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实验中学初三化学重难点练习题

安岳实验中学初三化学重难点练习题
安岳实验中学初三化学重难点练习题

初三化学重难点练习题

1.下图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该图说明了()○

○○○

+ ○○

○○○

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

A.水由氢水和氧气组成

B.水分子中的氢、氧原子可以再分

C.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原子

D.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2.据200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现场报道:甘甜清澈的长江源头水流至入海口,水下能见度不足10cm,其主要原因是沿途流入大量:

①工业废水;②生活污水;③泥沙;④雨水。

下列回答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3.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B.水是一种有限的宝贵资源,必须保护水资源

C.人类需要的淡水可通过海水蒸馏来补充

D.雨水是天然蒸馏水,所以是纯净物

4.上海被列为全国36个水质型缺水城市之一,并被联合国预测为21世纪洁净饮用水严重缺乏的世界六大城市之一。造成水质型缺水的主要原因是()A.河流上游水源污染较严重B.淡水资源短缺

C.降雨量不均衡D.取水点远离城市

5.右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

(1)该实验中的化学反应方程

式是。

(2)由实验现象可以确定A

端接蓄电池极。

6.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参加反应时,氢原子不能再分

C.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是正极的二倍,且具有可燃性

D.不论什么情况下,水都可以用来灭火

7.水可以造福于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会给人类造成灾难。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面①∽⑤项措施中可以采用的是()

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③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⑤减少空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含量,防止形成酸雨

A.①②④B.②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④8.2001年1月1日0时起,在环太湖流域内,凡排污不达标的企业皆被关闭,这就是被大众关注的“零点行动”。该项措施主要是为了治理太湖流域的()A.大气污染B.水污染C.光化学烟雾污染D.酸雨9.面对湖水被污染,有人建议:

①建立拦污闸,对人湖污水预先进行治理;

②将长江水引入冲洗,使死水变活;

③恢复湖中荷藕、菱、水葫芦的种植,利用植物的净水作用,并将植

物叶茎回收,经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从长远观点看,你同意。

不同意有关方案的理由是。

10.污水(未经处理的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可用次氯酸(HClO)杀死细菌。氯气溶于水时可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某水厂生产自来水的净化步骤如下:

原水→→→→净水

A B C D

(1)可以除去大颗粒悬浮物杂质的步骤为(填编号)。

(2)能消毒杀菌的步骤为(填编号)。

11.实验室制取氢气所需要的仪器是()A.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导气管、试管

B.铁架台、试管、导气管

C.广口瓶、铁架台、导气管、单孔橡皮塞

D.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导气管12.选用下图中部分仪器,组装成一个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制取氢气的简易发生装置,应选用的最合理的仪器是(填入编号)。

说明组装的装置为什么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13.某校初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实验装置,用浓盐酸和锌等药品设计一个实验,用来①制取纯净的氢气(不考虑水蒸气)②验证氢气已纯净③测定其体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达到上述①~③的实验目的,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写各接口的字母)

(2)甲装置的作用是,丙装置的作用是。(3)若将测得氢气的体积折算为质量表示,且为mg,请粗略计算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14.如右图所示,在试管和小气球中分别先加入稀硫酸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然后将气球中的固体倒入试管中,观察到有气

泡产生且气球胀大。请依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气球中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至少答出两种不

同类型的物质)。

(2)请用简单的实验方法,证明制得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

15.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且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混合,在常温下通过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试回答:

(1)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可选用。

②若用C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进气口应为,原因是

③为了验证硫化氢的水溶液呈现酸性,可将该气体通入装置D,D中

所盛试剂应该是,现象是。

④做上述实验时,为了防止多余的硫化氢逸出污染环境,可将其通入

装置E吸收,E中试剂应为溶液。16.氢气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物质,下列关于氢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氢气充灌探空气球是因为相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最小

B.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做燃料

C.点燃氢气时一定会发生爆炸

D.氢气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

17.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主要实验步骤有:①给试管中的氧化铜加热;

②停止加热;③向装有氧化铜的试管里通入氢气;④停止通入氢气。

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③①②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④②D.①③④②18.液氢可用作推进火箭的燃烧,这是因为()A.氢气难溶于水B.氢气没有颜色

C.氢气燃烧时放热多D.氢气没有气味

19.(1)一位同学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发现还原出的红色物质又逐渐变成黑色,可能的错误操作是。

(2)某同学收集一试管氢气,按下图所示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火

焰,移开拇指点火,检验氢气的纯度,结果没有听到任何声音,

分析其原因:。

20.实验室里有一位同学正在做氢气的制取、检验氢气的可燃性和制取ZnSO4固体的实验,他采用如下操作步骤:

第一步:取一支洁净的大试管(容积约为50mL),带有导管的橡皮塞,橡皮管以及尖嘴玻璃管,将它们组成制取氢气的简易装置。

第二步:在试管内装入几颗锌粒。

第三步:向试管里注入30mL稀硫酸,立即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住管口。

第四步:待有气体产生时,将尖嘴管移近酒精灯火焰上点燃气体。

第五步:待试管内反应完毕后,将试管内液体取出,加热蒸发,冷却后得到ZnSO4固体。

针对上述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步和第四步实验中,缺少的步骤是(要指明这些步骤在何时进行)①;②;第三步错误的操作应改为

(2)第二步应怎样具体操作。

(3)第五步所用仪器有。

21.下列H2的用途,利用其可燃性的是()

①充灌探空气球②焊接或割断金属③制半导体材料硅

④氢氧焰焊制石英制品⑤合成氨⑥作保护气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④D.③⑥

点燃

22.下列反应(1)2H2+O2====2H2O (2)H22O

(3)Zn+2HCl=ZnCl2+H2↑(4)3H2+WO3====W+3H2O

其中可表示氢气具有还原性的置换反应是()

A.仅(2)B.仅(4)C.(2)(4)D.(1)(2)(4)23.将Fe3O4与H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Fe3O4具有氧化性,H2是还原剂B.Fe3O4被还原,H2被氧化

C.H2O是氧化剂,Fe是还原剂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24.现在请你在实验室中探究氢气的有关性质。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要证实“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这属于氢气的(填“物理”或“化学”)性质,请设计一种简单的实验方案。简述该方案的操作方法和有关现象:。(2)欲点燃氢气,试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在点燃氢气以前,必须先检验氢气的,以防发生。点燃氢气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产生色火焰。

如果要检验氢气的燃烧产物,应采取的操作方法是。

(3)使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请改正装置中的两处错误:①; ②。(4)通过以上实验,可总结出氢气具有下列化学性质:

①;

②。

由上述化学性质可知,氢气具有以下用途:

①;

②。

25.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A.○2 8B.○2 8 C.○2 8 8 D.○2 8 26.对于Fe3+、Fe2+、Fe三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④质量几乎相等,⑤等质量的三种粒子所含的质子数相等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⑤C.①④⑤D.②③④27.元素X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2 8 ,元素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 6 。X与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XY B.X2Y C.XY2D.X2Y2 28.下面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A.○2 6B.○2 8 C.○2 8 D.○2 8 6

用序号填空:

(1)电子层排布相同的是;

(2)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3)表示阳离子的是;

(4)属于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是。

29.对下面所示的粒子结构示意图○2 8○2 8 ○2 8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原子B.它们都属于稳定结构

C.它们都是离子D.它们表法同一种元素30.金属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2 8 , x可分别表示的核电荷数为

()A.7、8、9 B.11、12、13 C.9、10、11 D.16、17、18 31.X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 8 8 2 ,元素Y为-1价,由XY 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XY2B.X2Y C.XY D.XY20 32.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2 8 2 ,该粒子的核内有个质子,最外电子层上有个电子。

33.铝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 8 3 ,其中○表示,三条弧线表示铝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在个电子层上。在化学反

应中,铝原子易个电子,生成离子。34.有粒子结构示意图:○2 8 Y

(1)x表示,Y表示。

(2)当y=8时,若该粒子为中性原子,则x= 。

(3)当y=8时,该粒子带有两个单位负电荷,则该粒子符号为。35.下面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2 6②○2 8 ③○2 8 ④○2 8

(1)①、②、③、④表示种元素,表示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2)表示阳离的是,其离子符号是。

36.核外电子排布为○2 81 ○2 7 ○2 8 2 ○2 6 的粒子中,彼此可开成AB型化合物的化学式为、。可形

成A2B型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37.有A、B、C三种元素。A元素+2价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2 8 B元素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其中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C元素的气体单质既可燃烧,又可以用来冶炼金属。A元素与B 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B元素与C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38.人体体液里经分析含有A、B、C、D四各元素,A原子为质量最小的原子;B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与氩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C元素的阳离子与D元素的阴离子核电荷数相差3;D元素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A、B、C、D四种元素的单质的化学式分别A

B C D 。

39.一种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4,该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A.+1价B.+2价C.+3价D.+5价40.在薄荷香型牙膏上看到抗牙腐蚀药物的化学式为NaFPO3,已知F为-1价,其核电荷数为9。

①该药物中磷的化合价为。

②已知相对原子质量:Na——23,P ——31,O ——16。药物相对分

子质量为144,求得F原子核内有个中子。

41.氯元素有多种化合价,下列化合物中,氯元素显+7价的是()A.HCl B.KClO3C.NaClO D.HClO4

42.新型净水剂铁酸钠(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A.+2价B.+3价C.+5价D.+6价

43.交警常用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开车,因为酒中的乙醇分子可以使橙红色的重铬酸钾变为绿色的硫酸铬[Cr2(SO4)3]。重铬酸钾和硫酸铬中铬的化合价依次是()A.+3,+5 B.+5,+3 C.+3,+6 D.+6,+3

44.重过磷酸钙是一种重要的磷肥,商品代号常用TSP表示,其主要成分中钙、氢、氧的原子个数比是1:4:8,已知磷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为+5,其他元素属正常化合价,则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

45.手机中使用的锂电池电板是新型的高能电池,以质量轻、电容量大而受到普遍重视。目前已制成多种功能的锂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Li+MnO2, =LiMnO2, 在上述反应中锂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转变为价,锰元素的化合价从+4价转变为价。

4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2AB2+B2=2M,则M的化学式为

()A.A2B B.A2C.AB D.AB3 47.有A、B、C三种物质各15g,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只生成30gD。若增加10gC,A与C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A.3:2 B.2:3 C.5:2 D.5:3 48.西班牙的瑞奥汀托河是一条酸河。经调查发现是由于上游河床含有的某种物质R在水中氧的作用下发生反应所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R+2H2O+7O2=2FeSO4+2H2SO4,则R的化学式是

()A.FeS B.Fe2S3C.FeO D.FeS2 49.用下列装置进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

的总质量不相等的是()50.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2)“长征三号”火箭用液氢和液氧做燃料,其燃烧反应是:

(3)剧烈运动血液中产生了较多乳酸(C3H6O3),使人肌肉酸痛,经过一段时间放松,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

碳和水,酸痛感消失。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51.“纳米材料”特指粒径为1~100nm(1nm=10-9m)的颗粒。

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应用几乎涉及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用

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作催化剂,使气车尾气中的CO跟NO反

应转化为两种气体,其中一种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种

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这两种气体是,写出CO

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2.镁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点燃后,它既能在氮气中也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已知镁在氮气中燃烧,化合成一种物质,其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黑色炭粒和一种碱性氧化物。试写出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镁和氮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

镁和二氧化碳在点燃条件下反应:。53.催化剂在起催化作用时,也参与了化学反应过程。例如:实验室用KClO3和MnO2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时,在KClO3分解

的同时,也伴随发生如下反应:(1)KClO3与MnO2反应,生成氧气和另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态单质A,同时还生成一种

紫红色晶体B(该晶体加热也产生O2 )。请写出KClO3与

M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气体A还与晶体B分解产生的一种物质C继续反应,生

成KCl、MnO2和O2。请写出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

54.在X+202=====CO2+2H2O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X 为()

A.CH4B.C2H5OH C.CH3OH D.CH3COOH 55.根据化学方程式:Na2S2O3+H2SO4=Na2SO4+S+X+H2O,推断X

物质的化学式为()

A.SO2 B.SO3 C.H2S D.Na2O 56.下列四个反应中生成物都是C,如果C的化学式为A2B3,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AB2+B2=2C B.AB2+2B2=2C

C.2AB2+B2=2C D.4AB+B2=2C

57.在反应A+B=C+D中,反应物的质量比为A:B=5:2。若完全反应后生成的C和D共2.1g,则消耗反应物A为g,B 为g。

58.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在空气中它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生成两种化合物,其中一种是具有漂白和杀菌作用的次氯酸(HClO)。则次氯酸钙与二氧化碳、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9.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由木炭、硫磺、火硝(KNO3)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时生成硫化钾(K2S),氮气和二氧化碳。写出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60.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曾用金属铝粉和高氯酸铵(NH4ClO4)混合物作为固体燃料。加热铝粉使其被氧气氧化,放出大量的热,促使混合物中高氯酸铵受热分解,同时生成四种气体:二种气体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一种气体是氯气(Cl2),还有一种气体是化合物(常温下是液态),因而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试写出其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铝粉被氧气氧化成三氧化二铝。(2)高氯酸铵受热分解。

61.已知-1价氢的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如NaH+H2O== NaOH+H2↑),试写出CaH2Na2CO3水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2.图中,H是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内部贮有硝酸铵(NH4NO3),当汽车高速行驶中受到猛烈撞击

时,硝酸铵迅速分解,产生大量

一氧化二氮气体和另一种氧化物,

充满气囊,填补在乘员与挡风玻

璃、方向盘之间,防止乘员受伤。

(1)硝酸铵受撞击后发生分解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是:。

(2)此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可能是()A.-3价B.+1价C.+3价D.+5价63.火柴头上的深色物质主要成分是KClO3、MnO2和Sb2S3(硫化锑),火柴盒上侧面涂有一层红褐色物质,主要成分是红磷和玻璃粉。划火柴时,借助摩擦发生氧化反应,放出氧气和热量,使可燃物燃烧,生成白烟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等。

(1)放出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2)生成白烟的化学方程式是,

(3)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Sb2S3可燃烧生成Sb2O3和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64.有些牙膏中加有少量的氟化物如氟化钠(NaF)等,写出氟化纳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刷牙时氟化钠跟牙齿矿物质——羟磷[Ca10(PO4)6(OH)2]反应生成氟磷灰石[Ca10(PO4)6F2],氟磷灰石具有更能抗酸(牙缝中食物残渣发酵的有机酸)的作用,从而达到防治龋齿的目的,写出生成氟磷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5.为探索物质在化学变化前后的质量关系,科学家做了大量实验。

1673年,英国物理学家波义耳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他将金属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煅烧后他立即打开容器盖进行称量,结果发现反应后的固体质量增加了。该实验导致波义耳未能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请你简要分析一下原因是什么?

66.相同质量的Na2CO3、K2CO3、MgCO3、CaCO3四种物质,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CO2最多的是()

A.Na2CO3

B.K2CO3

C.MgCO3

D.CaCO3

67.分别加热等质量的①KMnO4;②KClO3(另加少量MnO2 ); ③HgO,完全反应放出氧气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A.②>①>③B.①>②>③

C.①>③>②D.②>③>①

68.托盘天平两端各有一只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把天平调至平衡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入5.3g碳酸钠,为了使天平仍保持平衡,则应向另一只烧杯加入铁片的质量是()A.5.6g B.5.3g C.3.2g D.3.1g 69.某不纯的CaCO3样品中,可能含有SiO2、MgCO3、K2CO3、Cu O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样品10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共收集到4.44gCO2气体,并得到无色透明溶液,且溶液中残余不溶性固体。则样品中一定含有,一定没有,可能含有。(SiO2与盐酸不反应)

70.200tFe3O485%的磁铁矿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

初中化学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全)

初中化学重难点 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酸 碱 盐

有机物 其他:氨气NH3常见物质的俗名

碳酸钠苏打、纯碱Na2CO3氧化钙生石灰CaO 碳酸钠晶体天然碱、石碱、口碱Na2CO3·10H2O固体二氧化碳干冰CO2 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一氧化碳和氢气水煤气CO和H2 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硫酸铜晶体胆矾、蓝矾CuSO4·5H2O 氢氧化钙熟石灰Ca(OH)2甲烷沼气CH4 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化合反应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4P+5O22P2O5 白磷自燃:4P+5O2=2P2O5 木炭充分燃烧:C+O2CO2 木炭不充分燃烧:2C+O22CO 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S+O2SO2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 铝在氧气中燃烧:4Al+3O22Al2O3 铝不易生锈的原因:4Al+3O2=2Al2O3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 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22CuO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2H2O 将CO2变成CO:C+CO22CO 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CO2+H2O=H2CO3 用生石灰制取熟石灰:CaO+H2O=Ca(OH)2 一氧化碳燃烧:2CO+O22CO2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变浑浊的石灰水又变澄清:CaCO3+CO2+H2O=Ca(HCO3)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Cl22HCl 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22NaCl 镁在氮气中燃烧:3Mg+N2Mg3N2(注意氮元素的化合价)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2→点燃2MgO+C 上面三个化学方程式给我们的启示是: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

兽医学实验指导书

动物科学学院 《兽医学》 实验指导书 主性编写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含营养方向) 贵州大学 二OO 七年八月

前言 兽医学的基本内容涉及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家畜传染病学、家畜寄生虫学病、兽医内科学及兽医外产科学等学科。通过学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并运用于临床一般检查和系统检查,最终达到初步的临诊分析能力,对动物常见疾病能够作出诊断和防治。 兽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使学生不仅在理论上学好本门课的基本知识,而且能确实掌握有关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技术,并能应用于临诊实际,以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在动物保定、投药、一般检查、系统检查等方面加实践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本门课程相关实验的开展,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常见病理标本和临床常用药物;能够熟练掌握动物(牛为例)的各种保定方法和投药、注射方法;能够运用临床基本检查法进行一般检查和系统检查;初步掌握公母畜阉割技术;掌握常见中毒(如有机磷中毒)毒理及解救措施;最终能够独自开展一些常见动物疾病的诊疗工作。 实验项目—病理标本观察及临床常用药物认识,要求学生对常见病理变化及临床常用药物有感性认识,能够分析常见疾病病理过程,选用合适药物进行动物疾病的防治;实验项目—动物保定、一般检查和系统检查、投药注射法,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动物通用保定方法,理解一般检查和系统检查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熟练操作各种注射技术。实验项目—公畜睾丸摘除术,要求学生能够以公猪、公犬为例,举一反三,熟练掌握公畜睾丸摘除技术。实验项目—母畜卵巢子宫切除术,要求学生能够以母猪、母犬为例,举一反三,熟练掌握母畜卵巢子宫切除技术。实验项目—中毒实验,要求学生能够以犬有机磷中毒为例,掌握常见中毒的机理及施救办法。实验项目—现场病例诊疗分析,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能力。现场病例诊疗分析为综合性实验项目。 本指导书适用于动物科学本科专业的学生。在实验项目的编排上,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初三化学下册知识点

一、金属材料 1、金属材料 纯金属(90多种) 合金(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轻金属:如钠、镁、铝 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5、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 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 优点(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 + 酸→ 盐 + H2↑ 3、金属 + 盐→ 另一金属 + 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Fe + CuSO4 == Cu + FeSO4 (“湿法冶金”原理) 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园艺植物病理学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姓名: xx学号:17班级: 园艺1092 第一章绪论 1、园艺植物保护与环境保护有何联系? 植物是自然界生物的食物链中最基本的营养来源,是动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更是生态环境中动物生活不可缺少的环境基础。绿色植物,作为地球上最大的氧气和有机物的制造厂,维系着生态平衡,使万物充满生机。从化学角度看,它还微妙而准确地反映着我们周围环境的特征和变化,供给人类许多有用的信息和物质。所以,植物保护是环境保护最重要最必须的环节。 2、园艺植物病害有何重要性?其与其他作物病害有何不同特点? 园艺植物病害的重要性体现在: 1、影响园艺作物的产量 2、降低园艺作物的质量 3、有时影响国际贸易和出口换汇 4、防治不当会引起作物药害、人畜中毒和生态环境污染 与其他作物病害的差异: 1、园艺植物品种繁多、生物学特性差异大、耕作栽培措施要求高、生态环境复杂等特点,病害的发生规律难以把握,治理难度大。 2、园艺作物大多需要精耕细作,加大了人与作物的接触机会,也就增加了病害传播的可能性;这就要求生产者具备一定的植物病理学知识,避免不自觉地认为传播病害。

3、园艺作物保护地栽培面积的扩大、复杂指数的提高,为病害的越冬提供了良好的寄主和生态环境,为病害的传播介体提供了栖息、繁殖的场所,增大了切断病害传播途径的难度。 4、果菜类作物的产品大多是新鲜食品,防治病虫害时,不仅不能使用粮棉作物上常用的毒性农药,而且农药残留也有严格的限制。 5、花卉全球化销售使其成为病害的帮凶,由于是认为传播、途径广泛 3、植物病理学研究哪些方面的内容?其与哪些学科有何联系? 研究内容: 1、病害病原体的本质及其活动 2、受害植物的本质及其活动 3、植物与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4、病害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5、根据这些基础研究的结果,阐明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并设计经济有效地防治措施 与植物病理学有联系的学科包括: 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等等;植物病理学应该属于医学的分支,可以称为植物医学,研究对象涉及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间的互作,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第二章园艺植物病害的概论 1、你认为如何描述植物病害的定义更合适?为什么? 植物病害: 指植物的正常生理机制受到干扰所造成的后果。 原因:

青岛农业大学考研真题_兽医基础2012--2014年

青岛农业大学 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 (科目代码 343 /名称:兽医基础)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须在答题纸填写考生姓名、报考单位和考生编号。 2、答案必须书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该试题或草稿纸上均无效。 3、答题必须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其它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试题一并装入试题袋中。 第一部分:兽医药理学(75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生物利用度 2、化疗指数 3、首过效应 4、抗生素 5、配伍禁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药物的三致毒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解热镇痛药的种类很多,但都有其共同的作用基础,其都能抑制_________________ 的合成。 3、与林可霉素配伍用于支原体感染的氨基糖苷类药物是______________。 4、LD50是指_________________,MIC是指_________________。 5、丙硫苯咪唑又名_________________,是肠虫清的主要成分。 6、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是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是,四环素类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是 。第1页(共 3 页) 7、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理主要有4种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靶位结构的改变和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治疗指数是指() A LD50 / ED50 B LD5 / ED95 C LD1 / ED99 D LD1/ED99 2、溺水、麻醉意外引起的心脏骤停应选用( ) A 去甲肾上腺素 B 肾上腺素 C 麻黄碱 D 多巴胺 3、可直接兴奋呼吸中枢,可用于解除中枢性呼吸抑制的药物是( )

2017年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重要知识点

2017年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重要知识点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考点1 金属材料(2页)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纯金属属于金属材料,但金属材料不一定是纯金 属,也可能是合金。 2.金属制品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铁、铜、铝及其合金是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考点2 金属的物理性质(2页-3页) 1.共性:★在常温下除汞为液体,其余金属均为固体。都具有金属光泽,都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差异性: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汞却是液体;不同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差异较大; 考点3★金属之最(4页) 1.银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最好; 2.锇的密度最大; 3.锂的密度最小; 4.钨的熔点最高; 5.汞的熔点最低; 6.铬的硬度最大。 7.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8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9.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 考点4 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用途之间的关系(4页) 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而物质的用途又反映出物质的性质。 2.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紧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考点5 合金(4页-5页) 1.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和非金属,形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注意:(1)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的混合物。 (2)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使合金更容易适于不同的用途。 (3)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为合金。 (4)金属在熔合了其它金属和非金属后,不仅组成上发生了变化,其内部组成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从而引起性质的变化。 2.合金的形成条件:其中任一金属的熔点不能高于另一金属的沸点(当两种金属形成合金时)。 3.合金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性质比较。 (1)铁合金:主要包括生铁和钢,它们的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生铁含碳量2%-4.3%, ★钢的含碳量为0.03%—2%。钢比生铁具有更多的优良性能,易于加工,用途更为广泛。(2)铝合金:铝中加入镁、铜、锌等金属形成合金。广泛应用于制造飞机、舰艇和载重汽车等,可增加它们的载重量以及提高运行速度,并具有抗海水腐蚀、避磁性等特点。 (3)铜合金:黄铜:铜、锌的合金;青铜:铜、锡的合金;白铜:铜、镍的合金。 (4)★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性质:优异的耐腐蚀性,对海水、空气和若干腐蚀介质都稳定,可塑性好,强度大,有密度小,又称亲生物金属。 用途:喷气式发动机、飞机机身、人造卫星外壳、火箭壳体、医学补形、造纸、人造骨、海水淡化设备、海轮、舰艇的外壳等。

2020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知识点总汇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考点一、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1.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①大多数的金属呈__银白_色,(但是铜呈_黄_色,金呈_金_色);②常温下为_固体(但是汞为_液体_体);③具有良好的_导电_性、_导热_性和_延展_性。 决定金属用途的因素有:是否经济、是否有害、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是否污染环境和是否便于废物回收 2. 合金:(1)概念: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__金属_和_非金属__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例如:生铁和钢是含__碳量_不同的铁的两种合金,其中生铁的含碳量约为_2%~4.3%,钢的含碳量为_0.03%~2%_。 (2)合金的性质与金属相比具有的优点是硬度大、耐腐蚀性好、熔点低。 1、通过观察上面的表格,你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一般情况下,金属的密度比较大、熔点比较高、硬度比较大 2、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答:铅的硬度小,而铁的硬度大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钨的熔点高,锡的熔点低;如果用锡,则锡丝易烧断。 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铬硬度大, 耐磨、美观,又防锈;金的价格高、硬度小如果镀金则会增加成本且不耐用。 5、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银的价格比铜高许多 6、考虑物质的用途时,首先要考虑物质的__性质___,还需要考虑那些因素? 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资源、废料是否易于回收、价格、对环境的影响 7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 8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

普通植物病理学思考题

3.病原细菌和病原真菌在侵染、传播方面有何特点? 答:(1)病原细菌的侵染方式包括气孔、皮孔、水孔等自然孔口侵入,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的伤口侵入,侵入途径不同会引起不同的症状病原细菌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雨水传播,其次包括介体传播以及使用工具上的传播 (2)病原真菌的侵染方式都具有主动性,是以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或者以菌丝从伤口、自然孔口侵入或从表皮直接侵入,担子菌还能以侵入能力更强的根状菌索侵入。 病原真菌的传播主要方式是气流传播,也有雨水介体和人为因素的传播 4.怎样初步诊断一种细菌性病害? 答:(1)症状识别(2)显微镜检查(3)分离培养侵染实验 5.植物病害的症状分哪些类型? 答:内部症状:内含体、侵填体、胼胝体 外部症状:(1)病状:变色、坏死、萎蔫、腐烂、畸形 (2)病症:霉状物(丝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点状物、索状物、菌脓或流胶 第四章 1.怎样利用交互保护反应防治病毒病? 答:在植物病毒学的研究中,人们早已发现病毒近缘株系间有“交互保护作用”。当植物寄主接种弱毒株系后,再第二次接种同一种病毒的强毒株系,则寄主抵抗强毒株系,症状减轻,病毒复制受到抑制。利用植物诱发抗病性来控制病害是一个很有希望的研究方向。人们试图利用病毒的弱毒株系或病原菌弱毒菌系来诱发植物抗病性用来防治病害。这类研究多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的,还缺乏有关诱发抗病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防病增产效果以及应用技术的田间研究。另外,也没有证据表明诱发抗病性能够遗传传递,因而短时间内还难以在生产中应用诱发抗病性。 2.植物病毒的本质是什么? 答:病毒(virus)是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保护性衣壳中,只能在适合的寄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的一个或多个基因组的核酸分子,又称分子寄生物。病毒的复制依赖于寄主的蛋白质合成系统,需要寄主提供原材料,靠脂蛋白双层膜定位在寄主细胞内的位点上。病毒区别于其它生物的主要特征是:①病毒是个体微小的分子寄生物,其结构简单,主要由核酸及保护性衣壳组成;②病毒是严格寄生性的一种专性寄生物,其核酸复制和蛋白质合成需要寄主提供历材料和场所。按它们寄主性的不同,病毒分为寄生植物的植物病毒(Plant virus)寄生动物的动物病毒以及寄生细胞的噬菌体等。

九年级化学各单元重点知识汇总强烈推荐

初三化学各单元重点知识汇总 第 1 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2、常见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硬度、熔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3、常见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毒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不稳定性)等 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 最高。 三、走进化学实验室: 1、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 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 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 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 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 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m(左盘)=m( 右盘)+m( 游码)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 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五)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 逸出。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固体药品——广口瓶,液体药品——细口瓶

园艺植物病理学课后思考题和答案

园艺植物病理学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姓名:莫星娣学号:200911321217 班级:园艺1092 第一章绪论 1、园艺植物保护与环境保护有何联系? 植物是自然界生物的食物链中最基本的营养来源,是动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更是生态环境中动物生活不可缺少的环境基础。绿色植物,作为地球上最大的氧气和有机物的制造厂,维系着生态平衡,使万物充满生机。从化学角度看,它还微妙而准确地反映着我们周围环境的特征和变化,供给人类许多有用的信息和物质。所以,植物保护是环境保护最重要最必须的环节。 2、园艺植物病害有何重要性?其与其他作物病害有何不同特点? 园艺植物病害的重要性体现在: 1、影响园艺作物的产量 2、降低园艺作物的质量 3、有时影响国际贸易和出口换汇 4、防治不当会引起作物药害、人畜中毒和生态环境污染 与其他作物病害的差异: 1、园艺植物品种繁多、生物学特性差异大、耕作栽培措施要求高、生态环境复杂等特点,病害的发生规 律难以把握,治理难度大。 2、园艺作物大多需要精耕细作,加大了人与作物的接触机会,也就增加了病害传播的可能性;这就要求 生产者具备一定的植物病理学知识,避免不自觉地认为传播病害。 3、园艺作物保护地栽培面积的扩大、复杂指数的提高,为病害的越冬提供了良好的寄主和生态环境,为 病害的传播介体提供了栖息、繁殖的场所,增大了切断病害传播途径的难度。 4、果菜类作物的产品大多是新鲜食品,防治病虫害时,不仅不能使用粮棉作物上常用的毒性农药,而且 农药残留也有严格的限制。 5、花卉全球化销售使其成为病害的帮凶,由于是认为传播、途径广泛 3、植物病理学研究哪些方面的容?其与哪些学科有何联系? 研究容: 1、病害病原体的本质及其活动 2、受害植物的本质及其活动 3、植物与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4、病害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5、根据这些基础研究的结果,阐明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并设计经济有效地防治措施 与植物病理学有联系的学科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等等;植物病理学应该属于医学的分支,可

兽医病理学试题

兽医病理学试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兽医病理学》试题(A卷)参考答案 正考题闭卷适用专业年级:动物医学2006级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本试题一共五道大题,共三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1.答题前,请准确、清楚地填各项,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35分) 1.下列哪项不符合一期愈合( C) A 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 B 愈合时间短C.形成明显瘢痕 D.伤口缝合严密 2.炎症的重要的标志是(C) A.变性B.坏死C.渗出D.充血 3.以下哪种坏死属液化性坏死( D) A.心肌梗死B.脾梗死C.肾梗死D.脑梗死 4.“火腿脾”是指脾脏发生何种病变所致( D) A.水泡变性 B.脂肪变性 C.透明变性 D. 淀粉样变 5.气球样变的细胞最常见于( B) A.心B.肝C.脑D.脾 6.“虎斑心”是指心肌细胞发生下列哪种病变的眼观表现( D )A.水肿B.细胞肿胀C.淀粉样变性D.脂肪变性 7.蓄积于细胞质中的脂肪滴可被下列哪种染色方法染成红色( C)A.锇酸染色B.H.E染色C.苏丹Ⅲ染色D.美兰染色 8.光镜下判定细胞是否坏死主要观察(B) A.细胞形态B.细胞核形态C.核仁形态D.染色质形态

9.下列细胞中哪种细胞的再生能力最弱(C) A.肝细胞B.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C.心肌细胞D.血细胞 10.由周围健康细胞分裂增生来完成修复的过程,称为(A)A.再生B.增生C.化生D.机化 11.肉芽组织眼观呈颗粒状的主要原因是( A ) A.新生的毛细血管呈袢状弯曲 B.大量炎性细胞呈灶性聚集 C.成纤维细胞灶性聚集 D.感染、炎性水肿 12.凝固性坏死好发于下列器官,但除( D )之外。 A.肝B.脾C.肾D.脑 13.湿性坏疽多见于下列那些器官中(D) A.肝、胃、肠B.胆囊、肾、胰C.脾、子宫、肺D.肺、子宫、小肠 14.“心衰细胞”见于( A ) A.左心衰时肺泡腔内B.右心衰时肺泡腔内C.肺水肿时肺泡腔内D.肝淤血时肝血窦内 15.“槟榔肝”是由于( D) A.肝小叶间静脉淤血和结缔组织增生B.肝脏出血和肝细胞坏死C.肝细胞坏死和结缔组织增生 D.中央静脉与肝窦淤血和肝细胞脂肪变性 16.禽霍乱时,肝脏表面出现的灰黄色针尖大病灶的病理本质为( B)A.脂肪变性B.坏死灶C.肉芽肿结节D.小的化脓灶17.急性炎症时局部疼痛的主要原因是( D ) A.组织细胞变性坏死B.局部组织充血水肿C.组织分解代谢增强D.渗出物压迫、炎性介质刺激 18.在细菌感染的炎症中,最常见的炎性细胞是( A) A.嗜中性白细胞B.浆细胞C.淋巴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 19.关于萎缩的描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D) A萎缩的器官均匀性缩小. B萎缩的器官重量减轻.C.萎缩器官的实质细胞数量减少D.间质纤维组织和脂肪组织数量减少 20.白细胞自血管内游出,在组织内作定向运动的现象称( D )A.白细胞吞噬B.炎性渗出 C炎性漏出 D.趋化作用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 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 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装点移碘的酒精溶液)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 略(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浙大临床病理学思考题及答案

2014年临床病理学思考题及答案 一、分子临床病理 1.请结合自己的专业,简单设计一个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的方案来研究一个课题(一抗和二抗的名称和来源,一抗的定位预测;实验方案,生物学意义和临床意义,实验设计(每个对照组的意义)。结果判断。一抗:鼠抗人VEGF单克隆抗体;二抗:羊抗小鼠Biotin标记抗体;一抗的定位预测:表达在肺组织的细胞浆中;实验方案:选择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三组石蜡标本切片。通过抗体标记 VEGF,经过免疫组化染色后判定相关蛋白表达与肺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生物学意义:VEGF 是肿瘤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可以通过其相关的特异性受体选择性作用于内皮细胞发挥作用。临床意义:通过了解非小细胞肺癌VEGF的表达,可能预测非小细胞肺癌的转移、预后,从而指导抗肿瘤治疗。实验设计:通过设立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的对照组,对比所研究蛋白在不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进而得出实验结论。结果判断:免疫组化染色后,利用电脑的病理图文报告分析系统进行结果判读,对染色结果定量分析。掌握以下原则:阳性细胞定位是否明确,是胞膜、胞浆还是胞核阳性间质清晰,无背景着色;阳性细胞要在5%以上,才能定为阳性;参考评价:<5% -, 5%-25%+, 25%-50%++,>50%+++。 2.免疫组化的应用范围。 1)提高病理诊断准确性;2)对疾病的预后和治疗的意义;3)癌基因蛋白的应用;4)对肿瘤增生程度的评价;4)微小病灶的发现;5)在肿瘤分期上的意义;6)指导肿瘤的治疗;7)免疫性疾病的辅助诊断;8)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3.何谓“套餐式”免疫标记?举两例说明 每一种组织的标记物必须用2种以上的抗体,除了能够阳性正面证实的抗体,还要有能阴性反面证实的抗体。例如: a.Keratin,Vimentin,LCA,S100四种抗体组合。Keratin角蛋白,存在于上皮细胞,Keratin阳性且其它阴性的结果可以筛选出可疑癌或生殖细胞瘤;Vimentin波纹蛋白,存在于间质细,LCA存在于血细胞,Vimentin和LCA阳性的结果可以筛选出可疑淋巴瘤;S-100 存在于神经内分泌细胞,Vimentin和S100阳性的结果可以筛选出可疑神经内分泌肿瘤;Vimentin阳性的结果可以筛选出可疑肉瘤。 b.胃肠道间质瘤GIST检测CD117,DOG-1,CD34;鉴别平滑肌瘤及神经鞘瘤。 4. 何谓靶向治疗?举两例说明。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的一个蛋白质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后会特异地作用于致癌位点,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举例:乳腺癌:曲妥珠单抗用于治疗Her-2 FISH阳性乳腺癌。 5 靶向治疗应用现状: 靶向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中的热点,已经在肺癌、胃肠间质瘤、淋巴瘤、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等治疗中显示了一定的疗效。肺癌:部分非小细胞肺癌EGFR过表达/突变,采用EGFR抑制剂进行靶向治疗,药物有吉非替尼、西妥昔单抗等;胃肠间质瘤:发病机制关键在于C-kit基因功能获得性突变以及由此导致的Kit蛋白异常活化,治疗药物有伊马替尼、苏尼替尼。乳腺癌:Her-2过表达,治疗药物赫赛汀,是靶向Her-2胞外区的人单克隆抗体。 存在的问题:一些癌症的分子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使得靶向药物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存在不良反应。临床疗效存在个体差异性。靶向治疗药物耐药。

初三化学复习重点知识点归纳

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 1. 常见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及主要物理性质 2. 几种常见药品的存放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Al)。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O2)。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N2)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C)。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K)。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H2O)。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 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 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不溶于稀HNO3) 等 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白色↓:Mg(OH)2。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解题技巧和说明 推断题解题技巧 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 蓝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Cu2+ 溶液、液态固态O2(淡蓝色) 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 的溶液(棕黄色) 绿色:FeSO4?7H2O、含Fe2+ 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 有臭鸡蛋气味:H2S (二) 解实验题 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①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②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KOH溶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装点移—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a、书写方法: b、意义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如Fe、He 、C 、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 c、有关元素周期表 *发现:门捷列夫 *排列依据 *注:原子序数=质子数 d、分类 e、元素之最:地壳:O、Si、Al、Fe 细胞:O、 C、H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 :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粒子的种类原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区别粒子结构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粒子电性不显电

园艺植物病理学思考题及答案

园艺植物病理学思考题及答案 园艺(观赏)201102 杨湾学号:20111829 专题二: 植物病理学的发展简史及病害的基本概念 一、何谓植物病害、症状、病状、病征、侵(传)染性病害和生理病害? 1、植物病害:植物由于致病因素(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其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 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种种病理变化,表现各种不正常状态即病态,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2、症状: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态,称为症状。植 物病害的症状均有一定的特异性和相对的稳定性,所以它是诊断病害的重要依据。 3、病状:是指植物自身外部表现出的异常状态。 类型: 变色、坏死、腐烂、畸形和萎蔫. 4、病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的构造。 类型: 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索状物和脓状物等. 5、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这类病害可以在植物个体间互相传染,所以 也称传染性病害。 6、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即由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而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这类病 害没有病原物的侵染,不能在植物个体间互相传染,所以也称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二、试述掌握植物病害症状的意义。答:症状是指植物受到病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症状。植物病害的症状均有一定的特异性和相对的稳定性,所以它是诊断病害的重要依据。植物的病害既有利又有弊,植物的利主要表现在可以增加可食性、观赏性、药用价值、诱导抗病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成员;植物的弊主要表现在他会降低作物产量,影响产品质量,内含有毒物质,也是 一种限制因子。因此只有掌握了植物病害的症状才有利于我们对植物病害表象出来的不利方面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同时也可以利用植物病害表象出来的一些症状提高园艺产品的经济价值。 专题三、植物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三、何谓植物病害的病原、病原物、三角关系、积年流行病害、单年流行病害和病害的测报? 1. 病原: 是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 病原物有: 真菌、细菌、菌原体、病毒、类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和线虫等。 2、非生物病原:指不适宜的物理和化学因子。在传染性病害中,具有致病力的病原物的存在及其大量繁殖传播是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消灭或控制病原物的传播、蔓延是防治植物病害的重要措施。 3、植物病害三角关系:寄主植物、病原之间的相互作用受环境条件影响,三个要素的关系称为植物病害的三 角关系。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重难点易错点讲练《巧析溶液的形成》含解析.docx

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 巧析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1.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特征 均一性: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处完全一样(指密度、浓度、性质等)。 稳定性:溶液形成以后,条件不变,溶质、溶剂长期不分离。 混合物: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3.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4.溶液中的质量关系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例如: 10 g 食盐全部溶解在 90g 水中,所得到的溶液质量为90g +10 g = 100 g 。 注意:食盐、蔗糖等加到水中可以形成溶液,而花生油、泥土等物质,因为放入水中之后 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不能叫做溶液。花生油与水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泥 土与水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二、物质溶于水时的热现象 物质溶于水时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些物质溶于水放热,例如氢氧化钠; 有些物质溶于水吸热,例如硝酸铵; 有些物质溶于水无明显变化,例如氯化钠。 三、乳化作用 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叫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叫乳化作用。常用的乳化剂有各种日用洗涤剂、化妆品等。 乳化作用的应用有:用洗涤剂除去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清洗试管内的油污等。 注意:溶解和乳化是两种不同原理的现象。 例题 1下列物质属于溶液,且溶质是单质的是()

A. 盐酸 B. 少量的粉笔灰加入水中 C. 少量碘溶于酒精中 D. 少量的锌粉溶于稀盐酸中 解析: A. 盐酸的溶质是氯化氢气体,属于化合物而非单质, B.得到的是悬浊液,是混合物 C.得到的是碘酒溶液,其中的溶质是碘,而碘属于单质; D. 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溶质是氯化锌和过量的盐酸中的氯化氢气体,属于混合物 而非单质。 答案: C 例题 2 小军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做了一个有关物质溶解和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能 量变化的探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小试管 A、B 中分别盛有两种不同的无色液体,U形管内 均为滴有红墨水的水。 ( 1)若试管 A 中的无色液体是稀硫酸,向 A 试管中加入镁条,看到试管中产生大量无 色气泡,且 U形管 a、b 两端液面,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2)若试管 B 中的无色液体是水,向试管 B 中加入一种固体,且U形管的a、b两端液面的变化与( 1)相反,则所加固体可能是(填下列序号)。 A. 氯化钠 B. 氢氧化钠 C. 硝酸铵 解析:( 1)镁条和稀硫酸的反应除了生成气体,还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集气瓶中气体温 度升高,体积膨胀,所以 a 端会下降, b 端会上升; (2)要与( 1)中相反,即 a 上升, b 下降,则瓶内温度会降低,硝酸铵溶于水时,温 度会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时,会放热,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 答案:( 1) a 下降, b 上升镁条和稀硫酸反应放热,且产生气体,集气瓶中气体 温度升高,体积膨胀( 2)C 【易错警示】 溶液中的溶质、溶剂的判断 要正确地判断溶质、溶剂,需明确以下几点: (1)只有溶液中才有溶质、溶剂。悬浊液、乳浊液中不存在溶质、溶剂的说法。 (2)液体并非都是溶液,如蒸馏水,则属于纯净物。 (3)溶液并非都是无色的,可以有颜色。 (4)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多种。 (5)某些溶液发生反应后溶质会发生变化。 判断溶质、溶剂通常分为如下几种情况: ( 1)如果是固体、气体溶解在液体里,通常把固体、气体作为溶质,液体为溶剂; ( 2)如果是两种液体相互溶解,通常把量少的作为溶质;

初三化学下册知识点(鲁教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中考知识点 李花 龙山中学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 一、如何识别酸 1、电离 (1)定义:物质溶于水后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溶液导电的原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离方程式:(溶于水) ①HCl=H++Cl- ②H2SO4=2H++SO42- 2、由①②得: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例:硝酸、碳酸、硫酸、盐酸、醋酸等 二、酸的性质 1、盐酸和硫酸的物理学性质(浓) (1)盐酸(物理性质) 无色、透明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大,打开浓盐酸瓶塞,瓶口出现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工业盐酸因具有杂质而略显黄色。 (2)、硫酸(物理性质) ①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密度比水大,具有吸水性,因此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②稀释浓硫酸:把浓硫酸沿玻璃棒慢慢引流到水里,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 2、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稀) 因为盐酸和硫酸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1)酸与指示剂的作用 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色,使无色酚酞不变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 (2)酸+金属——盐+氢气 ③Na2CO3=2Na++CO32- ④CuSO4=Cu2++SO42- 由③④得: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例:氯化钠、硫酸铜、碳酸钠等 A、化学方程式 Mg+2HCl=MgCl2+H2↑ Fe+2HCl=FeCl2+H2↑现象:铁的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有无色变成浅绿色

Zn+2HCl= ZnCl2+H2↑ 2Al+6HCl=2AlCl3+3H2↑ Mg+H2SO4=MgSO4+ H2↑ Fe+H2SO4=FeSO4+H2↑现象:铁的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有无色变成浅绿色 Zn+H2SO4= ZnSO4+H2↑ 2Al+3H2SO4=Al2(SO4)3+3H2↑ B、用途:验室制氢气 (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①化学方程式 Fe2O3+6HCl=2FeCl3+3H2O 现象:铁锈消失,溶液有无色变为黄色 Fe2O3+3H2SO4=Fe2(SO4)3+3H2O现象:铁锈消失,溶液有无色变为黄色 ②用途:金属除锈 (4)、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①化学方程式 2HCl+Na2CO3=2NaCl+H2O+CO2↑用于检验碳酸根离子 HCl+AgNO3=AgCl↓+HNO3用于检验氯离子 H2SO4+BaCl2=BaSO4↓+2HCl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 ②实例:检验一瓶无色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取无色溶液少许注入试管,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证明原溶液中含有碳酸根。 (5)、复分解反应 ①定义: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 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气体、水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 一、如何识别碱 (1)电离方程式: ⑤NaOH=Na++OH- ⑥Ca(OH)2=Ca2++2OH- (2)由⑤⑥得: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例: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二、碱的性质 1、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1)、氢氧化钠(物理性质) 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白色固体,易溶液于水,溶于水后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有涩味和滑腻感,放在空气中溶易吸收水分而潮解,具有强腐蚀性。 (2)、氢氧化钙(物理性质) 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CaO+H2O=Ca(OH)2 (放出大量的热) 白色固体,微溶液于水。 2、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因为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氧离子,所以化学性质相似。(1)、碱与指示剂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