使其康复,焦虑症是目前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疾病,主要由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内心的不良因素而引发,一般焦虑症患者常常伴有失眠多梦、头晕腹泻、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忧心烦躁等等现象,RSHWHO渡氧专项脑细胞修复工程,针对“脑细胞疲劳、失眠、焦虑”的,集合六个国家(法国、中国、德国、美国、日本、意大利)的科研成果,锁定了影响脑疲劳、神经紧张、抑郁、焦虑、失眠的脑部核心要素。富含121种营养和微量元素,其中活性成分54项,含生物活性的十缩氨基酸,对压力症状缓解功效已经在临床研究上得到证实,在安全性和起效时间等方面确有不同程度的改进。因此,重视加强对焦虑症患者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为了治疗焦虑症采取了很多办法,今天就来介绍从以下7个方面整合治疗干预。 生理方面的原因: 包括大脑或身体的生理机能失衡。这些原因包括: 1)浅呼吸; 2)2)肌肉紧张; 3)3)持续的压力对身体的影响; 4)4)营养和饮食因素 情感方面: 抑制情绪——特别是抑制生气的情绪——可能是引起慢性焦虑和遭受惊恐发作的重要原因。通常情况下,恐慌的感觉只是沉浸于生气、沮丧、悲伤或绝望的表象。很多有焦虑症的人成长的家庭不鼓励表达自己的情绪。作为一个成年人,你可能对确认自己当时的情绪怎样都感到有困难,更不要说表达这些情绪了。 RSHWHO渡氧提出了脑营养平衡学说: 从所周知5-羟色胺、多巴胺、γ-氨基丁酸GABA、褪黑素针对失眠、焦虑等有效果,为什么直接补充症状没有明显改善? 1、5-羟色胺、多巴胺、γ-氨基丁酸GABA、褪黑素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相对平衡,必需符合人体的营养平衡需求,不可忽视的是不同人种,用量也会不同。比如褪黑素,很多国家用量是中国规范用量的N倍,而褪黑素过量反而会引发抑郁、焦虑,影响性功能。再比如多巴胺过量相当于吸食能上瘾的违禁品。

焦虑情绪的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一例焦虑情绪的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摘要:本例是应用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立的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和方法,针对一例焦虑情绪的个案进行咨询。通过对求助者不合理信念的分析辩论,使求助者认识到非理性思维方式是导致其情绪困扰的根源,从而用理性思维方式代替非理性思维方式,使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得到了基本的解决,基本上达到了咨询效果。经过咨询,提示了合理情绪疗法对焦虑情绪进行咨询与治疗是有效的。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求助者李某,女,31 岁,身高 1.69 米,体重 67 公斤,汉族,未婚,职业为警察。 (二)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于 1986年出生,因母亲怀其时属于高龄产妇,因此足月后剖腹生产,虽获母乳不足,但发育正常。父亲为镇政府一名干部,母亲为电厂工人。在家排行第二,上有一哥哥,大其 8 岁。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父母感情和睦。幼年时期活泼开朗,能与同龄朋友相处。求助者 7 岁入学,学习成绩优异,小学毕业后顺利考入县城重点中学,寄宿在县城的哥哥家,哥哥和嫂子对其比较照顾,但求助者觉得不是很方便,就在初中毕业升入高中时,从哥哥家搬出,住到学校集体宿舍里。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一所大学。大学毕业后不愿意回老家工作,孤身一人来到异地工作。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公安队伍。工作 9 年多,工作积极努力,但始终没有合适的恋爱对象。最近自己买了房子,原以为会对自己找对象有所帮助,可是还是毫无进展,眼看自己 30 多岁了,不免有些着急,所以情绪变得有些焦虑,伴有一些抑郁。来访者从未谈过恋爱,只是上学期间有一暗恋对象,但表白后却遭到拒绝。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一)主诉 焦虑,有轻微抑郁持续近 1 个月,入睡困难近半个月。 (二)个人陈述 求助者最近自己买了房子,可是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却感觉不到快乐,反而觉得越来越孤独,无助。一想到自己都30 多岁了,还孤单一人,被人们称之为“剩女”,就难以入睡。求助者表示不想再这样下去了,觉得很痛苦,所以来寻求一些心理上的帮助。 (三)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焦虑情绪,失眠。 三、观察和他人反应 (一)一般印象 年貌相符,身材高大、体壮,衣着适时整洁,未化妆。言语流畅,眉头紧皱,面带愁容。 (二)精神状态 求助者感知觉、注意品质、思维状态未发现异常,但情绪低落,意志活动无明显增强或减退,焦虑以来一直都能坚持工作、学习,自知力存在,主动求治;人格相对完整和稳定,性格外向。

如何帮助小班幼儿克服分离焦虑情绪 (2)

如何帮助小班幼儿克服分离焦虑情绪 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于陌生环境的一种本能的不安全感和害怕感;二是对父母的依恋行为。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很多,从心理上分析研究,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恐惧性分离焦虑 因恐惧而产生的分离焦虑在新入园幼儿中具有普遍性,也是最主要的原因。这是由于幼儿初入幼儿园,在情感、行为、生活、交往等诸方面还不适应所造成的。比如:幼儿园陌生的环境、教师、同伴给幼儿带来恐惧和安全上的危机感;由于幼儿动作协调能力差,幼儿园新的生活方式使幼儿产生生活方面的不适应,担心无人照顾和帮助而引起的不安;因幼儿在家是独生宝贝,深受宠爱,入园后,见到这么多陌生的同龄人,不知如何去面对,出现交往方面的不适应,担心自己被欺负无人保护而害怕;幼儿在群体生活中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和约束,不能像在家里那样任意妄为,这也会让他们有些不适应;等等。 2.厌倦性分离焦虑 因厌倦幼儿园而产生的分离焦虑多发生在入园的第二天或第三天以后。这是因为初来幼儿园时,这里的一切都觉得新鲜,等他们感到不再新鲜时就会产生厌倦心理,引起其恋家的情绪而开始哭闹。 3.传染性分离焦虑 这类情况多发生在入园时和离园前。表现为本来不哭的幼儿看到同伴在哭,勾起思念家人的情绪而哭闹。那么如何做好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的情绪呢?

1.入园前后开好家长会。 一方面向家长介绍幼儿园概况、师资及家园合作等情况;另一方面向家长介绍新入园幼儿的心理知识,让其懂得幼儿特定时期哭闹的正常性,并了解新入园幼儿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请家长正确对待,为幼儿入园做好铺垫。 2.及时进行家访。 通过家访,教师逐一接触幼儿,消除师幼之间的陌生感。同时,还可让家长填写幼儿情况调查表(每班的教师自己设计一张表格),帮助老师了解孩子的起居饮食习惯,自理生活的能力,以及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有利于老师日后有的放矢地帮助孩子;也有利于家长对照调查表有目的、有选择地培养孩子的某种能力。 3.入园前,请家长带幼儿来园玩耍,熟悉外围环境。 入园后,老师要尽快熟悉每位幼儿,尽快记住每位幼儿的名字,让每位幼儿在老师的心中定位。幼儿入园的第一天老师要多点名,让名字和人对号入座,第一天幼儿幼儿的情绪很不稳定,比较乱老师也要多点数,以免幼儿走出活动室,而且记住幼儿的名字是很利于教师的工作的。如孩子再做一些危险的事情时,你只要一喊他的名字,就会中断他的行为;下午,接孩子时老师只要家长报上幼儿的名字,幼儿就会被老师很顺利的送到家长手中。当然,要问清楚和孩子的关系,还要查看接送卡,以免接错幼儿。 4.给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需要,精心布置活动室的各个角

焦虑的主要表现

焦虑症在情绪方面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紧张、恐惧和担心。这种情绪往往是没有明确具体的指向的。有些人总是觉得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去做,做这件事的时候担心那件事,做那件事的时候担心这件事,最后哪件事也没做好。或者在事情还没发生之前,就开始设想一大堆的后果,且都是些不太好的后果,越想越害怕,其实结果往往没有那么严重,甚至有些担心的要命的事根本不会发生。中国古代有一个成语叫“杞人忧天”,讲的是一个人没事老是担心天会塌下来,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情绪性焦虑症患者的症状表现。 焦虑症还表现为身体的不适,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比如失眠,头晕、头痛,心慌胸闷,呼吸短促,四肢发麻,口干,出汗,耳鸣,尿频、尿急等等。患者为这些症状反复到医院就诊,做各种检查,都查不出来有明确的疾病。越查不出来患者就越紧张,觉得现在这么先进的手段都查不出来,肯定是什么大病怪病,因而就越紧张害怕,陷入一个恶性循环里面。 焦虑症导致的身体不适的另一种表现是心血管系统的症状,比如心悸胸闷,也是最常见表现之一。焦虑症导致的身体不适还有一种特殊的类型,叫做惊恐发作,表现就不仅是坐立不安,而是惊恐不安了。这种症状的主要表现是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特别是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发作的时候,病人极度的紧张恐惧,大汗淋漓,手脚冰凉,心悸,心跳特别快,有的病人描述“心都跳到嗓子眼了,感觉就要跳出来了的感觉”。南昌军民医院吴春华专家认为还有患者觉得胸闷,心口好象有块大石头压着一样,觉得自己“马上就要死了”。往往都马上到医院的急诊或者打120求助。到了医院做各种检查,心电图,心肌酶,通常都没有明显的异常,有些病人会有一些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大多都是正常的。这种发作可以维持几十分钟,通常不到一个小时就自然缓解了。然后病人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担心下一次发作。有些病人反复发作之后,都不用进急诊室,到了医院门口就好了。 从临床就诊的病人来看,此类病人最常见的表现是失眠,特别是以入睡困难为主的失眠。上床之后辗转反侧,经常有病人一晚上都睡不着。或者尽管有时候病人是在睡眠状态的,但是因为睡眠浅,醒了之后也没有休息过的轻松感觉,因而也会产生一晚上都没有入睡的感觉。 还有一个病人,跟医生说她吃药后有不舒服的感觉,医生告诉她那是怎么回事,可以怎么解决,她听完了,问医生:“那我能不能不吃药?”医生又给她解释这种不舒服未必和药物有直接关系,可以用其他办法解决它。她听完之后,还是那句话:“那我能不能不吃药?”这样的话来来回回能说十多分钟。有些病人会问医生:“你烦不烦我?我也不想这样的。”其实,这些表现是典型的焦虑症的表现,是一种病状而不是故意的,也不是天生的罗嗦,更不是性格的缺陷。很多病人恢复之后,是一个很干脆很利索的人,跟犯病的时候判若两人。 焦虑症在行为方面的表现,医学上也称为精神运动方面的表现,主要是坐立不安,感觉呆不住立不住。有的病人说,一犯病的时候,必须得起来活动活动,不然就有种百爪挠心的感觉。二是话多,而且主题不是很明确,表达不清。病人犯病时,一句话反反复复的说,颠过来倒过去,往往是一件事儿说了十分钟还没说明白到底想解决什么问题,表现特别痛苦。曾经有一个病人,在医生给她看完病之后问医生:“你说我这病能好么?”在医生给予明确的解答回复后,她看上去也听明白听清楚了离开了,但离开不到2分钟又回来,还是一个问题:“大夫我真的能好么?就这样反复回来六次。

负性情绪

负性情绪 负性情绪也称负面情绪、消极情绪,它是指痛苦、悲伤、失望、自卑、愤怒、忌恨、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这些不良的情绪在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短时间内可以做为人生的调味品,但如果长期压在心中,不能及时得到排解,它将对人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昨晚有个初中四年级女孩儿向我哭诉,现在自己压力很大,每到将近考试时,就焦躁不安,不能静下心来复习,考试成绩不理想。当我问她为何焦虑时,她说:“总想着如果不能达到一高分数线,家里就要拿好多钱,就会给妈妈造成很大负担。姥爷经常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以后你妈妈还值望你照顾呢!想到这些,就逼着自己学习,越这样越学不进去。”由此想到,孩子的负性情绪很多是来源于家长。有的父母对孩子要求过严,有意给孩子施加压力,给他安排太多的任务,而不想让她们把时间放在游戏和玩耍上。父母们意识到了将来社会的压力,自己有紧迫感,就把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过大的压力不仅没有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反而成了心理压力。正如一个弹簧,在一定限度内,压力越大,强性越强,但超过限度,弹簧就会被压扁,再也弹不起来。我们仔细推敲,会发现父母对孩子错误的爱是导致孩子负性情绪的罪魁祸手: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总是对孩子不满;父母溺爱孩子;父母对孩子限制、打骂;父母遏止孩子的情绪发泄。针对这些情况,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孩子调控情绪:1、父母要深入了解孩子负性情绪的原因,做到有的放矢。2、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以势压孩子,以暴制孩子,要学会缓冲、忍耐。3、鼓励孩子用体育活动释放情绪,跑步和俯卧撑等都是转移情绪的好方法。4、让孩子学会倾诉。当孩子有了情绪,要让他说出来,或者写出来,或者面对旷野喊出来,就像开闸泄洪一样将情绪释放出来。

幼师对家长说:一起帮幼儿顺利度过入园焦虑期

原因分析: 1、幼儿自身的焦虑情绪: 上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到幼儿园后,一切都陌生得难以接受了,幼儿就必然会产生不安感,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他们稍不合意就会发脾气、大声喊叫、哇哇哭闹。孩子哭闹和不情愿的情况是因为孩子从小在家长身边长大,突然要离开家长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去,他就会产生“分离焦虑”和“陌生焦虑”。“分离焦虑”使孩子产生一种离开家长的不安全感;“陌生焦虑”使孩子因为接触到新环境和新老师、新同学而感到紧张,所以对亲人的依恋感特别强。新的环境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新要求与他们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往往会产生矛盾,形成心理冲突。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刚入园的幼儿首先想到的不是吃、喝、睡等基本的生理要求,而是归属和爱的需要。这时,老师和家长就要想方设法满足他们新的心理需要,消除焦虑,帮助他们尽快进入群体环境,尽快恢复到原来的心理需要结构层次上来。只要家长和老师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悉心了解、分析情况,从孩子的长远与大局出发,相互信任,密切配合,这一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2、家长的焦虑情绪影响着幼儿孩子情绪不稳定

在入园初期,家长总有许多不放心的理由,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门口还是恋恋不舍,总希望再抱一抱,长时间在教室门口、窗口张望,生怕有个闪失。其主要原因是家长对幼儿园还没有建立信任态度,总是担心教师责任心不强、没有爱心,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得不到悉心的照顾。当幼儿回到家里,家长总是在物质和精神上过分迁就或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等等,这些现象的产生,都表现出家长在送孩子入园时的分离焦虑。 3、幼儿在生活方面没有养成好的习惯。 现代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过惯了众星捧月的日子,尤其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的孩子更是如此。老人们对孩子疼爱有加、育儿观念陈旧、重养轻教,生活上都由大人包办,造成孩子在生活上不能自理,偏食、挑食情况严重,作息时间相当混乱,形成了任性、专横的性格等。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他们要学会遵守相应的规则,开始学习独立生活,因此就会遇到生活上的一系列问题,如不会自己吃饭、不会穿衣入厕、不会与同伴分享玩具等,面对这些方面的压力和不适应,幼儿只能采用一些消极的办法来发泄情绪。 4、生活环境的改变影响着幼儿的情绪。 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环境发生变化,接受的信息多了,面临的问题也变得比较复杂。这时,幼儿心理安全的天平被打破,使幼儿产生紧张感和不适应感,从而出现哭闹等情绪焦虑等反应。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HAD)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HAD) 令狐采学 姓名:性别:年龄:测定日期:第次测定 情绪对大多数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医生了解你的情绪变化,他们就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你的病情,从而给你更多的帮助。这个测定表是专门设计用来帮助医生了解你的情绪,借以辅助判断是否存在心理问题。请阅读以下各个项目,将其中最符合你上个月以来的情绪的答案勾出。对这些问题不要作过多的考虑,对每个问题立即得出答案比考虑后再回答更为准确。 A 综合医院焦虑情绪测定题1、我感到紧张(或痛苦) 几乎所有时候(3分);大多数时候(2分);有时(1分);根本没有(0分) 2、我感到有点害怕,好像预感到有什么可怕的事情要发生非常肯定和十分严重(3分);是的,但并不太严重(2分);有一点,但并不使我苦恼(1分);根本没有(0分) 3、我的心中充满烦恼大多数时间(3分);常常如此(2分);时时,但并不经常(1分);偶然如此(0分) 4、我能够安闲而轻松地坐着肯定(0分);经常(1分);并不经常(2分);根本没有(3分) 5、感到一种令人发抖的恐惧根本没有(0分);有时(1分);很经常(2分);非常经常(3分) 6、我有点坐立不安,好像感到非要活动不可确实非常多

(3分);是不少(2分);并不很多(1分);根本没有(0分) 7、我突然有恐慌感确实很经常(3分);时常(2分);并非经常(1分);根本没有(0分) D 综合医院抑郁情绪测定题 1、我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还是有兴趣肯定一样(0分);不像以前那样多(1分);只有一点儿(2分);基本上没有了(3分) 2、我能够哈哈大笑,并看到事物有趣的一面我经常这样(0分);现在已经不大这样了(1分);现在肯定是不太多了(2分);根本没有(3分) 3、感到愉快根本没有(3分);并不经常(2分);有时(1分);大多数时间(0分) 4、我好像感到人变迟钝了几乎所有时间(3分);经常(2分);有时(1分);根本没有(0分) 5、我对自己的外表(打扮自己)失去兴趣肯定(3分);经常(2分);并不经常(1分);根本没有(0分) 6、我怀着愉快的心情憧憬未来差不多是这样做的(0分);并不完全是这样做的(1分);很少这样做(2分);几乎从来不这样做(3分) 7、我能欣赏一本好书或一段好的广播或电视节目常常(0分);有时(1分);并非经常(2分);根本没有(3分) 总分0-7分代表正常;8-10分表示轻度抑郁/焦虑;11-14分表示中度抑郁/焦虑;15-21分表示严重抑郁/焦虑

焦虑症的早期症状表现 警惕情绪突然改变

焦虑症的早期症状表现警惕情绪突然改变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焦虑症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严重的焦虑症往往是毫无缘由的,且持续时间较长,如果不医治的话很难痊愈。所以了解一些焦虑症的早期症状,防止恶化至重度很有必要。

焦虑症的早期症状主要包括: 1、情绪的改变: 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表现为表情阴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患者常用“郁郁寡欢”、“凄凉”、“沉闷”、“空虚”、“孤独”、“与他人好像隔了一堵墙”之类的词来描述自己的心情。患者经常感到心情压抑、郁闷,常因小事大发脾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多数时间情绪是低落的,即使其间有过几天或1~2周的情绪好转,但很快又陷入抑郁。尽管如此,患者抑郁程度一般并不严重,情绪反应依然存在,几句幽默解嘲的警句,能使之破涕为笑。一场轻松的谈话,能使之心情暂时好转。患者本人也能够觉察到自己情绪上的不正常,但往往将之归咎于他人或环境。 2、认知改变:

患者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对各种娱乐或令人愉快的事情体验不到愉快,常常自卑、自责、内疚。常感到脑子反应迟钝,思考问题困难。遇事老向坏处想,对生活失去信心,自认为前途暗淡,毫无希望,感到生活没有意义,甚至企图自杀。 3、意志与行为改变: 患者意志活动减低,很难专心致志地工作,尽管他们可能有远大理想和抱负,但很少脚踏实地去做。他们想参与社交,但又缺乏社交的勇气和信心。患者处处表现被动和过分依赖,心理上的症结在于不愿负责任。一般说,抑郁性神经症很少自杀,但也有部分患者感觉活着空虚,人生乏味,声称想死。 4、躯体症状: 约80%的病例,以失眠、头痛、身痛、头昏、眼花、耳鸣等躯体症状为主向医生求助。这些症状往往给人体诉多而

一例焦虑情绪案例的心理咨询报告

一例焦虑情绪案例的心理咨询报告 摘要:本文是一例关于焦虑情绪问题的心理咨询个案。咨询者主要运用认知情绪疗法对一女青年的焦虑情绪进行咨询,其过程包括来访者的一般资料的搜集、评估与诊断、咨询目标与分案的制定,咨询过程与效果的评估。咨询后,来访者的焦虑情绪有了缓解。 关键词:焦虑情绪问题个案分析 一、一般情况 来访者,吕某,女,35岁,大专学历,汉族,中学教师,已婚。正在自考本科。出生于永嘉楠溪江畔的一个村庄。从小到大,身体发育正常,没有患过重大的身体疾病和严重的心理障碍,目前身体基本健康。工作中人际关系正常。 来访时的情况:一人前来,衣着整洁得体,脸色憔悴,有点心神不定。 二、来访着自述 主诉:心情烦躁不安、入睡困难半个月。 个人陈述:我是××中学的教师。近几年,正参加自考本科学习,13天前参加《生理心理学》考试。进入考场后,我的心跳加快,写字的手开始发抖,试卷较难,越做越紧张,脑子越来越胀。考试结束,发现整个人发抖,当时并没感冒发烧。跟一个熟人打招呼,脸上的肌肉抽动几下,很不自然。 考试前两天,睡不好。当晚,又睡不着。这样持续半个月时间。睡不着想得很多:丈夫的缺点、儿子的淘气。见到儿子、丈夫心烦,很想找丈夫吵架。本科学习共有15门课程,现在已经学了九门。放弃可惜,不放弃怕坚持不住。其实,当年参加高考,前一天晚上有些紧张,睡得较迟。第一场考语文,开始答题手就发抖,一直抖到考试结束。身体也一直打颤,好像衣服穿得太少受冻的感觉。那时脸上的肌肉好像没有抽动。到现在,出现这么两次,这一次特别厉害,都这样下去,肯定会垮掉,于是就到你这儿来。 咨询前心理测验:SAS标准分61。 三、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 来访者叙述的内容条理清晰,所述问题符合实际,叙述时语速较快,情绪有点激动,脸上有痛苦的表情。坐在沙发上,手放得不自然。 四、评估与诊断 1.诊断及诊断依据:据来访者自述和临床观察,来访者所述内容基本可信。对照症状标准,该来访者表现出不安、烦躁、入睡困难等焦虑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反应强度不甚强烈,问题内容基本局限在情绪方面,认识、意志、行为正常。虽然来访者心理问题引起了其他的一些躯体化反应,

焦虑是一种怎样的情绪体验

焦虑是个体由于达不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或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内疚感增加,所形成的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性的情绪状态。 一般认为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担心、恐惧的感受交织而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是与认知和身体症状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焦虑与恐惧 1.焦虑与恐惧的联系与区别 焦虑曾被理解为人从正常、平静和安全感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负性状态,被解释为心理病理学的动力性关键现象,是一种支持逃避和回避的习得性驱力,是一种心理困境防御机制的标靶等多样的描述。 焦虑与恐惧都是人受到威胁和处于危险情境中的退缩或逃避的体验和行为。但二者是有区别的。 (1) 恐惧是进化中形成的、单一的基本情绪,而焦虑则是社会化复合情绪,尽管恐惧在个体发展中也进入社会化过程。 (2) 恐惧的产生有可确定的引发刺激源,焦虑则常常是“前刺激”现象,如对威胁刺激的预期。因此,恐惧可被称为“后刺激”现象,即被某个具体的恐惧刺激所引起。 (3) 焦虑的更重要的症结点在于:恐惧与应付行为相联系,特别是与逃避或回避行为相联系。恐惧的适应作用,是向个体“通报”外界情境将要带来危险或威胁,驱使个体采取应付策略或行动,去躲避当前的处境。然而当应付尝试一旦失败、危险和威胁长时间持续存在或程度加重而个体无力应付时,它的信号意义就不再是通报信息,而变成个体所无法驾驭的负担,这时,恐惧就转化为焦虑。 而恐惧是回避和逃避的动机力量,个体如未遇到任何限制,恐惧情绪就会支持逃避行为。因此,焦虑可被看做“未解决的恐惧”、“对恐惧的恐惧”,或者说,是随着对威胁的知觉和恐惧而转化为适应不良的唤醒状态。 (4)焦虑是恐惧以及其他多种情绪的结合,是与认知和身体症状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某些情况下,痛苦、恐惧、愤怒、羞愧、内疚和兴趣与焦虑同时发生。这些情绪成分的组合因人、因情境而异。 2.焦虑的多种表现形式 (1) 一种影响广泛、在临床诊治以及研究中很有影响的判断,把焦虑分为如下两种形式:①焦虑来自片段的恐慌性打击,例如,它像是一种突然由身体症状所支配的情绪性驱动反应;②焦虑来自某种威胁或危险感受长时间地在心理上盘踞着。这两种形式说明,前者是一种情绪状态,由具体情境所诱发,并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消失。后者则是一种人格特性,经常感受焦虑的人可能养成一种焦虑特质,表现为跨时间、跨情境的个体特征。 (2) 焦虑可分为属于临床病理范围和属于正常情绪范围两种。长时期持续的焦虑,有可能变为病态情绪。病态焦虑与正常意义上的焦虑相比较,前者比后者更多地反复出现和更持久。按其发生的客观危险或威胁诱因来说,病态焦虑经常过分地、超强度地显示出来,使个体处于更无助的境地,并导致心理和生理上的功能障碍。焦虑人格十分脆弱,严重的焦虑持续发生,则可形成病态人格。 (3) 另一种来自因素分析和症状自我报告的形式上的区分为:①生理性反应,如出汗、面孔潮红、呼吸短促、心悸、肠胃不适、疼痛和肌肉紧张等;②认知性心理焦虑,如强迫思维、思虑、忧心忡忡和不安等。 3.实验 一项实验证明,患者试图控制焦虑的期望是有效的。告知患者将“从放松状态进入焦虑状态”,但是他们如果进行一种操作(转动一个圆盘,这时会出现一个亮光),就能缓解诱发的焦虑。 以此诱导恐慌患者处于恐慌状态。实际上圆盘并不能影响焦虑的感受,而患者并无一人去转动圆盘。这时给50%的被试出示了亮光,他们出现了控制焦虑的幻觉,他们与另外50%的被试不同,他们坚信能对产生的焦虑加以控制。其中10个被试在实验中被诱导了焦虑,这10人中有8人来自未产生控制幻觉组。 而未产生控制幻觉组的被试报告了感受着强烈的症状和更严重的对灾难的认知,比那些产生控制幻觉的被试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