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人口增长模式 练习题

i n t h e i r b 1、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下列哪个因素所决定 A 、人口出生率 B 、人口死亡率 C 、人口自然增长率 D 、人口数量2、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往往是不同的,下列不属于其形成原因的是A 、人口数量的多少 B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C 、社会、经济的差异 D 、文化、环境的差异3、影响死亡率变化的主要社会环境因素是 ①经济因素②政治因素③医疗卫生条件④生育政策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读右图,回答4-6题: 4、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④①②③ D 、③②①④7、人口增长模式中,传统型和现代型的共同特点是( )A 、两者的出生率都高B 、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高C 、两者的死亡率都低D 、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低读某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表,完成8-9题 阶段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① 3.8 3.20.6② 3.5 2.4 1.1③ 2.9 1.2 1.7④ 1.3 1.00.3 8、该国人口增长具有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特点的阶段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对该国人口增长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模式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现代型 B 、②——传统型 C 、③——原始型 D 、④——过渡型10、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比 A 、人口的出生率比发达国家低 B 、人口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低 C 、人口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 D 、婴儿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低11、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工业革命以前,人口增长为“低-低-低”模式 B 、农业文明时期,人口增长为“低-低-高”模式 C 、产业革命时期,人口增长为“高-低-高”模式 D 、后工业化时期,人口增长为“高-高-低”模式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欧洲所有国家的人口已连续多年出现负增长 B 、非洲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正在向“低—低—低”模式转变 C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 D 、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低—低—低”模式13、目前,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很少 B.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劳力缺乏

地理知识点梳理-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doc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我国自建国以来到现在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4.运用图表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5.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世界人口的增长体现两个差异 (1)时间差异: 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2)空间差异: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低水平,人口增长缓 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慢 很快 2.原因分析 (1)人口增长率的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温馨提示

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构成。 2.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2)总结不同模式中,三项指标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类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Ⅰ原始型高高低 Ⅱ传统型高低高 Ⅲ现代型低低低 (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①发达国家:现 代型。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③我国: 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温馨提示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除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政策影响外,与传统文化观念、宗 教信仰、婚俗等地域文化也密切相关。 三、人口的迁移

知识点测试: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知识点测试: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一、单选题 下图为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四国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丁乙丙甲D.丁丙乙甲2.近年来可能有大批移民流入的国家是 A.丁国B.乙国C.丙国D.甲国 读贵、苏、川、粤四省2007年与2017年人口相关数据统计表,回答3~4题。 3.关于上述四省地理事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省北部经济发达B.②省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C.③省全年日照时间长D.④省地势平坦开阔 4.有关①省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模式为“高—高—低”B.人口增长受经济因素影响较小 C.省内各地区城市化水平差异大D.城市化水平提高主要得益于高新技术产业读四种人口死亡率与出生率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表示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A.①B.②C.③D.④6.人口老龄化现象最为严重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读“2012年四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完成7~8题。 7.图中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的国家是 A.甲B.乙 C.丙D.丁 8.与图中丙国人口增长模式一致的有 ①埃及②日本③加拿大④肯尼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读甲、乙、丙、丁四个国家某时期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完成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B.乙国人口增长为“高—低—高”模式 C.丙国一定属于发展中国家 D.丁国人口增长为现代型 10.有关乙、丙两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国城市化进程减慢 B.丙国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 C.乙国劳动力不够充足 D.两国城市均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11.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如果a、b、c分别代表三个国家,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a——德国B.b——肯尼亚 C.c——印度D.b——日本 二、填空题 12.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_________。 (2)图中处于人口再生产“高低高”模式阶段的主要是_____和____(填字母)。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__________(发展中或发达)国家或地区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3)图中人口死亡率下降最快的阶段是_________(填字母)。 (4)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_____________阶段(填字母),应

湘教版教学设计:人口增长模式

湘教版必修II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设计 湖州菱湖中学 【设计思想】 地理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程的设计,力求以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以“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为主线,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教材分析】 本节有三个主题:一是人口增长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二是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三是我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及人口政策。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了解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是协调人地关系的基础。因此,本单元将“人口增长模式”作为开篇,与当前的社会现实、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能够引起大家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熟悉中国乃至世界人口的数量及分布,在此基础上,学习人口发展的规律,本节内容对于高中年龄阶段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智力发展水平来说难度较小。 本节内容系统性教强。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反思等教学环节,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运用图表分析法、材料分析、比较等方法,正确认识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2)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与地区分布。 (3)根据资料,分析我国和当地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率分布图,进一步提高读图和分析能力。 (2)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资料、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

(完整版)人口增长模式_练习题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与地区分布检测 1、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下列哪个因素所决定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死亡率 C、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数量 2、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往往是不同的,下列不属于其形成原因的是 A、人口数量的多少 B、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 C、社会、经济的差异 D、文化、环境的差异 3、影响死亡率变化的主要社会环境因素是 ①经济因素②政治因素③医疗卫生条件④生育政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读右图,回答4-6题: 4、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则在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7、人口增长模式中,①和④的共同特点是( ) A、两者的出生率都高 B、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高 C、两者的死亡率都低 D、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低 阶段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① 3.8 3.2 0.6 ② 3.5 2.4 1.1 ③ 2.9 1.2 1.7 ④ 1.3 1.0 0.3 ) A、① B、② C、③ D、④ 9、对该国人口增长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模式判断正确的是() A、①“高-高-低” B、②低-低-高” C、③“低-低-低” D、④”低- 高-低” 10、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比 A、人口的出生率比发达国家低 B、人口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低 C、人口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 D、婴儿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低 11、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以前,人口增长为“低-低-低”模式 B、农业文明时期,人口增长为“低-低-高”模式 C、产业革命时期,人口增长为“高-低-高”模式 D、后工业化时期,人口增长为模式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欧洲所有国家的人口已连续多年出现负增长 B、非洲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正在向“低—低—低”模式转变 C、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 D、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低—低—低”模式 13、目前,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很少 B.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劳力缺乏

《人口增长模式》教案设计复习过程

《人口增长模式》教 案设计

《人口增长模式》教案设计 《人口增长模式》教案设计人口增长模式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 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教师讲解: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因此,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过渡:下面我们从时间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呢?

1.1《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1.1《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人口增长模式》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教材分析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较大,形成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工业革命之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后又演变成了“高-低-高”模式和“低-低-低”模式。本节课的理论性较强,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对这几种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它们的特点、影响因素和地区分布。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经对人口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关于人口模式的划分和总结,学生并未深入了解过。本节课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究,引导学生总结出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成因和分布地区。在此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对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进行探究和解答。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直观图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的趋势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2、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掌握各个时期人口的增长模式。 3、分析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问题以及对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表来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增长的趋势、特点等。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2、使学生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 1

[点拨]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总人口数=出生率-死亡率。 3.影响因素 [自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出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 [点拨]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可分为两大类: ①自然因素:生物学规律、自然环境、自然灾害 ②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人口政策等。 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因为生产力发展引起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变化,决定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二、人口增长模式 [合作探究]请同学按照事先划分好的小组,合作探究人类历史发展时期中产生的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分析其形成的时期、分布地、特点和成因。讨论时间约为3分钟,之后小组代表进行成果展示。 [点拨] 1、“高-高-低”模式 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前,分布在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基本特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人口增长缓慢。 原因:该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以采集、狩猎和手工劳动为主,抵御疾病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差,以及粮食的缺乏和战争的影响。 2、“高-低-高”模式 出现在工业文明时期,分布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基本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迅速。 原因:产业革命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于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增,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 3、“低-低-低”模式 出现在新技术革命时期,分布在大多数发达国家或地区。 基本特点: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缓慢,不少国家 和地区出现了零增长和负增长。 原因:随着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得到提升,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2 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讲义)

1. 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2. 通过比较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特征||。 3. 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及其成因||。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 1. 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 2. 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3. 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 能够结合某区域的人口统计数据||,正确判断其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并学会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差异||。 一、人口增长模式

①从特征上区分: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不同||,前者描述为“极低”||,后者描述为“较低”||。 ②从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曲线特征上区分:前者人口数量变化大||,出生率和死亡率波动大;后者人口数量呈缓慢增长趋势||,死亡率开始下降||。如下图所示||,A表示原始人口增长模式||,B表示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③从所处历史时期区分:前者只存在于原始社会||,后者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二、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人口问题和采取的对策及今后人口变化趋势||,对比分析如下表所示: 1. 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计划生育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控制人口增长||。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有大幅度的下降||,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整体看来||,我国城市人口已基本实现向“三低”模式的转变||,而农村人口还处于这一转变过程之中||。 2. 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原因 ①社会经济因素:生活富裕有利于减少生育; ②制度因素:国家的人口制度、社会主义教育促进了出生率的下降; ③计划生育因素:少生、优生、优育政策逐渐深入人心||。 3. 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1)主要人口问题 ①人口基数大、增长快;②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素质低;③人口结构不合理||,男性比例偏高;④人口老龄化;⑤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2)人口政策 ①要严格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