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多媒体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车载多媒体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车载多媒体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武汉理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车载多媒体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姓名:李方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凝聚态物理

指导教师:杨洪庭;戴亚文

20090601

智能车载信息系统设计

智能车载信息系统设计 根据美国交通部的一项研究,全世界人们每周在汽车上度过的交通时间超 过5亿小时。既然花在汽车上的时间如此之多,人们希望能够利用这些时间来 享受娱乐,同心爱的人说说话,甚至完成一些通常需要在工作场所才能完成的 任务。 ?在汽车中保持联系是人们最想实现的,这只要看一看手机的使用就可以知 道。另外,路上遭遇严重的交通堵塞,走错了路,或者遇到像汽油用完了之类 的常事,都可能影响您准时到达目的地。 如何才能让驾驶者在安全驾驶的同时保持联系,并按时到达目的地呢? 巧妙的方法是通过语音命令结合互联网连接进行通信和控制。Microsoft Telematics Platform(微软车载信息处理平台)提供了这一功能,它是一种用于 集成各种移动设备和通过互联网与无线网络传送信息的集线器。 微软车 载信息处理平台提供以下功能: ?高级的优质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 ?点播Web服务,如避免交通堵塞,访问最新头条新闻,或通过“MSN汽车” 频道(目前仅适用于美国)查找距离最近价格最低的加油站 ?个性化导航: 借助GPS寻找感兴趣的地点或指引方向 ?PDA/手机集成蓝牙技术, 将手机和PDA无线连接到汽车的电子系统,让驾驶者能够通过汽车的音响系 统使用语音来拨打和接听电话、获得会议提醒和访问重要数据。 ?通过远程诊断检查车辆的“健康”状况,包括故障与维护报警,从而有 可能提高微软公司的汽车业务部与赛灵思共同创建了能够以低成本点提供这 些优点的参考平台,从而促进了面向全世界驾驶者的更简单、更可靠且消费得 起的解决方案的开发。 ?灵活和可伸缩的平台 传统的汽车电子设计方法一直是根据汽车制造

车载导航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

一、引言 汽车工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技术和技术信息的融合使得汽车电子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另外,随着汽车的普及和道路的建设,城际间的经济往来更加频繁,大量的商务、休闲、探险活动使我们并不局限在自己认识的一小块区域中,不认识道路,找不到目的地的情况也屡有发生,就此,车载GPS导航系统即以合适的价位走入车主的世界,成为车上的基本装备。车载GPS主要用途就是定位监控和导航,由于导航方面民用较广且易于理解,所以一般提起车载GPS即指汽车里用的导航产品;而以定位监控管理为主要用途的车载GPS在国内的大量应用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笔者将后者称其为中心监控式的导航系统。 二、车载GPS导航系统原理与电子地图的应用模式 (一) 车载GPS导航系统原理 利用GIS中的导航电子地图和GPS接收机的实时定位技术,组成GPS+GIS的各种电子导航系统。 (二) 车载导航电子地图的应用模式 车载导航电子地图的应用模式主要有如下两种: 1. GPS单机定位+矢量电子地图 系统可根据目标位置(工作时输入)和车船现位置(由GPS测定)自动计算和显示最佳路径,引导司机最快地到达目的地,并可用多媒体方式向驾驶员提示。 2. GPS差分定位+矢量电子地图 系统通过固定站与移动车船之间的两台GPS伪距差分技术,可使定位精度达到1~3m,当采用双向通讯方式时,则可构成车船的自动导航系统,又可将移动车船上的GPS定位结果准确实时地传送到控制中心,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构成交通网络监控指挥系统。为了防止在楼群遮挡时收不到足够的GPS卫星信号,在车上除装有GPS接收机以外,还装有压电振荡陀螺。利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同时处理GPS、里程计和陀螺仪的数据来进行运载体的实时定位。 三、中心监控式的导航系统和自主导航系统的系统构成、技术特征 (一) 中心监控式的导航系统的构成、技术特征、运行流程 GPS/GSM卫星定位车载系统(以下简称车载机)由GPS接收模块、GSM信息收发模块、数据处理单元MCU三部分构成。这三部分的工作流程是GPS接收模块接收到GPS卫星发射的原始电文,并根据从三颗以上不同卫星发来的电文以1秒的刷新间隔提供该车辆的状态,如:经度、纬度、高度、时间、速度、航向等数据,送给数据处理单元MCU,单片机再对这条数据进行压缩和加密的处理;然后通过GSM模块将按照设定好的格式,定时(1分钟至1440分钟)将这条数据通过GSM无线网络传输到远端监控中心的数据接收机中。数据接收机与数据库服务器是通过RS232口直接物理连接的,通过控制软件,其数据便存储到了SQL SERVER数据库中,结合GIS系统中的电子地图,在监控软件中便可以直接看到车辆的位置、速度、高度等信息,从而达到监控的目的。如果车载机数量的增加和车载机不断发送数据的增多,此数据库将不断扩大。通过编写程序,再通过对数据库的操作,从而

汽车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汽车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目录 1 需求分析……………………………………… (1) 2 智能车和智能交通系统简介 (1) 3 CCD摄像头的图像采集原理 (2) 4 图像的预处理……………………………………… (3) 5道路区域检测……………………………………… (4) 6目标检测和车距测量……………………………………… (5)

7系统的硬件构成和工作原理……………………………………… 6 8系统软件流程图……………………………………… (7) 9结论与展望……………………………………… (8) 10参考文献……………………………………… (9)

需求分析 汽车作为一种快速、灵活而经济的交通工具,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20世纪后半叶以来,汽车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国家积极推进汽车工业和消费,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但是汽车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由此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数目嘛人。据全球各交通和警察部门的统计:2003年全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50万人,其中,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l0.4万人,占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20%还多,而美国、俄罗斯的死亡人数则分别为4万人和2.6万人;拿两个规模相当的城市比较,北京的交通事故致死率为14%,东京则为0.7%。在诸多交通事故中,由于驾驶员反应不及 1

造成的交通事故占80%以上,汽车追尾事故占30%一40%,而追尾事故造成的损失和伤亡又占总损失的60%以上。据奔驰汽车公司的一项研究表明:驾驶员只要在有碰撞危险的0.5秒前得到预警,就可以避免至少60%的追尾撞车的事故,30%的迎面撞车事故和50%的路面相关事故;若在1秒前“预警”,则可避免90%的事故发生。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汽车保有量已突破2600万辆,年销售汽车将突破600万辆,未来5年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汽车销售国。而纵观世界汽车的数量则更是多得惊人,光是美国国内的汽车保有量就多达2亿多辆,并且世界每年还有成亿的新车涌向市场。如此巨大的汽车数量和汽车市场,加上极端残酷的车祸事故和悲惨后果,发展汽车安全技术刻不容缓。汽车安全技术主 2

车载信息系统平台的未来发展

随着汽车工业和电子技术的发展,车辆导航、通信、移动办公、多媒体娱乐、安防辅助驾驶和远程故障诊断等功能电子系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联网形成车载信息网络系统。未来的汽车仪表系统向着集成化、智能化、全图形化车载信息系统平台的方向发展。 (一)车载信息系统平台综述 未来的车载信息系统平台将全面超越传统汽车仪表的现有功能,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全图形化数字仪表、GPS导航、车载多媒体影音娱乐、整车状态显示、远程故障诊断、无线通信、网络办公、信息处理、智能交通辅助驾驶等等。未来的车载信息平台是人、车、环境的充分交互,集电子、通信、网络、嵌入式等技术为一体的高端车载综合信息显示平台。车载信息系统平台的主要功能至少应该包括以下方面: 1、仪表显示 主要包含传统仪表的所有功能。以液晶屏(LCD)作为显示终端,所需的大量、复杂的信息能够以图形方式,灵活、准确地显示在LCD屏幕上。基本的要求是高亮度显示图形,高实时性响应,能够接收来自CAN总线和传感器的信号。 2、车辆监控及远程故障诊断 通过收集的信息进行车辆信息的诊断和分析,更加智能的监控车辆的性能和状况,并给予用户提示,同时通过车载信息平台的GPRS模块将诊断分析数据与诊断服务中心实时双向传递。通过外连GPS模块和通讯模块,并通过监控中心,进行车辆防盗监控和远程控制。 3、无线上网

通过覆盖全国的GSM/CDMA/GPRS信号,随时随地无线上网,最高速率可达153.6Kbps,可实现E-Mail、FTP、网上聊天、浏览信息、网络游戏、图片下载、移动办公、电子商务等网络功能。速度快、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4、导航信息 实现完善的导航功能。通过GPS全球定位系统,无论用户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能即时定位和连续定位,除了提供自主导航、信息查询、最佳行车路径计算、轨迹记录和回放等功能之外,还提供交通堵塞预测、停车场停车向导、可与网络连接的地图数据实时更新等高级功能。导航信息系统的显示限于局部区域,应不影响仪表系统的同时显示。 5、车载电话 采用CDMA无线通信或VOIP网络电话,车载免提与无线耳机无缝切换,保证车主在通话过程中的驾驶安全。 6、车载娱乐 车载娱乐系统已经由以前的收音机和一个卡带机或CD机进化成可以通过用户和其它车辆通讯,拥有多种娱乐和信息的系统。比许多其它的音频/视频应用,如家电的A / V系统应用要求更丰富。满足人们对汽车娱乐性、舒适性的要求,可进行卫星数字广播接收、车载数字电视接收、CD/DVD 播放等,并具有MP3/MP4/IPOD/USB等多媒体播放功能。音视频文件可以通过无线下载,彻底免去使用碟片的种种麻烦。前置中控台或头枕式真彩显示屏和高保真车载音响,更是为用户提供了专业级视听享受。 7、辅助安全驾驶

车载信息系统平台的未来发展

随着现代汽车工业和电子技术的发展,车辆导航、通信、移动办公、多媒体娱乐、安防辅助驾驶和远程故障诊断等功能电子系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联网形成车载信息网络系统。未来的汽车仪表系统向着集成化、智能化、全图形化车载信息系统平台的方向发展。 (一)车载信息系统平台综述 未来的车载信息系统平台将全面超越传统汽车仪表的现有功能,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全图形化数字仪表、GPS导航、车载多媒体影音娱乐、整车状态显示、远程故障诊断、无线通信、网络办公、信息处理、智能交通辅助驾驶等等。未来的车载信息平台是人、车、环境的充分交互,集电子、通信、网络、嵌入式等技术为一体的高端车载综合信息显示平台。车载信息系统平台的主要功能至少应该包括以下方面: 1、仪表显示 主要包含传统仪表的所有功能。以液晶屏(LCD)作为显示终端,所需的大量、复杂的信息能够以图形方式,灵活、准确地显示在LCD屏幕上。基本的要求是高亮度显示图形,高实时性响应,能够接收来自CAN总线和传感器的信号。 2、车辆监控及远程故障诊断 通过收集的信息进行车辆信息的诊断和分析,更加智能的监控车辆的性能和状况,并给予用户提示,同时通过车载信息平台的GPRS模块将诊断分析数据与诊断服务中心实时双向传递。通过外连GPS模块和通讯模块,并通过监控中心,进行车辆防盗监控和远程控制。 3、无线上网 通过覆盖全国的GSM/CDMA/GPRS信号,随时随地无线上网,最高速率可达153.6Kbps,可实现E-Mail、FTP、网上聊天、浏览信息、网络游戏、图片下载、移动办公、电子商务等网络功能。速度快、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4、导航信息 实现完善的导航功能。通过GPS全球定位系统,无论用户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能即时定位和连续定位,除了提供自主导航、信息查询、最佳行车路径计算、轨迹记录和回放等功能之外,还提供交通堵塞预测、停车场停车向导、可与网络连接的地图数据实时更新等高级功能。导航信息系统的显示限于局部区域,应不影响仪表系统的同时显示。 5、车载电话 采用CDMA无线通信或VOIP网络电话,车载免提与无线耳机无缝切换,保证车主在通话过程中的驾驶安全。 6、车载娱乐 车载娱乐系统已经由以前的收音机和一个卡带机或CD机进化成可以通过用户和其它车辆通讯,拥有多种娱乐和信息的系统。比许多其它的音频/视频应用,如家电的A / V系统应用要求更丰富。满足人们对汽车娱乐性、舒适性的要求,可进行卫星数字广播接收、车载数字电视接收、CD/DVD播放等,并具有MP3/MP4/IPOD/USB等多媒体播放功能。音视频文件可以通过无线下载,彻底免去使用碟片的种种麻烦。前置中控台或头枕式真彩显示屏和高保真车载音响,更是为用户提供了专业级视听享受。 7、辅助安全驾驶 主要包括:驾驶员疲劳监视,前、后方测距雷达系统,碰撞分析、刹车控制、安全报警系统以及辅助倒车后视系统。驾驶员监视器安置于方向盘下方,用于拍摄驾驶员的面部,并自动分析眼皮开度,经分析后如果发现有疲劳驾驶,会自动发出警报;同时,前方测距雷达和车后的测距雷达系统会自动测量前、后方车距,并将此信息发送至碰撞分析单元。如果有碰撞危险,会发出警报,同时自动刹车或控制安全带的驱动电机,使乘员在碰撞发生前处在一个提前设计的最佳姿势,使事故的后果减小到最低。 其辅助倒车后视功能主要是通过拨倒档,便可从高清晰液晶显示屏上看到车后的全彩影

浅谈国内车载移动多媒体系统发展趋势

浅谈国内车载移动多媒体系统发展趋势 车载移动多媒体系统是指嵌入安装在汽车移动环境使用的多媒体系统。主要包括车载导航系统、行车记录仪、车载移动通讯系统、车内和倒车监控系统、车载息娱乐系统等。国内车载移动多媒体系统从不成熟到逐步的完善,直至某些品类产品全球领跑,前后经过了近二十年的艰难发展,这期间既有着国内汽车人的智慧和努力,同时也是国内汽车产业及汽车后市场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渗透到汽车电子领域,车载移动多媒体系统向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也日趋明显,随之而来必然是车载移动多媒体系统产业化浪潮。与此同时国家交通运输部新规适时出台,也将促进国内车载移动多媒体系统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技术和外观方面的新趋势 大屏幕可视化 中高档汽车制造领域,车载多媒体系统已成为众多车厂在激烈竞争中凸显自己产品的差异化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单就显示屏而言,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大。目前5″的显示屏已成为微型轿车的标准配置,不久7″寸屏将会成为主流配置,在高档轿车中将会出现10″寸及以上的车载显示器。借助嵌入式处理器性能快速提升,使得显示器的清晰度越来越高,导航系统的色彩也越来越丰富。未来三维的风景显示或者城市交通图等,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在显示器上。在多媒体系统控制软件的支持下,还可以利用激光投射和挡风玻璃显示技术将车辆的行驶信息投射到驾驶员前面的挡风玻璃上。 语音对讲智能化 随着飞思卡尔i.MX516多媒体应用处理器及S12XEP100微控制器(mcu)在福特SYN车语音操作系统中的应用,车辆第一次听懂了人们发出的语音操作指令。福特汽车SYN无论是电话、收音机或者导航系统发出的目的地指令,这些说出来的词汇都可成为语音操作系统的指令。无论你说的是德语、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还是荷兰语,它都能识别出来。奔驰C级轿车中也使用了语音合成技术,以保证能够复述汽车驾驶员发出的有关行车路线的重要指令,或者朗读SMS的短信。2012年国内天缘公司也推出了“智驾云”语音导航平台产品,将声控与云计算后台、3G、车联网内容定制化等功能结合在一起,实现无需后台人工呼应的全智能操控服务,使行车途中驾驶员再不必担忧频繁用手触控屏幕而影响把控方向盘,避免了安全隐患,解放了驾驶员的双手——只用声音就能触控DVD导航娱乐系统,实现语音导航、语音点播歌曲、打电话,搜索股票、天气等各类资讯、信息,进行预警救援、远程服务等等。预计语音技术和车联网的商业应用将会成为车载多媒体终端的主流和趋势。 多功能一体化 目前市场上车载移动多媒体系统种类繁多各有所长。主要功能相对单一呈现模块化特点,或以导航功能为主,或突出信息娱乐功能,用户需要多组件配套完成。墨翟科技洞悉市场趋势,针对市场诉求基于国标GB-T19056-2003/国家交通运输部行业标准的要求,以飞思卡尔i.MX536为平台开发多功能车载智能终端。该终端集合数字化视频压缩存储和3G无线传输技术(Digital Video Record),结合GPS定位监控,汽车行驶记录仪,SD卡大容量存储,驾驶员IC卡身份识别,公交报站器,多路数据接口,车载蓝牙免提语音通话功能,倒车监控,WIFI热点,更有乘客舒适娱乐的车载MP3/MP4,车载影音,车载功放。3G视

车载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1 定义 1.1智能汽车 从结构上定义:搭载通用操作系统,具备完整计算功能,拥有无线网络连接,配置多种外设接口,自身操作组件与汽车部件相融合;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与多等级辅助驾驶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 1.2 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通常用“车联网”概念来代替,即对每一辆汽车进行交通全程控制,对每一条道路进行交通全时空控制,以提供交通效率和交通安全。 一般分为三层: 第一感知层,通过传感技术构成感知系统,感知网内的单个汽车载体;第二是互联互通层,即车与车、车与路之间的互相联系、通讯;最后是管理层,通过云计算等智能平台,实现车辆调度和管理。 2 关键技术 2.1 智能汽车的关键技术 按照智能汽车系统中车载信息设备从底层到应用层的层级顺序,关键技术可以分为:2.1.1 芯片级的处理器 适用于移动平台的低功耗处理器分为两类:一种是Intel的Atom平台,一种是ARM平台。目前市售的主流智能手机都基于ARM的Cortex-A8核心。Intel是最先明确表达向车载系统进军的移动芯片厂商,基于CISC的Atom是X86平台上唯一和和RISC架构的RAM 处理器对抗的产品。Intel将Atom划分出很多种类的做法,分别面向嵌入式系统、简易PC 系统以及车载系统等等。 2.1.2 移动操作系统 与智能手机类似,智能汽车的操作系统也集中在Android与IOS两大类。 2.1.3 应用层开发 作为一般开发者,应用层是产品研发与立足的关键,如何设计出友好性、功能性与可靠新兼备的应用软件,直接决定用户体验的好坏,并影响消费者的接受程度。 1)面向汽车的软件开发

反之,又不能体现智能化的特点。 2)面向用户的软件开发 对比面向汽车的软件开发,用户层更倾向于友好性与简便性,实现汽车与软件的无缝结合,既能简化驾驶又不能使驾驶员分心。汽车上的电话、短讯、音乐、卫星导航等其他功能都在这一层实现。 2.1.4 后台数据处理 基于用户数据的后台精细化分析,实现驾驶习惯、消费习惯统计,以及车辆管理。2.2 智能交通的关键技术 智能交通的实现涵盖了车载终端设备、公共交通信息采集监测与服务、运营监管和应急保障等与“物联网”息息相关的关键应用。 2.2.1 车辆-车辆通信(V2V) 利用车载系统之间的通讯实现车辆“对话”,与智能手机的group功能类似,相同操作系统下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与彼此识别。简单的应用, 并能基于驾驶员事先设定的GPS导航的路线来改变行驶路径。 使用车载传感器使汽车拥有360 分享,相当于减少了单台车辆视野上的盲区。 V2V系统的广泛应用必然要基于不同厂家、不同系统间的互操作性。 2.2.2 车辆-手机通信 智能汽车作为更大的移动终端,与智能手机的互联是趋势、也是关键,可以避免车载功能的重复性,降低成本,并利用稳定的移动通讯网络实现功能的扩展 2.2.3 车辆-智能平台通信 智能平台应该是高速运算的平台,比如云处理器,利用智能平台实现各个车载信息设备的资源整合与统筹管理,从目前通用的CDMA、WCDMA网络、到4G和wifi 信息的无障碍上传与下达成为可能。 3 趋势与现状 3.1 政策层面 从2010年开始,车联网市场正在以每年20%~60%的速度增长,而这一增长态势将至少

智能汽车技术及应用

智能汽车技术及应用

智能车辆 绪论 智能车辆是在电子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通过智能系统起到辅助驾驶的作用,使驾驶更为方便,利用多种传感器和智能公路技术实现最终达到无人驾驶。 智能汽车的产生与发展:对智能车辆的研究始上世纪世纪五十年代初美国一家公司开发出的世界上第一台自动引导车辆系统。在1974年,瑞典一家轿车装配工厂与Schiinder-Digitron公司合作,研制出一种可装载轿车车体的AGVS,并由多台该种AGVS 组成了汽车装配线,从而取消了传统应用的拖车及叉车等运输工具。.由于Kalmar工厂采用AGVS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许多西欧国家纷纷效仿Volvo公司,并逐步使AGVS 在装配作业中成为一种流行的运输手段。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与机器人技术密切相关的计算机。电子、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外掀起了智能机器人研究热潮,其中各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和军事价值的移动式机器人受到西方各国的普遍关注。 智能车辆的研究方向:A:驾驶员行为分析:研究驾驶员的行为方式、精神状态与车辆行驶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各种辅助驾驶模型,为智能车辆安全辅助驾驶或自动驾驶提供必要的数据,如对驾驶员面部表情的归类分析能够判定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是否困倦瞌睡等; B.环境感知:主要是运用传感器融合等技术,来获得车辆行驶环境的有用信息,如车流信息、车道状况信息、周边车辆的速度信息、行车标志信息等;C.极端情况下的自主驾驶:主要研究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如驾驶员的反应极限、车辆失控等情况下的车辆自主驾驶;D.规范环境下的自主导航:主要研究在某些规范条件下,如有人为设置的路标或道路环境条件较好,智能车辆根据环境感知所获得的环境数据,结合车辆的控制模型,在无人干预下,自主地完成车辆的驾驶行为。E.车辆运动控制系统:研究车辆控制的运动学、动力学建模、车体控制等问题;F.主动安全系统:主要是以防为主,如研究各种情况下的避障、防撞安全保障系统等;G.交通监控、车辆导航及协作:主要研究交通流诱导等问题;H.车辆交互通信:研究车辆之间有效的信息交流,主要是各种车辆间的无线通信问题;I.军事应用:研究智能车辆系统在军事上的应用;J.系统结构:研究智能车辆系统的结构组织问题;K.先进的安全车辆:研究更安全、具有更高智能化特征的车辆系统。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中多媒体播放器的设计与实现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中多媒体播放器的设计与实现 近年来,社会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人们对现代电动汽车的个性化、娱乐化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能够满足他们对新闻、音乐等其他物质的需求。面对日渐激烈的竞争环境,汽车制造厂家应该不断创新,实现电动汽车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界面的优化,充分满足人们的要求。基于此,文章对电动汽车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界面的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促进了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全面发展。 标签:电动汽车;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界面设计 1 电动汽车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现状分析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发展历程比较短暂,在2000年出现了一种以语音交互为主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由汽车厂商来控制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设计与研发。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少部分的厂商会对系统的内饰设计引起重视,如Mini品牌的汽车就利用了一个比较大的机械仪表盘,将大量的信息分享给乘客。在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汽车已经不仅仅作为交通工具存在,人们对车载信息娱乐功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从而促进了汽车厂商与科学技术公司之间的有效合作,都比较注重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研发。 2 电动汽车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界面设计的理念与原则 在进行电动汽车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界面设计时,要将“减少用户的学习时间与程序”的观念贯穿始终,尽量做到用户无需参照说明书即可进行主要功能的操作,由此提升界面系统操作的用户体验,从而充分感受驾乘的乐趣,具体到设计中即是遵循注重趣味性、美观性、实用性以及一致性等设计法则。 另外,驾驶者在驾驶过程中还要快速转换各种功能,便于驾驶者操作,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而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界面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首先,简洁明了、快速高效的界面形式。确保驾驶者随时访问,对常用功能进行良好的使用,消除其他次级的功能;其次,加强对效率的重视。可以使用深浅、宽度适中的信息架构,控制层级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而且,还要坚持少就是多的原则,从而形成更加简洁、简单的界面布局;再次,对内容的关注。一般来说,用户在使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时,比较注重系统的功能以及信息内容,并不在乎如何操作;最后,在人性化设计的基础上来缓解技术方面的问题,从而满足人们对系统界面的需求。 3 电动汽车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界面设计 3.1 系统主界面设计

车载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车载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智能汽车与智能交通 1 定义 1.1智能汽车 从结构上定义:搭载通用操作系统,具备完整计算功能,拥有无线网络连接,配置多种外设接口,自身操作组件与汽车部件相融合;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与多等级辅助驾驶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 1.2 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通常用“车联网”概念来代替,即对每一辆汽车进行交通全程控制,对每一条道路进行交通全时空控制,以提供交通效率和交通安全。 一般分为三层: 第一感知层,通过传感技术构成感知系统,感知网内的单个汽车载体;第二是互联互通层,即车与车、车与路之间的互相联系、通讯;最后是管理层,通过云计算等智能平台,实现车辆调度和管理。 2 关键技术 2.1 智能汽车的关键技术 按照智能汽车系统中车载信息设备从底层

到应用层的层级顺序,关键技术可以分为: 2.1.1 芯片级的处理器 适用于移动平台的低功耗处理器分为两类:一种是Intel的Atom平台,一种是ARM平台。目前市售的主流智能手机都基于ARM的Cortex-A8核心。Intel是最先明确表达向车载系统进军的移动芯片厂商,基于CISC的Atom是X86平台上唯一和和RISC架构的RAM处理器对抗的产品。Intel将Atom划分出很多种类的做法,分别面向嵌入式系统、简易PC系统以及车载系统等等。 2.1.2 移动操作系统 与智能手机类似,智能汽车的操作系统也集中在Android与IOS两大类。 2.1.3 应用层开发 作为一般开发者,应用层是产品研发与立足的关键,如何设计出友好性、功能性与可靠新兼备的应用软件,直接决定用户体验的好坏,并影响消费者的接受程度。 1)面向汽车的软件开发 将汽车自身部件与操作系统融合,是智能平台搭载的关键。准确可靠地检测汽车信号,是安

201110396255-车载多媒体的自动化测试系统

SooPAT 车载多媒体的自动化测试系统 申请号:201110396255.0 申请日:2012-03-22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金凯博自动化测试有限公司 地址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创业二路朗田大厦四楼深圳市金 凯博自动化测试有限公司 发明(设计)人段海 主分类号G01R31/00(2006.01)I 分类号G01R31/00(2006.01)I G01C25/00(2006.01)I G11B20/18(2006.01)I 公开(公告)号102539955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专利代理机构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31 代理人刘林

(10)申请公布号 CN 10253995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7.04C N 102539955 A *CN102539955A* (21)申请号 201110396255.0 (22)申请日 2012.03.22 G01R 31/00(2006.01) G01C 25/00(2006.01) G11B 20/18(2006.01) (71)申请人深圳市金凯博自动化测试有限公司 地址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创业二路 朗田大厦四楼深圳市金凯博自动化测 试有限公司 (72)发明人段海 (74)专利代理机构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31 代理人 刘林 (54)发明名称 车载多媒体的自动化测试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的车载多媒体的自动化测试系统,适 用于测试车载多媒体的性能,其中包括一控制计 算机和与该控制计算机电连接且由该控制计算机 控制的测试装置,该控制计算机内预设有一车载 多媒体测试程序,该车载多媒体测试程序激活后 可自动执行测试步骤,该测试装置接收控制计算 机发送的多媒体测试信号,完成对多媒体的测试, 并将采集的多媒体数据反馈给控制计算机,由该 控制计算机分析与处理数据并将测试结果输出显 示;本发明的车载多媒体自动化测试系统可自动 执行对多媒体的多种功能测试,并将结构清楚的 显示,整个测试过程自动化程度很高,且其面对测 试人员的操作动作简单。 (51)Int.Cl.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5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5 页

智能车载导航娱乐信息系统(2010最终内部B级版)

Q/HBS 智能车载导航、娱乐信息系统 本标准有效期至2013年08月05日 2010-08-05发布2010-08-15实施广东XXX电子科技服份有限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I 智能车载导航、娱乐信息系统 (1)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产品分类 (2) 5 要求 (2) 6 试验方法 (5) 7 检验规则 (9) 8 标志、标签和使用说明书 (10) 9 包装、运输、贮存 (11) 附录A (12) (规范性附录) (12) 智能车载导航、娱乐信息系统的性能 (12) A.1 系统电源性能 (12) A.2 DVD的性能 (12) A.4 GPS性能 (15) A.5 车载平板显示器的性能 (17) A.6 电视的性能 (20) 附录B (22) (规范性附录) (22) 智能轨迹倒车系统的性能 (22) B.1 概述 (22) B.2 功能 (22) B.3 性能要求 (22)

前言 本标准是对Q/HBS 4—2009《智能车载导航、娱乐信息系统》的修订,修改了功能要求、电气性能要求、温度变化试验、可靠性要求以及规范性附录方面的内容,主要差异如下: ——标准的第1章~第4章中增加了对“智能轨迹系统”的描述; ——修改了部分引用标准; ——增加了术语定义中3.3 CMMB、3.7 比特误码率(BER)内容; ——增加了5.2.6及6.1.2内容,并对5.3内容作了补充; ——修改了Q/HBS 4—2009中6.11内容,将“非工作状态”改为“将试验产品按装车状态安装在 灰尘试验箱内,调整到近似实际安装使用状态(例如在实际装车时用于打螺丝的孔需进行封闭等)”。 ——将附录A中所有功能指标重新进新了疏理、以技术委员会多次讨论论证的结果为依据对指标项目和参数进行了大量的修改; ——第五次修订增加了视频指标和冲击试验;并对“CD音频指标”作了补充修改;修改A2.1部分:删除表A2原第1点,修改原第4、6点,增加第6点,并重新编序号;增加A4为DVD视频性能指标,原A4--A9重新编号为A5--A10;增加5.5.7为机械冲击,原5.5.7—5.5.8重新编号为5.5.8—5.5.9;增加了目次说明第一页“范围”。 本标准的修订参考了《DVD视盘机行业自律通用规范》、SJ/T10730—1997《VCD视盘机通用规范》和GB/T 15860-1995《激光唱机通用技术条件》等标准。 本标准规定的TFT液晶显示器性能测量方法,参考SJ/T 11348—2006《数字电视平板显示器测量方法》。 本标准的视频性能要求与试验方法主要适用于我国的PAL制图像,也可供其它制式(NTSC等)图像参考采用。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经广东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好帮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殷建红、刘建军、顾焰、崔贤伟、黄利文、许俊洪。 本标准代替Q/HBS 4—2008,并于2009年06月01日起实施。 本标准于1999年首次发布,2003年第一次修订,2005年第二次修订,2008年进行第三次修订,2009年06月第四次修订,本次为第五次修订。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车载多媒体的16个经典设计案例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车载多媒体的16个经典设计案例 随电子技术和智能终端设备的发展,作为其重要应用之一的汽车电子正呈现爆炸式的增长,其中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和车载多媒体的设计向更注重用户体验的方向迈进,这里汇集16款经典设计案例和大家分享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设计方面的最新技术动向。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无线音频传送技术 乘客有时会想要共享相同的内容,但却并非每次都如此,因此音频传送系统必须能够传送多路内容,并将每路内容传送给特定的乘客。也就是说,每个乘客都能控制内容的选择,也能控制此内容所提供的所有互动选项。为符合这样的环境需求,音频传送系统必须具备某些特定的特性。 基于UniSpeech-SDA80D51的车载多媒体音响声控系统 目前我国的车身电子语音控制主要集中在汽车导航系统的应用上,语音识别技术在车身电子中的应用没有充分发挥。本文首次提出了一种以专用语音处理芯片UniSpeech-SDA80D51为核心组成的非特定人车载音响语音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实现了系统样机的研制。 车载多媒体自动检测播放电路 本电路共6部分组成:电源电路、电压跟随电路、电压反相放大电路、低通滤波电路、比较电路、检测输出电路。设计简洁有效,可应用在车载音响产品上,进行自动检测播放,提升了用户的体验度。 ADI车载信息娱乐主机解决方案及主要产品 车载信息娱乐主机系统集音/视频播放、导航和车载通信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旨在给驾驶人员带来舒适、便利的驾驭体验。系统的典型功能包括AM/FM/数字/ 卫星广播、CD/DVD播放、多媒体外设接入、后座娱乐、导航、摄像头集成、蓝 牙连接和通信连接等。 基于S1473X的RDS功能设计及其在车载多媒体中的实现 尽管国内除了台湾香港之外很少有带有RDS功能的电台,但这项技术在国外发展得却相当成熟,而且需求也在不断的猛增,本文所介绍的模块正是基于这方面的应用,为车载音响系统提供调频接收和RDS信息服务,下面主要介绍调频模块的设计及音频处理和RDS数据的处理。 数字多媒体存储式智能车载多媒体音响系统设计

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

《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教学大纲 总学时:32H 学分:2 基本面向:自动化 所属单位:自动化系 一、本课程的目的、性质及任务 本课程是专业方向任选课程,是机械、电力电子、自动控制、化工等诸多技术和学科应用于汽车工程上的一门综合技术,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习综合、系统地应用自动控制专业知识,熟悉并初步掌握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基本设计思路与方法,具备开发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的初步研制能力。力求使学生能结合我国汽车工业和控制技术应用等领域的现状和发展,了解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研制的新成果和新动态,拓展知识面,提高相关的专业技能。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全面理解新能源汽车与燃油汽车的区别,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性能、特点、结构与指标要求,以及最新的发展动态。 2、综合应用自动控制专业知识,进一步理解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控制技术,包括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控制机构和控制策略。掌握新能源汽车构成原理及设计步骤。 3、以新能源汽车为控制对象,进一步学习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学习系统地应用自动控制专业知识的方法,提高专业实际分析能 力和应用技能。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课程的前修后续关系) 前修课程: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基础、运动控制系统、汽车理论与构造基础、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后续课程:无 四、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2、新能源汽车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3、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史 4、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结构 5、新能源汽车的主要行驶性能指标 第二章新能源汽车 1、纯电动汽车 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3、太阳能电动汽车 4、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5、气体燃料汽车 6、生物燃料汽车 第三章新能源汽车的电动机驱动系统 1、电动机驱动系统概述 2、直流电动机的驱动系统 3、交流异步电动机驱动系统 4、永磁电动机的驱动系统 5、开关磁阻电动机驱动系统1 6、其他电动机驱动系统 7、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的发展方向 第四章新能源汽车的储能装置 1、动力电池概述 2、铅酸蓄电池 3、镍氢蓄电池 4、钠硫蓄电池 5、动力锂电池 6、燃料电池 7、空气电池 8、超级电容 9、飞轮储能器 第五章新能源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统

位系统车载多媒体导航系统实施方案

基于32位系统地车载多媒体导航系统设计(图) 车载多媒体导航系统,是在嵌入安装在汽车环境使用地多媒体系统、导航系统.相对于手持式地个人导航产品(PND),车载多媒体导航产品需要应对更为严苛地环境和性能要求.首先,是超过工业产品地工作环境温度要求.其次,是点火系统、发电系统等强电磁干扰对接收极微弱GPS信号地导航系统地干扰.此外,震动对于产品地要求也是一个难题.其他像盐雾、潮湿、油污等环境因素,都对车载产品提出更高要求. 即使是在恶劣环境下,车载产品地可靠性要求仍需要保持在一个相当高地级别之上.因而在设计系统时,我们需要在可靠性、可用性等方面花费比在其他家用产品和一般工业产品多许多倍地精力和时间.一个车载产品,在完成设计后,要安装进汽车中应用,要经过非常冗长而繁杂地测试过程,特别是漫长地路测,这个实际地技术和工程需要,导致新技术新器件进入车载地几率大大减小,速度大大慢过消费和其他领域. 车载音响产品,从收音机、磁带机到CD播放机,经历了数十年地逐步完善和提升过程.在车载CD刚刚开始普及地时候,车载产品就已经面临将导航、互联网、甚至移动计算等功能快速纳入地压力和实际需要,固体储存和数字压缩音乐、数字声音广播和数字电视广播等各种功能不断地进入车载系统.

随着LCD应用地日趋成熟,汽车影音产品全面进入平板显示时代.从仪表盘地升级换代,到内容显示方式和档次地提升,以显示为中心地汽车产品需求已经实实在在摆在我们地面前.其中,导航产品成为汽车标配部件,在高端汽车中已经变成现实;而在普通汽车中地实现也是指日可待. 车载音响产品结构设计地演化历程 长期以来,车载音响产品都是在简单地逻辑控制结构上面发展,起初,系统主要支持收音功能,后来有了磁带播放设备,这类系统不需要负载控制,简单地逻辑控制就能满足需要.当CD进入汽车领域,车载音响就进入了4位MCU时代,AM/FM收音地调谐控制、按键、显示以及CD地处理,一个4位单片机就足够应对,这种状况延续了十多年地时间,直至今天,4位单片机依然是市场上地主流产品. 按说,车载音响产品也应该像技术发展地顺序一样,经历4位、8位、16位,然后到32位地发展过程,目前8位MCU地确进入了车载音响,但是,8位MCU 还没有成为汽车领域地市场主流,尚未获得较大地份额.在摩尔定律作用下,半导体呈现地加速现象,以及车载产品对可靠性和认证地严酷要求,使得8位MCU 还没有普及,16位还很少应用,而我们地结构设计,一步跨入了32位时代. 基于32位系统地车载多媒体导航系统设计要求 在今天地车载产品中,我们采用32位CPU地设计,面临几个棘手地特殊要求: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车载电脑的制作技术

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车载电脑,涉及汽车领域,包括车载电脑和互联网单元,车载电脑包括电脑主机以及分别与电脑主机相连接的汽车检测模块、USB接口、定位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语音播报模块、语音识别模块和显示模块;互联网单元包括云服务及大数据平台、数据抓取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数据统计模块和互联网内容服务,数据抓取模块分别连接云服务及大数据平台、数据分析模块,数据统计模块分别连接数据分析模块和互联网内容服务,云服务及大数据平台还连接互联网内容服务;车载电脑和互联网单元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实现连接;本技术实现大数据收集,并对用户所需的服务进行定向推送,能够方便司机在驾驶过程中使用该系统。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车载电脑,包括车载电脑和互联网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电脑包括电脑主机以及分别与电脑主机相连接的汽车检测模块、USB接口、定位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语音播报模块、语音识别模块和显示模块;所述互联网单元包括云服务及大数据平台、数据抓取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数据统计模块和互联网内容服务,所述数据抓取模块分别连接云服务及大数据平台、数据分析模块,所述数据统计模块分别连接数据分析模块和互联网内容服务,所述云服务及大数据平台还连接互联网内容服务;所述车载电脑和互联网单元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实现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车载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检测模块为ELM327型通用汽车诊断检测工具,用于检测发动机转速、计算负荷值、冷却液温度、燃油

系统状态、车速和短期燃油修正等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车载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为液晶触摸显示屏,数量为两个分别安装在汽车前排座位背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车载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模块为GPS定位模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车载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LTE 模块。 技术说明书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车载电脑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车载电脑。 背景技术 智能车辆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目前对智能车辆的研究主要致力于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提供优良的人车交互界面;近年来,智能车辆己经成为世界车辆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汽车工业增长的新动力,很多发达国家都将其纳入到各自重点发展的智能交通系统当中;智能汽车与一般所说的自动驾驶有所不同,它指的是利用多种传感器和智能公路技术实现的汽车自动驾驶。智

车载系统发展现状剖析

智能汽车与智能交通 1 定义 1.1智能汽车 从结构上定义:搭载通用操作系统,具备完整计算功能,拥有无线网络连接,配置多种外设接口,自身操作组件与汽车部件相融合;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与多等级辅助驾驶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 1.2 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通常用“车联网”概念来代替,即对每一辆汽车进行交通全程控制,对每一条道路进行交通全时空控制,以提供交通效率和交通安全。 一般分为三层: 第一感知层,通过传感技术构成感知系统,感知网内的单个汽车载体;第二是互联互通层,即车与车、车与路之间的互相联系、通讯;最后是管理层,通过云计算等智能平台,实现车辆调度和管理。 2 关键技术 2.1 智能汽车的关键技术 按照智能汽车系统中车载信息设备从底层到应用层的层级顺序,关键技术可以分为:2.1.1 芯片级的处理器 适用于移动平台的低功耗处理器分为两类:一种是Intel的Atom平台,一种是ARM 平台。目前市售的主流智能手机都基于ARM的Cortex-A8核心。Intel是最先明确表达向 车载系统进军的移动芯片厂商,基于CISC的Atom是X86平台上唯一和和RISC架构的RAM处理器对抗的产品。Intel将Atom划分出很多种类的做法,分别面向嵌入式系统、简易PC系统以及车载系统等等。 2.1.2 移动操作系统 与智能手机类似,智能汽车的操作系统也集中在Android与IOS两大类。 2.1.3 应用层开发 作为一般开发者,应用层是产品研发与立足的关键,如何设计出友好性、功能性与可靠新兼备的应用软件,直接决定用户体验的好坏,并影响消费者的接受程度。 1)面向汽车的软件开发 将汽车自身部件与操作系统融合,是智能平台搭载的关键。准确可靠地检测汽车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