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制高强混凝土的关键技术

配制高强混凝土的关键技术
配制高强混凝土的关键技术

高强混凝土技术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6543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高强混凝土技术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高强混凝土技术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高强混凝土的优越性] 高强混凝土有三大优越性: 1. 在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强度等级从C30提高到C60,对受压构件可节省混凝土30-40%;受弯构件可节省混凝土10-20%。 2. 凝土比普通混凝土成本上要高一些,但由于减少了截面,结构自重减轻,这对自重占荷载主要部分的建筑物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再者,由于梁柱截面缩小,不但在建筑上改变了肥梁胖柱的不美观的问题,而且可增加使用面积。以深圳贤成大厦为例,该建筑原设计用C40级混凝土,改用C60级混凝土后,其底层面积可增大1060平方米,经济效益十分

显著。 3. 由于高强混凝土的密实性能好,抗渗、抗冻性能均优于普通混凝土。因此,国外高强混凝土除高层和大跨度工程外,还大量用于海洋和港口工程,它们耐海水侵蚀和海浪冲刷的能力大大优于普通混凝土,可以提高工程使用寿命。 4. 高强混凝土变形小,从而使构件的刚度得以提高,大大改善了建筑物的变形性能。 [高强混凝土技术] 以前高强混凝土一般是指强度等级在C45级以上的混凝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强混凝土是指强度等级在C60级以上的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技术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技术:高性能的混凝土外加剂现代高强混凝土在施工中要解决下列技术问题: 1. 低水灰比,大坍落度高强混凝土一般要求低

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例题

高强(C6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1] 基本特点: 1)每立方米混凝土胶凝材料质量480±20kg; 2)水泥用量不低于42.5级,每立方米水泥质量不超过400kg; 3)砂率0.38~0.40,砂率尽量选小些,以降低粘度; 4)使用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宜矿渣(10%~20%)与粉煤灰(10%~15%)复掺; 5)优先选用聚羧酸减水剂,并复配有相容性良好缓凝剂与消泡剂; 6)粗骨料粒径不应大于31.5mm,如果强度等级大于C60,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5mm;7)粗骨料的针片状含量不宜大于5.0%; 8)粗骨料的含泥量不应大于0.5%,泥块含量不宜大于0.2%; 9)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宜大于2.6; 10)细骨料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

3 基本规定 3.0.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设计要求。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规定。3.0.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要求;配合比设计应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细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5%,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2%。 3.0.3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3.0.4的规定,配制C15及其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表3.0.4的限制。 表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3.0.5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1的规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2的规定。 表3.0.5-1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注:①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之外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时,混凝土中水泥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应不大于按普通硅酸盐水泥用量20%计算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②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和复合掺合料的最大掺量可增加5%; ③复合掺合料中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任一组分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表3.0.5-2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高强轻质混凝土

高强轻质混凝土;配合比 一、前言 现代混凝土作为人造建筑材料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在生产实践过程中,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了解决普通混凝土质量大的缺点,人们逐渐开发出了混凝土的新品种一一轻质混凝土。1913年美国首先用回旋窑烧制了页岩陶粒,为轻质混凝土的发展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由于轻质混凝土是一种比强度高,保温耐火,抗震性能好,无碱集料反应等新型混凝土,可广泛应用在各种工业与民用建筑等构筑物上,具有很好的技术经济价值,所以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应用,成为建筑材料工业中发展最快的轻质高强的新型建筑材料之一。 在轻质混凝土的发展初期,由于其强度较低且人们对其力学性质研究较少,使其应用的范围有所局限。随着研究的深入、高强轻集料即高强陶粒的问世。人们利用高强陶粒配制出了密度等级为1600~1900,强度等级在LC30以上的,广泛用于结构的高强轻集料混凝土。它以优良的力学性能和潜在的好处,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在北欧等国被广泛地应用于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大跨度桥梁和城市立交桥及海洋工程中。而在我国,由于对轻质高强混凝土的研究还不十分系统,其用于承重结构的还不多。 二、HSLC基本概念及优势 1. 高强轻质混凝土的定义 高强轻质混凝土(High-Strength Light Weight Concrete,以下简称HSLC)是指利用高强轻粗集料(在我国通常称它为高强陶粒)、普通砂、水泥和水配制而成的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3,强度等级为LC30以上的结构用轻质混凝土。从HSLC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它除了和普通混凝土一样牵涉到粗、细集料、水泥和水以外,所不同的是还涉及到表观密度(原称容重)的最大限值和最小的强度等级限值。 2. HSLC在公路桥梁中的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梁逐渐向大跨度发展,这也使混凝土自重大的缺点更加突出,限制了桥梁跨度的进一步提高。HSLC以其高强、轻质的特点,显然能够克服普通混凝土无法克服的自重过大的缺陷,实现桥梁跨度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桥梁结构向大跨、重载、轻质、耐久方向发展的今天,HSLC当是今后桥梁建设上主要使用的材料之一。HSLC在桥梁工程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减轻梁体自重,增大桥梁的跨越能力; (2)减低梁高; (3)提高桥梁的耐久性,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4)抗震能力好; (5)降低工程造价。 三、HSLC配合比设计 HSLC配合比设计的任务在于确定能获得预期性能而又最经济的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用量,它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的是相同的,即在保证结构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力求达到便于施工和经济节约的要求。由于HSLC所使用高强陶粒的特性,它还不能像普通混凝土那样,用一个较公认的强度公式作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础。虽然,国内外都有不少研究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强度公式,但都存在很大局限性,离实际应用还有很大差距。所以,现阶段,主要还是通过参数的选择和简单经验公式的计算,最终经过试验的方法来确定各组分材料的用量。

高强混凝土技术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4932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高强混凝土技术正式样 本

高强混凝土技术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高强混凝土的优越性] 高强混凝土有三大优越性: 1. 在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强度等级从C30提高 到C60,对受压构件可节省混凝土30-40%;受弯构 件可节省混凝土10-20%。 2. 凝土比普通混凝土成本上要高一些,但由于 减少了截面,结构自重减轻,这对自重占荷载主要部 分的建筑物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再者,由于梁柱截面 缩小,不但在建筑上改变了肥梁胖柱的不美观的问 题,而且可增加使用面积。以深圳贤成大厦为例,该 建筑原设计用C40级混凝土,改用C60级混凝土后,

其底层面积可增大1060平方米,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3. 由于高强混凝土的密实性能好,抗渗、抗冻性能均优于普通混凝土。因此,国外高强混凝土除高层和大跨度工程外,还大量用于海洋和港口工程,它们耐海水侵蚀和海浪冲刷的能力大大优于普通混凝土,可以提高工程使用寿命。 4. 高强混凝土变形小,从而使构件的刚度得以提高,大大改善了建筑物的变形性能。 [高强混凝土技术] 以前高强混凝土一般是指强度等级在C45级以上的混凝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强混凝土是指强度等级在C60级以上的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技术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技术:高性能的混凝土外加剂现代高强混凝土在施工中要解决下列技术问题:

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例题

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例题

1] 高强(C6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基本特点: 1)每立方米混凝土胶凝材料质量480±20kg; 2)水泥用量不低于42.5级,每立方米水泥质量不超过400kg; 3)砂率0.38~0.40,砂率尽量选小些,以降低粘度; 4)使用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宜矿渣(10%~20%)与粉煤灰 (10%~15%)复掺; 5)优先选用聚羧酸减水剂,并复配有相容性良好缓凝剂与消泡剂;6)粗骨料粒径不应大于31.5mm,如果强度等级大于C60,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5mm; 7)粗骨料的针片状含量不宜大于5.0%; 8)粗骨料的含泥量不应大于0.5%,泥块含量不宜大于0.2%; 9)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宜大于2.6; 10)细骨料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 表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参考表(自定,待验证)

3 基本规定 3.0.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设计要求。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规定。 3.0.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要求;配合比设计应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细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5%,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2%。 3.0.3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3.0.4的规定,配制C15及其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表3.0.4的限制。 表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3.0.5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经过试验确定。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1的规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2的规定。 表3.0.5-1 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一、前言 1824年,波特兰水泥发明,到目前混凝土材料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且混凝土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由普通混凝土向高性能混凝土发展。自20世纪以来,混凝土就己成为房屋建筑、桥梁、水利、公路等现代工程结构首选材料,混凝土作为土木工程中最大宗的人造材料,其用量巨大。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种新型混凝土不断出现。作为最主要的建筑结构材料,混凝土本身必须具有高强度、高工作性、高耐久性等性能,因此高性能混凝土是现代混凝土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我国自从 1979年在湘桂铁路红水河斜拉桥的预应力箱梁中首次采用泵送 C60 混凝土以来,现代高性能混凝土在我国的应用已走过了30余年。现在,像北京、广州、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已供应C80级别的预拌混凝土,C50~C60级高性能混凝土已在许多建筑和桥梁中得到应用,近年建成的大型桥梁的混凝土主体构件如主梁、刚架或索塔等,多数都采用了高性能混凝土。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7-2006)对高性能混凝土定义为:采用常规材料和工艺生产,具有混凝土结构所要求各项力学性能,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和高体积稳定性的混凝土。《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规定强度等级不低于C60级别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它采用高性能的外加剂,如高效减水剂或者高性能引气剂、其它特种外加剂和掺入足够的超细活性混合材料,如:超细磨粉煤灰、磨细矿粉、优质粉煤灰等达到低水胶比,并具有耐久性、体积稳定性和经济合理性等性能的新型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以耐久性作为主要设计指标,针对不同用途要求,对耐久性、工作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等性能予以保证。 三、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 (1) 高强度。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高、弹模高,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大幅度的减少高层和超高建筑物纵向受力结构的截面尺寸,扩大建筑使用面积,

超高强混凝土的研究进展

超高强混凝土的研究进展3 李 悦 (北京工业大学建工学院,北京100022) 摘 要: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强度等级超过100M Pa 的超高强混凝土已经研制成功并在工程中应用。介绍了活 性粉末混凝土、无纤维增强混凝土及纤维增强混凝土等三类超高强混凝土的性能特点及其研究现状,并且讨论了今后超高强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超高强混凝土; 研究进展; 纤维 The Research Progresses of Super H igh Strength Concrete L I Y ue (T he co llege of arch itectu 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Beijing U n iversity of T echno logy ,Beijing 100022,Ch ina ) Abstract : W ith the developm en t of bu ilding techno logy ,the super h igh strength concrete w ith the strength degree over 100M Pa already w as developed successfu lly and app lied in field .T h is paper in troduces the p roperties and research p rogresses of th ree k inds of super h igh strength concrete ,w h ich are reactive pow der concrete ,fiber reinfo rce concrete and non -fiber reinfo rced concrete .Fu rthermo re ,the develop ing trend of super h igh strength concrete w as also discu ssed . Key words : super h igh strength concrete ; research p rogresses ; fiber 混凝土材料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工程材料,其强度等级是反映混凝土研究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般认为强度等级达到或超过C 60的为高强混凝土,但对超高强混凝土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文中认为强度等级超过C 100的为超高强混凝土。在我国,C 100以上的超高强混凝土已经在重要工程中开始使用,国外已经在实验室中配制出了抗压强度超过800M Pa 的超高强混凝土,并正在研制1000M Pa 的极高强混凝土。但是,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不断提高,随之而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高强混凝土的脆性大,并且混凝土强度越高,材料的脆性就越大,超高强混凝土甚至会出现爆裂破坏现象。为了克服此缺点,一个有效的途径是掺加纤维的方式来改善其延性。综述了超高强混凝土国内外研究现状,为该类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指导。 1 活性粉末混凝土 活性粉末混凝土(R eactive Pow der Concrete ,缩写为R PC )是一种超高强、低脆性,且具有高耐久性的新型水泥基复合材料。R PC 实现高强化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提高材料组分的细度与活性,减少材料内部的缺陷(孔隙与微裂缝),获得超高强度与高耐久性。根据这个原理,R PC 所采用的原材料平均颗粒尺寸在0.1~1.0mm 之间,目的是尽量减小混凝土中的孔间距,从而提高拌合物的密实度。最早的R PC 由法国最大的营造公司Bouygues 公司在1993 年率先研制成功。它由级配良好的细砂、水泥、石英粉、硅灰及高效减水剂等组成,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延性,掺入了直径约0.15~0.20mm 、长度为3~12mm 的微钢纤维。它有2个强度等级:一是经高温高压处理后强度达800M Pa 的R PC 800;二是

高强混凝土技术(2021新版)

高强混凝土技术(2021新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526

高强混凝土技术(2021新版) [高强混凝土的优越性] 高强混凝土有三大优越性: 1.在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强度等级从C30提高到C60,对受压构件可节省混凝土30-40%;受弯构件可节省混凝土10-20%。 2.凝土比普通混凝土成本上要高一些,但由于减少了截面,结构自重减轻,这对自重占荷载主要部分的建筑物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再者,由于梁柱截面缩小,不但在建筑上改变了肥梁胖柱的不美观的问题,而且可增加使用面积。以深圳贤成大厦为例,该建筑原设计用C40级混凝土,改用C60级混凝土后,其底层面积可增大1060平方米,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3.由于高强混凝土的密实性能好,抗渗、抗冻性能均优于普通混凝土。因此,国外高强混凝土除高层和大跨度工程外,还大量用

于海洋和港口工程,它们耐海水侵蚀和海浪冲刷的能力大大优于普通混凝土,可以提高工程使用寿命。 4.高强混凝土变形小,从而使构件的刚度得以提高,大大改善了建筑物的变形性能。 [高强混凝土技术] 以前高强混凝土一般是指强度等级在C45级以上的混凝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强混凝土是指强度等级在C60级以上的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技术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技术:高性能的混凝土外加剂现代高强混凝土在施工中要解决下列技术问题: 1.低水灰比,大坍落度高强混凝土一般要求低水灰比,这种低水灰比的混凝土早在60年代末,我国就有过研究与应用,但由于混凝土在低水灰比的情况下,坍落度很小,甚至没有坍落度,其成型和捣实都很困难,无法在现浇混凝土施工中应用。 2.坍落度损失问题现代城市混凝土施工,一般采用预搅或商品混凝土。施工工地往往与搅拌站相距很远,要把混凝土从搅拌站运到工地需用较长的时间。混凝土在运输的过程中,其坍落度随时间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方案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方案 本工程为南京广州路干沿河B片B、C幢高层建设工程,地点为于南京市广州路与干河沿街之间,由南京市中住房地产开发公司做为开发商。江苏邗建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拟通过投标承建其土建、安装及室外工程项目,工期730天,建筑用途为商业、办公、住宅高层,其中地下室3900卅,住宅楼13500 m2 (18层),办公楼22000 m (22层)。基础转换层及竖向承重构件采用高强高性能泵送混凝土合计约2000m 3。 ⑴原材料的要求 ①水泥使用矿渣盐水泥,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减少水泥用量,控制水化热温升,减小温度应力。 ②选用中粗砂,细度模数2.6以上,含泥量控制在3%以下。 ③石子选用5?31.5连续粒级洁净碎石,含泥量控制在1 %以下。 ④外掺添加材料 a .掺入一定数量的一级粉煤灰,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及可泵性,降低混 凝土的水化热及减小混凝土的收缩; b .掺入一定数量的JM-川减水剂,降低混凝土水灰比,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及可泵性同时起到混凝土缓凝的作用。 ⑤混凝土拌和物入模坍落度为120 i20mm。 ⑵浇筑 ①本工程基础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搅拌车运输到现场,由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入模的混凝土施工方案。 ②根据基础平面及现场的施工条件,为充分利用泵车能够展开的工作面,各施工段混凝土浇捣从一边赶向另一边。本工程地下室基础承台多为大体积砼,浇筑砼时应采用斜面分层法浇筑,如下图所示,表面及时整平。

③ 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模板表面洒水湿润,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和钢筋派 专人看 护。 ④ 混凝土入模处,每处配备4-5只插入式振动器。浇筑时确保快插慢拔,振 动时间 以不冒气泡为止,插入间距为300mm 呈梅花状布置,插入深度为第一层 距底板垫层上表面 50mm ,分层插入深度为进下层 50mm ?100mm 。砼浇筑过 程中,平板施工时应用插入式振动器与平板式振动器配合使用,确保砼密实。 ⑤ 混凝土严格控制配合比、水灰比和坍落度,浇筑过程中严禁在混凝土内随 便加 水。 ⑥ 严格控制混凝土初、终凝时间,要求混凝土终凝控制在 10h 左右,入泵 坍落度控制在120 i20mm 。 ⑦ 本工程地下室墙体混凝土采用分层分段下料、连续一次浇筑的施工方法 (如下图所示),即由2个浇筑小组从一点开始,砼分层浇筑,每两组相对应向 后延伸浇筑,直至同边闭合。高度超过 2.0m 的墙体混凝土浇筑采用溜槽入模, 使混凝土从一侧开始逐渐向前推进, 并在混凝土斜面上均匀布位振捣。混凝土以 500mm ?1000mm 高分层浇筑到顶,根据各施工段操作面,合理组织劳动力, 做到不留施工缝和冷接头。外墙墙板止水坎与底板同时浇筑,并按规定设置留钢 板止水带。墙板砼一次性浇筑到顶,不留施工缝,由于砼一次浇到墙体全高,模 板侧压力大,做好模板的加固、看护工作。 分层分段下料浇筑法示意图 ⑧ 为防止混凝土的收缩裂缝, 在混凝土初凝前采用二次复振和反复搓压使表 面密 实并用铁抹子压光以减少气泡、 消除混凝土的塑性收缩, 提高混凝土的密实 性,防止混凝土开裂。 ⑶混凝土试块 除正常混凝土抗压及抗渗试块外, 另适当增加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 块和拆 模指导试块,为及时了解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提供数据。 同条件养护试块的留置方式和取模板 新浇筑的砼

高强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高强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高强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通过着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能够更好的了解到在现代化混凝土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从而找到提升高强混凝土强度的方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以及科学的进行工艺上的改变,从而更好的提升高强混凝土的强度。 【关键词】高强混凝土强度影响因素 高强混凝土是具有高强抗压能力、密度大以及孔隙率低等特点的现代化新型建筑材料,被大量的运用于大型桥梁建筑以及高层建筑中。高强混凝土具有的强大抗压能力,能够提高建筑的安全性,提高其经济效益。由于普通的混凝土的使用寿命较短,使用环境也较为复杂,混凝土的耐久性越强,现代化混凝土的工作效率也越高。而对影响高强混凝土强度的因素进行研究,能够不断提高其性能,发挥材料的优势,提升建筑的水平。 1 高强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强混凝土的制成和运用涉及到了一系列工艺,对其中的关键步骤和材料运用进行分析,能够找到高强混凝土的重要影响因素,从而不断改进高强混凝土的强度,提高其运用范围。 1.1 水泥等级 水泥等级对水泥强度的影响是成正比的,在保证矿渣掺量p1.3 掺合料品种 不同品种的掺合料会影响到高强混凝土的强度。按照一定的比例,对矿渣、硅粉以及粉煤灰进行掺合,并且在保证砂率以及水胶比相同的前提下,所得到的高强混凝土的流动性以及抗压强度都是不同的。相对来说,硅粉和矿渣的组合能够带来更高的强度。 1.4 水胶比 水胶比不同会直接影响到拌和物的流动性,最终造成高强混凝土的强度不同。传统的普通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的用水量很大,多余的水分会在水泥硬化以后蒸发,在水泥板区域内形成大量的孔隙,以及水分蒸发过程中形成的微管等缝隙,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到混凝土的最终性能。在高强混凝土中掺入高效的减水剂,从而降低水胶比,获得更高的强度。 1.5 砂率 砂率的不同也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在胶凝材料相同的情况下,运用不同的砂率来进行混凝土制成,会得到不同的流动性和抗压强度。砂率的大小对混凝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根据《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04:99),将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50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将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和优异耐久性,且均匀密实的混凝土称为高性能混凝土;同时具有上述各性能的混凝土称为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JGJ55-2000)中则将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60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则未明确区分普通混凝土或高强混凝土,只规定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混凝土强度范围从C15~C80。综合国内外对高强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实践,以及现代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将大于等于C60的混凝土称为高强度混凝土是比较合理的。 获得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最有效途径主要有掺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和活性掺合料,并同时采用高强度等级的水泥和优质骨料。对于具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还可掺用纤维材料提高抗拉、抗弯性能和冲击韧性;也可掺用聚合物等提高密实度和耐磨性。常用的外加剂有高效减水剂、高效泵送剂、高性能引气剂、防水剂和其它特种外加剂。常用的活性混合材料有Ⅰ级粉煤灰或超细磨粉煤灰、磨细矿粉、沸石粉、偏高岭土、硅粉等,有时也可掺适量超细磨石灰石粉或石英粉。常用的纤维材料有钢纤维、聚酯纤维和玻璃纤维等。 一、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 (一)水泥 水泥的品种通常选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也可采用矿渣水泥等。强度等级选择一般为:C50~C80混凝土宜用强度等级42.5;C80以上选用更高强度的水泥。1m3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要控制在500kg以内,且尽可能降低水泥用量。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量不应大于600kg/m3。 (二)掺合料 1.硅粉:它是生产硅铁时产生的烟灰,故也称硅灰,是高强混凝土配制中应用最早、技术最成熟、应用较多的一种掺合料。硅粉中活性SiO2含量达90%以上,比表面积达15000m2/kg 以上,火山灰活性高,且能填充水泥的空隙,从而极大地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和强度。硅灰的适宜掺量为水泥用量的5%~10%。 研究结果表明,硅粉对提高混凝土强度十分显著,当外掺6~8%的硅灰时,混凝土强度一般可提高20%以上,同时可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抗冻、耐磨、耐碱-骨料反应等耐久性能。但硅灰对混凝土也带来不利影响,如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值、降低混凝土的抗裂性、减小混凝土流动性、加速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等。 2.磨细矿渣:通常将矿渣磨细到比表面积350m2/kg以上,从而具有优异的早期强度和耐久性。掺量一般控制在20%~50%之间。矿粉的细度越大,其活性越高,增强作用越显著,但粉磨成本也大大增加。与硅粉相比,增强作用略逊,但其它性能优于硅粉。 3.优质粉煤灰:一般选用I级灰,利用其内含的玻璃微珠润滑作用,降低水灰比,以及细粉末填充效应和火山灰活性效应,提高混凝土强度和改善综合性能。掺量一般控制在20%~30%之间。I级粉煤灰的作用效果与矿粉相似,且抗裂性优于矿粉。

浅谈C100高强混凝土的配置研究

浅谈C100高强混凝土的配置研究 摘要:高强混凝土是采用普通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材料,另掺高效复合外加剂和活性掺合料配制而成,本文简要介绍了高强混凝土的特点、原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并给出用南宁本地的材料成功配制出C100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 关键词:高强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施工工艺 近些年来,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物趋向高层化、大型化和大跨度发展,因此,高强混凝土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尽管国际上C100级高强混凝土的配制技术比较成熟,国内在试验室也已经成功配制出C100~C150高强混凝土,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普遍认可或通用的高强混凝土配比的设计方法。本文根据南宁本地区原材料的供应情况(主要是砂、石、水泥),以及其他原材料的市场情况,通过试配和优化、反复修改后确定一个较佳的配合比。 1 高强混凝土的特点 1.1 强度高、节省材料 高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很高,可使钢筋混凝土柱和拱壳等以受压为主的构件的承载力大幅度提高。在受弯构件中,可降低截面的受压区混凝土高度。从而使构件截面减小,降低结构自重,增加有效使用面积,适用于大跨、重载、高耸等工程结构。 1.2 流动性高、早期强度高 高强混凝土在配制过程中使用高效减水剂等,能同时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早强的性能,可采用商品混凝土和泵送等机械化施工工艺。由于高强混凝土具有早期强度高的特点,施工中可以早期拆模,缩短拆模时间,加速模板的周转,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速度。 1.3 良好的耐久性 由于高强混凝土的低水灰比(水胶比),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有较高的密实性,抗外部侵蚀能力强,能承受恶劣的环境条件,提高结构的使用寿命。但是,高强混凝土受压时表现出较小的塑性和更大的脆性,随着混凝土等级提高,这一特征越明显。因此,在配制高强度混凝土时,不能单纯地追求抗压强度的高指标,而应兼顾混凝土在工程结构上所需要的其他力学性能指标。

高强混凝土技术

高强混凝土技术 概述 我国在六十年代初开始研制高强混凝土,并已试点应用在一些预制构件中。那时的高强混凝土为干硬混凝土,密实成型时需强力振捣,故推广比较困难。80年代后期,高强混凝土在现浇工程中采用,主要在北京、上海、辽宁、广东等一些高层和大跨(桥梁)工程中应用,强度等级相当于C60或600号。其中,辽宁省已有十余幢高层或多层建筑采用高强混凝土,深圳市92、93两年已有贤成大厦等25个工程采用C60级高强泵送混凝土,总量已达两万立方米。C80及C80以上等级的高强混凝土,目前正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其中有些城市正酝酿在工程中使用C80级混凝土。 高强混凝土的优越性]高强混凝土有三大优越性 1. 在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强度等级从C30提高到C60,对受压构件可节省混凝土30-40%;受弯构件可节省混凝土10-20%。 2. 凝土比普通混凝土成本上要高一些,但由于减少了截面,结构自重减轻,这对自重占荷载主要部分的建筑物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再者,由于梁柱截面缩小,不但在建筑上改变了肥梁胖柱的不美观的问题,而且可增加使用面积。以深圳贤成大厦为例,该建筑原设计用C40级混凝土,改用C60级混凝土后,其底层面积可增大1060平方米,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3. 由于高强混凝土的密实性能好,抗渗、抗冻性能均优于普通混凝土。因此,国外高强混凝土除高层和大跨度工程外,还大量用于海洋和港口工程,它们耐海水侵蚀和海浪冲刷的能力大大优于普通混凝土,可以提高工程使用寿命。 4. 高强混凝土变形小,从而使构件的刚度得以提高,大大改善了建筑物的变形性能。 高强混凝土技术 以前高强混凝土一般是指强度等级在C45级以上的混凝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强混凝土是指强度等级在C60级以上的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技术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技术:高性能的混凝土外加剂现代高强混凝土在施工中要解决下列技术问题: 1. 低水灰比,大坍落度高强混凝土一般要求低水灰比,这种低水灰比的混凝土早在60年代末,我国就有过研究与应用,但由于混凝土在低水灰比的情况下,坍落度很小,甚至没有坍落度,其成型和捣实都很困难,无法在现浇混凝土施工中应用。 2. 坍落度损失问题现代城市混凝土施工,一般采用预搅或商品混凝土。施工工地往往与搅拌站相距很远,要把混凝土从搅拌站运到工地需用较长的时间。混凝土在运输的过程中,其坍落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这对高强混凝土来说无疑又增加了难度。 3. 混凝土可泵性问题泵送混凝土几乎是高层建筑施工的唯一方法。所以高强和泵送几乎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对高强混凝土要解决混凝土可泵送的要求。要解决这一系列技术难题,关键是研制一种高性能的外加剂。 1)对原材料的选择 配置C60级高强混凝土,不需要用特殊的材料,但必须对本地区所能得到的所有原材料进行优选,它们除了要有比较好的性能指标外,还必须质量稳定,即在施工期内主要性能不能有太大的变化。 2)工时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一般来说,在试验室配置符合要求的高强混凝土相对比较容易,但是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混凝土都要稳定在要求的质量水平功能上就比较困难了。一些在普通情况下不太敏感的

高强与超高强混凝土配制技术

高强与超高强混凝土配制技术 陈友治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阐述了研究开发高强与超高强混凝土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制备技术和途径,说明了主要原材料及其性能要求。 关键词:高强与超高强混凝土;制备;材料性能 Abstract: Expounded in this article is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high-stregth concrete and superhigh-strength concrete and their manufacturing technique and relative approaches.The main raw materials and the required performance are explained as well. Key words: high-strength concrete and 引言 混凝土是人类最大宗的建筑结构材料,其发展可以划分为低强低耐久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三个阶段。从我国目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混凝土配制技术、施工性能、 设计和使用要求、施工机械及操作水平来看,目前正处于高强混凝土的配制和使用阶段, 这一时期还将经历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充分利用地方资源,研究优质实用的高强或超高强混凝土配制技术,全面提高混凝土的生产和使用水平,是建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举措。 1 研究、开发、应用高强与超高强混凝土的重大意义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有能力拓展生存的空间。目前,人们正在向高空、地底及海洋进军,现代建筑物越来越高层化、大跨化、轻量化;在海洋深处建造大型结构物, 在海面上建造巨大的工作平台;越来越多的跨大江、深谷、海峡的大跨度桥梁和海底隧道 在建造。所有这些,都要求混凝土的质量越来越高。因此,高强度、高耐久性、高泵送性 是混凝土材料发展的方向。 目前,一般认为 C 50~C 90属高强混凝土范畴, C 100及以上强度等级是超高强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研究应用高强与超高强混凝土具有下列优越性: (1)有效地减轻结构自重。钢筋混凝土的最大缺点是自重大,在一般的建筑中,结构自重 为有效荷载的8~10倍。当混凝土强度提高时,结构自重降低。一些世界著名的专家预 言,80 %~90 %的钢结构工程可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代替,当混凝土强度达到100 MPa时,可以设计成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应当与钢结构一样轻,因为这时二者的 比强度(强度与质量的比值)大致相等[1]。 (2)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高强与超高强混凝土由于强度的提高、内部孔结构的改 善以及胶凝物质相组成的优化,其耐久性得到很大的改善。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2.2.1 技术内容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简称HS-HPC)是具有较高的强度(一般强度等级不低于C60)且具有高工作性、高体积稳定性和高耐久性的混凝土(“四高”混凝土),属于高性能混凝土(HPC)的一个类别。其特点是不仅具有更高的强度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多用于超高层建筑底层柱、墙和大跨度梁,可以减小构件截面尺寸增大使用面积和空间,并达到更高的耐久性。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是一种超高强(抗压强度可达150MPa以上)、高韧性(抗折强度可达16MPa以上)、耐久性优异的新型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组成材料颗粒的级配达到最佳的水泥基复合材料。用其制作的结构构件不仅截面尺寸小,而且单位强度消耗的水泥、砂、石等资源少,具有良好的环境效应。 HS-HPC的水胶比一般不大于0.34,胶凝材料用量一般为480~600kg/m3,硅灰掺量不宜大于10%,其他优质矿物掺合料掺量宜为25%~40%,砂率宜为35%~42%,宜采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UHPC的水胶比一般不大于0.22,胶凝材料用量一般为700~1000kg/m3。超高性能混凝土宜掺加高强微细钢纤维,钢纤维的抗拉强度不宜小于2000MPa,体积掺量不宜小于

1.0%,宜采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2.2.2 技术指标 (1)工作性 新拌HS-HPC最主要的特点是粘度大,为降低混凝土的粘性,宜掺入能够降低混凝土粘性且对混凝土强度无负面影响的外加剂,如降粘型外加剂、降粘增强剂等。UHPC的水胶比更低,粘性更大,宜掺入能降低混凝土粘性的功能型外加剂,如降粘增强剂等。 混凝土拌合物的技术指标主要是坍落度、扩展度和倒坍落度筒混凝土流下时间(简称倒筒时间)等。对于HS-HPC,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小于220mm,扩展度不宜小于500mm,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宜为5~20s,混凝土经时损失不宜大于30mm/h。 (2)HS-HPC的配制强度可按公式f cu,0≥1.15f cu,k计算; UHPC的配制强度可按公式f cu,0≥1.1f cu,k计算; (3)HS-HPC及UHPC因其内部结构密实,孔结构更加合理,通常具有更好的耐久性,为满足抗硫酸盐腐蚀性,宜掺加优质的掺合料,或选择低C3A含量(<8%)的水泥。 (4)自收缩及其控制 1)自收缩与对策 当HS-HPC浇筑成型并处于绝湿条件下,由于水泥继续水化,消耗毛细管中的水分,使毛细管失水,产生毛细管张

高强混凝土技术实用版

YF-ED-J3120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高强混凝土技术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高强混凝土技术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高强混凝土的优越性] 高强混凝土有三大优越性: 1. 在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强度等级从C30 提高到C60,对受压构件可节省混凝土30- 40%;受弯构件可节省混凝土10-20%。 2. 凝土比普通混凝土成本上要高一些,但 由于减少了截面,结构自重减轻,这对自重占 荷载主要部分的建筑物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再 者,由于梁柱截面缩小,不但在建筑上改变了 肥梁胖柱的不美观的问题,而且可增加使用面 积。以深圳贤成大厦为例,该建筑原设计用C40

级混凝土,改用C60级混凝土后,其底层面积可增大1060平方米,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3. 由于高强混凝土的密实性能好,抗渗、抗冻性能均优于普通混凝土。因此,国外高强混凝土除高层和大跨度工程外,还大量用于海洋和港口工程,它们耐海水侵蚀和海浪冲刷的能力大大优于普通混凝土,可以提高工程使用寿命。 4. 高强混凝土变形小,从而使构件的刚度得以提高,大大改善了建筑物的变形性能。 [高强混凝土技术] 以前高强混凝土一般是指强度等级在C45级以上的混凝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强混凝土是指强度等级在C60级以上的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技术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技术:

浅析高强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

浅析高强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 发表时间:2015-09-15T14:53:21.120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5月总第198期供稿作者:颜杰华[导读]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广陆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一个国家在材料科学领域所取得的成绩。 颜杰华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广陆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528100)【摘要】随着建筑理念和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物的结构形式越来越复杂,对建筑材料特别是混凝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具有优异性能的高强混凝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高强混凝土的概念和优点入手,阐述了其性能要求和配制要求,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强混凝土;研究;应用;问题混凝土作为最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在建设行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高层建筑、大跨度结构物的不断出现,普通混凝土在某些时候已不能满足设计与施工的需要,随着材料学的不断发展,高强混凝土应运而生。高强混凝土以其强度高、耐久性好等诸多优点,在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地下防护工程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取得的良好的经济效益,而其研究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一个国家在材料科学领域所取得的成绩。 1、高强混凝土的概念及优点高强混凝土是指强度等级不低于C60 的混凝土,是由水泥、粗细骨料、外加剂、矿物掺合料和水,通过常规工艺拌制生产出来的强度等级较高的混凝土。 高强混凝土与传统的混凝土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物截面尺寸小,较高的混凝土强度可以使构件的承载力提高,在相同荷载大小作用下,构件的截面尺寸可相应减小,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美观度,还有利于室内空间的利用;2、耐久性好,高强混凝土有较高的自密实性,因此耐久性较好,能适应各种恶劣环境,使用寿命较普通混凝土高;3、经济性好,尽管高强混凝土的生产成本较普通混凝土高,但建筑物的混凝土和钢筋用量可大幅减少,且为施工工程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2、高强混凝土的性能要求 2.1 拌合物性能 高强混凝土拌合物应符合以下规定:1、泵送拌合物的坍落度不小于220mm,扩展度不小于500mm,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在5~50s 内,坍落度经时损失不大于10mm/h;2、拌合物在生产、运输及施工过程中不应产生离析和泌水现象,初凝和终凝时间应满足施工需求; 3、拌合物选用的试验方法要符合普通混凝土的现行国家标准。 2.2 力学性能 高强混凝土的等级强度可分为C60、C65、C70、C75、C80、C85、C90、C95、C100 九个等级(超过C100 的为超高强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在力学性能确定时选用的试验方法要符合普通混凝土的现行国家标准。 2.3 耐久性能 高强混凝土的抗冻、抗侵蚀、抗渗、抗碳化等耐久性能等级划分应参照普通混凝土的国家现行标准,且其早期抗裂试验的单位面积的总开裂面积不宜大于700mm2/m2。此外,用于受氯离子侵蚀环境条件、盐冻环境条件、盐渍土环境条件下的高强混凝土要满足规范上的特殊要求。 3、高强混凝土的配制要求 3.1 配合比要求 高强混凝土在配合比设计和选用时除了符合普通混凝土现行行业标准的规定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1、水胶比宜为0.24~0.34,胶凝材料用量宜为480~600kg/m3,砂率宜为35~42%;2、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的种类、用量应通过实验确定,矿物掺合料的用量宜为25~40%,若选用硅灰,则其用量不宜大于10%;3、设计配合比应在生产前根据骨料含水量进行调整,得出施工配合比;4、大体积高强混凝土应在配合比设计阶段控制其施工过程中绝热温升不超过50 度。 3.2 原材料要求 3.2.1 水泥 高强混凝土所用水泥应符合以下规定:1、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出厂时间不得超过3 个月,不得结块;2、水泥中氯离子含量应严格控制,不得大于0.03%;3、对于有预防碱骨料反应设计要求的结构物,水泥内碱含量应低于0.6%;4、混凝土强度等级超过C80 时,水泥28d 胶砂强度不宜低于50MP。 3.2.2 骨料 高强混凝土所用骨料应符合以下规定:1、宜选用细度模数为2.6~3.0 的II 区中砂,砂的含泥量不得大于2%;2、宜选用非碱活性的砂,不得采用再生细骨料;3、宜选用连续级配,最大公称粒径不大于25mm 的粗骨料,作为其来源的岩石抗压强度应比混凝土强度等级高30%,含泥量不得大于0.5%;4、宜选用非碱活性的粗骨料,不得采用再生粗骨料。 3.2.3 外加剂 高强混凝土所用外加剂应符合以下规定:1、外加剂性能应稳定,且与其他原材料有良好的适应性;2、宜采用高效减水剂,当配制C80 及以上等级混凝土时,减水率不宜小于28%;3、当应特殊要求采用膨胀剂或防冻剂等其他外加剂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3.2.4 矿物掺合料 用于高强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包括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硅灰、钢渣粉和磷渣粉,应符合以下规定:1、宜选用I、II 级的F 类粉煤灰;2、粒化高炉矿渣粉用于C80及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不宜低于S95级;3、硅灰用于C80 及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其SiO2含量宜大于90%,比表面积不宜小于15000m2/kg;4、矿物掺合料的放射性应符合国家标准。 在上述掺合料中,硅灰常用于C80 及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硅灰是无定形的SiO2颗粒,粒径非常小,它不仅可以填充水泥颗粒之间的空隙,提高混合物的密实度,还能参与水泥的水化反应形成硅酸钙凝胶,因此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并且能提高后期强度,因此广泛地应用于高性能混凝土和高强度混凝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