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的研究及发展状况

造血干细胞的研究及发展状况
造血干细胞的研究及发展状况

造血干细胞的研究及发

展状况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国际标准 ISO 6579

食品和动物饲料的微生物学

——沙门氏菌检测的基准方法内容

1 范围

2 参考标准

3 定义

4 原理

概要

前增菌——非选择性液体培养基

增菌——选择性液体培养基

划平板和鉴定

确认

5 培养基、试剂和血清

概要

培养基和试剂

血清

6 设备和玻璃器皿

7 采样

8 检验样品的制备

9 程序

试验样品和原始悬浮液

非选择性前增菌

选择性增菌

划平板和鉴定

确认

10 结果表示

11 检验报告

12 质量保证

附录A (标准化)程序图表

附录B (标准化)培养基和试剂的成份及准备

附录C (非标准化)实验室间试验结果

参考书目

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国际标准化团体的全世界同盟。通常由ISO技术委员会来执行国际标准的制订工作(ISO成员体)。通常由ISO技术委员会来完成国际标准的准备工作。在委员会中,若对建立的技术委员会有兴趣的话,每个成员体有权作为代表。国际组织、政府或非政府组织,通过ISO联系,也可以参加这项工作。在所有电工标准方面,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紧密合作。

国际标准按照ISO/IEC指南第三章所列的规则草拟。

技术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准备国际标准。被技术委员会采用的国际标准草案

以投票方式在成员体内运行。至少要75%成员体的投票赞成,才能作为一个国际标准发布。

要引起注意的可能性是:本国际标准的一些要素可能是专利权主体。ISO不应承担鉴定部分或全部的这种专利权。

ISO6579是由食品ISO/TC34技术委员会、微生物SC9分委员会所准备的。

第四版删除或更换了第三版(ISO6579:1993),并已作了技术性修订。附录A和附录B形成了本国际标准的标准化部分。附录C仅为资料。

介绍

因为有大量的不同种类的食品和饲料产品,本基准方法可能对某些产品并不完全适用,而另一些产品可能得用到其他方法。既然这样,如果为论证技术上的原因而绝对需要时,那么就可使用这些产品指定的不同方法。不过,应尽可能地使用本基准方法。

在下一次审查这个国际标准时,我们会考虑所有有用关于这些指标所涉及的范围内以及个别产品不遵照这些指标的原因的信息。

(产品的)检测方法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统一,而且,对于某些产品,可能已经有与本基准方法不符的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存在。但是我们希望,在以后审查这些标准时能进行修改,使其同本国际标准保持一致,以保证除了因技术原因确实需要外不会发生背离本基准方法的情况.

微生物学——检测沙门氏菌方法的通用指南

警告——为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在适当装备的实验室、在熟练的微生物学家的控制下检测沙门氏菌、特别是伤寒沙门氏菌、副伤寒沙门氏菌,这是非常关键的。另外最要关注的是所有培养物的处置。

1 范围

本国际标准详述了沙门氏菌的基准方法,包括伤寒沙门氏菌和副伤寒沙门氏菌。

在绪论中受讨论的局限性,本国际标准适用于

——供人类消费或动物饲养所使用的产品。

——在食物生产和处理范围内的环境样品。

警告——本方法并不包括所有的伤寒沙门氏菌和副伤寒沙门氏菌。

2 标准的参考资料

通过本文中的参考目录,下列标准化文件包含组成本国际标规定的条款。对后来更正或修订的陈旧参考资料,这些条款并不适用。然而,鼓励那些基于赞同本国际标准的成员,去调查下面提到的大多数新版标准化文件应用的可能性。对更新的参考资料,最新版的标准化文件作了参考应用。ISO和IEC的成员保持对现行有效国际标准的注册。

ISO6887-1,食品和动物饲料的微生物学——微生物检验中测试样品、原始悬浮液及十倍稀释液的制备——第一章:原始悬浮液和十倍稀释液制备的通用规则

ISO 7218:1996,食品和动物饲料的微生物学——微生物检验的通用规则ISO 8261,牛奶及奶制品——微生物检验中测试样品、原始悬浮液及十倍稀释液制备的通用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应用下列定义来表达本国际标准的用途。

沙门氏菌:在选择性培养基上形成典型或少典型的菌落,当依照本国际标准进行试验时,它们表现出特有的生化反应和血清学特征的微生物。

沙门氏菌检测:当依照本国际标准进行试验时,在一定重量或体积的产品中,测定这些沙门氏菌的存在与否。

4 原理

概要

沙门氏菌检测需四个连续阶段(也可以见附录A)

注沙门氏菌可能少量存在,并经常伴随着相当数量的其它肠杆菌属或其它菌属。因此,选择性增菌是必需的;此外,为尽可能地检测到受伤沙门氏菌,经常需要进行前增菌。

前增菌——非选择性液体培养基

将试验部分接种于缓冲蛋白胨水,在37℃±1℃培养18h±2h。

对于某些食品,则需利用其它的前增菌程序,见。

数量比较庞大时,在接种测试样品前应将缓冲蛋白胨水加热到37℃±1℃。增菌——选择性液体培养基

将得到的培养物接种到RVS肉汤和MKTTn肉汤。

RVS肉汤在℃±1℃孵育24h±3h,MKTTn肉汤在37℃±1℃孵育24h±3h。

划平板和鉴别

从中获得的培养物接种于两种选择性固体培养基上。

——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琼脂(XLD琼脂)

——对XLD琼脂的任何其它补充性的选择性培养基,特别是适合于分离乳糖阳性的沙门氏菌、伤寒沙门氏菌和副伤寒沙门氏菌的培养基,实验室可以选择使用。

XLD琼脂在37℃±1℃孵育,在24h±3h后检查结果。第二种选择性琼脂按照厂家说明书进行孵育。

注作为资料,亮绿琼脂、亚硫酸铋琼脂等,可用作第二种平板划线培养基。确认

挑选可疑沙门氏菌的菌落进行次培养,再按所描述的划线分离,通过适当的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验加以证实。

5 培养基、试剂和血清

概要

供常规实验室使用,见ISO 7218。

培养基和试剂

注由于培养基和试剂的数量庞大,为了表述清晰,我们认为将它们的组成和配制在附录B中列出更适当。

非选择性前增菌液:缓冲蛋白胨水

第一种选择性增菌液:RVS肉汤

第二种选择性增菌液:MKTTn肉汤

固体选择性平板培养基

第一种培养基:木糖赖氨酸去氧胆酸盐琼脂(XLD琼脂)

第二种培养基

第二种培养基的选择是留给检测实验室自定。在它的准备使用时应准备按厂家说明书准确执行。

营养琼脂

三糖/铁琼脂(TSI 琼脂)

尿素琼脂(Christensen)

L-赖氨酸脱羧酶培养基

β-半乳糖苷酶检测试剂(或依照厂商说明书使用的比色盘)

V-P反应试剂

吲哚反应试剂

半固体营养琼脂

生理盐水溶液

血清

含有一种或多种O抗原的多价血清型可由商品化获得,也就是包含一个或更多个O群抗血清(称单价或多价抗O血清),抗Vi血清和含有一个或多个H 因子的抗血清(称单价或多价抗菌素H血清)。

应确保所用的抗血清足以检测所有的沙门氏菌血清型。

6 设备和玻璃器皿

如果操作规范,对于可重复使用的玻璃器皿,重复使用是可以接受的。

通常或特殊情况下微生物实验室设备(见ISO 7218)如下:

干灭菌(烘箱)或湿灭菌(高压灭菌器)设备

见ISO 7218

干燥柜或烘箱,通过对流通风,能在37℃±1℃和55℃±1℃之间调节温度。培养箱,能调节温度至35℃±1℃或37℃±1℃。

水浴,能调节温度至℃±1℃,或孵育,能调节温度至℃±1℃。

水浴,能在44℃-47℃间调节温度。

水浴,能调节温度至37℃±1℃。

由于沙门氏菌的低传染性,推荐使用含有抗菌剂的水浴锅(、和)。

灭菌环,直径约为3mm或10μl的灭菌吸管。

pH计,要求在20℃-25℃时精确校准到±单位。

适当容量的试管或烧瓶

可以使用带无毒金属或塑料螺旋帽的试管或烧瓶

分别以和间隔标示,容量为10ml和1ml的刻度吸管或自动吸管。

小规格(直径为90mm-100mm)和/或大规格(直径为140mm)的皮氏培养皿。

7 制样

实验室收到具有代表性的,且在运输或贮存过程中没有损坏或改变的样品是非常重要的。

制样不是本国际标准指定方法的一部分。可参见处理相关产品的特定国际标准。如果没有特定国际标准,可推荐这一方面已被公认的相关部分。

8 测试样品的制备

根据处理相关产品的特定国际标准来制备测试样品。如果没有特定国际标准,可推荐这一方面已被公认的相关部分。

9 程序(见图附录A)

测试样品和原始悬浮液

概要

特定的国际标准处理相关的产品,见ISO 6887-1。牛奶及奶制品见ISO 8261。

准备原始悬浮液,通常用和(缓冲蛋白胨水)指定的前增菌培养基作为稀释液。

如果指定测试样品的重量超过25g,则需用一定量的前增菌液做约1:10

稀释。

为减少检测工作量,当检测指定食品中超过25g样品时,或有证据表明混合物(将测试样品堆聚)不会影响到特殊食品的检测结果时,则样品可以混合测定。例如,如果要测定10份25g的样品,则各取10份样品混合形成一个

250g混合测试样品,加入2250ml前增菌肉汤。另外,还可从10份单独测试样品()的前增菌液中取(10mlRVS肉汤)和1ml(10mlMKTTn肉汤)混合加入到100ml选择性增菌液中进行增菌培养。

某些产品原始悬浮液的特殊制备

注下列特殊的制备仅涉及沙门氏菌的情况。在ISO 6887-2、ISO 6887-3、ISO 6887-4和ISO 8261中描述了适用于其它病原微生物检测的特殊制备。

非选择性前增菌液

将原始悬浮液()于37℃±1℃孵育18h±2h。

选择性增菌液

将获得的培养物接种到含有10mlRVS肉汤()的试管中;另取获得的培养液

1ml接种到含有10mlMKTTn肉汤()试管中。

接种的RVS肉汤()于℃±1℃孵育24h±3h;接种的MKTTn肉汤于37℃±1℃孵育24h±3h。引起注意的是不得超过最高允许的孵育温度(℃)

划线和鉴定

在孵育24h±2h后,取RVS肉汤()培养物一环()接种于含有第一种选择性平板培养基(XLD平板,见)的大规格皮氏培养皿表面,以便获得好的单个菌落。

若缺少大的培养皿,则可采用两个小的培养皿,用相同的接种环一个接着一个地划平板。

用消毒过的接种环和皮氏培养皿象上面一样按相同的步骤接种于第二种选择性平板培养基()。

在孵育24h±3h后,用MKTTn肉汤()培养物,重复描述的步骤接种于两种选择性平板培养基上。

倒置培养皿(和)使底部在最上面,将第一种选择性培养基()放在设定为37℃的培养箱内。第二种选择性培养基()则按照生产厂家的说明书执行。

在孵育24h±3h后,检查平板()上存在的沙门氏菌的典型菌落或可能是沙门氏菌非典型菌落(见注)。在培养皿的底部标示它们的位置。

在XLD平板生长的沙门氏菌典型菌落是中心一个黑点,周围由于指示剂颜色的改变而出现淡红色的轻微透明带。

注 H2S阴性的变种沙门氏菌在XLD平板上长成粉红色菌落,中间是暗红色。

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第二种选择性平板培养基,经过适当的时间,通过它们的特征,检查并核对被认为可疑沙门氏菌菌落的存在。

确认

概要

如果显示是可靠的,那么,可以使用商业化的可供沙门氏菌生化试验用的鉴别试剂盒。鉴别试剂盒的使用关系到菌落的生化确认。这些试剂盒应在生产厂商的说明书指导下使用。

注辨认沙门氏菌菌落,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经验,它们外表各有不同,不仅是种与种之间,每批培养基之间也有不同。

确认菌落的选择

为了确认,从每个选择性培养基的第个培养皿上挑取至少一个被认为典型的中可疑的菌落,如果第一种选择培养基为阴性,则需挑选4个菌落以上。

在流行病学研究的情况下,建议至少有五个菌落需被鉴别。如果一个培养皿上少于五个典型的或可疑的菌落,则取所有典型的或可疑的菌落做确认。

用一种便于好的单个菌落形成的方式在预先干燥的营养琼脂平板表面上划经挑选的菌落。将接种的平板()在37℃±1℃孵育24h±3h。

用纯培养物进行生化试验和血清学确认。

生化确认

概要

用接种针,将所选菌落的每个培养物接种于至指定培养基。

TSI琼脂(先在TSL琼脂斜面上划线,再于底层穿刺。在37℃±1℃孵育24h±3h。

在培养基上颜色变化的解释如下:

a)底部

——黄色葡萄糖阳性(葡萄糖被利用)

——红色或未变葡萄糖阴性(葡萄糖未被利用)

——黑色硫化氢形成

——气泡或裂缝葡萄糖产气

b)斜面

——黄色乳糖和/或蔗糖阳性(乳糖和/或蔗糖被利用)

——红色或不变色乳糖和/或蔗糖阴性(乳糖和蔗糖均不被利用)典型的沙门氏菌培养物显示碱性(红色)斜面和酸性(黄色)底部,伴随着产气(气泡)和(约90%情况下)硫化氢产生(琼脂变黑)()。

当分离到乳糖阳性的沙门氏菌时,TSI的斜面是黄色的。因此,沙门氏菌培养物的初步确认并不能仅仅根据TSI琼脂试验的结果。

尿素琼脂()

在琼脂斜面上划线。在37℃±1℃孵育24h±3h,间隔一定时间检查。

如果反应是阳性,尿素裂解释放氨,其颜色由酚红变成玫瑰红,最后变成深樱红色。反应通常在2h-4h后可见。

L-赖氨酸脱羧酶培养基()

接种于液体培养基表面以下,在37℃±1℃孵育24h±3h。

培养后出现混浊及出现紫色表明为阳性反应。黄色表明阴性反应。

β-牛乳糖试验

取满环可疑菌落放于含有生理盐水的试管中。

加1滴甲笨并摇匀。把试管放入37℃水浴(),保持几分钟(约5分钟)。加检测β-牛乳糖的试剂,混匀。

再将试管放入37℃水浴,保持24h±3h,间隔一定时间检查试管。

黄色表明为阳性反应。反应通常在20分钟后可见。

如果用准备好的纸片(),则按照生产厂商的说明书操作。

V-P反应培养基

取满环可疑菌落放于含有3mlVP培养基的灭菌试管中。

在37℃±1℃孵育24h±3h。

孵育后,加入2滴肌氨酸溶液,3滴1-萘酚-乙醇液,随后加入2滴氢氧化钾溶液;每种试剂加完后要摇匀。

15分钟内颜色由粉红变为鲜红表明阳性反应。

吲哚反应培养基

将可疑菌落接种于含有5ml的胰蛋白胨/色氨酸培养基的试管中。

在37℃±1℃孵育24h±3h。孵育后,加1ml Kovacs 试剂。

出现红色环表明阳性反应。黄褐色环表明阴性反应。

生化试验的解释

常见沙门氏菌出现的反应结果见表1。

血清学确认和血清型

概要

在消除自凝现象后,用适当的血清通过玻片凝集试验对纯菌落()检测沙门氏菌O抗原、Vi抗原和H抗原的存在。如果与以下描述有差异的话,则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抗血清。

自凝现象的消除

放一滴生理盐水()于仔细清洁过的玻片上。用接种环挑取部分被测菌落并将水滴打散,以获得均一混浊的悬浮液。

注将部分被测菌在一滴水打散,然后用一滴生理盐水()与它混匀,这也是可能的。

轻轻摇动玻片30s-60s。在暗背景下观察结果,用放大镜更好。

如果细菌凝集成或多或少的明显块状,则可认为是自凝集,那么按照下列方法进行沙门氏菌的抗原测定是不可行的。

O-抗原测定

用一个无自凝集的纯菌落,用一滴抗O血清()代替生理盐水(),按步骤操作。

如果出现凝集,则认为该反应为阳性。

用多价和单位血清接连凝集。

Vi-抗原测定

按步骤操作,但用一滴抗Vi血清代替生理盐水。

如果出现凝集,则认为该反应为阳性。

表1 生化试验的解释

H-抗原测定

将纯的无自凝集的菌落接种于半固体营养琼脂。在37℃±1℃孵育24h±3h。

用此培养物来检测H-抗原,按步骤操作,但用一滴抗H血清代替生理盐水。

如果出现凝集,则认为该反应为阳性。

生化和血清学反应的解释

表2给出的是所用菌落()完成确认试验(和)的解释。

表2—确认试验的解释

最后确认

被考虑为沙门氏菌,或可能是沙门氏菌(见表2)的菌落,应送公认的沙门氏菌参比中心做最后的血清型确认。

送确认时应同时附上关于此菌的所有尽可能多的信息,以及是一次爆发流行还是在食物中。

10 结果表达

与解释的结果相一致,揭示χg或χml测试样品中是否存在沙门氏菌。

多实验室间的试验所获得的精密数据见附录C。

11 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应详细说明:

——制样方法,如果知道的话;

——试验过程中任何增菌液或孵育条件的偏离;

——所有非本国际标准指定的操作条件,或者被认为可选择的、和可能影响结果的任何事件的细节;

——得到的结果;

测试报告也应该声明得到的阳性结果是仅用了划线培养基()而不是本国际标准指定的方法。

12 质量保证

为检查实验室用本国际标准描述的方法和培养基来检测沙门氏菌的能力,提出参考样品加入含前增菌液的质控瓶中。对质控瓶的检测过程与测试样品培养相一致。

附 录 A (标 准 化) 检测程序图

造血干细胞研究进展

造血干细胞研究进展 摘要:造血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在人体造血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造血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表面标志以血干细胞在干细胞移植、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方面的临床应用和前景。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又称多能干细胞,是存在于造血组织中的一群原始造血细胞。也可以说它是一切血细胞的原始细胞,即由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增殖为不同的血细胞系,并进一步生成血细胞。人类造血干细胞首先出现于胚龄第2~ 3周的卵黄囊,在胚胎早期(第2~ 3月)迁至肝、脾,第5个月又从肝、脾迁至骨髓。在胚胎末期一直到出生后,骨髓成为造血干细胞的主要来源。造血干细胞是干细胞中研究最早、最多、最深入的一种,近年来在造血干细胞的多个研究领域均取得了重要进展。 1 造血干细胞的发现 造血干细胞的发现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放射医学的研究, Jacobson 等[1-3]发现小鼠与豚鼠的脾脏与骨髓中存在有一类细胞,即造血干细胞,能够重建经致死剂量射线照射过的小鼠与豚鼠的造血系统。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与流式细胞分选技术的出现,人们利用多种针对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组合,分离到相对较纯的小鼠与人骨髓与胚胎组织中的造血干细胞与造血前体细胞群(hematopoietic progenitorcell)。其中,美国斯坦福大学 Weissman 实验室在分离与鉴定小鼠与人的造干细胞方面所做的工作最为杰出[4-9]。长期以来,对于造血干细胞是由多种不同的、可以分化成不同种类成熟细胞所组成,还是由一类可以分化成所有造血系统成熟细胞所组成,人们存有争论。直到 1996 年,Osawa 等[10]通过单个细胞移植的方法,验证了一个造血干细胞就可以重建机体整个的造血系统,才结束了对于这一问题的争论。 2 对小鼠造血干细胞的早期发生的研究 造血干细胞的发生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于小鼠造血干细胞的早期发生研究得相对较多。小鼠胚胎在完成原肠运动(gastrulation)后不久,一群中胚层的细胞

细胞研究进展概述

细胞研究进展概述——干细胞技术 20092358 谢芬霏16120901 生物技术 摘要:干细胞是人体及各种组织细胞的最初来源,具有高度自我复制、高度增殖和多项分化的潜能。干细胞的研究正在向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等各个领域交叉渗透,干细胞的研究也成为了生命科学的热点,本篇就几个干细胞的研究方向的进展展开一些介绍。 关键词:干细胞;多能性;神经干细胞;造血干细胞 引言: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根据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和成体干细胞(somatic stem cell)。根据干细胞的发育潜能分为三类:全能干细胞(totipotent stem cell,TSC)、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和单能干细胞(unipotent stem cell)。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干细胞的形态上具有共性,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体积小,核相对较大,细胞核多为常染色质,并具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胚胎干细胞(Embrtibuc stem cell)的发育等级较高,是全能干细胞(Totipotent stem cell),而成体干细胞的发育等级较低,是多能干细胞或单能干细胞。据最新研究发现,成体干细胞可以横向分化为其他类型的细胞和组织,为干细胞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在胚胎的发生发育中,单个受精卵可以分裂发育为多细胞的组织或器官。在成年动物中,正常的生理代谢或病理损伤也会引起组织或器官的修复再生。胚胎的分化形成和成体组织的再生是干细胞进一步分化的结果。胚胎干细胞是全能的,具有分化为几乎全部组织和器官的能力,而成体组织或器官内的干细胞一般认为具有组织特异性,只能分化成特定的细胞或组织。 1 胚胎干细胞 1.1 胚胎干细胞的概念和生理学特性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胚胎干细胞当受精卵分裂发育成囊胚时,内层细胞团(Inner Cell Mass)的细胞即为胚胎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可以自我更新并具有分化为体内所有组织的能力。胚胎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有:①全能性,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 胚胎干细胞可以诱导分化为机体的任何组织细胞。全能性的标志是细胞表面有胚胎抗原和Oct4蛋白【1】。②无限增殖性。胚胎干细胞在体外适宜条件下, 能在未分化状态下无限增殖。③胚胎干细胞具有种系传递的功能。④胚胎干细胞易于进行基因改造操作。⑤细胚胎干胞保留了正常二倍体的性质且核型正常。早在1970年Martin Evans已从小鼠中分离出胚胎干细胞并在体外进行培养【2】,而人的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培养直到最近才获得成功。进一步说,胚胎干细胞(ES细胞)是一种高度未分化细胞。它具有发育的全能性,能分化出成体动物的所有组织和器官,包括生殖细胞。研究和利用ES细胞是当前生物工程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ES细胞的研究可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畸胎瘤干细胞(EC细胞)的发现开始了ES细胞的生物学研究历程。目前许多研究工作都是以小鼠ES细胞为研究对象展开的,如:德美医学小组在去年成功的向试验鼠体内移植了由ES细胞培养出的神经胶质细胞。此后,密苏里的研究人员通过鼠胚细胞移植技术,使瘫痪的猫恢复了部分肢体活动能力。随着ES细胞的研究日益深入,生命科学家对人类ES细胞的了解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98年末,两个研究小组成功的培养出人类ES细胞,保持了ES细胞分化为各种体细胞的全能性。这样就使科学家利用人类ES细胞治疗各种疾病成为可能。然而,人类ES 细胞的研究工作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很大争议,出于社会伦理学方面的原因,有些国家甚至明令禁止进行

细胞培养发展历史

1856年,实现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的突破。 1885年,Roux温生理盐水培育鸡胚组织; 1887年,培养皿(英文:Petri dish)由在德国生物学家罗伯特·科赫手下工作的细菌学家朱利斯·理查德·佩特里(Julius Richard Petri,1852-1921)于1887年设计,故也称为“佩特里皿”。是一种用于细胞培养的实验室器皿,由一个平面圆盘状的底和一个盖组成,一般用玻璃或塑料制成。 1902年,植物细胞培养是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02年Haberlandt 确定了植物的单个细胞内存在其生命体的全部能力(全能性),使成为植物组织培养的开端。 其后,为了实现分裂组织的无限生长,对外植体的选择及培养基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1906年,Beebe和Ewing用盖片悬滴培养法,以动物血清做培养基,培养狗淋巴细胞存活了72 小时。现代细胞培养是从Harrison(1907)和Carrel(1912)两人开始的。Harrison参考前人经验,创建了盖片覆盖凹窝玻璃悬滴培养法。 1907年,哈里森(Harrison)在无菌条件下用淋巴液作培养基,培养蛙胚神经组织存活数周,并观察到神经细胞突起的生长过程,由此创建了盖片覆盖凹窝玻璃悬滴培养法,奠定了动物组织体外培养的基础。 1910-1912年,Carrel采用无菌操作、更新培养基、传代,完善了悬滴培养法; 1912年,Haberlandt的学生Kotte和美国的Robins在根尖培养中获得了组织培养的成功。Kotte采用了无机盐、葡萄糖、蛋白胨、天冬酰胺,及添加各种氨基酸的培养基。 1915年,昆虫细胞培养的鼻祖是德国人forhardBendict(1878—1958),发表了有关昆虫细胞培养的第一篇文章。 1923年,Carral设计创立了卡氏瓶培养法,用此法可根据需要随时更换培养液,既有利于组织不断生长,又可以运用不同种类的营养液培养不同的细胞,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组织培养研究。 在培养基方面,Earle在1948年设计了含有碳酸氢钠等盐类的Earle氏盐溶液,Hank’s在1949年设计了Hank’s氏盐溶液。 Earle、Dulbecco等于1943年创建单层细胞培养法,首建长期传代的L-细胞系;1948年Sanford创建单细胞分离培养法,获L-细胞纯系。 1948年,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细胞毒性实验它是利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测定细胞溶解,抵制细胞生长的毒性作用来评价生物材料的潜在细胞毒性。 1948年,RosenBluth等首次报道利用鼠成纤维细胞培养来筛选聚合物,开始了细胞毒性试验评价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的研究与应用工作。 1950年,Enders及其同事发表了第一篇关于在培养细胞中生长病毒的报告,开拓了以动物病毒为研究对象的新领域。作为大规模细胞培养,Copsik等人成功的进行了有关仓鼠肾细胞(BHK)的悬浮培养。

2020届高三生物3-4月模拟试题汇编专题04 细胞的生命历程(解析版)

专题04 细胞的生命历程 1.(2020·福建省莆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某高等雄性动物(2n=6、XY型)的基因型为AaBb,下图表示其体内某细胞分裂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有6条染色体 B.该细胞中染色体①、②分别为性染色体X、Y C.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D.该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基因型为aBX、aBX A、AbY、bY 【答案】D 【解析】该细胞中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应该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错误;题干表示,该动物为雄性,其体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X和Y虽然属于同源染色体,但形态和大小并不相同,所以可以判定中间的一对染色体为性染色体,①、②的形态相同,应该为常染色体,B错误;由于在图示中其中一个A基因发生了易位,因此存在染色体变异,但基因型依然为AAaaBBbb,所以细胞并没有发生基因突变,C 错误;图中已经显示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情况,该细胞后续可以产生的配子种类已定,为aBX、aBX A、AbY、bY,D正确;故选D。 2.(2020·广东省广州市育才中学高三零模)如图表示雌兔卵巢中某种细胞分裂时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B过程细胞中一定有氢键断裂 B.B→C过程细胞中一定有交叉互换 C.C→D过程一定与纺锤体有关

D.D→E细胞中X染色体只有1条或2条 【答案】A 【解析】A→B段表示DNA复制,所以细胞中一定有氢键断裂,A正确;B→C过程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不会发生交叉互换,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B错误;CD段形成的基因是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与纺锤体无关,C错误;DE段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中X染色体有4条,D错误。故选A。 3.(2020·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俗称“血癌”,原因是比较早期的造血干细胞演变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更新能力变得非常强的“白血病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白血病细胞”中的信使RNA与正常造血干细胞的完全不同 B.“白血病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的原因是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多 C.“白血病细胞”凋亡受阻的主要原因是该细胞的凋亡基因不能复制 D.造血干细胞演变为“白血病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的基因发生了突变 【答案】D 【解析】不同细胞中遗传物质是选择性表达的,因此“白血病细胞”中的信使RNA与正常造血干细胞中的mRNA不完全相同,A错误;“白血病细胞”也就是癌细胞,而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的原因是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B错误;癌细胞凋亡受阻,很可能是凋亡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而不是凋亡基因不能复制,C错误。造血干细胞演变为“白血病细胞”的过程中,表现异常的根本原因是基因发生了突变,D正确。 故选D。 4.(2020·广西桂林市高三二模)生物会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直至最后死亡的生命历程,活 细胞也一样。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 ..的是() A.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会影响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 B.细胞凋亡的过程中,有的基因活动加强,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 C.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存在较大差异 D.细胞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蛋白质的种类可能增加 【答案】C 【解析】DNA分子的复制、转录时都需要DNA分子解旋后作为模板,故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会影响解旋而影响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A正确;细胞凋亡过程中,与细胞凋亡相关的酶会增加,控制其合成的基因活动也会增强,细胞凋亡是对机体稳定有利的过程,B正确;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较为相似,都有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分离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

干细胞研究发展历程.

1950:将骨髓细胞移植到遭受致死剂量辐射的动物,发现能够挽救生命,重建骨髓造血免疫系统 1960:真正认识和了解人和哺乳动物干细胞始于20世纪60年代 1961:Till 和Mc Culloch 提出多能干细胞概念 1967:多纳尔–托马斯完成第一例骨髓移植,后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1980: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手段 1981:Evans等首次成功建立小鼠胚胎干细胞系 1981: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的分离和培养首先在小鼠中获得成功 1988:美国科学家James Thomson分离出人类胚胎干细胞 1998:美国两个科研小组分别报告从胚胎和生殖脊成功建立人类胚胎干细胞系,使人类胚胎干细胞能在体外生长和增殖 同年,美国科学家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报告:小鼠肌肉组织的成体干细胞可以“横向分化为血液细胞”。此后,世界各国科学家相继证实,包括人类的成体干细胞具有可塑性,从而掀起了全球成体干细胞研究高潮。干细胞研究进展被《科学》杂志评选为该年度世界十大科学成就之首。人类ES (hES)细胞建系获得成功,由此推动了干细胞研究的兴起。 2000: 日本把以干细胞工程为核心技术的再生医疗列为“千年世纪工程”之一,当年投资108亿日元;同年,全世界有1062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 成体干细胞移植使糖尿病大鼠恢复正常 神经干细胞能够进入脑组织并修复脑损伤 角膜干细胞有助于恢复视力 发现成人骨髓干细胞形成肝细胞 成人骨髓干细胞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转化为神经细胞 成人骨髓干细胞可以在体外大规模培养 证实成人骨髓干细胞可以形成多种类型组织

干细胞治疗工作流程图

干细胞治疗工作流程 脐带血临床采集流程 干细胞是一种未分化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分化、发育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 脐带血广泛的应用前景备受关注,脐带血本属于废弃物,但是医学技术的进步使得它的价值得到了空前的提升。1989年,法国的鲁克罗曼教授用HLA 相合的同胞脐带血干细胞进行移植,成功地治疗了一例遗传性疾病—可尼贫血症,之后短短的15年的时间,医学界利用脐带血干细胞已成功治愈和改善了多种疾病,包括: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神经和血管系统疾病、脑部疾病、肿瘤、糖尿病等。现在在儿童的干细胞移植方面,由于可以存在1-2个HLA位点的不配型,免疫排斥反应小等原因,脐带血干细胞已成为治疗一些重大疾病的有效手段。同时,干细胞的进一步开发,还可用于抗衰老、器官修复、美容等保健领域。干细胞技术和临床应用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新的希望和保障。但是作为采集脐带血最主要的工作人员,我们所需要的操作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对于术中操作之外,我们还是会遇到以下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放心的采集,存储,备用。但是真正合法,安全,便捷的让脐带血的干细胞移植到有需要的患者体,需要按以下流程操作: 脐带血采集条件: 以初产妇、年龄在45岁以或35岁以经产妇,身体健康者为宜。 脐带血安全流程

1、传染病检查:孕妇在产前要做好身体检查。这些检查包括:肝功能是否正常,有无梅毒螺旋体,艾滋病病毒(HIV )、乙型肝炎病毒(HBV )、丙型肝炎病毒(HCV)等病原体检测。如果其中有一样是阳性的话,就不要再进行采集了。 2、采集和储存的无菌观念:在自然分娩的情况下,一定要注意消毒。被厌氧菌和需氧菌污染,检测为阳性时都不能储存和使用。在脐血被采集后,应该尽快保存在2-8℃的恒温箱中,并远离辐射源,不要让X射线照到。这样的脐带血经科学实验证实,放置24小时或在-23℃以下48小时,其中的干细胞的活性是没有明显影响的,但最长不应该超过72小时。 采集流程 何种方法采集脐带血更好些呢?Solves[5]等证实了剖宫产情况下,以下两种采集方法体采集法对得到的脐带血除血细胞比容及血小板外,其他各项没有明显不同。 体采集法:产妇施行常规的子宫横切术,将胎儿取出后,立即用两把止血钳夹住脐带,将其与胎儿分离,然后用碘酒和70%酒精消毒脐带,做脐静脉穿刺后,脐带血通过重力的作用流人含抗凝剂的无菌采集袋,采集完将其放入4℃冰箱中保存。 体外采集法:同样对产妇行子宫横切术,待胎盘自然或人工剥离后,立即将其置于采集区,胎盘取出与进行采集之间时间尽可能缩短,将胎盘放在一个中间有孔的可供脐带自然垂下的采集台上,对脐带进行严格消毒后行脐静脉穿刺,血液在重力的作用下流人采集袋中,将其放人4℃冰箱保存。 脐带血贮存 因为脐血的采集、运输、储存和应用事实上有别于一般血液,国际上通行的管理法规都将血液和组织细胞分别管理,而我国目前的法规对脐血干细胞库

造血干细胞分化图

造血干/祖细胞增殖与分化谱系 多能干细胞(HPSC)G0——G0期HPSC G1 淋巴干细胞高增殖潜能细胞(Blast CFCs) 前前B前T 多向性祖细胞(CFU—GEMM) ———————————————————————前B 粒-巨噬细胞爆式集落BFU-E BFU-MK (CFU—GM)未成熟B CFU-E CFU-MK CFU-G CFU-M 成熟B成熟T 原始红细胞原始巨核细胞原始粒细胞原始单核细胞原始浆细胞 早幼红细胞幼稚巨核细胞早幼粒细胞幼稚单核细胞幼稚浆细胞 中幼红细胞成熟巨核细胞 单核细胞浆细胞 中性中幼嗜酸性中嗜碱性中晚幼红细胞 粒细胞幼粒细胞幼粒细胞 成熟红细胞 中性晚幼嗜酸性晚嗜碱性晚 粒细胞幼粒细胞幼粒细胞 中性成熟嗜酸性成嗜碱性成 粒细胞熟粒细胞熟粒细胞

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冷凝集素综合征 高铁血红蛋白症硫化血红蛋白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急性微分化性白血病(M0)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性(M1)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性(M2a)M2b

(M2b)急性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a) M3b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a M4b M4c M4EO)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a)M5b 红白血病(M6)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T-细胞型:(Ⅰ、Ⅱ、Ⅲ型) B-细胞型:前前B 、前B 、Common 型、B-ALL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HAL) 浆细胞白血病 嗜酸粒细胞白血病 嗜碱粒细胞白血病 多毛细胞白血病(HCL)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

干细胞日趋成熟:德国应用已近三十年

干细胞日趋成熟:德国应用已近三十年 2013年12月03日 10:57来源:华声在线 干细胞在德国的应用已经有三十多年历史,并且针对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已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各大医学院校目前已都开展了干细胞项目,而德国TICEBA干细胞中心对ABCB5干细胞的临床应用,也给糖尿病等疾病治疗带来了历史性的突破。 在发达国家,医学上利用干细胞进行器官的修复和再生,已具备成熟的临床应用经验。更多干细胞领域的科学证据则给传统的医学带入了新的视角。 2011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兰扎将人体胚胎干细胞分化培育成视网膜细胞,然后在两名失明患者眼里各植入5万个视网膜细胞,术后一名患者如今能独自行走、用电脑、倒咖啡,另一名患者能辨识颜色。 2012年12月,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Yamanaka)与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JohnGurdon)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山中伸弥是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cell)创始人之一,有了iPS细胞,一些严重的风湿病、瘫痪、脊髓受伤等疾病有了被治愈的可能。

从2008年开始,德国TICEBA干细胞中心利用患者自体的ABCB5阳性真皮间充质干细胞,经提纯和体外培养,并以回输或介入的方式治疗糖尿病等疾病。至今已治疗1500多名患者,其中包括200名糖尿病患者。90%以上获得明显效果。 发达国家标准完善 从全球角度来看,干细胞技术研究与应用发展迅速、前景广阔。但国内目前来看,干细胞治疗在学术上未获认证,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在《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和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规定干细胞制剂必须进行体内外的致癌性试验。然而,国内很多从事干细胞治疗的非专业机构并没有专门的致癌性检测,治疗的安全性没有根本保证。 而在欧美等发达地区,干细胞的研究、应用已形成较完善的标准和法规。德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新西兰等医疗先进国家对此项技术则具备更明确、精细且严格的管理体系: 2012年5月17日,加拿大卫生部批准了Osiris公司生产的”伯如凯茂”干细胞药物上市销售。该药成为世界上第一款经发达国家批准的用于治疗异体抗宿主病的非处方间充质干细胞药物,并获得了在该领域长达8年半的独家生产类似产品的排他性权利。

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产生,发展,应用及展望

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 ——产生,发展,应用及展望 张博文,杨星九,李玖一,白末* 摘要:在胚胎干细胞研究因伦理道德和免疫排斥问题而受阻的时候,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以下简称iPS细胞)的横空出世为干细胞研究指明了一条新的方向。近几年来iPS细胞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其广泛的应用前景更向人们昭示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本文主要从iPS细胞的发展历程入手,综述了iPS细胞的理论及应用研究的关键进展,并对之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病毒,癌变,细胞治疗 Abstract:When the embryonic stem cell research was blocked by ethical issues and immune rejectio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iPS cells), turned out for stem cell research indicated a new direction. iPS cells’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has made many breakthroughs, prospects for its wide application to remind people of a new era.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iPS cells, and the key to progress in the study, from the iPS cells to star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discussed the stud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embryonic stem cell, virus, Canceration, cell therapy IPS细胞是通过向体细胞中导入诱导基因,使体细胞重编程获得具有胚胎干细胞样特性的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的产生可谓干细胞领域的新里程碑。近几年,iPS细胞的研究突飞猛进,本文中结合最新的研究结果,综述了iPS细胞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及其应用前景,并对今后iPS的研究发展进行了客观的展望。 1产生背景 干细胞(stem cells, SC)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self-renewing)的多潜能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其中胚胎干细胞(Embrtibuc stem cell)更是具有全部的全能性,能够分化成人体内的所有细胞,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早在上个世纪,人类就已经开始针对干细胞进行研究,试图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得到多能干细胞,其中突出的方法有胚胎干细胞(ES细胞)直接植入法;体细胞核转移 ----------------------------------------- *张博文,杨星九,李玖一:资料查阅与论文编写白末:资料查阅与论文整合

2020年捐献造血干细胞知识竞赛题

2020年捐献造血干细胞知识竞赛题 1、()规定红十字会履行职责之一是:参与输血献血工作,推动无偿献血;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开展无偿献血的宣传发动工作,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开展非血缘关系骨髓移植供者动员、宣传、组织和供髓者资料数据的储存、检索工作; □中国红十字会章程 □中国红十字会法 2、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亦称“中华骨髓库”,英文缩写CMDP。其前身是()经卫生部批准建立的“中国非血缘关系骨髓移植供者资料检索库”。2001年,中国红十字会重新启动了建设资料库的工作。同年12月,中央编办批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成立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和规范开展志愿捐献者的宣传、组织、动员,志愿者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为患者检索配型相合的志愿者,为临床移植治疗提供相关服务等。 □1996年 □1992年

3、(),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重新启动中华骨髓库扩容工作。彭会长主持召开了有20多个部、委、办参加的重新启动中华骨髓库扩容工作会议。同年中央编办批准成立了中华骨髓库管理中心。中华骨髓库电脑网络系统初步建立。采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的数据开始入库。 □2001年4月23日 □2000年5月8日 4、管理中心的主要职能是按照卫生部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关于加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及分库建设的通知》要求,按照(),建设和管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开展志愿捐献者的宣传、组织、动员,境内、外检索查询和采集造血干细胞相关服务等。 □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机构名称、统一工作程序、统一检测标准、统一资料管理; □统一领导、统一名称、统一收费、统一标准、统一管理; 5、中华骨髓库专家委员会由()的15名HLA领域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干细胞研究进展综述

干细胞研究进展(综述)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f stem cells(LR) 【摘要】:干细胞是人体及其各种组织细胞的最初来源,具有高度自我复制、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干细胞技术是生物技术领域最具有发展前景和后劲的前沿技术,其已成为世界高新技术的新亮点,势将导致一场医学和生物学革命。干细胞研究正在向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各个领域交叉渗透,干细胞技术也从一种实验室概念逐渐转变成能够看得见的现实。干细胞研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成为生命科学中的热点。本文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对干细胞的研究现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干细胞因子帕金森病神经干细胞糖尿病 ABSTRACT:Stem cells are the body and cells of various tissues of origin, has high self replication, high proliferation and multilineage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Stem cell technology is the field of biotechnology has the most development prospect and potential of cutting-edge technology, it has become a new bright spot in the world of high-tech, will lead to a revolution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The research of stem cell is to modern life science and medical fields intersection, stem cell technology from a laboratory concept gradually transformed to be able to see the reality. Stem cell research as a new discipline has become the hotspot of life science. Based on the domestic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on stem cell research summarizes. Keywords:Stem cell factor Parkinson disease Neural stem cells Diabetes mellitus 干细胞技术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能再造一种全新的、正常的甚至更年轻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由此人们可以用自身或他人的干细胞和干细胞衍生组织、器官替代病变或衰老的组织、器官,并可以广泛涉及用于治疗传统医学方法难以医治的多种顽症。 干细胞研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干细胞生物学研究与应用几乎涉及所有的生命科学和生物 医学领域。 一、目前干细胞的主要研究热点

(推荐)简述干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其研究进展

简述干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其研究进展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原始的未分化细胞,是形成哺乳类各组织器官的原始的多潜能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干细胞在形态上具有共性,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体积小,核相对较大,细胞核多为常染色质,并具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根据它所处的发育阶段可以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的发育等级较高,是全能干细胞,而成体干细胞的发育等级较低,是多能干细胞或单能干细胞。干细胞的发育受多种内在机制和微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人类胚胎干细胞已可成功地在体外培养。 干细胞的形态特征: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复制的能力,能够产生高度分化的功能细胞。 1 胚胎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当受精卵分裂发育成囊胚时,内层细胞团的 细胞即为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可以自我更新并具有分化为体内所有组织的能力。进一步说,胚胎干细胞是一种高度未分化细胞。它具有发育的全能性,能分化出成体动物的所有组织和器官,包括生殖细胞。 2 成体干细胞:成年动物的许多组织和器官,比如表皮和造血系统,具 有修复和再生的能力。成体干细胞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特定条件下,成体干细胞或者产生新的干细胞,或者按一定的程序分化,形成新的功能细胞,从而使组织和器官保持生长和衰退的动态平衡。 3 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是体内各种血细胞的唯一来源,它主要存在 于骨髓、外周血、脐带血中。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先天性遗传疾病以及多发性和转移性恶性肿瘤疾病的最有效方法。 4 神经干细胞:理论上讲,任何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都可归结为神经 干细胞功能的紊乱。脑和脊髓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使之在干细胞移植到中枢神经系统后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除此之外,神经干细胞的功能还可延伸到药物检测方面,对判断药物有效性、毒性有一定的作用。 5 肌肉干细胞:可发育分化为成肌细胞,可互相融合成为多核的肌纤维,形成骨骼肌最基本的结构。

cell 新的研究领域 干细胞龛的新概念

没有哪个多细胞动物的细胞可以在缺乏周围环境的信号及支持的情况下独自生存。要想维持特化组织的多细胞生活,组织结构就是一切,并且决定了,要想理解组织是如何发挥功能,如何维持,以及如何修复的话,位置与细胞状态的联系是十分关键的。本回顾特别关注了祖细胞和干细胞。特别强调的是造血细胞,它在自由移动与固定位置之间取得了平衡,并且是人们认为已经显示出某种精度上调节性相互作用的地方。本文回顾了经典的以及新出现的关于干细胞龛的概念,特别关注了干细胞龛的功能是如何参与肿瘤疾病的。 Introduction 生命群体中的“位置”是一个人类学概念,若不严格地应用在相互作用的细胞群体中——这种群体包括我们的身体——也可能是正确的。在疾病中,信号分子的功能,区别,响应性,以及产物,以及它们的参与程度都是有分级的。在能够了解染色质结构以及基因表达的全基因组新技术已经确定了那些规定细胞状态的分子过程的量化精度,并且精度还在不断提高时,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特征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是只能定性的。但是,细胞被引诱产生并维持组织的原理,正越来越明显地是一个遗传模型,在这个模型中,被选择的细胞亚群被修饰,或是被淘汰。以上这些例子的重要性关系到成熟的组织,以及评估组织的动态平衡和修复是如何被诱导的。因此,它们较大地展示了干细胞和祖细胞的运作方式。本回顾讨论了干细胞和祖细胞调控领域正在变化的图景,包括它们的位置,以及影响到它们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参与肿瘤的演化的。 历史背景 二战出现核武器之后,放射生物学受到了特别的关注,因为保护群体免受放射暴露是一个最重要的公共健康目标。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们的联合努力包括用经典实验,以及一次才华横溢的实验第一次在实验上确定干细胞,这次实验是由生物物理学家Till和医生,细胞生物学家McCulloch完成(Becker et al.,1993;Till and McCulloah, 1961)。他们确定了单个细胞能再生由射线摧毁的组织的能力。像美国马萨诸塞州帕特森研究所这样的地方,集合了像T.Micheal Dexter这样的血液学研究者,他开发出了共培养基质作为维持离体造血干细胞(HSC)的手段,并且揭示了HSCs对骨髓中非造血性细胞支持的依赖性(Dexter et al.,1977);Brian Lord,他支持骨髓中结构组织的观念,这一观念揭示了活体中干细胞和祖细胞的区域性(Lord et al.,1975);而Raymond Schofield,他正式提出了干细胞龛的概念,这一概念清楚地表达了活体中,一个特异性的微环境对干细胞功能上产生的作用(Schofield,1978)。合起来,他们奠定了学术上的基础,这些基础中的大部分之后在干细胞龛生物学中得到了发展。 Schofield设计出一套理论,即干细胞被固定在一个物理位置上,在那个位置上它们受唯一的调控,没有自主性,如同传统观点提示的那样。他还很自然地认为干细胞龛有额外的功能,包括对那些分化程度较高的细胞施加影响,使其转为干细胞状态(Figure.1)。若“一个干细胞的子代细胞能位于干细胞龛中并正常运转,它自己会变成一个干细胞”(Schofield, 1978),因此提出干细胞龛可以有效驱动细胞状态。他还注意到“一个固定[在位置上]的造血干细胞可能不仅仅是一种可以获得其不死能力的工具,还可以是另一种工具,通过这种工具可以最小化突变错误的数量”(Schofiled, 1978)。一个在其干细胞龛中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但是他假定干细胞龛有一个特征,即从一开始就阻止自我更新的自然结果,也就

干细胞抗衰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目录 一、干细胞行业的“万用功能“及发展前景 (2) 二、干细胞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4) 三、干细胞抗衰老作用机理 (4) 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5) 2.脐带血干细胞 (6) 3.脂肪干细胞 (7) 4.胚胎干细胞 (7) 四、干细胞产业链分析 (8) 五、干细胞国内相关企业分析 (9) 1.中源协和:中国干细胞产业链的整合者,全面布局上下游 (9) 2.北科生物:干细胞技术全球领先,有望成为中国的“苹果” (10) 3.金卫医疗:通过CCBC股权间接经营干细胞存储业务 (11) 4.冠昊生物:依托技术优势进军干细胞治疗领域 (12)

图表目录 图表1:干细胞治疗应用方向 (3) 图表2:干细胞抗衰老行业相关政策 (4) 图表3: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髓中干细胞数目急剧下降 (5) 图表4: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抗衰老作用 (6) 图表5:脐带血干细胞可以促进细胞增殖,修复受伤组织 (6) 图表6:肌肉注射胚胎干细胞后各系统疗效(临床改善指数) (7) 图表7:干细胞产业链 (8) 图表8:北科生物发展历程 (11) 图表9:金卫医疗发展历程 (12)

一、干细胞行业的“万用功能“及发展前景 干细胞是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是机体的起源细胞,是形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原始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或组织器官,医学界称其为“万用细胞”,对应干细胞治疗具有极大的潜力。干细胞按发育状态分为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按分化潜能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单能干细胞。 干细胞治疗则是把健康的干细胞移植到病人或自己体内,以达到修复病变细胞或重建功能正常的细胞和组织的目的。即干细胞治疗从细胞层上治疗疾病,相较很多传统治疗方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 (1)安全:低毒性(或无毒性); (2)在尚未完全了解疾病发病的确切机理前也可以应用; (3)治疗材料来源充足; (4)治疗范围广阔; (5)是最好的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载体; (6)传统疗法认为是“不治之症”的疾病,又有了新的疗法和新的希望。 因此干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比较优势突出的新型治疗,临床上应用的领域包括治疗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病、肝病、肾病、糖尿病、骨关节疾病等,现在比较成熟的如应用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随着未来越来越多临床试验的成功,产业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 图表1:干细胞治疗应用方向 资料来源:银联信

国内近期干细胞研究进展

干细胞研究进展消息 干细胞是人体及其各种组织细胞的最初来源, 具有高度自我复制、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干细胞研究正在向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各个领域交叉渗透, 干细胞技术也从一种实验室概念逐渐转变成能够看得见的现实。干细胞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中的热点。介于此, 本刊将就干细胞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设立专栏, 为广大读者提供了解干细胞研究的平台。 干细胞专题近期国外干细胞研究进展 Geron抗癌药GRN163L选择性瞄准癌症干细胞据美国BussinessWire 1月10日报道称, 杰隆(Ge-ron)发表临床前研究数据显示, 其端粒酶抑制剂药物imetelstat (GRN163L)在小儿科神经肿瘤当中可选择性瞄准癌症干细胞, 这一发现为儿童肿瘤的临床试验提供了支持。该研究发表于2011年1月1日的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杂志上。近年来有关端粒酶抑制的研究日益增多, 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热点方向, GRN163L是此类药物开发中最前沿的一个候选药物。2002年3月, Geron从Lynx Therapcutics获得了用GRN163和GRN163L两种化合物的核心专利。早期研究显示, GRN163对十四种不同癌症细胞均表现出有意义的端粒酶活性抑制作用, 它可以抑制黑色素瘤等细胞的生长。因脂质修饰物GRN163L更易进入细胞发挥端粒酶抑制作用, 后续临床前及临床试验均为GRN163L。2005年, FDA同意GRN163L在患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实验。2007年, Geron公司开始GRN163L单独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I期临床试验。2008年开始了GRN163L治疗乳腺癌的I期临床试验。同年12月, Geron发布了有关GRN163L治疗再发的和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的暂时性临床试验数据。2009年, Geron发布了Geron163L对抗癌症干细胞的实验活动, 包括非小型细胞肺癌、乳癌、胰脏炎、前列腺癌、小儿科神经肿瘤。公司发表Geron163L治疗乳癌的假定癌症干细胞与胰脏炎症系数据。数据显示, 在以Geron163L治疗后, 人类乳癌细胞MCF7的假定干细 胞数量与自我再生的能力大幅减弱。目前Geron163L正处于临床II期试验中。(来源: 生物谷2011-01-11)Cell Stem Cell: iPS细胞具更高基因畸变频率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及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干细胞科学家领导的跨国研究团队, 记录了在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和诱导功能干细胞(iPSC)系中特殊的基因畸变, 研究结果在1月7日的Cell Stem Cell上发表。该公布的发现强调了需要对多能干细胞进行频繁的基因检测以保证其稳定性和临床安全性。该研究的第一作者,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再生医学系的路易斯·劳伦特博士认为, 人类多能干细胞(hESC和iPSC)比其他类型细胞有更高的基因畸变频率。最令人吃惊的是, 与其他非多能干细胞样本相比较, 观察到hESC的基因扩增和iPSC的缺失方面出现的频率更高。人类多能干细胞在人体内具有发展成其他类型细胞的能力, 可成为细胞替换治疗的潜在来源。斯克里普斯研究员再生医学中心主任珍妮·罗伦教授谈到, 由于基因畸变常常与癌症相关联, 免受癌症相关的基因突变对于临床使用的细胞系来说至关重要。研究团队确认了在多能干细胞系中可能发生突变的基因区域。对于hESC而言, 可观察到的畸变大多是靠近多潜能相关基因区域的基因扩增; 对于iPSC而言, 扩增主要涉及细胞增殖基因及与肿瘤 抑制基因相关的缺失。传统的显微技术, 如染色体组型分析可能无法检测到这些变化。研究组使用一种高分辨率的分子技术, 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能观察到人类基因组里一百多万个位点里的基因变化。 劳伦特说, 我们惊喜地发现在较短时间培养中的基因变化, 例如在体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的343过程以及在培养中细胞的分化过程。我们不知道这会有怎样的影响, 如果有的话, 这些基因畸变都会对基础研究或者临床应用的结果产生影响, 对此应当深究。劳伦特总结到, 该研究结果解释了有必要对多能干细胞培养进行经常性的基因监控, SNP分析仍不失为人类胚胎干细胞和多能干细胞日常监控的一部分, 但是这一结果提醒我们应当予以重视。(来源: 中国干细胞网2011-01-12)美用胚胎干细胞制造出血小板美国先进细胞技术公司的实验证明, 使用人类胚胎干细胞研制出的血小板可修复实验鼠的受损组织, 人类未来有望源源不断地

学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体会

关于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修学习的汇报 尊敬的院领导及各位同事: 本人非常荣幸在主任和院领导的支持和安排下,于今年2月底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为期半年的临床进修学习,主要学习内容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学习过程中,收获颇丰,在临床业务、治疗理念、科研合作和思维开拓方面有了一次极大的提升,所思所感向领导汇报如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包括实验室诊断中心及临床中心,其中临床中心共有13个病区,包括移植仓内病区4个,移植后病区5个,化疗病区4个,共有床位372张。实验室诊断包括中心形态室、分子和生物学实验室、细胞遗传学实验室和移植免疫学实验室。目前是世界最大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每年移植病例接近900例,超过美国最大的癌症中心MD.Anderson(年均400例),骨髓移植诞生地美国Fred.Hutchison癌症中心(年均350例)等欧美著名骨髓移植中心。一直以来造血干细胞移植都仅限于HLA基因相合的同胞(兄弟姐妹)之间进行,我国以“独生子女家庭”为社会主体的现状使同胞相合供者日渐匮乏;中华骨髓库等非血缘供者库捐献成功率仅11%。因此,供者来源缺乏是HSCT领域长期未解决的重大难题。而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提出的为解决供体缺乏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北京方案”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 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风险大,移植过程中及移植后1年内并发症多,在半年的学习和临床工作中,发现北大人民医院之所以能创新

性提出“北京方案”,并保证高移植存活率,与其严谨的工作精神、完备的临床管理制度、科研思维的培养密不可分。 一、极其严谨的工匠精神 “移植无小事”,这是常挂在北大人民医院血血研所的各位老师口中的一句话。临床工作中,患者的每一项异常结果都会得到最及时的处理,每一个不适主诉都会得到极大的重视。刚开始进修学习时,我还颇不以为然,觉得上级医生过于紧张,稍有病重患者就会“鸡飞狗跳”,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发现临床工作中细节的处理正是移植高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1.科室管理层的严格要求:血研所每周三上午实行所长查房制度,参加人员包括本院移植病区的医生、研究所、进修生及实验诊断中心的老师。形式是先在示教室进行幻灯汇报,本院医生发言讨论(类似病例讨论的形式),然后所长去床边看病人,半天时间的查房病人数5~8例左右。黄晓军所长是前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每天早上7点都会准时到达办公室。他对各级医师要求非常严格,查房时,他的问题常令上级医生们冷汗连连:为什么这个病人现在才提出讨论?偏离治疗规范的原因何在?你对得起病人千里迢迢来诊吗?扪心自问,如果这个患者由其他医生管理,会比你更好吗?现在已经讨论了下一步方案,你能保证患者顺利出院吗?有些问题初听不免苛刻,但无形的压力也令所有医生绝不敢对患者掉以轻心,对自己的每一个治疗决策都要周详考虑。 2.上级医生身为表率,极其敬业:带组医生可能是刚晋升不久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