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水稻水足迹计算及其变化特征分析_何浩

湖南省水稻水足迹计算及其变化特征分析_何浩
湖南省水稻水足迹计算及其变化特征分析_何浩

虚拟水与水足迹国际动态与前沿研究

虚拟水与水足迹国际动态与前沿研究 水资源所龙爱华,邓晓雅,赵旭,马忠 前言 人类活动会消耗和污染大量的水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农业生产消耗了大部分的水资源,还有相当一部分水资源用于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常伴随着特定的人类活动,如灌溉、洗浴、洗涤、清洁、冷却及加工等。一般认为,总的水资源消耗和污染是各种独立的水资源需求和水污染活动之和。然而,只有很少的人会关注这样一种事实:水资源的总体消耗和污染最终是与商品消费类型和数量以及提供消费者产品和服务的全球经济的结构密不可分的。之前,在水资源管理的科学和实践中,人们很少想到在整个生产和供应链中研究水的消耗和污染,只有少数人意识到水的消耗和污染量以及其时空分布会受到生产和供应链的组织方式及特征的深刻影响,并与最终消费的产品相关联。研究表明,揭示产品背后的虚拟水有助于理解淡水资源的全球属性及消费和贸易对水资源使用的影响。这种深入的理解将为更好地管理全球水资源打下基础。在全球高耗水产品贸易不断增长的推动下,淡水资源快速转变为一种全球资源。除了地区市场外,高耗水产品如农产品、畜产品、天然纤维和生物能源等还存在一个全球市场,全球贸易使得水资源的使用和消费者在空间上分割开来。 以棉花为案例,从产地到最终产品,棉产品的生产要经历许多不同的阶段。这些阶段对水资源产生不同的影响,各种生产阶段通常发生在不同地区,而最终消费往往又发生在其他地区。例如,马来西亚不生产棉花,但从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进口原棉,然后在其纺织工厂内加工棉质服装,并出口到欧洲市场。因此,棉花最终产品的消费对全球水资源的影响只有通过考察其供应链并追溯到初始产品才能得以实现。可见,揭示消费和水资源使用背后的联系,有助于确认促进变革的新动因并为新的水资源治理战略奠定基础。最终消费者、零售商以及食品工业和贸易者这些与高耗水产品相关联的群体,以往处于水资源治理的视线之外,如今将成为潜在的“改革参与者”,其角色不仅是直接用水者,也是间接用水者。 通过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系统检索,自2003年虚拟水、虚拟水战略、水(资源)足迹引进我国至今,我国已发表以虚拟水为关键词的文献462篇,以虚拟水战略为关键词的文献260篇,以水(资源)足迹为关键词的文献194篇,硕/博士论文68篇。本次收集了近6年来我国该方面研究具有一定深度和代表性的期刊论文、博硕士论文58篇。

GIS空间分析理论与方法复习资料

GIS空间分析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绪论 1. 空间分析概念 GIS空间分析是从一个或多个空间数据图层获取信息的过程。空间分析是集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模拟于一体的技术,通过地理计算和空间表达挖掘潜在空间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刘湘南等,2008)。 2. 空间分析与GIS的关系 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和灵魂。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指标之一。 3. 空间分析在GIS中的地位和作用 空间分析是GIS的核心;空间分析是 GIS的核心功能;空间分析的理论性和技术性 第二章GIS空间分析的基本理论 1. 空间分析有哪些理论? 空间关系理论;地理空间认知理论;地理空间推论理论;空间数据的不确定性分析理论 2. 简述空间关系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特点? GIS空间关系主要分为顺序关系、度量关系和拓扑关系三大类型。 顺序关系描述目标在空间中的某种排序,主要是目标间的方向关系,如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 度量关系是用某种度量空间中的度量来描述的目标间的关系,主要是指目标间的距离关系。 拓扑空间关系是指拓扑变换下的拓扑不变量,如空间目标的相邻和连通关系,以及表示线段流向的关系。 3. 简述拓扑空间关系的特点? 拓扑空间关系是指拓扑变换下的拓扑不变量,如空间目标的相邻和连通关系,以及表示线段流向的关系。 拓扑变换: 拓扑所研究的是几何图形的一些性质,它们在图形被弯曲、拉大、缩小或任意的变形下保持 不变,只要在变形过程中不使原来不同的点重合为同一个点,又不产生新点。 拓扑变换的条件:在原来图形的点与变换了图形的点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且邻近的点还是邻近的点。 拓扑关系表达的代表性模型:4元组模型、9元组模型、基于 Voronoi图的V91模型、RCC 模型、空间代数模型 4. 简述方向空间关系的类型和特点? 方向关系是顺序关系中的最主要的关系。方向关系的描述方式包括定量描述和定性描述两种。一般方向关系的形式化描述:使用的是绝对方向关系参考。 九种方向关系:正东: restricted-east(pi,qi)三x(pi)>X(qi) Y(pi)=Y(qi) 5. 简述距离关系的类型和计算方法? 欧氏距离、切比雪夫距离、马氏距离、明氏距离P21 6. 简述空间关系描述模型的评价准则?一般从完备性、严密性、唯一性、通用性 1?空间关系表达是否是形式化的、无歧义的 2?表达的完备性 3?表达的可靠性 4?表达的唯一性

生活中的水足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d13513040.html, 生活中的水足迹 作者:杜小聃 来源:《地球》2012年第11期 [摘要]水是一切生命的基础,也是生活必不缺少的部分。本文引入水足迹的概念,计算了城镇居民消费主要消费食品的水足迹。通过计算知,肉类水足迹较水果蔬菜高,提出优化饮食结构节约水资源的构想;同时提出重视虚拟水水资源节约的建议。 [关键字]水足迹实体水虚拟水节约 [中图分类号]K928.4 [文献码] C [文章编号]1000-405X(2012)-11-25-2 水,看上去很平凡,因为天天都接触,天天都看到。其实水很不平凡,人类在茫茫宇宙寻找地外文明时,如对月球、火星的探索,首先寻找的就是水,有液态水才有存在生命的可能。由此可见水非常重要,她是一切动物、植物诞生和生存的基础。 1水资源状况 在地球上,水量虽然很丰富,但总量的97.5%都是咸水,能被人类生活和生产利用的淡水仅有2.5%,而这2.5%淡水的近70%冻结在南极和格陵兰岛的冰盖中,其余大部分存在于土壤中和深层地下,难以被人类开发利用。较容易被人类开发利用的江河、湖泊、水库和浅层地下水不足淡水总量的1%,约占地球全部水量的0.007%。 我国是一个严重干旱缺水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m3,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径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仅为11000亿m3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仅为900m3。对于人类,淡水资源不仅极为珍贵,而且极其稀缺。 日常生活中,饮用和洗漱消耗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水,叫实体水。除此之外每天还消耗着大量看不见摸不着的水。比如,牛在饲养过程中需要大量饮用水、草料和谷物饲料;生产面包需要谷物。草、谷物在生长过程中和牛肉、面包在加工时都会消耗大量的水,在我们享受汉堡包时就消耗了这些水,这些水叫虚拟水。虚拟水的消耗是惊人的,生产一个汉堡包会消耗 2.4m3的水;生产一件T恤衫会消耗2m3的水等[1]。 2水足迹 荷兰水资源专家Arjen Y.Hoekstra在2002年首先提出水足迹的概念,是指在消费产品和接受服务中消耗的水,既包括实体水,也包括虚拟水。通过计算可得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人的水足迹。水足迹可直观定量地反映人在生活中消耗的水资源量。

中国2000年水足迹的初步计算分析

文章编号:1000-0240(2005)05-0774-07 中国2000年水足迹的初步计算分析 收稿日期:2005-04-21;修订日期:2005-07-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4023505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01019);多地区和部门的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性评价 (AS25)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王新华(1975)),男,河南郑州人,2002年在宁夏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在读博士生, 主要从事水资源和生态经济方面的研究.E -m ail:w angxh@lz https://www.360docs.net/doc/bd13513040.html, 王新华, 徐中民, 龙爱华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 摘 要:水足迹是指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水平下,维持一定人群消费所需要的总的水资源数量.由于考虑了社会经济系统中虚拟水的消费量,水足迹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地区人类消费对水资源的占有情况,为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引入水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分析了中国各省2000年人均水足迹.结果表明,西北部省份水足迹较大,南部和中东部省份水足迹较小,青海省水足迹最大,其值为935175m 3#(人#a)-1,广西水足迹最小,其值为466131m 3#(人#a)-1.全国平均水足迹为601m 3#(人#a)-1.分析了几个典型省份水足迹的构成,并探讨了降低水足迹以缓解水资源压力的几条途径. 关键词:水足迹;虚拟水;虚拟水消费;消费结构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构成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全球水资源供求矛盾日渐尖锐,缺水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的主要贫水国之一,人均水资源量为2200m 3[1],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水资源相对贫乏,加上近几十年来的快速经济发展,造成水的供求关系非常紧张.一些地区长期大量超采地下水和挤占生态用水,导致大范围地面沉降和生态环境持续退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水资源是许多产品生产所必需的基础性资源,人类对产品消费的需求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动力.为了使水资源开发利用维持在可持续的范围内,有必要核算人类消费对水资源的真实需求情况.为此,本文引入水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计算了全国各省2000年的人均水足迹,探讨了降低水足迹、缓解水资源短缺压力的途径. 2 水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1 水足迹的概念 产品和服务的生产通常都需要使用一定的水量,如生产1瓶白酒需要240kg 水,1个鸡蛋需要消耗340kg 水,1kg 羊肉、猪肉、鸡肉和牛奶分别需要耗水18000kg 、3650kg 、3918kg 、2210kg [2,3] ,这些在产品和服务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水量 称之为虚拟水[4] .虚拟水以/看不见0的形式蕴藏在产品中,当人们消费这些产品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以虚拟水的形式消费了水资源. 水足迹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与1990年代后半期引入的生态足迹概念相似,一定人群的生态足迹表征的是在一定物质生活标准下,生产该特定人群所利用的资源和吸收这些人群资源消费所产生的废弃物所需的生物生产性面积和水域生态系统面积[5].生态足迹的概念表征了维持人类生存所需的真实的土地面积,而水足迹的概念指的是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标准下,生产一定人群(个体、城市或国家)消费的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它表征的是维持人类消费所需要的真实的水资源数量.在人类对水资 第27卷 第5期2005年10月 冰 川 冻 土 JOU R NA L OF GL A CI OL OG Y A N D GEO CR YO LO GY Vo l.27 No.5Oct.2005

生态足迹分析的基本概念

生态足迹分析的基本概念 生态生产性土地与全球生态标杆 “生态生产性土地”是生态足迹分析法为各类自然资本提供的统一度量基础。生态生产也称生物生产,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生命过程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新的物质,从而实现物质和能量的积累。生态生产是自然资本产生自然收入的原因。自然资本产生自然收入的能力由生态生产力(ecological productivity)衡量。生态生产力越大,说明某种自然资本的生命支持能力越强。 由于自然资本总是与一定的地球表面相联系,因此生态足迹分析用生态生产性土地的概念来代表自然资本。所谓生态生产性土地(ecologically productive area)是指具有生态生产能力的土地或水体。这种替换的一个可能好处是极大地简化了对自然资本的统计,并且各类土地之间总比各种繁杂的自然资本项目之间容易建立等价关系,从而方便于计算自然资本的总量。事实上,生态足迹分析法的所有指标都是基于生态生产性土地这一概念而定义的。根据生产力大小的差异,地球表面的生态生产性土地可分为6大类: (1)化石能源地(fossil energy land) 生态足迹分析法强调资源的再生性。从理论上讲,为了保证自然资本总量不减少,我们应该储备一定量的土地来补偿因化石能源的消耗而损失的自然资本的量。但实际情况是,我们并没有作这样的保留。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现在是在直接消费着资本。 (2)可耕地(arable land) 从生态分析来看,可耕地是所有生态生产性土地中生产力最大的一类:它所能集聚的生物量是最多的。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报告,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最好的可耕地,大约13.5亿hm2,都已处于耕种的状态;并且每年其中大约100万hm2的土地又因土质严重恶化而遭废耕。这意味着,今天世界上平均每个人所能得到的可耕地面积已不足0.25hm2了。 (3)牧草地(pasture) 即适用于发展畜牧业的土地。全球目前大约有33.5亿hm2的牧草地,折合

“环境足迹”以小见大,威立雅从“碳”与“水”开始

“环境足迹”以小见大,威立雅从“碳”与“水”开始 1.“环境足迹”增多,全球环境遭遇挑战 自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经济开始不断稳定前进。各国各地区为了实现社会的 进步,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盲目发展,人类开始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借此换取各种用以 生活享受的物质条件。直到80年代,经济繁荣的景象在全世界出现,具有全球性影响 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导 致了新的环境问题不断出现: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固体废弃物成灾和大气污染肆虐,成为了当今世界十大最普遍也最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而该问题也使得我们的 经济发展正遭受着最大的挑战。 不得不承认,现在的环境问题已经危及到我们的社会发展和人类的正常生活,在我国“雾霾”问题、饮用水问题频现,足以证明此观点,实践环保并用于促进经济结构调 整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减少“碳足迹”与“水足迹”,威立雅不断创新 在过去三十年中,科学研究已经收集了关于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GHG)浓度上升 的证据。温室气体浓度的升高,主要源于工业化及人类活动,该气体浓度的上升不利 于人类的生存环境。如今,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痛点”。在 2005年,191个国家签署《京都议定书》,并引入“碳足迹”,用以计量温室气体排 放量。2011年,中美两国签署联合声明首次提出加强现有清洁能源合作,鼓励推动先 进节能减排、清洁能源技术开发、减少碳足迹,共同应对应对气候变化。而在今年, 第21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出席会议的 43名国际集团CEO共同发出倡议“让我们在 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结成伙伴”。呼吁各国领导人在大会上采取行动,减少“碳足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这一系列会议的内容都得到了整个社会的认同,威立雅也响应可 持续发展和减少环境足迹的口号,不断在做着努力和创新。 威立雅在水务方面,具备用以计算客户水务活动碳足迹的专业知识,并且凭借全 球公认的运营知识和技术,为客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优化解决方案,加以实施并持续 跟进,确保每一位客户的碳足迹在长期内得以削减。在威立雅位于澳大利亚的污水处 理厂中,三个微型涡轮机被威立雅设计并投入其中,用以减少处理厂在当地的碳排放。该涡轮机利用处于相对高压的进水来带动桨轮,产出电能。该水力发电设施让该厂实 现完全能源自给,并将多余电力输出至当地电网,不仅减少“碳足迹”还贡献了能源,可谓是一举两得。 “水足迹”的提出是为了计量人类日常活动与工业生产对淡水资源的影响。是环境 问题中被人们议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在淡水资源逐渐稀缺的现在,各种“水足迹”话 题也常常引起人们的纷争。

GIS空间分析理论与方法复习资料

GIS空间分析理论与方法第一章绪论 1.空间分析概念 GIS空间分析是从一个或多个空间数据图层获取信息的过程。空间分析是集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模拟于一体的技术,通过地理计算和空间表达挖掘潜在空间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刘湘南等, 2008)。 2.空间分析与GIS的关系 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和灵魂。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是评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指标之一。 3.空间分析在GIS中的地位和作用 空间分析是GIS的核心;空间分析是GIS的核心功能;空间分析的理论性和技术性 第二章GIS空间分析的基本理论 1.空间分析有哪些理论? 空间关系理论;地理空间认知理论;地理空间推论理论;空间数据的不确定性分析理论 2.简述空间关系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特点? GIS空间关系主要分为顺序关系、度量关系和拓扑关系三大类型。 顺序关系描述目标在空间中的某种排序,主要是目标间的方向关系,如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度量关系是用某种度量空间中的度量来描述的目标间的关系,主要是指目标间的距离关系。 拓扑空间关系是指拓扑变换下的拓扑不变量,如空间目标的相邻和连通关系,以及表示线段流向的关系。 3.简述拓扑空间关系的特点? 拓扑空间关系是指拓扑变换下的拓扑不变量,如空间目标的相邻和连通关系,以及表示线段流向的关系。 拓扑变换: 拓扑所研究的是几何图形的一些性质,它们在图形被弯曲、拉大、缩小或任意的变形下保持不变,只要在变形过程中不使原来不同的点重合为同一个点,又不产生新点。 拓扑变换的条件:在原来图形的点与变换了图形的点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且邻近的点还是邻近的点。 拓扑关系表达的代表性模型:4元组模型、9元组模型、基于V oronoi图的V91模型、RCC模型、空间代数模型 4.简述方向空间关系的类型和特点? 方向关系是顺序关系中的最主要的关系。方向关系的描述方式包括定量描述和定性描述两种。一般方向关系的形式化描述:使用的是绝对方向关系参考。 ??Y(pi)=Y(qi) X(pi)>X(qi)九种方向关系:正东:restricted-east(pi,qi)5.简述距离关系的类型和计算方法? 欧氏距离、切比雪夫距离、马氏距离、明氏距离P21 6.简述空间关系描述模型的评价准则? 一般从完备性、严密性、唯一性、通用性 空间关系表达是否是形式化的、无歧义的1. 2.表达的完备性 3.表达的可靠性

中考题:计算污染水的“水足迹”

【中考题原创】 计算污染水的“水足迹” 湖北省石首市文峰中学刘涛 【背景资料】果果观看了央视新闻调查栏目,了解到“谁为地下水疗伤”有关水专题:曝光了我国某地一家化工厂连续20多年排放工业污水,周边地下水都被污染,实地采访发现抽出的地下水呈铁红色,经检测含有高浓度的多种有毒化学物质,这将说明这块土地已经受伤,而更加受伤的是生活在这里的数百名村民的心身,他们对地下水和生存环境的忧虑,并不随着企业的停产和搬迁而消除,地下水污染后遗症仍在持续。利用“水足迹计算器”为本地受污染的地下水计算其“水足迹”,并呼吁为了防止地下水污染,应当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知识链接:“水足迹”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公众消费产品及服务过程所耗费的那些看不见的水,可形象比喻为水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踏过的脚印。“水足迹”概念最早在2002年由荷兰学者阿尔杰恩·胡克斯科拉提出,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2008年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中首次引进这一概念。理解“水足迹”有助于我们关心水、爱惜水和保护水。请各位同学尝试登陆“你的水足迹计算器”,率先成为节约水资源的先行者。 【中考原创题】 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无限的 B.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将海水淡化 D.爱护水资源主要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两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2.2019年“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下列关于认识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活中改变不良的用水习惯,尽可能充分利用每一滴水 B.农业生活中改变灌溉方式,变漫灌为喷灌或滴灌,以节约用水 C.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应遵循“先净化,后排放”的原则 D.采用燃烧氢气的方式生产水,以补充城市饮用水资源的不足 3.2019年3月22日是第21届“世界水日”,联合国所确定的宣传主题是“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广大青少年在世界水日里应踊跃参加爱惜、保护水资源系列公益活动,其中与该主题无关的是() A.参与“水足迹”主题体验活动 B.积极宣传爱水理念和节水方式 C.参与空气质量日报普及活动 D.踊跃报名参与“少年水奖”最佳创意设计 4.“水足迹”(见下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公众消费产品及服务过程所耗费的那些看不见的水,即水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踏过的脚印。则回答:

生态足迹计算

陕西省榆林市2006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资源与环境系 08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张笑然20080802004 田滢伟20080802016 胡庆贺20080802042 摘要:利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对陕西省榆林市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榆林市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 1.272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 1.716hm2,人均生态盈余为0.444hm2,属于较小程度上可持续发展状态。 关键词:陕西省榆林市;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可持续发展 1.引言 1.1研究方法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近年来度量地区可持续发展程度的较为通行的方法。它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通过测定现今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利用自然的量来评估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测量人类对自然生态服务的需求与自然所能提供的生态服务之间的差距,在地区、国家和全球尺度上比较人类对自然的消费量与自然资源的承载量,判定地区、国家或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近几年,生态足迹方法由于具有较为科学、完善的理论基础和精简统一的指标体系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大量应用。 生态足迹分析法从需求方面计算生态足迹的大小,从供给方面计算生态承载力的大小,通过二者的比较,评价研究对象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即:计算区域的耕地、草地、林地、水域、建筑面积等对应的土地面积,通过对比分析该区域的生态足迹产出和承载来评价该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程度. 生态足迹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规模条件下,维持特定人口的资源消费和废弃物吸收所必需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一般计算公式为: EF = N ×ef = N ∑(αai) = N ∑(ci/pi) 其中,EF为区域总生态足迹;N为人口数;ef为人均生态足迹;α为均衡因子;ai为人均i种消费项目折算的生态生产性面积;i为消费项目类型;pi为i种消费品的平均生产能力;ci为i种消费品的人均年消费量。 附:生态足迹测度中的土地类型及均衡因子说明 生态足迹的有关概念: SEF:自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的发展

Wackernagel等人的开创性研究 Willian Rees的博士生Wackernagel等曾对世界上52个国家和地区1997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 证计算研究表明,全球平均人均生态足迹为2.8hm2,而可利用生物生产面积仅为2hm2,全球人均生态赤字0.8hm2。在计算的52个国家和地区中35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生态赤字,只有12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低于全球人均生态承载力。中国1997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2 hm2,而其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8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4 hm2。因此,从全球范围而言,人类的生态足迹已超过了全球生态承载力的35%,人类现今的消费量已超出自然系统的再生产能力,即人类正在耗尽全球的自然资产存量。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2004地球生态报告》 为了让各个国家在占用了多少自然资源上“有账可查”,2004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2004地球生态报告》使用了“生态足迹”这一指标,并列出了一份“大脚黑名单”。这份由WWF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完成的报告于2004年10月21日在瑞士格兰德正式发布。十几位来自WWF总部、挪威管理学院、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和全球足迹网络的专家参与了研究,报告的数据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能源机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以及联合国环境项目世界保护监测中心。 在这份“大脚黑名单”上,阿联酋以其高水平的物质生活和近乎疯狂的石油开采“荣登榜首”———人均生态足迹达9.9公顷,是全球平均水平(2.2公顷)的4.5倍;美国、科威特紧随其后,以人均生态足迹9.5公顷位居第二。贫困的阿富汗则以人均0.3公顷生态足迹位居最后。中国排名第75位,人均生态足迹为1.5公顷,低于2.2公顷的全球平均水平。“但中国人口数目庞大,其人均生态承载能力(即大自然能够给予的消耗量)仅为0.8公顷,生态赤字高达0.7公顷,而全球的平均生态赤字为0.4公顷。”专家们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自然消耗量还将迅速增加,中国的整体生态形势更加不容乐观。报告显示,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韩国、西班牙、印度均是生态赤字很大的国家。“很简单,如果生态足迹超过了生态承载能力,就是不可持续的。为实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每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来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费,减小自身的生态足迹。”《报告》的主要作者、生态学家骆乔森(Jonathan Loh)说。报告说,巴西、加拿大、印度尼西亚、阿根廷、刚果、秘鲁、安哥拉、巴布亚新几内亚、俄罗斯、新西兰等国家由于国土面积辽阔、人口相对稀少或者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在“生态盈余(总生态足迹小于总生态承载容量)榜”上位居前列。“就在这些生态盈余国家的居民为全球生态环境作出贡献时,西方人正在以难以持续的极端水平消耗自然资源———北美人均资源消耗水平不仅是欧洲人的两倍,甚至是亚洲或非洲人的七倍。”专家们批评说,“如果全球的居民都达到美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人类将需要5个地球。”报告的作者们称,他们试图从另一角度寻找“谁应该对目前的全球生态危机负有更大责任”这一争论不休话题的答案。 “那些生态赤字较大国家的资源消耗量已经超过了本国的资源再生能力,其结果就是加剧了环境恶化,或者将这种生态危机通过原材料进口等国际贸易方式转移到了其他国家或地区。”郝克明还担心,大大小小的环保组织如何说服人们为了追求高水平生活而不去高破坏地消耗地球资源。“在目前,使政府、工业界和公众转向可再生能源,推广节能的技术、建筑和交通系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马丁说。 《亚太区2005生态足迹与自然财富报告》

水足迹评价及盘查管理说明

一、目的 为使公司的水足迹评价、水足迹盘查与报告,能符合相关性、一致性、完整性、透明度与精确度等原则,特制定本方案。 二、适用范围 凡本公司与水足迹评价、水足迹盘查、数据搜集、计算、报告书制作与核查管理的相关部门。 三、职责单位 3.1拟定年度水足迹评价、水足迹盘查计划:EET专案组 3.2核准水足迹评价、水足迹盘查计划:组长 3.3发出水足迹评价、水足迹盘查通知:EET专案组 3.4执行水足迹评价、水足迹盘查及提出报告:水足迹评价、水足迹盘查小组 3.5审查水足迹评价、水足迹盘查报告:主席 3.6水足迹评价、水足迹盘查作业研讨修正:水足迹盘小组 3.7记录存查:水足迹评价、水足迹盘查小组、各部门 四、名词定义 4.1绿水足迹:源于降水,储存于土壤或暂时存留在土壤或植被表层,并最终通过蒸发或植物蒸腾而消耗 的水。它尤其与农业、园艺及林业产品相关。 4.2蓝水足迹:是源于地表或地下水资源,并且蒸发或纳入产品;或从一个流域取水然后回到另一个流域, 或在另一个时间回到原流域。灌溉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每个均可以有一个蓝水足迹。 4.3灰水足迹:是吸收、同化污染物以满足特定的水质标准所需要的淡水体积。灰水足迹被认为是点源污 染直接通过管道或间接通过径流、浸入土壤、不透水表面或其他扩散源排入淡水资源。 4.4水足迹评价、水足迹盘查:依据水足迹评价手册,由下而上针对工厂设施,使用、排放源的全面清查 方法称的。 五、内容 5.0水足迹评价、水足迹盘查管理流程图 5.1成立公司水足迹评价、水足迹盘查小组” 依“水足迹评价、水足迹盘查小组”组织图成立推行委员会,组长由主席指派,组长则负责召集相关人员并组成查证小组。相关职务说明如下: 主席: 1)负责提供水足迹评价所需的资源; 2)负责制定水足迹评价政策,并向全员传达水足迹评价和减少水足迹的重要性。 组长: 1)负责确保执行水足迹评价手册要求;

四川省200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四川省200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摘要: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自然资源很丰富,最近几年四川经济发展逐渐变化。为了研究本地区资源的利用状况,本文采用2008年的数据进行了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的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8.7117hm2/cap,生态承载力在扣除12%后为0.4404hm2/cap ,所以人均生态赤字为8.2713hm2/cap.说明了两个方面:一是四川省的生活,生产强度已经超过了生态足以承载的范围;二是四川省的资源利用表现出来的是低效率的。本着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旨,去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使四川省资源利用向高效率发展,生态资源的发展向可持续方向转变。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四川省 国际上关于生态足迹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Odum,讨论在能量意义上,被一个城市所要求的额外的“影子面积”(shadow areas),Jason等分析了波罗的海哥特兰岛渔业所要求的海洋生态系统面积。因为生态足迹的计算结果具有较强的可视性、操作性、移植性等特点,已经得到了有关国际机构、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的认同,成为度量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 生态足迹通过建立生态账户计算在一定区域内的足迹消费和供给,最终以具有全球平均生态能力水平土地面积来表示,当人类消费的生态性土地面积大于生态系统可供人类利用的土地面积时表现为生态赤字,土地资源不可持续利用;反之则土地资源就表现为可持续利用的状态。 一、生态足迹研究方法 (一)生态足迹核算方法 为了使可持续发展的衡量具有真正的区域可比性,在分析区域可比性发展状况时,需要引入均衡因子和均衡产量,将资源供给和消耗统一到全球一致的面积指标层面上去,均衡因子可以消除不同土地类型的土地生产力之间的差异;产量因子可以消除不同地区相同土地类型土地的生产能源之间的差异,本文采用的均衡因子均为国际公认的。 (二)生态足迹核算模型 生态核算模型由生态足迹需求和生态足迹供给两个模型组成。生态足迹需求包括生态资源消耗生态足迹需求和能源消耗生态足迹需求,在计算生物资源净消费时,需要经过均衡因子折算。 (三)数据来源及处理 一是生态足迹计算;二是生态承载能力计算;三是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能力的比较;四是对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能力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如果生态足迹大

北京市水足迹计算与分析_王艳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年7月第19卷第4期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Jul. 2011, 19(4): 954?960 DOI: 10.3724/SP.J.1011.2011.00954 北京市水足迹计算与分析* 王艳阳1王会肖1**蔡燕2 (1.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5; 2. 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济南 250013) 摘要水足迹指的是在一定物质生活标准下, 生产一定人群(个体、城市或国家)消费的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虚拟水是指生产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虚拟”水资源, 不是真正意义的水, 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看不见的水。水足迹不仅仅包括对实体水的消费, 更重要的是包含了虚拟水消费的部分。分析区域内的水足迹量及其构成, 能够从消费的角度展现对水资源的占有情况, 展现出通过产业链及产品贸易而产生的该区域对其他区域的水资源占有情况或其他区域对本区域的水资源占有情况。本研究采用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水足迹计算方法, 估算了北京市2002年的水足迹状况, 分析了水足迹构成。结果表明: 北京市2002年水足迹为86.26亿m3, 其中70%用于居民消费, 30%用于政府消费; 总的人均水足迹为606.21 m3, 城镇居民人均水足迹为537.69 m3, 农村居民人均水足迹为197.12 m3; 2002年总水足迹中, 实体水消费占8%, 虚拟水消费占92%, 虚拟水净流入量为14.98亿m3, 占总水足迹的17.4%。结果证明, 在消费结构中, 虚拟水占主要部分, 实体水比例很低;受产业链和工艺的影响, 不同消费品(服务)的虚拟水含量并不相同。虚拟水流入能够降低对本区域水资源的占有, 并没有从根本上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只是将压力转移到了其他区域。研究结果可为节约用水模式和北京市水资源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水资源 水足迹 虚拟水 节水模式 投入产出表 北京市 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3990(2011)04-0954-07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water footprint in Beijing City WANG Yan-Yang1, WANG Hui-Xiao1, CAI Yan2 (1. College of Water Science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Water and Sediment Sciences, 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100875, China; 2.Shandong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Jinan 250013, China) Abstract Individual or community water footprint (WF) is defined as the total volume of water used to produce goods and services consumed by the individual or community. Virtual water content of a product (a commodity, good or service) is the volume of water used to produce the product. It is the sum of water used in the various stages of the production chain. Total water footprint (TWF) includes real water consumption, and more importantly virtual water consumption. By analyzing the volume and structure of WF, the consump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any given region in terms of finished products can be determined. This paper calculated TWF of Beijing City for 2002 based on water input-output table. It also analyzed TWF composition in the city.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Bei-jing’s TWF in 2002 was 8.626 billion m3. About 70% of TWF was used in resident consumption and 30% in government consump-tion. The per capita average WF of Beijing was 606.208 m3, that of urban residents was 537.690 m3 and the per capita average WF of rural residents was 197.123 m3. Real water consumption accounted for 8% of TWF, whereas virtual water consumption accounted for 92% of TWF. Virtual water net inflow was 1.498 billion m3, which accounted for 17.4% of TWF. The results illustrated that virtual water accounts for the bulk in the water consumption structure. Percent of entity water of Beijing was very small. Because of differ-ences in production chains and trades, the content of virtual water in commodities and services varied significantly. Virtual water import reduced possessed water resources in Beijing. However, the volume of water consumption did not reduce the pressure on wa-ter resources, which just was transferred to the surrounding regions. This paper provided valuable modes of water-saving and water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09SD-10)资助 **通讯作者:王会肖(1966~), 女, 博士, 教授, 主要从事生态水文过程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方面的研究。E-mail: huixiaowang@https://www.360docs.net/doc/bd13513040.html, 王艳阳(1986~), 男,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生态水文方面研究。E-mail: wangyysl61@https://www.360docs.net/doc/bd13513040.html,

水足迹评价研究进展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水资源研究, 2019, 8(3), 234-241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bd13513040.html,/journal/jwrr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bd13513040.html,/10.12677/jwrr.2019.83028 Research Progress on Water Footprint Assessment Zeliang Dong, Xianhui Pan*, Jing You, Zongyu Li, Jianmei Wu The Institute of Seawater Desalination and Multipurpose Utilization, MNR (Tianjin), Tianjin Received: May 7th, 2019; accepted: May 22nd, 2019; published: May 31st, 2019 Abstract Water footprint assessment is a new technology to measure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water resources, and it will help people to use water resources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In the paper, the utilization status of water resources is analyzed briefly. The method of water footprint assessment is summarized based on life cycle assessment theory. The research status of water footprint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s reviewed. The important field of water footprint research in the future is sug-gested. Keywords Water Resources, Water Footprint, Life Cycle, Assessment 水足迹评价研究进展 董泽亮,潘献辉*,尤菁,李宗雨,吴建梅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天津 收稿日期:2019年5月7日;录用日期:2019年5月22日;发布日期:2019年5月31日 摘要 水足迹评价是一种衡量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影响的新技术,有助于人类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本文简要分析了水资源利用现状,阐述了水足迹理论的内涵,总结了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的水足迹评价方法,综述了水足迹量化评价及其应用领域内的研究状况,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作者简介:董泽亮(1984-),男,安徽蚌埠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水资源、分离膜检测及评价技术研究。 *通讯作者。

20110429-3水足迹国际标准与查证流程SGS

水足跡國際標準與查證流程 鮑柏宇(Stephen Pao) 全球永續產品發展經理 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SGS Taiwan Ltd.

About the speaker Stephen PAO Ph.D.Candidate–Northwestern University Global BD Manager-SGS Group tel:+886222993279#1220 mobile:+886963149023 email:stephen.pao@https://www.360docs.net/doc/bd13513040.html,

CONTENTS 國際水資源管理發展趨勢 企業與產品水足跡管理 水資源管理及水足跡查證流程介紹

水、能源與氣候變遷議題 Water,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 Issues

全球水文極端化 氣候變遷&降雨變化預測(IPCC AR4)?熱帶區域以及熱帶太平洋的降水增加 ?亞熱帶地區,降水減少 ?高緯度地區的降水增加 ?全球平均的水氣量、蒸發量、與降雨量增加,但平均降雨量的增加幅度比 水氣量的增加幅度小。極端降雨現象 增加 ?豪大雨頻率增加 ?連續不降雨天數變長 ?夏季的大區域陸地中有逐漸變乾的趨勢,未來該區域發生乾旱的機率大增

全球水文極端事件記錄 ?美國西南部、東南亞、東南美洲、澳洲西 部、南歐,以及非洲南部和北部等地,50 年內可能會發生無法逆轉的乾旱(即永久 沙漠化) ?中國北方地區,10米深的裂縫開始在各地 田間出現。水的使用若沒有重大改變的話 ,未來10年內,中國可能會出現數千萬的 環境難民 ?巴西亞馬遜州的幾個地區,由於亞馬遜河 創紀錄的水位高漲,才剛剛在2009年面臨歷史性洪水,如今卻已經因為乾旱而被孤 立,坐船再也到達不了,只能靠徒步穿越 森林 ?伊拉克、中國、查德、澳洲、蒙古、非洲 的薩赫勒地區(Sahel)在內的地方,在 2010年都遭受乾旱之苦 ?英國氣候越來越熱,夏季越來越乾燥,河 流水量已減少80%,可能導致極端的缺水情況?巴基斯坦洪災:該國歷史上最嚴重的 大洪水,導致兩千多人死亡,兩千多 萬人受傷或無家可歸,五分之一的國 土泡在水中 ?巴西在2010年4月和6月,也發生了極 端嚴重的水災,每次皆有數百人死亡?波蘭在2010年5月,遭受了幾十年來 最嚴重的水災 ?大陸華南9省2010年6月經歷百年來最 嚴重的一場水患,暴雨襲擊,重大災 情陸續傳出 ?澳洲布里斯班經歷百年一遇最嚴重水 災,市中心商業區斷電猶如死城,造 成國內生產總值(GDP)減少約130億澳元 ?台灣2009年8月「莫拉克」風災災情/ 台灣地區暴雨襲擊事件頻率增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