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盛行的原因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盛行的原因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盛行的原因

The reason of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calligraphy popular Min Yu (.School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Guizhou , China, 550004) Abstract: The art of Chinese calligraphy i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in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period of prosperity, is by a variety of conditions and reasons. Special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thorn live calligraphy artists wisdom and passion, the Han Dynasty calligraphy art foundation, papermaking to mature into the art of calligraphy provides lightweight inexpensive carrier, the invention of paper and promotion, promote social civilization rate rises greatly, also mak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t of calligraphy into a brand new era; metaphysics, Taoism Buddhism prevailed, liberated the thought of people, ethnic fusion promoted between ethnic culture and art exchanges, broaden their horizons, expand their minds, enrich people's artistic accomplishment and creation them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t of calligraphy has injected new blood: theoretical writings that lead into the creation of calligraphy conscious stage, people create a unique aesthetic concept, method of creation, style and genre, constructed to" Saint" Wang Xizhi and his son Wang Xianzhi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mainstream system; all sectors of the community on the art of calligraphy, general preferences, promoted the popularization of calligraphy, calligraphy art popular for cultivated soil. Keywords: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calligraphy art; popular; reason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流行的原因探微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流行的原因探微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流行的原因探微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流行的原因探微余敏余敏余敏余敏(贵州财经学院教育管理学院贵州贵阳550004 )摘要摘要摘要摘要::::中国书法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繁荣,是由多种条件与原因促成的。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激活了书法艺术家的灵智和激情,汉代书法艺术的奠基作用,造纸术的成熟为书法艺术提供轻便廉价的载体,纸的发明与推广,促使社会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也使书法艺术的发展进入了崭新的时代;玄学、道教与佛教的盛行,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民族融合促进了各民族之间文化艺术的交流,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拓展了人们的胸襟,丰富了人们的艺术修养与创作题材,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理论著作的涌现使书法创作进入自觉阶段,人们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审美理念、创作方法、风格流派,建构了以“书圣”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为代表的主流体系;社会各阶层人士对书法艺术的普遍喜好,促进了书法的推广普及,为书法艺术的

行培育了沃土。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流行;原因魏晋南北朝书法在我国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的成就和影响,被认为书史上第一座里程碑。这个时期,作为文字的意义,书法完成了隶向楷转化的关键一环。作为艺术的意义,书法在形象、情性与神采上,出现了本质的突破,书法由形体美上升到意境美、神韵美的追求。魏晋南北朝时期, 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物质财富日益积聚扩大, 教育得到逐步推广普及, 中国的书法由极少数知识分子的专利品, 开始变成被社会各阶层人士普遍喜好、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艺术形式。从帝王将相、士大夫阶层, 到民间知识分子, 学书善书者、欣赏收藏者层出不穷不断把书法艺术升华到理论的高度来欣赏、创造。随着传刻、摹写、翻印等技术的出现, 书法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 涌现出色彩斑斓、异彩纷呈的艺术形式,中国书法艺术开始进人繁荣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的流行是由多种原因促成的。1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充满充满充满充满战争和苦难的时代战争和苦难的时代战争和苦难的时代战争和苦难的时代,,,,激活了书法艺术家的激活了书法艺术家的激活了书法艺术家的激活了书法艺术家的灵智和激情灵智和激情灵智和激情灵智和激情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政局混乱,多灾多难的

时代,这一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统治力量比较薄弱,文人们纷纷逃避现实,游山戏水,品藻人物,精神上追求自由和解放,书法创作中追求个性情感的抒发,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行书、草书逐渐成熟,书法艺术取得空前发展,是我国书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时期,特别是东晋书法,追求神韵,意趣和创新,讲究个人情感的抒发,书法理念有了质的飞跃和升华,后人称之为“晋书尚韵”。2前朝书法的奠基作用前朝书法的奠基作用前朝书法的奠基作用前朝书法的奠基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继承了东汉书法遗风,隶书由汉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变出楷书,变隶书的波为撇,碟为捺,或横、或勾挑,圆转变为方折,笔画简便而趋于妍美,楷书遂成为主要书体。并且书体出现多样化,草书、行书相继出现,而今草书的出现又促进了行书、楷书的迅猛发展。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独具风格,尤其是北碑书体,他继承了汉隶的笔法,结体严谨,笔姿厚重,沉稳大方,雄健挺拔,给人以粗悍之感,这是由于汉代书法的风神和遗韵所至。东汉开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著名学者蔡邕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魏晋南北朝时,众多的书法家创造出风格多样的书法艺术。曹魏的钟繇开始把隶书转化为楷书。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代表作是《兰亭序》和《黄庭坚》等,王献之的书法也极高,被称为“二王”。东汉末,由于书法的大发展,出现了赵壹《非草书》、蔡邕《九势》、《笔论》等论述书法的文章,卫恒的《四体书势》、索靖的《草书势》、卫夫人的《笔阵图》、传为王羲之的《书论》、《笔势论》等著作,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书法的发展和繁荣。3纸的发明与技术改进纸的发明与技术改进纸的发明与技术改进纸的发明与技术改进 3.1纸的发明与技术改进为书法艺术提供了轻便廉价的载体。纸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早期古代人书写用竹简,非常笨重,不利于文化艺术的传播普及。后来人们用缣帛书写,虽然轻巧,但太昂贵,这都限制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东汉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等造成的植物纤维纸,价廉质轻,使用方便。因此,纸的发明与推广,促使社会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也使书法艺术的发展进入了崭新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纸的制造技术进入成熟阶段,不仅能制造白纸、黄纸、青纸等,还能制造五色纸。纸张不仅质地优良,而且外表精美,成为达官贵人馈赠佳品。,造纸技术有了革新提高。在造纸的原料方面,除用楮树皮外,又开始用桑树皮以及藤皮;在设备方面,创造了帘床模,这种竹制的纸模可以移动,放在框架上,可以反复捞出无数的纸,提高了工效;在加工制造技术方面,加强了碱液蒸煮和舂捣,使纸品的质量有了显著提高。纸的品种也增加了,例如,出现了色纸:以染料染纸增加美观;涂布纸:以涂料涂刷在纸的表面,以解决纸张透印问题和改善光滑度,后来进一步把涂料直接加入纸浆中;施胶纸:在纸张表面涂刷胶矾水,以防止洇水,增加光度。这些高质量的纸,纤维均匀,表面洁白,达到“妍妙辉光”的程度。为防止纸张虫蠹,这时期发明了“潢治法”,就是用黄蘖和雌黄等防虫材料,对纸张进行处理,可以预防纸张被虫蛀蚀。潢治法从此成为造纸技术的传统工艺,被普遍采用。东晋时期,会稽剡溪一带造的藤纸、黄纸,质量上乘,特别受人欢迎。4儒释道融合儒释道融合儒释道融合儒释道融合,,,,促进思想的解放促进思想的解放促进思想的解放促进思想的解放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释道三家开始碰撞融合,并逐步影响到社会文化的不同层面。书法艺术作为思想文化的一个侧面,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钟繇、王羲之等书法大家,一改古质书风而流美妍媚,其背后的思想渊源与道家思想有直接的关系。士人崇道、谈玄是魏晋时期特有的社会现象,老庄思想成为上层知识分子行为的理论基石,而书法则成为他们自我陶冶的重要手段,道家思想促成了书法理论的嬗变,并影响到书法艺术风格的转变。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的情感理论和体道理论都有了更加细致、明确的发展。书法艺术家们从艺术本质的角度来分析书法在形式构成上的美学特质,其中道家思想的影响极为明显。整个北朝,佛教大盛,并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占有统治地位,并进而定为国教,成为统治者的法律标志。随之而起的便是兴建寺庙。仅洛阳一地,寺庙多达1300多所也正是这个原因,随之产生了大量优秀的造像碑记。特别是洛阳龙门大量开凿石窟,造像祈福,造像总数超过

浅谈中国书法史之魏晋南北朝时代

开场白: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他是东方艺术中时间最悠久,空间最辽阔,内涵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一种,是东方文化的瑰宝,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书法艺术发展历程也呈现出各时代的文化意蕴和审美特征;秦汉尚势,魏晋尚韵,唐代尚法,宋代尚意,元代尚态,近代尚艺,充分体现了“艺事之体随时代而异”的规律。现在就由我带领大家走进这个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次高峰,那个尚韵的时代——魏晋南北朝。 ?这次所讲的讲座包括五节内容:第一节书法地位-承前启后;第二节正书之祖-钟繇;第三节二王书法-王羲 之、王献之;第四节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第五 节肃穆庄严-北朝碑刻 第一节书法地位——承前启后 一、形成背景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权更替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意识形态趋于多样化,也就造就了这一时代的书法走向成熟化。楷书、行书、草书更加成熟,书法大家犹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亮相登场,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三国时期的钟繇,魏晋时期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二、形成的条件 (一)书法意识上升到文化层面(二)儒释道玄融汇结合(三)

纸张的普遍推广(四)书法美学理论逐渐丰富 三、承前之风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继承了东汉书法遗风,隶书由汉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变出楷书,变隶书的波为撇,磔为捺,或横、或勾挑,圆转变为方折,笔画简便而趋于妍美,楷书遂成为主要书体。并且书体出现多样化,草书、行书相继出现,而今草的出现又促进了行书、楷书的迅猛发展。 四、巅峰基石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一方面,由于出现了介于隶书和行书之间的“楷书”,在北方演变成魏书﹔在南方,则经由王羲之等书家的努力,最终完成了楷书体系的改造,为处于书法巅峰时代的法度森严的唐楷奠定了笔法和结构基础。另一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今草的出现,又促进了唐代行书的迅猛的发展。 第二节正书之祖-钟繇 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官至太傅,魏文帝时与当时的名士华歆、王朗并为三公。 钟繇是楷书书法的早期集大成者,其书从学习汉隶入手,改进了“蚕头磔尾”的写法,使字形更为方正平直、简单易写,点画多奇趣,结体茂密而修长、飘逸萧疏。 其工于书法,师承曹喜、蔡邕、刘德昇,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各体兼能,尤精于隶、楷。

魏晋南北朝书法史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书法(6学时) 第一节魏晋书法 一、曹魏书法 三国时期,论国土之广,国力之强,文化科技之繁荣,魏国堪称上国。论魏国书法之盛,吴、蜀两国也无从比拟。魏国据有的中原腹地是东汉以来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 魏国书法有其“两面性”。一面是承袭东汉流风。魏国初建时刻立的《上尊号奏》、《受禅表》及正始年间书刻的《三字石经》所见隶书,取势方正,波磔方棱,字形引长,仍是东汉《熹平石经》的隶法。魏国的著名书家,如邯郸淳、梁鹄、钟繇、胡昭、卫觊、韦诞,都是由汉入魏的士人,他们的书法风格,奠定于东汉,笔下岂能无汉法。总而言之,曹魏时期盛行的各种书体,无论是古体的篆书,正体的隶书,还是今体的草书、行书、正书,东汉时业已流行或产生。 魏国书法的另一面是变异与发展。首先是隶书,出现了与东汉隶式不一样的作品,最显著的书迹,是风格端庄流丽的《曹真残碑》。其次是正书,这种书写体势的雏形可追溯到东汉。其来源是在隶书俗写体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正书确立的时间,通常定在曹魏时代,或者汉魏之间。现在所见篇幅完整的正书作品,年代最早者是钟繇写于东汉建安二十四年的《贺捷表》,是向朝廷上的奏表。这表明曹魏时期的一些比较郑重的文件,也可以采用正书这种新书体了。说明正书地位提高了。传世的钟繇正书书迹还有《荐季直表》、《宣示表》等,都是写给朝廷的奏章。钟繇并不是正书的创制者,但他是文献记载第一位以擅长正书闻名于世的书法家,后人便把正书的发明权归到他的名下,奉为“正书之祖”。 其三,曹魏时期出现了最著名的行书书法家钟繇和胡昭,卫恒《四体书势》云:“魏初,有钟、胡二家为行书,俱学之于刘德昇,而钟氏小异。”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二子俱学德昇,而胡书肥,钟书瘦。”钟氏小异其师,在于“瘦”。胡昭的“肥”则恪守师法。(行书形成于东汉,成熟于曹魏时期。) 魏晋时期的书法家陶染时风,际会文运,形成了大写新体的风气。书法家采用东汉业已在下层社会流行的种种俗体作书,并凭籍一笔漂亮的书法展示个人风韵。但在新书风日益昌盛的魏国,新书体并没有掩压篆、隶。碑刻上的书迹,还是篆、隶主盟。曹魏时期,正体仍是隶书,古体字是篆书,用这两种字体写碑,才称得上是“作字得体”,“体用得法”,现在所能见到的魏国碑额篆书遗迹有以下几种:《上尊号奏》碑额、《受禅表》碑额、《孔羡碑》碑额。 二、吴国书法 吴国的碑刻书迹,有篆书《天发神谶碑》、《禅国山碑》,隶书《谷朗碑》。 吴国最著名的书法家是皇象,唐朝人说皇象“工章草,师于杜度”;“章草入能,八分入妙,小篆入能”。可惜其书法真迹早已见不到了。现在还能见到的“松江本”《急就篇》,传说是皇象所书。 三、西晋书法 1、西晋的铭石书 西晋的书迹,历来少见。由于西晋政权短,又敕令禁碑,后世金石家见到的晋碑并不多。 铭石书由隶书当道,西晋碑刻的题额已近普遍采用隶书,与汉魏碑刻题额常用篆书的风气以见不同。西晋墓志上的隶书,书刻精整者大多沿袭曹魏隶法。士人学习隶书一般是以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与文化: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冲之和圆周率;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范缜与《神灭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综合归纳能力;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学习,培养艺术修养和文物鉴赏能力,批判地继承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当代青年应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科技传统,发扬创新精神,争取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教学重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冲之和圆周率、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与《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教学难点】圆周率及推算涉及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导学法 【课前准备】课件、图片、视频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196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祖冲之星”。祖冲之有哪些突出的贡献?他生活的时代,还有哪些重要的科技以及文化成就?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回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学生:是国家分裂与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讨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我国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虽然发生分裂,但是由于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经济大大开发,

南北经济的发展,共同促进了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繁荣。本课的内容主要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内容设计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第二部分为“科学家祖冲之”,第三部分为“书法、绘画与雕塑”。首先看第一部分。 (板书)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教师:贾思勰,山东人,生活在北朝的北魏和东魏两个朝代。他重视农业,精心研究前人成果,认真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写成了《齐民要术》一书。 展示:《齐民要术》书影 介绍:“齐民”,即平民,泛指当时向国家交租纳税的各色编户。“要术”,指通过生产劳动的谋生之术。故名思义,就是“人民大众谋生的主要方法”。而其中心与出发点则在农业。 思考课本90页材料研读,并思考问题: 《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想一想,为什么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 学生回答:强调了贾思勰的“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农学思想。 思考:贾思勰的代表作《齐民要术》属于哪一门科学?历史地位怎样? 学生回答:贾思勰的代表作《齐民要术》属于农业科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教师讲解:贾思勰一生致力于农业研究,翻阅大量古代农业文献资料,熟悉农谚、歌谣。他不辞辛劳,四处访问有经验的老农。还亲自种植农作物。《齐民要术》主要内容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是贾思勰把理论和实践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产物。因此,读书时一定要联系实际,要学以致用,才有更实际的指导意义。《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着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今天农业生产仍有一定现实意义。 过渡: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农学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还有数学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板书)二、科学家祖冲之 教师讲解:祖冲之(429-500),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方面都有巨大贡献。其中最突出的是在数学领域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 讲解:什么是圆周率?(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例叫做圆周率)圆周率是否精确,关系到天文、历法、建筑、水利等许多方面的发展水平。圆周率计算的精密程度,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数学发展水平的标志。世界各国都在探求更精密更准确的圆周率。 我国古代数学家很早就注意到圆周率的计算,三国时代的刘徽创造了一种求圆周率的方法,叫做“割

汉晋南北朝时期书法

汉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异质风流 汉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士大失书家群体的形成和“翰墨之道”的流向,书法的不平衡状态亦随之显现,美感品质亦多差异。以其与书法史发展和传统组系的形成关联密切,是以为之单独讨论。 1、清流书法 汉律明确以秦书八体考课取士9,是一个反复强调规范的过程;“善史书”的赏悦和评说.则是在规范中不断确立楷模的过程;从正字正体到取尚草书的转化,是…瀚墨之道”兴起的过程;从“翰墨之道”到书家群体的涌现,是书法以全新的艺术标准导引其社会化发展的成熟过程;从反对鸿都门学,到“虫篆者小学之所宗,草隶者士人之所尚”愈的选择,是士大夫清流

书家群体最终明确以尺犊章表相尚的过程。清流书法,即名门世族书法。魏晋世族不仅掌握政治军事、思想文化,而且能把魏晋风度凝结成一定的形质和精神风貌,在书法艺术中得以展现,进而导引时尚,成为干载以下心追手摹的楷模。 孙过庭《书谱》开篇即言:“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非常简要地概括出“翰墨之道”的终极丰碑。其后复云: 东晋士人,互相陶染。至于王、谢之族,都、皮之伦.纵不尽其神 奇.咸亦握其风味。 其后规模传承,江东五朝书法风流,尽在于斯。阮元《南北书派论》认为:“慕羲、献者,

惟尊南派,故窦笨《述书赋》自周至唐二百七人之中,列晋、宋、齐、梁、陈一百四十五人,于北齐只列一人,其风流派别可想见矣。”虽有偏爱,但五朝书法之盛,也是事实。又其《北碑南帖论》云: 晋室南渡,以《宣示表》诸迹为江东书法之祖,然衣带所携者, 帖也。 且以南朝软禁碑刻之事,是以碑喝绝少,惟帖是尚,字全变为真行草书,无复隶古遗意。所言五朝书法风尚及其缘委颇是,尤以新体导引潮流、不似北碑犹存隶古之滞后现象的看法为灼见。 五朝书法不重寒门庶族及文吏,亦不为碑榜事,此乃清流标榜,自高位置。《颜氏家训·慕贤》云: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第三单元第二、三课课时)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主要特征和表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数学、农学、地理学等方面的成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佛教的传播和反佛教的斗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建安文学、陶渊明与田园诗、南北朝时期的民歌《采桑度》、《敕勒歌》和《木兰辞》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绘画、书法、雕刻等方面的成就。 2.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魏晋南北朝我国文化发展的原因分析,培养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对文化发展所产生的作用。(2)通过魏晋南北朝佛教兴盛对经济的破坏作用,使学生认识宗教的双重作用。(3)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分析,认识当时我国的一些科学家在勤奋钻研的基础上,取得了领先于世界的成就。从而树立努力勤奋刻苦学习的信念。 3.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本节的教育与教学,培养学生对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理解能力。 (2)培养与提高学生紧扣时代特征,抓住历史现象的关键,对复杂的历史现象进行概括的综合能力。 (3)提高学生对文艺作品的鉴赏能力与文化素质。 重点难点 1.重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数学、农学和地理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思想,道教、佛教及其反佛教的斗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建安文学、陶渊明与田园诗、民歌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书法、绘画和雕刻等。 2.难点: (1)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和特征。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空前兴盛的原因和危害。 教学方法 1.归纳法;2.阅读指导法;3.讨论法。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征有哪些? 学生回答:(1)江南经济开发,北方发展相对缓慢。(2)庄园经济占居主要地位,寺院经济膨胀。(3)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在这种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我国的文化也取得了一些成就,那么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文化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呢? 学生思考,然后回答相关内容。结合前面我们分析文化发展的原因的基本模式:(1)政治因素;(2)经济因素;(3)民族因素;(4)历史因素;(5)中外交流因素;(6)人民群众的因素等。然后分析出: (1)原因: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各族人民的大融合,民族之间的交往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容。②北方经济的发展,江南经济得到了开发,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③外来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建筑、绘画、文学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丰富了它的文化的内涵。吸收了异域文化的成果,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重

魏晋南北朝书法盛行原因

The reason of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calligraphy popular Min Y u (.School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Guizhou , China, 550004) Abstract: The art of Chinese calligraphy i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in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period of prosperity, is by a variety of conditions and reasons. Special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thorn live calligraphy artists wisdom and passion, the Han Dynasty calligraphy art foundation, papermaking to mature into the art of calligraphy provides lightweight inexpensive carrier, the invention of paper and promotion, promote social civilization rate rises greatly, also mak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t of calligraphy into a brand new era; metaphysics, Taoism Buddhism prevailed, liberated the thought of people, ethnic fusion promoted between ethnic culture and art exchanges, broaden their horizons, expand their minds, enrich people's artistic accomplishment and creation them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t of calligraphy has injected new blood: theoretical writings that lead into the creation of calligraphy conscious stage, people create a unique aesthetic concept, method of creation, style and genre, constructed to" Saint" Wang Xizhi and his son Wang Xianzhi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mainstream system; all sectors of the community on the art of calligraphy, general preferences, promoted the popularization of calligraphy, calligraphy art popular for cultivated soil. Keywords: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calligraphy art; popular; reason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流行的原因探微 余敏 (贵州财经学院教育管理学院贵州贵阳 550004 ) 摘要:中国书法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繁荣,是由多种条件与原因促成的。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激活了书法艺术家的灵智和激情,汉代书法艺术的奠基作用,造纸术的成熟为书法艺术提供轻便廉价的载体,纸的发明与推广,促使社会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也使书法艺术的发展进入了崭新的时代;玄学、道教与佛教的盛行,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民族融合促进了各民族之间文化艺术的交流,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拓展了人们的胸襟,丰富了人们的艺术修养与创作题材,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理论著作的涌现使书法创作进入自觉阶段,人们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审美理念、创作方法、风格流派,建构了以“书圣”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为代表的主流体系;社会各阶层人士对书法艺术的普遍喜好,促进了书法的推广普及,为书法艺术的流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知识整理新人教版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一、知识梳理 1.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地位: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内容:该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 (3)影响:这部农业科学技术的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科学家祖冲之: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祖冲之还对历法进行精细的观测和推算,他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他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3.书法、绘画与雕塑 (1)书法 ①东汉: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的艺术供人们欣赏了。钟繇和胡昭是曹魏时的书法名家。钟繇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规定用钟、胡书法作为标准书体。 ②东晋:东晋的王羲之刻苦学习书法,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所作楷、行、草书尤为精湛。当时的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王羲之由于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 ③北魏:北魏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书法艺术受到重视,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2)绘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由于佛教盛行,宗教画占了主要地位。东晋的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流传下来的作品有摹本《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同时,由于山水诗的增多,山水画开始形成。 (3)雕塑: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这些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二、重难讲解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1.基础知识目标: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主要特征和表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数学、农学、地理学等方面的成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佛教的传播和反佛教的斗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建安文学、陶渊明与田园诗、南北朝时期的民歌《采桑度》、《敕勒歌》和《木兰辞》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绘画、书法、雕刻等方面的成就。 2.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魏晋南北朝我国文化发展的原因分析,培养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对文化发展所产生的作用。(2)通过魏晋南北朝佛教兴盛对经济的破坏作用,使学生认识宗教的双重作用。(3)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分析,认识当时我国的一些科学家在勤奋钻研的基础上,取得了领先于世界的成就。从而树立努力勤奋刻苦学习的信念。 3.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本节的教育与教学,培养学生对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理解能力。 (2)培养与提高学生紧扣时代特征,抓住历史现象的关键,对复杂的历史现象进行概括的综合能力。(3)提高学生对文艺作品的鉴赏能力与文化素质。 重点难点 1.重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数学、农学和地理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思想,道教、佛教及其反佛教的斗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建安文学、陶渊明与田园诗、民歌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书法、绘画和雕刻等。 2.难点: (1)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和特征。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空前兴盛的原因和危害。 教学方法 1.归纳法;2.阅读指导法;3.讨论法。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征有哪些? 学生回答:(1)江南经济开发,北方发展相对缓慢。(2)庄园经济占居主要地位,寺院经济膨胀。(3)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在这种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我国的文化也取得了一些成就,那么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文化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呢? 学生思考,然后回答相关内容。结合前面我们分析文化发展的原因的基本模式:(1)政治因素;(2)经济因素;(3)民族因素;(4)历史因素;(5)中外交流因素;(6)人民群众的因素等。然后分析出:(1)原因: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各族人民的大融合,民族之间的交往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容。②北方经济的发展,江南经济得到了开发,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③外来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建筑、绘画、文学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丰富了它的文化的内涵。吸收了异域文化的成果,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继承了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又进行了有意义的改革、创新,从而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发展的前提。⑤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发展,又为隋唐文化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2)特点:①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如南北民歌风格的迥异;外来佛教及其艺术在南北的差距,南方

魏晋南北朝书法精选版

魏晋南北朝书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魏晋南北朝中国书法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严重的影响。 一、文化状况 这一时期,多种条件与原因促成中国书法艺术出现繁荣。"九品中正"的门阀制度和建安时期的文风及政局长期混乱,促使当时社会意识形态改变,书法史进入重要发展和变化的时代。这期间书体的变化从篆,隶,章蜕变出来,形成了真,行,今草书体.真,行,今草在士大夫中形成了普遍的风尚,作为雅俗的分野标准.造纸术的成熟为书法艺术提供轻便廉价的载体;玄学、道教与佛教的盛行,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书法艺术注入了新活力,民族融合丰富了书法艺术的题材与风格:理论着作的涌现使书法创作进入自觉阶段;社会各阶层人民对书法艺术的喜爱,为它的繁荣培育了沃土。 二、代表书法家、代表作 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书法家有钟繇、卫觊、皇象、曹操、索靖、卫瓘、卫恒、卫铄(卫夫人)、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王洵、谢安、庾翼、郗鉴、陆机等。其中最为有名的就属王羲之。 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居会稽山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着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他的楷书如《乐毅论》(图一)、《黄庭经》(图二)、《东方朔画赞》(图三)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图四)、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书《圣教序》(图五)等。

魏晋南北朝史参考书目

史籍、论著部分: 《后汉书》,[刘宋]范晔撰,中华书局,年版. 《三国志》,[晋]陈寿撰,中华书局,年版. 《晋书》,[唐]房玄龄等撰,中华书局,年版. 《宋书》,[梁]沈约撰,中华书局,年版. 《南齐书》,[梁]萧子显撰,中华书局,年版. 《梁书》,[唐]姚思廉撰,中华书局,年版. 《陈书》,[唐]姚思廉撰,中华书局,年版. 《南史》,[唐]李延寿撰,中华书局,年版. 《魏书》,[北齐]魏收撰,中华书局,年版. 《北齐书》,[唐]李百药撰,中华书局,年版. 《周书》,[唐]令狐德芬撰,中华书局,年版. 《北史》,[唐]李延寿撰,中华书局,年版. 《隋书》,[唐]魏征等撰,中华书局,年版.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编着,[元]胡三省音注,中华书局,年版. 《抱扑子内篇校释》,[晋]葛洪撰,王明校释,中华书局,年版. 《抱扑子外篇校笺》,[晋]葛洪撰,杨明照校笺,中华书局,年版. 《世说新语笺疏》,[宋]刘义庆着,余嘉锡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世说新语校笺》,徐震谔着,中华书局,年版.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严可均辑,中华书局,年版.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校,中华书局,年版. 《陈寅恪集》(种册),陈寅恪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年版.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陈寅恪著,万绳楠整理,黄山书社,年版.《两晋南北朝史》,吕思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王仲荦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唐长孺著,三联书店,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唐长孺著,三联书店,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唐长孺著,中华书局,年版.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唐长孺著,武汉大学出版社,年版. 《唐长孺社会文化史论丛》,唐长孺著,武汉大学出版社,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著,中华书局,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 《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 《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著,中华书局,年版. 韩国磐《魏晋南北朝史纲》人民出版社 高敏《魏晋南北朝经济史》 胡戢《魏晋南北朝政治》 钱钟书《管锥篇》中华书局出版 《汉魏制度丛考》,杨鸿年著,武汉大学出版社,年版. 《九品中正与六朝门阀》,杨筠如著,商务印书馆,年版. 《汉晋学术编年》,刘汝霖著,商务印书馆,年版. 《东晋南北朝学术编年》,刘汝霖著,商务印书馆,年版. 《五朝门第》,王伊同著,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年版. 《中古门第论集》,何启民著,台湾学生书局,年版.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3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3 ?第五节钟荣《诗品》 ?一、概论: ? 1.《诗品》是中国文论史上第一部诗歌理论批评专著,被后人誉为“百代诗话之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地位。《诗品序》深入探讨了诗歌产生的根源,阐述了五言诗的发生发展,肯定了五言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和地位。《诗品序》提出了滋味说,论述了对声病,用典等问题的看法。 ?2、写作目的: ?主要是针对当时诗坛的现状:1)缺乏批评的标准:“随其嗜欲,商榷不同”、“喧议竞起,准的无依”;2)缺乏对诗人的褒贬:“不显优劣”、“曾无品第”。所以钟嵘对122位诗人的五言诗进行评述,以求树立评诗的标准与学诗的典范,有利于诗歌创作和批评的健康发展。 ?3、《诗品》的体例: ?1)分品第。将122名诗人分为上中下三品,以显其优劣。计上品11人(另有《古诗》一组),中品39人,下品72人。这种方法受到班固“九品论人”、刘歆“七略裁士”的影响。 ?2)辨源出。以《国风》、《小雅》、《楚辞》为三大源头,指出历代诗人创作的渊源继承关系。如: ?1《国风》——《古诗》(上)刘桢(上)左思(上); ?——曹植(上)陆机(上)颜延之(中)谢灵运(上) ? 2.《小雅》——阮籍(上) ? ?--班姬(上) ? 3.《楚辞》——李陵(上)--王粲(上)-潘岳(上)-郭璞(中)张协(上)鲍照(中)…… -张华(中) ?-刘琨(中)? ?--曹丕(中)-应璩(中)陶潜(中) -嵇康(中)?钟嵘选汉、魏、晋、宋人入上品,齐梁无人入上品(齐谢朓、江淹;梁沈约、任昉皆入中品)。钟嵘的分法,对研究五言诗发展有意义,但品第与源出不一定准确,后人有批评。后面再来论述。 ?二、《诗品序》讲析: ?《诗品序》集中体现了钟嵘的诗歌理论,《诗品》上中下三卷则是具体批评。?《诗品序》原分作三部分,后合而为一。主要论诗歌的产生与作用,评述五言诗的发展,提出“滋味”说、“情性”说、“直寻”说等诗歌理论,交代写作缘起、目的与体例等。 ?1、“性情”说:(抒情本质)感情论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祗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 ?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反。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教案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 2.通过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介绍帮助学生认识到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字造型艺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程与方法: 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等。 2.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艺术与思想成就: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在我国科技史上大放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当代青年应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科技传统,发扬创新精神,争取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重点难点: 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书法、绘画与雕塑。 难点:1.圆周率及推算涉及复杂的数学概念的方法。 2.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 教学准备: 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等人物的生平资料;圆周率资料;摹本王羲之字帖;《兰亭集序》摹本图片及相关历史资料;《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图片。 教学基本过程: 导入新课:佛教自西汉末年传人中国后,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石窟艺术是佛教艺术的代表(出示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图),这些石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雕凿出来的。你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石窟吗?它们分别是哪个朝代开始修凿的?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板书) 感知理解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贾思勰生平 贾思勰,南北朝北魏人。出生于公元5世纪末的北魏孝文帝时期。他的足迹遍及今山西、河南、河北及山东各地。他考察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后来又从事过农业、畜牧业的实践。大约在553~554年,写成《齐民要术》这部农书。 2、《齐民要术》 (1)提问:贾思勰是怎样写成《齐民要术》一书的?他一生致力于农业研究,翻阅大量古代农业文献资料,熟悉农谚、歌谣。他不辞辛劳,四处访问有经验的老农,还亲自种植农作物。 (2)提问:大家猜一猜,“齐民”的含义是什么? 齐民”指一般老百姓。《齐民要术》书名的含义是“一般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方法”。而其中心与出发点则在农业。 (3)提问:《齐民要术》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主要内容: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讲解:《齐民要术》全书正文10卷,92篇。另有《自序》和《杂说》各一篇,约12万字。其内容包括耕作、作物栽培、选种育种、嫁接、杂交、土壤肥料、植保、果树、蔬菜、动物饲养、酿造、果品加工、资源植物利用、日用品生产等。它几乎对所有农业生产活动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农业科学体系。 3、《齐民要术》意义 《齐民要术》在指导农业生产方面起到了特殊的作用,《齐民要术》还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农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4.过渡: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科学方面,除了农学之外,数学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其中,祖冲之的圆周率是杰出的代表。 二、科学家祖冲之 1.祖冲之生平。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古代史复习: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0)

注:朝代沿革并不需要同学们准确记忆,列在此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 阶段特征 政治: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乱世,秦汉以来大一统的局面被打破,国家长期分裂,战乱频繁,腐朽的士族制度形成并充分发展。 民族关系:本阶段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其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经济:均田制度开始成为主要的土地制度。 文化:本阶段中国科技文化继续发展,超越秦汉,继续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知识梳理 一、政治 (一)三省体制的逐步形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有中书省和门下省,逐渐形成三省体制。 (二)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用官吏采用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作为选官标准。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因此他们往往不注重才能。而才能出色但出身低微的人则很难出任高官。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这种制度已无法继续。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439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以武力统一黄河流域。但北魏政权文化落后,制度草率,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为巩固统治,冯太后与北魏孝文帝先后进行改革 2.措施 ①冯太后的改革: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设立三长制。 ②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移风易俗,通过易服色,讲汉语,改汉姓,与汉族通婚,改籍贯等措施,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3.意义 推动北方经济迅速恢复与繁荣,加速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促进民族大融合。 二、经济 (一)农业

1.耕作技术: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2.水利灌溉: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 (二)手工业 1.冶铸业:南北朝出现灌钢法。 2.制瓷业: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三)经济政策和制度 1.均田制 ①时间:公元485年,冯太后、孝文帝颁布均田令。 ②措施:按一定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③作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获得无主荒地,提高生产积极性,推动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规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兼并;推动北方各少数民族转化为定居的农耕居民。 2.租调制 ①措施:北魏颁行与均田制相适应的租调制,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 ②作用:改变赋税征收的混乱现象,减轻农民负担;增加政府收入。 三、文化 (一)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连年战乱,民生痛苦,因此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泛传播。 (二)农学 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记录东汉以后五百多年间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内容广泛,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三)文学 出现《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四)艺术 1.书法:魏晋时期,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中国书法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楷书、行书、草书臻于成熟。书法大家有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 2.绘画:魏晋时期,士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留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论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论 ?概述 ?一、文学的自觉 ?1.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门类。 ?文笔论?a?a “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汎渭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至如文者,惟须绮縠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梁元帝萧绎《金楼子·立言篇》) 2. 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3. 文论由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到转向文学自身,对文学抒情特质、审美特性有了自觉追求。 4.从品评才性到“论析文心”,文学批评家与文学批评理论专著崛起。 ?二、玄学的影响 ?才性、言意之辨,有无、形神之论,动静、虚实之说,既是玄学清谈的话题,又是文学理论的命题。 第一节曹丕《典论·论文》 ?中国文论史上第一篇文学批评专论。 ?《典论·论文》理论探讨的焦点由先前文学与外部世界关系转入文学活动内部关系如文学的本质特征、创作、鉴赏、批评,文学的发生演变等,成为魏晋时代文学自觉的标志。 ?一、文“本同而末异”——论文体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众体。” ?1.“本”与“末”,分别就文学的本质特征和文体特征而言,本文主要讨论文体与风格的关系,提出八体文章的四种风格类型,对文体论的发展具有奠基意义。 ?2.“ 诗赋欲丽” 是对文学形式美的认识,表现了建安时期文学追求华美的风气,摆脱了经学的束缚。 ?3. 提出才性与文章体貌的关系 二、文以气为主——作家才性论 ?(一)气与文气 ?1.自然之气 ?(1 )云气。 ?《说文》:“气,云气也。” ?(2 )元气。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 ?《庄子·知北游》:“通天下一气耳。” ?2.生命之气 ?(1)生理之气。 ?《管子·心术下》:“气者,身之充也。” ?(2 )精神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文心雕龙·时序》:“才有庸隽,气有刚柔” ?●地域时代之气。《文心雕龙·时序》:“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 ?3.文气或辞气。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发展

.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发展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 时期。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对这一时期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从魏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艺术发生了空前的发展。其中最突出的艺术发展要数石窟艺术、绘画艺术以及书法艺术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治动乱,干戈四起,在现实中人们无法从中得到心灵的慰籍,便转从佛教中寻求解脱。中国佛教艺术的飞跃发展,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时代,来自印度的佛教思想在中国迅速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大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对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中国美术和雕塑艺术以及书法艺术的发展也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绘画艺术方面,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汉画的技艺和风格,一方面又受到了来自印度、西域的佛教绘画表现手法的影响,在绘画理论和表现手段方面,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其中人物画和走兽画发展的最为突出,这一时期的绘画往往有宗教色彩。绘画等艺术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形象,大多面目清瘦、神采飘逸,这基本上是南朝士大夫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真实写照。由此而形成的“秀骨清相”的风格,成了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南朝画风的代表。 在石窟艺术方面,佛教的发展大大地推动了石窟艺术的繁荣,另一方面,北方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大力宣传佛教,同时也到处开山凿窟,雕塑佛像,形成许多石窟艺术,为中国的石窟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石窟艺术中规模较大,较有名的有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窟、太原天龙山窟、河南洛阳龙门窟等。 在书法艺术方面,首先造纸术的发明与成熟为书法艺术提供了轻便廉价的载体,促使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使书法艺术的发展进入崭新的时期。其次,各民族的融合、外来的佛教等都丰富了书法艺术的题材与风格,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当时,许多寺观的刻石、经文的传抄都成为书法是艺术的珍品,不少佛教徒、禅师都成为有名的书法家。最后,以皇帝为首的上层统治者对书法的喜爱,促进了书法艺术的繁荣,社会各阶级的人对书法的喜爱为书法的长久发展提供了沃土。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代是艺术的大发展时代,民族的融合、外来的宗教思想、统治阶级的引导、南方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都推动了这一时期艺术的蓬勃发展,但是在所有的因素中,我觉得影响最大的还是佛教思想深入人心。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美术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 概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领域的重要发展变化 06年山大硕考 (1)艺术的自身功能被人们认识,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创作而独立 (2。)山水画开始萌芽 (3。)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批确有历史记载的画家 (4。)专门的绘画理论著作出现 (5。)佛教绘画和佛教雕塑成为美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曹不兴,三国吴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他的画被列为吴国“八绝”之一。 顾恺之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顾恺之的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画貌,尤其重视眼神的描绘。 《女史箴图》共九段,内容是讲解诫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 游丝描。 《洛神赋图》是据诗人曹植的《洛神赋》而画的。创造了人神相恋的梦幻境界,用以抒发作者失恋的感伤。 南朝人物画: 陆探微的“秀骨清象”、“密体”, 张家样(僧繇凹凸法疏体)。 谢赫“六法” 谢赫的“六法”有什么意义? 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 1、气韵生动 2、骨法用笔 3、应物象形 4、随类赋彩 5、经营位置 6、传移模写“六法”。

六法原先是绘画优劣的批评准则,后来成为中国画的经典理论和实践指导原则。 a、气韵生动:原指表现出对象的精神面貌,使作品具有生动的感染力。 骨法用笔:指物象的结构和表现这种结构的线条笔法; 应物象形:应对描绘对象的外形再现形象; 随类赋彩:依据不同的对象色彩类别表现色彩; 经营位置:构思和构图的谋篇布局; 传移模写:临摹学习前人的优秀作品,向遗产学习。 b、谢的“六法”是在总结前人及当时的绘画创作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将之前散乱、模糊的思想系统化、明确化,确定为批评的准则,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画品专著。 c、“六法”本是人物画的品评和创作准则,由于这些准则的包容性、概括性,后来成为所有题材绘画的普遍指导原则,也成为整个中国画的品评标准。。 宗炳的《画山水序》有何意义? 宗炳《画山水序》出现于公元440年之前的南朝刘宋。他除了提出的近大远小透视原理之外,力倡山水画要体现圣人之道,而非消遣。《画山水序》既是中国山水画理论的起点和基础,也是最早将老庄道家思想贯彻到画论。后世山水画家、山水画论者几乎都以道家精神为宗旨,皆可归功于宗炳的影响。“山水以形媚道”、“卧以游之”、透视法。 王微《叙画》有何意义? a、王微(415~453)在《叙画》中首先排除山水画的地图实用价值,认为山水画独立成科,且与易象同体,把山水画提高到圣人经典般的高度。 b、提出书法笔势点划可用于山水画描写,这是后世书画相通论之始。 c、提出“拟太虚之体”的“写心论”,与宗炳的“以形写形”相得益彰,影响至今。 d、最后涉及山水画欣赏问题。要求山水画“怡悦情性”,可称为文人画论之滥觞。 魏晋绘画理论有哪些? (1)顾恺之提出了”传神”的理论,开始是指肖像而言,即图绘人物。要求能生动的传达其神情意态,后来传神一词被运用到山水花鸟等画科中,表现出事物的自然生机。 (2)宗炳提出了”畅神”的绘画理论。 (3)谢赫提出了绘画品评标准”六法”:1。气韵生动2。骨法用笔3。应物象形4。随类赋彩。5。经营位置。6。传移摹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