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7049N 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国家历史文化 100分答案

C17049N 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国家历史文化 100分答案
C17049N 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国家历史文化 100分答案

C17049N 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国家历史文化100分答案

尔雅2015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 分) 1 解释文化的三把主要钥匙不包括: ?A、 环境 ?B、 语言文字 ?C、 社会 ?D、 人口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 关于地理环境与名族心态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互动互构 ?B、 互补互彰 ?C、 互起作用 ?D、 互相转化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 辜正坤认为,万物的发展有一种自我协调、自我组织、自我补充、()的趋势。 ?A、 自我完善 ?B、 自我适应 ?C、 自我淘汰 ?D、 自我进化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4 下列哪一项不是儒家的民主思想: ?A、 民贵君轻 ?B、 民治主义 ?C、

?D、 民为邦本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5 中国语音: ?A、 为闭音节 ?B、 为多音节 ?C、 每字有韵调 ?D、 音义象构性弱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 马克思主义学派属于: ?A、 国粹派 ?B、 理想西化派 ?C、 现实西化派 ?D、 都不属于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7 属于中国民主内涵的是: ?A、 恶欲协调 ?B、 迫不得已 ?C、 因势制宜 ?D、 宗法式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 索绪尔的语言理论不包括:?A、

?B、 能指和所指 ?C、 任意性和必然性 ?D、 表意体系和表音体系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9 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权力斗争主要集中在权力的: ?A、 天赋和人赋 ?B、 瓜分与分享 ?C、 集中和分散 ?D、 下放和收合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0 在黑格尔看来,中国的天子在发号施令上: ?A、 比较自由 ?B、 可以随心所欲 ?C、 不能锁心所欲 ?D、 有严格程序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1 中西方人对世界的看法是(),程度不同的。 ?A、 殊途同归 ?B、 迥然不同 ?C、 异曲同工 ?D、 错综复杂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019中西方文化比较尔雅考试答案

、单选题(题数:100,共 50.0 分) 1 西方文化中的征服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成为西方工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0.5分) 0.0分 ?A、 制造业 ?B、 轻工业 ?C、 重工业 ?D、 军事工业 我的答案:C 2 印欧语系的语言特点是()。(0.5分) 0.5分 ?A、 多为单音节,闭音节 ?B、 一字单音或多音,多向性

?C、 一韵一字,音义象构性强 ?D、 具有规则性,轻重音表语调 我的答案:B 3 中国古代对于官员着装、行为的规定主要是为了()。(0.5分) 0.5分 ?A、 彰显朝廷气度 ?B、 区分官员品级 ?C、 做出表率作用 ?D、 约束官员行为 我的答案:C 4 在年龄较小的人群中适宜采用死记硬背的记忆方法的原因是他们()。(0.5分)0.5分 ?A、

机械记忆能力强 ?B、 理解记忆能力强 ?C、 理性思维能力强 ?D、 感性思维能力强 我的答案:A 5 相较于西方,中文受到语意的影响体现于它更具有()。(0.5分)0.5分 ?A、 哲理性 ?B、 清晰美 ?C、 定义性 ?D、 综合性 我的答案:D 6

属于Saussure所指概念的是()。(0.5分) 0.5分 ?A、 音响形象 ?B、 对应 ?C、 概念 ?D、 符合 我的答案:C 7 辜正坤教授认为,西方人无法彻底理解气功理论的重要原因在于()。(0.5分)0.5分 ?A、 翻译的误区 ?B、 文化的差异 ?C、 体质的差异 ?D、

环境的影响 我的答案:A 8 中国近一千三百年来主要的社会形式是()。(0.5分)0.5分 ?A、 知识分子精英官僚社会 ?B、 家天下谱系官僚社会 ?C、 官僚阶级氏族统治社会 ?D、 家族主义民主共和社会 我的答案:A 9 中国古代政治社会三大制约机制不包括()。(0.5分)0.5分 ?A、 暴力制约机制 ?B、 法律制约机制

东南亚文化尔雅考试答案

一、在泰国,宗教的旗是(B)的。 二、下列选项中,属于西方殖民东南亚时期进行东南亚贸易的重要的港口的是(D) 三、下列选项中,未在泰国仙人洞所发现植物种子之列的是(D)。 四、下列选项中,未体现传教士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作用的是(D)。 五、菲律宾现存古老的石构建筑是(A)。 六、马来西亚姓名中,男子的姓和名之间用(C)隔开。 七、大皮影是用较好的(C)做的。 八、中国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主要在(A)。 九、英国对东南亚的研究开始是以(A)为基地的。 十、除东帝汶之外,(D)是亚洲仅有的天主教国家。 十一、藤球的规则和比赛形式最早起源于(A) 十二、在爪哇,对寺院的特定称谓为(B)。 十三、东南亚高脚屋的形状不包括(D)。 十四、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民俗的是(A)。 十五、板顿是一种手法类似中国(B)的印度尼西亚民间歌谣。 十六、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口头民俗的是(D)。 十七、荷兰东印度公司(B)年解散。 十八、华富里美术兴起于(C)。 十九、(A)是铜鼓中出现最早和最普遍的纹样 二十、伊斯兰教在如下哪个东南亚国家的政治性相对较弱?(D) 二十一、藤球的规则和比赛形式最早起源于(A) 二十二、广义的金三角位于缅甸、泰国和(C)的交界处。 二十三、柬埔寨的原住民主要是(A)。 二十四、(A)年,葡萄牙占领马六甲海峡,从此葡萄牙开始了东南亚的殖民活动。二十五、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铜鼓鼓腰特点的是(D)

二十六、越南人把长(D)米的漂稻称为魔鬼稻。 二十七、广义的金三角位于缅甸、泰国和(C)的交界处。 二十八、(D)被缅甸人称为“妈妈河”。 二十九、学者们一般认为最初到达东南亚的宗教是(C)。 三十、吴哥寺顶层主体塔群是如何排列的?(C) 三十一、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东南亚史书中成书最晚的书籍?(D) 三十二、(B)语系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的西南部、南亚和东南亚。 三十三、“印尼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初的文化,较多的受到中南半岛的东山文化的影响”是(B)的观点。 三十四、安雅辛文化分布于缅甸的(B)流域。 三十五、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清代航海笔记的是(D)。 三十六、高脚屋的主要缺点是(B)。 三十七、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对东南亚历史研究发展期的重要书籍的是(B)。三十八、英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殖民地集中在(B)。 三十九、西方国家殖民东南亚之前,东南亚很多国家的教育主要是靠(A)来完成的。 四十、在东南亚诸国家中,(C)的穆斯林最多。 四十一、东南亚伊斯兰面临的问题不包括(D)。 四十二、扎本族旧石器文化位于(A)。 四十三、老挝的老族是属于(C)语系的民族。 四十四、东南亚古文化中,(D)为越南早期国家形态的出现创造了物质前提,奠定了越南古代文明的基础。 四十五、文莱杰米清真寺是由(A)修建的。 四十六、世界上最大的单体佛教建筑是(C)。 四十七、茉莉香米是(A)最着名的大米出口品种。

海上丝绸之路对南珠文化积累的影响

海上丝绸之路对南珠文化积累的影响 北海历史文化话题之十二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应用,对沿线地区的经济开发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的同时,也为当地的文化积累开拓了新的领域,南珠文化现象就是其中最具标志性的反映。 南珠文化与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下称海丝路)是一种共生的社会现象,其内涵的伸展与包容当然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纵观海丝路的形成、发展、演变及其转移的历史过程,就会发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南珠文化的表现形态就会各有不同,除了折射出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之外,更重要的是为后世保留了大量的、珍贵的史实事典,为后人的研究考证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就海丝路发展过程中,南珠文化的诸种形态及其成因作一略述。 家国形态 家国是一切文化现象的载体,南珠文化中的家国形态,是催生南珠文化的第一要素。合浦古属百越乌浒族群居住地区之一,虽然早在商汤时期就纳入了进贡属地的范围,但也只是定期地将地方特产的珠玑翠羽等“为献”罢了。在行政管理上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关系。合浦古越先民们也因此乐得“仰潮上下”,取翠羽、采珠为生”,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南平百越”,也只是象征性的“抚有蛮夷”。所以当秦始皇派遣五十万大军,挥师南下,攻取陆梁地以为岭南三郡的时候,包括合浦在百越先民们“皆入丛薄中……莫肯为秦虏”,依据险恶的地形与秦兵开展了六年的浴血对抗。由此可见,在海丝路未开辟通航之前,南珠文化的表现形态是自然的,自生自灭、没有任何社会属性的,只有秦始皇设置了岭南三郡,置东南一尉以治理,同时又“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还派出一万五千名中原未婚女子到岭南“以为士卒作衣补”,实际给士兵们组成家庭之后,南珠文化的积累才有了一个固定的载体,那就是家国形态的出现。 后来,南越王赵佗奉行“越汉和亲”的政策,促进了百越民族的汉化,也加快了百越族群进入奴隶社会的进程,国家的法律制度规范了人们的社会道德行为、家庭的人伦观念。在这样一种社会制度之下,南珠文化的积累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了,这就是家国形态。因为,从这时起,南珠文化的积累就要建立在国家与家庭的基础上面,要服从于国家意识形态及家庭道德观念的需要。 最初以军事作用为目的而开通的海上丝路,因此也推动了百越族群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古越族群不再是“仰潮上下”,自生自灭,游离于国家政体以外的群体,而是要承担责任与义务的臣民,这就是“家国形态”在南珠文化积累中的重要意义和规范作用。此后产生的衣、食、行、住文化,四时节气中的民俗行为,无一不是在家国形态规范中存续发展。合浦境内有南越王朝时期的糠头山、南越王行宫等历史遗址,就是南珠文化的物质积累中的家国形态之一,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吏治形态 在南珠文化积累中,影响最大就是吏治形态,这也是南珠文化最辉煌的篇章,因此而影响了几千年间,老百姓对吏治政绩的期待,合浦珠还”也就是其中的一个经典。吏治形态最初的代表人物是东汉光武帝时的费贻,汉桓帝时的孟尝。费贻因其为官清廉正直,勤政爱民,有所作为而得珠乡百姓的爱戴,郡民以其廉洁政风而作地名,故有廉山、廉垌、廉州、廉江、廉泉。孟尝因其治郡有方而得珠还之名,为千秋后世敬仰。以还珠作名的事典物迹在珠乡比比皆是,深切地寄托了老百姓对清官政治的期待和祈求。此后,因此产生的吏治形态群体:有芒鞋不踏名利场的苏轼,为民请命的李逊拒收珍珠扇的危祐,历行清正的张夔、不持一珠的张岳,为官要与是邦名符,一肩一仆来去的徐柏,吏民挽辕相送的康基田等,成为南珠文化积累中的主流,吏治形态几乎渗透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层面。如文艺方面的《珠还合浦》,政治方面的《乞罢采珠疏》、乞罢内臣疏》;经济方面的《采珠行》、珠池叹》及至当代的采珠节、国际珍珠节;军事方面的“媚川都”等,都是特色鲜明,感情强烈的寄情托意。正如《越南志》中所寄托的:国步清,合浦珠生,此实国家宝瑞。”可以肯定地说,作为一种文化象征的表现形态,以珍珠为载体的,以合浦为名,包容了海丝路多种元素的吏治形态,其生命力所具有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自古到今都是独一无二的。

2017尔雅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20) 35' 44'' 题量: 100 满分:100.0 截止日期:2017-12-15 23:59 一、单选题 1 《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 ?A、 天地 ? ?B、 阴阳 ? ?C、 男女 ? ?D、 日月 ? 我的答案:D 2

从气候角度来说,中原一带的肥厚土壤主要是受到()的影响。 ?A、 太平洋暖湿气流 ? ?B、 副热带高压带 ? ?C、 西伯利亚冷气流 ? ?D、 温带季风 ? 我的答案:C 3 认为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的经验主义代表人物是()。 ?A、 笛卡尔 ? ?B、 霍布斯

? ?C、 洛克 ? ?D、 斯宾诺莎 ? 我的答案:C 4 西方产生了帮主制主要是为了约束太强的()。 ?A、 理性主义 ? ?B、 唯物思想 ? ?C、 专制心态 ? ?D、 共和意识 ? 我的答案:C

5 乔姆斯基认为,所有的句子具有()。 ?A、 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 ?B、 表义结构和表形结构 ? ?C、 文化结构和环境结构 ? ?D、 主观结构和客观结构 ? 我的答案:A 6 第一次农业革命开始于()。 ?A、 第二冰期结束 ? ?B、

第三冰期结束 ? ?C、 第四冰期结束 ? ?D、 第五冰期结束 ? 我的答案:C 7 地球上环境变迁最敏感的地带位于()之间。 ?A、 北纬30°-40° ? ?B、 南纬30°-40° ? ?C、 北纬40°-50° ? ?D、 南纬40°-50° ?

我的答案:A 8 索绪尔的()主要强调的是从静态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变化。 ?A、 历时语言学 ? ?B、 短暂语言学 ? ?C、 共时语言学 ? ?D、 纵向语言学 ? 我的答案:C 9 关于阴谋诡计,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不存在大量阴谋诡计的现象 ?

2018年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文化考研真题A卷

2018年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文化考研真题A卷 考生须知 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草稿纸上无效。 2.答题时一律使用蓝或黑色钢笔、签字笔书写。 3.交卷时,请配合监考人员验收,并请监考人员在准考证相应位置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凭证)。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10 小题,共 30 分) 1.古代小说《信赛》属于哪个国家的古代文学作品?() A.新加坡B.文莱 C.老挝 D.缅甸 2.著名佛塔婆罗浮屠位于哪个国家?() A.缅甸 B.泰国 C.印度尼西亚 D.越南 3.缅甸历史上第一统一的王国是哪个?() A.蒲甘王朝 B.东吁王朝 C.雍籍牙王朝 D.勃固王朝 4.素可泰王朝是哪个民族建立的?() A.孟族 B.克木族 C.泰族 D.缅族 5.吴哥窟是属于哪种宗教的建筑?()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天主教 D.印度教 6.越南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 A.李朝 B.阮朝 C.陈朝 D.黎朝

7.下列哪个建筑属于缅甸历史文化遗址?() A.瑞喜宫 B.塔銮寺 C.吴哥通城 D.普兰巴南寺 8.喃字在哪个国家历史上曾经流行使用过?() A.印度尼西亚 B.越南 C.菲律宾 D.泰国 9.爪哇皮影戏起源于当地居民的()。 A.原始宗教 B.印度教 C.伊斯兰教 D.佛教 10.班清文化遗址位于现在哪个国家?() A.老挝 B.泰国 C.文莱 D.马来西亚 二、简答题(每小题 15 分,共 2 小题,共 30 分) 1.简要介绍东南亚一个国家(从越南、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三个国家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两部古代文学作品及其内容。 2.列举东南亚一个国家(从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和缅甸等四个国家中选取)主体民族的传统服饰。 三、论述题(每小题 30 分,共 3 小题,共 90 分) 1.结合东南亚国家事例论述宗教与王权的关系。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读《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的读书笔记 09政治湛迪凯 25号海上丝绸之路,是指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海上交通的路线。中国的丝绸除通过横贯大陆的陆上交通线大量输往中亚、西亚和非洲、欧洲国家外,也通过海上交通线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国。因此,在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横贯东西的陆上交通路线命名为丝绸之路后,有的学者又进而加以引申,称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路线为海上丝绸之路。后来,中国著名的陶瓷,也经由这条海上交通路线销往各国,西方的香药也通过这条路线输入中国,一些学者因此也称这条海上交通路线为陶瓷之路或香瓷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时期—唐代(618-907)以前中国丝绸的外传及其影响。这个时候的特点如下: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开始很早,但作为商品交换,只限于统治阶级所需的奢侈品,以官方的“朝贡贸易”为主,其数量、次数和规模都不大。其目的只是想在外交上达到“敦睦邦交”和扩大对外政治影响;还未注意到通过海外贸易,在经济上能增加国库的收入。民间的海外丝绸贸易,从外国文献来看似早开始。而在我国史书中却很少记载,可见丝绸作为商品生产和商业活动,还不普及和发达。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时期----唐、宋时代(960-1279)中国丝绸的外传。这个时期的特点表现在:中国丝绸作为商品外传已由陆路转向海路。唐朝开始设市舶司到宋朝又有发展,标志着海外丝绸贸易性质的转变。除原有的“朝贡贸易”外,则以市舶贸易为主;开始从过去只注意政治上扩大对外影响,以达“敦睦邦交”,而发展到把它作为财政经济上的一项重要收入。市舶贸易对宋政权的财政收入起了很大作用。以公元1128年为例,它占国家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除上述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海商住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丝绸作为商品生产和商业活动已经很发达。 海上“丝绸之路”的极盛时期—元、明、清各代(1271-1840鸦片战争)中国丝绸的外传及其影响。这个时期的海外贸易空前发展,其方式已不象前一时期只是采取消极的招邀和奖励外商来华进行贸易,而是主动地派高级官员,率船队往海外各国访问,并以丝绸、瓷器等为主,进行贸易交换。民间海商往海外贸易的空前活跃,并发展到吕宋乃至拉丁美洲进行丝绸贸易。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已发展到极盛时期。这时丝绸贸易已经和政治、军事、外交、经济以及和各国的友好往来,文化交流交织在一起,规模之大,范围之大和影响之深都是空前的。 中国丝绸外传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一)、中国丝绸的外传:(1)有助于改善当地人民的穿衣问题,古代南亚、东南亚各地人民都喜欢穿中国的丝绸制的(筒裙),直到今天仍然如此;(2)丰富和美化了人民的生活,东南亚地区人民“以帛缠首”在中国文献中比比皆是。至今缅甸人辗仍喜戴丝绸制的“岗包”(帽子),这就是说丝绸还可作为一种修饰品来丰富和美化人民生活;(3)有利于一丝国家丝织品工业的发展。没有中国蚕丝的供应和支援,工厂就要倒闭,工人就要失业。因此,中国蚕丝外传,支援了他们丝织工业原料不足的困难,有利于这些国家的民族工业;(4)也促进了中国丝织工业的发展和繁荣。以盛泽镇为例,明初,名叫“青草滩”由于海外丝绸贸易的发展,很快繁荣起来,到明未它就成为一个重要的丝绸贸易市场,

中西文化比较考试题及答案

1.请从中西视域阐述文化的含义,并比较文化与文明的差异。 答:“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引申为涵盖、反映社会、自然现象的条理及规律性。“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文”与“化”方合成一个整词,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本属精神领域之范畴。西方的“文化”,英文“culture”和德文的“kuctur”都由拉丁文“cultura”衍化而来,原意指耕作土地(故园艺学在英语为Horticulture),后来逐渐引申出神明崇拜、性情陶冶、品德教化等,这就与古汉语中“文化”所具有的“文治教化”的义项日益接近。用《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上的话说:“文化一词的中西两个来源,殊途同归,今人都用来指称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随着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差异,现在“文化”已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称作“大文化”。“大文化”指的是人类自身的一切精神性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包括认识的(语言、哲学、科学、教育)、规范的(道德、法律、信仰)、艺术的(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器用的(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以及制造它们的技术)。社会的(制度、组织、风俗习惯)等等。广义的“文化”从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上立论,认为正是文化的出现“将动物的人变为创造的人、组织的人、思想的人、说话的人以及计划的人”,因而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统统摄入“文化”的定义域。 与广义“文化”相对的,是狭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作“小文化”。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是狭义“文化”早期的经典界说。在汉语言系统中,“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亦属于“小文化”范畴。《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文化”的释义,即“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当属狭义文化。一般而言,凡涉及精神创造领域的文化现象,均属狭义文化。 由于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文明”随之而来。“文明”在中国的古典中频频出现,并与“文化”词义相近。《尚书·舜典》中有“溶哲文明”,《易·乾·文言》中有“见龙在田, 天下文明”之语。唐朝经学家孔颖达对上述两句的疏解是“经天纬地曰文, 照临四方曰明。”与“文明”对译civilization, 来源于拉丁文sivis (市民)或civilitas(都市), 表示城市生活的秩序和原则, 是相对未开化、野蛮而言, 也有启蒙、教化、不落后于时潮之意。近代中国人最早诊释的是清朝第一任驻英公使郭篙熹。他在1878年所写的日记中, 把civilized、half civilized、barbaian、相对应地称之为“教化、半教化、无教化”, 虽未出现“文明”等译词, 但也相当于“文明、半文明、野蛮”的概念。到十九世纪末, 黄遵宪、康有为、孙中山、梁启超等人大量采用日本译词, 频繁使用与“野蛮、半开化”相对应意义上的“文明”一词。“文明”引申后意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以及到达这一状态的过程,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民族意识、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风俗习惯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等等。 总而言之,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而文明则是

东南亚课件含课后练习(含答案)

东南亚 1.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主要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组成,纬度较低,大致在10°S~23°26N,赤道两侧,绝大部分位于热带;经度范围较广,在90°E~130°E。 (2)海陆位置 位于亚欧大陆与澳大利亚大陆、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在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之间,是这个“十字路口”的咽喉,载重通过能力25万吨,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注意]中国的能源安全与泰国的克拉运河计划 [问题] ①克拉地峡在什么位置?(马来半岛最狭窄处) ②克拉地峡对中国的能源安全有什么重要性?(缩短运距,实行能源通道多元化) ③克拉地峡对泰国和新加坡各有什么影响?(利于泰国增加就业和收入,提高国际影响;使新加坡收入减少,国际影响力降低) 2.范围 (1)中南半岛 6个国家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三个(越南、老挝、缅甸)其中老挝是唯一内陆国。半岛上的半岛是马来半岛。 (2)马来群岛 世界最大群岛,6个国家和地区,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东帝汶。世界最大群岛国家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是东南亚最大城市,东帝汶2002年5月独立。 [识记以下内容] ①关注10oS、赤道、10oN、20oN、23o26′N穿过的区域。 ②关注100oE、110oE、120oE穿过的区域。 ③重要海域、海峡、海湾的位置。 ④中南半岛、马来群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克拉地峡、10个国家(新世纪第一个独立的国家——东帝汶) ⑤沿海国家首都。 3.地形和河流 (1)中南半岛 北部地势高峻(是我国西南南北走向的横断山系向南的自然延伸,与我国西南地区的山水相连),高山大河自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上游河段落差大,切割成“V”形谷,水力资源丰富;中下游地区多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湄公河平原(东南亚最大平原),红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湄南河平原、伊洛瓦底江下游平原,成为主要农业区。 中南半岛上的主要河流及其所流经的国家和首都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及启示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及启示 作者:朱艳《光明日报》(2015年03月22日07版) “海上丝绸之路”(也称海上丝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的统称。相对于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对“丝绸之路”的命名来说,“海上丝路”的提法出现较晚,直到1913年才由法国的东方学家沙畹首次提及。从此之后,有关“海上丝路”的使用和研究越来越多,划分也越来越细。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讨论,一般对我国海上丝路的划分大概归为两条比较重要的线路:一条是东海航线,也叫“东方海上丝路”,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在胶东半岛开辟的“循海岸水行”直通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直至东南亚的黄金通道;另一条是南海航线,也称“南海丝路”,是西汉时始发于广东徐闻港到东南亚各国后延续到西亚直至欧洲的海上贸易黄金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 “海上丝路”是在大陆文明东渐与河海文明相互影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经历了漫长而且线路不断变化、反复的过程,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东方海上丝路”航线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开始萌芽,到秦汉时期开始成熟的。它是黄河文明与海洋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果。期间秦始皇派徐福从琅琊郡东渡大海寻仙药、汉武帝派五万大军从山东半岛渡海对朝用兵,都与“东方海上丝路”的拓展成熟有关。而胶州板桥镇古港口在唐宋时期成为北方唯一、也是最大的市舶司,承担着日韩等国派遣唐使来华的主要海上运输任务,使“东方海上丝路”达到辉煌。 “南海丝路”起源于西汉时期广东的徐闻港,兴盛于隋唐时期的广州港。到元朝,泉州成为当时全国的第一大港,也是“南海丝路”的典型代表。“南海丝路”航线最早是从徐闻、合浦出发,经南海进入马来半岛、暹罗湾、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南部的黄支国和今天的斯里兰卡。唐宋时期,南方沿海诸多港口都开通了通往东南亚、南亚、直到西亚的航线。 “海上丝路”的南北航线在元明时期达到最大程度的交融。元明时期的中国,经济中心在南方而政治中心在北方,相对先进的航海技术使得南北方之间的海运成为保证南方粮食、丝绸、瓷器等北上的重要运输方式。在对外贸易上,明朝中期的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更是开创了中国远洋航海的新时代。 明末清初的海禁政策,使“海上丝路”一度被阻隔。南线“海上丝路”在海禁的同时,“朝贡”贸易仍在进行,民间商贸和文化往来也一直没有间断,因此明清时期仍在广州设市舶司。康熙十二年以后,朝廷开海禁,但由于清朝整体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所以,整个“海上丝路”并不繁荣。 “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和影响 从《竹书纪年》中记载了夏帝芒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就“东狩于海,获大鱼”,到秦皇汉武多次派人或军队探索海洋和拓展海外,表明“东方海上丝路”的形成在时间上可能要早于陆上“丝绸之路”很多年。“海上丝路”首先是古代中外进行商贸往来和军事战备的通道。通过“海上丝路”,中国向韩、日、南洋和西亚等地运送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进入中国的主要有栗子、香料、玉米、番薯、洋葱、药物、奇禽异兽等。日韩向中国学习制铜、制陶技术;中国从印度学习熬糖(蔗糖)法;印度从中国学习造纸术;中国的火药、指南针、丝织等技术又传入大食。 “海上丝路”还是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如唐朝的政治制度、文字艺术、宗教信仰、礼仪服饰等向韩日的传播,主要就是通过“东方海上丝路”实现的。而高丽乐、天竺乐也是通过“海上丝路”进入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的贡献更是通过“陆海丝路”得到广泛传播。同样,西方文化特别是宗教也是通过“海陆丝路”影响着中国的。隋唐时期,

结合所学内容概述丝绸之路开通与东亚文化圈形成的关系

结合所学内容概述丝绸之路开通与东亚文化圈形成的关系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 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最早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它包括通过阿富汗北部的丝绸之路、通过西藏到尼泊尔和印度的商路、海上商路,以及在张骞的时代就存在的连结印度阿萨姆和中国西南部的路线。 日本与中国最早开始交往是通过丝绸之路,后汉书中有记载历史上最早的中日关系“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在隋唐时期,日本的遣唐使也带回了很多的物品,促进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隋唐时期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往来频繁,7世纪后期,新罗与唐婵往来频繁且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中,以新罗人为最多,唐朝进口的物品中以新罗货居首位。 宋代还鼓励商船往来,把征税叫做“抽解”或“抽分”,把官方买取叫做“博买”或“博易”。宋元两代市舶司贸易有 400 多年之久,形成了一个环中国海的稳定的贸易系统,一个宏伟的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使东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越发的便捷,它是连接东亚、西亚和地中海的一条世界贸易的古道。但是丝绸之路上传递的不仅有丝绸, 还有一种信息。在丝绸之路上流动的是一种夹带着精神的物质。通过丝绸之路,中西文明第一次碰撞,并在以后的历次碰撞中互相激发、互相学习、互相从对方的体系中汲取本文化发展需要的养份,相互滋润,使得人类在征服与被征服中不断地向前发展。 长期以来,汉字作为传播文化信息的重要媒介物,以古代中国的中原地区为核心,逐渐传播到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以及越南等周边地区,形成了所谓的东亚文化圈。之后这些地区的语言系统中不断演变和发展成新的文字形态。且东亚文明的文化基石是儒家思想或儒家伦理,它对东亚农业、工业和现代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巨大作用的根源在于,儒家学说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形成了一种适合中国乃至东亚特色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又培育生发出一条底蕴深厚的文化价值魅力链。 丝绸之路并不只是一条简单的直线,而是一条以主干道为依托而形成的具有辐射性的四通八达的商道。丝绸之路被认同并投入使用的最初动因是人们需要利用它进行物物交换,然而同时信息的传播也随着物质的交换在相同的时空产生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信息遵循了一种自高级文明部落向次高级文明部落流动的秩序。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中国与东亚的原有道路得以衔接起来。,这些地区是当时中国丝绸贸易的集散地,也是世界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中心。这条以传播丝绸到外国的航路, 在传播丝绸的同时,对促进各国之间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传播和影响,起了重要的 媒介作用。

尔雅课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答案

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下列哪一项是关于中原文化取向的:1.0 分 A、 大帮择主 B、 强化王权 C、 帮派主义 D、 契约分权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2中国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会采用()的形式。1.0 分 A、 以礼规范 B、 以道规范 C、 礼法结合 D、 道法结合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西方文化中的征服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成为西方工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1.0 分A、 制造业 B、 轻工业 C、 重工业 D、 军事工业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释迦摩尼提出的五蕴是()。1.0 分 A、 色、受、想、行、智 B、 色、受、智、行、识 C、 色、受、想、行、识 D、 色、智、想、行、识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5相较于中国的唯心主义,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强调的是()。1.0 分 A、 思维

原型 C、 理论 D、 精神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6解释文化的三把主要钥匙不包括:0.0 分 A、 环境 B、 语言文字 C、 社会 D、 人口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C 7《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1.0 分 A、 天地 B、 阴阳 C、 男女 D、 日月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道家作为验证真理的工具的是()。1.0 分 A、 社会的反应 B、 流行的理论 C、 自己的身体 D、 外部的环境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9提出学道者须先明了万物与我为一体之理,不重视观察外物的是()。1.0 分A、 程颢 B、 杨时 C、 陆九渊

张载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10影响中国数千年的一整套行为规范是:1.0 分 A、 礼 B、 和 C、 衷 D、 孝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11由于特定的历史地理资源,哪种文化形式成了中华民族必然的选择:1.0 分A、 农耕文化 B、 工业文化 C、 商业文化 D、 产业文化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12印欧语系在语义上的特点是()。1.0 分 A、 一音多义,多分类义 B、 多义字少,模糊义多 C、 字义简洁,多综合义 D、 多清晰义,可选择的音节多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3受到语法的影响,印欧语系语言具有()的特点。1.0 分 A、 活用功能,词达理清 B、 直观综合,一语中的 C、 定位功能,比类条分 D、 用词严谨,使用灵活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4关于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说法错误的是()。1.0 分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及启示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及启示 xx《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22日07版) “海上丝绸之路”(也称海上丝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的统称。相对于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对“丝绸之路”的命名来说,“海上丝路”的提法出现较晚,直到1913年才由法国的东方学家沙畹首次提及。从此之后,有关“海上丝路”的使用和研究越来越多,划分也越来越细。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讨论,一般对我国海上丝路的划分大概归为两条比较重要的线路: 一条是东海航线,也叫“东方海上丝路”,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在胶东半岛开辟的“循海岸水行”直通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直至东南亚的黄金通道;另一条是南海航线,也称“南海丝路”,是西汉时始发于广东徐闻港到东南亚各国后延续到西亚直至欧洲的海上贸易黄金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 “海上丝路”是在大陆文明东渐与河海文明相互影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经历了漫长而且线路不断变化、反复的过程,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东方海上丝路”航线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开始萌芽,到秦汉时期开始成熟的。它是黄河文明与海洋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果。期间秦始皇派徐福从琅琊郡东渡大海寻仙药、汉武帝派五万大军从山东半岛渡海对朝用兵,都与“东方海上丝路”的拓展成熟有关。而胶州板桥镇古港口在唐宋时期成为北方唯一、也是最大的市舶司,承担着日韩等国派遣唐使来华的主要海上运输任务,使“东方海上丝路”达到辉煌。 “南海丝路”起源于西汉时期广东的徐闻港,兴盛于隋唐时期的广州港。到元朝,泉州成为当时全国的第一大港,也是“南海丝路”的典型代表。“南海丝路”航线最早是从徐闻、合浦出发,经南海进入马来半岛、暹罗湾、孟加拉湾,到

千帆航琛越水来: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如今已成为 许多人关注的话题。古代中国虽然处于欧亚大陆的 最东面,但并不处在隔绝的状态,相反她一直跟外部 世界相联并不断发展。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道路 有两条,一条通过陆地,即现在所称的“陆上丝绸之 路”,穿越新疆地区一直到遥远的中亚及至地中海沿 海国家或地区;另一条就 是“海上丝绸之路”。 一、海上丝绸之路的 界定 古代中国走向外部世 界的海上通道跟我们现在 说的“一带一路”下的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不完 全一样,最大的区别在于, 古代中国的海上通道,是 指木帆船时代的海上航 线,而我们今天的海上丝 绸之路指的是集装箱时代 的海上航线。 木帆船时代的海上通道或者说海上丝绸之路,使用的船只还有图片留存。下图是日本人收藏的一张上面写着“南京船”三字的图片,这是长江口江苏、上海一带的船只。日本人从古到今都非常细心,中国去过那里的船,他都给标上名字,而且还写上注文,比如桅杆多高、吃水多深,等等。下图为十八世纪日 千帆航琛越水来: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龚缨晏 收稿日期:2018-04-23 作者简介:龚缨晏(1961—),男,历史学博士,宁波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研究方向: 航海史,海外交通史。 编者按: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世界上一些国家或地区引起了很大反响。这一倡议与海上丝绸之路有什么异同?后者对中外文化、科技的交流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些都是近年来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前不久上海建桥学院“百家论坛”特邀请龚缨晏教授围绕这些话题,做了一个内容丰富又极其生动的报告。龚缨晏教授是历史学博士、宁波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国际制图学会地图文化数字化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中外关系史、海上丝绸之路、地图学史,代表著作有《求知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百年回顾》等。 上海建桥学院学报2018年6月No.2 Jun.2018第2期60--

2018年东南亚文化概况网课考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
中国影响东南亚的因素不包括()。
?
A、
中印文化交流
?
B、
移民
?
C、
贸易
?
D、
教育
我的答案:D
2
伊斯兰教在如下哪个东南亚国家的政治性相对较弱?()
?
A、
印尼
?
B、
文莱
?
C、
缅甸
?
D、
菲律宾
我的答案:C
3
爪哇人的主要食品是()及其各种制品。

?
A、
稻米
?
B、
豆类
?
C、
海鲜
?
D、
面粉
我的答案:A
4
越南人把长()米的漂稻称为魔鬼稻。
?
A、
2-3
?
B、
3.5-4
?
C、
5-6
?
D、
7或8
我的答案:D
5
下列国家中,属于穆斯林信徒最多、穆斯林国家中领土最大的是()。
?
A、
新加坡
?
B、
印度尼西亚

?
C、
阿拉伯
?
D、
柬埔寨
我的答案:B
6
文莱是一个信奉()的国家。
?
A、
伊斯兰教
?
B、
天主教
?
C、
基督教
?
D、
佛教
我的答案:A
7
第一本关于东南亚地区通史的一本著作是()。
?
A、
《东南亚通史》
?
B、
《东南亚史》
?
C、
《诸蕃志》
?
D、
《东南亚历史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国家历史文化100分

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国家历史文化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 4 题,每题 10 分)
1 . ( )是历史上第一个出现在中国古代史集上的东南亚国家。
?
A.蒲甘
?
B.泰可素
?
C.暹罗
?
D.扶南
我的答案: D
2 .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
?
A.广州
?
B.泉州
?
C.宁波
?
D.厦门
我的答案: A
3 . 历史上的扶南大致是现在的( )。
?
A.缅甸
?
B.柬埔寨
?
C.泰国
?
D.老挝
我的答案: B
4 . 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东海航线主要是前往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南海航线主要 是往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宋朝之前东海航线主要由( )进出港。
?
A.广州
?
B.泉州
?
C.宁波
?
D.厦门
我的答案: C
多选题(共 3 题,每题 10 分)
1 . 历史上南海航线的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以下( )几个阶段。
?
A.阿拉伯主导期
?
B.中国主导期
?
C.蒙元主导期

?
D.西欧主导期
我的答案: ABCD
2 . 以下关于东南亚早期国家的描述正确的有( )。
?
A.湄公河下游及三角洲地带,曾经是高棉人的古国
?
B.占婆人的古国位于现在的越南中部地区
?
C.室利佛逝位于现在的马来半岛的北部滨海地带
?
D.如今的海岛地区曾经是占婆人的古国
我的答案: AB
3 . ( )是柬埔寨历史上比较兴盛的两个时代。
?
A.吞武里
?
B.蒲甘
?
C.扶南
?
D.真蜡
我的答案: CD
判断题(共 3 题,每题 10 分)
1 . 蒲甘王国是缅甸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 对错
我的答案: 对
2 .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过程中,阿拉伯是最关键的缔造者。 对错
我的答案: 对
3 . 历史上的陆真腊是今天的老挝一带。 对错
我的答案: 错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1)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影响中国数千年的一整套行为规范是: 1.0分 ?A、 礼 ?B、 和 ?C、 衷 ?D、 孝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2 中国学者在翻译西方诗作过程中容易把译文变得更加()。 1.0分 ?A、 平实 ?B、 口语化 ?C、 华丽 ?D、 书面化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 黑格尔提出的唯心主义提倡的是()。 1.0分 ?A、

思维 ?B、 原型 ?C、 理论 ?D、 精神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 ()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0.0分 ?A、 亚里士多德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安提西尼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D 5 中西文化演进的七大律不包括()。 1.0分 ?A、 互根律 ?B、 互抗律 ?C、 互助律 ?D、 互证律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 在年龄较小的人群中适宜采用死记硬背的记忆方法的原因是他们()。 1.0分 ?A、 机械记忆能力强 ?B、 理解记忆能力强 ?C、 理性思维能力强 ?D、 感性思维能力强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7 关于权威学者或舆论的话语结构,说法错误的是()。 1.0分 ?A、 可能改变整个民族的思想 ?B、 可能对人的思维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C、 对这些抱有质疑态度才能彻底解放思想 ?D、 能够促进民族思想地发展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 导致地球10万年左右的周期性冰期变化的是()的循环。 1.0分 ?A、 地球与太阳 ?B、 太阳系与银河系本星系团

?C、 本星系团与银河系 ?D、 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9 根据辜正坤老师的观点,中华文化大概存在了()左右。 1.0分 ?A、 3000-5000 ?B、 5000-7000 ?C、 7000-9000 ?D、 9000-10000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0 下列不属于中原文化特点的是: 1.0分 ?A、 顺应自然 ?B、 家庭小工业 ?C、 草场文明 ?D、 内陆贸易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1 相较于西方,中文受到语意的影响体现于它更具有()。

走过丝绸之路的人及带来的文化交流

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人及丝路上的文化交流 摘要:两千多年前,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承载着中国古代经济的繁盛和绚丽多彩的文化交流。事件,有时间,有地点,更少不了的是穿行在其中人及他们所经历的故事,所带给中国王朝的外来文化。丝绸之路中的文化交流是当时唯一的、广泛的文化碰撞与融合。在广袤的亚欧大陆上,开扩出一条金色的路,绵延于世。 关键词:丝绸之路张骞玄奘文化交流 一、丝绸之路综述 19世纪80年代,一德国地理学家为绵亘在亚欧大陆上的这条交通大道命名为“丝绸之路”,主要用来称呼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之间的交通道或商道;由于古代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产品即是丝绸,故以“丝绸”命名之。当然,亚欧大陆上各地的居民经由这些通道所展开的活动,远远不止丝绸贸易,也不仅仅限于经济活动,而是涉及经济、政治、宗教、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故“丝绸”实际上只是一个代称而已。 一般而言,丝绸之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而在我国,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大陆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进行对比。我们可以把丝绸之路分三段:第一段是从洛阳或者长安到敦煌;第二段是从敦煌到撒马尔罕;第三段是从撒马尔罕到地中海。这其实不是简单的一条路,而是一种交通的渠道,包括东西方之间的许多条道路。它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 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