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影像技术专业

数字影像技术专业
数字影像技术专业

数字影像制作技术浙江自学考试试题2006年10月试卷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浙江省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数字影像制作技术试题 课程代码:07223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电视制作方式有_______、电子现场节目制作(EFP)和_______。 2.电视屏幕标准宽高比为_______,高清晰度电视屏幕宽高比为_______。 3.电视特技效果可分为:光学特技、机械特技、_______、_______和电子特技。 4.电视的三大制式分别是_______制、_______制和SECAM制。 5.画面的剪接包括:动作剪接、情绪剪接、_______和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信噪比的单位用_______表示。( ) A.赫兹 B.伏特 D.分贝 D.安培 2.色温越高,电视画面的色彩偏( ) A.红 B.黄 C.绿 D.蓝 3.一般来讲,室外拍摄的最佳时间为( ) A.整个白天 B.上午10点前、下午3点后 C.上午10点后、下午3点前 D.上午8点后、下午5点前 4.编辑时,同时传送视频、音频信号和时间码是( ) A.手动编辑 B.插入编辑 C.自动编辑 D.组合编辑 5.白平衡主要功能是为了( ) A.校正偏色 B.调节焦距 C.调节光圈 D.调节快门 6.使用变焦镜头在长焦段时,它的景深( ) A.大 B.中 1

C.小 D.没有变化 7.下列属于图像格式的是( ) A.doc B.exe C.tga D.wma 8.图像、声音的数字信号是典型的( ) A.连续信号 B.离散信号 C.连续和离散信号 D.电波传输信号 9.用数字录像机进行编辑时,复版对视音频信号( ) A.变差 B.变好 C.没有影响 D.不清楚 10.慢速摄像记录下来的素材,在正常播放时画面将是( ) A.正常动作 B.不清楚 C.快动作 D.慢动作 11.下面四个选项哪个是非编软件?( ) A.Premiere B.Photoshop C.Maya D.Coreldraw 12.对于主体或摄像机运动镜头的剪辑,必须掌握一个基本原则是( ) A.动接动、静接动 B.动接静、静接动 C.动接静、静接静 D.动接动、静接静 13.静帧特技是属于( ) A.光学特技 B.机械特技 C.摄像特技 D.电子特技 14.主要用于VCD领域的压缩技术是( ) A.MPEG B.MPEG1 C.MPEG2 D.MPEG3 https://www.360docs.net/doc/bd16422884.html,U是( ) A.摄像机控制单元 B.通话系统 C.切换台 D.同步机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2

医学数字影像设备DR介绍

医学数字影像设备DR介绍 医学影像技术现在已进入到数字化时代。在CT、MR、DSA相继应用计算机技术将医学影像以数字图像形式显示出来后,放射科最基本的也是工作量最大的医学诊断技术——X线摄影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就更显得迫在眉睫了。随着CR、DR数字影像设备的应用,使放射科最终告别胶片、洗片机的时代,通过PACS系统的连接,更使放射科全面进入到医学影像数字化管理系统。 一、数字X线摄影的优势: 1、摄影速度快:对病人进行X线摄影后,DR系统可以在几秒钟,CR系统在几十秒使医学影像显示出来,而X线胶片要等至少十几分钟后医生才能看到图像。 2、图像清晰:数字图像具有高分辨率、广灰阶度、获取信息量大的特点。直接数字摄影信息丢失少,图像无畸变。 3、图像处理功能强:应用计算机软件窗口技术可对图像进行窗宽窗位、放大缩小、图像旋转、黑白翻转、标记测量等多种处理。 4、获取信息更多:由于数字系统的动态围广,医生可以从一次摄影图像中看到多种组织结构,并可应用软件技术进行调节。 5、图像保存方便:X线胶片的保存即占地又有易燃危险性,还需专人管理,查找也不方便。而数字图像可存在磁盘或光

盘里,又方便又安全。 6、远程图像传输:数字图像可通过局域网在医院传输,也可通过因特网进行远程传输,实现远程会诊。 7、创造经济效益:数字摄影无需胶片,洗片机,化学药品,以及胶片的保管场地,这样就可以节省人力、场地,减少开支,创造经济效益。 二、数字X线摄影的分类以及工作原理: 2、DR系统 DR系统由数字影像采集板(探测板,就其部结构可分为非晶硅、非晶硒几种)、专用滤线器BUCKY数字图像获取控制X 线摄影系统数字图像工作站构成。 工作原理: 在非晶硅影像板中,X线经荧光屏转变为可见光,再经TFT 薄膜晶体电路按矩阵像素转换成电子信号,传输至计算机,通过监视器将图像显示出来。在非晶硒影像板中,X线直接转变为电子信号,经矩阵像素行列扫描后传输至计算机,通过监视器将图像显示出来。 三、CR与DR的特点及优势比较: 1、CR系统:结构相对简单,易于安装;IP影像板可适用于现有的X线机上,不用对X线机进行改造;可应用于移动式X线机进行床旁X线照相;价格相对较低。 2、DR系统:获取数字图像速度快,直接产生图像,无图像

数字正射影像图的设计制作设计说明书_本科论文

目录 一、前言 (1) (一)正射影象图的定义及应用 (1) (二)正射影象图制作过程 (4) 二、数字影象的获取 (5) 三、像片控制点获取及空三加密 (6) (一)像片控制点获取 (7) (二)数字空三加密 (7) 四、制作DEM (9) 五、匀色处理 (13) 六、对影象变形的处理 (15) (一)航摄中产生的影像变形分析 (15) (二)数字微分数字微分纠正的基本原理 (18) (三)影像变形在生产中几种处理方法 (21) 七、影象拼接 (24) 八、数字正射影像图的评价标准 (29) 九、附表 (33)

数字正射影像图的设计制作 内容摘要:数字正射影像图是数字测绘产品(4D产品)中的重要一员,它作为国家高精度空间基础数据数字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工艺已经基本成熟,在实际生产中,对数字影像资料的正确获取、影像匀色处理、对影像变形的处理、影像拼接对最终的正射影像图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个过程要在生产实践中总结经验,改善生产工艺与提高作图员对影像的感性认识才能做的更好。 关键词:正射影像图匀色处理影像变形的处理影像拼接 引言:20世纪以来,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成像技术的发展,使得测绘工作者能够以较高精度、快速高效地进行大面积测图。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以手工绘制的线条和符号表达地图外,光学成像技术带来了另外一种测绘产品,即具有数学坐标信息、内容丰富、能够直观反映地表乃至地下信息的数字正射影像图。 一前言 (一)正射影象图的定义及应用 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缩写DOM)是利用DEM对经过扫描处理的数字化航空像片或遥感影像(单色或彩色),经逐像元进行辐射改正、微分纠正和镶嵌,并按规定图幅范围裁剪生成的形象数据,带有公里格网、图廓(内、外)整饰和注记的平面图。 DOM同时具有地图几何精度和影像特征,精度高、信息丰富、直观真实、制作周期短。它可作为背景控制信息,评价其它数据的精度、现实性和完整性,也可从中提取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信息,为防灾治害和公共设施建设规划等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数字正射影像图是数字测绘产品(4D产品)中的重要一员。它是利用数字化自动摄影测量系统生产的一种新的数字化测绘产品,在生成正射影像的同时,还可以得到数字地面高程数据,等高线图,生成该区域内三维景观图等。

2021年浙江省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数字影像制作技术试题

浙江省10月高等教诲自学考试 数字影像制作技术试题 课程代码:07223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空格中填上对的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简朴制作系统中,___________把它所见到东西(光学图像)变成电子信号暂时储存起来,或由电视机直接变成在屏幕上显现图像。___________把它“听到”东西(实际声音)变成暂时可以储存电子信号,或由扩音器直接变成声音。 2.___________是通过持续变化电压或电流信号表达物理量。___________是指在时间和幅度 上都离散化信号,它以一连串0、1数字来代表某一物理量。 3.把图像信号或声音信号依附于载波过程称为调制。调制含义实质上即用图像和声音信号来 变化载波幅度或频率。前者称为___________而后者称为___________。 4.影响画面景深因素涉及光圈、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 5.在电视制作中,矢量示波器是对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进行检测仪器。 6.视频切换台普通由视频开关构成开关矩阵、___________及其___________,以及各种特技 效果发生器组合而成。 7.键控特技涉及自键、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 8.切换台上PGM表达___________母线,PST表达___________母线。 9.虚拟演播室系统中,演播室色键合成系统,含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虚拟演播室。 10.间接编辑涉及___________编辑和___________编辑两个过程。 二、单项选取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种是符合题目规定,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括号内。

07229 影像与剪辑艺术 自考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影像与剪辑技术课程代码:07229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影像与剪辑技术》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动画专业(专升本)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它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其性质属于理论与实践并重课程。本课程力求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探讨影视剪辑艺术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手法。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设置本课程,为了使考生能够牢固掌握影像与剪辑艺术的原理、方法和技巧,依据这些能够对某一影视片进行剪辑分析;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合理运用影视片剪辑中,根据具体情况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影视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正确理解影像与剪辑艺术的原理、方法和技巧,掌握影像与剪辑艺术的学习方法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影像与剪辑技术》是动画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它与动画设计的许多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形态构成》、《视听语言》是本课程的基础,并与《数字录音制作》、、《二维动画(实践)》、《三维动画(实践)》互相衔接配合。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单元剪辑基础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剪辑的由来及发展、剪辑产生的依据。理解剪辑的概念和范围。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剪辑的由来(一般) 识记:剪辑的出现;早期的大师和流派 理解:剪辑产生的依据 (二)剪辑的概念和范围(一般)

识记:剪辑的概念 理解:剪辑的范围 第二单元并列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并列镜头的基本概念、产生。掌握并列镜头的经典方法及其演变,深入理解因果叙事、“象征”和具有时间因素的三种组合的并列镜头。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并列的镜头(重点) 识记:并列镜头的概念;并列镜头的产生 理解:经典的方法;经典方法的演变 (二)组合的并列镜头(重点) 应用:因果叙事组合的并;“象征”组合的并列;具有时间因素的并列 第三单元匹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镜头排列的匹配。理解匹配的原理及其在非剪辑镜头中的表现。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镜头排列的匹配(重点) 识记:关于景别 应用:什么是匹配;匹配在今天电影中的形态 (二)匹配的原理及其在非剪辑镜头中的表现(次重点) 识记:匹配的原理 理解:匹配和推拉镜头;匹配和长镜头;匹配和变焦镜头 第四单元动接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运动镜头剪辑的方法及技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动作的连接(重点)

数字图像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图像处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摘要:介绍了图像处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发展,阐释了图像分割、图像融合和图像重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发展。提出了图像处理技术发展所面临的相关问题及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图像处理技术图像分割图像融合图像重建 图像处理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近几十年来,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离散数学理论的创立和完善,以及军事、医学和工业等方面需求的不断增长,图像处理的理论和方法的更加完善,已经在宇宙探测、遥感、生物医学、工农业生产、军事、公安、办公自动化、视频和多媒体系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 图像处理在医学界的应用非常广泛,无论是病理研究还是临床诊断都大量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它因直观、无创伤、方便安全等优点而受到人们青睐。图像处理首先应用于细胞分类、染色体分类和放射图像分析等,20世纪70年代图像处理在医学上的应用有了重大突破,1972年X射线断层扫描CT得到实用:1977年白血球自动分类仪问世:1980实现了CT的立体重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已越来越离不开医学图像的信息处理,医学图像在临床诊断、教学科研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目前

的医学图像主要包括CT(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MRI(核磁共振)图像、B超扫描图像、数字X光机图像、X射线透视图像、各种电子内窥镜图像、显微镜下病理切片图像等。但由于医学成像设备的成像机理、获取条件和显示设备等因素的限制,使得人眼对某些图像很难直接做出准确的判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这种状况,通过图像变换和增强技术来改善图像的清晰度,突出重点内容,抑制次要内容,来适应人眼的观察和机器的自动分析,这无疑大大提高了医生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正确性。 什么是医学图像处理 医学图像处理就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对生物学图像进行的具有临床医学意义的处理和分析。 医学图像处理是一个和复杂的过程。医学图像作为一种信息源,也和其他的有关病人的信息一样,是医生做出判断时的依据。医生在判断医学图像时,要把图像与其他解剖学、生物学和病理学等知识作对照,还要根据经验来捕捉图像中的有重要意义的细节和特征。所以要从一副或几副医学图像中判断出是否有异常,或是属于什么疾病,如果不是训练有素的医生,是难以发现图像上的异常的。所以对医学领域的图像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图像处理技术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一)图像分割

影视后期制作自学考试大纲

影视后期制作自学考试大纲 [01940] 自学用书: 《Adobe College Premiere Pro标准教材》人民邮电出版社 辅助用书: Ι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影片后期制作课程是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动画专业的必考课,学习重点在于学习影片非线性编辑原理及视频文件格式区别,adobe premiere软件基本界面与操作。 п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Adobe College Premiere Pro标准教材》第一篇基础篇 第一章概述 本章基本内容:编辑系统的发展过程、线性编辑的背景知识、非线性编辑的革新以及两种系统的结合;关于Adobe Premiere Pro的一些基础常识。 第二章影视基础 本章基本内容:电影与电视的关系、影视艺术的时间与空间、画面的视觉要素、镜头画面的安排、镜头的运动、景别、轴线规律、蒙太奇、从模拟到数字的过渡、模拟影像技术及其常用格式、数字影像技术及其常用格式、色彩的原理、平衡画质、扫描格式、制式(Broadcast Standards)、压缩的原理。 第三章工作流程 本章基本内容:工作流程、工作空间、创造性工作、流程应用、实例练习。 第四章从项目开始 本章基本内容:关于项目(Project)的创建、修改和保存,以及各个界面和窗口的功能及介绍。 第五章采集与输入 本章基本内容:在线编辑与离线编辑、关于采集(Capture)、比例、素材的采集和导入等。 第六章监视器与时间线窗 本章基本内容:快捷键的介绍、监视器、波形示波器和矢量显示器、音频单位(Audio

Unit)、显示安全区、时间线窗(Timeline Window)、轨道显示控制、改变编辑线位置、改变时间线窗显示、轨道的功能属性和编辑、素材的编辑。 第七章视频编辑 本章基本内容:工具箱的介绍、素材的添加和编编辑、在时间线窗移动素材、音视频素材链接、三点编辑和四点编辑、编辑时间线素材、Lift和Extract、Trim视窗、Split剪辑、预演序列。 第八章转场 本章基本内容:无技巧转场与技巧转场、转场效果控制、选项设置、替换转场效果、以及一些效果的制作。 第九章音频编辑 本章基本内容:声音元素的采集和编辑、声画关系。 第十章字幕 本章基本内容:了解字幕、字幕的创建和编辑、创建图形、钢笔工具、调整锚点和曲度、使用位图作为Logo(标志)、排列图形、转换图形、设置风格、颜色、辉光和材质属性等。 第十一章视频特效 本章基本内容:效果窗、效果应用与控制、关键帧、插值、运动、Motion & Blur 实例操作、视频效果分类、Adjust(调整)类、Blur & Sharpen(虚化/锐化)类、Channel(通道)类、Distort(变形)类、Image Control(图像控制)类、Noise(噪波)、Perspective (透视)类、Pixelate(像素化)类、Render(渲染)类、Stylize(风格化)类、Time (时间)类、Transform(转换)类、Video(视频)类。 第十二章视频特效(二) 本章基本内容:键控(Keying)、键控特效、Alpha Adjust(Alpha 通道调整)、Blue Screen Key(蓝屏键控)、Green Screen Key(绿屏键控)、Chroma Key(色键)、Difference Matte Key(差异键控)、Garbage Matte(垃圾遮罩)、Image Matte Key(图像遮罩键控)、Luma Key(亮度键控)、Multiply and Screen Keys(加暗加亮键控)、Non-Red Key(非红键控)、RGB Difference Key(颜色差异键控)、Track Matte(轨道遮罩)、Remove Matte (删除遮罩)。 第十三章音频特效 本章基本内容:音频特效常用分类,Adobe Premiere Pro音频特效分类、Balance(平衡)、Bandpass. Highpass. Lowpass、Bass(低频)、Channel Volume(通道音量)DeNoiser(降噪)、Delay(延迟)、Dynamics(动态调整)、EQ(均衡调整)、Fill Left 和Fill Right(填充左声道或填充右声道)、Invert(倒相)、MultibandCompressor(多段压缩)、Multitap Delay(多回声)、Notch(去除指定频率)、Parametric EQ(参数均衡)、PitchShifter(变调)、Reverb(混响)、Swap Channels(声音通道翻转)、Treble (高音)、Volume(音量)。

医学影像技术学名词解释

X线片的密度:胶片中的感光乳剂在光作用下致黑的程度称为照片密度。 密度分辨率(CT):低对比度的情况下,图像对两种组织间最小密度差别的分辨能力。 空间分辨率:高对比度的情况下,密度分辨率大于10%时图像对组织结构空间大小的鉴别能力。 康普顿效应:入射光子与原子外层轨道电子相互作用,光子将部分能量传递给电子,电子获得能量后摆脱原子核的束缚,从原子中射出,而入射光子损失一部分能量后改变了频率和方向后散射了出去,这种过程称为康普顿效应。 X线强度:单位时间内,垂直于X线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上通过的光子数目和能量总和。IP板:是CR关键元件,是信息记录,实现模数转换的载体,代替传统的屏-片系统。 滤线栅的栅比:铅条高度和铅条之间间隔的比值,值越大,吸收散射线越好。 静脉肾盂造影(IVP):静脉注射造影剂,经过肾脏排泄至尿路使其显影,病人痛苦小,适合结石,结核,肿瘤,先天性畸形等。 mask像(DSA):不含对比剂的,在打入对比剂之前的摄片。 重复时间(TR):从第一个RF激励脉冲出现到下一个周期同样激励脉冲出现经历的时间。回波时间(TE):从第一个RF激励脉冲开始到采集回拨信号之间的时间。 反转时间(TI):指施加180度反转脉冲使磁化矢量反转到负Z轴方向到施加90度激励脉冲中间的时间段。 减影:通过计算机把血管影像上的骨与软组织影像消除而凸出血管的技术。 注射流率:单位时间内经导管注入对比剂的量。 T1加权像:SE序列中,通过采用短TR短TE的办法得到的重在反映组织T1特征的图像。T2加权像:SE序列中,通过采用长TR长TE的办法得到的重在反映组织T2特征的图像。质子密度加权像:SE序列中,通过采用长TR短TE的办法得到的重在反应组织质子密度特征的图像。 纵向弛豫:高能态自旋将能量传到周围环境中的过程。 横向弛豫:自旋质子自身产生的磁场相互干扰导致的彼此相位一致性丧失。 静态显像:显像剂在脏器组织和病灶达到分布平衡时的显像。 动态显像:显像剂引入人体后,以一定的速度连续或间断地多幅成像,用以显示显像剂随血流流经或灌注的脏器,并被组织不断摄取与排泄在器官内反复充盈和射出的过程所造成的脏器内放射性在数量或位置上随时间发生的变化的显像。 阴性显像:正常器官和组织细胞可选择性摄取某种放射性药物,能够显示出该脏器和组织的形态及大小,病灶失去正常组织的功能,故常常不能摄取显影剂,呈现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失,又称冷区显像。 阳性显像:病灶部位的放射性活度高于正常组织器官的显像,又称为“热区”显像。 信噪比(SNR):平均信号强度与平均噪声强度的比值,是衡量图像质量的重要指标。 化学位移(CHESS):相同质子处在相同分子的不同位置,或处在不同分子中会引起其共振频率略有所不同,这种共振频率差异大小与外加磁场强度大小有关。 点解析波普技术(PRESS):通过CHESS选择性饱和技术进行抑制后,采集序列依次施加90度-180度-180度三个射频脉冲,三个脉冲位于特定的相互垂直的三个平面内,最终得到所选择的兴趣区的回波。 激励回波采集方式(STEAM):通过CHESS技术进行水抑制,采集回波的部分信号,信噪比低,采用90度RF脉冲代替PRESS序列的180度脉冲。 X线产生的三个条件:电子源、高速电子流、靶物质。

数字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影视制作方向学习资料

数字影像技术专业(中职) 人才培养方案 (影视后期制作方向) 所属教学系:信息技术系 适用年级:2016级 制定时间:2016年7月

专业名称: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影视后期制作方向) 专业代码:610210 一、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二、学制与学历 学制:全日制三年 学历: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大专学历) 三、就业面向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影视后期制作方向毕业生毕业生主要面向平面设计与制作相关岗位、二维动画制作、音视频制作相关岗位,影视媒体相关创意、制作、衍生品生产营销等相关管理与服务岗位。毕业生可以在广告公司、影楼、广告公司、游戏动画制作公司、影视广告公司、电视台、传媒公司等各类企业从事图形图像处理、数码视觉设计制作、动画制作、 四、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技术技能人才)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影视后期制作方向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良好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学习掌握多媒体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能熟练应用摄影摄像技术及平面设计、三维制作、影视特效与合成等相关软件在广告公司、游戏动画制作公司、影视广告公司等各类企业从事平面设计、动画制作、摄影摄像、栏目包装、后期剪辑、专题片制作等影视媒体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素质要求、知识要求、能力要求) 1.素质要求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敬业精神。 (2)具有完成工作所需的良好团队合作、人际沟通和公共关系处理能力。 (3)具有诚信、敬业、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安全、质量、效率及环保意识。 (4)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 (5)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了解体育运动和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身心健康。 2.知识要求 (1)具有常见计算机组装与软硬件的安装、维护,掌握常见操作系统和常规办公应用软件使用的素质。 (2)具备阅读、理解计算机软硬件英文文档所必备的英语知识。 (3)具有较强的素描绘画与色彩搭配能力。 (4)具有运用平面设计软件及相关技能进行数码视觉及平面图形的设计与制作的能力。 (5)具有编写剧本,设计分镜头,并根据剧本要求进行动画设计与制作的能力。 (6)具有运用C4D三维制作进行影视前期制作的基本知识。 (7)具有一定摄影摄像及素材的采集、剪辑、加工制作的知识。 3.能力要求 (1)具有理论知识的运用的音频、视频能力。 (2)具有良好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素质,具有一定继续教育提高的能力,适应后续教育和转岗需要的能力。 (3)具备信息分析、学习、整理、判断、应用和传达能力。 (4)具备阅读相关资料,自我拓展,学习本专业新技术、设计新方法的能力。 (5)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 (6)掌握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六步骤的专业学习方法。 (7)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8)具有综合运用C4D、PS等相关软件进行影视前期制作的能力。 (9)具有综合运用剪辑及调色相关软件进行音视频剪辑、合成及特效制作的能力。 (10)具有综合运用所学进行影视包装制作的能力。 (11)具有视频拍摄及后期制作的能力。 五、毕业标准 (一)应修学分要求 本专业应修学分为143。

2018年自学考试《数字影视合成》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学考试《数字影视合成》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个空2分,共30分) 1.Premiere Pro工作区布局可分_________、_________、工具面板、时间线和效果控制面板。 2.世界上通用的电视制式种类有三种,其中常用的有两种,分别是_________ 、____ ___。 3.通常我们可以在Premiere Pro的编辑过程中从项目里选择任何一帧画面,将其以形式输出。 4.在Premiere Pro的时间线编辑工具中,工具的作用是改变所选素材的播放速度。 5. 是视频编辑的最小的单位。 6.我国的电视制式是PAL制式,其每秒的帧数为________;其标准的帧尺寸为_______。 7.Premiere Pro字幕的运动类型有、、三种类型。 8.用1394卡在采集视频时,采集的文件为________格式。 9.在Premiere Pro当中将1分钟的视频文件改成2分钟的视频文件,速度改变,内容不变,我们称为________镜头。 10. 默认状态下,Premiere Pro提供了个音频编辑时间线,每一个都由一个喇叭来标志。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Premiere Pro是由( )公司开发的。 A.微软 B.Adobe

C.诺顿 D.苹果 2. Premiere pro的转场效果包含在( )面板中。 A、项目面板 B、信息面板 C、调音台面板 D、历史面板 3.下面哪一项不是premiere pro中的主菜单内容( ) A、特效(Effects) B、字幕(Title) C、时间线(Sequence) D、素材(Clip) 4.时间线轨道上的两段相邻片段,片段A的入点为5秒,出点为12秒,片段B的入点为12秒,出点为18秒。这两个片段之间施加一个矩形划像切换,切换的对齐方式为End atcut,切像切换的入点为8秒。那么,划像持续的时间为( ): A、3秒 B、4秒 C、8秒 D、10秒 5.当一个视频轨道被锁定的时候( ) A、还可以对它进行选择参数 B、还可以调整它的特效参数 C、还可以调整它的轨道显示方式 D、不能进行任何操作 6.将一段素材的音频和视频分开,采用的是( ) A、音视频分切 B、断开音频和视频链接 C、剪切视音频 D、添加轨道 7.音频特效可分为( ) A、5.1声道、立体声、单声道 B、双声道、单声道 C、左声道、右声道 D、立体声、双声道 8.在Premiere pro的时间线窗口中,可以通过( )功能键配合鼠标

医学影像技术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第一篇总论 1.穿透作用:是指X线穿过物质时不被吸收的本领,X线的穿透力与管电压相关,与物质的密度和厚度相关。穿透性是X线成像的基础。 2.荧光作用:X线能激发荧光物质产生荧光,它是进行透视检查的基础。 3.感光作用:由于电离作用,X线照射到胶片,使胶片上的卤化银发生光化学反应,出现银颗粒沉淀,称X线的感光作用。感光效应是X 线摄影的基础。 4.电离作用:物质受到X线照射,原子核外电子脱离原子轨道,这种作用称为电离作用。 5.造影检查:用人工的方法将高密度或低密度物质引入体内,使其改变组织器官与邻近组织的密度差,以显示成像区域内组织器官的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 6.对比剂:引入人体产生影像的化学物质。 7.阴性对比剂:原子序数低、吸收X线少,是一种密度低、比重小的物质。影像显示低密度或黑色。包括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8.阳性对比剂:原子序数高、吸收X线多,是一种密度高、比重大的物质,影像显示高密度或白色。包括钡制剂和碘制剂 9.直接引入法:通过人体自然管道、病理瘘管或体表穿刺等途径,将对比剂直接引入造影部位的检查方法。包括口服法、灌注法、穿刺注入法。 10.间接引入法: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将对比剂引入体内,利用某些器官的生理排泄功能将对比剂有选择性地排泄到需要检查的部位而

第二篇普通X线成像技术 1.实际焦点:X线管阳极靶面实际接受电子撞击的面积称之为实际焦点。 2.有效焦点:实际焦点在X线摄影方向上的投影。 3.标称焦点:实际焦点垂直于X线长轴方向的投影。X线管规格特性表中标注的焦点为标称焦点。其焦点的大小值称为有效焦点的标称值。 4.听眶线:外耳孔上缘与眼眶下缘的连线。 5.听眦线:外耳孔中点与眼外眦的连线。 6.听鼻线:外耳孔中点与鼻前棘的连线。 7.瞳间线:两侧瞳孔间的连线。 8.听眉线:外耳孔中点与眶上缘的连线。 9.眶下线:两眼眶下缘的连线。 10.中心线:X线束居中心的那一条线。 11.斜射线:X线中心线以外的线。

数字影视合成试卷及答案解析浙江10月自考

浙江省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数字影视合成试题 课程代码:0723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CG金字塔框架部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脑图形图像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3.胶片的成像过程为曝光、显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烘干。4.一种全新的运动摄影控制技术是___________。 5.点阵图形面积越大,文件的字节数___________,文件的色彩越丰富,文件的字节数___________。 6.常用的矢量平面设计软件有CorelDraw、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A VI是___________文件格式,W A V是___________文件格式。 8.图的主要目的就是把一个人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给别人的艺术。 9.广义的“大美术”除了传统的四大门类外,最近又增添了书法、___________、设计、___________等。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CG”从业人员成为高手的关键是( )。 A.精通计算机软件B.美术基础 C.艺术素质D.摄影艺术 2.下面四个选项哪个是矢量图形的文件类型?( ) A.BMP B.JPG C.PSD D.AI 3.电影像素分辨率为( )。 A.720×480 B.720×576 C.1920×1080 D.2048×1156 4.DSP的含义是( )。 A.数字信号处理B.模拟信号处理 C.电视信号处理D.多媒体技术 5.电视扫描一般采用( )。 A.逐行扫描B.隔行扫描 C.奇数扫描D.偶数扫描 1

数字影像技术的教学方法与艺术特色

数字影像技术的教学方法与艺术特色 【摘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适当教学方法;注意课堂语言艺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热爱教学为人师表;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朴实;稳健;幽默;谦逊;学生为本;人格魅力 数字影像技术教学中如何把知识更好的传播给学生,我们除了一颗热爱教育的炽热之心,还需要讲究方法技巧,结合本专业掌握教学设计的艺术,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坚持“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向。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的改革需要,贴近岗位工作过程,打破单纯学科片面强调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探索以项目、任务、活动、案例为主的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应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过程性评价等教学方法的实施。 教学过程细化:学习目标→启发思考与认识(教师演示)→确定学习任务(教师引导)→项目实践1(学生做,子任务1)→互动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讨论、教师总结)→项目实践2(学生做,子任务2)→互动2→项目相关理论知识(教师讲)→项目评价(课内考核)→课后作业。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师必须有创造性”。实践证明,创造性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的品质。因为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具有创新意识,使自己运用教学方法的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形成高超的技能技巧,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 一个班级的学生,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爱学习、并能够主动学习的类型。对于这样的学生要在班级里树立典范,可以起到带头作用,有的时候可以当教学的小帮手。有些基础弱的学生更愿意找他们来讲解知识难点,他们也很愿意来教。既缓解了教师反复教学的劳累,也很好地促进了学生们自身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第二类是边学边玩型。这类学生自觉性差,对于学习惰性十足。但只要对他们多督促,他们还是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的。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容入时尚元素的案例,甚至可以直接向学生了解他们最感性趣、最希望学的内容,把这样的内容结合知识点做为教学实例,吸引学习的注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第三类是不学习型。这类学生基础差,甚至是无基础,也有点自暴自弃的心理。对于这类学生我在讲课时运用现代媒体技术,进行全程的视频录像。把录像拷贝给大家,课后可以一边看一边学。这样的学生有着极强的个性,不愿循规蹈矩。我在教学中尽量发掘他们身上的优点对他们采用多鼓励,多表扬的方法。比如在二维动画教学过程中,有个学生就不按我课堂讲的内容去练习,他说自己美术不好画不好人物形象,自己用圆圈、线条画小人并录了动画,我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在阶段小结时对他提出了表扬。这下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日后的学习中,这位同学居然用这种方式创作了一系列的动画,大家说原来他这么有才呀。在艺术的教学中由为重要的是尊重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引导,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艺术是教学领域的艺术,它基本上继承了艺术的含义。如果从上述“ 艺术” 的两层含义出发,结合教学活动的具体特点来考虑,我们可以将教学艺术表为师生交互作用、紧密合作,遵循教学规律,创造性利用各种教学变项,最佳完

数字正射影像生产技术规范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更新与建库技术设计暂行规定 1:10000数字正射影像(DOM) 生产技术规定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roducing 1:10000 digital orthophoto map (征求意见稿)

国家测绘局二○○一年一月

前言 本规定的编写汇合了我国测绘部门近几年有关“数字正射影像(DOM)”的生产经验与试验研究成果,同时参考了美国联邦地理数据委员会基础制图分委员会制订的《数字正射影像内容标准草案》(1997.1)及美国内务部USGS制订的《数字正射影像标准》(1998.1)等重要资料。本规定配合《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数字正射影像图》标准,专门用于指导测绘生产1:10000数字正射影像(DOM)产品。 本规定由国家测绘局提出并归口。 本规定由广东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起草。 本规定要紧起草人:周一。

目次 前言 1范围 (1) 2 引用标准.......................................................................................1 3术语.............................................................................................1 4资料预备.......................................................................................2 5生产流程与技术要求 (2) 6作业规程.......................................................................................8 7数据文件治理.................................................................................12 8产品归档 (12)

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制作技术及应用

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制作技术及应用 数字正射影像图是航空航天遥感、计算机科学等高新技术发展的产物,可自动或人机交互式地从其中提取各种专题信息,并直接进入GIS 数据库以实现其自动建立与更新。本文通过实例阐述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制作技术及应用原理。 标签:数字正射影像航片 数字正射影像图简称DOM,是利用航摄底片扫描数据,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利用数字高程摸型DEM,逐单片数字微分纠正影像处理、数字镶嵌及接边检查,生成DOM数据文件,以特有的数字影像景观直观展现各种地表特征.该图数字信息量丰富,比例尺和相关位置准确,精度高,图面美观易读,能满足用图者多种需求,应用领域广泛,具有快速更新特点。 1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基本原理 近代航空、航天遥感技术中许多新的传感器出现,产生了不同于框幅式航摄像片的影像,使原有光学纠正仪器难以适应这些影像的纠正任务。随电子计算机和图像处理技术发展,使用数字影像处理技术,不仅便于影像增强、改变反差等,且可灵活地应用到影像几何变换中。因此形成了数字微分纠正技术,为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奠定基础。 1.1数字微分纠正 据有关参数与数字地面模型,利用相应构像方程式,或按一定数字模型用控制点解算,从原始非正射数字影像获取正射影像,此过程是将影像化为很多微小区域逐一进行,且使用的是数字式处理,这叫做数字微分纠正。其基本任务是实现原始图像和纠正后图像这两个图像间几何变换。用很多小区域作为纠正单元,利用该纠正单元地面实际高程控制纠正元素,从而实现从中心投影到正射投影变换。 1.2影像镶嵌 影像纠正过程中地面控制点精度或纠正方法本身有局限性,可造成同一地面特征在相邻影像上有几何错开现象;传感器成像时间、地面形状、太阳高度角及大气环境等因素影响,可使相邻影像出现不同幅射特征等情况。因此镶嵌必须要消除相邻影像几何错开和幅射特征上的差异,以实现影像无缝拼接,使影像色彩平衡、接边区域影像匹配、影像镶嵌等技术。 2数字正射影图制作 2012年我们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设备,完成了甘肃河西某地测区1:10000黑白数字正射影像图420幅。本文以此为例,介绍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技

【数字影像技术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书】

数字影像技术实施性教学计划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数字影像技术 【专业代码】141900 二、招生对象及学制 招生对象: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学制:三年 三、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艺术美感和创作鉴赏能力,具备独立从事数字影像艺术设计制作等工作能力的技术型应用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广播影视、影像艺术行业、多媒体设计行业,从事数字插图、数字影像、影像采集修葺、影视栏目包装制作、影视动画制作、数字影视特效制作、数字影视合成、多媒体制作等专业岗位工作。 (二)人才规格 本专业的学生经三年培养毕业后,应掌握该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具备一定的绘画水平,能够熟练的运用电脑进行影视设计、网页美术设计以及三维制作等艺术设计任务。 1、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要求 本专业知识结构为:专业基础知识;电脑设计知识。 (1)、专业基础课:艺术概论、开设素描、色彩、应用美术设计、书法与字饰。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绘画和工艺美术创作与造型能力。 (2)、电脑设计课程:熟练掌握影视设计、网页美术设计、三维软件设计,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数字影像设计的工作。 (3)、素质要求 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思想。具备一定的艺术理论修养,了解艺术形态的起源,关于艺术家,艺术创作及作品和工艺美术的来龙去脉。 (4)、能力要求 应用具备一定的绘画和应用美术技能,有素描基本功和色彩能力,造型水平以及对三大构成的娴熟把握。还应该掌握电脑应用能力,熟练影视设计、网页美术设计、三维软件设计软件的应用,培养创造能力、创新能力。 2、业务范围 主要从事主要广播影视、影像艺术行业、多媒体设计行业,从事数字插图、数字影像、影像采集修葺、影视栏目包装制作、影视动画制作、数字影视特效制作、数字影视合成、多媒体制作等。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公共必修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1、德育: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心理健康作为选修课纳入德育课课程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数字影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数字影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数字影像技术》是我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摄影、摄像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提供有效的摄影和摄像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理论讲授和摄影摄像实践使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了解摄影和摄像艺术的发展过程,了解并掌握光学相机、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的基本特性,并能在艺术理论指导下使用照相机和摄像机进行图片和视频的艺术创作。 本课程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属于技术性较强的课,与已经学过的素描、色彩等课程在构图和色彩搭配等基本素养方面有较强的联系,是学生艺术创作的延续,也是今后艺术创作素材积累的主要手段。 通过48学时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用照相机进行静止画面的艺术创作,留住历史长河中的瞬间;用电视摄像机进行动态的形象创作。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摄影摄像艺术的欣赏水平,为今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绪论:摄影艺术概论(2学时) 1.摄影术的诞生和发展 2.摄影的特性 3.摄影的应用和功能 4.摄影的分类 第一章:数码照相机(2学时) 第一节数字照相机 1、数字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2、数字照相机的性能和功能

3、专业级数字照相机 第二节数字摄影系统 1、数字摄影系统的构成 2、数字影像的输入方式 3、数字影像的处理 4、数字影像的输出 第三节数字影像的应用 1、数字影像的应用现状 2、数字影像和英特网 实验一(2课时)了解数码照相机的结构掌握数码相机的使用要求 第二章:摄影曝光(2学时) 第一节曝光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影响曝光的因素 第三节测光表 第四节闪光灯、滤光镜 第三章摄影用光(2学时) 第一节摄影光源的种类及特点 1、自然光 2、人工光 第二节光的作用及运用 1、光在摄影中的作用 2、光的特征和运用 第三节画面的影调 1、影调 2、处理影调的原则 3、影调的调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